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动物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14 10:10:34

观察动物作文

观察动物作文篇1

我观察的一种小动物是狗.狗有-双弹珠大小的敏锐的眼睛,有一双三角形可爱的耳朵,还有-个像巧克力一样的小鼻子和一张大大的嘴巴,嘴巴里有着许多锋利的牙齿,那牙齿好像能把一切猎物咬得粉身碎骨.狗的舌头有散热功能,使它不会大热.它全身都长着毛,那些毛就像棉被一样,盖在它们的身上,这样它们就不会着凉了. 狗的种类有很多,如:保护羊群的牧羊犬,救援工作时用的狼狗......狗可以给人们带来许多好处,比如:看家、找回失物,还可以救人等. 狗的特征是鼻子灵敏,耳朵听力很好,眼睛很敏锐,能在夜晚看到任何东西,它的嘴巴可以吞下一些硬东西. 我的看法是:狗是人类最忠诚的好朋友,请不要吃杀小狗,最好能和狗友好对待,把狗像人一样看待.这是我观察的-种动物和看法.名师点评:小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详细描写了小狗的各种特征,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给小狗画了一幅精致的画像。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描写细致,表达流畅,将小狗的形象全面地展现了出来。“使它不会大热”改为“使它不会太热”。“最好能和狗友好对待”改为“最好能和狗友好相处”。“这是我观察的-种动物和看法”改为“这就是我观察的-种动物以及对它的看法”。

观察动物作文篇2

一、让学生在观察中明确观察的意义

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应先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去观察,懂得观察对写作的作用。如以《课间生活剪影》为题指导写作。由于学生没有认真观察课间生活,很多作文都是内容空洞、不具体的。接着以课间生活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去观察体验,以同一文题,让学生再去写作文。这一次因先做了细致观察,写作时学生感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了,内容也充实具体了,很多学生写出了真切感受。然后再指导学生对两次作文进行对比评议,使学生认识到,造成作文内容不具体的原因是缺乏细致观察。这样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观察对象,在反复指导学生观察写作的实践中,使学生逐步明确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学会观察,才能学会写作。

二、让学生由被动观察变为主动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首先应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是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过铁道买桔子的细节描写,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在作者的笔下,为什么能在平凡中见伟大,于一般中现珍奇,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景物写得美不胜收呢?这原因就在于他们重视观察生活,有深刻的观察感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去仔细揣摩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从而激发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通过课内作文教学来进行。先确定观察对象,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指导写作。如布置《猜猜他(她)是谁》的作文,以班里一名同学为观察写作对象,看谁观察细,写得像。于是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创造的欲望也调动起来了,都仔细去观察,认真去写作,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

三、传授要领,让学生学会观察

1.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

观察对象是什么,要观察什么,搜集哪些材料,应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还要有计划、有步骤按顺序进行。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是先局部后整体,还是先整体后局部,采用什么观察方法等都需要事先考虑好,然后按计划分步进行。如带领学生观察市场,要先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的重点,然后按计划先确定一点让学生对市场全貌进行观察,再依次去观察摊点、人物。否则,学生走马观花式地东看看西瞧瞧,只能留下大致印象。所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是提高学生观察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2.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观察事物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类别及独特之处,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观察人,不仅要从人物外貌、衣着、动作、语言、爱好等方面去观察、体验,还要抓住人物的不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要观察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发展过程,观察事情的各个阶段的特点,抓住事情的整体特征,这样才能客观、具体的了解事物的全貌。 3.观察事物要有思考有分析

观察事物凭一般地看、听、记,只能发现事物的表面现象,只有经过思考分析、研究比较,才能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挖掘出生活现象的深刻含义。要引导学生从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挖掘出新鲜的东西,不要步人后尘。如指导学生观察雪后景色,有一名学生观察之后,一改以往人们对雪的赞美,而指出了雪的另一方面,是虚伪的,是无情的,独辟蹊径,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在广阔的领域里培养学生观察力

要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把观察对象由家庭学校,引向大自然、社会中去,广泛地去接触、体验形形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要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如组织春游活动。要求学生细致观察一种植物,写观察日记。有一名学生观察了山杏林后,写道:“站在山头放眼望去,山前山后全是山杏林,简直是一个绿的海洋。走近茂盛浓密的山杏林,向树上瞧去,数不尽的小杏儿,已悄悄地挂满枝间,捋一把绿茸茸的小杏儿,拿一颗放进口中,酸酸的别有一番情趣。”这是学生远观近察,手摘口尝,积极去观察,提高了观察感受能力。

五、让学生学会怎样去积累材料

写观察日记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本功,在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把自己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分类积累起来。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分析,边记录的良好习惯。

观察动物作文篇3

一、可以“善”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生作文提供写作素材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作文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无“米”,主要是小学生观察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积累作文素材,要想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作文,必须帮学生解决“无米”之忧。现代教育技术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把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随时随地融于课堂,并且计算机容量大,可以贮存大量信息,资料。供同学们写作时参阅,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班级的班队会活动,都可用录像拍摄下来输入多媒体,在作文课上运用。由于拍摄的人和事都是学生熟悉的,甚至是他们亲身经历的,所以,大大改正了学生写作的空洞无物,脱离生活的毛病。发动学生收集照片,让学生人人参与收集写作素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现在生活富裕了,父母经常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外出游玩,我让学生带着照相机把一些名胜古迹拍摄下来,带回学校。在过生日时也拍几张有代表意义的照片,然后,我把这些照片收集上来,分类制作成一套套幻灯片,如苏州的狮子林,济南的大明湖,北京的颐和园,我们的生日等系列幻灯片,在学生写作时,随机播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二、可以“活”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要有“具体内容”,这是《大纲》对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但小学生作文往往比较空洞。如有一次写课间活动时非常积极,可真让他们写起来却东一句、西一句,没有重点,没有条理。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观察能力差,没有正确的观察习惯造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重要一环。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有可能性,是指导学生观察的有力凭借,无论写景状物、写人记事,都可灵活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观察指导。

1.指导小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事物的活动。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联系,全面、有效地认识事物,观察有序,思维才有条理,表达才会层次分明,作文才有条理。让人看了头绪清楚,印象清晰。观察时按怎样的顺序观察,运用什么样的电教手段,要根据观察的目的、认识的实际需要、事物的特点灵活运用。如在观察动物形态时,我利用投影这一简单、易于操作的电教手段,先利用投影,把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的小动物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下面配有观察方法的介绍。告诉学生观察动物时先观察动物总的形态怎样,然后再从头、眼、耳、鼻、口、牙、羽毛、上下肢、爪子、尾巴等部位的顺序依次全面细致地观察。观察植物时可用录像,第一步边放录像边介绍观察植物一般方法。先看看它整个的模样、大小,在看看平时是什么样儿?风吹起来是什么样的?第二步利用录像定格的方法再深一步分别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最后把录像重放一遍,让学生有完整的印象。灵活、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可以指导有顺序地观察动、植物,还可以观察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变化,事情的发展变化。

2.指导小学生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观察 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丰富多彩的,各种事物有各自的特点。观察、认识事物,如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两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情况进行比较,便会发现他们的异同或变化,从而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的作文才有特色。观察事物时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观察,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有效方法。如利用多媒体观察小猫的瞳孔随着光线的强弱不断变化,观察到青蛙的舌头和其他动物的舌头不同,舌根生在口腔底部的前面,舌尖伸向里面,舌头又宽又长,前端开衩等特征。

3.指导小学生观察要结合联想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引导他们联想,即由眼前的所见、所闻或引起他往日见闻的回忆,或展开想象、创造新形象,以所回忆、所想象的事物来补充或印证眼前的观察,或与眼前的观察作比较,相映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观察和联想紧密结合,可以使观察借助联想而插上翅膀,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如观察暴风雨中的小草,我利用录像指导观察时展开联想:想一想暴风雨中的小草是如何抵抗暴风雨的?学生通过录像画面,被雷雨中的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所感染。不由得说到:“虽然小草被大雨无情地一次又一次砸倒,被狂风一次又一次撕扯、摧残,但它还是不屈不挠,只要风势一小,依然挺起胸膛,精神抖擞,不管那暴风雨怎样拼命发威,也征服不了勇敢的小草。”当多媒体呈现出蔚蓝天空中的白云时,学生由飘动的白云联想到,时而像一群白色的绵羊,时而又像从天空中飘落的棉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观察结合联想,才能使写出的文章形神兼备,充满儿童情趣。

观察动物作文篇4

一、培养儿童观察的兴趣

儿童观察的兴趣是很广泛的,他们能从书本上以及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摄取智慧的花朵和知识的画卷。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介绍我自己》,我请两位差别较大的同学来到讲台上,让其他学生说说他们之间的不同,再由这两位学生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恶,将两人加以区分,大家用笔写下来,写后念给大家听。学生通过这样的观察总结,认识到写人物的时候,要写出每个人物的特色来,写出他的与众不同。写得好的,其他同学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很高,观察的也非常仔细。在写自己的时候,有些同学更是拿出了小镜子观察自己。创设情境,也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有一次作文课,我让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手工作品,可以合作来制作。除了美术课,很少有语文课来制作手工,而且没有条件限制,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很仔细的制作每一个环节。制作结束后,老师板书了习作主题《我的小制作》,学生顿时恍然大悟。接着我进行了简短的指导,然后让学生动笔写作文。结果每个学生都写出了自己刚刚的制作过程,步骤清晰,有的学生还写出了自己在制作手工作品时的心理活动。这样自己亲手操作,既避免了学生作文虚、假、空,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制作仔细观察仔细的学生在写的时候就比毛毛糙糙的学生写的丰富。

儿童认知世界,总是由近及远,从身边开始。因此,教师还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如自己种的一种植物,最熟悉的一个人,升旗仪式,妈妈做饭,小卖部阿姨卖东西……要求学生每天都观察一件事或一种植物的生长,或一个细节,都写成观察日记,两个星期进行一次交流汇报,并随时加以鼓励。得到表扬的学生或是进步了的学生,兴趣越来越浓厚,观察的也更仔细了,差一点的学生从中受到了提示和指导,在下次的观察中也学会了别人的方法,有时也有了自己新的改进。长期的训练,学生从中感受到了观察的快乐,就会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

二、方法的形成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观察也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透过表面而深入观察事物的实质。有的观察只注意了一般,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忽视了有重点的观察;有的观察过于片面,因此观察的结论不正确。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首先,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全面仔细地观察。启发学生集中各种感官,去感知和认识事物。比如观察一种动物,就要用眼仔细观看它的头、身、尾,对各个部位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已全面的了解,还要用耳去听听它吃食时、玩耍时、睡觉时的声音。不了解的地方,还要翻阅资料或者请教他人。如果只是大概的让学生看看,就不会留下深刻的影响,不会写下事物鲜明的特征。

第二,要指导学生按顺序有条理的观察。依据事物存在的状态,观察事物有两种基本的顺序。一种是按照空间顺序观察,多适用于静态观察。在引导学生观察景物的时候,特别要求他们注意观察对象的位置,可指导学生由近及远、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去观察,或者根据学生的立足点和习惯自行确定观察的顺序。观察人物、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就要指导学生从整体观察入手,然后一部分一部分依照一定的方位顺序去观察。另一种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观察,多适用于动态观察。如观察雷雨、一节课、欢乐的节日等,就可以指导学生按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观察。根据不同对象,依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不仅能使学生观察得全面细致,而且有助于抓住观察的重点,否则东看看西看看,只会杂乱无章。

第三,指导学生在比较中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什么是特点?特点就是指事物的个性差异,与众不同之处。世界上的事物千姿百态、五花八门,有的事物千差万别、变化无穷,有的事物很近似,乍一看似乎没有多大差异,但是把这些近似的东西放在一起进行一番比较,它们的差异就会分明了。指导学生观察,要在全面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同类事物或同一种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抓住事物的特点。

第四,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巩固观察的结果,丰富观察的感受。例如在写家乡的一处景物,很多学生选择了描写家乡的汉江河。秋天汉江萧瑟一片,于是启发学生想象:夏天,人们在汉江戏水游泳是什么样的?冬季,候鸟们到汉江过冬又是怎么样的景象?夜晚灯光璀璨,汉江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还启发学生想象一下,十年后二十年后的汉江又会是什么样子。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拓展了思路,作文的内容也丰富起来了。

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在观察的同时会投入自己的情感,使整个文章“活”起来,具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力。

三、习惯的养成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之后,要引导他们运用这些观察方法,自己进行观察。在观察活动中,逐步养成有意的注意习惯,自己进行观察。集中注意力观察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态度和习惯,以及良好品质。如果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细心观察的习惯,观察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观察动物作文篇5

[关键词]观察 观察方法 特点 观察顺序

一提起写观察作文,很多学生就会头疼,觉得无从下手。 “没什么可写的!”甚至还有不少同学发这样的牢骚。为什么学生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呢?关键是我们平时对生活观察得不够仔细。有的同学认为,天天如此,没有什么可观察的。也有的同学没有掌握观察的要领,不知道怎么观察。还有的甚至连什么是“观察”都不清楚。如果问他什么是观察,他说:“就是认真看呗!”总之,不观察,不会观察,不懂得什么是观察,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难怪写作文时总会头脑空白,没有材料。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仔细观察生活,才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否则,没有观察,就没有材料,也就不可能写出生动感人的作文。但是,即使材料再丰富,也不会自己走上门来找你,而是需要我们去认真观察、寻找。通过观察。人才能储备大量的生活素材,提笔时就不会感到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了。可见,观察是写作的重要前提。我们小学生要善于仔细地观察日常生活,学会观察的方法,抓住特点,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写作积累材料。那么,怎样进行观察,才会写出生动的作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观察”不等于“看”而是包括“看”

所谓观察就是指有目的、有辨析地看的同时,调动其它感觉器官,去感知、认识对象事物,以获得所需要的生活材料的一种方法。观察首先表现为一种“看”,但这种“看”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特定的目的的。观察除了有“看”的意思外,还有“调查、考察、体验”的意思。观察是了解事物的过程,要想获得充足的习作材料,写出充满生活气息,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光靠视觉——眼睛看,那是远远不够的。要调动五官,也就是眼睛看形色,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身体感冷暖。同时,还要用脑去思考,去想象,用心去感受,它们一齐工作。认真地观察、了解、研究一切人物、事情和事物(包括植物、动物和静物),使头脑里同时得到多种获取材料的通道。做到不但要观察形态,听音响,辨别气味和味道,而且还要感觉事物的冷暖,将这些感觉,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画面。

二、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抓住特点

观察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丰富想象,发展思维,为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创造精神奠定基础。首先确定要观察的事物,找准重点,然后再全面、仔细、深入地观察。这样才能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抓住重点,收获才能更大。观察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只有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使别人知道你写的是什么,即使没有见过这种事物也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写出的作文才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三、观察要有顺序、讲方法

例如一位同学写的《落叶》中有这样一段话:“杨树的落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不过叶面仍是绿色的,只是暗了些,叶子的背面是灰白色的。早落下来的杨树叶已经变成枯黄色或浅棕色了。由于失去了水分,落叶已不那么平整,边缘都向里卷着,而且变得很脆。”这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把落叶的样子展现在我们眼前。因此,观察事物必须要有一定的顺序,还要讲究观察的方法,这样才会看得清楚、细致、深入,写起来才会有条理。

(1)定序观察。就是按一定顺序逐一观察。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或方位顺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四季的顺序,将小兴安岭的美景展现出来。有时,同一种事物,可以把几种顺序结合在一起观察,定序观察,不但适用于观察人物活动,而且也适用于观察事物。

(2)移位观察。就是在观察时不断改换观察的位置如《颐和园》,作者通过观察位置的变化,按照进门、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的顺序,展示出颐和园的美丽风姿。

(3)分类观察。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地观察。如《桂林山水》,作者将漓江的特点和桂林山峰的特点分别罗列出来。

(4)短期观察。用来观察发展较快、过程较短的事物如《海上日出》。作者在观察时捕捉到了日出时瞬间的变化。

(5)瞬间观察。许多明显的丰富多彩的景象往往在一瞬间急剧发生变化,因此要观察事物变化前的先兆,要把所有感官调动起来,要仔细观察急剧变化的瞬间事物的景象和反应,如,形状、姿态、声音和气味等。

(6)点面观察。就是在复杂的观察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既能体现共同特点,又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部分,作为重点观察对象,以点带面,不必一一列举。

观察动物作文篇6

关键词:观察;作文;重要性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树立细致的观察意识,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对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我在工作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写作水平的。

一、抓住事物典型特点作文

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自身独有的特质。所谓典型意识就是在观察活动中,抓住诸事物中有代表意义的事物或是一事物中有某个特征的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同时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进而抓住事物的独特之处。在作文中写好这个“独特之处”,并合理地将“点”和“面”结合起来,文章就能中心突出。如果面对事物将目之所及的部分尽收眼底,写出来的文章就成了面面俱到的“大杂烩”。

比如写一个人的外貌时,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观察描写的话,那么写出来的人物外形就会相差不大,甚至会出现描写这个人或那个人都可以使用的词句,可谓千人一面,写到人物就会这样:一头乌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高高的鼻子,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同样是眉毛、眼睛、鼻子,人与人却长得不一样。只有让学生树立典型意识,抓住被观察者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把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二、抓住事物顺序进行作文

文章的顺序性能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教学中,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观察时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但是叙述时,却七零八落,没有中心。究其原因,是他们在观察时对事物的整体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更没有把观察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其中表达一个中心。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意识,应该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眼光观察事物,切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局部就贸然下结论,以偏概全。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的确不容易。因为他们观察能力还不全,往往在观察事物的时候,知道抓住特征,却又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其次要做到观察有序。静止观察时要注意远近、上下、里外、左右、前后、南北、高低等。如观察一种植物,教师在指导观察时,首先就应该让学生明确植物由哪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按什么顺序去观察?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些部分?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使学生既注意了全面观察,又不忽视植物有特点的部分。移动观察时要做到景随步移,记叙时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如“我走进这条大街……”、“我来到了大街最热闹的地段……”、“我到了大街的尽头……”。把观察点一一交代清楚,景物随步子的移动而变化,读者就不会感到突然和凌乱了。当然,观察时的顺序并不拘束于一种形式,我们还可以用时间顺序、由此及彼的顺序……,但是一定要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会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了。

三、抓住事物生动细节进行作文

文章生动、形象、具体的细节描写引人入胜。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包括万事万物的瞬息变化。细流之汇,可成大海。指导学生观察和描写时,不可忽视细节。小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喜大求全,导致提笔难言,甚至有题材也写不具体,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知道,生活中哪能天天有大事发生呢?然而,细节却无时不有,无处不有。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树立细节意识,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别让那些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细节悄悄地从眼皮下溜走了。

班里一位从外地转来的女生这样写她的奶奶的:窗外闪过一个熟悉的背影,“奶奶!”我赶紧跑了出去,寒风中的奶奶是那么苍老,几缕花白的头发被吹到额前,脸上的皮肤就像一片即将干枯的树叶。她用老树皮般的手颤颤地解开胸前层层的扣子,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个小手帕“包裹”,然后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打开,捻给我两张带着奶奶体温的一元纸币……正是这个小小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位贫穷的老人对孙女的真挚的爱,也使得我在读了这段文字后潸然泪下。如果不注意细节的观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如此的具体生动。

四、发挥丰富想象进行作文

观察动物作文篇7

关键词 写作 观察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观察不像摄影一样,按一下快门,就可以把生活的全貌拍下来,它是人的一个知觉过程,需要发动人的各种感官把事物的方方面面有顺序、有重点的留在自己的头脑中,这样写起来才能言之有序。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外到里、或部分到整体等,只有按顺序观察,写作才能有条理,文章才有合理的层次。

(2)观察要调动“五官”。状物类的作文很容易空,写一片“枯叶”,除了形状、颜色、茎脉好像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其实,我们在观察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各种感官的功能作用:“我把它凑到鼻子前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飘入我的鼻孔,令人心旷神怡。”是嗅觉;“我又把小叶子放入嘴里尝了一下,先是一阵苦涩,接着又是一丝甘甜。”则是味觉了。在生活中用“五官”去感受事物是很常见的:超市买菜,用眼睛看青菜是否新鲜;用耳朵听西瓜是否熟透;用手摸看看黄瓜是否刺手以判断它的新鲜度;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香味;用嘴尝一尝熟食的可口度。对于一种物品,如枯叶,调动“五官”去观察,则能更为真切、完善,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3)重点部位应详细观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有重点观察,这样写作时才能突出重点,写得生动具体。

(4)观察中要有比较。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目的在于区别事物的异同,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

(5)观察中要学会联想、想象。心理学上联想可分为四种:

①类似联想,即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方面想起。

②接近联想,即从空间和时间方面接近的事物想起。

③对比联想,是从相反的事物想起。

④因果关系联想,是从事物的因果方面想起。

观察中要有此物想到彼物,由眼前想到过去和将来,这样才能把事物写得栩栩如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学识更重要”。这也是写文章是否形象生动的保证。

(6)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7)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指导,要求学生要有序地对事物进行观察,用眼和心去看和体会,细致的描绘所见事物。这才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作文指导重在观察指导。而细致的观察就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

总之,只要我们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使我们有所发现。苹果落地,再平常不过了,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壶水翻滚是很平常的事,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汽机,引发了一场工业革命。正如契诃夫曾对一位青年作者所说的:“您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可是您凝神地看着它,就会在那里面有所发现,找到别人以前还没注意到的东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写下来了……”这就是说,要观察,要思考,这样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培养出自己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娜.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读书[J].祖国:建设版,2013(3):273-274.

[2] 黄珊.让学生学会观察与发现,做一个有思想的人[J].基础教育论坛,2012(2):36-37.

观察动物作文篇8

1.观察要抓住顺序。有顺序的观察至关重要。小学生写话,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在观察时,往往不注意观察顺序,常常东看西瞧,把没有顺序看到的东西写成作文,文章就显得杂乱无章。只有观察有顺序,才能言之有序。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除了观察事物的静态,还要观察事物的动态。如一株桃树,我们观察到它的树干,树叶的颜色和形状,花的姿态等,还要观察风吹来时,它的枝叶如何摆动,花瓣如何像一阵“红雨”般飘洒;蜜蜂蝴蝶如何在花中舞蹈、采蜜等。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写参观、游览,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基本的观察顺序还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

2.观察要抓住特点。抓住事物特征观察是最基本的观察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方法。还是以观察人物、花草树木、动物为例,可教育学生在按一定顺序观察的同时,还要抓住这一类事物主要特征,哪些是这一类事物所特有的。比如兔子是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的;的花形各不相同,每种花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观察后,有利于增强记忆,经久不忘。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这样,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鲜活、生动,才能防止写出来的话千人一面、万人一腔。通过引导学生抓特点观察事物,提高了学生辨析事物、区别异同的能力,使学生在写话时能写出事物的个性来。

3.观察要体验情感。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创作的热情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只有带着情感去用心体验、认真观察,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感受深刻,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如果对观察的对象漫不经心,冷冰冰的,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平平淡淡、干巴巴,也就谈不上打动读者的心了。所以在观察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相交融,深刻体验自己的感情变化以及心理活动。如“秋雨像一个顽皮的娃娃,把苹果染红了,把葡萄染紫了,把枫叶染红了……”“秋雨在大地的每一片树叶上,每一个石块上弹琴……”“秋天是一位漂亮的姐姐,穿着五彩斑斓的衣裙,秋天是一位可爱的妹妹,长着红红圆圆的脸儿,在苹果树上荡秋千……”这些把自己的感情加进去写出来的句子,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如诗一般跳动着神韵。

观察动物作文篇9

以作文为中心,首先要在教学活动中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阅读与写作是教学中两个相互独立且不可偏废的重大任务。但读与写又紧密联系在一起,读是写的基础,写则是读的发展。阅读表现了对他人作品的理解与吸收,写作表现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创造及表达。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以写带读的方式,把作文指导紧贴于阅读教学中,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吸取其某一方面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并运用在自我的写作过程中。随着点滴积累,学生们读一点写一点,读了就能用得上,使知识能转化为技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课下还应鼓励他们广泛阅读,为作文积累更多语言材料及方式方法。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以作文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在长期复杂的思维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以作文为中心使他们的思维长期得到锻炼,作文需要思想和文字的综合统一,从观察现实生活,明确中心再到选择素材,从立意构思布局谋篇再到造句遣词,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能力的大融合,所以作文教学体现了综合能力的磨炼过程。以作文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让语法、逻辑修辞及写作等方面知识更具生活气息。学生们在实践中更能把这些知识自然地运用到作文活动之中,使他们在表述上更准确鲜明、生动精练,完整地再现其思想观念,使学生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获取知识、能力。文章就是现实客观世界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学生们的头脑就是个加工厂,把对客观世界的存在及意识理念以文字语言的形式展现出来就是文章。

以作文为中心,还需要让学生对客观事物经常进行细致观察,使学生们对周围的事物环境有所了解,有所发现,从而突破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过程中的瓶颈。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周围的人物事件也就是观察的对象数不胜数,如果做到随时留心观察,并把观察了解的事物储存于头脑并记忆下来,作文的表现就如鱼得水,不再觉得麻烦了。学生们通过不懈的坚持,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客观事物的方式方法,不断积累许多材料,并获得许多知识,从而使作文的写作内容越发具体充实。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并在他们的观察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在活动中重点引导他们细致观察,体验这过程中的精彩。对于人物的观察则引导学生们善于发现这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找出不同人物的特点,这样才能刻画得更贴近人物本身。在观察静物的过程中从形状、姿态、颜色、气味等方面边看边说,相互启发,加深印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采取多样形式引导、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他们在实际观察过程中积累观察经验。引导他们观察,同时也要指导他们用脑思考。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同时,还应引导培养他们分析事物的能力。分析能力取决于学生们的知识积累、感受的能力如何,与能否肯用心思索有很大关系。所以提升学生们的分析能力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并在教学的各环节上想方设法启发他们的思维。时常指导他们用脑分析日常生活中观察注意到的事物,并且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些事物,在写作文章过程中,就能选择有意义的事情出来,自然分析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培养学生们认真观察的习惯和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通过观察,不仅仅可以提升他们的习作水平,也是让学生认识自然,增长知识的良好途径。假如他们对客观事物不细致观察,就不会获得大量丰富的知识。观察还是思维的基础,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越强,其思维也就越活跃,分析推理、判断理解的能力也会增强。

观察动物作文篇10

一、观察是作文感性的材料积累

作文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是从认识事物和积累素材开始的,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涓涓流水,汇成江河。”如果没有这一基础,其结果无疑只能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因此,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积累感性材料是第一步。

1、观察环境的营造。

小学生的观察、认识事物具有随意性,教师则要营造观察环境,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而又主动积极地进行观察。而营造环境中最主要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才能透彻地认识事物,为理性地表达事物打下良好基础。在《写一种小动物》一课中,我是这样营造环境,指导学生观察的:在出示玩具小狗之后,首先提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写出这个可爱的小狗呢?”根据准备和思考,由几个同学一一说出了答案——外形、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然后依次指导学生观察实物,说出特点,让学生用眼观察外形,想一想小狗的毛皮,用手摸有什么感觉,它喜欢干什么?吃什么?活动特点怎样?当指导到用脑子想象的一刻,同学们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我首先请一个同学上台认真指出小狗身体的各部分,和老师一起试说身体各部分怎样?像什么?同学们拿出各自带的玩具小狗一起说,说感觉。在这充满生活情趣的环境中,师生间的交流达到水融的境界,他们不仅认识了事物的特点,而且在认识中获得了实践体验的愉悦。

当然,营造观察环境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官能作用,这样才能达到观察与认识的和谐发展。

2、培养观察动机。

动机是最好的兴趣,是行为主动性的源泉。因此,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令学生想了解和认识事物,这样学生观察事物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三年级《写一种水果》的作文教学中是这样激发学生动机的:导入课题后,首先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写哪一种水果吗?”然后立即出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小小灯笼红又圆,个个脑袋顶杯盖,个个滋味甜又甜,人人都说吃不厌”。这样个个小朋友们趣味盎然,议论纷纷,抢先回答。最后我板书出正确的答案——柿子,并出示了一个新鲜的柿子让学生观察,学生写作欲望被激发起来了。

3、记录观察结果。

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记录好观察结果也是重要环节。因此,教师无论是带领学生参观工厂,新型建筑,观察校园,测量土地,还是听报告会、故事会,都要让学生做好记录。经过日积月累,生活中的事例便可随手拈来,成为作文中的题材。

二、想象是创造思维的翅膀

想象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活动,是形成创造思维能力的翅膀。想象也是一种以事物为依托的实践活动,如没有蝙蝠和雷达探路等的知识就不可能设想雷达的创造。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在认识、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不能凭空捏造。

1、培养想象意识。

要想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进行想象活动,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想象在作文之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只有意识先行,方能创造神奇形象,使作品精彩纷呈。培养想象意识的方法首先是平时教学中注意品尝精彩的想象句段,议论想象的形象与原事物的共性,从而体验形象描写的优越性;其次是引导学生学会联想,在观察事物中看到一事物而想到其他事物(如看到学校的一排挺拔的松柏树就马上联想到一排守卫祖边疆的战士;在品尝中体验想象的乐趣,在实践中联想新的事物形象,这样必将强化学生的想象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养成想象习惯。

有了想象的意识,还必须有持之以恒的想象习惯,才能化成敏锐的想象能力,使创造思维活动在写作中发挥自如,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对故事情节发展展开想象;在课外生活中对周围事物细心观察,展开联想;在作文指导课中注意想象的诱导。如在写“写一种水果”一课中,有意识地在观察中诱导想象:柿子是什么样子的?看到它红又圆的样子会使你想到什么呢?然后进行想象说话训练(柿子的形状真有趣……)。大家议论纷纷,最后说出了“柿子的形状真有趣,红红的、圆圆的,像小灯笼”这样形象化的句子。

3、鼓励想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