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职业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7 17:25:18

中学职业教育

中学职业教育范文篇1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不仅中心财政拨出专款大力支持,而且也引起了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然而笔者认为,单纯发展以九年义务教育后为指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当前,在我国农村初级中学中大力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一、在我国农村初级中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增加农村教育吸引力。

辍学是中国农村教育的一个痼疾,已严重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势必影响新一代农民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探究所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省14县的17所农村初级中学进行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摘要:我国农村初中生实际辍学率远高于国家控制的3%的标准,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新华网记者随机对河北省一个“普九达标县”进行的调查发现摘要:该县每年初一入学学生保持在1万多人,在初三中考时只剩下4000来人,三年内学生流失率高达60%,其中辍学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乡镇中学。

引起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现行农村初中学校课程和农村学生生活经验相疏远,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内容和职业教育内容未能沟通和相互渗透,引不起学生学习喜好和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厌学”,而家长也失去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认为“读书无用”。“农村教育的实质是农村职业教育”,有必要在农村初级中学开展职业教育,增强农村初中普教内容和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性,这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向之一。要把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和学生未来职业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适当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使学生能在心理和技能上适应就业的要求,从而增加学校和教育对农村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降低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率。

2.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

长期以来支配人们头脑的“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儒家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我国农民供子女读书的最大心愿仍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从而“光宗耀祖”,而职业教育学校似乎只是“差生”的“收容所”。所以,大部分家长不去考虑让子女接受职业教育,中途辍学以及毕业没升入普通高中的农村学生大多是直接进入社会谋求就业。另外,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在导向上也存在误区,普通中学更受青睐,地方行政部门给予的各种政策支持也更多。所以造成了一个希奇的现象摘要: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存在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却“等米下锅”,农村职业教育严重不足。因此,有必要在初中阶段纳入职业教育内容,使学生及早受到职业生涯的指导和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发展观,从而改变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和就业观,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向着良性、健康的状态发展。

3.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对于大多数辍学或初中毕业即中断学业的农村孩子来说出路无非有两条摘要:一是在家务农;二是进城打工。而进城打工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但文化和技能的缺失,使他们只能从事一些诸如运输、建筑等体力活儿,他们始终是游走于城市边缘的人群。尽管在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八条中就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可现实的政策落实情况并不理想,现在的外出打工者大多持有初中毕业证书,极少一部分经过职业技术培训,绝大部分还处于盲目和自发状态,如亲属介绍、老乡推荐等方式实现进城务工。

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农业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比例差距很大。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4.8亿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70%,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有4.2亿,占87.8%。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3.6%,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都在70%以上。1997~1999年“回流”民工23%的“回流”原因是素质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和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80%以上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出现生存危机。根据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目前状况,要想从根源上解决现存的矛盾单靠大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后的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不够的,解决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之前的环节——农村初级中学职业教育缺失的新问题亦十分必要。

二、农村初级中学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探究

1.转变农村初级中学的教育观念和农村职业教育的观念。

尽管初级中学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其根本指导思想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练习。但是鉴于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必须要转变原有的初中单纯实施普通教育的思想,树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另外,要摆脱以农为“笼”的思想束缚,针对农村学生的职业教育要大胆跳出“农门”,不再局限于传授种植、养殖技能。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的比例为49.9%,转移到第三产业的比例为44.6%,转移到外地仍然从事农业的仅占5.5%。可见,劳动力迫切需要的是第二、第三产业的专业技能,农村的职业教育应该适应这种需要。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等有关精神的前提下,应把农业技术、进城务工、经营、管理等内容纳入到农村初级中学的教育内容中,从而形成农村职业教育的新型模式。

2.在农村初级中学尝试采取不同的形式,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内容。

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和当地经济建设和农民致富的需要出发,结合各地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在“学生自愿、家长同意”原则的基础上,在农村初级中学尝试采取不同的形式,纳入中等职业教育的内容。例如我国新疆地区2007年开始实行的“职业教育分流班”制度。

初中职业教育分流班仍属于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性质,其课程坚持按基础文化课和职业技术课并重的要求设置。分流班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同等享受义务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具体的模式有“3+1”和“3+2”式。“3+1”式即在初中二年级进入初中三年级时,在学生自愿和家长同意的基础上,组织一部分学生,单独编班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班,调整普通文化课的学习要求,纳入为期一年的部分职业教育课程,初三毕业后再完全接受一年的职业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或者二、三产业的相关技能培训。“3+2”式是针对初中毕业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开展两年职业技术教育。通过以上三种形式,使学生毕业后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初步的熟悉和规划,树立起自信心,做到“升学有基础、务农有技术、进城有本领”。需要注重的是,要切实抓好职业技术教育班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防止“隐性辍学”现象。

3.课程设置坚持基础文化课和职业技术课并重的原则。

初级中学职业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有关职业生涯和职业发展理念的教育,可以作为课余或课外知识教给学生,也可以专门提供技能学习和实践机会。但是,基础文化知识学习仍是他们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在设置课程时应重视文化基础课的比重,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削减或调整课程门类和课时,利用节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生涯、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选择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学生的基础文化课缩减幅度可稍微大一点,但要保证其职业发展所需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课程科目应多于基础文化课程科目,突出其“职业教育”性。

4.经费、师资和设备保障。

在农村初级中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当由当地教育部门介入并指导此项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经费、师资和设备的保障方面。由于发展职业教育所需经费相对较多,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在分配基础教育经费的时候应建立农村初级中学职业教育专项拨款机制,以提供资金保障。还可从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中抽出一部分用以资助农村初级中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文化课教学借助现有普通初中的文化课师资,专业课教师可以借助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和职业教育学校,也可将当地富有实践经验的农艺师、技师、能工巧匠或者个体户、企业家引进校园。对于职业教育的设备新问题,除了可以根据各地和各校开设课程及专业所需购买一些设备外,也可和当地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开展合作,共享设备,节约资金。

5.实行“双资格”制,建立初级中学职业教育同其他类别教育的沟通和联系的机制和平台。

建立“双资格”认定制度,给主要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初中学生颁发两种毕业证书摘要:一是普通初中毕业证,表明学生已经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和技能;二是职业教育资格证书,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把握的职业技能程度颁发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双资格”制,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升学或就业双重选择机会。根据学生的意愿,既可以申请参加普通高级中学的入学考试,也可以申请参加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入学考试,而且还可以凭借职业教育资格证书或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到社会谋求就业。“双重身份”、多重选择,不但可以实现农村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效分流,还会大大缓解学生们的求学压力,增强初级中学的吸引力,有利于缓解辍学新问题,促进教育普及。

参考文献摘要:

[117所农村初中调查显示初二学生辍学率超过40%[EB/OL.http摘要:///2004/06/14/61/article220516109.shtml,2007-12-5.

[2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新问题探究课题组.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探究[M].长春摘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调查摘要:河北初中生辍学率近9成[EB/OL].

http摘要:///05/1109/11/224717HG00290004.html,2008-1-4.

[4李水山.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新问题和发展策略[J].教育和职业,2004,(21).

[5马戎,龙山.中国农村教育新问题探究[M].福州摘要: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6崔高清,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J].农业经济,2003,(5).

中学职业教育范文篇2

您们好!

首先,我代表**职高全体师生向百忙中前来调研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您们的莅临,是**职高的最高荣誉,我们从心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这将成为**职高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现在,我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办学体会,向各位领导汇报,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坚持科学发展,是增强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基础。**职高作为一所建校**周年、开办职业教育**周年的学校,始终坚持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经过不断努力,学校由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的占地16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在籍学生5862人、教职工238人的规模,固定资产8000万元。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与市场接轨,同企业挂钩”的思路,不断调整专业,形成了“一主两翼”的特色专业板块——壮大以园艺、畜牧、水产为主体的农口类专业,发展一翼为机电、钳工、数控、电子电工等第二产业专业,开发一翼为商务外语、会计、旅游、计算机、汽车驾驶、市场营销等第三产业专业。同时,大力抓好重点骨干专业建设,学校机电、园艺专业发展成为湖北省重点专业,畜牧、水产专业成为武汉市骨干示范专业,专业建设走在全省同类学校的前列。

瞄准市场办学、保证学生就业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企业用人的“免检产品”,学校一是根据企业的用工要求、根据企业的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二是与国内外50多家明星企业建立了“联姻”关系。学校先后与海尔集团、美的集团、富士康集团、创维集团、广州锻造等签订了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武汉“一冶钢结构”、武汉“重冶”集团在我校设立了“企业冠名班”;由企业提供用人标准,学校根据“订单”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这些企业就业。现在,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职高”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牌子。园艺专业学生张火金,毕业后被辽宁博丰集团聘用,现任博丰集团副总经理,年薪达15万元。

创新办学机制,是推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在全区各初中开办“中职预科班”,学校每年招收新生均超过2000人,还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的中职衔接套读大专班,基本实现了学校中职教育衔接初中、融通高职。在办学上,学校基本形成了“前校后厂”的格局,教学实现了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学校对农学基地实行了“专业对口,班级承包”的管理方式,鼓励学生“边学边干边致富,毕业当个个体户”,为工科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工厂和岗位菜单,学生自选,适时到工厂见习实习。这种管理方式,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不断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程杰华,毕业后创办了以种鸡孵化为主的“杰华公司”,年孵化小鸡400万只,成为鄂东地区最大的种鸡供应商,年纯收入近60万元,先后获得武汉市“青年星火带头人”、武汉市“新长征突击手”等光荣称号。电子电工专业毕业生夏文华,应聘到“迪克电气”当工人,研发的“全自动变比测试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成为湖北省农民工工会委员会委员。

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使命。我校是湖北省、武汉市两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示范基地和品牌基地。学校强化“外输创收”,20**年以来,共培训和转移富余劳动力近13000人,年创打工收入过亿元,有力助推了**区新农村建设,学校成功承办了湖北省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验交流现场会。同时,学校力促“内转兴业”,培训了农村村级干部320人,培训了农村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2456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学校积极发挥基地的示范作用,园艺专业培训了1500多名食用菌从业人员,直接推进了徐古镇“全国双孢蘑菇之乡”的建设;畜牧专业培训了800多名良种鸡饲养大户,推动了“楚天第一汤”“汪集汤”品牌的形成;水产专业在农业部、省市区水产中心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条鱼”国家项目工程培训,培训养鱼户3000多人,现在黄颡鱼被国家命名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区涨渡湖地区租赁土地420亩,建起了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培训农民4000多人,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也促进了“双柳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不断发展。学校骨干农学专业实现了“一个专业,促进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致富一方人民”。据统计,全区良种鸡孵化和推广大户、珍禽养殖大户100%都是**职高畜牧专业毕业生;全区鱼苗孵化、水产特种养殖大户中有95%是学校水产专业毕业生;良种猪饲养大户中有70%是学校毕业生。这些优秀毕业生,有力支撑了武汉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荣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

开展扶贫助学、关爱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我校生源主要来自全区应届初中毕业生,在校学生中有90%是农村家庭子女,有10%的是城镇下岗职工子女;有85%的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长年在外打工,有20%的学生或是孤儿、或来自单亲家庭,家庭特别困难。为此,学校积极开展多种途径的资助活动:一是争取国家、省、市、区有关政策资助贫困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20**年秋季至2009年春季,学校共有9113名学生获得国家职业教育助学金,共计683万多元。二是学校资助。学校每年拿出资金60多万元,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子女。三是学校实行了减免学费的措施。在校5862名学生,每名学生每学期学校少收学费100元,少收住宿费50元,每学期少收学费87.93万元。

创建国家示范中职学校,是提升全区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20**年,我校被评为湖北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国“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候选学校。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我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区委书记张林、区长王世益等领导亲自来校调研,区政府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统筹学校建设,将学校创建工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得到区人大的批准。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大了对我校的投入,2006年以来,共向学校投入资金3400多万元,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实训设施建设。2009年,学校投入820多万元,面积5000平方米的第二栋实训大楼建设即将竣工;为支持我校创建部级示范校,最近市教育局向学校投入454.5万元购置实习设备,目前各项设备正在招投标运作之中。我们坚信,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一定能进入全国千所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行列。

各位领导,在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特别重视农村地区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议今后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项目向农村职业学校倾斜,按照“扶优扶强”原则,重点向农村名优职业学校倾斜,不断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服务功能,这是最好的“惠农”“强农”举措。

二是不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建议在推进中职免费教育的进程中,特别关注农村贫特困家庭孩子这一群体,对现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进行适当延伸,首先对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和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在此基础上对他们实行免费教育,并逐步使免费教育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中全员铺开。

三是促进政府统筹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对于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科学进行区域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强化劳动力准入“绿色通道”等重要问题,希望各级政府不断发挥统筹功能,切实加以解决,为职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学职业教育范文篇3

论文摘要摘要:在我国农村初级中学大力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是降低农村初级中学辍学率,增加农村教育新引力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的转变,还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我国农村教育目前状况,需要采取的办法有摘要:转变农村初级中学的教育观念和农村职业教育的观念;在农村初级中学尝试采取不同的形式,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内容;课程设置坚持基础文化课和职业技术课并重的原则;做好经费、师资和设备的保障工作;实行“双资格”制,建立初级中学的职业教育同其他类别的教育沟通和联系的机制和平台。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不仅中心财政拨出专款大力支持,而且也引起了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然而笔者认为,单纯发展以九年义务教育后为指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当前,在我国农村初级中学中大力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一、在我国农村初级中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增加农村教育吸引力。

辍学是中国农村教育的一个痼疾,已严重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势必影响新一代农民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探究所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省14县的17所农村初级中学进行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摘要:我国农村初中生实际辍学率远高于国家控制的3%的标准,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新华网记者随机对河北省一个“普九达标县”进行的调查发现摘要:该县每年初一入学学生保持在1万多人,在初三中考时只剩下4000来人,三年内学生流失率高达60%,其中辍学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乡镇中学。

引起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现行农村初中学校课程和农村学生生活经验相疏远,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内容和职业教育内容未能沟通和相互渗透,引不起学生学习喜好和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厌学”,而家长也失去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认为“读书无用”。“农村教育的实质是农村职业教育”,有必要在农村初级中学开展职业教育,增强农村初中普教内容和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性,这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向之一。要把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和学生未来职业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适当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使学生能在心理和技能上适应就业的要求,从而增加学校和教育对农村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降低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率。

2.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

长期以来支配人们头脑的“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儒家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我国农民供子女读书的最大心愿仍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从而“光宗耀祖”,而职业教育学校似乎只是“差生”的“收容所”。所以,大部分家长不去考虑让子女接受职业教育,中途辍学以及毕业没升入普通高中的农村学生大多是直接进入社会谋求就业。另外,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在导向上也存在误区,普通中学更受青睐,地方行政部门给予的各种政策支持也更多。所以造成了一个希奇的现象摘要: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存在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却“等米下锅”,农村职业教育严重不足。因此,有必要在初中阶段纳入职业教育内容,使学生及早受到职业生涯的指导和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发展观,从而改变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和就业观,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向着良性、健康的状态发展。

3.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对于大多数辍学或初中毕业即中断学业的农村孩子来说出路无非有两条摘要:一是在家务农;二是进城打工。而进城打工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但文化和技能的缺失,使他们只能从事一些诸如运输、建筑等体力活儿,他们始终是游走于城市边缘的人群。尽管在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八条中就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可现实的政策落实情况并不理想,现在的外出打工者大多持有初中毕业证书,极少一部分经过职业技术培训,绝大部分还处于盲目和自发状态,如亲属介绍、老乡推荐等方式实现进城务工。

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农业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比例差距很大。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4.8亿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70%,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有4.2亿,占87.8%。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3.6%,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都在70%以上。1997~1999年“回流”民工23%的“回流”原因是素质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和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80%以上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出现生存危机。根据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目前状况,要想从根源上解决现存的矛盾单靠大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后的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不够的,解决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之前的环节——农村初级中学职业教育缺失的新问题亦十分必要。

二、农村初级中学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探究

1.转变农村初级中学的教育观念和农村职业教育的观念。

尽管初级中学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其根本指导思想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练习。但是鉴于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必须要转变原有的初中单纯实施普通教育的思想,树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另外,要摆脱以农为“笼”的思想束缚,针对农村学生的职业教育要大胆跳出“农门”,不再局限于传授种植、养殖技能。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的比例为49.9%,转移到第三产业的比例为44.6%,转移到外地仍然从事农业的仅占5.5%。可见,劳动力迫切需要的是第二、第三产业的专业技能,农村的职业教育应该适应这种需要。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等有关精神的前提下,应把农业技术、进城务工、经营、管理等内容纳入到农村初级中学的教育内容中,从而形成农村职业教育的新型模式。

2.在农村初级中学尝试采取不同的形式,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内容。

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和当地经济建设和农民致富的需要出发,结合各地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在“学生自愿、家长同意”原则的基础上,在农村初级中学尝试采取不同的形式,纳入中等职业教育的内容。例如我国新疆地区2007年开始实行的“职业教育分流班”制度。

初中职业教育分流班仍属于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性质,其课程坚持按基础文化课和职业技术课并重的要求设置。分流班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同等享受义务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具体的模式有“3+1”和“3+2”式。“3+1”式即在初中二年级进入初中三年级时,在学生自愿和家长同意的基础上,组织一部分学生,单独编班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班,调整普通文化课的学习要求,纳入为期一年的部分职业教育课程,初三毕业后再完全接受一年的职业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或者二、三产业的相关技能培训。“3+2”式是针对初中毕业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开展两年职业技术教育。通过以上三种形式,使学生毕业后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初步的熟悉和规划,树立起自信心,做到“升学有基础、务农有技术、进城有本领”。需要注重的是,要切实抓好职业技术教育班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防止“隐性辍学”现象。

3.课程设置坚持基础文化课和职业技术课并重的原则。

初级中学职业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有关职业生涯和职业发展理念的教育,可以作为课余或课外知识教给学生,也可以专门提供技能学习和实践机会。但是,基础文化知识学习仍是他们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在设置课程时应重视文化基础课的比重,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削减或调整课程门类和课时,利用节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生涯、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选择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学生的基础文化课缩减幅度可稍微大一点,但要保证其职业发展所需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课程科目应多于基础文化课程科目,突出其“职业教育”性。

4.经费、师资和设备保障。

在农村初级中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当由当地教育部门介入并指导此项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经费、师资和设备的保障方面。由于发展职业教育所需经费相对较多,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在分配基础教育经费的时候应建立农村初级中学职业教育专项拨款机制,以提供资金保障。还可从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中抽出一部分用以资助农村初级中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文化课教学借助现有普通初中的文化课师资,专业课教师可以借助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和职业教育学校,也可将当地富有实践经验的农艺师、技师、能工巧匠或者个体户、企业家引进校园。对于职业教育的设备新问题,除了可以根据各地和各校开设课程及专业所需购买一些设备外,也可和当地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开展合作,共享设备,节约资金。

5.实行“双资格”制,建立初级中学职业教育同其他类别教育的沟通和联系的机制和平台。

建立“双资格”认定制度,给主要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初中学生颁发两种毕业证书摘要:一是普通初中毕业证,表明学生已经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和技能;二是职业教育资格证书,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把握的职业技能程度颁发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双资格”制,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升学或就业双重选择机会。根据学生的意愿,既可以申请参加普通高级中学的入学考试,也可以申请参加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入学考试,而且还可以凭借职业教育资格证书或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到社会谋求就业。“双重身份”、多重选择,不但可以实现农村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效分流,还会大大缓解学生们的求学压力,增强初级中学的吸引力,有利于缓解辍学新问题,促进教育普及。

参考文献摘要:

[117所农村初中调查显示初二学生辍学率超过40%[EB/OL.http摘要:///2004/06/14/61/article220516109.shtml,2007-12-5.

[2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新问题探究课题组.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探究[M].长春摘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调查摘要:河北初中生辍学率近9成[EB/OL].

http摘要:///05/1109/11/224717HG00290004.html,2008-1-4.

[4李水山.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新问题和发展策略[J].教育和职业,2004,(21).

[5马戎,龙山.中国农村教育新问题探究[M].福州摘要: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中学职业教育范文篇4

安排布置全县职教攻坚和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奇葆书记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县委、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职教攻坚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会。刚才,县政府和各乡镇、教育局和各中学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义中同志对职教攻坚和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安排,请同志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下面,重点就职教攻坚工作讲一些意见。

坚持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县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时努力,县职业教育无论是办学规模、办学条件,还是教育结构、教育质量,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证。一是办学规模不时扩大。目前,全县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5所,年招生人数达3000人,终年在校学生达7000多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44%职教师资队伍达200多人,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办学。二是办学效益日益凸显。充分发挥职教资源优势,切实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务输出培训,既解决了中职学生就业问题,又解决了适用人才短缺问题;既解决了农业科技含量偏低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民务工技能不高的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证。三是办学名气逐步提升。小河职业中学胜利创建为国家重点职业中学,该校“9+3藏区学生“四个融合”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其它中等职业学校实力越来越强、质量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党的十七大演讲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四川已被确定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并与国家教育部签署了共建实验区的部省协议,这为我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发明了良好条件。

要将发展教育事业作为老区加快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省委奇葆书记视察时指出:治贫先治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逐步实现免费职业教育,协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

县委、政府大力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近年来。纵深推进“3456工程建设,用于教育灾后重建资金达18亿元,各级各类学校规划建设整体性提高、硬件设施根本性改善、教学条件历史性跨越,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时机已经幼稚。

既是落实奇葆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实施职教攻坚。又是打好老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的现实选择。要紧紧抓住中央、省、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机遇,牢固树立“抓经济必需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观念,以抓“普九”工作的决心和力度,攻坚破难,真抓实干,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一、做响品牌上攻坚,强化质量意识。

就必需打造具有特色、符合市场需求的职教品牌,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所在要实现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职业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取决于师资优劣强弱。要通过在现有职教师资队伍中培训提高、全县教师中筛选骨干、高等院校引进优秀毕业生、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等方式,一要汇聚名牌师资。教育兴衰成败。切实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特长突出、视野开阔”职教师资队伍。要建立教师到企业和农村实践的长效机制,提高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水平,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办学理念,二要开办名牌专业。优势专业是职业教育的内在潜力。要树立“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以开放的思维、发展的眼光,立足全省、全国需求,根据本校已形成的激进优势专业,不时开设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力争到2012年创设国家重点专业2个、省重点专业4个。要瞄准外地需求,结合优势产业和发展趋势,积极开办特色专业,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用性。

深入探索符合实际的职教发展之路,三要创建名牌学校。要打破常规、大胆试验。着力打造职业教育名牌学校。要抓住国家教育部与我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机遇,全力争取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不时强化全县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要迅速启动示范性职业中学创建工作,力争到2012年全县建成部级、省级、市级重点职业中学各1所,不时提高职业中学的综合实力。

二、做大规模上攻坚,强化竞争意识。

做大职业教育规模是实现职教攻坚目标的重要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职业中学要千方百计突破现有办学规模,办学规模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努力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

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一要通过灾后重建扩大规模。通过实施教育灾后重建。为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奠定了坚实基础。各业主单位和施工企业要采取“工期倒排、挂图作战、悬奖攻关”方法,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强力推进,确保9月开学时所有灾后重建项目基本投入使用。要切实加强质量监管,严把资金使用关口,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

积极整合公办、民办职业教育资源,二要通过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整合资源是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公”与“民”大”与“小”老”与“新”整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积极构建多领域、广覆盖、立体化的大职教体系。要坚持将部门主导的职业培训项目纳入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以职业中学为平台,建设职业培训基地,实现培训项目与资源建设一体化。

严格考核,三要通过调整结构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肯定要求。要严格实行中职生送培任务目标管理制度。逗硬奖惩,让更多学生进入职业中学学习,确保到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校在校学生比例达到73要逐步剥离职业中学义务教育,不时优化资源结构,集中力量发展职业教育,力争到2012年实现高级职业中学目标。

三、做强实力上攻坚,强化创新意识。

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职业中学要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提升职业教育实力。找准发展关键,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实力。

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健全“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管理体制。不时创新“校企一体、教产联合”办学模式,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积极扩大“订单教育”规模,确保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中学职业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高辍学率,澳大利亚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普通高中实行职业教育培训,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在澳大利亚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效,成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全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总人数的30%。本文介绍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的最新概况,以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有所启示。

一、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最新概况

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包括为高中提供的职业教育课程以及以高中为本位的新学徒制。自从1997年以来,澳大利亚全国范围内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2004年全国有211885名11、12年级的高中学生参加了高中提供的职业教育培训,占所有高中学生人数的50%左右,是1996年参加此培训人数的4倍。

1.政府支持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澳大利亚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高中职业教育培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高中职业教育培训

(1)法律上支持除《职业教育法》和《培训保障法》之外,2003年澳大利亚政府同意修改1996年制订的《工作场所关系法》,以减少企业与高中制订职业教育培训标准时产生冲突与矛盾,《工作场所关系法》的修改也将会为更多高中学生提供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机会。

(2)建立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让更多的高中学生有机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澳大利亚政府2003年决定未来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24所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为7200名11、12年级的学生提供参加以高中为本位的新学徒制的机会。新建立的第一所技术学院将在2006年开始招生,2008年时24所学院全部投入使用。

(3)建立国家机构2005年6月3日,澳大利亚政府咨询委员会同意建立一个国家机构,通过职业教育体系以关注高中职业教育培训,解决学生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时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4)实行奖学金制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澳大利亚政府2005年首次决定为450名参加高中职业教育课程及50名参加以高中为本位新学徒制的学生每人每年提供2000澳元的奖学金。

从1997年起,澳大利亚开始加大对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2005年,澳大利亚政府决定从2006年6月到2008年9月期间投资大约101亿澳元用来支持和扩大学校职业教育培训,包括以高中为本位的新学徒制。另外,政府将与培训机构合作,自2005年6月起每年为7000个提供以高中为本位的新学徒制的学校提供2590万澳元,充分体现了政府对高中职业教育的支持。随着对教育系统以及对学校职业教育培训资金投入的增加,澳大利亚政府对提供职业教育培训的学校以及学校的技术中心也提供了专门的经费,每年分别提供2130万澳元和400万澳元,用来改善学校职业教育培训的设备。除此之外,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每年也将提供2000万澳元用来支持和扩大高中职业教育培训,2006年时这个资金数目将会增加到4000万澳元。

2.课程设置

截至2005年,几乎所有的澳大利亚公立高中都开设了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7070以上的高中学生参加了职业教育培训。在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课程的开设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行业、企业需要此类人才;二是此专业是学生感兴趣的。根据以上要求学校主要开设如下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商业、文秘、计算机、艺术、娱乐、体育、工程与矿业、建筑、纺织服装、制鞋、社区服务、健康教育、销售、第一产业、汽车、通讯、科学技术、制造业、设备、食物加工、金融保险等等。最受欢迎的职业领域有旅游与招待、商业与办公、计算机等,占2004年培训总人数的48%。

3.严格师资标准

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师资标准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师资既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教育教师的标准(取得一定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又要符合普通教育教师资格的要求。因此,各个高中在招聘职业教育教师时(包括兼职教师)都有一定的严格标准,例如:有3-5年的相关实践工作经历;至少获得4级职业资格证书;受过高等教育并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等等。在澳大利亚,大部分教师是从企业中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或者工程师,以兼职教师为主,只有少部分的专职教师。

4.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

澳大利亚2003年在《21世纪国家教育目标》中规定,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年级都要体验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后的高中阶段必须参加学校的职业教育培训,并且把学校职业教育培训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必须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课程才能获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也做出了相关规定,职业教育培训应该包括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并且作为学生获得高中普通教育证书的一个必要条件,学生通过学校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后,可以在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之内获得国家认可的VET(职业教育培训)资格证书。根据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字显示,2004年共有211885名11、12年级的学生参加了高中的职业教育课程,其中9%的学生获得了职业教育培训的三级资格证书(相当于熟练工人),65%的学生获得了二级证书(高级操作员),18%的学生获得了一级证书(半熟练工人)。

二、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的特点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澳大利亚的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取得很大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课程实用性强,内容多样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是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的。

学校所开设的职业教育课程是企业和学校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共同制定的,因此学生在高中所接受到的职业教育培训与具体的企业有关,学生从中可以获得具体企业的工作经验,所学到的技术实用性强,毕业后有优先获得工作的机会。另外,高中提供的职业教育培训门类很多,例如计算机、商业与文秘、旅游与招待、机械制造、建筑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进行选择。

2.学分灵活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特别灵活,学生在高中学习的职业教育课程所修的学分不仅在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继续学习时得到承认,而且在普通大学学习时也会得到认可,高中学习职业教育并不否认以后在学术性大学学习的可能性。在澳大利亚,30%左右的高中学生毕业后升入大学,70%左右的学生进入TAFE继续学习职业教育或者就业。澳大利亚培训局规定学生在高中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所修的学分到TAFE继续学习时也会得到承认,学生进入TAFE后可以按照原来的培训模块继续学习职业教育培训,一般学生进入TAFE学习职业教育培训要3-4年的时间,而在高中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并获得证书的学生只需要2年时间就可以毕业,这样就大大缩短了学生的培训时间,为他们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是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受到越来越多学生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3.培训时间灵活

澳大利亚是联邦制国家,实行教育分权制,各州要求学生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同,塔斯马尼亚岛培训时间最长,为387个小时,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培训时间最短,为112个小时。11、12年级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参加以学校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培训课程或者以高中为本位的新学徒制。参加新学徒制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企业里,每星期工作8-15个小时。假期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适当延长工作时间。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培训的启示

1.在普通高中阶段开设职业教育选修课,逐渐改变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脱节现象

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具有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高中教育不仅要为大学输送人才,还要为社会培养具有高中学历的初、中级技术人才。而我国现在高中偏重学术教育,高中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学输送人才。因此,在高中开设职业教育选修课,加强高中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逐渐改变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脱节的现象,开设实用性职业课程,适合学生的需要。高中阶段教育既要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也要为一部分就业的学生提供职业教育课程。

2.实行高中职业教育与高职院校学分互换制

目前,我国相当一大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直接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如果学生在高中听修职业教育课程的学分能够在大学或者高职院校得到认可,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职业教育课程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职业教育培训。

3.实行全国统一资格证书

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对技能要求的各行各业必须持有职业教育培训证书才能就业,即使是研究生毕业,也要在TAFE培训半年,获得职业教育培训证书后才能就业,我国至今仍无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劳动部门,就业部门提供的证书不一样,学生参加资格证书考试时也很迷茫。因此,借鉴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体系,提供全国统一职业教育培训资格证书,是吸引更多学生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一项好措施。

中学职业教育范文篇6

为了做好我县**年秋季学期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桂发〔2007〕32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积极推进我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大对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力度,完成**年秋季学期计划招生800人任务,扩大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规模,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特成立**县**年职业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招生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孔德商同志兼任,副主任由李生高、李翠春、陆军兼任。

三、招生对象

全县各乡镇应、历届初中毕业生。

四、工作步骤

(一)招生前期准备工作:**年**月至**月

1、成立**县职业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2、制订**县**年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3、筹集招生宣传经费。

4、尽可能多地与有关高校、职技校、企业接洽,采取各种联合办学的方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职校教学实力,拓宽就业渠道。

5、做好招生宣传前期准备工作。

(1)分两个小组下乡开展招生宣传及招生工作。

第一组:

组长:李生高

组员:门艳青、罗敏成、黄道荣、韦文辉(司机)、杨瑞清、韦晓鸿、教育局股室挂点人员

负责学校:金钗初中、里当初中、古寨初中、加方初中、古零初中、古零中学、杨圩初中、上龙初中、合群初中、民族中学、百龙滩初中、体育中学。

第二组:

组长:李翠春

组员:陆军、农卫东、李瑞耀、蓝寿敬、林武燕(司机)、黄可成、韦世恩、覃继贵、教育局股室挂点人员

负责学校:合作初中、乐圩初中、乔利初中、林圩一中、林圩三中、周鹿初中、周鹿中学、州圩初中、永州中学、双联初中、片联初中、金伦中学、石塘初中。

(2)编写印制宣传小册子2万份,招生简章1万份发给初中毕业生。

(3)由县教育局组织派员到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永昶集团、广东省深圳市华佳能电子厂拍摄制作宣传纪录光盘30碟。

(4)由县教育局牵头组成宣讲团到全县24所中学开展宣讲活动。

(5)制作宣传横幅15幅。

(二)招生宣传、动员工作:**年**月至**月

1、县政府组织召开职业教育攻坚战动员大会,与会人员有乡镇分管领导、全县24所中学校长。

2、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职业教育招生文件。

3、分解招生指标到各乡镇政府、各中学。

4、县政府同乡镇政府签订**年职业教育招生目标责任状;县教育局与各中学签订职业教育招生目标责任状。

5、县职业教育招生小组、宣讲团分别到全县各初中点开展招生宣传活动。

(1)宣传内容

1)、发放宣传小册子到每个初中毕业生手中,播放宣传纪录片。

2)、通过宣讲团宣传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取得成就,毕业生就业情况、创业成功典型事例等。

3)、在县有线电视上滚动播放宣传纪录片,让社会各界了解招生情况。

中学职业教育范文篇7

一、活动思路

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宣传国家、省、市、县有关资助政策,宣传优秀技能型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大力宣传我县近年来职业教育取得的突出成绩,向社会展示职业教育风采。通过宣传,深刻转变社会、家长、学生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就业观,掀起全县上下重视、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热潮,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活动主题

转变就学观念,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转型跨越发展。

三、活动时间

2012年4月

四、活动方式

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由县教育局具体负责,各中等职业学校、各初级中学积极配合,动员各种媒体广泛参与,采取面上宣传与学校特色宣传相结合的方式。

五、活动内容

(一)开展职业教育“特色宣传”活动。各中等职业学校制作专题宣传片,在电视台播放;在教育信息网上开设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专栏,各中等职业学校提供文字和图片资料。专题片和专栏内容要紧扣职业发展主线,具体内容如下:

1.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

2.学校办学特色和亮点(包括办学理念、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专业特色、实训基地、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技能大赛风采,就业方向以及毕业生就业后取得的成就等)。

3.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招生政策;

4.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开展职业教育“访谈”活动。邀请新闻媒体对职业教育战线涌现出的优秀校长、教师、学生进行采访,对教育局负责人进行采访,对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采访。访谈的内容紧扣“教育结构调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对教育观、人才观、就业观的看法”、“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和就业方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

(三)开展职业教育“上街”宣传活动。组织全县各中职学校学生上街宣传,营造职业教育宣传声势,切实掀起职业教育宣传的热潮。各中学在学校门口悬挂条幅、横幅,各中职学校制作职教宣传车,设立宣传点(宣传点现场要有宣传板、宣传资料和电视等播放设施);组织学生组成方队上街进行宣传,县新闻媒体对宣传进行全面报道。

(四)开展职业教育招生“面对面”宣传活动。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从4月份起,集中3个月左右的时间,组成招生宣传组深入村社、校园、家庭开展“面对面”宣传活动,各中职学校要动员学校教师和学生当好招生宣传员,根据户籍所在地组成宣传小组或小分队,利用周末时间深入村社和家庭开展“面对面”宣传;各初中学校要开展好职业教育“进班级”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校会、班会集中开展宣传,校园设立“职业教育宣传栏”,校门口悬挂职业教育宣传横幅、条幅,公布咨询电话。各学校要把中职宣传活动列入班主任年度考核,在宣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耐心讲解,想方设计扩大宣传面,动员和鼓励初高中毕业生、社会适龄青年、农民工、复转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群体接受职业教育。市教育局统一编印《2012年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指南》和《致全市初中毕业生和家长的一封信》,由各宣传组工作人员负责发放。

(五)开展职业教育招生“培训”活动。县教育局将组织召开全县中职招生工作会议,对各中职学校校长、中层干部、各初中学校校长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各中职学校校长、中层干部及各初中学校校长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和支持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同时,县教育局要与各初级中学签订职业教育招生目标管理责任书,把招生任务向初级中学进行分解。各中学要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关于规范公办学校办学行为的通知》要求,统筹安排招生计划,严禁普通高中一年级超计划招生,严禁各初中举办初三复读班,初三复读生的数量控制在初三应届生总数的3%以内,对违规举办初三复读班的初级中学校长实行“一票否决”,直接免职。

(六)开展职业教育招生市场“治理”活动。县教育局协调监察、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在5-9月份集中开展职业教育招生市场专项“治理”活动,坚决查处和清理各种非法招生摊点、非法招生机构,打击有偿招生、传销式招生等行为,切实净化招生环境。

六、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对此次宣传月活动的领导,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认识组织实施,确保宣传活动取得实效。

中学职业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国家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国和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如何落实《决定》的精神,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已成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滞后的现状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1996年达到高峰,此后十年来一直处于滑坡状态,全国县镇农村地区初中毕业生升入中职的由1996年的26.9%下降到2001年的7.7%,2002年虽有所上升,但与升入高中的增长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且部分毕业生又通过考试进入普通高校。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萎缩,农村职业教育形势开始走下坡路,出现急速下滑,1996年农村地区职业高中招生人数29万,2000年下降到21万,从2002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不识字的占7.59%,小学文化的占到30.6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49.33%,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09%,而大专及以上的仅占0.56%,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7年[1],义务教育实行的20年后,农民子女教育程度还达不到义务教育的年限。从安徽省农村职业教育现状调查来看,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四大难点,即招生难、办学难,农学类毕业生就业难和农村干部科技培训开展难[2]。

从农村学生受教育年限来看,不同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也有较大的差别,江苏、浙江为7.45年,湖南为7.4年,甘肃为6.9年,贵州为6年。这与城市市民接受教育年限有较大差距,说明农村职业教育在我国还比较落后。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以及中西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滑坡现象更为严重。以安徽省为例,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比1999年下降了25%,全省职业高中农林类专业2001年比2000年招生人数少了90%,2001年只招到847人,有8所农林中专只完成招生计划的20.9%,其中个别学校只招到10多个人[3]。

从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情况来看,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到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仅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则高达76.4%[4]。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较文化素质更差,在抽样调查的46076个劳动力中,接受实用技术和一技之长的培训人数仅占总数的16.4%,而无一技之长或缺乏实用技术的人数高达83.6%,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只占调查总数的2.2%,获各种技术等级证书的只占5.2%[5]。根据国家统计局对6.7万户农民跟踪调查,总的结果是受教育多的收入高于受教育低的,文盲户、小学文化程度户、初中文化程度户、高中文化程度户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户年人均收入分别为442.8元,529.4元,616.3元,639.8元,740.9元[3]。从江汉平原五县市的考察情况看,非农活动从事者文化水平越高,其收入越高,文盲年收入只有1685元,而小学文化程度的要高出800余元,高初中又比小学文化的高出1100元,中专比高初中的高出2300元,大专则高出中专近1倍,达到13023元[6]。这一统计与J市农民调查统计一致,底层农民工月收入一般在500元以下,这些人普遍文化素质低,小学文化及以下占到43%,自身素质差,多为靠纯体力挣钱[7]。因此,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科技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必由之路,对于农民子女来说,职业技能培养与提高更为重要。

二、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原因分析

1.地方经济与传统观念因素

职业教育的发展依靠地区经济的支撑,在一定意义上,地区经济状况是职业教育的晴雨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对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形势较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情况较差,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最差,这从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限就可看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制约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八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在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农民子女上不起学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接近1∶3,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另一方面农副产品价格低廉,纯农业收入仅能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农民难以承受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消费。

传统观念影响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表现之一是“重普教轻职教”。地方政府重普教轻职教,对职业教育投入少,致使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差,招生困难,留不住人才,甚至有的到了名存实亡地步。表现之二是农民的身份地位。从户籍管理来看,农村户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身份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近期浙江省全部取消农业户口,实现农民从身份概念向职业概念的转变,是人口管理制度的全新变化,为全国各省区实现农民身份的转变开了一个好头。

2.政府投入不足与政策导向因素

经费不足是影响农村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因素。地方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不够重视,经费投入比例很小,如农村职业教育落后的贵州省,大部分地州县因经费紧张仅能满足人头费[8]。在目前条件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一些政策措施不到位造成的。在许多地方,一旦财政吃紧,农村职业教育首先成为牺牲品。从1998~2000年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分配结构中,高等教育、普通高中和小学教育阶段所占比例均在21%~33%之间,而对职业中学的投入比例只达到3%左右,技工学校最高只达到0.6%,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农村职业教育因经费不足、设备简陋、生源锐减,直接导致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萎缩。如果地方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就只能是一种空想。

教育政策导向直接影响农村职业教育,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得以蓬勃发展,一是本科扩招,二是高职高专发展过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加之城乡差别的拉大和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认识上偏见,以及择业观念变化,致使本来条件较差的农村职业中学出现萎缩。三是高校扩招对就业产生极大的压力,使人才市场出现高学历求职者“扎堆”的情况。四是普通高中升温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冲击很大,因而有的县将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合并,形成一块牌子,甚至有的县将职业学校改为普通高中[3],这些因素成为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3.专业设置与农民收入多元化格局因素

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如农业科技人才、农村管理人才、农村经贸人才等等。这些人才培养除高职教育外,主要依靠农村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能否提供符合要求的人才,关键在于农村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但从农村职业学校开设专业来看,一是专业设置单一,涉农专业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专业设置不灵活,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多元化格局的需要;三是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需要,如市场营销、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以及城市建设发展急需的专业或培训项目较少。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呈多元化趋势。从浙江省2003年农村居民收入比例来看,人均纯收入的48.1%来自工资收入,44.1%来自牧渔业收入,当然还有一些新型的财产性收入和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的收入也占一定的比例。在农民经营收入中,传统的农业收入仅占32.3%。这说明农民收入呈多元化格局[9]。农业与非农产业收入差距,从1990年的3.93倍扩大到2000年的5.29倍。这种多元化的格局和趋势,也必然影响农民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需求。

4.办学条件与办学定位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农村职业中学普遍存在着资源短缺,条件差,教学设施不齐全,以及图书资料和教学设备陈旧,实验条件赶不上去,不适应教学实践课的需要,加之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赶不上去,导致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素质较差,动手能力低下,适应市场能力弱等现象。归纳起来,一是实验设备条件不足,老旧的实验设备不能得到及时更换,不能适应专业技能培训需要;二是“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够,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差异较大;三是教师待遇差,留不住人才。

职业教育的定位在于职业性与技能性,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办学形式上应该是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在校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和劳动力转移,并以劳动力转移技能性人才为主要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农业方面。然而农村职业中学定位不够准确,办学形式单一。办学以专业为主,不注意对农村青年进行短期培训。没有把劳动力转移和技能培训作为学校的办学定位,极大地限制了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

5.教育成本与就业因素

目前农村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教育成本偏高与就业率低的矛盾。从教育成本来看,农村职业学校的学费一般在1800元/学年左右,加之食宿、生活费,三年学习成本生均在15000元以上。如果按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2600元计算,三年的收入接近8000,而这只是一个学生三年消费的一半,而对于年学费4000元以上的高职或大学来说,许多农村家庭是难以承受的。从农民收入情况来看,1997年到2003年这7年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4%。但同一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过去有所扩大。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教育成本逐年提高,其幅度远大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致使他们教育支出的愿望降低。

毕业生出口不畅,就业率低,工作选择面窄,没有吸引力是导致农村职业教育滑坡的重要因素,农民花钱让孩子学习技术,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工作和职业,以求获得较高的货币回报,但目前广大农村职校毕业生由于多种因素未能找到工作,或工作回报率低,导致农村孩子对上职业中学不感兴趣。

三、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从影响农村职业教育的因素入手,认真抓好中央农村政策和职业教育政策的落实,下大力气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增加农村收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伟大工程,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状况,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出路所在。

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农村职教发展指导思想的创新

我国有八亿农民,占我国人力资源的绝大多数。传统思想往往重视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经济发展指标的软指标,没有把职业教育纳入农村整体发展规划,这样就必然形成劳动者素质偏低,难以实现农村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模式和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充分证明了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先导和基础性作用。只有依靠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农民工的收入情况也充分证明,人力资源的投资具有较高的回报率,是见效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项投资。近年来,进城打工农民进入第二代,他们与第一代不同的是,一是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二是具有相应的专业或技能;三是要求更高的经济回报;四是他们的思想、目标更趋同于城市人,更想在城市发展。在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形势下,政府要把投资重点转移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方面,使农村人力资源由资源型向资本型转化。而农村青年到职业学校学习知识、学习职业技能正是由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这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指导思想创新的关键。

2.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实现农村职教投资体系的创新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把职业教育作为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一项伟大工程,并提出重点扶持建设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使县级职教中心成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10]。各级政府都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做到认识到位、行为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和目标责任到位[11]等五个到位。明确地方政府职责,做好普教、职教和成教的三教统筹,加强政府在农村职业教育中的引导、服务、规范和保护工作[12]。

促进农村职教发展,除政府投资主渠道外,还应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体系,引进民办机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尤其是针对广大农民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科技教育,政府应首先实施免费培训,解决“三农”问题,工业反哺农业,资金要用在刀刃上,用在提高农民科技教育上。鼓励企业参与到职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从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取1.5%~2.5%用于职业技术培训或将其部分直接投资到职业学校用以培训员工,可以减轻政府的教育负担。在政府的统筹下,探索政府、企业、行业和社会各界联合办学的新体系,明确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在发展教育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把职业培训(不仅仅指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人生不断学习提高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独办农村职业教育的局面,只有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才能形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合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师资、实习基地等一系列问题[13]。

3.科学定位、办学务实,实现农村职教办学形式的创新

农村职业教育如何,直接影响到农民的脱贫致富,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必须科学定位、办学务实。首先要转变观念,科学定位,由面向农村办学改为面向城乡办学,并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职业学校的主要定位与办学目标,人才流向不仅仅限于农村建设、农业生产,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建设、工业生产方面;其次要由学历教育为主转变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目前职业教育倾向于学历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具有许多优势,但存在许多误区,对农村子女来说,这种方式有许多弊端:(1)接受教育时间较长,投资大,农民花费多;(2)强行灌输的有些理论学生不感兴趣,学习效果较差;(3)职业学校毕业生是以打工或农业生产经营性质为主。因此不能把职业教育办成普通教育,要与普通教育区别开来,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追求务实办学,首先是办学与培养人才目标务实,重在培养职业性、技能操作性,工农业生产建设一线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其次是教学与培训内容的务实,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之比以1∶1为好,改善实验设备条件,突出技术操作性、职业技能性和教学实践性,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方式上必须改变以往黑板上生产、种田、种菜、养猪、养鱼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到职业领域亲自操作,老师要在实践性教学课堂上亲自指导学生。为了进一步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另一方面要不断扩大校外实习基地,使校内实习基地成为验证知识和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主要场所,校外基地用于学生服务性锻炼或阶段性学习提高。学生参加义务劳动,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14],使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再次是教学安排与教学管理的突出实用,如先安排实践课程,其程序为实习——理论——实践,第一次实习是带领学生到工厂企业、农村种植加工基地实地考察,使其有所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理论学习打好基础,第二次实习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只要办学定位准确,专业设置灵活,培训形式多样,专业设置体现职业性,职业培训体现技能性,农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能适应市场需要,就能为社会经济和新农村建设输送大量而有用的人才。

4.实行劳动准入制度,实现农村职教就业准入制度的创新

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农村职业中学生源锐减、发展滞后是就业难造成的,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招生形势。农村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办学,就是要以就业率作为衡量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标准,建立完善创新就业服务体系。

政府要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尽快制定完善各行业、各工种职业资格标准,加强执法力度,除从事农业生产技能人才外,严禁城市允许不具备职业资格人员进入劳务市场,严禁企事业单位使用不具备相应资格人员,要求从业人员走进课堂,先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使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由生活需要变为工作需要,促使职业教育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学校一是要广泛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二是广泛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按需培养。学生实习阶段就直接到单位实习,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工作;三是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改造一些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四要加强就业指导与劳动力市场协调沟通与联系;五是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学生就业服务的专业队伍。

5.运用市场规律,实现农村职教体系的创新

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创新管理体制,放活办学体系,政府由直接参与改为宏观指导,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如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用人机制、教学方式等;其次要打破由政府办教育的传统模式,鼓励私人企业和社会力量办职业学校,形成市场调节竞争的办学机制,再次要改变单一的学历教育体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把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多样化的职业培训,以满足农村青年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现职业教育形式的创新。其四是办学形式的创新,形式上不拘一格,可以随到随学,进出自由,可以办两年或三年的学历班,又可办不定期的技术提高班、职业资格培训班。农村职业学校要和当地劳动部门建立良好关系,当地劳动部门应给予农村职业教育相应的政策,大力支持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资格认证工作。其五是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创新,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优胜劣汰,迫使部分农村职业学校在办学质量上下功夫,促使农村职业学校为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真正需要的合格人才,使农村职业学校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做些实际工作;其六是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促进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衔接,把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就业后服务管理融为一体。通过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和教学方式,真正把农村职业教育办实、办活、办大,办出特色,闯出一条农村职教新路,探索农村职教的新体系。

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旨在利用教育和科技为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服务,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统一管理,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实现宏观管理,微观搞活,在办学形式上围绕市场需要创新,既培养农业技术需要的人才,又培养城市建设需要的人才,为城乡一体化搭起人才之桥。在教学管理上围绕技能创新,在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上围绕学生成才创新,形成政府宏观管理下的符合市场规律的职业教育创新体系,并通过学历非学历教育,专业教育与资格培训,提高当代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质,一方面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打工农民和进城个体户的收入;另一方面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推广实用科学技术,培养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技术人才,扩大农民经济来源。

6.整合城乡职教资源,实现农村职教资源配置的创新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城市学生的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城市职业中学的教学资源相对闲置,这就为农村劳动力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比起农村职业中学来说,城市职业中学办学条件较好。城乡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正是从这点出发,开展对口支援,把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扶贫、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此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基地,对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质量,实现优势互补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合城乡职教资源,首先是打破“农”字格局,实行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格局,城乡职业教育联合,可以采取多种联合办学方式,县级职业中学招生,城市职业中学培训,技术培训课程与实训课程可安排在城市职业中学进行;其次是充分利用社会职业教育资源,实施校企联合办学,如将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设在企业等;其三是公办职业学校的转制[15],重新确立公办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公办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要任务,创新公办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整合农村职教资源,县级职教中心重点办好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其私立职业学校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必要的重组,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做好三个衔接,一是职业教育要与初中教育实现有效衔接,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或实训环节都应与初中教学相衔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求学习效果;二是招生与就业的衔接,职业中学要深入到初中学校讲解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方向与就业情况,增强职业中学吸引力使一部分不能升入高中的学生初中毕业后,直接走进职业中学学习;三是职业中学与高职教育的衔接,使一部分愿意上高职继续深造的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

通过城乡职业教育的联合办学、城乡一体办学和三个衔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实现农村职教资源配置创新。搞活农村职业教育,为八亿农民真正办件好事和实事,使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好更多的并深受城乡普遍欢迎的实用性人才。

总之,农村职业教育要抓住机遇,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前提,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口,推进科技致富兴农工程,以改变农民职业身份为目的,从而真正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祖光.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05):40-43.

[2]张德元.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5,(06):20-22.

[3]吴正.安徽省农村职业教育现状[J].职业技术教育,2002,(15):54-57.

[4]马俊哲.对现阶段我国农业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3,(01):53-54.

[5]陈肖安.透视中国农业的软肋——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的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1,(12):54-57.

[6]张传玉.底层农民工群体基本境况调查——以J市农民工调查为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6-11.

[7]肖艳芬,陈风波.农户非农收入的影响因素:对江汉平原五县市的考察[J].人口与经济,2005,(04):42-46.

[8]郭召志.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5,(04):9-10.

[9]皮江红.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新变化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5,(28):33-36.

[10]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GB/1026/3843469.html.

[11]许开录.农村职业教育滑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01):26-27.

[12]张春,黄育云.试论政府在加强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6,(01):22-23.

[13]叶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村经济,2006,(03):113-114.

中学职业教育范文篇9

2010年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职教攻坚(2008—2010)的最后一年,也是**职业技术学校创建自治区示范职校关键的一年,招生工作至关重要,为确保2010年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任务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及市、县贯彻实施全区职业教育攻坚动员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为自治区示范职校,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切实做好“劳动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篇文章”,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

二、招生任务

根据自治区职业教育攻坚要求及百色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任务,2010年**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任务1200人。

三、实施步骤

1、计划部署阶段(2010年**月20日-**月30日)。制定《**县2010年度**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各初中学校校长会议,明确招生任务,明确送生指标,签订责任状。

2、宣传动员阶段(2010年**月8日-**月25日)。**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宣传动员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已在2010年春节前进行,主要是利用街日面向社会进行宣传;第二阶段为2010年**月8日-**月25日,在各初中学校面向毕业生进行宣传。主要工作任务是:(1)各初中召开初三年级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会议,做好宣传动员工作。(2)由县职成股牵头,成立有**职业技术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参与的职校招生小组,深入各初中学校进行宣传。(3)各初中学校组织初三年级学生代表到**职业技术学校参观。(4)**职业技术学校利用县有线电视台、政府网等媒体扩大宣传效果。

3、材料上报阶段(2010年**月28日-**月30日)。各初中学校组织学生填写意向表,并造册上报县职教攻坚办公室。

4、输送学生阶段(2010年**月5日-**月6日)。各初中学校统一送生,并指定一名领导及相关班主任带队,按时组织学生到**职业技术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四、领导机构

成立**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担任办公室主任,组员由县教育局招生办、职成股、职业教育攻坚办及职校相关人员组成。

五、措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在县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职业技术学校及各初中学校要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并指定一名校领导具体抓,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二)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委员长亲笔为**职业技术学校题写校名,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我县乃至广西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做强做大我县职业教育是落实吴邦国委员长作出“做好劳动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篇文章”批示的具体行动。因此各初中学校要把**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工作当作学校教育教学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主动配合县职业教育攻坚办和职校招生小组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动员工作。**职业技术学校负责印制招生宣传材料,在深入各初中学校进行宣传时,发放到学生手中。

(三)评价与奖惩。要认真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桂发[2007]32号)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攻坚方案攻坚步骤”规定“2010年初中毕业生中有45%以上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攻坚招生目标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招生目标要评优评先挂钩。对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奖励表彰。对不认真组织实施、不切实宣传动员、不完成任务的各初中学校给予通报批评。取消相关学校领导及教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

中学职业教育范文篇10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障碍

1.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滞后

目前,我国普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相对超前,社会各界较为重视,而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传统文化鄙视职业教育。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基层领导及教师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也认识不足,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对象不是很明确。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国民充分认识。由于社会观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工作情况等多种因素,使得国民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认识,一些人甚至认为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职业教育没有必要,可以少发展、慢发展,甚至取消。

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不仅轻视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而且对近几年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持轻视的态度,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积极发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困难重重,职业教育招生急剧下滑,许多农村职业学校招生更困难。许多家长和学生选择职校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并非心甘情愿,而且上了职业学校也觉得低人一等。针对这种情况,社会舆论要多为职业教育鼓劲,正确引导社会重视职业教育,使国民都能认识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认识到社会需要职业教育。

2.职校学生素质普遍较差,职校在社会上信誉度不高

现在职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宠爱,独立性差,自理能力差,优越感强,在他们看来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传统美德都是上一代人的事,讲吃讲穿的多了,过生日讲排场的多了。还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法制观念淡漠,有些学生过分关心自己,爱夸张,好炫耀。在集体中表现为自私,好胜心强,心胸狭隘,好妒忌不能和他人融洽相处,凡事斤斤计较,只想得到他人的关心,却不愿把关心奉献给别人。部分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一些消极因素悄悄移植到学生身上,如抽烟、酗酒、打架、早恋、破坏公物,少数学生无礼顶撞、报复、恐吓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学校的社会声誉。职校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缺乏进取心,大部分学生基础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个别学生经常逃课,往往是对新知识不理解,造成了不会学习,不能学习及学习中的情绪障碍,使学习成绩下降。目前,职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经过高中筛选后的,基本上是中学的差生,有些人还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些人产生的消极影响很大,使得职校在社会上的信誉度大大降低,许多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

3.人才的高消费,使职业教育受到冷落

毕业生就业难,阻碍了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目前,整个社会劳动力绝对过剩,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尚不规范的情况下,不合理的用工制度、人才的高消费,用人单位一味追求高学历、高文凭,使得中等专业人才就业困难。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打破了以往国家统分的局面,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办学层次低,培养的人才竞争力不强,学生一旦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目前,社会上许多人持有一种错误的人才观,似乎人才只能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这些人忽略了“多元智能论”,忽略了技术人才也是人才。社会上各种能工巧匠也是人才,新型的现代化农民也是人才。许多家长也认为孩子上职业学校没有发展前途,因此宁愿借钱让孩子上普高,也不要上职业学校,认为上了普通高中,离大学近了一步,将来就业的竞争力就会增强,这些因素使得职业教育受到冷落,发展缓慢。

4.现行管理制度对职业学校发展缺乏激励政策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实用人才,培养的学生能够在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上大显身手。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既需要培养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规划设计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没有这样一批擅长工艺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的人才,即便有最好的研究成果、一流的产品设计,也很难制造出在国际上很有知名度的一流产品。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近年来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对合理调整我国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结构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社会舆论重视普高、宣传大学扩招的形势下,职业学校的出路令人担忧。在许多企事业单位中,存在重视大学生,轻视职高生现象,普遍的做法是将待遇与学历挂钩,工资、福利、资金、提拔干部与高学历联系起来,对一般学历的普通技术工人缺乏激励政策,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做的结果,也导致了许多人不愿意选择职业学校,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5.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无个性,缺乏高素质职业技术教师

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是提高质量,要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为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人生发展的空间。但目前,各个职业学校在办学上存在办学模式相同,专业设置类同,有的职校摊子铺得过大,开设专业过多,许多专业规模过小,导致散而乱;在管理上职业学校体现不出特色,仍是职业教育、普教模式,有的职校不考虑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实习基地等条件,盲目开设“热门”专业,结果“专”不起来,只能多点文化课,与普教相差不多。

另外,有的职校教师专业学术带头人较少,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生产实际缺乏了解,专业实践能力较低,对实习、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很陌生,目前的职校师资培训体系不完善,大多数教师从普教过来,难以适应职校教学要求,使得职校个性不突出,体现不出特色。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等方面享受不到与普通高中学校教师同等的地位,难以吸引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中青年教师。各职业学校仍是以人才单位所有制为基础,固定编制为导向的封闭管理机制,指令性的工资制度、低待遇和平均主义情况普遍存在,不能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种种因素致使职业学校师资素质难以大幅度提高,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

1.增强宣传力度

由于人们对职业学校在思想上的认识模糊,对职业学校的看法错误,认为上职业学校是没有希望的无可奈何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职业学校应该成立专门机构,确定相应人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途径,深入到基层学校,进行大力宣传,使教师、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职业学校的专业特色、管理水平、师资状况及学校设施、设备情况,其中特别是考入大学和在自己工作单位有贡献的职校生,增加宣传的说服力,改变人们对职校的态度,增强职校的吸引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力量。“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对职业学校尤其如此。因此,职业技术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此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教师政治学习,学习《职业教育法》。通过学习,使教师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努力搞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一方面,鼓励教师通过参加自学考试、函授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对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充分利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并和有相关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联系,对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短期业务培训,特别要注重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技术水平,使文化课教师专业化、专业课教师技能化。

3.合理安排课程,做到有的放矢

在职业教育的职业中学,虽然是从普通中学中脱颖而出,分离到职业技术化教育轨道上来,但是,因受普通中学影响较深,有的至今还未完全摆脱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有的专业的个别基础学科仍然在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普通中学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有的学科成绩还和普通中学同年级作比较,这虽然在基础课教学中找找差距,便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件好事,但这就背离了职业中学的办学宗旨。职业中学就是要培养具有一两门专业技术的社会劳动人才,并非培养少数几个大学生。社会上需要什么人才,职业中学就培养什么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上的需要。经过考察、论证后招来的学生,按照其专业性质,就要合理安排好课程,哪门学科对该专业技术有所促进,就要学习哪门课程。只有合理安排课程,简略得当,重点突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4.提高对口高考的升学率

职业学校要想发展,形成旺盛的生命力,拥有源源不断的生源,还必须抓住对口高考升学率这条生命线,所以职业学校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组建高职对口升学班。职业学校要提高对口高考升学率,就必须组建良好的对口升学班,鼓励一些基础好、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对口高考,同时也要聘用高层次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担任课程,加强培训教师使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的效率,夯实学生的基础文化和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升人高一级职业学校或普通高校继续学习和深造。

(2)举办综合高中。综合高中既有职业学校的特点,又有普通高中的特点,学生既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又能获得雄厚的文化课基础知识。因此,综合高中班的学生既可以参加普通高考,又可以参加对口高考,从而扩大了职业学校升人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的比例,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声誉。

5.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希望通过两年或三年的学习,能够获得一技之长,找个好工作,针对学生的要求,一方面,职业学校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劳动就业市场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培养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办公室要派专门人员与用人单位联系,培养对口专业人才,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且学校在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后的管理,做到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用人单位满意称心,使学生的就业率得到巩固,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6.开辟多种渠道,加大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