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1:39:13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新时期;会计;继续教育;教育模式

社会经济不但高速发展,对于会计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我国会计人员不断面临新知识和新技术,会计人员为了更好地胜任会计工作,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在新时期,改革我国会计继续的模式。

一、新时期会计继续教育的意义

(一)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会计人员,也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社会发展实现会计管理型转变,会计工作方法也开始利用现代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结合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核算的模式。在会计队伍当中开展继续教育,可以满足上述各种需求,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档次不断提升。(二)转变我国会计工作混乱局面。当前我国会计工作的形式比较混乱,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主要是会计人员整体水平比较低,缺乏法制观念。一些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的私利,甚至存在做假账的问题。会计人员素质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利用会计继续教育模块,可以提高现有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三)有利于贯彻执行新准则和新制度。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不断推出各种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等规定,贯彻这些规定,有利于会计人员掌握规定内容,一些会计人员理解这些规定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这些困难阻碍这些规定的落实,会计继续教育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适应新规定。(四)落实国家公民终身教育的需求。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发生改革,国家对于国民教育提出各种需求,强调在职人员的后续教育,提升在职人员的知识水平,满足时展需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都结合了自身工作情况,以行业特点为基础安排继续教育的内容。会计人员当中普遍都是从业人员,不同单位的工作性质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落实会计继续教育,可以满足不同会计工作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需求。

二、当前会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参与积极性。当前很多企业不够理解会计继续教育,很多高层管理人员不够重视会计继续教育,认为当前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足以应对新工作,不会提出机会安排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再培训和再教育。很少有企业在人才资源开发过程中没有融入会计继续教育,这样也降低了单位会计人员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在职会计人员掌握新型会计知识。(二)教育形式单一。我国财政厅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参加会计继续教育,但是当前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培训内容注重理论化。会计继续教育内容是由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内容,培训教材缺乏层次性,无法保障培训效果,导致会计继续教育内容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这种会计继续教育模式缺乏重点性和针对性,会计人员的现实工作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也无法引起会计人员的重视。(三)会计继续教育缺乏系统性。会计人员接受会计继续教育的时间比较短,通常都是学习基础性内容,这对于高级会计人员来说是非常简单,而初级会计人员也只能由此掌握有限的知识点。此外会计继续教育定位不够准确,主要是培训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法规制度等,无法培养会计岗位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导致会计继续教育缺乏实用性。

三、新时期会计继续教育的模式选择

(一)加强宣传工作。会计工作属于技术型工作,在市场经济当中,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学习更多最新的会计知识,因此可以利用会计继续教育模式获取这些知识。因此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大力宣传会计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学习自觉性,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向企业领导者宣传会计继续教育,保证领导者可以重视继续教育,积极鼓励会计从业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同时我国政府需要完善继续教育立法,在法律当中规定职工进修的问题,保障会计职工接受会计继续教育的权利。企业需要实现会计继续教育制度化和经常化,保证职工可以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同时企业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在企业年度考核和评聘职务当中需要结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考核情况,激励企业会计人员可以重视会计继续教育的作用。(二)建立会计继续教育的成果考核。为了保障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结果,需要结合受训单位和培训机构,规范组织培训和考核方面。首先,需要考核培训机构,保证培训机构可以负责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其次,考评接受培训教育人员,结合绩效。考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学员的出勤率和培训内容学习情况以及考试情况等,根据考评结果给予一定的奖惩,增加学员的学习动力。最后,需要结合指标体系考核学员业绩,结合经济和责任,利用激励措施,培养人员的职业操作,积极的学习有关会计业务的相关业务技能。(三)利用多元化教学法。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其业务需求也是不同的。受训单位可以制定培训机构的培训方案,在培训过程中建立周密的培训计划,保证培训课程的针对性,满足会计继续教育需求,同时要提高会计人员岗位能力。会计继续教育要实现因材施教,利用差异化的培训工作,利用多元化的业务教学模式,例如可以邀请高等院校教授讲解会计最新理念,联合受训单位和培训机构,完善会计继续教育内容,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体系。保障会计继续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因为会计人员工作时间比较繁忙,如果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利用微课和远程教育等教育形式,满足各类会计人员的学习需求。利用微课培训时间,可以明确的讲授某个知识点,会计人员可以利用闲余时间反复观看,确定学习重点,保证学习效果。(四)创新教学内容。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缺乏系统性的培训课程,各地区利用单一的教学内容,利用针对性的教材。我国会计继续教育需要结合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实现会计继续教育的素质提高型,实现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保证会计继续教育的现实性和前瞻性。我国需要创新会计继续教育内容,根据需求安排教学内容。需要创新会计改革,根据需求技术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利用针对性的教材,统一各类会计教材,分层次的培训学员。在会计继续教育过程中,增加职业道德的知识,使会计人员的诚信素质和创新能力等不断提升。(五)控制会计继续教育的过程。监管培训单位:会计继续教育的实施者是培训单位,培训单位资质水平关系到会计继续教育的质量,这就需要加大监管力度,确定监管重点,保证控制体系可以结合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以及事后评估。监管会计人员:新时期对于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会计人员需要参加会计继续教育,根据规定培训会计人员。监管会计人员,需要建立教育档案登记制度,记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监管会计人员所在单位:会计人员所在单位是会计继续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各单位要支持会计人员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保障会计继续教育的时间和经费等,完善教育条件,根据规定完善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完善业务学习,保障岗位培训的需求。(六)利用阶段性教育。针对不同的会计群体设置培训难度,针对初级财务人员,着重培训他们的会计制度和基本操作技能等,可以稍微延长培训时间,帮助他们了解最基本的知识。针对获取职称的会计人员,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可以实施专项培训内容。针对高级职称会计人员,因为他们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会计继续教育过程中,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效性,使其可以了解新出台的会计法和会计制度变更等,也可以稍微缩短会计继续教育时间。

四、结束语

会计环境非常复杂,经济发展对于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利用会计继续教育的模式,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可以满足实际发展的需求,建立终身学习观念,更好地适应新时展。

参考文献:

[1]王宁,张迪,李民.“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继续教育问题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9(05):70-72.

继续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慕课;护士继续教育;效果

“慕课”(MOOCs)是一种新型在线教育模式。因具有免费且不受时间、地点、人数限制等特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目前,“慕课”已逐渐应用于学校、部队、公司企业等各领域的教育培训当中。能否将“慕课”教育应用于护士继续教育中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我国护士继续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护士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树立新的服务理念才能适应护理工作的发展。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是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教育活动[1]。1997年,原卫生部颁布了《继续护理学教育试行办法》,继续教育以强制性的形式在所有注册护士中开展,并要求按规定累计继续教育学分[2]。护士继续教育可以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目前,对于非学历教育,主要是各级医疗机构依据《办法》规定,有计划、有组织的为护士安排继续教育学习,如:各类会议、培训、讲座、进修等。学习内容主要是医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等,如:临床护理、教育、科研、法律法规、外语、计算机等内容。组织护士继续教育的部门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的护理部、教育培训处、临床科室等部门[3]。中华护理学会及各省市地区护理学会等机构每年都会举办不同专业及类别的培训班,如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历教育包括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本科升研究生等。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大部分护士能够从中提高自身素质,拓展学科专业知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护士认为继续教育的课程安排缺乏针对性和相关性,内容不全面;护士因临床工作繁重、倒夜班、学习地点过远、学习经费不足等因素影响继续教育的效果[4,5]。护士继续教育学习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6]。对于学历教育,很多护士通过提高学历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护士在实现专科升本科或本科升研究生前,必须通过国家规定的统一考试。一部分护士通过参加考前培训班或者购买网络课程进行备考,另一部分护士通过自学来实现的。

“慕课”在护士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课程的选择:2012年,全球上百所高校加盟了Udacity、Coursera及EDX三大“慕课”平台,共享课程资源。201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与北大医学部、北京协和医院等182家医学院校合作,成立了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我国已有慕课网、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等多家“慕课”平台建立。“慕课”目前已经拥有超过5000门课程,包括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30个类别。护士继续教育内容均可在“慕课”平台中获得。护士可在“慕课”平台上聆听国际知名高校教师的授课。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护士的学习需求。对继续教育组织者来讲,可以根据不同级别护士的学习需求,在“慕课”平台中选取相应的课程供大家学习。免费、权威的讲课视频为护士继续教育学习提供了便捷的平台。组织学习:“慕课”是一种线上网络授课,学习者只需要履行注册程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和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学习。颠覆了以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集中授课的方式。护士可以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自己安排学习,学习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免去了护士上下夜班不能在家休息,从家到医院学习的奔波之苦。对继续教育管理者来讲,“慕课”学习节省了安排教师、会场等诸多事宜。护理部等组织者可以根据选择课程内容,指导护士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学习,并组织考核。学习与评价:“慕课”视频一般以10min左右为1节课,有利于护士利于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每次学习后,学习者要根据学习内容上传作业,完成学习后,学习者可加入到平台的课堂讨论区进行讨论。教师会在讨论区对共同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师生互动、小组交流等环节有助于学习内容的完善。学习者需完成课后作业,测试合格后获得学分,或者获得“慕课”平台颁发相应课程的电子结业证书。对继续教育组织者来讲,“慕课”学习省去了教师备考、讲课,学习后出题、测试、评分等工作。

“慕课”在护士继续教育中的局限性

语言:“慕课”的课程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目前最著名的是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主办的Udacity、Coursera、EDX三大“慕课”平台。在这些课程平台中,都是用英文授课。我国各医疗机构的护士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应用了翻译软件能够正常听课,但因不能参与讨论和互动而影响学习效果。语言障碍成为护士学习国外优秀课程资源的“绊脚石”。临床实践:临床护理工作包括各种操作技能。幕课教育只能提高护士在医学专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水平,不能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如:护理操作、人际沟通等。“慕课”在护士临床实践的继续教育中存在局限性。诚信问题:“慕课”是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取学分或证书。如何确保拿到学分或证书的学习者确实是真正学到知识的那个人?如何杜绝“替学”或“作弊”问题,是各位研究者一直在寻求解决的问题。

护士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护士不断加强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慕课”能为护士继续教育提供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便捷的学习方式,为护士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将“慕课”应用于护士继续教育中是值得实践的。把“慕课”教育与传统护士继续教育模式相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发挥“慕课”教育的优势,让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在护士继续教育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郝艳青,张敏,孙铮,等.国内外继续护理学教育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2,9(6):277-280.

[2]《继续护理学教育试行办法》[J].继续教育,1998,(3):55-56.

[3]徐艳芳,侯淑肖.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0):37-40.

[4]张璐姣.三级综合性医院护士参与继续教育学习障碍的调查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5):127-129.

[5]孙燕,刘嘉,毛超一,等.三甲医院护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5):3066-3068.

继续教育范文篇3

对继续教育发展指标问题,国内不少学者、研究机构已做了大量研究,并从不同视角对这一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得出了不少的研究指标。这些指标,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把握继续教育发展思路,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然而,国内现有研究在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根据对读秀知识库的查询结果,以“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为字段进行搜索,共发现有期刊论文446篇,学位论文8篇,其中,以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为题名的文章,期刊论文1篇,学位论文为0。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一个问题的两个阶段,但现有研究往往将其拆分成两个问题加以探讨,并在过程中比较重视学校教育研究,尤其是对高等教育的研究。这种形式的确能对学校教育研究得比较深入,但无法使人们从全局来把握问题,无法为相关教育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实践参考,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就事论事居多,问题深度把握不够

由于在国家战略层面关注继续教育的时间还不长,研究还处于了解需求和把握现状的阶段,整体研究多就事论事,整体深入分析把握不够。

1.我国现有的教育指标体系多数没有理论支撑,数据堆积,没有相对应的理论基础将数据整合成一体,上述四者都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理论依据来搭建其指标框架,这样构建出的指标体系很难让人信服。

2.在描述继续教育发展现状时,过于强调教育发展,未详细说明社会、人口、经济等相关背景性指标,虽然有学者意识到该问题,但是将这些背景性因素细化成为相应指标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于继续开掘。

3.缺乏对继续教育发展趋势的敏感性,继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提升技能,但现有研究没有体现技能掌握、职业资质提升的内容指标。

4.指标的统计口径不一致,例如,对学习者年龄的界定、教育级别的划分和数据的标识、尺度等。在学习者年龄界定上,《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没有对继续教育学习者的年龄特征进行说明,《人力资源强国指标体系》将劳动者(学习者)年龄限定在15岁及以上,《和谐社会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把学习者年龄限定在15-60岁,《我国学习型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提及人均最低受教育年限指标,该指标预期是11年,按照我国学龄儿童入学年龄7岁算,则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者年龄下限则是18岁。对教育级别的划分,无法跟国际教育分类标准相对应,例如,扫盲教育按国际分类标准算哪级,同时现有这些指标缺乏对成人自考、预科和本科、研究生等中高层次(第四级至第八级)继续教育的评价指标;在数据标识上,绝对数据多,相对数据少,可比性差,尤其是《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各项数据指标。我国人口众多,仅用绝对数量来描述继续教育发展进程,显然不能让人信服,采用比例等相对量更能清晰说明继续教育发展成就。

5.教育发展内涵上把握不够,缺少体现按身体是否存在功能性障碍、家庭收入、性别、民族、地区和城乡分的学习者教育参与机会、教育过程学习情况、教育成效中公平程度的指标。

6.在衡量继续教育质量和发展状况时,指标精准度不高,例如,用人均受教育年限、阅读时间等衡量教育的质量和发展进度。由于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即使人均受教育年限、阅读时间都相同,但并不代表各地学习者的学习成效是等同的,国际上已经采用PISA成绩来衡量学习者学习成果,因而国内不少研究结论难以令人信服。总之,尽管国内有相当多的专家学者对继续教育发展指标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但研究深度略显不足,特别是联系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更是不够,因而总有一种蜻蜓点水之感。

二、结语

继续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导游;继续教育;现状;对策

一、相关概念的探讨及研究简况

导游继续教育的研究资料在公开发表的文献中能检索到的资源不多。至2016年10月,在中国知网的期刊库中,以“导游继续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查到只有3篇文献。以“导游培训”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查到有61篇文献。文献大多数是实践研究,理论研究较少。一些相关的概念如下。“继续教育”,是延续性、延伸性的教育,是在接受一定的学历教育后所接受的各种教育的综合,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1]。“导游继续教育”,是导游从业人员的学历、专业技术达到了国家或行业要求、获得导游资格后,为了提高素质,在从事导游职业的过程中,接受各种主体发起的教育的过程[2]。“导游人员培训”,是导游人员在岗位工作上接受有组织的集中教育,分为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3]。在实践探索方面,于萍(2012)设计了一种体验式移动导游学习系统,验证了移动导游学习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了移动导游学习模式的优点[4];赵治龙(2013)为保障导游人员的权益,在经济上应建立合理透明的导游薪酬制度,认定导游人员的等级,在法律上要完善导游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完善导游劳动权的保护制度[5]。关于导游培训的研究,秦兆祥(2006)认为,加深导游培训必要性认识,做好导游培训工作,是提高导游人员整体素质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6];古屹(2010)阐述了导游培训的必要性,分析导游培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导游培训工作的对策[7]。国内发表的有关导游继续教育的期刊文献,大多偏向于导游人员的职后培训与年度培训。

二、导游继续教育的实现方式

高素质的导游应具有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个人修养、优秀的心理品质、突出的组织和应变能力、较强的法治意识[2]。要达到这样的素质,导游要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主要包括资格培训、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及年审培训。继续教育部分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以及年审培训,具体包括如下。(一)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要求获得导游资格证者,在正式上岗前必须经历的职业培训。(二)岗位培训。岗位培训是旅游服务根据工作需求而举办的各种适用性培训,如强化外语、导游语言艺术培训等。(三)年审培训。年审培训由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办,培训时间根据需要而安排。2001年,国家旅游局的《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导游人员必须参加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年审培训。培训时间应根据导游业务需要灵活安排。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6小时。”[8]除了各种培训活动,导游继续教育的进行与导游自身素质的提升、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自学、自我积累。自我积累是终身学习的一种方式,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自学的方式可以利用书籍进行自学,导游员在考取了导游资格证、带团上岗之后,还可以通过其他考证培训系列教材、知识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导游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与知识。社会是一所最广泛的大学,导游员除了老师的教导、自己的学习之外,重要的是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实际的业务技能。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利用移动平台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成为了可能。网络自学成为了许多行业的学习与培训形式,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发展。近年来,一些地区、部门对导游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比如,许多省市的旅游管理部门举办的岗前培训班、年检培训班,除了提供包括旅游法规、管理办法、带团讲解技巧的纸质学习资料之外,还包含有网络学习。导游人员培训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集中面授完成后,将进行第二阶段的网上学习,两个阶段结束后将进行综合考试考核,合格者将予以颁发相关的培训考核合格证书。具有全国意义范围的中国导游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于2007年5月成立,主要举办全国导游资格证、景点景区导游资格证、导游年审的培训,主要负责宏观的管理与行政指导。在一些省、市的教育培训中,导游人员可以通过在网上的远程教育课程完成。网络教学内容与公开授课课程一致,公共课、选修课在相关网站导游远程教育栏目中播放,导游人员凭本人姓名和IC卡号码点击进入观看网络课程,并完成课程的作业。学习完成后可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年审手续。

三、当前导游继续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够、种类单一。目前,我国对导游继续教育的认识还不够、重视程度需要提升。旅游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主要集中在资格和年审培训。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主要由企业负责。旅行社在旅游旺季需要聘请兼职导游,由于导游的流失率较高,很多兼职导游是新人,实践经验不多,旅行社通常要举行几天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围绕带团技巧与企业文化。参加培训的大多是初级导游,中、高级导游也因为流失率的问题,在导游队伍中所占的比例少。导游继续教育的种类比较单一,以传统课堂的教学为主,缺乏实践与研讨。每年的资格证书和年度培训主要是邀请行业专家、大中专院校教师对旅游知识讲座,单一课堂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被动参与培训和教育,提升空间小。(二)导游员的学历与级别有待提升。导游继续教育包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个方面。在导游学历教育方面,有学者指出,至2006年9月,全国拥有执业导游32.05万人,在这32万多名执业导游中,30岁以下的占80%,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80%[3]。数据说明我国导游人员的学历不高,与产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在导游级别考试方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15年报名考试全国导游中级、高级的人数共计7302名,其中报考中级导游员考生6197名,报考高级导游员考生1105名,报考人数分别较去年增长了12.2%和13.2%[9]。而目前我国持有导游证的总人数约为70~80万人,拥有导游从业资格证的人数在100万人左右[10]。自2006年和2011年全面实施全国中级导游员和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以来,已经有3万余名导游通过考试进入中高级导游员队伍。全国中、高级导游等级考试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逐步提升。而导游的工作压力大,合理有效的薪酬机制有待建立,导游考取高等级考试的动力有待提高,相关保障需要完善。(三)当前的继续教育活动还难以满足导游员的多样化需求。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包括导游人员在内的广泛群体对专业知识、家庭保健、投资理财、饮食等许多方面都有学习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远程教育承担了继续教育的部分任务,但是由于课程内容创新不足、模式单一、个性格化资源不多而且开放性有待加强,网络平台还不能迎合市场和广大学员,线上、线下的配合不够,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这些缺点使得教育活动难以满足导游继续教育的需求。(四)继续教育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参加各类继续教育的学员,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不一样,他们更注重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希望学习、掌握旅游行业的新理念、新技能,而许多培训的师资大多数来自普通高等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师,其科研、理论水平较强,但是实践经验略显不足。近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但是旅游培训教师的数量还不多,制约了旅游继续教育的发展。培训教师在教育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从学历结构上,培训教师的学历主要以本科为主;从职称结构来看,教师的比例不合理,高级教师的比例很小,并且大部分没有从事旅游专业教育,很多来自其他行业,青年教师则刚毕业不久,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从学术经历来看,“双师型”教师少,实践操作能力不足,难以将旅游业的新行情、新理念融入教育培训之中。

四、提升导游继续教育的策略

继续教育范文篇5

(一)继续教育管理机构明确化

瑞士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相对分散,主要由几个联邦部门共同调控,不同部门分别负责继续教育的不同方面,如识字教育、失业教育以及残疾人继续教育等,所以部门间在权利、责任上划分不甚明确。从1997年开始,大学层面的继续教育主要由国家教育和研究秘书处(SBF)负责,大学层面以外的大多数继续教育由职业教育与技术部(BBT)负责,扫盲由联邦文化办公室(BAK)负责执行实施,失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由国家经济事务秘书处(SECO)负责管理,其他联邦机构协调管理继续教育其它方面的事务,如残疾人、移民及老年人的继续教育。1998年,BBT和BAK联合向联邦委员会提交了关于瑞士继续教育发展现状的专门报告。2000年,在听取报告建议的基础上,联邦委员会授权成立瑞士成人学习论坛基金会(又称瑞士继续教育论坛)。论坛是一个由联邦各办公室(涉及教育、培训、就业、文化、研究、统计等方面)、各州、社会合作伙伴及ALE资助者各方代表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其职责在于为瑞士成人学习的发展进行政策讨论。2005年,瑞士政府成立了瑞士成人学习协会(SKW)。SKW旨在促进管理、研究、资助者及社会合作伙伴之间的密切合作,对联邦及各州的继续教育相关事项进行协调,通过建议和其它相关活动推动政策宣传。瑞士继续教育论坛和瑞士成人学习协会的共同目标是构建瑞士成人学习的基础框架。由此,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政府与学校、行业组织和社会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职权制度愈加完善。

(二)继续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

得益于较为宽松的教育管理体制,瑞士继续教育办学主体越来越多元化。瑞士的继续教育是在市场调控作用下,由各方办学主体共同发展壮大的,私人企业、机构和协会参与管理、决策和相互竞争。调查显示,40%的继续教育课程由公共机构和雇主各提供一半,而剩下的60%的课程由私人学校或民间非营利组织承担。这些机构主要是为成人提供各种正规和非正规的职业教育培训,如进修培训、专业培训、企业内短期培训、师傅培训以及面向社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等等。[3]不同办学主体提供不同的课程,有专注于音乐、视觉艺术等特定课程领域的,也有侧重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等社会导向领域的。多方办学主体的积极参与推动瑞士继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学徒制在职业培训中比例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瑞士成为OECD国家中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入学率最高的成员国。

(三)继续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

联邦文化办公室及其麾下的伞状结构组织负责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这些组织包括瑞士成人学习联盟、瑞士大学协会、瑞士成人扫盲协会、瑞士家长教育协会、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天主教成人学会等。它们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完善继续教育体系,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瑞士继续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办学形式。

1.非政府组织中的继续教育。

非政府组织在加强瑞士继续教育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一,作为继续教育的伞状协会之一,瑞士成人学习联盟(SVEB)在促进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中充当了智库的作用,其宗旨在于协调管理全部公共和私人继续教育培训的主体。其二,由BAK资助瑞士成人扫盲协会,致力于解决文盲问题。其三,瑞士大学协会(VHS)通过向教职员工提供学历课程,为瑞士国内外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学协会的课程目的是通过推进各种活动使得更多人获得教育资源,其中包括老龄化课程、医疗保健课程和劳动力市场等相关课程,对于瑞士继续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职业教育机构及职业相关培训。

职业和专业两种教育培训在瑞士的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与培训(VET)项目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主要是通过“双轨制”的学习方式来实现,包括参加职业学校的在职学习和在公司做兼职学徒。培训教师包括职业学校的教师、公司的职业培训师以及行业培训中心的职业教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员都通过了瑞士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的集中培训和认证,而专业教育与培训(PET)项目则指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瑞士提供两种获得高等专业教育及培训资格证书的方式。学习者如果通过联邦PET文凭考试,就会获得PET技术证书;学习者如果通过高级联邦PET文凭考试,就会获得PET高级技术证书。目前负责组织考试的联邦各部门专业组织已经开发出约400个全国性专业考试。另外,学习者如果持有联邦VET文凭(高级中等教育阶段)且在专业领域有数年工作经验,还可以在瑞士应用技术大学获取高一级学位。值得注意的是,在PET项目中,学习者的工作和学习是平行而互不冲突的。

3.大学中的继续教育。

瑞士联邦政府规定,应用技术大学要按照政府课程标准对30岁及其以上人群进行学历后教育。各应用技术大学制订多种培训方案供人们选择,联邦评估机构对其继续教育成果做考评。[4]另外,瑞士每所高等院校都设有继续教育中心,继续教育中心和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担瑞士大学中的继续教育培训。所有的培训项目均源自由瑞士各大学学院专业人士提供的瑞士大学数据库,课程培训资金由联邦政府资助,并向所有人开放。瑞士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公立办学机构提供研究生项目和各类专题课程,私立学校提供语言、瑜伽、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同时,这些课程还分别开设全日制、业余制两种上课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社会化与社会资源的教育化。

4.在线学习。

瑞士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研发部是提供在线学习课程的重要机构,它提供VET和PET继续培训所需的专业人士,并开展项目来推动ICT和在线学习在VET和PET中的使用。研发部提供以下服务:对希望在VET项目中推广在线学习的职业学校及雇主公司提供指导和支持;对在线学习的工作和培训平台提供支持;对互联网会议系统提供支持;提供实施网络播放以及制作DVD光盘、多媒体材料和交互式视频。

二、结语

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瑞士继续教育体系日益开放和完善。独具特色的瑞士继续教育提高了本国国民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瑞士继续教育的特征为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其一,完善继续教育法律法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的步伐。迄今为止,关于继续教育的国家层面文件仅有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国仍然没有一部独立完善的继续教育法律。因此,立法部门要放眼国际继续教育立法前景,立足我国实情,尽快着手全国性继续教育法律法规的起草与制定,及时补充、调整相关条例细则,确立继续教育的法律地位,保障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其二,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制。政府应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统一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同时,要明确继续教育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权责一致。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制定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组织实施办法,将继续教育纳入区域、行业总体发展规划。

其三,开放继续教育办学市场,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健全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制度,提高继续教育办学主体地位;大力鼓励人力资源向继续教育体系倾斜,吸引社会力量兴办继续教育;扩大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办学自主权,重视企业大学的教育地位,加强校企合作,支持私人办学。另外,坚持在国家督导的前提下,提高社会组织评估监测教育绩效。

继续教育范文篇6

一、当前我县继续教育工作现状

(一)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结构和分布看,我县继续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至2006年底,全县专业技术人员共有14088人,其中:高级职称83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其中教师高级职称约占3.5%),中级职称5376人,占总数的38%,初级职称7880人,占总数的56%;教育系统在专业技术人员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余专业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这种“人才总量少,高职称高学历少,行业结构分布不合理”的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从继续教育基地规模看,还有待于做大做强。培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的高低。我县根据各专业培训的需要,已经在县行政学校、县农广校设置了继续教育基地。目前,两所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均已逐步完善,都有稳定的师资队伍和必需的教学设备,但规模还相对较小,承担的培训项目不多。

(三)从思想观念和保障措施看,还有大量艰苦和具体的工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单纯追求文凭、应付考试、为评聘职称与工资挂钩而学习,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够,未能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有的单位领导不管不问,认为专业技术人员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可以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继续教育是“软任务”,可参加可不参加,把继续教育看作是一种消费投资,继续教育理念缺乏前瞻性。二是培训工作自身吸引力不足。目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仅限于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而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的培训又只限于拓宽知识面,了解一些新知识。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师资参差不齐,培训本身的趣味性、吸引力亟待提高。三是工学矛盾突出。现在都是在一岗一人,工作量大、负担重与工作迫切需要的矛盾是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一大难题,“培训报个名、上课不见人”现象普遍。

二、发展继续教育的对策思路

(一)要发展继续教育,必须确立人才培训教育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把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协调机制,定期研究继续教育工作,解决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继续教育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以继续教育促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促经济社会发展。

(二)要发展继续教育,必须加大继续教育宣传力度,树立现代培训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引导,认识有高度,工作才会有力度。要利用各种场合、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和舆论引导,使人们端正态度,消除认识误差,树立正确的继续教育观念,为加强继续教育工作,发展继续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投入支持。重点要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树立不学习、不参训就不能胜任工作,就要落后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各级领导树立起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就是对单位、对事业跨越式发展长远投资的战略理念,高度重视继续教育,舍得投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范文篇7

(一)理论空洞,与专业课程关联程度较低

以文科类和学历教育表现最为明显,例如文秘、教育、管理、人力资源以及党政干部教育等专业,意识形态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与专业课程毫无关联,其它理论也多属空泛无用,关联度低。

(二)理论与技能培训的比例不合理,实用性较弱

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所占的比例不合理,没有从学员的实际情况考虑。层次比较低的学员应以技能提高为主,层次较高的学员则以理论总结为主,着眼于技术管理和研究的深入。然而,现实中,不少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差异,教材和课程千篇一律,降低了其实用性。

(三)缺乏深度调研,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

对于学员实际情况了解不够,究竟其对专业技能的把握达到何种程度,培训机构并不知情,从而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一方面,学员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另一方面培训课程教学往往超前或者落后于学员现状,缺乏针对性。继续教育本质是一种追加教育,这就意味着学员本身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非完全空白。需要结合专业自身特点,深入了解学员对专业的掌握程度,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

二、继续教育培训中科学设置专业技能比例的解决途径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准确把握专业特点

作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实践者,首先要求教师自身素质过硬,对于所教专业有独到深刻的研究,了解专业自身特点。根据教师自身特长和职责的不同,继续教育机构的教师分为两种,一种侧重研究,一种侧重授课,两者缺一不可。研究型教师主要负责课程配置、教学设计和理论研究,授课性教师则以课堂教学为主。前者对于所培训专业和教育理论研究较为深入,为授课教师教学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后者直接接触学员,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案例,直接验证课程配置以及其它理论的可行性,两者相辅相成。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教师自身的培训和实践提升,提高教师对所负责专业的研究水平,针对专业的具体特点,设置合理的专业技能比例。

(二)全面掌握学员现状,有的放矢

根据对专业技能的成熟水平,员工的职业生命周期可分为七个阶段,即职前准备期、上岗适应期、快速成长期、高原发展期、平稳发展期、缓慢退缩期、平静退休期。在每个职业阶段之间,也就是关键过渡期,往往存在某些职业危机。这些危机可以归纳为四个时段,定位危机,发生在新进员工当中,他们会存在妄自尊大或者妄自菲薄的两个极端;升职危机,是30岁高峰期后,部分员工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选择,做出是否改行或寻找其他机会的决定;方向危机,是40岁之后,往往会为方向不明,可能会由于无所成就而再次思考职业的转变;饭碗危机,是50岁以上的人可能最担忧的事,因为有后浪推前浪的压力。从个人角度来看,继续教育培训的出现正是为了应对这四个危机时期才产生的。因此,出于社会责任感,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对于学员实际情况的了解显得更加重要,这种了解既包括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也包括学员所处的岗位层级和职业生命周期。其中职业生命周期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处于定位危机阶段的学员对于专业技能掌握还比较肤浅,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与专业是否匹配存在一定的困惑,这时往往更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成为这一时期学员的普遍想法。升职危机期间的学员对于实际操作技能已经比较熟悉,自身定位也比较清楚,因而理论学习的需求开始凸现,部分学员开始进入研究提升阶段,一定的管理知识结合专业理论比较适合这一阶段学员的实际需求。40岁之后,随着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丰富,如何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工作效率、学习先进管理理念或者深入学术研究成为这个时期学员的主流。因此专业技能在继续教育培训中的比例必须根据学员所处职业生命周期的不同而不断调整。

(三)与企业对接,制定个性教学方案

随着企业对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视,教育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双方根据企业运营情况、人才需求以及员工现状,共同订制培训课程,无疑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而也更受学员的欢迎。这类订制课程根据学员所处层级的不同,专业技能与理论学习的比例和重要性也有所区别,但并非非此即彼的截然相反。专业技能的提高是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重点,但也要增加一些发展性培训,即管理观念培训,从而让员工看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同时为将来储备基层的管理人员。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自然理论学习更多,但同时也要增加一些专业技能培训,使管理人员明确一线各岗位的操作程序和正规的操作方法,及时地发现员工操作中存在的不足,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企业订制课程除了上述两类继续教育培训方式外,还有一类岗位复训,这类培训也是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在岗职工在从事一定时间相同的职业工作后,往往会渐生惰性,操作变得机械、麻木,甚至将规定的程序简化“吃掉”。因此,对于在某一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的在岗职工进行岗位复训,温故新知是必要的。这类继续教育主要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缺什么补什么,专业技能培训几乎是唯一的形式。每期复训,都要求每位学员必须提出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案例(在实际工作中处理成功的、失效的事例)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启发,从而不断积累岗位工作范例。这种培训实战性质更强。

(四)建立评估体系,不断总结提升教学效果

继续教育培训的评估是整个教育培训过程和教育培训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特定的培训计划,分析评测是否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是否提高了工作绩效。

1.明确评估内容与目的。

评价活动具有四种最基本的功能:即判断、预测、选择与导向。继续教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评估内容和目的。这些评估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培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得到是否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否是由培训所引起等等。只有用有力的证据对这些问题做出准确的回答,才能证明培训是否有效。

2.定性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评判对于学员接受继续教育后能力的提高或降低的评估,相当困难和复杂。首先,对能力的判断主观性很强;其次,采用科学的检验和估量能力变化,对检测办法的要求很高,必须将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有机结合。定性评估运用思辩的方式对受评对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作出描述性的鉴定,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定量评估主要以数学方法对受评对象进行估量和说明。定性评估操作简单,但是相对模糊,主观性强。定量评估精确、具体、客观,但操作困难、结果繁琐。继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效果、内容和目标的外延并不十分精确,不是“非此即彼”的性质判断,有些评估指标的实现情况很难用数字进行描述。因此,对继续教育的评估只能以定性评估为主,以定量评估为辅,把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结合起来,增强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建立学员培训档案,掌握学员培训效果。

继续教育培训学员的能力水平差异性较大,对其中度和量变化的记录,格外重要。要建立学员培训档案,细化考核条目,全面记录学员入学前的能力水平、培训目标、培训情况、培训结果等信息,并对培训后工作绩效、产出利润、他人评价等信息进行追踪记录,直至下次培训,形成培训的终身档案,全面真实地反映学员培训效果。

(五)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责任心

在建立继续教育评估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教学和研究的责任心,从授课本身的改进与信息反馈进一步完善专业技能在继续教育培训中的设置。通过对学生自评、教师自评、师生互评以及第三方评估等多种途径,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建立量化指标,建立对教师的考核体系,取消课时报酬,代之以教学质量确定工资级别,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逐步改变行政手段分配教学任务的办法,运用市场工具调解教学任务在教师间的分配,以评估与考核结果作为教学任务分配的主要参考。此外,改变教师终身制的聘用方式也是重要途径,让教学人才通过人力资源市场自由流动,不断输入新鲜血液,改善教学质量。

继续教育范文篇8

(一)不同国家的不同理解

对于继续教育概念的理解,不同国家的学者理解不同。美国学者一般认为继续教育是指在正规教育以后进行的教育,由于其涉及范围广泛,既可以使成人不断获得与本职业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也可以增强对其它职业的了解程度;俄罗斯学者一般认为继续教育是指学习者在普通学校、专业学校或通过自学途径所进行的、为了获得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实践活动;英国学者一般认为继续教育是指对于那些已经离开学校的学习者所进行的各种教育和培训,与成人教育这一概念可以混用;德国学者一般认为继续教育是指经过幼儿、义务和大学这三段教育之后,对学习者所进行的第四个阶段的教育活动;法国学者将继续教育称为“职业继续教育”;日本学者将继续教育称为“研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继续教育“是指对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的成员、有成人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2]

(二)不同工具书籍的不同看法

在不同的工具书籍中,对继续教育概念的理解众说纷纭。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继续教育是以具有一定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为教育对象所进行的、旨在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是为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夏征农主编的《辞海》认为,继续教育是以完成学业或中途辍学的青年与成人为对象所进行的一般文化教育和专业训练。这一教育活动大致与成人教育相似。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唐生富主编的《职工教育辞典》认为,继续教育是以大学毕业后在职的以及非在职的所有人员为教育对象所进行的、旨在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教育活动。它是继续工程教育的扩展,其教育范围既有工程科技人员,也有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由职工教育出版社出版、关世雄主编的《成人教育辞典》认为,继续教育是以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教育对象所进行的、旨在更新在职人员知识的教育活动。“这一教育活动与大学后教育基本相同,但教育对象侧重在职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3]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齐高岱主编的《成人教育大辞典》认为继续教育是为了能够适应本职岗位要求、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发展需要,以那些离开了常规的学校教育、进入社会并且从事工作的在职成人为教育对象,通过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所进行的,旨在补充知识、提高技能、开发智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的一种再教育活动。

(三)不同学者的不同认识

不同学者对继续教育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认为,继续教育是以获得一定的学历并已参加工作的人员为教育对象,旨在更新和补充知识、提升社会和工作适应能力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秘书长张根认为,继续教育是以专业技术人员为教育对象,旨在不断进行补充知识和提高技能的一种追加教育。这种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提升创造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叶忠海教授认为,继续教育是以大学后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教育对象所进行的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既包括受过大学正规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大学毕业后接受的再教育,也包括未经过大学正规教育,通过自学和社会实践达到大学学历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学习”。[4]张维教授认为,继续教育作为成人教育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具有其特定内涵,专指大学本科后的在职教育,涵盖理、工、农、医、文、法、管理等领域。“大学本科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已列为‘初始教育’,即它是基础,是起点,而继续教育则是初始教育的延伸、补充、扩大和发展”。[5]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不同工具书籍和不同研究者由于所关注的角度不同,对继续教育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和见解,在整个学界要想达成共识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国《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1987)、《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1992)、《国家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1995)等正式法规却比较一致地认为,继续教育是指以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对象的再教育活动,其实质是对已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在职人员所进行的一种延续性教育。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认为,继续教育是以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或负有成人责任的人为教育对象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它对某个人来说,可能是接受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可是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在一个崭新领域内探求技术,或是在某个特殊领域内更新知识或提高技能,“还有的人可能是为提高其职业能力而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高层次、追加型的教育”。[6]这些文件和报告为我们正确认识和界定继续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视角。明晰继续教育起点、目的和特定群体是准确界定继续教育概念的关键。笔者认为,继续教育是指已经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为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职业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适应本职工作需要、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进行的、连续性的、各种各样的、非学历教育的总和。

二、继续教育的基本特征

“继续教育,既是终身教育中的成人教育阶段的最高层次和重要方面,又是人生中统一教育体系的最高阶段”。[7]因此,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成人教育是三个关系最密切、相关度最高的概念。但是,同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样,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育形式,也有着不同于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教育对象的高层次性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总量激增、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必然会带来岗位转化日趋频繁、职业流动日益加快。一个人不可能终生工作在一个岗位上,只有通过接受继续教育,才能不断地调整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从而适应时展要求,使个人和社会发展同步。继续教育对象与其他成人教育对象相比较而言,大多数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水平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工作经验,已经为社会或社会某一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某种较大贡献。因此,继续教育对象具有较高的智能性”。[8]这种较高的智能性起点所应该达到的目标要求也必然具有较高的层次。对于他们来说,继续教育重点不再是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而是要加强对当前国内外该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展开探讨与学习。通过这种探讨与学习,使知识得到扩展、能力得到提升、素质得到提高,以便更好地满足岗位、职务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人才与普通人群最本质的区别,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根本要求。从人的创造统计规律来看,人的创造期一般在25岁-50岁,而这段时间恰是在职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年龄,加之他们知识、能力和素质都相对较高,对他们创造性要求就应该更加突出。“而创造力的开发重在学习、重在实践,仅仅依靠几年大学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继续教育”。[9]这是因为继续教育虽然包括知识的传授,但它既不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也不是对过去知识的补充、更新与拓宽,它在启迪和引导学习者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储存在大脑中的各类知识建立起各种新的联系,在掌握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引发他们的创造灵感,从而使已有的知识产生新的价值,进而转变成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继续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

(三)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由于职业已经确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需求特点是为满足其现实工作的需要或者为了增强职业竞争力,同时由于工学矛盾的突出性,“他们总是希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学到最有用的、最有效地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知识,注重的是知识实用性、应用性而不是学术性、理论性”。[10]因此,继续教育内容坚持“按需施教、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紧密结合在职人员的心理特征和工作实际,在充分听取和吸收他们意见基础上,不断吸纳反映该领域课程项目里的最新成果,真正达到所学知识能为其所用的效果。

(四)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在职人员在原有基础、认知特点、个性特征、个人状况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不同特点,继续教育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机会使他们多样化的个性得以充分实现。在办学形式上,要充分调动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企业、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根据学员的不同特点,采取面授、函授、网络教育、社会助学和自学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根据学员的不同条件,综合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研究讨论、情景模拟、实地调查与参观访问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11]

(五)教育周期的短时性

继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面向在职人员,以培养职业态度、传授职业知识和提高职业技能技巧为目标,具有相对较短的周期。这是因为:从继续教育对象起点来说,他们均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基础,不需要从基础理论知识讲起,而是根据工作需要有重点、有选择性地学习本专业领域内最新知识,不需要太多的学习时间。同时这些在职人员往往是各自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也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上;从继续教育内容来看,“这些内容往往是代表当代科技和管理发展的先进水平,有的还可能是前沿性内容,属于探索研究性质的,因而也没有那么多内容可讲”。[12]因此,较其它层次的成人教育而言,继续教育具有“周期短、频率高、见效快”的“短、频、快”特点,多则几个月,少则一两天。

(六)教育时限的终身性

继续教育范文篇9

一、统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继续教育是统计人员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进行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充满竞争的新形势下,要求统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统计作为一门技术,随着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而不断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运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都需要更新统计人员的知识教育。据资料表明,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终身的,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在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进行统计继续教育,是深化统计教育改革,与国际统计教育接轨的时代要求。积极推进统计教育改革,构建统计人员终身学习体系,加强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统计队伍,对于改变我国统计队伍落后状况,推动统计事业的改革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统计继续教育的特点

(一)强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10号令关于《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第四章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实行统计继续教育。”

(二)层次性。统计继续教育,根据统计专业技术资料(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按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划分,针对不同人员的层次、特点、工作需求和自身要求,有区别、有重点地选择统计继续教育的内容。

(三)长期性。统计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循环性的工作,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认真扎实的开展下去。

(四)专业性。继续教育在我国是一项新工作,尚无经验可寻,在内容上,要使各部门的统计人员不仅具有统计法律意识,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

(五)实效性。培训期间,不仅要传授新知识,还要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通过培训,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法律意识强,能够熟练掌握并善于运用现代化科技知识的统计队伍。

三、统计继续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充分认识这项工作艰巨性和紧迫性,树立为广大统计人员服务的思想,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培训质量。

(一)大力宣传。目前,我市大部分企业已经改制,统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需要部分经费,部分企业为了节省资金,只让本企业的少数统计人员参加培训,有的企业老板甚至利用种种理由,不让本企业从事统计的人员参加。同时,从今年起实行在地统计后,部分市直部门的统计人员放不下架子,各区的统计机构和他们又不熟悉,导致今年继续教育参训率下降。因此,要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意识,使广大统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都积极支持、关心、投入统计继续教育的活动中。

(二)分层实施。根据学员自身的需要,选择继续教育科目,分期分批分行业进行学习。对不同层次的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1.高级统计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学习和掌握本专业、本学科最新的科技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提高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成为本学科、本专业的技术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2.中级统计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增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培养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初级统计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实际技能训练,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三)加强管理。细致、精心做好每个工作是培训教育的关键。要做到:

1.明确教育时间,统一教育教材,确定教育地点。培训基地和教学设备是进行统计继续教育的重要物质保障。统计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抓紧培训基地建设,不断补充和完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办学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和完善统计继续教育实施网络。

2.精选培训教师,精心准备教案。从统计专业中挑选专业知识深厚、讲课水平较高的资深统计人员作为培训教师,并从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统计实际工作出发,以省局下发的培训教材为基本内容,精心准备适合基层人员的教案。做好对师资的培训,并加强对教学班和教师的管理,要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3.认真抓好统计继续教育的报名和组织工作,严格考勤制度。对本辖区内所有从事统计工作并取得从业资格证的专、兼职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名录库。制定《关于做好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通过镇、街道办事处的统计科(站)通知到各部门、各单位企业、社会团体中从事统计工作并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专、兼职统计人员。在培训期间实行本人签到制度,杜绝代签现象的发生。对无故不参加培训的人员取消考试资格。加强年审制度,对当年不参加培训的统计人员发警告书,责令其写出检查并上交统计机构存档,对连续两年不参加培训的统计人员取消其从业资格。

4.严格考风考纪。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的有效环节。要加强考试的规范化管理,严格考风。按照教育、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统计继续教育登记、考核制度。统计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统计继续教育的情况和考核结果记入业务考核档案,作为统计专业技术人员任职与晋职的重要依据。

继续教育范文篇10

1.1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在成人继续教育的服务工作中高校图书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需要将高校图书馆朝着数字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在进行资源数字化建立的过程中需要网络的大力支撑,正是因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所以会有一些网络方面的危机,因为网络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从而严重的影响继续教育者的思维,对他们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国家应该对这方面的不法分子进行严厉的打击。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制度还比较缺乏,从而导致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在为成人继续教育服务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情况严重,将会导致继续教育服务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1.2图书馆共建共享体制不完善。除了缺乏健全法律保障体系的问题以外,高校图书馆在为成人继续教育服务中还存在的问题就是图书馆共建共享体制不完善。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整个服务工作,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阻碍整个高校图书馆为继续教育者发展的服务。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建立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建立基本的框架、构建整体方向以及需要注重的一些事情等等,这些内容的设定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建立的基础,也是一个基本的体制,如果这些基本的设定和体制建设都缺乏的话,那么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项目为成人继续教育服务工作就不会有很大的效率。所以为了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需要持续发展资源共享项目。1.3缺乏网络的保障。上文已经提到过,高校图书馆为成人继续教育服务的资源共享项目是依托网络而建立的,所以需要网络的大力支持,提供网络方面的保证。现如今网络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诈骗的现象和一些不正确思想的传播,因为成人继续教育者大多学历比较低,所以他们的安全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对一些错误的思想不太能够辩驳,所以,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项目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网络的保证对其为成人继续教育的服务是致命的打击,因为网络能够保证成人继续教育阅读内容中的正确性,使其不被不正确的思想影响,能够最大程度的将网络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进行消除。总的来说,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为成人继续教育工作辅助的过程中还存在网络缺乏的严重问题,所以在今后的过程中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充分的改进。1.4安排专人联系负责继续教育工作,了解各培训班学员的岗位和专业。优秀的数字化图书管理人员也是图书馆资源共享中必备的一方面内容,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建立中还缺乏优秀的数字化图书管理人员。在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该建立专人联系来负责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从各个方面对每个培训班学员的岗位和专业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通过高校图书馆给继续教育人员提供更加充分的服务。

2高校图书馆在成人继续教育短班培训项目中导读服务中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这一项目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包括能够促进读者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读者的阅读知识面拓宽,而且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为成人继续教育工作的服务,接下来这一部分文章将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分析。2.1培养读者阅读的良好习惯。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建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读者阅读的发展,从而能够让成人们在自学的情况下可以完成继续教育。在传统的图书馆工,对于借阅图书的数量和借助时间有所限制,实际情况也不允许外界人员在高校图书馆中进行阅读,所以外界因素的存在很大程度的耽误了成人阅读。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项目的实施,对其为成人继续教育工作的辅助有很大的帮助。为了更好的促进成人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应该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项目着手,这一项目的顺利实施,能够帮助继续教育工作者的阅读,因为他们的时间不固定,帮助继续教育工作者的阅读,因为他们的时间不固定,所以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阅读,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量,继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的帮助成人继续教育者进行继续教育。2.2拓宽成人读者阅读的知识面。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知识积累的基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还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而进行的,通过知识的积累,可以让他们的知识面拓宽。现代教育中比较重视涉猎式教学,所以知识的积累对成人继续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项目的发展,成人继续教育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久而久之他们的知识面也就不断拓宽。

3高校图书馆在成人继续教育短班培训项目中导读服务的变革与创新

3.1根据在岗职工的专业特点、岗位需求丰富图书馆文献管理资源。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高校图书馆对成人继续教育进行服务,需要丰富图书馆的文献管理资源,尽可能的将一些优秀的书籍或者其他类型的文章进行收集。比如说充分了解参加继续教育在岗职工的专业特点和具体的岗位需求方面的资料,根据调查的结果对图书馆中的资料进行完善,从而可以让在岗职工在高校图书馆借阅相应的资料,帮助他们造成继续教育。可以建立属于自己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中可以查阅到知网或者其他网站中的优秀文章,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方便人们进行阅读,而且目前有的高校已经采取了这样的方式,经过反馈发展效果很不错,所以高校图书馆在为成人继续教育服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丰富图书馆的文献管理资源。3.2完善计算机信息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可以说如果没有计算机的介入,这个行业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项目建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完善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例如,当人们需要从图书馆中借阅一本书的时候,可以先从网络上查找一下这本书是否在馆,然后可以预约借阅,在相应的时间内进行具体的借阅程序即可,这样可以节省人们的时间,并且使得整个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提高。3.3引入导读机制,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所谓的导读机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主要是通过采取比较有力的措施去主动吸引或者是诱导读者从而产生阅读的行为,并积极地干预和影响其阅读行为,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意识,阅读呢合理自己阅读效益,是一种目的性比较强的教育活动。通过导读可以揭示书籍的馆藏和网络信息,从而引领读者进行科学的阅读,并且能够将学习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起来,引导读者进行更好的阅读。在高校图书馆辅助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兴趣导读机制,通过举办各种专业类型的活动,最后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继续教育,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总之,导读机制符合社会要求并且能够给社会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所以在高校图书馆中引入导读机制,从而更好的为读者提供相应的服务。3.4应用知识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为了确保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项目的顺利进行,应该大力加强网络建设。因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是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网络,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将不能被顺利实施,所以必须要加强网络建设。在高校资源共享中,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共享模式,这一共享模式就是小共建大共享,所谓的小共建就是在高校图书馆中对部分图书进行专业的数字化资源的建立,然后把建立的这些资源进行大范围的共享,大范围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省份甚至是整个国家。这样的资源共享模式是目前最适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同时在图书馆中还可以定期举办主题讲座,名人讲座等等,成人继续教育学员进行学习,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3.5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优化服务。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项目的发展,更好的为成人继续教育服务,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任何项目发展的关键,只有掌握了人才才有可能将项目很好的进行下去。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项目中,其对为成人继续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成人继续教育中主要针对的对象是接受成人继续教育的学员,这个学员通常学历比较低,而数字化阅读又是一项科技,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他们不能进行自我解决。所以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助与专业的管理人员。当问题被反馈时,专业的数字化图书管理人员在后台中检测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复,从而使得他们得到更好的服务,促进这些学员的发展。

4结束语

相信通过本文的研究,高校图书馆在成人继续教育中一定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金凤.高校图书馆服务成人教育初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01期

[2]杨维利.《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大数据主题研究热点分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