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7:33:52

桂林范文篇1

桂林市必吃--

米粉:微笑堂对面两家1.石记(最好)2.又益轩(此店马肉米粉名气最旺)

(一粉两吃:吃正宗米粉应选择卤菜米粉,一般小店的案头上都备有油爆干辣椒、酸萝卜、酸豆角、葱花、香菜,可自己加料。通常程序是先干吃,切记不可加汤,干吃方能享受卤汁拌粉的浓香滑爽。吃至大半时再起身舀上半勺骨头汤,此时就汤吃粉,既解腻又润喉。夜宵吃炒粉如果你吃辣就要求放酸辣椒好了,酸辣是桂林菜的特色之一。)

羊肉(绝对必吃):1.龙隐路的老山羊(七星公园后门边上)2.医学院附近的火香羊(吃羊肉先吃汤锅,再吃干锅,先清淡后浓烈,嘿嘿如果你肚子够大。羊肉25--30/斤)。

马肉(爱马的哥们别骂我!):王城门口的马肉馆。

鱼头火锅:王城有一家福光饭店鱼头火锅地道(火锅在桂林很普遍。很多饭馆都作的不错)

变种桂林菜:

1.普陀路陀峰牛排很好,是变种的湘菜。

各式火锅:桂林城无论夏冬都有到大排挡吃火锅的习惯,火锅往往以一味主菜,分为汤锅和干锅两种,汤锅讲究清汤原味,保持主菜鲜甜的风味;干锅则用葱、蒜,辣椒爆炒,不加水,焦香可口。火锅价格往往在30元左右,上完主菜后一般都会提供青菜、豆腐等配菜。除上面提到的火锅外,常吃的还有:螺丝鸡火锅、荷花鱼火锅、青蛙腿火锅。

素食主义者还可以尝尝野生菌类火锅。翊武路上的山珍王相当值得尝试(榕湖边上),这家馆子各式菌类齐全,每人份最低38元,四到六人去吃比较合适。

2.中心广场的夏绿地有地道西餐牛排,还有变种桂林式西餐。普通的地方(中档):桂林仔(连锁店很多家)中心广场的好大妈。

3、白果炖老鸭。以临桂最正。久炖之后汤清味醇,奇妙的是鸭肉仍保持着弹性。江浙一带盛行的老鸭煲,相比之下顿觉油腻。

阳朔必吃--

桂林范文篇2

1研究方法概述

低碳旅游发展的途径共包括五个步骤.首先,对旅游要素的能源消耗与碳排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第二步,通过具体方法促进旅游经济活动的低碳化发展;第三步,通过碳汇机制的应用与推广,分析低碳旅游的碳汇影响力;第四步,开展低碳旅游意识的调研,分析促使低碳旅游发展的潜在需求和内在驱动力;第五步,提出针对性的低碳旅游发展保障策略,促使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桂林市低碳旅游现状调研

桂林旅游业低碳现状调研从旅游场所与环境入手,通过调查、访谈、资料分析等方式,抽样调查桂林的酒店和景区,探知桂林低碳旅游的发展基础,了解统计桂林市酒店与景区的节能减排举措,定性分析桂林市低碳旅游的现状,以便为桂林低碳旅游的发展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路径与方法.

2.1旅游酒店现状调研

旅游酒店低碳现状调研主要通过调研与资料收集,定性分析酒店与景区的能耗与碳排现状,及现有节能减排举措等内容.针对酒店的调研主要从总能耗、电耗及节电举措、水耗及节水举措、客房及餐饮管理、管理规范及其他管理措施等6部分着手.根据调研可知,桂林市的星级酒店能耗成本大约占到总经营成本的10%-20%,其中电和天然气是主要的能耗来源.电能消耗每天约为2.4万度,年消耗量约为876万度;水能消耗每天约为450吨,年消耗量约为16.43万吨;天然气的年消耗能约为35万立方米.在用电方面,酒店的空调与照明是主要的电耗.其中,空调用电占到总电能消耗的75%,照明用电占15%.国家对空调的温控范围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酒店为了营造更舒适的环境,空调温度夏季控制在20-22°、冬季23-25°之间[2].酒店对空调的节能十分重视,空调主机大多选用变频,每月清理一次滤网;在外界温度适中时,利用新风保持自然状态.在照明用电方面,桂林市酒店的节能灯使用率在70%-80%之间,根据旅客流量科学调光.在用水方面,桂林市酒店的水能消耗量较大,目前无中水回收系统,主要的节水措施为开关控制、马桶水量缩减、宣传等形式.其中,桂林市香格里拉酒店的游泳池采用上循环系统,在达到清洁的同时,节约了用水量.在调研时,还获知酒店洗衣房是重要的能耗与水耗场所.各酒店尽量选择能耗低谷时段运作洗衣机器,并选择科学的操作规范精简程序节水节电.在客房与餐饮管理方面,酒店的客房仍供应一次性洗漱用品,但有相应的回收方法;开始注重客房的绿色环保,引导顾客自主选择床单的更换时间等,马桶由9升更换为6升或5升,采用取电卡控制客房电耗.部分酒店的厨房油烟处理采用水循环或者紫外线照射的方式降低污染.在清洁能源方面,桂林市酒店目前尚未开始使用清洁能源.桂林市各个酒店领导层都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酒店的工程部定期汇报酒店的能耗与水耗,积极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对员工的教育方面,酒店采用新员工入职教育和员工培训等形式.其中,桂林喜来登酒店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SIXSIGMA),不仅能节约经营成本,而且能增加顾客价值.总体而言,通过酒店的节能减排现状调研发现,桂林酒店的能耗主要包括电、天然气和水,其中电能耗是重点.酒店为了节约成本,从技术规范、保养维护、宣传教育等方面体现对节水、节电的重视,但是在使用清洁能源方面仍十分欠缺.究其原因,主要因为酒店采用清洁能源的前期投入太大,投资回报期太长.

2.2旅游景区现状调研

桂林市景区主要保护山水观光类、历史遗迹类、水上活动类和其他类型.针对景区的调研主要从资源保护、能源管理、旅游产品与活动、管理措施和其他内容等5个方面开展.由于桂林的景区类型多样,在调研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本文希望通过典型景区反映出桂林市景区的节能减排总体现状.山水观光类的景区在资源保护方面,大多无明确游客接待量控制,在节假日等高峰期会适当通过门票价格来调节.此类型的景区内部交通方法均为电瓶车、自行车等清洁交通方式,照明使用节能灯,但是尚未使用清洁能源;通过采用节水开关与节水马桶节约水资源,并提示游客注重节约用水.景区的领导层面开始重视节能减排,提倡员工注重节能减排,但是尚未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桂林历史遗迹类的景区以靖江王府景区为主.在资源保护方面相当重视,景区控制每批入园游客量,景观照明采用节能灯和节能开关.景区内全程禁烟,每个月都会对景区内的遗迹进行维护与保养.水上活动类的景区主要包括两江四湖和漓江等景区.两江四湖景区从规划开发时期,就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和水资源保护,如垂直升船机、湿运、单级双线船闸等.景区运营方面,船只采用环保船,垃圾储备后统一处理;游船每趟间隔十分钟,以保护资源.在景区管理方法,员工之间有节约评比,提倡无纸化办公.

2.3定性分析小结

桂林旅游业节能减排现状分析主要从酒店和景区两个方面调研.概括而言,二者都因为成本投入大而未使用清洁能源,酒店有一定的节能减排技术规范贯彻施行,但景区则根据经验实施;在管理方面,二者都十分重视员工教育、宣传引导等内容.总体而言,桂林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目前处于探索阶段,节能减排的意识已经得到认可,企业领导重视以及政策环境有利于低碳旅游的全面推广和发展;但是,仍缺乏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指导与规范,尤其是酒店方面,节能减排现状参差不齐,酒店之间可互相学习,推广成功经验,提高桂林市酒店的整体水平.而景区方面,由于类型多样,因而造成景区的低碳旅游意识的贯彻执行难度大,需要针对各景区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节能减排工作.

3桂林低碳旅游要素定量测算

3.1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的能耗与碳排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游客依靠交通方式发生位移的距离;二是每种交通方式每千米能耗强度与碳排量.发展中国家的交通运输中10%是与旅游活动有关.[4]但由于桂林是旅游城市,交通运输中与旅游活动相关的比值高于平均水平,参考国内其他旅游城市的交通比值,本文取20%;在航空运输中,46%的旅客是出于旅游目的.且每种交通方式的单位能耗与碳排放量各不相同.在单位行驶距离下,飞机的能耗与碳排是最高的,汽车次之,火车相对最低,分别为396、132、66gCO2/每人每千米[3].桂林作为国际性的旅游城市,旅游交通包含汽车、飞机、火车等方式,根据各方式的运输量,计算出旅游交通的能耗值和碳排放量.其中,自驾车的出游方式难于统计,本文暂予忽略.根据统计出的桂林市旅游交通的旅客周转量,结合能耗与碳排系数,得出表1桂林旅游交通的能耗与碳排放量统计表.可见,2008年桂林市旅游交通的能耗为28.95PJ,碳排放量为255.42千t;2009年桂林市旅游交通能耗为35.23PJ,碳排放量为313.23千t.

3.2旅游酒店

根据我国旅游业现状,旅游住宿业态主要包括星级酒店、无星级旅馆、家庭旅馆和度假村等.旅游酒店的能源消耗主要来自于水、电、气的消耗,通过将酒店年消耗的水电气按一定的系数转换,可得出酒店的能耗量.其中,星级酒店155MJ、无星级酒店130MJ、家庭旅馆120MJ、度假村单位能耗90MJ.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酒店业绿色意识不强,加之酒店的运营寿命较长,导致能源消耗量高于国际平均水平(130MJ/每床每晚),为155MJ/每床每晚;其他类型的酒店其单位能耗取值113MJ/每床每晚[4].依据旅游酒店的接待人数,即可定量测算出酒店的能耗值.酒店每床每晚的碳排放量数据取43.2gCO2/MJ,根据桂林酒店业年接待人数数据,即可计算出桂林旅游酒店的碳排放量.根据表2可知,2008年桂林市旅游酒店的总能耗为12.27PJ,碳排放量为0.4千t;2009年桂林市旅游酒店的总能耗为15.41PJ,碳排放量为51.58千t.

3.3旅游活动

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来临,旅游活动方式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由于旅游活动能耗的区域差异和个体差异明显,因此,旅游活动的能源消耗难于准确估算.根据国际上的旅游活动能耗与碳排系数,水上活动的能耗与碳排值最高为236.8MJ/人和15300g/人,探险其次为8.5MJ/人和417g/人,能耗与碳排最低的是历史遗迹参观为3.5MJ/人和172g/人[5].旅游活动要素的能耗与碳排量统计工作难度较大.本文试图通过旅游目的地的景区类型来解决.桂林市的旅游活动类型主要有:以象鼻山、芦笛岩等景区公园为主的山水观光,以漓江和两江四湖为主的水上游览,以靖江王府为主的历史遗迹参观.因为桂林市的旅游活动仍以山水观光为主,所以桂林市全年接待人数中剩余的人数划归于山水观光类型.根据相对应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可计算出旅游活动的能源消耗.由于一个景区不仅存在一种旅游活动类型,这样统计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主观性.为了便于统计,仅筛选其中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类型进行统计.根据表3可知,2008年,桂林市旅游活动的总能耗为6.3PJ,旅游活动的碳排放量为38.95千t;2009年,桂林市旅游活动的总能耗为7.71PJ,碳排放量为47.81千t.

3.4定量分析小结

横向对比:桂林市的旅游业能耗与碳排都是主要来自于旅游交通,其次是旅游酒店,旅游活动的能耗与碳排占比最低.桂林旅游主要依靠自然山水资源,以观光类型为主,所以旅游活动的能耗与碳排的占比相对最低;而旅游交通方面则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能耗与碳排.因此,要充分考虑低碳节能的交通方式,如大力发展旅游公共交通系统和自行车旅游系统,以降低桂林旅游的能耗与碳排,同时也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旅游者与居民的幸福感.纵向对比:桂林旅游的能耗有所增长,涨幅为18.56%,碳排的涨幅为18.78%.桂林旅游的能耗与碳排的增长是与桂林市旅游业接待量相关联的,加之2009年才提出低碳旅游概念,节能减排的意识还未能得到很好贯彻与实施,由此涨幅属于正常情况.

4桂林低碳旅游的发展模式

4.1在政府主导下构建低碳旅游城市

在自身发展方面,桂林目前正在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迫切需要前瞻性、试验性、引导性的改革举措.桂林市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清洁能源、循环经济方面的发展.鼓励清洁能源的产业化发展,积极推广循环经济的应用,积极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清洁技术与方法,才能促使桂林抓住旅游综合改革的重大机遇,完成桂林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同时,在发展低碳旅游城市中,要倍加关注城市生产与生活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在区域联动方面,桂林市要充分发挥与区内南宁、柳州,与区外广东省的区域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南宁作为广西首府,又是东盟博览会的会址.桂林在建设低碳旅游城市时,要借组南宁的区域优势,吸引东盟甚至东南亚地区的优秀资源.同时应加强与广东省的交通衔接,多关注广东省等发达省份的旅游业发展态势,积极引入低碳化的旅游活动,更新旅游产品与环境.

4.2在高铁背景下打造城市节能交通网络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使用清洁能源等方法来实现能耗降低.推广能源效率高的混合动力车,采用先进燃油技术,减少尾气排放.大力发展桂林城际高铁交通,为旅游业提供便捷、高效、低碳的交通服务.全面发展旅游交通租赁服务业.旅游城市需要大力发展快速的旅游公交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鼓励游客选择汽车租赁服务,大力推进自行车租赁、私家车租赁和合租等项目.优化游船、航空等交通条件,通过技术手段和能源原料变更等实现节能减排.

4.3在生态保护前提下实现景区低碳旅游产品开发

桂林市景区需要从资源保护、旅游活动节能、环境保护、能源管理和经营管理等路径着手,争取改善景区的经营与管理现状,实现旅游业的节能减排.在景区规划与开发期间,应遵循减量化原则,进行保护性开发并注重节能减排计划.采用梯度式开发,强化资源的循环利用.在景观运营期间,应科学控制游客容量,注意环境的承载力,以减少游客活动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旅游活动的节能减排可以通过开发低碳旅游产品、绿色服务与消费等方式实现.提高低碳旅游产品的使用频率和利用效率,提倡主动计算碳足迹,并通过绿色旅游活动抵消碳排放量,增强公众的低碳旅游意识.景区游览方式应采用清洁能源车,游步道设计要考虑便捷性与景观效果.景观能耗是景区中最重要的部分,节能减排的工作任务最重.景观灯光效果采用太阳能灯光,路灯采用光控设施.循环利用水资源,卫生间采用低水量、强引力等设施.尽量利用自然水流制造水景,以减少喷泉、人造瀑布等水景的能耗,可以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建设数字化、自动化的景区管理系统,实现景区的数字化管理.

桂林范文篇3

经验和启示

为学习兄弟城市发展旅游集团公司的先进经验,理清我市旅游集团公司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旅游集团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我市旅游产业的更快更好发展,2005年元月2日至7日,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王国龙率市国资委副主任李来平、市旅游集团公司总经理熊伟、副总经理章磊及市政府办公厅、市委政研室、市旅游集团公司有关人员组成的学习考察组,专程赴广西桂林和贵州黄果树学习考察旅游集团公司发展工作。认真听取了两地的经验介绍,与两地集团公司领导和主要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实地参观了有典型经验的景点、饭店。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既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又开阔了视野,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深感受益匪浅。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桂林、黄果树两地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围绕市场整合资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桂林市是全国第一个对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的城市,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实现了桂林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桂林市历史上共有三次资源整合,前两次因结构松散和政府换届等原因而流产。桂林市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资源整合是从1997年开始的,政府按照旅游产品的形成要素,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市场出发、从产品出发,以桂林山水四大精品公园和漓江(“三山两洞一条江”)为核心,打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整合周边所有依附于这个核心的与旅游业有关联的13个企业,组建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建立起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打造中国山水精华游。组建7年来,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已累计缴税7亿多元,资产由2.7亿元增加到8亿元,实现了跨行业、跨区域发展,在2002年就跨入了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行列,名列世界旅游业500强中国入选企业的第2名。2004年,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联协会评为“中国优秀企业”。桂林在资源整合中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是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桂林市委、市政府在组建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一个鲜明的指导思想就是,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不是为了救某一个企业,更不是甩包袱,而是为了集约利用旅游资源以推动桂林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确定清晰的工作思路。坚持从市场出发,找准桂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卖点,依托规模经济优势开展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改变桂林旅游散、小、弱的状况。在充分挖掘桂林市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打造能代表中国旅游精品的“桂林三山两洞一条江”旅游产品为核心,把桂林市当作一个大工厂,相关行业相当于不同的生产车间,企业形成一个个班组,将所有依附于这个产品的企业,组建成一个集团公司。

三是抓好每一个工作环节。第一步,是对全部资产分类,一类为优良资产,一类为不良资产,一类为垃圾资产。第二步,是对这三类资产进行科学界定,明确一个原则,优良资产必须是有效资产,收益最少要高于银行同期利息。第三步,是对资产进行剥离,优良资产,合并做大,组建旅游股份公司,实现上市融资发展;不良资产,积极盘活;垃圾资产,坚决去掉。对于一时界定不下来的资产、一些枝节问题,从整个集团战略出发,进行有原则的取舍,政策不明的先搁置下来,同时不纠缠于员工身份置换问题。

(二)强化宣传营销,强力开拓客源市场

无论是桂林,还是黄果树,都高度重视宣传营销工作,对拓展市场不惜花血本宣传。如黄果树就通过通过狠抓宣传营销,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就实现了游客人数从2003年的57万人次到2004年137万人次的历史性跨越。

一是集团公司按照华东、华南、华北、西南、西北等6大板块划分市场,实行专人负责,组建国内各个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销售网点,在巩固老市场的同时,开拓了新市场。一支由集团公司领导挂帅的专门队伍常年在全国各地宣传促销,召开客户见面会,与旅行社签协议,在当地媒体做广告,上街散发宣传品,招徕游客。

二是做好节季旅游大文章,让每个节假日都出彩。除国家规定的节庆、纪念日外,一些民间传统节庆、甚至国外泊来的节日,黄果树人都以新的运作模式和优惠办法吸引旅客。诸如情人节优惠结伴而行的青年男女,建军节、警察节当天军警在景区享受最优惠待遇,金婚、银婚伴侣游黄果树门票五折,父亲节、母亲节、老人节专为老年人降低价格门槛等。

三是开展“手拉手同闯市场,心连心共生繁荣”的活动,加强全国各地旅行社的合作,与上百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山南海北的旅游团队接踵而至。

四是借助媒体推介彰显品牌,引导游客。瀑布节期间100多家海内外媒体记者云集黄果树,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对瀑布节组委会高层专访联线直播60分钟,重庆、广西、贵州三家电视台联合进行100分钟卫星现场直播等等,就一个企业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可说前所未有。坚持务实宣传,不盲目贪大求洋,不在《求是》杂志做广告,而在游客读者较多的一般媒体做广告。

(三)突出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黄果树一度体制不顺,市场在徘徊中有所下降。2003年,安顺市对黄果树管委会和集团公司班子进行调整,实行管委会和集团公司双重管理模式,管委会主任兼任集团公司董事长。管委会新班子到任后,搁置体制机制争议,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完备旅游要素,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打牢景区发展基础,为景区游客人数扩张提供有力保证。

一是大力加强硬环境建设。结合国家建设部部署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把景区绿化美化、基础建设和容量扩张有机结合,投入数千万元,扎扎实实开展了景区及两镇政府所在地环境综合整治并取得明显成效,被建设部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投资730万元,完成景区周边5480亩大树大苗绿化,是黄果树旅游集团提升品牌形象的大手笔之一。接着,三岔河至天星桥景区、大洋溪至石头寨公路提级改造,大瀑布至天星桥景区内厕所三星级改造,亚洲最大扶梯建成投用,整治开放中国蜡染之乡——石头寨和陡坡塘瀑布,建设西南第一家汽车短程赛跑道,启动黄果树新城建设。景区停车场、新游道、游客服务中心及宾馆、餐厅的提级改造工作也同步进行。

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软件建设。2004年,景区实行服务质量打分制,采取发放回执卡,实行统一制证,要求从业人员统一着装,执证上岗。进一步规范摄影人员、导游、定点餐馆、旅游商业等的服务行为。管委会还从外地调入25辆豪华大巴车,配备外语翻译,设置三个医疗点为游客提供免费治疗。为了实现长效管理,公司导入CI形象设计,8月底完成了旅游企业ISO14000、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规范和提升黄果树品牌的整体形象。问卷调查显示,2004年游客对景区的服务质量,旅游秩序、环境卫生、景点设施等指标的满意率高达98%,景区全年实现零投诉。

(四)不断更新观念,提高市场运作能力

坚持把企业当作市场来经营,把景区作为一个资本平台来运作,娴熟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是桂林、黄果树发展旅游集团公司的共同之处。黄果树首届瀑布节就做到了“两个创新”:

一是活动方式创新。不是花重金请当红演艺名星登台献艺,而是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以对山歌、民族舞蹈等独具民族特色的节目为主,“唱山祭水”,既弘扬了民族文化,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节省了大笔聘请费用。

二是投入机制创新。活动经费完全依靠市场运作,通过利用市场,向一些市场占有份额大的旅行社和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企业发出利益共享信号,吸引移动公司倾和国内20家旅行社斥资400万元争抢大瀑布周边20个山头冠名权,甚至出现“两个空飘气球卖10万元”的美事。整个瀑布节融资700多万元,支出600万元,完全实现了安顺市委、市政府“企业承办、市场运作、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预期目标。

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组建时,在职职工2500多人,大部分年纪在40岁以上,企业改制难度较大,公司领导班子更新观念,不纠缠于枝节问题,先不转换职工身份,而是集中精力抓发展,通过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实行竞争上岗,优先聘用本公司职工,在发展中逐步消化职工问题,达到了既盘活了人员,又减少了工作难度、加快事业发展的目的。同时,公司在收购、兼并相关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坚持以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为标准,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唯上,只唯实,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事,公司就积极去做,不利于公司发展的事,即使政府或领导有要求,也拖着不办,使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五)政府大力支持,帮促集团公司做大做强

桂林在资源整合中涉及到多个部门的既得利益,许多部门对整合持有不同看法,但桂林市委、市政府还是坚定资源整合的决心,通过强有力的行政划拨手段,将交通、园林、旅游、市政公用、文化等部门的相关旅游资产整合到一块,组建了由13家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实践证明,桂林市委、市政府的这个“决心”是正确的,如桂林市的园林旅游资源,划拨前由市园林局管理,每年仅向政府上交500万元收益,但同时,市政府要向园林局下拨500多万元的绿化款,桂旅总公司接管后,不仅没要政府划拨的绿化款,还在当年就上交了400万元财政收入。桂林市荔浦县采取对旅游车辆不收过路费,规定对旅游企业收费需经县委常委会讨论,政府每年拿出30万元对旅行社进行奖励等措施,大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短短两年时间便由一个旅游弱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强县。安顺市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对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这个龙头企业更是厚爱三分,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条件下,黄果树旅游公路建设仍由政府全部负责,集团公司只负责景区内基础设施的配套工程,使集团公司能轻装上阵,迅速做大做强。

二、桂林、黄果树两地主要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认真思考桂林、黄果树两地旅游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是加快集团公司发展,必须把市场理念贯穿于整个工作始终。旅游业已进入了充分市场竞争的发展时期,必须摒弃计划经济的模式,集团公司的一切经营和管理活动都要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来开展,否则,必然难有作为。在资源整合的方式上,要以市场为主,立足通过搞好滕王阁自身的发展,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吸引周边景区景点等旅游资源主动与集团公司对接、联合。在资源整合的阶段上,首先要是进行旅游功能的整合,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其次再考虑旅游资产的整合。

二是加快集团公司发展,必须坚持走投资多元化道路。旅游产业区域化、集团化、规模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那种关起门来做“老大”,实行封闭运行,仅依靠自身积滚动发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难以实现迅速做大做强集团公司目标。必须要按照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的原则,坚持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实行靓女先嫁,剥离不良资产,对集团公司所属的显化优良资产或潜在优势资源进行项目策划包装,对外招商引资,广泛吸引各种资本参与集团公司的整体扩张,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桂林范文篇4

一、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们通过对大圩镇乡村旅游资源实地调查,收集到了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丰富数据,并对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开发条件等有了深刻了解。

(一)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概况

大圩镇乡村旅游业是在2000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每年前往大圩镇旅游人数约有200万人,而这200万人中每人在大圩镇旅游消费约为80元,如此,大圩镇全年旅游收入约为16000万元,占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1.9%。由此可看出,乡村旅游业已逐步成长为大圩镇的支柱产业。大圩镇政府近年来不断招商引资,在古镇保护开发建设和村村通公路建设中,分别招标1000万元和210万元,改善了景点质量和基础设施状况。目前,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有:大圩古镇景观、大圩古东瀑布景区、毛洲岛生态园、大圩草莓农庄、大圩瑞金鸵鸟生态园、大圩提子生态园、天目湖景区、桂林东部凤凰城等等。

(二)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优势

在深入了解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之后,我们总结出发展大圩镇乡村旅游业的区位优势:

1.经验优势由于大圩地处旅游产业发达的桂林市近郊,知识溢出效应明显。大圩镇内即有大量曾经在桂林市工作的熟练旅游从业者,这些从业者拥有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大量经验。另外,大圩镇从2000年即已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经营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经营理念和独特的运营经验。巧借旅游"黄金道"-漓江,巧做假日经济。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不断用漓江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做起了文章。他们以漓江为由,借游览漓江为名来招揽游客,这使许多游客都参与到"游漓江,摘草莓"、"畅游毛洲岛"等活动行列中来,增加了大圩镇旅游景点的经营效益。此外,大圩镇有些乡村旅游景点还利用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机会,向高校的师生们进行宣传、优惠等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游客的青睐和好评。巧打季节牌、巧托桂林名城。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在不同季节对景点的服务实行不同价格优惠,以此吸引新老顾客光顾。比如,在草莓新上市时,农民们抓住消费者追求新鲜、新奇的消费心理,对草莓实行价高价格,而在草莓接近尾期的时候,对草莓实行较低价格,对多次购买的顾客实行7-8折的优惠。同时,借桂林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进行宣传,把大圩草莓宣传为"桂林土特产",营造"来桂林旅游,摘草莓、吃草莓是必须的!"效应,直接把大圩镇特色农产品与桂林挂钩,从而增加前往大圩旅游的游客量。

2.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大圩镇有其独特资源优势。首先,大圩镇是历史文化古镇,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大圩古镇上的万寿桥、寺庙、古村落景观等都极具人文观赏价值。其次,大圩镇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大圩镇境内山林密集,奇峰异石耸立,桂林漓江流经此地,河水清澈见底,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受人为破坏和工业污染少,适宜居住和旅游。大圩古东瀑布景观就是大圩镇独特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第三,大圩镇农业资源较为集中,乡村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大圩镇境内农业资源分布比较合理,比如在大圩镇生产街和毛洲岛农民主要种植草莓,秦岸、大埠等村委主要以种植提子和葡萄,这样既形成产业特色,又方便游客旅游观光。第四,大圩镇交通较方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圩镇距离桂林市区约有19公里,路程较短,符合现代城市居民自驾车游旅游消费方式,且近年来,大圩政府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修了大圩镇境内的乡镇公路,规范了乡村旅游业经营环境。

(三)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桂林市大圩镇乡村旅游业虽然有了迅速发展,但这些乡村旅游景点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必须正确加以认识、分析:

1.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数量少、规模小且分散虽然大圩镇是文化古镇,历史悠久,但是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却是新兴事物,自从2000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起步晚,大圩镇乡村旅游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数量较之其他乡镇较少。其次,大圩镇早年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平衡,政府和经营者们旅游业投资资金匮乏,融资渠道不畅,造成旅游业收入占全镇生产总值较小。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大圩镇自然地理因素是造成其乡村旅游业分散的主要原因。大圩镇现有乡村旅游景点都是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状况而建立的,自然资源的分散程度影响了这些乡村旅游景点的集中程度。数量少、规模小且分散的问题将会制约大圩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妨碍对其整体优化管理,难以形成产业优势和规模效应。

2.大圩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乡村旅游目的地应向游客提供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全部服务,包括沿线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观光、娱乐等各种设施和服务,而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在这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比如,通往大圩古东瀑布、金瑞鸵鸟生态园的道路较狭窄弯曲,交通不便利;草莓农庄和金瑞鸵鸟生态园的停车位、客房数量较少,供游客观光、娱乐的休闲项目较缺乏等等。大圩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大圩镇旅游景点的分散使其形成不了规模经济,为单个景点修建成本过大;第二,大圩镇政府财力有限,无力承担如此庞大的基础建设投资;第三,景点经营者们的"搭便车"现象严重,导致单个经营者对基础设施投资动力不足。

3.大圩镇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大圩镇乡村旅游经营者们对景点促销资金不足,力度不够,宣传的总体形象不明确,各种宣传口号未能突出激发旅游者来大圩镇旅游的理念和着力点,也未能塑造一个鲜明、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目前,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如大圩草莓农庄、金瑞鸵鸟生态园)大都是在公路旁设置广告牌,写明景点名字和地点,这种宣传方式虽然简单,成本较低,但这样的宣传方式不易引起广大游客注意,达不到宣传效果,不利于提升乡村旅游景点形象和知名度。如果把乡村旅游服务看作一件产品,那它就必须做好宣传促销工作,不做宣传或者宣传不到位,不抓市场,那么盘活乡村旅游业就会是一句空话。

4.大圩镇乡村旅游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目前,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职工大都为当地附近农民,他们没有经过专业旅游从业培训,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业队伍经验不足,整个旅游服务体系存在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不能适应乡村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需要在餐饮、观光、娱乐、住宿、卫生等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这些优质服务无一例外需要大量熟练雇员才能完成。只有不断提高员工服务技能、培养员工科学合理的服务理念,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快人才引进和人员培养,满足乡村旅游业发展需要。

二、对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合理化建议

(一)加大大圩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古镇,振兴古镇旅游业。

1、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比如道路,停车场等进行修改建设。招商引资,合理兴建酒店旅馆等供游客旅游住宿的地方。大圩镇政府与当地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们应开展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完善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2、结合镇情和进入桂林城市体系的要求,大圩镇把城镇功能定位为旅游商贸型城镇,确定将其建设成为桂林市东郊"卫星城"和"后花园"的发展目标。镇党委邀请大专院校和规划设计机构的专家对古镇古街进行规划布局。同时,借鉴云南丽江、湖南凤凰等地的典型经验做法,通过市场运作,引进外资,进行合理开发,促使古镇原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古镇保护和经营效益的"双赢"。

(二)加大大圩镇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打造精品旅游线,提升大圩知名度。

大圩镇应组织全镇景点景区负责人到桂林芦笛岩、阳朔漓江等旅游区学习考察,提高打造旅游品牌的能力;邀请桂林市有关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到该镇旅游景点进行考察,征求旅游线路合理布局的意见和建议。按照规划新建成的袁家漓水人家壮寨风情游景区、古镇风貌艺术博物馆,日均接待游客1000多人次;正在建设的集娱乐、休闲、购物多功能于一体的古东金山游乐园等项目,将会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同时,倾力包装的国家4A级古东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毛洲岛、古镇古街、雄村古圩、秦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带、草莓岛等众多旅游景区景点,景点景区品位和知名度明显提升,独具魅力的"桂林-大圩-漓江-阳朔-桂林"大旅游环线初步形成,生态文化旅游名镇的整体功能大幅度提升。

(三)打造精品农家乐,开发旅游新景点。

大圩镇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倾力打造农家乐,发展旅游观光型农业"十二五"期间,大圩镇进一步整合新农村旅游资源,全力打造三条旅游带,构筑大圩旅游业发展新优势。用最短的时间打造"古东瀑布-天目湖-秦岸提子基地-漓水人家-大圩草莓基地"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带,成为桂林东线旅游核心区;依托千年历史文化古镇,把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大圩古镇-毛洲岛-鲤鱼岛-磨盘山"新型旅游带。充分利用流经李家、朱家、廖家的"牛河"和流经熊村、上桥、高桥的"马河",精心打造李家、朱家、熊村、上桥、高桥徒步漂流、自行车观光等休闲旅游带,并着力打造熊村、上桥、高桥一带油菜花摄影基地。

桂林市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特色性很强,正确认识本地区乡村旅游业及根据当地特色提出适当的发展模式是发展大圩镇乡村旅游业的关键问题。良好发展模式的探索及实施,对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圩镇境内乡村旅游资源调研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更好地引领大圩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海南省的旅游资源在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具有其独特性,旅游业已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但在旅游业繁荣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对旅游区及旅游景点的粗放式管理,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某些旅游者的不良行为等都损害了海南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威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着重研究海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和相应对策。

1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1]。

2海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海南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季风海洋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长夏无冬,再加上与大陆隔断,热带资源物种破坏极少,极为丰富,保存完好,被称为中国热带资源的宝库[1]。1999年,海南省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生态省,并通过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秉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的理念,找出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结合点,将生态环境作为资源来管理经营,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以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生态”成为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词,先后建设了一批以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弘扬生态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区,开辟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线路,有以生态旅游、热带雨林探奇和河湖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神奇之旅”,有以各类温泉为内容的“风情温泉之旅”,有突出高尔夫休闲的“潇洒高尔夫之旅”,有康体保健为内容的“SPA度假”、“中医理疗按摩”,还有体现黎苗族风情的“民族文化之旅”等等,海南旅游业连续多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生态旅游产业已成为海南省生态产业最耀眼的一张绿色名片和海南的特色经济。

3海南省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海南建省办特区这20多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人口的增加,以及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缺乏环保意识的不合理开发,资源和环境遭遇空前的挑战和压力,生态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毁坏沿海防护林、红树林,破坏植被,珊瑚礁等现象屡禁不止。受市场诱导,大量旅游企业,房地产开发商盲目抢占海滩开发旅游酒店,楼盘,景点等行为损害了沿海的自然资源,颠覆了当地人传统的生活、劳作方式。

3.1生态旅游内涵失真生态旅游经营方式、开发模式、开发思路的盲目化、追风化,不少项目的开发事与愿违,投入巨资却对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例如,近岸海域珊瑚礁仍然不同程度的遭受破坏。由于养殖业的发展和不规范管理以及沿岸无序采矿,已导致大面积的海防林和红树林遭受破坏。陆源污染物的不达标排放,使得近海海域水质下降;还有掠夺式的渔业捕捞。所有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将进一步减少海洋生物多样性,加剧海岸侵蚀、减弱海防生态屏障。

3.2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程度低生态旅游由于其尊重自然与文化的异质性,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与谋富当地社区居民,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而谋富当地社区居民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求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社区的自主性与参与性,有助于确保当地居民的合理权益,有助于传统生活方式受到尊重,能使当地保护事业得到有力的支持,并使游客获得最大满足,从而使生态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海南生态旅游景区周边居民的自治程度高低和所获得的收益并不能成正比,甚至有的居民以冷谈或敌对的态度对待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因在于多数居民认为政府受益,居民受苦。

3.3生态旅游从业者专业性不强旅游行业具有“低壁垒”的特点,人力资源具有需求量大、季节性强的特点,造成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强。海南省生态旅游从业者大部分来自其它行业,直接影响旅游规划的合理性和管理的有序性。

4发展对策

4.1准确定位生态旅游海南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宝藏,但科学地将其开发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更为重要。海南的生态旅游应定位于绿色生态、蓝色海岸、红色遗址、特色民族,悠闲生活于一体的人文型生态旅游产品。

4.2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对外宣传和接待过程中应提高游客对海南生态旅游的认知和生态保护的意识,形成每一个在海南生活的人都能参与到爱护海南生态资源,保护海南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

4.3提升社区参与程度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有助于激发生态旅游社区居民自发性,应贯穿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渗透到各个层面,通过参与而享受到生态旅游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利益。社区居民可以参与旅游发展规划决策,参与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分配,参与有关旅游知识的教育培训。具体而言,可以尽量安排熟悉当地自然和文化的地方导游;尽量选用当地人经营的旅馆,并向旅游者建议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环境的土特产品;安排与当地人一起参加民族节事活动、制作手工艺品、捕鱼等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活动。建设生态旅游景区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项目和周边村镇当地的发展,用自身发展带动周边环境的改善、周边经济的提高。以招工、培训、资助、慰问等多种形式帮助周边社区,建立起共同发展的稳定的、和谐的社区关系。而发展起来的周边社区也为景区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大环境,促进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4.4优化从业人才结构面对海南生态旅游新的发展态势,海南现有的旅游人力资源无论从专业素质还是资源规模上,都已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海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步伐,人力资源已成为制约海南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制定海南生态旅游人力资源规划,提升专业素质,显得十分迫切。

桂林范文篇5

*女:鸡鸣天下生紫瑞,起舞人间沐春晖

*女:各位尊贵的来宾

*:各位亲爱的伙伴们

*男2:在座的所有朋友们

合:大家晚上好

*女:我是来自**公司广西分公司业务部的**

*:我是来自*公司桂林分公司业务部的**

*男2:我是**公司的一名普通营销人员,我叫**

*女:我们非常荣幸担任此次晚会的主持人

*:首先给大家拜一个晚年,祝大家身体健康

*男2:合家幸福

*女:事业兴旺

合:万事如意

*女: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公司承前启后,成就非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公司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在一些重大领域中,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遗憾激励奋斗,我们不知不觉地走进了2005年;

*男2:今天,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畅想美好的未来

*女: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们首先有请**公司广西分公司业务营运经理**先生,上台致辞,掌声有请……

由**经理请出**总经理

*:感谢总经理真诚的祝福,在这幢憬未来的盛夜,让我们牵起手来,相互支持,友好合作,携手奔向美好的明天。

*男2:今夜星光灿烂,回眸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辉历程,不由感慨万千,激情高昂,让我们在今晚燃烧所有的热情,尽享新春的喜悦,请欣赏大型舞蹈《鲜艳的红旗飘起来》

---男女对唱:《外婆的彭湖湾》

*女:环保,是**公司历久常新的主题,是每一位公司员工执著坚持的理念。

*:**公司走过的足迹,带来了一片净土,增添了一丛新绿,也带动了一大批关注环保的热心人士。

*女:**公司在环保公益事业中,倾注了无限激情。2004年*月,公司将环保旗帜首次插上了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清扫珠峰垃圾的大型环保活动由此展开!

*女:造访南北两极,登临珠穆朗玛峰,是**公司在致力环保的道路上不断攀登,不断超越的绝佳印证。

*:今晚,珠峰脚下的藏族姑娘们也来到了这里,她们要用优美的舞姿,感谢××人为她们所做的一切!下面请欣赏藏族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

(幕后)*男2: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付出,就能成功!请欣赏杂技《手技》

*女:**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以跨国企业的胸怀和务实自省的气度,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变革图强,奋勇开拓,实现了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并成长为**公司全球最大的市场,以优质的产品和真诚的服务,为无数消费者送上健康与美丽。

*男2:今天,在变革中不断进步,在拼搏中持续发展的**公司,已经拥有了一支成熟优秀的销售队伍,培育了一个稳定的顾客群体,打造了广为人知的产品品牌,建立了有口皆碑的企业商誉。

*女:而广大营销人员与公司一路风雨同舟,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将健康美丽送进千家万户,把“×××ד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

*男2:今天晚上,这一群优秀的营销人员的代表也来到了我们晚会的现场,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祝福

*女:掌声有请我们这些可爱的代表们,他们是

――(宣读桂林地区经销商名单)

*女:感谢大家的祝福,让我们用掌声欢送各位经销商代表们回座。祝愿所有的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公司事业再攀新高

*男2:下面请欣赏舞蹈《千手观音》

*:歌声袅袅辞旧岁,舞姿翩翩贺新年;新年不仅给我们送来了我送给你一个吉祥,我送给你一个祝福,下面请欣赏舞蹈《送给你》

――请欣赏二胡演奏《步步高》《山楂树》《涛声依旧》

(幕后)*男2:欢快的踢踏节奏,整齐划一的动作,永远都能够给人带听觉与视觉上的享受,请欣赏《踢踏舞》

――歌曲《感恩的心》

*:恪尽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公司奉行几十年的企业理念。在**公司看来,公司的发展与成功,无不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丰富资源,得益于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支持。

*女:回馈社会,既是心中反哺之情的自然流露,也是公司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自觉承担的义务。

*:感恩,会使心境变得平和;感恩,会使自己感到幸福。感恩,会使生活充满希望。

*女: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理智地面对一切困难,从容地面对是是非非

*女: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公司的营销伙伴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用辛勤和汗水浇注出了今天骄人的成绩。

*:今天,我们也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两位非常重要的嘉宾来了晚会现场

*女:他们是谁呢?

*:热烈的掌声有请**公司杰出经销商×××

*女:他们的事业辉煌壮丽,成就引人自豪。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希望在座的每一位营销人员都有机会站上这个舞台,我们也相信大家一定有这样的能力!

让我们用掌声欢送两位特一级经销商回座!

*:幸福化作美酒,祝福化作歌声,下面请欣赏《祝酒歌》

(幕后)*男2:请欣赏舞蹈《烟雨桂林》

(幕后)*:下面请欣赏现代舞《两只蝴蝶》

*男2:四十五年过去了,这一段光辉岁月见证的是**公司稳健成长的足迹;公司今日的雄厚实力与卓越成就,令我们无比欣慰与自豪。

*女:更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公司的足迹遍步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两位创办人始终秉承的精诚合作,追求卓越与坚持不懈等核心理念,已超越了各种文化界限,逐渐成为全球合作伙伴共通的语言。

*男2:在繁荣发展的中国,广大营销人员正是凭借合作的精神与勤奋的工作,与公司一起缔创了今日的辉煌。

*女:让我们在过往共同建立的稳固基础上,拥抱新希望,迎向属于我们的新纪元!请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

*:岁月如梭的变迁,不变的是公司与广大营销人员的携手开拓

*女:不变的是希望,升腾的是梦想,在收获之时我们采颉硕果,淋漓酣畅

*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以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团结拼博的斗志去创造新的辉煌业绩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请欣赏舞蹈《好日子》

*女:回首过去我们热情洋溢

*:坚定现在我们激情澎湃

*男2:展望未来我们斗志昂扬

*女: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张开腾飞的翅膀,向着更高的目标飞翔

*:让我们携手并肩,

*男2:志存高远,

桂林范文篇6

一、大规模频繁的演出

从1936年桂林初中歌咏团公开出版抗日壁报演奏抗战歌曲开始,到1944年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队到前线慰问为止,桂林的群众歌咏运动持续了漫长的8年时间,这是国统区其他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的。在规模宏大的抗战歌咏运动中,桂林举行了多达几十次的群众歌咏集会。据史料记载,比较大规模的有以下几次:1938年1月8日晚上,在桂林市公共体育场举行的“万人火炬公唱大会”。这是抗战期间桂林举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群众歌咏集会。据说美国福克斯公司驻桂记者把这次歌咏集会拍成电影,影片传到美国总统罗斯福那里,他看后对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大为赞赏。1939年5月7日,在桂林市公共体育场举行的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儿童抗战歌咏比赛。1939年7月8日举行的7•7抗战建国两周年纪念歌咏大会。1940年4月7日举行的桂林歌咏界劳军大会唱。1941年、1943年分别举行的广西省会社教扩大运动周大会唱等。1944年4月4日至6月初,进行为期两月的规模宏大、人数众多的音乐活动。

二、大批爱国进步音乐家抵达桂林

抗战时期的桂林,很多学校、工厂、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团体都成立了歌咏队。这些团体用自己的喉咙持之以恒、积极热情地排练演出抗战救亡歌曲,来动员、教育、组织民众,极大地推动了歌咏运动的发展。与此同时,包括满谦子(1935)、吴伯超(1938)、陆华柏(1937)、张曙(1938)、林路(1938)、胡然(1938)、任光(1938)、舒模(1938)、章枚(1939)、孙慎(1940)、薛良(1940)、王义平(1940)、刘式晰(1940)、姚牧(1941)、甄伯蔚(1941)、李凌(1942)等一批爱国进步专业音乐人士也都在这一关键时期陆续抵达桂林。环境的变化使音乐家们追求的音乐重心也发生了变化。在国难当头时,他们以满腔的爱国热情身践力行地投身到以抗日救亡歌咏为主的音乐文化活动之中,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后方的音乐师资队伍,为抗战时期的音乐文化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抗战合唱作品陆续诞生,音乐家身践力行指导

由于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抗战时期桂林的音乐创作始终与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紧密相连。在此期间,诞生了一批以抗日救国为内容的合唱作品,这些音乐作品格调高雅,思想内涵丰富,深受群众欢迎。它们围绕神圣抗战建国主题,融入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团结一心、不惧牺牲的强大心声。这些歌声鼓舞了人民斗志,提高了民族凝聚力,是中华儿女强大的武器。当时比较有名的音乐作品有吴伯超创作谱写的《国殇———祭阵亡将士诔乐》(混声合唱曲)及《冲锋歌》(四部合唱)。此外,吴伯超还创作了一首混合四部合唱曲《中国人》,其钢琴伴奏采用西班牙舞曲《包列罗》的节奏型,合唱在中国调式的基础上大胆使用西方音乐伴奏。该合唱曲的创作形式在当时大胆新颖,演出气氛热烈,非常受群众的欢迎。这是我国第一首借鉴欧洲古典器乐谱的曲,整首作品不仅曲子优美,歌词也写得漂亮,情绪上气势雄伟、高昂,充满了自豪和自信,整部作品听后令人振奋,萦绕脑海难以忘怀。美国总统罗斯福特使居里听后,称此曲“足以象征中国伟大的民族精神”,叫美国驻华大使詹森灌制成唱片寄给罗斯福总统欣赏。

桂林范文篇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追求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当今的旅游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被动接收的、走马观光的旅游方式,更注重追求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参与和体验主动去获得独特的感受,并结合自身的知识、能力、爱好等达到自我素质的提高。创意旅游的发展模式,正好吻合了当今旅游者的需求,因而创意旅游成为目前旅游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对创意旅游进行了界定:创意旅游是一种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具有原真性的、可直接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主要表现形式为学习当地的艺术、传统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象征性文化,并与当地居民相互交流,在生活中体验文化。从创意旅游的概念以及目前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其核心思想是:以文化为前提和基础,通过创意思维,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实现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参与性是其重要特征,通过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从业者等多方人员的互动式学习和交流,形成根植于地方文化的个性化旅游产品,以使参与者自我身心得到满足和发展,以实现旅游对于目的地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文化的保护、传承。①具体来说,为了实现创意旅游的发展目标,就需要在旅游开发与建设中,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内涵,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式,拓展资源的开发方式和形式,寻找和创造多元化的旅游元素,并有意识地创造、设置一些空间、环境、氛围等各种因素,吸引和激发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当地居民等自发地、创意性地参与到项目活动当中,让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将旅游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打造独特的记忆和感受,实现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和自我发展,达到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塑造和维持目的地的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达到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发展。

二、创意旅游视角下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文化旅游以悠久、深厚、多样化的文化为基础,一直以来在旅游市场中具有持续、强大的生命力,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在目前文化旅游的开发中,资源被商品化、产品被复制化等现象极为严重,对资源的原真性、文化价值造成极大的破坏,而且传统的、静态观赏性的旅游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游客个性化、参与性、互动式的活动要求,文化旅游开发急需找到一种创新的、能给其带来新鲜活力和生命力的开发模式,以改变和打破其目前发展的困境。从创意旅游的内涵中可以看到,创意旅游与文化旅游都是以文化为依托,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在文化旅游开发中引入创意旅游的理念,符合当今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旅游者的需求。对于文化旅游资源而言,通过创意的手法,将资源转化为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形式丰富、市场接受和认同的旅游产品,在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从业者等的互动学习和交流中,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地方文化作为创意元素被用来开发时,需要依赖当地人的传统技能、创造力和当地特有的物质环境等因素,这就保持了地方文化的真实性,使地方文化旅游开发具有了垄断性的特点,避免了产品复制行为的发生,提升了地方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②

三、桂林王城资源及旅游概况

桂林王城(以下简称王城)位于桂林市中心的独秀峰下,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王府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旅游景区。王城最早的可考历史是1500多年前南朝时期,桂林所在地的太守颜延之常在独秀峰下今读书岩处读书咏诗,开桂林山水文化之风气,唐代在此建立桂林第一所州学府,宋元时期这里建有报恩寺,明代的1372年建靖江王府,1652年被毁,仅剩城墙、建筑台基、石栏和云阶玉陛等,清代曾为定南王府,后建广西贡院,民国时期曾作为广西省政府所在地,先后还建立了第二师范学校、第三高级中学、模范小学、甲种工业学校等,解放后在此建广西军政大学,1953年,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与广西军政大学校区对调、在此建校并一直沿用至今。③④现在王城仍然是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广西师大)三个校区之一的所在地,同时,从2003年起,这里又作为旅游景区对游人开放。王城保存的文物主要包括:明代遗存有王府城墙和四座城门、承运门、承运殿台基及王府花园遗址等,独秀峰下保留有唐代至民国时期的各类摩崖石刻百余件,清代贡院遗迹,1947年重建的广西省政府办公楼和1981年重建的中山纪念塔、仰止亭等。目前王城景区主要采用传统的文物旅游景点的游览方式,在导游的带领下,依次参观遗址、遗迹,登独秀峰观桂林全景,参与性的项目主要有模拟的贡院考试等,以静态的游览为主,互动性、参与性的活动项目少,游客对王城历史文化的了解肤浅、印象不深。虽然王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极高,但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很多到桂林的游客、甚至包括部分桂林市民都不知道在桂林市中心有这么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旅游景区,这对于王城景区、桂林旅游发展都是一大遗憾。

四、创意旅游视角下桂林王城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桂林是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也有一些积极的努力,但直到目前,山水景观旅游产品仍占据桂林旅游的主导地位,而文化旅游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并在目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也提出,必须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因此,在桂林的旅游发展中,急需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实现山水与文化旅游并驾齐驱,推动桂林旅游业全面发展。王城作为位于桂林市中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旅游景区,完全有基础、有实力打造成桂林文化旅游的品牌,在王城的旅游开发中,在对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引入创意旅游理念,既顺应了目前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也契合了时下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要求。在创意旅游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挖掘其自身独具的文化内涵,开发更多创意性的旅游新产品、新项目,为旅游者和市民打造一种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文化体验,提高王城景区、桂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发挥其文化价值和效益,提升桂林旅游总体形象和竞争力,打破目前桂林文化旅游开发困境,促进桂林旅游业发展。

五、创意旅游视角下桂林王城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的建议

(一)基本思路

纵观王城的历史,有着两条非常清晰的发展脉络:一是作为桂林政治中心,二是作为桂林文化教育中心。⑤从目前遗存的资源以及使用、发展来看,王城作为地方政治中心的使命已经完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再重生和恢复了,这部分资源作为历史的珍贵遗产,应以保护为主,在旅游开发中,目的是让游客能从历史的遗存中了解这里曾经作为地方政治中心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而王城作为地方文化教育中心,从南朝时期的读书岩一直到今天的广西师大校园,有悠久的发展、延续的脉络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而文化教育是旅游的一个永恒主题,是今天文化旅游景区的主要功能之一,也符合当今人们在文化旅游中求知求学、自我发展的需求,具有时代意义。因此,基于创意旅游理念的王城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是:在对历史文化资源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以文化旅游为发展的主线,结合王城资源、周边环境条件,融合桂林、王城地方文化,融入现代的各种生活元素和活动项目,营造一种充满文化气息的体验氛围和环境,引导和激发游客、市民、旅游从业者等积极参与其中互动和交流,打造一系列基于个体差异的,具有王城乃至桂林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体验产品,使参与者得到自我发展,提升王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激活和创新发展古老王城的历史文化,将王城打造成桂林文化旅游的标志性品牌。

(二)王城内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议

在王城的旅游开发中,首先要科学、合理、严格地按照相关文物保护的原则保护文物,在修缮工作中以保证文物的真实性为原则,保护王城的基本格局及相关联的自然和人文整体景观环境。在游览路线、内容的选择上,主要节选参观能反映王城各个时期发展的代表遗存,让游客清晰地了解到王城的发展、变迁脉络和历史文化价值。在开发旅游项目时,注意选择有利于提升王城历史文化价值的项目,对于一些低俗的、纯经济利益驱动的项目,要严格制止。例如目前在王城太平岩隧道两侧雕刻的六十甲子图像,完全是为了推销旅游纪念品而人为设置的项目,与王城的文化不匹配。这种项目会给王城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和传播效应,对于这类项目的开发,必须予以制止。在旅游讲解中,注意提升导游人员的素质,提高导游词的文化性、知识性和专业性,对于现有导游词中一些过多的附会成分,如夫妻树、龙爪树等景点的讲解,应做适当的调整。注意加强导游讲解的生动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与游客的互动性,可以根据一些与王城相关的历史、人物等的事迹,设置一些互动性提问或者游戏环节,例如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与其在王城两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有密切联系,通过提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分别是什么,引出孙中山与王城的历史渊源。通过一些导游与游客、游客与游客之间的游戏和互动,调动游客的参与性,活跃气氛,加深游客游览的印象,避免一味由导游单方面地讲解带来的单调性和枯燥感。王城城墙周长1784米,高约5.1米,城顶部宽5.06米。墙体内为夯土,墙面为青石条砌筑,目前城墙以及四个城门基本保持完好,但也需要对结构稳定性存在问题的城墙段或城门进行加固,清理紧靠城墙周边的各种建筑物,将城墙完整地展示出来。在修缮的基础上,建议将城墙顶部对公众开放,期间散点布置一些小型书吧,作为图书展示以及公众阅读交流的活动场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桂林,除了桂林市图书馆之外,极度缺乏这样的空间。通过与广西师大出版社、桂林图书馆、国内外作家,特别是桂林本土作家以及一些图书爱好者和收藏者的联系,在这里设置一些有关桂林地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健身、保健或者是作家的专题书库等多种主题和形式的书吧,让游客和市民通过简单的电子借阅程序,可以方便地获取和阅读,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交流的空间和环境。在这里,除了平时公众之间自发的现场交流外,可以定期邀请全国的作家、学者与读者进行现场互动交流,还可以借助现代的网络技术,建立一个王城的社交网络平台,让游客、市民和经营者将自己在现场的读书或者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想,及时到交流平台上,与大家分享和互动,这对于王城景区可以起到极佳的宣传效果,一段时间之后,还可以择优选出一些好的文章和图片结集成册,这也是对王城极好的旅游宣传。由于王城地处桂林市中心,加上城墙顶部的高度优势,在这里人们可以一边畅游在各种书籍、知识的海洋,一边放眼俯瞰王城、俯瞰桂林城市景观,犹如身处空中世外桃源,达到一种陶渊明式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超然心灵境界。

(三)王城内部广西师大校园的建设与旅游开发建议

目前社会各界对于广西师大是否搬出王城意见不一,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建议继续保留广西师大校园在王城。虽然广西师大曾经做出了一些对王城破坏性的建设,但是从客观上来说,广西师大作为学术研究机构,对于所在地王城谋求经济利益的想法和做法少,更多的是从学术研究、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考虑。如果王城从景区开发以来完全由商人经营,因经济利益的关系、市场的影响等,随着时间的延续,商业味会越来越浓,文化的真实性会淡化或者变成伪文化,失去或降低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因此,广西师大的存在对于王城而言,应该是一大幸事。另外,广西师大校园已经成为王城发展的一部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割裂两者的联系,否则将破坏王城历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继续保留广西师大校园在王城,顺应和延续了王城的发展轨迹,充分利用广西师大的学术研究成果作为王城旅游发展的部分内容,也是延续王城作为桂林文化教育中心的最好方式之一,而且大学校园中的学生永远是年轻的,他们在其中的生活和学习,将会给古老的王城注入一剂永久的、新鲜的活力。在保留广西师大校园的同时,对于广西师大校园的发展和建设也应严格遵从相关文物保护的要求,严格禁止任何破坏行为,限制新建建筑。考虑到王城内文物的保护、空间的承载力、学生活动空间需要等多种因素,应严格控制广西师大在王城校园的规模,适当压缩师生员工的人数,建议继续保留广西师大的历史、旅游等专业的部分学生在王城校区,既有利于相关专业的教学、研究,也有利于王城文物的保护和旅游发展。同时做好校园建筑内部设施设备的舒适性、安全性的管理,既让师生生活幸福,也让文物得到保护。在旅游开发方面,考虑到王城文物的保护、广西师大的教学、旅游活动的需要,建议适当开发一些旅游活动项目,关键起到一个让王城历史文化延续,广西师大的学术、教学优势展示的作用,将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广西师大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拥有众多明史、教育史、历史与文化、旅游学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⑥在校园旅游活动的开展中,可以以广西师大学生组织旅游协会为主体,聘请相关专业老师共同参与,在节假日、寒暑假期间,组织以中小学学生为主体的,以感受王城历史文化、体验大学生活为主题的修学游项目,让大学生领着孩子们在游览中,一边讲桂林、王城的历史,一边讲自己在这里的学习生活趣事,同时开放一些广西师大的实验室,例如历史文物研究与鉴定方面的实验室,让大学生带领孩子们一起根据王城文物的各种特征,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的参与,了解一些文物鉴定的基本方法,从文物鉴定的实证,更有力地说明王城历史的悠久与价值。让大学生提前感受作为老师、作为导游的工作内容和成就感,让孩子们对于大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所体验,满足中小学生对历史文化、对大学校园、生活学习的好奇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共同的参与,在王城这个古老的环境中,让大学生、孩子们都能够感受桂林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一种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激励他们在自己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维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四)王城周边区域的整治与旅游开发建议

1.建设思路。对于文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文物本体,而且要保护文物赖以生存的周边人文与自然环境。因为文物一旦失去其存在的环境,将极大降低和削弱文物的价值和意义。作为王城文化旅游的保护性开发,不应仅局限在文物本体的保护,不应仅从一个景区的利益出发,应拓宽视野,从桂林历史文化的保护、桂林文化旅游建设的大角度出发,既要保护、管理好王城内部环境,也要保护、建设好王城的周边环境,以延续桂林传统文化、发展桂林时代文化为出发点,为桂林人、为游客打造一个鲜活的文化活动空间。目前王城的周边仍有较多建筑依墙而建,既破坏了王城的完整性,也威胁到文物的安全,特别是王城的东面和北面,城墙完全被建筑所遮挡,市民和游客从周边路过时,完全感觉不到城墙、王城就近在咫尺。对于王城周边环境的整治,牵涉的居民较多,需要广大市民的理解与支持,也需要各级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既安置好居民的生活,又做好王城的保护和发展。在整治中,对于一些违章和危险的建筑,应给予拆除,对于一些确实无法拆除的现代建筑,应进行外立面装饰,以符合王城的整体建筑风格。通过整治,留出一定的视线空间,让人们在周边行走、停留时,能看到城墙,能感受到王城的存在和气息,通过时隐时现的城墙以及王城建筑一角的出现,改变周边的城市空间氛围,显示出桂林的历史、文化和王者的气息。在整治周边环境的基础上,改善服务设施,利用政策优惠、引导等方式,调整王城周边从业者的经营方向,吸引并鼓励桂林传统手工艺行业、现代的文化创意行业进驻,使传统艺人、现代平民艺术家、普通老百姓和游客都能参与到相关的创意活动中来,给古老的王城注入传统的、时代的各种生活元素,激活空间氛围,形成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文化创意环境。2.旅游开发建议。王城周边区域的发展与旅游开发,应根据历史与现状,分区、分片进行规划和建设。王城以南及以东部分区域的正阳东西巷地段,其保护性修缮整治项目已于2013年8月1日开工,目前项目建设正在进行当中,按照项目规划,这里原有的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风貌将得到整治或“建新如旧”,最大限度地还原老巷的历史原貌,并恢复历史上的谢和赓故居、岑春煊公馆以及熊同和药铺等老字号商铺,再现老桂林古街巷的生活场景。⑦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在地下新发现一些历史的遗迹,对于这些新的发现,应根据现场发掘的情况及时申请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实施就地保护,通过保留这些不同时期建筑基础的结构,让人们看到历史的变迁,这是王城文化积淀的最好见证和最具说服力的实证。在修缮整治项目完成以后,在旅游活动开展方面,依据东西巷及其周边原来就是桂林民俗文化集中区域的历史,可以引导经营者和结合邀请一些桂林民间文人、艺人和手工艺等的传人来到这里,建立一系列的桂林特色民俗、手工艺等生产作坊和博物馆,如桂林的滑石雕、竹雕工艺,桂林特色小吃桂林米粉、辣椒酱、水糍粑、马蹄糕等,让传统艺人在现场展示工艺和技术,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知晓桂林传统文化。在现场,市民和游客除了观赏艺人们表演和生产,还提供更多的参与学习制作的机会,通过商家提供的原料或加工的半成品,在艺人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产品,并可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作为纪念品带走。例如,对于桂林滑石雕的雕刻项目,游客和市民可以跟随师傅完成从选料、构思、造型、初稿的绘制、雕刻、打磨成型的全过程,特别是在造型构思环节中,结合自己的喜好,可以创意更多的图案、形体、色彩等内容,形成一件件具有唯一性的手工作品,既可以作为个人收藏,也可以赠送亲朋好友,每当自己或亲朋好友看到此作品的时候,都会勾起对桂林的美好回忆,产生旧地重游或者心驰神往的念想和冲动。在王城的东面和北面,目前城墙完全是被一排建筑所遮挡,建议适当拆除一些违章的、简易棚户等建筑,露出城墙的一角,在其间设置一些与桂林传统建筑风格一致的、反映这里历史文化和事件的景观小品。在紧邻居民区的王城东面,设置一些桌椅等休息设施,放置一些报纸、杂志等,作为、阅读等居民活动的公共场所,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既满足周边居民的休闲需求,也为游客提供一个参与市民生活、与市民互动的机会,这也正是很多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最希望达到的效果,成为城市的一员,而不是一个匆匆过客,全身心地融入和感受环境,体验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在王城的西面和西南角,目前城墙虽已完全显露出来,但是近在咫尺的5层高楼完全笼罩了城墙,使城墙几乎失去了王者的威严,这种现象在后续周边的建设中一定要严格禁止。目前在城墙与高楼之间的10余米宽的空地上,几乎没有游人涉足,临时作为城市中心的停车场,这不仅破坏了王城周边的空间氛围,更严重的是,由于每天大量车辆的行驶和停放,更会对城墙及基础造成一定的破坏。应及时调整,禁止车辆在周边的行驶和停放,把这里作为游览的步行街,在建筑临近城墙的一面引导从业者开设一些与旅游商品相关联的店铺,逐步将市民和游客吸引过来。在王城的西南角,目前是一块约200平方米的空地,作为临时停车场,建议尽快取消停车场,建设成城市公共文化活动场所,通过设置一些造型精美的亭廊结构等建筑,既作为景观建筑,又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空间,调整、引导和吸引例如英语角、传统文化讲习、现代文化沙龙等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活动在这里举行,不定期举办一些如孔子学院等民间组织、社会团体自发组织的文化互动和交流活动,让这里逐步成为桂林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中心。目前桂林极度缺乏这样的空间,而这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标志,同时再次为游客了解和参与桂林文化活动提供机会。目前在王城的西南和西北角,分别保留有一小片紧邻城墙的传统庭院式民居,建筑格局基本完好,矮墙柴门小院,虽有点破旧,但干净整洁,很温馨。对于这两片建筑群,建议一定要保留,不要再做大手笔的整治与改建。桂林小街、小巷的记忆,已经只剩下这一些只言片语了。同时作为城市建设,需要做的就是对于建筑内外部的供电供水排水等生活服务设施设备的完善,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在目前已有的一些怀旧风格的咖啡吧、茶庄等特色经营店铺的基础上,引导一些有创意的文化青年,开设一些与漓江山水、桂林本土文化等相关的艺术、文化创意空间,吸引市民和游客的参与,带动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的发展。

桂林范文篇8

国务院[2009]42号文明确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在对试验区建设问题上提出了“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发展思路。桂林世界旅游城源于“新桂林”的提法,希望以新城为重点和突破口,先行先试,创新旅游业管理体制机制,增强桂林旅游业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通过建设世界旅游城,带动桂林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桂林建设成为环境优美、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山水名城,为中国旅游城市以旅游综合改革推动科学发展提供示范,为旅游富民积累经验。桂林世界旅游城涵盖整个临桂新区,临桂新区就是桂林世界旅游城。旅游城规划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基本布局是“一点三星三区”“。一点”即临桂新区旅游服务核心区,“三星”指万福休闲度假旅游区、会仙湿地旅游区、凤凰体育运动休闲旅游区。“三区”为五通先进装备制造区、两江空港物流区、苏桥经济开发区。桂林世界旅游城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点,是桂林作为世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的新突破。通过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建设,使桂林旅游优势得以进一步强化。一个以旅游为核心的新城的建设,除了要对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实施方案做科学的规划之外,对城市形象的设计和塑造也很重要。城市的形象,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结晶。总的来说,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必须以桂林的文化意象作为基础,体现城市文化的灵魂。让这种形象能成为城市的文化资本,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发展,提升桂林世界旅游城的知名度和旅游品味。

二、城市文化意象的概念来源及内涵

意象一词来源于Boulding1956年提出的Image,是指人们主观价值和知识的凝结,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大的影响,是个体和外界环境沟通的工具[1]。城市意象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首创的,它既是城市观察者对城市的各种外形特征或特点所产生的心理印象,也是作为居民对某个城市的共同心理图像。主要通过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对城市进行认知[2]。还提出“可意向性”的概念,认为一个高度可意象的城市(外显的、可读或是可见的)应该看起来适宜、独特而不寻常,应该能够吸引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和参与。环境这种给人以美感的特点,不但应该简化,而且要持续深入。这种城市具有高度连续的形态,由许多各具特色的部分互相清晰连接,能够逐渐被了解[3]。可以说城市意象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是一种公众对城市的感知和印象,也是城市给予公众的综合印象和整体文化感受。基于城市意象的理论内涵,城市文化意象是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与文化的凝聚构成的符号性说明,是城市各种要素整合后的一种文化特质,是城市传统、现存物质与现代文明的综合特征。[4]”它可以通过城市的文化功能区域、道路文化设计、边界文化分异、节点文化标识、地标文化特色构成。包含了四个维度:空间的文化意象;制度文化的典型形态;市民行为的文化表现;文本性的文化传播形式[5]。城市文化意象是城市观察者与所处的文化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要构建一个新的城市文化意象必须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之上延续和创新,通过城市文化意象的塑造使城市变成具有浓厚文化气息、人文昌盛、文化品味高的环境中心,使之具有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

三、桂林世界旅游城的文化底蕴

城市必须具有特殊的文化符号,才能在观察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形象。桂林世界旅游城必须要给旅游者有一个清晰的的综合印象与整体文化感受,它是桂林的历史与文化的凝聚构成的符号性说明,它是桂林城市传统与现代文明的总和特征,构成桂林城的文化资源。城市文化意象的塑造对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宣传和新城建设有重要的作用,而城市文化意象的塑造必须在梳理本土文化,在顺应文脉和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进而实现桂林世界旅游城的个性化提升、以人为本的城市景观设计、游客与城市的感应互动。“一个地方的‘独异之点’、‘灵魂’和‘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基因的传承,就是这个地方的文脉。[6]”地方文脉是城市的地方精神,把握地方文脉对城市规划和城市意象塑造有重要意义。桂林世界旅游城位于临桂新区,但建设新城必须要处理好与桂林旧城区的关系,把握好与桂林山水的关系,要使它们相互体现、相互包容、相得益彰,更具魅力,所以在发掘本地文脉的时候,要融合桂林旧城区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山水文化等。

(一)桂林历史文化

桂林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之久远的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灵气与历史人文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桂林山水文化的人文胜境。如表1。

(二)临桂的文化资源

由于世界旅游城位于临桂,临桂地区是桂林文化最为富集地之一,桂林文化在临桂这片土地上发展起来的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所以需要依托临桂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发掘本地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塑造临桂文化发展的新名片。临桂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名人辈出。如陈宏谋,乾隆年间,官至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临桂有“状元之乡”的称号,翻看中国历史,广西临桂县的状元数字在全国各州县中是名列前茅的。从隋唐至清,广西共有状元9人,临桂占5人。临桂文脉兴盛,不仅造就了一批状元、将相和总统,还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流派“临桂词派”。清代中国文坛上最著名的文学流派之一是“临桂词派”。晚清四大词人,临桂占两人,即王鹏运与况周颐。其中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为千古以来之绝作。归纳起来,有以甑皮岩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儒学楷模理学名臣陈宏谋为代表大儒文化;以相思埭为代表的古运河文化;以“临桂词派”为代表的古代诗词文化;以赵观文、陈继昌、龙启瑞、张建勋、刘福姚为代表的古代科举文化;以李宗仁故居、白崇禧故居为代表桂系军事文化;以唐灵生、肖明林、肖建刚、李婷为代表的奥运冠军文化等,如表2。

(三)桂林世界旅游城的文化主题定位

以桂林与临桂的文化资源为基础,结合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地域特点和现代旅游的业态发展,可以将桂林世界旅游城的文化主题定为传统东方美学山水历史文化、桂花文化、状元文化、桂林板路城市民间文化、体育运动休闲文化、奥运冠军文化、休闲养身文化、桂系军事文化等。桂林文化的核心可以归纳为山水文化,桂林山水文化的精神与中国哲学的核心天人合一十分的贴合。桂林人与山水和谐相处,对待自然和人生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桂林山水自古以来是文人的梦中家园,是东方美学最好的展示地。山水历史文化依托大儒陈宏谋,体现桂林的国学传统。桂林的市花是桂花,桂花是友好和吉祥的象征,由于桂树花发于秋,古人又常用它来赞喻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桂林是状元之乡,与桂花文化可以进行联合打造。桂林市民文化作为最具有生命力,最能让市民感知的文化,能凸显桂林的本土特色。而奥运冠军文化和体育运动休闲文化可以共同展示桂林城的另一种美,休闲养身文化能展示桂林的悠闲与缓慢美学。桂系军事文化主要依托李宗仁和白崇禧,显现桂林名人风采。

四、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城市文化意象塑造

建设世界旅游城主要目标是建设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山水名城。依托于桂林山水文化和临桂的本土文化,按照城市文化意象理论中提到的文化功能区域、道路文化设计、边界文化分异、节点文化标识、地标文化特色,对桂林世界旅游城城市意象进行塑造,如表3。

(一)旅游文化功能区域设置

多数城市通过分区来组织城市意象,区域是人们体验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鲜明的特色可以加强城市的可意向性,让旅游者和市民都能强烈地感知城市,体现内部识别,由于城市各个文化主题单元的差别,能被清晰地识别出来,其城市意象也呼之欲出。区域主要是通过分区的强烈的对比,进而增加区域主题的强度。桂林世界旅游城的文化功能区域可以区分为临桂旅游山水文化核心区、凤凰运动休闲文化旅游区、万福休闲养生文化旅游区、会仙湿地山水画创作基地。山水文化核心区是临桂新城的主城区,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中国文化在审美情趣上极具艺术生命力,桂林山水文化的精神内核彰显着中国传统美学精神。通过临桂大儒文化、状元文化等文化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和改造,营造出一个呈现出既具有古典意蕴又具有时代精神,既代表经典又体现创新的文化旅游项目。重新包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桂林山水文化旅游节”。重新定义山水文化,打造山水国学,天人之境,山水神秀,人文灵心,天生真山水,文心在桂林。另外为桂林、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人、设计师、艺术家提供自由想象力的工作场所,并吸引文化创造与设计企业的进驻,使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桂林的艺术中心、出版、演出、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以及餐饮酒吧的聚集地。在服务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基础上,完善旅游接待和商务功能,体现城市山水文化内核精神,城市细节和格调彰显桂林本土元素。这个功能区域融合了桂林山水历史文化、桂花文化、状元文化、桂林城市民间文化。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旅游商务、会展、娱乐之中,打造出既具有国际性,又具有地方性的世界旅游城。凤凰运动休闲文化旅游区位于凤凰林场,充分发挥桂林生态优势和“山、水、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特点,建设集水上运动、山地运动、体育科研、休闲娱乐、旅游公关为一体的体育运动休闲之都。举办有桂林国际化特色、风情浓郁的体育赛事,培育体育健身、体育休闲市场运动休闲区。将奥运冠军文化融入其中,并可发展广西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万福休闲养生文化旅游区位于万福路,集聚桂林各疗养院、国家森林公园、桂林古人类遗址甑皮岩,可以突出康体休养与娱乐休闲区、户外旅游区、田园观光区、文化旅游区、旅游商贸服务区,注重康体疗养与休闲文化融合,打造国际养生乐园。以休闲为载体,康体疗养文化为支撑,突显桂林从古至今养身休闲文化之精髓。会仙湿地旅游区以良好湿地生态环境为依托,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一些高起点、高品味、高品质的文化项目。吸收地方民俗活动与文化体验,建设湿地文化项目,设立东盟论坛和中国山水画创作基地,以中国水墨画为基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艺术,形成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创作基地。

(二)边界文化设计

边界是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线性要素,是两个地区的边界,主要起到分割空间、相互参照的作用。桂林世界旅游城的边界文化分异,既有内部的各个功能文化区域的分异,也包括了新城与桂林旧城区的边界文化分异。桂林作为一个园林城市,在设置边界的时候,同样可以参考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分割空间的方式。分割空间要融于自然,各个功能文化区必须要有适当的分割,同时,各个功能文化区之间必须保持着联系,使边界成为凝聚的缝合线,而不是隔离的屏障。要设计桂林世界旅游城的特色入口和区域分界线,在山水文化核心区可以设立古典韵味门楼,建设桂林山水诗词碑林,一方面展现了桂海碑林、桂林山水文化的风采,延续了桂林的文脉,另一方面也可形成桂林山水文化核心区的特色入口、区域的分界线,环城水系也可作为文化区域的边界。

(三)道路文化设计

道路是城市意象的重要元素,道路的文化设计不能缺乏个性。具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文化设计,可以使城市居民和旅游者能体验到城市文化,能加强城市的公众印象。要突显桂林世界旅游城的道路文化的个性,可以考虑使道路的名字更具有文化内涵。临桂现在的街道名称还不能让人回味。由于临桂自古人杰地灵,名人众多,建议用历史名人的名字取名,如德邻大道、健生大街,霞客路、宏谋路、天佑路、天佐路、周颐路。也可以用将军路和冠军路等来展现临桂辉煌的记忆。既可以让城市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加深,也可以让游客回味历史。步行街的设计,展现桂林本土民间民俗文化。设一条主干道及若干支路,主道以桂林民间文化艺术为主题,建筑以桂北民居为主,推出漓江画派艺术廊、文房四宝店、民间乐器专卖店、桂林民间收藏店等。设立桂林民间大众表演舞台,民间自发的彩调表演、桂剧表演、牌灯表演、山水画表演等。桂林民间儿童游戏园(挖掘桂林民间儿童游戏,以体验和参与娱乐为主)。民间棋盘,桂林板路茶吧(针对桂林中老年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方言故事、唱彩调、喝茶)。建若干步行街支路:咖啡、泡吧一条街、桂林传统美食街、西式美食街、娱乐一条街(各种娱乐项目)、万国名品购物街等。

(四)节点文化设计

节点是城市观察者进入城市的焦点,对于城市而言节点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道路和人流的交汇点,有城市大门———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有城市会客厅———广场。节点具有连接沟通和集中两大特征,是城市的连接点、交通线路的交叉点、城市结构的转折点。桂林世界旅游城的节点设计有桂林山水旅游文化广场、桂林世界旅游城旅游集散中心、桂林两江国际免税“购物天堂”、两江航空港保税物流园区、火车站、汽车站等。桂林山水旅游文化广场设立在新城中心地带,通过义江环城水系、景观长廊和桂北风情文化小品、雕塑、浮雕、灯饰等院所,营造具有桂林地域特色的文化场所,传承桂林山水城市历史文脉。改变广场水泥铺地的呆板,用水流穿插表现桂林山水主题,遍植桂树,分金桂区、银桂区、丹桂区、四季桂区。两江航空港保税物流区可以考虑规划建设旅游保税区,境外航班落地后,游客不直接出关,而是通过专用大巴运载到旅游保税区,在旅游保税区内进行消费服务可享受境外的各种待遇。

(五)地标文化特色设计

城市意象中的标志物,是城市中令人难以忘怀的标识,具有稳定的象征意义。它可以是建筑物、自然山水、公园等,可以加强环境的识别性。城市的地标可以算是标志物。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地标文化设计应该符合桂林本土文化,具有桂北文化特色。利用桂林特有的地理环境、山水空间、历史活动序列、个性公园构建城市地标。中央公园,体现桂林山水文化特质,充分展示桂林历史文化精髓。通过山水景观、历史文化、名花名树、民俗风情等,以常绿、落叶乔木及开花、色叶、芳香植物等适宜在桂林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营造出丰富多彩的亚热带植物景观。成为桂林世界旅游城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义江环城水系,传承桂林山水城市历史文脉,从人与环境、自然与文化的活动、共生的角度出发,尊重空间视觉艺术的理念与原则。利用境内沙塘河、蔡塘河、太平河、兰塘河等天然小河流、通过疏浚、壅水、补水、连通等工程,形成8个湖塘水域,并经水道连接,建设一个规模适宜,有视觉空间畅朗、色彩协调、线条灵动、有桂林地域特点的文化符号、识别标志和鲜明个性的新环城水系。提升城市品味,凸显桂林“山环城、水环城、林环城”的城市风貌。

桂林范文篇9

关键词:桂林米粉;连锁经营;发展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转型和升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然而,传统特色餐饮业如何才能走上正确的转型升级发展道路?这么多年的国内外餐饮业发展实践证明,连锁经营符合餐饮业发展新要求。通过连锁经营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在快速实现企业经营扩张的同时,更大范围地满足人们消费需要。本研究通过对桂林米粉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桂林米粉发展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连锁经营发展模式,为桂林米粉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建议。

二、相关研究综述

连锁经营是近代商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进行相关理论研究:1.发展前景研究。高山(2015)将连锁扩张与企业驱动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认为连锁经营是零售企业扩张的最有效途径[1]。更有学者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特许连锁将创造整个零售业一半以上销售额。从连锁经营在世界范围的经营实践来看,整体呈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在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中国,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连锁经营已成为中国具有较高获利能力的投资方式和创业模式。2.优劣势研究。傅黎明(2016)从支持系统、物流供应链系统及信息系统等方面分析了连锁经营实现规模效益[2]。于志伟(2010)认为现代快餐连锁经营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必须要以协同的方式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效整合,使快餐连锁企业供应链绩效整体达到最优水平[3]。然而,连锁经营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多米诺骨牌效应”会令标准化、统一化经营的整个连锁企业仅因某一分店事件而深受影响。3.连锁经营模式研究。吴孔军,张立兰(2015)通过实证研究,认为通过实现标准化管理和运作,实行连锁经营模式可以促进我国传统特色餐饮行业健康快速发展[4]。曲秀梅(2014)通过研究认为,中式快餐应实行连锁经营并进行合理定位、提高品质,不断创新、强化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来谋求发展[5]。

三、桂林米粉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桂林米粉发展现状。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桂林米粉”是桂林当地传统特色小吃,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桂林市现有2000多家“桂林米粉”经营店,日头火、阿牛嫂、崇善米粉、明桂米粉等相对知名度较高,但都还仅限于在本地区从事经营活动,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知名品牌。根据桂林市商务局、桂林米粉行业协会相关统计资料,2014年全桂林市消费桂林米粉的人数达4亿人次,桂林米粉行业年销售额25亿元,其中,桂林米粉经营店销售额15亿元,配料和原料年销售额10亿元[6]。2.桂林米粉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桂林米粉一直保持自由发展状态,尽管全市拥有如星罗棋布般大大小小的桂林米粉店,但其品牌知名度始终不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桂林米粉店大多属于“家族店”或“夫妻店”,经济实力弱和规模小,桂林米粉行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1)品牌缺乏知名度调查显示:超过八成以上受访者表示从未听说过桂林米粉,听说过的只占不到两成;大部人表示对桂林米粉饮食文化不了解,反映出桂林米粉在文化传播方面的缺失;仅7%的受访问者表示是通过广告才知晓桂林米粉,这一数据真实地反映出桂林米粉营销宣传力度的缺乏。(2)总体经营情况落后,经营方式原始调查显示:仅日头火、崇善等少数龙头企业开有分店,以“总店+分店”模式开展经营活动;经营模式大多以家族传承、“夫妻”共同经营为主,只有一家店铺,一半以上店铺的营业面积不足40平方米。在规模较小的店铺,老板既是厨师又是服务员,普遍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严重束缚了桂林米粉的快速发展。(3)行业利润微薄,发展后劲不足调查显示:桂林市民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是每份6元,而能接受这一价格水平的市民仅为4%;57%的市民表示可以接受的价格水平为每份4-5元。而针对经营成本方面的调查显示,仅人工费、材料费等单位成本:60%以上的单位成本在3元以上,3元以下只占40%。在这样的价格条件下,获利空间非常有限。(4)行业缺泛规范,呈无序发展状态桂林米粉行业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没有部门和单位对从事桂林米粉经营的相关行业准则等进行要求和规范。各生产经营企业各自为政,呈自由发展状态。一些由于缺少资金租不到好地段的门市,甚至为了节省成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极大地损害了桂林米粉品牌形象。

四、桂林米粉连锁经营发展模式构建及选择

考虑到桂林米粉自身的特性及其发展要求,在总结借鉴国内外优秀餐饮企业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连锁经营发展模式符合桂林米粉的发展要求。1.直营连锁模式的选择。本研究认为,对于已取得一定品牌知名度、拥有一定资金实力的桂林米粉经营企业可以选择直营连锁模式进行扩张。考虑到直营连锁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可吸引社会资本的加入。如果在还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扩张,势必会遇到诸如管理、人才、资金、物流等方面的问题,当这些较复杂的问题同时出现而企业一时又无法解决,这将令相关企业面临十分危险的境地。因此,在发展初期,桂林米粉经营企业应稳步推进、有序扩张。应先积累经营管理经验,同时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在积累了大企业连锁经营管理经验后,扩张速度上可适当加快。等发展到一定阶段,桂林米粉经营企业在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及拥有一套成熟连锁经营管理经验之后,除了选择继续以直营模式发展外,也可选择特许经营模式,寻求更大的发展。2.特许连锁模式的选择。特许经营是连锁经营较为高级的形式,特许人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专利、经营模式等授予被特许人使用。如果发展得当,通过特许加盟可以让“桂林米粉”迅速遍布全国,实现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品牌的飞跃,迅速占领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本研究认为,目前桂林米粉发展特许连锁的条件还不成熟,除了缺乏品牌外,还缺乏足够的管理与控制能力。现实中,就有很多因为在品牌和管理能力方面准备不够的情况下就急于开展大规模的特许经营而失败的例子。早期的“荣华鸡”、“红高粱”就是很好的例证。3.自由连锁模式的选择。遍布桂林市“家族店”或“夫妻店”,可通过在保留各自营店独立资本所有权基础上的自由连锁,形成一个统一的连锁品牌;通过自由连锁而进行的集中订货和统一送货,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实行自由连锁的各加盟店不仅在财务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人事上也完全自主,而且在产品品种、经营特色上有很大的自主权,这就极大地保护了各独立自营店原有的特色,形成同中有异的格局,极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差异化需求。进行自由连锁经营是中小规模的桂林米粉经营店较为理想的选择。根据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进行自由连锁经营是目前中小规模的桂林米粉经营店较为理想的选择。

五、结论

本文认为,具有一定资本实力和较好品牌知名度的桂林米粉经营企业,可实行直营连锁来谋求发展;由于品牌知名度、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原因,目前还不适于开展特许连锁;规模较小的中小经营企业可以实行自由连锁,抱团发展。设备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大型的输电线路和复杂的电力设备的运行很容易造成工作混乱,它也影响了输电线路管理工作的效率。电力公司需要着手改进设备信息档案,实施输电线路检查综合管理势在必行,建立完整的设备信息档案可以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山.连锁经营企业扩张战略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38-44.

[2]傅黎明.浅谈实现连锁经营觌规模效益的途径[J].北方经贸,2016,(2):35-37.

[3]于志伟.中式快餐企业连锁经营运行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

[4]吴孔军.我国传统特色餐饮业连锁经营模式的探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46-48.

[5]曲秀梅.中式快餐连锁经营发展策略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12):62-64.

桂林范文篇10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其说明

1.休闲与休闲旅游。休闲指人们通过自主选择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性活动来达到恢复体力,获得精神上的放松或愉悦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普遍被认为是休闲的一种方式。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界定为:旅游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以休闲性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公务和个人事物为目的,到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暂时性的旅行和居留的现象,及其所引发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从二者的概念可以看出:1)休闲的活动内容比较多样,休闲包含了旅游的大部分内涵,并且比旅游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2)旅游强调离开惯常的环境之外的活动,其参与的主体特指旅游者,而休闲没有地域环境的限制,其参与主体可以是旅游者也可以是非旅游者———居民。因此,休闲旅游在概念上应该为休闲和旅游的交集,并且优于大众旅游中一般的观光休闲,因此,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是旅游者离开惯常环境,在旅游目的地通过各种活动如度假、健身、娱乐、游憩等,以休闲的方式满足放松或愉悦,达到恢复身心、开阔视野、自我实现等需求的旅游。休闲旅游具有明显的休闲特征,强调“闲、慢、质”,即休闲旅游突出:悠闲、慢游,追求旅游的品质保证和满意度。

2.传统旅游地。目前学术界对于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定义极其界定较多,但总体趋向为:传统旅游目的地主要指那些开发比较早,旅游景区有较长经营历史,在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的旅游目的地。桂林具有悠久的旅游发展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旅游目的地,在中国旅游历史上,桂林就是历代文人士人的旅游地,新中国成立后,桂林为第一批接待入境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属于典型的传统旅游目的地。

3.休闲旅游体系。显然,休闲旅游并不等同于休闲,也不等同于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休闲需求和休闲意识崛起以后的一种更高级的旅游形式。可以说休闲旅游是传统旅游的升级和转型的方向,更是旅游深度发展的一种标志。休闲旅游体系就是研究旅游目的地休闲旅游的更好发展,完善休闲旅游供求,形成休闲旅游产品、服务、管理的系统和整体体系。其研究能为传统旅游地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

二、传统旅游地休闲旅游体系构建意义

1.休闲旅游是国际、国内旅游深度发展的趋势。休闲,无论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成为当今世界新的概念与现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休闲的人才是幸福的”,说明了休闲的本质及其重要性。有关专家预测,在2015年前后,发展中国家将继一些发达国家之后陆续进入“休闲时代”,休闲活动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旅游康体、娱乐、传媒等为主的休闲产业将主导新一轮的经济大潮,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支柱性产业,[1]显然,满足休闲需求的相关产业发展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从旅游来看,旅游活动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并且人们拥有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旅游活动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高收入阶层甚至成为了消费的基本内容。但从现实的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旅游开发的层次浅,旅游活动不仅不能满足旅游者从需要出发的放松和精神享受,反而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大受其累,如我国的大众团体旅游、黄金周旅游。因此休闲旅游需求逐渐旺盛,休闲旅游市场也随之日益庞大,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尤其传统旅游地深度发展的未来趋势。2.促进传统旅游地产业升级,开拓和提高旅游地市场空间与消费能力。根据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公布的统计数据,2005—2009年,典型代表的7个传统旅游地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西安、桂林在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上,虽然绝对量呈正增长态势,但在全国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降低。[2]究其原因,传统旅游地产品主要为资源依托型,以观光旅游为主要形式,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老化,旅游深度和适应市场需求转变缓慢。作为传统旅游地来说,虽然旅游发展历史相对较久、知名度较高,但从旅游发展的历史阶段性来看,恰恰是这些传统的旅游地在面临新兴旅游地崛起后,凸现出了旅游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空间的弱势。因此很多传统旅游的先后开始了寻求转型、升级的步法。近年来,“休闲”概念的重视和社会需求的崛起,使休闲旅游的发展和转型的方向更加明确。休闲旅游能造就游客对目的地的持久兴趣和稳定的忠诚度,复游率较高,具有可持续性;由于休闲的特征,旅游者停留时间长,能促进消费水平大大提升;同时休闲旅游综合性更强,对相关产业具有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休闲旅游及其体系建立不仅能针对性改善传统旅游地产品及市场现状,促进目的地旅游产业升级,还能进一步提高旅游目的地整体消费能力,增强和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三、桂林休闲旅游体系及其构建策略

1.桂林及旅游发展概况。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广西区最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桂林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新中国成立后,桂林作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在接待入境旅游和发展国内旅游方面,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最早崛起者。自1973年桂林开始接待入境游客以来,桂林旅游发展被认为经历了初创期(1973-1977)、发展期(1978-1987)、停滞期(1988-1996)、二次发展期(1997-2000)。[3]进入21世纪后,随着桂林旅游的日趋发展和成熟,桂林旅游开始进入转型期,传统的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产品制约和约束了桂林旅游的发展。现在,桂林旅游包括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区域格局,是一个以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的传统旅游地区域。

2.桂林休闲旅游体系构建的条件与必要性(1)宏观上GDP经济增长与带薪假期为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发展环境。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是旅游参与的两个最基本的客观条件,21世纪休闲旅游的来临和需求转向,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密不可分的。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休闲性支出所占有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另一方面,休闲时间的增加也是休闲经济得以兴起的前提,我国从1997年开始,逐步调整假日,目前我国法定节假日已经达到了115天,为居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这些客观条件的转变和宏观环境及制度为桂林旅游转型和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环境和土壤。(2)中观上成熟的旅游产业和旅游转型升级需要休闲旅游体系构建。从旅游产业发展来看,桂林旅游发展历史悠久,无论是旅游产品还是旅游设施、服务都比较成熟,在旅游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知度。但作为传统旅游目的地面临转型、升级时刻,休闲旅游的市场趋势逐渐显现。从1973年桂林开始接待入境旅游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旅游发展。桂林在2000年以前一直都是开发传统的以观光旅游为主导产品的旅游城市,2000年以后,桂林实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休闲度假旅游开发规模开始扩大,城市休闲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通过地市合并和构建大桂林旅游圈,以桂林客源市场为依托,加大力度开发了桂林两江四湖环城游憩带、城郊乡村旅游,大桂林旅游圈的阳朔旅游等,促使桂林休闲旅游得到了迅猛发展。据桂林市旅游局的统计数字,2000年以来,到桂林来休闲度假的游客呈上升趋势,人数已经占桂林游客总人数的30%以上,桂林旅游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表明,休闲时代已经悄然来临。[4]显然,在桂林这样一个传统的、以观光旅游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应积极顺应旅游市场转变,发展并引领休闲旅游市场,使其逐步实现旅游产品的转型。在这样一个具备成熟稳定旅游产业的传统旅游目的地,构建休闲旅游体系具有的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也已经成熟。(3)微观上旅游消费需求的转变促进了休闲旅游体系的建立。休闲被认为“是关注和关怀个体生命的存在质量”,它是现代社会物质高速发展后的一种精神需要,即休闲是一种获得物质享受和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和消费。[5]休闲旅游,属于休闲活动中以旅游进行休闲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区别于传统观光旅游的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其重要特征是休闲性,是当今世界旅游市场的主流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拥有的闲暇时间的增加,休闲旅游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始关注旅游质量和休闲实现的基础上,大众团体旅游,黄金周的旅游现象,将逐渐被休闲旅游所取代,注重旅游活动中的“闲、慢和质”。近年来,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也已经开始从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发展,休闲旅游需求逐渐旺盛,休闲旅游市场随之日益庞大,发展城市休闲旅游成为我国有竞争力的目的地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