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发展环境十篇

时间:2023-03-24 23:35:05

优化发展环境

优化发展环境篇1

1、不抓发展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发展环境就是不称职。

2、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

3、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4、人人是发展环境,个个是扎兰形象。

5、争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好学生,好市民,好干部。

6、优化环境,从我做起。

7、完善机制,常抓不懈,为优化发展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8、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树立行业新风。

9、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经济发展。

10、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

11、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实现岭东经济发展核心区目标的重要保障。

12、争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好学生好村民好干部。

13、打造重商兴企的社会环境,真情服务于企业和投资者。

14、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15、党政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深入推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

16、积极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新形象。

17、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全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18、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实现胡集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19、大力优化经济环境,积极建立企业信用制度,不断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20、为企业和投资者排忧解难就是服务发展就是造福胡集。

21、公务员就是服务员。

22、政府优化环境企业创造财富。

23、大力解放思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24、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

25、经济发展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从我做起。

26、优化经济环境,打造诚信胡集。

27、深入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切实维护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28、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重要理念。

29、人民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

30、优化环境从我做起。

31、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32、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33、着力优化投资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

34、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35、打造重商兴企的社会环境真情服务于企业和投资者。

36、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全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37、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经济发展。

38、完善机制常抓不懈为优化发展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39、环境就是生产力,发展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40、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

41、打造岭东最优发展环境,把扎兰屯建成投资沃土和创业乐园。

42、事事关系招商引资,人人都是投资环境。

43、政府优化环境,企业创造财富。

44、不抓发展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发展环境就是不称职。

45、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营造重商兴企的氛围。

46、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营造重商兴企的氛围。

47、环境就是生产力发展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48、大力解放思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49、大力优化经济环境积极建立企业信用,制度不断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50、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树立行业新风。

51、事事关系招商引资人人都是投资环境。

52、党政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深入推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

优化发展环境篇2

为提升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为全县经济社会赶超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做出我镇应有的贡献,围绕解决好本镇企业生产经营和重点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以规范权力运行、提升行政效能、改善服务质量为重点,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清明的法治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宽松透明的政策环境和优质低廉的创业环境。

二、工作目标

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乎环境优化”的理念,重点解决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信用意识不强、项目周边环境差等企业和群众最关注的问题。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

1、建立并落实党员干部创新创业容错免责机制。按照县改革办出台的方案,为全镇干部在履职担当、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过错,在达到尽职要求的前提下,按照相关规定从轻、减轻甚至免于问责或处分。

2、建立干部优化发展环境激励机制。按照县委组织部要求,树好用人导向,落实重品行、重实际、重公论、重基层、重一致“五政”原则,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干部大力支持保护,对工作有力、业绩突出的好干部予以提拔重用。挖掘培树优化发展环境、支持企业发展的先进典型,综合运用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激励干部在优化发展环境中建功立业。

3、建立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优化发展环境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镇党委,纪检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与检查,全面开展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镇党政办公室负责对此项工作的的及时宣传报道,用舆论跟踪热点问题、典型案例的解决和进展情况。

(二)抓好四项基础工作

4、抓好教育。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全镇持续开展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纪教育、群众观念教育,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创新意识,在全镇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树立“事情能办”理念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努力为“能办事,办成事”强能力、提素质,为“高效办、办得好”想办法、解难题。

5、抓培训。镇党委牵头,组织镇农委、成人学校,充分利用本镇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外联上级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覆盖面。积极配合上级,组织好科级以上干部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京津冀协同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专题培训班;股级干部职业素质培训班、一般干部业务能力培训班。

6、抓载体。切实关爱在本镇的企业家发展成长。通过组织参观考察,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帮助本镇企业家拓宽创业创新视野,增强做大做强能力,促进优秀企业家健康成长。

7、抓要素。各级配合县国土局、县金融办、县发改局、县环保局做好项目用地、项目投资、项目容量指标等相关工作。

(三)实施五个专项行动

8、开展机关作风整治专项行动。按照既定方案,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抓手,以解决“事难办”为重点。深入整治机关工作人员态度生硬、作风粗暴、推诿扯皮等现象,认真查处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炒股票等违反工作纪律问题。

9、开展平安护企业行动。加大全镇企业周边环境治理力度,集中整治干扰破坏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治安问题,严厉打击断水断电,堵门堵路、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等行为。加强涉企矛盾纠纷排查,掌握企业周边环境情况,各级调处、疏导、化解企业与周边的矛盾,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平安社会环境。

10、实施特殊困难时期企业帮扶专项行动。积极协调县发改局、县工信局、金融办、市场监管局。做好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建立服务平台、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

11、开展整顿规范中介组织和社团组织(学会、协会)专项行动。积极配合县编办、民政局、市场监管局、工商联、工信局、做好中介服务、协会管理等工作。

12、开展破坏发展环境案件查处专项行动。由镇纪检牵头,联合本镇派出所成立优化发展环境案件查处办公室,通过组织明察暗访、设立举报投诉电话、投诉信箱、开展监督巡查等方式,广泛收集影响发展环境的线索和信息。坚持“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凡经查实违犯党纪政纪的,一律从严处理;构成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严格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3、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清理,切实防止审批事项“明增暗减”“边减边增”“上减下增”。

14、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最大限度精减行政审批事项申报材料,对重大项目和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15、规范涉企行政行为。由镇司法所、安监站负责,建立制定行政执法日常检查登记制度和检查计划,使行政检查标准清晰、行为规范。

(五)创新工作举措

16、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政务服务系统。由办公室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代办上级交办的重大项目投资或协调事项,并做好相关记录备查。

17、推进创新创业。结合“六城同创”工作,围绕与群众和创业者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我镇精准扶贫工作,对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及时推广,让群众真正受益,及早受益。

18、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阳光操作。进一步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强力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体系的建立。

(六)加强诚信政府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招商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坚决兑现向群众和市场主体做出的各项承诺,做到守法诚信、有诺必践。强化行政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制定政府失信惩戒补偿机制,严肃查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失信问题,对因政府失信造成的损失给予企业合理、应有的补偿。

四、保障措施

优化发展环境篇3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发展环境,规范区县“一站式”服务大厅的管理,今天,市人事局、市纪委监察局在怀柔区召开优化发展环境现场会。优化发展环境是当前全市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今后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推行“一站式”服务大厅是优化我市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市领导对此非常关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市人事局也一直在抓这项工作。上半年,由市人事局联合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市监察局、市招商投资促进局对18个区县“一站式”服务大厅进行了检查,近期,市政府特约监察员也组织进行了检查,这些工作都会促进“一站式”服务大厅办得更好,更好地为企业和群众服务。最近,阳安江书记也专门就有关信息作了批示:“请与有关部门一道,进一步规范‘一站式’办公,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做到名符其实”。另外,最近刘淇书记两次找到市纪委安江书记研究,如何实践“三个代表”,进一步为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纪检监察机关怎么样服务百姓,为民服务办实事,要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案和办法。所以,安江书记对此也作了一些重要指示。那么,今天我们也是为了贯彻落实刘淇书记、安江书记一些重要指示精神,来召开这个现场会。特别是对“一站式”服务大厅如何进一步规范管理,切实发挥它的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来进一步优化我市发展环境。刚才,我们现场参观了怀柔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区国土房管局全程办事服务大厅、桥梓镇便民为您提供大量免费范文!服务中心,又听了他们经验介绍,我想大家都会有很大的启发。

刚才市人事局左小玲局长就如何更好地规范“一站式”服务大厅的管理,更好地发挥“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功能,为优化发展环境服务提出了要求。市纪委王海平秘书长就今后在乡镇、街道如何更好地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也提出了要求,特别是海平秘书长对这项工作讲得比较细,希望大家对他们两位领导的讲话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侧重对服务大厅的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规范对“一站式”服务大厅的管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北京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而且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形成了折子工程,要求各委办局认真的贯彻落实。其中专门就完善“一站式”服务大厅提出了具体要求。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县“一站式”办公大厅管理的若干意见》(京审改办发[200x]1号),从制度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市纪委、监察局在部署今年的纪检监察工作时,也对进一步健全完善“一站式”服务大厅提出了要求,市人事局也有具体的规范要求。各区县有关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的要求,把“一站式”服务大厅作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举措,作为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形象窗口,作为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绿色通道来加强管理。不断找差距,求创新,在高起点建设的基础上,通过高水平的管理,确保服务大厅高效能的运转,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我市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真正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优化发展环境具体意见的要求。.

二、创新理念,健全机制,进一步提高“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18个区县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服务大厅自建立以来,在深化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首都发展环境等方面切实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果,受到了各界的好评。现在看来,十八区县的“一站式”服务大厅从硬件建设上都是不错的,但是从软件上也确实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刚才,特约监察员宋正纯同志也提了一些检查的意见和建议,据我们了解,18个区县“一站式”服务大厅,进驻最多的有37个部门,最少的9个,有的部门需要进驻而没进驻,有的进驻的部门也没有完全实现职能进厅、审批进厅;进厅的审批事项,也不等,最多的有420项,最少的才14项,各区县情况差距比较大,离市里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刚才,左局长也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按照市里要求,凡是属于区县审批权限内的审批项目,根据大厅职能的设置要求,原则上都要进厅;凡是进入大厅的审批项目,必须坚持在窗口受理,最后在窗口办结。刚才特约监察员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考虑,能改进的立即改进,不能立即改进的,应该创造条件来改进,有些问题需要进行研究的,应该积极进行研究,加快改革和推进,使我们“一站式”服务大厅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优化发展环境,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规范政府行为,创新管理理念,切实实现“一站受理,全程服务”的运行机制。各部门要合理的配置窗口与机关各处室之间的审批权限,该精简的审批环节一定要精简,能下放审批权限的要最大限度的把权力下放到窗口,使窗口更好地为企业和群众服务。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即办件”的比例,能够在窗口办理的,就应该在窗口办理,能够立即办理的就立即办理,切实提高立等可取件的比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优化发展环境篇4

晚报都市报是青年记者成长的摇篮

《青年记者》杂志的调查表明,晚报都市报青年记者中,80后占46.49%,85后占35.23%,90后占17.54%。这说明,晚报都市报依然是青年新闻工作者向往的地方。

笔者认为,形成这一局面有三个因素:一是晚报都市报在中国属比较年轻且又比较新锐的报纸,创办时就吸纳了许多年轻人前来创业。二是晚报都市报发展比较快,不断补充一些新人进来。三是晚报都市报人员流动性较大。这既与当下年轻人“先就业后择业”的风格一致,也与到晚报都市报挖人的单位较多有关。年轻人经过晚报都市报的磨炼具备了较强的实操能力之后,外界也盯住了这些优秀的人才。

晚报都市报是一个很能锻炼媒体人的平台,是青年记者成才的摇篮。而且,女性记者占了比较大的比例。从调查中可以看到,青年记者中女性占了51.24%,虽然调查未必反映全面的情况,但这几年不少晚报都市报的女记者多过男记者确是事实。

尽管当今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在卜滑,以及年轻人选择就业的路径越来越宽泛,但晚报都市报依然是有志从事新闻工作的年轻人包括新闻院校大学生的选择。《青年记者》杂志的调查显示,参与调查者中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占40.79%,有新闻学课程的非新闻类专业的占24.85%,自学过相关知识的占16.74%。从中可以看出,对媒体比较了解的人还是很愿意到晚报都市报从事新闻工作的。

对待遇问题有困惑,但考虑最多的还是成就感

晚报都市报记者跳槽的越来越多,是因为工作艰苦,还是待遇困扰,或是别的原因,需进行具体分析。

晚报都市报记者确实工作辛苦。从《青年记者》杂志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每天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是不够用的,普遍都要加班加点。要说待遇,有喜亦有忧。大多数参与调查者有五险一金,解除了一定的后顾之忧。从工资待遇来看,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传统媒体最辉煌的年代,晚报都市报的待遇曾因处于较高水平而引发同行和外界的羡慕,这几年,工资上涨慢甚至没有提工资或降低了工资。另外,房价等又上涨,青年记者的生活压力自然加大。

加班多、工作时间长,以及待遇问题,会影响媒体的凝聚力。从晚报都市报的情况来分析,笔者认为工作艰苦是次要原因。晚报都市报从创办之日起其记者就担负着繁重的任务,而他们总是乐此不疲。当今是极具挑战性的年代,许多行业的工作压力都很大。

从跳槽的晚报都市报记者来看,出去之后找到的并非就是清闲的工作,大多更具挑战性。笔者接触到的一些跳槽出去的熟人,他们的工作并不轻松,包括那些自主创业者。相对于“辛苦”而言,年轻人考虑“待遇”问题会更多一些,这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当外界以高于一倍甚至两三倍的工资来挖人时,不能说没有诱惑力。然而,这也不是跳槽的最重要原因。在收入处于中等水平的状态下,如果单位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干得很舒心,多数记者是不太愿意挪动的。

《青年记者》杂志的调查也能印证这一看法。在调查“您最希望在工作中获得哪种方式的肯定”时,得到的结果是:稿件引起读者关注和同行的肯定的占56.29%,获得加薪的占22.37%,获得职称的占6.58%,得到职务晋升的占4.90%。可以看出,获得社会和同行认可的成就感比其他都重要。当然,一般来说认可度高的稿件或版面,说明质量也高,相关采编人员的待遇也会相应地高。因此,把认可度、成就感放在最重要位置,与获取良好的待遇不矛盾。

晚报都市报记者之所以乐干这一行,多数人还是觉得有意义。在《青年记者》杂志关于“您认为自己的工作有意义吗”的调查中,认为很有意义的占32.53%,有些意义的占50.44%,两者相加达到82.97%。认为意义不大的占12.06%,没有意义的才占1.97%。大多数晚报都市报记者有激情,正是领悟到了其工作的意义。

营造良好环境,拓展青年记者的发展空间

青年记者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不奇怪,媒体单位要拴住他们的心,关键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环境。

就业环境对年轻人的心理影响很大,这种环境包括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的是媒体外部的社会环境,比如新媒体挑战造成的晚报都市报影响力消减带来的原有优越感、成就感失落;外界不当的干扰造成采访受挫;整体经济环境波及媒体经营;外界更精彩的职业诱惑。小环境,指的是媒体单位自身的内部环境。外部大环境是难以改变的,但可以想办法去适应它,并积极应对,而不是以消极的态度让记者失望。至于内部的小环境,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是可以营造的。

环境不好,媒体优秀人才必然大量外流。改革开放之后,人才流动成为正常的现象,从国家的全局来考虑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于一个具体单位来说,如果想进来的优秀人才多于想出去的人才,当属正常。但是,如果流动量过大,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那就不正常了。从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晚报都市报青年记者往外跳槽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青年记者》杂志的调查显示,希望跳槽到新媒体的占7.38%,已经做好打算离开媒体行业的占5.77%。暂时没有离开所在媒体的打算,长远要看所在媒体发展情况而定的占57.02%,这说明许多人还处在观望中,值得媒体单位深思、警醒,媒体管理部门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媒体管理部门要创造更有利于媒体发展、有利于媒体人成长的良好环境。包括媒体产业政策的调整、媒体改革发展的措施、给媒体的配置资源扶持,等等。国家管理部门更为重视对机关报的扶持,这是应该的。晚报都市报多年来以市场化的道路赢得了影响力,同时因不少晚报都市报是以机关报为龙头的集团办起来的,也为机关报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今天市场化媒体在发展中碰到困境,国家管理部门应该予以关注。当然,这种关注并不一定像对一些机关报那样进行资金方面的直接扶持,而是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给晚报都市报开辟一条更有利于发展的市场化路径。

晚报都市报自身,则要想办法优化内部环境,让年轻人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不少媒体人跳槽做新媒体,如果传统媒体在融合新媒体中也有良好的平台,何必迁徙出走?有相当一部媒体人外出做的是非媒体产业,但依然与媒体相关。晚报都市报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如果能将品牌资源延伸到新的产业上,让年轻人找到能施展才干的新的用武之地,也未必出走。当然,还需要有能调动内部人员积极性的用人机制,比如竞争上岗、内部人才流动机制等,让年轻的员工干乐意干的事,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优化发展环境篇5

优化发展环境优秀演讲词 篇【1】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全面完成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是 我们每一位财政干部都应思考的问题,我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心得体会。

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 效能,全面完成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是我们每一位财政干部都应 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就前段“百日整治活动”整改工作作下汇报。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是推动招商引资、 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主要存在的 10 个方面的问题,开展整顿机关 作风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核心内容。 市委、 市政府召开这样的会议, 充分表明了市委、 市政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和整顿机关作风的决 心,我们做为一个财政干部要从自身做起,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 分认识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 切实增强投身优化经济发 展环境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

财政部门是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也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部门。财政 政策的执行、财政资金的分配、财政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当前各项财 政改革举措,都涉及到各个部门、单位和个人利益。其职能履行得如 何,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因 此,我们财政干部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增强中 心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摆正个人与单位、单位与社会、财政与党和 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关系, 把这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贯穿于财政 部门自身建设、各项财政管理和改革之中,落实到为实现财政收入目 标而努力奋斗的实际行动上来。 在日常工作中自身存在着为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服务观念淡薄的问题,办事拖拉现象;在廉洁自律等制度方面,自我要求不严,标准不 高; 有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 不能深入基层等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 影响了财政干部在党和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必须坚决彻底地加 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当作提高财政干部队伍 整体素质的良好契机,借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帮助我们查 找并解决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做一个政治 强、业务精、作风廉洁的财政干部。

随着财政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 财政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 重,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自身的工作责任也在不断增加。这些财政 改革措施的推进和实施, 使财政部门更加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 部门,成为对洛宁投资环境和对外形象的影响最直接的部门,也是最 能体现机关作风和发展环境好坏的部门。 财政干部的服务态 度和工作 方式,将直接影响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对这些财政改革效果的评价, 如果我们不抓经济发展环境和自身作风建设, 这些财政改革措施的推 行将会遇到更大的阻力,甚至导致有些改革措施的失败。因此,加强 财政干部自身的作风建设,对于推进各项财政改革措施显得十分重 要。我们一定要把财政干部自身作风建设作为一项大事抓紧抓好,努 力为人民当好家、理好财,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财权、事权和财政监 督权,确保各项财政改革措施顺利向前推进。

自己做为一个公务员, 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树立宗旨意识, 牢记光荣使命,改进工作作风,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努力做到:

一是认真做好对照排查工作, 主要针对自身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服务 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执法行为不公、廉洁自律不严等问题认真 排查。对排查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挖根 源、找差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自我排查的基础上,广泛征求 社会意见,诚恳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二是认真学习领会连维良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对党负责,让人民满意为主 要内容的宗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澄清模糊认识, “九种意识” 强化 , 积极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 把服务对象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 问题作为重点课题, 进行调查研究, 与广大基层同志面对面进行交流, 接受教育。

三是针对排查出的问题认真反思,制定具体详实、操作性强的整改方 案。

重点围绕三联单个方面进行整改:

一是完成任务方面:主要包括 对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有没有责任感和紧迫感,是否在落实上 下功夫,完成的效果如何。

二是在优质服务方面:主要包括如何确立一切为农村基层 和人民群众着想,一切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让投资者满意,确保做 到为财政支农工作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巧办;如何在服务承诺 上下功夫,查处利用手中的权力乱卡乱罚现象。对社会各界反映的突 出问题,能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的 同时,制定限期整改措施。

三是执行政策方面:主要包括未用足用活 国家政策;政策滞后于形势的发展,执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政策打折 扣的现象。

四是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对本单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开展情况进行认真、全面回顾,总结经验做法,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

五是完善制度,巩固成果。要借鉴先进单位好的做法,制定和完善加强本单位 作风建设的制度和措施, 把制度内容与各级领导和每个同志的考核挂 起钩来,巩固作风整顿成果,以作风建设促进队伍建设和财政工作任 务的全面落实。

六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建设。我们财 政部门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我们每一位财政干部都要认真研究自身工作职责,积极进取,超 前思考, 超前研究, 做到只要出于公心, 有利于发展, 就敢于冒风险, 敢于负责任,坚决摒弃一切有悖于经济建设中心的思想观念,切实增 强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财政工作不在于说,而是在于做,不在于做 多少而是在于做细、做实、做好。具体到当前,就是要采取各种有效 措施,狠抓增收节支,强化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确保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优化发展环境优秀演讲词 篇【2】有人把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喻为自然优势的倍增剂和劣势的弥补剂。由此可见,经济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一个地方利用外来资金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进程。那么,经济发展环境要从哪些方面优化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找出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局意识偏颇。一些部门和单位片面地认为,发展经济是党委、政府考虑的事,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只关注部门经济利益得失,视部门利益至上,只要触及到本部门、本单位,甚至是部分科室的利益,便“斤斤计较”、“寸步不让”,致使有些优惠政策虽然以政府名义下了文,但仍然得不到落实兑现。有的受部门利益驱动,挖空心思寻找“生财之道”,巧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还有的在执行上级部门规定时,不是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三个有利于”的要求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工作,而是生搬硬套,墨守陈规,理而不治,一管就死。

二是服务意识缺乏。一些部门办证手续繁,办事效率低。更为严重的是少数办事人员素质较差,刁难设卡,雁过拔毛。一些垄断性行业“老大”思想严重,服务质量很差,其所作所为使企业和投资者难以容忍。

三是市场意识滞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过程中,有的部门和领导思想观念滞后,仍然习惯用计划经济的那一套来看问题,办事情,而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有的部门下达罚款指标,导致随意上路检查,乱罚款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为了增加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是着眼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而是漫无边际作承诺,制定出台的优惠政策,洋洋洒洒,十分诱人,但好看不中用。由于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乱承诺,乱签字,为今后的履约埋下了祸根。

四是法制意识淡薄。一些执法部门利用权力强行向企业摊派,加重企业负担。少数执法人员素质较低,执法过程中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存在执法不公,办案不力等现象,有的甚至滥用职权,谋取私利。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如何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要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确立以开放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特别在招商引资问题上,要确立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的思想,正确处理对外来投资者让利的“得”与“失”关系,牢固树立让外商发财,求本地发展,让眼前利益,求长远利益;让局部利益,求全局利益,让经济利益,求社会效益的观念,放胆放手求发展。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外,应彻底放开投资经营范围,并给予优惠政策,创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

二要落实政策。优惠政策对外商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要使冲着优惠政策而来的外商留得住、扎下根还得靠政策的落实与兑现。信誉是招商之本,承诺贵在落实。因此,要根据新的形势、新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新的政策。对近几年来已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作适度修改,做到能变则变,能宽则宽。同时,有关部门必须作好承诺,一经承诺,就要确保不折不扣兑现,还要保持承诺政策的连续性。

三要抓好宣传。加大力度,拓展对外宣传,扩大对外影响,是招商引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此,在营造优裕的投资经营环境工作中,必须先声夺人,把投资融资气氛搞浓。既要大力宣传已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本地经济、区位以及资源优势,更要宣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不断增强开放意识和融资功能,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同时,对那些影响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应及时给予曝光,以获得更好的正面效应。

四要管好秩序。优良的投资经营环境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政法部门要切实维护投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重点企业、外商及个体私营业主实行治安挂牌保护。纪检监察机关要严厉惩处执法腐败行为,重点是整治有法不依,知法违法的行为。对执法人员随意对企业、投资者敲诈勒索和吃、拿、卡、要;执法人员与社会流氓恶势力相勾结,侵害投资者及企业的合法权益;利用办证、办照、年检强行向企业及投资者“搭车”收费,推销产品订购书刊;要从快查处,严厉打击。

五要搞好服务。环境优的标志之一是服务好。各级领导和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合理划分事权,明确责任分工,实行政务公开,从体制上解决办事环节多、效率低的问题。“一门式”办证收费服务大厅应做到“红灯不闪,绿灯常亮”,使之办事快,效率高。结合事权分工,建立对口帮扶责任制,主动为投资者及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认真推行检查报批制、收费登记制,严格遵守对外经济活动“十不准”,同时,切实抓好“外来客商证”和“收费明白卡”的发放工作,为外商创造一个满意的生活环境和经营环境。

六要完善机制。优惠政策的落实,执法行为的公正与规范,仅靠部门自觉行动和自我约束是不够的,必须从体制上加以保障。要进一步完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机制,使之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充分发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的作用,要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工作制度,确保外商及企业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要完善投诉件转办交办制度,敦促各部门“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对未按投诉件转办、交办规定履行职责的部门和单位,要责成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要追究领导人及当事人的责任;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要追究法纪责任。以此真正为企业及投资者营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使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优秀演讲词 篇【3】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开展“两提高、两满意,创服务型机关”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进行了集中学习。下面结合工作和学习的实际谈点体会。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贯彻xx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使我对何为“环境”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让我明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我该怎么做。

一、认真履职。作为一名水土保持工作者,就应该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赋予我们的职责,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一是要加强本系统干部职工对水保法律法规的学习;二是要加大对水保法律法规的宣传,使水保法律法规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要加大对违反水保法律法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四是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五是加大对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力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企业搞好服务,我们的工作要达到群众满意、让企业满意的目标,使水土保持工作更好地为利川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顾全大局。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市委保持高度一致,顾全全市这个大局,自觉地维护市委和政府的权威,坚定不移地坚持一切从利川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有效地落实市委制定的大政方针,时时刻刻要做到个人服从组织、部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特别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尽可能地向投资者给予宽松的投资环境。时刻牢记关注民生、造福一方的信念和做法。在部门工作中,自觉地向干部职工宣传市委的大政方针,宣传市政府的决策,用市委的意志,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引导干部职工努力维护大局,人人都自觉地充当好发展软环境。这也是作为一个部门领导干部的本份和职责。

三、维护形象。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是软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论是以领导干部身份出现,还是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出现,个人形象和首先品质,对利川软环境建设都有很大的影响。从举止言谈,到穿衣戴帽,从公务活动到私人交往,个人形象的好坏,往往会被引申到利川人的整体形象上去。因此,为了更好地维护利川的软环境,更好地促进利川的软环境建设,必须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努力用更文明、更务实、更亲切的方式,来面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与投资者或者外来人的交往中,要突出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感激等态度,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充分地体现出一个东道主的应有品质塑造利川人文明、热情、真诚的整体形象。

优化发展环境篇6

一、成立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小组负责全市发展环境建设的谋划、实施、指导、调度和考核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全市发展环境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协调调度、监督检查以及对影响发展环境有关问题的查处。办公室主任由市纪委副书记同志担任,工作人员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需要脱离原工作岗位的,必须在政府招待处实行集中办公;时间和精力上能够兼顾的,也要在本单位相对集中。

二、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我们怎么办”主题教育活动。

从3月下旬开始到5月底,集中两个多月时间在市镇两级广大干部中广泛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我们怎么办”主题教育活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3月下旬为学习改动阶段。各乡镇区、市直各部门要深入发动,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中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学习省、市近年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发展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领导讲话和制度规定,特别是孙瑞彬同志在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广播电视大会上的讲话以及王普增同志结合我市环境建设实际所做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投身发展环境建设。4月份为查找问题阶段。各乡镇区、市直各部门都要紧密结合自身职能和干部工作实际,认真查找梳理思想观念、工作标准、工作程序、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与我市发展形势及环境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障碍和问题。5月份为整改提高阶段。各部门各单位以及每名干部职工都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从解决问题入手,对照先进,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建章立制,明确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结合自身职能和业务,开展承诺践诺活动。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强化对各部门各单位整改措施制定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在此基础上,组织力量研究修订我市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制度规定,规范各级干部从政行为。

三、开展审批事项及办事程序集中清理精减行动

各个有审批职能的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对审批事项及办事程序进行一次集中清理精减,对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程序和审批时限等逐项拉出清单,理清底数,报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清理精减行动中要严格坚持“五个凡是”,凡是国家和省、市已经取消的,要一项不留;凡是不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要坚决取消;凡是不需要用政府平衡资金又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要全部放开;凡是市下放的审批事项,要全面优化管理方式,减少审批环节,提速审批过程;凡是部门自行设置审批事项或变相设置审批门槛的,要彻底废除,确保实现在全市“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目标。对于已经取消或废除的审批事项,要向社会公布;对于保留、合并或下放的审批事项,要予以公示。对于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做出较大幅调整的部门,要视工作需要相应调整人员编制。同时,要严格清理规范各类收费项目,坚决杜绝下达罚款罚没指标,在全市严格执行涉企收费定期公示制、涉企检查报批制、一般性违规行为“初犯免罚制”、严重违规以及较大数额罚款“备案回执制”等四项涉企制度。

四、推行提高政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十项制度”

把提高政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作为“效能革命”的关键,创新服务机制,运用便捷顺畅的工作流程和规范性、强制性的运行程序,杜绝人为因素和各种变量对发展环境的干扰和梗阻,以制度保障推进,以制度巩固成果。重点对机关“内部工作流程”、“对外办事流程”和‘部门之间“并联审批流程”三方面规范优化,着力修订、完善和推行一站式办理制、一次性告知制、一章办结制、首问首办负责制、公开公示制、限时办结制、两次终结制、特事特办制、超时默认制、缺席默认制等“十项制度”,通过科学优化审批流程,大力压缩审批办理时限,全面提高办事窗口现场办结率等方法手段,努力实现即办件比例不低于所有办结事项的70%。按照应进必进、充分授权、加强监督、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和各业务大厅规范化建设。全面实行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办结制,除特殊情况经市政府批准外,所有审批办证事项要全部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有效解除联合审批“中梗阻”问题;土地、建设、公安、国税、地税、工商、社保、卫生、政府集中采购等能够独立运作的业务大厅,必须做到全过程监督监控,坚决遏制“自收自支”、“中饱私囊”等腐败问题。严格落实单位主管领导带班、“窗口”首席代表全权负责、“行政审批专用章”一章办结运行机制,坚决杜绝“体外循环”、“幕后交易”等问题。凡属一个部门审批的项目,一律实行即办制,最长不超过2个工作日,在承诺期内未办结的,视为超时默认;凡进行联合办理的项目,联合会审和联合现场勘查后,必须在2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对不参加或不受理牵头单位协调的,视为缺席默认。凡涉及两个以上部门或同一部门两个以上科室有关办理事项,实行首问负责和一个窗口对外,明确第一管理部门或科室为主办单位,杜绝同一事项重复、交叉管理甚至推诿扯皮现象。对于企业或投资者申报办理事项所需要的办证收件及有关手续和程序,必须在第一时间一次性告知当事人;对于一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服务事项和家庭住址较远且生活困难以及老弱病残的服务对象,积极推行“预约、上门”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五、加快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推进政务上网工程,建立和完善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力争尽快实现上对省市行政服务中心、下对15个乡镇区便民服务中心、中间对市直9个分中心统一规范、先进实用的四级联网审批服务。各职能部门都要编制部门办事指南,将执法主体、法律依据、工作流程、办事程序、涉及环节、办理时限等有关内容在政府网站予以公布。实现中心与窗口、窗口与部门之间联网互动,开办网上审批、网上咨询和投诉,减少串联流程,实行并联审批。同时,搭建政企信息对接平台网站,建立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掌握企业有关项目信息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和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对各职能部门承办的行政审批事项及其它电子政务运行情况实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国庆节前,行政服务中心要在巩固提高19个窗口网上审批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全市统一、一网式流转、一站式服务”的网上审批体系建设要求,力争实现本级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及其他管理服务事项的网上信息、表格下载、受理办结、内部流转、结果反馈和网上公示。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早日与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行联网,审批资源共享,提速网上审批效率。

六、创新行风评议方式方法

把行风评议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在以往行风评议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扩大评议主体,聘请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和基层服务对象、群众代表,加强对与我市发展密切相关的行政执法、审批、服务等职能部门和行业窗口单位及基层站(所、队)的评议。积极探索运用电子设备和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广泛开展对职能部门的行风评议,不断创新和完善评议方式方法,提高评议的科学性、群众性和真实性。同时改变以往只评部门不评岗位的做法,突出岗位评议,既评议有关科室人员,又评议科长和主管领导,真正把行风评议量化到岗,细化到人。要采取经常评与定期评、暗访评与公开评、综合评与重点评、定性评与定量评、社会问卷评与群众代表评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加大评议力度,重点评议职能部门及有关岗位履职践诺落实情况,并及时公开评议结果。对评议效果好、名列前茅的部门和岗位,授予“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岗位)”称号,并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群众意见大、反映问题多的,对岗位负责人、部门主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评议结果最差的,实行“一票否决”,视情况对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要有重点地对相关部门、相关岗位、相关窗口单位组织一次评议。

七、狠抓破坏发展环境的反面典型

加大抓反面典型的力度,在纪检监察部门设立损害发展环境公开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并公开有关职能部门监督电话、监督岗位,建立常态化监管检查机制,做到有举报必查究。要不定期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进行明察暗访,着力查处服务意识不强,故意刁难服务对象,公权私用的典型;查处审批效率不高,“只挂号、不看病,甚至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典型;查处工作被动应付,态度消极,支应差事的典型;查处变相卡压企业,甚至“吃、拿、卡、要”的典型;查处精神状态不佳,上班迟到早退、溜岗缺位、上网聊天玩游戏,工作时间办私事,对工作极端不负责任等方面的典型。对这些反面典型,纪检监察部门要按照石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广播电视大会要求,严格问责,严肃处理,定期曝光。

八、营造有利于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

加大我市优化发展环境相关政策举措的宣传力度,尤其要大力宣传孙瑞彬同志在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广播电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机关工作人员损害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程VIP保姆式服务试行办法》等有关政策举措,在全市唱响“抓发展环境就是抓生产力、抓发展环境就是抓项目、抓发展环境就是抓发展”的主旋律,充分展示我市“重商、亲商、尊商、安商、富商”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外商关注,更多资本进入。同时,通过广泛参与各类洽谈会,制作播放专题片,开辟电视、网络、报刊专栏等多种方式,搭建全方位、多层面宣传推介平台,加大我市对外宣传力度,让外界充分了解、外商更加看好、外资更多眷顾。要大张旗鼓地深入宣传先进典型,定期评选推介“行政审批优秀服务窗口”、“优质服务标兵”、“十佳政务服务之星”等各方面先进集体和个人,着力打造明星品牌,弘扬正气,激励先进,引导全市人民积极投身于发展环境建设,全力打造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全民参与的创业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九、加强对广大干部的爱护、教育和管理

各级干部对发展环境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既要严格要求,加强纪律约束,加大对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更要关心爱护干部。对受到处理的干部,要加强教育引导,鼓励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作风投入工作。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教育引导干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不断提高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和各项制度规定的执行力,争做优化发展环境、推进科学发展的模范。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发展环境建设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与干部提拔任用挂钩。要强化对广大干部的监督管理,加强经常性监督、及时预警等制度建设,防患于未然,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完备的激励约束机制,更加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干部。

优化发展环境篇7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及农村生产生活模式给农村地区带来了许多资源与环境问题。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转变是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环境资源污染范围日益扩大,农村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对土地、空气、地表及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据统计,农村工业污染使占全国总量17.5%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另外,由于大量化肥、农药和地膜的使用也严重污染了农田土壤,土地污染对农业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由于农村新建住房等原因,许多森林遭受乱砍乱伐,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面积达178km2,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大面积草场载蓄量下降。水资源是农业环境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及生活污水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物直接排放至就近水体,对水体造成污染。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继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体系,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命脉的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基础,合理使用、综合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环境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循环经济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把农业经济组织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的生产模式,让所有物质资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农业循环经济要求遵循生态规律,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为重点,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经济系统和谐地融入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农村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从而把农村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业循环经济是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解决农业资源环境问题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现状

1、国家对农业循环经济资金投入少,科技力量薄弱。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我国对农业循环经济技术、设施的投入不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缺乏工业设备和先进科技的推广应用。发达国家早已普遍使用的“以不烧秸秆,取消翻耕等为特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科技队伍建设逐年弱化,农业科技人员因工资无着落各奔东西,乡镇农科站名存实亡。农村整个科技指导与服务是空白,农民遇到技术难题时,无人问津,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大量排放污染严重恶化农业生产条件的乡镇企业布局分散、经营粗放,缺乏必要的清洁生产设备和基本的环境治理设施。

2、农业循环经济宣传力度小,农村干部及农户循环经济意识淡薄。目前,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小,许多农村基层干部及农户对农业循环经济认识不足,有的甚至根本不了解,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干部普遍存在无所适从的思想,缺乏应有的示范引导和服务意识,表现出不适应新农村工作的特点。我国农民大部分文化层次水平低,目光短浅,只注重投资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不注重清洁生产带来的效益,对循环利用产生的效益关注不够,循环经济意识淡薄,妨碍了农业循环技术的推广。

3、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技术支撑体系还不够完善,试点示范作用不明显。为将农业循环经济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节能、节水和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废弃物回收利用政策有待出台,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制度有待建立。清洁生产、节能、环境无害化等众多农业循环经济技术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研究。为了能够更快更好地推广循环经济技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和循环经济信息系统有待建立。当前农业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作用不够明显,欠缺企业、区域、社会三层面协调推进农业循环经济。

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策建议

1、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各级财政要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专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市场主体行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机制;各级政府应努力完成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鼓励各类金融机构采取财政贴息、延长信贷周期、低息贷款等方式对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金融支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业循环经济领域,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得到有效的资金投入保障。

2、加大农业循环经济宣传力度,塑造新型农民,建设高效的农村干部队伍。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通过媒体等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到社会文化中去,使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树立和强化农业循环经济经营意识,按照农业经营现代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要求,构建现代农业经营的新观念。总结、传播各地有益探索,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循环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较强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是新农村建设必备的思想保障,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又是解决农业资源环境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掌握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是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力量的农村干部和农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提高农民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借助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机会,采用集中培训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塑造培养掌握农业循环经济实用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能力。利用远程教育网及各种媒体及时向社会有关技术方面的信息,解决技术困乏等问题。

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县、乡政府工作日程,把环保工作成绩作为考核农村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建设一支高质高效的农村干部队伍,正确贯彻新农村建设主旨,为农民树立榜样,带动农民致富,更好地推进农业循环经济。

3、健全和完善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配套政策及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作用。健全和完善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配套政策、措施和规范,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规范人们对资源的利用行为,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依托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和大学的科研机构,借助各级职能部门和各级财政的财力支持,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力量,关注和研究循环经济中的众多技术问题,增加对农业循环新技术的研究,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科学力量薄弱的现状,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强调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结合、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结合,从而形成优化配套的农业技术体系。

从试点示范入手,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作用,坚持不同层面地有序推进,在企业层面推行清洁生产,在区域方面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在社会层面推进绿色消费,积极倡导公众参与建立循环型社会,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业、农村发展,对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双重意义,既可以严格控制农业生产污染源,防止农业污染;又可以引导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目的。

(作者单位:1,3.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2.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温茗畅,戴玉才.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科技信息,2008.22.

优化发展环境篇8

一、高度正视工商部门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过来几年,从省局、市州局到县(市)局、分局、工商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下了很大力气,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如湘西自治州工商局连续两年在当地行风评议和优化经济环境测评中名列第一。岳阳市工商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民本岳阳先进单位。还有湘阴县工商局连续两年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优化经济环境测评中名列第二、三名。云溪工商分局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服务经济建设先进单位。这说明工商部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成效是明显的,但不可否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问题。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与工商行政管理对立起来,消极地应付甚至抵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诸如上面提及的错误观念。二是工作态度问题。少数工商干部高高在上,以管理者自居,态度生硬,言语生冷,办事架子大、口气大,办事效率低,形成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三是工作方法问题。少数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不依法办事,执法不规范,粗暴执法,趋利执法,滥用自由裁量权。四是问题。少数单位的个别工商人员索拿卡要,请吃请喝请玩,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由于思想观念的问题、口气大、架子大、执法不规范的问题,特别是不廉洁问题,导致了企业与工商部门在感情上产生了隔阂,拉开了距离,少数企业对工商部门意见较大,各级党委政府也很有看法。难道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与工商部门无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限制了工商部门执法吗?

二、认真分析工商部门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按照事物一分为二的看法,工商部门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产生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来看:一是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深,观念模糊。部分同志没有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来认识看待优化经济发展工作。二是工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单位工商人员的执法水平、工作方式还停留在七十、八十年代的工商行政管理初级阶段,即穿老鞋走新路。三是对工商法规的宣传不够。目前对工商法规、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认知不理解甚至陌生的企业和个体户仍然不少。四是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不强。对企业、个体户的服务没有沉下去,往往挂在嘴上,停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客观方面来看:一方面,工商部门实行“以收定支”、“收支两条线”的财政体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吃皇粮”。现阶段,工商部门仍然需要靠收费来弥补工资和办公经费的不足。由于经费紧张、体改遗留的债务包袱,导致工商部门的一些单位在行政执收和行政执法工作上存在趋利行为。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顺利推进,但市场经济仍需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少数企业钻法律法规的空子,投机取巧、豪夺强取,违法经营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甚至触及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几年工商部门对违章违法的严厉查处,“触犯”了一些企业主的切身利益,加之,工商部门目前还在履行行政收费职能,因而工商部门驱利、逐利的嫌疑在一些企业和少数领导眼里不可避免地还将在一段时期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工商部门的执法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也影响了工商部门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

三、积极应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引领和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今年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党委、政府为保障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对优化经济发展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和更严的要求,这给工商部门的行政执收和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强调的实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四个统一”和省委书记张春贤提出“富民强省、又好又快”这条主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项工作,除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工商法规宣传,增强企业守法经营的意识;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实现阳光政务;加强阳光收费,调整监管思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执收行为等以外,还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不断深化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认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与工商行政管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与工商行政管理密切相关,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健康发展需要靠工商部门规范和引导,企业、个体户的生产、经营和发展离不开工商部门的支持、帮助。同时,工商部门根植于当地社会,其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繁荣兴旺。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恰恰是工商部门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优势所在。因此,工商部门必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如果市场经济潇条,加之工商部门自身行为不规范,环境不优,那么工商部门也就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了。因此,要组织广大工商干部认真学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有关政策、文件,大力开展“我为优化经济环境做了点什么”的大讨论活动,深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认识,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紧迫感、责任感。

2、切实加强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领导。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起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在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要突出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重点。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一手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抓好了,抓上去了,工商部门的干部队伍的行风、作风才会有明显好转,才会促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中要将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落实,一同考核。对单位年终的工作考核,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实行一票制否决。

优化发展环境篇9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环境是指周围的境况、条件。所谓经济发展环境,通俗地讲,就是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处的系列境况和条件。人类社会发展的史实表明,良好的境况和有利的条件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恶劣的境况和不利的条件会抑制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而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与制度有直接的相关性。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系列准则,它的基本功能是在一定的框架下鼓励人们积极地、放心地去干什么,约束人们不能去干什么。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制度也有优劣之分,那些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系列行为准则属于好的制度,否则就是属于坏的制度。好的经济制度能够减少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人们对未来的预期,降低交易成本,保护产权,促进生产性活动。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系列环境条件,往往是与坏的制度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更直接地说,是由坏的制度直接造成的。例如,坑、蒙、拐、骗的市场交易环境,要么是相关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要么是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的,更有可能是坏的制度激励的结果。因此,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首先得优化制度,从一定程度上,两者是等价的,优化了制度也就等于是优化了环境。能够起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制度无外乎来源于三条途径:一是相关制度的继承,即对历史上形成的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制度安排让其进一步发扬光大;二是制度移植,将别的国家或地区形成的相关制度安排移植进来;三是制度创新,就是制度发明。从维系市场经济发展的系列制度来说,能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主要是创新了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各国、各地区在不同的阶段经济发展所处的经济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不同,对历史遗留下来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的安排需要在创新中继承;对于外来的制度安排,也要在改造的基础上借鉴,而不是简单地全盘照抄照搬。那么,如何通过制度规范和制度创新来优化相关的经济发展环境呢?第一,规范政策制定和实施程序,优化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府政策是决定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有的政策与经济发展相抵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政府政策朝令夕改,缺乏基本的稳定性;三是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在各个环节被曲解或任意塞进人为意志;四是激励经济发展的政策难以制定和落实;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规范政策的制定程序、强化政策的实施程序、监督政策的落实程序。第二,切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由多方面的内容构成。首先是管理服务,它是由政府提供的,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取决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制度安排;其次是商业,它是由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性组织提供的;第三是社会服务,它是由社会非政府性、非商业性的公益性组织提供的,取决于社会公益性组织的发展状况。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发展所面对的服务环境。服务环境的优劣关键在于管理服务的水平。优化管理服务,就必须切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管理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和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的改善,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水平。 新晨

第三,强化立法、执法、守法的制度体系,优化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各种法律是属于正规制度安排的主体部分,是经济发展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立法、执法、守法的系列制度创新,才能够营造出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在营造法制环境过程中,立法是前提,执法是关键,守法是保证。这三个环节都需要系列的相关制度创新来实现。第四,推进市场制度创新,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环境。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维护这一原则,保障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作保证。因此,需要通过系列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第五,促进非正式制度变迁,优化经济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习惯、传统、道德、意识形态等属于非正式制度,在规范和调节人们行为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然,作为行为规范,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可能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如何根除非正式制度体系中阻碍经济发展的部分,推进适宜于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发育发展,是经济改革面对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不断开拓现代文化的发展途径,以诚实守信为美德,加强道德体系建设,才能营造出诚实、守信、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总之,加强以上相关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制度变革,就会营造经济发展环境的良好境况和有利条件,这是不可不做的事情。

优化发展环境篇10

一、基本情况

我委于2004年12月正式成立,为市政府直属正处级特设机构。受市政府授权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同时成立市国资委党委,履行市委规定的工作职责。根据三定方案,我委的监管职能范围是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及企业。我委共有*名在职干部职工,来自*个不同单位和部门,至今年4月全部调配到位,其中处级领导干部*人,科级干部*人,后勤职工*人。内设5个科室:办公室、组织人事科、产权管理科、企业发展科和考评预算科。目前,由于监管企业没有划定,业务工作尚未能正常开展。鉴于这种状况,我委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注重从思想教育入手,通过加强学习、完善制度等多种有效手段,有针对性地制定下发了我委优化经济环境评议活动的方案,并认真加以组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今年6月份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优化经济环境评议工作总体要求,委领导高度重视,紧密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委干部职工始终坚持以优化经济环境评议活动为载体,扎实改进机关作风,注重树立新单位的新形象,努力增强服务意识,从基础做起,从基层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成立领导班子。市委市政府优化经济环境工作会议后,我委及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的优化经济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的办公室,由组织人事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委领导按照各自分工,分块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对优化经济环境评议工作实行跟踪管理,督促检查。全委干部职工思想形成了共识,工作形成了合力。

2、狠抓思想教育,努力提高认识。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对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优化经济环境集中教育,从7月上旬开始,共组织了12次、50余学时的集中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认识,找准了各自存在的差距,使“人人都是环境,个个都有责任”的理念深入人心。并通过组织观看国务院国资委产权局领导的“三号令”辅导、**会计师事务所主任的财务辅导和省高院法律专家的法律知识辅导,进一步加深了对企业的感情,充分认识到了身上担负的责任,克服了“我们是新组建单位,优化经济环境工作暂时还与我们无关”的模糊认识。

3、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把优化环境评议活动落到实处。一是建立健全了机关工作制度。在全面组织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14项机关工作制度,用来规范全委干部职工的一言一行,打好了“作风散漫、拖拉推诿、效率低下”等问题的预防针,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不良作风的发生,切切实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二是落实了首问责任制度。委党委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时不能互相推诿,找到谁,谁就应该以热情的态度予以接待,若群众反映的问题属于自己分管的事,就应由自己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作出耐心细致的答复,不能答复的要做好解释工作;若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属于自己分管的事,就应引领至相关科室的具体责任人。今年7月,原**企业5名职工来委上访,委领导认真听取了5名职工的情况反映,并妥善安排好了相关接待工作,针对上访群众中2名老同志的情况,党委书记***同志派人与机关医院联系落实了以防万一有人中暑等紧急情况发生的医疗预案,同时,安排全委干部职工轮流值夜陪护。经过2天2夜的努力,这群上访职工基本满意而归。三是建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评议活动的长效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我委对该项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准备,立足制度建设,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委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相关制度有:《市国资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五个不准》、《市国资委优化经济环境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市国资委优化经济环境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和《市国资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暗访工作制度》等,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深入开展和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制度保证。

4、突出抓好廉政建设,制定出台了“五不准”。委党委深深认识到要把这项国资监管工作做好,必须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才能为做大做强市属国有企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坚强的保证。为此委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认真研究,针对国资监管的工作实际,制订出台了“五不准”,即:不准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凭感情办事,搞拖拉推诿或暗箱操作;不准利用职务谋取私利,搞索、拿、卡、要;不准到企业报销个人发票和接受对工作有影响的吃请及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准私自插手国有资产的处置。“五不准”规定出台后,从收回的市优化经济环境评议活动评议员所提意见和各市属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五不准”的规定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普遍赞誉。

5、以诚恳认真的态度,把征求意见工作做实做细。国资委是一个新机构,大家对国资委的情况还缺乏足够的了解,为了加大宣传、增强了解、收集意见和促进工作,我们认真开展了广泛征求意见的工作。一是召开了中介机构负责人座谈会。6月29日,组织召开了中介机制负责人座谈会,听取和征求他们对国资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发放征求意见表。7月6日,我们印制了100余份征求意见表,通过邮寄方式,发放给了100名评议员,诚恳希望他们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把征求到的35条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成4条,将这4条意见和建议提交党委会和领导班子会认真研究,并逐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6、开展“阳光投诉”活动,增强工作透明度。为了提高国资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待监管企业划定以后,我委将设立“阳光投诉热线”,听取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干部职工的工作进行全面监督,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

三、存在的问题

我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发的经济发展环境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监管企业尚未划分到位,服务工作没有着力点,不能落到实处,体现不了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际效果;

二是个别干部职工仍然存在着“优化经济环境与已无关”的模糊认识;

三是委内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办公场地十分紧张,为企业、群众服务的硬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