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运营管理体系十篇

时间:2023-10-20 17:33:17

酒店运营管理体系

酒店运营管理体系篇1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对策;运行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6-0141-03

一、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界定及优势

(一)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界定及我国的模式分析。经济型酒店又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其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对于国内外对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却不十分明确,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是指价格低廉,设施简洁、安全、干净和性价比高的一种酒店业态模式。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是经济型酒店运营的主要方式,是使酒店企业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现代化的有效方式,即是经营同类酒店的若干个企业,在同一总部管理下,按照统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共同的经营活动,以求得规模优势和共享规模效益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态。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经济型酒店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低投入、高回报、周期短等突出的优点,“莫泰(motel)”、“如家快捷”、“锦江之星”作为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三支主要力量,其扩张速度惊人。同时,美国的“速8”、法国雅思集团的“宜必思”也相继进入国内。从沿海到内地,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如今拥有强大网络平台支持的连锁酒店也日趋成熟,如七天连锁、城市便捷连锁、汉庭连锁等。但在其蓬勃发展的光环背后,还存在着许多不乐观因素。国有宾馆的改制,规范化的政策法规引导,服务软件的提升,管理模式的升级……,许多问题不容忽视。但不容置疑的是,经济型酒店必将由幼稚走向成熟,将在中国酒店市场上占据特殊的重要位置。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从经营模式看共分为直营店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战略联盟模式、兼并收购模式,发展初期则以标准连锁的直营店模式,目前多采用特许经营模式,但从长远来看,将逐渐向兼顾战略联盟和兼并收购的模式发展。

1.直营店模式。直营连锁是资产所有者独自投资、直接管理的一种经营模式,一个企业最初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在进入一个区域时,往往采用标准连锁的直营店模式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宜必思等经济型连锁酒店最开始人市时均以直营店模式拓展市场。直营店模式最开始的投入较大,但却有利于统一的管理,可以积累稳定的资产,有利于酒店企业的形象塑造。

2.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权拥有者授予特许权经营者一种获得许可的特权以从事经营的行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规模扩张需要走低成本战略,特许经营模式对于酒店总部而言,只需将规范化的管理方式、经营技术及经营理念通过受让或转让给加盟者,就可以实现规模扩张。对于加盟者而言,只需支付一定的加盟费用就可直接套用酒店成功的经验和技术,降低投资风险。目前,国内运作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已经逐渐向特许经营模式转化。

3.战略联盟模式。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要改变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状,需要集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酒店资源和优势,形成战略联盟经营模式。建立经济型连锁酒店战略联盟更有助于了解市场形式、风险共担、资金、经验、技术共享,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降低运营成本。

4.兼并收购模式。兼并收购模式是另一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可以促进酒店发展,扩大经营规模,有效降低进入壁垒,并获得原有酒店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各种资产、企业经验和市场份额。兼并收购模式主要适用于发展成熟、规模较大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目前国内并不常见,如家快捷这样的品牌连锁酒店曾采用过这种经营模式。

(二)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分析

1.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以控制成本实现竞争优势。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很明显,采取统一的采购系统、订房系统,批量采购,降低酒店的固定成本投入,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资金优势,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企业知名度,实现竞争优势,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目前,我国有实力的经济型酒店都选择了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莫泰。

2.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因设立网点众多而贴近目标市场。在旅游和商务集散地,经济型酒店的存在,使连锁经营模式在布局上具备绝对的优势,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网点众多,统一标识、统一品牌和形象,可以更贴近目标市场,有利于了解宾客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经营战略,最大限度地聚集顾客群。

3.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借助信息资源共享降低运营风险。我国经济型连锁经营酒店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通过连锁酒店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立中央预定系统和免费的预定电话,各分营店之间可以共享客房数据库和客户信息档案,通过分析客户信息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客户需求,可以有效稳定客源,进一步降低连锁酒店的运营风险。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运行分析

(一)特许经营模式的运行。经济型连锁酒店在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时,正确选择特许经营的方式是关键。目前,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最常用的特许经营模式是特许转让,特许方提供品牌、生产及经营中必须遵循的方法和准则以及产品、技术方面的培训,确保业务有效运行。经济型连锁酒店特许经营实施的第一阶段是品牌推广,要求连锁酒店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自己的经营特色、经营理念及特殊经营技能,通过DM单、网站、媒体等渠道扩大酒店的宣传,吸引加盟者;第二阶段是加盟者资质的审核,酒店总部在接到加盟者申请后,还应委派饭店管理专家对加盟者资质进行检察和考核,重点考察从业经验、资本金及经营理念与酒店是否一致,并严格按照有关章程经总部审批后方可考虑吸纳;第三阶段是履行加盟义务,应进行店面选址、统一装修、管理技术传授、人员培训等工作,统一品牌,统一标识,并对加盟者深入传授统一的服务理念,形成以品牌和网络为主要纽带的联盟;第四阶段是建立一整套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系统中包括物流配送体系,良好的预定、采购集团培训体系,真正实现连续的规模经营,同时还应建立客户管理系统,真正形成品牌共享、客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二)战略联盟模式的运行。我国经济型酒店战略联盟的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联盟方式,根据治理结构的不同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进行股权联盟和非股权联盟,股权联盟最常见的做法是建立新实体或者通过股权投资和相互持股的方式共同经营。非股权联盟是一种合作联盟,联盟

方只保持合作关系,不需要建立法律实体;根据在价值链环节上的不同位置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进行竞争对手联盟和顾客伙伴联盟。经济型酒店之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开展竞争对手联盟运作模式可以加强酒店之间联合,扬长避短,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顾客伙伴联盟是以全方位、立体式的一条龙服务要素来组织服务流程,将“服务营销”的内涵延伸到每个环节,向顾客提供超值的个性化服务。

(三)兼并和收购模式的运行。兼并和收购模式是我国经济型酒店实现集团化发展后的趋势,经济型连锁酒店开始时都是单一品牌、单一细分市场的企业,形成规模发展后,对其他经济型酒店进行兼并和收购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多采取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与联合两种运作方式。横向并购是在经济型酒集团之间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或同地区酒店之间的并购,提高市场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并为酒店的所有者退出行业提供了一个机制。纵向并购与联合是经济型酒店与提供互补产品的企业,如旅行社、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业企业、旅游景点等之间的并购与联合,这种模式直接关系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形成纵向生产服务的一体化,有利于相互沟通与融合,获得共享和互补效应。

三、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制约因素

(一)奈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限制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目前,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对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运行非常不利,经济型酒店在连锁经营的过程中往往重形式而轻实质,即只注重店名、装修、标识上的统一,而在管理体制上仍沿袭单店操作模式,各店顾各店,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和客户需要信息方面的共享。正是这种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使许多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有名无实,无法得到充足的市场份额,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规范、有效运行。

(二)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制约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高效运行。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经济型连锁酒店规范化运作,增强自身实力,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经济型连锁酒店仍属于国有企业或大型民营企业,缺乏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产权不分、权责不明,管理随意性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总店、分店之间关系复杂,组织结构混乱,管理层分工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有效性。

(三)自身实力不强的企业现状阻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高速运行。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不足、分店扩张缓慢的局面,但无法解决实际困难,一些连锁酒店自身实力不强的现状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变。

(四)专业化管理人才缺乏的现实制约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长期运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应势而生,经济型酒店人员配置非常精简,组织结构层次少,要求员工技能多样,一人多岗、一职全能的要求让许多服务人员摸不到头绪。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其经营的直接因素,既懂连锁经营又懂酒店运作的专业管理人才非常稀缺,一些连锁经营者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方法,且不注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特点和顾客群定位,无法达到连锁经营的真正目的。

四、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理论依据分析

(一)劳动分工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劳动分工理论研究劳动分工是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并继而影响经济效益的。实际上,经济型酒店的分工策略就是一种劳动分工,通过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酒店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型酒店的发展。

(二)规模经济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规模经济性理论研究的是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规模提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集中度较低,单体酒店规模较小,经济型酒店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积累或资金的投入设立新的单元,扩大规模,实现连锁式经营,同时经济型酒店还可以通过兼并、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来扩大规模,形成一体化的企业集团,以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三)旅游经济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根据旅游经济学理论,如果生产大量的适合现阶段国内需求的经济型酒店产品,则需求弹性会变大。同时,经济型酒店要持续发展,还必须研究消费者行为,通过细分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客户对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忠诚度。

五、保障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有效运行的对策

(一)针对市场空白点,坚持走专业化经营道路。针对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现状,经济型连锁酒店应善于抓住市场空白点,坚持走专业化经营之路,创造发展机遇,并借鉴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应坚持走专业化道路,添加安全、清洁、方便、温馨服务要素,及其他增值服务,力求使顾客在经济型连锁酒店中享受到星级酒店的服务,努力打造服务无限、设施齐全、价廉物美的标准、统一、独特的经营模式。

酒店运营管理体系篇2

[论文摘要] 实施集团化经营,是推进铁路酒店整体发展状况,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内外酒店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铁路酒店在集团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针对当前铁道部对酒店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从理顺产权关系、灵活管理方式、规范运营模式三个方面对铁路酒店实施集团化经营进行了初步探讨。

近些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型酒店集团应运而生,目前,全世界较大的酒店集团公司已达几百家,控制着全世界客房总数的绝大多数,这些酒店集团在资金、技术、人才、设备设施等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对所属饭店实现了统一模式,达到了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优、经济效益好,深受广大顾客的好评,集团化经营成为酒店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铁路酒店实施集团化经营,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整体铁路酒店市场集中度、迎接国内外饭店集团挑战的最有效方式。

一、铁路酒店集团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铁道部于2006年8月下发了《关于推进铁路多元经营饭店业规范管理改善经营的若干意见》(铁经〔2006〕165号),提出组建专业饭店公司,实施重组改制,推进铁路饭店的集团化经营。各铁路局落实上级要求,以所辖区域为界,纷纷组建了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或酒店集团公司,欲以专业化手段推进铁路酒店的集团化发展。经过几年的摸索,通过强化规范管理和专业经营,所属酒店经营状况有了较大好转,在酒店的集团化管理上也积累了一定经验。由于现行体制、自身管理等方面制约,从铁路酒店行业总体经营实力和规模而言,与社会其他酒店集团公司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规模优势难以发挥,铁路酒店规模小而分散的局面尚未完全扭转,实现全行业扭亏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1、制度环境制约

铁路系统所属酒店数目众多,这些酒店本身都存在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一是产权的不可流动性制约了铁路饭店资源的优化配置。现行铁路管理体制下,各个酒店分别隶属于各个多元经营企业或不同站段,产权都以某一种方式固化在不同部门,无论企业经营的效益好坏,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造成经营者对资源低效率运行的漠然,不可能真正按市场效率原则来配置资源,难以使资源从低效率的产权主体流向高效率的产权主体。二是管理者任命的体制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饭店经营者大部分是由上级任命的,经营者较侧重于追求短期利润和效益,目标着眼于上级的考核指标,这种情况下,规范化经营的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形成。三是本位主义严重。隶属于不同部门的饭店,由于各级行政部门制约,对铁路饭店进行重组,必然会削弱原有经营者和上级部门控制权的损失,从而失去收益权,所以这种本位保护主义的存在阻碍了集团化的发展。

2、企业自身的障碍

除了制度约束,铁路酒店在自身发展与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集团化扩展的步伐。一是经营战略的缺乏。大部分铁路酒店缺乏酒店品牌、特色的创新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更缺乏经营战略的制定,在新产品开发、管理技术、营销组织和品牌策划等方面缺乏系统运筹,没有形成铁路自身的品牌与特色。二是企业行为不规范。由于铁路酒店企业经营各级主管部门的限制,企业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市场企业,企业的经营决策并非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施行,不具有规范的市场行为,难以按照市场竞争规律,无法发挥酒店的规模经营、遵循市场资本优化配置的规律而自发形成大规模集团。三是缺乏强大的营销力量和预定网络。目前铁路酒店基本上还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全面的营销和预定网络,及时以各铁路局组建的酒店集团公司,也缺乏集团采购、培训与财务预算方面的能力。四是缺乏成熟的集团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本的运营能力。经营好的饭店或管理公司依靠一些“能人”接管了一些饭店,但是不能开展大规模的租赁、特许经营及合同管理。“能人”模式使饭店集团的扩张更大地依赖于这些“能人”,从而造成制度运行的不连续性,影响了饭店集团的发展。

二、铁路酒店集团化经营的策略选择

只有实行铁路饭店集团化经营,才能将各个相对独立的酒店联合起来,进行优势互补,形成规模经营,达到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在铁路酒店实现集团化经营策略选择中,着重考虑以下方面。

1、理顺产权关系

造成我国铁路饭店企业效率低下,集团规模不大的主要原因是多年来的条块分割、地区分割、部门分割以及体制上的弊端所导致的不能形成整体合力。在当前铁路加快改革的重要时期,铁路酒店就是要打破这种阻碍,尽快实现资源的重组和有效利用。采取吸收合并、转移股权等方式,将其他多经企业所属酒店资产或参股、控股的股权,转由酒店管理公司持有。按照专业化重组要求,对隶属于各多经企业和站段等不同单位的酒店,划归到专业酒店管理公司,实行总分公司管理,既能有效实现铁道部提出减少法人企业的目标,也能迅速增强酒店管理公司总体实力。

2、采取灵活管理方式

随着酒店集团化管理越来越普及和完善,其经营方式、管理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科学。就目前铁路酒店的情况看,借鉴国内外同行经验,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可以灵活采取直接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特许经营权转让以及顾问指导式经营管理等多种手段。

3、规范运作模式

饭店集团化经营是伴随着一整套企业理念、标准化产品、规范化管理的延伸而进行的,规范化并独具自身特色的运作模式是集团市场竞争的切入点和集团的灵魂。在铁路酒店管理公司实施集团化的过程中,运作模式一定要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基础上,注重优化其内涵,提高集团的凝聚力,使集团内部成员饭店达到整合,从而产生1+1≥2的协同效用。

(1)建立集团化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以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中心,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所需的行为规则、实施细则和监督机制,实现合理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在组织架构上,集团公司主要对所属酒店的战略管理以及集团的发展方向、经营方针等重大决策,而各酒店则在集团总部的领导下主要负责经营管理,是集团公司的利润来源。

(2)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和产品标准。为了保证铁路酒店产品和管理的特色,在所属饭店内都采用相同的集团标志、统一的服务程序、一致的服务标准来操作。在操作程序上,不仅有定性规定,也要有定量的标准,给消费者一种安全、放心的体验。

(3)建立规范、科学的财务核算体系。铁路酒店经营不仅要注重产品经营,同时也要强化资本经营观念,铁路酒店集团要本着“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按照增强实力、优势互补、降低风险和制度创新的要求,建立科学的财务核算体系。

参考文献

《关于推进铁路多元经营饭店业规范管理改善经营的若干意见》(铁经【2006】165号)

世界著名酒店集团比较研究 奚晏平编著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酒店运营管理体系篇3

关键词:高星级酒店;成本控制;管理

我国在2013年出台了对政府人员的相关管理规定,社会各个行业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随之而来的光盘行动和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等活动的开展,节约成为我国发展的一种重要规定,对此,我国对政府官员在酒店中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全面控制,使我国酒店的运行难度增加,特别是对于高星级酒店。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高星级酒店逐渐转变自身的运营模式,将控制成本作为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开发自身的优势,通过利润增长点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1高星级酒店成本支出的主要环节介绍

1.1采购和储存支出

酒店日常运营过程中需要采购多种原材料,像各种食材以及运行过程中的设备和餐具等,这些材料是酒店运行的根本,同时也是其成本支出的起点。对于酒店的运行工作,成本的支出往往对其后期的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假如其前期的采购质量较差,加上采购成本较高,往往会对酒店运营的品牌造成严重的冲击。此外,采购原材料的品质较差,导致客户对酒店的满意度降低,其运营能力大大降低,对酒店的成本控制工作来说是重要的影响。而储存支出是酒店日常运营中的另一项重要支出,对于高星级酒店,为了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行,防止物品不足等问题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都会设立规模较大的仓库,如果仓库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会导致酒店运营过程中出现较大的管理问题,使酒店的储存支出增加,影响酒店的日常运营。对于一个运营良好的高星级酒店,对仓库中的所有物品都会进行详细的等级,同时对日常运用中的仓库产品出入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

1.2能耗支出

高星级酒店的能耗支出主要指的是酒店在日常运营中各种设备所耗费的能源,具体包括水能、电能和天然气等各种能源,加上日常供暖所耗费的能源以及公共照明设备运行中所耗费的各种能源等,这些能源支出占据了酒店日常运营中的1到2成的营业额,因此,是酒店日常运营中的重要支出,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是高星级酒店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1.3加工制作支出

高星级酒店日常的服务内容主要是为顾客提供各种美食,而在美食制作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美食的质量,厨房的师傅往往会选择食材中的精华部位,而对于那些质量稍次的部位,一般情况下是将其舍去,这种情况会造成严重的加工浪费情况,同时,这一问题在高星级酒店运营中也是最难进行监管的。为了尽可能的降低高星级酒店日常运营中的食材浪费,厨师长需要对整个美食的制作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尽量减少浪费情况的出现,保证食材的充分利用,降低酒店日常运行中的加工制作支出。

1.4服务支出

高星级酒店日常运营不仅为顾客提供各种美食,同时在顾客就餐期间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力支出,但这些服务支出对于酒店的运营来说属于一种无形产品,大部分高星级酒店没有一个完全的标准进行控制,因此,使高星级酒店的日常服务支出难以得到有效的管理。在当前的高星级酒店运营中,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培训工作来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进行提高,保证酒店服务质量,是高星级酒店的必备要素,同时也是高星级酒店区别于其他酒店的重要内容之一。

1.5人力成本支出

酒店行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该行业中的主要支出是人力支出,特别是我国劳动法颁布和实施之后,酒店对人力支出的力度也在逐渐提高。高星级酒店日常运营中对人性化服务以及个性化服务的重视程度在加强,为此,酒店的服务人员数量远多于其他类型酒店,这是高星级酒店正常运营的根本。在当前,高星级酒店的人力成本支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是员工的薪酬和福利,所有的酒店员工薪酬等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劳动法进行确定,因此,随着酒店工作人员的增多,日常人力成本支出也会逐渐增加。其次是员工的训练成本,对于这一成本,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酒店的福利,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水平进行提高,对酒店的服务水平提高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大部分高星级酒店培训成本相对较高,且在整个酒店运营中占据的支出比例也在逐渐增加。最后则是管理成本,这一成本支出同酒店员工数量等均成正比,酒店规模越大,所耗费的管理成本也就越高。

2高星级酒店成本控制中的不足

高星级酒店来的产品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但根本上都是以服务为主导,而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使酒店在进行成本控制时难度不断增加,影响酒店的效益。特别是高星级酒店日常运营中包含了所有酒店的服务内容,表现为环节多和控制难等情况,高星级酒店的成本控制是当前所有行业中最难以实现的成本控制之一。高星级酒店的成本控制存在以下问题。

2.1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高星级酒店在进行成本管理体系的建设时,往往采用的是传统酒店的管理模式,这种成本管理体系对于高星级酒店日常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和灵活化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因此,酒店的日常运行管理成本不断提高,而在进行成本控制时仅是为了降低成本而进行控制,使酒店日常运营中无法对信息进行完善的收集和整理,导致决策人员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影响高星级酒店的正常发展。另外,对于各个环节的成本信息,由于其信息不完善,使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最终影响酒店的发展战略制定。在整个成本控制中,最为重要的是采购和审批环节,这两个环节的成本管理缺失使酒店的成本控制系统无法有效运营,增加了高星级酒店日常运营成本。

2.2管理人员责任不明确

对于高星级酒店来说,传统的思想使酒店大部分工作人员认为酒店的成本控制只是管理人员等少部分人需要考虑的问题,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不大。但对于酒店的日常运营工作来说,其一线服务人员对整个酒店的成本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在当前的高星级酒店中,大部分一线服务人员对于酒店的成本管理工作漠不关心,甚至都不会过问酒店的成本管理,认为日常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好坏对自身没有影响,缺乏日常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等,使酒店的日常管理成本不断提高,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增加酒店的成本支出。酒店的成本控制需要建立在管理群体的基础上才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对于高星级酒店,这一内容尤为重要,若没有酒店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酒店的成本控制工作更是无从谈起。

3加强高星级酒店成本控制的对策分析

3.1加强基础环节的管理工作

高星级酒店管理工作成本控制需要通过多方面的管理来实现,首先是在采购方面,高星级酒店的日常运营涉及到的各种材料的采购种类和数量较多,因此,整个采购过程需要制定对应的流程和授权人等,不同部门在进行采购时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对于采购材料的种类和价格等需要进行严格监控。对于采购人员需要采购的物品,财物部门需要根据当前的市场价格对采购的成本进行规定,从而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合适的货源,这样一方面能够降低采购价格,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采购材料的品质。对于一些常用的物品,高星级酒店在进行采购之前需要确定合适的采购日期以及采购资金等,由于不同的物品根据市场价格以及供求情况等存在较大的差异,采购人员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探索,从而找到最佳的采购时间等,降低高星级酒店的采购成本。对采购完成的物品需要进行采购验货,为此,高星级酒店要制定相关制度对验货流程等进行明文规定,保证采购货物的质量。整个验货过程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同时由监督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保证采购物品不会出现等情况。酒店需要对验收人员进行日常培训工作,其能够对所有的采购物品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进行验货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3.2成本标准化管理

高星级酒店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各种标准体系,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对应的判断标准,这样能够方便酒店日常运营中更加准确地对酒店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首先是成本标准,需要根据酒店日常菜品的种类和分量等进行制作,保证制作产品的质量,对成本进行标准化控制。其次是针对价格变动的毛利率预警制度,这一制度的确定主要是针对不同季节情况的原材料价格变动问题,通过制定毛利率预警制度能够保证原材料的价格在规定范围内进行采购,控制采购成本。

3.3加强人工成本管理

高星级酒店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上还需要保证酒店的服务水平,因此,在进行人工成本管理时需要通过规范员工的服务,提高酒店的服务水平。首先,高星级酒店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自动化和网络化水平,引进现代化管理设备,通过这些电子设备等的使用来缩减服务人员数量。其次,酒店的部门和日常管理流程还需要不断进行简化,如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来对所有的人员进行编制等。

4结语

综合上述所说,对高星级酒店的成本控制,一方面需要加强对自身的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各环节的监督工作来保证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能源和资源采购等的控制,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酒店的工作人员还需要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等模式来增强其主人翁意识,保证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降低酒店的运营成本。

作者:罗晓珍 单位:江西沁庐酒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陶青.探讨新形势下高星级酒店成本控制与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

[2]朱建忠.当前经济形势下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的管理方式[J].新经济,2016(02).

酒店运营管理体系篇4

经营成本管理作为酒店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酒店提高竞争力和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酒店经营成本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酒店的经营利润,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酒店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当代酒店经营成本管理的现状和酒店经营成本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酒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酒店行业;经营成本管理

传统的酒店经营成本管理主要针对消耗费用和产品成本进行核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酒店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成本控制是现代酒店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提高酒店盈利和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酒店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有利于不断提升酒店自身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1目前酒店成本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酒店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如今的酒店数量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00多倍,世界排名前10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早已经进入了我国市场。截止2015年1月1日,我国有限服务酒店总数已达到16375家,同比增加了3648家,客房总数为1525471间,同比增加了289638间,增长幅度为23.44%。随着我国消费市场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酒店行业面临产品老化、成本上升的发展瓶颈。人员流失、盈利模式、竞争激烈等因素仍考验着我国酒店的生存能力,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

2酒店经营成本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2.1酒店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

我国的酒店管理者普遍缺乏对于成本管理的意识。在很多酒店,管理层不重视成本管理甚至完全没有成本管理意识;酒店普通员工认为酒店成本管理只是酒店管理层或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自己毫无关系。因此,成本管理制度就很难在企业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这样就会大大增加酒店成本管理的难度,会直接阻碍酒店的健康发展。

2.2酒店缺乏成本管理的内容

目前我国很多酒店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重视材料的成本和员工的成本,而忽视了酒店的时间和信誉的成本,这样直接导致了成本管理对象的片面化;此外,酒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酒店员工的配置不合理、员工的薪酬制度不合理、员工的培训不科学等,这些情况也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影响酒店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增加酒店经营成本。

2.3酒店缺乏成本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很多酒店都缺乏完善的酒店成本管理制度,有的酒店虽然制定的有相关的酒店成本管理制度,但因为缺乏健全的激励和考核制度,相关条例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执行,依然达不到有效控制经营酒店运营成本的效果。而缺乏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机制则会严重影响酒店成本管理,使酒店无法达到预期的运营目标。因此,酒店要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

2.4酒店员工流失率高

酒店高频率的员工流失会直接影响酒店的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这对于酒店的运营非常不利。在员工频繁更换的情况下,酒店为了保持酒店日常运转,只有通过不断招聘新员工来填补空缺的服务岗位。酒店需再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新入员工进行培训,而酒店培训人员的大量重复工作将会不断消耗酒店成本,造成酒店资源的重复浪费。据调查,造成酒店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有工作强度大,薪资没有吸引力,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3互联网时代下加强酒店经营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互联网时代,酒店经营者不仅要关注酒店的日常运营,更要重视酒店运营成本的控制,酒店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需改善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降低酒店非必要项目的支出,减少资源的重复浪费,提高各部门人员的工作效率。

3.1优化薪酬管理的设计,降低酒店人力资源流失率

针对酒店员工流失率高的问题,酒店需倾听多基层员工的心声,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优化薪酬管理设计,建立、健全薪酬激励机制;设计公平、有吸引力的晋升制度,在员工成长过程中为员工描画清晰的职业发展路线;想方设法留住员工,鼓励员工长期为酒店工作,这样不仅能保证优质的服务质量,还能有效降低酒店人力资源成本。

3.2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酒店企业的推广与培训成本,实现更好的盈利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以往酒店运营中投入的大量广告推广费用在酒店成本中占据较大比例。通过利用微信公众号、酒店官方网站、手机APP软件,对已有会员和潜在消费者进行营销信息推广,成本低、推广效果好。通过与各种在线旅游、酒店、餐饮营销网站合作,实施跨界营销整合,可以打破时空局限,为更多的顾客推荐企业的各种酒店产品,从而有效提高酒店的营业收入;通过设立酒店培训网站,对在职员工进行长期、有计划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员工服务质量,帮助员工在职业道路上不断成长,培养员工的职业成就感,减少员工流失;利用互联网便捷的沟通方式,可实现酒店与顾客的实时沟通,更好的了解酒店客户的各种需求,为顾客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从而提升顾客消费的满意度,培养顾客的酒店忠诚度,提升酒店竞争力。

3.3引进成本管理软件,加强酒店运营成本分析

引进专业酒店成本管理软件,实现酒店运营成本的周期性分析,这将为管理层的日常酒店运营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管理者可及时针对过高的不必要成本支出进行及时控制和调整,减少资源浪费,优化酒店财务状况,减少成本压力,为酒店节省大量资金。

3.4加强酒店经营成本的监督,提升员工节约意识

酒店的后台运营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费用,成本管理涉及到酒店的每项业务、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因此,建议酒店设立专门的监督团队,协作各部门进行科学的成本、费用的预算;同时,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培训,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旧物利用率,这些措施都将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4结语

互联网为酒店发展提供了众多有利条件,同时又加剧了酒店行业的激烈竞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严格控制成本已成为酒店生存和发展必由之路。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从而提高酒店经济效益,最终实现酒店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郭文进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兵.对我国酒店业成本控制问题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1(18).

[2]邵静.论现代酒店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21).

酒店运营管理体系篇5

关键词:酒店业;海外扩张;组织运行;地域格局;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F530 文献标识码:A

一、国际酒店业全球化发展与国际化扩张

旅游业和酒店业被公认为跨越国界、逾越文化鸿沟的产业。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导致了世界对现代交通运输和酒店接待服务的需求激增,对于那些努力在国际酒店市场中寻求发展机会的酒店管理公司、酒店联号以及投资商都是大好的时机,首当其冲的就是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和大型国际酒店联号的全球拓展,许多与旅游业、酒店业有关的海外扩张,都是被国际贸易的扩张、世界新商业中心和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网络的跨国基础设施的不断扩大所推动的。由于市场营销技术和全球预订系统的发展,诸如酒店业这样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大型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和国际酒店联号,从全球市场中受益最多。毫无疑问,全球化以及现代通讯和交通业的技术进步,推动了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和大型酒店联号的兴起。这些酒店管理集团和酒店联号的管理和市场营销,不但可以相互借鉴,而且还拥有雄厚的财力,以便进行全球性地理扩张。

(一)国际化扩张动力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受到世界整体经济繁荣和长期稳定的政治局势的刺激,全球酒店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这为世界酒店业的海外扩张提供了空间和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酒店联号和酒店投资商为主体的酒店业全球扩张如火如荼,其根本动力是实现公司的战略性增长和争夺全球市场利润。国际酒店联号全球性扩张和国际化发展拥有自身的强项和优势,强大的国际市场业务迅速提升了酒店品牌认同,也同时促进了酒店联号在国内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在市场全球化的推动下,酒店联号、酒店管理公司和投资商都开始寻求各种各样的机会服务于不断增长的国际需求。首先,以拓展全球市场作为发展壮大的首要途径。许多大型酒店管理公司意识到,加强海外扩张有助于获取一定的海外市场份额。其次,比较经济优势在酒店业的海外扩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相对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足可以吸弓l海外资本和国际酒店的进驻。另外,国内环境往往对酒店的海外发展产生影响,由于发达国家国内市场饱和,很多国内酒店管理公司转移到海外发展,酒店管理公司特定的“补缺”产品已经不再拥有国内的发展空间,只好到海外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最后,通过利用不同地区的不同商业周期分散风险。到20世纪80年代末,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吸引了国际酒店集团的大部分注意力。最初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大的门户城市和世界性大都市里,因为这些地方的金融风险最低,而可吸引的投资者最多。这个时期国际酒店集团的发展战略就是先在大城市树立品牌,然后再向二级城市和度假胜地拓展。

总之,海外发展可以使酒店管理集团提高其品牌的全球覆盖率,赢取全球品牌市场营销的声誉和利益。

(二)国际化扩张路径

1.酒店业与航空公司的联合。航空业把几百年来的住宿与交通延伸到一个更大的地理范围。美国的航空公司在重要城市拥有联营酒店是能否获得特定航线飞行权的重要考虑因素:欧洲的航空公司不断增长的航空业自由化压力和由此带来的对公司收益的潜在威胁,使他们不得不采用航空与酒店联盟的方式开展多元经营,以保持其市场竞争力。

随着航空业对酒店业渗透的加剧,二者之间的联系已经由单纯的拥有产权和合并,转变为部分拥有产权与业务协议相结合的复杂形态。泛美投资的洲际酒店一般要指定管理人员或严格采用合同管理和特许经营管理;环球航空的希尔顿国际酒店参照康拉德・希尔顿的模式,完全采取管理合同,没有股权参与:联合航空对威斯汀酒店的控制包括拥有部分股权和管理合同相结合的形式。很快,这种单一的酒店与航空公司联合的方式延伸为多种联营,这时洲际酒店公司成为一个由多家航空公司联合成立的多国酒店联合体,这种多重联合在机票销售、行李处理、及其他业务等方面反映了各航空公司之间复杂的合作关系。尽管航空公司进入酒店业的初衷是为了保证特定航线上乘客的基本利益,但是后来航空公司却把酒店作为新的利润中心。

航空公司和酒店的伙伴关系产生了协同效应。他们拥有共同的顾客群,具有开展联合营销的潜力。在有些市场上,航空公司的出票量可以根据酒店客房存量预测出来,这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亚洲酒店市场表现突出,由于在商务和旅行的高峰时期,会发生严重的客房短缺,即使航空公司不能完全拥有饭店,他们也会采取诸如少额投资、租借、管理合同、特许经营、合资、特别代表安排、常客飞行计划搭卖以及连接预定系统等业务与酒店联营。

酒店与航空公司的联合尽管也存在某些弊端,毫无疑问,航空业对酒店业的参与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继续,无论这种联合的目的是为了协作,还是保持竞争力,还是仅仅作为生产的投资,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在国际酒店领域,成功的企业必须采用专业的经营管理。

2.酒店业的兼并、收购。酒店业的全球化发展,主要品牌成为酒店业主和投资者追逐的主要目标,使酒店的兼并收购成为这场变革的代名词。几十年间一波又一波的兼并收购浪潮,将酒店业推向了金融市场的中心位置,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大规模的外国投资和酒店并购与兼并,创造出了改变世界各地商业中心和旅游度假区面貌的产业。甚至在美国,许多外国酒店公司和集团都涌入主要的门户城市,以“国际风格”的氛围和服务水准、优质的酒店产品和豪华设备来赢取美国的游客。伴随着历史进程,世界主要的酒店管理集团和酒店联号把目光逐步从欧洲、北美转移到亚太、中东等地区,作为其追求更多利益和发展的途径,规模经济、全球化、占领主要市场和拓展新市场、本地市场的饱和,所有这些因素都在酒店管理集团和酒店联号的并购扩张上扮演重要角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国际性并购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在1987年像假日集团这样的酒店公司,将其海外分部出售给欧洲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改变了酒店业的排序和行业内的力量平衡。尽管交易环境越来越困难,投资者在考虑海内外市场时更加谨慎,但是未来的酒店并购趋势仍将继续存在。

三、国际酒店业全球化发展与组织运营的障碍与挑战

首先,酒店业国际扩张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理解东道国的文化、政治、社会和宗教结构并与之相妥协。在建设新酒店和履行合约之前,对上述领域获得充分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有多少经商之地,就有多少经商之道,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及其管理者都应该熟悉投资所在国规范的或当下的商业惯例,包括谈判风格、政府和商业礼节、管理优先权和市场营销手段等。

其次,在许多国家,为了保证酒店正常运转和不受外界干扰,除业务关系外,还要审慎灵活地培育社会关系和企业内部关系。尽管酒店业的国际化程度很高,但是,不同国家之间在文化、社会习俗、价值观、语言、工作方式和社会行为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酒店管理者经常会对这些多样性存在始料未及或者防不胜防,难以满足不同国籍的客人或员工的不同需求,甚至引起客人或员工的不满、投诉或冲突。

第三,由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和风俗习惯的冲突和障碍,海外运营的酒店扩张很难实现快速的获利和成功。民族主义、贸易保护、文化差异以及缺少可靠而又稳定的供应商,可能会导致海外酒店运营产生一系列问题,诸如酒店所在国资源的可获得性、当局对产品质量一致性和标准的保证和承诺、无法控制的各种费用开支等问题常常困扰着外国运营者。

第四,从酒店公司的角度来看,海外运营在诸如财务控制、质量管理、生产支持、资源供应、适应当地政策法规、酒店特许经营专利费和利润转出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种种限制。其他如:时差、物流配送系统和后勤保障、不断增加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产品营销等问题,都需要在做出向海外运营和国际市场扩张时要考虑的因素。

第五,对酒店公司和酒店联号来说,进入国际市场的时机选择也至关重要,无论是依据酒店公司的发展规划来选择,还是考虑到全球产业发展趋势或者和能否获得某个引人入胜的商业机会联系起来,在做出全球市场扩张决策时,酒店公司对国内战略进行认真考量至关重要豳。必须对国内实行的战略进行有效的甄别,哪些是可以直接应用到海外市场;哪些是需要进行调整才能在海外运用;哪些是根本不能在海外市场运用。

四、总结

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衰退、政治冲突、能源危机、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熟练劳动力的短缺、生产效率的低下、严重的过度建设、相互之间激烈的竞争、外汇的起伏波动、债务和现金流困境、数不胜数的所有权变更,上述因素都在一定时期内对酒店出租率和利润率产生了冲击,但是,从来没有从根本上阻碍世界酒店业的发展进程,新的全球市场将使未来的世界酒店业更加具有挑战性,同时也会为其增长带来新的契机。

酒店业之间全球化扩张的动机各不相同,但是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市场份额和扩大对酒店品牌的认同。然而,酒店业的国际化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除语言和政治方面的障碍外,还会经常遇到文化差异、熟练员工短缺等问题。此外,在不同的东道国,在遵从那些与公司冲突或不利的政策法规以及协调不同的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此外,在国内运行良好的策略,在其他国家环境下,不一定能够行得通。

酒店运营管理体系篇6

1 目前酒店成本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酒店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如今的酒店数量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00多倍,世界排名前10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早已经进入了我国市场。截止2015年1月1日,我国有限服务酒店总数已达到16375家,同比增加了3648家,客房总数为1525471间,同比增加了289638间,增长幅度为23.44%。随着我国消费市场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酒店行业面临产品老化、成本上升的发展瓶颈。人员流失、盈利模式、竞争激烈等因素仍考验着我国酒店的生存能力,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

2 酒店经营成本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2.1 酒店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 我国的酒店管理者普遍缺乏对于成本管理的意识。在很多酒店,管理层不重视成本管理甚至完全没有成本管理意识;酒店普通员工认为酒店成本管理只是酒店管理层或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自己毫无关系。因此,成本管理制度就很难在企业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这样就会大大增加酒店成本管理的难度,会直接阻碍酒店的健康发展。

2.2 酒店缺乏成本管理的内容 目前我国很多酒店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重视材料的成本和员工的成本,而忽视了酒店的时间和信誉的成本,这样直接导致了成本管理对象的片面化;此外,酒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酒店员工的配置不合理、员工的薪酬制度不合理、员工的培训不科学等,这些情况也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影响酒店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增加酒店经营成本。

2.3 酒店缺乏成本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很多酒店都缺乏完善的酒店成本管理制度,有的酒店虽然制定的有相关的酒店成本管理制度,但因为缺乏健全的激励和考核制度,相关条例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执行,依然达不到有效控制经营酒店运营成本的效果。而缺乏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机制则会严重影响酒店成本管理,使酒店无法达到预期的运营目标。因此,酒店要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

2.4 酒店员工流失率高 酒店高频率的员工流失会直接影响酒店的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这对于酒店的运营非常不利。在员工频繁更换的情况下,酒店为了保持酒店日常运转,只有通过不断招聘新员工来填补空缺的服务岗位。酒店需再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新入员工进行培训,而酒店培训人员的大量重复工作将会不断消耗酒店成本,造成酒店资源的重复浪费。据调查,造成酒店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有工作强度大,薪资没有吸引力,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3 互联网时代下加强酒店经营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互联网时代,酒店经营者不仅要关注酒店的日常运营,更要重视酒店运营成本的控制,酒店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需改善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降低酒店非必要项目的支出,减少资源的重复浪费,提高各部门人员的工作效率。

3.1 优化薪酬管理的设计,降低酒店人力资源流失率 针对酒店员工流失率高的问题,酒店需倾听多基层员工的心声,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优化薪酬管理设计,建立、健全薪酬激励机制;设计公平、有吸引力的晋升制度,在员工成长过程中为员工描画清晰的职业发展路线;想方设法留住员工,鼓励员工长期为酒店工作,这样不仅能保证优质的服务质量,还能有效降低酒店人力资源成本。

3.2 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酒店企业的推广与培训成本,实现更好的盈利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以往酒店运营中投入的大量广告推广费用在酒店成本中占据较大比例。通过利用微信公众号、酒店官方网站、手机APP软件,对已有会员和潜在消费者进行营销信息推广,成本低、推广效果好。通过与各种在线旅游、酒店、餐饮营销网站合作,实施跨界营销整合,可以打破时空局限,为更多的顾客推荐企业的各种酒店产品,从而有效提高酒店的营业收入;通过设立酒店培训网站,对在职员工进行长期、有计划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员工服务质量,帮助员工在职业道路上不断成长,培养员工的职业成就感,减少员工流失;利用互联网便捷的沟通方式,可实现酒店与顾客的实时沟通,更好的了解酒店客户的各种需求,为顾客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从而提升顾客消费的满意度,培养顾客的酒店忠诚度,提升酒店竞争力。

3.3 引进成本管理软件,加强酒店运营成本分析 引进专业酒店成本管理软件,实现酒店运营成本的周期性分析,这将为管理层的日常酒店运营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管理者可及时针对过高的不必要成本支出进行及时控制和调整,减少资源浪费,优化酒店财务状况,减少成本压力,为酒店节省大量资金。

3.4 加强酒店经营成本的监督,提升员工节约意识 酒店的后台运营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费用,成本管理涉及到酒店的每项业务、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因此,建议酒店设立专门的监督团队,协作各部门进行科学的成本、费用的预算;同时,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培训,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旧物利用率,这些措施都将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酒店运营管理体系篇7

关键词:酒店;再造;财务再造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196-02

企业再造理论与实践的兴起至今不过是20年。在全新的管理理念推动下,许多的行业都兴起了再造运动,酒店业也应是如此。全面和系统化变革是酒店系统化再造的深刻内涵,这也是哈默(Hammer)先生企业再造定义的精髓。由于高星级酒店经营对象的同质性,酒店的差别往往在于彼此之间服务与管理的不同,因而服务与管理的突出往往成为酒店建立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再造就是提高高星级酒店服务于管理的一种必然行动。高星级系统化再造固然是以顾客为导向,提高顾客满意度,其实质还是为了提高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所以,酒店的系统化再造就是围绕价值增值的“变革”工作,由此必然导致“财务再造”的形成和财务集成的展开。财务再造是协助酒店努力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财务管理战略。

1 酒店财务再造的内涵

在任何的企业再造中,财务再造都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高星级酒店当然亦是如此,因为大多数酒店业务流程都与资金运动、会计处理和资源消耗有关。财务再造的基本思路是通过重新设计酒店财务运作流程,使得这些流程的风险最小化,增值最大化,相关的成本费用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从而提高酒店业绩。

财务再造是酒店再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财务再造要求酒店摆脱现行运营的财务系统,从零开始,逐一展开功能分析。通常的做法是以集体智慧将酒店财务系统所能达到的理想功能全部列出来,再经过综合评价和统盘分析,筛选出基本的、关键的、主要的系统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成酒店财务运行的新系统。财务集成则是在财务再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酒店资源和流程管理而开展的一项管理工作,分步骤予以实现。

从内容上看,财务再造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财务组织结构与制度的再生。具体包括会计地位的重新定位、财务流程的再造、财会人员的价值认定;二是财务机制再生。具体包括融资机制再生,投资机制再生和收益分配机制的再生等内容。财务再造给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它突出了财务管理地位;增强了财务管理的功能;提高了财务管理的作用。为此,酒店再造需要适应上述财务管理新机制的变化,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设计一套有助于资本流动迅速、资本结构优化组合、资本不断增值的财务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为财务集成化系统的构建提供基础和保证。总的来说,酒店财务再造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采用合理的方法,理清酒店财务流程中的各种逻辑关系。否则,任何不符合管理规律的财务再造都可能带来酒店的管理混乱和绩效的低下。

2 酒店财务再造的适用范围

从一般性的企业的经验来看,酒店财务再造并不一定等到走投无路时才进行,关键是看清形势,痛下决心,处于不同环境的酒店都可以进行再造工程,以下三类酒店可进行再造活动。

第一类是正处于事业发展巅峰的酒店。这类酒店虽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也会运营正常,但雄心勃勃的管理阶层并不安于现状,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决心通过酒店财务再造大幅度地超越竞争对手,以使该酒店保持竞争优势,甚至霸主地位。

第二类是目前业绩尚可,但却潜伏着危机的酒店。这类酒店当前的运营状况(包括业务与财务)还算令人满意。但是,展望前景并不乐观,有“风雨欲来”之势。如政府即将修改宏观政策、强大的竞争对手将出现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可在转眼之间使酒店的经营走入困境。因此,这类酒店应嗅觉灵敏,及时进行改造。

第三类是问题丛生的酒店。此类酒店已经身陷困境,走投无路,迫于形势不得不进行再造外。如有的酒店已经无法与同行的其它酒店进行竞争,亏损比较严重了,酒店正常维持运营比较困难;有的酒店服务质量很差,投诉率很高,是同行的数倍,导致“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局面”。很明显,这些酒店需要彻底进行改造,重新开始。

3 酒店财务再造的核心――财务集成

财务集成是一种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业务管理融入酒店财务管理之中,从源头入手,借助于远程处理、在线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实现酒店再造工程的协调、有序和高效。财务集成具有三个特征:

(1)阶段性。财务集成适应酒店再造工程不同阶段的要求,分步骤加以推进。

(2)效率性。它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减少了传统财务管理的许多中间环节,高层领导与低层员工的沟通增强,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依据网络、信息技术优化了供应链管理,形成了财务管理的适时响应系统;财务主管(CFO)在网络手段的支撑下,可以及时作出财务安排,并通过网络传达,实现财务的在线管理;

(3)整体性。财务集成围绕财务管理将酒店生产、销售、库存、采购等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动态协同,借助于酒店再造将供应链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地融为一体。

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引入酒店财务再造工程,这是财务集成的重要环节或步骤,也是比较有技术难度的一步。ERP系统是一套可以适应酒店管理要求的财务软件。ERP系统借助于酒店再造对酒店内部工作流程进行重组,精简内部的中间环节,建立跨职能型群体,从而加快财务管理的集成化速度。将ERP运用于酒店再造能使酒店改变原有的人工管理,有助于优化酒店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从而建立以信息技术管理为主的科学管理,提高酒店的市场竞争能力。ERP系统的基本框架与整体预算框架相似。其基本思路是:先估计客流量,再拟定生产计划(如客房清洁数量、餐厅备菜数量等),通过有效率地运用资源,使最低的成本发挥最高的效率。但两者也有所区别,酒店预算是依据市场需求估计销售额,并由此编制各种财务预算;而ERP系统是酒店预算的进化,因为ERP要在预算的编制基础上,将每天的营运资料及时归类整理,使管理者随时可以掌握酒店的营运状况,并通过拟定相应的策略来提高酒店竞争力。为确保ERP的顺利实施,首先应在酒店建立相应的专门机构,为ERP的调研、选型打下基础;其次,做好各项培训工作,并在组织结构上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在系统测试及模拟运行的基础上,结合酒店再造工程在酒店内分步骤推广。

4 财务流程再造的步骤

4.1 财务流程分析

高星级酒店的财务流程再造分析的主要目标是为财务再造提供决策依据,主要是运用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理解和把握现有财务流程的特征、基本内涵和缺陷,分析核心的价值创造流程,寻找再造以后可以提升的价值空间。财务流程分析包含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外部因素分析,主要是影响酒店价值创造的各类外部因素,如宏观环境、市场、竞争情况等;二是内部因素分析,主要是内部管理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和价值创造能力,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酒店文化等;三是具体作业流程的效率分析,如服务流程、营销、处理投诉等工作效率等。财务流程分析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寻找再造的关键财务流程。一般来说,并不是酒店所有的财务流程都需要进行再造,事实上,酒店业务流程体现了“二八规律”,就是说创造酒店80%价值的流程原则上只占酒店业务流程的20%。因此,酒店在进行财务流程再造之前,必须通过财务流程分析,寻找关键的20%的财务流程。对关键流程进行深入的、全方位的分析,这是酒店系统化再造工程包括财务再造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

4.2 财务流程的优化及重构

财务流程的系统优化主要是在分析现有流程的基础上,对现有流程进行整合,使系统更加优化,从而创建出新流程。财务流程的重构则是着眼于酒店营运的创新考虑,对财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一般而言,推进式的优化改造用于短期绩效改进,比较全新设计流程而言,风险较低,但随着时间推移,绩效的改进程度会逐渐降低,因此要保证酒店绩效的持续改进,就必须对酒店财务流程进行持续化的系统改造。系统化改造现有的业务流程,其中的重点是从顾客价值出发,消除或减少流程内部的非增值作业,调整和整合核心增值作业,从而提高酒店绩效。酒店财务流程重构是酒店开拓中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通过重构财务流程,为酒店绩效的飞跃打下良好的基础。酒店要健全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对酒店内、外部环境变动的研究、预测和分析,提高酒店内部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加强酒店内部的财务监督、内部控制,强化投资责任。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改革公司――企业革命的宣言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2]冯巧根.论企业再造与财务集成[J].广西会计,2001,(1).

[3]齐秀琴.企业的财务流程再造的原则[J].商情(财经研究),2008,(02).

酒店运营管理体系篇8

一、酒店成本管理概述

(一)酒店成本

酒店成本主要是指酒店的运营成本,即酒店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成本,不包括前期的酒店建造成本和后期的酒店终结成本等成本。它不仅包括在酒店实体内部发生的成本,还包括上游成本和下游成本。酒店是个特殊的企业,其成本构成较为复杂。企业内部发生的成本就是酒店在直接为客人提供服务,包括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从酒店价值链角度来看,即价值活动中的基本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上、下游成本包括采购成本、技术开发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信息化成本等等。

(二)酒店成本管理

酒店成本管理,就是对酒店成本进行的管理。这里所要强调的是成本管理不等同于单纯的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是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不停的降低、降低再降低。成本管理关注是企业整体的效益和长远的发展。

成本管理在本质上并不是关注成本本身,而是要注意识别那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成本管理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

其一、全局性。成本管理不仅关注部门成本,更关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长远效益,它实际上是一种价值管理,涉及到企业价值活动的任何方面,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对产品成本进行管理。将成本管理定义为对产品成本的管理,缩小了成本管理的范围,限制了成本管理作用的发挥,也是对成本管理对象的片面理解。

其二、综合性。成本管理不仅关注财务信息,更需要利用非财务指标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其三、管理性。成本管理不仅是一项控制工作,更是一项管理工作,需要站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层面进行操作。

(三)成本管理的一般原则

企业在构建成本管理体系和方法的时,为了发挥好成本管理的作用,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应遵守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及时性原则、节约性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互相协调原则。

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成本管理系统能及时反映成本管理过程中实际发生与管理标准之间的偏差,使之能及时消除偏差,恢复正常。当成本管理系统中出现偏差而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时,间隔越长,企业遭受的经济损失就越大。因此,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应及时纠正偏差,以减少失控期间的损失。

节约性原则。实施成本管理一般会产生一些费用,如人员工资费、办公费等,这些费用一般称为管理成本。实施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在花费一定支出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大收益,如果管理成本超出管理收益,则该项管理活动是不可行的。实施成本管理一定要符合节约性原则。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为调动企业内部各单位积极性,许多企业都在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在实施成本管理时,就要同企业所实行的责任会计制度相结合,对于成本管理的结果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落实奖惩措施,才能促进成本管理和责任会计制度的加强,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

互相协调的原则。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然是一项系统工程,就会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每个职工。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仅靠成本管理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在实施成本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其他部门沟通协作,确保成本管理工作能实现目标。

二、我国酒店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酒店企业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的“三化”现象,致使成本失控日益严重,成本水平高居不下,严重制约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我国酒店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责任不明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确立失误

长期以来,企业一直把成本管理作为少数人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广大员工对于成本管理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员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管理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了真正能对成本控制起作用的管理群体,成效当然不会明显。没有全员性的参与,要想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只是空谈。某宾馆属典型的国有企业,其经营机制基本维持过去的一套,在岗位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科学经营的需要,甚至对因人设岗,在人员使用上没有引入竞争机制,不是能者上,而是看你有无关系、有无背景,整个酒店人事关系错综复杂,各有各的山头,各有各的靠山,形成许多派系。这里为了照顾各级领导的关系,安排了大量关系人员,而许多关系人员能力不行,干活不积极,却要指定位子、待遇。许多人有后台有关系可以不干、少干,但待遇却比在岗的人还好。对于有关系的人员自然要供着、养着,而对于没有关系的一般员工,表现不称职却不能解职,因他们都是正式工,谁都不服谁,否则就撒泼、耍赖,可以闹翻天。该酒店对一位不称职的洗衣房副经理降职调离原岗位,结果此人大闹总经理办公室,向上级各部门写信、上访,闹得满城风雨,影响了酒店正常经营。

(二)对成本管理对象与内容认识不清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仍将成本管理局限于传统的“节约一度电、一张纸”的简单、狭窄的模式之内,忽视潜在的损失,尚未对成本实行全方位的管理。目前,许多酒店企业对人力资源耗费缺乏重视,企业内存在大量冗员,人员配置不合理。劳动条件相对较差的一线生产岗位如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人员相对不足,劳动强度较大,而薪酬却最低;而二线的人员如管理人员中却存在大量闲置人员,而薪酬标准却很高。作为酒店这种劳动密集性的服务性企业,服务质量好坏取决于一线服务人员的质素、服务意识,而一般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却与此相抵触。同时,不少酒店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如对职工进行相关职业培训,导致员工业务不熟,工作效率低,造成人工费用相对过高。或者任由人力资源流失与浪费,如对人员安排学非所用,对人力外流重视不够,这些情况导致人力资源这一无形但又十分重要的成本耗费严重。

(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没有确立

首先,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缺少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一些企业原始记录不够健全,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执行不严,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等基础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出现制度成为只求形式的一种摆设,完全失去监督、考查作用。有些企业成为无收支计划、无正常审批手续、无报领制度的三无企业。这种花架子式的管理,其结果自然是管而无效的。

其次,过分依赖现有成本会计系统,无法适应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没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导致成本管理目的成为单纯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无法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无法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反映不了各个环节的发生的后果关系,结果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现有成本管理对象局限于酒店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料、客户、销售市场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

第三,考核制度不完善,力度不大。具体表现在:考核只是企业内部考核,没有很好地跟市场联系起来;考核只考核到部门一级,没有落实到个人,对于考核结果仍存在吃大锅饭现象、搞平均主义;奖惩措施力度不够,起不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对酒店内部业绩的考核只是粗略的以部门为单位,但由于下达考核指标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基本上只是在上年实际发生的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即成为下一年度指标,且在运行过程中也不会随实际市场情况变化如按季或按半年作相应调整,考核指标往往严重偏离实际情况,起不到真正考核的作用。

(四)成本核算工作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外很多酒店企业成本计量与核算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这些计量与核算还并没有贯穿酒店企业所有的成本管理中。

在成本管理理论中,把成本视为可用货币表示的一种成本。如果把信誉损失、社会损失等也列入成本,则成本面则不是单一的货币计量形式所能表示的成本。还要兼用其它计量形式,从社会、经济的各个角度反映酒店成本的内在属性。即使是按传统的成本范畴进行统计核算,得到的也只是一个近似数据。因为成本的核算方法是因企业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其数据的来源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特别是有些成本是属于隐性的,它独立于财务会计核算之外。如:酒店会大量采购肉类食品,而且大都使用冷冻车运输,如果运输人员在肉上洒水,经过冷冻后就可以增加肉的重量,而运输人员就可以把多出来的货物据为已有,这种情况在实务中很常见,验收人员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尽快查明肉上形成冰块的原因,并及时上报给管理人员。

三、我国酒店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者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

在我国酒店企业中,属于国有或国有控股的酒店多达酒店企业总量的90%。这些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很短,这些企业的管理者还未能实现脱胎换骨,树立适应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竞争观念。对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的任命甚至是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这些人通过种种非正常方式走上企业领导岗位后,个人素质无法适应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使成本管理起不到应有作用。这些人在经营中的决策不是经过科学严格的可行性论证,而是盲目地“拍脑门、拍胸脯”就可敲定,草率的决策给企业的经营带来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甚至有一部分企业领导将职权作为谋私手段,不择手段侵吞国有资产,导致企业员工人心涣散,无法加强成本管理。

(二)企业技术水平影响了成本降低

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降低成本影响较大。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是有限度的,为了改进成本,企业管理者还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高科技的应用现已成为酒店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和酒店的管理相结合可形成新的生产力。由于许多国企管理者流动性强,对短期内投入较大、回收期较长的高科技投入缺乏积极性,只注重任期内企业利润的高低,不注重长期投入,影响了企业对高科技的应用,结果设备老化、陈旧,无法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也不利于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缺乏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

酒店企业普遍未能有效执行成本管理制度,也缺乏成本管理的内部制约机制。管理者为了不正当目的,可较容易对成本资料进行人为调整,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无法获得准确的资料,对这类企业的评价也是不真实的。同时,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激励也不到位,不能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

(四)财务人员地位低,直接影响成本管理的成效

财务人员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人员,其对成本管理成效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许多企业中,财务人员地位较低,无法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仅作为后勤人员。财务人员的工作普遍只是事后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对企业成本事前、事中控制只是空谈。许多管理者只认为企业经营活动“开源”的重要性,而意识不到“节流”对于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由于财务人员面临上述窘境,工作积极性也受到极大影响,许多高素质的财务专才不愿从事这一行地位较卑微的工作,纷纷改行,导致目前企业财务战线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成效。

四、改进我国酒店成本管理的建议

要提高我国酒店的管理水平,强化成本管理,就必须从抓酒店外部运营环境与强化内部管理等多方面一起着手。通过多管齐下,不断理顺酒店运行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我国酒店的成本管理水平便有望得到长足的提高。

(一)采用先进技术,降低酒店企业经营成本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酒店是最敏感的产业,应该最先体察客人的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跟上时代步伐,利用高科技来提高酒店的创新能力,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以提高营运效率和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既及时满足了客人的需求,又加强了企业成本管理,提升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以酒店自动扶梯为例,一般酒店的扶梯是在正常营业时间内就不停运转,无论是否有客人使用,结果会浪费一些能源、加快电梯的磨损。采用先进的电脑自动监控设施后,当无客人使用时,电梯会自动暂停,直至有客人使用时才会重新启动,这样既可以节电,减少电梯磨损,同时也可降低大厅噪音,真是一举三得。

1、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酒店竞争水平

今天,信息技术已广泛用于前厅接待、收银、问询、客房预订、销售、餐饮、保安、报表、门锁等各个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不断更新,旅游酒店管理也应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原有酒店管理系统上建立一个高效、互动、实时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原有组织结构打破部门界限,使用跨部门的团组,把决策权放到最基层。从而饭店的整个服务过程,可以以顾客为中心来设计工作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员工能够了解整个服务过程,了解他们的决策如何影响整个饭店的绩效。

2、重视新技术运用,降低能源成本

由于酒店能源具有易耗性、不易察觉性、分散性等特点,管理起来较其他成本要困难些,但通过引进先进的中央能源管理系统,就可大幅降低酒店能源成本。该系统科技含量高,通过中央电脑控制器及各房间分控制器,可自动探测房间有无客人并自动关启电源开关。采用该系统后,酒店客房部只需配备一名操作人员,工程部不用派专人值班监控,这样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又能使能源成本管理效果好。以酒店自动扶梯为例,一般酒店的扶梯是在正常营业时间内就不停运转,无论是否有客人使用,结果会浪费一些能源、加快电梯的磨损。采用先进的电脑自动监控设施后,当无客人使用时,电梯会自动暂停,直至有客人使用时才会重新启动,这样既可以节电,减少电梯磨损,同时也可降低大厅噪音,真是一举三得。

(二)人工成本管理与调动员工积极性并重

针对酒店作为服务性企业的特点,稳定员工队伍,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调动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酒店的成本管理是需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完成的。许多服务性企业的经验表明:员工的满意感和忠诚感会影响服务的消费价值,进而影响顾客的满意感和忠诚感,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优秀的员工是服务性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要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性企业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员工的作用,发挥员工参与管理和主观能动性,关心员工的职业发展前途,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工作,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增强员工工作满意度和敬业精神,激励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不仅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降低营销成本;也能减少员工跳槽率,减少员工培训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酒店采购成本

虽然采购本身的成本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成本只占很少一部分,但在采购环节就已确定下来的所采购物品的价格和质量对企业以后的经营成本和经营业绩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酒店采购管理工作是强化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1、相关部门配合,确定最优采购批量

采购成本与采购批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在采购批量和储存成本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为了使企业采购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最小,需要在采购部门与仓储部门之间确定一个最优的经济订货量。这个经济订货量虽然不能使采购成本或储存成本中的任何一方达到最小,但却可使二者之和达到最小。经济订货量模型应该根据存货的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建立,最优订货批量是使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三者之和达到最低的订货量。通过模型计算出经济订货量后,可以很容易找出最适宜的进货时间。经济订货批量模式适合于在不同阶段使用,数量比较平稳,能够长时间保存,并且事先能够预测出基本数量的产品,如餐具、客房用品、饮料等。

2、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

为保证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规范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行为,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需要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以监督整个采购过程,并建立奖惩制度,激励采购人员进行合法、高效率的采购。这是实行有效采购成本管理的前提。

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应包括:采购部门内部合理的职责分工,使责任落实到每个采购人员;采购单的批准和下达方式;采购范围的划分;询价、确定供应商和签订采购合同的操作程序,监督到货、质检入库、采购统计的规定等等。在采购制度中,建立所有采购物品的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估体系是一个重要内容。如果价格超过档案,应该仔细分析。当然,由于酒店的某些饮食具有一定时令性,价格波动也很正常。故酒店建立的价格档案应考虑这一波动性的特点。为强化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应建立采购人员业绩考核制度。鼓励采购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以最低价格买到符合质量、数量和时间要求的产品。同时,对不能以标准采购价格或高于档案价格完成采购任务的采购人员,如无特殊原因,则应该给予惩罚。

3、提高酒店信息化水平,利用互联网降低采购成本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建立现代采购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利用互联网可将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统一从供应商订货,以获得最大批量折扣。利用互联网技术可将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采购信息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实时采购。企业可根据需要采购,最大限度降低库存,从而减少资金占用和仓储成本。这对酒店业来说意义重大,因为酒店采购产品的易损性决定了酒店不能有过多的积压库存,酒店应该根据经营需要实施实时采购。因此,提高酒店信息水平,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是酒店降低采购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酒店中,真正能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达到实时采购的还很少,这说明我国酒店在提高信息化方面还需引起重视、加快步伐。

(四)全面引入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

战略成本管理是强化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它将丰富现代酒店成本管理体系的内容,开拓成本管理的视野,提升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水平。在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下,现代酒店必将构建起全新的酒店成本管理体系,综合运用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战略定位分析等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对酒店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等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与管理。确保现代酒店成本管理效益的提升,促进整个酒店的全面发展。

酒店运营管理体系篇9

一、现代酒店管理中前厅部存在的弊端

(一)缺乏专业性人才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但是在当前的社会中,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导致人才严重缺乏。在酒店前厅部管理中,由于酒店员工得不到合理的待遇,因此人员流动性大,人才很难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对于酒店前厅部来说,培养一个专业合格的员工,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因此,酒店前厅部不断地换人换位,严重影响酒店服务质量,有的酒店认为前厅部只需要员工会推销客房即可,因此对前厅部的员工没有系统地培训等,导致酒店前厅部没有专业的人才。

(二)工作人员素质低

由于酒店对于前厅部的员工不重视,导致前厅部员工对于酒店的了解不足,在介绍酒店特色和客房情况时,出现不专业现象,影响顾客消费情况。另外,有的前厅部员工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没有树立自己“主人翁”意识,对顾客态度恶劣,对工作漫不经心,这也严重影响了酒店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

(三)脱离了整体运营

之所以说前厅部脱离了酒店的整体运营,是因为在现代酒店管理中,由于前厅部的特殊情况,导致前厅部员工与其他部门的员工联系不够密切,导致酒店信息沟通不及时,不能第一时间为顾客服务,从而影响酒店服务质量,损害酒店整体形象。

二、现代酒店管理中前厅部运营的环境

在酒店前厅部运营过程中,由于前厅部是直接面向顾客的部门,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酒店的整体服务质量。因此,对于现代酒店管理中前厅部运营相关环境的管理是前厅部管理中的首要管理因素。在前厅部运营中,无论是对于设备设施的质量要求、前厅人员的服务水平还是前厅的整体环境,都要求做到令顾客满意的程度,减少顾客投诉率。

三、现代酒店管理中前厅部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措施,培养人才

一个员工离开所在企业的主要原因,无非只有两个:在工作中得不到领导重视;待遇不好。在酒店管理中,对于前厅部员工来说,提高其工资待遇,是稳定员工的最好措施。好的待遇不仅能够稳定在职人员,而且可以吸引到很多更专业的员工加入其中,更好地为酒店服务。酒店领导要适时的与前厅部人员进行沟通、给予适当地关心、尊重员工、听取意见等,这样不仅使员工体会到家的感觉,更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对于酒店前厅部来说,员工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前厅部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部门,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消费情况。要想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微笑

舒适的微笑,不仅可以带给人们良好的印象,而且可以提高销售率。在酒店前厅部管理中,强调员工的笑容是至关重要的,始终保持舒适的微笑,给顾客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交易环境,可以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

2.形象

酒店前厅部的形象代表的是酒店的整体形象,因此,在选择前厅部员工时,要尽量选择形象好、气质佳的员工,这样不仅提高了酒店的公关形象,而且对酒店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3.技巧

酒店前厅部,是酒店负责招待并接待宾客、销售酒店客房商品,组织接待、销售餐饮娱乐等服务产品,沟通与协调酒店各部门、为客人提供各种综合服务的部门。所以,专业的销售技巧是酒店前厅部员工必备的技能。专业的销售技巧不仅可以带动酒店的经济发展,而且对顾客形成对酒店的整体印象有良好的保障作用。

(三)强化前厅部整体管理

对于酒店前厅部来说,协调酒店各个部门是工作的必要环节。在顾客进入酒店,询问相关信息时,前厅部的员工就要有酒店相关信息的资料,如客房哪些房间还没有整理,不能推荐给顾客;酒店提供早餐的种类;酒店的其他服务信息等等,在顾客进行询问时,要协调好酒店的各个部门,取得第一手酒店信息,从而更好地服务顾客。因此,强化酒店前厅部与酒店各个部门的管理,是提高酒店前厅部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

四、结束语

酒店运营管理体系篇10

关键字: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策略;现状;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国际间的往来日益加强,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酒店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在市场优胜劣汰的形式下,市场营销成为了酒店管理者在面对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策略。同时酒店管理者也开始意识到酒店只有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前提对市场进行系统的营销策略,才能使其在现代的酒店行业内取得优势地位。因此酒店管理者开始通过模仿和学习国外一些酒店的营销模式,以服务作为主要营销手段对酒店的运营进行市场营销策略,使其提高酒店的竞争力,但在市场营销的制定过程中,一些酒店管理者他们往往因缺乏品牌意识,无法从酒店的特色出发,从而导致酒店的服务理念和品牌无法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一、酒店管理中市场营销策略的现状

媒体作为PromtiomStrategy(促销策略)中的非人员促销,在信息化传播今天,以其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被酒店管理者所运用。酒店在以广告媒体为传播媒介,根据不同的营销目标和不同时期的产品服务,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策划和宣传。从而使得社会大众进一步了解酒店。而市场营销组合中的PricingStrategy(价格策略)也是酒店管理者在市场竞争中最长使用的一种营销策略,酒店管理往往通过降低酒店的价格和吸引顾客,这种策略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提高顾客的入住率,但也常常因为成本问题导致一些酒店在服务方面未能很好的跟进。出现服务质量下降和居住环境不理想等现象。

二、酒店管理中市场营销策略运行出现的问题

市场营销策略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且我国并没有成熟的酒店市场营销策略培训中心,使得国内酒店管理中的市场营销策略都是模仿和学习国外酒店的营销方式,往往忽视了国内与国外在针对目标消费群体时所存在的差异问题,导致酒店管理在策划运行市场营销策略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大部分酒店出现市场营销定位不准,潜在客户流失

明确酒店的服务对象,是酒店管理者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的首要内容,但由于管理者在市场营销战略的策划中是模仿和学习国外酒店的营销策略,并未根据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目标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因此各大酒店在在找寻目标顾客市场定位中往往没有根据酒店自身的特点和消费群体的需求来选择客户群,导致大量的潜在客户流失。

(二)酒店广告雷同现象泛滥,无法突出自身优势

广告媒体是现代酒店市场营销组合中的主要策略之一,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且能丰富、形象的向消费群体传递酒店特色和管理者所要传达的思想等特点。被酒店管理者争相采用,但是由于我国的酒店服务基本都是餐饮、住宿、宴会、婚礼等项目,导致绝大部分酒店的广告制作缺少亮点出现雷同现象严重,各大酒店往往除了突出价格和基础设施功能外并不能体现酒店自身亮点和优势。

(三)品牌化策略运作意识薄弱

现代生活人们对品牌的意识的概念增强,一个家庭大到老人小的孩子他们每个人脑海里都有属于自己中意的品牌如汽车品牌(宝马、奥迪、比亚迪)饮料品牌(王老吉、农夫山泉、康师傅)衣服品牌(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等,基于此种背景下一些酒店开始走品牌化市场营销道路,湖州的喜来登温泉酒店、三亚的龙湾海景国际度假酒店、北京的康莱德酒店、上海的浦东文华酒店等都是以高端人士度假、聚会、宴会、商务会议为主,走出了酒店自身的特色突出了酒店的优势,但这只是酒店市场竞争中极少数部分,我国大多数的酒店的管理在品牌化策略的意识依旧薄弱,他们对酒店依旧只是停留在豪华的装修,配套的娱乐设施等方面,并没有形成品牌化策略的思路,无法突出酒店自身的特色。

三、酒店管理中市场营销策略的运行

(一)酒店管理中的市场营销定位因明确

在经济管理学知识理论中,市场的需求存在着普遍性和差异性。而对于酒店而言,市场差异性的特点可以营造出不断发展的空间,并有利于促进酒店在运行时的创新性和竞争力提高,同时也能淘汰掉一些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酒店。对目标市场进行定位是酒店在市场运行过程中细化出来的结果,是酒店将产品或者服务推向市场的基本要求,酒店只有明确市场定位,才能不断推进、发展和壮大酒店。

(二)制定符合酒店自身特色的广告策略

由于现代的大部分酒店提供的服务内容差别并不大,使得酒店的特色被掩埋,导致一些消费者产生了消费感知麻木等现象,因此各大酒店通过对不同的市场定位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的同时,对目标市场消费群体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查与分析,选择合适的广告媒体进行宣传,给消费者营造出差异化的优势从而达到吸引目标消费群体来消费要求。

(三)树立酒店管理者的品牌化经营意识

酒店在进行市场营销策略突出酒店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竞争的同时,也应树立起酒店管理者的品牌经营意识。

首先要树立起品牌营销策略的思想,要让每个员工都了解酒店的形象定位,并结合酒店特色设计标志性的酒店logo,通过员工的实际行动传达给目标消费群体并在目标消费群体中建立起酒店的品牌。

其次精确酒店品牌的文化,虽然有了酒店的形象定位和logo,但还需要把酒店的这种形象和logo融入到品牌文化中,通过提供各种优质的、贴心的服务让目标消费群体在享受的过程中记住。

最后加强酒店的质量管理,品牌的建立和传播离不开酒店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酒店要想建立成功的品牌,就必须依赖酒店的质量管理从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以及目标消费群体可接受性等角度出发,从而提升酒店的品牌核心意思。

四、结语

树立正确的酒店管理意识和制定突出酒店自身特色的市场营销策略,是提高酒店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使酒店不断发展重要前提,当前酒店管理中市场营销策略在运行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要想在市场竞争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求酒店管理者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树立起正确的酒店管理意识,才能制定出符合突出酒店自身的市场营销战略。

【参考文献】

[1]孙晓华.酒店营销策略在拓展大学学生市场中的运用及创新——以湖北咸宁喜洋洋酒店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10,(12):15.

[2]刘晓芳.经济型酒店收益管理的定价策略研究——基于价格公平感和消费者行为意向的视角[D].东华大学,201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