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7:31:10

继续教育论文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合作教学;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实践能力

强化竞争观念和强调技术教学是我国传统体育教学呈现的主要特点。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对技术教学的过度强调,反而对学生合作精神及能力方面的培养比较忽视。当前“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等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也指明了道路。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广而精,即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显然,体育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些运动技能,锻炼学生的体魄。更为重要的是,要从认识层面引导学生对体育重要的认识,促进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当前,我国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校都倡导素质教育,其中,合作与竞争是素质教育的一条发展主线。合作与竞争并不是简单的两个对立面。相反,两者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凸显竞争意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鉴于此,研究以合作教学视野下对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进行研究,旨在对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合作教学视野下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适恰度分析

1.1合作教学提出背景。20世纪中期,美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教育危机,合作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不同种族和不同肤色的人聚集在一起,导致种族矛盾冲突严重,尤其种族隔离运动十分高涨。美国相关教育专家提出,美国的种族冲突需要进行教育合作方能得到缓解。具体来说,在学校教育中,把不同种族儿童聚在一起,通过拟定共同的目标,通过同伴的彼此配合和合作来共同实现目标,进而促进同伴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合作教学之所以从20世纪中期提出并迅速发展,始于合作学习在消除种族隔离、培养团队意识、解决社会化问题之间作用明显。1.2合作教学的研究情况。合作教学在各国的提法上有些差异,但在教学理念方面是有着相同的共性,并且与传统的教学观有着鲜明的对比。比如我国对于合作教学大多称为合作教育或合作教学论。在前苏联和美国把合作教学分别称为合作的教育学和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琼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罗伯特•斯莱文提出了小组学习的概念,随后在后续的研究中,把小组学习命名为合作学习。在1989年,格里纳斯基对人的社交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得出,相比竞争性游戏,合作性游戏更能产生积极的社交行为[1]。在1993年,约德的合作教学运用到舞蹈教学,实验教学效果表明,合作教学对提升舞蹈教学效果明显。1.3合作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情况。在健美操、体操、田径、球类、武术等项目中,我国有研究者把合作教学运用到上述各项目的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都要好于对照组。合作教学确实对提升体教学效率大有裨益[2-6]。与此同时,在合作教学与继续教育的研究方面,也有学者进行研究,季芳(2014)以山西省为例,对山西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给予企业、学校和政府三个主体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策略[7]。吴家瑞(2008)以博弈论和SWOT分析法对高校继续教育合作模式进行研究,研究指出,高校和企业合作可行的路径需以人才培养和竞争力提升为目的,企校合作联盟以优劣势互补和共同愿景为基,激发合作绩效这种模式[8]。田妍(2013)以英国、德国、日本、美国为例,对上述国家典型继续教育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结合我国继续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9]。然而,从文献检索和查阅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基于合作教学视野下对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比较少,大部分研究主要是以体育教师为例,从合作教学视野下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从少数关于合作教学与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来看,也暴露出一些相关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本研究从学生和教师、教学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释。

2合作教学视野下影响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

2.1学生方面。2.1.1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斯卡特金对教学效果有精辟论述,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息息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对于高校富有经验的体育教师而言,教那些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是非常困难的。此外,目前,继续教育体育专业的学生成绩与找工作的关系没有直接挂钩。加上,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些负面新闻以及学生接触到的不良的社会风气,造成了部分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也不清晰,更谈不上主动求知的精神,对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对体育专业所要求的实践能力认识不足。2.1.2学生努力程度的影响。不言而喻,任何事业的成功与所付出的努力有很大联系。对于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而言,更是如此。努力程度在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素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无论从身体素质还是从运动技能方面都具备比较好的基础,然而,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体育实践能力表现非常平常。追根溯源,平时喜欢玩游戏和电脑等活动,忽视对体育活动及锻炼的参与,同时,嫌体育课学习辛苦,努力程度不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就呈现出得过且过的心态。反观,有部分入学的时候,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并不突出的学生,经过上课认真学习和练习,平时也热衷参加体育锻炼。在大学期间通过自身的努力已经掌握了扎实的体育实践能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2.2教师方面。2.2.1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的影响。赫尔巴特提出的“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体育教学思想对我国传统体育教学影响深远。这种教学思想,尽管对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三中心”理论并没有把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到应有的高度。这从体育教学大纲中窥见其一二,比如重体育技术的教学而忽视体育理论的学习,注重体育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较轻视。显然,对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创造力的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量化标准之一。因此,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高校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2.2.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影响。学校体育作为外来的舶来品,我国学校体育也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过程。在较长时期以来,受陈旧教育观念及特殊历史的影响,高校体育践行以人来适应项目的特点,此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成长规律关注比较少,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以体育运动项目本身为主。李岚清曾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座谈会上提出“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改革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加强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倡导融体育与健康为一体的理念,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全体学生,从实际出发来提升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2.3教学管理方面。2.3.1体育课程设置的影响。通常而言,一个专业的完善程度可以通过课程设置的选择与组合窥见其一二。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内容从课程设置初步可以看出来。然而,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安排的课程内容少,而且上课的次数和时间都非常短。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显然,根据上述情况,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很难落实和提高。因此,应该按照新课程方案的精神,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计划,切实增加实践能力训练的时间。2.3.2场地设施及评价体系的影响。首先,数字化和信息化普及,对学校教学产生很大影响,这从电化教学得到印证。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每周的几节体育课是很难落实。这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对场地设施的完善;其次,对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靠印象、凭经验、依感觉。这不仅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构建合理、便于操作的评价体系是提高继续教育专业体育学生实践能力需解决的问题。

3合作教学视野下提升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进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必须更新培训观念,改革培训模式,探索新的适合当地实际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由于继续教育培训学分与职称评聘关系的紧密程度还没有高度凸显,致使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主动性不是太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大多数为通识培训,专业性不是太强,致使培训的实效性不太强;培训机构人员自身参加更高机构专业培训的机制不太健全,加上不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致使知识老化,素质不全面,很不能适应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新要求,参训教师意见比较大;培训内容没有“自助餐”式的可选择性,只能是我上啥菜你就吃啥菜,致使参训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选择权不大;农村中小学由于编制太紧“,一个萝卜一个坑”,尤其小规模学校更是一个老师包一个班,身患小病也不能请假,更不用谈丢下学生去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了,即使有参加培训的可能,(由于丢下本班学生委托给他人照看也只是管管纪律不出乱子,受托者还有本班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在等他呢),也是身在培训课堂,而心却在学生身上,就怕学生出点问题,至于班上学生教学任务的耽误等,也只能等培训回来后补课了,很难将全部心思花在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上;正常的节假日他们也希望得到正常休息,以便处理家务,如搞搞卫生、洗洗衣服、干干农活等,这样就造成严重的工学矛盾,何况正常的节假日休息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正常的权力,相对于学期中间的指派性参训活动,他们为了晋升职称不得不选择参加于假期里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虽然从心眼里来说是不得已而选择这个时间段的培训(虽然参训要牺牲许多家庭事务时间,但却没有牺牲自己所带班级孩子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相当部分中学学区没有健全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培训无规划,选人乱指派,哪位教师应该参加培训心中无数,尤其对上面分派的参训人数随口分解,不能照顾即将参加职称评聘的教师;有些学区学校对派出参加培训的教师监督管理不到位,不能配合培训单位实施积极的科学管理,例如,督促参训教师拓展延伸作业的完成,反而委托许多无关的其他事务要求等。结合中小学教师培训本职工作,结合前述现状,特提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对策思考如下。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工作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其应尽的义务,政府部门应切实履行教育行政职能,既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教师继续教育权利的实现,又要加强监督、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探索不断提高培训效率的新方式、新方法。

二、注重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与教育教学实际相融合

培训机构及相关人员应经常深入中小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教育实际问题,多听取一线教师意见,然后深入分析,找准原因,再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形式以及培训者的人选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大家尤其是一线教师的认同。

三、提高培训者的素质与能力

对培训者进行提高培训,建立培训竞争上岗制度。培训单位应面向社会,从有教育教学经验又愿意为继续教育培训做工作的一线校长及教师队伍中聘请兼职培训教师建立地方培训专家库,适时组织学习参观培训,分解培训专题,平日备课,到时积极上阵。

四、提高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要从现代成人教育理论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教师已有的教育资源,采用参与式、案例式、观摩研讨式等培训方法,让他们平等、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已有观念和经验,在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获得提高与发展。

五、探索和改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采用“培训机构”模式。对此必须不断改进以受训者为本的培训新模式。一些农村地区摸索实践的由学校联合在教学片区组织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模式值得借鉴。

六、不断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法

根据教师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创设集中培训的学习情境,为教师学习创造和谐环境;创建民主对话的继续教育培训气氛;发挥一线教师的优势,丰富培训资源。

七、充分发挥现代远程网络技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培训机构应加强网络建设,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服务,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八、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

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在坚持统一培训的前提下,提倡教师自主选择继续教育学习方式和内容,引导他们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应该立足实际,加强引导和监督,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自主创新之路,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新格局。

作者:李子荣 单位:甘肃省渭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高职;企业顶岗实习;教师

1前言

继续教育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为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及技能。改革开放以后,高职教师培训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教材教法过关为主的非学历阶段、学历补偿阶段、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结合的继续教育阶段。目前我国多数地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已经进入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阶段,并逐渐以非学历教育为重点[1,2]。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处的阶段及侧重点,采取体验式及委托式的教学模式接触行业技术前沿及理论发展趋势,并加强国际交流,是向高职教师传递前沿知识、更新教育观念以及强化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体验行业技术前沿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一线技术人才。然而行业技术革新的发展往往快于职教课程的设置,这就要求职教老师对行业技术热点有一定程度的包围,方可在教授课本知识之余,还能使得学生能对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适应性。而采用体验式教育模式来对高职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加强对行业前沿的体验可有效提升教师对行业前沿趋势特点的把握。体验式教育指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专业需求,组织联络行业内优势企业或前沿单位,为受训教师提供可有效体验行业前沿的培训环境(或是平台)。体验式培训可以生产项目为导向,甄选前沿项目,并派遣受训教师以项目参与人员的身份参与项目并适当承担一定工作,来掌握专业相关的最新技术发展及实施动态,同时了解生产项目实际运作过程中各种专业协同工作的流程。也可以技术革新点为导向,把握行业技术革新热点,将受训教师派驻到具备技术优势的具体企业,近距离接触体验技术革新的跃进。

3感知理论发展趋势

继续教育不仅关注教师在对行业前沿的把握,还需要使其在理论知识体系和业务能力上有持续的提升。因此采取委托的方式,依据培训目的,将具体培训工作委托给具备理论优势的相关中科院、本科院校或者专业培训机构,有针对性的为受训教师开展专项项目的培训,可帮助高职教师增进对行业理论发展趋势的了解。例如在理论更新方面,可由组织受训教师不定期的走进校园,走进实验室,走进科研院所,利用教学科研的单位在理论上优势,使得受训老师熟悉并掌握最前沿的专业发展动态或是接触尖端及研究成果。

4加强国际交流

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职业教育事业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国际交流是本着为受训老师提供国外先进理念为目的,与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职教院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受训教师开展国际交流或以进修培训方式,了解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职教方法、职教手段、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等信息)。例如组织受训老师进行国外院校进行研修,深度了解国外职校在校企深度合作、跨学科学分认证体系、职业认证体系、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先进做法或理念。也可以国内讲座论坛方式,聘请国外合作学校选派各专业的精英教师定期到国土资源技术学院开设交流讲座,为受训老师提供交流平台。

5结语

总的来说,理论在发展,行业在进步,培养合格的毕业生需要高职院校教师能与时俱进不断的提升自己,来满足行业发展对教学要求。而是采取体验式教育方式促进教师对行业技术前沿的了解、委托理论优势单位加强教师对理论发展趋势把握,以及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是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有效继续教育方式。

作者:杨柳 詹芳香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宁.21世纪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5,3(61):123-128.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篇4

(一)教师继续教育理念、模式需要更新

中职教师往往在需要评职称时会集中参加继续教育,平时对自我素质提升的自由学习、自主学习欠缺,继续教育随意性大,教职工缺乏把继续教育当成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纳入自己的职业规划之中。许多中职院校的管理者与人力资源部门也缺乏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管理和开发,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开发、针对性培养的规划不足。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依托网络技术,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可以更丰富、更灵活。

(二)继续教育内容针对性需加强

现在中职院校校内培训和组织参加的校外培训中,教师的理论知识培训比重过多,针对中职教师特点的专业技能操作培训和解决生产一线难点问题的实操能力的培训项目流于形式,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专业课程的培训,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待创新。

(三)继续教育机制需完善

。目前对中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稍显不足,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资金更多是学校承担,来自企业的外在资金资助较少,对优秀学员的奖励没有,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参加国外交流、国培、省培等精英培训后,培训结果无法体现教师素质提高的实况,继续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机制未建立。

二、中职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将继续教育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这不仅成为中职院校继续教育可行的改革方向,也是难得的发展契机。中职院校要遵循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特色性、针对性、超前性、实用性、自主性的原则,创新发展继续教育的内容、培训模式和健全机制,推动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更新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教师作为中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学校的决策者要牢固树立起“教师是学校第一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把建设好教师队伍放到重要地位来筹划,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应从拓宽培训渠道、增加培训资金、健全奖励考核机制等方面提供保障。中职院校的人力资源部门也要制定出详细切实可行的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培训教师队伍。

(二)深化培训内容,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中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需要根据教师队伍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地设计培训内容。对学科带头人、行业领军人要侧重加强学科的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注重研究和解决生产一线的攻难课题。对青年教师,除加强上岗必备知识的培训外,要积极发挥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在跟踪听课、评课、说课、反思、上汇报课等教学实践和培训中,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快速提升。对广大教职工,则要鼓励其加强学历教育、专业知识更新教育和专业技能操作锻炼。

(三)创新培训模式,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校内培训模式、网络或自考学历教学培训模式、基地培训模式、下厂培训模式成为当前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模式,在信息化时代,这些主要培训模式要最大程度地依托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课堂、网络教学,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学校也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积极搭建继续教育的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广大教职工可以分享继续教育的经验和体会,也可以对下厂培训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探讨。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继续教育再学习的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看似分开的培训模式又可以有效整合,提升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四)健全激励考评机制,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中职院校在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财政投入下,要积极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引进企业的赞助资金和培训资源,鼓励教师参加更多种类的继续教育。要对参加出国培训、国培、省培等精英培训加强考核评估,对培训教育转化成果的教师要加大实质性奖励。要做好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工作,有效开发出省、市之间继续教育学分互认平台,调动广大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推进继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篇5

当前,我国职中教育发展迅速,但是在师资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在这种背景下,职中教师的师资力量明显的不足,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开展继续教育。下面,就将针对这一课题,提出具体策略。

二、推进职中教师继续教育的策略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中教师继续教育理念

(1)终身学习理念。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极快,很多知识在掌握不久之后就变得陈旧,这就需要人们时刻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才能保证和时代同步。正因如此,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职中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是整个社会继续教育的一部分,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的职中教师更需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2)能力本位理念。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更加需要具有能力的人才,能力本位的观念也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具体来说,“能力本位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文化理念,是一种人生价值取向”,这种理念不仅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也能够充分彰显个人价值。但是,受传统观念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所限,目前,整个社会还是比较重视学历,而没有将能力与学历完全结合在一起。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我国职中教育界。教师们为了职称评定、职务升迁、福利待遇等,投入继续教育也会选择对学历的追逐。一些职中教师攻读的文凭并不是本专业所需的,与本人教学实践相脱离。这就更需要职中教师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加强能力本位理念。

2.政策法规保障

(1)制定专门的职中教师继续教育法规。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职中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法规,相关规定只是散见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关规定之中。而职中本身就不太受到社会的重视,在生源、经费等多方面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职中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更是如此。所以,有必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对职中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条件、时间等做出明确限定,从法律的角度来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

(2)推进职中教师资格制度建设。我国职中教师准入门槛较低,基本没有明确的资格限制,在入职之后,岗前培训也大都流于形式。而且,我国法律也没有对职中教师的任职资格有任何限定,大多由学校自主制订入职要求,对学历、专业技能水平等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有必要从法律的角度对职中教师任职资格进行限定,推进职中教师资格制度建设。

(3)完善职中继续教育监督、激励体制。我国现阶段的职中继续教育以行政指令为主导,不论是培训基地还是受训教师,都是被动应付。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监督、激励机制。近些年,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大都属于宏观号召性的,缺乏具体、可行的措施。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参与的职中教师希望能够将受训与直接的晋升、职称等结合在一起;培训机构则希望通过组织培训工作获得经济收益。所以,可以充分考虑两者的需求,从法律的角度建立起激励、监督机制。

3.完善职中教师继续教育基地体系

(1)加强职中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工作。培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是推动职中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职中教师培训基地有几十个,大多依托高校,中心省份培训基地相对较多,而个别省份只有一所,偏远地区尚没有职中教师培训基地。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依然需要加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从宏观角度进行指导,将职中教师培训基地发展的空间留给基层,由各个职中教师培训基地根据本地情况推进工作,激发其完善职中教师培训基地管理工作的动力。让职中教师培训基地接受市场的检验,在竞争中走向完善。

(2)加大职中教师培训基地经费投入。推进培训基地建设的前提就是经费的投入,只有基本经费到位,才能提升职中教师培训基地与受训教师的积极性。职中教师培训基地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国家、学校和个人。所以,可以实行政府投入一部分、职中院校投入一部分、个人承担一部分三方面并举的经费筹集手段。其中,政府投入是支持培训基地发展的核心力量,可以将地方社会发展与经费投入相挂钩,地方收入增长则增加投入,保持每年固定的增长比例。如果需要促进职中教育发展的话,则进一步追加经费。职中教师个人承担的部分以各地区教师收入水平为依据,如果所在职中效益良好则可以将这部分学费承担。根据相关研究,职中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资格达标培训。如一些学校要求职中教师至少要具有大学本科文凭,很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学历不够,所以,会参加各类自考、在职研究生等培训。这类培训主要是从职业生存的角度来进行的,因此,应该以教师本人自行承担为主,如果所在学校有条件,也可以承担学费。第二类是技术提升培训。这类培训包括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两方面,属于行业性培训,受益的不仅是教师本人,也包括其工作单位,所以,原则上主要应该由所在学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来负担,当然,教师也应该承担一部分。如2001年,《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就指出:进修者在完成研究生学业之后,个人应该承担三分之一的学费。第三类是晋升培训。一些职中学校为了提高本校专业的竞争力和水平,需要培养一些学术骨干。而受训教师在完成培训之后,通常会得到一定的晋升。包括行政职务或是学术职务,当然,相应地,个人收益也会有一定的增长。这类培训应该由个人负担主要学费。当然,对于职中教师培训基地来说,可以依托政策支持,广开门路,在各个渠道进行融资,这样也可以缓解各方面压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职中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关键。高素质的培训队伍可以保证培训的水平。当前各培训基地主要是以各高校教师为主,偏重于从理论上提升受训教师的水平,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未来应该从这个角度着手,加强各培训基地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加强校企联合,介绍教师在优秀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并且组织基地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进修,以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总的来看,各个基地可以根据自身特色与学科特点,开展多样的师资培训。

4.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1)充分调动本校资源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各职中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专业技术、设备力量和师资力量开展校内培训。例如可以让老教师开设讲座,对新教师进行单科专业培训;可以开办各类培训班,如计算机班、外语班等,在周末或假期,利用本校设备,聘请校外计算机教师或外籍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

(2)联合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对于新专业来说,职中学校需要加强师资建设。新专业需要聘请新教师,但是,新教师不一定会及时到任,这就需要在校内挖潜。选派教师到高校中进行专业培训,也要鼓励教师进行深造,报考研究生、第二学位等。

5.建立职中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反馈制度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篇6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动因;需求;经济学。

一、新问题的提出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新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新问题。现在有许多观点认为,一些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熟悉不够及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新问题是导致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动因有偏差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以为,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活动。我们知道,教育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它会生产劳动力,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消费性产品,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作为新的教育实践形式的继续教育,虽然行政属性浓厚,不能以市场行为视之。但仍然具有经济属性,是一种经济活动。中学教师则是这种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经济主体,他们具有完全的理性,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是由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决定的。需求程度越高,内在动因越明显;反之,则外在动因越明显。经济学中,需求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故本文拟运用一般消费需求规律和投资需求规律,对我国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做出经济学分析。

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消费需求的分析

经济学上,消费需求简称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由此可见,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影响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摘要:1.消费者偏好(即购买愿望)。“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而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或商品对于消费者效用的大小。某种商品越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其效用就越大,则消费者偏好越强,对该商品需求就越旺。2.消费者支付能力。所谓消费者支付能力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之差。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越高,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就越强,对商品的需求越大,反之则相反。对中学教师而言,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摘要:

第一,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和高等教育相比,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它虽然使受训者的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强,但并不能给受训者带来高学历。在当前文凭主义还盛行的条件下,继续教育并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社会地位的明显提升,也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平时工作紧张,压力大,对中学教师而言,参加继续教育不仅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反而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才会发出“继续教育是给教师增负”的慨叹。而且,假如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不过硬,使中学教师参训后并无获益,还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是有差别的。来自于城市的大多数教师,由于他们面临的竞争更激烈,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也更大,危机意识浓厚,因此有着较为强烈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继续教育对他们而言,有着更大的效用,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偏好也就强烈一些。相反,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教师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就弱一些。高级中学的教师和初级中学的教师相比,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初级职称的教师相比,由于其处境、素质不同,前者比后者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更强烈一些。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是缺乏强烈偏好的。

第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支付能力有差异。继续教育的收费可能不算高,但加上食宿和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需要中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继续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竞争性,即继续教育提供服务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并不为零,每增加一个教师来培训,培训方就要多负担一笔费用,这说明它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它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即社会效益,表现为通过继续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学的师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经济学中,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产品提供者,须由政府部门付费予以补偿。但在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是自费或负担大部分费用的。如据对杭州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次调查中得知,有40.5%的教师经费完全或基本自理,只有5.5%的教师全部报销,其余的报销一部分。杭州还是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这时,支付能力就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收入了。而不同地区教师收入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城市中学教师比农村中学教师的收入(包括工资和福利)一般高出三分之一;经济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的中学教师收入差距更悬殊,有些边远地区甚至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新问题。并且前者比后者的培训费用往往更有可能得到报销。因此,支付能力的差异就更加凸显出来,不同地区的教师对参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就大为不同了。

三、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投资需求的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需求,更是一种投资需求,即消费者不仅从这种消费中得到享受,同时也以此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投资是为了赢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投资需求主要取决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反之则相反。假定投资成本为c,投资收益为y,投资预期收益率为R,则R=(y-c)/c×100%。

可见,投资预期收益率和投资收益成正相关,和投资成本成负相关,投资成本越小,投资收益越大,投资预期收益率就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同样,继续教育是中学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对其投资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继续教育的收益率,或者说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首先,我们来考查一下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成本。其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摘要:一是实际成本,包括继续教育的学费、各种资料费、住宿费和交通费;二是机会成本,即假如不来参加继续教育而能挣到的额外收入。虽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工资和基本福利照发,但是某些补贴可能会失去。同时,继续教育大都放在双休日或寒暑假,有些中学教师本来可能会在此期间挣一些额外收入,如给学生补习、兼课,甚至带学生;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平时要兼顾家里的农活现在也兼顾不上了。三是心理成本,由于中学教师平时工作量大,心理压力重,一周工作下来,都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现在要去参加继续教育,就得以牺牲闲暇为代价。即使继续教育放在工作日,但学校里落下的工作,照样要在空余时间补上,所以这个代价无论如何都是要付出的。此外,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在实际成本的支付上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培训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后者在住宿费和交通费的支出上明显高于前者。因此,正如有些农村教师提出来的那样,在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上,二者是不平等的。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如城市教师积极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来考查接受继续教育所获得的收益。按理说,中学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其人力资本增值了,收益必然会提高。但实际上,在我国存在着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的新问题。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邹庄教授等人的实证分析,中国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在城镇及农村地区各为3.29%和4.12%,总体教育收益率为3.34%,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2.78%和4.46%,低于台湾的8.4%和16.1%。同样,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也不可能很高。我们假设培训方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相当高,态度积极的中学教师明显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可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即使这样,教师最多早一点评上职称,比别的老师多一点工资收益。据笔者了解,同一所学校中学教师之间收入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即使有差异,也主要是由于教师所带的班级考入重点高中或大学的学生人数不同,因而获得的奖金数额不同而导致。也就是说,对初中教师而言,所教的学生考取重点高中的越多,其所获得的奖励就越多;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谁教的学生考入大学的人数越多谁的收入就越多。因此,在目前应试教育、整个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未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仍然是学生的分数,而学生的分数靠大量的辅导材料及教师和学生大量时间的投入也能获得。因此,那些态度消极的教师、甚至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强化练习、题海战术照样能提高学生的分数,照样能获取高额的奖励。因此,惟一迫使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理由就是行政压力、评职称。假若培训方提供的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则教师从中获得的收益就更小了。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总体上是低下的,有时甚至是负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投资需求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策略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继续教育尚未由中学教师外在被动的需求转化为其内在自觉的需求,是由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所决定的。要促进这一动因的转化,也须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具体策略如下摘要:

1.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确保并增加对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据笔者了解,继续教育的经费原则上是由政府部门调拨一点,中学教师所在学校负担一点,教师自负一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政府部门负担的那一块经费不到位,更不用说增加了。然而,充足的培训经费是确保继续教育顺利开展并真正吸引教师自觉参加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培训经费充裕,才有可能降低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才有可能改善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从而增强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

2.在教师这一行业引入市场机制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不二法门。虽然我国教师这一行业早已实行聘任制,但只是流于形式,很少有教师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遭解聘,除非其有违法犯罪行为。因此要切实引入竞争机制,实施真正的聘任制,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下岗。同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定期对中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考核,以此为据,不仅从精神上,更从物质上奖优罚劣,拉开不同水平教师的收入差距。只有这样,才会大大增加中学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从而增加参加继续教育的收益。为此,须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并全面推进教师资格证制度,让更多的人愿意并有机会参和教师岗位的竞争,迫使现任教师为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而自觉地参加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篇7

一、教师继续教育采用的模式

当前,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但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较大的影响,网络教育成为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新型教育模式。教师通过网络或者是广播、电视、网络课堂等进行教育技能、教育理论的学习,获取新的教学技能和理论。网络教育模式具有低成本的特点,还具有选择面广、培训方式内容自成体系等特点。

二、当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继续教育理论问题

教师是教授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行业,在院校教育教学中,教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支持资源,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师,教师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理论知识等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在高校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中,继续教育理论存在的问题影响着继续教育模式的有效进行。从继续教育理论上对其影响教师教育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教育者、受教育者等与教育相关的人;二是教育内容、未来职业等与教育相关的事情;三是教育手段。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包含很多的内容,有很多的组成部分,如教育内容、方法、方式、途径等,都影响着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而作为教师,其继续教育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且需要通过教育手段传播到受教育者那里。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要强化教师的专业理论,只有强化教师继续教育理论,才可以使得教师职业更加专业化。

(二)模式问题

针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而言,其就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对教育中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帮助认清教育的基本特征,并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继续教育理论作为模式的基础和条件,对继续教育中的教育内容等进行概括,并为教育实践提供选择依据。还有就是对教育实践的经验进行概括,得出个别教育模式,进而将教育理论丰富。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问题中,也包含理论指导的一些问题,主观上针对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有专家本位、话语霸权、后评价指导、经费不足、师资缺乏、与职前教育分离等。无视自己身处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是专家本位下的结果,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人们会因为条件、环境的限制和要求,而决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所以影响着教师的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中,话语霸权会造成教师继续教育与实际脱离,且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人可以掌握其真理,所以空讲大道理,会造成继续教育脱离教学的具体意境。当前的各大高校教育中设置的课程,大多都重视理论而轻视实际、实践,采用后评价指导,进而无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在高校的继续教育中,经费不足、师资匮乏等也是较为显著的一个问题,没有雄厚的资金和师资,是教师继续教育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三、学区视域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

当前,教师的继续教育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以及学生、学校的发展均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在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中,基于学区视域的角度,进行创新,改进继续教育模式,可以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区域为中心,将教师继续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教师的身上,并通过学区化的管理,促进教师的教育专业发展,并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建立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学区视域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以资源的共享、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多元互动等为核心理念,采用文化融合、专家介入、评估跟进等,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育技能和教学质量。在学区视域下,进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可以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例如,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创新、行动策略创新、资源支持、组织载体等。

(一)教师继续教育核心理念的创新

在学区视域下,进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对教师、教育工作等均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需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在学区视域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将其重点转移到教师的身上,并将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理念确定。教师的继续教育核心理念主要有资源共享、多元互动、提高质量。

1.资源共享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且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对教育资源也有了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中,过度地投入资源,会产生一些硬性约束,所以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实施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教师提供更多继续学习的机会。建立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可以推动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良性使用、流动,资源的共享包含课程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通过资源的共享,要及时、充分地满足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需求,促进学区视域继续教育的发展。

2.多元互动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发展中,多元互动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且继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制度从封闭到开放、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促进多元化、开发性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形成,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在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创新中,需要充分地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形成多元互动、城乡结合等,推动教师继续专业学习。在学校的发展中,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经验,且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教师的继续学习要求不同,进行多元互动,可以按照不同的继续学习要求,让教师在继续教育中,获取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提高质量

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进而将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而高教学质量、效能也是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所以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创新,最终是为了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学校的发展。提高高校的师资力量,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实现,并通过良好的教书育人行动体现出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学生的自由发展,并推动高校的发展。

(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载体的创新

从学区视域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继续教育模式的组织载体也需要进行创新。可以构建学区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充分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加强学区学校之间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学区视域下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促进教师自身和学区学校的发展。在教师学区视域专业学习社群的建立中,可以采用中小学为单位的校本研修,以学区为基础,进行问题式学习联动,以创新实验、实习为基础,实施发展式合作模式,以智慧为指导,实施教师的自主学习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实施广域教师专业发展社群的建立。在广域教师专业发展社群的建立中,可以采用的模式为教师联合联盟、学区互动联盟、名校城乡联盟、城乡高校联合、教育区域联盟等。通过对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组织载体进行创新,将区域限制性打破,充分有效地利用学区地域优势,以及教育资源,引导学区教师组织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分析、解决等,实现教师的继续教育,以及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行动策略的创新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中,学区内不同的教师成员,对继续教育教学行动的创新、设计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创新中,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行动效应,实施文化融合、教研联合等。

1.文化融合

在学区地域中,不同学校的教师,有自己所属的学校,且学校进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学校也存在差异性,想要在学区视域下进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实现文化融合,在学区中,让各校的教师变成学区视域下教师继续教育群体中的成员,实现文化的融入,进而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如下:第一,文化融合议程设置。以学区会议为基础,由学区内的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参加,针对学区学校专业发展、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进行研究、讨论。第二,建立学区论坛。在学区内的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参与专业学区论坛的建设,提出对学区教育教学的认识、发展建议,最后得出观点丰富、专业,具有学区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论坛话语。第三,建立学区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各种社交平台,建立一个社区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随时随地地让教师分享自己的思考,进行教学方面的讨论和交流,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2.教研联合

从高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大多数学校呈现纵向发展的组织结构,产生很多的单人单岗位的教学研究,这种模式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需要进行创新。教研活动的创新,可以从集体备课、课例研究、学生作业分析、同伴观察、问题研究等方面入手。加强学区教师教研活动的联合,可以实现教研成果的共享,同时共同分享教研信息等,在集体备课的联合上,备课的时间、地点、形式等,由学区各个学校进行商议后确定,其次是课例研究,在课例研究中,分为课例的研讨、沟通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教学课例研究的成果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而其他的学生作业分析、问题探究等,也需要在学区视域下,由各校的教师共同完成。

四、小结

在学区视域下,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得到学区各校的支持,并使得学区各校教师参与其中,进行继续教育并进行教育的创新。除了以上内容,在学区视域下,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创新,还要有资源的支持,所以学区各校需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投入,将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设备、系统、体系等完善,在此基础上,为学区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制定一些保障措施,促进其有效地实施,推动高校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更好地为学生、学校的发展服务。

作者:郝玉荣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第二篇: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美术教育资源较为紧缺

喀什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美术教学场所、器材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特别是农村学校美术器材配备率更低。一方面,喀什地区普通中学的办学条件,比如普通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教师办公室等与乌鲁木齐地区相比都有差距(根据2014年教育厅资料显示,喀什地区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为20710个,人均座位数7.7%;乌鲁木齐市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为25283个,人均座位数17.3%)。美术教师教学的参考资料非常缺乏,美术教师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少,知识面也会变窄,很难掌握最新的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因此很难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从高校分布来看,自治区31所高校有20所在乌鲁木齐市,北疆地区5所,南疆地区6所,东疆地区没有高校。其中开设美术专业的院校有14所,乌鲁木齐市7所,北疆地区3所,南疆地区4所。南疆地区高校数量偏少,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提高,不利于民族较集中地区本地人才的培养。可以说,喀什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美术教师的需求,是影响中小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客观因素,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要持续加大建设投入力度。

二、美术教师配置数量严重不足

《新疆自治区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文件中指出,当前自治区美术教师数量缺口较大,据统计全区中小学缺美术教师2127人。同时,调研发现,喀什地区现有初中学校179所,初中有5170个班,初中在校生为223366人,美术教师数为333人,平均每个学校1.86个美术教师,初中的师生比为1:670;喀什地区高中学校43所,高中有970个教学班,在校生为46709人,美术教师27人,平均每个学校0.62个美术教师,高中的师生比为1:1730。可以看出,师生比较低,也反映出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缺岗情况比较严重。师资配备相对较少,既会影响美术课程的开课率,也会影响美术教师的职后培训率。笔者采访到一位在喀什市麦盖提县某乡村工作近19年的维吾尔族美术教师,他在学校既要担负美术课、音乐课、双语课,同时还是学校的锅炉工,经常从早忙到晚,假期还要参加维稳执勤,用于自己学习和创作的时间十分少。由此可见,由于教师数量少,美术教师工作量就变大了,教学研究的时间也就少了,必然会影响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也会影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加大对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配置数量。

三、美术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机会相对少

调研发现,近5年来,喀什地区76%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参加过地市级培训,14%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仅有10%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参加过“国培计划”。这说明“国培计划”在新疆喀什地区覆盖率还比较低,中小学美术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机会不多,不利于提高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同时,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职后培训与乌鲁木齐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从培训方法上看,乌鲁木齐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方式主要有“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在新疆师范大学组织,每年暑假组织1次,参加人数为120人)、继续教育培训(在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新疆教育学院等单位组织)、骨干教师培训(在自治区教育厅组织)、新课程改革培训(教研中心组织)、双语教师培训等形式,以及全市组织的教研活动(乌鲁木齐教研中心组织)。而喀什地区美术教师培训主要有地市级培训(在喀什市组织)和部级培训(新疆师范大学组织)。从组织培训的密度上看,乌鲁木齐地区美术教师每年组织短期培训5周,以及骨干教师培训每年2次,每次4周,每周40课时。从培训的内容上看,乌鲁木齐美术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的内容由理论和技能两部分组成,理论上主要有培训美术教师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内容,技能上主要有培训美术教师的剪纸、陶艺、素描、色彩等技法。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组织的美术教师教研活动每月组织1至2次,活动内容有听课、教学观摩、教学大赛、画展等。而喀什地区美术教师的培训只有技能培训,理论培训较少。为此,笔者建议喀什地区应加大送学培训、校本培训、国培等力度,让中小学美术教师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利于提高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四、对美术教师的考评机制有待完善

笔者调研发现,近50.9%的美术教师认为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对美术教师的考评不够重视。比如,美术教师考取职称的机会与“语、数、外”教师相比不太平等。原因在于,“语、数、外”教师担负着学校升学考试的重任,校方给“语、数、外”教师创造了更多评审职称的机会,导致美术教师评审职称机会相对较少。在参与考评方面,多由学校行政人员和考评小组组织,没有采取自我考评和社会评价的方式,缺乏多元主体参与美术教师的考评,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考评现象。比如,乌鲁木齐美术教师在骨干教师培训中进行的考评,既有理论考评又有技能考评,其中技能考评占80%,理论考评占20%,把美术教师的作业和出勤率也算进教师考评成绩中;而喀什地区美术教师的考评只是简单的理论考试。笔者认为,考评时应吸收同行专家和行政人员参加,必要时也要吸收学生参加,这样才能体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继续教育是我国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提高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就应从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方面下功夫,不仅要创造更多的美术教师培训机会、还要确立合理考评标准等,从而激励美术教师通过自我加压、勤奋学习来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作者:王娜 单位: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分院

第三篇: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

一、现阶段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科学使用的需要

目前,为了保证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科学使用,相关高等师范院校需要不断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财务管理力度,从财务管理角度规范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使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应包括相关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资源中与项目相对应的费用开支,比如相关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与教室水电费用、教材费、教师继续教育使用的房屋费用以及教学设备仪器购置费和折旧费等。基于财务管理理念,充分考虑这些问题,最大限度避免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开支管理不到位现象。其次,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支出管控。比如,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中的接待费、考察费以及日用品费用,进行严格管控。针对当前的具体情况,做好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科学使用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加强专项经费财务管理,才能确保报销单据中的相关明细与实际情况相一致。比如,严格检查发票开具时间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活动时间是否一致,并且规范票据的应用,严格按照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中的相关规定执行,以此来确保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合理应用。

(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支出全过程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经费支出全过程之中,通过不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财务管理,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支出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支出全过程监管过程中,可以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相关高等师范院校的管理层,应当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监督与管理,深刻认知经费支出全过程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于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而言,相关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当正确对待,对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支出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还要对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使用中的前期支出、中期支出以及后期支出,进行全面的掌控,尽量避免相关高等师范院校财务部门、教师继续教育相关部门之间,出现认知偏差现象。此外,还要不断加强相关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中的结余经费监督管理,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严格按照财务管理规定,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禁止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的结余经费挪用为其他项目开支,确保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在报销时,应当加强财务管理,根据规范化报销程序执行,防止马拉松式的经费报销现象发生,从根本上确保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从财务管理视角出发,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进行全过程管理,以此来保证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意识

国家制定的财经法规是相关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政策,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增强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意识,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督。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与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密切配合,大力宣传我国的会计法、专项经费管理方面的政策性法律法规和文件。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控制管理,有效提高相关经费的使用效益,从而增强其综合竞争力。相关高等师范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教师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以及专项项目的管理人员三者之间能够达成共识;与此同时,还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实现相互制约,从根本上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在财务管理上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健全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探索科学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支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控制。从教师继续教育专项活动开始到结束,实施全方位的管控,确保全程参与配合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去。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针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在类型上的差异,采用健全的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同时,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实际使用原则、具体开支范围以及相关的审批手续等,对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的三公经费、考察费等进行严格规定,以确保其有法可依。

(三)规范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管理行为

在现阶段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行为,比如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中的资产购置问题、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流失问题以及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资源共享性问题等。在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中,领导、管理人员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到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将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用到关键点上,以此来避免教师继续教育预留购置资产严重不足等问题。此外,针对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流失问题,在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各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的购置和保管,应当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此过程中,如果出现人员调动,则需采用规范化的交接手续,防止物随人走的现象发生,从根本上有效解决相关高等师范院校公有资产的严重流失问题。同时,还要不断加大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管理力度,结合具体的管理措施,防止因管理意识缺乏而给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资源共享性问题而言,主要实行专项经费管控。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每一个继续教育课题都会存在差异,因此设备以及教材的购置也就存在着区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有一些课题非常相似,因此在资源购置过程中,应当不断提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相关高等师范院校资源的有效共享率。

(四)创新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财务管理手段

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科学化,财务人员应当与学校的信息管理部门进行有效合作,针对教师继续教育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实际动态情况进行准确的统计、科学的分析以及有效的管理,从而使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管理,由原来的被动式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式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结合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中财务管理的相关特点、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专项经费科学化管理工作。

作者:黄湛阳 单位:广东省湛江教育学院

第四篇:体育教师如何参与继续教育

一、学习国家现行教育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体育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在实施体育新课程的今天,广大体育教师应该学习国家规定的现行法规和政策,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国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法律和文件。当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时,要拿出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应认真实施国家中小学体质健康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应按照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终,应根据三维目标,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皮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然而,大部分体育教师只是学习体育专业技术和理论,对国家法律认识肤浅,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全国及教育系统普法规划要求,自觉提高法律意识,了解法律常识,掌握法律法规,依法教书育人。

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业务水平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情况下,体育教师不能固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开发体育资源的同时,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用多媒体进行写教案,说课,查阅资料等,从而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工作效率。然而,现在农村中小学已经有了基本的信息化工具和一定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可是,有的教师习惯成自然,固守传统不当的教学方法,对信息化工具与优质资源不加利用,显然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而今天的继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体育教师依托于信息化工具,特别是一些体育专家及学者在体育领域界取得的成果,都依赖于信息化的传递,提高了自己的影响力。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或等是十分有益的。农村体育教师借助农远工程进行学习,让《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能力发展专业标准。

三、学习体育理论的专业技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大多数体育教师只是进行课堂教学,很少从事教学研究,有部分体育老师等到要晋升或评职称时,才,进行运动队训练,通过取得成绩来获取自己的利益。在农村中小学有些体育老师兼职第二职业,完全没有把教书育人放在重要位置,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一线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体育是一门学问,需要去钻研。面临体育新课程的改革,特别要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新,需要去学习体育基础学科,例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要打破“就体育论体育”传统体育学科学习桎梏;学习体育自然科学,例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等,通过学习了解人体运动器官结构与生理机能变化特点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增强身体健康;学习体育技术学科例如田径、体操、武术等主干课程,多参加教学实践,对裁判法,战略战术进行实战研究,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必要环节。

四、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让改革的思想回归于课堂教学

体育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实数的方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目标,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观及体育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了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并吸取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新课改,体育教师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性质及目标,充分开发体育资源。转变教师的角色,从一个从事运动技术教练员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朋友;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从规定几个项目,转变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选择体育运动项目等。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吸取新的知识,吐故纳新。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已逐渐淡化,如果不进行新课改学习,体育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体育教师上优质课、写教案等会存在着一定困难,所以新课标是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重点。

五、通过观摩课、校内校外培训及比赛,多途径学习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需要多花功夫,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如果只靠上课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是远远不够的。平时多观摩同行上课,学习别人的教育教学思想,多开展教研活动,发现自己存在的缺点,从而弥补知识的欠缺;争取机会进行校内校外培训,接受新知识的洗礼,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自我,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多参加全国、市、县级比赛,以赛促培,通过比赛的形式,对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及时进行反思。在教学中,回想比赛中的得与失,让教师比赛心理感受回归于课堂。总之,在“知识爆炸”的年代里,在知识半衰期日益缩短的时代里,在处于新课程改革时代里,体育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学习者的新型角色定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的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也是广大体育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老师位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进行继续教育学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自我“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必需。

作者:何文俊 单位:重庆市垫江县太平小学

第五篇:教师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正确认识继续教育

传统的学校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和成年前期。这种教育把人的一生分为两部分:前半生用于接受教育,后半生用于生产劳动。这种分段是不科学的,当人们走出校园去接触现实世界时,却发现有限的学校教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况且人不能一辈子总在学校接受教育,这就要求人们离开学校以后,仍要不断的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盲”的概念将会发生变化,“文盲”不仅仅是“不识字”、“不懂英语”、“不会计算机”等具体的概念。不能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不能应对未来出现的新情况的人是未来的文盲。不继续学习,不接受继续教育,已经取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人也可能是未来的文盲。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终身教育继续教育。

二、继续教育的要求

在继续教育的实践中,有的教师自感力不从心,年纪大成了认真接受继续教育的借口。这真是认真接受继续教育的拦路虎吗?中国自古相传的“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格言,也没有认为年龄是继续学习的问题。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也反映出我国推崇终身学习自古有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192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的学习能力的顶点是20岁,到了40岁以后,学习能力每年下降1%。但这种观点也受到了冲击,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心理学家通过对韦克斯勒成人智力测验所表现出来的智力随年龄增长而衰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学习能力的衰退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现在的研究表明,成人的智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是由他是否继续受教育决定的。人的智力、思维能力只在临死前才开始下降,此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终身学习,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终身教育思想,继续教育正在为许多国家接受并实践,各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继续教育的形式有所不同。但究其本质而言都是对终身教育思想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要正确对待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的是一种纵横交织的长期教育。从纵的方面来看,它强调从学龄前期的胎教开始直到学校后包括继续教育的教育。使它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的方面来看,它不仅强调学校教育,而且强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结合,以一种完整的教育模式避免传统学校教育的缺陷。这就要求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场所要相互开放,相互沟通。这就要求我们的继续教育也应有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系。社会要开办各种教育机构让走出学校的人继续接受教育,学校也可以接纳社会上的人重新学习,而家庭也是学习的地方。

三、继续教育的展望

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爆炸”,以往需几代人持续努力才能得到的成果,现在只需一代人即可。人类在物质、意识领域的变化极快,使人的思想观念落后于社会结构的变更。因此,教育不得不改变观念,寻求一种适应变化的路子。一方面科技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人口数量的增长及寿命的延长。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学校已远远满足不了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无论从事哪种行业的人,都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从而促进了继续教育的发展。但是,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不再是传授知识的问题,而是用适当的手段训练每一个人,使他永远不停地学习。其目的是使人过一种更和谐、更充实和符合人全面发展的生活,建设更美好的生活。对继续教育要着眼于人的生活,而不是课程,不是考核,不是应付。要把继续教育看做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人生活的一个过程,而不知识的传授。教育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不存在年龄上的限制。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能力受到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年轻时没有掌握这种技能。如果年轻时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就可以随时学习,学习能力会提高。终身教育继续教育要满足人生相应阶段的教育要求。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继续教育要将个人从矛盾中解脱出来,重视人格发展的统一性、全面性与连贯性。要采取不同的形式与方法,使我们通继续教育达到人性的美满与和谐。在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下,有利于建立一种新的教育制度。传统的学校教育在内容上主要传授给学生固定的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方法上采取灌输式,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在学生的培养和选拔上,采用考试分数来分类,培养出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精神。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将带来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它采取开放的、灵活的、训练与信息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一生都可受用的学习技能。在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体系下,学生需要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考试失败和成功的概念将失去意义。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将促进学校教育体制向多元化、开放化方面发展。继续教育必将发展,这是一种时展的趋势,教育社会必将到来。凡预则立,不预则废。自觉的端正教师的继续教育,切实提高职业素质。

作者:赵福焱 单位:重庆市綦江区东溪中学

第六篇:微信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应用

一、当前幼儿教师《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课程性质制约,难以有效开展

幼师《儿歌弹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巧课,课程开展需要钢琴实训室、数码钢琴等场地、设备。而目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多采用短期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各地教师利用假期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基地进行短期集中授课,由于受培训时间、经费、场地等因素制约,《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人数难以扩大,同需要培训的幼儿教师数量相差很大,难以有效开展。

(二)课程培训形式单一,难以达到应有培训效果

幼师《儿歌弹唱》是一门综合课程,学生除了需要掌握钢琴基本弹奏技术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即兴伴奏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边弹边唱的能力。课程培养的是幼儿教师的一种综合能力,即对声乐(唱歌)、乐理(音乐理论知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等一系列音乐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当前我国幼儿教师培训以短期集中授课的方式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很难通过很短的时间使受培训教师掌握边弹边唱的综合能力。

(三)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为了使受培训幼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课程内容,《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时,教师多以讲座的形式对接受培训幼儿教师进行集体授课,授课内容难以兼顾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培训过程中以及培训结束后,教师和学员之间,学员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交流途径,学员在幼儿园弹唱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无法向授课教师反馈,授课教师无法掌握学员知识需求,因材施教难以实现。

二、微信功能及其在《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中应用

(一)微信功能及其在幼儿教师培训中应用的可行性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可以进行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等资源的传递和分享。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微信公共号平台,平台创建者可以向特定的用户群体进行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目前微信已成为最流行的社交工具,截止2015年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微信在幼儿教师中同样广泛使用,笔者通过对参加培训的237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235名(99.2%)幼儿教师拥有微信账号,226名幼儿教师微信每天打开12小时以上,217名(91.6%)幼儿教师关注过微信公共号平台。

(二)微信在幼儿教师《儿歌弹唱》培训中的作用

1.利用微信构建《儿歌弹唱》课程信息平台

微信公共平台支持向特定人群进行信息的功能,在幼儿教师《儿歌弹唱》培训中,教师可以同课程内容有关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上课要求、课后作业、课后活动等信息通过微信公共号进行,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共平台的微投票功能,组织学生对课程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信息进行反馈投票,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通过微信可以构建《儿歌弹唱》课程信息平台。

2.利用微信构建《儿歌弹唱》课程资源平台

目前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模式,由于受授课时间、授课环境的限制,培训内容多以理论的形式,而课程培训中所需要的大量钢琴演奏技巧和儿歌即兴编配演示等无法向学员展示,利用微信公共平台,教师可以构建构造《儿歌弹唱》课程信息资源平台,将培训中无法向学员讲解内容编辑、上传到公共平台上,公共平台构建可以以《儿歌弹唱》教材为目录,将教材中儿歌伴奏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以文字配谱例的形式呈现,将儿歌常用各调音阶、琶音、和弦、伴奏音型的练习等内容以视频、文字结合的方式呈现,将大量的编配伴奏的儿歌、未编配伴奏的儿歌等内容谱例、弹唱演示等内容融合在一起,构建音频、视频、文字、谱例相结合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儿歌弹唱》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

3.利用微信构构建《儿歌弹唱》培训师生互动平台

传统的幼儿教师集中培训模式,培训教师仅仅以讲解的形式将《儿歌弹唱》课程知识点传授给幼儿教师,由于受培训时间、培训形式等因素制约,无法掌握培训学员的能力差异,同时学员之间也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利用微信的对讲功能,教师、学员之间、学员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员可以将自己儿歌弹唱的音频、视频资料,利用微信朋友圈的功能,互相交流、沟通,构建《儿歌弹唱》培训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三、微信在《儿歌弹唱》幼儿教师培训中应用的优势

(一)扩大受培训幼儿教师的范围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开展,各培训机构幼儿教师培训任务繁重,以河南省为例,2014年“国培计划”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需要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6000人,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2400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1400人。而参加“国培计划”培训的幼儿教师相对于数量众多的各类幼儿园教师仍然只是少数,《儿歌弹唱》幼儿教师培训由于受场地、设备、师资等因素的制约更无法大规模开展,而微信的应用,能够使幼儿教师《儿歌弹唱》大规模培训成为可能,幼儿教师培训机构通过组建课程团队,共同构建幼儿教师《儿歌弹唱》继续教育资源平台。需要培训教师通过扫一扫功能,即可加入课程,能够使幼儿教师《儿歌弹唱》课程培训得以有效开展。

(二)加深师生之间联系,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一线长期进行幼儿歌曲弹唱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问题和经验,而授课教师幼儿园教学实践缺乏,传统的《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中,授课教师和培训幼儿教师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不能有效互动。通过微信,授课教师和受培训幼儿教师之间可以随时随地沟通,得以共同提高。同时《儿歌弹唱》微信公共平台的创建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收集、整理教学素材、案例,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加深和信息检索能力的提高。受培训幼儿教师在利用微信进行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中,网络上大量丰富的音乐信息资源不仅开阔了幼儿教师的音乐视野,而且更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信息的检索和教学交流技能,培养了幼儿教师主动学习能力。

四、微信在《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中应用注意事项

(一)微信环境下教学与传统幼儿教师集中培训模式的融合

微信环境下进行《儿歌弹唱》幼儿教师培训具有课程信息量大、课程知识系统,打破时空界限等的特点,而传统幼儿教师集中培训模式具有师生能够当面交流的优势。在进行幼儿教师《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时,授课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授课学时制定教学计划,例如可以将“钢琴基础课”、声乐、乐理等音乐理论知识以微信教学为主,而钢琴演奏技巧等课程内容以集中当面培训为主,使微信教学成为《儿歌弹唱》面授教学的补充。

(二)完善配套相关规章制度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喀什;美术教师;继续教育

喀什地区位于祖国西部边陲,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师资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该地区的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美术教育相对滞后。继续教育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课题组先后利用近2个月时间,先后3次到喀什地区进行调研(并与培训学校领导、参培教师进行访谈),以期在全面了解该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为提高美术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提供借鉴。

一、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

通过调研了解,绝大多数美术教师迫切希望通过参加培训拓展知识、开阔视野,60.5%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是对已有的美术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补充,有利于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近五年来,76.5%的美术教师参加过地市级培训,15.7%的美术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仅有7.8%的美术教师参加过“国培计划”,说明“国培计划”在喀什地区的覆盖率还比较低,主要以参加地县级组织的培训为主。在培训组织方式和教学模式方面,58.7%的教师认为脱产学习是效果最好的方式,认为这样可使教师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知识。23.2%的教师认为进行半脱产学习,但培训机构反映,受训教师在培训期间,还要考虑自己的教学任务,经常请假缺课,很难按时完成培训任务。过去三年72.5%的教师主要参加了“老师讲学员听的面授型”的教师培训,说明教师参培的教学模式还比较单一,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学方式所占比例较低。受访教师认为,“纸上谈兵”式教学不利于发挥教师主动性,相反突出教师主体地位、重视实践环节,强调教师和培训者对话交流,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深受参培者青睐。在培训所用教材方面,69.7%的教师参加培训主要依靠授课教师教案学习,68.9%的教师认为没有专门美术课程培训教材,21.8%的教师参加培训领取过美术专业方面的授课材料。结合到培训机构实地了解,目前喀什地区没有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参培教师所学知识大多数依赖课堂传授和授课教师教案,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也未进行过统一规范。在培训课程设置方面,51%的教师希望“开一些观摩课,请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讲讲课”,63%的教师希望“学习美术知识,开展艺术实践活动”,40%的教师认为“有的美术专业培训内容太难,缺乏操作性,不适合农村教师学习”,“有些培训内容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切合不紧,学了也用不上”等等。充分说明,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要求比较高,目前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调研还了解到,喀什地区县以下学校教师平时工作任务很重,美术教师不但要参加值班(学校维稳工作)、还要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加之,美术教师师资数量不足,工作量也就变大了,教研时间也就少了,必然会影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质量,进而影响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二、提高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结合实地调研,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为提高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撑。(一)要加大美术教师继续教育投入力度。建议喀什地区各级政府重点从管理层面、教师队伍、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硬件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照顾。比如,在政府管理方面,要建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政策保障。在师资配备方面,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师资数量配备的要求,积极引进人才,按编配齐教师,最大限度缓解乡村美术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二)要依托现有资源建立美术教师培训基地。建议加强地县两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喀什教育学院和喀什师范学校,组建地级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基地,主动与各对口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沟通对接,争取援疆省市对地区、县市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支持,从资金、设备、师资建设等方面予以帮助。还可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教师教育基地,比如乌鲁木齐八一中学、实验小学与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建立教育基地的做法就值得学习。(三)要编写适合地区特点的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建议喀什地区成立美术教育职后培训委员会,指定专家教授编写培训教材,一方面要增强教材内容的针对性。比如,要增设培养美术教师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案例教学,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研究等内容。另一方面,要融入地区美术资源元素。要结合喀什地区文化特色、民俗风情、乡土资源,设置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比如,香妃墓、艾提尕尔清真寺、麦盖提农民画等乡土资源,培训教材应大胆吸纳这些地区美术元素,增强培训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四)要因地制宜开展美术教研活动。实践证明,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不仅要抓好各类培训,更重要的是引导教师主动开展美术教研活动,以此来促进专业素质提高。由于喀什地区美术教师工作量较大,且受到校际间距离较远的限制,集中组织美术教研活动难以落实。建议建立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微信群,每周进行1次课程交流,并组织美术骨干教师和美术教研员每周一晚上利用2个小时上群课,也可采用“教学叙事”的方式,让优秀教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把自己在从事教学研究中遇到的事件、经历连同研究成果、教育心得一同呈现出来,通过群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教研活动“线上线下”双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世宁.新疆美术教育60年[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篇9

1.继续教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向推动了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继续教育的发展目标:“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以后的主要任务:“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这对高校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继续教育就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教育。通过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知识水平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知识结构更加合理,能够更好地适应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随着学习型社会逐渐形成,根据市场导向,继续教育与社会的需求联系更紧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进入就业市场,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抓住就业契机,不仅要培养学历化人才,更要培养专业化人才,就是说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灵活、多样、社会需求的复合性人才。因此继续教育最为直接反映了教育的大众化,走在转变人才观和提升教学的服务意识最前端。继续教育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能消化吸收并创新先进技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培养具备创新意识与实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把潜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手段,并提高生产力。因此继续教育是人才资源增长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促进地方经济增长。2.地方经济发展对继续教育提出更高的需求。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的发展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次性教育已满足不了当前社会的需要,继续教育的理念被全社会所共识,已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培养具有高素质创业能力人才为目标,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继续教育身上。为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人才,对继续教育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同时对其提出了挑战。地方经济发展必须要有适宜经济发展的大量的专业人才,继续教育目标就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并在人才资源培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展职业技能、职业资格的培训活动,突出其市场化、专业化、终身化、全民化的发展趋势。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对专业性、技能型的项目培训,进行新技能、新知识的传授,激发专业人员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加快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应以“立足当地,注重实用,着手现在,着眼未来”的原则,采取“扬优、支重、改老、扶新”的方式,积极进行学科专业的调整改造,以满足当地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3]

二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意义

1.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两大功能,根据高等学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服务社会经济有不同的定位。“985”高校更多关注科技创新前沿,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211”高校把精力放在技术集成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形成新的学科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群。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处于地方,则应关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是继续教育培养人才的特殊使命。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凭借高校对周围经济的辐射拉动相应的服务业发展,扬“地利、人缘”之优,避“名校、品牌”之短,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调整学科专业,利用高校的理论、技术、人才优势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制定适合服务地方的培养目标,集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培养多形式、多层次“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化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自己的社会效益和服务水平。2.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服务是一项实践活动,继续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实践中紧密联系地方,以具有区域特色和变化的市场为导向,针对地方人才市场的需求,以服务业为宗旨,带着前瞻性的思路,加强沟通,理顺关系,彼此信任,紧贴地方经济发展实际,体现地方区域特色,共同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进行宏观规划,吸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办学理念不仅得到升华,办学知名度得到提升,办学质量得到提高,还彰显了办学特色,锻炼和提高了办学能力,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培养了一批以未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潜在需求。3.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继续教育立足于本土资源,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寻求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专业,开拓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空间,发挥多方面、多层次的重要作用。加大职前职后一体化力度,提高服务社会的参与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中,推动学校培养人才模式改革,同时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合理利用和吸收社会办学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促进继续教育办学特色的形成,扩大继续教育的影响力。从地方经济需求出发,解决影响地方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把科学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继续教育的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和智力保障。

三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篇10

(一)加强有机融合,课程设计更为精准继续教育机构要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了解各个领域的发展与人才需求类型的相关性,将教学课程进行精细化的设计,使得学员接受的知识能够很好地利用到自己向往的企业之中,在企业中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课程和教学内容要统筹兼顾:一是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他们的能力和专业技术必定会有高低之分,开展继续教育必须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让低水平的学员听得懂,高水平的学员想听,使得每个学员的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二是在经济转型升级的环境下,大部分劳动者都渴望能够获得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机构不仅需要关注大的群体,还有对于小群体的继续教育进行不断地积累,每一条河流都是由无数的水滴聚集而成。三是在对继续教育的课程进行设计时,既要考虑到当前的产业结构对于人才的需求,又必须展望未来,合理的分析产业经济的未来发展,使得课程的设计能够顾及到现在和将来学员的发展,在未来的继续教育事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四是继续教育在课程设计时也要借鉴别人成功经验,将各种好的资源进行融合,打造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的品牌,提高自身影响力。

(二)探索互动演进,师资队伍更为多元面对着继续教育的巨大市场,单独的某个继续教育办学机构不可能对所有的学员进行全面的专业教育,其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师资队伍。因此继续教育机构必须加强自身的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批适应多种需求的全能化师资力量,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落实以下几点:一是优化存量:通过分析继续教育的特点,鼓励专业在职教师再次进修,考取更高的资格证书,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要让教师到一些企业去进行实习,让他们了解到这些行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等等,让他们知道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如何能让学生接受教育之后能够进行企业取得巨大的成功。二是引进增量:为建设一支有特色、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师资队伍还要多渠道引进人才,要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引进人方面,不要只把眼光局限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还可以从党政机关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招聘一些优秀符合学历要求的干部和技术人员,充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教师队伍。三是专兼互师,以生为师:一般来说,在职的专业老师老师理论知识掌握较为全面,而实践水平比较差,相反,兼职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强,理论知识欠缺。因此,可以让他们之间相互交流,互为教师,传授经验,让整个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得到一个全面的提升。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考核,了解学生的具体能力,让技术水平高的学生指导技术相对较低的学生,这样不仅充分的利用了教学资源,还能够让学员亲身体会到自己水平的提升过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员之间的沟通比较方便,没有任何的约束,自然亲切,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加的明显。四是建立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技能专家双向交流机制,校企协同培养,切实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有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发挥整体功能,教学实践基地化在学员的实践中,尽可能地让其实践学习的环境与生产环境相似,贴近实际的工作过程,让实践工作对学员起到实际性的帮助。因此,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践活动,实践位置的设备和整体布置都应该与学员具体的工作场地是一致的,不能做到完全一样,也要尽可能的做到逼真,学员在实践的过程中就像在自己的单位上班一样,不会产生陌生的感觉,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学员学到实际性的东西,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让行业高层满意,在自己公司的地位自然就会提高,薪水自然也会涨个不停。学校还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通过向社会开放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参与推进开放大学建设,与企业共建继续教育联盟,参与社区教育等方式,努力为以劳动者职业发展为目标的职业继续教育提供条件,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二、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