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一则十篇

时间:2023-03-31 05:38:25

观察日记一则

观察日记一则篇1

2010年11月7日

星期天

今天爸爸买了一只小狗,它全身漆黑,只有脚是白的。

有一次,小狗回来晚了,家门关了,它就用它的爪子来敲门,小伙伴们都夸我有一只神狗了!

我希望它能天天能陪我玩!

我发现夜晚它的眼睛会发亮!

观察日记一则篇2

我首先倒好了热水(是不烫手的)、冷水、温水各一盆。我想:这当中有什么学问呢?哦,我知道了:右手放进热水里,左手放在冷水里,然后再同时放进温水里!对,就这么办!

我一开始是放进热水和冷水里,大约三、四分钟以后,我把手拿起来,甩了甩之后放进温水里。但是,一点感觉都没有!我想:这里怎么没学问呢?但是课文里说了处处都有学问啊!

我苦思冥想,终于,一个问题从我的脑子里一闪而过。使我恍然大悟——会不会不能甩呢?

观察日记一则篇3

火烧云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紫盈盈的,一会儿金灿灿的。葡萄灰、百合色、玫瑰红、柠檬黄、橄榄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儿的颜色。真是瑰丽无比呀!

突然,飞出了一条金色的巨龙,在山顶上盘旋飞舞。正当我饶有兴致的看着,巨龙却消失在云端。

一头狮子又映入我的眼帘。它正蹲在地上,给几只小狮子喂奶。我一眨眼,就再也找不着了。

观察日记一则篇4

记日记并不是一件难事,我国著名作家冰心这样说过:“心中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话怎么说,字就怎么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思想感情发泄完了,文章也就写完了。”

虽然每天写下一些文字并不难,但是要坚持天天写,一天也不间断,就不那么容易了。这就需要有恒心,有毅力。

有不少小学生在老师的建议下都曾经记过日记,往往开头一段时间兴趣较浓,但过上一段时间(通常在二三个月)便坚持不下去了,先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后来干脆不记了,这是缺少恒心和毅力的缘故。其实,恒心和毅力是可以培养的,培养恒心和毅力的最好方法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每天晚上在睡觉前一定要在日记本上写上几笔,不写几笔便不睡觉。开始时可能会有“坚持”的感觉,记到后来,便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变为每天的“需要”了。

记日记与写作文最大的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必须绝对真实,一定要是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和确实这样想的,才用文字把这些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记录下来;二是长短篇幅不限,结构方面也不要求“一定要像篇文章的样子”,有话则长些,无话可短些。

日记的一般格式是,先在第一行写上日期、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然后另起一行记事情的经过或自己的感受等。日期要写全年、月、日,如2003年9月27日,不能光写“9月27日”而把2003年漏掉。不然过上几年翻阅时连自己也弄不清楚是哪一年写的了。天气情况则不一定记得特别具体,只要分别“晴天、阴天或雨天”就行了。有的日记记的内容比较集中,也可在第一行下面像作文一样加个标题。篇幅较短的日记不必分段,但内容较多,不但记事并且还记下自己的所感所想的日记一定要分段,通常记所感所想时应另起一段。记日记尽管没有像写作文那样要求严格,但语句表达的意思要准确,要流畅,包括标点符号,也不能马虎了事。

日记,就其内容看,可分为生活日记和观察日记两种类型。生活日记就是把自己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记下来,并适当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生活日记可以记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可以记一件事或一次活动,也可以记一个人,还可以记动物、物品等。观察日记则是记录自己有意观察到的事物或社会现象。记观察日记,不但要记下观察到的情况,而且还应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找出其中一些规律来。比如说《蚂蚁活动与天气变化》这类观察日记,通过对蚂蚁生活规律的观察,与天气变化现象进行有目的的联系分析,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蚂蚁可以预报天气。

要记好日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放开写,把自己的生活和思想绝对真实地记录下来,而不要进行过多的修饰。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而不是写给别人看的,有些内容,写进作文中去可能不太适合,但记在日记当中,就完全没有什么关系。比如说在同学有困难时究竟帮不帮他,自己的头脑中曾经犹豫过,那就应当把这个思想过程如实地记下来,而不要怕“有损自己的形象”而不记,或者不顾事实地拔高自己,大唱“高调”。

观察日记一则篇5

上面所说的两点是观察的态度问题,是观察的前提,下面说说深入观察的方法。

观察事物要全面、多角度。所谓“全面、多角度”,就是要对事物的全部内涵作各个方面、各个角度的观 察。如观察人物时,不仅要从人物的外貌、衣着、举止、动作、语言、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等各个方面去观察、体验,还要从不同阶段、时期、环境去观察,这样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观察才能对人物有全面的体 验了解,否则,单就一两个方面去进行观察,只能是表面的、肤浅的。观察事件,那就要观察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观察事件的各个阶段,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对 “面”的全方位观察,才有对整体的认识、了解。观察景物,既要从景物的形、声、色、味及结构等各个方面去观察,也要从不同方位、角度(如平视、正视、俯视、仰视、近视、远视等)、顺序去观察,这样才能全面 了解景物。全面地、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是认识、了解事物的基础。

观察事物要细致、深入。所谓“细致、深入”,就是要在观察事物时,把事物的与“众”不同的本质特征 抓住,作深层的本质的观察体验。观察“人”,就是要把握住人物内在的本质特征,即与别人不同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观察“事”,则要在把握住事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的基础上把握住整体的特征。观察“物”, 就要抓住其各个构成部分的特点和总体的本质特征。细致、深入的观察,不是繁琐、不分主次的观察,而是要发现、把握与“众”不同的差异,抓住了与别的事物的不同点,就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观察要看本质,不能只看表象。

观察事物要思考、研究。全面、多角度的观察是为了全面了解事物,细致、深入的观察是为了把握事物的 本质特性和深刻含义,而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就要反复思考,分析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原因,综合归纳。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在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购物要选择,穿衣要选择,饮食要选择,娱乐也要选择……选择就 要分析、比较,其目的就是为了挑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适合自己的喜好。如果“拾到篮里就是菜”,就会无特性可言,哪谈得上适合自己的心意!我们观察生活,也是这样,一般地看看、听听、记记,只能发现事物 的表象,只有开动脑筋,经过分析、研究、综合、归纳,才能透过生活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性,发掘出生活现象的深刻含义。“比较”是最易区别事物间差异的一种手段,我们在观察生活时,要充分运用“比较” 手段。运用“比较”要开动脑筋,展开联想,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性。“比较”有“此”与“彼”的横比,有不同阶段、时期的纵比,或两者结合的纵横比,有同类事物的正比,有对立事物的反比等。从不同角度多问 几个为什么,通过分析归纳,把握事物的特性和含义,是探究事物真谛的一种常用手段。

上面所说的都是直接观察。在实践当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生活条件等各种限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 了解不可能全靠直接观察、亲身体验去获得,即使已成名的作家,写文章凭直接观察所获得的素材也是不够用的,还要借助调查研究、读书等间接观察来获得,更何况是学生。所以直接观察要跟间接观察相结合。

间接观察就是要广泛地阅读各种书报杂志,充分搜集别人观察所得的材料而创造性地自如运用。作家叶永 烈创作的科学小品、人物传记不少都是间接观察所得的材料,不借助别人观察的材料是无法写成这许多作品的。对学生来说,广泛地阅读各种书报杂志,对学习写作更有现实意义。生活在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的年代里, 面对热火朝天的建设,单就报刊杂志所刊登的新闻、消息、报道等,已经够学生了解社会巨变的纷繁的生活景象了。所以,在培养观察能力时,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各种书报杂志的兴趣和习惯。要注意不能“偏 食”,各种书都要读,这才能广泛地吸取别人所提供的各种养份。“剪报”是一种很好的间接观察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剪贴,日积月累地坚持,必然会获得直接观察所得不到的各种素材。

调查研究也是一种间接观察。通过调查研究得来的材料,经过分析研究,同样可以起到深入了解事物的作 用,所以观察生活还要跟调查研究相结合。

写作依赖于观察,但观察到的事物不把它记录下来,积累起来,而是让它稍纵即逝,那也是无济于写作的 ,所以在观察体验生活的同时要坚持记好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是指记录人们对事物观察所得的一种笔记。它不同于一般日记,它是为写作积累素材,从而以达 到提高写作水平为目的的一种札记、随笔,称它为“日记”,主要是强调要坚持记。一般的日记是作者认为重要的事情的实录,是备忘性的。观察日记的内容要广泛得多,形式要灵活得多,表达方式也多是综合运用的, 所以实际上就是一种单项的写作训练。记好观察日记是培养观察能力的基本功。记观察日记贵在坚持,要做到把观察体验所得随时随地记录下来,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天天坚持记观 察日记的典范。他记观察日记的习惯,一直坚持到逝世前四天,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不是更要坚持了吗?

观察日记一则篇6

关键词:读 记 积累 作文 素材

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是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初中生的写作内容虚假、空洞、乏味,作文中常常出现“假”、“大”、“空”、“抄”的现象。当务之急就是引导学生不断积累作文素材,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一.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作文素材来源于实际,来源于生活。而初中生的经历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简单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与感悟。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1.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做什么事情就有了内驱力。观察兴趣是慢慢培养的。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观察,写观察日记,把一些观察日记拿出来与我的学生分享,让他们在分享到一些趣闻趣事时激发起观察的兴趣,希望自己也能把看到的一些新奇事物记下来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学生邀请我和同学们分享他们的观察日记时,我总是很高兴地听,及时表扬他们无私奉献——愿意把自己仔细观察得到的原始写作素材拿来与大家共享。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他们带我和大家一起去共观察同分享,然后我针对学生观察得到的记录提出一些观察及记录的修改建议。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某一具体事物时,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使学生观察能有的放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的方法和顺序,进行有条理地观察。同时注意有重点地观察,观察要细致。观察过后要写下观察记录。

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生对观察产生一定的兴趣,掌握一些观察的方法之后,我们要经常督促学生细心观察,写观察记录,并且在书写观察记录时最好结合自己的思考,努力在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时,能看透事物的本质。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了。

二.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报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大量读书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教学中,要让学生大量读书,增加阅读面,提高阅读水平。精心选择好的文章向学生推荐,可以是新闻、科普、故事,可以是小说、散文、杂文,只要有益于学生成长都可以读。

读书时,要求学生进行摘录和写读书笔记。摘录下书中的精华,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以及对书上内容的思考。只有动了笔,做了摘录,写下读书笔记,才能把学生的思维融入进去,也只有真正地思考,读书才能消化。

摘录片段,书写读书笔记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极好的方法。

三.加强背诵,培养语感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这样写道:“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并不是背熟了好去模仿抄袭,而是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把别人文章里的好处变成自己的……”由此可见写作文需要积累的大量素材,除了观察与阅读,还需要背诵。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四.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极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日记可以记下我们看到的东西,天长日久可以培养我们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日记可以记下我们读书读到的东西,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日记可以记下我们读书想到的东西,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写日记本身,就锻炼了我们写作的能力。

观察日记一则篇7

1.发挥日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功效

日记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恨“无米下锅”,而日记则要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的记录下来,可以小到一个富有个性的眼神、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大到国家大事、世界形势。天长日久,源头活水丰富了,写作时就会下笔有神。

2.写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学生要将自己的日记内容写得充实,平时必须注意观察、思考、分析。观察时要仔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让学生留心事物的形状色彩,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等。

3.写日记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日记是将教材中所学到的雅词佳句、写作技法尝试和运用的地方,经常写日记,学生的模仿和运用能力就会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提高。

4.日记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鼓励学生说真话的第一步。学生写反省日记,是让学生不断正视自己的过失、错误,以便吃一堑,长一智;学生写感悟日记,就是让学生对人生、对生命、对社会、对自然有感悟,以引起学生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思考。

5.日记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以依赖的真诚朋友

学生写日记讲真话,抒真情,发真感。这是学生愿意对你倾诉的前提。作为初中语文老师,首先要把学生当作真挚的朋友,以心换心,站到学生思维的角度平等沟通,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耍不得半点虚伪和架子,将此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课外交往中的点滴中去。这样学生才会从心底里对我们敞开情感和思想的大门。了解了学生的心态,有针对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放手”,拓展写作的内涵和外延。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我还经常及时地把自己对生活与社会点滴的观察与感悟化成问题抛给学生,建议他们多读书,多看报,多思考,学会自己在日记中抒发见解。

6.合理利用好日记的批阅,形成良好的心理激励机制

观察日记一则篇8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我们要培养小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要教授学生必要的观察技巧,要提醒学生感悟生活,生发联想,勤于记录。

【关键词】

观察 习惯 技巧 感悟 联想 记录

我每次深入到学校,总会听到老师的争鸣。尤其对习作教学,老师们更是一脸的无奈。针对这一现状,我提出了我的作文观 :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记录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生活素材,学生的习作只好东拼西凑,难免空洞无物,笑话百出。有的甚至无话可写,面对老师的质问,学生支支吾吾,对习作的恐惧心理倍增。为此,我们要让学生投入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去体验生活的过程;要让学生留心生活,去观察生活的细节,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采撷生活的浪花呢?

首先,要培养小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让学生受益终生。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缺乏定力,往往对生活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但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记忆深刻。

我们要避其所短,扬其所长。不遗时机,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爱好,培养他们主动观察的习惯。小学生喜欢什么,只要是健康有益的,我们就要积极鼓励,大力提倡。

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养花种菜,饲养宠物。我辅导过的一个小学生,现在上三年级,开始习作课就是头疼课。他妈妈是位数学教师,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去年他们找到了我,我直言不讳,先问小朋友喜欢什么。小朋友说喜欢含羞草,我就对他妈妈说“买去”。这一买不要紧,他写的《含羞草》很快名噪校园。后来他又说喜欢春蚕,爸爸毫不含糊,给他买了蚕宝宝,他的《蚕宝宝的蜕变》好评不断。今年六一那天,他的《白雪精灵》在《东方少年》发表了。

很多人问我这其中的秘密,我就说了一句话,“喜欢是最好的老师”。因为他喜欢,他才去观察,去研究,去思考,去发现。看似简单的道理,我们很多人却忽视了。只知道让孩子去读读、写写、看看……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引导小学生沿着兴趣去观察生活,对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大有脾益的。我们要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同时,趁热打铁布置观察任务。不急不躁,稳步推进。学生的观察习惯就会如春风入夜,无声无息地成长起来。

每次观察活动我们都要组织有序,目的明确。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细致观察的习惯。一位名人说过,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记下来。这都是习作的材料。粗枝大叶,是观察的大忌。走马观花,是欣赏不了美景的。

我们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带着放大镜,带着显微镜,去观察世界。去观察一草一木的兴衰枯荣,去观察一花一果的开合长落,去观察一景一物的多姿多彩,去观察一颦一笑的千姿百态。学生在观察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积累习作的素材,习作时便可信手拈来,为其所用。

再者,要教授学生必要的观察技巧。

有人说,良好的办法是成功的一半。必要的观察技巧,可以帮助小学生实施有效的观察,从而提高观察的准确性、时效性、科学性。切实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自然的魅力,人性的光辉。

观察要有次序。时间不同,景物的变化不一。看日出,当然要在早晨;看日落,自然要到傍晚。花开花落,草长莺飞;烈日炎炎,蝉声阵阵;金风送爽,硕果飘香;天寒地冻,瑞雪飘飞。季节不同,风景各异。空间不同,观察次序有别,要么从上到下,要么从左到右,要么从前到后。角度不同,观察的效果也不一样,观察到的内容也有差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景高低各不同。”苏轼的诗句一语中的。只有按着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学生才可以从容镇定,有条不紊;才可以细致入微,不丢不落。

巴金先生留学伦敦,途径海上,按着时间的先后,把海上日出看得淋漓尽致。那磅礴的气势,给巴金先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名篇《海上日出》应运而生,久唱不衰。岑桑的《画杨桃》讲述了自己画画的经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他画出的杨桃像个五角星,引起同学们的讪笑。但他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以及独特的观察方法却得到了老师的认同。

观察要全面。我们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要力求全面,这样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全面也并非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我们不仅要观其形、闻其声,还要嗅气味,总之要调动多种感官,齐头并进,综合体验。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

观察不是简简单单的看。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形状的大小、个头的高低、颜色的深浅,要引导学生像歌里唱的一样,“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要看得清楚,看得到位。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分辨自然界的声音。悦耳的要听,刺耳的也要听。鸟鸣也罢,犬吠也好,无一不是学生要关注的。要引导学生用鼻子去闻,不管香气馥郁,还是臭气熏天…… 还要用嘴巴去尝,苦辣酸甜咸,五味杂陈,都是生活的味道。要用手去摸,去感知事物的温度高低,是柔软,还是僵硬,是光滑,还是粗糙……

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去观察。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形形的人呢?“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寥寥数语,惟妙惟肖,润土的的生活环境、家庭信仰,跃然纸端。

观察要有深度。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较高的要求,我们不期望一蹴而就。因为观察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它同样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认识是螺旋式上升的。这就要求学生观察要耐心,对某些事物要反复观察,这样对事物的认识才会更全面、更深刻。

最后,观察要注意感悟,生发联想,勤于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把观察中收集到的信息归纳梳理,要通过表象,看其本质。要抽丝剥茧,由表及里,不断深入。感悟生活的本质,是我们一辈子做不完的功课。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没有太多的约束,不会有思维定式。“白纸好作画。”一张白纸,我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们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联想中比较,在比较中深入观察,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观察日记一则篇9

【关键词】 美术速写;日记;意义;主题;方法;表达

一、速写日记的意义

速写是美术教学中最为普遍的基础课内容之一,但也是极易被边缘化的重要专业课程。这是因为学生对速写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基本的技术能力层面,尤其是本科一年级尚有很大的考前培训的惯性,没有从一个应有的专业高度上来认识、理解速写。速写由于形制精悍,不拘于材料工具,不囿于环境场合,最宜进行记录表达,也是最为简便的专业表达方式。由于时间的局限使得速写无法做过多做修饰推敲,无法像长期作业一样苛求所谓的完美深刻,但这恰恰促成了速写的即兴与感性的特点,使它成为绘画中最具天然性质的一种专业形式。速写在造型基础训练中有重要作用,但很多学生仅仅将其理解为训练造型,培养手、眼、脑配合能力的课程。这种认识是很狭隘的。速写不受材料工具及环境场合的约束,篇幅简练快捷,恰似日记,不拘形式体例,有事则记、有感即发。

速写的感性即兴与自然不拘,更似文体中的日记,所谓日记就是每天或经常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或对事物的观察思考、体验感悟等所做的文字记录。不拘形式体例,有事则记,有感即发,率性而为,灵活多样。因此可以把速写作为对日常所见、所思的一种绘画记录,通过速写日记实现技术训练逐渐向专业表达的转化,这是使速写得以升华的有效方式,也是引导学生从从自律到自觉最终达到艺术自由的重要途径。

二、速写日记的主题

1、速写日记的内容

速写日记的难点在于较之速写造型训练有更强的主观性,按照主观性的大小,将速写日记的练习分为纪实类速写、表现类速写和探索类速写三个内容,以便于速写观念的转化和速写方式的过渡。这三个内容也可以说是从相对的被动描绘到主动表达的不同阶段,当然这三者的关系不是完全割裂的,有时相互之间有部分功能的交错,但是为了便于学习研究姑且按照主观性的大小,对速写进行分阶段、有目标的训练。(1)纪实类:这一类速写以写实手法为主,是在具有一定的写形状物能力后,客观地、如实地记录生活中的事物的形貌神韵。(2)表现类:重在观念的表达、情感的宣泄。不注重对形象客观形态的如实摹写,为了强化观念或感彩而对形象做出较大的主观改造。(3)探索类:这种速写常常是针对创作进行的形式语言或构图形态的探索研究,是创作作品的预演。有很强的主观性,有些未必就是现场写生,而是凭借长期实践中对审美的理解感知,依靠默写或想象完成。有些作品也会直接演化为创作。

2、速写日记的主题

为了增强学习的系统性、研究性,使速写日记学有所用,以便于与创作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人的具体专业特点及学习阶段,对速写日记进行相应的主题设定,并以这个主题为持续关注点来进行。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在速写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对个人或社会生活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主题选择有很多种方式,以下提供几种设定方式的参考。例如按照题材内容可分为:

(1)人物肖像:可以设定某一群体,如记录当代大学生活、民工生存状态等等。(2)静物道具:如生活用品、工业机器等。(3)风景建筑:城中村改造、历史遗迹等。(4)场景组合:校园文化活动、民俗文化活动等。主题设定可以一种或多种,也可除以上方式外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自己另行设定。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各人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类型的速写日记来进行,如纪实类的人物肖像或表现类的人物肖像,如纪实类的风景建筑或表现类的风景建筑等等。同时也可以对一些重点的速写内容做简要的文字表述,或者是自己的心情记录。

三、速写日记的方法与表达

速写既然是绘画的一种形式,那么也就一定要以绘画的普遍规律与方法作为重要的参照,不要仅仅停留在技法层面,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提升速写质量内涵,并增强速写与创作之间的联系。因此从以下几个紧密联系的环节来进行,把握速写日记的方法。

1、观察与体验

我们通常把观察与视觉联系在一起,但是观察不一定仅仅用视觉一味的去看,因为视觉接收的信息是有限的,而绘画也不只是用视觉来体现视觉的,用“所见”能体现出“所不见”,用有限的“画中”体现出不尽的“画外”才是绘画的精妙之处。

2、兴趣与意味

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认真观察体验,对物象有全面了解,从自己最感兴趣处入手,寻找切入点,说自己想说的话,画自己想画的画,兴趣是使绘画状态保持饱满、充满活力与生机的酵母。

3、概括与提炼

以兴趣点为依据,对通过观察而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筛选概括,去粗取精,精益求精,提炼出最能表达审美意趣的形象信息,使之浓缩、凝华。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简化的过程,“没有简化,艺术不可能存在,因为艺术家创造的是‘有意味的形式’只有简化才能把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抽取出来。”――克莱夫・贝尔。

4、夸张与强化

要想给观者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就需要强化客观物象传达给自己的感受。夸张就是突出强调物象特征,以加强和扩大对于这些特征的认识,以便充分的揭示物象的本质。夸张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趣味点,形象的变形或扭曲以强化或突出这种意趣为目的。马蒂斯的作品正是为了强化形式美的意趣,而对物象进行夸张,为了追求高纯度的形式美而牺牲形体,为了画面构成需要而不由自主地改变结构。

5、默写与想象

观察日记一则篇10

【关键词】老年支气管哮喘;孟鲁司特;布地奈德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52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21-02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一种[1]。就相关资料显示,该病在诸多人群中均有发病,而且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而老年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患病群体,如何能够在治疗的同时兼顾老年患者日渐衰退的身体机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组探究则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对照治疗,进而评价分析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的应用效果。现根据有关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240例,所有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选录,同时排除以下特征: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③合并其他慢性疾病;④精神障碍与心理疾病。开展探究前,均以临床宣教的方式告知所有患者本次探究所采取的方法与探究目的,获得其认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以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66-82岁,平均年龄(71.3±3.6)岁,观察组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2.3±3.1)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的差异性对探究结果无影响。

1.2研究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予以患者抗生素与多索茶碱,同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药剂调配如下:2mg布地奈德加入到3ml0.9%生理盐水中,2次/日,1ml硫酸特布他林加3ml0.9%生理盐水,2次/日;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司特治疗,10mg/次,每日睡前口服。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0天,治疗后统计其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