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再教育十篇

时间:2023-04-01 01:12:00

继续再教育

继续再教育篇1

1.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渠道和发展基础

首先,完善的企业教育培训机制可以直接为企业培养所需的各种人才。而这种综合素质的提升必然要靠企业的培训机制来实现。通过技能培训,员工可以将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通过企业文化培训,员工可以充分认识到其所肩负的责任及应持有的工作态度,调动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其次,完善的企业教育培训机制可以为企业吸引并留住人才,并且对人才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员工通过接受培训,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为员工展示了良好发展前景,使员工在工作中充满希望,安心在企业服务,减少企业因人才流动而带来的额外成本。完善的企业培训机制可以为企业各个运作环节提供足够的人才供给,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人才保障,从而使企业整体效率提高,创造更多的效益,企业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正常运行。

2.建设企业文化需要完善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

企业文化始于上世纪中期的日本,在日本企业席卷美国市场后,美国的经济学家总结了经验,形成了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这些理论证实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并提出了构建企业文化的各种方法,至此企业文化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企业文化分成三个层次:表层企业文化、中层企业文化和深层企业文化。国内很多企业都只是简单抄袭了国外企业的表层企业文化和中层企业文化,而在深层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往往流于形式。深层企业文化主要指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理念,这是整个企业文化的基石。这种价值观和行为理念要想深入员工心中,就必须要对员工进行大量的培训,而只有完善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才能使企业真正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我国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我国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主要是以政治和文化培训为主。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逐步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开始纷纷进行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这一阶段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主要是以技能培训为主,政治和文化培训为辅。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我国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各企业纷纷意识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的重要性,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在我国进入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时期。进入21世纪以后,知识的重要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企业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科技是企业的第一生命。我国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真正进入了普及和高速发展时期。

2.我国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的现状

由于面临着国内、国际日趋激烈的竞争,很多企业都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企业的重要工作,加大了对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投入,形成了多层次、多种类、多形式的继续再教育培训体系。一些大型企业通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化的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如宝钢、中国石化等大型国企每年将部分利润用于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促进了企业自身作用的发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还使很多现代化技术在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中得到了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自己的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创意产业在我国迅速崛起,企业再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创意培训比重也日渐增加。总之,企业在近年来对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其投入量也迅速上升。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当前我国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3.1培训观念陈旧老化、缺乏计划性和执行力

首先,由于当前很多企业的人员流动量比较大,管理者担心在投入大量培训资金、员工素质得以提高以后,员工跳槽走人。因此,企业管理者往往不愿在继续再教育培训项目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大多数员工认为这种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组织只是培训部门的工作,他们并不真正关心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员工往往不会积极主动地向企业反映所需的培训项目,而只是被动地接受。当前很多企业没有明确的培训计划。培训缺乏预见性,对企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和人才规划工作往往不够到位,培训缺乏系统安排。即使有一定的计划,执行情况也较不理想。

3.2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方式过于单一、内容选择不够科学

现代企业教育培训的方法是比较多样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教育培训手法上还显落后和单一。继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企业管理者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使培训往往采取讲课、做报告的方式,培训方式仍然是以听为主。培训与实际相脱节,培训效率低下,停留在老旧的“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个老师”的形式上。当前的培训市场上缺乏规范性,政府对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监管,使企业对外部培训缺乏信心,在选择外部培训方式时往往无从入手,导致企业培训方式的单一化。企业由于缺乏对培训的计划性,所以导致其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也不科学。很多企业并没有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而是根据社会所提供的培训内容或是本地的培训潮流来确定自己的培训内容选择,而这样的培训内容对企业是毫无意义的。

三、完善我国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的建议

不难看出,虽然我国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仍然处在快速的发展阶段中。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的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机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建议采取如下方法予以解决:

1.端正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观念

企业的管理人员与员工必须转变观念,摒弃过去对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观念,要转变“拿来主义”观念,将过去向社会要人才向将内部员工培养成优秀人才转变。外部招聘而来的人才,他们往往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加之对企业没有感情,很难对企业形成归属感、认同感,流动性普遍比较大,往往无法长期为企业服务。而将企业内部员工培养成优秀人才,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更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效益。要对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进行纠正,使其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正确认识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增强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计划性及其执行力

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当制定培训的短期和长期计划。培训部门在制定这些培训计划时,必须事先了解本企业目前和未来生产经营和管理状况、企业目前和未来发展的外部环境信息、企业人力资源现况等信息。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够对企业当前的人员需求和未来变化趋势有客观的了解。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监督,不能让培训流于形式。我们可以采取当前国外普遍使用的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来实现对培训效果的评估,这种评估模型主要是从受培训者的主观感觉、受培训者在培训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受培训者在培训前后的技能水平提高程度、培训的投资收益指标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估。

3.科学选择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方式

首先,应根据培训目标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当培训的目标是为了使受训者获取一般的理论知识时,自学是首选方式,讲授是次选方式。当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受训者的态度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时,应首选角色扮演方式,而放弃讲授或视听等单向交流的培训模式。其次,还应考虑受训者的层次差异。最后,还应考虑到受训者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企业还可以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内部网,借助于网络的帮助,根据受训者的素质状况分类对待,采用多样化的网上培训方式。

4.合理制定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的内容

企业继续再教育培训内容的选择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需求,而不是社会的潮流来选择自己的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上应当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统一。在课程设置上,应当采取比较开放的教学,不应当局限于教材,可以不断地在培训过程中引入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和先进的经验,引入最佳的技能,紧跟时展的脚步,使受训者能了解新的知识与技能。

5.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企业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进员工学习。企业管理者可以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使员工意识到知识经济下,知识便是财富,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渠道。其次,在培训过程中要明确培训所应达到的效果,对实现学习目标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在学习中报着应付心态、未达到学习要求的员工进行惩戒。再次,为员工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的平台,使员工得到一个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最后,通过各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方式,明确企业的积极引导,使员工在企业引导下朝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前进。

6.要借鉴和学习先进企业经验

中国知名企业海尔,在继续再教育方面可以说已经走在了中国企业的前列,制定了《海尔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设立专门负责企业培训的机构和人员;二是制定有详细的岗前和岗后培训计划;三是有详细的针对企业的一系列培训内容;四是有自己的培训评估体系;关键的是培训企业员工做“海尔人”的思想。正是这种创新理念与企业文化内涵的升华,“质朴中透着睿智、真实中流露深邃”,海尔人今天的成就带给中国企业在继续再教育培训方面以深刻的启迪。

四、结论

继续再教育篇2

【关键词】 脑梗死;健康教育;再发入院率

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最高的常见病,而再发脑梗死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更高,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最大风险是再次卒中,据有关文献报告再发率为4%~15%,首次再发率达30%[1]。其治疗和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并发症,减少再发率,本科于2005年1月─2008年1月对80例脑梗死患者加强院外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已出院156例,其中男84例,女72例;年龄45~80岁,平均62.5岁,均经CT检查确诊,在住院期间均接受降血压,改善微循环,降血脂或高压氧等治疗病情平稳。

1.2 方法 分为实验组80例,对照组7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家庭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住院时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出院时进行预防再发的健康教育,保留联系方式,在出院小结留下科室电话号码,由主管医师、负责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康复训练的计划,反馈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出院后采用 电话随访或家访,每月至少1次,了解患者的治疗及 健康状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再进行健康指导,比较两组病人3年内再发入院率,具体健康教 育方法如下。

1.2.1 心理指导 脑梗死患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出现肢体瘫痪、或不能说话、沟通障碍,而且恢复时间较长,见效慢,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病 人及家属很难接受,加之长期的康复治疗,日常生活依赖他人照顾等原因,如果再缺少家属、社会的支持,病人易产生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阻碍了病人的有效康复,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和情绪变化,根据患者的情况,分析患者的心理需求,让患者了解心理因素在疾病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2]。使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不良刺激,不良心理状态是脑血管疾病的促发因素,对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与减少再发都有意义。

1.2.2 饮食指导 脑梗死患者多伴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为了预防脑梗死复发必须了解患者健康状况进行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低糖、低脂、低盐、低热量、清淡饮食,盐少于6g/d,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豆类等,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灌肠,禁食肥肉、内脏、鱼卵等高胆固醇的食物,早晚多饮水达2000~3000ml/d,可稀释血液浓度,减少血液粘稠度,指导患者勿暴饮暴食,能量的摄入和需要达到平衡,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或接近标准范围,嘱其戒烟酒。

1.2.3 休息与康复训练指导 改变患者及家属的不良生活方式,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适当的运动,脑梗死病人大多数躯体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加强锻炼,预防关节强直,每天锻炼2次,时间不少于1h,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肢体按摩及被动活动,保持瘫痪侧肢体处于功能位,可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手法要求均匀、持久、力度适中,活动范围由小至大,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与休息交替,循序渐进,语言沟通障碍者鼓励患者交流,开始发音速度要慢,一字一字吐清楚,不要急躁。

1.2.4 治疗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指导患者积极治疗易致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对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治疗,高血压者坚持服用降压药,定期监测血压,使收缩压120~140mmHg,舒张压70~90mmHg之间,高血压或首次卒中后测血压,有舒张压升高者,其卒中复发的危险性较大[3],有糖尿病者定期查血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所致脂肪代谢障碍,促进了胆固醇合成,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或脑梗死复发的病理基础[4]。防止患者因长期服用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后,患者症状好转,血脂、血糖、血压正常,而私自停药的行为。

1.2.5 加强基础护理 告知卧床患者要定时翻身,每2h 1次,防止压疮形成,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注意口腔、尿道口、会阴部位清洁,防止并发症,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3年内再发入院率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患者3年内再入院比较注:P

3 讨论

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了解患者在院外情况,根据两组病人的资料显示,实验组通过在院外的健康教育,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饮食合理,按时进行康复训练,积极治疗复发危险因素,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定期随诊,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了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用药、康复过程、再发因素等,对照组病人由于心理上的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缺少家属、社会的支持,及症状好转私自停药,不良的生活方式,暴饮暴食,不按时随诊,两组比较实验组遵医行为得到提高,降低了再入院率。

出院后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效干预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了因私自停药、锻炼不当而诱发并发症发生,从而降低脑梗死再入院率,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3年内再入院率与对照组比较有很大降低,说明出院后健康教育对降低脑梗死患者再入院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孟庆芬.脑梗死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首都医学,2009,16(2):41-42.

2 廖淑会.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华医药杂志,2004,4(8):92.

3 王地槐泽.高血压与卒中复发的危险性.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5,16(6):281.

4 成俊芬,张秀侠.63例老年人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CT分析.中心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14(1):54.

1.2.4 治疗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指导患者积极治疗易致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对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治疗,高血压者坚持服用降压药,定期监测血压,使收缩压120~140mmHg,舒张压70~90mmHg之间,高血压或首次卒中后测血压,有舒张压升高者,其卒中复发的危险性较大[3],有糖尿病者定期查血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所致脂肪代谢障碍,促进了胆固醇合成,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或脑梗死复发的病理基础[4]。防止患者因长期服用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后,患者症状好转,血脂、血糖、血压正常,而私自停药的行为。

1.2.5 加强基础护理 告知卧床患者要定时翻身,每2h 1次,防止压疮形成,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注意口腔、尿道口、会阴部位清洁,防止并发症,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3年内再发入院率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患者3年内再入院比较注:P

3 讨论

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了解患者在院外情况,根据两组病人的资料显示,实验组通过在院外的健康教育,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饮食合理,按时进行康复训练,积极治疗复发危险因素,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定期随诊,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了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用药、康复过程、再发因素等,对照组病人由于心理上的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缺少家属、社会的支持,及症状好转私自停药,不良的生活方式,暴饮暴食,不按时随诊,两组比较实验组遵医行为得到提高,降低了再入院率。

出院后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效干预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了因私自停药、锻炼不当而诱发并发症发生,从而降低脑梗死再入院率,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3年内再入院率与对照组比较有很大降低,说明出院后健康教育对降低脑梗死患者再入院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孟庆芬.脑梗死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首都医学,2009,16(2):41-42.

2 廖淑会.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华医药杂志,2004,4(8):92.

继续再教育篇3

一般地讲,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结合课程改革、理念 更新的教育形势,对中小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某一区 域进行强化提高、培训更新、补充培养的过程,使之更好地适应 教育革新的需求,有效地服务于本职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其特殊性来看,继续教育是个体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对个体综合能力和专长技能的针对性很强的培训,是有利于一个 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继续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 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可或缺、时不我待 的有机环节。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教育部门针对特定形 式下的需要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业务提高活动、或是在某一认知领 域内对教师进行的理念更新、知识补充活动,其目的性很强,就 是为了教师在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教育的内容是可感 知和把握的,是结合一定教育形式和发展的需求,在知识领域内 和技能领域内对教师的再提高、再教育。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它 与传统教育相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办学渠道的特殊 性、教育过程的层次性、时效性。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 发展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前景十分美好。但在具体实践 中,不免会因为探索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解决。教师的再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教与学的合理运行中的 不和谐之处。所以,研究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能促进自身 的进步。纵观现阶段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情况,我们应当 在如下方面持谨慎态度。

一、继续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培训

继续教育的特点,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再教育,与一般意义 上的个体培训不同,它是整个普通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上的一般培训,可能只侧重于员工的某些技能或认识水平的提 高,充其量是一种上岗前期的准备活动。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 育是一种在旧有规模上的提升,是一种存在质的飞跃的思想认识 的升华。一般意义的社会培训,要求不是很高,精度和深度绝非 能与中小学教师再教育相媲美。因此,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 无论组织部门还是实施单位,包括受教育者,思想上务必高度重 视,不能因轻心而致使这项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

二、继续教育的形式、方法单一,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忽视师德培养与提高。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与传统的基础教育不同,它有自己的特 殊性。基础教育强调“共性”的需要,而继续教育则要满足的是 特殊性的需要。由于条件所限,我们目前的继续教育在教学形式 上存在单薄的现象,丰富性是谈不上的。只是组织起来“听”、 分散下去“论”,以及方法的单一,使得继续教育这项活动失去 了趣味性和动人之处,教育者机械死板,学习者枯燥乏味,提高 与深化的效果不明显。这方面确实是组织者要下大力气研究的问 题。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把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落到实处,从 真正意义上见效呢?根据继续教育的特点,结合中小学教师工作 实践,继续教育可以分层次、多途径、网络化地进行,研修、讨 论、经验交流、培训提高等形式综合利用,视本地区、本学科的 特点而定,因地制宜,密切围绕教育所需来进行。继续教育的内 容决不能是知识的滞后学习,要与教学实践、教育改革同步。如 果继续教育的内容相对落后于教育改革,教育研究又跟不上实际 需要,可能会形成不良循环,贻害无穷。这是对继续教育组织者 和教育教学研究者提出的高品位的要求,容不得半点马虎。另外, 现阶段个别大专院校开设的学历培训、进修、提高班,或多或少 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质量要求不高、重复旧知识、管理不严、文 凭发放宽松,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学历提高”,而不是精益求 精的继续教育。要走出这个误区,重能力,重实践,才能求真务 实。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决不能把知识的提高与技能的培训 脱节,二者要辩证地、和谐地统一起来。继续教育务必要加上教 师师德建设方面的内容,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三、组织机构的不健全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应当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从国家到 地方,自上而下建立基本完善的继续教育管理和研究的组织体 系。目前,各地的组织机构基本由本地教育管理部门兼职负责, 并非专门机构,更谈不上专业研究机构。建立和完善专门的组织 机构,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配备相应的 高素质的专门研究队伍,更是促进继续教育不断深入和综合能力 不断提高的动力。继续教育的研究、探索,相对来说较为缺少, 力量薄弱,这也是导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展不力和不完善的 原因之一。各地的教育研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研究 应当投入较大的力量。建立完善的专门的组织和研究机构,统筹 安排,协调运行,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将促进整个教育教学工 作的顺利运转。

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法规不健全

继续再教育篇4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受教育离不开两个主体,即教师与学生。学校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只有有了教师与学生的组合,才完成真正意义的教育活动。同样,作为与全日制学历相对应的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教师也是“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学生的培养质量”。①

1 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对继续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没有适合继续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终身教育理念就只是纸上谈兵的花架式,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在于教师队伍的质量,加强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建设文化型,科技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很好的发展,继续教育才能真正扎根社会,才能真正提高全民继续学习的质量,才能被社会所认同,肯定。所以说,结合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及继续教育办学的实际,建立属于继续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是促进继续教育健康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

2 当前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继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一部分,与全日制教育并驾齐驱,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正式提出“终身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和关注,近30年来,各国对终身教育的诠释众说纷纭,但是对于终身受教育的本质意义都是认同的,人类受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那几年,还包括人生全过程,只有继续受教育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才能创新技能适应社会发展与挑战。因此,继续教育与全日制学校教育一起构建了社会教育的支架,对建设文化型长足发展型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近三十年来,继续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担当了重要的社会角色,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社会上学历需求人数相对减少,继续教育生源也在减少,学生学习能力下降,学生学习质量越来越差,学生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占主导,教师辅导性授课。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后期衍生出较多问题――混学历现象数见不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等。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求首先抓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高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

2.1 继续教育教师队伍依托普高师资,没有适应自己的师资

继续教育学院是大学或者高职院校的一个二级学院,继续教育专业依托于各二级学院开设的专业而开设继续教育专业对外招生,这本是给继续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继续教育教师队伍都是校内专职任课教师兼职上课。但是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教师队伍“一刀切”上课形式很常见,教师们拿着对待全日制专业课件授课转进而对待继续教育专业的学生授课,授课内容无丝毫改变,理论性强,授课内容不适合继续教育学生,兼职教师们普遍不懂继续教育的学生学习特点,不懂学生继续教育的本质需求。另外,这些兼职教师本身在学校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加周六日的继续教育授课,时间排满,而人的精力却有限,教师精神面貌都会受到影响,教学质量也可见一斑。

2.2 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师德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适合的再好也未必有用。目前,较多继续教育学院教师队伍来源噱头很大,高职称高学历聘请而来,但是很多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对待教学敷衍了事,责任心不强,上课流于形式,对学生知识能力培养与继续教育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有的高职类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对于学生考勤,学生上课满堂无人听讲现象听之任之,而成绩都给予合格办理,长此以往,学生混文凭说法被很多人认知,学不到真正东西,直接从本质上否定继续教育。这些都跟教师队伍素质有关,空有高素质,却无师德。

2.3 量贩式授课,教师课酬偏低,兼职教师中坚力量,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

继续教育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上课时间与全日制学生不同,普遍在周六日或者晚上上课,授课内容一整天上课或者连续几个晚上上课,故而量贩式的上课导致课酬与平时依靠职称给予课酬较之低很多,外加本身是兼职教师,无相关约束,流动性大,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教师队伍不稳定,对继续教育了解,学生了解每每经历着从陌生到熟悉又到陌生的循环,严重不利于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技能知识的掌握。

3 加强继续教育师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终身教育也即继续教育要落地扎根,并真正对个人,社会有实质的意义,就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开始,从发展适合继续教育发展的特色教师队伍开始。针对以上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如果扭转这些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只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真正发展继续教育。

3.1 稳定教师队伍,国家教育部门应大力鼓励教师上继续教育学生的课

出台相关政策,让继续教育成为影响其评职称,评先进的加分条件,而不是作为休息日纯粹的赚取外快。各高校二级学院应鼓励教师上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课,继续教育学院应提高教师上课课酬,吸引有能力,有教学责任心的老师前来上课。比如,有些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招聘校内外优秀教师兼职上课,以略高于平时课酬的形式吸引各方教师前来。此外,继续教育授课所取得成绩也被二级学院所认同,被教育部门所肯定,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稳定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3.2 提升教学质量,引进、增加企业型教师比例

继续教育学生来源比例最大的是社会工作者,之所以再学习,本质上说是技能,知识的学习,更甚者说,是希望能立刻学以致用,即刻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并创造价值的那种。学习的功利性更加明显,显然,高校教师的书院式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要求继续教育学院管理部门从企业中引进企业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真正的学以致用,吸收经验。高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相结合,定能提升继续教育教学质量。

3.3 定期对教师队伍培训,对教师授课对象,授课想法进行研讨

继续教育学生不同于全日制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不能一视同仁,这就要求教师们学会了解学生,了解继续教育最新意义,理解市场发展对继续教育的要求。教师们定期开展培训,参加继续教育研讨会有利于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教材,对学生,对社会市场的了解,有的放矢教学,让学生学有多得,学以致用,对他们立足职场,展望未来都有作用,学生肯定会喜欢。

综上,继续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相得益彰,对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继续教育让新知识、新技能再学习,再掌握,培养了大批次继续教育人才,让人才能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这些都离不开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师们,只有建立适合继续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稳定师资,做好师资培训,才会让继续教育有真正的价值体现,学生能学以致用,意义深远。

继续再教育篇5

简单理解的再教育,即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导游人员培训工作的意见》,对导游的再教育等做出相关明确的规定。从再教育内涵的理解以及国家的重视,就可发现导游职业再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桂林导游职业再教育的现状

桂林旅游发展是走在整个行业前列的,其导游再教育也是比较成功的例子,取得了许多有目共睹的成绩,例如岗前培训、年审等制度都比较完善,并以成文的形式做许多相关规定,同时根据时代的要求,对再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有许多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尽管其取得许多的成绩,仍有一些不足,其实这些也是我国当前导游再教育所存在较为普遍的一些情况。而在这里就不多说成绩,只来简单分析其不足,以利于导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1.目标缺乏针对性

桂林导游职业再教育则在一定程度存在培训目标缺乏针对性的不足。大多数导游职业继续教育单位基本上仍是按照旅游管理专业的一般课程计划提供教育培训,而对于导游从业人员所需要的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课程很少,用于培养导游人员拓宽专业领域,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课程更少,不能满足真正参加导游职业继续教育的学员的需要。

2.课程缺乏创新性

导游职业继续教育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不断为导游人员提供新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桂林导游职业再教育中,看到的情况往往不是这样,一些办学单位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并不重视,内容不切实际、方法单一,在导游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方面没有投入所应该的人力和物力。所喜现在桂林市旅游局则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今年的年审中开设了一些适应导游职业新时展要求的培训内容,如开设“导游心理压力释放”等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课程,以及利用课外观摩等新的教学形式等等。

3.机制缺乏灵活性

导游职业再教育的活力在于其具有较强的教育机制的灵活性。灵活的教育机制来源于对导游职业特殊情况的了解和理解。目前桂林市由于导游职业再教育办学单位缺乏对导游职业特殊性的了解和理解,以至于在导游职业再教育办学中,缺乏灵活的办学机制。

三、桂林导游职业再教育的策略

在明确导游职业再教育的意义,以及清楚桂林市当前一些不足的现状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达到导游职业再教育的目的,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变这些缺陷,以期完善。1.明确目标,以至学有所得

根据一般再教育的经验,参加再教育者是否真正学有所得,关键要看教学内容是否务实求新。务实求新的涵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务实,也即教学内容要实。导游人员特别看重的一点就是实。他们在实际的导游岗位上工作,经常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有的问题凭他们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无法解决,他们便希望在继续教育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那种务实的理论、方法和技巧。那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只能使他们感到乏味,并导致对继续教育的反感;二是求新,也即教学内容要新。导游人员同时看重的一点是新。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使他们原来学得的知识出现了过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他们便希望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增加这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以适应未来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因此,导游职业继续教育必须改变那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长期不变的局面,大力实行教学改革,真正保证导游人员来有所学,学有所得。

2.重视激励,促进导游发展

重视激励,促进导游发展,是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导游职业再教育,一般的理解,应该是一种帮助导游人员继续发展、继续上进的教育,而不是一种导游知识扫盲教育、导游上岗培训教育或获取导游基本执业资格前的教育。因此激励应该是导游职业再教育的重要内容。导游人员的再教育必须从发展的需要出发来进行,即社会、行业、个人发展的需要,这些形势必然要求导游人员学识、能力、才干的发展,在导游职业继续教育中,就应该确立适应这种发展的目标,把社会发展和旅游行业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传授给导游人员。

3.紧跟时代,开拓教育领域

当前时代变化之快,超过以往任何时代,要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对于导游职业再教育也是如此,必须根据时代要求,来开拓教育领域。在导游职业再教育的过程中,导游职业再教育单位除应加强导游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与培训外,还要积极开拓导游再教育领域,切实加强临近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培训,以使导游在学得从事导游工作的过硬本领的同时,还能学到他们日后发展的相关知识。这样,导游人员对再教育更会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在当前的导游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中,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应做出相应的反应,要积极鼓励、允许导游人员参加临近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导游人员的学识水平,确保导游服务的更高质量。

4.结合职业特性,探索教育方式

旅游它具有跨越时空的特性,这决定了导游工作的空间流动性。具体地说,导游的工作是在流动的空间中进行的。导游工作的空间流动性使导游职业继续教育受到很大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般来讲,导游职业再教育要像其他专业一样地固定时间、地点办学有它的难处,因此,导游职业再教育的办学方式也应该有所创新。当前桂林导游职业再教育单位要通过对旅游活动特殊规律的研究,探索更加灵活的导游职业继续教育的办学方式。就目前来讲,桂林导游职业再教育办学方式的创新至少可以做出如下的考虑:首先,导游职业继续教育应该把握旅游活动的季节性,避开旅游旺季,选择旅游淡季开展教学活动,可选择短期轮训、集中面授的方式是完全可行的。其次,导游职业继续教育应该把握新型教育的远程性,选择跨时空教育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采取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方式应是具有良好效果的。

参考文献:

[1]贺学良.现代旅行社经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王连义.怎样做好导游工作[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田里.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蒋炳辉.导游带团艺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

继续再教育篇6

关键词:继续教育;法制化;规范化'任职化

1 健全法规,继续教育走向法制化轨道

纵观欧美国军队的继续教育,不难看出法律、法规的建立已经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美国于1976年在《高等教育法案》中加入了《终身教育法案》,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来给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出了宽泛的定义,确立了继续教育的地位;其次,1994年《美国200年教育目标法》在国会通过;再次,在1997年克林顿提出了美国教育的“四大目标”和“十大原则”。从20世纪至今,与继续教育相关的法案也在不断地颁布,可以看出美国的继续教育法案在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法律保障对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军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军官晋升中高级指挥职务,应当经过相应的院校或者其他训练机构培训,以及正在摸索的士官初级晋升中级士官的培训等,充分体现了我军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广大官兵离开院校,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就少有途径参加学习,我军要以院校为依托,以重点学科专业为基础,建设一批全军官兵在职继续教育机构。指挥类军官的继续教育,要逐步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轮换相结合的制度;专业技术类干部的继续教育,要坚持送出去学习和请进来讲学相结合的制度,送出去主要以提升学历、丰富知识、部队代职为主,请进来主要是要加强部队之间及部队与地方之间的交流沟通。

2 落实制度,继续教育走向规范化道路

美国军人的教育分为任职前的基础教育和现役军人的继续教育两个阶段。通常采取先训后用、再训再用、训用一致的方法,对军人进行反复的培训,军官要经过初、中、高三级院校的培训并完成规定课程才有晋升为高级军官的机会。一个尉官要晋升到将军军衔,至少要经过5-6次的军事院校培训,占整个服役期1/4左右的时间,每晋升一次都要经过相应院校的培训,时间长则一年,短则只有几周,在校学习时间累计长达7-8年。从院校教育体制来看,美军113所军校,只有7所进行大学本科学历教育,其余106所院校均只承担军人的岗前培训和现职军人的继续教育任务,其中,初、中、高三级指挥和参谋军官的继续教育体系最为完善。

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是军队继续教育管理的重要保证。从我军继续教育的过程看,应主要把握好“入学关、教学关、考核关、使用关”等四个重要环节:一是把握好入学关,部队应切实从大局出发,各级机关要严格把关,严格按照学员选送标准和培训目标选送学员,根据岗位任职需要,真正把岗位履职能力强的推荐出来,保证生源质量。二是把握好教学关,各院校及培训机构要把继续教育等同于全日制教育,建立一支素质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层次。三是把握好考核关,在培训结业时,由兵种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对学员进行综合测评考核,做到不走形式,确保考核的公正性与权威性。四是把握好使用关,使用关是决定我军继续教育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优秀学员,要切实做到优先使用,优先晋级,真正已落实政策为向导,激励学员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3 创造条件,继续教育走向任职化道路

继续教育与晋职晋级挂钩。美国军队将“入校学习、实践锻炼与自学”视为军事教育的“三大支柱”,自学与函授同样是军事人才培养与成长的重要方法与途径,美国军队的军官、准尉、士官、士兵和文职人员都能够通过自学与函授教育成功地完成与在校学习相同的学历、毕业文凭和高等教育学分,最重要的是获得与入校学习相同的晋升资格。

根据目前我军继续教育的现状,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统一的学与用有机结合的人才成长模式,对干部的学历要求,应该制定统一的晋职晋级学历要求标准。如对于初级干部,应要求在获得军事院校本科毕业证后才能晋级中级岗位或申报中级职称;对于技术职称的评审,应有更严格的学历要求,如具有硕士学位的干部,可申报的最高职称为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者,且在已经获得副教授职称后方可申报教授职称。也就是说,要加强晋升资格的管理,使得各级干部愿意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各类继续教育活动中去,整体性地提升军事人才的教育水平,从而有效提升我军战斗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外军继续教育得失利弊的分析,能够深受启发,从而开拓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我军继续教育虽然起步相对较晚、起点较低,但通过全军各继续教育机构的努力,不断探索和总结军队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不断调整和完善军队继续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各项规章制度,一定能使军队继续教育在新形势下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继续再教育篇7

论文关键词:全球化;职业继续教育;结构要素

原始社会,人类为求生存必须从事与其生活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并由经验积累,通过代与代之间将掌握的生产劳动技能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为求得特定经验、技术与技能的学徒制度。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特定职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加复杂,学徒训练无法满足个体的实际需求,因此,个体为发展身身的能力、学习更宽广的知能与技能而寻求系统化的职业教育与训练,其后,职业教育与训练逐渐制度化,同时,职业教育与训练担负起提供个体养成职业能力及适应生活所需的知能与技能的责任。随着外部环境全球化、弹性化、多元化及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的职业继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压力。本文从社会学角度提出职业继续教育的结构要素,分析全球化对结构要素的影响,探究全球化下职业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职业继续教育的结构要素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最大的差异在于“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体一点,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无论其是否具有组织性或系统性,均属于教育范畴。而从“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定义中,教育包括“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两种性质,因为人是教育的对象,所以教育促进人的发展;而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则社会势必为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亦即教育培养人的过程是将社会知识、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意识形态不断内化于教育对象,促使个体社会化,且亦因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所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职业继续教育包括职业、继续及教育三属性,鉴于职业继续教育内含于教育领域,则其教育本质与其他类型的教育性质具有共通之处,亦即职业继续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然而,职业继续教育更因其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的特殊性而有异于其他教育类型。传统意义上,因职业教育及相类似的技术教育是配合经济发展而规划设计其内涵,让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个体拥有就业能力,故这类教育普遍被视为终点型教育,个体接受的这类教育也可称为职前准备教育。本文所称职业继续教育乃是指有目的地培养生理已成熟,并能扮演一定角色而被社会所承认的成人在就业后,继续认识与发展职业知能、技能与态度的社会活动;换言之,职业继续教育是个体确认外在环境变动之后产生的内在需求而进行的继续性的职业教育。

根据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兼具促进人的发展及促进社会发展二重性质,教育活动在概念上内含于社会活动,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由若干部门、层次及因素以一定的方式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教育结构具有一般社会结构的共性。借用社会学家帕森思对社会结构层次分析的概念,亦即社会价值是社会结构的最上层,其次为特殊集合体形式,再者为制度,最后为角色等四个层次,笔者将其导入职业继续教育结构的阶层分析内容,教育价值为最一般或最抽象的概念,表示部分或全体成员所向往的理想教育,即教育应达到的目标;其次为特殊集合体指教育组织中各类团体或行动单位;再者为制度形式指称的权利与义务规则及相互关系;最后则为角色,即是角色扮演者应如何表现促进目标实现。据此,职业继续教育结构应为目标、主体、管理及行为四要素。同时,因为教育内容是学习者认识与掌握知识的主要目的,所以我们在设定职业继续教育结构时,在借鉴社会学基础而确定的四个结构要素的前提下,加入了内容作为职业继续教育的第五个且处于关键地位的要素。

职业继续教育结构中目标影响管理规范的制订和结构中的主体行为方式,从而使管理符合实际的需要,主体根据其身份地位,修正其行为并对目标产生影响;行为则因目标及管理规范,并配合主体的需求而产生主动或被动、积极或消极的行为。换言之,由于目标、管理、主体和行为四项要素的彼此作用,致使职业继续教育结构不断延伸与发展。内容则为职业继续教育的核心所在,其他四个要素紧紧围绕内容而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全球化对职业继续教育结构要素的影响

人类社会正面临资讯、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全球化的冲击,全球化是时空的延伸,能将不同社会和区域联结成一个横跨地球表面的整体。在当今社会,各个区域的社会制度、组织及生活等深受全球因素影响,这种发展趋势使得社会生活的时间与空间安排不再完全以区域为基础,而是被吸纳至全球化的时间与空间延展过程中。今天,我们因全球化的贸易、旅游及资讯发展而扩展了文化视野,且改变经济竞争形态,现代生活为个体造就了无限的机会,但伴随着的则是风险及不确定性的增加。因此,如何协助及促使个体从多元、变迁的全球化经济社会中展现个体之潜能,实为职业继续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全球化对职业继续教育五个要素的影响可以为职业继续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1.对目标要素的影响

传统教育因其假设个体如果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则将更能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所以传统教育的目标旨在增长、补充个体的知识;然而,随着资讯科技发展,全球化竞争的态势逼迫教育的内涵不仅着重于个体能力的形成,而且重视个体潜能的开发,并强调能力与潜能的运用。从国家角度而言,因流动性因素影响,职业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无法再以“国家人力资本积累”为概念界定,而是以为社会培养最适合的公民为目标;另外,从个体角度而言,职业继续教育则是以协助成人生存、理解及适应现代社会为目标。在全球化的冲击与影响下,职业继续教育应以提供增加成人专业发展的机会;促使成人更新专业知能、技能与态度;适应全球科技发展与经济需要;协助成人补充及扩展科技能力,以利于职业转换需要;重视成人工作经验与职业态度的培养,加强实务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为教育目标。

2.对主体要素的影响

职业继续教育主体区分为教育的提供者、接受者和管理者三大类。在提供者部分,职业继续教育不应该由国家独供,亦非市场独占,而且因为现代社会受国际化、市场取向化、流动化及网络化的冲击,职业继续教育的提供者不再仅限于政府或国内的企业、学校,还应包括国际合作伙伴、企业及学校等多元主体。而在接受者部分,则非限于传统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全球化让社会每一个个体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弱势群体,所以需要学习的应该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管理者则指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政府在政策规划、执行、评价、监督、制订及协调等角色扮演方面所起重要作用应以全球化为目标,同时应该审慎平衡职业继续教育提供者与接受者的权利与义务;行业协会则应该从本行业全球职业发展的趋势出发,发挥信息优势制订适合本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特色的继续教育目标和内容。

3.对管理要素的影响

为配合职业继续教育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实现其目标,职业继续教育的管理需要对变动的环境作出动态反应。资讯科技与网络通讯功能为职业继续教育组织成员之间协力运作提供了有效途径。职业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趋向以弹性、鼓励、沟通、效率、合作、互动及风险管理方式替代僵硬、惩罚及强制约束。管理者应构建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对话机制及去中心化的决策模式,如建立完善资格认证系统、分析与传播劳动市场资讯信息、监督学习流于文凭制造等。同时,在职业继续教育领域,为提高职业继续教育的竞争效率,政府应建构职业继续教育产业化的机制,以利于发挥职业继续教育的经济功能。产业化并非指教育系统可营利,真实目的是在各级学校传统目标下,利用学校科研实力成为工业研究中心与开发中心,并通过与社会横向联系,培育学习者实践工作能力并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地区经济增长服务,同时解决教育者自身经费不足问题。

4.对行为要素的影响

行为要素包括各主体之间因权利来源归属不一而发生的作为或不作为。职业继续教育的行为主要分为学的行为和教的行为。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承受,而转变为自主学习及学习如何学习。首先,我们除了要学习系统化的职业知识外,还应该重视且结合成人的实际与经验,促使成人生长与发展。现实中,成人常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不能继续接受教育,然而,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素已经不是主要因素了,网络资讯技术的发展改善了学习的途径。其次,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协助,学习应以采取较易落实的菜单式学习和任务式学习方式为主。菜单式学习可以设计更为弹性的职业继续教育内容和学制,每个个体可以在自己有时间的时候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任务式学习为学习者根据职业发展目标的不同提供分阶段的自选学习目标。至于教的行为,除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外,教导学习者如何学习及适应现代社会,亦成为教的行为的主要内涵,这也是终身教育理念下继续教育的应有之义。

继续再教育篇8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创新

1继续教育简述

继续教育与普通高校的教育不同,属于社会成人的在校教育活动,这种教育形式是人们在步入社会后生活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两种类型,其中,前者主要是指参加高等教育后继续进行再教育,以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为目的,而后者指的是已经结束正规教育,并处于工作岗位后参加的专业技能再教育,主要适用于技术人员,技术能力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对提升其知识含量和技能水平具有重要帮助。这两种教育形式都属于对自身知识的补充,主要教育的目的都是提升自身的素质。与普通高校相比,继续教育更加重视对人们实用专业技能的提升,对知识的培养相对较少。继续教育是高校充分发挥自身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可以继续提升的渠道。尤其是在国家出台深化继续教育改革政策后,这种教育形式在社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帮助人们实现终身教育,不论是对社会继续再教育人员,还是对高校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高校实施继续教育的意义

2.1高校发展的理性选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承担着重要的人才培养责任。一方面,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上升,每年都有几百万人的专科毕业生,这些学生中,部分学生对学历有着一定的需求,希望获得再次提升,而继续教育就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动,对劳动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人员迫切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掌握更多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使得继续教育成为高校发展的新契机,而开展继续教育事业也成为高校的理性选择。

2.2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新的教育理念,而高校的继续教育就秉持着这一理念,执行着终身教育的使命。传统的高校教育中,教育接受者主要的目的是获得文凭学历,这种教学理念与新时期的教育思想不符,高校继续沿用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会愈加难以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长此以往就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而高校开展继续教育,提倡多样化和多种途径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实现对人才的培养,而且还可以利用实用型、特色化以及个性化教育项目,不断满足社会各界人员对教育需求,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服务能力,实现改革发展。

2.3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的走向会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走向,尤其是高校的继续教育。随着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继续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得到很大提升,已经成为企业培养员工的重要方式,并对普通高校教育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这也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由此可见,跟随国家的政策走向,及时转变以往的思维观念,主动关注市场需求动态,有助于提升高校在教育市场中的竞争力。

3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创新思路

3.1建立高素质特色教师管理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管理队伍,对提升教育管理的水平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高校的继续教育中,由于接受教育的主体并非普通在校生,这就应该注重教育管理的差异性,建立特色的管理队伍。首先,高校应先重视现有教师管理队伍的稳定性,考虑教师日常教育工作的繁重性,从政策、发展机遇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促使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继续教育管理活动,保证管理的效率。其次,适当引入新的教学力量,继续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要想保证管理的合理性,就应改变以往管理的方式,通过引入掌握继续教育管理能力的新型人才,充实高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逐渐对管理队伍进行完善,使管理的方式更能满足继续教育发展需求,同时利用新型的教育管理人才,为高校的继续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最后,物色更多适用于继续教育管理的人才,通过专职招聘和外聘,建立继续教育管理专家库,为高校的教育管理提供支持,并在教育事业发展中,不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更好的口碑,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对再教育的需求,促进高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3.2加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体制是加强管理效率的依据,但也是其转型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高校在发展继续教育时,由于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存在的区别,传统的管理体制限制了继续教育的发展,因此,就应结合继续教育的特征,对实施的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在此过程中,首先,应分析现行管理体制实施过程中的利弊,掌握管理系统中不同要素间的关系,明确管理过程中具体要素的职责、权限和利益,保证不同环节间的衔接性,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其次,充分利用新时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新机遇,提高对各种有利条件、环境的把控,掌握各项因素与现实管理方式间的关系,通过对激励机制、市场运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以及特色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考虑,融入更多新型的管理因素,对以往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完善,使其更加适用于继续教育管理。最后,传统的管理机制对继续教育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使得高校缺乏管理的资金,经费投入长期短缺,难以引进适用于继续教育的新型管理人才、新型管理设备。对此,高校就应将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改革作为创新管理契机,将继续教育资金融入到学校统筹计划中去,为实现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3.3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应用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应用方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对高校的继续教育进行管理时,就需要提高对信息化管理方式的重视,通过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优化管理的方式,满足继续教育教学的需要。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首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模式。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远程教育,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有效手段。在信息技术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克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降低传统教育中对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满足更多人的学习需求,更加适用于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因此,在进行继续教育管理时,也应重视对远程教育平台的利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管理的水平。其次,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促进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更加精确的结论。将其应用在继续教育中,可以精准地判断出教育接受者的市场需求,并根据具体的学习诉求,总结出应实施的继续教育内容,为进行课程设置和培育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并为教育接受者提供精准的服务,降低了以往继续教育课程管理的难度,提高了管理的水平。最后,利用物联网技术,改变以往的课堂集中教学模式,让继续教育学员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自主选课、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网络开展精准化教学,不仅可以为学员带来更加全新的体验,而且还可以满足更多不同在岗学员的学习需求。总而言之,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对继续教育的重视,在特殊学生群体中落实人才培养。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加强对继续教育的管理,通过研究分析,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创新管理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制定适合的管理方式,从而推进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晓明.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24-25.

继续再教育篇9

摘要:高等继续教育扩展了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它区别于传统封闭式的、一次性办学模式,具有开放性、终身教育性的特点和趋势。在这个理念引领之下,我国的继续教育需要创新思维式,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优化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创新和拓展继续教育的教育价值和功能,使我国的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成为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有力途径。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对我国的继续教育进行开放性的信息化管理,要加快继续教育的信息化脚步,形成人人可共享的优质继续教育资源学习平台和环境,形成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全覆盖,从而引领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在完善和优化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

1我国继续教育的概念及意义分析

在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之中,继续教育的概念一直含混不清,需要对继续教育的概念加以界定和明确。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继续教育,广义的继续教育是人们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之后,继续接受的所有教育形式,诸如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岗位技术培训等都应当归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之内;狭义的继续教育是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和主要阵地,针对已经结束正规教育的成年人而举办的更深层次的教育,包括学历性教育和非学历性教育,例如在职研究生课程教育、自学考试培训班教育等。从我国现阶段的个人知识发展和成长的角度来看,继续教育有其存在的社会现实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待。

1.1继续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提升作用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和终身学习观念的不断普及,人们的自我成长和发展需求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过程,而是将学习和教育过程贯穿于人生的整个阶段。学校的受教育时间是有限的,它仅占生命的1/3或1/4,在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其他阶段,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充实知识的需求,这种对知识的需求是极为现实而全面的,它包括对理论知识、实用技能的掌握,也包括在个人兴趣爱好、休闲娱乐方面的学习,这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相契合,符合人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体现其必要的教育意义。

1.2继续教育在“文凭补课”方面的充电意义

现实对于文凭的补课需求或学历补偿需求也催生出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对于因各种原因而未能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部分人群有重要的意义。继续教育可以满足部分人文凭补课的需求,通过这种继续教育的形式,获取相应的学历和文凭。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经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文凭或本科文凭;通过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等,这种情况与我国的历史发展现象相关,在我国有一批年龄较大的人,限于当时社会条件的制约而无法接受正规学校的高等教育,只能借助于继续教育这种形式,获取相应的文凭,从而获得劳动力市场的认可。

1.3继续教育对于个人岗位技能提升的意义

继续教育也为个人技能的提升提供了有效渠道,在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形势下,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岗位技术显现出极为重要的作用,劳动者如果没有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和岗位操作技术,会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显出劣势逐渐被时代淘汰,这种社会现实需求使劳动者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对一些高技术等级或职称的需求更为突出,例如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等,因而继续教育对提升劳动者的个人技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成为劳动者提升岗位技能或提高晋升职称概率的首要选择。

2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继续教育的特征及信息化教育

现状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继续教育也在不断调整和适应,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2.1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继续教育的特征

2.1.1数字化特征互联网时代下的继续教育方式正在向数字化方式转变,它不再受传统的教育和信息传递方式限制,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教育信息的快速传递、存储和教授,从而提高了继续教育的教育效能。

2.1.2网络化特征继续教育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将教育内容和信息置于网络环境和平台中,受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摆脱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网络学习,通过多样化的网络学习和教育方式,逐步提升知识水平。

2.1.3智能化特征继续教育采用了与传统面授教育不同的方式,它与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相融合和渗透,逐渐形成和构建了智能化的信息管理体系,使继续教育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在智能化系统的监督和规划之下,充分体现出教育价值。

2.1.4虚拟化特征继续教育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化特点,将教育资源整合于网络之中,形成虚拟化的教育课程资源库,可以提供包括图形、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资源,构成了数字化、虚拟化的教育资源库,从而便于受教育者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2.1.5交互性特征在继续教育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化环境也确保了继续教育的交互性,它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形成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平台,使教育者和学习者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知识探讨并问题解决等,在极强的交互性的作用之下,提升了受教育者的学习效能。

2.2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继续教育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然而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对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认知不足在我国高校的继续教育过程中,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技能培训教育,重视全日制教育而忽视非全日制教育。高校领导在拟定教育规划时,也没有将继续教育信息化纳入整体规划之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定位也不清晰,导致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管理迟滞。

2.2.2配套政策支持和协同机制还没有完善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使办学体制更为开放化,然而在现有的高校办学机制中,存在相对封闭的办学经济利益,为实现各高校的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和利用,需要对利益格局进行调整,要构建相应的配套政策,要依据教学信息化的要求,完善相应的协同机制。

2.2.3继续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在高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中,远程教学的网络信息传输还存在质量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显示出教学双向信息的不匹配现象和问题,使继续教育的网络交互功能受到限制,无法促进继续教育的全面发展。同时由于我国教育和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继续教育需求旺盛,但是受经济条件限制,其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欠缺,使继续教育的网络教学无法实现。

3完善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路径分析

3.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创新继续教育新理念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全面扭转传统的教育观念,更新对继续教育的认知,要意识到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它是面向成人的再教育形式,以提升成人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为宗旨,进行学校后教育和再培训的有效方式,在这种创新的继续教育理念之下,可以使继续教育的形式更为灵活,也使继续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更为紧密。在继续教育理念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所特有的主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模式,该模式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互联网还为继续教育提供了开放性和多样化的知识平台,受教育者可以在这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中,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全面地汲取自己所需的知识。

3.2积极探索以高校资源为主体的继续教育信息化模式

继续教育也称职后教育,它可以充分整合高校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要以高校最为宝贵的教师资源为主体,利用其专业的理论知识为继续教育提供服务。还要充分利用高校的课程资源,根据继续教育的需求,对高校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创建稳定、安全、高效的高校网络远程继续教育平台,创建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在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的支持下,为继续教育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

3.3全面优化继续教育的信息资源开发

在继续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政府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由相关的专业人员对继续教育的网络信息进行开发,重视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数据中心和应用软件平台,形成先进的继续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并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使教研人员开发高标准、规范化及特色化的继续教育信息资源,要注重信息资源的一体化建设,集电子教材、课件制作、学术文献数据库、管理数据库于一体,在统一的标准前提下,实现优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3.4重视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师资力量

在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师队伍是关键,只有让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师具有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技术维护等技术,才能为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添加助力。因此,有必要在高校继续教育教师聘用和晋升评价的内容中,涵括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内容,以强化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师资水平。

4结束语

继续再教育篇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行业也逐渐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服务质量对投资商和经营者有直接的影响,从而也可能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1]。随着我国会计标准、会计制度及相关经济领域的不断改革,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人员也越重要。要使会计人员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促使会计人员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企业出谋划策。在新时代的改革下,会计继续教育体系不断更新,这也要求会计人员更新观念,学习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来分析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找出其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为本篇论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 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更好地了解M市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部分M市会计人员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见附件)。本次调查共发出有640份,收回612份,其中有效问卷592份,占总额的92.5%。本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问卷由15道选择题,包括两个部分:(1)M市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等;(2)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现状及看法等内容进行调查。结合调查问卷,才能对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有更好的认识。

2.1 参加培训方式

据调查可知,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企业派送,有414份是企业派送去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比例高达70%,而通过职称考试15%、学历进修11%、自主参加的仅占4%,

2.2 教学形式

据调查可知,以传统的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形式为主(占47.8%),培训人员也不感兴趣,考核只注重了形式。后来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教学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开始采用案例教学以及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考核。

第三章 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观念淡薄

一部分会计人员因为工作忙,不想参加。大部分会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是一种再教育,不影响提升,也不影响报酬,参与不参加不重要,就连一些会计人员也会把继续教育作为一种负担,作为"使命"来应对,甚至是情感冲突的存在,只是因为继续教育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检验挂钩,不得不参加培训。

3.2 继续教育考核机制不完善

从调查来看,M市继续教育考核机制不完善,存在争议,首先,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继续教育"的法律。其次,在组织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没有一套完整的继续教育考核体系,使会计管理部门在考核监督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由于考勤考核等方面管理不严格,所以使一些人员"钻了空子",只报名不培训,处于一种摆设的状态。

3.3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单一

由于M市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比较落后。据调查,当前T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培训渠道是以企业派送为主,高达70%,自主学习的仅占4%,从而可知T市会计人员基本处于被动接受再教育的状态,激情不是很高;再加上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高达47.8%,由此可知,目前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学的渠道和形式还比较单一,无法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

第四章 解决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对策

4.1树立正确的现代继续教育观念

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现代继续教育观念。才能有效的进行继续教育,这需要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第一,强化财政管理培训部门。第二,增强会计人员自身认识。第三,加强各级领导重视。

在考勤方面,对会计人员的出勤率制定相关的制度。同时应建立一些必要的监督机制,保证培训考勤记录真实度;在考试方面,可以采用结业论文或案例分析等形式,根据会计人员的层次来选择考核的内容等,根据考核结果来评定每个人员的综合成绩,对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不合格者再进行补考,从而更好地来加强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

4.3 优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

为了更好的提高T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水平,有以下两方面的对策:第一,改进课堂教学的形式,来激发受教人员的积极性。第二,运用现代科技教学,达到优质资源的合理利用。

最后,学历的高低也会影响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因此应该分层次来进行培训,以科学合理的内容提高不同层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只有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