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经验十篇

时间:2023-10-25 17:34:41

酒店管理经验

酒店管理经验篇1

1医院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医院整体的水平,既决定于该医院的医疗业务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也决定于其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医院走向市场已是不争事实。一方面,各级政府对医院的投入越来越少,这势必要求医院必须依靠市场来保证生存和实现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病人选医院、病人选医生、全民医保的实施,使医院原有的固定“客源”受到了“分流”的威胁。第三,国外资本、民营资本的进入,军队医疗体系的发展使现有的公有制医疗机构面临着多方夹击的局面。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医疗买方市场”的到来,竞争日趋白热化。

其次,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由于医生系统性、一贯性的单纯生物医学观点所形成的定势,加上缺乏医学社会学及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把患者置于被动服从的位置,忽略或不注意患者的感受,忽视经济状况对患者造成的压力,不愿与病员多交谈或不谈疾病以外的事,甚至漠视患者的痛苦而表现出职业上的感情抑制,使医患关系紧张对立,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出现医疗纠纷与司法诉讼。因此,医院必须苦练内功,以良好的形象立足于医疗市场。

2医院实行酒店化管理的依据

在服务行业,检验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被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酒店业无论在服务观念、服务方式还是管理制度上,都是服务行业中的佼佼者。将酒店管理和服务的成功经验引人同属服务行业的医院是切实可行的,因为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发展历程相似、我国的酒店原来也像医院一样大多属事业单位,吃过“皇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也曾经有过从“母体”剥离、被迫走向市场的痛苦经历。其次.人员构成相似,都有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之分,这些人员之间必须互相支持,互相合作,才能保证整体的高效运转。第三,业务性质相似,都是以“顾客”为工作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在服务经历中,都高度关注“人”与“设施和场所”,酒店的客人和医院的患者,消费后得到的产品主要都是无形的服务,是一次特别的经历。这些共同点决定了医院借鉴酒店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经验是可行的。

3医院实行酒店化管理的策略

3.1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由于医院和酒店具体的服务对象、服务需求、服务方式、管理重点不同,教条地将酒店管理模式硬套到医院的服务和管理中显然是不恰当的。医院走酒店化管理之路,应抓住服务意识这个中心。它包含两层含义:从外部而言,指的是医院的广大医务人员首先要为广大患者服务;从内部而言,指的是医院的后勤保障部门要为医院的窗口部门、临床部门服务。服务意识要求医院所有的工作人员应从服务对象的角度考虑问题,把他们当作一切管理服务的出发点。

3.1.1充分理解患者的需求以往医院在设计医疗服务程序和服务方式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医院内部管理的方便与否。服务意识要求医院根据患者的真正需求来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规程。医护人员应以诚恳的态度、巧妙的方式,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基本的共同的需求,从而为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医院还应结合个性要求,了解不同患者的特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

酒店非常注意了解客人的需求,为了切实满足不同客人的不同需求,酒店为每一位重要客人都建立客户档案。如根据客人的普遍需求,酒店要求“凡是客人看到的都应该是整洁美观的,凡是提供给客人使用的都是安全有效的”,饭店的所有员工都应该是热情友好,这些都是酒店最基本的管理和服务起点,值得医院借鉴。在满足患者需求这一点上,要求医护人员细心观察,掌握患者的真正需求,做到投患者所好。要不断地向“人性化”和“人情味”转变。

3.1.2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态医护人员长期与各类患者打交道,对于患者的痛苦习以为常。但是众多的患者是第一次体验这种感受,因此心情比较紧张。因此.医护人员绝不能以职业心态对待患者,而应该多一些耐心和爱心。要学会换位思考,了解患者的处境和心态。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本来就存在一种感激的、崇敬的心理,医护人员应从自己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主动倡导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这样,才能切实将服务意识贯彻到底。 患者到医院最要紧的是先看上病,要努力优化服务流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取消挂号、收费等排队等候环节,增加导医和服务人员。对住院患者来说生活上的不便是除疾病以外最大的问题,可以设置晾晒台、休息厅甚至自助厨房。

3.1.3充分理解患者的过错从目前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发生的纠纷看,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患者的行为不符合医院的规定,医院坚持要求患者适应规定。二是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产生了一些比较细小的疏忽、过错,患者对此小题大做。三是患者产生某种过错,医护人员在提醒时,用语不当,导致双方关系恶化。四是确实有一些低素质的患者。一旦纠纷产生,就会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声誉。美国有学者经研究发现:1个不满意的客人将会影响25个潜在的客人,而1 个满意的客人将会带来9 个新客人。因此医护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以患者的需求为依据,在工作中倾注更多的热情,减少自己的工作差错,同时,理解、宽容患者的过错,使医护服务更加人性化。

3.1.4坚持以“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为基本准则医院的工作对象是形形的患者,医院一切工作的最终效果体现在为患者服务上。这就要求在医院的所有管理工作和服务活动中,应时刻以患者的满意为工作的出发点,对一切工作的评价以患者的感觉为最终衡量标准。

3.2强化制度意识,规范员工行为在制度建设上,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酒店的质量检查制度为例,包括以下六级管理制度:一是总经理的重点检查,二是值班经理的巡查,三是专职质检员的专题检查,四是各级管理者的日常检查,五是每个员工的自我检查,六是客人的最终检查(以宾客意见表、拜访、邀请客人暗访等形式进行)。通过以上六级检查,就可以保证各项服务工作基本不出大错,从而保证服务工作的高质量。医院也应对所有岗位的服务过程、服务方式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将每个员工的服务水平与其切身利益相结合,以保障水平稳定的服务呈现在患者面前。

3.3强化市场意识,搞好品牌建设医院生存的关键在于发现市场、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立足市场的基本手段是价格,因此,医院应强化内部管理,降低各项成本开支,减少患者的负担。在此基础上,医院要注意搞好品牌建设,这包括四个环节,一是品牌的包装,医院在名称、标志、口号等视觉形象上应下功夫开发、设计,形成一套独特、新颖、鲜明的视觉标识;二是产品质量的管理,医院应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三是个性的创造,要做到与众不同;四是强有力的宣传和公关,即应抛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观念,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宣传自己。

3.4强化培训意识,提高员工素质品牌建设的基础是服务质量,而服务质量的关键是人才。因此,必须重视对员工进行长期、系统的培训,增加员工的“价值含量”,使得员工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在培训时要注意对医护人员进行精神培训,它包括:树立对医院的信心,把医院的发展作为个人成功前提;养成积极、主动、尽职、勤奋的工作态度;净化灵魂,树立高尚的医德。

3.5强化美化意识,改善医院环境医院的环境对患者具有暗示作用及其他心理影响作用。目前许多医院在“造就美好的就诊环境”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医院实际上可以根据“客源”的基本特性进行针对性的环境布置。在色彩的选择、工作服的设计、绿色植物的搭配、装饰画的选择、病房的布置、公共信息符号的张贴等方面共同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家庭式”的医院环境,从而降低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参考文献

酒店管理经验篇2

关键词: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教学实践;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255-02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中存有一定现实问题,如何对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如何建立体现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等,这些都亟须思考和加以解决。因此,通过对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教学实践的研究,总结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经验启示,为培养高素质的酒店专业人才提供思路。

一、国内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1.学生缺乏持续兴趣和角色定位模糊。酒店基层工作容易操作,使学生在后期的学习和工作中失去持续的兴趣。同时,部分学生对技能的学习多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而对其实质的内涵理解不深刻。也有在心理方面不能正确面对所从事工作的问题,自我定位为管理者而躲避必不可少的基层工作经历。

2.重理论、轻实操的观念依然存在。专业课教师多是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培养的,缺乏职业应用能力。日常教学中,他们注重理论教学,而淡化实践操作学习。该思想对专业教学的课程安排、教学思路、投资建设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3.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薄弱。实训室建设不完备。部分学校由于财力有限,缺少实训室。学生没有经过实践就进入酒店,不符合酒店管理岗位的要求,必须从基层工作开始,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而且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原因有:实践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得到落实,依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对实践教学内容存在曲解,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简单的操作培训,停留在教会学生操作的层面上。

4.师资队伍问题。首先,师资来源渠道单一。一部分是由其他专业转向旅游专业的教师,另一部分是由高等旅游教育培养出来的,缺少具有旅游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其次,有些学校的师资培养机制欠缺,对专业教师的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的扶持力度不够,知识结构跟不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最后,职称评审条件重视理论成果,也妨碍了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积极性。

5.学校、企业与学生的合作困难。合作政策方面,校企双方缺乏沟通合作平台和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普遍存在着实习基地不够、实践教学质量控制难等问题。同时,合作契合点仍有待挖掘,酒店希望实习时间越长越好,学生能成为固定岗位的熟练员工;学生则希望接触更多的岗位,学到更多知识并得到合理报酬;学校希望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实习,不影响后续的理论教学安排。

二、中瑞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实践

(一)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概况

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是由高等学校和企业合作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院加入了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学术认证体系,并引进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以及其独特的重实践,国际化、应用型和时展、产业创新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倡导艺术性和管理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和平衡的教学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通过消化、吸收、融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洛桑模式”。

(二)中瑞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实践

1.前瞻性的办学目标。中瑞酒店管理学院的目标是立足首都北京,面向酒店产业,办一所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国际化、应用型、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成为国内最好、亚洲领先的酒店管理学院以及行业认可、国际知名的酒店管理培训基地和认证中心。专业核心课程涉及餐饮经理管理、饭店与旅游服务业市场营销、饭店设施管理与设计、前厅部运转与管理、饭店客房管理、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等。

2.雄厚的师资和高标准的实践条件。依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雄厚教学力量,聘请名牌高校的教师任教,同时也引进旅游教育界和产业界具有丰富经验和行业背景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形成三位一体的师资体系。并兴建一座四星级标准的教学实习酒店,让学生增强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

3.“订单式”培养与“双证书”制度。实行“订单式”培养,与中国饭店协会、中国烹饪协会、北京人才资源开发协会等签订就业推荐协议书。学生入学可同相关单位签订推荐就业协议,为学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实施毕业证书加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以获得1+N个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个人未来就业竞争的能力。

4.国际化办学思路,现代管理手段与安全周到的服务保障。与多所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出国进修学习的机会。并采用先进的校园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安保管理系统,利用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最便捷、安全、周到的服务,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文化与娱乐。

三、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教学实践的启示

(一)与时俱进的培养定位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为我们酒店管理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为适应酒店业发展需要,酒店管理专业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具有一定管理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化视野的,能够掌握酒店产业创新和发展方向的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级酒店管理人才。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完善和规范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求和环节,扩充第二课堂,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包括语言、交际等一般能力培养、基本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训、综合能力培养等环节的实践教学模块。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确定之后,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和富有成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如任务教学法、过程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等。

(三)实践教学的设计与组织

1.加强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制订、修改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时,应广泛开展调查,了解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责及其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并概括职业岗位群的能力与素质要点,确定相应的课程模块,进而落实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案。

2.重视和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实践教学任务繁重,我们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争取与更多高星级酒店签订实习基地合同。同时还要建设校内实习基地,使其完成一些基本的实践教学任务,以创造相应的职业氛围,使之具有仿真性。

3.参与式实景教学。实景教学是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再现实际工作中的基本环节和过程,营造一种工作氛围,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完成整套的工作程序。能促使学生缩小对酒店的陌生感,更快适应酒店的需要。

(四)教学保障全面到位

1.打造素质过硬的教学队伍。为提高教师实践水平,学校可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酒店集团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或去先进的酒店管理学院进修。具体建议采用参观观摩、带队实习与挂职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此外,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知名酒店企业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并组织系列讲座,拓宽师生的知识面。

2.完善校内实习基地的硬件建设。为营造真实的模拟环境,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按照酒店各部门的实际标准和要求,补充完善各种中西式宴会摆台、前台接待服务用品、客房服务用品等所必需的设施设备。让学生在逼真环境中模拟情景练习,创造星级酒店所拥有的职业氛围。

3.合理安排和利用授课时间。教学计划中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安排,既要反映我们的培养目标,又要在保证总课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实践课的作用,并加大对英语和实操课的倾斜。

4.丰富教学教辅资料。与学院图书馆联系,筹建专业的资料室,广泛收集专业相关的图书、报刊、年鉴、内部资料等资料,让师生更全面的对该专业的发展动态、趋势有及时的把握。提高师生的专业素养,拓展视野,在教学之余丰富师生的生活。

5.强化教育界与实业界的合作。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兼顾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利益。在制订实习计划的过程中,应同时征求三方各自的意见,并将这三方利益进行整合。在三方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实习计划的制订者,应该起到调节和调和的作用,使三方能够互相妥协、互相合作、互相配合。

(五)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就是高等学校提供场地、教师、生源,企业提供部分师资、实训基地、用人需求,双方结合起来培养人才。订单式的教学和培养模式,不仅能提高专业知名度和扩大影响,还能确保学生就业渠道和质量。我们已经成功举办的人才班模式就是订单式培养的成功范例,今后会将这种模式扩大化和不断完善。

四、总结

借鉴先进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经验,紧密联系学院的办学实际,切实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和办学水平,是我们快速发展的捷径。通过对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教学实践进行透析,总结宝贵经验,为酒店管理专业今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网站,bhi.省略/.

[2]蔡加珍.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考[J].莆田学院学报,2006,(8):18-21.

[3]梁明珠.旅游教学与E-Learning互动模式探究[J].江苏商论,2005,(1):143-145.

[4]许力.旅游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J].职教通讯,2007,(11):65.

酒店管理经验篇3

我们讲述的酒店管理是一门较复杂且实用性强的学科,它是符合现代我国酒店市场经济发展和需求而产生的。新时代的酒店行业正经历结构的更新,因此需求大量的管理型人才。根据我国当代酒店的发展方向和需求,必将酒店管理专业推向技术化、个性化和应用化的方向发展,增加对该学科的支持程度,并经过一连串的实验、实际练习和实践活动等有安排、有组织、有目的的工作活动,最终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学会新技能。不仅如此还能了解高职院校在未来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样式,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必要教学方式之一。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学习感性知识,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并逐渐形成理论结合实际的习惯和自己工作的能力,以及日后良好工作习惯和职业习惯的形成。学生也能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知道酒店管理专业所对应的各种职位以及相关的工作内容,还能清楚地知道工作中应具备何种能力和素质,将自己学到的技术直接应用到酒店管理实际工作中,也有助于提升操作能力。

2实践教学存在的隐患

2.1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设施设备老旧,缺乏新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酒店管理工作也出现在我国较多的院校中,也对该专业实验室投入一定的设备,然而学校的资金比较紧凑,导致实验室设备简陋,如有些实验室仅有“几张餐桌”等,近年来各大学校对实验室也逐渐关注,虽然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也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面对实际生活中飞速发展的酒店行业,实验室设备还是很落后,无法实现逼真酒店的效果,但是随着先进的管理形式和新型的酒店的出现,也推动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设备更换成功能齐全的,并招聘先进的管理人才。

2.2专业技能不专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

对现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力量进行的分析,其中一些青年教师是由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出来;另一部分则是转变专业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进修或自修到酒店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都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学习。据统计,现有酒店专业的教师极少数拥有酒店工作的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内容简单讲述而重理论教学。此外,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没有专门的培训机会,很少有外出学习、实习、培训、进修等机会。由上可知,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没有绝对的专业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中与实践的结合,导致专业教学质量水平低。由于没有足够经验的专业教师,因此要想培养出有高水平的酒店管理职业素质和管理技能的人才非常困难。

2.3校外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酒店实习与校方在实习目的上存在不同。现代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认为实践教学的重点就是校外酒店的实习。众所周知,实践酒店与校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在学校里大多时间在学习专业课,当快要进入社会时,就会用较长的时间在某个酒店进行实习,真正进入实践演练中。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出发点是好的,并希望相关酒店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进行轮换,便于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酒店工作。然而酒店接受实习生的目的不同,他们看重的还是利益,首先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一批素质高的廉价劳动力,能给酒店创作一定的收益;其次学生便于管理,方便酒店进行相关管理。而实习生在酒店各部门一旦就职就很难换岗,因此站在酒店的角度,经常换岗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而校方则是想学生通过轮岗学习更多,因此校方与酒店之间存在根本的目的不同。

3学校面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策略

3.1提升学校内部酒店实验室的利用率,改变实验室建为开放型培训室

酒店管理专业拥有的实验室可以说是校内进行实践活动的军事要地,也是教学活动的前提基础,所以提高实验室建设对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许多高职院为了帮助学生增强实践活动而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创建了专门的实验室,里面不仅包括餐桌等简单设备,还包含了酒店前台、客房、就餐场所等多个部门,为学生和教师采取实践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而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酒店行业,还应及时的更新或调整实验室配置。要想实验室的地方更好的使用,还能将酒店实验室改成开放式培训室,让学生在这个课堂上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增加培训室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可购买效率高、信息先进的系统;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中,能更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3.2加快培养双师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

学校可以开出优质的聘请条件来吸引酒店行业有经验的优质人才到学校任专业教师或兼职教师,弥补无经验在职教师的不足,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帮助学生就业。要想建立起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需要建立有效的师资培养制度。学校建立专业师资队伍有两种形式:一是“送出去”,学校定期的选送教师进修或亲自去正规酒店实习。二是“引进来”,通过引进和聘请国外、校外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作兼职教师或开设讲座,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此外,校企联合也是学校的一种出路,教师到酒店兼职工作,而酒店优秀人员能到学校任教。这样的合作形式,才能培养出具有双师型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

3.3校内创建自身的实训实习基地

酒店管理经验篇4

关键词:酒店管理 实践教学 问题

目前的高职教学中,教学实践不再被忽略,而是与理论教学具有同样的地位和重要性。然而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管理人员始终认为实践工作只是辅教学,这种轻实践而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的发展,更无法实现培养第一线酒店管理人才。

1 实践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在高职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是相互存在、密不可分的。而实践教学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安排让学生自己经过试验、观察、动手等方式来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其他知识和实践教学活动。

我们讲述的酒店管理是一门较复杂且实用性强的学科,它是符合现代我国酒店市场经济发展和需求而产生的。新时代的酒店行业正经历结构的更新,因此需求大量的管理型人才。根据我国当代酒店的发展方向和需求,必将酒店管理专业推向技术化、个性化和应用化的方向发展,增加对该学科的支持程度,并经过一连串的实验、实际练习和实践活动等有安排、有组织、有目的的工作活动,最终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学会新技能。不仅如此还能了解高职院校在未来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样式,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必要教学方式之一。

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学习感性知识,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并逐渐形成理论结合实际的习惯和自己工作的能力,以及日后良好工作习惯和职业习惯的形成。学生也能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知道酒店管理专业所对应的各种职位以及相关的工作内容,还能清楚地知道工作中应具备何种能力和素质,将自己学到的技术直接应用到酒店管理实际工作中,也有助于提升操作能力。

2 实践教学存在的隐患

2.1 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设施设备老旧,缺乏新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酒店管理工作也出现在我国较多的院校中,也对该专业实验室投入一定的设备,然而学校的资金比较紧凑,导致实验室设备简陋,如有些实验室仅有“几张餐桌”等,近年来各大学校对实验室也逐渐关注,虽然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也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面对实际生活中飞速发展的酒店行业,实验室设备还是很落后,无法实现逼真酒店的效果,但是随着先进的管理形式和新型的酒店的出现,也推动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设备更换成功能齐全的,并招聘先进的管理人才。

2.2 专业技能不专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

对现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力量进行的分析,其中一些青年教师是由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出来;另一部分则是转变专业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进修或自修到酒店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都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学习。据统计,现有酒店专业的教师极少数拥有酒店工作的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内容简单讲述而重理论教学。此外,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没有专门的培训机会,很少有外出学习、实习、培训、进修等机会。由上可知,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没有绝对的专业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中与实践的结合,导致专业教学质量水平低。由于没有足够经验的专业教师,因此要想培养出有高水平的酒店管理职业素质和管理技能的人才非常困难。

2.3 校外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酒店实习与校方在实习目的上存在不同。现代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认为实践教学的重点就是校外酒店的实习。众所周知,实践酒店与校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在学校里大多时间在学习专业课,当快要进入社会时,就会用较长的时间在某个酒店进行实习,真正进入实践演练中。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出发点是好的,并希望相关酒店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进行轮换,便于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酒店工作。然而酒店接受实习生的目的不同,他们看重的还是利益,首先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一批素质高的廉价劳动力,能给酒店创作一定的收益;其次学生便于管理,方便酒店进行相关管理。而实习生在酒店各部门一旦就职就很难换岗,因此站在酒店的角度,经常换岗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而校方则是想学生通过轮岗学习更多,因此校方与酒店之间存在根本的目的不同。

3 学校面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策略

3.1 提升学校内部酒店实验室的利用率,改变实验室建为开放型培训室

酒店管理专业拥有的实验室可以说是校内进行实践活动的军事要地,也是教学活动的前提基础,所以提高实验室建设对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许多高职院为了帮助学生增强实践活动而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创建了专门的实验室,里面不仅包括餐桌等简单设备,还包含了酒店前台、客房、就餐场所等多个部门,为学生和教师采取实践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而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酒店行业,还应及时的更新或调整实验室配置。要想实验室的地方更好的使用,还能将酒店实验室改成开放式培训室,让学生在这个课堂上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增加培训室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可购买效率高、信息先进的系统;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中,能更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3.2 加快培养双师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

学校可以开出优质的聘请条件来吸引酒店行业有经验的优质人才到学校任专业教师或兼职教师,弥补无经验在职教师的不足,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帮助学生就业。要想建立起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需要建立有效的师资培养制度。学校建立专业师资队伍有两种形式:一是“送出去”,学校定期的选送教师进修或亲自去正规酒店实习。二是“引进来”,通过引进和聘请国外、校外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作兼职教师或开设讲座,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此外,校企联合也是学校的一种出路,教师到酒店兼职工作,而酒店优秀人员能到学校任教。这样的合作形式,才能培养出具有双师型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

3.3 校内创建自身的实训实习基地

如果学校的资金允许,可以创建一个自己的实习基地。一旦学校创建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必定会推动未来教学的模式。学生当天学到的知识当天就能在实习基地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学校实习基地和校外的实习酒店一样面客经营,学生能够在实习中学会处理突发事件。总的来说,学校拥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很好的解决了学生长距离校外实习的问题,学校老师也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心态。

4 结语

酒店管理专业拥有绝对的方向性,是一科专业性强的综合学科。面对发展快速酒店行业,强化在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将实践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素质的一线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靖增群,梁军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2]吴志成.谈谈如何有效组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

[3]许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7(16).

[4]陈燕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口生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10).

[5]谭业.高专酒店管理实习生实习心理与评测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0).

[6]王厚红,刘骏.高职院校办好酒店管理专业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08(22).

[7]薛佳.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01).

作者简介:

酒店管理经验篇5

1酒店实验室二次开发的资源体系

我国酒店和旅游院校已经拥有自成体系的实验室资源。对网上7家旅游院校酒店管理管理专业实验室调查显示,面积从127~1600m2不等,投资额从10.7~143万元不等,专职实验教师从1~4人,共同特点是都拥有实训餐厅、客房实验室。其中6个院校还拥有模拟实验室,有2家拥有制作型实训间。这些实验室以承担实训型课程教学任务为主,都有一套实验管理规章制度。这些已经存在的实验室资源正是酒店实验室二次开发的资源。

1.1实验室资源体系

(1)实训实验室。实训实验室包括中餐、客房、西点、茶艺、蔬果雕刻与象形拼盘、调酒等实训,这些都是酒店实验室的基础资源。实验室中配备了相应的设施和用品。餐饮实训间配备了餐桌、餐椅和台面用品,用于训练学生的餐饮服务技能;客房实训间配备了标准床和床上用品,用于训练学生的客房铺床的技能。实训实验室有待开发的新资源还有很多,包括酒店服务技能比赛、酒店创意活动策划与实施、实训课程系统化的实验指导书、酒店实训课程的实验成果推广。

(2)模拟经营性实验室。有些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专业院校为了增加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的机会,建立了对外经营的餐厅、酒吧,甚至有客房,这些实验室可以称经营性实验室。不对外经营的叫做模拟经营实验室,模拟经营性实验室包括模拟中餐厅、模拟西餐厅、模拟客房、模拟套房和模拟标准间。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经营性实验室,要承担实验教学任务,从组织机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等方面与社会上的企业大不相同。需要结合经营性实验室的具体特色、学生就业需要、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制定出系列、严格且易操作的制度、流程,开发出可供下届学生参考和采用的进货渠道、产品库、技术标准等,形成滚动式发展模式。

(3)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亦称信息化实验室或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包括各种酒店管理软件、演示性实验教学使用的VRP虚拟实验室、与微格型实验室配套的微格系统。这些实验室资源大大提高了酒店专业高层次的实验教学效率,为快速培养酒店中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提供了物质保障。酒店管理数字化实验室需要开发的资源包括丰富酒店管理软件资源种类、不断完善和优化以及扩充软件内的数据库、增加配套设施、建设实验成果数据库、自行开发适合本专业的ERP模拟沙盘[5]。

(4)制作性实验室。有的旅游院校以中/西餐饮、餐饮操作、营养配餐等实验室,这类实验室主要是完成烹饪技能演示和实训、餐饮产品设计成果的展示、营养配餐设计成果的展示等功能。需要在开发标准菜谱、原料出成率分析、菜品成本核算方面开发出实验项目和研究方法。

1.2教师资源

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实验教师资源主要是实验型教师、实验管理员、有能力开发试验项目的理论型教师,目前这三类教师职能划分不够清晰,实验型教师承担了管理员的职责,实验管理员承担了实验型教师的职责,理论型教师承担了实验型教师甚至是实验管理员的职责[6]。需要开发的资源首先明确各岗位实验教师的分工、职责范围、工作时间、超时的工作量计算等问题。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经验型科学,需要在实践中研究和积累成功经验,这就要依靠从事相关课程的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探索与实践、不断总结和提升。但是,这些有待探索和开发的实验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热情,需要院校制定对创新型实验教师的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在原有的实训性实验项目基础上开发与实验室资源和课程资源对接的实验项目。这样才能在信息网络时代,让那些具有批判、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更专心地挖掘实验资源,成为知识的研究者和创造者。

1.3课程等其他相关资源

任何实验课程的基础都有理论课程相对应,理论课是实验课的基础,实验课是为理论课程服务的(这是目前的共识),理论课程的存在是实验课的资源保障。目前酒店管理专业需要增加适合实验室教学的理论课程资源,需要把课程内容与实验资源深度对接,需要利用其他如小学期、教授研究室开放、导师制等其他教学资源与实验室资源对接,培养出拥有研发能力的酒店专业大学毕业生。

2酒店实验室二次开发的工作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存在实验队伍仓促上阵、实训为主、实验成果浅表化等问题,迫切需要一套适合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中高层次毕业生的实验工作体系[7]。

2.1利用骨干教师牵动二次开发工作

酒店实验室资源的二次开发者首先要深入研究实验室现有资源和学校内其他资源功能和使用方法[8],调查了解课程和学生以及就业需求等资源,找到多项资源之间的接口,进行尝试性的对接,经过反复调试形成达到实验教学目标的实验项目。可见,酒店实验室资源的二次开发目标要求高、可参考学习的资源有限,需要既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酒店专业和教学经验、同时拥有广泛的兴趣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教师。作为酒店实验室资源二次开发的骨干教师,给与一定的鼓励,使之积极开发与就业、课程、学生现状、学校资源紧密对接的系列实验项目,直至带动其他教师使用二次开发的成果甚至参与二次开发工作[9]。

2.2以专业课程为切入点

当前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资源是为实验课提供服务为主,酒店实验室资源的二次开发首先要以专业课成为切入点,根据课程需要设计系列实验项目,并把实验成果作为二次开发形成的新资源。以酒店管理信息系统、餐饮经营管理两门课程为切入点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出菜单数据库、酒店管理软件操作案例数据库、实验报告成果数据库等新的资源。还可以根据实验室已经拥有的资源开发新的专业课程,例如有的酒店专业数字化实验室配备了营养软件,就可以开设营养配餐课程,利用实验室更好地完成营养配餐课程,同时开发出营养配餐菜谱数据库。以课程为切入点进行二次开发时不必受传统实训课的局限,而是把所有课程(包括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都看作是可以开发出实验课的,这样才能形成多层次的与课程配套的系列实验项目,这些被开发出来的实验项目和实验成果本身就是宝贵的实验室二次开发新资源,又是实验室三次乃至多次开发不可或缺的资源。

2.3持续开发与不断升级

酒店实验室资源的二次开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多门课程教师和多届学生来完成。随着外部资源的变化,还要进行三次乃至无穷次的开发。因此酒店实验室资源的二次开发必须是持续的和不断升级[10]。例如,一届学生利用餐饮经营管理课程完成菜单数据库的基本建设,后来的学生就可以利用餐饮设计课程的实验完成菜单数据库中的标准菜谱数据库建设[11]。

2.4扩大二次开发成果应用范围

高校利用已有的数字化实验室和营养配餐实验室以及烹饪实验室,为酒店开发急需的高端产品。例如,电子菜单数据库、菜品研发、菜谱标准化、营养配餐数据库开发等问题,近些年来被酒店关注和渴望,但是酒店自身无法进行试验研究。高校利用系列高科技实验室和师生资源开发研究,酒店提供相应的现成的资源实现校企高层次资源共享。同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实验室中的营养配餐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研发和调试相应产品,形成毕业设计的成果,这将改变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成果“论文”化的单一局面[12]。教师指导学生在小学期期间利用酒店实验室开办一些如盘饰、果盘、分子厨艺、营养配餐技艺等培训班,既降低了师生外出学习的费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创业以及培训能力,同时,丰富了学生亲身感受的教学案例[13]。

3酒店实验室二次开发的应用体系

酒店实验室二次开发成果应用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教学,还要应用到实习、社会服务、教育推广等功能。

3.1提高酒店专业实验教学层次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文章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查阅近几年的期刊发现:有关酒店实验教学的文章共7篇,实训教材6部,有关旅游专业实验教学类文章26篇,涉及到旅游实验室教学的共7篇。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二次开发成果首先要应用到科研领域,供同仁们交流和学习[14]。教师在二次开发实验室资源时,要把积累经验进行升华,总结项目架构的经验,向同行推广使同行少走弯路。方法是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国内外最新的知识、技术、工艺体现在教材和课程体系中,经过多次实践检验后最终形成公开发行的实验教材、指导书、设备使用说明,共同推动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和效率提升。

3.2为酒店业研发基础数据

国内外餐饮企业很少有自己的研发部门,酒店菜品制作人员获得创新菜品的技术途径主要是依靠参加社会的培训班。我国餐饮业产品生产存在缺乏标准化、技术传承方式传统化、参考数据落后等问题,高科技产品在酒店应用存在技术障碍,使高科技产品在酒店功能应用和开发不足。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资源开发的成果可以应用到餐饮行业菜品研发、标准菜谱优化、新型原料出成率分析等,还可以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推广产品。把高科技与酒店对接,培养大批高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15]。

3.3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工作经验

利用实验室开发出超越实习效果的实验项目[16]。利用实验室训练学生基本的酒店工作技能;利用网络资源快速认知业务和积累研发经验;利用数字实验室设计酒店业需要的软件产品;利用经营型实验室培养学生管理和研发能力。有工作经验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想法进行点评与改进,既可以验证学生的见解是否符合实际,又可以提升学生高层次经验的积累机会,树立高层次就业的信心和能力,大大降低验证的成本和积累经验的时间。近10年,我们把验证学生想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17],实现了多数毕业生毕业1年即走上中层岗位的目标,比业界通常认为是4~10年的基层经验减少了3年以上的时间。

酒店管理经验篇6

[关键词]酒店 精细化 管理 着力点

精细化与酒店管理

“精细化”起源于战后日本著名的汽车制造企业――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模式,初衷只是为了设法消灭生产过程中无用的动作、避免无用的努力和消除无用的材料。这种以避免浪费为着眼点的生产方法,极大地改进了产品质量,有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日本经济迅速腾飞,成为欧美发达国家争相学习的对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加深,“精细化”在发达国家慢慢演化成为以细节管理为重点、以量化管理为目标的企业管理体系。

改革开放后,“精细化”的生产方法和管理理念开始由跨国企业传入我国汽车、家用电器等大规模工业制造业。加入WTO后,“精细化”管理在国内商业和服务领域遍地开花,先后在购物、娱乐、金融等多个行业得到探索和应用发展。2008 年奥运会、2010 年世博会举办后,外资酒店加快抢滩中国市场,“精细化”管理在外资酒店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向国内酒店业渗透。到目前,经过长期的“播种”、“扎根”、“生长”等一系列本土化探索过程,高端酒店精细化管理在观念转变、制度制订、方法执行、文化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总体上处于“重形式、轻内涵;重结果、轻方法;重实用、轻总结”的初步探索阶段,离标准统一、运作规范、高效有序的精细化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精细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已经成为时下高端酒店的一个重要管理概念。笔者认为酒店精细化管理是指经营管理者根据自身的性质、职能和特点,从企业的战略高度着眼,精心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系统化的管理思维、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专业化的行为模式,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品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资金管理、成本费用控制、风险管理等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将“约束条件下资源管理效益最大化”的观念融入到产品规划和开发、业务营销和服务、风险控制和评价、员工培训和教育、绩效考核和分配等酒店经营管理关键环节和重要细节,逐步形成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控体系,以此来提升综合管理效益。从定义看,酒店精细化管理以“约束条件下资源管理效益最大化”为本质,以信息化、系统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为基本特征,进化管理思维,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注重工作细节,优化内部流程,对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支出、每一个岗位、每一段流程进行科学量化地管理和控制,从而确保实现酒店资源管理效益的最大化的工作目标。

国内外酒店精细化管理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酒店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正确把握好“精”和“细”关系。其中,“精”是既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又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关键环节,工作重点是在市场营销、财务核(预)算、质量精品、技术融合、战略制订和组织协调上面“精益求精”;“细”是“精益”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的主要控制点,基本要求是在客户群体、岗位职能、战略目标、管理制度和成本控制上“细化到位”。著名企业管理专家汪中求言简意赅,“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1]。

酒店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1.适应新常态,顺应“微利”趋势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高端酒店业出现重大的结构调整,旧有的“野蛮”增长模式不可持续,高端酒店亏损成为常态,整个行业的利润越来越薄,进入到微利时代。《北京商业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2011年五星级酒店平均每家利润总额为1054万元,2012年下降为856万元,2013年大幅下滑为405万元,2014年断崖式跌落至76万元,高端酒店业年均利润降幅超过9成[2]。在整体盈利水平大幅下滑的同时,高端酒店的用工成本、设备维修维护成本、广告宣传成本等管理成本却保持逐年大幅攀升的势头,仅用工成本占酒店总营收比平均高达40%。转型不及时、不彻底、不到位的酒店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和生存危机:有的破产了,有的停业了,有的被并购了,大多数“气喘嘘嘘”。《北京商业发展蓝皮书》数据统计,2015年前三季星级饭店停业的总数达2839家。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高端酒店尚未从“泡沫经济”醒过来,有的醒过来但惊慌失措,尚未找到适应新常态之策。从管理角度讲,是酒店没有建立真正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精细管理体系,忽视对酒店经营费用支出的细节把控,缺乏合理的内部信息化流程,致使酒店成本管理失控,严重制约酒店效益的提高,影响酒店的生存与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端酒店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高端酒店预算管理体系,细化高端酒店成本费用指标管理,量化高端酒店成本费用标准,强化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各个环节的控制,按项目核定标准、按人员包干费用、按收益匡算支出,可以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有效降低酒店的管理成本,从而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实行新策略,应对激烈竞争的有效举措。

我国酒店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业内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调,竞争日趋激烈,国内酒店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加入WTO后,受政府推进、房地产拉动、社会鼓动等因素的影响,高端酒店业投资“过度”,呈现“井喷”式增长。据相关统计,2007年至2012年,中国四星级酒店复合年增长率为10.5%,五星级酒店复合年增长率为13.9%[3]。直到2015年底,有的城市高端酒店投入仍无节制,例如武汉市武昌区6个月之内两家五星级酒店开业,合肥市五星级酒店在筹是开业的1.4倍。近年来,在经济增速放缓、政府宏观调控、行业重大调整等多重因素压力下,高端酒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有的区域市场甚至陷入“恶性竞争”。酒店业作为传统的服务业,客户需求是决定性因素。当前,我国居民消费进入到重品牌、重式样、重使用感觉的内涵式、理性化消费阶段,消费群体越来越追求个性化、舒适、时尚的消费体验,对酒店产品、服务、营销等要求日益精细化,这迫切需要酒店实施精细化管理。酒店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系统化的管理思维、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专业化的行为模式,优化组合酒店的的人力、资金、物资、信息等资源,把精细化管理贯穿于酒店产品规划、渠道布局、价格体系设定、营销推广等市场策略制订、调整、执行的全过程,架好产品和服务面对客户的“管道”,铺好客户体验反馈的“线路”,及时掌握客户群体需求的变动信息、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以服务和产品的市场扩大化为中心任务,搞好市场开拓的“硬件配套”,以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获取良好的口碑,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3.把握新要求,实现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精细化管理是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过去,高端酒店卖方市场味道重,酒店经营效益存在很大泡沫。现在,高端酒店进入买方市场,继续“惯性”实施粗放式管理,迷恋传统经验管理,只会让酒店失去生存空间和竞争优势。国八条出台以后,有一些管理依旧粗放、迷恋旧思维、偏向传统情节的高端酒店没有度过市场“寒冬”就是最好的例证。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操作性强、收效显著的管理模式,是现代酒店管理发展的必然。酒店按照精细化的发展理念和思路,科学分析管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耦合性,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品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资金管理、成本费用控制、风险管理等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对酒店的人力资源、能耗资源、资金资产资源等关键环节进行科学量化地管理和控制,有助于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推动高端酒店的集约式发展。精细化管理是工商业企业管理成熟的标志,更是以人为主要生产力要素服务企业管理成熟的重要标志。

酒店精细化管理的着力点

“精细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凭借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等综合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的青睐。著名企业管理专家汪中求著书《精细化管理》,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研究思考。2006年,万科董事长王石提出:万科的下一个十年要致力于“精细化”。这告诉我们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如何将更好地将精细化与高端酒店市场与管理实际相结合,实现酒店科学管理,从而提升经济效益,笔者结合经营高端酒店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分析,认为酒店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内涵就是结合经营现状,按照“精细”的思路,以科学为原则,以可行为条件,外部以把握市场为目标重点,内部以点、线、面、体的立体化管控体系为有力支撑,内外呼应,互相配合,实现宏观经济、区域市场、技术环境等约束条件下酒店人、财、物等资源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1.科学是前提,可行是条件。

高端酒店是房地产经营的最高级形态,尽管高端酒店有单体、连锁、CBD等多种类型,但“品牌+资产+现金流+经营利润”是其基本盈利模式。高端酒店投资周期长,培育成本高,品牌培育需要时间,资产保值增值需要资本,比拼的是坚持和韧性,靠的是精细化管理。只要经营得体,巨大的品牌财富、资产溢价和资本张力才会得以实现。从笔者的实践经验看,推行高端酒店精细化管理,必须遵守“科学”和“可行”两大铁规。所谓“科学”是指高端酒店精细化管理必须尊重经营管理客观规律,正确认识高端酒店特点、市场特点,明确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和实施路径。既要创新高端酒店管理,又不能将高端酒店混同于盈利模式不一样的经济型快捷酒店,结果造成高投入,低产出,品牌丢,资产失的严重亏损甚至破产状态。“可行”是指酒店精细化管理要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实事求是地进行技术、财务、经济等可行性分析和评估,在“明白情况,胸中有数”基础之上,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无论是人、财、物等运转,还是理念、规章、制度等推行,违背科学的管理规律,忽略可行的现实条件,只会束缚精细化的手脚,给酒店的经营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因而,推行高端酒店的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要尊重高端酒店的经营管理规律,以规律为指导,科学统筹品牌管理、资产管理和现金流管理,实现品牌、资产溢价,稳定现金流;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把握高端酒店的行业特点、区域市场特点、企业特点等情况的基础之上,制定合理的行动方案,确保精细化管理举措的可操作性。

2.以市场为导向,精细把握客户。

高端酒店业是充分竞争行业,但产品供给同工业企业不同,其供给周期短,酒店同客户距离更短,市场互动性非常强,如何较快又准确实现客户需求可谓是酒店经营的“生死命门”。因此,酒店精细化管理重中之重是精细把握客户,即最大限度地满足目标客人的需求。换句话说,精细化管理所采取的一切举措都应该是围绕客户展开。从笔者的实践经验看,高端酒店精细化管理要牢固树立“市场第一、顾客第一”的经营理念。推行酒店的精细化管理,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消费特征进行准确的市场细分,瞄准目标客户群体实施精细化的营销举措,主动调整渠道布局策略、价格体系设定策略和营销推广策略,将策略方向转化为量化目标,包括熟练使用”大数据“技术,精心提炼消费主题,明确酒店形象定位,实施“品质为先、差异化竞争”,保持酒店特色和市场弹性,塑造良好的客户体验,实现对客户目标的把握。如果不实现市场和客户的精细管理,其他一切管理均为空谈。这也是高端酒店管理与工业企业管理重大差异之所在。

3.以人为中心,立体化管控。

高端酒店业作为服务业,人在所有生产要素中占据重要地位。酒店精细化管理是一项艰巨、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坚持科学和可行的原则下,瞄准把握市场和客户的重点目标后,需要配套构建以人为中心,点、线、面、体的立体化管控体系,以提供全面精细管理的系统支撑。从笔者的实践经验看,必须从系统和战略的高度理解和把握精细化管理的点、线、面、体和立体化管控体系的关系。“点”是每一个工作岗位、生产环节和服务细节,也是市场点和客户点;“线”是基于产品线和服务线制订的业务流程线,也是市场脉络线和客流线;“面”是基于部门职能划分的主营业务,也是区划市场;“体”是基于业务模式构建的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体系。高端酒店的立体化管控体系是在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体系的骨架中,融入酒店全员精细化意识,按照责任落实到“点”,标准落实到“线”,考核落实到“面”,管控落实到“体”的思路,逐步实现人财物和市场等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按照这样的逻辑,高端酒店内控管理首先要以人为本,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内部报刊、门户网站、业务培训等渠道宣传精细化的管理理念,积极培育酒店的全员安全、全员营销、全员节约、全员责任等管理意识,强化酒店员工的精细化意识。再逐步将精细化意识与人力资源管理、能耗管理、成本费用、市场风险管理体系融合,推行人力资源的扁平化管理,“减高管,壮中层,强一线”,试行一人多岗,实行弹性工作制,节省人力成本;优化能耗管理,修订完善水、电、气使用管理细则,制订节能降耗奖惩措施,利用分时电价政策,实施酒店LED、太阳能等节能改造工程,增加节能效益;重视财务预算、核算及内控,扎实推行以利润为中心的全面预算和全员考核制度,提升成本管理效益。最后将精细化的意识与酒店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融合,坚守品质和创造特色,遵循“品质为先、差异化竞争”两大法则,开发“高性价比”的精品,增强人力,以服务标准化为基础,融入个性化和亲情化,让服务更具备人情味、亲和力和专业化。

注释:

[1]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新华出版社2005 年版

[2]胡笑红:《中国酒店业继续低迷 前三季星级酒店停业近3000家》,《京华时报》2015-12-25

酒店管理经验篇7

关键词:经济;酒店;游客;管理;策略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里,经济型酒店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我国国内游客每年在10亿人次左右,而且游客数量还在不断的增长。当前,很多投资家都将资金投入到经济型酒店,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型酒店业成为酒店行业的热点投资领域,所以我们必须对经济型酒店的经验管理方式进行研究,寻找到提高其经验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我国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型酒店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根据资料统计我国经济型连锁品牌已经到达120余家,营业店数已经达到上千家,其入住率也到达率百分之九十。对于一般传统型酒店而言,他们的入住率大概只能到达百分之六十。相对于传统型酒店,经济型酒店的投资较低,而且回报率也很高。同时,我国经济型酒店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在经济欠发达的东北地区、西南、西北地区市场占用率却较低。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标准。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一方面是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经济型酒店数量虽然很多但是质量上却参差不齐。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统一规范还没有确立下来,很多经济型酒店只着眼于当前的利益,而不注意长远的利益。统一的标准的缺位,让我国经济型酒店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经验成本过高。我国经济型酒店要不断扩大市场提高自身经验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经验管理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十分重视营销和宣传,但是却对成本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造成了经济型酒店在管理上付出过高的成本,影响了经济型酒店的长远发展。

3.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当前,制约经济型酒店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如经理人和财会等等。经济型酒店之所以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主要是因为其规模过小不足以吸引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而其内部培养出的高端管理人才也很容易流失,这就造成了当前经济型酒店管理陷入了一个不可自拔的困境之中。

4.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型酒店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经验管理模式。而且随着我国加入了WTO,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酒店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后,开始利用廉价策略抢占市场,这些跨国连锁经济型酒店凭借着完善的管理模式和多年的经验以及强大的财力,把持了中国市场,造成了整个行业的价格战,很多国内连锁经济型酒店只能打价格战,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自身的特色,整个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也较低。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对可控资本的调控。为了有效的控制经济型酒店的成本,就必须从减少酒店的支出和扩大酒店的收入。企业的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和可控费用支出,其中基本建设费用支出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稳定性,而可控支出则具有很强的可控性,比如人员工资、物品折耗等等。所以,经济型酒店就必须加强对可控成本的管理,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消耗。

(二)加强对采购环节的管理。为了降低在采购方面的成本,经济型酒店就必须对采购部和餐饮部的管理,加强两个部门的沟通,制定科学化的采购制度,避免因为盲目采购而造成的浪费。如果酒店不能很好的解决采购问题,还会直接影响到酒店的服务水平,长期以往就会影响酒店的形象。所以,必须协调好采购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及时获得各个部门的反馈信息,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酒店的管理成本,提高酒店的整体效益。

(三)建立起内部完善的监管体制。只有建立起内部完善的控制制度,加强酒店执行能力,才能达到经济型酒店预期的管理目标。这种内部监管体制必须从经济型酒店规模较小的实际出发,实现分工负责,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监督小组,全面监督管理经济型酒店的运营状况。

(四)应该尽快建立起统一的行业标准。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所以失序较为混乱。所以,为了促进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就必须尽快建立起统一的标准。经济型酒店必须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树立以顾客为本的理念,切实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同时,还应该不断吸引和培养专业化的高级管理人才,努力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以此提高员工的忠诚程度。

总而言之,经济型酒店必须形成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全面控制自身成本,逐步解决其管理经营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实现经济型酒店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酒店管理经验篇8

关键词:经济型 连锁酒店 市场定位 品牌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222-02

目前,我国酒店的消费需求正逐渐向舒适化、规范化特征明显的经济型酒店转移。同传统的星级酒店相比较,经济型连锁酒店具备更好满足中低收入消费群体需求的比较竞争优势。例如:可以给用户更好的住宿体验,具备统一标准的房间设施,拥有更高的品牌知名度;拥有统一的后台运营技术和成熟的市场营销优势;相对较低的投资成本和集约化的产品采购降低了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运营成本和销售价格,更好地体现出无形服务的价格竞争优势。

一、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现状

1.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

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起源于20世纪末的锦江之星和新亚之星,创立之初发展速度缓慢。20世纪末正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时期,包括酒店服务在内的消费产品真正意义上的买方市场还没有形成,经济型连锁酒店快速发展的宏观环境还不具备。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酒店服务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直接影响到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2003年以后,陆续出现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汉庭、如家、7天连锁等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意味着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进入到快速增长时期。截至2012年,在中国拥有酒店数100家以上和房间数1万间以上的经济型品牌连锁酒店发展到近十家。

2.数量相对较少,行业集聚程度较低

我国的经济型酒店,特别是品牌连锁经济型酒店,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现有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无论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汉庭、如家、7天连锁等品牌,还是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莫泰、格林豪泰等品牌,仍然存在规模相对较小,行业集聚程度较低的客观实际情况。截至2013年,中国经济型酒店数量和房间数量虽然分别达到了2805家和312930间,但是在整个行业中占比却分别只有0.9%和1.2%。这说明作为朝阳产业的经济型连锁酒店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和发达国家经济型连锁酒店相比较,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3.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空间巨大

据统计,中国每千城市人口拥有品牌经济型酒店客房数为0.5间,而美国却达到8.2间。强烈的数据对比说明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镇居民住宿消费需求旺盛。特别是“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国内游人数显著增加,这就造成消费者住宿需求和客房供应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同时,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经常会遇到“星级酒店价格偏高,普通旅店服务不到位”的情况,面临两难选择的窘境。这就需要经济型连锁酒店提供合理的价格、优质的服务,提供新的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因此,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是顾客和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必然结果。

二、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营销策略单一,品牌竞争优势不明显

市场营销策略需要综合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的产品、定价、分销渠道、促销等要素。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中低收入人群作为目标顾客,就应当提供比星级酒店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但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经营者比较急功近利,过分注重企业自身的利润,忽视了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在酒店的环境建设、硬件设施、舒适度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产品定价变动比较大,特别是旅游旺季随意涨价,严重影响到经济型连锁酒店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坚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营销理念,认为只要产品好就不存在销售的问题。忽视对产品宣传等促销手段的运用,影响到消费者对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认可度,进而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国外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相比,存在着品牌意识缺乏、品牌竞争优势不明显的问题。除了如家快捷、锦江之星、新宇之星等少数几家酒店建立了独立的销售网络,注重品牌建设,更多的区域性连锁酒店知名度较低,影响到酒店的持续发展。所以,我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必须加快市场营销力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前进和发展。

2.市场细分不完善,产品层次不清晰

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是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和购买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性,把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同质子市场的过程。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要对市场进行细分。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经济型酒店可分为三种类型的档次:有限服务酒店、经济酒店和廉价酒店。有限服务酒店属于高档酒店,其内设施相当于四五星级宾馆;经济酒店属于中档酒店;廉价酒店属于低档酒店,其内硬件设施比较简陋。每个档次的酒店其价格也有明显的差异。而在我国针对经济型酒店还没有特别清晰的产品差异性的划分。

3.管理经验缺乏,人力资源不足

我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起步晚,虽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和国外有着几十年管理经验的成熟品牌相比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成本控制、人才培养、服务质量及企业文化等方面与国外成熟品牌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我国的酒店人才是按照星级酒店的服务特性和服务规范培养出来的,无法适应经济型酒店管理对人才的要求。经济型酒店为更好地体现产品价格竞争优势,往往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是能够适应多个岗位的全面手,既精通连锁经营又掌握酒店管理。因此,经济型连锁酒店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必将造成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经济型连锁酒店出现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4.高回报造成大量非理性资本的涌入

资本的转移和流转总是不断地从利润低的部门向利润高的部门进行转移,经济型酒店的高投资回报率吸引了大量的转移资本和自身存量资本的增加,但是大量非理性资本的涌入导致了很多问题。一些原星级酒店因经营管理不善或消费需求减弱转向经济型酒店;一些非理性资本更加关注经济型酒店的利润,很少考虑酒店的长远发展。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搅乱了经济型酒店正常的秩序,造成消费者对经济型酒店概念理解的混乱,影响到经济型酒店的长远发展。

三、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的对策

1.树立整体意识

加快对经营管理体制的转换,打破地区、行业、部门界限,以总部为统一体,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增强酒店品牌的总体竞争力为目标,树立最大效用整合资源的意识,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对因战略转变导致亏损的连锁店应给予帮助,树立整体意识,团结一致,明白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道理。

2.合理进行市场定位

经济型连锁酒店与星级酒店在市场定位上存在明显的差距,要想充分体现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竞争优势,就需要针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整,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市场定位过程中不需要与星级酒店发生正面的冲突,展开对追求优雅、豪华的高端消费群体的争夺,更多应当考虑中低收入人群需求的满足。中低收入人群在住宿方面认为酒店是可以恢复体力、满足睡眠的地方,对酒店的安全、卫生和安静的环境更加看重。因此,经济型连锁酒店需要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通过营造温馨如家的良好的住宿环境,充分体现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权责分明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要建立权责分明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各方的权利,防止管理者越权办事,明确自己的经营职责,细分总部与各分部之间的权益关系,使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明确管理者的权责才能够有效整合企业内部各股力量,处理好各种关系,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型酒店更好地发展。

3.培养专业的人才

针对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存在着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需要向国外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相关企业学习。在学习国外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特点,培养专门的管理人才,形成自身独特的管理模式。具体可以采取加盟国外经济型连锁酒店的方式,吸纳国外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尽快实现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专业化、统一化和标准化。

4.认真调研,慎重选择品牌

许多人看到了经济型连锁酒店带来的高额回报率,就迫不及待地参与到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经营中来,但却没有经过细致的调查和了解,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加盟经济型连锁酒店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认真的调研,了解消费者对企业与产品提出的新要求,随时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并针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营销策略的调整,充分体现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竞争优势。同时要对投资品牌的实力和发展潜力进行调查,了解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在综合分析判断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总之,经济型连锁酒店已经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不论何种行业,有机遇就有挑战。现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理性的时期,面对如此机遇与挑战,处于发展初期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标准化、统一化和规范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不足。因此,我们更该全面地认识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各个方面,使其在今后的机遇与挑战中,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李健,肖萍.对我国经济型酒店的SWOT分析[J].经济论坛,2006,06.

[2]楚庭南.经济型酒店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07.

[3]苏超.中国经济型酒店产业SCP范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5.

酒店管理经验篇9

茶文化在中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茶文化中的语言、精神以及茶文化产生的社会效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有效融合茶文化和商业行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茶文化和主题餐厅融合在一起,打造深度体验的茶文化主题氛围,能保证消费者在体验茶文化深远意境的同时体会不一样的消费感受,真正创设了独具魅力的主题品牌餐厅。本文从茶文化主题酒店内涵分析入手,对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社会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宗教、养生、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了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管理理念和策略,最后针对发展原则展开了讨论,旨在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茶文化;主题酒店;管理;发展

1茶文化主题酒店内涵

茶文化在中国具有非常深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我国作为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和传播中心,不仅全国茶品种类十分丰富,茶叶的种植和销售路径也非常多元化,将茶文化和其他项目融合在一起,形成捆绑式销售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我国,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载体,融合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学、宗教学、哲学等文化思想,具有非常深远的研究意义和社会价值,值得相关研究人员深度思考。另外,我国茶文化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以及文化密码。人们在研究茶文化的过程中,对于文化根源以及文化的厚重感都十分重视[1]。也就是说,茶文化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价值体现,茶文化和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机制,也是顺应时展需求的必然选择,真正实现了文化的二次创新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不可比拟的社会价值。主题酒店的概念来源于国外,主要是指酒店的整体布局和销售理念围绕统一主题,能为消费者带来专享式的消费体验。在具体社会价值导向下,整个酒店为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硬件、软件到整体酒店布局设施围绕统一主题建立相同的运行侧重点,就是主题餐厅的经营要旨[2]。茶文化主题餐厅在经营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自身创设浓郁的茶文化背景和茶文化气息,确保主题酒店能给消费者不一样的体验。另外,在茶文化主题酒店运行过程中,酒店具有无法复制和对比的经营特色以及个性化设计结构。

2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社会价值

茶文化主题酒店主要是向消费者提供休闲的娱乐场所,并将休闲和商务结构融合在文化视域内,能保证消费者在茶文化主题酒店中获得真正的放松和休息。传统的单一化商务酒店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要求,因此,茶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具有非常深远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意义。

2.1利用茶文化主题酒店实现创新发展

在茶文化主题酒店建立的过程中,最大的优势和社会价值就是能建构一种完全创新的理念和经营体验,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能为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消费感受。茶文化主题酒店的服务宗旨就是为到酒店居住的消费者带来宾至如归的感受,并且能体会到不一样的酒店居住经历[3]。消费者在茶文化主题酒店中居住,能时时刻刻感受到茶文化主题酒店与众不同的茶文化特征,并且在创意化茶文化主题酒店环境中,不仅能实现管理系统全面延伸和管控结构进一步优化,也能从茶文化主题装修结构中体会到设计的美感和服务流程的标准化。

2.2利用茶文化主题酒店打造核心品牌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不仅要关注自身产品的优势,也要对管理、品牌效应以及企业文化进行深度分析和集中解构。品牌效果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值得研究人员深度挖掘并积极寻找创新发展路径。主题酒店的建立,能充分实现这一目标,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建立自身的品牌结构和特色优势,将茶文化融合在酒店结构和运行机制中,能实现耳目一新的体验和感受。也就是说,茶文化主题酒店就是一道丰富的茶文化盛宴。

2.3利用茶文化主题酒店美化酒店形象

要想在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中站稳脚跟,树立有效的酒店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要想真正提高行业的市场份额,就要提供给消费者不一样的消费体验,通过茶文化和主题酒店的融合,能进一步美化酒店的形象,树立独树一帜的经营理念,从而也能使得消费者在众多酒店品牌中对其产生深刻印象[4]。不仅主题内容和主题体验会为消费者创设不同的茶文化理解路径,也一定程度上优化展现了酒店经营者的创意性思维,在酒店经营结构中将茶礼仪、茶艺以及茶道等融合在经营结构中,能为消费者提供最美好的消费体验和回忆。

2.4利用茶文化主题酒店激发消费者兴趣

茶文化主题酒店也能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者已经较为疲劳的消费神经,通过激发消费者兴趣提高整体经营实力,将传统、厚重的茶文化和主题酒店统一在一起,从而引发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兴趣和体验。

3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管理理念和策略

3.1建构茶文化和宗教文化的融合机制

在茶文化主题餐厅经营过程中,茶文化主题酒店的运营需要进行文化结构的融合和发展,并且能实现整体经营结构的优化。将茶文化和宗教文化融合在一起,也是经营策略升级的重要体现。多数主题酒店在运行茶文化的过程中,都将“禅茶”作为经营重点,不仅整个茶文化主题酒店的主题结构是禅茶文化,也会在酒店内部开展禅茶知识讲座,并且整体设计风格和管理理念都是围绕禅茶展开。

3.2建构茶文化和养生文化的融合机制

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关注点开始从温饱问题转移到养生方面,而茶文化中,养生怡情是最重要的特征,正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将茶文化和主题酒店融合在一起,也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5]。茶叶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和茶多酚等有益元素,这也是茶文化主题酒店的主要经营管理路径。酒店能利用茶膳、茶品鉴赏等作为经营主体,建构更加完整的健康计划,确保消费者在茶文化主题酒店入住时,能充分进行身体的养生调养,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3.3建构茶文化和生态管理的融合机制

在中华茶文化中,茶道精神是美学的延伸,不仅包含了静态的美感,也包括天地人和的中庸思想,其中渗透的生态理念具有一定的社会研究价值。因此,在茶文化主题酒店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将其和生态文明融合在一起,倡导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并且整体主题酒店管理结构和宣传策略在建立过程中,能实现茶文化生态内容的整体升级。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主题酒店利用砖茶作为装饰结构,也充分渲染了茶文化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整体酒店的生态环保目标[6]。

4茶文化主题酒店发展原则

4.1实现茶文化主题酒店的整体设计定位优化

经济的发展在增速,主题文化餐厅的经营前景也将越来越好,融合茶文化的餐厅管理要与时俱进,也要具备一定的地域特征,并且要融合城市、建筑等特点,建构以生态要素为设计核心的茶文化主题结构,实现整体设计结构和应用类型的优化,确保在茶文化主题餐厅营业的过程中,能保证设计定位结构贴合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诉求。例如,在峨眉雪芽茶文化和主题酒店经营结合在一起的过程中,酒店利用“寻茶”的方式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感受,能在茶文化氛围内体会茶文化的深刻底蕴。

4.2实现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空间规划定位优化

在茶文化主题酒店经营的过程中,要想保证茶文化主题理念渗透到细节化管理中,就要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双管齐下,才能保证形成全方位的设计形态。在主题酒店大厅设计方面,将公共区域设定为茶文化主题,能向消费者展示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其中制茶技艺、饮茶工具以及茶道精神等都需要得到有效的设计和空间布局。另外,在酒店餐饮部分,要结合茶文化进行深度探索,创设充分的茶文化环境,也要保证消费者能亲身体验茶艺的魅力[7]。

4.3实现茶文化主题酒店整体装饰风格定位优化

在茶文化主题餐厅的发展进程中,要想实现整体茶文化主题酒店项目的可持续性进步,就要打造专有的酒店特色和风格,确保形成茶文化宗旨下的多元化设计结构,将茶文化的相关要素和结构特征融合在经营结构和整体设计理念中,考量茶文化主题酒店的整体空间布局结构,真正实现茶文化的过渡[8]。除此之外,也要在茶文化主题酒店建构过程中,结合茶文化中的茶曲、茶艺以及茶画等特色对酒店进行整体装饰,确保茶文化主题酒店能具有更加浓重的茶文化情趣,不仅能突显文化氛围下的高雅气质,也能进一步升级酒店的市场竞争力,确保茶文化主题酒店的整体布局和结构更加贴合中国传统文化。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茶文化主题酒店建构和发展的进程中,要从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消费体验、观念入手,提升整体酒店的布局设计,确保文化结构和设计形式符合经营要求。要保证风格的创新和主题结构的优化,真正将主题酒店的设计、管理和经营服务理念等多方面进行文化改造,在满足消费者茶文化体验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经营水平,也为茶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加有效的载体,促进茶文化主题酒店的高效进步。

参考文献

[1]何樾.主题酒店设计探析———以5家国外主题酒店为例[J].建筑学报,2013(5):86-94.

[2]景曦.民族地区主题酒店的文化定位和建设依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3(7):92-95.

[3]郑洁,王欣.北京四合院主题酒店感知服务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国商贸,2016(3):1-4.

[4]张水芳.拉斯维加斯主题酒店特点及其对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启示[J].价值工程,2014(34):164-165.

[5]王雯.主题酒店景观的设计特色———以香港迪士尼乐园主题酒店景观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16(4):9-92.

[6]路蔷.主题酒店的发展对策研究———以沈阳清文化主题酒店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3(12):183-184.

[7]徐静.民族文化主题酒店设计问题与对策思考———以中国首家草原文化主题酒店为例[J].前沿,2014(11):107-109.

酒店管理经验篇10

一、在酒店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在当前形势下,酒店发展与一些其它行业相比具有较大的提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更是为酒店行业提供了较多的经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在取得一些成就过程中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在酒店管理中,缺乏一定的管理理论以及一些实际发展经验,进而导致在酒店管理中盲目借鉴西方的实际管理,最终导致不能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现如今,影响酒店管理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软件设施上较为落后,在一些细节服务上也较为不到位

在一些酒店发展过程中,较为注重在硬件设施上的建设,一些酒店管理者认为在酒店硬件上进行完善就能吸引到大量的客源,但是这种错误的认知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民众精神文化层面的实际需求,一些顾客到酒店消费,不仅希望在物质层面能够达到自身标准,还要求在细节上能够满足自身的实际需求。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精神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文化需求在某种意义上严重影响了酒店管理工作。这样的形势就致使一些酒店管理者应该改变原有管理发展思路,从消费者实际心理需求出发,进而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法,在一些细节方面能够为顾客提供舒适条件。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应该提高酒店服务人员的素质,这在酒店管理人员中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同时提高酒店服务人员素质,还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酒店行业使得整体发展。

(二)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导致酒店在类型定位上较为模糊

一些消费者由于工作等原因,在酒店中的消费时间较短,大多数都是以公务或者是度假为理由在酒店入住时间较长。独有酒店消费服务来说在整体上具有同一性,所以一些消费者对于酒店服务类型不会太认真的进行辨别,或者是没有进行明确的定位分析,这样的消费现状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对酒店管理工作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管理中一些酒店在具体的文化建设中都是呈现出随大流的形式,在大体上没有建立出自身发展的独特思维,最终导致自身酒店在发展过程中与其它酒店在发展模式上较为相似,这样的酒店管理模式对于消费者而言不能很好的进行定位,对于酒店管理者来说也很难进行明确自身的文化内涵以及相关的管理特色。

(三)在酒店管理内部不协调,进而造成人才流失

在酒店发展过程中酒店管理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一个环节,一旦在酒店管理中出现问题就会严重阻碍酒店自身的发展。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不协调的现象仅进而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较低,最终导致优秀员工的逐渐流失。在具体管理中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酒店服务中不能满足一些员工的需求,对于酒店员工来说在晋升机制较为缓慢,进而导致一些服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性较低,最终导致员工流动率较低,同时给酒店管理造成较大的压力。

二、提出的具体解决措施

(一)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要想在根本上解决酒店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应提高酒店自身的服务质量,同时还应加强在服务人员中的培训工作。在具体培训过程中不只是对服务人员的礼仪以及言行进行指导,更多的应该是对酒店文化以及相关的管理模式的一种熏陶,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服务人员了解酒店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内部中形成一定的凝聚力,在真正意义上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实。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对于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必须给予较高的重视,不能只走形式而忽视本质上的工作,在大体上应该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而来提高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如可以邀请一些管理专家为服务人员开相应的讲座,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酒店行业的管理水平。

(二)转变相关的管理理念,进而提高酒店内部管理能力

在一些酒店实际管理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在管理理念上较为陈旧,缺乏一定的管理理念进而导致在酒店管理实践中只能总结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当然出现这种问题是由错误的观念导致的,例如在酒店管理中一些管理者比较喜欢任人唯亲,进而导致在实际管理中将一些酒店管理岗位交给自己的亲属进行酒店管理运营,这样的管理方式最终会导致人才的流失。因此,作为酒店管理人员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进而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同时还应结合本国的实际发展,摒弃在管理中的糟粕,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酒店管理在市场服务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