有效学习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1:39:48

有效学习

有效学习范文篇1

一、以变引趣,促进理解

现代语文教育“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固有单一的模式,锐志改革,勇于实验,创造并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在教学时,我使用了“法庭审判”的教学形式,营造了课堂模拟法庭的教学氛围。法官、律师、证人、被告、原告、陪审员等均由学生担当。“法庭”就文本中的皇帝、大臣、骗子等人“是否有罪”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样,一改课堂教学的常规模式,学生的兴趣极浓,有的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出各种“证据”,强烈要求“法官”给他们定罪;有的同学也竭力收集“材料”为他们作无罪辩护。课堂上争辩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以情养趣,促进创新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个性化的体验,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兴趣,有热忱地进入文本中去,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

在教学《羚羊木雕》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直观体验人物的性格和情绪,我设计了“自导自演情景剧”这一环节,让学生踊跃参与,并说明理由,然后加以改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1)学生在导演“我轻轻地敲了敲门”这一动作细节时,就有不少的独特的设计:有学生把准备敲门的手轻轻地搭在门背上犹豫了许久,才提起手来轻轻敲了敲门;有的学生让敲门的手在空中来回缩了好几次……(2)又如“不”字,学生认为它充分写出了我极不满意**的做法,内心有所反抗的情绪;有学生认为应语气坚定有力;有学生认为应该带哭腔,拖长调的语气来读更符合文中的“我”……可以说,学生对情节的把握,对人物感情的把握是到位的,他们所表现出的创造性不得不让人叹服。

三、以问激趣,促进探究。

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接纳性的、知识性的、愉快的、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女娲造人》时,先由学生从自己看过或听过的神话故事谈起,再由教师问“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的话题,继之是“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撩拨到极致,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和探究中去。更有“你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进行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这个问题的设计,可谓把学生的兴奋推到了最高点,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感受神话传说的独特魅力,品尝到探究带来的喜悦。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又让学生了解想象在神话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科学地探究人类的起源。

四、以新生趣,促进反思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有力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

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之前,先让学生视听演唱的《父亲》,并反思在日常生活中父亲的各种关爱,使学生一开始就快速入境,沉浸在“父爱”的特定情境中,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接着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有声语音带来的情感触动;然后进入文本,让学生用心去挖掘、体验、反思那份浓浓的亲情。

五、以读促趣,促进审美

文本是学生体验美的所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欣赏、感受美的同时,提供学生审美、创美的时间、空间,就能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

有效学习范文篇2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中职生大多在数学学习上遭遇过失败,使他们心灵上受到“创伤”,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学习自信心不强。这样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肩负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任。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获取进步。其次要有爱心,一名对学生缺少关爱教师,用再好的方法都不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内心深处的爱,在课堂上教师应多激励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教师应有不厌其烦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的上进心,激励学生超越自己。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重视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人人爱动脑,个个乐回答”。让学生真正“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情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仅有信心是不够的,基础不好的学生心情大多处的抑制状态,感到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甚至厌恶和抵制已非一日之久。但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根据这种心理,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兴趣和进取心。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枯躁乏味的负面特点,和谐师生感情.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很多,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则是主要方式。下面就几种有效的课堂情境的创设谈个人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创设新颖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新颖有趣的东西,总是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善于创设新颖情境的教师,总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学生的欢迎。创设新颖情境,不仅体现在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语言生动形象且富有情感,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授课内容上,不落俗套,新颖别致。

如:在讲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时,不急于下定义,可抓住男生喜欢踢足球的特点,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点球位置离球门多远?”学生立即作出回应:“有12码”。课堂气氛马上会活跃起来,跟着再问:“12码是哪个位置到哪里的距离?是如何度量的?”学生一时议论纷纷,展开讨论,这时及时向学生作正面回答,跟着下定义,就突出了内涵,正处在积极思维状态的学生接受这一新概念,掌握得快而且牢固。

有效学习范文篇3

关键词:幼儿学习;深度学习;有效教学

面对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随着现代教育观的不断更新,人们日益发现,未来儿童需要的或许并不是掌握多少知识与技能,而是爱学习、会学习、有好奇心,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宝贵品质,最终达到幼儿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的目的。因此,如何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以此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而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都要以深度学习为基础[1]。深度学习这一概念,最早在1976年被提出,由瑞典哥德堡大学的学者首先划分了“表层学习法”和“深层学习法”[2]。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是互相对立的,是一种有意义的、对其学到的知识进行主动加工,从而解决现实中所面对的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3]。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以及培养幼儿深度学习能力?这是深度学习研究者们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通过幼儿自身的深度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那么实现幼儿深度学习的目标和前提则必然是教师的有效教学。目前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着幼儿教学活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如何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如何促进幼儿更加深度、有效地进行学习成为当下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方面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一、提供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师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幼儿深度学习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重自身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教学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天职。如何使幼儿园在短暂的时间内开展有效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制定适宜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契合地设计问题情景,组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有效组织活动评价,才能给予幼儿积极具体的引导,帮助幼儿获得进步和发展。(一)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制定教学目标决定着教育的效果。长期以来,我们在制定活动计划的时候,常常是碰到好的内容就拿来用,有了内容才考虑目标的确立,让内容牵着鼻子走,制定教育活动目标时很被动,而且难以保证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完成,教育质量提高不大。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与本班指导教师共同探讨,对于怎样制定适宜的教育活动目标,有了简要的心得,如:制定目标要以幼儿为主体,时刻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宜性,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做到“心念教育大目标,树立弹性目标意识,随时调整小目标,吸收幼儿的新目标”,只有这样,我们制定的教育目标才能够更加适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学科的要求。(二)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是于音乐、图像、动画为一体,以其独具特色的新颖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原本令人乏味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有新意[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以弥补传统教育手段的不足,来活跃课堂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以及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攻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感性认知。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其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教育内容中一些复杂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幼儿直观形象地感知所学内容。可以挖掘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素材,采用录像或者制作PPT的形式,使静止的图文变得生动、形象,使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知识的发生过程变得动态化。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化繁为简,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为幼儿提供学习材料,丰富幼儿的认知。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地创新开发与整合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不断扩宽幼儿的学习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协调、全面、可持续地发展[5]。(三)组织游戏化的活动过程。游戏是帮助儿童实现思维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方法,所以在我们周围的大部分幼儿园,教师都是以游戏化的活动去开展教学活动的。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抱怨说“我们家的小孩胆子小容易害羞,是否是她不愿意或不敢参与老师开展的活动?”这样对儿童来说,其实是增加了孩子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大部分儿童,是乐于玩并且喜欢在玩中产生对知识的基本理解,这个恰恰是老师所不能给予的。正如布鲁纳说发现学习对儿童来说是种探索,也是让儿童享受小科学家探索未知事物的基本特点。而儿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体验到了游戏所带来的乐趣。这对儿童来说,并不是一般学习所能替代的。所以当前主流专家还是比较认可在大班幼儿教学中增添游戏化的项目和学习,这种游戏化的比重在整个教学中占到30%视为最佳。(四)巧妙地设计问题情景。问题情境不但能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幼儿知识情境化应用的迁移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立足幼儿视角,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并有适当困难和挑战的问题情境,给予幼儿积极参与、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激发幼儿自发性的内在动机,促进幼儿有效学习,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应在教学活动或游戏中,为幼儿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对比、尝试,让幼儿在探究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6]。(五)有效地组织活动评价。有效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首先要客观全面地看待幼儿,倾听幼儿的表达,再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的特点和核心经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评价和建议;其次教师要重视过程性的评价,要基于对幼儿游戏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再次要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有利于幼儿自我反思游戏是否达到自己所预想的效果,在下一次活动中,应当更好的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继而促进其深度学习。

二、开发多元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幼儿在听,儿童不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不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幼儿灌输知识,从而忽略了幼儿自身的体验与主动创新,使幼儿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探索的意识。想要使幼儿真正地深度学习,就必须对幼儿的学习方式进行优化与改进,从而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和资源,使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探索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开发多元的学习模式。(一)基于核心经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核心经验能将幼儿所接受的零散知识联通起来,在幼儿的经验系统中起节点和支撑作用,从而使知识在个体内化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经验。有利于幼儿新旧知识之间的建构、迁移以及对其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要清楚地把握五大领域间的核心经验,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需要,知道要“教什么”“怎么教”。例如,在大班针对科学领域中“斜坡滚物”的材料投放,教师首先要了解“斜坡滚物”指向哪个领域、核心经验是什么、属于哪个年龄段;其次再根据各个领域的核心经验适时、适度地对幼儿的探究活动给予适当的引导;最后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幼儿自主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二)基于师幼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师幼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了幼儿学习的效果,进而影响了幼儿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应当把自己变成幼儿,站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孩子们的游戏,不要因为幼儿的嬉戏和吵闹行为而大发雷霆。在活动中教师还需要走进幼儿,注意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幼儿,应给予幼儿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只有师幼之间达到了良性互动,才能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从而促进每一个孩子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三)基于幼儿知识的建构,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连接,多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以及利用批判性思维去理解知识是使学习更加深刻的重要特征。首先,教师在幼儿游戏之前要激活幼儿原有的知识,将以往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再现,这是进行下一步活动的前提条件。例如,开展“斜坡滚物”科学活动之前,教师就需要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的斜坡和滚动的物体,这样才能让幼儿对“斜坡滚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对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可在集中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斜坡滚物的秘密后,引导幼儿在区域中将所学的知识与斜坡滚物的游戏相联系,继续探索不同材质的球在轨道上滚动的情况;区域分享时,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完整地讲述出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加工和内化成个人的认识。再次,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步学会用批判性思维理解知识:第一步创设饱含问题的环境,鼓励幼儿自主观察、提问和思考;第二步抛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第三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鼓励幼儿实践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斜坡滚物”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如“为什么有的球滚得快而有的球滚得慢?”,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教师应指导幼儿辩证地看待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而不是一味接受给予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促进幼儿更深层次的学习。深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形成有助于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对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是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进行活动设计。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时刻树立创造性的教育思维模式,使教学的创造能力与具体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可以让幼儿的创造潜能有效地发挥出来。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相应的知识、技巧,这也符合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实践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幼儿深度学习的资源的挖掘,基于核心经验、基于幼儿知识的建构、基于师幼之间的良性互动,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以此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文静.创新的教育研究范式:基于设计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5.

[2]张浩,吴秀娟,王静.深度学习的目标与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

[3]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11、21.

[4]赵成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194-195.

[5]康知芳.应用多媒体教学应坚持“四项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101.

有效学习范文篇4

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核心的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现今,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使得很多学生讨厌学习,不善学习。一谈起学习就焦虑不安。特别是应考这根指挥棒在牵着教师与学生的鼻子走。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以致教师与学生在精神层面都得不到那种学习快乐的享受。但现实总归是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不是我们教师个人所能改变的,那唯有的,我们只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轻松,令人最满意,工作更有效.

通过对《有效教学》这本书的学习,它给我带来惊讶不己的好消息。它讲述了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的秘诀,启迪我们怎样积极学习和负责任。书中用简洁的笔墨描述了大量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完全体现了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发展性,启迪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

对于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来说,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都是通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而表现出来。所以通过《有效教学》的学习,我的心得一是认清我们真正的教育理念。记得一个故事,说一个人看见三个泥瓦匠在干活,就问他们在干什么,他得到了三个回答,第一个说我在砌砖头,第二个挺起身,非常自豪地说,我是全国最好的泥瓦匠,第三个说“我在盖大教堂”。他们三个人的回答,正好代表了三种人的心态。第一种人就是赚工资,养家糊口的那种,我们身边充斥着很多这样的人。第二种人则是非常麻烦的一种,他们往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非常优秀,但要命的是他们陶醉于自己的领域,拒绝考虑所有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从而即狂妄自大,而又非常虚弱,非常难合作。第三种人,他能够准确知道自己工作的最终意义,从而将自己的劳动有机地结合到其他人的劳动中去,实现一个辉煌的目标。我们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可能在讲话中,我们会流利地运用着“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继续着早已习惯的应试教育,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通过学习,教师的这种口是心非,积极性与创造性被激活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具体化为教师可以理解并付诸于真正实施。

从《有效教学》中学到课堂教与学互动的实用策略是我的心得之二,这个课堂策略,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这些策略使教师不再需要用物质刺激和奖惩的办法迫使学生去学习,教室变为所有人积极向上的学习场所,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达到轻而易举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知识之中,这是无价之宝,并且不断地形成他们的人生观,并且培养出最美好的人生,这些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并没有脱离学校的日常安排,反而使课堂呈现出全新的活跃气氛。公务员之家:

我是惟一的,我的学生也是惟一的。学校、老师是孩子成长的桥梁,培养自尊,有自信,朝气蓬勃,助人为乐,敏于合作,勇于进取,不怕失败,迎接挑战的新一代人材,愿我们把一切有效的革命学习到底。

有效学习范文篇5

一、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有效阅读教材

引导学生预习教材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预习从教材中获取信息,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预习时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比如激活背景知识、预测、组织计划和自我管理等。预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激活、构建相关的背景知识,以便与待读的篇章进行有意义的互动。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以下简称NSEFC)必修模块4UNIT2APioneerforAllPeople这篇阅读材料为例,探讨在预习时如何激活背景知识和预测阅读内容。笔者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设置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①Whodevelopedsuperhybridrice?

②LookattheportraitofYuanLongping,what’syourfirstimpressionofhim?Whydoyouthinkthathelookslikeafarmer?

③Whatdoyouknowabouthim?

④Whatinformationcanyougetfromthetitle?

⑤IfyouareaskedtowriteanarticleaboutDrYuan,whatwillyouwrite?

这五个问题充分挖掘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更为丰富,对该文的中心人物——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有了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运用文章的标题和人物介绍类文章的行文知识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预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促使学生为成功完成下一步的阅读作好知识准备。

在阅读教学时,笔者还引导学生针对难易程度不同的文章做到“一般内容快速读,重点内容反复读,疑难问题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引导学生边看课本附录中的注释边分析和思考。这样,学生不仅能在预习中学会阅读教材,抓住主要内容,而且还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逐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听课中学会有效学习

引导学生在听课中学会自主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不应只是被动地“听”,而是要主动地边听边“想”。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课堂上还会产生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新的问题又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和发现。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才能得以养成(陈效锋,2005)。笔者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的课型(新授课或复习课),初步探索出一套引导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1.整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以有的知识或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例如,在一篇改错中,有这样一句话:Yang,whowasapilotinthearmy,waschosenfrom1500othersarmypilotsandstartedtrainingforhishistoricspaceflightin1998.这句话中的others应改为other,有些学生就不理解。笔者根据学生以有的知识,策略性地对学生进行点拨,比较others与other的区别。笔者板书了两个例句供学生比较:

①LiMingfoundithardtogetalongwiththeotherstudents.

②Heisalwaysreadytohelptheothersinhisclass.

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others等于other+人或物。学生弄清区别后,疑虑顿释,学习兴趣倍增。可见,以问引思,以情激思,再让学生以思发问,敢于发问,善于发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所造成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深层次的思考,并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2.化整位零,先分后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例如,在教学NSEFC必修模块5UNIT1JohnSnowDefeatsKingCholera时,笔者要求学生在听课文录音时先捕捉信息填充以下表格(表1)

WhoWhenWhatHowResult

JohnSnow1854HelpingordinarypeopleexposedtocholeraExaminingthesourceofallwatersuppliesandfindingnewmethods…“Kingcholera”wasdefeated

然后细读全文,并归纳课文大意,最后利用关键词完成表2

ScientificReportbyJohnSnow

TheproblemThousandsofpeoplediedofCholeraeverytimetherewasanoutbreak.Neitheritscauseoritscurewasunderstood.

ThecauseIdea1;Idea2

ThemethodFirst,…;Second,…;Third,….

TheconlusionPollutedwatercarriedthevirus(idea2)

ThesolutionJohnSnow’ssuggestion

Theresult“KingCholera”wasbeated

三、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学会反思归纳

复习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有效的复习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所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在平时教学中主要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有效复习。

1.替换法

NSEFC内容新颖,图文并茂,语句优美,文章中蕴含许多有用的口语和书面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复习记住并学会使用这些有用的表达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替换法。除了单词、短语替换外,还有句型转换,包括简单句、复合句与并列句之间的替换等。例如,在复习NSEFC模块七UNIT1Marty’sStory一课时,笔者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替换下列句子中的划线短语:

①Inotherwords(thatis/thatistosay),therearenotmanypeoplelikeme.

②ButIamveryoutgoingandhavelearnedtoadaptto(adjustto/getusedto/getaccustomedto)mydisability

③Allinall(Inshort/Inaword)Ihaveagoodlife.

2.网络法

网络法是单元复习是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即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其内在联系,按其逻辑关系串联,建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例如,在复习NSEFC模块六第一单元时,笔者要求学生说出所有与艺术有关的词,见下图:

3.专题法

高中英语专题复习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听力专题,词汇、惯用法专题,交际用语专题,语法项目专题和高考模块(听力、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写作)专题。专题复习有利于学生对某一专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整合,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复习非谓语动词时,笔者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非谓语动词一般式完成式被动式完成被动式否定式在句中充当的成分

不定式todotohavedonetobedonetohavebeendonenottodo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宾语补足语

动词ing-inghavingdonebeingdonehavingbeendonenotdoing/

nothavingdone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宾语补足语

过去分词p.p///notdone表语、定语、状语、宾语补足语

四、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学会自我评价

练习既是巩固和运用已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自我评估,更是拓展思维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布置练习时遵循“以质量为主,数量为辅”的原则,要求学生做题时分三步进行:

1.仔细审题,获取信息。

学生先要读懂题目中包含了哪些信息,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在文字中还是在图表中;是考查阅读理解还是考查语法、词汇等知识。

2.剖析信息,建构知识模块。

学生应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对提取的信息加以筛选,结合已学知识,选取有用信息,为解题搭好平台。

3.抓住关键,形成思路,注重语境,细心解题。

教师应指导学生总结解题技巧,对同类题目举一反三,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下面以一道考查冠词的题目为例:

Completethetextwitha,an,the,ornothing.

Jameslivesin_/_NewYorkintheUSA.Hislifelooksquiteordinary.Inthemorninghegoesto/school.Heusuallytravelsby/bus,buton/Tuesdayshisfathergiveshimaliftandhegoesby/car.Hehas/lunchatschoolandcomes/homeatabout3p.m.Intheafternoonhelearnstoplaytheguitar.Hewantstobecomeamusician.Intheeveningthefamilyhave/dinner,andthenJamesdoeshishomework.Hehasashowerandgoesto/bedatabout10p.m.Jameshasneverbeenabroad,althoughhe’sgotfamilyin/Chinaand/Europe.He’dliketotravelacrosstheAtlanticby/ship.

在指导学生做本题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字中隐含的信息,并注意本题的考查目的(能否在语篇中正确使用冠词)。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重温各类冠词的基本用法,建立有关冠词的知识模块,并提示学生对语境中的信息进行剖析,形成解题思路,依据语境提示的信息选择适当的冠词填空;然后要求学生填完20个空后再读一遍短文,推敲所填写的冠词是否准确,是否与文义贴切,并小结解题技巧;最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一篇类似的短文,并注意冠词的用法。教师可以通过此类练习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如果出错较多,就要求他们重学所学知识,并注意总结规律。教师要为学生精选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运用能力。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订正,反思出错原因,并学会自我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自我检测,查漏补缺,不断进步。

有效学习范文篇6

关键词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导刊》载彭得昭《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要求》一文,提出人的个体素质结构中的主要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等7种素质。其中的科学素质包括旺盛的求知欲(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一定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能力)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科由于它所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所以培养好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即语文的科学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能更为有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

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节生动的CAI课,甚至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幽默风趣的谈吐等。老师尽可能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例如:尝试把初中学生有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语文就在身边,再加上老师经常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很好。例如:在进行《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时,通过导入设计(以名曲《二泉映月》导入);感悟设计(选朗读程度好的学生现场配乐《高山流水》朗诵,整体感知课文);品析设计(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音乐,教师点拨,学生抓住文章描写音乐的优美词语,理解和感悟);积累设计(以《渔舟晚唱》为背景音乐,积累描写音乐的优美词句,完成作业。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个课堂效果非常好。

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将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既要在课堂上主动学习语文,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还能在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

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的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以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在课堂上时刻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东西或生字词时自己解决。例如:在讲一道口语交际题时,学生不理解“精神文明”是什么,就提醒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每课的生字词也一样,如果有哪个学生没有认真做或偷懒,就罚他给大家讲个故事或背诵一首古诗(课外)。以后语文课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都可以自己解决,我也从同学们的见识中增广了不少知识。碰到同学们有错时,就及时由其他学生加以纠正,碰到有疑问的,就留到课后师生都去查寻资料。不少同学在日记中提到“语文课既轻松活泼,又学到了知识”。这样,主动学习的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三、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语文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法上与其他学科有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等。同时还有它独到的学法。笔者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常根据实际,采用一些自主学习教学策略:读写互动策略,原始阅读策略,自由发问策略。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把读与写割裂,读就是在教材里打滚,写就是完成单元写作任务,二者好象毫不沾边。这显然是违背了教材读写循环的阅读规律。而读写互动策略则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目的,读的升华,读的质量外化。笔者在组织《钱塘湖春行》教学时,整个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朗读”、“从写作角度品读诗歌的内容”和“尝试写作写景短文”三大部分。其中“朗读”部分,运用“自读——范读——学读——比读——赛读——背读”的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从写作的角度品读诗歌的内容”部分,讨论了诗歌景物描写的顺序,观景的方式,所体现的季节等角度品读诗歌的景物描写特点。在“尝试写作写景短文”部分,要求学生以本诗歌为蓝本,以第一人称“我”为叙事视角,将这首诗歌该成现景短文,学生练笔后,在全班交流。这样从写作角度切入阅读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意境、主题,是对读的有力升华。

四、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物理学家LAUE有句名言:“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已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这里“所剩下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指的科学素质中的学习能力。“人们在细节被淡忘之后仍然应该记忆的知识洞察力和技巧”。这种主动学习的求知能力才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让学生受用一辈子的东西。

有效学习范文篇7

什么是情境?《辞海》释为:一个人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由此推断,化学教学情境,就是指学生在进行学习化学活动时所处的学习环境。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与境、情与理、情与辞、情与情为出发点,创设好适宜的情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而创设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方式提出的新要求及情境教学自身所具有的与新课程理念相契合的特点,使得情境教学法在新课改课堂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情境对于学习而言,如同盐与汤一般,学习就是那勺盐,而汤则是情境。把一勺盐放在你面前,你根本难以下咽,而把这勺盐放入一锅汤中,你会觉得是那么美味。只有学习,没有情境,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只有把学习置于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正如盐放入汤中后,人们才能享用到美味的汤一般。教师进行情境创设,如同厨师做汤一般,在于为学生做出怎样的一锅好“汤”来,让学生愿喝、爱喝、想喝“汤”。

二、情境教学的冷思考

从最初的忽视情境到现在高度关注情境,甚至无情境不教学,“情境”二字,成了挂在教师嘴边的“高频词汇”,似乎有了情境就有了一切。但是,若对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加以深入剖析、研究,我们会发现有些拐弯抹角,有些喧兵夺主,有些成了调控无力的闹剧,还有些花枝招展却功亏一溃。这些为情境而情境的形式化现象,往往导致情境有了、兴趣浓了,而课堂教学质量却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因此,如何借助创设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对情境的价值进行重新审视。特别是对于初中化学而言,课时少、时间紧、内容繁杂,则更要求我们关注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时效性,为学生创设更为有效的情境以促进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有效化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1.情境的生活化。生活化的情境既可以直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积累,比如我们常通过自行车的锈蚀与防护来作为情境依托来总结金属防锈的一般方法;也可以是高于学生生活的间接经验,比如如生活中与所学知识有关的趣事,有趣味的化学故事、化学史上关于化学家们的趣闻轶事、重大发现、著名实验等,都能吸引学生自觉融入学习活动中。如介绍波义耳是第一个把植物浸取液做酸碱指示剂的化学家,指示剂的发明缘起于赠送给波义耳的紫罗兰不小心被盐酸飞沫沾上而变色。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的发明可以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原来化学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2.情境的实验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实验优势,利用实验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这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心理的认知特征,即学生更容易将所获取的信息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发生联系,进行改造和重组,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我在《物质的溶解性》第3课时“结晶”授课时创设了如下情境:(1)学生观看“冰雪奇缘”安娜公主的“冰晶魔法”;(2)借助醋酸钠过饱和溶液结晶模拟“冰晶魔法”;(3)设问:你有哪些方法能将溶质(固体)从溶剂(水)中结晶出来呢?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电影视频、趣味模拟实验和问题探索三管齐下,这样的情境设置,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关注度的同时,又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整堂课的铺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3.情境的问题化。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所以教师应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处理《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我设置如下的问题情境:(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反应物怎么变?生成物又怎么变?)(2)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逐渐减少,生成物的质量逐渐增加,为什么密闭体系总质量却是不变的呢?(启发学生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物增加的质量)(3)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那么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改变吗?元素呢?如此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帮助学生将单一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细化为宏观、微观不同的角度深入理解,也符合建构主义的思想。

总之,教师应时时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新颖、生动、贴切的教育素材,创设化学教学的美好情境,陶冶学生情操,走进学生心中,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恰当地运用教学情境,艺术化地使教学双方感情畅通交流,产生和谐的心灵感应,从而达到师生教学相长、情感交融的教学佳境。

作者:唐良 单位:淮安市红军中学

有效学习范文篇8

关键词:高中政治;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一词由来已久,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中,深度学习已经逐步形成了特定化的内涵,它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挑战性的学习和探索,从中获得知识、提升技能、发展思维的学习模式。深度学习指向的是高阶、深度的能力,由此它被广泛应用于深层教学之中。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深度学习是他们提升高阶能力的必经之路。尤其是高中政治学科,注重学生对政治深度的理解,而不局限于表面的知识记忆。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要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去开展相应教学,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基础和思想能力。

一、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开展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高中阶段的教学以高阶能力为目标,学生不仅需要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看透知识表层,挖掘出其内在的深刻含义,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高中教学的需要。对于高中政治学科而言,它本身就极具思考性和灵活性,要求学生具有深度的思维水平,才能达成有效的学习。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进行高阶能力的深度学习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深度学习能合理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基础能力。政治知识尤其注重深层的解读,但深层解读知识的前提是理解知识。在深度学习模式下,学生能深入地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这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知识内涵,由此提升基础知识能力,夯实学习基础。其次,深度学习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创新的品质。深度学习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验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和拓展,所以在深度学习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水平能一直保持比较丰富的层次。在有效的锻炼中,学生的思维水平能显著提升,他们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并灵活地解决问题,实现了创新品质的发展。最后,深度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综合技能。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的关键,借助深度学习去深入理解知识,学生就能更好地学习政治知识,拥有理性的思想和行为,能客观地认识法律规范,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履行职责,由此他们的核心素养能有效提升,在生活实践与思考中不断发展综合技能,实现生命的成长。

二、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深度学习策略

学科教学的深层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师要尤其注重学生的深层思维和视野的发展,因为它本身就指向了高阶技能,需要用深度学习来支持。由此,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探索深度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知识,提升学习的效率,培养良好的政治思想能力。

(一)利用问题教学,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水平

问题是激发思维走向深度水平的重要媒介。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更加倾向于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他们渴望了解深奥的知识,希望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所以以问题为指引开展教学是必要的。在高中政治课堂,有效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使思维逐步向深层次迈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点,提出一些具有深层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从而推动他们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课的教学为例,社会形态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社会形态呈现出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了解社会形态的变化对于学生理解政治知识的基础、掌握政治思想是十分关键的。所以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的兴趣,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原始社会人与人如何相处?”“为什么后来会演化成奴隶制社会?是由于什么因素发生了改变?”“每个社会形态各有什么样的特点?人们的生活或者思想有什么样的区别?”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就会逐步深入地去理解相应的知识,从不同政治形态去思考人们的生活,理解社会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由此就能更深层地去看待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二)利用思辨情境,提升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

思辨是开展深度学习的主要思维活动,是提升学生理性精神的基础。在思辨的作用下,学生的思考范围往往会充分延伸,形成具有一定探究性的思维窗口,让学生可以突破桎梏,深入问题本质。政治学科具有天然的思考特征,正是最好的应用思辨的平台,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创设思辨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观点中尝试思考、分析、验证,由此激发出他们的深度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挖掘问题的本质,形成理性精神。以高一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一课的教学为例,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认为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哲学理论。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思想决定行为”等论述,所以此时教师就可以创设思辨情境:“物质决定意识”与“思想决定行为”是否矛盾?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深入地去思考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本质上去分析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深化唯物主义论,更有效地理解世界和生活。此外,他们还会从思想和行为的角度去考虑社会的发展,从行为与思想的关系去探索规则的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形成法治意识和认知,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利用研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深度探索技能

研究教学是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主流模式,它以小组形式组成研究项目组,学生根据项目的主题开展合作探究,结合理论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其他模块知识开展深入的主题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他们深度能力的发展。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主题式研究学习,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和问题的探索过程之中,进行系统的、深度化的研究,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及多元的认知,发展出更独特的深度学习技能。以高一必修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课的教学教学为例,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呢?这就需要市场的调节作用来支持。市场就像无形的手,决定着资源的配置以及经济的发展。那么市场到底是如何来调节资源配置的呢?教师可以以“市场中的竞争”为项目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在研究市场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的利弊过程中,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市场的调节作用,由于市场的调节,资源才能被合理且恰当的分配,才能实现公平合理的交易。与此同时,学生又能发挥自主探究的作用,深入地去解读各种市场竞争现象,在不正当竞争中发现问题所在,在正当竞争中理解其核心纽带,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深度探索技能的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认知,解决生活问题。

(四)利用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实践是内化知识的途径,也是发展深度学习能力的关键渠道。在实践中,学生所理解的理论知识将转化为现实的事件,给学生完全不同的知识体验。同时生活缤纷多样,它体现的是更为复杂的、综合性的理论知识应用状况,所以在生活实践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形成综合性的视野,全面地看待问题,并形成良好的政治认知,合理地参与到生活之中。由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发展能力,灵活思维,从而形成综合性的学习能力。以高一必修四《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课的教学为例,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内在的品质精华,它融入在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默默地发挥着影响社会发展的作用。理解文化、接纳文化、继承文化是政治课堂应当实现的教育目标。那么怎样让学生真正认识传统文化呢?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活动来实现。比如,在文学方面鼓励学生阅读经典;在艺术方面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在科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体验古代的不同发明;在生活方面带领学生亲身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在这样多姿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学生就能真正理解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感悟文化对生活的影响,继而从实践角度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接受文化的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自信,也能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促成了综合性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培养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能力,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进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从浅表到深层思考,从单一向综合应用,那学生的能力将会有更大的提高,能促进他们未来的良好发展。高中政治学科就是引导学生看清事物本质,引导学生有效应用的学科,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师完全可以从深度学习角度出发,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用思辨推动学生深度思考,用探究提升学生的探索技能,用实践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模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提升政治兴趣,从而促进他们政治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龙军.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开展深度学习的研究[J].科学咨询,2021(4):140—141.

[2]黄建地.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11):36—37.

有效学习范文篇9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特点

现代科学技木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在今天学习领域中的应用,是学习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并因而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学习革命,这必将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1多媒体技术及其特点

多媒体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综合地处理文字、语言、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它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言、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集结在一起,并通过对音频、视频信号的模数转换和数据压缩、解压等过程,实现计算机对不同媒体信息的存储、传递、加工、变换和检索。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学习可表现出如下特点:

(1)集成性。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媒体对信息的呈现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2)交互性。多媒体技术具有便捷的人机交互特点,利用多媒体网络可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适时快捷地交流。

(3)信息组织的大容量和非线性。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大容量的知识库,可容纳非常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其信息组织形式也具有非线性网络化特点。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既可用于一般课堂教学,又可用于个别化学习,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远程教育,在学习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

2多媒体技术对学习的支持

传统的学习观念认为,学习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来进行的,教师的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否深请教学方法中的技巧艺术,是评判教师水平的唯一依据。“教育艺术”是教师们所醉心研究和向往的学问。但是,现代远距离多媒体技术的产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习思想,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逐渐被充满色彩美、构图美、立体美等声形并茂的视听教材所替代,人们所向往的“一切学习带有乐趣”的学习愿望正在变成现实。灵活多样的多媒体技术使学习效果实现最优化成为可能。利用多媒体学习,能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使学习者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简化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中间环节。另外,它也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详细说来,我们认为多媒体技术对学习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丰富充实了学习资源,使学习不受时间、地域等的限制。传统的学习模式是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学习者主要从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课本中获取知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产生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类知识总量不断扩大,知识体系结构也发生更大变化,知识的有效性将会变得短暂、要想从书本上、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中掌握这些知识将越米越困难。而多媒体与先进的通讯技术的结合,特别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即多媒体网络系统,不仅具有多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而且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可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等学习资源,各种社会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使适应于各类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丰富而充实,网络的巨大信息包容量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远远大于任何教师、任何教材乃至任何一座图书馆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空间上,在讲课教师面前学习的学习者与距教师千里之外的学习者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正规的学校教育和大量的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并存,并相互补充;在时间上,人们随时都可以进行学习,学习贯穿人的一生,教育终身化的目标会因为多媒体网络的发展而得以实现;网络具有使用上的极大自由度,使用者不受文化水准、专业知识、年龄大小的限制,打破了国度和区域的限制。

(2)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化学习者记忆的功能。学习者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类别的材料需要记忆。有的是图像,有的是文字,有的是数字,有的也可能是声音等等。心理学家实验证明,学习者对不同类别的材料的记忆容量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图像的记忆明显超过对于表明物品名称的词语如“橘子”、“钢笔”的记忆。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同是一种材料采用不同表现形式对学生的视觉感受力与注意力的影响是不同的。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本、动画为一体,为学习者营造出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可以使不同的感官在同一时间内接受到同一信息源的信息,这都有利于加强对知识的记忆,以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据国内外有关专家调查统计,同样的内容,只凭听能记住约10%,单凭看能记住25%,而视听结合可记住65%,而多媒体技术恰是视听结合的有效手段。

(3)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增强学习者的感官效应,提高学习效率。人类的感知行为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三种不同形态。传统知识的传授基本上都是用语言描述的,虽然能描述客观世界,但很抽象。然而有了多媒体技术就可直接把现实世界表现出来。例如,宏观的宇宙世界、微观的物质世界,如果用语言描述,要得到形象的概念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今天的多媒体时代,可以使用模拟、仿真,使内容变得非常直观,容易理解。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适应不同个体在认识形态上的种种差异,从而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4)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实现创造性的学习目标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引入学习中,将多维的教学媒体信息用于多媒体结构,有效地组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便于控制的特点,使全方位的主体教学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由此来引发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多媒体技术

和学习内容的完美结合,可以促进人类感官与想象力的相互融合,以全方位的立体空间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灵感。

(5)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学习信息交流的双向化。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学习过程,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人机交互特性,学习者利用计算机的键盘和鼠标,可方便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探索路径。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与交流。这种交流包括教师与学习者、教师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教师与计算机、学习者与计算机等多向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学习过程,而学习者也可随时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所有学习者都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6)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促进学习观念的转变。现代学习的思想、理论、观点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的“工匠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而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智能型、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则更适应时代的激烈竞争。所以,教育家提出要促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强化全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先进的技术则可以促进先进思想的实现,有了现代学习技术的支持,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便可以应运而生,所以教师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便可以使这些教育观点、教育方法能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

(7)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参考信息。学习者为了能得出所要探索的问题的结论,必须在大量有关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某些高级思维活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获取,若采用传统的方式是较困难和费时的,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非常容易地做到。多媒体技术可容纳非常丰富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源,学习者能非常方便、快捷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这样就极大地促进了学习者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

3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学习时应当注意处理好的关系

尽管多媒体技术在学习中有如上所述诸多支持,但并非是使用了现代化手段就能保证学习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这需要我们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多媒体技术,所以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理论学习的关系。多媒体技术在学习中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它毕竟只是一种学习手段,是一种与传统教学互补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与教育理论紧密联系,理论可以指导一切实践活动,反过来理论又为学习实践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技术于学习的过程中,也必须充分考虑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只有充分掌握了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在内的众多教育理论知识,才能在学习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而不致陷入只流于形式而与学习内容脱钩的地步。

(2)处理多媒体技术与学习者掌握信息技术的关系。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不断的学习,我们的教育事业不会因为有了新的教育手段便会现代化,更需要的是具有现代观念的人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传播媒体日新月异的今天,学习者要把自己作为一个开放系统,

不断地接受、消化、使用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3)处理好多媒体技术与学习内容的关系。在学习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习者、学习内容和学习手段四个要素。作为整体的各个部分,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要保证学习手段的应用取得最佳效果,必须研究系统中各个要素及其组合,不能将现代化学习手段游离于学习内容之外。多媒体技术作为学习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仅仅注意到自身的因素是不够的,必须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手段与媒体,才能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黄华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M1.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3张士平.多媒体技术与学习[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4黄守学.电子时代[J].信阳师院学报,2003(12)

5张君.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J].河南教育,2002(5)

6王中国.多媒体技术对教育的影响[J].工科数学,2002(9)

有效学习范文篇10

一、课前明确预习任务,提高自主预习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持之以恒的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为了布置作业省事简单,往往忽视预习作业的布置,或尽管布置也是泛泛的预习生词,听读课文等,对学生的预习任务没有细化或不够具体,第二天课堂也没有针对性反馈,长此以往,这样的预习作业形同虚设.这种现象在我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发生过,我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现在,我要求学生根据英语课前指导书进行分层预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进行相应的课前任务选择,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完成任务的成功感,这种体验在课堂上会获得延伸.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必须在课堂进行反馈和检查,这样才会让学生从意识上重视预习和落实预习任务,我们教师也会通过检查初步把握一下学情.

二、课堂明确小组合作任务,关注小组自主讨论的有效性

自我校实施理解教育和自然分材以来,我对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Pyramid)理论都耳熟能详,在塔尖的是曾经我们的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金字塔中体现的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所以我们学校的课堂现在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这其实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团队体现形式,在这个环节过程中,对于学生分层预习生成的问题或其他小组合作任务,学生会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或老师点拨得以解决.为了确保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我给小组都会提出明确的讨论点,并从小组讨论参与度、讨论进度和准确度上给小组进行多样性评价,并且讨论之后的汇报展讲环节必不可少,我会鼓励小组内除学科长之外的小组成员参与,让他们把小组讨论结果像小老师一样讲出所以然,进行小组和个人双倍加分激励,在此环节,我注重鼓励普通学生参与展讲,这样确保了小组合作讨论的有效性.以下是我在新目标九年级Unit6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第一课时自学指导书(课中)的小组可自由选择的活动设计之一:Groupwork:“Add”game!任务1:AddAttributiveClauses(atleast3)totheMainClause.给主句添加定语从句(至少3句).①􀆻prefer(s)theteacherwho...②􀆻prefer(s)thefriendwho...③􀆻prefer(s)theschoolthat...任务2:Reportthetopicofyourgroup,usingtheAtGtributiveClause.Hello,everyone!InmygroupAprefersateacher(friend/school)who/that...;BandCpreferateacher(friend/school)who/that...because...;Dprefers...

三、让学优生的自主学习充实有效

课堂教学中,我每节课都注意在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尤其是学优生的能力提升.我在每节课上都会关注学优生的能力拓展,为他们设计题目,给他们提供与当节课重点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如与当节课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英语名著小片段,趣味性哲理小故事,英语名言警句等,让他们进行自主选择和提升,以此强化知识学习和开阔眼界,这样不仅对学生的当节课基本知识起到强化的作用,拓宽语言学习的词汇量和语言储备,同时让学生感觉到英语的博大精深,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的奥妙之处,这样的感觉和认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斗志.以下我在新目标九年级Unit6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第一课时自学指导书(课中)的任务设置:先画出先行词、关系代词,再翻译!

四、课后自主作业的有效性

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学生学习是有认知差异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课后作业的设置也要通过分层来关注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课后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课堂学习效果的自我检测,所以课后作业的有效性是不容忽视的.确保作业有效性的前提是作业独立自主完成,而独立自主的必要条件是做到作业分层.学生抄袭作业如同机械作业既无效又令我们老师愤慨,愤慨之余为师者应反思学生抄袭作业的根源,部分原因是部分学生惰性使然,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我们布置的作业力所不能及.为了让每个学生在作业中体验到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为了对每个学生负责,为了自己不再为抄袭作业现象而愤怒,我现在认真而严肃的对待学生的分层作业.每日课后作业如同课前预习作业一样分为三层,有各层次的必做题目和选作题目,鼓励学生挑战高层次作业.

五、课堂实践证明

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才会由心底培养出对自己负责、由自己完成功课的积极态度.我们教师如果让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都能体验成功,那种由衷的喜悦所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爆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将会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形成知识—能力—自信心三者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学生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九龄,陈绍安.将“探究式学习”引入英语课堂[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