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3:23:06

观察

观察范文篇1

关键词:幼儿阅读;观察与思考;馆藏建设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它说明了学习要从小抓起,而阅读是学习方式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阅读成为人们成长的必然。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大脑生长最迅速的时期是0到6岁,至儿童期大脑已发育成熟,是学习阅读的最佳时期。对于儿童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1]。

一、幼儿阅读调查

(1)在过去的2018年里,根据网络调查,提出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摘录如下: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有无重要性?幼儿是否主动看书?平时与父母聊到与书相关的话题的多与少……(2)调查结果和分析: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86%的家长认为幼儿阅读是人生阅读的起点,阅读对幼儿的大脑发育、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积极作用;8%的家长认为不必强求,顺其自然;只有6%的家长认为孩子没必要进行阅读,认为孩子看电视和玩耍就行了。对阅读内容的选择上:8%的家长认为凡是有益孩子成长的书都要读。25%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指定哪一本书让孩子阅读的;27%的家长认为应读科普读物、益智类图书;40%的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是幼儿时期最主要的内容。总的来说:儿童在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这一时期,自身还没有强大的自我决定力,做事情缺乏自主性,因此由家长制定阅读计划、决定阅读书目。这样的行为造成在儿童阅读过程中,忽视了儿童自身的阅读兴趣,限制了孩子们阅读积极性。

二、幼儿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幼儿读物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仅能够满足幼儿的知识渴求,也能培育幼儿读书的良好习惯。具体措施如下:①幼儿的阅读兴趣往往是玩书开始的。幼儿喜欢咬书、扔书、在书上乱涂乱画,但是这恰恰是幼儿开始对书感兴趣的表现。幼儿喜欢“玩”书说明他通过动手来探索书中未知的世界。②让幼儿读自己喜欢的书,让幼儿自由选择,建立幼儿的阅读兴趣才是第一位的。③在幼儿启蒙阅读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陪伴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让孩子爱上阅读才是最好的方法。④家校合作。积极打造书香幼儿园,为孩子营造好的阅读环境。⑤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模仿各种人物角色,添加动作;比如讲绘本时,可以角色扮演,这些方式都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最佳读物是图文共生的绘本:图画语言胜过文字语言,更符合幼儿形象性思维的特点。以画为主的绘本阅读,主要借助画面表现故事情节,幼儿可以“读”懂绘本中的意思。优秀的绘本图片内涵丰富,可以促使幼儿从图画阅读向纯文字阅读过渡。总之,亲子阅读,能让幼儿体验美妙的亲子感情和默契,孩子能感受亲人陪伴阅读的惬意和幸福,共同阅读一起成长。

三、阅读的参考目标

四、优化馆藏建设,营造阅读环境

(一)馆藏建设。以上的论证表明,图书馆藏文献要充分考虑每个年龄段的需求。学龄前的幼儿读物应当主要是以照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模式,感受到学习乐趣。幼儿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其心理特征、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方式都会表现出差异。创建更符合幼儿的图书馆藏文献体系,提供高质量的图书。作为公共图书馆有责任对推进本地区未成年人阅读而努力,在促进儿童阅读应发挥重要的作用[2]。图书馆应与正规的、知名的图书出版社合作,与图书服务的提供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保证图书的采购渠道。少儿图书采购主要以选购优秀出版社的图书为主,全面覆盖少儿图书畅销排行榜、国内国际绘本大奖、经典儿童文学读物及优秀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低幼儿童在阅读的内容方面更多以趣味性为主,比如最近很受欢迎的小猪佩奇。国家图书馆编修的《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基本藏书目录》,有较强的适用性和针对性,有利于优化馆藏结构,提高藏书质量。图书的内容健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有一定的知识性和文学性,传达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图书的深度要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水平。(二)文献索引。索引是文献资源发现系统的重要服务,其功能设计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文献索引建设不易于时时更新,应予以重视。文献检索是孩子们读好书的重要来源。文献检索技能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检索方法如同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泛舟书海的指南,它有助于指引幼儿读书的门径。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文献检索包括对文献检索应用技能以及对书刊的鉴别。馆藏文献的质量决定了图书馆对于儿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图书馆采访人员应分析少儿阅读兴趣和图书销售排行榜,充分利用所收集到的各类儿童分级阅读推荐书目,主动购置儿童阅读的优秀获奖书籍。重点强化少儿图书在整个馆藏中的比重,调整资源结构。(三)设立多功能的幼儿专区。针对幼儿个性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的特点,图书馆应该单独设立阅览专区。在环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阅读特点,采用不同的空间分隔。不论是摆放推荐图书、陈列书架、还是布置公告栏,幼儿阅览室的设计应该富有童趣;桌椅高矮大小符合幼儿身高特征,为幼儿提供各种舒适的坐椅或坐垫,比如可爱、舒适的卡通造型小椅子,厚而软的地毯块或大枕头。让幼儿产生像在家中阅读一样的感觉;阅览室色彩鲜艳清新的装饰;墙面和标志充满童趣色彩斑斓,整个阅读环境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童稚气息。种类丰富的绘本,摆放错落有致,要有针对性地设立专题书架,增强阅读的吸引力。要考虑设置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主题阅览室,融纸质图书、音频视频多媒体资源于一体,形成图书馆鲜明特色。孩子们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轻松愉悦地度过亲子阅读时光。(四)服务意识形态建设图书馆应把好文献资源采购的质量关,采集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强的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等,尤其要重视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漫作品、建立健全的幼儿阅读体系,努力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3]。图书馆在了解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还应及时了解新时期幼儿读物的内容和适合人群。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喜好和阅读需求,提供有针对性适时性教育性的读物。(五)打造儿童阅读品牌。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其中。品牌就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是知名度、美誉度。将服务品牌的创建引入少儿阅读推广活动中,精心打造服务品牌。学习借鉴各方做法,认真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自身优势,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多种方式作为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品牌特色。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推广,定位再准,品牌创意再好也难为人知,在全面了解幼儿阅读的基础上,想方设法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家长和幼儿踊跃参与,为小读者提供看、听、读、演等一整套全方位的阅读服务,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以品牌建设为主导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五、结束语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幼儿受益一生。利用图书馆文献馆藏资源,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助力幼儿成长,建设书香社会。幼儿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最忠诚最牢固的阅读者,他们学习能力强,对于新生事物接受快,也为我们大力开展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参考文献:

[1]郭静静.浅谈亲子阅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益处[J].长春教育学院报,2012,28(09):58-59.

[2]齐东鸿.新时代少儿分级阅读推广服务策略——以包头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8,40(09):80-84.

观察范文篇2

观察的持久性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通过24念得物候记录,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等物候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观察的敏感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扑捉事物的本质,伽利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

观察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不关联的独立的事物放到整体中去感知,如对一个苹果的观察,如果同时使用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去感觉,观察效果显然更全面。

观察的选着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经常抓不住观察的重点,注意些不该注意的东西,如: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时,本应观察出被加热物发生的现象,但有些学生只看见了酒精灯的火焰在跳动。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的准确,全面,细致。所以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方向,养成有意思,有目的的观察习惯。

1.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首先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去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2.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所以科学教育活动重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扑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有什么构成的?怎么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现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3.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要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原因,反复试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

观察范文篇3

关键词:异位妊娠;护理

1临床观察

停经、腹痛、阴道流血是异位妊娠的主要临床表现。它与受精卵的着床部位、有无流产或破裂以及出血量的多少有关。这就要求护士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观察病情的能力,在接诊时要细心观察,准确判断,以便及时的采取应急措施。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以及体温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腹痛和阴道出血的情况,并将病情发展的可能征兆告如阴道出血增多、腹痛加剧、肛门坠胀、面色苍白等告知患者及家属,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及时抢救赢得时间[2]。

2护理

2.1心理护理

向患者介绍病房周围的环境、相关制度、主治医生及责任护士,使其消除陌生感及紧张情绪。大多数患者都存在心理上的恐惧、焦虑、自尊心的改变。尤其是未婚女性表现的更为强烈,后悔、顾虑多、不愿意与人交谈。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举止言行,多接近患者,教患者心态要平和,帮助其打消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对于愿意倾述心声的患者更应该让对方感到受尊重,保护其隐私。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掌握语言的技巧,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使其树立信心。

2.2期待治疗

少数输卵管妊娠的患者可能发生自然流产,或被吸收,症状较轻而无需手术或药物治疗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应卧床休息,尽可能避免输卵管妊娠破裂的发生。多给患者易消化、含粗纤维多的半流食,嘱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食生冷辛辣食物引起腹痛腹泻、呕吐而使腹压增高引起孕囊破裂出血。

2.3术前护理

保守治疗期间,若β-HCG升高,腹痛加剧有肛门坠胀感。血压下降。超声显示盆腔积液增加,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保持2条输液通道,配合医生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2.4术后护理

2.4.1异位妊娠患者由于术前和术中均是大量快速的补充血容量,因而术后回到病房后,应注意调节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发生,同时应去枕平卧6h,注意监测神智、尿量、血压、脉搏、呼吸直至平稳。切口处用沙袋按压6h,防止刀口渗血,并严密观察。

2.4.2对于病情稳定者术后6h后协助其翻身,12~18h后下床活动,进一步防止肠粘连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2.4.3术后肛门未排气前,进食流质,戒糖奶等甜食。肛门排气后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为原则。

2.4.4对于术后任有阴道流血的患者,应嘱其注意卫生,勤换会阴垫,以防逆行感染

2.5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应告知其;(1)注意休息,2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腹部受压运动。(2)加强营养,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主。(3)定期复查血、尿HCG,B超。妇检追踪观察附件包块大小等。(4)加强健康教育及避孕知识的宣传力度,预防妇科炎症,指导避孕方法。

3小结

异位妊娠患者常以急腹症的表现入院,若不及时诊治和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因此,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别人主诉及体征进行分析判断,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同时应具备很好的应急能力及协作精神。护理上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观察腹痛及阴道出血情况。治疗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勿按压下腹部,避免用力咳嗽,保持大便通畅,协助生活护理,若病人腹痛加剧,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班、伴肛门坠胀,血压、脉搏、呼吸有变化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只要护理人员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做好抢救和术前准备,完全可以使病人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观察范文篇4

一、观察要立体

感受的敏锐性来自于细心的观察,没有对周围事物进行细心的观察,感受便无从谈起。因此,首先要对观察能力进行训练。观察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而不是平面的、单一的,虽然人从外界得到的信息约有90%来自视觉和听觉,但还有10%左右的信息需要用其他感官去感知,因此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不能只注重视觉和听觉的训练。笔者曾在课堂上做过这样一个试验,问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来感受秋天的到来,绝大部分同学说从落叶或黄叶,很少有同学想到用其他感官去感知,比如秋风的声音,秋天的气息,还有秋风掠过脸庞的凉意等等。这些体验学生不是没有,而是没有被激发,或者说没有被有效地训练。国学大师钱穆写的一组回忆散文中谈到当年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讲的:“又一日,命诸生各带石板石笔铅笔及毛边稿纸出校门,至郊外一古墓,苍松近百棵。命诸生各自择坐一树下,静观四周形势景色,各自写下。再围坐,命诸生各有陈述。何处有人遗忘了,何处有人轻重倒置,何处有人先后失次,即据实景互作讨论”“余又告诸生,今有一景,诸生多未注意。诸生闻头上风声否。因命诸生试各静听,与平日所闻风声有何不同。诸生遂各静听有顷。余又告诸生,此风因穿松针而过,松针细,又多隙,风过其间,其风飒然,与他处不同,此谓松风。试再下笔,能写其仿佛否。”(《八十亿双亲师友杂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17页)由上文观之,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并坚持写观察笔记。教师也应该有计划地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事物,让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下去进行观察。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感受要真切

感受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细心的观察是形成感受的基础,但还不是全部。要形成感受,没有情感的参与是不行的。我们从“感”字的字形来看,“感”是从“心”的,“心”就是情感。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情感连接起来,触景生情,睹物生情,才能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刘勰言“感人心情,莫先乎情”,文章要以精诚感人,以情感动人,则作者必须是一个精诚的人,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在我们的作文训练中,面对同一事物,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因之激起无限的情感,写出声情并茂的好文章,而有些学生却不能,这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没有积极调动起内心的情感因素。“触景生情,睹物生情”并不是说有景有物就能生情,景、物、情是一个互动体,一个内心没有多少情感冲动和体验的人怎么可能对外物生出情来呢?而对于情感丰富的人来说,一个平常的动作,一片普通的树叶都会触动他(她)的情思,有情才会使他(她)所表现的事物灵动而富有韵致。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为什么会感动几代人,这正是因为作者赋予了父亲的动作、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母亲同样如此。普通、平常的事物正是有了情感的浸润才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于漪老师说:“一书一画,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声赞叹,一次批评,一个场景,无不是诱发情感思维的因素。要让学生懂得,习作时不能拿到篮里就是菜,至少要把握两点:不是着力写景状物,描摹事物的本身,而是仅仅以它们文章的由头,为思绪的触发剂,认清它们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所选择的事物须和自己的心灵有沟通之处,外物和内情碰撞,才可能闪现火花,否则,物与情隔离,思路就阻塞,难以流出新鲜的思想。“(《于漪语文教育论集》第50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因此,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进行情感浸润的意识和习惯,让入眼入耳入鼻的事物最终入心。只有入心,方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否则只是文字的堆砌而已。

三、思考要深刻

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感受是受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思考,则是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在写作中,思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作者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产生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那是不完整的。认识生活既要感性,又必须理性。任何优秀的文章、作品都体现着作者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些认识都是思考的结晶。文章从生活中来,又要反映生活,因此,写作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思考才会有思想。人是有思想的动物,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思考不是简单、平面地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而是要能够从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得出一个人生或社会的命题,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深刻性。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明确地提出了对作文深刻性的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观察范文篇5

关键词:输血安全管理;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不合格

输血病案发生情况;输血质量静脉输血指的是经静脉向人体输入全血、血浆、血小板、白细胞或红细胞的治疗手段,对维护患者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安全输血系指在获得应用的预期输血效果基础上,尽可能避免因血液制品质量以及输血不当引发不良反应或并发症[1]。过敏、发热、溶血、输血相关性肺损伤等均属于输血常见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患者健康与生存状态,还会降低输血治疗效果。在安全输血管理过程中应用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能够提高输血病案合格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实现安全输血,对维护患者健康与安全具有一定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患者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评价在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输血治疗患者3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6例。观察组男81例,女75例;年龄18岁-67岁,平均(43.29±10.14)岁;住院时间4d-14d,平均(7.29±2.05)d。对照组男80例,女76例;年龄19岁-69岁,平均(43.51±9.97)岁;住院时间4d-14d,平均(7.32±2.11)d。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1.2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入选者包括手术中用血、急慢性出血、出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烧伤者等,并经病史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认符合输血指征;②18岁≤年龄≤70岁。(2)排除标准:①需大量紧急或抢救输血者;②一次住院过程中多次输血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1.3方法。对照组按常规输血,护理人员遵医嘱输血,核对记录单、交叉配血单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主要内容如下:(1)输血前评估:评估患者有无用血需求、其病情严重情况、是否符合输血适应证,并对成分血适应证进行评估;临床医师需使用专业指标准确评估患者用血需求;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当依据法规要求以及医院规定评估患者输血指征的符合性,并审核输血申请单、医嘱、相关监测项目,监测输血效果指标等。(2)输血后评价:主管医师在患者输血治疗后依据治疗目的,检查血常规,检测患者凝血指标等,并观察其临床表现有无改善、病情有无好转,有效评价输血治疗效果,确认有无再次输血必要,并将其记录在病案中;还需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是否明确诊断、符合用药条件与否、有无把握输血适应证、输血数量与品种和患者需求是否相符、是否遵循用血审批制度以及备血制度、是否存在不良反应、输血疗效如何等,同时将评价结果纳入科室用血情况考核系统中。1.4评价指标。比较两组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情况、输血质量。①记录两组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情况,包括检查项目遗漏、输血记录与医嘱不符、输血病程记录不合格、表单缺失或填写不合格。②自行设计输血质量调查量表,Cronbach’sα系数=0.84,准则效度=0.85,包括血标本采集(4个项目、20分)、输血前后评估与核对(6个项目、30分)、不良反应(6个项目、30分)、输血后效果(4个项目、20分)4个维度,分值越高,则输血质量越高。1.5統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情况。观察组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输血质量。观察组输血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输血过程复杂、环节多,一旦出现输血操作不当或不合格问题,不仅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还可能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相关研究指出,引发输血质量问题的原因包括输血医嘱不合格、未严格把握输血指征、输血常规检查项目遗漏等,这不仅影响患者健康与安全,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损害医院声誉。予以输血前评估以及输血后评价,能够在输血前严格核对输血相关指标,输血后评价治疗效果,利于实现对输血质量的全程监控,并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安全输血目标的实现。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输血质量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相较于常规输血管理,予以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评价在减少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提高输血质量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另外,依据相关要求或项目对用血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评价结果纳入科室用血情况考核系统中,对于确保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具有重要作用,可增强工作人员输血安全意识,促使其主动提高输血质量,同时亦利于提高输血病案合格率。

综上所述,针对输血治疗患者,在输血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用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评价对于降低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率、提升输血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利于确保输血安全,维护患者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观察范文篇6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教师;观察活动

区域活动又名区角活动,是幼儿在兴趣与需要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区域类型,通过与材料或同伴的互动获得个性化发展的活动方式,也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形式[1]。幼儿在这种自由、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中,更易展示自己的兴趣、需要、个性特征以及发展水平,为幼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观察契机。通过观察幼儿所选择的区域类型、区域材料,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及个性特征;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检验区域规则的合理性,材料的丰富性、适宜性与探索性;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在观察的基础上,幼儿教师更加准确地解读幼儿的行为,对幼儿做出针对性指导,及时调整区域材料,保证区域环境设置的合理性,生成有效课程内容,实现区域活动的价值,进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实现教师专业性的成长。观察并不是随意的看,需要教师制定观察目标,明确观察内容,选取合适观察工具和方式,对观察信息进行收集[2]。然而幼儿教师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不知如何观察,更多的是一种“走马观花地看”。因此,根据观察目标,确定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地点,找到观察要点,采用合适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进行信息收集,是当前幼儿教师进行区域观察与记录所面对的难题。研究者基于幼儿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策略,以期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水平。

一、制定观察计划,明确观察内容

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较强,突发状况比较多,活动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3]。面对众多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不同区域类型中的不同操作材料以及幼儿的各种突发性行为,明确观察内容是实施观察活动的关键。1.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判定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在选择区域活动时具有自主性,如果某幼儿在自由选择区域类型时,重复选择某一区域,说明他对此领域比较感兴趣或者处于某一发展阶段的敏感期。教师应有目的引导他选择其他领域的活动,保证幼儿全面发展。同时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是否具备自主性与积极性,情绪是否高涨,神态、表情如何,能否与同伴、成人积极互动,知道自己的活动意图,遇到困难能够积极克服或寻求其他人员的帮助,而不是缺乏规划,盲目活动,无所适从。其次,应观察幼儿是否具有规则意识。由于区域活动空间及材料的有限,每个活动区域都有人数的限制,而且区域活动性质不同,区域规则也不相同。如在阅读区,要求幼儿低声交流,保持安静,而在娃娃家,对幼儿的音量则没有严格要求。幼儿教师观察时应注意幼儿是否遵守区域规则,是否做到爱护玩具,不干扰他人,且活动结束后能够整理材料,把材料放到特定的区域位置。最后,幼儿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观察幼儿能否独立完成某种作品,判定幼儿的发展水平。如在美工区,幼儿是否能够自主完成某项折纸工作或绘画创作。2.观察区域材料的丰富性,及时更新区域材料。区域材料的投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幼儿教师应该通过观察幼儿与区域材料之间的互动过程,分析材料的特点,认识材料的功能,判定区域材料的丰富性,不断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区域材料的丰富性指材料种类和数量的全面性。根据区域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其中,半成品材料具备较大灵活性、多功能性、耐用性、成本低的特点,也更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4]。然而半成品材料的制作耗时长,投放量不足是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一大问题。因此,幼儿教师要识别区域材料的性质,随时观察区域材料的投放种类,有计划地投放、补充半成品材料。除此之外,幼儿区域材料数量的不足,容易出现争抢玩具现象。幼儿教师应通过细致观察,投入更多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保证区域材料的丰富性。

二、灵活采用观察工具,选取合适的观察方法收集观察信息

1.采用合适的观察工具,确保观察内容的成功记录观察工具有多种:文字、照片、录音、录像。不同记录工具有不同的特点:文字记录详细完整便于教师回顾,但花费教师的时间比较多;照片记录方便省时,但只能对区域活动的某一时刻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不完整;录音能记录区域活动的整个过程,但缺乏图像的说明;录像记录运用方便,能对区域活动进行完整记录,但需要专门人员进行记录。因为文字、录像和录音比较耗时,且文字记录需要教师对复杂多变的幼儿行为快速捕捉,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所以幼儿教师更多的选择方便省时的照片记录。幼儿教师应该克服困难,采用多种观察工具对幼儿的区域行为进行记录,形成图、文、音、像多面、生动的记录成果,为分析幼儿的行为提供详实的数据。2.选取适宜的观察方法,对观察信息进行有效搜集根据教师是否参与到幼儿所从事的活动,可将观察方法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是指幼儿教师不暴露观察者身份的条件下,参与到幼儿的区域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非参与性观察是幼儿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不介入幼儿的区域活动,获取客观的观察信息的过程。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兴趣及区域材料的投放情况进行观察时,需要幼儿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这时采用非参与性观察方式更加适宜;若基于了解幼儿区域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则需要与幼儿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与幼儿共同操作区域材料,解读幼儿的行为,分析影响幼儿行为的因素,这时采用参与性观察方法更加适宜。两种观察方法特点不同,但是两种方法的运用并不是绝对的,需要幼儿教师根据观察目标灵活选择某种观察方法或者综合运用两种观察方法,全面、细致地了解幼儿。

作者:丁骞 宋占美 王丽响 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参考文献:

[1]秦元东,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赵东群.观察记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提升策略[J].教育探索,2016.02.

观察范文篇7

1.观察艺术的涵义所谓观察,是指仔细察看某种客观事物或现象,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直觉行动,是人对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它主要是通过人的眼睛来观测和察看。新闻采访中的观察,则是指新闻记者在对新闻采访中,通过感官对现场环境的一种把握并进行思考后,从而在主观上认识到客观实际中发生的事实而采取正确的采访方法。观察之所以是一门艺术,是因为个别人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从而为社会揭露真相。在新闻采访中,主要通过对人和周围环境进行观察,从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姿势等以及环境的气氛景象等以发现不同之处。

2.观察艺术的特点观察从定义上来分析,可分为三个基本特点,即直接性、捕捉性和同步性。所谓直接性,是指记者所看的现象是最初的,并没有经过新闻加工提炼,是最真实的一手资料,保留了新闻事实的原汁原味和完整,期间发生的所有细节都能成为新闻记者以后报道的依据。捕捉性是善于观察具有洞察力的发现,观察要想获得比较完整有效的信息,需要寻找捕捉准确信息的角度,以便能得到更多有效的资料,所以观察也需要新闻记者善于捕捉的目光,迅速、犀利而独到。同步性是指新闻采访的即时性,新闻采访的新鲜性要求是对正在发生事件的事件快速准确的,观察正是目睹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因而能同步新闻信息,快速。如本年7月23日发生的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报道,就是在事故刚发生不久就在网络报纸等各大媒体进行同步报道。

二、观察艺术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

正所谓“七分采三分写”,可见新闻采访在整个新闻事件中的重要地位。在这其中,观察艺术的正确运用,对新闻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对新闻内涵的深刻挖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帮你找到最生动最具说服力的活材料。如美国著名记者斯诺通过自己亲自走访观察所得的巨作《红星照耀中国》赢得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信任。观察艺术在新闻采访中具有以下几点重要作用。

1.发现新闻线索,以小见大,独辟蹊径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者的生命,只有抓住了新闻线索才能有更深入的探索。观察是获取新闻信息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刚入行的新闻记者,缺乏必要的思维体系,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只能拿表面的现象说事,如果观察细致入微,便能发现新的角度、新的切入点,便能从千篇一律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读者的认同;同时在生活中善于观察,还能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发现大的新闻线索,如《湖北日报》中一篇《东湖告急》的文章就是他在钓鱼时善于观察并思考而得出来的新闻报道,从而挖掘出东湖污染的批评报道,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正是这位新闻记者善于观察,并以小见大,才让他有了如此独特、鲜活的新闻报道。新闻记者这种独特的新闻嗅觉案例不胜枚举,如赵敏恒对“开罗会议”的报道正是凭借他对开罗街头车辆的变化的观察而得出的,邹韬奋写出的《由伯明翰到塞尔玛》是他从列车上黑人与白人座位的差异而得出的,正是这种神奇的观察艺术才让他们向世人揭露了真相。

2.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可靠新闻的要素之一就是真实可靠,但是仅凭听取被采访者的一面之词,还难以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材料,如果不对采访对象以及周围的人和环境进行观察的话,有的时候甚至会掩盖事情真相。而观察正有效克服了这一点,通过对周遭气氛的体会,对人物表情、姿势、眼神等的细微观察,就能得到一些不易发现的材料,如申玲玲所说:“若获得二手资料后再去新闻事件发生的实地看个究竟,事实的真伪就能验证,笔下的新闻报道就能提举实在,人们也就信服了。”

3.把握细节,加大新闻的表现力度新闻报道不仅要保证信息的准确可靠,同时也要有可读性,而对富有生活特征的细节的把握,不仅能增强新闻的可信度,也能增强报道的现场感,丰富新闻作品的可读性,让广大读者因为细节在心中的停留和回味,从而渗透到人的感情世界,因此受到某种情绪的感染。对于细节的选取,可以是现场的环境、条件,甚至是事件的起因,发起者等,都是展现细节的有利材料。新闻采访者在对细节的把握中,在对现实生活中的亲身感受,能够更加深刻感受到现场的气氛和情绪,或激愤或欢喜或压抑或和谐等等,然后在成稿时才能确保新闻真实的基础上融含个人的感情让读者读起来更加酣畅淋漓,更加尽兴,达到对某种精神或事件或人物的表扬或呵斥等。

三、观察艺术在新闻采访中的运用技巧

观察艺术也即看的艺术,“看的艺术,核心是看个明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要想成功把握观察艺术,不仅要知道怎样看、看什么,还要懂得善于看、看明白。新闻采访要求新闻记者具有一定的大格局,对新闻事件具有清晰透彻的理解的分析,从而打破新闻源的局限性,避免出现平淡无味平铺直叙甚至是错误的报道,而一旦掌握了观察艺术的运用技巧,就能对某一事件有一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下面就着重谈一下观察艺术在新闻采访中的运用技巧:

1.抢占视角,突出重点新闻采访是对最佳新闻信息的捕捉,要想在观察中获得最佳信息,必须要有一个最佳的观察位置。观察同一件事物,站的位置不一样,那得到的效果也不一样。但是对观察最有利的位子只有一个,所以记者要想在众人中获得对新闻报道最有价值有意义与众不同的信息,就必须抢占该优势位置。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能漫无目的毫无选择的看,必须有所侧重,在统揽大局的基础上,分清主次,着重对主要人物或事件进行观察,对人物或事情的细节、特征等进行仔细观察。

2.善于分析,把握新闻挖掘机会在新闻采访中,要边观察边思考,将众多混杂的感性资料做更加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有经验的记者在观察中捕捉新闻,看似对新闻比较敏感,其实是他们在观察的同时善于思考,是用脑对某一细微或人民容易忽视现象的思考的结果。在西方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上任不久的记者,曾奉命去采访一名著名演员的演出。他到了剧场,看到剧场空空如也,挂着一块“因故停演”的牌子,他便扫兴而归,回家睡觉去了。次日,各报头条报道了女演员自杀的消息,这个记者大吃一惊。有经验的记者告诉他说;“像这样一位名演员,首场演出被取消,本身就是新闻,它的背后可能有更大的新闻,以后你的鼻子可不要再感冒了。”这个记者之所以错过了这个重大新闻,正是源于他的不善于思考,对于相关联的事情不善于分析,才没有把握住挖掘新闻的机会。

3.结合其他采访方式在新闻采访中,观察固然是获得新鲜信息源的最佳方式,但有时眼睛也会受到欺骗,但是新闻是要求高度的精确性和真实性的,为了确保新闻信息快速准确的,在新闻采访时还需借助其他形式的调查证实,才能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如向多个方面进行查询证实,查找相关文献等。

4.审时度势在进行新闻采访时也看场合,要学会察言观色,会选择时间说正确的话。比如在追悼会上,新闻记者完全不顾及遇难者家属的感受,不停地追问,为完成采访而采访,那样不仅会事倍功半,还会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对媒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四、观察艺术在新闻采访的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当然,在新闻采访中除了熟练运用观察的技巧外,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也需要特别注意,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着新闻采访的成败。一是要明确采访的目的。在新闻采访中,采访目的和任务目标决定着采访者观察的范围以及观察的侧重点。二是作为一个新闻记者要具备强烈的好奇心,热衷于观察。新是新闻的一个必备要素,这就要求新闻采访者有一个敏锐的头脑和对周围事物强烈的好奇心。新闻记者这个行业需要永远保持一颗年轻活跃的心,正如有人形容记者的行业是“青春的行业”一样。

观察范文篇8

【关键词】多药;糖尿病;化学干预;临床效果

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呈进展性,需要患者终身治疗,患病后临床表现有多饮、多尿、疲乏无力等症状,且伴有多种并发症,需要长期用药治疗[1]。药学干预是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努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用药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事件,提高治疗效果[2]。本研究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10例,分为两组后对比常规干预和全程化药学干预的效果,对比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入院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分别有55例患者,对照组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46~78岁,平均(58.1±2.6)岁,糖尿病病程1~9年,平均(4.2±0.9)年。观察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45~79岁,平均(58.4±2.3)岁,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4.9±1.1)年。入选患者均自愿在参与本次研究同意书上签字,分组后一般资料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多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方式,包括医院传统的医疗服务,药学服务。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全程化药学干预方式。①评估:患者入院后,临床药师询问患者的日常用药情况和病史,结合入院检查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评估,综合评价患者初始药物治疗方案,制定药学干预计划。②药学干预:根据评估情况,实施药学教育,教育内容有糖尿病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对患者住院期间用药加强监护,若因病情需要变更药物,要监护用药情况,并进行评价。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用药偏差和对药学服务满意度。用药依从性分为依从、不依从,药物服务满意度调查使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患者本人填写,满分为100分,满意>90分,一般满意为70~90分,不满意<70分。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借助于SPSS19.0进行总汇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表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用药偏差情况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用药偏差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P<0.05),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作为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患病后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临床中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仍没有特效药,预防和控制病情进展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在控制病情进展上,需要使用多种药物缓解病情,通常情况下,患者用药依从性受到年龄、病程、治疗方案等多方面的影响[3]。药学干预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有重要的影响,受到了临床药师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对多药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全程化药学干预效果进行观察,以我院收治的患者为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药学干预和全程化药学干预,结果发现,全程化药学干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高于常规药学干预患者。这是因为,全程化药学干预在患者入院时,临床药师对患者的病情和用药进行评估,结合检查结果,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药学干预方案,并根据用药方案给予患者药学教育,如药物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用药后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用药变更后要加强监护和评价。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对患者加强药学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4]。在苏茜[5]的研究中,药学干预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进而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较好的控制,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陆大其[6]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多使用多种药物,而对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用药偏差进行了统计,发现实施全程化药学干预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用药偏差率均低于常规用药干预。因此,在全程化药学干预中,要加强对用药的讲解,并监督患者及时用药,避免不良事件和用药差错。本次研究统计了两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发现全程化药学干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常规干预患者,这是因为实施全程化药学干预后,患者用药依从性高,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进而提升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妍,高玉霞,刘丽亚,等.药学干预对于接受多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影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1):81-83.

[2]刘英姿.分析多药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全程化药学干预效果.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245.

[3]李彬,傅汉菁,袁申元,等.北京市15个城区社区3297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治疗现状的调查:北京社区糖尿病研究.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11):796-800.

[4]杨庆宇,郜娜.多药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全程化药学干预的效果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5,22(5):120-121.

[5]苏茜.药学干预对接受多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中外健康文摘,2013,10(49):166.

观察范文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0年10月于本门诊进行牙种植的患者120例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67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67例,对照为53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3例,女性患者为3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为25例。实验组中平均年龄约为65岁,年龄最大76岁,最小4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3岁,年龄最大75岁,最小43岁。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差异及性别差异上不显著。

1.2方法

手术方法:手术前要拍摄牙齿的全景片以确定牙槽骨的高度及质量,评价软组织及硬组织。需要种植的牙槽处进行常规的局部浸润的麻醉方法,切开牙龈组织,将软组织翻瓣,拔除患者的牙齿(应用微创拔牙器)后将种植体植入,植入完毕后进行缝合。手术完毕后立即取出印模。在手术完成的1周之内进行修复。临床观察方法:检查修复体完好与否、种植体的稳定性及负重后稳定性,是否有松动。牙龈有无退缩,种植体周围有无炎症。X线拍摄方法:在术后以及1个月后拍摄1次,以后每隔3个月拍摄1次,主要观察种植体周围的骨质改变情况。

1.3评价标准

牙种植即刻修复获得成功的评价标准:义齿稳固性好,种植体未出现松动。X线检查种植体和骨质有良好的种植情况,种植体的周围的骨质未被明显吸收,种植体周围也无明显的暗影。

1.4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即刻修复组患者和传统修复组患者各项比较重出现的所有数据均是采用SPSS14.0的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相应的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方法,如果比较的统计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种植体出现松动、脱落的次数及患者出现感染的例数

两组牙病患者植入种植体后分别于术后7d内及术后半年内进行术后修复,观察治疗过程中种植体出现松动、脱落的次数及患者出现感染的例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出现种植体松动、脱落的次数及出现感染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X线下异常情况

分别于术后、术后1个月及以后每3个月拍摄X线片,统计两组患者中出现X线下异常如X线透影、骨质被吸收、种植体周围暗影等情况的例数及比例,再进行组间的比较,比较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实验组患者出现X线下异常如X线透影、骨质被吸收、种植体周围暗影等情况的例数及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比较

治疗结束后,分别调查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分十分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计算出每个等级中的患者例数及比例,将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进行组间比较,具体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为100%,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范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6例病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8~71岁,平均(47.8±7.6)岁;腹部手术类型:41例患者为肠切除吻合术后,占47.67%,15例患者为阑尾切除术后,占17.44%,13例患者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占15.12%,9例患者为妇科手术术后,占10.47%,5例患者为外伤脾切除术后,占5.81%,3例患者为胆道手术,占3.49%。梗阻发生时间为:37例患者为4天后,占43.02%,23例患者为1个月后,占26.74%,11例患者为1年后,占12.79%,8例患者为5年后,占9.30%,5例患者为10年后,5.81%,2例患者为20年后。

1.2梗阻的原因

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症渗出、局部的水肿、腹腔内黏膜组织的创伤、组织细胞的缺血、局部的炎症刺激、腹腔内化疗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当患者术前伴有肠梗阻、肠穿孔以及肠破裂时,手术治疗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更高。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常规禁食水、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如果选择手术时机需要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的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

1.4护理

1.4.1心理护理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因为担心再次进行手术而产生恐惧及焦虑等负面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治疗的各种相关知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1]。

1.4.2一般护理禁食水并给予持续的胃肠减压,同时观察胃管内的液体性质,如发现液体呈血性,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1.4.3综合性护理积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同时给予患者全身抗感染治疗。当患者突然体温升高,同时伴有腹壁肌紧张时,应考虑肠梗阻的发生。

1.4.4针灸与按摩采用针刺足三里、天枢等穴,同时按摩患者的大杼穴及白环俞等穴,可以促进患者的肠道蠕动。减少患者术后肠梗阻的发生[2]。1.4.5中药治疗术后可以给予患者大承气汤灌肠,以促进肠管的收缩和肠道蠕动,从而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2结果

86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在给予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占69.77%;其余26例患者均采用再次的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后,24例患者痊愈出院,占27.91%,2例患者发生死亡,占2.33%。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