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法制教育十篇

时间:2023-03-21 20:05:16

中学生法制教育

中学生法制教育篇1

关键词:法制教育;途径;学科教学;渗透

近年来,中小学生违法案件有上升的趋势,在违法案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案件的发生,触目惊心,让人痛心。中小学生本该是活泼向上、如花的年龄,但是一些学生没有人生理想,不思进取,为所欲为,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缺乏法制教育。缺乏法制教育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因此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中小学生为什么缺乏法制教育。之所以说中小学生缺乏法制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强调受教育对象的整体性,要保证所有中小学生受到基本的法制教育。二是强调法制教育的有效性。中小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正规途径,容易在学生心中树立法制观念。三是强调法制教育的针对性,我们要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法制教育。让青少年心中有法是最根本的目的,接受义务教育既是每个未成年人的权利,也是义务,如今法制教育也成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所有中小学校全面推行法制教育,力争把中小学生违法案件的数量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降低违法案件对社会的危害。这是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根本目标。

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我们不能凭空向学生谈法律。教师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教育部门也要加大对各级教师的法律培训,让广大教师心中有法。

那么,对中小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有什么具体的途径呢?《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相关知识,且应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身边的事谈法律,做到在渗透过程中运用自如,不枯燥。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到学到了新的知识,一举两得。

中学生法制教育篇2

今天有幸应邀参加溧阳市上兴中学举行的法制课,与大家交流一些法律知识,再讲几例发生在我们中学生身上的典型案例。

我们举办今天的法制讲座主要目的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同学们首先要先弄清楚三个概念。一个是法律,一个是违法犯罪,还有一个是未成年人。

先来说说法律。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大家行为的“规矩”。可能很多同学会认为,法律就是惩罚坏人的东西。其实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国家的法律是面对每一个公民的。法律赋予了每一个公民各种各样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法律是约束公民的自由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自由。法律之所以要限制我们的自由,是为了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权利。就比如交通安全,只有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规则了,大家才能享受到交通通行的便利。所以,这种自由的约束是相对的。法律就是给我们一定的规则,我们就要去遵守,否则,就将得到法律的惩罚。与我们中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有法律有《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二个,就是要来讲讲违法犯罪。什么是犯罪呢,从法律角度来讲,就是触犯了刑法的行为就是犯罪。再具体点说,就是任何会造成社会危害的,依法律必须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就是犯罪。通俗一点来讲,就是说,只要你的行为是触犯了我国刑法的规定,就会构成刑法当中规定的某种罪,这就是犯罪。例如我们平常经常说到的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盗窃罪、寻衅滋事罪等等。什么是违法呢,广义上讲是一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狭义上主要就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的不良行为。

第三个,就要来说说未成年人。在座的都是未成年人、青少年。先说下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区别,未成年人是一个法律概念,《民法典》《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几部法律对未成年人的概念都有涉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也就是说,在十八周岁以下的,就都是未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青少年是青春期的年龄段的人。一般指十三岁至十九岁左右的阶段,青少年正好对应的就是我们初中、高中时代。青春期是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生理上的逐渐成熟是青少年期心理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矛盾动荡性,人生、价值观形成逐渐形成。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思想意识与心理行为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

青少年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有:特俗家庭品德问题、心理问题、亲子沟通障碍、自我中心、心理脆弱、情绪障碍等。

那是不是“只有要十八岁以上才会受到法律制裁”。这点是错误的。并不是说只有十八周岁以上的才会受到刑罚处罚。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但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犯罪就不用受到刑法处罚。《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具体规定:14周岁以下是完全不负刑事责年龄段。14周岁至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年龄段,这一年龄段的公民犯以下8种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就是说,在14岁以上16岁以下犯了八种暴力犯罪,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14--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16岁以上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段。也就是16周岁以上的不管犯了什么罪都要受到刑法处罚。但是,在犯罪时或者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不适用死刑。这也就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有,就是不满14周岁犯罪的,则依法责令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以由政府收容所教养。

我们为什么要开展学习法制教育,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近几年来逐年上升,这也就意味着有不少未成年人因犯罪而被关进看守所或监狱,仅我们常州市,2020年12岁-15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702起。盗窃、故意伤害、诈骗、故意毁损公私财物、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强奸、猥亵儿童、组织卖淫等。2020年12岁-15岁未成年人治安案件265起,盗窃、殴打他人、猥亵、卖淫嫖娼、谎报警情、携带管制刀具、谎报险情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等等。

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解析: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家庭原因(一)溺爱型教育方式(二)粗暴型教育方式(三)放任型教育方式(四)教唆型教育方式;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一)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二)社会就业难的压力(三)社会文化原因,暴力、色情信息的影响,网络媒介促使未成年人犯罪高发,网络游戏导致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网络色情导致未成年人直接犯罪;

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教育原因: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学校心理教育的缺位、失学未成年人群体;

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个人原因: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性格叛逆、自暴自弃等。

案例一常州天宁区某中学学生刘某,2007年出生。2020年4月底5月初在常州化龙巷论坛不实言论,造谣生事,被公安机关抓获。

案例二溧阳燕山中学燕湖校区学生徐某某,2005年出生,到学校老师办公室盗窃香烟、打火机、化妆品等物品,涉案价值数千元,被公安机关抓获。

案例三溧阳职高学生黎某某(2002年出生)、陈某(2002年出生)2019年8月某日,在上兴牌楼公园篮球场,因谈恋爱争风吃醋结伙殴打李某某,致李某某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赔偿十余万。

案例四陈某、女、2005年出生,辍学后长期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2019年9月报警称被人强奸,公安机关在调查中过程中发现陈某有卖淫行为,因谎报警情、卖淫被公安机关拘留。

案例五王某、女、2005年出生,金坛某中学学生,2019年9月在吾悦广场以扇巴掌、脚踢等手段无故殴打他人,公安机关定性为寻衅滋事案,被公安机关抓获。

案例六是一起故意伤害案。为了叙述方便,我先把涉案的人员基本情况作以介绍:张某,男,16周岁,某中学学生;孙某,男,16周岁,某中学学生;沈某,男,18周岁,某中学学生。

2014年3月22日晚10时许,张某走出学校宿舍楼大门时,将下晚自习回宿舍的学生孙某撞了一下,把孙某撞坐在地上。孙某回到宿舍,将其被撞的事情告诉了同学沈某,请沈某帮忙。沈某答应后,两人就将张某叫出宿舍楼问张某这件事怎么处理,张某跟沈某、孙某说:“你们想咋办就咋办。”沈某就在张某的右肩上捣了一拳,后又用左手搂住张某的脖子,用右拳在张某的身上捣,孙某就在一旁帮助沈某殴打张某。张某被打急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刀,对孙某的胸部、身上捣了几刀,孙某大量出血送医院抢救。孙某左胸部、右胸部、左上腹等处被刺伤。经法医鉴定:孙某的伤情已构成重伤。

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赔偿若干万元。

本案涉及到的法律概念有:

1、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故意伤害罪是怎么构成的,通俗一点讲,就是伤害或者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达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法医鉴定为轻伤以上。

故意伤害与殴打他人的行为有什么界限,主要就是在后果上的区别,殴打他人造成的后果是尚未构成轻伤。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在《刑法》中有规制,《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没有涉及这一概念。刑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有四个条件:一,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二,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三,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四是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现实生活当中,人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双方打了架,后动手的一方总说自己是在正当防卫;那么,双方打架,后动手的一方真的是正当防卫吗?一般说来,打架还手的一方,不属于正当防卫!这是因为正当防卫的第一条件是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不法侵害行为主要是指《刑法》中规定的各种犯罪行为,如杀人、强奸、抢劫、放火、故意伤害等,对这些行为,如果不果断采取防卫行动,使其停止非法侵害,将会造成重大危害。打架还手就不同了,比如说,甲动手打了乙,乙完全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比如报警、向老师报告求助,完全没有必要动手还击。动手还击只能造成一个后果:双方互殴,两人均要收到法律惩罚。所以,两人打架,不论何方被打致伤,还手的一方一般不算正当防卫。如果因还手而使打架事态恶化,不论是先动手的造成的还是后动手的造成的,双方都要依法律负应有的责任。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或者变相;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列举了九种严重不良行为,这九种都属于违法行为,是要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法》制裁的;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同学们!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争做新世纪合格公民。新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法治不断完善的国家,学习法律知识,清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才能更好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正是在大家的肩上。为了更好地肩负、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大家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广博的知识面,不仅要学习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

中学生法制教育篇3

一、加强中专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的中专学生大多是“90后”的一代,他们出生时改革开放以取得明显成就,他们生活条件优越,是在家庭的呵护与溺爱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时代的变迁及物质文化条件的迥异,使得“90后”的思想与理念与老一辈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同时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价值观的混乱、信仰的缺失、崇拜的盲目性和意识的非主流使得他们在自我缺失时更容易走上歧途,甚至是违法犯罪。因此,对中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一)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中专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

中专学生法制意识的淡薄加之心智不成熟,他们相比高中学生,没有高考的压力,因此,在追求享受和寻求安全感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来自网络的不良影响和他人的非法教唆,从旷课逃学到加入不良少年团伙,出于义气、攀比或激情实施诸如盗窃、抢劫、、伤人等犯罪行为。因此,在学校定期开展法制专题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制意识,对减少和预防中专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法制教育可以使在校学生明辨是非,慎行多思,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二)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中专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家庭观

诚如前述,目前的中专学生普遍是生活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父母及家庭的溺爱使他们形成了任性和骄横的性格,缺失与人相处时谦让的道德观,加之父母教育方式的非科学性,使孩子在欲望无法达到满足时便产生了极强的逆反心理,进而动辄离家出走或通过非法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对中专学生进行宪法中“公民基本义务”、婚姻家庭法等法律知识的教授十分必要。具体的可以开展学生、父母、专家三方互动,通过相关法制教育,可以使他们了解父母的付出和艰辛,懂得与人相处的正确方式,培养其尊重师长、互谅互让的道德观,体验温暖的家庭氛围和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

(三)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建立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学生是校园的主体,加之中专学生所处的特殊阶段,校园犯罪的发生使得纯洁的象牙塔内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校园犯罪从严格的法律意义看不是一个法律概念,我们所谓的校园犯罪是对作为一类典型的发生在特定区域特定人员之间的犯罪现象的约定俗成的称谓。学生犯罪行为可能发生在校园内学生之间,也可能发生在社会中。综观近年来学生犯罪的案例,不难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犯罪的类型逐渐由财产类向暴力性犯罪过渡,并且犯罪程度日趋严重。另外,伴随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犯罪(网络犯罪、犯罪等)也层出不穷。中专学生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奇心、模仿欲,或者纯粹是逆反心理,加上法律知识的欠缺,从而引发暴力事件,酿成苦果。因此,加强中专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其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什么是犯罪,如何预防犯罪是一个如何有效地促使学生和教师正确的认识犯罪和预防犯罪是校园普法工作的必要内容。

二、中专学生法制教育的完善途经

校园普法工作每年都在进行,但大多数往往流于形式,普法的针对性不够。同样是学生,因其所处的年龄段不同及环境的差异性,我们在进行校园法制教育的时候就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法制空白进行有针对性地法制宣传,这样才能起到法律的预防犯罪功能。本文的着眼点在中专学生的法制教育,因此,笔者将从中专学生的角度寻求适合他们的法制教育途径。

(一)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法制教育

中专学生有别于同年龄段的高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已不再局限于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更多的开设的是与其专业相关的课程,因此,在对中专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课程设置的特点,发挥相关课程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实现法制教育的课程传递,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受到较为系统的法制教育。上述法制教育的开展,很重要的前提是我们的任课教师首先要掌握基础的法律知识和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法律规定,这样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学生的普法工作。因此,对相关专业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系统培训和定期强化培训是开展法制教育的前提条件。

(二)加强专项、特色的法制教育

课堂时间有限,加之我们的专业课教师不可能都成为法律专家,因此,除了在课程教授过程的法制教育,课外的专项法制教育必不可少。我们可以利用专题性质的案例教学开展普法工作,具体而言,可以利用学生的团日、班会日进行系列普法工作,辅之以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过播放现实案例、学生讨论案例及专家评析案例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模拟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的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犯罪带来的苦果,以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进行法制教育。

(三)完善学校自身的法律机能

学校作为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除了设置不同功能的管理部门,还应该聘请法律专家或法律工作者为学校的长期法律顾问。专家可以针对学校的日常工作中的漏洞或不足提出相关法律建议,在学校出现法律事件时也能及时地提供法律意见和实施方案。因此,学校自身法律机能的完善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正规化、法制化至关重要,是进行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基础。

(四)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心理教育

加强法制教育工作要有生动性、针对性、有效性,防止空洞的说教。法制教育不是孤立的,它和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辅相成。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家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仁爱之心、容忍之心、尊师之心、孝敬之心。心理素质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合作伙伴,我们应当通过教育使中专学生努力克服这个年龄段容易出现的逞能、好胜、霸道、叛逆心理,培养他们自制力,防止因小事而发生恶性案件。对早熟的学生要加强青春期教育和心理疏导,防止犯罪。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对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治疗,做到防患于未然。

中学生法制教育篇4

关键词:中职学生教师法制教育

Abstract: The practice of legal education is to adapt our legal commun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ist legal system with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It effectively promoted China's current legal system to protect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of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Leg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moral education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egal system for student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train them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establish a socialist legal awareness, legal awareness,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realization of rule of law. However, the current legal education is not satisfactory as there are many issues, legal education does not reach the expected results, the leg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from vocational status quo, according to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work in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legal education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on this issue.Keywords: leg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vocational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否成功,关系着一个民族、国家的发展与未来,中职学生大都将在离开校园后直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学生法制教育是中职学校思想素质教育的重头戏,而中职学校课堂正是演绎好这场重头戏的舞台。

一、中职学生教育现状分析

(一)法制教育缺乏系统规划。由于法制教育没有硬任务和硬指标,因而造成法制教育课的教育质量无保证。(二)学校对中学法制教育定位不准。把法制教育误认为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把法制教育误作为政治课教育。(三)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目前,多数中学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政治课教师兼任,甚至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四)教育部门对中职法制教育重视不够。法制教育课长期得不到重视,法制教育设施没有列入教学大纲,课时安排没有保证。同时,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教育没有系统地形成合力,致使教育链条脱节,形成法制教育盲区。

二、中职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中职学生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社会,学校的素质教育中,法制教育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学会根据法律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二)、中职学生法制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较复杂,或多或少给中职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我国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备,给一些人提供可乘之机,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这些因素难免会影响中职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使他们对法律的严肃性和社会的公正性产生怀疑。而对中职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可以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从而有利于实现以法治国。(三)、中职学生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的必然选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数量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犯罪年龄也向低龄化发展。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处在青少年时期的中职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社会风气的袭扰,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中职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可以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三、中职学生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要和传统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引导、榜样的示范及人们的信念来维持,进而形成自我约束。道德教育在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其行为更多的要受道德规范的引导和调整。但道德与法制密切相关,“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许多道德规范就体现在法律条文之中。如果中职学生普遍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那么学校的法制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有效地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因此,应当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如德育主题班会、诵读传统经典等德育活动,以及开展讲座、征文等竞赛活动,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识和基础理论知识,自觉地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效预防和减少中职学生违法犯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应当强化学生日常品德操行量化考核工作,着重抓好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的养成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知法、爱法、守法、用法。强化日常行为的法律意识,使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培养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二)、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要和现行法律有机结合起来;法制教育是培养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主要形式。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对学生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普及法律知识,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进而达到自律,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使他们懂得公民应依法办事,违法必须受制裁,从而提高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三)、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要和社会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校内师资力量如果薄弱,应鼓励聘请校外普法老师进行教育,坚决杜绝“滥竽充数”的现象出现,已达到能真正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目的,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头脑里牢固树立“法”的观念,将来才能以一个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的公民身份走向社会。

(四)、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要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形成孩子良好遵纪守法观念和习惯的重要因素。家庭要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中职学生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要求父母及家庭成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以正确的行为和言语使中职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子女把课余时间的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学习或者体育活动中去。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注重言传身教,与子女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子女的隐私权,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子女的成长。使家庭在树立孩子们的法律观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合格公民,使中职学生能够在法律意识日益提高的基础上健康成长。

总之,实现“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中职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法律意识如何将直接关乎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社会各界应依法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为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安全、洁净的氛围和空间。

同时,中职学生应从我做起,加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首先,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在点滴小事中注重自身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其次,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中学生法制教育篇5

问卷共有24道选择题,一道开放性问题。此外,结合问卷调查,还选取20名同学进行了访谈。调查对象中,包括中心城区(南开和河西)两所高中的高中生80人,三所环城区(津南、西青和东丽)学校的高中生30人、初中生90人。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大致描绘了天津市普通中学生对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真实感受。

1.学生对暴力犯罪相关法律知识的认识

由表1可见,被调查学生中,仅有6%的同学选择对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法律知识非常了解,68%的学生选择比较了解。不容忽视的是,有26%的学生对于相关法律知识并不了解,其中完全不了解的占到5%。调查数据显示:当遭遇暴力侵害时,57%的同学选择报告学校或老师;20%的同学选择告诉家长;22%的同学选择积极反抗;仅有1%的同学选择怕别人报复,悄悄忍受。

2.学生对学校法制教育的感知

如表2显示,对于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的频率,20%的学生选择经常开展,38%的学生选择定期开展,42%的学生选择只是偶尔有。对于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2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用,39%的学生认为比较有用,28%的学生认为几乎没用,还有11%的学生认为根本没用。调查结果显示:当自己跟同学有了矛盾时,56%的同学选择找同学倾诉,得到同学的理解;仅有15%的同学选择找老师交流,请老师帮助自己解决困难;还有29%的同学选择找家长倾诉,寻求父母的安慰与鼓励。对于学校目前开展的法制教育,13%的学生认为教育内容老套,不符合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31%的学生认为教育形式太死板,引不起自己的兴趣;19%的学生选择教育领域具有狭隘性,有待拓宽;还有,29%的学生选择教育课时比重较少,甚至被视为无关紧要的“副科”,课时被其他科目占用。

二、中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法制教育依附于德育,学校的重视度仍然欠缺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都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但是,中学生的法制教育都是涵盖在德育课程中,法制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是仅仅把法制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相对次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并不单独开设法制教育课,除初中开设的《思想品德》、高中开设的《思想政治》中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并没有正式的法制教育教材。学校法制教育不系统、不全面、无规律,缺乏内在连续性。例如,《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部分,而必修课程的4个模块,即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生活与哲学中并不涉及专门的法制教育,只在选修的6个模块中有“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同时,通过访谈发现,高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难以产生真正深刻的影响,他们认为思想政治课仅仅是一门“课”,特别是理科生,高一、高二学两年,会考结束后就再也不用学了。学这门课就是为了考试,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2.法制教育内容枯燥乏味,偏离中学生实际生活

中学德育课程中相关的法制教育内容枯燥,脱离中学生生活实际。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在高一教材中讲授了《税法》、《银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这些法律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在教材中:一是教材正文,如第四课“劳动合同制度”,在讲述劳动合同基本原则时,还直接引用了《劳动法》的相关条款。第五课“税收及其基本特征”,在讲述税收征收管理时,也引用了《税法》和《刑法》的一些有关条款;二是教材辅助文,如第一课“纸币的产生和发展”,在讲述爱护人民币时,辅助材料中介绍了《银行法》的有关条款规定。第五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在讲述不同税种时,教材介绍了《税法》中有关具体税率的规定;三是资料卡或语录式的附件,如第三课“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教材在讲述反不正当竞争时,列举出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资料。第七课“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讲述消费者合法权益时,也列举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资料。其中,《税法》、《银行法》中都引用了相应法律的原文条款,但是这些法律知识并没有密切结合高一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非纳税人”的学生,对于这些生硬的法律知识,只会觉得枯燥乏味。

3.法制教育教材编排缺乏系统性,忽略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教材由各地自行编订,有的德育教材中,法制教育相关内容的编排缺乏系统性。如,从法制教育的视角,比较山东人民出版社与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思想品德》教材。在三大法制教育主题下涉及的17项基本内容中,仅有8项基本内容的年级分布相同,而过半内容存在年级分布上的差异。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法制教育主题和基本内容的年级分布上,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编排要比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更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一般规律,更能突出法制教育的层次性。

4.法制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实效性不如预期

调查中,31%的学生认为法制教育形式太死板,引不起自己的兴趣。对于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39%的学生认为没什么用。反观当前学校的法制教育,基本上都是采用说理教育法、示范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对比教育法等方式来进行,而且普遍将法制教育简单等同于法律知识的教学。因此,大多是通过传统的课堂教授模式来灌输学生知识的,都是以既定的法律规范为中心,并使学生去适应这个中心,而没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这种法制教育只是强调外在的灌输、检验,很少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接受,教学停留在让学生知法这一层次上,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5.法制教育局限于学校,家长普遍缺位

中学生法制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校教育的孤立性,家庭没能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社会与学校又相隔离。虽然学校在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中,也有聘请有关司法部门的同志进入校园,但这些形式的活动只是偶尔为之,缺乏持久性,很难形成深刻、长期的影响。另一方面,学校之外的有关部门也有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宣传,但各部门大多是按照本部门的需要,根据本部门各自的计划单独进行。调研中发现,当前多数中学都有专门的法制副校长,大多都是由学校所在片内公安派出所的干警担任,学校也设置有专门的安全机构,但学校与社会或相关部门并没有真正建构起一个成熟完善的协同教育机制,对学生的法律影响更多的还是片断的、零散的。家庭教育现状堪忧,家庭与学校缺乏密切的沟通与合作。被调查对象都属于“90后”,推算其家长年龄区间大致居于1965年至1975年间,而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这一时期出生的家长正处于时期。因此,家长自身接受正规教育就受到很大影响,调查也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孩子个性品格的形成。所以,当孩子在学校遇到学业困难或与人交往的困惑,仅38%的同学选择找家长倾诉,寻求父母的安慰与鼓励。访谈中,同学们都非常渴望家长能够多像朋友一样与自己相处,多与自己进行沟通和交流,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可见,孩子们都极其渴望良好的家庭教育。此外,通过调研发现,家庭与学校间非常缺乏密切的沟通与合作。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极少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一概不知,学校也没有很好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三、提高中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1.学校重视法律教育的地位

学校必须把法制教育同文化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于法律教育课的课时应该给予充分保障,或作为单独课程实施教育。为了便于学校法制教育的开展,教育部门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编印《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丛书》,循序渐进地进行法律基本知识教育。此外,还应加强法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如果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专业教师,就无法树立起法律意识和专业思维方式,也就无法培养出有正确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学生。

2.重视隐形教育,提高学生法制意识

学校应积极构建适于学生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环境。如,美国教育界历来十分重视隐形教育对加强学生法律品格教育的功能,除了开设专门的法治教育课程,其内容还分散于历史课、政治课、职业道德课等课程中,进行渗透式教育。另外,美国校园的一些学术活动、庆典活动也发挥着法治教育的功能,传达美国社会的法律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无孔不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减少法律知识的灌输。法律知识只是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传授法律知识是手段,树立法律意识是目的,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努力使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法律观念法律信仰,从而转化为守法、用法、护法的行为。同时,法律意识的培养还应从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中逐渐渗透,学生应注意从日常点滴小事中培养一种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通过行为不断巩固、强化法律意识,并形成守法、用法和护法的行为。学校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严格管理,要通过经常性的校规校纪教育,及时纠正学生小的不良行为,做到防微杜渐,使学生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

3.学校为主,家庭社会为辅,共同承担法制教育的任务

学校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学生法制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但是,家庭在法制教育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同样承担着教育功能。因此,学校应加强同家长、社会团体的沟通,尝试建立制度化的联系,真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承担法制教育的任务。如,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座谈会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并切实有效地通过家长座谈会或参观教学日活动等促进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重点加强指定学生的辅导老师主动与学生家长定期取得联系,及时沟通他们的最新动态,有效监控他们的异常表现。

4.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给中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中学生法制教育篇6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制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82

Legal Education Dilemma in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XIE Biru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to young students of legal thinking and develop moral character;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life and values of the futur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relationship to society as a whol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has always been the party and national attention. Currently, our students as young people a large and important groups, is the concept of cultur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ree and a critical period, legal education will be in the legal awareness training students, correctly view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ional policy guidelines and process its own contradiction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But college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prevailing development dilemma. Legal Education mere formality, content of a single, without practice and other issues, so that legal education is often overlooked and neglected in the daily teaching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activiti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management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关系到青年学生法律思维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关系到社会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到社会整体法制建设和和谐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大学生违法犯罪有的是不知法;有的是只知其文不知其义;有的是知法犯法;更有甚者有的是规避法,等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部分,都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有的甚至法律知识还较丰富,而面对具体问题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法律意识较强,能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对自己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极力维护,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二类是有法律知识,且了解法律规定,但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如司法腐败等现象,使其对法律产生误解,一些大学生犯法并非因为不知法,而是知法犯法,把法狭隘地理解为一种工具,而非追求的目标,认为法就是条文,而忽视了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即秩序、自由、效益、平等、人权、正义等。三类是思想简单、易冲动,感情用事,往往丧失理智,根本不考虑法律规定及行为后果。总的来说,大学生违法犯罪是法律意识的欠缺、淡薄,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时有发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因此,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开展法制教育应该从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既要增强学生法律知识同时也要培养法律意识,用法律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施的现状与困境

法制健全了并不代表着法治建设就达到要求了,要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除了有完备的法律制度还有执行法律的意识、决心和毅力。当前,我国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一个庞大和重要的群体,正是培养和形成三观的又一个关键时期,法制教育将会在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正确看待和理解国家政策方针和处理自身矛盾中发挥巨大作用。但高校学生法制教育普遍存在发展的困境。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内容单一、脱离实践等问题,让法制教育在大学生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中经常被忽略和冷落。

1.1 法制教育不重视,缺少关注

法制教育是法制建设的奠基石,特别是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关系到自身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方面,国家也一直很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宣传,将法制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程和法律基础等让大学生了解和接触法律,以期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另一方面,学生也仅局限于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的法律相关的内容,除开法律专业的学生了解更多法律条款以外,大部分的同学都无视身边的法律事件,取而代之的是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

1.2 法制教育不充实,形式单一

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应当贯穿始终,将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赋予更多的内涵。一直以来,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在具体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往往被弱化或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说教成为法制教育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向大学生灌输法律知识体系,内容总离不开学习国家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枯燥的法律法规条文,根本不可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和的积极性。更不可能培养学生懂法、信法、守法和利用法律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遇到问题往往缺少理智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沉重应对的能力,往往通过自己一时的冲动或是感性认识支配自己的行为而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而产生严重的后果。片面地以讲座或上课的形式代替法制教育,就认为会培养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最终只能收效甚微。

1.3 法制教育不实在,脱离实践

法制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使受教育者知法,更重要的还是懂法、信法、守法和运用法律思维来解决问题。我国现有的法制教育不仅存在形式主义,同时也存在着脱离实践运用的问题。大学校园中法制教育主要是在课堂、讲座、日常思政教育中进行的,学生们往往是被动的接受方,即使有意见也没有机会能讲出来。在枯燥的法律知识学习之后还有背诵相关条文应付更为枯燥的考试,学生们往往对法律规定一知半解,认知支离破碎,尤其是对非法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会存在极大的困惑,为什么要学习跟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课程,对自己以后找工作至少也是起不到明显作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其实与法律是息息相关的,大学生迟早也是要回到社会中去接受社会检验的。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毕业后的生活都不可能脱离社会法治的影响。大学法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对法律知识的运用,日常教育管理活动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往往是从禁止行为准则来规范和影响学生的,告诉学生哪些是不文明的违法行为,哪些行为不能去做,并未告知学生在何种情况之下运用什么方式和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学生往往在遇到麻烦之后要么按照自己感性的想法去做,要么四处打电话求援不知所措。大学生权益被不法侵害的事件常有发生,但由于法律意识的确实或者自身法律修养的不完善,往往做出极端的行为或者时候才能意识到需要通过法律方式挽回自己的损失。如果大学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善于运用法律思维来处理问题,自己的问题也会得到妥善解决,并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1.4 法制教育不系统,无长效机制

大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法制教育可以说是很不完整和系统的,在法制教育过程中也会存在断层无法持续。

大学生法制教育不系统第一个方面的体现是2005年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规定,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合并为一门课,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仅在思想道德修养中占四分之一的篇幅,在两个章节的内容中涵盖了宪法、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以及相应的诉讼法、仲裁调节等内容。庞大系统的法律体系根本不可能在这里体现出来,所有的内容都将会很笼统和支离破碎。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系统另一个方面体现在所有大学生所受的法制教育重点都放在学校教育这部分上。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立体的环境,学校教育固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不分,但不是唯一部分。法制教育还应该涵盖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外部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创造全方位感受法制教育的环境。

1.5 法制教育不专业,师资不齐

大学法制教育一个很现实的困境是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无论是在教学活动的老师,还是参与学生管理的专职人员,在专业法律知识和大学生法制教育经验方面都是有待提高的。

目前,正如我们所知,法制教育都是放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环,科任老师很少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或是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培训。学生管理的老师们更是来自各种不同专业,虽然在学位上获得了入职的条件,但是在法律教育方面很多都是一无所知,充其量也只能以实际案例告诫同学们碰到问题如何去做,其中的法律道理和法律思维是没有办法传授给学生。

这样的教育和管理只会使得学生碰到同样的事情会处理,出现新情况则手足无措。法律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想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稀缺的专业教师资源和良莠不齐的师资力量实在难以保障法制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欧阳庆芳.党的十对法制教育目标要求的新发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2] 吴秀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制教育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2.27(6).

[3] 包芳.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中学生法制教育篇7

[关键词] 法制 教育 意义 方法

引言

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是要害的一环。所以,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不仅可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针对当前教育实际,中小学生必须重视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学好法律,掌握法律知识。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让中小学生从小学习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识很有必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法律规定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医治”和预防的作用。学生懂法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在平时就能做到遵纪守法。所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面对当前部分中小学生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浅谈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价值。

1.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方式

学校的法制教育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意识,促进他们遵纪守法,提高整体素质。针对当前教育实际,中小学校必须重视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学好法律,掌握法律知识。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让中小学生从小学习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识很有必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法律规定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医治”和预防的作用。学生懂法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在平时就能做到遵纪守法。所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方法

面对当前部分中小学生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抓好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经验。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学校要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教育。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展工作:

①开设法制教育课。每周开设一节法制教育课,做到有教学教材,有专职教师,或从当地公检法机关聘请干警担任老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学好法律知识,在平时并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测验。

②进行法制教育主题讲座。学校可请法制专家或学校法制教师主讲①,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给学生进行主题讲座,尼木县中学聘请了尼木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担任尼木县中学的法制副校长,并且将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作为固定的法制课,有目的地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③法制知识宣传教育。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语文、常识、思想品德等课中针对学生实际渗透一些法律教育内容,文道结合,细水长流,滋润学生,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

④组织学生开展关法制问题的主题班会。启发学生热烈讨论,提高法制意识。

⑤开展法律实践活动。采取模拟法庭、重点案例剖析、以案说法、情景模拟等显而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未成年人学习法律知识的爱好,尼木县中学法制副校长,组织学生到尼木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参加旁听,切实提高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实效。

(2)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搞好法制教育。法制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家庭和社会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搞好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①家长不但要学习法制知识,在家庭中自己的言行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孩子面前不要有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更不要在家里传播黄色或不健康内容。②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还需要社会的配合,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

(3)开展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组织建设。①成立法制教育办公室或成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②。目前有好多学校已对小学生开展法制教育,但还没有建立健全的组织。在法制教育工作中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管理上不够规范,教育效果不好。②学校可以挑选思想品德好和热心这项工作的教师来担任法制教育工作,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以达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地学习与探索研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教育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价值

中小学生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开始的,他们刚刚踏上人生的成长之路,心理状态脆弱,易受诱惑,喜欢模仿,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道德和理智相对模糊,易受外界的影响。纵观在所有中小学生罪犯中,部分罪犯就是从小养成了犯“小”罪的习惯,不听老师和家长的劝告,任性妄为地做些违反学校纪律或小偷小摸的犯罪行为,久而久之,便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道德法制教育。“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让我们携手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筑起一片纯净的法制天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法》

中学生法制教育篇8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可见,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及教师的法定责任。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呢?我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是这样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的:

一、加强自身学习,熟悉教材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

教育者一定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统一。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因此关注环境方面的素材是非常多的,同时对人类的健康生活也涉及较广泛,而这些内容都具体有渗透法制教育的契合点。在《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一书中,列举了很多的渗透点,比如在讲到《水中生活的动物》时介绍水域环境的保护时,就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在《陆地生物的动物》中谈到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时,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相关的规定……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学科法制渗透的实际执行者,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法制意识。我们要认真钻研每一个法制渗透点,熟悉每一个涉及的法律知识点,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用简单形象的方式合理地向学生渗透,向学生解释,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二、创设教育契合点,有效引起学生的共鸣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事例、生活的现象分析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1.针对生活现象,营造讨论氛围,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我在讲到水域环境保护以及动物栖息地保护时,展示了我国多个知名水域被污染的图片,首先从视觉上给学生以震撼,然后利用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生活环境被污染的严重后果,这时,我再以“对立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对破坏环境的谴责,这时法制渗透时机成熟,我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条款,看到学生脸上写满认同的表情,我知道学生已经实现了自我教育。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课中,我设计了三组图片:多姿多彩的生命―多舛多灾的命运―捧在手心的宝贝。学生随着图片的转换,从惊奇喜悦到无所适从,从短暂的沉默到愤怒:“伦敦是雾都,北京是沙都……”“那只角羚那么小,他们真是太没有人性了!……”“老师,难道没有什么办法惩治一下这些人吗?”我及时给予学生明确的答案:有!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把对动物资源的保护提升到了法律的层面,用强制性的手段来惩治违法之人。“对!就该严惩!”“太好了,看他们还那么嚣张!”学生感受到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可了法制存在的必要性。

中学生法制教育篇9

关键词:法律教育 中学生 思想培养

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表明: 年龄在13-18周岁的青少年正处在不良品德发生和违法犯罪两个高潮时期。而这个年龄段正是应该读初、高中的时候,在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虽然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被囊括在思想政治教育课里面,但是由于中考、高考不涉及,而导致很多唯中考、高考论的学校不重视这堂课的开展,使得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

一、中学法制教育在我国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初,高中课堂,法制课主要是结合着思想品德课来上的。由于思想品德课的考试内容未被纳入中考、高考的范畴,导致很多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不是太上心。有些学校甚至将原本用来上思想品德课的课时拿给数理化,语地英;结果导致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我们在新闻上常常看到,很多13―18岁的小孩,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打架斗殴,行盗诈骗,本应当是努力读书,报效父母养育恩的时候,却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更有甚者,年纪轻轻进了班房,将未来的人生断送。

笔者曾在基层共青团上过班,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县关工委)和团委在一起办公,笔者和关工委的老同志经常会有工作上的交集,有时还会陪同他们去当地少管所调研。在一次陪同过程中,一个16岁的小孩由于多次偷窃被抓进少管所进行管教,当我们在和他谈话时问到,平时父母管不管他?他说父母在外打工,在家里跟到婆婆过,学校老师管不管他?他说学校老师也不管他,我又问了一下学校开不开法制教育课?他摇摇头。随后又问了几个之前有在读书的16、17岁的小孩,除了有一个小孩说,学校开了思想品德课,但是这个课都是上自习,其他的小孩在回答这个问题是均是摇摇头。当然这些小孩,很有可能长期也不上课,但是从这么些小孩里口中得出的言论,也可隐约看出学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在中学开展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 法制教育能促进中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中学生既处于一个成长的关键期,又在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期,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其一生发展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没有不履行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有助于他们对权利和义务的理解,进而意识到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好逸恶劳的人在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中是难以立足的,从而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拼搏,勇于付出,甘于奉献的积极的人生观。

2. 法制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竞争和合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二者是强有力的推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强调竞争与合作协调共存的时代,观察当今社会,我们常常看到,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崇尚独立、强调竞争、注重利益。强调竞争,鼓励争优,对于中学生学习而言,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里做事单打独斗都不是被提倡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俗话也时常被提及。我们宪法和法律对提倡合作多有提及,如:宪法中规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民商法中的合伙,开设公司;等等。大到政治体制小到商贸往来在法律中都有所体现,通过对法律知识的传授,对相关法条的讲解,对提升中学生对合作的认识大有裨益。

3. 法制教育能培养中学生的现代法制观念

在提倡依法治国的今天,一国的公民是否具有现代法制观念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程度的具体体现,良好法治环境的建立,和公民是否拥有良好的法制观念息息相关,作为国家事业的继承者们,中学生是否具有现代法制观念就显得异常重要。通过法制教育,使中学生认识到法制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最重要的手段,唯有法律才能充分保障人的权利,唯有法律才能制约权力的运作,防止权力的滥用。此外,还要用权利本位、契约自由、社会公平、效率优先等现代法制精神去引导中学生,使现代法治观念融于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从而使中学生产生守法观念并能积极护法,把守法内化为种道义上的义务,把护法当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对中学加强法制教育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认识到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今天进学校的中学生,明天就是社会的主人翁。在中学开展法制教育,应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都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所有中学都能按照规定扎实开展法制教育;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们都应当积极支持、配合学校搞好这项工作;授课教师们应当认识到国家需要大量优秀法律人才,自己负有引导、培养、输送人才的崇高使命。

二、完善中学法制教育内容。学校应当开设专门的法制教育课,并制定法律教材,让老师在中学教授这门课的时候是有章可循的;在确定中学法制教育内容中,既要体现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原则,又要体现个人基本权利、义务,既要有课堂学习内容,也要有社会实践内容,既要教基本原理,也要讲生动案例。

三、探索中学法制教育新方式。开展法制教育,讲授是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法律本身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对于法制教育仅仅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应当安排一定量的法律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联系法院,让学生旁听开庭审理案件,联系公安机关,让学生参观监狱、看守所等,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理、讨论身边发生的法律事件,等等。

四、进一步充实法制教育师资力量。毫无疑问,由于学校长期不重视法制教育课,使得学校普遍存在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任何一门课程,没有好的老师教授,学生肯定是学不好的。因此学校应当引进法律的专门人才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招聘高校法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当专职老师,聘请法官、检察官、警官等当兼职的老师以教授学生法律知识。

四、结语

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是一件功在眼前,利在久远的事情,我们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应当加以重视,使我们中学生懂法、守法,从而使法治中国梦得以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潘荣华 中学法制教育的特点和原则[J] . 陕西教育,2003(2)

中学生法制教育篇10

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思想政治教育将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中心来开展。同时,大力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展普法教育,致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的维权意识,帮助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我国建设法治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文章从青年大学生心理特点、普法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将专业的法律知识大众化、如何依托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等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高校 青年大学生心理变化 法律

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针对目前国际格局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结合我国当前青年大学生的实际特征。在目前知识经济爆炸、信息渠道多元化的形势下,如何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等,是我们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明确对象,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作为高校工作者,首先就是要对我们目前教育对象――青年大学生有非常透彻了解,运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所学知识来引导和帮助他们。伴随着性的成熟,身体发育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的形成,认知能力的发展,青年大学生日益显示出与童年完全不同的特点:

(一)交往对象的变化

青年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交往对象的重心开始向同龄伙伴转移、感情的重心也逐渐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因为与同龄伙伴交往的平等关系能提供父母所不能提供的心理稳定感、认同感和发挥自身能动性的机会和场所,通过朋友之间分享共同的情感、矛盾、忧虑和困难,在相互帮助和尊重中满足了自我发展的需要。中学时期是学生结交知心朋友的高峰期,到了高中阶段,青少年几乎达到了一个结交同性朋友的猛增期。

(二)交往方式的变化

青年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身心方面的矛盾的出现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焦燥。他们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表露自我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团伙式的交往已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因而他们交友的形式开始注重个人内在素质的特征,交往内容也逐渐从活动的外在层面向内在认识和体验方面发展。他们选择朋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2) 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3) 性格相近,(4)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这一阶段朋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所建立起的友谊相对稳定和持久。

(三)择友特征的阶段性变化

青年大学生对朋友的选择是以其对交友意义的新认识为基础。过去朋友的选择主要以活动为中心,只要愉快相处就是朋友,朋友之间要绝对忠诚、坦白、保守秘密,遵守无形的伙伴关系准则,齐心斥责对朋友的叛变等。

大学时期的学生友谊要比少年时稳定和深刻得多,他们在择友时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情趣,即强调对方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等。由于此时青年大学生的判断力、自我调节能力都得到了相对的提高,因而能够做到求大同、存小异,朋友间的一些非原则问题不会影响友谊的继续。由于青年大学生志趣爱好不断的拓展,内心的丰富使大学生的交往领域比中学生广泛得多,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朋友来满足自己不同的需要。

(四)“拜金主义”日渐成风

有些青年大学生存在着拜金心理,认为有钱就理直气壮,没钱就“英雄气短”。所以很多大学生都不好意思承认家庭贫困,即使家里非常拮据,却还是经常伸手要钱用来与同学攀比,完全不理会父母已经早早地累白了头、累弯了腰。

在学生中间也形成了一个拜金的圈子。就拿过生日来说,许多学生过生日一定要请客吃饭,请不起同学吃饭的孩子一般都被排斥在“圈子”之外。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之间的贺礼都是档次较高的运动包或鞋子等。学生之间把自己过生日时来祝贺的同学多少、礼物轻重作为衡量自己“面子”大小的标准。

(五)逆反心理较严重,自控能力不强

逆反心理是广大青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个人的表现欲望、标新立异的想法成为他们无视家长、老师和校纪校规的重要原因。一旦造成后果,以他们的能力又无法弥补。

二、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近年来,受社会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治安案件频繁发生,违法犯罪案件逐年增加,这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更为严重的是给他们自身、他人及其家庭带来不幸和灾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提高抵御违法犯罪的免疫力,遏制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仍存在不少有害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一些不健康书刊、非法出版物和不良网站,宣扬色情、暴力、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钻、有机可乘。而青年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容易误入歧途。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增强其自我防范意识,学会排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目前,有些学校的日常管理还没有真正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现阶段的学校教育还是侧重于应试教育,法制宣传教育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纳入学校教育主课内容。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促进学校日常管理走上法制化道路,形成一套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三、求真务实,推进青年大学生普法工作的全面开展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各方面的特点变化,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帮助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大学生中普及法律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损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级团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充分挖掘团组织自身的潜力,进一步培养服务组织,拓展服务阵地,构建服务网络,建立和落实青年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和保护好青少年的合法权益”。①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社会事务,使全社会都树立起法律至上的观念,形成依法办事的强烈社会氛围,建立起“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②

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掌握青年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启蒙教育到系统教育的原则,设定相应的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和方式方法。

1、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合法与违法的界限,知道什么是犯罪,这是法制宣传教育的最低标准。而“易”的标准就要求我们在法制教育过程尽量做到通俗易懂。高校学生中接触法律知识最多的应该是学法律专业的学生,而我们现在所谈的法制教育是面对整个青年大学生群体,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将专业的法律知识运用我们的方式将其大众化,让更多的学生能接受和了解。既然法律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就是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法制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讲述一些和大学生生活、成长息息相关的法律案例,并且在讲述过程中尽量将一些法律专业术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词语,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2、理解是第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丰富多彩的法律案情模拟活动则是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印象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模拟扮演某个法律事实角色,模拟某段法律事实行为,以及该行为发生后将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等等。

3、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法制宣传教育是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体现民主、正义、公平、公正等现代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要在传统的课堂说教形式上,不断改进方法,创新形式,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明白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这些规范。通过影像资料、普法园地、图片巡展、现身说法、知识竞赛、法制文艺等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激发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掌握法律知识。

四、结语

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思政教育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就必须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注释

①张昌尔同志在团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1月8日.

②百度百科. baike.省略/view/17641.htm.

参考文献

[1]钱端升,王世杰.比较宪法.商务印书馆,1999.

[2]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龚根法,朱建民.试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新体系.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5).

[4]黄迪皋.试论学校职业指导的意义与实施策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1).

[5]郭利,林杰钦.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考.昌吉学院学报, 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