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价值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6:33

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范文篇1

在战略、机制、人力资本的运营、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契合点。企业为了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企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将二者进行结合。

1.借助企业文化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通常情况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便于实现组织的价值观念,主要表现在:一是总体的组织架构要与企业的价值观相匹配,二是企业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需要与价值观相互结合。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和作用下,企业才能将各种内耗降到最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将经营效果最大化。

2.在企业招聘之中融入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在对人才进行招聘的过程中,需要将具体岗位的用人标准与企业的价值观念相联系,选择那些认同企业文化的人员。进行人员招聘时,需要对招聘标准和招聘条件进行明确,设计的招聘文书或告示能够彰显企业的文化特色,将有关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加入到面试题材中,从而遴选认同本企业文化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为选择优秀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3.在企业教育培训中贯穿企业文化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只有当每个员工都认可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时,在统一全体员工价值观念的前提下,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经营目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企业要将企业文化的内容和要求贯穿在教育培训中,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员工进行灵活多样的非正式教育,在不经意中,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传播给全体员工,争取全体员工的认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最终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在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中引入企业文化。如果将企业的价值观念注入到员工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将其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将品质、绩效和创新相结合,进行统一的考核,在绩效管理体系中,充分纳入企业文化。同时将企业文化与员工的晋升、培训、奖励、薪酬进行对接,一方面巩固了企业文化,提升了企业文化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文化指导日常业务,进而对业务活动进行优化。

二、融合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路径

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是实现企业管理的目的和提升企业管理效果的关键所在。通常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是培育企业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推广企业文化的重要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相配合,才能从根本上树立企业的伟大形象。

1.企业要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培育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作为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了解我国的国情,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同时与企业的优秀文化相互融合,做到为我所用。在管理的过程中,将对人的尊重、关心、培养、激励、开发等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不断培育和提升员工的技能,丰富员工的知识、精神和思想,将对人的凝聚、导向、激励、规范作用发挥到极致,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热情,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德服人,以诚信为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效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将企业文化的相关要求纳入考核与评价范围。

2.培育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控制人才流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塑造企业文化逐渐成为企业精神激励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同那些不重视塑造企业文化的企业相比,如果企业有着良好企业文化,那么人才的流失率是非常低的。当企业文化与员工的价值观相匹配时,员工就会与企业融为一体。在这样的企业中工作,员工会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员工也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奉献自己聪明智慧。文化任何企业都有,但是,只有大家都认可的企业文化,那么这种企业文化才有价值。作为企业文化的培育者和倡导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培育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员工的主动性,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同时具备创新的理念。对于成功的企业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而这种企业文化不是一劳永逸,永恒不变的。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企业文化做出适当的变革和调整,通常情况下,企业文化只有具备与时俱进的特征,才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塑造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就是进行创新。从根本上说,这个创新就是:由创新观念向制度和技术创新转变,最终到创新企业员工的行为。

企业的价值观范文篇2

1.统一企业的价值观念、将其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当中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念,所以在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首先就要明确企业的价值观念究竟是什么。所谓的企业价值观念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所以企业的价值观念必须明确且稳定,不能出现朝令夕改的问题。在企业价值观念的统一过程中,要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入手,充分尊重企业员工的意见,最终要让公司全体或绝大多数人对企业的价值观念产生认同,以此来对企业管理起到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之上,要将形成了的企业核心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当中,要注重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实际上企业管理也是企业文化的主要体现之一,要在企业管理中体现人性化管理,将企业文化全面渗透到各项经济建设和管理活动中,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2.通过多种企业活动提升员工企业归属感

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企业认同感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可以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形成企业凝聚力,不仅把企业管理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还是实现企业效益的基础和前提。而这一部分的工作,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来完成。例如,将企业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就能有效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具体做法可以通过多种企业活动来完成,比如设立“企业岗位标兵”来激励员工的工作、开展员工进修培训,来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开展经验意见交流会,尊重员工在企业中发挥的价值等等。同样的例子在国外企业中也有很多体现,比如,日本的松下公司实行终身雇佣制度,并且每月都会举行员工的交流活动,这种企业文化使得员工在很大程度上获得归属感,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成功。

3.努力打造企业品牌,发挥企业品牌的长效优势

如今的企业竞争是企业品牌的竞争,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管理中要努力打造自己公司的品牌,使其在市场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因此在企业管理中需要从各个环节强化品牌意识,让企业全体人员实现对品牌的认同,在生产环节强化质量意识,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以品牌带动企业管理,带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苹果公司虽然生产规模不大,但因为其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在市场发展中就具有非常大的潜力,相反富士康企业生产规模很大,但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一直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企业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努力打造企业品牌,发挥企业品牌的长效优势。

4.利用企业文化建设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

人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部分,同样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必然也会形成多种多样的企业精神,以及企业优秀员工所形成的先进事迹,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善于把企业所倡导的理念通过这些先进的员工事迹展现出来,通过典型的事例生动地传达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建设起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在实践操作中,一方面要由下至上,将普通基层员工的优秀事迹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让员工建立起主人翁意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由上至下,形成企业文化的良好氛围,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各项基础保障。如,将员工培训工作当作企业最为重要的投资加以重视,从组织、人员和资金上充分保障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开展等等。

5.将企业内部文化与外部文化相互融合借鉴

每个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既有共性的地方,又有着企业自身的差异。通过那些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来看,那些共性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融合的内容,但借鉴融合并不等于全盘吸收,企业发展要形成自己的文化个性,所以在企业管理工作当中,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文化特点之上,将企业的内部文化与企业外的文化相互融合借鉴,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为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服务。比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就是比较传统的优秀企业文化,此类文化具有企业发展的共性因素,可以在企业管理中推广借鉴应用,对于一些刚刚起步的企业,或是企业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企业,可以从这些优秀的企业文化入手,在发展之中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再将其应用到自身的企业管理中,同样能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二、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企业文化所要达到的效果

(1)导向功能

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企业文化,可利用企业文化实现管理的导向作用。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企业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企业整体的价值观念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念相互协调一致,是企业与员工合作的基础之一,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了企业文化,实际上就能利用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人的价值及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具体包括对企业整体发展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对员工的个体思想起到导向作用。

(2)约束功能

企业的价值观范文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市场竞争

1企业文化

1.1企业文化的内涵。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在一片废墟之中重新建立起了一个强国。在战后30年,日本的经济总量增长了55倍,使得世界经济界为之一叹。这股突如其来的经济强势,影响了全球的贸易市场,同样引起了西方学者的研究兴趣。在对日本经济进行深入探究之后,西方的管理界学者得出结论: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对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传入我国并引起了企业管理界的重视,学界开始了对企业文化的探索与运用。在企业文化进入中国初期,大多数都是通过翻译国外书籍来理解企业文化,在20世纪90年代才初步形成本土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胡正荣认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属于组织文化的一个子概念。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刘光明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在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备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陈春花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被全体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结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概念体,是企业员工共认同的既行观念。1.2企业文化的功能。(1)价值观认同。企业文化里有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使得员工在工作的执行中契合了企业认同的方式去实现,加强了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凝聚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情感,减少企业人员流动率。(2)行为准则的指导性。企业文化里的行为准则可以指导员工的行为、工作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为企业的行事标准提供一个参考。对企业内部而言,行为准则的建设为管理提供了更为流畅的实现。对企业外部而言,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无形间接触到了的销售方式,可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好感度。(3)道德规范的约束性。企业文化里具有道德规范的约束作用。在人与人、甚至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往之间,会有法律无法约束到的情境,需要道德调节,作为交往之间的润滑剂,进一步促进事情的顺利进行,减少了企业、员工对于不合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约束了企业、员工对于制造非道德事件的发生。

2企业品牌

2.1企业品牌的内涵。“品牌”的英文单词是“brand”,源于古代挪威文,含义为“烙印”。最初的含义是指在牲畜身上烙上标记,以标明自己家的牲畜和其他家牲畜的区别。发展到17世纪,商人们逐步用自己独有的标记,区分与其他商家的产品。因此“brand”一词,只表示烙印或标记,起到与其他产品做区分的作用,并没有“品牌”的含义在里面。随着19世纪工业化革命的到来及市场模式逐步改变,“brand”具有现代概念意义的“品牌”逐步形成。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经对品牌作过比较全面的诠释:“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结合,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由此可见,品牌一开始是针对产品,并非针对到企业而言,之后由于在理论的延伸上,才逐步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企业品牌上来。在研究企业品牌初期,由于对研究的讨论不够充分,对企业品牌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产品上,实际仍是在讨论产品品牌。随着市场的发展及学界的研究深入,学者对企业品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将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进行了区分。企业品牌的形成也是市场发展的结果。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更注重产品本身的使用性能,更注重产品能否给生活、工作带来便利与效率。中国的经济逐步发展,大部分家庭步入小康,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不但更关注产品的性能,也关注起产品的背后企业“软性”素质,如企业形象、声誉、信誉等即企业品牌。综合来看,企业品牌是企业的价值观、精神、经营理念、形象、情感符号,是企业文化的载体。2.2企业品牌的功能。(1)消费者忠诚度。企业品牌的建设有助于增加消费者忠诚度。消费者在消费产品后,对企业产品的认知可以通过品牌进行固化。消费者的对产品使用性能有了解后,消费者再根据企业的产品销售服务、售后服务等对企业有了更深入的感受,形成了消费者对该企业的企业品牌认知,进一步加深对企业的情感联结,更忠诚于对企业,对企业旗下的品牌具有更多的消费黏性。(2)销售方式。在营销中,企业品牌占据重要地位。在营销过程中,如果消费者对于企业品牌认知度不够,很容易转向消费其他产品,可替代性极强。而品牌可以在消费者观念中植入其对于这个产品的官方认知及使用性能联结,可以区分与其他企业、产品的体验,产生独特的品牌认可感。(3)企业自我保护。企业品牌名称可以通过注册商标获得法律的保护。企业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在消费者心中具有其特定价值。在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品牌,消费者对其产品粘性更强。(4)企业竞争力。企业品牌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品牌注册商标后,具有法律效应,可以保护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免受其它企业的利益侵犯,保持原有的竞争力不被稀释。(5)内部员工凝聚力。企业品牌可以提升内部员工的凝聚力。企业品牌里蕴含着企业的价值观、行事准则,而且品牌的形象更加将企业的价值观以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增强了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感、认同感,更加自豪于在企业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3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的关系

3.1企业品牌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竞争。企业品牌在一定程度表现出来的是企业文化。企业品牌表达的企业的精神诉求、形象、声誉、价值观等深层次的表述即是企业文化。企业品牌的形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综合体。企业文化核心在于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的塑造,它能够形成品牌的效应,构建内外部凝聚力。在某种程度来说,企业品牌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20世纪,人们逐步步入小康社会,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更多转向精神需求。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企业品牌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成为必然趋势。企业品牌的精神体现在于企业文化,市场上的竞争成为了企业文化的竞争。在产品差异越来越小的时代,消费者更多消费的是通过企业品牌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特质,他们通过这种情感偏向从而决定自身的消费行为。3.2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品牌的塑造。企业品牌的塑造,更多的是依靠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内涵等精神概念体推动而成。如果企业品牌没有蕴含企业文化在内里,表现出来的只是一副躯壳,没有具体的含义,更无法通过品牌表达出企业更深层次的寓意,消费者感知的只是一个产品的性能。在如今产品性能差异化缩小的世纪,一旦一个产品没有赋予概念含义,消费者很容易找到其替代产品,忠诚度显弱。在企业内部,员工机械性的完成以产品生产为重心的工作,没有形成强烈的归属感与荣誉感,造成员工流动性增强,企业利润下降。在企业品牌注入企业文化后,象征意义的倍数扩大为企业塑造了更为强劲的品牌认同感。消费者了解了品牌背后的文化,在思想上会区分与其他产品的差异,连接企业与消费者的情感,更为感性的因素会增强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可。企业内部的员工,有了企业文化的“软性”管理,对企业品牌加入情感因素,有了企业文化价值观、道德准则等观念化引导,员工的归属感增强,工作效率提高。有了企业文化的企业品牌,塑造出独特的企业气质,更进一步推动企业品牌的建设。3.3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基础。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两者在于许多方面都有着共同的实质。企业品牌以符号、文字、图像等有形形式表现出了企业无形的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思想概念。而这些无形的思想概念即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因此,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对企业品牌的建设,并且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对企业品牌建设的基础。在企业品牌中的建设中,企业更注重品牌所蕴含的精神对消费者的影响,产品的性能固然重要,一旦出现产品与产品差异缩小的情境,则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转向对品牌的选择,品牌里包含的消费者对企业的价值观认知、包装、售后服务、声誉等多重因素影响着消费者的抉择。因此加强对企业品牌的假设成为了新世纪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点。企业文化推动着对企业品牌的塑造,原因在于企业品牌中所蕴含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品牌建设有着正向所用。最为根本的是,一个事物的内在才是事物形成的最为基础的条件,而外在的表现则是在内在的基础上塑造出来。一个失去内在的事物,无论外在多丰富,仍会垮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品牌的内在塑造,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基础。

4总结

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许多产品的性能逐渐缩小趋于一致,对于产品的竞争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竞争,这是新世纪市场竞争的趋势。如果企业要塑造知名品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基础,应该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培育。但企业文化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在配合企业战略的大背景下,将文化逐渐融入企业的管理中,尤其是企业品牌的管理与建设中。企业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可积极与企业文化部门相互交流,企业品牌的建设更多面向外部,而企业文化的培育更多倾向于内部,将两者以恰当的方式联结起来,有利推动无形精神、价值观与外在形式的表达,企业也更加具有活力。目前,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建设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的重要性,但对于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的阶段。对企业品牌的建设误以为一句口号标语、一个形象设计图标或者一个广告就可以塑造出知名品牌,没有考虑到深层次的文化因素。这也是目前国内许多企业无法建设知名品牌的原因。因此,在建设企业品牌层面可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如何就企业文化加强对企业品牌建设,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朱立.品牌文化战略研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

[2]郭于华.入世后企业品牌竞争与企业文化建设[J].经纬理论,2003.

[3]涂以辉.以企业文化塑企业品牌的思考[J].企业文化,2007,(8).

企业的价值观范文篇4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员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充分注意员工行为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充分注意对员工的头脑管理,也就是思想管理,或者还可以称之为文化管理。因为今天的员工思想意识活跃,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员工用头脑去工作,创造性地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强大的竞争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不断优化的组织结构,不断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外,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营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显于员工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1、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目标上来;

2、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

3、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用权整个企业上下团结;

4、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

5、辐射作用,指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底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缺陷与错误现象,我国企业文化常见错误有:

(1)无文化现象。通常表现为企业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此类现象多产生于工业制造企业,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本身素质不高,或对企业文化缺乏认识。这样的企业通常活力不够,死气沉沉,缺乏优患意识,严重者可能离心现象严重。

(2)文化愚民现象。此类现象常见于那些领导人专权或者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表现为领导人极端强调某种文化价值观念,推广教育手段过激。它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希望在企业内部实现个人崇拜或者希望掩盖某种事实真相。该类企业通常易产生盲目崇拜或者对领导人的噤若寒蝉的情况。

(3)文化理想现象。它常见于那些有年轻人作为创业主体力量的新兴企业。表现症状为这些企业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其倡导的理念中会有种超出企业范围、改造世界的使命感。“大而空”的口号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宏伟、统一的崇高目标往往缺乏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具有过于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缺乏笾的工作精神。该类企业员工表现多数都激昂澎湃,但可能忽略了眼前的险恶形势和今天该干什么。

另外,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抑制了人的个性,在企业中只重视人的“集体性”,抹杀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生产观念下产生的“集体主义”,难以形成企业的内聚力。

现在的竞争异常激烈,优胜劣汰成为游戏的新规则,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较美国、日本已落后许多,现在如不急起直追,在竞争中失败将在所难免。所以,全新的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工程是我国企业的一项时不我待的新课题。

二、我国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思路

1、分析内外因素,提炼核心价值观

一个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企业选择核心价值观应考虑下列因素:

首先,根据企业性质,判断企业文化的类型。企业文化按行业划分,可分为攻坚型文化,强人型文化、过程文化和拼命干、尽情玩文化等四种,各自特点如下图所示:

高风险,反馈慢(攻坚文化)石油、航空仔细权衡、周密策划、深思熟虑、有远大志向高风险、反馈快(强人文化)广告、影视、出版坚强、乐观、进取心强

低风险,反馈慢(过程文化)银行、保险、公共事业注意过程和细节、遵纪守时、谨慎周到、稳定保守低风险,反馈快(拼命干、尽情玩文化)房地产、批发、餐饮服务周到

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有自己的特点,如低风险、反馈快型行业中的企业文化要体现服务周到的特点,像商场则可根据本身的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观;IT行业则要体现坚强、乐观、进取心强等特点。可以以“追求卓越”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再如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应不一样,工厂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观,等等。

其次,要考虑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企业成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与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影响力大以及人际关系好的成员对企业文化形成的作用就比较大。如果他们接受了企业的价值观,就可能带动一批员工,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的过程。因此,企业在选择核心价值观时,应认真分析研究人的因素。

再次,是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例如,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会影响成员对企业的关心程度和一体感,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改变旧观念、接受新价值观念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总之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并非主观有意决定,只有在认真分析研究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既体现企业特征,又为全体企业员工和社会所接受的价值观。

2.进行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

培训是促使文化塑造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在文化变革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员工参与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

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闭路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员工心中。

3.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的行动的反应,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已者用”的效用。

4.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企业文化

企业的价值观范文篇5

1企业文化是保障企业实现企业目标的软管理

信息时代时时刻刻都在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数据加工企业可以从大量的信息数据中生产出针对特定企业所需的信息资源产品,其产品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更全面的了解世界,了解市场,了解企业的环境。企业的管理运营不再是依靠企业管理者个人的经验和意志可以实现。信息时代的企业员工思想与行为,若仅仅依靠严密的企业规章制度来规范,对提升企业的管理是低效的。例如:有些企业的员工工作积极努力,常常能为企业的绩效、经营发展产生新构想、新的策略,工作业绩也保持持续成长或处于良好状态;而有些企业则因其经营理念不明确,或是企业价值观不被员工认同,员工就采取明哲保身的工作态度,对外在环境及顾客价值的敏感度缺失,无法产生新构想、新的策略。上述两种情况差别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文化的不同。企业文化的种种元素是根植于企业之中的,它影响着企业成员工作热情的高低和工作行为,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企业管理部门要在管理实践中,分析和确定能满足企业发展和企业个性需求各种因素,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中,要精心培植、倡导、塑造属于企业自己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成为企业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通过企业文化贯穿、整合、提升和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影响员工的思想观念,使企业达到从人到物的层面的统一,这一整套企业与员工共同享有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能促成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这种共同的行为模式便是企业文化最强大的力量所在。

2企业文化促进企业与企业环境相匹配

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确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它的实现需要企业认真分析环境,但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应有的企业文化,仅仅从要求出发,仿照或硬搬与自身不适应的企业文化元素,其结果企业的价值观常常成了摆设,员工往往仅仅记住了一些口号与标语,实际工作中这些企业文化元素不能形成企业与员工共同享有和遵守的行为模式。优秀的企业文化其企业的价值观是与企业战略、企业环境相匹配。例如,在全球拥有2500多家咖啡连锁店的星巴克公司,其价值观是:“我们如何对待员工的,员工就如何对待顾客,而顾客如何对待我们则决定了我们的成败。”在遵循这一价值观之下,处处提高员工被重视的感觉成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设计制定原则,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得到很好的体现,运营目标与企业环境相匹配,管理原则的制定方向明确,公司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所处的国家、地区、行业等有关,与企业创建者、领导者的价值观念以及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有关,与企业的环境变化和企业战略紧密联系,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与企业环境相匹配,让企业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只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企业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联系在一起,企业的产品获得用户的认同,企业的形象在用户内心中获得良好的确认,企业员工认同并忠诚于公司,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它对企业经营管理有明显的支撑作用。

3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影响这些能力完善、创新和提升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各个岗位上的员工。优秀的企业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议题,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把物的价值放在次位。在管理中以人为本,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中突出企业管理的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引导员工的自我管理,重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人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使企业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上有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比传统的“以物为本”,“经济管理”的管理理念更符合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发展形势,更符合现代人群的特点,同时也更有牵引力、约束力和弹性力度。以制度强制人们遵守,达到的往往是制度规定的最低标准,而以文化来引导,制度的执行常常能达到最高标准。在管理中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将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思想渗透到企业员工中,把企业发展战略、追求目标、企业责任转化成企业精神、企业的价值观和广大员工的精神动力。便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的经济活力、管理控制力、技术创新力、形象影响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企业文化树立企业优秀的品牌形象

企业生存的基础是提供产品,企业发展的目标是经济盈利,如何让顾客认同企业提供的产品,并对其具有一定的忠诚度,企业的品牌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能在企业品牌的塑造中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和能量交换,会根据消费群体找准市场定位、施展企业战略和聚焦客户价值。结合行业和企业实际、产品特性等因素科学严格把控技术标准,控制住产品质量底线。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恪守行业职业道德。使企业品牌形象能真正树立起来,稳步站立于市场。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优化企业管理,不断分析当前的环境因素和未来影响因素,保持和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保证企业品牌的塑造在性能、价值、诉求、销售、服务、情感功能等等各方面与企业的品牌目标保持一致,让企业品牌的塑造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发展,符合顾客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从而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保持企业品牌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作者:陶柳 单位:西部金属材料股份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健雄.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关系[J].探求,2002(04).

企业的价值观范文篇6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员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充分注意员工行为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充分注意对员工的头脑管理,也就是思想管理,或者还可以称之为文化管理。因为今天的员工思想意识活跃,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员工用头脑去工作,创造性地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强大的竞争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不断优化的组织结构,不断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外,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营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显于员工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1、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目标上来;

2、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

3、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用权整个企业上下团结;

4、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

5、辐射作用,指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底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缺陷与错误现象,我国企业文化常见错误有:

(1)无文化现象。通常表现为企业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此类现象多产生于工业制造企业,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本身素质不高,或对企业文化缺乏认识。这样的企业通常活力不够,死气沉沉,缺乏优患意识,严重者可能离心现象严重。

(2)文化愚民现象。此类现象常见于那些领导人专权或者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表现为领导人极端强调某种文化价值观念,推广教育手段过激。它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希望在企业内部实现个人崇拜或者希望掩盖某种事实真相。该类企业通常易产生盲目崇拜或者对领导人的噤若寒蝉的情况。

(3)文化理想现象。它常见于那些有年轻人作为创业主体力量的新兴企业。表现症状为这些企业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其倡导的理念中会有种超出企业范围、改造世界的使命感。“大而空”的口号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宏伟、统一的崇高目标往往缺乏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具有过于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缺乏笾的工作精神。该类企业员工表现多数都激昂澎湃,但可能忽略了眼前的险恶形势和今天该干什么。

另外,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抑制了人的个性,在企业中只重视人的“集体性”,抹杀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生产观念下产生的“集体主义”,难以形成企业的内聚力。

现在的竞争异常激烈,优胜劣汰成为游戏的新规则,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较美国、日本已落后许多,现在如不急起直追,在竞争中失败将在所难免。所以,全新的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工程是我国企业的一项时不我待的新课题。

二、我国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思路

1、分析内外因素,提炼核心价值观

一个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企业选择核心价值观应考虑下列因素:

首先,根据企业性质,判断企业文化的类型。企业文化按行业划分,可分为攻坚型文化,强人型文化、过程文化和拼命干、尽情玩文化等四种,各自特点如下图所示:

高风险,反馈慢(攻坚文化)石油、航空仔细权衡、周密策划、深思熟虑、有远大志向高风险、反馈快(强人文化)广告、影视、出版坚强、乐观、进取心强

低风险,反馈慢(过程文化)银行、保险、公共事业注意过程和细节、遵纪守时、谨慎周到、稳定保守低风险,反馈快(拼命干、尽情玩文化)房地产、批发、餐饮服务周到

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有自己的特点,如低风险、反馈快型行业中的企业文化要体现服务周到的特点,像商场则可根据本身的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观;IT行业则要体现坚强、乐观、进取心强等特点。可以以“追求卓越”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再如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应不一样,工厂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观,等等。

其次,要考虑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企业成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与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影响力大以及人际关系好的成员对企业文化形成的作用就比较大。如果他们接受了企业的价值观,就可能带动一批员工,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的过程。因此,企业在选择核心价值观时,应认真分析研究人的因素。

再次,是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例如,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会影响成员对企业的关心程度和一体感,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改变旧观念、接受新价值观念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总之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并非主观有意决定,只有在认真分析研究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既体现企业特征,又为全体企业员工和社会所接受的价值观。

2.进行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

培训是促使文化塑造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在文化变革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员工参与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

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闭路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员工心中。

3.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的行动的反应,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已者用”的效用。

4.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企业文化

企业的价值观范文篇7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员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充分注意员工行为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充分注意对员工的头脑管理,也就是思想管理,或者还可以称之为文化管理。因为今天的员工思想意识活跃,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员工用头脑去工作,创造性地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强大的竞争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不断优化的组织结构,不断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外,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营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显于员工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1、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目标上来;

2、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

3、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用权整个企业上下团结;

4、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

5、辐射作用,指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底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缺陷与错误现象,我国企业文化常见错误有:

(1)无文化现象。

通常表现为企业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此类现象多产生于工业制造企业,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本身素质不高,或对企业文化缺乏认识。这样的企业通常活力不够,死气沉沉,缺乏优患意识,严重者可能离心现象严重。

(2)文化愚民现象。

此类现象常见于那些领导人专权或者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表现为领导人极端强调某种文化价值观念,推广教育手段过激。它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希望在企业内部实现个人崇拜或者希望掩盖某种事实真相。该类企业通常易产生盲目崇拜或者对领导人的噤若寒蝉的情况。

(3)文化理想现象。

它常见于那些有年轻人作为创业主体力量的新兴企业。表现症状为这些企业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其倡导的理念中会有种超出企业范围、改造世界的使命感。“大而空”的口号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宏伟、统一的崇高目标往往缺乏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具有过于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缺乏笾的工作精神。该类企业员工表现多数都激昂澎湃,但可能忽略了眼前的险恶形势和今天该干什么。

另外,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抑制了人的个性,在企业中只重视人的“集体性”,抹杀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生产观念下产生的“集体主义”,难以形成企业的内聚力。

现在的竞争异常激烈,优胜劣汰成为游戏的新规则,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较美国、日本已落后许多,现在如不急起直追,在竞争中失败将在所难免。所以,全新的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工程是我国企业的一项时不我待的新课题。二、我国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思路

1、分析内外因素,提炼核心价值观

一个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企业选择核心价值观应考虑下列因素:

首先,根据企业性质,判断企业文化的类型。企业文化按行业划分,可分为攻坚型文化,强人型文化、过程文化和拼命干、尽情玩文化等四种,各自特点如下图所示:

高风险,反馈慢(攻坚文化)

石油、航空

仔细权衡、周密策划、深思

熟虑、有远大志向高风险、反馈快(强人文化)广告、影视、出版

坚强、乐观、进取心强

低风险,反馈慢(过程文化)

银行、保险、公共事业

注意过程和细节、遵纪守时、谨慎周到、稳定保守低风险,反馈快(拼命干、尽情玩文化)

房地产、批发、餐饮

服务周到

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有自己的特点,如低风险、反馈快型行业中的企业文化要体现服务周到的特点,像商场则可根据本身的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观;IT行业则要体现坚强、乐观、进取心强等特点。可以以“追求卓越”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再如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应不一样,工厂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观,等等。其次,要考虑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企业成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与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影响力大以及人际关系好的成员对企业文化形成的作用就比较大。如果他们接受了企业的价值观,就可能带动一批员工,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的过程。因此,企业在选择核心价值观时,应认真分析研究人的因素。再次,是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例如,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会影响成员对企业的关心程度和一体感,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改变旧观念、接受新价值观念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总之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并非主观有意决定,只有在认真分析研究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既体现企业特征,又为全体企业员工和社会所接受的价值观。2.进行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闭路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员工心中。

3.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的行动的反应,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已者用”的效用。

企业的价值观范文篇8

一、企业文化的思想内涵

企业文化的思想内涵包括企业哲学、经营理念与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主要有企业的价值体系等,在总体上规范了企业的经营宗旨和行为。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是经过整理后可以宣示于人的条理性思想,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使命。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促进企业发展并能够激发员工干劲的一种无形力量,包括创新精神、独立协作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务实精神等。

(一)、企业哲学——上下同欲,确立共同的目标及价值观念

企业哲学是企业处理经营与环境、经营与人、经营与物、经营与事等的根本指导,而企业哲学中,最根本的则是价值体系。人们的价值观影响着人的行为举止,企业员工的信仰和行为又决定着企业的行为方式,企业的价值观念是一个企业获得成功的指南和动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正确的、明确的价值观念,就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中国古代兵法也强调:“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只要指挥员与士卒有共同的好恶,共同的欲望,就没有不成功的事业。上下一心,士气必然旺盛,众志成城,打仗时个个奋勇向前,当然就攻无不克了。如果上下离心,那就必然军心涣散,号令不明,以之对阵,焉能不败?

如果说上下同欲是创造适应打仗需要的军队文化的要素,那么,它同样也是缔造合乎竞争需要的企业文化的支柱。上下同欲,关键是企业上下要有共同的目标。而共同目标的确立,又取决于企业上下一致的价值观念,谋求一致的利益。如果价值观念不同,人欲不同,共同目标是无法真正确立起来的,所以缔造上下同欲企业文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于企业目标和价值观念的确立。

企业的企业文化要想发挥预期的效果,必须要让员工承认公司的价值观念,这样,心往一处想,事往一处做,劲往一处使,才能保证企业文化的顺利建设和落实。否则,只会事倍功半,而且还会在执行的过程中,积累不满,埋下祸患。

惠普公司的“惠普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惠普方式是不能以数字和统计老表达的,它是一种精神,一个观点:惠普方式是感觉,认为每个人都是惠普的一份子。公司公然声明:惠普公司不应有一套严格的军事化组织,而应该给与员工自由,以他们所决定的最好的方法工作。惠普公司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结果,创造出上下同欲的企业文化,结果使得惠普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这种结果就是将公司的价值观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里,是落实的完美表现。

(二)、企业的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企业价值体系的表现,是企业哲学的明晰化体现。它常常以口号或固定的标语形式展示与人,贯穿于企业的生产行为、市场行为、研究行为,社会行为等一系列活动中。如“诚心、创新、和谐、共荣”。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必须是一个严密的整体,企业员工必须团结一致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奋斗。而能够把全体员工有效地的组织在一起的就是企业理念。企业经营理念的落实是否到位,本质上在于公司的企业理念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人性化。

“不偏为中,不易为庸”,《礼记》里是这样记载中庸的涵义。其余企业经营理念而言,不偏就是要符合人的本性,符合市场规律,这样才能使员工和社会大众接受;而不易就是指企业文化石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与落实不是一朝一夕的,要长期坚持。所以,我认为要想落实好企业文化,就要牢记中庸之道。

(三)、治气——培育企业精神

孙子说:善用兵者,比起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意思是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松懈疲惫时方去打击他,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孙子在这里的治气有两层含义,一是等待敌人的士气,要避其锐气;二是对待自己的士气,则要鼓舞士气。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在军队中表现为士气,在企业中则表现为职工之气,企业之气,这就是普遍重视的企业精神。

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原理要求人们,在诸多矛盾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矛盾两方面中,要着重把握其主要方面。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十个跳蚤”,到头来,什么矛盾都解决不了。如果说,人才是企业最难得的资源,那么我觉得凌驾于这种资源之上的,必然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才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文化中,起制成作用的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华让员工鼓足勇气,提起信心去工作,去奋斗。如果说,没有企业精神的话,那么企业落实只是一个空壳,即使是落实下去,也是难以持久的。没有内涵、没有意义的企业文化是不可能在竞争中胜出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外在表现。而企业精神则是企业文化的实质内涵。只有培育起企业精神,才能让企业文化有实际意义,进而再进行企业文化的落实;而企业文化的落实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企业的精神,并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

二、信息网络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战争中,科学分析、科学预测的重要性,而孙子还说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己而知彼,胜负各半;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这就是说在战争中,信息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而在企业文化落实中,信息网络是否畅通,在决定着落实是否到位,是否及时,是否全面。陈丽琳老师认为,企业中,信息网络由三种渠道构成,正式渠道、非正式渠道和立体式渠道。通过这些渠道的建设,可以将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等以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式,有效地传达到下级群体,这样,只有大家理解并支持企业的价值观等才能共同奋斗,一起进步。所以说,评估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有效,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信息网络,只有完善信息网络,才能保障企业文化的顺利实施。而企业文化的有效实施又可以反馈出一个企业的信息网络是否完善、是否合理,两者相辅相成。

具有良好的企业信息网络的企业,内部沟通流畅,通过沟通,人们知道企业的状况,也知道自己在企业中的状况。这有利于吸引员工关心企业的发展,关心企业的经营改进,使企业经营成为员工生活的中心;也有利于员工关心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他们会自己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之适应企业的要求,使之和伙伴更加一致、紧密结合。只有这样,公司的企业文化才可能真正地的得到落实,产生应有的效果。

三、企业文化的行为规范

陈丽琳老师认为,企业文化的行为规范是指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培训体系、激励体制的设计和实践等,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员工行为的强化,形成企业组织及个人在行为组织行为上实践企业文化的范本。而对企业有影响的行为主要就是内部的领导人行为、员工行为和外部市场影响。而内部的影响则是决定性的,所以我将自己的视野重点放在了企业内部因素尽心过司考。

1、领导人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落实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影响态度,所以领导人行为对企业文化落实影响的实质是其态度和自身素质对企业文化落实的影响。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关键是看领导人是否点头。企业文化是一种个高级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慢慢渗透,细微的事情,领导人应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做到春风常吹,润物细无声。古人说:为将者,应该具有智、信、仁、勇、严五个基本素质,在今天也是很适用的。领导人的态度决定行为,从而决定下属对企业文化落实的执行力度,而领导者基本素质也是要在符合公司的价值观后,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样你的员工才会在你的领导下英勇奋进。

2、员工的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落实

企业文化石手段、是工具,人才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所以说在制定了合理的企业文化之后,员工的行为是否支持,是否执行,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良好的企业文化要对员工的生活、工作、价值观等起到积极的影响。因此,企业一定要将自己的理念、价值观念贯彻在日常运作中、员工行为中。落实是否到位,执行是否严格,关键在于员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的理解程度和执行能力,而重点职责是在于理解程度,所以公司要通过渗透的方式,长期的进行渗透,用企业哲学去影响员工价值观,用经营理念去统率、规范员工的行为,这样才能将企业的文化落实到位。这一环节如果做到了,那么,企业文化的效果就会产生响应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影响员工的行为。所以,领导者要通过在思想内涵上的渗透,结合公司的经营事件,使员工行为规范化、模式化。

四、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落实

1、企业文化管理中形成的企业形象是指企业自己在自己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指导下,为适应社会公众和消费者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综合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工具,把以企业价值观为基础的经营理念和产品服务特色,展示给社会公众和目标消费者,使他们对企业产生良好的形象和认同感,并转化为相应的基本信念和综合评价,从而为企业创造一种理想的经营环境。

企业形象是否塑造的好,是否维护的好,则关系到落实的过程和效果,好了,则会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播,不好则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尤其是公司内部员工对其的认可程度;而如果塑造并维护的好,对内部而言,则会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增加他们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从而利于企业文化的落实和效果反馈。反之,则不然。

2、塑造良好的形象,建设企业文化

1)、立足服务,塑造企业丰满的外部形象;

2)严格管理,塑造企业严格的内部形象;

主要措施有:

培育企业精神,树立企业之魂;

实行目标管理;

强化教育,提高人员教育;

崇尚民主,塑造员工的主人翁地位;

注重实效,塑造企业家的公仆形象;

资源是会枯竭的,只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在这个时候,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了公司时代进步的利器,而只有落实到位,才能让这把利器发挥应有的作用,产生应有的效果。如果要致力于企业文化管理,就要把企业文化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及时反馈,这样才能让企业文化闪烁智慧的光芒。

企业的价值观范文篇9

一、企业文化的思想内涵

企业文化的思想内涵包括企业哲学、经营理念与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主要有企业的价值体系等,在总体上规范了企业的经营宗旨和行为。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是经过整理后可以宣示于人的条理性思想,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使命。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促进企业发展并能够激发员工干劲的一种无形力量,包括创新精神、独立协作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务实精神等。

(一)、企业哲学——上下同欲,确立共同的目标及价值观念

企业哲学是企业处理经营与环境、经营与人、经营与物、经营与事等的根本指导,而企业哲学中,最根本的则是价值体系。人们的价值观影响着人的行为举止,企业员工的信仰和行为又决定着企业的行为方式,企业的价值观念是一个企业获得成功的指南和动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正确的、明确的价值观念,就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中国古代兵法也强调:“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只要指挥员与士卒有共同的好恶,共同的欲望,就没有不成功的事业。上下一心,士气必然旺盛,众志成城,打仗时个个奋勇向前,当然就攻无不克了。如果上下离心,那就必然军心涣散,号令不明,以之对阵,焉能不败?

如果说上下同欲是创造适应打仗需要的军队文化的要素,那么,它同样也是缔造合乎竞争需要的企业文化的支柱。上下同欲,关键是企业上下要有共同的目标。而共同目标的确立,又取决于企业上下一致的价值观念,谋求一致的利益。如果价值观念不同,人欲不同,共同目标是无法真正确立起来的,所以缔造上下同欲企业文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于企业目标和价值观念的确立。

企业的企业文化要想发挥预期的效果,必须要让员工承认公司的价值观念,这样,心往一处想,事往一处做,劲往一处使,才能保证企业文化的顺利建设和落实。否则,只会事倍功半,而且还会在执行的过程中,积累不满,埋下祸患。

惠普公司的“惠普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惠普方式是不能以数字和统计老表达的,它是一种精神,一个观点:惠普方式是感觉,认为每个人都是惠普的一份子。公司公然声明:惠普公司不应有一套严格的军事化组织,而应该给与员工自由,以他们所决定的最好的方法工作。惠普公司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结果,创造出上下同欲的企业文化,结果使得惠普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这种结果就是将公司的价值观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里,是落实的完美表现。

(二)、企业的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企业价值体系的表现,是企业哲学的明晰化体现。它常常以口号或固定的标语形式展示与人,贯穿于企业的生产行为、市场行为、研究行为,社会行为等一系列活动中。如“诚心、创新、和谐、共荣”。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必须是一个严密的整体,企业员工必须团结一致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奋斗。而能够把全体员工有效地的组织在一起的就是企业理念。企业经营理念的落实是否到位,本质上在于公司的企业理念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人性化。

“不偏为中,不易为庸”,《礼记》里是这样记载中庸的涵义。其余企业经营理念而言,不偏就是要符合人的本性,符合市场规律,这样才能使员工和社会大众接受;而不易就是指企业文化石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与落实不是一朝一夕的,要长期坚持。所以,我认为要想落实好企业文化,就要牢记中庸之道。

(三)、治气——培育企业精神

孙子说:善用兵者,比起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意思是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松懈疲惫时方去打击他,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孙子在这里的治气有两层含义,一是等待敌人的士气,要避其锐气;二是对待自己的士气,则要鼓舞士气。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在军队中表现为士气,在企业中则表现为职工之气,企业之气,这就是普遍重视的企业精神。

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原理要求人们,在诸多矛盾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矛盾两方面中,要着重把握其主要方面。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十个跳蚤”,到头来,什么矛盾都解决不了。如果说,人才是企业最难得的资源,那么我觉得凌驾于这种资源之上的,必然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才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文化中,起制成作用的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华让员工鼓足勇气,提起信心去工作,去奋斗。如果说,没有企业精神的话,那么企业落实只是一个空壳,即使是落实下去,也是难以持久的。没有内涵、没有意义的企业文化是不可能在竞争中胜出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外在表现。而企业精神则是企业文化的实质内涵。只有培育起企业精神,才能让企业文化有实际意义,进而再进行企业文化的落实;而企业文化的落实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企业的精神,并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

二、信息网络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战争中,科学分析、科学预测的重要性,而孙子还说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己而知彼,胜负各半;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这就是说在战争中,信息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而在企业文化落实中,信息网络是否畅通,在决定着落实是否到位,是否及时,是否全面。陈丽琳老师认为,企业中,信息网络由三种渠道构成,正式渠道、非正式渠道和立体式渠道。通过这些渠道的建设,可以将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等以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式,有效地传达到下级群体,这样,只有大家理解并支持企业的价值观等才能共同奋斗,一起进步。所以说,评估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有效,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信息网络,只有完善信息网络,才能保障企业文化的顺利实施。而企业文化的有效实施又可以反馈出一个企业的信息网络是否完善、是否合理,两者相辅相成。

具有良好的企业信息网络的企业,内部沟通流畅,通过沟通,人们知道企业的状况,也知道自己在企业中的状况。这有利于吸引员工关心企业的发展,关心企业的经营改进,使企业经营成为员工生活的中心;也有利于员工关心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他们会自己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之适应企业的要求,使之和伙伴更加一致、紧密结合。只有这样,公司的企业文化才可能真正地的得到落实,产生应有的效果。

三、企业文化的行为规范

陈丽琳老师认为,企业文化的行为规范是指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培训体系、激励体制的设计和实践等,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员工行为的强化,形成企业组织及个人在行为组织行为上实践企业文化的范本。而对企业有影响的行为主要就是内部的领导人行为、员工行为和外部市场影响。而内部的影响则是决定性的,所以我将自己的视野重点放在了企业内部因素尽心过司考。

1、领导人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落实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影响态度,所以领导人行为对企业文化落实影响的实质是其态度和自身素质对企业文化落实的影响。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关键是看领导人是否点头。企业文化是一种个高级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慢慢渗透,细微的事情,领导人应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做到春风常吹,润物细无声。古人说:为将者,应该具有智、信、仁、勇、严五个基本素质,在今天也是很适用的。领导人的态度决定行为,从而决定下属对企业文化落实的执行力度,而领导者基本素质也是要在符合公司的价值观后,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样你的员工才会在你的领导下英勇奋进。

2、员工的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落实

企业文化石手段、是工具,人才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所以说在制定了合理的企业文化之后,员工的行为是否支持,是否执行,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良好的企业文化要对员工的生活、工作、价值观等起到积极的影响。因此,企业一定要将自己的理念、价值观念贯彻在日常运作中、员工行为中。落实是否到位,执行是否严格,关键在于员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的理解程度和执行能力,而重点职责是在于理解程度,所以公司要通过渗透的方式,长期的进行渗透,用企业哲学去影响员工价值观,用经营理念去统率、规范员工的行为,这样才能将企业的文化落实到位。这一环节如果做到了,那么,企业文化的效果就会产生响应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影响员工的行为。所以,领导者要通过在思想内涵上的渗透,结合公司的经营事件,使员工行为规范化、模式化。

四、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落实

1、企业文化管理中形成的企业形象是指企业自己在自己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指导下,为适应社会公众和消费者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综合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工具,把以企业价值观为基础的经营理念和产品服务特色,展示给社会公众和目标消费者,使他们对企业产生良好的形象和认同感,并转化为相应的基本信念和综合评价,从而为企业创造一种理想的经营环境。

企业形象是否塑造的好,是否维护的好,则关系到落实的过程和效果,好了,则会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播,不好则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尤其是公司内部员工对其的认可程度;而如果塑造并维护的好,对内部而言,则会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增加他们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从而利于企业文化的落实和效果反馈。反之,则不然。

2、塑造良好的形象,建设企业文化

1)、立足服务,塑造企业丰满的外部形象;

2)严格管理,塑造企业严格的内部形象;

主要措施有:

培育企业精神,树立企业之魂;

实行目标管理;

强化教育,提高人员教育;

崇尚民主,塑造员工的主人翁地位;

注重实效,塑造企业家的公仆形象;

资源是会枯竭的,只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在这个时候,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了公司时代进步的利器,而只有落实到位,才能让这把利器发挥应有的作用,产生应有的效果。如果要致力于企业文化管理,就要把企业文化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及时反馈,这样才能让企业文化闪烁智慧的光芒。

企业的价值观范文篇10

一、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19世纪中后期,现代评估业就随着欧美等国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特别是不动产评估得到充分重视和发展。由于评估实践的发展急需理论指导,因而与评估相关的理论体系逐步从传统经济理论中分化独立出来。马歇尔成为第一个探讨评估方法(尤其是不动产评估方法)的现代经济学家,他提出和发展了许多在现代评估理论中广为应用的概念,这些概念包括根据收益折现确定价值、建筑物和土地折旧对价值的影响、建筑物类型和土地用途对价值的影响等。在马歇尔的论著及其它以他的思想为基础的论著的影响下,以探讨评估、调查方法并提供经严格定义的价值为主要内容的评估理论最终与价值理论分开,形成了现代评估理论的基础。

20世纪20—30年代,评估首先与不动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土地经济学从相关的几门学科中独立出来并发展成为一门正规的科学。1927年,Mertzke出版了《不动产评估》一书。该书采纳了马歇尔的观点,在价值理论和评估理论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将抽象的经济理论运用到评估实务中,建立起了一个以三种评估方法为主的体系,特别是解释了资本化率在评估中的应用。K.LHyder等人在30—40年代又发展和强调了三种基本评估方法,建立起了运用成本法、比较法(市场法)和收益法的系统程序。Schmuatz建立了一个评估价值的模型,并随后将其纳入到美国不动产评估师学会1951年出版的《不动产的评估》中。至此评估理论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基本形成。

评估方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到价值评估的结果及市场交易的实施。总体上看,价值评估方法可以划分为三大类:成本法(costapproach),是从历史成本的角度评估企业价值;市场法(marketapproach),是从目前市场价格的角度评估企业的价值,又称市场比较法;收益法(incomeapproach),是从未来收益的角度评估企业的价值。这三大类评估方法的形成与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另外也有学者将评估方法分为四类(Come1,1998):(1)利用资产负债表进行评估,即直接将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证券账面价值进行加总。此法虽然简单,但却易把企业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混淆,因此必须对账面价值加以调整;(2)加总企业发行在外的所有证券的市场价值来评估企业价值,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的评估;(3)通过与价值已知的可比企业进行比较评估企业价值。采用这种方法首先需要计算资本化比率,再用该比率乘以被评估企业的利润,即可估算出该企业的市场价值(4)首先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将这些现金流量折现后,即可获得企业证券持有人拥有的企业价值。根据这些基本方法,评估师在进行评估时还会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或使用更具操作性的方法。诞生了诸如相对估价法、价格/帐面值比率(PVC模型)法、折现现金流量法、期权定价法等方法。

二、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企业观与企业价值观

我国的资产评估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我国至今尚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估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在评估方法上,对于单项资产评估经过模仿和探索开始进入成熟阶段,但对于企业价值评估还刚刚起步。对于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多散见于资产评估教材中,很少有对企业价值评估的系统论述,大多是将资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移植于企业价值评估之中。

企业价值评估是资产评估的组成部分,但又不同于传统的单项资产评估、整体资产评估。单项资产评估包括流动资产、机器设备、建筑物及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长期投资以及无形资产的评估;整体资产评估是以各个企业,或者企业内部的经营单位、分支机构作为一个经营实体,依据未来预期收益来评估其市场价值,它更多地考虑资产之间组合方式的协同效应带给企业价值的增值。而企业价值评估逾越了前两项资产评估中的“资产”项目——即传统财务报表中涉及的项目,而将外部环境分析(包括政治环境、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区域政策、环保政策、交通条件甚至地理位置等)、行业分析、产品与市场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组织结构和权限分析、人力资源分析、信用分析、管理层经营绩效分析和财务评价(常见的有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状况和发展潜力分析)等纳入评估体系。

1.企业价值评估的企业观

我们研究企业价值评估,准确理解企业的含义是必不可少的。研究企业价值评估的企业观,就是要在评估中准确界定企业的内涵与本质。

在我国,关于企业的定义是运用属加种差的方法得出的。一般认为: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的这一定义,明确了企业本质上是一个依法成立的社会经济组织,同时也揭示了企业这一社会经济组织不同于其它社会经济组织的主要方面,即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企业在面临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要独立核算、以收抵支、自负盈亏,设立企业的条件与程序要合乎法律规定等。

关于企业内涵与本质的界定,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新古典经济学是以市场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市场价格在交易中的作用。因此,企业被认为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匣子”,即企业是在技术既定、信息充分、没有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仅面临市场约束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微观经济主体。自20世纪30年代企业理论产生以来,现代经济学企业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以“科斯”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交易费用学派和以“张五常”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契约学派对企业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企业的内涵。科斯等认为,企业不同于市场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在企业之外,市场是个

典型的契约组织,资源配置由价格机制来协调,而企业是一个不同于市场的“层级”组织。企业内不存在市场交易,生产要素的分配由行政或计划机制来协调。“张五常”等认为,企业是一种契约组织,它在本质上同市场没有什么差别,企业之所以能够出现是由于企业团队的生产效率高于单个生产的生产效率,或者是由于风险的重新分配,或者是由于管理劳动交易的特殊性等等。

企业究竟是什么?弄清楚这个问题是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前提。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企业价值评估的企业观的确立应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等的经济学中关于企业的理论,并结合分析国际评估界的观点和我国的实际,界定“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企业”内涵和本质,以此确立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企业观。

(1)企业是一个区别于市场的经济组织。它是由若干成员组成,有一定组织结构的有机体,其内部成员或部门间的分工协作不是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的,而是通过科层制组织进行的,这是企业区别于市场的主要标志。

(2)企业是一个面向市场的经济组织。它是产品的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所提供的产品(劳务)必须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并且受市场的选择和制约,这是企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和消费者的主要标志。

(3)企业是一个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活动以盈利为目的,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它通过交换和其他生产单位以及消费者发生联系,它是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实体。

(4)企业是一个能主动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组织。在市场竞争机制中,企业要减少市场交易费用或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必然会形成企业的一体化趋势,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一部分企业被另一部分企业兼并或重组的过程,也是企业主动发展和壮大自己的过程。

2、企业价值评估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评估是将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依据其拥有或占有的全部资产状况和整体获利能力,并充分考虑影响企业获利能力诸因素,对企业整体公允市场价值进行的综合性评估。可以说,它是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关于企业价值评估,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多种模式,并日趋成熟。我国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期,企业的性质呈现多元化特点,企业价值评估不可能完全套用西方的模式。采用什么样的企业价值观,对企业价值评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迄今,经济发展历经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四个大的时代。不同时代,财富创造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价值创造的主体随之改变。相应地产生了劳动价值论、资本价值论、客户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等企业价值理论。按照价值来源的主体不同,企业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创造价值为主的企业,二是以资本创造价值为主的企业,三是以客户创造价值(包括效用体现价值)为主的企业。对于企业价值评估,劳动价值论的理念主要是劳动创造价值。一方面,对于企业本身来说,由于它的产生和存在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并且能够生产具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商品,商品可以上市、买卖,企业本身也可以兼并、收购、改制、重组、破产,通过市场交易来体现出自身价值的高低,企业价值=企业的成本价格十利润;另一方面,企业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付出了劳动就会相应创造价值,企业的价值体现在企业生产的商品上,企业价值=企业未来生产的商品价值的现值-企业生产成本的现值。资本价值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理论之一,其核心内容是不仅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死劳动也创造价值。所谓死劳动,实际上就是资本,具体包括实物资本、无形资本、人力资本、资源资本等。可以说,在企业家眼里,一切都是资本,一切都能产生价值。资本趋于隐性化、人性化、智能化、自然化。按照资本价值理论:企业价值=实物资本(或其创造)的价值+无形资本(或其创造)的价值+人力资本(或其创造)的价值+资源资本(或其创造)的价值。客户价值理论认为,价值是由客户决定的。就顾客而言,其购买的已经不完全是产品、服务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感觉,而感觉是极具个性化的。认可才有价值,认可就是价值。客户认可你的产品,就有价值;客户不认可你的产品,就没有价值。客户购买得多,价值就高;客户购买得少,价值就低。可见,客户价值理论是企业从客户的视角来看待产品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由企业决定的,而是由客户感知的,即企业价值来源重心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了企业外部。客户在感知价值时,除关注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本身外,还关注相互间的整体关系,客户价值不仅来源于核心产品和附加服务,更应包括维持关系的努力,通过发展良好而持续的客户关系来创造企业价值。按照客户价值理论:企业价值=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效用价值论的核心就是一切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用途,取决于人们对该商品的主观评价。商品的价值是由它的效用决定,也就是由使用价值决定。这里的所谓价值,实际上就是人们对商品的主观感受。人们通常从生理、情感、智力、精神这四个层次上体验生活,这四个层次影响着人们对产品价值的主观判断,形成的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价值观念。按照效用价值论:企业价值=企业商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阶段,不仅三类企业同时并存,而且还存在一些新的特点。由于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同时,我国经济已开始融入世界经济洪流,产品的销售受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制约,不少企业特别是不少国有企业的资本构成已经呈现多元化、无形化、智能化等特点,而许多国有企业又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承担着许多的政府职能和社会责任。这些特点和因素的影响决定着我们的企业价值理论不能单纯坚持劳动价值论,也不能简单的套用资本价值理论。虽然也有不少企业适合客户价值理论或效用价值理论,但我们的企业还根置于经济尚不十分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我们绝大多数人还仅仅是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几千年来保守的生活传统,客户价值理论或效用价值理论的适应性也不具普遍性。

因此,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价值观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不能拘泥于某一理论、某一方法,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综合运用资产价值构成理论(劳动价值论、资本价值论、效应价值论等)、资产补偿理论、货币的时间价值理论、产权理论等,结合国际评估界的观点和我国的实际,在实践中通过互相验证来确立符合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际的企业价值观。

三、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选择

就评估方法本身而言,全世界都是一样的。自JamesC.Bonbright于1937年在其经典著作《ValuationOfProperty》描述到评估任何资产,工厂设备及用于商业或工业目的的无形资产只有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被JamesC.Bonbright划分为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从那时起,我们曾经修改过这些方法的名字,但是无论我们称之为收益法还是收益资本化法,其本质是一样的。同样的,市场法的另一种叫法,用于房地产评估时,现在称之为销售比较法,用于非上市控股企业和整体企业评估时,称为指标公司对比法。无论我们赋予现代评估方法什么名字,其本质,当我们把这些新方法的外衣被剥离后,它们仅仅是成本,收益和市场法的修改和变形。

对评估方法的选择,由于各个国家的法规、商业习惯不一样,会计制度存在着差异,因而其资本市场的环境、投资者的爱好、乃至评价的方法亦不相同。因此我们在评估方法的应用之中,应当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国际通用的评估方法灵活地运用于我国的评估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1、成本法的运用

成本法是指在评估一个企业价值时,把这个企业的全部资产按评估时的现时重置资本扣减各项损耗来计算企业价值的方法。成本法评估企业价值,实际上就是在资产清查和审计的基础上将企业整体资产化整为零,以单项资产的评估为起点,对各项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分别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使用状况,用重置资本减去贬值来确定各组成要素资产的个别价值,最后将全部资产进行加和。一个企业的整体价值并不等于企业各单项资产的价值之和,单项资产组合需要组织成本,组合后的资产整体价值还会发生增值。对一个企业的价值评估,主要是对发生了增值的资产整体进行评估,是对其未来服务潜能产生的收益评估。换言之,价值评估应该是对企业内在价值、经济价值的评估,着眼于未来。而成本法着眼于现在资产的重置价值,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成本法并不是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当然,成本法非常适合每一单项资产的单独评估,我国目前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市场经济不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大量的国有和集体企业要进行改制重组、拍卖兼并,没有交易活跃的市场作比较,只能对企业实有资产进行客观的评估。在对国有资产实行全面清产核资、改组改制、理顺和明晰产权关系,以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方面,需要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成本法被大量使用。即使是这样,这种应用也是一种有选择的应用。比如,功能性贬值的问题,经济性贬值的问题,土地的作用及价值问题。

2、收益法的运用

收益法通常又被称作收益现值法。我们在进行资产评估时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在未来尚可使用年限内的预期收益,并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成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运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资产评估时,是以该资产投入使用后连续获利为基础的。另外,投资者投资购买该项资产时,一般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其预计的内部回报率只有在超过评估时的折现率时才肯支付相应货币额来购买该项资产。因此,运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资产评估时,应该具备如下前提条件:

其一是被评估对象必须是经营性的资产,能独立发挥效用,具有连续获得收益的能力,资产与经营收益之间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由此可见收益现值法一般只能对整体资产进行评估,对于单台机器设备无法预计它的未来收益,但有些单项资产如无形资产、房地产等可以预计其未来的收益额,所以也可以用收益现值法。

其二是未来收益值能准确的预计,能用货币来表示,经营风险可以预见,能够量化。

收益法通常被认为比成本法和市场法更适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特别是在涉及为企业并购服务时。收购者投资于目标企业是预期能获取未来收益,但是这种预期的未来收益因具有不确定性而蕴含着风险。收益法为量化影响企业价值的这些关键变量提供了路径。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价值评估均适用收益法。在运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必要的前提是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且能够被合理的计量。只有当企业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且能够被合理的计量且能够被合理的计量时,运用收益法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才具有意义。

3、市场法的运用

经济理论和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类似的资产应该有类似的价格,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上,购买一项资产的价格,不会高于有相同效用的替代品的价格。我们对一个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通过比较市场上相似或相近的可比企业公允交易价格,经过类比分析,适当修正后得到目标企业的价值,这就是市场法。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交易市场活跃,人们对企业价值的判断更信赖于市场的眼光。市场交易的价格更具有说服力,它是被交易企业对于购买者的内在经济价值,投资者购买了它,说明它能够为购买者带来现金流量。而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企业的价值,当这个企业一直亏损时,无法预测其现金流量,但假若这个企业有很大的改造潜力,或其自身存在多年已具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的客户资源和销售市场,投资人购买这个企业后进行重整,完全可以使其变为盈利企业,为投资者带来滚滚财源。所以用市场法可以评估企业的真实内在价值,因基于市场导向,接近现实,故容易为当事各方所接受和理解。但运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需要满足两个基本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