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9:01:48

观察力

观察力范文篇1

运用眼晴发现新闻

我国历来有眼见为实的说法,新闻就是要真实,所以应该用眼睛去观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从而发现实实在在的新闻。

2000年初,我在湖南农村采访中发现,各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除了调减早稻和棉花以外,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一些县市出现一哄而起的大搞蔬菜百亩片、千亩片、万亩片,甚至十万亩片的情况,许多公路旁的田野里掀起了大种蔬菜的热浪,到处搭塑料大棚,下种育苗,插上蔬菜示范田的牌子,给人一种增收就要种菜的感觉,而且这些地方发展的多是旺季大路菜品种,市场相对饱和。看到这个动向以后,我接着采访了湖南省蔬菜办的负责同志,他们也担心在新一轮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中,部分地方盲目发展蔬菜,不看市场需求,弄不好可能出现“小白菜倒在水里喂鱼”、“种苦瓜吃苦果”、“生姜烂在马路旁”的惨剧。为此我写了一篇记者来信,《盯住菜蓝子种好菜园子》(新华社2000年3月29日长沙电)提出“冷思考”,并给农民传递哪些菜可以适当发展,哪些菜不宜盲目扩种的信息。此稿由于来自生产实际,所以3月30日被《人民日报》和《新华每日电讯》等报纸全文刊出,对实际工作产生了定推动作用,受到农业和蔬菜管理部门有关同志的赞扬。平时,我写一些动态新闻也必须观察后再下笔,如《春节市场货丰价稳》、《早稻生长良好》、《湖南市场优质农产品增多》都是眼皮下的消息。

回顾前些年,湖南分社的报道中还有两条用眼睛采访来的典型报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条是一位老摄影记者到绥宁县黄双山区去参加森林资源考察时,看到路边的大树被一些不法分子把树皮活活地剥了,让大树枯死,然后再来砍伐,这种肆意破坏森林的违法行为令人痛恨,这位记者立即就将现场拍下来,发往总社,评了好稿。再一篇论文是一个老记者见到湘北农村在给老人祝寿时,将许多100元的人民币用大头针一张一张地撇在一大块花布上,然后两人抬着去喝寿酒,显示“气派”。这种不保护人民币的举动,使我们的记者抓拍了,稿件发往总社后很快编发,并为中央多家报纸采用,成为一张很好的社会新闻照片。以上两稿看出记者的眼力高人一筹,很值得学习。

须知,我们的观察在多数情况下,是眼见为实,不容怀疑的,但是,有时也不尽然。电视里曾播过,有的乡村为了开现场会表扬养牛专业户,把周围农户养的牛,集中到一个专业户家里,弄得户主很为难,事后揭穿了谜底。这些事告诉我们眼见的情况也要当心有假,应防止上当。

看问题要用辩证法

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过:“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他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指出:“我们要求把辩证法逐步推广,要求大家逐步学会用辩证法这个科学的方法,……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一些资深记者在谈到如何提高记者观察力时,深刻体会到观察一定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作指导,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武器,坚持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才能去伪存真,见微知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抓住事物的本质。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思想活跃,经历了解体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这样一个历史过程,经历了由点到面,一个村一个乡试行,由土到田推广以后,再扩展到一个个县一个个省普及,开初时人们议论很多,有的说可以可以还可以;有的人却前怕狼后怕虎,生怕犯方向性错误,到底行不行,只有到实践中去观察。许多记者到农村走村串户,夜宿车马店,日看禾苗长势,和农民下地干活,看到人们的脸上笑容满面。听到人们齐夸联产联利联心好,打掉了“大锅饭”,“不养懒汉”,只要交足国家的,留下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当年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写的《故乡人的笑声》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一篇报道,记者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观点出发,用眼见的事实,亲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纷声绘色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农民由穷变富的风景画,回答了一些人对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责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那段时期,一批记者在第一线写了不少目击记和现场特写,出现了一大批写包产到户的好新闻,至今回忆起来还有滋有味,那种实事求是的作风,一直给后来的记者产生了积极影响。

[page_break]

近年来,我国农村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比较突出的矛盾是农民增收缓慢,部分地方农民负担过重,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损害了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时有发生。这些都需要记者去深入观察,力排非议,抓住问题的实质,写出有血有肉有份量的报道来,以便弘扬正气。1991年9月的一天,我随当时的湖南省副省长王克英连夜驱车从107国道长沙段到郴州宜章县,一路上察看湘猪运往广东的关卡收费情况,7个检查站所得印象令人惊讶。在湘潭市中路,发觉检查站的人态度生硬,有的检查站专门雇请临时工乱收费,在宜章擅自设立的廖家弯站竟然把未报身份的省政府前来检查工作的处长扣留起来,原因是他不该干涉了空车罚款330元的事,好在同车的省税务局的同志,穿了制服才解了围。经了解这是乡财政的人指使干的。他们乱收费的借口是乡财政完不成任务。在黄沙堡检查站一个防疫员深夜既开票又收款,违反操作规程。经查,当晚罚款收据已开出六张,共收120元钱。平时我们对“三乱”体会不深,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一路上一夜晚观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回社后于9月3日我写了《副省长深夜跟踪运猪车》一稿,《湖南日报》于9月4日刊出、《人民日报》于9月5日配发小言论刊用,对乱设关卡乱收费进行了批评。此稿后来被评为首届湖南省委、省政府优秀新闻一等奖。从中我体会到,遇到这种问题,虽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站到地方财政的角度看,只有乱收费才能解决财政困难,所以有的乡干部指使私设收费关卡,乱收印花税。这样做,从全局来看,弊大于利、不利于生猪流通,容易造成死猪,又加重了农民负担。记者只要站在促进生猪流通保护农民合法利益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才会是非分明,否定乱设关卡、乱收费。多年来,我对农民负担、农村打假除劣、侵占国有资产等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都通过现场采访仔细观察,再加分析,听取广大群众的呼声,以大局为重拨开迷雾,判明是非,采写了一些扶正除邪的报道,比较符合客观实际,起到了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

养成经常观察习惯

三十多年来,我从老记者那里学到了一条经验,出外采访总是喜欢看看市场、访问农家、逛逛商店、瞧瞧禾苗。曾有一位资深记者说过:“集市贸易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出当地经济状况。”他又说:“禾苗长势反映当地农业生产水平。”我认为很有见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到湖南邵东县采访,看到那里集市贸易比周围县更红火,在汪塘镇见到许多农副土特产琳琅满目,红辣椒、白萝卜、绿芹菜,应有尽有;生猪、活鱼、土鸡交易活跃;菜刀、剪刀、剃刀、扮手、夹钳、铁锅等小五金丰富多彩,比比皆是,任人挑选,我写了一篇《正当集市贸易应当允许》,有近3千字,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对当时推动农村改革起了一定的作用。又有一次在桃源县陬市镇采访,上街散步,突然看到此地改革开放初期茶馆恢复迅速,说书的人不少,每个茶馆都热热闹闹,人气旺盛,生意兴隆,我再进一步了解,采访有关人士、茶馆老板和说书人以及听书人,写下了《陬市茶馆复兴记》的新华社专稿,为多家报纸所采用。

再有一次在醴陵县(现为市)采访,见到田野县春耕中出现多处人拉犁的现象,由此深挖,采写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出路》一稿,提出农村劳力就地消化的一些建议,向生产广度深度进军包括精耕细作、搞好植树造林、修水利修公路,发展乡镇企业等,使农村劳力排上用场,从而发展农业生产。此稿受到当时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赞扬。

观察力范文篇2

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教学任务中,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特征,包括对新鲜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对未知事物好奇心很重等,一旦抓住了这些特征,教师就知道如何让学生对观察产生兴趣了。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生物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来源于观察,而在这些观察行为中,有相当部分的观察成果都是一个长期的观察行为所产生的,只有当观察者把观察当成一种习惯,在生活、学习中,习惯性的从事观察活动,这样才有可能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因此,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是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生物科学家通过观察而取得伟大成就的故事,如达尔文通过长期的观察而发现很多新的生物品种,袁隆平因为长期的观察而在杂交稻的研制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等,以这些科学家作为榜样力量,让学生认识到平时不起眼的观察习惯原来可以创造如此大的成就,这样一来,学生会从心理上对坚持观察的习惯产生认同。在认知上对观察习惯产生认同还不够,学生还要在实践中去逐渐培养观察习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的观察作业,如到池塘边观察青蛙从青蛙卵到最后长成青蛙的整个过程,如果家里养了一些小动物,如猫、狗、鸡、鸭等,注意观察这些动物的一些日常生活习性等。这些观察作业可以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展开实践观察活动,经过长期的督促熏陶,学生会逐渐把观察视为一种生活习惯,从而养成勤于观察、乐于观察的良好品质。

三、传授学生观察的技巧

观察力范文篇3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它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事实上,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可见,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直正实现。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素质教育呼唤着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而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前提。初中数学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以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同时,数学活动中的观察并不狭义地指直观的考察,需要眼、脑并用,而且观察的对象也并非都具有直观的形象。因此,观察能力,无疑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不可否认,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惟其如此,学生数学学习的低质量、数学教学的低效率也就不足为怪了。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落实观察的手段,充分显示这一教学观,切实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笔者以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许多方法:

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以用促趣。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与系数的教学中提出如下观察材料:已知X1、X2是方程X2+(K+2)X-1=0的两个根,且X13-11X1=X2,求K的值。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得出:X1+X2=-(K+2)①,X1X2=-1②,X13-11X1=X2③,由此,根据与系数运用时含有的特性——对称性,要求学生进行如下观察:1、③式中的X1与X2的指数是否相等;2、能否用X1的倒数表示X2;3、通过②③两式形变等式,能否表示成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在观察中发现简洁、明了的变形,实施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案。

以成导趣。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数学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那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公务员之家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例如,在几何的起始教学中,对观察材料:已知如图A、B、C、D、E、F是直线上的六点,图中共有几条线段?ABCDEF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得出观察结论后,可进行提问:1、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2、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3、你的观察顺序与正确的观察顺序有何不同?借此引导学生认识有序观察事物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其次,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对于观察材料:A如图,在△ABC中,AB=AC,P是BC上任意一点,PE⊥AB于E,DPF⊥AC于F,CD⊥AB于D,求证CD=PE+PF。EFBCP教师应启发学生按面积之和与大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数量关系的角度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角度进行观察,以求得一题多解。

再次,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等),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1、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例如,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对要求观察的材料: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①(X-1)2=2,②X2-2X+1=2,③X2-2X-1=0可提出如下观察要求:1、①式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何特征?2、[MSOffice1]②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3、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实现观察目的。

2、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观察中,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3、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4、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观察必须始终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发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过程逻辑化、思考结果应用化。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委员会:《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指导纲要》,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9第二版).

观察力范文篇4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它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事实上,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可见,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直正实现。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素质教育呼唤着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而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前提。初中数学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以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同时,数学活动中的观察并不狭义地指直观的考察,需要眼、脑并用,而且观察的对象也并非都具有直观的形象。因此,观察能力,无疑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不可否认,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惟其如此,学生数学学习的低质量、数学教学的低效率也就不足为怪了。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落实观察的手段,充分显示这一教学观,切实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笔者以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许多方法:

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以用促趣。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与系数的教学中提出如下观察材料:已知X1、X2是方程X2+(K+2)X-1=0的两个根,且X13-11X1=X2,求K的值。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得出:X1+X2=-(K+2)①,X1X2=-1②,X13-11X1=X2③,由此,根据与系数运用时含有的特性——对称性,要求学生进行如下观察:1、③式中的X1与X2的指数是否相等;2、能否用X1的倒数表示X2;3、通过②③两式形变等式,能否表示成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在观察中发现简洁、明了的变形,实施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案。

以成导趣。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数学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那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公务员之家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例如,在几何的起始教学中,对观察材料:已知如图A、B、C、D、E、F是直线上的六点,图中共有几条线段?ABCDEF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得出观察结论后,可进行提问:1、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2、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3、你的观察顺序与正确的观察顺序有何不同?借此引导学生认识有序观察事物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其次,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对于观察材料:A如图,在△ABC中,AB=AC,P是BC上任意一点,PE⊥AB于E,DPF⊥AC于F,CD⊥AB于D,求证CD=PE+PF。EFBCP教师应启发学生按面积之和与大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数量关系的角度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角度进行观察,以求得一题多解。

再次,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等),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1、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例如,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对要求观察的材料: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①(X-1)2=2,②X2-2X+1=2,③X2-2X-1=0可提出如下观察要求:1、①式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何特征?2、[MSOffice1]②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3、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实现观察目的。

2、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观察中,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3、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4、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力范文篇5

运用眼晴发现新闻

我国历来有眼见为实的说法,新闻就是要真实,所以应该用眼睛去观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从而发现实实在在的新闻。

2000年初,我在湖南农村采访中发现,各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除了调减早稻和棉花以外,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一些县市出现一哄而起的大搞蔬菜百亩片、千亩片、万亩片,甚至十万亩片的情况,许多公路旁的田野里掀起了大种蔬菜的热浪,到处搭塑料大棚,下种育苗,插上蔬菜示范田的牌子,给人一种增收就要种菜的感觉,而且这些地方发展的多是旺季大路菜品种,市场相对饱和。看到这个动向以后,我接着采访了湖南省蔬菜办的负责同志,他们也担心在新一轮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中,部分地方盲目发展蔬菜,不看市场需求,弄不好可能出现“小白菜倒在水里喂鱼”、“种苦瓜吃苦果”、“生姜烂在马路旁”的惨剧。为此我写了一篇记者来信,《盯住菜蓝子种好菜园子》(新华社2000年3月29日长沙电)提出“冷思考”,并给农民传递哪些菜可以适当发展,哪些菜不宜盲目扩种的信息。此稿由于来自生产实际,所以3月30日被《人民日报》和《新华每日电讯》等报纸全文刊出,对实际工作产生了定推动作用,受到农业和蔬菜管理部门有关同志的赞扬。平时,我写一些动态新闻也必须观察后再下笔,如《春节市场货丰价稳》、《早稻生长良好》、《湖南市场优质农产品增多》都是眼皮下的消息。

回顾前些年,湖南分社的报道中还有两条用眼睛采访来的典型报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条是一位老摄影记者到绥宁县黄双山区去参加森林资源考察时,看到路边的大树被一些不法分子把树皮活活地剥了,让大树枯死,然后再来砍伐,这种肆意破坏森林的违法行为令人痛恨,这位记者立即就将现场拍下来,发往总社,评了好稿。再一篇论文是一个老记者见到湘北农村在给老人祝寿时,将许多100元的人民币用大头针一张一张地撇在一大块花布上,然后两人抬着去喝寿酒,显示“气派”。这种不保护人民币的举动,使我们的记者抓拍了,稿件发往总社后很快编发,并为中央多家报纸采用,成为一张很好的社会新闻照片。以上两稿看出记者的眼力高人一筹,很值得学习。

须知,我们的观察在多数情况下,是眼见为实,不容怀疑的,但是,有时也不尽然。电视里曾播过,有的乡村为了开现场会表扬养牛专业户,把周围农户养的牛,集中到一个专业户家里,弄得户主很为难,事后揭穿了谜底。这些事告诉我们眼见的情况也要当心有假,应防止上当。

看问题要用辩证法

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过:“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他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指出:“我们要求把辩证法逐步推广,要求大家逐步学会用辩证法这个科学的方法,……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一些资深记者在谈到如何提高记者观察力时,深刻体会到观察一定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作指导,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武器,坚持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才能去伪存真,见微知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抓住事物的本质。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思想活跃,经历了解体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这样一个历史过程,经历了由点到面,一个村一个乡试行,由土到田推广以后,再扩展到一个个县一个个省普及,开初时人们议论很多,有的说可以可以还可以;有的人却前怕狼后怕虎,生怕犯方向性错误,到底行不行,只有到实践中去观察。许多记者到农村走村串户,夜宿车马店,日看禾苗长势,和农民下地干活,看到人们的脸上笑容满面。听到人们齐夸联产联利联心好,打掉了“大锅饭”,“不养懒汉”,只要交足国家的,留下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当年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写的《故乡人的笑声》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一篇报道,记者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观点出发,用眼见的事实,亲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纷声绘色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农民由穷变富的风景画,回答了一些人对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责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那段时期,一批记者在第一线写了不少目击记和现场特写,出现了一大批写包产到户的好新闻,至今回忆起来还有滋有味,那种实事求是的作风,一直给后来的记者产生了积极影响。

近年来,我国农村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比较突出的矛盾是农民增收缓慢,部分地方农民负担过重,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损害了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时有发生。这些都需要记者去深入观察,力排非议,抓住问题的实质,写出有血有肉有份量的报道来,以便弘扬正气。1991年9月的一天,我随当时的湖南省副省长王克英连夜驱车从107国道长沙段到郴州宜章县,一路上察看湘猪运往广东的关卡收费情况,7个检查站所得印象令人惊讶。在湘潭市中路,发觉检查站的人态度生硬,有的检查站专门雇请临时工乱收费,在宜章擅自设立的廖家弯站竟然把未报身份的省政府前来检查工作的处长扣留起来,原因是他不该干涉了空车罚款330元的事,好在同车的省税务局的同志,穿了制服才解了围。经了解这是乡财政的人指使干的。他们乱收费的借口是乡财政完不成任务。在黄沙堡检查站一个防疫员深夜既开票又收款,违反操作规程。经查,当晚罚款收据已开出六张,共收120元钱。平时我们对“三乱”体会不深,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一路上一夜晚观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回社后于9月3日我写了《副省长深夜跟踪运猪车》一稿,《湖南日报》于9月4日刊出、《人民日报》于9月5日配发小言论刊用,对乱设关卡乱收费进行了批评。此稿后来被评为首届湖南省委、省政府优秀新闻一等奖。从中我体会到,遇到这种问题,虽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站到地方财政的角度看,只有乱收费才能解决财政困难,所以有的乡干部指使私设收费关卡,乱收印花税。这样做,从全局来看,弊大于利、不利于生猪流通,容易造成死猪,又加重了农民负担。记者只要站在促进生猪流通保护农民合法利益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才会是非分明,否定乱设关卡、乱收费。多年来,我对农民负担、农村打假除劣、侵占国有资产等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都通过现场采访仔细观察,再加分析,听取广大群众的呼声,以大局为重拨开迷雾,判明是非,采写了一些扶正除邪的报道,比较符合客观实际,起到了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

养成经常观察习惯

三十多年来,我从老记者那里学到了一条经验,出外采访总是喜欢看看市场、访问农家、逛逛商店、瞧瞧禾苗。曾有一位资深记者说过:“集市贸易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出当地经济状况。”他又说:“禾苗长势反映当地农业生产水平。”我认为很有见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到湖南邵东县采访,看到那里集市贸易比周围县更红火,在汪塘镇见到许多农副土特产琳琅满目,红辣椒、白萝卜、绿芹菜,应有尽有;生猪、活鱼、土鸡交易活跃;菜刀、剪刀、剃刀、扮手、夹钳、铁锅等小五金丰富多彩,比比皆是,任人挑选,我写了一篇《正当集市贸易应当允许》,有近3千字,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对当时推动农村改革起了一定的作用。又有一次在桃源县陬市镇采访,上街散步,突然看到此地改革开放初期茶馆恢复迅速,说书的人不少,每个茶馆都热热闹闹,人气旺盛,生意兴隆,我再进一步了解,采访有关人士、茶馆老板和说书人以及听书人,写下了《陬市茶馆复兴记》的新华社专稿,为多家报纸所采用。

再有一次在醴陵县(现为市)采访,见到田野县春耕中出现多处人拉犁的现象,由此深挖,采写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出路》一稿,提出农村劳力就地消化的一些建议,向生产广度深度进军包括精耕细作、搞好植树造林、修水利修公路,发展乡镇企业等,使农村劳力排上用场,从而发展农业生产。此稿受到当时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赞扬。

观察力范文篇6

安排学生课前自学,通过对教材图例的赏析明确主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有目的的观察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一是指导他们将目标放在寻找对象的主要特征上,发现对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地方。二是引导他们针对性地去观察与发现对象细节,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使形象更加真实饱满。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可充分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达到较为理想的观察效果。

二、观察实物提出要求,发展学生整体有序的观察力

写生教学是培养高年级学生美术观察力的重要途径,但把实物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一边观察一边描绘,这样做并非完全是仅为了完成实物写生作业,而是要他们在深层的观察中加深对实物的认识,以便打破学生绘画中的概念化,克服因对实物的观察不清而草草了事的应付性描绘的现象。从技术上讲,美术基础训练中的重头戏就是教学生学会“看”,并且是“整体地看”、“有序地看”,即把外部世界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形象,都是处在和其它形象比较中的一个形象。面对观察对象,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观察要求,强调在整体的协调中再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探究,培养观察的整体性和条理性。

三、亲近生活走进自然,引导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大自然的神奇多彩,对学生永远有着新鲜而神奇的魅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色彩感受,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采撷美,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表现力。高年级学生知识面虽然有所增加,但他们仍习惯用鲜艳的纯色来概念化地表现物象,如把树涂成一种绿色,天空涂成一种蓝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深入自然,让学生到室外去认真观察一下。学生在细心观察自然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认知,丰富了画面的色调,还进一步提高了他们观察学习的兴趣。

四、拓宽视野交流评价,发展学生由此及彼的观察力

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对外部对象体会和研究的过程,是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是眼、脑、手合用的过程,有效的观察总是和积极的大脑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在高年级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展示评价环节,鼓励学生边观察,边思索,相互交流、拓宽视野、共同提高,在感知的同时伴随着对对象的理性的分析,才能使我们的观察既整体概括又细致深入。观察力的进一步发展还体现在观察的深刻性和逻辑性中。举例来说,当儿童年幼时,他所画的圆柱形物体大多是上面圆圆的,而底部则是平平的一根水平线,这种现象表明学生的观察力更多地偏向于直觉。而在一个经过一定训练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眼中,圆柱上部形状和底部形状就有了一种视觉上的联系和必然———既然上部是圆的,那么底部也肯定是圆的,进一步的发展和透视知识的铺垫还能使他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圆柱的上部和底部虽然都是圆形,但因为离眼睛的高低距离不同,所以形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观察也就更加细致入微了。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方法

1.整体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整体观察法即从整体出发,保持“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一般教师在讲解整体观察法时,并不能说出整体是什么样子,更拿不出一个什么整体来,学生没有整体的表象就不能形成形象思维,利用电脑来帮助就可以先让学生获得整体的表象,把观察对象的关系,整体比例关系,色彩关系或物体的基本形态,主要特征显示出来,同时隐藏了局部的关系或局部的特征,等学生有了整体的表象和一定的概念后,再把各个局部分批显示出来,使学生明确所谓的局部是什么,先主后次地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在感受整体是什么的同时也感受到局部是什么,做到既整体又入微,这种把整体和局部分离开来指导学生观察的手段是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

2.比较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比较观察法,即指在明确比较观察的目的与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比较标准与参照物,教会比较的具体方法。一个物象可以分成多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整体与局部的比例、色彩关系,在确定其中一个部分的大小比例和色彩关系时,是以另一部分物象为标准的,这样就要求观察一个部分物象时,同时观察其它相关部分的大小比例和色彩关系,使各种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参照,这样才能不脱离大的整体关系,使各部分关系互为标准的不断比较中逐步确立。

3.形体结构观察法的培养。所谓形体结构观察法,即将复杂的物体归纳为基本几何形体或基本形的组合体的观察法。当物体结构比较复杂时,学生往往被某些局部的特征所吸引而忽视了形体基本结构,要指导学生先去观察形体结构,讲解法说不清道不明,示范法时间又有限。为了能是学生注意到形体结构,则可以把物体拍成照片,运用多媒体在照片中加上几何形体或几何形状来归纳物象的形体结构,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来观察,总结归纳形体结构。

观察力范文篇7

关键词:造型艺术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同,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各大专院校纷纷设立艺术设计专业。但是,由于办学条件和办学观念的局限等原因,使得一些院校在设置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时对造型艺术类课程不够重视,造成造型艺术类课程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明显偏少。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其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质量。

从历史来看,成熟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出现的标志是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的设立。包豪斯学校学制为3.5年,开始半年为预科,后三年为专业学习。在为期半年的预科中,包豪斯学校创造性的设置了许多造型艺术类课程,虽然包豪斯仅仅存在14年,但它所创立的设计理论、设计教学体系,特别是其预科教学体系,深深的影响了其后世界各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设置。包豪斯学校毕业生的高设计水平是与其预科式的造型训练分不开的。于此相对应的是1955年在德国正式成立的乌尔姆设计学校,其第一任校长马克斯·比尔的办学方针是继承发展包豪斯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提出艺术与技术并重。可第二任校长马尔多纳多却采取了非常极端的做法,他强调设计就是以技术为基础,在其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增加大量了数学、工程、逻辑分析等理工科类技术课程,大量删减了艺术类课程。虽然乌尔姆毕业生在系统设计、工业化设计、人机工程学等方面很成功,但是他们的设计作品过于理性。明显缺乏人情味,显得有些冷漠。

目前,我国很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对造型艺术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造型类课程的设置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上都明显偏少。我国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张道一教授曾经指出“绘画”类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种基本功训练,如果不锻炼出过硬的“绘画”本领是无法从事设计工作的。造型艺术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造型艺术类课程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观察力

意大利著名设计师阿切利·卡斯特奥里尼曾提出“设计需要观察”。人眼所看到的世界和人以主观意识所观察的事物是有很大区别的。人的视力与生具有,而人的观察力则需要经过后天培养和训练。造型艺术类课程就是培养和训练人观察力的有效途径。例如物体三维体积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对象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体积和一定的形体结构,因而学生在从事设计之前必须具备对物体三维体积的观察力。人们一般都知道有些人是色盲,却不知道很多人是“三维体积盲”。所谓三维体积盲是指这部分人眼中的物体是二维的、平面的,他们对三维物体的纵深感或者是下意识的忽略,或者存在感知障碍。此外,大多数人是不具备对复杂物体内部结构的认知力和想象力的。以上现象都是缺乏观察力造成的。只有经过严格而系统的造型艺术训练的人,才可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进而从事艺术设计工作。在进行严格而系统的造型艺术训练过程中,学生如果要把三维写生物体表现在画面或做成雕塑、模型时,他就不能只像非专业人士那样对物体进行观察,他必须运用一定的观察原则、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刻意观察所要再现物体的各个纬度、形体结构。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而系统的造型艺术训练,就会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把个人主观体验与观察物体之间建立起默契的关系。

第二、造型艺术类课程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力

三大构成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现在却出现一种用三大构成取代造型艺术类课程的做法,认为造型艺术类课程对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力作用不大。由于三大构成课程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模仿性、程式化等特点。因此,三大构成课程很被艺术设计专业师生所接受。然而,三大构成课程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缺乏整体性、有机性和创造力。三大构成课程各侧重设计元素的一部分,将设计作品进行细致分解、分析,从中找出相应的形式法则让学生进行训l练,其结果是虽然学生掌握设计手段、设计方法,完成了设计任务,却使其设计作品缺乏整体性、有机性和创造力,流于形式、匠味十足。

如果能使学生从纯粹的形式元素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获得个体与整体的交流体验,这是突破妨碍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在进行造型艺术类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培养大局观、系统性、整体感,可以使学生将设计诸要素统一于某一个设计作品的创作、再现过程中,将点、线、面、色彩、三维空间的综合,从而培养学生设计出有创造力的作品。

第三、造型艺术类课程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表现力

观察力范文篇8

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只要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方法。基于这种状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观察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培养儿童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看。同时,要教会他们特别注意进行分析、比较。例如:在讲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时候,教师手里拿着一个长方体教具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何图形长方体,然后要求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教师将学生举出的物体贴在黑板上,再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认识到虽然这些物体的形态、大小不同,但都是长方体。这时,学生只看到了长方体的表象,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观察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物体拿出来,要他们从三个方面观察(面、棱、顶点)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有几条棱?相对棱的长度怎样?有几个顶点?然后由各小组报告观察结果,教师将这些数据分别板书出来。据此,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观察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这时已有许多学生能够说出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就是: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教师在肯定了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后,把几种长方体斜放在不同的位置,问学生是否还是长方体?通过观察,学生认识到判断长方体要看面、棱和顶点,与放置无关,这样就加深了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认识。这时教师拿出正方体教具让学生再观察,并说出现在这个形体与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后,学生认识到它们都有6个面,相对面积都相等;都有12条棱,相对棱长度相等;都有8个顶点。不同点是长方体每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而这个形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由此引出正方体的概念。

为了把问题引向深入,接着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活动教具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当学生肯定是长方体后,教师把长方体切下一块变成正方体问:“这个图形是长方体吗?”在仔细观察后学生发现,现在6个面都是正方形了,并且其它都符合正方体所有特征,所以说:“不是长方体,是正方体”。到这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已能在变化中观察出本质特征。为了巩固成绩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又拿出一个泥做成的长方体,然后请学生观察并想一想从哪里切下后,可转化为一个正方体?有的说:“6个面都是正方形时”。有的说:“棱长都相等时”。有的说:“长、宽、高都相等时”。至此,可以说学生已从观察表面现象发展到观察本质特征,同时比较牢固地形成了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这种先用教具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形象,再通过语言的解释,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建立形体的概念,学生易于接受,又发展了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观察力范文篇9

笔者就初中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愿与各位同仁交流。

1初中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出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审美的基础,也是人智力的基础。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认识,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情中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是在众人之上”。初中美术教育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观察物象,将自己的情感和关注渗透到对静态世界和动态世界的观察中去,使学生会把观察现象作为有组织的思维活动来处理,不断调整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渐找到合理的自我认识的过程,在直观物象的表现中形成良好的认识方式。观察作为视觉艺术最基本的活动,培养提高敏锐的观察力是初中美术教育重要任务之一。

初中美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制定观察的任务和计划,定好明确的目的和指向,预先规定好观察任务,以保证观察的全面、细致、深刻。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只从一个角度去看事物,无异于盲人摸象。应多启发、鼓励学生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观念去看同一问题,改变了定势的思维,使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也就产生了更强的观察兴趣和能力注意细节。让学生注意细节,观察到别人没发现的问题,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勤观察、认真观察、会观察的良好习惯。养成写观察记录的习惯。让学生多动笔头,随时记录观察情况,有利于整理和保存观察结果,以便利用。多开动脑筋思考。在观察时,要边看边想,学会分清主次,本质与现象,观察力也就从中得到提高。

2初中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训练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与抽象思维能力,并且学生还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例如观察与表现的训练,是让学生学会把握事物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的同时,也学会对事物辨证思考。也提高了审美能力与艺术形式的认识,在绘画技法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能力与知识的转化到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吾人急应提倡美育,使人生美化,使人的性灵托于美,而将忧患忘却。于学校中可实现者,如音乐、图画、旅行、游戏、演剧等,均可去做,以之代替不好的消遣。”通过初中美术的学习与创作,能使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心理得到良好的培育。

3初中美术教育能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初中美术教育通过审美活动,陶冶人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感,造就健全人格。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是由知、意、情、爱所组成。在美的培养和发现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深化和扩展,逐渐将人的自我主观、本能的情感转化为美的感情、高尚的情趣、有思想有道德、健全的人格,同时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育了艺术的欣赏与鉴赏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美术欣赏是一种以直觉、情感为主导的心理活动,能更好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如: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公元1526-1858年),由阿拉伯国家传入的伊斯兰教十分流行,各地兴建了许多清真寺和其它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被称为“印度的珍珠”的泰姬陵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这是莫卧儿王朝全盛时期的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早亡的爱妻泰姬·玛哈尔所建造的陵墓,由来自波斯、土耳其、法国、意大利等国杰出的工匠共同设计建造。1632年破土,1648年建成。陵墓全部用洁白如玉的大理石建成,象征泰姬的美貌和爱情的纯洁。陵墓的艺术形象既有肃穆的纪念性,又具有开朗的亲切感。各部分之间比例匀称,既讲究对比,又十分统一和谐,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建筑物。

4初中美术教育能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这是根本”在美术教育领域里,造型美、形象美、色彩美、都使人得到美的感受,它把人们带到现实美与艺术美的精神世界中,在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源泉。主要通过观察事物、审美欣赏及艺术实践这三个主要手段,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观察中,学生获得的知识越广泛、越深刻,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丰富、清晰,就有了想象力的基础。审美欣赏能力是通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广泛性与深刻性。创造能力,则是锻炼学生的审美创造、空间和知觉、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和创造力。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图案、平面构成、立体造型等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工作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它们都十分强调手脑并用,要求体现学生较强的创造能力。通过绘画艺术与欣赏教学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获得一定的技能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素质。

观察力范文篇10

一、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医学临床实验也证明了大脑两半球的不同功能:左脑的损伤会引起感觉性或运动性失语症、文字不识症和抽象逻辑思维方面的障碍;而右脑的损伤则会造成相貌不识、结构性失认等现象和空间定向思维方面的障碍。如果将“铅笔”两个字分别投射在病人左、右眼半视野内,铅在左,笔在右,那么病人能说出“笔”,不能说出“铅”,这是因为“笔”投射在左半球,所以能命名,而“铅”投射在右半球,因而不能用言语描述。如果把一支铅笔放在病人左手上,他可以用动作表示铅笔的用途,但不能用语言描述它。如果把铅笔换到右手上,病人马上就能用言语做出报告。如果让病人根据积木的颜色来排列某种图形,那么他可以用左手而不能用右手完成任务。这说明,两半球确有不同的功能。但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二者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比如,语言虽然主要由左脑管其词义和连续性,但右脑也分管其情感和声调;而图案设计虽然主要依赖于右脑的视觉和想象,但也依赖于左脑的分析和排列。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由于教学内容的偏颇,人们对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较为重视,使之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对右脑的开发则始终未能落到实处,所以忽视甚至压抑了右半球的“能动性”,使其潜在功能长期以来未被人们所充分了解。而美育,则可以激发和调动“右半球”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使两个半球平衡协调地发展,充分挖掘大脑的潜力,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特别是注重开发学生的右脑智力潜能。美国著名教育家艾德勒教授曾设想了本世纪末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模型。他特别强调设置“美育”课程,以提高学生对人类艺术活动作品的观察力、理解力、鉴赏力,最大限度地拓展儿童智力活动的广阔空间。加拿大温哥华教育委员会研究员拉脱尔也指出:人的左脑管抽象逻辑思维,右脑管具体形象思维。他在如何训练大脑的研究中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长时间坐在教室左侧座位上而不得不经常把头和眼珠转向右侧的学生,在那些语言和分析能力起作用的课程中,学习成绩较为出色。反之,坐在教室右侧的学生,在那些形象化和整体性能力起作用的课程中,学习成绩高出一筹。这是大脑左右两半球活动不均匀、发展不平衡的一种必然结果,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开发右脑、善用左脑,使两半球协调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导致个别学校只重视那些高考应试课程,而将那些具有美育功能的音乐、美术、体育视为“小三门”,更谈不到充分利用美育途径开发学生的右脑智力世界,致使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这种状况亟须改变。

二、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而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其核心。美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发展和提高各种认知能力,形成完整的智力结构的过程。美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一)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方面

感受力,心理学上称之为感知觉能力。人的智力的开发与其感受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因为缺乏足够的感性材料,抽象思维活动就不能进行,就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更难以进行科学的发明与创造。诚如列宁所言:“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而美育则有助于人的感知觉能力的提高,进而扩大和深化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因为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取文化知识,不仅要依赖于各门理论学科,而且需借助于文学艺术。艺术形象积极地揭示生活的真实,概括并反映出现实社会生活的本质。通过艺术认识世界是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也是富于理想和充满激情的,是以美自身的魅力去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以愉悦的心态、理智的情感去获取有关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认识。正因如此,马克思在谈到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夏洛特·勃朗蒂女士和喻克尔夫人时曾说过:“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作的还多”。

(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方面;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活动参加的高级形式的知觉过程。观察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感觉和知觉,使自己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而认识客观世界的带有个性特点的能力。学生正是通过良好的观察力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而美育又正是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中的美术和音乐,不能只看作是一种供人娱乐和消遣的活动,而应将其视为训练视觉和听觉、增强观察力的必要科目。比如,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描绘,使学生较全面、准确、迅速地了解其状态、结构、色彩等特征,掌握其比例、明暗和空间等关系,以便在二度空间内再现、描绘事物的纵深和各个侧面,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和逼真效果,这就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培养了马克思所说的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至于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活动,也有利于促使学生观察人、自然和社会生活,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而通过美育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本身也就促进了其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方面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力是指把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在头脑中贮存起来并再现出来的能力。学生正是凭藉着记忆才能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思维、想象、创造等高级的心理过程。没有记忆,感知觉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记忆可分为语词逻辑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学校中的智育一般着重于强化学生对概念、数字、命题、逻辑推理方面的语词性记忆,而美育则可以利用其显著的直观性、感受性特点,借助艺术手段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具体事物的形象记忆。比如,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将看见过的物象和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把听到过的旋律进行回忆或再认,然后进行描绘或演唱。如此反复训练,便能不断提高他们对图象、色彩、音调、旋律等方面的形象识别与形象记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与深化其它形式的记忆,提高记忆力,增强创造力。此外,这种形象识别与形象记忆能力,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地理、考古等学科所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实践证明,美育有助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而促使其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