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优秀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2 05:02:18

中学生优秀作文

中学生优秀作文篇1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种:中文

本:32开

国际刊号:1671-430X

国内刊号:22-1338/G4

邮发代号:12-15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学生优秀作文篇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文学、艺术、教育、伦理、宗教、哲学、军事、政治、科学、风俗等方面,其丰富多样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纵观整个文化发展史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学术流派萌生、演变的发展历程看,从尧、舜、禹的开拓精神,到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争芳斗艳、百家争鸣,再到秦末时期董仲舒为统一思想而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宋元时期的程朱理学、陆王也学,再至明清时期,王夫之等各种文化思潮的不断兴起,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儒学长期占主导地位,多元的学术价值理念并存的格局。

( 一)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强不息精神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孕育出了自强不息、宽厚包容、艰苦朴素、奋发图强等高尚的品质,这些品质既是中华民族深入血液的精神命脉,同时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绵千年而不衰的精神动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君子气概激励着每一代奋发图强的青年学生,使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奋发学习。这种思想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激发着中华民族的青春和活力。

( 二)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古以来,爱国情怀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话题,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之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根源。从古代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近代的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再到现代的中国梦,伴随着五千年文明的爱国主义情怀一直教育着广大的学生,引导着学生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努力。

( 三)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本主义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讲求的人本主义精神一直提醒着人们要注重人和,提倡自身的修养。在当今时代下,人本主义精神所倡导的是个人价值的提升,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立脚点,也是思想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优秀文化作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提高和我国大学生总体思想水平的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对于思想层面的教育需求日益增加,希望通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来沉淀自己,塑造良好的品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浮躁之风在大学生群体中日渐扩大,大学生的思想尚处于塑造期,容易受到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迷失自我。目前,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解决。

( 一) 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所谓传统,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是指那些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沉淀下来的,具有一定特点并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人们所传承的社会元素,其表现形式比较多样,如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从理论意义上来说,传统优秀文化是一种观念、意识的内容,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表现出多种形式。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元素才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沉淀积蓄下来,成为优秀文化的主要成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往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对外来文化产生包容和同化。另外,对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并没有足够地重视,也没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和传播,学校重学术轻文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学生处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扭曲,不能够很好地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忽视对于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

( 二) 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念淡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伴随而来的是一些低俗文化的盛行,诸如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高校大学生中得到了传播,造成奉献精神弱化、失信违法现象滋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德育教育,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同时,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冲击,一些学生对于传统道德观念愈加淡薄,盲从和迷信的思想充斥着学生的价值观,使他们怀疑甚至产生否定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 三) 缺少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还不够,不能真正认识到礼文化的内涵和实质,甚至出现了错误的认识和抗拒的态度。而随着全球化范围的扩大,思想多元化,也出现了多种文化交织碰撞的情况,如果大学生认识不到位,不能认真对待就很容易盲目跟从落后腐朽的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是深远的,其发挥的价值也是深远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文化将一些民族气质和精神传至人们的内心深处,去影响其行为习惯,塑造其独特的个性。而大学生目前处于成长和成熟期,一些轻浮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可,加之功利性的影响,使得学生产生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并不大的误区,从而阻碍了学生对于优秀文化的进一步学习的吸收,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笔极具价值的精神财富,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通过这种精神资源的作用,可以促进我国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 一) 能够有效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21 世纪以来,我国面临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思想文化的全球化也在逐步蔓延,对于这种形势,我们要善于辩证地看待。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提出,各种外来文化必然会充斥到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这种文化全球化能够丰富我国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更加面向现代化和国家化; 另一方面,却也要看到,随着西方文化中一些负面、不良的文化的进入,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会潜移默化地产生新的变化,这对于我国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未来社会的发展十分不利。面对复杂的形势,我国深深植根于大学生思想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起到有效的弱化负面思想的作用,使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更加充分地发挥功效。

( 二) 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的良性发展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将所接触和学习的外在的社会规范、道德法律等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品质,然后指导自身的行为,形成一种观念和信条,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理性。如果大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提炼和升华,作为自己内心的一种行为原则,那么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会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也能够有效地抵御不良思想的腐蚀,独善其身。同时,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随着其思想素质的有效提升,社会整体的文化素养、行为模式也将更加趋于良性发展。

( 三) 能够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

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到现在足以证明了其生命力的顽强和存在的必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其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展现出优秀的气质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人格魅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能够鼓励大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迎难而上; 爱国主义的情怀能够促使大学生为国家富强的目标贡献自身的价值; 人本主义的精神能够优化大学生的为人处事原则,做到人和,追求和谐的发展理念。

中学生优秀作文篇3

高中高考学生关于微笑的作文一

时间正如沙漏里流动的沙粒一样,一粒一粒的落下一去不返,从酷辣的夏季也转入了寒冷的冬季,但我不会忘记,那扣人心弦的微笑。

回想这一年的夏天,参加补习班的的我,因为测试出来的成绩不理想,于是老师说了一句:“基础太差”我心里顿时不是滋味。明明是树木葱茏的夏天,窗边的不知名的花却谢了,几株本是绿油油的小草不知何时曲折弯了腰,阳光却依然很大,照得我眼睛生疼。心更似严冬的雪一样冷。

我坐在补习班的教室里,微风轻轻的划过脸颊,心却依旧烦闷。不知过了多久,一直发呆的我才发现补习班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无意识地看向窗边。夏天阳光真毒辣啊,当阳光洒向向大地,那炽热的光芒让那些花草竟然有些枯萎,我不经皱了皱眉。但,我留心发现,有几朵非常小的洋马齿苋在那中间开的异样美,在阳光的照耀下,影子拉长。淡黄色的花瓣,没有任何杂色的斑点,从而显得特美特挺拔。她们如何不畏惧这束阳光,依然生机勃勃?

也许想得出神,阳光下的花的影子突然变长,一个人从花儿旁边走来,原来是小岭。可能她刚刚补习完吧。她渐渐向我走过来,我只见她露出微笑,嘴角微微翘起,还露出了酒窝。她走到了我身边,用手握住了我的手,然后又把什么放在了我的掌心,我低下头,张开手指看着静静躺在我手心里的花——洋马齿苋。我又抬头望着她,她依然微笑着,只是,那微笑如一束阳光温暖了我的心灵;那微笑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心中;那微笑如一场雨洗净了我的内心。她没有说话,一直微笑着。

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这惠美的微笑是让我明白,微笑是使洋马齿苋在面对阳光强烈的照耀下,还能显出生机;是使洋马齿苋虽弱小,但依然微笑面对一切。

我终于明白,遇到挫折,面对艰难险阻都是以微笑来改变的。她,用动人心弦的微笑告诉我:“失败是成功之母”。

此后,我不论再遇到什么困难,只有想起那动人的微笑,都会勾起嘴角,迎接挑战。

我深深地感动,这个微笑,真的好美。

关于微笑的作文二

我从小到大,妈妈的笑是世界上最美的梦;是世界上最纯真的笑;是世界上最灿烂的笑;也是最能温暖我心的笑。那天,妈妈在我家的床上躺着,突然她对我和表弟说,她的腰疼得起不来,我和表弟也没当回事,妈妈便给在医院上班的小姨打电话,话还没说完,妈妈一下吐了,让我快点给我姥爷打电话,让他开车来接我们上医院。打完后,我马上去照顾妈妈,这时妈妈看着我,对我笑了笑,我知道这个笑,是安慰的笑。妈妈是叫我不要担心。我们到了医院,正好小姨也到了,我们马上上楼去检查,在上楼的过程中,我的眼泪像珍珠一样往下掉。小姨告诉我不要哭,要坚强。这时妈妈转过头,又对我笑了笑,这个笑是鼓励的笑,妈妈是希望我不要哭了。老姨带妈妈做了B超,才知道妈妈得的是肾结石,我跳了起来,心想:妈妈的身体那么好,怎么一下自就得了肾结石呢?想啊想啊,眼泪又不争气的掉下来了。我看妈妈难受的样子,就让妈妈靠在我身上。妈妈含着泪对我笑了笑,这一个微笑是一个得病的妈妈对女儿的笑。回到家,我的家人都赶来看妈妈,因为妈妈是他们的大姐啊!爸爸给妈妈熬了粥,妈妈喝了就吐了,大家心疼的流下了眼泪......到了12点,到家才从我们家走,妈妈让我去睡觉,我说要陪妈妈,看妈妈睡觉,第二天,我问妈妈谁得好吗?妈妈对我笑了笑,连连点头,我知道妈妈是让我放心。妈妈的笑,会伴我度过生活的重重困难!

关于微笑的作文三

那天……岚对我轻轻微笑……让我觉的,微笑是世界最动人的表情,她慢慢的,嘴角扬起……一点点的扩大……让我想起来了姐姐说的话,微笑,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表情。――――题记

在姐姐走后的一个夜晚,我躺在床上,想起了姐姐……想哭,总是在黑风吹的日子里,总是在雪化呜啼的日子里,总是在樱花伤逝的日子里,总是在岚抬头低头的微笑里,想起姐姐,姐姐在走的时候,虚弱的抓起我的手,说,昀,

如果……微笑,这,将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表情……回过神来时,才发现自己哭了,又让我想起姐姐对我说的话,昀儿不要哭,眼泪是姐姐给你的最珍贵的宝物……要再需要它的时候用,不要浪费了……想哭时,就把头抬的高高的,微笑,这样眼泪就不会出来了哦~想起姐姐那如孩童般的笑容……泪又大滴大滴的滑落,心,撕裂的疼痛,慢慢荡漾开来……

的确,姐姐,我又用你给我的宝物了……不过微笑,是三月的春风,将希望播种,把生命唤醒,用真诚酿泉;微笑,是冬日的阳光,爱在左,同情在右,点然信念的火把,温暖鳏寡孤独的凄凉;微笑,是母亲温柔的手,挽起寂寞,抚平伤感,拭干无助的泪痕. 微笑,流露在脸上方显美,甜蜜在心里才是真.微笑,自信而刚强,柔和而不屈,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潇洒.微笑的脸,让人敬;微笑的人,最潇洒.一脸微笑,善从心发,上善若水,白梅高洁,甘于奉献,“惚而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一脸微笑,尽心竭力,奉献中知足,感染中自若. 微笑,用心感动,用爱承载.

也许,一个人的微笑,还不足以让孩子们的眼中充满阳光"""""" 如果说,微笑是一朵娇艳的花,但它可以感染周围,幻化成万紫千红的春天.如果说微笑是一株伟岸的树,但它可以感动世界,让成行成排的林木筑成遮风挡雨的绿色长城.微笑让我们的脸更可爱.微笑的我们要用微笑的力量,去关照周围,感化周围……

或许吧,姐姐……

这就是微笑的真正的含义……也是姐姐想让我懂的含义……

如果微笑……着将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表情

我不再假装的笑了,那种笑,让人厌恶,每天早晨,我对着镜子,看着另一个自己,微笑……嘴角微微的翘起……慢慢的扩大……

微笑……这将是,世界最动人的表情……

关于微笑的作文四

微笑是美丽的,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他可以帮助我们从困境中解脱,可以让我们在难受的时候变得快乐,从挫折中离开。微笑是一种药让每个人开心的药,在我们生活中微笑时随处可见的,朋友之间的微笑,家人之间的微笑,老师的微笑等,正是有了这些微笑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乐观积极向上。

每当你失败了灰心的时候,从远方走来一个陌生人给你一个微笑马上你的心中的阴云都会消失,马上变得豁然开朗了,也许你会感谢那个陌生人,但是微笑只是一个看似不经意但实际上能给人无比温暖的一个动作。自从我被这个陌生人的微笑感动了之后,我也尝试去对他人微笑,让他人感受到跟我一样的温暖,俗话说:“帮助他人就是帮助你自己”!自从我开始尝试对他人微笑帮助他人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也学会了微笑班级变得更加和谐美好了,微笑是一种力量让人开心的力量.

微笑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举动但可以给别人带来一份好心情,微笑并不要求你付出太多也不要求你任何事,只要你轻轻的将嘴角上扬,他人也回还你一个微笑,大家都有一个好的心情让人舒心。微笑是缓解压力的最好办法,如果你在家中压力过大请给自己一个微笑的,对着镜子微笑一下让后说加油此时你会发现你有用不完的力气与激情,又会投身到学习创作当中去,微笑是伟大的。而且微笑还可以帮你增加人缘人气,让你成为交往的首选对象。

所以—— 同学们你是否想在烦恼的时候有人送你一个美丽动人的微笑?是否想在压力大的时候放松,是否享有一个好的人缘人气,心动了吧不如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微笑来升华自己,微笑像冬天里一杯热茶给人温暖,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扫除寒冷,像一盏之路的明灯指引前进的方向,同学们微笑吧!!!

关于微笑的作文五

妈妈是个爱笑的人,而且她笑时的样子很好看。那微笑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给人温暖;如黑暗时的一盏明灯,给人希望;如失意时,搭砸在肩膀上的那双手,给人力量。妈妈用她的微笑鼓励着我长大。

那是有一次,妈妈病了。病得很严重,而且还发烧。竟烧到40度。望着妈妈那日渐消瘦的脸,我着急的不得了,怕以后再也看不到妈妈的微笑。于是赶紧给妈妈端水送药,希望她的少能快点退下去,希望那往日的笑容能重新回到她的脸上。所以每当放学回家,我便细心地给妈妈量体温,换毛巾。有一次我在给妈妈换毛巾时,误把热毛巾换成了量毛巾。使妈妈烧的更严重了。我十分自责,怪自己太笨,连照顾妈妈都不会,还使她的病加重了而妈妈却没有责怪我一句,而是微笑着对我说:“不要自责了,女儿能细心地照顾妈妈,妈妈很开心,怎么会责怪你呢?”我终于不再自责,抬起头看妈妈,妈妈的脸上是怎样一种微笑啊:带着欣慰和几分温柔,还有对我的怜爱。那我先那么没,那么温柔,时我在以后想起它时,扔陶醉不已。

我爱我的妈妈,但有时我也会让她不开心。比如那一次,那次是在我八九岁的时候,妈妈送我去学电子琴。刚开始时我还有些兴趣,每次都积极地练琴。可是到了后来,我对弹琴失去了兴趣。如果妈妈不催我练琴,我绝不会主动去练琴。时间长了,我的琴便弹得越来越糟糕。直到有一天,妈妈带我去学琴时,老师对妈妈说请我不要再学琴了,这样学下去也只是浪费时间。妈妈听了老师的话后十分着急。便赶紧面带歉意的笑容和老师说情,而老师竟说什么也不答应。

我抬头看了看妈妈,妈妈脸上的笑容带着歉意和着急,还有对我的失望。那个笑容定格在我的脑海,使我久久不能忘记。也许是老师被妈妈的说的话打动了,终于肯留下我,让我继续学琴。从那开始,我每天都认真地练琴,因为我不想再看到妈妈的脸上出现那歉意的笑容。现在,我的电子琴已经能弹得非常好了。这里有妈妈必不可少的功劳。

中学生优秀作文篇4

琼海市 嘉积中学 高二一班 冯华文

指导教师:谢先丽

卢彦西的坚持,马加爵的懊恼,让我们看到了最闪亮的字眼——梦想。梦想,不是花色,一眼灼人,却如梅花暗香浮动;梦想,不是春雨。油然而生沛然而去,却如清茶沁人心脾,一颗最苦的树,才开过最绚丽的花。

梦想,是一轴历久弥珍的老画卷。

梦想投影在了碧空,于是梭罗静坐在瓦尔登湖畔,垂钓一湖祭星;梦想投影在人的眼眸,于是屈原手执经书,对于长吟诡谲的《天问》;梦想投影在竹林,于是嵇康高歌一曲《广陵散》。梦想穿透历史的天空,经年之后,一样地熠熠生辉,如果老画卷般,一笔一触,书写的都是前人的梦想与不屈,或许白云苍狗,或许人去楼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但恒古不变的是梦想的色泽。我们唯有和前人一样踽踽独行、手挥羊鞭、矮笔斜行,追寻自己的彼岸,才能让梦想这轴老画卷,无论经历多少年岁,一样的蟠螭走蛇,永远点缀在生命的源头。

梦想,是一掌橘色的阳光中的余温。

梵高有梦,在有日光的麦田穿梭,在月夜中呢喃,在月夜中歌唱;鲁迅有梦,在深沉的天穹呐喊,以我血荐轩辕;秋瑾有梦,所以在战火肆飞的年代里也能貂裘换酒。他们难道不明白通往梦想的路上早已烟尘散漫,荆棘遍布了吗_不,正是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这条路的艰辛,所以才要且笑且行,不在乎别人的无端睥睨,只为心中朝向阳光的彼岸。四季的更迭对于梵高来说只是惘然,与他而言,有葵花的地方,就有天堂,他烧焦的左手和割去的右耳或许是疼痛的,但不一定是痛苦的,因为那是梦的印记,我们苦苦寻觅梦的国度,或许漫长,但却隽永。要永远相信的是心有繁花,正于梦的彼岸寂寂绽放,绽放的幸苦,并将年年轮转。

梦想,是一阙铿锵有力的壮歌。

六月秦淮,烟火卷了几重天,她是柳如是,手执小扇,妆楼颙望,不是在思故人,而是在思故国。铁马金戈、古戍狼烟,她是梁红玉,击鼓震天,只为心中收复国土的梦。朝飞,暮卷,桃叶兰舟,她是李清照,用一种流萤扑火的姿态挣脱封建礼教。她们不愿困在世俗枷锁筑好的城墙,因为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绚丽,于是不愿安于春日朝阳,夏日静好,奋力地挣脱,即使历经蚀骨之殇,无怨亦无悔。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浮华的世界,城市就是一座钢筋水泥的森林,人远比动物容易迷失,但如果心盛梦想,即使尘世的灯火骤然熄灭,心中的光亮却是永恒的,我们会比任何人都清楚前方的路如何走,等待我们的又是什么。我们也能和她们一样活的纯粹,莞尔一笑,唱浩然一歌,属于我们梦想的歌。

看过曦照古城的云起云落变迁,我依然觉得梦想最让我流连;听过解夏之日的万物振明,我依然觉得梦想最让我澎湃;感受深冬寒夜的切肤之痛,我依然觉得梦想最让我难忘。

心有圣土,不要与马加爵一样,在血与泪的代价中才意识到梦想的可悲。做一棵最苦的树,开最绚丽的花。梦想就像萤火虫结成的尾光,照亮了垅田,照进了心里那湾浅水,也能照亮整个世界。

评语:

“梦想,是一轴历久弥珍的老画卷”“梦想,是一掌橘色阳光中的余温”“梦想,是一阙铿锵有力的壮歌”三句话各自引领一个段落,从三个层面歌颂拥有理想之可贵。结构清晰,脉络分明。

中学生优秀作文篇5

一、优秀企业文化走进高职校园的必要性

作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优秀企业文化的引入越来越为更多的高职院校所重视。各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多形式、多渠道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了解和熟知优秀企业文化的内涵所在。首先,从培养目标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绝大多数毕业生未来将在企业从业,步入职场后,对优秀企业文化的了解和熏陶将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其次,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天然联系,决定了两种文化必须相融合,相融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学生有相当一段时间将在企业顶岗实习。这必然要求学校要走出校园,融入企业,了解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优秀企业文化走进高职校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优秀企业文化讲座“不感冒”。优秀企业文化走进高职校园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就是请优秀企业的管理人员走进高职校园开讲座。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在校学生先期接触优秀企业文化,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对优秀企业文化有所认同,有所感受。这样,将来他们走上工作岗位能先于别人适应工作,缩短与工作岗位的磨合期。但是成效往往差强人意。原因如下:有的高职院校引进企业文化讲座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只重量、不重质”,并非优秀企业文化讲座,讲座内容陈旧,没有新意;有的优秀企业高管不善于言辞表达,“肚里有货倒不出”,讲座时,磕磕绊绊,结结巴巴,无法调动现场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不佳。2.优秀企业文化实践活动浮于表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顶岗实习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顶岗实习环节可以看做是与优秀企业文化亲密接触的难得机会,但是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时候,顶岗实习中顶的“岗”是虚的,很多优秀企业不会将实实在在的岗位“虚位以待”,因此学生在这种情形下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法感受到优秀企业文化。其次,用人单位仅仅就将学生看做廉价劳动力,没有给予学生优秀企业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怨声载道,“人在曹营心在汉”。在这两种情形下,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不可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3.学生无法领会优秀企业文化的强大作用。优秀企业文化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凝练出来的,有的甚至积聚了几代创业者的智慧结晶,是企业的一笔宝贵财富。很多老师在向学生灌输优秀企业文化时着重点放在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讲它既是支撑企业生存的组织凝聚力,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是一种社会资本,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社会资源”,有利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以上这些说起来都非常空泛,没有落于实处的语言学生不能有效领会,不能从心里对优秀企业文化的强大作用形成共识。

三、优秀企业文化走进高职校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1.从学生需求的角度来开设优秀企业文化讲座。首先,进行学生毕业就业岗位数据分析,大致了解学生大多是进入哪些企业,当然以民企、私企为多,三资企业次之,从这三种企业中找出一些优秀企业,请这些企业中善言辞、有经验的高管或优秀人才来学校做关于优秀企业文化的讲座。其次,不要指望一场优秀企业文化的讲座适合所有在校学生,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的不同,分别引进对应的优秀企业文化,这样,学生听起来会更感兴趣,收获也会更大。2.打造高职院校与优秀企业的深度合作。高职院校在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之前,首先要挑选优秀的企业。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是优秀企业呢?就是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并有影响力的企业。高职院校不仅要将学生送到这些优秀企业去进行“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更要与这些优秀企业签订长期协议,将这些优秀企业成为高职院校的实习基地。这样,有利于学生与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零距离接触,对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深切认同。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形成一定的认知,对本专业的知识技能有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方面去积累和准备,以达到优秀企业对人才的需要。3.将优秀企业文化的渗透与课程相结合。为使高职学生对优秀企业文化有更好的了解和吸收,高职院校还应将优秀企业文化的渗透于以“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相结合。这种教学根据项目式任务来设置教学模块并组织课堂教学,是一种以专业技能课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中心,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更逼真的准职业教育环境,这种准职业教育环境无疑为学生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让优秀企业文化走进校园提供了一个更好地途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而目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是否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水平,而职业素质和水平仅仅通过书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希望借助大量优秀的企业文化走进高职校园,融入高职校园,使学生们真正做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王伟张丹.企业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J];北方经贸,2013,(12):179-179.

中学生优秀作文篇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同意,现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

2014年3月26日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本指导纲要。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深刻变革,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4.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正视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5.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6.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

―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既要高度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博采众长。

―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既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既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又要加强各学段的有机衔接,逐步推进。

7.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三、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8.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9.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感受各民族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开始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10.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1.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和杰出人物的贡献,吸取前人经验和智慧,培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抵抗困难挫折的能力;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接触和体验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尚,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认识国家前途命运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关系,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安全和利益。

12.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13.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适时启动课程标准修订和课程开发的研究论证、试点探索和推广评估工作。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展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统一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覆盖面。面向各级各类学校重点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视频公开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

14.修订相关教材和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根据修订后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修订相关教材。制作内容精、形式活、受欢迎的数字化课件。在高等学校统一推广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文化概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地方课程需要编写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组织知名专家编写多层次、成系列的普及读物。

15.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五、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

16.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在师范院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双向进入”机制,设立技艺指导大师特设岗位,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成立大师工作室。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以及“”教学名师评选中,增加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人才比重,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17.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在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农村幼儿园园长研修培训计划、职业学校教师和校长素质提高计划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内容,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

六、着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

18.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利用好现有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等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数据资源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重点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文化特色网站,支持和鼓励学校网站开设传统文化专栏。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依托高校网络文化示范中心、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拓宽适合青少年学生学习特点的线上教育平台。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诗文,建设“中华经典资源库”。在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网等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进行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在线学习。

19.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利用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结合校史、院史、学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深入开展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主题教育、理论研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20.构建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格局。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站)、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建立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等公共文化机构的长效机制。积极配合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提倡和扶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文艺作品创作,在评奖、宣传等方面加强引导,办好青少年电视频道,做好图书出版规划,创作、出版一批青少年喜爱的影视片、音像制品和文学艺术作品,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

21.充分发挥家庭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重视发挥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及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性活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爱国守法、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

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

22.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与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力。教育部统筹规划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教材、师资等建设,明确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智力支持。要不断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参与的传统文化教育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多途径增加传统文化教育投入。

中学生优秀作文篇7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如何运用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应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时代,校园文化存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相对忽视的情况,因此我国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在高校校园文化基础建设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理论来源于实践,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充分的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才能使得大学生亲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但是在建设前期,要听取传统文化专家、学者和文化名家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深入论证。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充分发扬大学生的主体性,充分集中每个大学生的智慧,齐心协力共同创造的优秀大学校园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对每个大学生的意义重大。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就必须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营造。高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塑造,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创新校园活动,让大学生在有趣的校园活动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新兴力量,因此让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崇敬感,是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

二、优化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外部环境

校园环境是大学生的生存载体。不管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都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依赖校园环境而进行,当然,在大学校园内有效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存于有利的校园环境的建设。校园环境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的关键性一环。要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优化校园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的校风校训,学风等,正面的积极地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具备良好身心素质的大学生才能更好的吸收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环境的众多要素中,我们重点看校风。因为校风是整个大的校园环境的集中表现。良好的校风能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向性作用,它能提高大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热情,因此也会使得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校园环境是在大学生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三、加快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建设

(一)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网络氛围

当今时代,网络媒体的发展为日益社会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技条件基础。结合现实,我们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化传播体系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化传播,拓展网络化传播渠道,精心创作具有时代气息和精神风貌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为此,增强新时期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高校要全面加强大学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

(二)积极通过网络向大学生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管理部门应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可以在微信、个人微博、博客上进行文化方面的沟通交流。有效率的解决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种困惑。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在微信、博客、微博上组织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网页设计大赛,中华文化经典常识、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等等,使大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枯燥,从而激发当代大学生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高校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现象充斥在我国社会的各个角落,自然大学校园也不例外,这就容易使一些人特别是部分大学生的价值抉择和道德观念发生扭曲。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教师更应该自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时刻葆有不加强理论学习就有可能被淘汰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此外,随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愈来愈快,人们对终身学习理念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更应该不断摄取相应的专业知识,创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授课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增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增强和充满活力。通过高校教师引导大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高校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应该结合时代特点阐释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高校、教师及社会应最大可能地引导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当代大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场馆,走向传统文化舞台,走近中华人文经典。

作者:孙哲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伍春泽,白泽敏.论新形势下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治与社会,2015,(06).

中学生优秀作文篇8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课堂教学 实践活动 校园网络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070-03

高校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忧民、仁爱宽厚、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和理想人格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社会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形成并支配着大多数中国人的具有积极影响的价值体系、观念形态、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的总体表征。[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恒的魅力,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

人的素质,起源于先天,在后天的教育、环境影响下不断丰富、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个人修身思想,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怀,“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的处事原则,“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浩然正气,“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的优良品德,这些优秀的思想历经数千年传承,已渗透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促使大学生以圣贤作为自身理想人格的典范和人生追求的目标,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操守,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外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促进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此外,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有利于扩展人文知识面,增强人文素质。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量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涌入,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作为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切入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利于丰富和拓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教育更具感染力。例如,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引入中华传统文化中耳熟能详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典范,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内容融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贴近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现实生活,促使他们在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洗礼、熏陶的同时,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品质教育和理想情操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三)有利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内容,以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事准则,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以“言必诚信,行必中正”的人格修养,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仁爱、诚信、友善等思想品格和道德规范,从而推动当代大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一旦成为大学生普遍接受且广泛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就有利于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育主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

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个体,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要素,二者共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一是教育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教育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控者与引导者,担负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效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般都受过专门的培训,具备相对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但也有部分教育者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学科文化知识不完整,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二是教育对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群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化,有的大学生推崇西方文化,而对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却一知半解、知之甚少;有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乏主体性,不能从自身思想道德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主动从中汲取营养并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二)教育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够

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3]然而,这些教育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够。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够广泛。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内容中,少量地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朴素辩证思维、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道德传统;而在政治观、法治观等教育内容中鲜少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法治观念。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够深入。在将抽象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务转化为教育内容的过程中,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以教育部统一颁发的教材、学校统一备课的课件资源和几本教师参考书为资料,而没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三)教育方法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形式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所采用的手段、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手段和方法的技巧、技能的总和。[4]大W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要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通过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起作用。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常而普遍使用的教育方法是理论灌输法,教育者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灌输式”或“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理论性强、说教味浓,往往会出现“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睡觉、玩手机、看电脑、聊天”的现象,无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艺术性与感染力;部分高校虽然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名胜、组织社会服务、开展公益劳动等,但缺乏系统化和经常化,不能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影响,且很多实践活动未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没有与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不能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教育环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欠缺

学校作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和场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加直接和具体。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比较欠缺。一是在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上,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随着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日益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的投入逐渐增多,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不少高校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二是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好氛围。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比较偏重学科专业的建设,重点突出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全方位保证教学和科研需要,却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的高校虽然也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但在大学精神、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中,未充分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5]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与道德准则,既可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一)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并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一方面,要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培训,除了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外,还要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训,使教师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为他们专业理论的讲解提供丰厚的知识背景;另一方面,教师要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知识外化为道德行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务实的工作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

2.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如在世界观教育中,融入老子、道家学说的朴素辩证思维,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政治观教育中,融入我国古代不同派别,特别是儒家的政治思想,有利于大学生了解我国政治文化,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时,要有效地运用影视、音乐、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使课堂教学变得声色俱全,图文并茂,激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要创新教学方式,运用讨论式、案例式、问题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活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大学生课堂教学中展开,而且要在其日常生活中展开;不仅要在大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展开,而且要在大学生的校外生活中展开。[6]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还要拓展课外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

1.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校园实践活动

以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在大学群体中开展缅怀先烈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以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开展尊师敬老、弘扬传统美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深入认识并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还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以文化基地为依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本地区现有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基地,组织大学生参观遗址遗迹、特色建筑,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社会服务的热情;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角色体验、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与大学生实际相结合,加强感性认识,促进理性思考,增长才干,培养品质,锻炼毅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

(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网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日益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因此,高校要加强网络阵地的建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校园网络。

1.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题专栏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建立了官方网站,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如“裳б蛔觥毖习教育、学习系列讲话精神等专栏,但较少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宣传教育,依托高校官网、官微、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创造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校园网络,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如,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论坛,将社会热点事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题网站,建立传统文化学习园地,使学生更多地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不仅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还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缓慢、容量受限、受众面窄的缺点,给大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内容展示和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课程,以实现高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

(四)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马克思指出:“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7]。良好的大学校园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而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关键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优化校园环境,积极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

1.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建设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建筑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大学精神,传达着教育理念,是校园里无声的教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高校物质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提高校园物质环境的文化格调,以调动学生思维,起到怡情励志的作用。如在校园雕塑、长廊、展示厅、陈列室、教学楼、图书馆、校训标牌中,加入中国古代优秀人物典范、励志格言等,有利于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的育人作用。

2.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建设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高校应该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让大学生时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在他们身边。一方面,利用校园媒体积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加强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在内的校园风气建设,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练教学理念、打造大学精神,形成教师为人师表、学生自强不息的教风和学风,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国胜.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王为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融入思政教育全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4(8).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76.

[4]张红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以文化多样化视角[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106.

[5].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

中学生优秀作文篇9

关键词:情景语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程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标识。然而,受时代影响、价值观多元化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广泛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说的是让人费解的网络语言,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可怕的冷漠感。如何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觉提高对祖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兴趣和认同感呢?文章将深入解析实施情景语境策略,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初中语文课程进行探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种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涵盖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和生存智慧,是稳定社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中华民族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围广大,内涵丰富,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戏剧艺术、建筑文化、语言文字、医药医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古玩器物、饮食厨艺等文化现象。

二、国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初中语文课程的规定

2021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教材〔2021〕1号),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要求、学科安排等要求。

(一)国家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主题内涵

在主题内容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了中小学课程教材主要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大主题内涵进行教学:一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二是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三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二)国家明确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比较系统地介绍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及伟大成就,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悠久历史及其对世界的意义,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的主要载体为汉字、书法、成语、古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格言警句、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13个类别,这些类别在初中语文课程中都能找到。

三、情景语境策略在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情景语境最开始是言语活动的一个解析单位,但后来也逐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所谓情景语境策略,即在语用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营造恰当而生动的情景语境促进交际。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符号,缺乏直接观感,又往往用初中生还不能十分理解的文言文来表达,在理解上存在难度,情景语境策略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发现,从教学课堂与文化历史之间的构造关系的角度,可以将情景语境划分为再现式情景语境、代入式情景语境、对比式情景语境、再造式情景语境等四种类别。这四种类型情景语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传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再现式情景语境

再现式情景语境即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场景,尽量还原传统文化关键因素,使学生与教师进入到传统文化典型场景进行文化传承。比较适合运用再现式情景语境进行教学的,无疑是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两大类传统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教育部编写审定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涉及风俗习惯的主要包括:庙会(鲁迅《五猖会》七年级上册)、送别(李白《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朱自清《背影》八年级上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李白《送友人》八年级下册)、踏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八年级上册、欧阳修《采桑子》八年级上册)、社戏(鲁迅《社戏》八年级下册)、腰鼓舞蹈表演(刘成章《安塞腰鼓》八年级下册)、灯会(吴伯箫《灯笼》八年级下册)、书信(傅雷《傅雷家书》八年级下册)、满月酒(刘绍棠《蒲柳人家》九年级下册)、打猎(苏轼《破阵子·密州出猎》九年级下册),主要涉及9类14篇文章。涉及传统节日主要包括:过年(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七年级下册)、中秋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年级上册、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九年级下册),主要涉及2类3篇文章。在这些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中,对一些大型的风俗或节日,如过年或中秋节、春游,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不必创设情景。在这里,可以选择“灯会”作为主题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全班划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款灯笼,写上灯谜或祝福语,在晚上熄灯挂上灯笼,全班模拟进行短暂灯会,让学生通过再造的灯会场景切身体会到中华传统习俗的伟大之处,受到其文化熏陶。教师再加以总结引导,普及灯会常识,探讨灯笼由来、发展、种类及其作用,开阔学生视野、升华学生思想、启迪学生智慧。

(二)代入式情景语境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据统计,在教育部编写审定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共收录古诗词82首,其中古诗62首,词20首。82首诗词,时间从上古到现代,跨越历朝历代,主题思想也是丰富多彩,有览胜咏怀,如曹操《观沧海》(七年级上册)、王湾《次北固山下》(七年级上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七年级上册)、温庭筠《商山早行》(九年级上册)、张养浩《山坡羊·潼山怀古》(九年级下册)等,有爱情吟唱,如《关雎》《蒹葭》(八年级下册),有离情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李白《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有登高抒怀,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七年级下册)、王安石《登飞来峰》(七年级下册)等,也有抒发爱国情怀,如李贺《雁门太守行》(八年级上册)等。虽然古诗词各具特色,写作背景也不同,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在某一瞬间触发思绪或感情。在教学中注意创设这个情景,在模拟环境中让学生代替作者进行观察、思考,看是否也能产生同样的思绪或感情,这就是代入式情景语境。代入式情景语境可以让学生扮演诗词作者,对诗词主题更有代入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如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班上临时开辟一条“离别通道”,“王勃”在这头挥手送别,“杜少府”在那头泪如雨下,两边都是“哭哭啼啼、伤心欲绝的行人”,试问学生如果是“王勃”,他能想到什么?如果要作诗一首送给极有可能一去不复返的友人,诗上要写什么内容?这么一代入,学生就会产生离别的心绪,然后更能理解和敬佩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三)对比式情景语境

格言警句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散文、歌赋中,也包含有不少的格言警句。如《论语》十二章(七年级上册)中,包括一日三省、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格言警句;《资治通鉴》中《孙权劝学》(七年级上册)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等。在教授此类文章时,可以创设对比式情景语境,即创设模拟环境,学生自己与作者进行对比,察看与作者的差距,从而更深刻地领悟格言警句中蕴含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凡魅力。如在教授《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下册)时,可以创设孔子讲课情景,面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比较好?”的学生提问,你会作何回答?学生分组饰演“教师”,分别说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制度,然后再与孔子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观点进行相比,再将现在的开放时代与孔子所处的封闭时代进行对比,就能更好地理解世代追求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超越时代,中国人民是多么热爱和平、渴望秩序。

(四)再造式情景语境

汉字是最能代表中国书法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书法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形式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初中语文课程要“立足汉字与文化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书法之美,体悟汉字魅力”。虽然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没有单独开辟汉字为主题的课程,但在八年级上册设置了“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主题,学生可以在本节综合性学习主题中,寻找包括石刻等文化遗产,也可以寻找其他的文字作品。在教授汉字文化时,可以创设再造式情景语境,即创设文字尚未发明时期场景,“你如何记录生活和传承文化?”让学生在几乎无可利用的环境中,想方设法记录生活、表达想法、传承知识。在这个再次创造的过程中,学生思路会彻底打开,最终能够切身体会到象形文字的精妙,深刻理解汉字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样,再造式情景语境也适合在教授古诗词,创设与古诗词相似的环境,让学生重新“创造”诗词,重走作者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理解古诗词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之,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实施恰当的情景语境策略,能够很好地拉近学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更立体、更生活化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认同和向往。情景语境并非耗事巨大、矫揉造作的铺陈之作,而是目标明确、精准施力的传授捷径,对初中语文课程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新然.中小学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7).

中学生优秀作文篇10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文化价值创造;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253-02

和北大的师生聊天时说过,“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文明,这种历史让我们有了很特别的价值体系。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都种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芽,中国人的思考方法和动作方式都被感染影响着。到了现在,我们如果要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就一定要从中找到可以让其发展壮大的营养成分,否则就不能保证自身的存在和对社会产生影响。”所以,特别是到了大学时期,更要增强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的自己学习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所提高,这是刻不容缓要做的。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高校学生养成自律精神、提高自身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的丰富和发展,不断的创新和进步,它浓缩了我们祖祖辈辈的心血。大学生懂得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就不会再受困于现在狭隘的想法,他们会开阔思路,浮想联翩,从实际出发,自主创新,力争上游。值得要说的是,现在我们倡导的传统文化,是“扬弃”了的文化,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文化,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发,舍短取长,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能顺应,还可以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因为高校学生主体成长的社会背景与思想意识持续地发生着变化,所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更应该注意运用与时俱进的新措施,而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且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能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体会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其人文素养,从而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1]。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出现了许多优秀文化,其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数不胜数,“博大精深”四个字可以很好地概括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无价之宝,还成为中国人民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宝。

它的地位不可撼动,已经变成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武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根据[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而且经过后人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历史现实也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甚至是外国人。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对于我们而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因子,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培养青年一代特别是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尤其是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帮助高校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生生不灭、是其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新时期,要求当代大学生传承和发扬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祖国忠诚。当代的大学生对祖国感情真切,立志报国,将来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要接过社会主义事业的火炬。他们不会忘记历史,时刻把祖国放心中,满腹都是保家卫国的才气。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轻个人利益,重国家民族利益,当国家和民族出现危机时,判断某人的人品是否高尚的标准,就要看他是不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可不可以和祖国共生死[3]。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可以在学习传统文化中慢慢培养出来,然后他们就能更加熟悉祖国,建立起民族自信心,形成民族自豪感。如果要让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激发出来,让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被发现,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一系列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才是有用的方法措施。

二、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行价值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设置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还要有老师去教学。因此搞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还要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教师要在讲授传统文化中让自己的素质提高。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能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先进理念、丰富思想和有效方法推进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而在原先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下,无论是思想政治的工作者还是教师,都有着很重的传统习气,难以转变固有的思维,也就导致了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最终损害了大学生对于高文化品位和高思想素质的追求信念[4]。因此,高校还要切实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课程安排与设置,增强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以教师职业道德和大学生良师益友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好人格示范作用,教师的作用为“传道、授业、解惑”,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资源,亟须我们去探索。

(二)加大对优秀传统价值观的重视力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浮躁洗礼后的人们慢慢平静下来,开始感觉到传统价值观中一些优秀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又开始重新审视古代先贤们留给我们的珍贵精神财富,人们渐渐地感觉到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在我们这代人的教育当中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健康、乐观向上的三观,追求美好的人格,培养道德情操。要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价值观的认识,首先要加强他们对我们博大、深邃的中华文明的认识,使他们在内心深处肯定和赞叹我们祖先思想的伟大,其次要用实际行动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习我们的优秀传统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仅仅学习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多读古代先贤的著作,从古代圣贤那里学习关于这个世界哲理,学习生存于世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用中华民族精神中包容的特点来学习不同文化中的优秀之处,孕育出独有的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进而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5]。

(三)形成弘扬优秀传统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我国古代的先贤们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论语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在强调环境对人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当代大学生所处的背景,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考虑到哪些教育领地是学生可以接受的,从而发现发扬优秀传统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各界应当加大对传统价值观的重视力度,从家庭、学校、社会、媒体等多方面向学生辐射传统价值观中的优秀的、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价值取向,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现在,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作为大学生更是走在时代的前沿,应当学会利用网络形成良好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同时要开展好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社会活动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所起的独特作用。学校、老师、家庭和社会应该不定时地倡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他们能够亲眼看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进一步深化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识,又有利于部分大学生改变对传统文化的一些不全面看法。

三、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带动

(一)传统文化观念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加大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汲取的是可以推进社会进步发展的那些,我们不但要改善自己民族的传统思想,还要吸取外国文化的精华来服务于我们的发展。真正的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目的是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断地满足国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增强民族凝聚力,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推动人们的自身修养和人格素质的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不仅大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内涵和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在新时期,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和教育部门有一个不可推脱的责任,那就是为新时期的社会建设培养人才。当我们在认真学习和领悟其中的精神实质时不要只限定在书本上,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经过实践检验才是发挥这种文化精神的真正价值内涵,我们才能真正认清其中的真正含义,是得是失就会自然明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水平。

(二)提供坚定理想信念基础,抵御种种诱惑

当代大学生应该拥有的社会风貌是理想风貌,但是,社会风气越来越不良,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优越,一步步抹杀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某些大学生甚至学会了享乐主义。然而,传统文化中具有的信念理想,可以让大学生已经被磨灭了的理想信念重新恢复,形成准确的人生理念和理想。目前正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紧要关头,大学生应加强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理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一番作为,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出力。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告诉人们要为国家人民奉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让人们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信念坚定,品格刚毅。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基础,抵制种种诱惑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完善性格,培养人格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旺盛,有很大影响,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人格是文化的生产物,文化对人来说,就好像水对于鱼的作用,一方水养一方鱼,没有文化的国家,没有文化的民族,没有文化的人群,就好像失去了水的鱼,没有根基的树,如果想要成长是不可能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时俱进,与社会主义的繁荣发展共同进步,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要培养当代大学生具备完善的性格,培养人格魅力的就应当充分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这些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并不是过时了,而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发挥其作用力,通过向大学生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出热爱祖国,为人诚实守信、具备完善性格和人格魅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林林.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J].文教资料,2010(15)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两课”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大纲[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0.

[3]刘川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