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沟通的意义十篇

时间:2023-06-26 16:42:43

行政沟通的意义

行政沟通的意义篇1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作用 问题解决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作用。表现如下:

1 快捷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教育者与大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换思想、意见和看法的过程。教育者在与大学生进行信息的交换过程中,能够了解到来自大学生的一些意见和想法。教育者与大学生及时地、经常地进行沟通与交流,能够获得更多的来自大学生所反馈的思想、意见、看法的信息,从而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比如教育者在与大学生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沟通时,在一次次的平等沟通与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对这一问题是如何看待的,这样看的原因是什么,以及由这一问题引起的其它想法。通过这样的沟通与交流,教育者在努力与大学生及时地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意见交换的交流后,可以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教育反馈信息。

2 及时消除思想隔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一个就是能够消除思想隔阂、调解利益矛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消除思想隔阂、调解利益矛盾的功能,就是教育者与大学生在沟通过程中消除彼此思想上存在的隔阂,调解实际利益矛盾的功能。教育者与大学生在思想和思维上存在着差异,再加上彼此的心理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不同,沟通时的物理背景对各自的影响不同等,造成双方理解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存在差异,不利于沟通双方对沟通信息的意义理解,容易造成思想上的隔阂。沟通可使双方了解彼此的意见和想法,就思想上存在的分歧和差异进行交流和沟通,最终消除因思维方式和水平的差异,以及沟通背景的影响而导致的思想上的隔阂。

3 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教育者与大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思想、意见、情感的交流和交换过程。一般情况下,教育者与大学生的沟通都是就某一个或某些具体问题而展开的。教育者按照思想教育的目标要求主动发起沟通活动,并通过不断地沟通与交流,了解大学生对这些具体问题有何意见和看法,然后根据大学生所反馈出的意见和看法来重新制定或调整沟通的计划,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符合事物本身存在和发展规律的观点去看待和思考这些问题,最终得出正确的看法。这实现了教育者发起沟通时的预期目标。从而提高了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在取得了上述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信息通道不够通畅、形式运用比较单一和传统、不同程度的意义理解障碍、沟通状况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和期望等问题。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信息通道不够畅通

信息通道不畅通,会影响信息到达对方和信息反馈的速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信息通道分为非组织的情感联系的信息通道和有组织的直传式信息沟通网络。其中非组织的信息通道还比较畅通,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隔阂较小,会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完成彼此间意见和看法的交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信息通道不够畅通,主要表现在有组织信息通道上。比如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学院领导、学校领导之间的信息传递不时出现障碍,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和学院领导的沟通不及时,院领导与学校领导与大学生之间直接的沟通机会太少,较为普遍地存在院领导和校领导经常缺位,等等,造成在不少高校中,大学生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传达到学校领导层,得不到教育主体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由此引发大学生对学校工作的强烈不满,造成校方与大学生的矛盾不断升级。

2 沟通过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意义理解的障碍

沟通过程中的意义理解障碍,是指“由于地位、能力、过长的交流和易引起分歧、混淆、威胁等意义的信息带来的语言和语义上的偏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存在意义理解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第一,沟通双方思想意识的差异造成了理解障碍。教育者与大学生在认知或思维上存在差距,大学生跟不上教育者的思维和认知水平,或者教育者不能融入大学生的思维氛围,使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思想意识出现脱节,引起彼此意义理解上的障碍。第二,沟通双方不同的角色心理造成了相互理解认同障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平等的沟通,但教育者和大学生固有的角色关系,容易使教育者不经意间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姿态,在思想信息交流时,不注意方法,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学生不理解认同教育者的局面。而学生基于这种固定角色关系的影响,会对教育者产生畏惧心理,拒绝与之沟通,从而加剧了彼此间的不认同,造成意义理解障碍。第三,沟通双方人际关系的疏远造成逆反和抵触心理。这主要是由生态距离和心理因素造成的,表现在教育者与大学生交谈时距离过远,双方显得生疏,感情不易沟通。交流的信息自然要少得多,这使得大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疏远,引起大学生对沟通活动产生了逆反和抵触心理。

3 大多数学校的沟通状态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和期望

大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信息通道不畅通、沟通形式偏重传统和单一、沟通过程中存在意义理解的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沟通无法进行或进行得不顺畅,这样的沟通状况无法满足大学生对沟通的需要和期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迫切地要求沟通,而教育主体和部门以各种借口推开或推诿。当大学生个人或者群体遇到问题,主动找到教育主体,希望就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时,教育主体通常以没有时间、具体问题去找具体部门解决等为借口把事情推开;或由这个教育主体推给另一个教育主体,这个教育部门推给另一个教育部门,教育主体之间、教育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这样推开或推诿的结果就是学生迫切进行沟通的需要和期望没有得到满足和实现。二是沟通中的双向平等互动不尽人意,教育主体是信息解释的权威,学生的被动地位难以得到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应该是平等的双向互动,但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这样的平等性不能很好地被运用和体现出来。教育主体所处的教育者的角色,决定了教育主体是信息解释的权威。大多数时候是教育主体来解释沟通信息,并带有权威性和不可质疑性,大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取接受,大学生的被动地位没有得到改变。三是学生传递的信息常常不能及时得到教育部门和领导的反馈。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将沟通信息传递给教育部门和领导后,不能及时得到教育部门和 领导对于所发送信息的意见和看法的反馈。比如学生以短信的方式向教育部门和领导发送沟通信息后,不是收不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回复就是回复得很滞后:很多教育者甚至对学生的电子邮件不回复等。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解决途径

1 坚持及时沟通的时效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时效观是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要及时进行、快速开展的观点。及时沟通的时效观要求沟通者抓住需要沟通的信息,因势利导,及时沟通。这是由信息的时效性决定的。信息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信息的时效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并且,一定的信息过了一定的时间,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这就要求沟通双方能及时地向对方传递信息,以便双方都能做出正确决策。建立及时沟通的时效观就要求教育者认真对待学生的沟通要求,及时组织沟通平台,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沟通。当学生有沟通的需要和期望时,教育者应抓住大学生所发出的沟通信息,选择适当的沟通形式,通过合理的沟通渠道,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及时消除障碍,化解矛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在沟通重要的价值观指导下,在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坚持双方地位和人格平等的观念中,在讲求沟通时效理念作用下。必将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展,并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完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行政沟通的意义篇2

沟通理念是现代德育教育的主流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为注重信息的传递,强调传递过程中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联网特别普及的今天,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利用网络沟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种最有效的途径。

一、沟通的内涵

沟通的英文为communication,意思是共同的(common),也就是藉着分享信息、理念或态度,与人建立共识(commonness)。据不完全统计,沟通的含义多达100多种。目前,诸多学科领域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给“沟通”确立了各自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中为“使两方能通达”,《牛津大辞典》把沟通解释为“借着语言、文学形象来传达或交换观点和知识”;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对沟通的定义,有“符号说”、“共享说”、“交流说”、“影响说”等。可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内部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形式,互通信息、意见和情感并寻求理解的过程。

二、网络沟通法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网络沟通法的必要性

网络沟通是一个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沟通媒介,人与人之间传递、交换或分享各种信息的过程,而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因而,高度重视网络沟通的作用,充分运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扩展其工作局面,增强其工作的影响度;也有利于教育者在沟通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传递新的政治理论知识、观点和信息;更有利于大学生提出问题、发泄情绪、寻求帮助、了解、接受、内化甚至质疑;还有利于促进沟通双方融合思想政治观念,保持行为上的一致,实现和谐发展、共同促进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沟通法的特征

第一,快捷及时。思想政治的有些信息内容(例如各种方针、政策、制度、措施等)需要快速准确的传递给大学生,传统的传递方式或多或少会在传递过程中被削弱或变相,而网络沟通可以克服这一问题,它能在第一时间把各项信息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大学生,供他们学习。

第二,丰富多彩的沟通形式。网络沟通的形式丰富多样,它借助各种不同的软件能实现图文并茂地表达信息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使用较多的一些聊天工具如BBS、飞信、博客、QQ等,教育者如果能熟练使用这些工具,就能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及时有效的与大学生进行沟通。

第三,虚拟和现实的交互性。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师生在网络沟通中彼此不相认识,交谈中不会有什么顾忌,能畅所欲言,避免了传统沟通模式的尴尬,容易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但沟通双方交流的内容又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有些甚至是特意设计的,网络的虚拟性和内容的现实融在一起,更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沟通。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沟通法的方式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需要根据当前网络时代的特点,努力打造立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平台,真正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的沟通体系。校内沟通网络平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搭建。

第一,通过学校门户网站、主题网站与学生沟通。学校的门户网站在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是学校沟通师生的桥梁,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平台。在门户网站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专栏,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传播国内外重大的形势和事件,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和社会,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辨别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BBS、博客等网络平台。这些能够将交流沟通的信息内容转化为文字、图片、声音或影像等形式进行传递,具有自由、平等、原创等特点,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张扬大学生的个性,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大学生普遍喜欢运用这些平台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教育者如果充分利用这些平台,能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关爱他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增强沟通的实效性。

第三,依托网络聊天工具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网络聊天工具很多,大学生喜欢用经常用的主要有QQ、飞信、POP等即时聊天工具。利用即时聊天工具学生进行沟通,能拓展师生沟通的时间与空间,拉近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和信息拥有的对称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不断深入,增强沟通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及信誉度。以QQ为代表的即时聊天工具,既方便大学生与外界进行文字交流,也可进行语言通话、文件传输、网络资源共享,收发邮件等,安全快捷地传送信息,实现沟通的有效进行。

另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善于通过职教新干线、网络服务通道进行沟通。如电子邮件、网络信息检索和网络信息资源等。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需求,更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

行政沟通的意义篇3

    一、沟通的内涵

    沟通的英文为communication,意思是共同的(common),也就是藉着分享信息、理念或态度,与人建立共识(commonness)。据不完全统计,沟通的含义多达100多种。目前,诸多学科领域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给“沟通”确立了各自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中为“使两方能通达”,《牛津大辞典》把沟通解释为“借着语言、文学形象来传达或交换观点和知识”;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对沟通的定义,有“符号说”、“共享说”、“交流说”、“影响说”等。可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内部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形式,互通信息、意见和情感并寻求理解的过程。

    二、网络沟通法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网络沟通法的必要性

    网络沟通是一个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沟通媒介,人与人之间传递、交换或分享各种信息的过程,而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因而,高度重视网络沟通的作用,充分运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扩展其工作局面,增强其工作的影响度;也有利于教育者在沟通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传递新的政治理论知识、观点和信息;更有利于大学生提出问题、发泄情绪、寻求帮助、了解、接受、内化甚至质疑;还有利于促进沟通双方融合思想政治观念,保持行为上的一致,实现和谐发展、共同促进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沟通法的特征

    第一,快捷及时。思想政治的有些信息内容(例如各种方针、政策、制度、措施等)需要快速准确的传递给大学生,传统的传递方式或多或少会在传递过程中被削弱或变相,而网络沟通可以克服这一问题,它能在第一时间把各项信息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大学生,供他们学习。

    第二,丰富多彩的沟通形式。网络沟通的形式丰富多样,它借助各种不同的软件能实现图文并茂地表达信息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使用较多的一些聊天工具如BBS、飞信、博客、QQ等,教育者如果能熟练使用这些工具,就能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及时有效的与大学生进行沟通。

    第三,虚拟和现实的交互性。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师生在网络沟通中彼此不相认识,交谈中不会有什么顾忌,能畅所欲言,避免了传统沟通模式的尴尬,容易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但沟通双方交流的内容又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有些甚至是特意设计的,网络的虚拟性和内容的现实性交融在一起,更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沟通。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沟通法的方式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需要根据当前网络时代的特点,努力打造立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平台,真正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的沟通体系。校内沟通网络平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搭建。

    第一,通过学校门户网站、主题网站与学生沟通。学校的门户网站在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是学校沟通师生的桥梁,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平台。在门户网站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专栏,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传播国内外重大的形势和事件,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和社会,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辨别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BBS、博客等网络平台。这些能够将交流沟通的信息内容转化为文字、图片、声音或影像等形式进行传递,具有自由、平等、原创等特点,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张扬大学生的个性,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大学生普遍喜欢运用这些平台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教育者如果充分利用这些平台,能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关爱他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增强沟通的实效性。

    第三,依托网络聊天工具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网络聊天工具很多,大学生喜欢用经常用的主要有QQ、飞信、POP等即时聊天工具。利用即时聊天工具学生进行沟通,能拓展师生沟通的时间与空间,拉近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和信息拥有的对称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不断深入,增强沟通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及信誉度。以QQ为代表的即时聊天工具,既方便大学生与外界进行文字交流,也可进行语言通话、文件传输、网络资源共享,收发邮件等,安全快捷地传送信息,实现沟通的有效进行。

    另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善于通过职教新干线、网络服务通道进行沟通。如电子邮件、网络信息检索和网络信息资源等。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需求,更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

行政沟通的意义篇4

一、大众传媒成为最重要的沟通渠道。由于大众传媒在二战后的迅速发展及其巨大的影响力,西方政党已将其作为沟通民众最重要的工具。一方面,政党重视透过媒体向公众传递信息。另一方面,鉴于媒体是反映公众舆论的重要平台,政党重视从媒体收集公众信息,以便及时应对民意舆论。目前,西方政党一般有一套媒体应对机制,如英国工党有专门应对危机的新闻危机协调制度,并有24小时监控小组探察媒体动态,以便第一时间对事态做出反应。

二、传统的人力沟通仍然存在,但重要性已降低。人力沟通包括政党利用党员或志愿者与民众直接交流,政党领袖召开集会发表演讲并回答问题等形式。人力沟通是二战前西方政党政治沟通的主要形式,但因接触的受众有限,在战后媒体迅速发展的挤压下其生存空间已经缩小。

三、政党以流动选民为重点沟通对象。伴随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流动性的增加以及跨越传统社会分野的性别、多元文化等问题的出现,选民的忠诚出现交叉,如在经济领域支持左翼政党而在政治领域支持右翼政党,左与右、自由与保守等传统分野已不如以往清晰,选民的流动性与选举易变性增加。对此,西方政党普遍的做法是在维持原有支持基础之外,将流动选民尤其势均力敌选区的流动选民作为沟通重点,政党也由此出现向心竞争等趋势。

四、政党沟通战略导向发生变化。为尽可能多地吸引分散化、流动性的选民支持,西方政党在与公众的双向沟通中越来越关注民意与媒体舆论。很多政党开始迎合公众舆论,一种“政治营销式”的沟通模式逐渐出现。

西方政党在与公众沟通中表现出的上述特点,是它对社会变迁做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对政党、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政党的财政压力加大。政党在以传媒作为沟通主渠道时需要资金支持,比如购买电视时段做广告,购买报刊版面做宣传都需要资金,财力是否雄厚已成为政党成败的关键。如****年美国大选总统候选人克里因资金不足在选前的8月份暂停大部分的媒体宣传,相形之下,资金充足的小布什阵营仅在选前最后两星期的广告宣传支出就高达15**万美元。“金钱政治”成为西方政治的一大特点,这不仅使政党竭力筹集资金,利益集团因此渗透政治,导致政党执政后运用政策或官职进行回报,权钱交易、黑金丑闻频生,而且政党间竞争也因财力差异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其次,政党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为适应媒体运作逻辑,很多政党选择有较强媒体应对能力的人物做领袖,以领袖个人魅力提升政党整体形象;同时运用各类政治咨询公司、竞选民调和策略研究公司,广泛雇佣深谙传媒规律的公关专家、民调分析家等,以争取在与对手的媒体战中占据优势。这些发展导致领袖个人作用日渐突出,政治个人化发展趋势明显,媒体专家的地位上升,权力出现上移和外移现象;同时,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日渐下降,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热情降低,党组织从整体上受到削弱,党的纲领政策也往往按照传媒规律以最佳方式进行传播为准则进行删减与增加,这无疑会影响政党原有的党派特色。

再次,“政治营销式”的沟通模式对政治发展产生复杂的影响。一方面,政党对民意舆论的日渐关注一定程度反映了公民地位的上升及力量的壮大,这一力量使政党不可忽视,政党在决策中会反映公民某些利益要求,在实践中政党高层言行则会表现出某种亲民作风。当然,政党所做这些改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身执政前途。

行政沟通的意义篇5

[关键词]低碳消费 传播 情景 政府

一、低碳消费的内涵

关于低碳消费,学者们从广义、中义和狭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定义。广义定义认为低碳消费是一种低成本、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低危害的消费方式,它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消费方式。中义定义认为低碳消费的内涵比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更广泛。其实质是均衡物质消费、生态消费和精神消费。狭义的低碳消费是指消费结构低碳化,即低碳消费品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的提高。

二、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1)低碳消费意愿的心理归因和政策干预路径模型

根据行为动机理论以及学者们的相关研究,个体心理意识和社会参照规范是影响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的根本原因,而信息传播媒介和情景结构通过影响个体心理意识和社会参照规范进行影响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具体如图1低碳消费意愿的心理归因和政策干预路径模型所示。其中个体心理意识包括环境问题认识、个体责任意识、低碳消费知识、感知个体效力,社会参照规范包括消费习惯观念、社会风气氛围、政府机构表率、榜样形象标杆。情境因素包括基础设施配套、产品技术条件、经济激励政策、行政法规政策,低碳传播沟通包括传播力度、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主体。

(2)外部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的分析,得知影响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的外部因素主要是低碳传播沟通因素和情景因素。

低碳传播沟通因素主要包括传播主体、传播力度、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对象等五个方面。它们通过影响个体心理意识和社会文化氛围进而影响低碳消费意愿。有研究表明,首先,从众心理是影响低碳消费意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群体压力,能够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进而促使低碳消费意愿的产生;另外一方面认同心理和攀比心理是导致我国居民高碳消费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消费者环保认知水平也会对低碳消费产生影响。一方面环境知识与环境友好行为之间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低碳设备和物品的认知也会影响其对低碳产品的消费。此外,社会责任意识强弱会直接影响低碳消费意愿。具有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人更可能进行低碳消费,比如更倾向购买生态包装产品。从众心理、环保认知水平、社会责任意识是个体心理意识的表现,而它们受到低碳传播沟通因素的重要影响。

情景因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配套、产品技术条件、经济激励政策、行政法规政策。它通过改变个体行为的成本收益、行为便利性、难易程度等情境条件来影响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具体而言,基础设施配套会通过影响消费者低碳消费的难易程度进而影响低碳消费意愿,比如公共自行车的供给可以增强消费者低碳出行的便利性进而降低其自驾出行的意愿。

三、增强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的政策研究

根据上文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认为应该通过改变低碳传播沟通和情境因素两个因素来增强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鉴于消费者低碳消费的意愿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引导消费者低碳消费时,应该针对消费者低碳消费感知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1)强制阶段,采取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

采取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一是要对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进行鼓励,二是要通过征收惩罚性税收提高消费者高碳消费的成本进而抑制高碳消费。

(2)同化阶段,政府树立低碳消费榜样

因为政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所以如果政府能以身作则,带头进行低碳消费,那么对消费者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政府树立低碳消费榜样,首先,应完善绿色采购的立法以及实施机制,明确和规范绿色采购实施流程;其次,不能仅仅关注末端产品,还要注意产品的生活过程是否符合绿色标准;最后,还需要建立低碳消费考评机制以监督和改进低碳消费的实施。

(3)内化阶段,利用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力量增强低碳消费意识

此种方式主要是在消费者对低碳消费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之后,利用低碳传播沟通来培养和加强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愿。为保证低碳消费传播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政府应该考虑在预算中增加专门的低碳消费宣传支出项目,确定低碳消费的宣传和培训长久有效;其次,政府应该提高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和文化支出,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增设垃圾回收网点、改善公交系统、推广农村的沼气工程。这些都将促使消费者认可并接受低碳消费。

参考文献:

[1]孟艾红.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经济观察,2011(10)

行政沟通的意义篇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针对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收购地沟油炼制、销售食用油问题,2011年9月13日,公安部通报成功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这也是全国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侦破非法收购地沟油炼制食用油,并通过粮油公司销售给群众的案件。由此,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得到证实。随后,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全国部署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会议同时提出,在33个大、中城市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实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

【理论分析】

一、经济生活角度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成分,有的成分还可致癌,给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部分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而肆意生产、销售地沟油。针对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这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3.诚信经营,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山东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打着“高新企业”的旗号,产销万吨地沟油,破坏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使企业无法在市场上生存。

4.遵守市场交易原则,规范市场秩序。制造和销售地沟油是一种严重的商业欺诈行为,违反了公平、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原则,也扰乱了我国的粮油市场秩序。因此,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国家要加快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二、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我国政府履行政府职能。政府部门决定在全国部署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净化食用油市场,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严厉打击收购地沟油炼制、销售食用油等违法犯罪行为体现了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这些政府职能的履行,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文化生活角度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地沟油事件”说明部分商品生产者社会公德心的缺失,这启示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引导人们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制造、销售地沟油,违背了“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要求。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如果没有积极履行公安职责、坚持执法为民的坚定信念,那么公安机关要侦破这么一个环节复杂的犯罪案件几乎是不可能的。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刘绍武表示,本案的成功侦破是各警种密切合作、区域警务合作、公安机关与行政主管部门合作的成功典范,对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打击地沟油等食品安全犯罪有着重要意义。

3.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地沟油可以用作炼制生物柴油等。这就要求相关企业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创新试题】

一、单选题

1.浙江省宁海县公安局民警冯伟峰认为,价廉未必物美。为和正规油竞争,地沟油售价一般较低,消费者在市场上遇到价格比正常油价明显偏低的油,一定要谨慎购买。他的分析符合以下经济学道理 ()

①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价廉的商品也可能物美 ②商品价格下降有利于扩大该商品的需求量 ③商品的价格归根到底是由价值决定的④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警方掌握的大量证据充分证明,使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的工艺流程,仅是简单的物理分离,大致分为水解、蒸馏、分体三步,与炼制生物柴油的化学反应过程截然不同。此前一些专家所称“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技术工艺复杂,一般人难以掌握,且炼制费用昂贵、得不偿失”,是不符合事实的误导。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生产销售黑工厂、黑窝点6个。这说明了 ()

①市场具有自发性的弱点 ②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③市场经济既是道德经济,又是法制经济 ④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4.专家指出,引导餐饮企业杜绝使用地沟油,需要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结合,同时,要更加注重源头管理,突出抓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原料把关和过程控制,加强索证索票、原料进货检验、生产记录等措施,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要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作用,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有机结合,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规范生产、守法经营。这说明 ()

①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②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市场交易必须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 ④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地沟油案件”上报后,公安部高度重视,立即挂牌督办。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决一查到底,彻底摧毁犯罪链条,确保人民群众餐桌安全和生命健康。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我国政府实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③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 ④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地沟油事件”折射出我国部分企业诚信意识的缺失。“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晋朝杨泉语),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7.“没有立法上的支持,正规回收企业寸步难行。”济南市一家餐厨废弃物回收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统一的回收模式、企业的收费补贴标准都需要法律法规的明确,法律不细化,企业即使具备了成熟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依然只能干等着。这说明 ()

A.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B.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立法机关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

D.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二、综合探究题

8.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从苏丹红、奶粉三聚氰胺、染色馒头、瘦肉精再到地沟油,中国老百姓什么时候才能吃上放心的食品?江苏某校高三(2)班学生自发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此话题进行了探讨。

情景一: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承明2011年9月14日接受专访时表示,为什么地沟油屡禁不止?他认为是利润空间所致,地沟油5 000元左右一吨;而价格最低的大豆油,一吨价格在7 000~8 000元。当前,我国已经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食品安全法》也已经在原则上明确了卫生监督、食品安全、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等多个部门的职能。我们有理由责问:在地沟油制售从小作坊到大工厂“升级”时,当不法商贩已经非法从事地沟油制售多年时,平日严守“生产环节监管”、“流通环节监管”等种种界限的职能部门又在何处?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情景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安部近日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全国部署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会议要求鼓励社会监督举报,坚决取缔非法窝点,追根溯源查清犯罪链条,彻底摧毁地沟油生产销售网络,依法从重从快惩处违法犯罪分子,严格落实食用油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监管执法责任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粮油批发市场以及食用油、食品和其他相关企业的监督检查,强化现场检查、检验检测,及时发现、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采取上述行动的依据。

情景三:通览地沟油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生产中存在这些问题:有见利忘义的冲动,有明知故犯的侥幸,有心知肚明的“默契”,缺乏起码的道德良知约束。

(3)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D 3.B 4.D 5.D 6.A 7.D

二、综合探究题

8.(1)①这是因为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自发性的弊端引起的。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有些养殖业和生产者缺乏职业道德,为了自身眼前利益,不惜损害他人、集体利益。②政府宏观调控监管不力,相关法律规范不健全。③消费者维权意识有待加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

行政沟通的意义篇7

论文关键词:转型,事件公众,政治沟通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正由以往的国家主导逐渐向国家与社会相互作用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多元利益主体的存在有了基础,社会自身开始发育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并在某些情况下,社会开始向国家表达要求或施加影响。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与利益表达需求增长,要求政府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建立科学的政治沟通体制,以增强公共决策的科学性,维护执政党的合法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公共事件日益增多,短时间内引发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关注的群体包括政府部门、社团组织、网络、媒体、普通民众等。要解决好公共事件引发的社会关注,就需要有一套制度化的政治沟通。在政治沟通的过程中,处理好由公共事件所引发的事件公众之间的关系是重要内容。

1、政治沟通

关于政治沟通的定义本科毕业论文格式,理论界说法不一。政治沟通理论的创始人卡尔·多伊奇主张运用控制论、信息论去理解政治沟通,政治系统运行过程被他抽象为信息的交换和控制的过程,通过政治沟通来理解政治过程[1]。

有学者主张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理解,即通过一定的政治传播媒介,不同政治主体之间互相传递和交流政治信息的过程。国外有学者综合两者认为,政治沟通是“赋予政治过程以结构和意义之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政治沟通不只是精英对其民众发送信息,而且还包括全社会范围内以任何方式——不论是对公共舆论的影响、对公民的政治社会化或是利益动员——影响政治的整个非正式沟通过程。”[2]

简而言之,政治沟通就是通过一定的沟通渠道来交流政治信息的过程。

政治沟通的要素包括沟通主体、沟通渠道、沟通客体、沟通方式和反馈。沟通主体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现代政治是大众政治,其政治主体多种多样,既有政治精英,更有平民百姓,既有政党、利益集团,也有社区组织论文提纲格式。因此,从政治沟通主体来看,政治沟通主体具有多样性。事件公众就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沟通主体。

2、事件公众

事件公众,简而言之,就是在公共事件中直接或者间接、关注甚至参与到该事件的公众群体。事件公众可以是与该事件切身相关的群体,他们直接参与到事件中,比如07年厦门PX事件中化工厂规划选址附近居住的市民;也有与自身利益是间接相关,或者关联度并不大,但对公共事件持续关注的群体,比如09年杭州飙车事件中的市民、学生和网民。事件公众作为政治沟通的主体之一,与政府部门、社团组织、媒体等其它主体之间的政治互动,推动着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

3、事件公众的特点

首先,不管直接参与或者间接相关,事件公众因公共事件的产生而出现,同时也因为公共事件的结束而消失,所以中国目前的“事件公众”又可以称之为“即逝公众”。“中国式的事件公众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它的形成不是一种公民社会的常态,而是偶然发生的。这些事件能否成为公众事件,并不能预期。一般而言,即逝公众关心的事件有一定的严肃性或者相当严肃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也具有相当的公共事务性质。可是即逝公众缺乏稳定性,在不能公开表示个人观点的环境中,更是缺乏内部争论性”。[3]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特林将“事件公众”称之为“短暂群体”。“短暂群体”有三个特征:同时、快速和饱和。[4]“同时”指的是当事件发生时,大量的人关注并参与其间。“快速”指的是,事情的发生和消失都不可预测,来去快速无常,由此形成的公众也是一样。“饱和”指的是,事件发生时,极度占据传媒视听空间,受众极度扩大。

其次,事件公众群体并不具备社会各阶层的代表性,它的构成是受条件选择的。中国的民众不是一个均质的群体,他们由各种各样的人员所构成。不同的人由于身份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要求不同,因此,他们在政治沟通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文化程度高、收入高的公民比较热心于政治表达,相反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公民一般不善于进行有效的政治沟通。

比如,无论是“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还是“陕西华南虎事件”中,“网民”是事件公众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事件短时间内成为社会热点,并引起有关政府部门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而在现阶段能够掌握网络这种信息工具的人群,主要集中在知识层次较高和收入相对丰裕的人身上。我国网民分布的城乡和地域差异非常明显。在信息富有方面,知识分子占据明显优势。在这其中,少数知识精英担当起了意见领袖的角色。由此可见,现阶段的事件公众体现出阶层的分化性,并不是全部社会阶层的代表。

4、事件公众对政治沟通的作用

首先,事件公众会产生一定规模的公共舆论,公共舆论推动了政治沟通的发展。公共舆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组织政权的基础,是检验政权合法性的标准,是各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依据和出发点。在放大的舆论环境下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制定公共政策的权力部门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关注。

当代中国公共舆论的特征有群众性、代表性、政治性和多样性。公共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政治沟通的动力有四个原因:公共舆论是政权的社会基础、公众向政治系统表达利益的公共需求、各种利益之间的竞争与冲突、公共舆论的政治监督功能。“舆论监督之所以能够推动政治沟通,其根本原因在于,舆论监督的公开性能够形成一定的政治威慑力。舆论监督虽然不具有强制力,也不能直接产生法律效果,但通过批评、揭露、呼吁、建议等手段,却能够产生出强大的舆论压力、心理压力及社会影响。它能够监督政府负责地进行政治沟通,履行自己的责任论文提纲格式。”[5]

其次,事件公众体现了公众群体关注并维护自身利益和社会公益的意识,部分公众正在慢慢的培育和长成为公民。公民群体不仅善于利用政治沟通维护合法利益,还对政治沟通的渠道起着塑造作用,在进行政治利益表达时会通过成熟与合法的途径进行,这就促进了政治沟通机制的完善和社会的稳定。“公民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各种政治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政治的一般过程,它既是政治过程的起点也是政治过程的终点,因此,公民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重要性体现在政治过程的每个部分和每个环节”[6]。

以厦门PX事件为例,政治沟通的发展过程首先是非制度性的,集中表现为“散步”事件,接下来便是制度性政治沟通阶段,即公民参与程序的出台和人民建议征集活动等。厦门市政府就PX项目工程停建搬迁还是缓建问题,通过媒体、网络、座谈会等渠道邀请市民参与,充分展现沟通的意愿,市民们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促进了事件的最终解决。《南方周末》这样评论到:“在事件全程中,我们见识了厦门市民强烈的公共精神,见识了他们的英雄主义气概,见识了一个新阶层,即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市民阶层的崛起,他们那样的帅气,那样的坦荡,仿佛一个阳光少年。他们的崛起意味着人民已经长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意味着一个新时代正在到来,即市民时代正在到来。”[7]

5、总结

事件公众能在今天的中国出现,这标志着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公民的政治要求和公民意识已经在走向成熟。公众在具体日常公共事务(也就是问题)上投入关切、贡献意见、有所建言,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行为公民,并推进政治沟通的规范和完善。正如戴扬所说,“就具体问题表述立场就等于构建公共领域。”具体的公共问题讨论和辩论“可能在几十年中都对谁参与讨论和用什么语言来讨论产生影响。”一个社会的“有效公共结构”就是这样逐渐积累而成的[8]。

作者姓名:邢林

工作单位: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党校

[1] K.W.Deutsch,The Nerves of Government: Models of Political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New York:Free Press,1963.

[2]参见“政治沟通”辞条,[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主编,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92页。

[3]徐贲:《传媒公众和公共事件参与》,参见http://221.231.132.79/show.php?id=3858。

[4] T. Gitlin, Illusions of Transparency, Ambiguities of Information.Notes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Fugitive Communities. In Tore Statta, ed., MedialE the Transition of Collective Identities. Oslo IMK Reports Series. OsloUniversity Press, 1996.

[5]谢岳:《当代中国政治沟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6-21页

[6]谢岳:《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第61页。

[7]《祝愿厦门PX事件成为里程碑》,载《南方周末》,2007年12月20日。

[8] Daniel Dayan, The Peculiar Public of Television.Hermes, 11-12(1997).)

行政沟通的意义篇8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大学生;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3-0028-04

0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教育过程,更是一个沟通过程。有效沟通是指沟通的信息接收者在接收到信息后,能按照信息发送者的意图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信息,它在强调信息的正确传递的同时还强调信息的正确理解和反馈。因此,有效沟通的达成要求信息发送者不仅要清晰地表达所要传递的信息,而且要重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并不断修正信息的传递。辅导员、大学生个人及沟通途径等方面的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辅导员和学生的有效沟通,最终必然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1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意义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特殊地位及所承担的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决定了其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辅导员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具体表现在:(1)能发展大学生健康的人格。人格作为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发展的本质是人的一系列由低到高心理需要的不断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交往等需要较为强烈,辅导员从尊重、理解和关心的角度与学生进行沟通,满足其心理需求,可以促进大学生人性的丰富和高扬;(2)能构筑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马克思说:“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1]学生在沟通中以辅导员为“镜子”,根据自身思想和行为在辅导员那里的反映,较为全面地认识与评价自己,提升自我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

1.2 有利于调适大学生的心理平衡性

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心理调适功能主要表现为:(1)能帮助大学生释放压力。当代大学生是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鲜有坎坷经历,当面对学习、生活、发展及社交等方面的问题时,较易出现心理困惑。辅导员和学生的沟通能为学生提供释放身心压力的途径,使他们在心理上趋向平衡、情绪上趋于稳定;(2)能帮助大学生获得归属感。当代大学生交往欲望强烈,但交际能力较差,内心深处充满孤单寂寞。辅导员通过沟通,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引导其学会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融入集体,获得归属感。

1.3 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价值的创造者,有着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2]。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引领者和人生目标的指路人,在经验阅历及信息掌握等方面与学生相比都有其自身优势。因此,应增强辅导员与学生的有效沟通,重视学生合理利益诉求的满足,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影响因素 分析

2.1 辅导员方面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开展者,其自身素质状况会对沟通产生重要影响。现实中有的辅导员忽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功底欠缺,对一些问题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影响了沟通工作的开展;有的辅导员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淡化了对崇高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马列主义的坚定信念,政治意识淡薄,导致沟通立场不稳;一些辅导员由于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职业道德观念和道德涵养意识淡化,导致在沟通中应有的示范效应遭到弱化。

辅导员的教育理念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沟通工作的成效。在目前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中,部分辅导员片面地认为只要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就足够了,因而忽视沟通的教育引导功能。一些辅导员仍片面倚重灌输式的单向沟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深入贯彻,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良好的沟通态度和娴熟的沟通技能对师生间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而现实的辅导员工作中沟通态度不良和沟通技能不足的情况时有出现。(1)沟通态度不够积极。辅导员工作量大、待遇不高、发展出路窄是不争的事实,部分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差,加上高校相对滞后的“重显性、轻隐性”的辅导员绩效评估机制难以客观、全面地显现他们的辛勤劳动成果,抑制了辅导员参与沟通的积极性;(2)沟通方式过于简单。辅导员常采用开班会、群发短信、加入班级QQ群等“一对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很难有机会与辅导员单独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3)辅导员的角色冲突。高校辅导员既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班级事务的服务者;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学生实际问题的辅导咨询者。多样的社会角色使得辅导员处于两难境地:既想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又是一名严格的管理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师生间的沟通。

2.2 大学生方面

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个性特征方面既有其独特的优点,同时也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思想活跃,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他们理论知识水平较高,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都在增强,有主见,不盲从,不人云亦云;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较好,容易理解和接受新事物。

在肯定优点的同时,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个性特征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对沟通的制约也应引起重视。一些大学生不注重政治素质的提升,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方面表现出模糊不清的状况,导致沟通中接受辅导员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自觉性差;思维的活跃使他们在沟通过程中跳跃性较强,但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往往比较执拗,不容易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强烈的自主精神致使一些大学生常常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极强,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大懂得尊重别人,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好走极端,在沟通中易产生逆反心理;充斥于社会的多元复杂的道德观念必然引起大学生内心价值观念的冲突和博弈,加上对自我利益的较多考虑,一些大学生在道德选择中出现彷徨困惑,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缺乏有效的统一,导致沟通中的知行转化困难;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和大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成熟使得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具有不稳定性,表现为情绪与情感的波动性大,沟通中容易出现心理困扰。这些消极因素既损伤了辅导员参与沟通的积极性,也削弱了辅导员和学生沟通的效果。

2.3 沟通途径方面

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在沟通过程中互为主客体,沟通后的反馈在沟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沟通过程中沟通反馈渠道不畅、沟通反馈机制不健全、辅导员忽视沟通反馈等都会阻碍辅导员和学生的有效沟通。

1)沟通反馈渠道不畅。畅通的沟通反馈渠道有利于辅导员第一时间获取学生的需求及意见,摸清学生在思想道德观念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思想和行为实施正确的引导。沟通反馈渠道的不畅无疑会阻碍有效沟通,比如有些大学生不善言谈,性格偏内向,与辅导员面对面的沟通可能无法让他们自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观念等,辅导员如果没有开设针对特殊学生需求的沟通反馈渠道,必然会使这部分学生的反馈意见被淹没,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2)沟通反馈机制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建立前置反馈、中继反馈和追踪反馈机制[3]。辅导员和学生的沟通需将这3种反馈贯穿始终,任何一种反馈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反馈信息的不完善,从而影响沟通活动的顺利进行。以追踪反馈的缺失为例,一些辅导员在一轮沟通结束后,不能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来了解学生对沟通信息的态度和评价,不注意全面审视沟通过程的得失以总结经验教训,致使新一轮的沟通计划和内容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不愿意接受沟通信息,进而对沟通造成障碍。

3)辅导员忽视沟通反馈。在沟通过程中,部分辅导员以思想政治教育权威者自居,把学生看成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器”,时常采取“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沟通态度,不太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或者学生在接受沟通信息后作出了一些反应,而辅导员却置若罔闻,忽视学生的反馈意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失望进而出现敷衍了事、虚假反馈等情况,不利于辅导员改进和优化新一轮的沟通,给进一步的沟通造成障碍。

3 提高辅导员与学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促进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提高有效沟通的水平,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3.1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整体水平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对于推进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具有重大意义。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高校应公开选聘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优秀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保证新进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效利用他们人格上的权威性、态度上的亲和力等来熏陶感染大学生,积极促成双方的有效沟通。

2)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制度。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内容涵盖面广、范围大,要求辅导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全面的技能,强化对辅导员的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应把能力提升作为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重点,将岗前培训与在岗定期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教书育人能力、事务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建立健全沟通效果评估监督制度。高校应努力完善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制定辅导员和学生沟通工作指导细则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定期检查辅导员沟通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应重视学生对辅导员的评估,并将其作为确定辅导员考核结果的重要指标。

4)建立辅导员职称制度。高校应将辅导员的职称与其评优、考核等相结合,仿照教师职称制度或按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标准建立辅导员职称制度,建设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提升他们对学校、学生的忠诚度。

5)通过校内转职晋升,将辅导员与校内其他部门职位挂钩,以此使辅导员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提高其与学生沟通的积极主动性。

3.2 提高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个人人格魅力

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沟通工作的顺利开展,决定着沟通效果的优劣,因而要求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自觉加强政治理论素养。辅导员应珍惜学校提供的政策学习、理论研讨等学习机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构建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

2)努力锤炼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中最具体、最生动、最深刻的教育因素。辅导员只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才能在沟通中以高尚的思想境界感染学生,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3)具有渊博的知识底蕴。辅导员除了要不断夯实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还需学习和掌握心理学、沟通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知识,时时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体系。

4)掌握娴熟的沟通技能。具体包括合理选择沟通方式的能力、巧妙运用沟通语言的能力、创设温馨沟通情境的能力和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沟通的能力等。

3.3 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其积极能动作用

高校辅导员沟通的对象是大学生,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作用是提升沟通实效最为重要的方面。

1)充分激发大学生对沟通的内在需要。沟通能否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以及满足学生内在需要的程度是衡量沟通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关键。因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可以为提升沟通实效提供动力。需要是无止境的,一个需要的满足必然孕育着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伴随学生一系列需要的不断满足,他们参与沟通的意识就会增强,沟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会提高。

2)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简单说教。辅导员应力戒灌输、命令式的话语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符合学生思想实际和个性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同他们平等沟通,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沟通活动的初衷和目的,使学生充分展现出自我认知、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的主体性作用[4]。

3)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使他们乐于接受沟通信息,逆反心理、抵触心理等非理性情绪反应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某些问题的认知。辅导员应正视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大人文关怀力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来自辅导员的真诚关怀,为沟通营造良好的心理情境。

3.4 建立健全沟通信息反馈机制,提升沟通实效

在辅导员和大学生的沟通中,要搭建多样化的沟通平台,建立健全沟通反馈机制,增强沟通反馈意识。只有完善沟通主体意思表达的通道,才能有效消解沟通途径不畅所带来的沟通障碍。

1)搭建多样化的沟通平台。辅导员要利用面谈、书信、座谈会、班会等沟通方式来加强与学生沟通的深度。同时,辅导员应定期深入到学生中去,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减少信息的传递环节,将信息损耗、失真降至最低。另外,辅导员还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互联网,通过QQ、飞信、E-mail、微博等加强与学生的实时沟通,更为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沟通的实效性。

2)建立健全沟通反馈机制。为了使沟通效果达到最优化,应将前置反馈、中继反馈和追踪反馈有机结合起来。沟通前,辅导员应提前预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需求,采取恰当方式传递科学合理的沟通内容;沟通中,辅导员要实时关注情况的变化,以随时补充和修正;沟通结束后,辅导员应及时了解学生对沟通信息的评价、意见,对照沟通目标来考察和评价整个沟通过程,以调整和优化下一步的沟通。

3)增强沟通反馈意识。辅导员只有具备了沟通反馈意识,才有可能重视反馈,积极倾听学生的反馈信息,掌握学生对沟通内容的接受程度及沟通对学生的影响程度,然后作出适当的改变和调整,使下一步的沟通更具针对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沟通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和有效途径,是一个关涉多种要素的动态循环过程。只有参与沟通的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切实提高辅导员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84.

行政沟通的意义篇9

【关键词】 网络 政治沟通 机制 构建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不仅成为广大民众向政府进行利益表达、利益博弈、甚至利益监督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政府和官员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和开发民力的重要途径。在网络发展的新形势下,以报刊、广播和电视为媒介的传统大众政治沟通机制不仅难以满足政府决策和执行的需要,也难以满足民众参政议政、表达监督的需要,以网络为媒介的政治沟通于是异军突起,引致中国政治沟通机制的加速重塑。可以预计,随着未来中国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中国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网络在政治方面,特别是沟通政府与民众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网络政治实践热潮这一新现象在中国的兴起,迫切需要我们对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的构建进行研究。

一、网络政治沟通概念界定

1、网络政治沟通概念及表现形式

网络政治沟通是指掌握一定政治资源的政治主体(如政府、民众、社会团体等)通过互联网这一特定媒介输送、获得和处理政治信息的行为或过程。一个完整的网络政治沟通过程至少包括沟通主体――政治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沟通渠道――网络,以及沟通内容――政治信息三个要素。

与传统报刊、广播、电视等静态传播方式不同的是,互联网是一个多向互动式传播的媒介方式。当前,网络政治沟通形式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政府上网和电子政务。自 1999 年 1 月中国政府大力推行电子政务,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不仅通过政府网站来获取其所需的各种信息,而且还通过与政府的沟通互动来实现自己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二是网上论坛(BBS)和虚拟社区。网络论坛和虚拟社区不仅成为政治新闻和政治观点的集散地,同时还成为公共舆论的集散地,在中国网络政治沟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三是网上签名和网上调查。近年来,中国的网上签名和网络调查在中国的作用越发突出,已在不少重大政治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博客、播客和闪客。博客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言论载体,它打破了网络出版的限制,网民通过博客传播的观点已经并将继续影响社会思潮。播客、闪客是通过制作音频甚至视频节目的方式向网民传播各类信息。

2、网络政治沟通的特征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运用方式的多元化以及网络使用成本的不断降低,网络的政治沟通作用得到快速增强。与传统政治沟通相比,网络政治沟通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一是从网络政治沟通的主体、沟通过程所处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来看,网络政治沟通具备个体性和多元性、平等性与隐匿性以及自主性与独立性等特征。二是从沟通媒体自身的特点来看,网络政治沟通具备及时性、互动性、全球性和虚拟性等特征。三是从传递的政治信息来看,网络政治沟通具备容量无限、廉价易取、实效性强和传授面更广等特征。

3、网络政治沟通的结构

在传统媒体(如报刊、电视)的传播环境中,信息沟通是单层次静态的,还存在滞后性。网络沟通具有的特点是,信息接收方不仅在信息接收的选择方面具有很大的自由度,而且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还突破了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实现了多对多的网状沟通状态。在网络沟通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被赋予了平等地位,不管是传统大众媒介的职业传播者还是一般用户,都可以向广大的不确定的受众信息,即时获得反馈,或直接与信息的接受者进行交流。网络政治沟通模式可以通过图1来表示。

二、网络政治沟通对中国的影响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政治沟通媒介和方式,对我国的政治沟通和民主发展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发展的不规范,也可能会对政治发展带来挑战。

1、积极影响

(1)加速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随着网络政治沟通的兴起,网络民主成为网络及网络政治沟通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股新的力量。网络政治沟通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大力促进了公民的直接政治参与推动了官民之间的直接对话和协商;网络政治沟通的平等性,带来传统等级权力结构的消解,有利于民主的形成和发展;网络政治沟通的低成本性和便利性降低了民主运行的成本。这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

(2)维护和巩固政治秩序。在网络政治沟通中,沟通者之间隐去了因权力、地位不平等所带来的重重障碍,这使得他们能够通过协商和对话来进行充分的利益表达、利益博弈和整合,从而最终创造出一种互利多赢的局面。因此,网络政治沟通通过利益整合,化解社会冲突和强化对社会的控制等多个方面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维护和巩固政治秩序。

(3)推动科学民主决策。随着网络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政治沟通将在促进中国政治决策走向科学化、民主化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政治沟通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决策观念,培养现代决策意识,也有利于加强民众对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有效减少政府的决策偏差和失误。在信息处理方面,网络通过优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信息偏差问题,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有效保证。

(4)促进公民相关政治权利的实现。网络具备的透明、平等以及沟通的低成本等特性,吸引了众多民众参与其中,有力地提升了公民的网络政治权利意识。此外,网络政治沟通拓宽了相关政治权利实现的途径。公民通过网络参政议政,不仅部分实现了其参与权,也实现了表达权;公民通过网络监督政府工作,其监督权也就得到了部分实现。

2、消极影响

(1)网络政治沟通主体的不平等性。当前,政治生活中“强国家,弱社会”的政治形态对当前中国网络政治沟通造成了直接的影响,表现为国家沟通主体较强而社会沟通主体较弱。我国政治沟通的主体以执政党及政府为主,这两者无论是在沟通渠道、还是在沟通资源和沟通能力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而社会沟通主体,不论是沟通渠道、沟通资源还是沟通能力方面,都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2)网络政治沟通带来的欺骗性。由于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网络沟通更容易产生欺骗行为。由于网络使沟通主体的参与非常自由,从而使得一些非法参与行为更加隐蔽,甚至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容易被一些极端分子以合法的身份散布政治谣言,进行政治煽动,并将可能影响政治参与的质量,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3)网络政治沟通的不规范性。当前中国的网络政治沟通普遍缺乏法律和制度的有效保障。在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很难对网络政治沟通中沟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沟通信息获取的途径和程序作出规定,特别没有对政府与民众进行网络政治沟通的程序作出明确的规定,其结果是网络政治沟通的不规范性以及沟通效果的不确定性。

三、网络时代下政治沟通机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网络政治沟通在我国政治沟通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面临诸多挑战。

1、政治沟通主体的认知差异

沟通主体对网络沟通方式认知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沟通主体(主要是政府)易存在缺位现象。在网络沟通过程中,一些沟通主体可能会逃避与民众进行沟通,还可能会对沟通中民众所表达出的诉求不作有针对性的回应,使网络政治沟通失去其意义。二是造成网络政治沟通低效率。对网络政治沟通的认识和处理上,普通网民和政府官员存在分歧。普通民众将网络政治沟通当作实现自身权利、体现自身主人翁地位的重要手段;而官员往往认为网络政治沟通会妨碍权力的行使,对网络政治沟通热情偏低,期望值也较低。对网络政治沟通的功能认识上,普通网民看重网络政治沟通的参与、表达、监督的功能,而政府官员看重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宣传和教育功能。此外,政府官员和普通网民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意愿也参差不齐。

2、政治沟通渠道的局限性

尽管网络使用费已经大幅下降,但仍未达到低廉的水准。过高的网络使用费阻碍了网络大范围普及,也阻碍了网络政治沟通发挥其应有作用和效果。一是网络接近权的不平等性。根据CNNIC的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 亿人,但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只有 22.6%,中国网络接近权的实际不平等由此可见一斑。二是网络“话语权”的不平等性。那些拥有更多沟通资源并更懂得沟通的网民往往在网络沟通中具有更大的话语权。三是网络自身的脆弱性,使得网络为媒介的网络政治沟通也具有很大的脆弱性。

3、政治沟通文化培育缺乏

尽管我国在网络硬件设施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在网络立法、网络文化建设和网民教育方面犹显不足。一是从沟通行为看,中国网络政治沟通中网民缺乏理性。由于我国网民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网民在政治沟通过程中冲动有余而理性不足,不利于网络政治沟通的良性发展。二是从沟通秩序看,中国网络沟通过程中无序状况时有发生,操纵和恶意炒作也屡见不鲜。不仅混淆人们的视听,更严重的是歪曲了网络政治沟通中的真实民意,使网络政治沟通的正常功能无法行使,政治决策也受到了较大影响,给社会的不稳定埋下了隐患。

四、良性网络政治沟通机制构建路径探讨

面对网络政治沟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构建良性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积极创设有利于促进中国网络政治沟通发展的条件,促进网络政治沟通机制有序发展。

1、优化网络政治沟通主体

提升沟通主体自身素质是网络政治沟通得以有效进行和发展的根本。一是提升网民的素质。不仅要提升网民的科学文化和网络技术水平,也要提升道德文明水准;不仅要提升网民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也要提升网络沟通能力。提升网民素质的方法除了教育培训外,还有舆论引导和实践养成相结合的方法。二是提升领导干部运用网络进行政治沟通的水平和能力。要提高领导干部对网络政治沟通重要性的认识。领导干部要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学会使用网络语言,调整好心态,主动融入网络,积极参与网络互动。三是强化政府在网络政治沟通中的责任。必须增强政府对合理网络民意的回应力,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公共权力运行特别是决策的透明度,确保民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优化网络政治沟通客体――政治信息

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不仅在于技术方面,也在于制度方面,更在于人类自身的认识和理解方面。因此,优化政治信息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增加政府运行的透明度。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程序、政府信息公开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有效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二是解决网络政治沟通中的信息鸿沟。政府不仅要推进信息公开,大力发展信息教育,还要承担起维护信息公平的责任,进行信息扶贫,有效防止因信息分化而带来的社会分化现象。三是解决信息虚假、信息扭曲、信息操纵等问题,需要采用道德自律、舆论引导、技术防范、管理控制和法律规制多种方法相结合来加以解决。

3、优化网络政治沟通的渠道――网络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信息噪音、网络病毒甚至黑客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传播政治信息出现偏差或被人为控制。因此,优化网络渠道是有效网络政治沟通的必要条件。一是加快网络立法,完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现有的网络立法赶不上网络发展速度,需要加快加强网络立法。二是在不断提升网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网络的相对独立性,防止某些人为因素利用网络渠道妨碍政治沟通,充分发挥网络渠道的沟通作用。三是加强网络治理,营造网络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网来网去管理、网上网下共治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权威、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淦家辉:中国网络政治沟通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

[2] 周鸿铎:政治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 彭伟步:信息时代政府形象传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 曾荣湘:解析数字鸿沟――技术殖民与社会分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5] 张海鹰等:网络传播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行政沟通的意义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是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沟通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两大因素呼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师生沟通

1.大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漠、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自我为主体的人生价值观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同,“自我设计”、“自我实现”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学习与就业等压力越来越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较为盛行;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较为刻苦,渴望成长,但其中较多人理想信念淡薄,重索取轻奉献,重个人轻集体,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明。这些问题,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往往带有较多的理想化色彩,无论是对同龄朋友,还是对师长,往往是以理想色彩看待交往,希望交往不带任何杂质,同时他们也常常以理想的标准要求对方,一旦发现对方某些不好的品质和行为就深感失望。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因此,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几年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大学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愈来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心理问题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面对专业选择、学习困难、感情挫折、就业压力、同学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表现出情绪起伏不定、理想与现实偏离、自傲与自卑并存等状态,既爱慕虚荣,又不断猜疑与嫉妒;更严重的是,少部分学生常常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成为这些人群中两大主要的精神疾病,是高校校园极不稳定的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要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更深入地进入到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把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在他们身上内化成现实,同时解决好大学生面对的问题而使其健康成长。

2.目前高校师生存在着沟通障碍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的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并取得理解与认同的过程。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精髓。然而,目前高校校园里,师生间的沟通有时进行得并不顺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教育者的态度和观念影响了沟通的有效性

在工作中,由于地位和角色的差异,很多教师常常不自觉地以学生的说教者身份自居,高高在上,考虑和处理问题大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少替学生着想;他们总认为学生应该要听老师的话,不允许学生过多的争辩,于是对学生的不以为然有时大为“恼火”,从而使得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心理,因此不愿意接近老师。

(2)教育者的自身特点及沟通技能影响了沟通的有效性

由于师生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师生之间存在着代沟,缺少共同语言,带来沟通上的障碍。个别教育工作者平时不注意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其言行不能为学生所认同,失去了沟通的基础。有时沟通中,有些教育工作者不注意沟通媒介的选择,往往采取的是“灌输”方式,靠单纯的“我说你听”的理论劝导来教育学生,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大学的教学体制与特殊地理位置影响了沟通的有效开展

大家都知道,大学老师不需要坐班,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加之目前很多高教园区远离城区,教师的家与校园距离很远,促使教师上完课后须赶班车回家,没有更多的交流时间。随着高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大学里通常是大班上课,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上百号的学生;学生也往往是上完一门课程换个教室。这种状况使得师生接触机会较少,有时一学期甚至一年下来,教师与很多学生不认识的情形常有发生,这样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沟通了。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沟通的策略分析

1.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应首先要树立起自身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为有效沟通打下基础。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主要是因为“身教”是无声的教育,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是一种教育。

孔子说“君子怀德”,认为做老师的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人格魅力就是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理想人格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实现的,是一个需要日省其身、不断修炼的精神升华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本职工作是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一使命决定了教育者必须“正己”,学高为师,德正为范;己不正,焉能正人?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道德的人讲道德,学生才能信服。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努力学习,具备渊博的知识底蕴;要努力锻造自身高尚的品格与道德情操,以此去影响和感召学生。生活中,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最有威望,也最令学生信服。因此,教育者要努力成为品德高尚、处事公正、与人为善、知识渊博的人。

2.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应是师生双方作为平等主体共同参与、影响和互动的一种活动,而不是教育者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灌输和说教。因而,要实现有效的沟通,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应以平等的、积极的态度去开展教育工作,尊重彼此的观点,乐于积极地接纳对方,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人的一切理智活动与具体行为中都包含着情感反应。情感是开启心灵的钥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对象的学生,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和十分丰富的内心世界,青年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强烈地渴望被别人接受和理解。著名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那样强烈地渴望被人理解的了”。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沟通的效果,教育者应积极主动地以真诚构建沟通的情感基础。

首先,要尊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教育者应平等对待学生、重视学生的不同意见,不以教师的强势地位压制学生不同意见的发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能宽容和悦纳学生;对学生的批评要重说理,重启发,就事论事,不因学生偶然的失误而否认其整个人格品质。

其次,要理解学生。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经历、知识水平及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认知水平和情感上往往难以找到一致性,教育者必须善于心理换位,暂时放弃自身原有的观点和想法,以朋友式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理解学生,从而扫除沟通障碍,达到教育目的。

最后,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在人际沟通中,真诚是让对方接受自己,并使他感到安全、自由,愿意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重要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真诚是教育者与大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教育者往往着眼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认为自己的内心世界则无需与学生分享,造成沟通的不平等。只有当教育者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主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观点态度适时适度、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才能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3.创新灵活的沟通渠道

⑴直接沟通或面对面沟通

在所有的沟通渠道中,面对面的沟通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沟通方式,传递的信息量很大,作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感受对方的真实情感,在沟通过程中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便于教育者随时把握沟通的进度,并根据需要调整谈话的策略。因此,作为教育者,应努力掌握面对面沟通的一些技巧,比如:

①积极倾听与反馈。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第一步。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地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在倾听中,教师首先应表现出对学生谈话的专注,其次要用简洁及扼要的语言将学生的观点复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用自己的词汇解释学生所讲的内容,或将学生所说的内容加以概括。这样可以令双方加深印象和了解,让学生感觉到他是被接纳的,从而增加彼此的信任。

②换位思考。一般而言,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尊重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他懂得“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得怎样对待别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得到朋友的最好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③善用表扬和批评。心理学家认为,表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一般情况下,应多作赞扬,少用批评,批评是负性刺激。通常只有当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批评时应注意场合与环境,应对事不对人,不能对一个人产生全盘否定,这样会挫伤对方的积极性与自尊心,应就现在的一件事而不是将以前的事重新翻出来,措词与态度应是友好的、真诚的。

⑵网络沟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各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络,上网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已经成为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也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沟通渠道。要实现网络沟通的目的,达成双方的理解、认同,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尽力找到共同语言,让学生愿意在网上参与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引导、教育,最后达到沟通的目的。

网络沟通常用的有两种形式:

一是网上聊天。网上聊天已日益成为青年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聊天工具主要有QQ聊天、网易泡泡、MSN等。在网络沟通中,网上聊天可以超越空间甚至时间的距离,使沟通信息量增大、速度加快,加之QQ聊天等具有丰富的表情功能能增强沟通中的信息反馈,因此广受学生喜爱。因而,网上聊天也就成为另一种能代替面对面交谈的重要的沟通渠道。因此,教师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通过网上聊天与学生交流,增强对学生的了解,减少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阅历、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而带来的沟通障碍。既能解决高校老师不坐班、师生交流机会少的问题,也能为那些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提供一种比面对面交谈更有效的沟通机会。

二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具有传统信件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比传统信件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的优点,因而也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电子邮件沟通,一方面,可避免面对面沟通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引起的尴尬或情感距离,另一方面,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考虑和阐述自己的思想或观点,使沟通更为深入、有效。

⑶短信沟通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都已拥有手机。手机作为一种移动通讯工具,使得大学生能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尤其是手机的短信功能,由于具有经济、便捷的特点而成为大学生普遍使用的沟通方式。

因此,教师尽可能地利用短信这一有利的沟通方式,就学生感到困惑的、不想当面表达的问题交换意见,从学生那获得相关的信息,从而增进师生的有效交流与沟通。

⑷第三方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