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法治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4 17:15:11

中学法治教育

中学法治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中学法制教育功能;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中学法制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表明:年龄在13-18周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不良品德发生和违法犯罪两个高潮时期。这一特点决定了法制教育在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中学法制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对中学生进行宪法和主要法律的教育,培养中学生学会利用法律保护合法权利,明确作为社会成员必备的社会责任,了解公民应尽的义务,增强守法意识。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虽然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教育活动一样,发挥着自己独有的教育功能,但在对中学生进行守法与护法、权利与义务、诉讼与平等、民主与参与等意识渗透的同时,又发挥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中学法制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

中学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中学生进行的、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的观念教育。法制教育对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和现代法治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它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

1、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价值观是人的素质的根本内容(即思想观念素质),其实质是人的需要及利益的内化,它使人追求一定的价值目标,并通过对价值目标的追求,激发人的热情和精神;所包含的价值信仰、价值信念和社会理想,是人的生活和行为的精神支柱。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在调整社会主义关系的过程中,对人的价值实现起着保障作用:一是保障和促使公民充分享受权利,实现自我价值;二是保障和促使公民积极履行义务,实现社会价值。只有做到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的高度统一,才能最终实现人的价值。中学法制教育就是要引导中学生把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同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使中学生认识到如果要使自己具有更高层次的价值意义,就要把社会价值作为自己追求的主要目标,力争为社会多尽义务,多做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法制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竞争与合作的精神

竞争与合作的精神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是竞争与合作协调共存的时代,乐于竞争、善于合作是时代对青少年的基本要求。考察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崇尚独立、强调竞争、注重利益。这些现象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一味地在中学生心目中强化独立、竞争和利益意识,而忽视我国传统的团结互助这一固有价值观,往往会在中学生人与人之间造成隔阂,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学法制教育更应该将融于宪法和相关法律之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传播给中学生,向他们渗透,并使他们接受团结友爱的价值精髓。通过法制教育,一方面可以树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危机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团结互助的美德,使他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强化集体协作观念、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做到关心他人,并懂得只有依靠集体力量,与他人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成才。

3、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形成现代法制观念

现代法治观念是公民信仰一种法律的现行观念,它是现代公民应有的重要思想素质。通过法制教育,在培养中学生确立初步的遵纪守法观念、依法办事意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中学生法律至上的观念。通过法制教育,使中学生认识到法制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最重要的手段,唯有法律才能充分保障人的权利,唯有法律才能制约权力的运作,防止权力的滥用。此外,还要用权利本位、契约自由、社会公平、效率优先等现代法制精神去引导中学生,使现代法治观念融于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从而使中学生产生守法观念并能积极护法,把守法内化为一种道义上的义务,把护法当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中学法制教育的政治教育功能

法制教育就是通过揭示法律和政治的特殊关系,使受教育者理解法如何通过对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问题的协调、规范和解决,从而影响政治生活,达到政治目的,进而实现政治法制化的。由于法律和政治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就使得中学法制教育具有了较强的政治功能。

1、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就本质来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法制教育,可以使中学生对我国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增强其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通过法制教育,中学生不但能够明白既存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合法性,而且能够理解国家的政治本质。这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能使中学生初步把握法治化的政治行为模式。不难看出,中学法制教育在完成这一政治教育任务和实现政治教育功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政治观教育是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政治观是指人们对以国家政权、政治制度为核心的全部政治现象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它对人们的政治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决定着人们政治方向的确立和政治素质的提高。在当代中国,政治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它是制定我国法律的依据,是我国法律的灵魂。我国法律又是我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条文化、具体化和规范化。我们党现行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核心内涵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党还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这是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调整。中学法制教育就是使中学生在接受法律知识和掌握法律规范的同时,理解法律规范的精神实质,弄清依法治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法治,而不是脱离党的领导,完全照搬资本主义模式的法治。通过法制教育,可以增强中学生的政治识别能力,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3、法制教育有助于优化中学生政治心理

政治心理是人们对特定社会的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的一种心理反映,它表现为一定的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情绪和政治信念等。社会政治意识形态通过相应的政治心理活动,形成公民的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信念,进而影响公民的政治行为。优化中学生的政治心理,塑造现代政治角色,是中学政治教育的落脚点。优化中学生的政治心理,其目的是推进特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向公民的政治行为转化。中学法制教育的政治心理优化作用在于,它能够利用法律的合法性、权威性和不可置疑性等特点,促使中学生从法律的视角审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现象,使他们产生健康的政治动机、积极的政治态度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并能够从现代民主政治的角度理性地思考社会政治现实和个人的政治行为。

三、中学法制教育的道德教育功能

道德是立法的重要渊源,也是制定法律的指导思想。任何法律规范都包含立法者关于善与恶、是与非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因此,通过法制教育,在进行基本法律规范和法律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挖掘我国法律蕴涵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和理想,弘扬法律的内在道德精神,引导和强化中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水平。

1、法制教育有助于培育中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通过法律常识的传授和教育,将法律中蕴涵的是非标准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中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推动现代文明风尚的形成,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可以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涉及到如何对待义与利、公与私、美与丑、善与恶、苦与乐、生与死等各种矛盾关系时,有一整套弘扬正气的基本参照规范。这些规范组成了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社会道德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它所具有的精神感召力和民族凝聚力也是我们民族走向世界的精神支持,我国现行许多法律条文凝结了这些传统美德的精华。因此,通过法制教育,将法律条款背后所蕴涵的美德精神昭示给中学生,陶冶他们的情操,对培育民族精神,弘扬正气,推动社会的文明进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实现道德的知行统一

中学法治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学科;渗透教学法;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的目的是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人民对法律的认识,养成人民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加强法治教育工作,可以提高中学生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我的意识,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知法、懂法,具有法律意识,能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中学生。让学生早日树立法治理念,各学科老师应当共同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法治教育,才能把法治教育很好地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中。“渗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而渗透法治教育是指法律教育向中学学科的渗透,是指中学学科教师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学科学习与法律教育同步教学,并且在不影响原有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融入法律教育的一种法治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知识体系,确定与法治教育渗透的整合点,选择相关学科的有价值的知识,使之成为法治教育的有用工具,以有效实现渗透法治教育的目的。通过对我国中学法治的研究,发现法治教育的内容分散,法治教育的模式僵化,法治教育的有效性不高。主要原因是教师忽视教材整合和资源开发,忽视法治教育的各种规律,忽视学生的主体体验。针对德育和法律控制下中学生生命教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要全面渗透法治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教师和教材的形式进行引导。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本文提出了有效的普及策略:将法治教育的内容融入教材,开发有效的法治教育资源,使用多种法治教育工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一、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进一步加强法治与德育的教育,从法治的角度积极探索学生生活中的各种规律和法治体验。同时,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积极探索德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帮助建立核心价值观。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

中学德育和法治教育的渗透应当引导学生建立基本的法治素养,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的抵抗力。面对社会现象,客观评价这些现象的合理性,让学生了解生活,欣赏生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的压力。同时,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目前流行的直播平台有“抖音”“快手”等。通过实施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深刻体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实质是正确认定视频的合理性,有选择地观看视频内容。

二、当前初中学科渗透法治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初中学科渗透法治教育的现状

美国大多数中学的渗透法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历史上重要法律事件为背景而展开的。与此同时,对于其他课程教学中,如数学、社会和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都会在适当的时机渗透法治教育,以达到法治教育的目的。当教师教授学科课程时,他们会引导学生考虑伦理、道德、法律和其他教育,通过学科渗透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俄罗斯法律教育标准更是首次以中学特殊课程的形式引入。总的来说,在初中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国外主要以渗透法进行中学生法治教育,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国内初中学科渗透法治教育的现状

各学科教学都注重法治教育思想的渗透。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多处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十多部法律内容的相关知识;数学教材中也有所体现;英语教材中,23篇课文也涉及了近20条法律法规的内容;历史、地理等学科也或多或少地渗透了法治教育的内容。由此可见,中学的法治教育在中学生教育过程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它不仅包括中国的法律制度和宪法知识的介绍,还对中学生的法治学习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根据《中小学法律教育指导纲要》,中学生法律教育也在为每个学段做准备。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只是在研究法律渗透教学的方法,但没有建立起教育实践的渗透模式。

三、当前初中学科渗透法治教育的研究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当前初中学科渗透法治教育的研究意义

其研究初中学科渗透法治教育的意义有以下四点,一是加大学科融合力度。初中学生处于大量吸收各类知识的阶段,在常规学科中注重法治教育的渗透,使学生能在长期的学科学习中轻松了解并掌握法律法规知识,并能在生活中自觉地遵守。二是在课程学习中渗透法治教育的案例分析,能使得课堂学习更有活力。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既能有效学习学科知识,也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三是增强初中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初中学生成为法律宣传员,从而助力全社会的普法工作。四是目前学生法治观念淡薄,校园霸凌等不良事件常有发生。因此,我们在常规的学科教学中应当不断加强法治观念和知识的渗透,提高广大师生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初中学科渗透法治教育,可以更好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更好的保障校园安全,促进学生积极向上成长,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当前初中学科渗透法治教育的研究价值

近年来,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对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中学生必须学习法律和法律知识。通过法律培训,中学生的妨碍行为可以得到“治疗”。将适当的知识融入中学课程。同时,法律知识的整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情感理解能力,实现法律能力的提高。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接受正规教育的中学生的课程非常重要。将法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形成完整的法治教育实施纪律体系。它已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保障。探究将法治教育的内容、知识点通过多种有效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各科的教学中,形成各学科系统有效的教学实践模式,将法治意识根植于学生内心,达成法治教育目的。转变学校的法治教育理念,促进学校立德树人、法治育人的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响应国家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法治基础。青少年由于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有限,需要法律知识来为自己的安全保驾护航。不因无知而触犯法律底线,在受到伤害的第一时间也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初中学科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法治教育原则

(一)学生为本的渗透法治教育原则

道德和法律教育应当以学生、学校和社会为主体,学习必要的法律法规,引导和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行为价值观。渗透法治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进行。脱离学生之后,法治教育无法得以实施。脱离学生的法治教育只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形式,学生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同时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法治教育要渗透到中学德育和生活中,就必须以学生为本进行法治教育。学生不仅应该了解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法治教育,还应该了解自己对他人生命的看法以及人类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知道我们是否能在危机中帮助自己。在完全掌握学生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有明确的目的,充分发挥法治教育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法治教育。

(二)教师引导的渗透法治教育原则

正如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一致的,法治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为一名教师,请以世界一流的方式学习。”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法治知识,教师行为的展示,教师对学生知识或思维的引导和启发,形成了完整的法治教育活动,因此,中学法治教育应渗透到初中学科的教学之中,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照顾者”和“心理健康管理者”,教师可以丰富和改善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各种教育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和体验生活,提高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促进学生生活的全面发展。

(三)教材为据的渗透法治教育原则

法治教育的教材中包含基本结论和一般示例,但为了让所有学生学习法治知识以及能够更好地应用,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法治教育的有效性。以教材为根本,渗透法治教育,培养学生自控的习惯,学会检查自己的缺点,也不要盲目自责,通过自我约束和反省,积极适应并认真纠正自己的行为。

五、初中学科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法治教育渗透的策略

目前,学校在课堂上开展法治教育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渗透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学法并没有广泛运用。因为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还经常受到打击。法治教育使学生能够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提升个人的法治素质。如果教师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来减少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学质量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一)将法治教育融入课程设计过程

初中阶段是年轻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在《道德与法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课程,将法治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例如,诚信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做出榜样。可以总结学生的生活伦理标准,引导和总结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标准。

(二)将法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导入环节

将适当的知识融入中学课程。同时,法律知识的整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情感理解能力,实现法律能力和法治能力的双重提高。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将法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形成完整的法治教育实施体系。

(三)营造法治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体验

法治教育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科目,并且还要结合时代背景,重视学生的实践,其研究的核心在于法治思想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营造法治教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法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因此,应该有效地进行法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不同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产生共鸣,从而加强他们的体验,对于所教授的内容掌握得更加深刻。也可以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可以以图像、视频等方式来传达所要传递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多媒体图像就可以让学生沉浸其中并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教师必须认识到,法治教育离不开教育环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创造“情学结合”的辅导环境,促进了“情学结合”教育环境中的情感共鸣,促进了学生参与道德和法律教育的愿望,并且对此进行改进。

(四)结合生活案例实现法治教育的有效渗透

在课程学习中渗透法治教育的案例分析,能使得课堂学习更有活力。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既能有效学习学科知识,也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道德和法律教育的相关内容是理论教育。应当以学生、学校和社会为主体,学习必要的法律法规,引导和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行为价值观。在实施法治教育时,要把握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教师的法律能力。只有引入生活中的法治案例,我们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积极地学习相关知识,教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青少年由于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有限,需要法律知识来为自己的安全保驾护航。不因无知而触犯法律底线,在受到伤害的第一时间也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结语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对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中学生必须学习法律和法律知识。通过法律培训,中学生的妨碍行为可以得到“治疗”。将适当的知识融入中学课程,同时,法律知识的整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情感理解能力,实现法律能力和法治能力的双重提高。将法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形成完整的法治教育实施纪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中学德育和学科教育中渗透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归纳出初中学科内容蕴含法律法规的关系列表,探索建立学科动态教学有效渗透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注重课堂渗透与课后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告别传统教育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研究状况,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让法治教育效果能够在实践中得以显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风.中小学生命教育论纲[J].教书育人,2003(01).

[2]郭成,于锡金,郭熹崴.生命教育的理论渊源与发展进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3]苏长江.生命教育内涵辨析[J].经济师,2012(06).

[4]张文丽,严学凤.高中政治课的导入艺术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6(3).

[5]冯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究[J].教育,2018(21).

[6]潘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真、善、美”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07).

[7]张晓峰,侯丽杰.中学生命教育教学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9(08).

中学法治教育范文篇3

一、总体要求

按照康司法[2018]52号文件,全面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普法责任制和康委组[2018]34号文件要求,积极推进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单位培训活动。

二、工作内容

(一)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加强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大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学习力度。

(二)廉洁从政相关法律法规及党内法规。重点学习新修订《宪法》等国家基本法律和新颁布《监察法》,加强《中国共产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各项党内法规的学习教育,加强党纪政纪条规、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三)履行职责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学习依法行政、突发事件应对、宗教事务管理、防灾救灾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与履行岗位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广泛开展法治工作座谈、警示教育、观摩交流“12.4宪法日”等活动,丰富学法载体,拓宽学法渠道。

三、主要任务

1、制定学法计划,每年至少开展4次法制专题集中学习。

2、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法每月不少于2个课时。

3、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初任和岗前培训班次不少于10个课时。

4、建立落实学法考勤、学法档案等制度。

5、年度组织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诉法工作。

四、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目标,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干部法治教育工作。

中学法治教育范文篇4

一、工作情况

(一)明确重点,深入宣传。紧抓“开学第一课”、5.4青年节、6.1儿童节、6.26禁毒宣传日等时间节点,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及班团队活动学习宣传、演讲、知识竞赛等方式,分三类(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单亲或孤儿)学习宣传《宪法》《刑法》《国家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毒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青少年教育帮扶、义务教育及职业教育、教育助学等相关政策。建立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培养青少年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本年度,开展“法律政策进学校”活动1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0余份。

(二)分类开展,精准宣教。一是对中学生着重进行法律教育。重点普及学习《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小学生行为规范》等与小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常识,以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二是对教师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再实践教育。教师重点以学习《刑法》、《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质。三是对家长进行学法、执法培训。通过家长学校,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充分发挥好家长委员会的职能。

(三)丰富形式,全面宣讲。一是集中学习。以会前学法、专题培训等形式提升学校管理者的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能力,提升教师的法治素养和依法执教水平,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二是集中宣讲。以“5.4”青年节、“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开学第一课等时间节点为契机,集中开展法律政策宣传教育活动。三是常态宣讲。各学校要安排法律政策课时,法治副校长(辅导员)每学期要到学校开展集中宣讲。结合实际,举办“晨读宪法”、有奖法治征文、法治演讲等活动。

二、工作成效

通过“法律政策进学校”活动的全面实施,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颁布的各种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校法治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自觉学法、用法提供精神动力。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接受能力,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实施,学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全县各类中小学校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法治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学生法治教育网络,全面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法治育人环境,使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学校依法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学生违法违纪现象逐步减少,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下步打算

(一)全力推进实施“四个一”工程。每所学校配备一名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建立一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学校设立一个法律政策宣传专栏(法治文化长廊)、每名学生有一本法律政策知识读本。

中学法治教育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姐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法律政策进学校”,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颁布的各种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校法治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自觉学法、用法提供精神动力。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接受能力,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实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法律政策进学校”活动的全面实施,学校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法治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学生法治教育网络,全面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法治育人环境,使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学校依法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学生违法违纪现象逐步减少,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主要内容

(一)对中学生着重进行法律教育。重点普及学习《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小学生行为规范》等与小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常识,以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对教师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再实践教育。教师重点以学习《刑法》、《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质。

(三)对家长进行学法、执法培训。通过家长学校,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充分发挥好家长委员会的职能。

四、主要工作安排

(一)重点学习宣传内容。学习宣传《宪法》《刑法》《国家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毒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青少年教育帮扶、义务教育及职业教育、教育助学等相关政策。分三类(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单亲或孤儿)建立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及班团队活动学习宣传、演讲、知识竞赛等方式学习宣传法律政策,培养青少年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

(二)实施“四个一”工程。每所学校配备一名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建立一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学校设立一个法律政策宣传专栏(法治文化长廊)、每名学生有一本法律政策知识读本。

(三)推动参与法治实践。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竞赛活动。筛选典型案例,每学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开展青少年学生旁听庭审活动,让青少年学生走进法庭,观看案件审理,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对法律政策的敬畏,树立法治意识。每学期举办法治小报比赛、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文艺展演等活动,在实践中陶冶法治情操,强化学风建设。开展法治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师生积极参与法治宣传进万家行动,在实践中学法、用法,助推家风建设和乡村振兴。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增强师生法治观念,提高学校依法治理水平。

(四)开展法律政策宣讲。一是集中学习。以会前学法、专题培训等形式提升学校管理者的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能力,提升教师的法治素养和依法执教水平,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二是集中宣讲。以“5.4”青年节、“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开学第一课等时间节点为契机,集中开展法律政策宣传教育活动。三是常态宣讲。各学校要安排法律政策课时,法治副校长(辅导员)每学期要到学校开展集中宣讲。结合实际,举办“晨读宪法”、有奖法治征文、法治演讲等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建立相应领导机构,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履行职责,制定相应工作计划,组建领导机构,保障工作经费,对标工作任务,抓好组织实施。

中学法治教育范文篇6

一、深入依法行政、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工作

1.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依法治理的文件会议精神,全面准确把握依法治国、依法治县、依法治教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教育行政执法管理和监督。推行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教育决策程序,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行政权力,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做好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和备案工作。加强教育治理能力建设。实施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考核制度。依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

二、创新载体,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2.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教育网、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板(墙)报、手抄报、文艺节目、模拟法庭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宣传园地建设,建立固定的宣传设施,开辟校园法制宣传教育专栏;创新网络法制教育形式,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通过影像、挂图等形象生动的形式,寓教于乐,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3.拓宽法制宣传内容。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继续开展以《行政许可法》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法治水平;大力开展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教育体育事业稳定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围绕推进依法治县、创建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

4.注重日常法制宣传与特殊日期法制宣传相结合。除了日常的法制宣传教育外,还要利用“12·4”国家宪法日、“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契机,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增强师生法制观念,提高“禁毒”和“防艾”工作水平,为教体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三、突出重点,努力提高教育管理干部和师生员工法律素质

5.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扎实做好机关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公务员法制教育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带头学法、讲法制度,组织机关干部积极学习宪法,教育类法律法规,综合性法律法规。单位会前学法每月不得低于3次,每年不得低于36次。各级领导干部在参加集中学法的同时,还要结合分管工作职能职责,加强相关专业专项法律法规学习。进一步完善干部法律知识培训、法制讲座、巡回讲法、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学法用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水平,引领教体事业科学发展。

6.以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为重点,扎实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深入贯彻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的实施意见(2014-2016)》,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法律进学校”工作培训,扎实做好9月和10月主题月教育活动,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全面列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进一步做好法治课“五落实”工作。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学法用法读本》,开展优秀法治课展评活动。开展“晨读宪法”、“今天我当普法宣讲员”、“我是法治评论员”等活动,增强法治教育趣味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法制副校长聘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12.4”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

7.以新建的中学法治文化园和已创建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完善和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不断丰富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8.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为重点,精心打造依法从教、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坚持法制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以“规范从教行为,树立教师优良形象”为目的,培养教师努力学法、自律守法、办事依法的习惯,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教,切实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会前学法时间安排学法内容,学校中心组集中学法12次以上,自学时间在40学时以上,保障学法“四有”(有资料、有时间、有笔记、有心得)。做好假期教师法制教育工作,重点学习《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与教师工作紧密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

四、加大教育专项治理,深入推进依法治校

9.加大教育专项治理工作力度。针对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教育“三乱”问题和违反师德师风相关规定的行为以及违法违纪行为。加强行政调解工作,依法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教育体育事业稳定和谐发展。

10.深化“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及管理工作。各校要把“依法治校师范学校”创建活动作为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来抓,今年拟创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所,县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所,实现依法治校的典型示范和整体提升。市、县级“依法治校示范校”要帮扶、指导1所以上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对没有发挥示范作用,依法治校工作不符合示范学校要求的责令整改或取消市、县级“依法治校师范学校”称号。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法人治理机构,着力推进学校民主、法治化进程,促进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科学发展。学校设立“校长信箱”、“学生维权信箱”等,及时化解师生矛盾纠纷,切实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各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推进创建工作常态化,增强创建工作实效性。

中学法治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中学生;法制教育

一、中学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有什么样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样的中国。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多建一座学校,就可少建一座监狱。”在逐步走上法治国家的道路上,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校中学生法律意识不足的问题,切实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2016年5月7日,山东省肥城市发生一起杀人案。警方通报称,经初步调查,5月7日凌晨,犯罪嫌疑人14岁的辛某、17岁的李某酒后将七旬老人宋某殴打致死。目前我国14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明显上升,未成年人犯罪呈“低文化程度、低年龄”趋势。好多少年犯甚至自称“14岁之前要大干一场,16岁之前你也可以干,但是到16岁之后就要收敛点”。

1第十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了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研究成果,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群体的研究表明,法制意识薄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64.7%在犯罪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调查中,在回答“此次犯罪的原因”时,选择“不懂法律”占65%;58.1%在犯罪时“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会受到处罚”;64.7%在犯罪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在“假如在违法犯罪前存在哪些事项,就不会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60.5%的未成年犯的回答是“知道犯罪的沉重代价”。

2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程度不够高,对他们的心理不够了解,因此,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让他们知法、守法势在必行。学校要通过法制教育,使中学生认识到法制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最重要手段,唯有法律才能充分保障人的权利,唯有法律才能制约权力的运作,防止权力的滥用。

二、中学法制教育中的“五少”现状

我国中学教育中法制教育情况很不乐观,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法律一无所知,法制观念淡薄,缺少起码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法治教育变成学校教育短板的现象并不少见。

(一)课程设置少。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八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因此,中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是有限的。

(二)考试占比少。中学教育是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运转的,而在中考和高考中,法律知识基本上都不是考试的内容。在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过分偏重于中考、高考考试科目的学习,很少能够开展有效的法制教育活动,存在法制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三)学用结合少。绝大多数中学的法制教育课仅表现为法律知识的传授,将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制教育的培养等同起来,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法律知识,但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不会运用法律来认识和指导自己的行为,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比较差。

(四)专业教师少。目前学校的专业法律老师很少,大多数上法律课的老师都由政治老师代替,他们有的可能完全不了解法律,也有的是一知半解,这样的课程设置形同虚设。

(五)家长引导少。多数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智育,而缺乏对孩子的思想引导和做人的教育,导致不少青年学生在品德、心理、人格上出现不少问题。

三、大力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

(一)中学可以开设专门的法律课程。中学时期正是青少年身心快速发展,逐渐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法律等实践课程的缺失,使青少年面对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时,不懂得用法律指引行为。为此中学应该开设法律课程,编写专门的法律教科书,引进专业的中学法律教师,创新法律教学模式,让广大青少年知法懂法。

(二)在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重视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养成法律意识的最佳途径。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能力和道德素质,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将法律知识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形式上,教师要尽量多采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鲜活案例,吸引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这些法律现象背后的法律道理,从而更好地提升法律教学效果。

(三)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多元的法制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学法用法。学校和家长都要高度重视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在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同时,必须借助社会文化力量和公共环境资源,营造全方位法制教育环境。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如可以通过办黑板报、橱窗宣传,法律知识抢答、讲讲身边的法制教育小故事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达到宣传法律知识的目的;组织学生参观检察院、法院、监狱或者旁听庭审,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法律;进行模拟法庭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法效果。

(四)指导中学生用法律引导自己的行为。法律知识的学习目的是要做到守法、用法。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情绪情感表现冲动、幼稚,很多时候在行为控制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在通过法律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用法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能够指导他们来找寻法律的规定,从而合法合理的维权;在遇到冲突的时候,能够对法律有所敬畏,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出现违法犯罪情况。通过知行合一,真正保障青少年学法守法能够落到实处。综上所述,青少年在中学阶段,就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内容,培养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观念、习惯,为依法治国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许恩铭 单位:宿迁中学高三8班

参考文献:

[1]张彩云.中学法制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群文天地,2012,(7),192

中学法治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初中课堂;道德与法治教育;情景教学法;研究

“教无定法”,为改善初中学生的消极学习氛围,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质量进行,各大初中院校纷纷采用新型的情景教学法,对学生开展启发式的诱导教学。新型情景教学法下,全面改革了老旧的“填鸭式”教学,将以往的老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自主思考为主,充分优化了课堂教授模式。本文作者从情景教学法的概念、作用以及具体实施入手,对该教学方法展开深入的论述。

一、情景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及仪器,构建出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鲜明的教学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深入知识内部,进行自主的思考与学习。[2]在情景教学法下,老师的主要职责是引领学生感受学习的魅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学习思维,并不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思考作严格要求。老师将大纲所列的知识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深入其景,实现教学大纲与学生思维的有机结合,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将书本知识“生命化”,落实教育教学的高效作业。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景教学法的作用

(一)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据有关数据统计,当学生深入具体的生活情景或其他富有立体感的情景中时,其学习情绪会出现持续高涨的情况,对事物的思考及想象能力也会出现大幅度的提升,最终会表现在对具体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的探究欲上。在教师根据具体道德与法治知识创设的生活情景中,不仅能够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道德法治的存在,还能够使其在情景模拟中的真实案例下产生自己的正确价值观。[1](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问题的提出往往比问题的解决更为重要,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景教学模式下,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展开自身思维,进行问题构建,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该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3]例如:道德法治教育中,对现代社会“假货盛行”事件的引入,不难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生产厂家的“假货生产”,卖家的“假货买卖”,究竟是道德的缺失还是对法律的触犯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课堂情景构建来引入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最终起到促进课堂教育高质量进行的作用。(三)开阔学生眼界思维。初中教学中对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要求并不太高,主要是对初中阶段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铺垫最基本的道德教育与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达到以上几点基本的教学目的,还能够对学生视野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课堂学习中构建生活情景时,教师有意识的选取新世纪以来具有典型特征的事例,例如:引入我国共享单车“赴英发行”频遭英国公民恶意破坏的事件,不仅能够在案例分析中奠定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还能上升到国际道德与法治的层面上,使学生的思维由国内小型民事案件,上升到更加开阔的领域。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实施

(一)创立生活情景。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程老师要结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生活化的方式构建教学情景,使理论知识尽可能的贴近生活,促进学生的理解学习。例如:在对基础道德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入社会“碰瓷”现象或者生活中的“让座问题”,诱导学生产生基础道德层面的思考。[4]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碰瓷”问题呢,面对理所当然性“让座”要求,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二)创立问题情景。教学问题的构建与解答,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老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问题的构建与解答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老师要善于利用课件信息展开问题情景的构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法治问题的学习中,利用书本中轻视他人生命的案例,进行问题构建,提出“轻视、伤害他人生命,将触犯我国的哪些法律法规”等问题,引导学生依据课本理论,展开积极的思考与辩论,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创立案例情景。正如上文提及的,案例情景的构建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法律知识涵养,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环节不能忽视对具体事件、案例的引进及利用。学生在个案分析中能够更深切、更真实的感受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引进最近社会上议论纷纷的“病患医疗单,一天84包纱布”的案例,将学生的思维由枯燥的课堂引入具体的医疗案件中,使其与道德案件产生共鸣,促进学生的道德法治学习。

综上所述,以情景教学法替代传统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各初中院校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实现情景教学法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带动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陶孟义.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术研究,2015,01(16):136-138.

[2]张文霞.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浅谈新课标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科教园地,2015,17(22):172-174.

[3]高秀艳,胡金扣,等.情景教学法的使用及对学生思维模式培养作用探析——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J].科学大众,2017,07(20):190-195.

中学法治教育范文篇9

一、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

为确保依法治市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局对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建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局机关各相关科、室及局下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治市宣传教育月活动小组。从而在全局上下形成了领导干部共同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法治教育加强,法律意识提高

1、加强领导干部依法治市学习

首先是领导自身重视,率先垂范,带头学法用法。一是制定和完善了中心组依法治市学习计划,坚持开展领导集中学法、定期学法活动;二是做好学习笔记和写好心得体会,保证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的落实;三是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市教育培训时亲自进行讲授,以身作则,形成领导干部法治教育经常化、规范化。

2、抓好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

一是坚持学习制度化,充分利用每月学习日组织学习相关论述和精神;二是以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主题教育培训,深入学习宣传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以及省、市依法治理相关文件精神;三是深入学习农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紧密联系我市农机生产、经营、维修、市场发展形势,学习和履行职责相关的法规政策和重要文件。

3、开展依法治市知识竞赛

通过开展竞赛活动,营造依法治市宣传的浓厚氛围。在依法治市宣传教育月期间,印发知识竞赛30题,实行有奖竞赛。加强干部职工学习消化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提升干部职工的法治能力,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活动深化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活动形式多样

1、将宣传教育月与“法律进机关、进企业”相结合,大力开展法律宣传活动,通过学习宣传、法律法规咨询等多种形式,构筑起农机行业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平台。

2、以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开展农机专题法治宣传活动,免费发放法治宣传纸200多份,给过往群众免费讲解农机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家喻户晓,形成良好的群众舆论。

四、加强依法行政,创建服务型机关

中学法治教育范文篇10

以党的“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任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机关、法治学校、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二、主要工作

(一)建立健全学法用法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制度、会前学法制度、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审核制度、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培训、年度述职和考核等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加强学校教职员工的法治宣传教育,坚持并完善教职工会前学法制度,建立教师法律培训制度,将法治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教师系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原则、必要的法律规范和教育专业法律知识等,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依法执教的自觉性。1.学习宣传依法治国战略。深入宣传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学习宣传关于法治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了解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把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育职工养成守法行为习惯,自觉依法办事,逐步树立法治信仰。2.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把宪法学习宣传摆在首要位置,组织学习宣讲新修订《宪法》,开展知识测试。认真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学习宣传活动,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不断提高教育系统的宪法意识。3.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大力宣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各项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4.学习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教育体育实际和需要,大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校安全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教育系统践行法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扩大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的社会影响,引导社会各界树立教育法治观念。(二)抓好法治教育“五落实”。切实抓好“课程、教材、师资、经费、考试”五落实。学校要把法治课列入学校课程教学计划,设置法治课程,开足课时,上好法治教学课。学科教师要深入挖掘切合实际的法治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法治教育。教师应创造性地丰富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综合采用故事教学、情境模拟(如法庭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真实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三)精心营造校园法治氛围。因地制宜建设校园法治文化长廊、法律图书室等法治教育宣传阵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思考、运用法律法规。法治氛围建设要做到“五个一”:即有一幅固定法治宣传标语、有一个固定法治宣传专栏、有一个法治图书室(角)、有一期法治宣传教育黑板报、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微信等)中有一个法治宣传栏目。(四)开展法治实践教育活动1.开展法治教育第一课活动。每年春季、秋季开学,学校要积极开展法治教育第一课活动。突出学习宣传新《宪法》,把宪法学习宣传摆在首要位置,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要开展《宪法》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活动。2.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校园建设。贯彻《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实施方案》(安教法〔2018〕84号)的通知。充分认识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法治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有针对性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全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努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3.开展主题法治教育活动。开展以“法在我身边”“我们与法同行”“法律在心中”“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我是学法小公民”等为法治主题的班团、社团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利用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活动。如“3?8反家暴法”实施主题宣传活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题宣传活动、“4?15国家安全法”主题宣传活动、“5?4”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6?1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普法书法比赛、普法演讲比赛、法治绘画比赛、法治文艺演出等法治宣传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法治教育氛围,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4.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宣讲活动。聘请县部分法学家深入学校开展青少年预防犯罪、性侵、防毒、反邪等法治宣传教育。5.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检察院、法院、监狱等机构旁听和参观,开展模拟法庭、以案说法等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参与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了解和分析真实事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律熏陶,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6.完善学校法治教育网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学校积极与当地公安、司法、检察、法院及团委、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广泛开展“警校共育”“家校共育”“小手牵大手?法治伴我行”“致家长信”“带法回家”等普法教育活动。通过开办“社区家长学校”、设立家校联系卡、举办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五)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加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引领学校法治教育的深入开展,不断增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