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分析

时间:2022-11-02 09:34:47

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分析

企业行政管理篇1

摘要:鉴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研究现状,以及企业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共同学习的深入融合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行业需求为引领,有效融合企业行政管理课程与信息技术学习内容,一方面加强了企业行政管理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另一方面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更加具有职业化特征,符合中职学科教学要求,有较好的研究意义和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行政管理;教学融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融合案例背景

(一)信息技术跨学科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对各学科教学的影响逐渐加深,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已经成为当下流行的发展趋势。但是围绕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研究较多,而真正实现学科融合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对应辅助的信息技术手段的研究却有限。

(二)企业行政管理教学现状

企业行政管理作为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面向基层工作文员、企业办公室文员等岗位,培养学生行政服务与管理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大多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然而现阶段据笔者观察,企业行政管理课程的授课依然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学习成果无法检验。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却没有掌握操作技能;而没有实操作为巩固,理论知识也会成为“过眼云烟”。

二、教学融合设计

(一)育人目标

通过企业行政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研究,面向文秘、客服、人力资源等专业学生,对接办公室文员、客户服务人员、人力资源助理等岗位,培养从事行政服务与管理工作、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具有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二)设计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行政管理职业能力要求划分项目,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学习过程,创设工作场景,开展案例分析。项目由多个任务组成,每个任务中包括专业理论和信息技术实操技能两部分,将行政管理的知识点、技能点与信息技术的实操技能紧密结合。通过任务设置,系统梳理企业行政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将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化整为零,分解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任务中。

(三)教学方法

一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依照企业行政管理实际工作需求,设定符合行业需要的任务情景,以任务为引导开展教学。任务设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二是辅助以案例教学研究法,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掌握实际岗位中各类角色应具备的技能。三是课前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升信息素养;课上讲练结合,小组合作协同完成任务,以“同组异质”为原则,进行分组,发挥同伴学习作用;课后拓展巩固,采用“小导师”制,小导师协助教师补充指导,实现先进带后进,有助于分层次教学。通过以上基本教学模式,配合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组织教学。

(四)教学资源

配合教学方法,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企业行政管理学习案例、信息技术实操素材、教学微课、导学单、有声教材(根据课程融合设计,编写适合课程融合教学的教材,通过二维码将其他教学素材、教学微课添加到教材中。学生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便捷地获取教学资源,是一本“会说话”的教材)。

(五)信息化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平台,包括网络教学平台、问卷星、“马上游”等二维码生成平台,抽签器App等辅助工具,实现课堂资源分享、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过程评价等。

(六)教学内容融合分解

1.企业行政管理主要教学内容中“项目一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可分为“招聘准备工作”“招聘现场活动组织”“员工录用”等三个基本任务。“任务一招聘准备工作”主要涉及的专业知识包括:拟订招聘工作方案;收集统计招聘需求;制作招聘宣传海报。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有:Word文档文本、段落格式编辑及封面、目录、页码设置;Word文档中“表格”的插入与样式设置,制作招聘需求申请表和统计表;Word文档的图文混排,图片、文本框、图形、符号、艺术化横线等应用。“任务二招聘现场活动组织”中专业知识包括:收集应聘者信息;初步筛选应聘者;组织笔试、面试;背景调查,心理测试。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有:电子邮箱的收件功能,网络二维码制作平台应用,问卷星小程序应用;了解Python语言对数据筛选的应用;了解面试会场速录要求;网络引擎应用。“任务三员工录用”专业知识包括:发送录用通知书;接待员工报到,整理新员工档案资料,建立员工档案;签订劳动合同等。信息技术技能要求有:利用邮件合并批量制作信封和录取通知书,电子邮箱的发件功能;运用Word文档中表格建立员工档案。2.“项目二掌握企业文化活动管理相关工作”可以分为“企业文化活动策划”“开展员工培训”“制订宣传片”“日常宣传工作”等四个任务。“任务一企业文化活动策划”专业知识包括:拟写企业文化活动方案;实施企业文化活动。信息技术技能要求是Word文档的编辑,与“项目一任务一”相似,可作技能复习。“任务二开展员工培训”专业知识包括:企业文化宣讲;职业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技能要求有,PPT演示文稿处理幻灯片设置,文本、图片、色彩设计,动画,模板等。“任务三制订宣传片”专业知识包括:了解产品或企业宣传片的概念和作用;理解产品或企业宣传片的优势和特点。信息技术技能要求有,多媒体软件应用,如会声会影,格式工厂,美图秀秀等。“任务四日常宣传工作”专业知识包括了解企业日常宣传工作的方法。信息技术技能要求有:宣传片网络途径;官方微信公众号的编辑与。3.“项目三掌握企业后勤服务管理相关工作”可分为“日常考勤统计工作”“绩效考核”“办理员工劳动关系”等三个任务。“任务一日常考勤统计工作”中专业知识包括:掌握考勤统计工作的流程;了解统计表的作用。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有:在Excel表格中绘制作“考勤统计表”,表格样式设置;运用函数完成考勤统计。“任务二绩效考核”中专业知识包括:掌握绩效考核原则;了解考核方法。信息技术技能要求有:在Excel表格中绘制考核登记表;在Word文档中编辑个人绩效考核表,文档格式编辑、复选框运用等;可共享填报的网络表单制作。“任务三办理员工劳动关系”中专业知识包括在相关系统或智慧平台中办理人事手续等。信息技术技能要求有:企业智慧平台应用;Word文档中编辑任免、迁调通知书等。4.“项目四掌握企业安全保障管理相关工作”可分为“办公用品管理”“值班工作安排”两个任务。“任务一办公用品管理”包含的专业知识点有:了解办公用品的种类;熟悉办公用品的采购流程和方式。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有:制定办公用品采购表;掌握网络购物方式;企业财务系统应用。“任务二值班工作安排”包含的专业知识点有:掌握拟定值班管理制度;掌握值班需要注意的事项。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为在Excel表格中,制订值班安排表。

(七)教学评价

1.智能教学管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堂管理的智能化,实现课堂签到、抢答、任务完成情况监测等课程管理功能。将教师从琐碎的课堂管理中解放出来,更有效地投入课堂教学中。2.健全评价模式根据多元的育人目标,合理设计由教师、学生、行业专业人员组成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实现综合、全面的教学评价。

三、教学实施

以“企业招聘海报制作”任务为例,教学以“课前自主探究—课上内容讲授—综合实操练习—课后拓展巩固”环节组成,基本框架如下。

(一)课前自主探究

布置课前探究任务,通过“导学单”指导学生思考招聘广告需要包含哪些信息,并列出以上信息;通过网络搜索自己想从事的行业的招聘海报;上传网络学习平台作为课上学习参考和课前学习情况的考核。

(二)课堂教学

1.课堂引入。总结学生课前表现,以实际任务案例引入课堂教学。2.本课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代入角色,作为A公司行政部门职员,根据工作招聘需求为“人力资源经理”“招聘专员”“高级人力资源师”“行政秘书等”职位制作招聘广告。3.分解任务目标。将本课任务分解为多个可逐步实施达成的小目标,便于开展教学活动。具体分解为:A.学会撰写招聘广告内容;B.学会运用Word文档编辑公司简介和招聘海报;C.了解招聘广告途径和方法。4.讲授“任务目标A”包含的企业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包括招聘广告的定义、撰写内容要求等。对照实际案例,分析以上知识点,并与学生课前自学整理的内容作出对比,促进思考。5.完成任务目标A。抽签选择设计岗位,请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搜索、编辑招聘海报内容,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岗位的认知。6.讲授和实操任务目标B。讲授招聘广告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图片、文字、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实操演示招聘广告中企业简介页面和岗位招聘页面的设计和编辑过程。7.完成任务目标B。“小导师”发挥指导作用。8.组织教学评价。制订招聘广告制作评价标准,组织“招聘大会”活动,明确评价标准,开展多元点评,促进互相学习和提升。9.讲授任务目标C。讲授招聘广告的途径、各途径的优劣势以及流程。10.总结本任务学习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和对应的信息技术技能。

(三)课后拓展巩固

布置课后拓展学习任务。请同学们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再次认真观看同学们的招聘广告作品,向自己最喜欢的招聘广告中的岗位投递简历,复习已学知识,同时为下节课的人员初步筛选做课前准备。

四、教学融合案例的应用和推广意义

第一,打破传统企业行政管理课程理论教学脱离实际操作的现状。专业课理论与实操技能并举,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完成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任务,使专业知识具有可操作性。第二,打破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缺乏职业化特征的现状。教学融合案例使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专业发展需要,增加信息技术课程的职业特征,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助力人才培养。第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不受限于哪个学科,跨学科参考意义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已经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和职业中,各行业已经被信息化,这意味着各专业也必然需要信息化。我们需要做的是发掘专业的信息化应用点,将信息化知识点和专业知识点充分融合,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充分融合。第四,设备要求低,容易普及。校园均有机房可用,教学软件与教学平台,均可免费使用,且易掌握。对设备和技术没有过高的要求,非常容易推广。五、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思考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需要创新型、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秉承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勇于开拓的教育精神不断探索和开拓。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成长、不断更新的学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要随时掌握最新技术,并有效融入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够合理运用网络信息和资源支持教学活动;有较好的软件和平台应用能力,能够合理运用计算机软件或平台支持课堂教学组织和评价,包括协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任务导向、翻转课堂、多元评价等;要有较好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能够自主开发教学材料,包括课件、微课、情境视频、教学游戏等。教师还要结合学校专业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突破单纯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科教学的现状,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尤其在中职学校学科融合研究中,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化能力和专业能力,体现学科的职业化特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研究虽多,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困难也较多,需要我们勤于思考、勇于尝试,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才能担负起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培养具备良好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型人才的使命。

作者:王安琪 单位: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

企业行政管理篇2

一、行政管理理论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概述

(一)行政管理理论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是众多学科的融会贯通,其中囊括了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其理念首先产生于德国,马科斯·韦伯(MaxWeber)是最具代表意义的古典管理理论派,提供了有关公司组织系统的抽象学说。在对这一学说展开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职位来展开分阶段的探究。其中大致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管理工作阶层,每个阶层负责的工作,生产技能大相径庭,员工个性追求与文化素养也相差甚远,需要企业在不同阶层配备相适应的管理人员,以协调组织活动,提高企业生产要素的利用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行政管理理论自身也在不断地变革与完善,领导方式、权责划分,都更为人性化。从垂直化管理过渡到扁平化,赋予基层员工更多的权利,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回报率。但因为我国对企业管理领域的探索起步比较晚,因此,在具体运用行政管理理论过程中还是面临诸多困难。怎样合理借鉴国外行政管理理论并有效运用在国内企业经营管理中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概述

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简单而言是指企业的管理人员为达到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设计、分析、计划、组织、协作等方法来对公司实施科学、高效的管理工作,经营管理对公司而言是独特的,并带有综合性的特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微观和宏观两种视角来审视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的变动,在这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指导,同时为企业提供专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协助企业在变化多端的市场中寻找定位,同时针对现存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可以协助企业领导做出正确的决定,减少在决策过程中发生失误的情况。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提高经营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性,可以帮助企业取得更多的经营效益,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始终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

二、行政管理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价值

首先,企业的经济行为变得多元化。企业经营的模式不仅是买进售出等传统的商品模式,其经营行为具有复杂性。尽管企业的经营活动在今天仍然是以达到收益为最大目的,但也存在许多理财方法和渠道,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分析也不能只是以一次短暂的收获得失为评价。很多企业已经发展出自己的经营活动方法,同时也在慢慢建立自己具有独特性的经营生态。其次,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具有了竞争力。企业所经营的项目,在一个地区甚至全球都是有很多相同的项目,这也就与企业产生了竞争的关系。这种竞争具有剧烈性特征的,许多企业在竞争当中落败其实也是与企业的管理水平存在问题有关系。最后,当前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过程性。这个过程性不仅体现企业的一个经营活动,也在整个企业的运营当中承担一定的作用,这个作用有可能使公司的经营活动发生亏损。但是就总体来说,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其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就是希望达到盈利。行政管理理论本身就是一个优化经营管理的学问,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活动的科学性。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一个长期性的经济活动,但由于整个市场经济在持续地变动,所以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所伴随企业管理的活动也是在持续变动的。行政管理理论针对这些都有相应的配套参考研究理论,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过程当28管理研究中不断地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调整企业管理模式,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如何有效运用行政管理理论

(一)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工具

对于企业来说,科学的管理体制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成败,而管理者想要构架科学的组织结构,就必须有效运用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不仅可以帮助管理者从宏观角度分析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市场供需状况、政府行业政策,以此帮助管理者不断调整企业管理模式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且还可以从微观角度分析企业内部发展结构,使企业管理者清晰地认识企业当前的经营管理体系和战略是否有效、组织设计是否合理、工作职务有无专门化、部门划分的合理性等;也能够根据出现的问题加以优化和调整,建立职权、修正指挥系统、集权与分权等相互影响机制、协调各部门有效沟通。行政管理理论在帮助管理者进行机构人员配置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到“因事设人,人得其位,各尽其才,扬长避短”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发展道路,切实、有效地坚持下去,进而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二)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关系

要想确保企业的有序发展,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间必须高度配合,它也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的稳定状况。行政管理理论作用于企业内部管理时,首先,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垂直管理下,权力高度集中、信息阻碍的问题。适度放权,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活力,保持信息畅通,使各部门更好得分工合作,让企业现有生产资源可以有效配置。其次,可以运用在协调处理企业生存需求和内部生产效率中,即以企业的真实情况为基准,做好内部人员调度,以此来确保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最后,可以提高内部人员资源配置的水平,从而稳定发挥出资源的功能和价值。行政管理理论作用于企业外部时,可以从企业内部协调企业与竞争者间的关系。如果仅仅以竞争对手为中心,将会激化双方关系。必须合理运用行政管理理论才能从变化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而促使企业与竞争者合作共赢。

(三)强化组织与个人管理

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结构,不单是社会技术系统更是有机的生物体。在面对内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同时,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从而保持企业的高度独立与灵活。企业组织承载着企业文化,只有企业员工高度认同企业文化和企业传统惯例,并衍生出和企业文化相一致的组织文化,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和工作热情。企业组织应当充分尊重员工,努力培养员工,发挥员工在组织中“平等生产者的联合体”的作用,听取员工的合理建议,使基层员工的心声直达高层。以此建立起企业的人际关系网络,保持目标相同,平等独立,协调合作。力保员工可以通过工作尽情发挥才能并且充分体现个人价值,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组织有着可变性与易变性的特征,与企业集团一般,组织囊括多种因素,如资本、物资、人员、技术、信息等,而这些因素本就是不停变化的。为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使得企业资源得到合理运用,需要管理者持续调整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行政管理理论,使之适应时展。并且,在企业组织管理工作的领域,需要对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质量和绩效水平做出全面、客观的考察,这样可以直观地了解企业在各个阶段的运营状况,分析企业的优势与不足。企业管理层要贯彻领会公司经营管理理论,以帮助其分析企业管理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改变自身管理模式,以适应企业发展。同时,可以提升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加强管理者的工作能力,从而为企业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基层管理者。这样一来,部门领导积极的工作心态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员工,以便于其有效完成企业管理工作内容,促进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对个人管理领域,组织与个人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中的主要内涵之一。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就必须把个人管理和组织内部的距离逐步缩小,使二者相辅相成,有效结合。让个人才能融入企业组织功能,使得前者依托后者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后者也因前者发展壮大。基于人际关系理论存在于行政管理理论中,依据霍桑实验(HawthorneStudies),得出人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调动职员工作积极性不应只从提高经济回报入手,还需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心理认同度与工作带给员工的心理满足感。调查表明:大量员工在接受完企业培训后并没有选择继续留在该企业,其中原因不单是物质条件不具有吸引力,更是因为企业对员工需求层次了解存在不足,令职员不能充分了解企业发展方向及其管理理念,或是管理者没有充分调动企业非正式组织的功能来满足员工的社会心理需求,使得员工为了融入“小集体”只将生产率控制在平均水平,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活力,减弱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想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需要管理者令员工觉得工作可以充分实现其自我价值,这需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性和需求,以此做出合理的指导,促使其在本职工作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相辅相成。想要提高企业凝聚力,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需要发挥领导者行为的激励作用:企业管理要以员工个人的各项工作绩效指标为切入点并与员工的满足程度相联系,为企业员工提供必要的指导、支持和奖励。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得每位员工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避免“团体迷思”,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帮助企业理性地进行商业决策,避免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造成无谓损失,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四)合理应用领导权变模型

“管理方格理论”指出领导人员在企业管理工作中难免出现一些极端行为,如以生产或人员为中心,根据X理论强调监督作用,以Y理论提倡相信人。为了避免极端行为的产生,布莱克和穆顿(BlakeandMouton)提出了(9.9)型领导风格,管理人员应该深入分析影响企业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班组建设,促进各部门协调合作,发挥优秀员工的示范作用。运用群体间的关系开发,分析企业各部门之间有控制的对抗和管理症状,发挥约束与沟通机制的作用,以科学的方法审视企业内部管理中权力的约束情况和上下级沟通渠道的建设,合理制定管理计划,并有效运用行政管理理论中的原理进行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以适应当今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需求。企业管理活动包括了诸多方面,如工作业绩、企业行为规范、心理支持等。企业要想完成行政管理目标,更深层面的规范公司各项管理活动,可以运用罗伯特·豪斯(RobertHouse)的路径-目标理论(Path-goalTheory)以员工为导向,管理者旨在帮助员工达到工作目标,提供相关物质支持与理论指导,确保其与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面对工业经济时代不断变化的外部情况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使企业任务结构、正式权力体系、工作群体的个性特征都在不断变化,为了令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快速稳健发展,可以运用不同的领导方式,例如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和成就取向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充分听取下属意见,为员工设置目标并展示出对其完成目标的充足信心。激发员工劳动积极性,帮助企业员工做出更卓越的成就,为企业日后经营和发展产生正面的促进效果。此外,基于企业决策是组织行为,企业还要充分运用沟通协作的制度,建立健全企业信息流通体系。从垂直型管理向扁平型过度,充分听取基层员工的建议,集思广益,帮助企业快速高效发展。健全企业沟通机制,还能达到尽量减少各部门相互沟通的阻碍,提升信息效能,确保配合制度,因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属集团活动,要求企业整体介入之中,不能仅仅依靠管理者个人能力,还需引导企业员工发挥各自专长,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提高员工的决策参与度。从而保证企业员工对各种管理活动和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四、结语

对企业来说,无论是基本活动还是支持型活动都离不开企业经营管理。要想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研发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这就需要企业各部门的高效协调配合和管理者对员工“士气”的鼓舞。所以,企业要主动借鉴有关管理理论及其相关工具。同时,促进企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工作,需要不间断地开发与探索,尤其在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主动协助员工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为企业与员工双方共赢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现代社会,工业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过渡,企业趋向于矩阵式结构和扁平化结构,这样能使企业组织更加灵活,信息传递更为迅捷,但同时也要求管理者具有迅速调节各部门关系的能力,且能有效运用行政管理理论科学引导各部门协调合作。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中,还需要贯彻红线原则,在不触及企业根本利益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提高容错率和包容度。另外,对企业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可以增强人才与团队之间的融合度,从而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钟丽聪 单位:香港岭南大学

企业行政管理篇3

一、引言

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行政管理主要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指挥工作和控制工作发挥作用,是企业日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行政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创新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从现有研究体系来看,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行政管理相关内容的研究主要有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升、人事架构、人力资源规范化等内容,对于行政管理模式中问题与对策等内容的研究并不多,这是现有文献体系中需要补充的内容,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二、企业行政管理及模式创新的意义

(一)企业行政管理概述

企业行政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依托行政系统对企业进行职能性管理的总和,进而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权威性,即通过企业上级行政机构下达指令或规定等;二是纵向性,即行政关系是自上而下的指挥与协调过程;三是广泛性,即企业行政管理涉及日常事务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信息沟通等多个方面。一般而言,企业行政管理包含六大模块:一是流程制度管理。这是企业行政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模块,是企业一切行为的准则,也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标志。二是会务外联管理。主要包含对于会议、活动、公共关系等内容的管理。三是文印资质管理。主要是对于企业文件、印鉴、资质等方面的管理,属于比较基础的管理工作。四是档案资料管理。对于企业档案、资料等进行管理,随着管理向信息化发展,档案资料管理的电子化特征愈发明显。五是采购资产管理。除了对企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管理之外,还需要采购办公设备等日常用品。六是后勤安保管理。这一模块涉及的内容较多,也比较细致,如车辆、食堂、安保等。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六大模块的划分可能并不严格,这与企业规模有很大关系。

(二)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相应的行政管理模式创新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一是现代化企业发展必然选择。时展不可阻挡,是历史的必然性,为现代化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对于企业发展有助力作用。企业需要进行行政管理模式创新,摒弃落后的管理模式,消除前进的阻碍,从而追随时展的步伐,实现与时代同行。这也是企业发展中最为明智的选择。二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路径[1]。市场环境变化多端,企业要想行稳致远,还需从自身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营,而且可以提升企业行政效率,从而让企业可以调动更多资源用于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增强自身竞争力。三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也是第一动力,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随着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将得到解决,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也将被充分调动,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进一步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四是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辅助条件。在行政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企业制度得以优化,对于企业内部形成更好的约束作用,企业的规范化发展程度更高,从而有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外,随着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文化也将得以完善,能够更好地形成企业凝聚力,从而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服务。

三、中小型民营企业行政管理模式的现存问题

一般而言,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不够成熟,相应的管理模式也不够科学,在多个层面存在问题。究其根源,主要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思想意识、自身规模等内部因素有关。

(一)思想层面

首先,对行政管理模式优化不够重视。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多追求财富的积累过程,对行政管理模式一般不够重视,甚至负责行政管理工作的只有1~2人,这样的行政管理模式无法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其次,行政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还在沿用较为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将行政管理视为事无巨细的行为管理,无法为企业负责人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这样的管理理念必然影响行政管理模式的优化,甚至对企业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最后,缺乏先进的行政管理知识与理论支撑。近些年,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着,订单迅速减少、经济效益下降等发展瓶颈问题,这些企业更加关心生存问题,根本无暇顾及行政管理知识与理论的储备与学习。即便在平时,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也对行政管理知识与理论知之甚少,相应的行政管理模式只是简单复制或者照搬,完全未考虑自身的适用性等因素。

(二)决策层面

首先,家长式“一言堂”决策机制不利于企业发展。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管理,特别是在企业初创期,很多企业内部问题都是企业法人一人决策,并没有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在行政管理模式中,这样独断专行的决策模式会导致“一言堂”的问题,相关决策也缺乏科学性。其次,决策正确与否都照常执行。由于采用独断专行的决策机制,企业内部基本上是一个人说了算,无论决策正确与否,企业工作人员也会照常执行。在发现决策存在问题时,已为时已晚,甚至会造成企业经济损失。错误的决策机制不仅会影响企业行政管理模式的优化,也会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效果。最后,缺乏行政管理数字化发展决策。由于行政管理观念转变滞后,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都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即使认识到数字化发展的优势,也很少与行政管理工作融合,企业负责人出于成本、人员因素的考虑也不会进行行政管理数字化发展的决策。这样会导致行政管理工作模式发展滞后,也不利于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总之百害无一利。

(三)执行层面

首先,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较低。行政管理模式是否科学决定了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必然导致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在企业日常运营中,行政管理未能发挥沟通协调作用,甚至对其他部门的工作造成阻碍,这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中的常见问题。其次,行政管理结构不完善。一般来说,大型民营企业采用金字塔型的行政管理结构,即由部门负责人管理不同行政模块,不同行政模块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但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相应的管理结构并不完整,有时行政管理部门只是作为企业的后勤保障部门存在,并未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最后,行政管理方法缺乏创新。中小型民营企业受到决策机制的影响,行政管理方法一般也采用命令式,对于沟通与协调工作并不重视,因此导致行政管理方法落后。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是目前中小型民营企业行政管理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企业一直以来的行政管理习惯和思想有很大关系[2]。

(四)人员层面

首先,行政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在具体的行政工作中墨守成规、不敢创新、不敢突破、缺乏魄力,影响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善。这与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脾气秉性有关,也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特点与管理传统有关,长此以往,将影响中小型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其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对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无法胜任具体管理工作。还有在遇到行政管理问题时没有能力及时解决,还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这样不仅影响中小型民营企业行政管理效率,而且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自身成长也将产生不利影响。最后,行政管理人员组成问题。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很多都是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调任,或者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从结构组成来看不具有优势。这样的人员组成也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从而影响行政管理工作效果,也不利于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四、中小型民营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创新的应对策略

中小型民营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创新对策的提出,还应当从企业自身面临的问题出发,结合中小型民营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模式创新对策的提出既要符合实际性原则,也要符合科学、合理性原则。

(一)从思想层面转变观念,提升思想站位

思想高度的提升,将有利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高度重视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负责人而言,要积极借鉴成功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优化企业自身行政管理模式中僵化的部分,从而不断推进管理模式创新。同时,还应当引入科学的行政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到行政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其次,加强对行政管理知识与理论的积累与学习。行政管理知识与理论是管理模式创新的基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加深对行政管理创新的认识,也有利于企业管理观念的转变。最后,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时代的发展是创新的驱动力,新时代中小型民营企业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发挥自身机制灵活等方面优势,紧紧追随时展的脚步。另外,为了更好地应对发展瓶颈,中小型民营企业也应当对现有行政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激发内部活力,寻找更加适合自身成长的管理模式。

(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升决策有效性

首先,构建科学决策机制。独断专行式的决策机制不利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才是未来之道。中小型民营企业决策过程既要果断又不能武断,企业负责人也需要不断提升个人决策能力。同时,在进行决策前,应当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不能一人当家,这也需要相应监督机制发挥辅助作用。其次,做出企业行政管理数字化发展决策。数字化时代,行政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也是模式创新的前提。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应积极构建数字化行政管理系统,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实现企业提质增效目标。同时,企业应尽快习惯于数字化办公模式,公文管理、档案管理的无纸化模式可以实现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符合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特点。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应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推动行政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过程。

(三)强化行政执行力,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首先,持续提升行政管理效率。中小型民营企业应构建科学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制度为抓手,消除内部管理效率低下的不利因素。企业还应具备“效益意识”,从行政计划到行政控制的各个环节都要贯穿效益意识,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行政管理效率提升。总之,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重点就在于解决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的各种问题。其次,改善行政管理结构。中小型民营企业规模虽小,但也应当设置独立的行政管理部门,基本的岗位设置要齐全,同时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行政管理结构,从而推进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最后,不断创新行政管理方法。中小型民营企业应采用现代化行政管理方法,如利用信息化技术处理行政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能。同时,加强对创新型管理方法的探索,将创新精神贯穿于行政管理模式优化的始终。行政执行层面既是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行政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发挥主体作用

行政管理人员是行政管理模式创新的主体,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道德素质过硬。行政管理人员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关行为要符合职业道德。同时,还需具备集体荣誉感以及奉献精神,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能够任劳任怨。良好的道德素质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不可缺少的职业素养。其次,工作态度沉稳。行政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具有一定的琐碎性和复杂性,所以需要行政管理人员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相应工作,遇到问题时也要沉着冷静。行政管理人员对待工作也应积极主动,主动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最后,工作能力较强。过硬的专业能力是行政管理人员不可或缺的,也是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能的必要因素。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行政管理人员还需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细化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推动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不断创新[3]。

五、结语

中小型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创新的重要主体,也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中小型民营企业更加注重融资难题的解决,更加重视发展问题的探索,更加强调经济效益最大化,却往往忽视了行政管理模式等相关问题,从而导致行政管理体系不尽完善,对企业长远发展形成了一定阻碍。在未来发展中,中小型民营企业应当从四个方面入手,推动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一是从思想层面转变观念,提升思想站位;二是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升决策有效性;三是强化行政执行力,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四是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发挥主体作用。相信随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小型民营企业一定能够摆脱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苏毅兴 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