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交易业务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9 18:42:32

产权交易业务工作计划

产权交易业务工作计划篇1

一、土地托管、半托管工作

(一)上半年开展情况:

开展土地托管、半托管,是供销社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切入点,也是建立完善面向小农户的供销服务体系的主要抓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供销社改革的有关要求,今年上半年,市供销社以社有企业新合作农资有限公司为龙头,联合带动供销社参股或领办的农民合作社实施开展工作,先后开展了测土施肥,机耕机播,通防统治,等系列化服务。截止目前,土地托管、半托管服务面积达到6万亩。

按照《中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全年实现土地托管半托管面积达到8万亩的要求,我单位已经完成年任务过半。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们计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继续积极稳步推进土地托管、半托管工作,在完成上级交办8万亩基础上,保8争10,通过集中连片的保护性耕作,提供“购、耕、种、管、收、卖”产业链式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有效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品质,有效地从土地上“解放”农民。

二、产权流转交易工作完成情况

(一)上半年开展情况:

1、制定文件,出台政策情况。2019年10月,省政府出台《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2020年3月,市也出台了《管理办法》,我市《管理办法》于2020年4月13日到期。根据省社、市安排部署,经市政府同意,我中心开始《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运营实施方案》和《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在起草中,结合我市实际,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突出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起草了《运营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向有关部门征求了意见,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市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通过后,2020年5月27日出台了《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运营实施方案》和《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

2、全面完成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根据省社建设规范和“四有”标准,已完成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新址建设工作,交易中心位于市宋璟路666号市社南楼,办公面积300平米,按照功能设施配置标准,设有业务办理区、信息区、休息区、洽谈室、开标室、评标室、监控室、办公室、财务室、档案室,设立服务窗口4个,现已入驻办公投付使用。

3、乡镇服务站点建设。按照《乡(镇)、村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点建设标准》,在乡(镇)、村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服务点,悬挂全省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标识和上墙制度。乡镇服务站负责人由乡镇主管农经副职担任,办公人员由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兼职;村级服务点负责人由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办公人员由村委会成员兼职。

4、交易额完成情况。6月,交易中心按照完成鉴证业务鉴证交易总额1.15万元。完成产权交易鉴证业务1笔,交易信息1条。

5、成立监管机构,规范交易监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办[2014]71号)要求“当地政府要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承担组织协调、政策制定等方面的职责,负责对市场运行进行指导和监管”。省、市相继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2020年5月27日,我市成立了苗全生副市长为组长,财政、发改、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务、市场监管、税务、金融监管、行政审批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管理和监督,健全交易规则和操作流程,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的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

按照《中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全市农村产权交易乡镇服务站点覆盖率30%以上,村级服务点覆盖率达到20%以上的要求,我单位上半年已完成13个乡镇办服务站建设,完成乡镇服务站点覆盖率100%,完成村级服务点建设140家,村级服务点覆盖率达到58%,已完成全年任务。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是一个新型服务业态,许多村集体、农民还不熟悉,我们要结合各乡镇办加强政策宣传、业务宣传,提高农村资产入场交易的积极性,为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2.推动入市交易。对列入《省公共资源交易名录》的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林权等交易标的和农村集体建设项目招标,以及50亩以上土地流转和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情况,全部纳入公开市场流转交易,要列入村级财务工作巡察范围,做到“应进必进”,杜绝场外交易和暗箱操作。对未进入流转交易中心统一公开进行的,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对其他交易品种要按照“能进则进”的原则,要积极引导入市交易。完成今年市社下达的鉴证业务、鉴证交易总额1000万元以上任务目标。

产权交易业务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金融资产分类;会计政策;盈余管理

一项金融资产在尚未确认进入财务报表之前需要进行分类,在2006年我国颁布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企业可以获得的金融资产进行了种类划分和规定,主要划分为以下四个种类:(一)要求以公允价值进行确认计量并将其变动计入当期利润的金融资产,其中包含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指定内容的该类资产;(二)企业持有直至到期的金融投资;(三)企业应收款项和贷款款项;(四)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入账时都是要求以公允价值确认计量,但是在前期两种金融资产如何进行划分并没有明确规定,同时准则允许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财务管理需求将同一金融资产进行不同分类,金融资产进入不同分类能够影响企业后期利润计量,因此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盈余管理目标会进行差异化选择,这些选择对后期企业交出的财务报表数额会产生不同影响。

一、两类金融资产分类的涵义和核算过程区别

金融资产是企业有所有权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上文中提到的金融资产能够划分为四类且每一类都有着差异。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包含企业债权和股票及其他金融工具的两类金融资产即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一,有关两类金融资产的定义。在新会计准则中规定说明,企业取得该类金融资产或者承担该项金融负债,确保该类金融资产短时间需要出售或者购买,即可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能够依靠其获得经济利润并且在企业手中控制时间较短;有关可出售金融资产的性质确定。在新会计准则中有相关规定,会计管理人员进行初始价值确认时就明确该项资产可供出售并且为非衍生性金融资产,该类资产的范围是除去上文所述其他三项资产类目的其他金融资产。

从会计准则中这两项金融资产的定义分析得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排除法进行定义且没有独立的自身定义,由此划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不能明确分清两者。而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样拥有可供出售性质,其余方面两者虽然存在不同,但是企业在进行自身盈余管理时拥有一定的选择和操作权利。

第二,两项金融资产在会计核算过程的区别分析。根据定义可以获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性质定义拥有相似板块,同样可以出售但计量时计入不同会计科目,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可以有所选择的进行种类划分,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的管理需求和财务目标,两者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处置三个会计核算阶段都有核算方式的不同,这些不同能够影响企业财务报表最终利润。

首先,两项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阶段有所不同。会计人员记账进行初始计量阶段,交易性金融资产入账价值是企业获取的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资产交易费用则作为投资收益进行计量确认并且入账,这种初始计量方式能够影响企业当期利润并直观的在利润表上显现出来。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会将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交易产生费用一同计入账面成为企业成本,因此一项金融资产初期确认阶段被划分为不同金融资产种类会对企业利润产生不同影响。

其次,两项金融资产在会计后续记账阶段有所不同。在后续计量中规定两类资产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但是两者在制作报表过程中却会被计入不同的会计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中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入“资本公积”。前者在财务报表中主要影响当期利润,后者影响的是权益类类目。如果企业需要制作资产负债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有减值情况时需要做计提减值计算,交易性金融资产则不用做计提减值准备。因此两者在后续计量中影响的会计科目有所不同,存在计量差异,因此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资产划分影响利润表数额。

最后,两类资产在最终处置过程的区别。尽管两类金融资产都可以进行出售处理,存在一定相同点,但是进行后期处置时两者的核算方法存在区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售价和该过程中出现的公允价值变动等全部计入“投资收益”,对企业当期利润产生较大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出售后,资产售价和与账面价值的偏差数额需要计入投资收益,但是公允价值变动额则需要计入“资本公积”,分别计入两个会计科目,不仅如此,后期还需要再结转到“投资收益”科目,因此该类金融资产的变动影响不止存在于当期利润还有所有者权益。由于两者在后期出售过程账面所计科目不同,影响的会计分类不一,对企业盈余管理也有不同影响。

根据以上三个阶段两类资产的差异分析可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是要求公允价值入账,但是当价值变动时交易性金融资产计入损益类账户,在公司利润表中能够明确看到价值变动方向;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会计入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对企业的利润表数字产生影响较小。因此企业如果进行盈余管理采用的划分方式不同,最终在利润表上呈现的数字就会不同,当企业需要提供财务业绩报表时,可能会为了让公司的财务业绩更显著,更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定义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不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这种行为需要进行管束和制约才能有效管理金融市场。

二、企业选择资产划分对企业的影响

由于会计准则给予了企业在金融资产划分方面的自由权利,因此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会根据自身的业绩要求有所改变,这种政策选择在管理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影响,以下就是金融资产分类的不同会计政策选择造成的不同影响。对于不同行业而言,其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公交集团作为茫茫企业中的一部分,可参照自身实际进行总结。

第一,初始计量阶段进行资产划分。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会影响企业利润数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期计量不会影响利润表的数额。当资本市场繁荣经营状况好时,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计量以便增加企业利润,有效促进企业的股票增值并且为企业获得更多投资,当企业的运营状况惨淡时,企业可以选择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而为企业运营争取更多空间。

第二,后续计量阶段不同划分产生的影响。在后续计量阶段,交易性金融资企业的持有时间短导致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十分小,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为与其性质不同更容易进行财务管理。后续计量阶段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公允价值变动首先计入所有者权益账户之后结转到其他账户,因此公司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在记账过程中进行应急管理,假如该企业财务运行状况良好,管理人员选择将公允价值变动首先计入所有者权益,这一行为将利润首先储存到“资本公积”并且能够为后续企业发展助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带来的利润能够为日后公司补充亏空,维系企业运转,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时会倾向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三,资产处置不同划分产生的影响。交易性金融资产一旦有价值变动,无论是价值比之前高还是低,产生的损益数量都会计入当期利润,最终处置资产时能够直观的显现。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出售时,需要将隐藏的价值变动结转,能够较大影响当期利润。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能够根据企业当前盈利状况选择价值结转数额,从而保证企业利润平稳增长,不至于出现较大的波动。企业在后续处置时也倾向将出售的金融资产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由此可知,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更倾向于操作空间较大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种方式有利有弊,极有可能会出现企业为了粉饰数据过度操作的情况,需要加以适当引导。

三、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建议

在进行企业盈余管理过程中采用不同会计政策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数据,因此为了防止出现财务状况虚假上报的情况,需要对金融资产分类的不同会计政策选择进行规范化管理。以便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而公交集团也应遵循自身发展模式,施行合理的管理策略。

第一,明确会计准则范围。完善有力的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进行工作的依据,因此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仍然有待完善,现行会计准则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定义采用模糊不清的排除法进行定义,让一些管理人员利用纰漏做出不实报表,对我国金融市场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会计准则应当明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条件,避免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模糊不清造成企业财务报告失真。明确可行的财务会计准则能够规范我国会计人员会计行为,保障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第二,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提高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许多企业进行招聘时往往忽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审查,公司的财务状况由这些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经手,一旦有心术不正的工作人员进入,就会对企业的财务真实性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其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应当提高,对账目管理和资产分类应该进行业务水平培训,保证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能够在工作中恪尽职守,依法行事,确保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能够有据可依,以防出现坏账和假账。

第三,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和管理。实行新的企业外部监督措施,对粉饰财务报表使数据失真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增强对不良财务行为的处罚力度,防止因为公司管理决策者的主观意图导致公司盈余管理出现漏洞。监督管理行为一定要执行到位,对如何处罚虚假财务行为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让监管人员能够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四、结语

产权交易业务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证券投资领域已正式拉开序幕。目前,证券公司已经发行了“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等数支资产证券化产品。本文拟对我国证券公司开发资产证券化产品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提出法律思考,以期对资产证券化法制完善有所裨益。

关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多样性问题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出现了多元化态势。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信托结构运作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以信托投资公司为受托人;一是以委托结构运作的企业应收款证券化产品,以证券公司为受托人。

信托与证券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给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带来一个弊端,即信托制度未能成为共享的基础性制度单元。在募集说明书中,证券公司不能明确所推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属于信托类产品,而是将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委托关系。但是,证监会用规章的形式规定了计划财产独立于受托人、托管人等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类似于信托制度的法律效果。这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法,既不利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又不利于明晰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因此,应该从长计议,考虑将信托制度扩大适用到所有资产证券化试点领域,包括企业资产证券化。

对于功能相似的金融产品应当采用相同的监管标准,使其不应因发行人、监管机构、法律形式的不同而发生监管政策的不同。在资产证券化的系统工程中,对资产独立、破产隔离、信用增级和资产负债表处理等一系列重要环节,应统一立法、协调监管。当前,监管失调的表现比较突出。银监会管辖的金融机构开发理财计划即使符合证券本质,也不敢称为“证券”,而证券公司开发的资产管理业务不敢明确成信托关系,均因担心产品落入对方监管领地。如果要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从委托性质转化成信托性质,其出路就是允许混业经营,具体方式有二:扩大信托制度的应用范围,允许证券公司经营信托业务;允许证券公司收购信托投资公司或者设立具备信托业务经营资格的子公司。

关于基础资产的选择问题

基础资产是资产证券化专项计划现金流的来源,选择合适的基础资产是资产证券化专项计划发行之前最重要的环节。

目前已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专项计划中,基础资产均是具有未来现金流的收益或“收益权”。例如,莞深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专项计划和中国网通应收款资产支持受益凭证专项计划,则分别以公路收费权和网通集团应收款作为基础资产。在选择基础资产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关于基础资产的命名。基础资产应准确称为“收益”,不能滥称“收益权”。已发行的专项计划中的基础资产均为权益性资产,如联通计划的租赁费实际是债权证券化。收益权不是一个严谨的法律概念,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均有财产性,可作为交易的对象,从而具有收益的权能。收益权通常只能是依附在某种确定的法律认可权利类型上的一个权能,它本身不能脱离其权利自身而单独转让。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基础资产的法律定性应该在既有的权利范畴内寻找,例如债权、知识产权、物权、股权等,而不能概括成债权的收益权、知识产权的收益权、股权的分红权。这些收益权与原生权利在外观上和实体上是一体的,因此,可将基础资产称为“现金收益”,把目前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出现的收益权回归到债权、物权等严格法律范畴的轨道上来,用规范的法律概念来定义基础资产,而不宜动辄创设新的权利。考虑到实务中的用语,本文仍用“收益权”来描述权益类基础资产。

基础资产的合法性问题。在选择基础资产时,要注意基础资产的权属以及转让合法性。证券公司对基础资产进行尽职调查,要关注原始权益人取得基础资产的合法性、基础资产上是否有第三方权利、是否有司法限制、法律法规或合同对基础资产的转让有否限制性规定、证券公司以专项计划的名义持有基础资产的资格等问题。

基础资产的确定方法问题。对基础资产的确定应采用定性加定量的方式,即将基础资产界定在不超过预期收益金额的范围内的某项权益,以使其与专项计划的预期收益相匹配。这既实现了内部超额担保的目的,又满足了原始权益人返还残值的愿望,最终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

真实销售问题。该问题的本质是收益权转让行为的法律实质是真实出售还是抵押融资。根据资产证券化法律原理,只有实现了真实销售和破产隔离,才能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真正脱离发行人的信用,即资产证券化完全依赖基础资产的信用,受托人对资产原始权益人没有追索权,属于满足证券化“真实销售”的实质要求。原始权益人与证券公司签署基础资产转让协议后,原始权益人将收益权转让给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支付购买价,双方形成买卖关系。专项计划的收益来源于收益权,原始权益人仅有义务将收益权交付给证券公司在收益权之外,原始权益人对证券公司没有其他给付义务,因此,收益权转让不属于抵押融资。值得注意的是,证券公司专项计划力图将购买的资产的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而非唯一还款来源),但由于要求有银行担保,银行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原始权益人追索,容易导致购买资产的行为并未形成“真实销售”。这是目前专项计划设计存在的一个较大弱点。如由股东或第三人对担保银行提供反担保,银行仅向反担保人追索,则可避开上述瑕疵。

基础资产交易的公示问题。为保障投资人的利益,专项计划应尽量完备基础资产的交付环节,以适当的方式向相关权利人进行公示。以债权类权益作为基础资产时,应将债权转让书面通知原始债务人。如果债务人众多无法逐个通知,可考虑在媒体和网站上公告,将转让事项通知其他债权人。对于特许经营权之类基础资产,目前法律法规并未规定其转让涉及的公示程序,可考虑采取主管政府部门批准或备案的方式,以降低制度不配套的风险。

关于现金流管理的问题

证券公司作为专项计划的管理人,其主要职责之一是对基础资产现金流的管理,包括现金流的收取、运作、分配等。

关于现金流的收取。随着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展开,基础资产可能分布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原始权益人如以多个资产打包组成基础资产池,则现金流比较分散,由证券公司亲自管理反而可能增加专项计划运作的成本。此时,可考虑借鉴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贷款服务机构,在专项计划中引入基础资产服务商,由服务商受托对基础资产现金流进行管理。通常原始权益人对基础资产最为熟悉,可作为服务商,为基础资产提供服务,汇集现金流。

关于资金沉淀问题。资金沉淀将直接影响原始权益人的融资成本。基础资产的原始现金流的产生时间与专项计划的收益分配时间不完全一致。选取的基础资产通常大于本息偿还所需要的现金流,将发生资金沉淀。因此,在设计专项计划的收益分配条款时需要充分考虑基础资产现金流的特点。有的基础资产在专项计划期间只发生一次或几次现金流流入,如联通计划中,联通运营公司根据租赁合同只在指定划款日支付租赁费,其现金流的流入时间是确定的。有的基础资产现金流发生频率较高,如莞深计划中,每日均有车辆通行费收入。

为提高原始权益人的资金使用效率,专项计划对产品现金流需要做出合理安排,即产品现金流的安排应当尽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产品设计方案中,证券公司解决资金沉淀问题的措施主要有三种:

措施之一:结构匹配。由于专项计划中的基础资产是指原始权益人交付的特定时期内一定额度的收益权收入,并未限定收益权收入的具体交付时间。因此,证券公司在进行精确的现金流测算后,在基础资产转让协议中对基础资产交付时间和交付数额予以约定,可以对基础资产现金流进行重新安排,实现基础资产现金流与产品现金流的匹配。因特殊情况发生不匹配,可以通过即时追索担保人来解决问题。由于银行担保是连带责任担保,且属于履约担保,实际上起到可靠的流动性支持和债权担保的双重作用。

措施之二:资产管理。即证券公司将沉淀资金采用资产管理的方式来增加收益,但应投向国债、金融债、证券投资基金、货币市场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风险低、流通性好的金融产品。

措施之三:循环发行受益证券。即证券公司在测算现金流后循环发行资产证券产品,并以专项计划名义设置现金储备账户,用于存储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偿付了当期应付证券本息后的剩余资金。这些余款并不提前偿付给投资者,而是在循环额度范围内用于再次购买原始权益人的同类、同等档次标准的基础资产。通过循环发行受益证券和多次购买基础资产,提前收回的资金又变成了基础资产,这样就不会产生过量资金沉淀,还解决短期基础资产与长期证券之间的期限不匹配问题。

关于统一流通平台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监会主管的证券交易所市场,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上市交易的两大平台。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以债券为主的证券流通市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

流动性是金融产品的生命力。但是,因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主体有限,使只限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流通性很小,截止2006年4月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仅发生交易1笔。在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交易主体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化并未实现,而资产证券化所特有的分散风险功能以及为普通投资者创设投资品种的功能也无法实现。从长远来看,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如果不能到交易所交易,则其证券化的作用将大大降低。

证券交易所市场同样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上市交易提供了必要条件。证券公司发行的以专项计划为载体的“受益凭证”均在证券交易所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来进行交易。从节约交易成本和监管成本的角度考虑,应统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通市场,改变目前各自为政的局面。在证券交易所市场进行交易的投资者种类和数量远远多于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比较完善,且金融风险能够比较有效地向社会分散。所以,证券交易所市场应该成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通主渠道。

总之,虽然资产证券化是国际上比较成熟的金融创新工具,但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作为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证券公司专项计划将大大推动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只有在实践探索中领悟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不断解决遇到的重要问题,才能尽快完善资产证券化制度。

参考文献:

1.[美]斯蒂文•L•西瓦兹著.结构金融—资产证券化原理指南.李传全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开国等编著.资产证券化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产权交易业务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税务筹划 短期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06年2月15日的企业会计准则有关投资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准则。新准则有关投资的部分与原投资准则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必将对企业的税务筹划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按投资的类别(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债权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进行比较,来分析新会计准则对税务筹划的空间产生的影响。

一、概述

新准则将投资按照目的不同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新准则将长期债权投资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本文就从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这三个大类来分析新旧准则的差异进而讨论税务筹划受到的影响。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新会计准则对税务筹划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中引入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影响到企业资产、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必然影响到损益,也必然进一步影响到税收操作及税收筹划。这是因为虽然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的确定分为存在活跃市场与不存在活跃市场两种情况, 尤其对不存在活跃市场时现值技术的运用做出详细规定, 并要求尽可能采用来自市场的输入信息, 以减少利润操纵, 体现了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谨慎运用,但是但这一条件仅仅有赖于会计人员对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职业判断。而且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 也没有相应的治理机制来弥补公允价值所带来的缺陷, 公允价值成为很多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粉饰财务状况的工具。

2.在后续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虽然交易性金融资产得到更为公允的反映,但会导致企业盈利的波动,给税收带来影响, 并将其中差异计入当期损益的作法可能会大幅度提高企业利润水平而影响税收。

三、长期债权投资的新准则对税务筹划的影响

新准则将长期债权投资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长期债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引入公允价值

这样也会产生一定的不稳定性,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已谈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2.在后续计量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溢折价的摊销只允许采用实际利率法

只采用实际利率法而不是在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中选择,这样可以避免企业为了税务筹划而选择其中的方法,而不是为了更好的计量折价的摊销。这样就限制了税务筹划的范围。

3.新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引入新标准

新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折现值或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的比较为标准的,这样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对减值准备对计提额的影响。对于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都相应的提出详细的要求与标准,以防止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限制了税务筹划的范围。

4.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间的划转差异

新会计准则在特定的情况下允许产生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间的划转差异,这可能为税务筹划开辟了新的空间。

四、长期股权投资新会计准则对税务筹划的影响

1.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纳税筹划

新会计准则扩大了成本法的核算范围,将原来应是权益法核算的“属于具有控制”的范围纳入成本法核算范围,应该说这一变革对企业节税是有利的。这种核算方法具体有两个有利的方面。一是在收益的确认时间上税法与会计核算基本是一致的,按其实际获得的收益依法纳税,从客观上很公平容易接受,而且不需做复杂的纳税调整。二是若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只有在宣告分派,投资企业才能确认收益将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投资企业所得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按差额补税)如果被投资企业帐面上保留一部分投资企业暂时未宣告分配的利润,投资企业可以把这一部分已实现收益但未分回的部分作为将来追加投资或挪作它用继续保留在被投资企业的帐面上,以此规避或延缓这部分投资收益应缴纳的所得税。因此选择成本法核算无论是规避还是延缓纳税对企业还是较为有利。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纳税筹划

按新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同其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没什么区别,筹划的空间也不大,可考虑一下税法的规定。按税法规定此业务应视同销售和购买投资两项业务进行处理。所以业务既涉及到增值税和营业税,还涉及到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要缴纳所得税。如何节税并延迟纳税?纳税人应注意下列税法规定,可能会寻找到税收筹划的空间。

1.增值税:纳税人以使用过的机器设备等动产对外投资时如果交易价格低于或等于原值,可免征增值税,如果交易价格高于原值则按4%征收率减半征收。

2.营业税:以无形资产(特殊征收除外)或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不征收营业税。

3.所得税:资产转让所得如数额较大,在一个纳税年度确认实现缴纳企业所得税确有困难的,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作为递延所得,在不超过五个纳税年度内平均摊转到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中。实际上税法中五年内摊销在数额上有限制的。税法规定: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债务重组所得,捐赠收入占应纳税所得50%及以上的,才可能在不超过五年的期间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所以纳税人只要恰当地,合理地确定交易价格和纳税所得比例才能达到节税和递延纳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群:股权投资差额的会计处理[J].辽宁经济,2006,(01)

[2]陶中华张溧翔:不同会计制度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J].财会月刊,2006,(25)

产权交易业务工作计划篇5

按fasb 的说法, 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非清算的交易中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了债)的价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定义类似, 即指认识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因此, 所谓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的市场交易中,自愿的双方所达成一致的市场交易价格。实际上, 公允价值与公平市场的交易价格是一致的, 其本质就是市场对计量客体价值的确定。从外部前提来看, 只要有公平交易, 就可以有公允价值。一般来说公平交易是以活跃市场的存在为条件的, 所以人们往往把公允价值与活跃市场联系起来, 以为只有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才能运用公允价值, 实在这是对公允价值的一个曲解。活跃的市场可以存在公平交易, 但也可以存在不公平交易。存在公平交易的市场不一定是活跃的市场, 即公平交易不一定以活跃市场作为前提。公允价值的本质是公平交易,人们通常所说的“公允价值需要活跃市场”中的“公允价值”实际上是指那种“排除了现值的公允价值”。这种公允价值比较轻易确定, 主要存在于活跃的市场, 当缺乏活跃市场这个前提时, 这种“排除了现值的公允价值”就无用武之地了。这时, 要解决公允价值计量题目就得依赖现值这种比较复杂的公允价值。在活跃市场的前提下, 市价轻易得到, 用到现值的机会就少; 在不活跃的市场前提下, 使用现值这种公允价值的机会相对还多些。依据现值是公允价值的一部门的概念, 也就是说, 在非活跃市场的前提下公允价值也是有用武之地的。对公允价值的最大争议在于其可靠性和可计量性, 尤其是将其与历史本钱对比是否具有上风。历史本钱因为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 而公允价值的取得则存在良多的主观判定和不确定性因素,好像历史本钱比公允价值更易验证, 但这无异于用一个人出生时的体重计量其一生中任何时候的体重。错误的枢纽在于将可靠性等同于可验证性。同时以为,历史本钱因为能得到原始凭证的支持因而更符合可验证性的特征, 进一步又将可验证性与会计信息的反映真实性等同起来, 得出历史本钱较公允价值更真实的结论, 这是对可验证性的形而上学的机械理解, 也是对可靠性的严峻曲解。而公允价值反映的会计信息无疑是较历史本钱反映的信息更加如实的, 是一种具有显著可观察性和决议计划相关性的会计信息, 从技术角度讲, 其客观性也不逊于历史本钱, 枢纽题目在于其可验证性的财务会计信息导出的结果应能由不同的独立提供者在采用相同方法的前提下, 从实质中提掏出来。固然公允价值的取得存在良多主观判定和不确定性因素, 这一直是阻挠公允价值得到详细运用的挫折。但因为经济学、理财学对金融工具计量模型的突破, 会计界在公允价值的详细技术题目上已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 公允价值的运用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综合来看, 公允价值仍是利大于弊的。“公允价值”对会计表露的影响, 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泉易等方面。详细来说在金融工具的表露方面, 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 而且是衍生工具独一相关的计量。这是由于良多金融工具的交易或事项并未实际发生, 不符合传统会计的计量尺度, 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解决这一题目。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工具将使其能在表内反映, 这让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有更好的理解, 也轻易评价企业通过使用衍生工具进行有效的风险治理。根据现行会计计量模式, 金融工具价值的变动仅在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这样, 企业可能仅仅为了增加会计利润而进行某项交易, 以此掩盖核心业务的不良业绩。而且, 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应用可以使金融工具计价模式更加一致, 金融工具将在相同的时点、根据相同的原则进行计量。新会计准则划定资产负债表中须单列反映投资性房地产信息的项目, 计量可以采用本钱模式或者公允价值模式, 但以本钱模式为主导; 如有活跃市场, 能确定公允价值并能可靠计量, 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这种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减值预备,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计入当期损益。以前上市公司拥有的物业都被计入了固定资产, 因此物业的升值与否并没有体现在会计报表中。近几年物业升值迅速, 因此假如上市公司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其早些年购入的投资性房地产, 则必将大大进步其净资产和当期净利润。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 母公司应将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 只要是持续经营的, 也应被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将对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利润产生较大影响。母公司必需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子公司的债务, 并会使一些躲藏的或有负债显露出51来; 上市公司各分部间的转移交易应当以实际交易价格为基础进行计量, 转移价格的确定基础及其变更情况, 应当予以表露。这一划定可以防止上市公司通过联系关系方交易调节利润。此外, 新准则的合并范围不包括合营企业的合并, 合并方法根据不同的合并方式分为“统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正当”, 和“非统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目前中国企业的合并大部门是统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以前合并对价形式上是按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确认, 而这并不一定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 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 不代表公允价值, 尽管该公允价值也要经由中介机构评估确认, 但是人为操作因素过多地干扰了公允性的实现。因此, 相称一部门上市公司通过合并重组一夜暴富, 甩掉亏损帽子的事例屡见不鲜。新会计准则划定, 统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 抛却使用公允价值,以避免企业滥用盈余治理。非统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双方自愿交易、讨价还价的结果, 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 因此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并可确认购买商誉。这一划定是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市场经济发育的实际出发, 谨严地使用公允价值, 规范企业盈余治理行为, 以进步企业利润的可托度。新准则在企业合并中的变化, 还体现在:

1)不记实“负商誉”(或称“合并价差”)支付对价低于“ 公允价值”的部门, 增加“当期收益”, 以往企业处置资产或股权,才

--> 带来非常常性收益; 以后, 非统一控制人之下的企业合并, 也可能给主并方带来当期收益。

2“) 商誉”不再逐年摊销, 而是每年做减值测试, 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以后年度不能转回。这样的划定, 实在给了企业很大的灵活性: 假如注重当期收益指标, 可以不做处理; 假如注重现金流, 可以加速减值以获取所得税递延。债务重组方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改变了“一刀切”的划定, 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宽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 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 进入利润表。对于什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于是一些无力了债债务的公司, 一旦其债务全部或者部门获得宽免, 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 这可能会极大地进步每股收益。非货泉易方面。《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泉易》划定, 若交换具有贸易实质, 且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若上述前提没有同时知足, 则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认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同时, 准则还划定了判定交易是否具有贸易实质时要看双方是否存在联系关系方关系。新准则对表露形式的影响这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财务讲演的构成上, 原准则中的财务讲演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附表及附注和财务情况仿单。新准则在留存了原准则财务讲演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附注的基础上, 作了如下修改:

( 1) 财务报表将由延续多年的“ 三大”变成“ 四大”,第四张财务报表就是在新会计准则中被“扶正”的原资产负债表的附表—————股东权益变动表。按照最新颁布的应用指南( 征求意见稿) , 股权权益变动表的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的股东权益变动表, 主要按照股东权益的组成项目列示, 主要包括股本、资本公积、法定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新公司法已取消该项目) 、未分配利润。而新的股东权益变动表, 则是根据股东权益变动的性质, 分别按照当期净利润、直接计入股东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股东投入资本和向股东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等情况分析填列。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对股东权益本年年初余额的影响, 目前主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体现, 很轻易被投资者忽略。新的股东权益变动表则直接将上述两项列示, 使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对股东权益的影响一目了然。

( 2) 将“附表”改为“其它财务讲演”, 使其包含的内容更多。

( 3) 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采用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股东权益和净利润项下单独列示的方式。

产权交易业务工作计划篇6

一、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落实《xx经济特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规定》,修订《xx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加快出台《xx市互联网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等一批知识产权政策法规。逐步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综合信息库和全市知识产权诚信档案,提高侵权代价,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强化市知识产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功能,充分发挥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作用,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企业创新积极性,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二)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为企业自主创新保驾护航。完善执法工作制度,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治理相结合,以重点带动一般,集中力时,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在查办大案要案上下功夫,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产生强大的震慑力。

(三)积极争取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在市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加挂牌子,整合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市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和维权援助中心职能,加强对自主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权支持力度。

(四)出台《xx企业德国参展知识产权指引》等系列展会知识产权指引,为企业应对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决策提供参考。及时跟踪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动态,探索建立以行业为主导的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维权能力,维扩企业良好国际形象。

二、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高优质高效地服务

(五)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行动计划。根据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知识产权情况,分A、B、C类,分别实行知识产权贴身保护服务、知识产权能力提升计划和专利突破三大计划,指定专人进行跟踪落实。

(六)全力支持xx企业抢占LED产业创新高点。加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向LED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LED企业通过自我研发、委托研发、购买等方式增加专利积累。推动xx企业参与LED行业标准的制定,支持相应的行业协会建立专利联盟,开展行业知识产权预警分析。

(七)完善服务措施,方便企业专利资助申请。三月底前完善专利资助网上受理、核准服务系统,增加版权资助及专利加快、专利费用减免的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申报企业和个人。继续做好专利加快、专利费用减免等事项。加大直通车服务范围,在现有直通车服务企业名单基础上增加50%,为更多企业提供上门服务。

(八)继续做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培育工作,20xx 年培育2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对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及知识产权经验的交流推广,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示范带动作用。

(九)继续深入开展中介机构与中小企业服务对接工作, 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消除零专利。鼓励中介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在专利过程中,经专利申请人委托推荐优秀知识产权项目,促进知识产权优秀项目转化。我局针对项目需求,向政府相关部门推荐,并通过专利展示交易中心进行交易等,为专利权人服务,促进我市自主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十)为切实加强对我局“服务年”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xx市知识产权局“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友军担任,副组长由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有明,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红艳担任,成员由各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为保障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发展促进处,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十一)建立局领导到企业走访调研制度,通过“知识产权半月谈”等形式,定期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水平。

(十二)尽快修订出台《xx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科学划分专利资金的支出范围和结构,更好地发挥政府专项资金对激励创新的导向作用。完善内部管理流程,为企业和个人专利版权资助申请提供一站式服务。

(十三)争取设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xx代办处,完善知识产权服务载体,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通道。

(十四)启动数字作品版权备案管理系统,加大对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为设计类企业提供备案服务载体,为“设计之都”保驾护航。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十五)完善知识产权交易体系,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积极和市有关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沟通,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融资质押制度,争取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试点,为知识产权运营提供新的交易手段。与有关方面协调,争取开设高交会“个人专利展”。在“国家专利技术xx展示交易中心”开设LED专场。

(十六)积极制定人才培训计划,重点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对C类企业实行初级培训,对B类企业实行进阶培训。

产权交易业务工作计划篇7

__县位于鄂南边陲,全县国土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 12个乡镇,48万人口,是集老、库、山、穷于一体的省级贫困县。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6亿元,财政收入6.32亿元。作为一个基础薄弱的资源型山区县,为破解经济实体和项目建设融资难题,__县以推进县域金融工程创新为突破口,构建出一套虚实并重的金融服务体系、内外兼容的融资合作平台和上下联动的融资服务体系,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其主要做法是:

(一) 引进新理念,推进金融创新。一是引进先进理念。2011年底,__县政府与武汉大学经管学院签订县域金融工程试点工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武大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叶永刚教授率领他的团队,多次到__,通过举办讲座、召开座谈会、上门辅导等形式,传播现代金融理念和知识,讲解资本市场操作方法,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企业经管人员转变观念。二是开展顶层设计。武汉大学与__县政府合作,制定了《__县域金融工程研究、设计与实施方案》。计划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整合县域金融资源和产业资源,完善金融机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升产业实力;第二阶段,建设金融机构完善、金融市场活跃、金融功能完备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第三阶段,联合县域外金融资源共同推进经济发展,形成立足__、服务咸宁、联系全省、面向全国的集资源型和生态型为一体的金融工程示范基地。三是细化操作措施。根据《__县域金融工程研究、设计与实施方案》,又制定了三个子方案:《__县县域金融规划与实施方案》、《__县主导产业金融工程方案研究、设计与实施》、《__县城区建设投融资方案研究、设计与实施》,将近期、远期要开展的金融创新项目进行细化、量化,可操作性很强。__县的县域金融工程规划了金融改革创新的路线图,从而打开了一个贫困山区县的金融破局之路。

(二) 对接新平台,连通资本市场。__县经过权衡,把资本交易市场作为金融创新的突破口,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进入武汉资本市场,以资源换资本,以股权换资金。一是对接股权托管交易融资平台。__县与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合作,请来武汉国鼎公司进行设计,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股改、立足四板、着眼股市”的思路,帮助县内规模以上实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共有15家企业登板市场,将企业股权在该中心挂牌交易,形成了令人瞩目的“__板块”。目前,__企业挂牌总股本2.1亿股,总市值达25亿元,实现直接融资1.2亿元。二是对接武汉农畜产品交易平台。__县与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合作,建立__农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通过提供中介、信息、交易、结算、交收等服务,实现订单农业和信用农业交易,为农畜企业和合作社提供了新的网上销售渠道。目前,__县共有28家涉农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登陆平台,多家企业通过平台与武汉超市实现订单定向销售,仅2013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430万元。三是对接碳排放权交易平台。__县是林业大县,森林面积270多万亩,森林履盖率达67.8%,有华中“氧吧”之称。为将宝贵的碳汇资源转化为经济实力,__县将碳排放交易作为县域金融工程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积极与湖北交易中心开展合作,成为全省首个碳汇交易试点县。目前,__县已开发出清洁能源、森林碳排放两个碳排放交易产品,预计每年产生的“碳减排量”可达200万吨,实现年收入过亿元。四是整改城司。实行项目运作制,与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进行对接,规划城建可行性操作项目,创新融资手段与管理方式,灵活运用担保机制,扩大政府融资总量。

(三) 开发新产品,拓展金融服务。企业贷款难、项目融资难,往往是因为抵押担保条件不够,或信用条件不够而难以达成一致,加之缺乏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从而使资金从银行到企业、到项目的“最后一公里”渠道不畅。针对银行贷款仍是企业、项目融资的主渠道

这一实际,__县采取各种形式和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缓解融资难题。一是创新信贷产品。该县按照“政府风险补偿、银行杠杆撬动、贷款单笔控制”的方式,整合政府、金融、企业三方相关资源,开发出“助农贷”、“助保贷”、“助商贷”、“助贫贷”、“助旅贷”等一系列“助字头”信贷产品,在财政不富裕的情况下,仍挤出部分资金,作为风险补偿基金,产生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也为市场主体打开一扇扇融资新门,银行信贷规模连年实现历史性突破。2014年9月全县存款余额83亿元,贷款余额就有52亿元,存贷比达到62.6%,连续几年的新增存款都基本用于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二是做大做强担保公司。__县政府成立了一家国有独资担保公司,整合财政资源,将九宫山发展基金、县域企业发展基金、工业调度资金等财政资金进行集并,拿出1亿元充实其注册资本金。在办好国有担保公司的同时,还鼓励民办担保公司的发展。在全省率先成立金石担保公司,专门为石材行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开创了湖北省担保贷款先河。目前,该县共有3家担保公司,担保融资总额已达15.5亿元。三是创新权益质押方式。立足县内企业融资需求和资产状况,按照“有形不足无形补、担保不足股权补”的思路,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转变传统信贷模式,创新权益质押贷款方式,借助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核权划股,以股权替代房产、机器设备、土地等有形资产,推动企业产权股权化、证券化,用于质押贷款,有效解决了企业质押不足的困难。目前,__县已有8家企业与多个银行机构达成股权质押贷款业务,贷款总额6000万元。该县还探索进一步扩大企业和农户抵押担保物的种类和范围,尝试开办应收账款和所有权、承包权质押的贷款模式,支持项目融资。 (四) 开展新服务,优化金融环境。__始终把要素保障和服务优化作为县域金融工程创新的着力点,打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一是优化金融组织体系。积极与上级和外地金融机构联系,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公司和中介机构在__成立分支机构,目前,__县共有各类金融机构45家。二是优化金融服务方式。按照“政府搭台、金融唱戏、服务企业”的思路,将企业、银行、担保、典当集合其间,开办了全省首个“金融集市”,实行银政企面对面敞开式无缝对接。开市当日有100多家企业与省市县26家金融机构现场对接。为使金融集市常态化、规范化运作,该县组建了金融服务中心,实行专人服务、固定地点全日制办公。同时,正在积极筹建金融服务大厦,集约全县各金融机构开办服务窗口,努力促使金融服务超市化。三是优化金融信用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变行政指导下的“过度参与”为市场主导下的有效支持,维护县域金融机构经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化金融执法,县政府专门成立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专班,协助银行清收不良贷款。规范县域信用秩序,推进“企业信用工程”、“农村信用工程”和“社区信用工程”建设,建立了覆盖所有农户和县域企业的征信体系,进一步优化了信用环境。四是优化金融信息服务。建立__县域金融工程网,作为金融要闻、宣传金融知识、展示企业风采、提供投融资服务、对接武汉三所(股权托管交易所、农畜产品交易所、碳排放权交易所)的窗口,重点掌握企业和相关项目的投融资需求、增资扩股的意愿和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的农畜产品市场需求等。建立__县企业信息库,全面收集县内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及招商项目的信息,为银企对接服务。

县域金融工程改革创新使__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支柱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企业实力得到大幅提升,经济开始脱离“低速增长、低位徘徊”的困境,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咸宁市的平均水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省排名持续进位。

“大人大决心、高人高指点、能人能带动、强人强推进、众人众支持”,__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远林一句话道出了__金融服务创新取得成功的经验。__经验正被省市推广。近日,市政府决定将我县作为荆州市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县,对我县金融服务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求加强对民间融资、地下融资行为的监管,探索创新民间融资监管模式;二是学习__经验,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担保公司,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引导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探索建立机构和功能相对集中的县域金融中心。结合市政府对我县的工作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一) 引智顶层设计,解放各方思想。县域金融创新是一项跨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事关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只有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加强总体规划,才能把理论构想有效转化为具体方案,使金融改革创新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而顶层设计的复杂性、综合性、科学性需要高端的智力支持,同时也需要我们的党政干部和企业家开放思维,具备金融和资本经营的意识。建议县委、政府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实行引智改革、借力发展。一是规划设计。邀请武汉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叶永刚教授及其团队,为我县量身打造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规划;二是组织培训。邀请武大教授、武汉光谷交易所和长江证券等机构专家为企业家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资本市场知识培训。三是组织规模以上企业到武汉光谷交易所实地学习考察资本市场操作实务,让我县企业家开窍明目、转变思路,增强走进资本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二) 出台奖励办法,鼓励直接融资。一是县政府成立引导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发改、人行、银监、税务、财政、工商、环保、国土、科技、人社、经信、金融办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指定发改局或金融办为牵头单位,具体负责企业股改、上市的规划、统筹、组织、推动、协调。二是引入中介机构。鼓励各上市辅导机构在__设立办事处或工作机构,定期组织中介机构与企业对接活动。指定一家中介机构,与其签订协议,以数量换取价格的优势,将县内规上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辅导工作打包,形成批量上市效应。三是出台奖励办法。县财政设立企业上市专项奖励基金,全额覆盖企业上市成本或按比例给予企业资金扶持。

(三) 整合财政资金,发挥放大效应。县域各路财政支持资金在管理上条

块分割、分散使用,造成“撒胡椒面”现象,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益没有达到最大化。特别是像产业基金、企业发展基金等直接投到企业,存在着风险大、覆盖面小、支持力不足等问题,没有有效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建议探索“项目平台集聚,各路资金整合,金融杠杆撬动,民营资本参与”的财政资金使用新模式,将用于建设或产业扶持的财政资金由无偿变为低偿使用,通过贴息、风险补偿、充实担保基金等形式,支持银行开发以“助企”、“助微”、“助农”为核心的“助”字头产品,使财政资金通过“整合使用+杠杆放大”,实现效益最大化,破解中小微企业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此外,按照县政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奖励政策规定,落实政府资金存款与各银行机构贷款规模挂钩的奖励政策(__做法是每月一分配,建议我县按季度分配),以此鼓励和引导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本地的信贷投放力度。 (四) 归集国有资产,做实政府融资平台。我县城司因资产不足,抵质押物不足,为项目融资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建议,一是充实城司资产,将路安公司、自来水公司、贸发国资公司、瑞丰置业等国有资产纳入城投,作为其子公司,以子公司资产进行融资,既能规避政策风险,又解决融资难题。二是理顺公司治理结构,调整城投董事会成员,把子公司法人作为董事会成员,建立融资协调机制。三是对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如昌泰纸业,其土地征收、园区配套基础设施资金需5.5亿元,资金压力巨大,建议采用BT项目方式运作,缓解资金压力。

产权交易业务工作计划篇8

9月初,由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南南合作特设局、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主办的“2009南南全球创意经济与技术产权交易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

此次论坛围绕利用南南技术产权转移平台促进发展中国家间合作的这一目标,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相关政府官员、专家、企业家以及联合国机构的众多参会代表,就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转移和寻求合作机遇、发展全球创意产业和知识创新、推广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等方面展开广泛、多维和深入的探讨。

对与会者来说,这次论坛不仅仅揭示了最新的产业动向,而且展现了技术产权交易的重要作用。来自上海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SS-GATE)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运行仅8个月,已集聚来自全球各地近1000个项目挂牌,完成交易22宗,成交金额超过1亿美元。这一成绩,不仅获得与会官员的一致好评,更得到联合国副秘书长甘巴里的高度评价:作为一个创新机制,交易所通过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打破了发展瓶颈,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一成绩显示了:哪怕是藏在大山坳里的一家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南南所”这一平台、通过技术产权交易这一方式,与地球那一端的“心上人”缔结一段跨国婚姻。这,不仅是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新途径,也是与会专家们大力提倡的国际交流方式。

跨国“姻缘”:助人亦利己

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建立缘起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加强和联合国援助机制的改变,从77国集团到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联盟,南方国家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彼此的团结与合作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联合国多年的援助经验表明单纯依靠资金的输血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局面,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机制帮助发展中国家形成造血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南南合作特别局(SU/SSC)和中国商务部三方在2007年8月正式签署“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系统”合作项目文件,试图建立一种“技术+资金”的新型援助机制,该项目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进行具体实施。由于联交所已形成一套完整技术产权交易的经验,经过1年多的推进落实,2008年11月,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SS-GATE)在中国上海揭牌成立,12月正式投入运行。

诚然,作为联合国南南局直接指导下的机构,SS-GATE肩负着服务世界的使命,但对落户国中国来说,其意义更为重大和深刻。SS-GATE落户中国上海以来,通过加强与联合国相关机构的合作,在推动联合国相关机构资源集聚中国,拓宽中国各省技术转移渠道,促进中国创新创意经济的发展、活跃技术产权交易、推进国际间技术与资本转移,形成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中心以及推动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已初步显现。

一方面,SS-GATE帮助中国各类企业“走出去”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目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由于需求不足面临着并购重组、产业调整等诸多问题,由于SS-GATE具有联合国南南合作平台的声誉和分布在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网络体系,同时还在国内各省建立工作站,能够帮助国内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需求,实现资源与项目的对接,实现技术换市场、技术换资源和技术换资金,快速增强实力,为培育跨国企业的战略提供服务。如星河建材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得到氯化镁矿的开采权,中国汽车工程院在与伊朗的合作中,对方愿意以石油开采权换技术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另一方面,SS-GATE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援助争取更多机会,并帮助国内企业引进新技术和换取稀缺资源。SS-GATE“技术+资金”的模式,改变了中国政府过去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模式,使以政府为主、单向的输出方式,转变为企业可以更多参与,三方共赢的方式,使援助更有效,同时也将援助变成合作,给发展中国家带去造血功能,给中国企业带来新市场。在引进核心技术方面,SS-GATE作为联合国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可以绕开国家之间的技术壁垒,通过企业间并购和第三国贸易,使国内企业从发达国家取得过去无法直接引进的新技术。

同时,SS-GATE还吸引联合国资源向中国集聚。SS-GATE在UNDP南南局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这有利于将联合国资源吸引到中国。南南局周一平局长透露,除了今年的“南南全球创意经济与技术产权交易峰会”在上海召开外,SS-GATE平台还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的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希望利用SS-GATE平台服务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

“姻缘”如此美满

SS-GATE总裁王海生一直喜欢用婚姻介绍所来比喻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工作,无疑SS-GATE就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婚介所,买卖双方在SS-GATE平台上相识、相知并在SS-GATE的促成和帮助下最终联姻。王海生给笔者介绍了几例通过SS-GATE平台促成的“姻缘”。这些“幸福”企业的尝试,或许能打动更多人跨进SS-GATE这一与众不同“婚介所”的大门。

牵线搭桥,点石成金――四川星河建材有限公司和埃塞俄比亚政府的“婚配”被誉为南南所成立以来的“天作之合”。星河建材是一家专业墙板材料生产企业,该公司花费10年的心血,成功运用一种特殊粘合剂将环境污染大的秸秆变为一系列可循环利用的建筑原材料。星河建材想为自己技术寻觅一个富足的“婆家”,就将相关技术的详细档案递交给南南所。而经过南南所的资源比对,没过多久就给星河建材找到了“婆家”,还是一个“洋女婿”――位于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星河建材利用与秸秆粘合技术相同的原理,将埃塞俄比亚的甘蔗渣回收,加工生产出坚固耐用的轻型隔墙板,同时解决了埃塞俄比亚的甘蔗渣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建材紧缺问题。更重要的是,埃塞俄比亚在引进该技术后,建了9个工厂,解决了当地1.2万人的就业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绿色农业,造福全民――日本的食品安全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PAO技术是由日本公司研发的生物肥技术,正式名称为“VN波动农作物活性液”,使用该活性液后可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强植物抵抗病害虫能力,降低农药使用量,同时还能提高作物、果实的营养成分,使生产的产品在“色、香、味”上更胜一筹。符合目前倡导的绿色、环保、无公害的有机标准。该技术在日本研制成功后,SS-GATE着手引进该技术。2009年4月,日方与中国浙江省湖州市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开始进行田间示范试验,试验成功后将进行大规模推广。

优势互补,共赢发展――越南汽车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的交通工具大多依赖摩托车。数量众多的摩托车,不仅造成交通拥挤,而且排出大量尾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2008年,SS-GATE赴越南帮助建站时,越方提出希望引进大客车及特种车辆生产技术,以发展越南汽车工业。恰逢此时,上海嘉定汽车城急需结构调整和产业链优化,SS-GATE随即邀请越方代表团来上海嘉定汽车城考察,考察结束后,越方向嘉定汽车城发出了合作邀请,双方一拍即合。目前越南太原省计划拿出1500至2000公顷土地建设越南汽车产业区,该项目已在越南国家立项,SS-GATE作为主要组织者将帮助越南引进技术、资本和各类相关企业。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即机遇,信息即发展,信息即财富。SS-GATE就像一个将触角伸至世界各地的信息吸纳器,凭借着众多工作站和合作伙伴的渠道,将各种信息集聚到自身平台上进而又反馈给全社会。随着SS-GATE知名度的提升与合作网络的不断延伸,SS-GATE系统交易项目涉及的国家和覆盖领域也在迅速扩大。目前正在洽谈推进的国家有: 新几内亚、科特迪瓦、尼日尔、坦桑尼亚等20余个,涉及的项目有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农产品深加工,水资源利用,风能资源利用,制造业等。

新项目,新未来

自去年12月运行至今,全球以“技术+资金”产业援助机制为核心,将技术需求、资金需求和技术创新支持三方面结合在一起,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挑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球所”的工作站建设稳步推进,已在16个国家建立了17个工作站。SS-GATE网上已有近1000个项目挂牌,其中发展中国家挂牌587个,占71%,发达国家挂牌237个,占29%。成交宗数22宗,成交金额超过1亿美元。伊斯兰工商组织(OIC)的47个会员、亚洲技术网在9个国家的会员以及非洲技术网在12个国家的会员都已经使用SS-GATE平台,并利用SS-GATE平台上传需求信息,开展国际技术交易。

在此次“2009南南全球创意经济与技术产权交易论坛”上,有关方面还透露了SS-GATE的下一步发展目标,其中一些新的项目或许将给中国企业闯荡世界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机遇。

据了解,SS-GATE将继续在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建立工作站和发展会员。计划三年内将在各国建站100个(发展中国家占70%),其中2009年建站30个;为南南国家培训人才,形成更为广泛的SS-GATE自身合作团队;培训志愿者团队,帮助各国工作站开展工作。这样,SS-GATE的触角将伸得更长,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信息。同时,将利用联合国南南资源吸引更多发达国家机构进入中国,进入上海,并组织发达国家和各发展中国家技术输出、引进和交易以及创意产业发展,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发展创意产业经济。以工作站为核心,通过发展会员开展技术产权交易业务,争取更多国家支持并集聚更多信息,帮助发展中国家承接技术和产业转移、构建新兴产业链,开展企业并购重组,并形成更多成功案例。

产权交易业务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辨析交易性金融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费用的账务处理;公允价值变动的账务处理;减值账务处理;处置账务处理

自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以来,由于新准则遣词造句、行文等中洋结合,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广大财务人员对新准则大部分内容的理解、运用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改进之中。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其字面上是很难理解其区别的,“出售”不就是“交易”吗?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弄清金融资产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①②之第二十三章——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2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对金融资产的定义是:金融资产通常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几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又分为:(1)交易性金融资产;(2)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比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金融工具。比如,国债期货、远期合约、股指期货等。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③,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例如,企业购入的存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

看了上述新准则给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定义和举例,读者是不是觉得很绕,难以理解呢?

为此,不妨举例再说明之。

如企业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如果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则应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否则,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买入持有至到期的债券等除外)。

其次,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核算差异。

(1)初始确认时,相关交易费用账务处理的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交易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相关的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新准则这样描述的)。其实即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购买成本)。

例1:2013年1月18日,甲公司以每股7.5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万股,另外支付交易费用2000元。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股权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且持有乙公司股权后对其无重大影响。

甲公司在2013年1月18日购入乙公司股票时,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750,00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乙公司股票交易费) 2,000.00

贷:银行存款 752,000.00

例2:2013年1月18日,甲公司以每股7.5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万股,另外支付交易费用2000元。甲公司准备将持有至股价上涨到10元后才出售。甲公司持有乙公司股权后对其无重大影响。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752,000.00

贷:银行存款 752,000.00

(2)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了,账务处理差异

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拥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如果变动了,其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例3:接例1、2,2013年3月31日,甲公司2013年1月18日购买乙公司的股票价格为9元/股。

如果甲公司在购买时,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则,2013年3月3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0,000.00

如果甲公司在购买时,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2013年3月3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48,0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48,000.00

(3)发生减值时,减值准备账务处理差异

例4:接例1、2、3,由于乙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存在污染环境,受到相关部门处罚,乙公司股票价格持续性下跌。2013年6月30日,甲公司持有乙公司的股票价格为6元/股。

如果甲公司在购买时,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则,2013年6月30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0,000.00

如果甲公司在购买时,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乙公司股价系非暂时性下跌,发生了减值。2013年6月30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准备 152,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48,00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0,000.00

(4)公允价值变动是,其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处理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对应的是所得税费用,而不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对应的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而不是所得税费用。(2012年中级会计实物第13题)

(5)处置时,账务处理差异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其账面价值结转,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损益。

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除了按其账面价值结转,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损益外,还应将原因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金额转出,计入当期投资损益。

注释:

①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M].人民出版社,第361页.

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2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16页.

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2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27页.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金融资产[A].2012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4(第1版).

产权交易业务工作计划篇10

著论文联盟名税务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税务管理系主任,会计学(中国第一位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方向)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后,《阳光财税丛书》编委会主任,创立“税收筹划规律”,首次提出“税收筹划契约思想”,是国内税收筹划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税收理论与实务、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企业会计准则、财务管理、产权与企业重组等。

一、税收契约及税收契约关系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契约与税收之间存在着一种共生互动的关系。税收筹划作为由社会多方契约关系制约的、多方契约力量之合力推动的一种经济行为,也与契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契约

税收的本质是一种契约关系。从现代税收的逻辑发展来看,税收原则是税收征纳过程中为简化判断而对其工作环境所作的基本约定,税收政策是政府和纳税人之间通过博弈达成的均衡契约,纳税报告①则可看作是税收信息供求各方博弈均衡的格式化契约。正是基于税收与契约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渊源及现代税收所内涵的契约属性,我们认为,把税收的本质确定为一种特殊的契约关系是恰当的。

1.税收是一种公共契约。

从契约视角观察税收,税收的本质是政府与纳税人之间存在的一种契约关系。纳税人向国家提供确定的税收,并向国家交换无差别地享受公共产权的资格。国家利用其对政治资源的独家垄断,通过支配收取的税收,提供契约标明的回报,如国家安全、基础设施等。

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在论述赋税原则时曾讲过这样一段话:“一国国民,都须在可能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取得收入的比例,缴纳税收,维持政府。”②接下来,他还有一段精辟的话:“一个大国的各个人须缴纳政府费用,正如一个大地产的公共租地者须按照各自在该地产上所受益的比例,提供它的管理费一样”③。由此可知,亚当·斯密关于赋税论的观点,很大程度上也包含着交换思想。因此,国家征税和纳税人缴税完全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相互交换。这种权利、义务交换的载体便是税收。所以,国家与纳税人之间也以税收为纽带构成一种特殊的交换关系,这种交换本身便具有公共契约的性质。

因此,政府和纳税人之间需要达成一种契约,这一契约通过法定形式固定下来,就构成税收征纳之间就宽泛或具体意义上产权的分隔达成的书面契约。宽泛意义的契约,是税收程序法,如税收征管法等;具体意义的契约,是单项税法,如增值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等④。因此,存在于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契约是政府强加给纳税人的一种不可推卸的契约,具有法定性特征,政府也成为不请自来的一个“法定契约方”,笔者倾向于把这种天然存在的税收契约称为“法定税收契约”。

税收既然作为契约出现,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纽带可以引入一种与契约高度相关的概念—债,对此,我们可以说税收是一种公法之债,它将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关系定性为国家对纳税人请求履行税收相对债务的关系。并将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关系上升为法律上保护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政府和纳税人之间税收契约关系的履行中,超出作为这种产权契约的税法规定的额度和范围的征收就是掠夺,而纳税人也不应该因其向政府付费而提出某些过分的要求。但是,纳税人在一定时期既定的税收制度下有进行合法意义上的税收筹划的权利,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scholes)对此评价说:“为实现各种社会目标而设计的任何税收制度都不可避免地会刺激社会个体进行税收筹划活动。任何既追求财产再分配、又资助特定经济活动的税收制度,都会导致边际税率在不同契约方之间,特定契约方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中产生大幅变动。”⑤

一旦契约订立,总免不了违约或侵权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制定相关的条款予以限制,这在税法中体现为税收处罚。在税收征管法中,这样的条款极为分明。除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还有关于核定征收、税款追征、滞纳金、纳税担保、税收保全等一系列的条款维持征纳契约的履行并随时提供救济。另一方面,对于政府或其税务当局对纳税人可能造成的侵犯,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政府获取税务当局要承诺执法不当下的赔偿责任,如税收保全不当下的税收赔偿,以及超征税款的加息归还;规范税收征管操作,并对越轨行为给与相应处分,这体现在税收征管法对于税务人员行为给与禁止性和惩罚性条款中。

2.税收是公共契约的前提假设。

将税收视为公共契约存在几个前提假设:

第一,国家和纳税人的地位平等,即不存在强权操纵。

第二,税收是中性的,体现一种正义精神。

第三,纳税人的产权明晰而确定,由税法所约定的税收额是清晰而确定的。

转贴于论文联盟

第四,国家和纳税人各自拥有独立的利益,在法律上予以承认并保护。

第五,法律充分考虑了征纳双方的利益,且其确定的税率是适当的。

在上述五项前提假设中,笔者认为国家与论文联盟纳税人之间的地位平等是最重要的,这体现了契约精神,贯穿于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的各个层面上。

税收倡导的正义精神也是税收成为公共契约的重要前提。正义是政治文明与法律制度的最高理想和共遵价值理念,是判断一种法律制度是否具有正当根据的价值标准,“正义的许多原则—各得其所,黄金规则,绝对命令,公平原则,宽容要求,以及其他等等,被认为超越了一切历史经验。”⑥税收契约关系必须遵从正义理念,正义精神是税法的核心价值和最高境界。法国《人权宣言》第20条规定:一切公民均有权监督税收的用途和了解其状况。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还规定了纳税人诉讼制度来保障纳税人仅依契约纳税以及获得应得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权利。而且,美国、台湾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不再把先行缴纳税款作为纳税人申请救济的前置程序。这些在一定意义上都体现了税收的正义精神。

(二)利益相关者交易中的税收契约

契约是市场中交易当事人在交易过程中所确立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交易时所约定的基本内容,构成了契约的基础。交易活动的实质是交易当事人之间对财产权利所作出的契约安排,其目的是实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企业与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职工等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博弈竞争与合作关系是靠契约来维持的,这种契约其实是一种纯粹的市场契约。

交易中所涉及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税收契约作为企业契约集合中的一个子契约,是在经济交易中形成、维护并履行的,其本质是税收影响各利益相关者收益分配与资源配置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交易中的税收契约明显区别于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法定税收契约”,如果我们给交易中的税收契约一个准确概念,可以表述如下:交易中的税收契约是利益相关者在经济交易中所形成的有关财产权利流转的有关税收方面的协议或约定。笔者倾向于把交易中的税收契约称为“相关者交易税收契约”。

“相关者交易税收契约”被引入企业契约中,有利于解决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维护适当的经济关系。从税收筹划角度分析,合理签订并履行“相关者交易税收契约”,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主动地按所订立契约的相关约定统一安排纳税事宜,实现税收筹划的战略目标。

(三)税收契约的内涵剖析

1.税收契约是经济契约的一部分,如果研究“法定税收契约”和“相关者交易契约”必须在企业契约的约束下展开,因此极易被忽视。也有人认为,税收契约难以独立存在,只是企业契约或财务契约的一部分,其实这种认识很难透彻领会和把握税收契约对经济的深度影响,这也是造成税收契约受到关注较少,没有形成系统性研究的重要原因。

转贴于论文联盟

2.从现有文献观察,一些学者已经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税收筹划及其契约安排问题,譬如财务决策中的税收因素分析,企业逃税与税务监管的辩证与博弈关系。但税收筹划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从企业与契约方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税收筹划,尤其是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均衡角度研究税收筹划有一定的难度。

二、税收筹划的契约特征分析

(一)税收筹划源于契约关系

企业的实质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包括企业与股东、管理者、债权人、政府、职工、供应商、客户等之间的契约,而且各契约关系人之间又存在着利益冲突。当我们承认“经济人”的逐利本性、契约的不完全性和部分契约是以会计数据作为基础等前提条件时,部分契约关系人(如股东或管理者)便有动机和机会进行某些操纵,以减轻自身负担并进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只要企业税负契约中使用会计数据作为决定税负大小的重要指标,则在税负契约执行过程中,投资者与经营者就会产生对会计数据及相关行为进行管理控制的动机,以谋取其自身的利益。纳税人掌握着公司真实的会计信息,理性的纳税人自然具有强烈的利用现有的信息不对称性和契约的不完备性进行税收筹划以减轻税负的动机。可以说,如果没有契约关系的存在,税收筹划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二)税收筹划存在多重契约方

纳税人的税收筹划行为要考虑多重契约方,即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仅要考虑纳税人与税务当局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纳税人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上面我们探讨了税务当局和纳税人之间的法定税收契约关系和交易中的税收契约关系,所以纳税人开展税收筹划所涉及到的契约方包括税务当局和利益相关者两类不同的契约方。

纳税人针对两类不同的契约方,应采取不同的契约模式和税务对策。研究税收筹划时引入契约方,可以将税收筹划看作是纳税人的最优纳税设计行为,也可以称之为“税收筹划方案设计行为”。换言之,这里引入多个契约方,意在说明纳税人的税收筹划行为必将涉及税务当局与利益相关者。这里引入“契约理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采用契约观点,旨在说明税收筹划的契约方影响着税收筹划的决策行为。迈伦·斯科尔斯曾对契约观点作如下评论:“契约具体说明在不同的环境下,契约各方作出决策和收取现金流的权利。”⑦接下来,他在全球税收筹划的三方面特征中阐述了“在税收筹划中必须考虑所有契约方”的观点。

(三)税收筹划受到法定税收契约关系的制约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税制框架内通过投资、经营、理财等活动的谋划、安排以降低风险和减轻税负的税收规划行为。税收筹划之所以出现,源于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法定税收契约关系。因为政府作为企业契约的参与者,在向企业提供公共物品的同时,也“强制”与企业签订了税收契约,即颁布所制定的税法,并规定应缴纳的税金。考虑到契约成本因素,政府并不与每一个纳税人进行单独谈判协调,而是单向强制规定。所谓税法其实就是政府与纳税人签订的通用税收契约。在这种契约关系下,税款征纳是由税收的强制性来保障的。政府征税是出于保证财政收入以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而纳税人纳税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纳税人总有寻求节税的动机。如果税收不具强制性,而是像慈善活动一样靠企业自愿捐赠,那么,税收筹划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所以,只要存在法定税收契约关系,就一定会存在税收筹划。税收筹划实际上是纳税人对税收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但税收筹划必须在税制框架内开展,这是法定税收契约关系对税收筹划的一种强制性约定。

(四)契约的特性决定了税收筹划存在的必然性

契约天生具有不完全性,这是契约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尽管完全竞争市场构成完全契约的充分条件,但在现实中,由于社会和未论文联盟来事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契约各方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的存在,制定一份包罗万象、完美无缺的完全契约几乎是不可能的。同理,政府制定的税收政策也是不可能成为完全契约的,肯定存在不完善之处,甚至是大的漏洞或缺陷。而且大多数国家的税收制度都规定,企业的纳税活动应以会计所得为基础,进行适当调整后确定应纳税金。这样一来,管理者就有可能根据企业自身状况进行税收筹划,以节约税金支出。同时,纳税人对税法可以选择性利用、甚至“滥用”,对税收规则的运用拥有相当的自和控制权,这也部分解释了税收筹划能够存在的缘由。转贴于论文联盟

(五)税收筹划可以利用契约关系降低交易费用

对于企业的交易活动,税收筹划的作用在于安排交易或创造交易,降低隐含在交易中的税收负担。因此,税收筹划担负着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的重任,即为最大化税后收益而组织的生产要求考虑各契约方目前和未来的税收状况论文联盟。纳税人的税收筹划旨在对各契约方之间的交易活动进行系统而科学的安排,以降低交易活动中的交易费用和税收负担。所以,从契约角度观察,税收筹划其实就是各契约方利用税收契约关系的变化来实现节税的。当然,税收契约关系的变化过程也是打破原有契约、构建新契约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可能是长期的。

(六)利用契约形式的变化节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