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15 17:29:22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1.出示书中插图(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谈谈感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讨论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板书:

3.体会词语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没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之情。

5.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确读法。

(四)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背诵全文。

3.检查生字、新词。

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特点: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结合课文解释: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板书

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观察:抓特点。观察时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描写: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三)检查生字预习。

漓lí

澜lán注意门里是“柬”

瑕xiá注意与“假”和“段”对比。

(凡韵母为“ia”的字右上应是;凡韵母为“an”的字右上应是

翡fěi上下结构

峦luán注意上半部“亦”不带钩。

障翘舌音字,不要误读为平舌音。

筏fá注意右下不丢撇。

绵与“棉”音同形近偏旁不同。棉,棉花。绵,绵长、绵延、连绵。

(四)指导背诵

1.朗读练习。

2.熟读后再练习背诵。背诵时先求熟练,后求有感情。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

(六)作业

桂林山水教案篇2

我与我校青年教师崔艳芬几经研磨,最终成就《桂林山水》一课,经逐级推选,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暨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本文所述就是我们磨课的经历。

第一次磨课――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儿童的情感是最容易被激发的,一旦其认知活动有情感相伴,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就会更为丰富、深刻,也更为主动。教师要运用语言、情感,围绕教学内容渲染课堂气氛,营造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使儿童个体在心智方面整体和谐发展。

《桂林山水》一课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一般在讲授桂林山水之美、祖国山河秀丽时,教师会习惯性地提问:“有哪些同学去过桂林?去过的请举手!”接着请这些学生说一说他们见过的桂林山水是怎样的。这样做仅仅调动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桂林,他们的参与意识被忽略了。

何不设计一个多媒体课件来表现桂林山水之美,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有了这个想法,我与崔老师一起重新设计了该课。在教学中,我们分以下步骤实施:(1)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图片,用动画技术突出显示桂林在地图上的位置;(2)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字,通过对“甲”字的讲解,点出桂林山水所具有的独特美,激起学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愿望;(3)教师抓住时机,播放一段已编辑好的配乐录像,用假想旅行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山清水秀的情境之中。这样,在上课伊始就渲染了气氛,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全了必要的情感铺垫。通过第一次磨课,我意识到,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还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第二次磨课――运用信息技术调动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感知材料,也通过对疑难点的情境再现,有效地启发了学生对表象的分析与概括,从而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出来。

基于此番考虑,我和崔老师再一次补充了我们的课件与教学内容――借助实景录像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这一补充改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次磨课――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

教学目标就像圆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实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协调,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

我和崔老师第三次补充了教学课件,在教学《桂林山水》第三自然段(描写桂林的山)时,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①导语: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③互相交流:课文如何写桂林山的特点?(和第二自然段比较,同样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特点之一是“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等词语。观看课件中补充的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练习模仿句式,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特点之二是“秀”。对于课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我们借助图像,让学生感受到山“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特点之三是“险”。指导学生通过字面或结合语句领会、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如“危峰兀立”,先在字面上指导学生理解“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再让学生将词语放到句子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同样,教师教授给学生方法后,再让他们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④练习朗读“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等感叹句,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表达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由交流体会。这时,教师请学生将他们对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个性化地表达出来,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热情。

第四次磨课――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我们在尝试网络教学时,设计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多种智能的综合学习主题,提供的素材跨越学科界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拥有了选择学习材料的主动权,也拥有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各自的学习领域。

基于此,我和崔老师第四次修改了该课的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时,突破了以往逐字逐句讲解的方式,放手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与《桂林山水》有关的文学、历史、地理、人物等知识并进行加工整理,再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与大家共享。如此一来,不但扩充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特点的理解,学生从中学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学生收集、整理、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心智的全面发展。

在此番研磨中,我也意识到,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到今天,其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只是课件的“看客”,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制于课本,而是在做中学。我们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学习工具的优势,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宽泛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作秀”,而是为了获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整合课强调“突破重点”,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摸清“两端”,即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依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好整合课的教学重点,重拳出击,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桂林山水教案篇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广袖飘飘今在何方

几经沧桑几度彷徨

衣裾渺渺终成绝响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

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

这里依山傍水、古色古香;这里绿树葱茏、鸟鸣虫唱;这里花影斑驳、青竹婆娑;这里重檐翘角、高柱回廊。坐落在西山公园、西湖之畔的“避风港·雍雅山房”,古典浪漫,尊贵优雅,气度不凡,如同一股穿越时空的汉唐遗风,又像一只天外飞来、栖息于此的凤凰。仿古式殿堂设计建筑外观,彰显着典雅、庄重、古朴的汉唐风格,复古园林式的周边布局,与西山、隐山、西湖等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唐时曾经殿宇辉煌、星罗棋布的佛教圣地西山,仿佛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曾经那高僧名士、善男信女、云游于此、络绎不绝的胜景啊,因了这“雍雅山房”,将再也不是她梦里的遗憾。

策划主题

旅游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有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是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桂林旅游也应顺应潮流,以独具个性特征的旅游物质文化精品创造为基础,以与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相称的桂林精神为导向,建设桂林旅游文化,铸造自身特色。

“雍雅山房”是避风港餐饮集团策划实施的大型园林式餐饮休闲娱乐会所,是专为名流雅客、高端人士打造的一个可以交流、放松、聚会、聊天的聚集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将其打造成为一个独具高雅文化品质的高档休闲娱乐特色场所是我们的追求。

避风港餐饮集团将以500万左右的投资,为“雍雅山房”的形象打造筑基,公益性完善西山公园的硬件设施,丰富其人文环境,增加桂林市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整体提升桂林市的旅游文化品位,使之与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接轨,更好地体现“甲天下”的桂林风貌和旅游品牌价值。

一、湖上造景的规划

玉荷摇曳述说曼妙诗意

水若平镜的西湖中植上玉色荷花,碧叶玉苞零星点缀湖面,与诸峰倩影倒映相映成趣,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馆掩藏在株株桂花树和棕榈树的绿荫中,九曲廊桥轻浮水面,弥漫在空气中的雨雾与飘拂于湖面上的水汽相互交融,置身其间,恍若仙境,直不知是身在红尘,还是在仙苑。一时间,天上人间,欣欣然飘飘然也陶陶然。

古雅画舫营造浪漫氛围

沿湖并排一列八只具有传统文化特色、设计独具匠心、建造工艺精致、乘坐环境极佳的仿古船,造型华丽,意态古雅,宛如昔日六朝金粉的十里秦淮画舫。每当入夜,悬上灯笼,品一杯茗、煮一壶酒,品味汉唐古乐,在那月影碧波中,是何等的幽静雅丽,风流旖旎!

古筝琵琶再现汉唐清音

身着汉唐服饰的古装丽人,于轻纱漫卷的画舫深处,素手闲闲拨弦,高山流水流丽清音,典雅古风盎然成趣,或者犹抱琵琶半遮面,或者大珠小珠落玉盘,两岸珠帘暮卷,笙歌飞扬,火树银花,流光溢彩,汉唐盛景尽在其间,直如重回汉唐!

花灯璀璨点染西湖胜景

曾经的秦淮河畔花灯节那流光溢彩、桨声灯影、歌舞浪漫等繁华盛况,引得历代文人骚客、名士才子缱绻逗留,吟咏不绝:“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一园灯火从天降,万片珊瑚驾海来”、“明灯初试九微悬,瑶馆春归不夜天”……各色各式精美花灯,斑斓十色的花灯海洋飘荡在西湖之上、玉荷之中、画舫之旁,是多么璀璨的夜景!

二、建筑装修的设计

1.房外布局

吸收中华古典的园林布局艺术的历史底蕴,利用假山、流水、修竹、蜿蜒石径,立足原有建筑外观,在有限的空间中作局部调整和修饰,使之更符合汉唐风格。竹子造景,在园林中充分溶入竹文化的氛围,体现“四君子”的优雅风格和非凡气质,与西山公园原有的复古园林式建筑体系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也同时展现桂林市旅游业的历史文化底蕴。

2.室内装修

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石雕艺术,充分体现古朴、庄重、典雅的汉唐风格:室内木质屋顶、紫檀色屋梁、紫檀木地板、镂空地台设计、草席质感坐垫、木格窗户、草编窗帘……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精美的古画。放置茶具酒具的是古老带铜扣的中式木柜,大厅展示架上是文物收藏爱好者提供的古代瓷器、墙上装饰的是国际知名的中国书画家谢天成的墨宝泼墨写意山水画。深厚的文化内涵无声传达着浓浓的思古幽情。

三、饮食文化的体现

桂林是一个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地,不同民族的生活饮食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桂林地方风味菜,纯朴自然、口味浓郁、酸甜兼容,有着浓浓的草根情怀。桂林的本地风味集酸辣的湘菜和清淡的粤菜风味,家常小炒深受湘菜影响,随着近代游览观光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桂林市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餐饮文化。

雍雅山房立足于高档招牌菜品的同时,也挖掘、整理,开发出数十种桂林特色风味菜式,这些桂林风味菜不仅精致、味美,还有文化上的内涵和形式上的讲究,为弘扬桂林传统饮食文化,体现出桂林饮食的特色。

四、文化艺术的交流

桂林的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璀璨的文化,璀璨的文化反过来又推动了桂林日新月异的旅游业。开发利用人文旅游资源,对于提升桂林旅游品牌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雍雅山房将定期举办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邀请蜚声国际的中国书画家谢天成为顾问,吸引书画界菁英聚集于此,举办书画展和交流会,使雍雅山房成为文人墨客采风、创作的艺术园地。

同时,雍雅山房拟聚集众多文物收藏爱好者,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藏品,在雍雅山房的精品展示柜作为陈列品巡回展出,既加深了雍雅山房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成为中外游客眼里的一道风景线。

雍雅山房以浓厚的书香气息,体现自身的品牌价值,突出了桂林作为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桂林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注重旅游景点的文化建设才能提高游客吸引力,打造景点新品牌。由于雍雅山房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带动,西山公园有望成为骚人墨客的集散地,树立起自己的旅游品牌新形象。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山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在西山公园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附邀请著名画家简历一份

谢天成

桂林山水教案篇4

地理位置:梁平县城西南13公里处的万竹山

重要档案:占地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寺院坐东朝西,殿堂为木石结构,有大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等七重建筑。

提名理由:中国著名佛教禅院,被尊为“西南佛教禅宗祖庭”。历经350多年,气象恢宏,香火鼎盛,世谓之“西南丛林之首”、“第一禅林”、“宗门巨擘”。

双桂堂藏有十一、十二世纪印度梵文《贝叶经》,作为镇堂之宝;有金桂树和银桂树,传说是嫦娥亲手培养、用观音菩萨的净瓶之水浇灌长成并送来人间的。在抗战时期,西南各地的寺庙损毁惨重,历经乱世的双桂堂,仍然保留着释迦牟尼的舍利、贝叶经、玉佛,以及大量的佛学典藏。双桂堂不以“寺”或“庙”为名,而叫“堂”,是因为这里是佛学讲堂,相当于释迦牟尼在西南地区开办的高等院校。

双桂堂的香火,终年不断,梵音四起,玻璃琉瓦下,每天都是香烟缭绕、木鱼敲击。那凤眉屋顶、屋檐、飞脊,相得益彰。青山作屏,竹林作帐,数百尊铜铸佛像、泥塑、石刻字画,让双桂堂厚重古拙。

桂林山水教案篇5

户口所在地:河北身材:170cm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4岁

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环境保护类:环境工程师电子/邮电/通讯类电子工程师化学工程类化学工程师

工作年限:2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2000—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广州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2005年7月-8月桂林市七里店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员深入实际学习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和各种水质检测方法

2005年10月-2005年11月桂林燕京漓泉有限公司污水站实习污水检测员熟悉废水cod、bod等检测方法,了解啤酒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工艺流程(uasb、cass、生物接触氧化法)

2006年8月-2008年2月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环境工程设计师参与多项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与方案编制,环境工程方案设计等

电子方面:

电装电调:成功组装与调试一台黑白电视机

课程设计:制作一台电子定时计数器和一台波形发生器,熟悉电路pcb图绘制和电路板焊接和调试

电子制作:电源、音乐流水彩灯、电子抢答器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毕业-2006-07-01

所学专业一:环境工程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2002年—2006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学位证、cet-4、计算机一、二级证书;

2002年—2006年两次荣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习优秀奖”三等奖,两次荣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习优秀奖”二等奖;

2003年—2004年荣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称号;

2003年—2005年两次荣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荣获电子工程系电子制作大赛优胜奖、三等奖、二等奖超级秘书网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良好

国语水平:精通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相关技能:熟悉掌握word、powerpoint、excel、autocad、protel99操作,熟悉c语言、汇编语言,有单片机编程和电路板设计基础

*大学期间担任过学习委员、宣传委员,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曾担任过环境工程设计师,参与编写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如:《温州市蝉河-山前河-汇车桥河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云南安宁市强制戒毒所土壤净化槽初步方案设计》、《山东枣庄市薛城小沙河河口人工湿地方案设计》等

*有一定电子制作基础,曾设计制作电源、音乐流水彩灯、电子抢答器、电子定时计数器、波形发生器等

详细个人自传

在大学期间,掌握了学校所开设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尤其通过近两年的工作,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熟悉了许多新仪器和新工艺。通过学校安排的金工实习、电装电调,开出的系列实验课程,以及课余时间的电子制作,极大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性格开朗,平易近人的我.为人积极上进,乐于学习新事物,适应新环境能力强,个性稳重,具高度责任感,有良好的团体意识。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务实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定能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不断进步.

桂林山水教案篇6

一、亲和的教态创设愉快的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使是对待差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艺术化的导入和结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例如,在上《色彩与感情》一课时,我从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因穿衣服的颜色而左右她一天情绪的几个生动例子导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辅垫。

上《标志设计》一课时,正值香港回归之际,我在课前先制作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图案,上课开始时即把图案亮出,逐个提问:这是什么标志?它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发言踊跃,兴致很高,导入新课的同时,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又比如上《水彩风景画――桂林山水》一课,先问学生是否游览过漓江?游览漓江有什么感受?然后放《桂林山水》的风光录像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使他们知道,原来自己就生活在这人间仙境里。再问:作为桂林人,难道你不想把自己的家乡美景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导入使得学生跃跃欲试,同时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开始要引人入胜,而且结尾也要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课的强烈欲望。

我在上《水彩风景画――桂林山水》一课是这样结课的:“今天我们学习水彩画的基本技法,画了一幅水彩风景画――美丽的桂林山水。星期天,你可以背上画夹去写生,去把桂林这人间仙境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回来对你的亲朋好友说:桂林真的很美,桂林是我们的家乡,爱护要靠大家,桂林的山美,水美,人应该更美。”这样的结课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教学艺术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学才会成功,才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种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的感受。

三、在辅导中优化课堂结构

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辅导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术课一般要求教师在15―20分钟之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钟是学生作业。所以,辅导在美术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最多,教师需付出一定的精力。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作业时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经实践,音乐用于辅导环节,效果很好。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情趣,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课堂结构也优化了。在教学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美的音乐伴随着美术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作画兴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桂林山水教案篇7

关键词:会龙山公园;景观绿化;破碎化生境;景观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17803

1引言

始建于1965年的益阳市会龙山公园是一个以森林植物为主体,佛教文化为补充的城市公益性公园。2013年8月起公园实施提质改造,第一期工程现已基本完成,第二期工程即将开始,非林地园林绿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为此,就会龙山公园规划新建或提质改造的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作一探讨性研究,供相关人员参考。

2景观资源概况

会龙山公园总用地面积204.7 hm2,其中林地面积138.6 hm2、占总面积的67.7%,非林地面积66.1 hm2、占总面积的32.3%。在原生植被中以樟树、大叶山矾、杜英、枫香、檫树、蓝果树、南酸枣等优势树种为代表的植被景观,构成了会龙山公园丰富多彩的植被景观斑块[1]。在这次提质改造中,将公园的景观景点作了重新规划和调整,其中,涉及园林景观建设的区域有广场、游步道两侧、胜地与陵园、湿地、火烧迹地、高压走廊等空间。

2.1新建广场

2.1.1会龙广场

位于卜家冲花香路北侧,是今后会龙山公园的主要入口广场,面积1.7 hm2。

2.1.2秋叶广场

位于石泥山西侧,是会龙山公园西入口广场,也是龙山港片区市民进入公园的主要入口,面积1.35 hm2。

2.2游步道

游步道区域是公园植被配植最敏感也是最脆弱的区域,其好坏与成败完全取决于是否俨若自然天成。游客接触频繁路段与景点间的植被环境,就是游步道的周边环境。

2.3胜地与陵园

2.3.1裴公亭

位于资江一大桥西南侧,是为纪念唐代名相裴休而建。唐宪宗时裴休晚年遭贬任荆南节度史期间,潜心研究佛家经学,常路经益阳,小住十天半月,在江边结庐读书诵经,后来人们索性在青山云树之中,修了一座楼亭合一的裴公亭,供裴公读书小住。裴公十分高兴,流连忘返,朗朗的读书诵经声,传说曾引来仙白鹿驻足聆听[3]。

2.3.2白鹿寺和广法寺

白鹿寺位于桥南会龙路北侧,福源寺位于距桥南往西1 km会龙路南侧。这是两个佛教氛围浓郁的佛门境地,是由一位益阳富商捐资修建的佛教公园。

2.3.3何凤山陵园

位于曾士娥烈士墓地南面。2007年,益阳市人民政府在会龙山公园为何凤山修建了陵墓,将其骨灰从美国运回故里安葬,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正义人士”的何凤山先生,是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人,1938~1940年,在任驻奥地利维也纳总领事期间,正值纳粹德国疯狂杀害犹太人,大搞种族灭绝之时,处于国际人道主义立场和对犹太民族的深切同情,不畏,顶住上司压力,给数千犹太人发放了移民中国上海的“生命签证”,使他们逃离虎口,免遭杀害,在国际社会和犹太人中引起强烈反响[4]。

2.4湿地区域

位于三眼塘处,有上下相连、大小不同的3口水塘,面积约0.66 hm2。

2.5火烧迹地

会龙山公园内的迹地主要是花香路沿线,多年连续火烧后形成的火烧迹地。主要生长有金星蕨、狗脊蕨、贯众、蕨、芒萁、翠云草、海金沙、井栏凤尾蕨等蕨类植物,无其它乔木树种,少有灌木生长,面积2.46hm2。

2.6高压走廊

处于高压输电线路下影响的周边范围。

2.7破碎化生境

目前,由于开发活动与城市道路的建设,使会龙山公园山林水系被隔断,造成生境的破碎化,也给动植物的生存带来了威胁。这些地段的主要植被为自然生长的杂木林,往往被所谓的景观改造所毁坏。而这些杂木林却是最稳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段。

2016年7月绿色科技第13期

范怀湘,等:益阳市会龙山公园提质改造工程的景观绿化设计探讨园林与景观

3设计原则、理念与手法

3.1设计原则

3.1.1协同性原则

会龙山公园地带性植被特征明显,植被景观斑块丰富多彩,充分反应出公园林分结构的多样性和植被景观的多样性[1]。所以,在景观绿化设计时,必须使园林景观与原生植被及植被景观尽可能协同一致。同时,还应该与修建性详规的要求协同一致。

3.1.2观赏性原则

植物配植要从植物的观赏性考虑,既要考虑植物自身美(个体美),又要考虑到植物之间的组合美(群体美)和植物与环境的协调美(整体美),还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并进行优化配置,才能使景观绿化向自然化、生态化、人文化发展[5]。

3.1.3科普性原则

城市植物公园最大的功能应该是科普性,因为游客看到各种植物后,首先想知道的是它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从而获得对知识的渴求。因此,要使景观绿化植物和原生植被一样,把它们的观赏性、展示性和科普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3.2设计理念

以植被景观斑块为背景,植物的色彩变化与季节变化为节律,营造丰富多姿的生态景观和康养环境。

3.3设计手法

利用景观生态学、园艺学等学科原理,采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2]。

4设计内容

自然山体以现有的原生植被为基础,完善园内的生态植被,适当补植枫香、木荷等色叶树和落叶树,并对山脚的植物进行色彩添加或镶边处理,以保持山林原味,营造出幽静荫蔽、秋山尽染的景观特色。

4.1广场绿化设计

公园广场是市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的开放空间[6]。

4.1.1会龙广场

(1)设计主题。会龙广场景观绿化的设计主题为――会龙叠趣,绿色空间。

(2)广场性质。广场性质是其绿化指标的决定性因子之一。第一,突出“会龙叠趣,绿色空间”主题,展示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通过园林小品的形式再现历史故事、典故;第三,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传统文化项目和自娱自乐的活动空间。

(3)设计方案。美国人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在《人性场所》一书中这样写到:“广场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能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漫步、休闲、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当然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面植被的存在,但占主导地位的是硬质地面;如果草地和绿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数量,我们将这样的空间称为公园,而不是广场”。这样就为广场的设计指明了方向。其设计方案如下。

①主要内容。会龙广场是属于休闲娱乐广场,在总体设计时尽可能加强广场和周围区域的联系,寻求历史和现代元素之间的平衡,使现有的、新增的元素在这个广场中和谐共存[7]。会龙广场应设计供人们欣赏、观赏以及休息的内容:供人们欣赏的――花坛、雕塑、音乐喷泉、水池及园林小品等;供人们休息的――台阶、桌子、坐凳、椅子、廊亭等;供人们活动的――操场、空坪、步行道、游路等;供人们观赏的――树木、竹子、花卉、草本等园林植物;供人们使用的――公共服务以及其它配套的设施设备等。

②配植方式。植物配植方式应考虑广场绿化景观效果的季相性、色彩性、立体性和协调性。其配植方式采取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搭配,多色叶树种相组合,乔、灌、草多层次配植,做到景观效果与园林建筑相协调。

③绿化指标。绿化率是指用于绿化种植的土地面积(垂直投影面积)占场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又称绿化面积比例,是衡量绿地环境质量的指标之一。根据广场性质、地形地势条件和设计要求,广场的绿化率以40.0%~45.0%较为适宜。

④树种配植。一是,树种选择,乔木树种类有樟树、桂花、杜英、荷花玉兰、栾树、银杏、景烈白兰、枫香、合欢等;大灌木类有紫薇、红叶李、樱花、红叶石楠、花石榴、木槿、珊瑚冬青、茶花、龟甲冬青、西府海棠、黄金槐、苏铁、贴梗海棠、丛生竹等,小灌木类有杜鹃、红继木、金叶女贞、金森女贞、月桂、红叶石楠、龟甲冬青、茶梅、小叶十大功劳、大叶栀子、小叶栀子、南天竺、八角金盘、洒金珊瑚、金边黄杨等,草本类有吉祥草、鸢尾、麦冬、葱兰、地栽草花、草皮等。二是,配植比例,乔木树种225株/hm2绿地面积、大灌木675株/hm2绿地面积、小灌木65万株/hm2绿地面积。一般以乔木树种、大灌木、小灌木、草本植物分别占绿地面积的5.0%、15.0%、45.0%、35.0%的比例较为合适。

4.1.2秋叶广场

会龙山公园西面入口处。在石泥山西坡营造一片叶色变化较大的枫香、栾树、黄栌、盐肤木、檫树等秋色叶落叶树种,在入口广场周边点缀配植红枫、槭树、地锦、柿树、马褂木、连香树、无患子等色叶树种,构成一叶知秋、秋叶烂漫的秋色景象。

4.2专类园设计

4.2.1滨水花池

利用三眼塘三口水塘水面,种植多种观赏性荷花、菖蒲、睡莲等乡土水生植物,给水面风景增添色彩,以水的飘逸摇曳为主题,将原有分散的荷塘鱼池贯通一体;沿水两岸设计花圃果园草甸等景观和郁金香等富有色彩变化的宿根花卉,营造出多彩斑斓,烂漫动人的花境特色。

4.2.2樱花道

位于石泥山山脚,益阳市地震台西南侧。现有植被马尾松、樟树、杜英、枫树、檫树等。沿三眼塘步行道西侧带状种植多花色樱花,为会龙山公园增添新景。

4.2.3水杉叠翠

位于三眼塘东侧,现状为经济果木林和蔬菜地。利用耕地,营造水杉叠翠景观,独具景观特色。水杉是一种孑遗植物,但它又是非常普通而不被当地人关注的树种。在平原湖区它们或孤独地伫立在水稻田埂之上,或排列在泥泞不堪的乡间机耕道旁,或成片分布于沼泽湿地和污水横流的水沟渠边。设计通过方格网状分布的树阵,在一个自然的乡土植被景观背景之下,将这种平凡的树种种植在会龙山公园,给它们一个纪念性的场所,重显高贵典雅,水杉独特的个性显露无疑。

4.2.4蔷薇园、木樨园

位于卜家冲东北面山坡火烧迹地,利用山体中下部建设蔷薇园、木樨园。

在山的中下部坡度较为平缓的地带栽植蔷薇科植物,建成蔷薇园。蔷薇科植物我国有51属,1000余种。常见植物有苹果、火棘、山楂、石楠、枇杷、花楸、梨、苹果、棣棠、李、桃、杏、樱花等。

在山的中上部栽植桂花,建成木樨园。桂花又名木樨,常绿灌木或乔木,目前已初步确定桂花品种有32个,分为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4大品系,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银桂、丹桂之分;以叶型而言,有柳叶桂、金扇桂、滴水黄、葵花叶、柴柄黄之分;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月月桂之分。

4.3园林景观设计

4.3.1裴公亭

除18株古树和自然生长的个别木荷、樟树、枫香、泡桐、构树外,其余植物均为人工栽植的广玉兰、杜鹃、红继木等园林植物。主要措施是加强古树名木大树的保护,对现有园林植物加强管护和整形修剪,清除非目的树种泡桐、构树。

4.3.2佛教公园

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托,寄托在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3]。为此,在景观绿化时,尽可能配植与佛学有关的树种和花卉,突出佛教文化核心主题。建筑物周边以层次丰富的半开放植物造景为主,形成疏密有致,灵动雅致的景观效果,配植花卉有丁香、茉莉花、瑞香、忍冬等,周边自然山体在保护原有林木的基础上,在林子的天窗中适当补植一些树种,比如七叶树(菩提树)、法国梧桐(鸠摩罗什树)、银杏、罗汉松、柳树、紫竹等。

4.2.3何凤山陵园

以简洁明快的植物造景为主,营造庄严肃穆的主题。宜增加广玉兰、白玉兰、华山松、竹柏、龙柏等开白色花的乔木和松柏类树木,以及增加各种地被植物,以表示对先烈的缅怀之情。

4.3.4四季花园

处于高压走廊影响范围之内,以观赏性强的整齐度高的色叶和开花植物造景为特色,宜依据等高线呈自然带状和块状种植山茶、蔷薇、桃花、映山红等花灌木,并引导建立共青林、教育林、企业家林、巾帼林等,围合活动空间,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观效果。

4.4活动频繁路段与景点的绿化设计

在公园里,游人活动频繁的路段与景点往往成为了破碎化的生境。这些区间的绿化设计,必须摈弃套用城市园林绿化的做法,尽量让游步道与两侧树林的景观融为一体,使人感到先有树后有路,选用的树种及其规格应同路侧的环境特点相协调。景点的植物配植,除尽量考虑切合景点的意境或氛围之外,还应充分考虑游人驻足后的风景透视线以及景观物与树木的尺度关系和色彩关系。在一些重要部位上配植植物切忌随意,而应“斤斤计较”,量体裁衣,勿随意点缀一些不匹配的洋树或城市常用树种。因此,应该在道路两旁以行道树的形式栽植与该路段两边自然分布的相似树种,在路两边的空隙地补植一些乡土阔叶乔木树种。同时,在城乡结合部可保留一些天然的杂木林,以提高植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肖志宏,张新明.益阳市会龙山公园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6(5): 17~20.

[2]新浪佛学.佛教文化与园林植物[EB/OL].[2013-10-24].http://.cn/intro/basic/2013-10-24/093513778.shtml .

[3]该如何.裴休[EB/OL].[2015-11-19].https:///s?word=%E8%A3%B4%E4%BC%91&tn=site888_3_pg&lm=-1&ssl_s=1&ssl_c=ssl1_153e984581a 2015-11-19.shtml.

[5]李斌.试述植物景观造景原则及其观赏性[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11).

桂林山水教案篇8

[论文摘要]品读冯艺的文化散文,很容易感受到字里行间弥漫的忧患意识,这是冯艺散文3"-中的精神特质之一。作为人文工作者的冯艺,在面对着现代化进程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传统文化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解读,呈现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冯艺是当代广西散文界的领军人物,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诗、散文和报告文学,其散文集《朱红色的沉思》获得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之后,散文集《桂海苍茫》再次问鼎该项大奖。冯艺近年来致力于广西文化散文的创作,以一颗赤子之心,怀着无比庄重的心态,翻山越岭,一路探寻,一路追访,一路深思,让我们领略到另一个人文的广西。“一直想给自己锁定一个目标,要写一部反映广西历史文化的东西。”Ll《桂海苍茫》就是冯艺最近创作的关于广西人文地理的散文集。“笔记里有许多广西史书上不该忘却的背影,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墓碑。作者以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一腔人文情怀,描述了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背后的苍茫的人文地理。丰沛而智性,详实而诗意,融文化积淀与个体体验于一体,意境苍凉。”这里是岭南文明的集散地,很早就与中原文化交流对话并被保存得较为完整。面对这一段辉煌灿烂鲜为人知的历史,冯艺的作品非但没有呈现出极度的赞扬和忘我的歌颂,反而担忧之情溢于言表。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文人传承下来的一种精神,冯艺的这种意识可以说是与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血脉相连的。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都可以看出忧患文化对知识分子的浸染。“具体说来,忧患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人文精神;二、‘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的社会责任感;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J(“《桂海苍茫》最能体现冯艺这种基于人文关怀的真知灼见。这部专著式的散文随笔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用意,即‘循着广西的人文,挖掘着广西地理深处的历史’。”L4J(啪’冯艺就是用这种复杂的感情和多层次的视角,对广西区域文化的丰富性和现代性做了深情地触摸,显示了一个人文工作者肩负着对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的深层探索的责任心。

林非在谈到散文的使命时说:“所以它(散文)的触角就必然会是宽阔无限的,必然会远远地超越文学的樊篱,趋向于思考艺术、哲学、历史、文化、政治,甚至整个宇宙之间的许多重大的问题。正是这样的审美功能与社会效应,使它具有十分蓬勃和强烈的生命力。”[](n由于散文文体的灵活特点,我们可以运用散文来表现时代主题,传达我们的一些思想,表达我们的心声。

在《潇贺古道,捡拾桂东文明的碎片》一文中,作者提到了桂东名城贺州的明梅山寨,听说寨上居住着土瑶族,还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这便引起了作家们的注意,冯艺准备带领一批作家上山去看看。每当提到保持原始生活方式的部落时,我们总是想起山水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景。我们期待作者能为我们描述在山上居住的土瑶是如何生活在如诗如画的图景中,怎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事实上,冯艺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在文中把上山的路途中描写得颇为有趣,山与山层层叠叠,十分美丽,山上长满野花和杂树,山泉从高处倾泻而出,不一会瀑布哗哗作响,把所有人的疲劳和炎热都驱散了。为了更加凉爽,所有的男作家都脱去上衣光着膀子上山。这看来是十分生动和有趣的,似乎找到了童年春游的感觉。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对比造反差的写作手法,等到上了山,“土瑶同胞穿着盛装隆重的欢迎我们的到来,在不停的吟唱中,先是甜甜的米酒,又是香香的山茶,土瑶同胞们是发自内心地热情欢迎我们。……老人揉了揉眼睛说毛主席很关心山里人,你们来了,我们很高兴。我们说,毛主席已经不在了,那么久就没有外人进寨吗?他摇摇头。我们又说,县里人呢?没有,路太难走了,车进不来,乡镇干部都懒得进来。老人挺理解地说。听了他的话,我的心却沉沉的。”儿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壮、瑶、苗等少数民族长期杂居在一起。广西同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在一些山区,由于交通不便,至今有些少数民族还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作为一个作家,冯艺没有纵情于秀美的山水中,尽管明梅山寨的风景无限美好,有青山,有秀水,有飞瀑,可是他关注的是人民的生存状态,山水是好,可是缺少一种人文的和谐,山水又有什么意义呢?冯艺继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虽身处高位,依然忧国忧民。在冯艺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太多这样强烈的人文关怀的气息:对少数民族的温饱饥寒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对负面的社会现象予以无情的抨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到上山之后看到落后的山村,纯朴的孩子,简陋的校舍“一阵酸楚涌上了心头,我们当即一人掏上一百元,十一人共一千一百元交给了校长,希望能帮助学校解决一点困难。”_6J(面对着贫穷的明梅山寨,作者一直困惑、挣扎,心情特别沉重。“我们无心体验什么民族风情,更多的是心理充满着说不出的滋味和感受。”儿’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山区的贫困和闭塞呢?毫无疑问,是地方官僚主义。地方官员嫌山路难走,不愿上山了解瑶民生活情况,自然也不会帮他们解决生活的难题。作者对这种现象痛心疾首,把这个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当时作地区行署副专员的老同学,得到这位领导的重视。冯艺痛斥了中国官僚制度的这种现象,严肃地指出:“听说孙同学已去了明梅山寨三次,还领着自治区的一位副主席一同上了山,看来,那些县、乡级官员就不能不上山了。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往往领导一出马,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了。”l6j(,在严厉的批评之余,冯艺又把这种关爱民众、为民请愿的个人精神默默地化为一种隐性的全民族的人文关怀,“我在一瞬间意识到,人只要有心,石头也会唱歌,无言也能交流。

我们刚才提到广西地处西南边陲,经济、交通比较落后,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种相对的保守使得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是很难得的。这些被保护下来的遗产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是不是很好的得到继承和发扬了呢?冯艺以一个人文工作者的身份向我们诉说,这些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东西,正在经受着磨难和漠视,正在被忙忙碌碌的现代人遗忘,这才是最为痛心的。

在《受难的桂林,抗战文化的堡垒》一文中,冯艺告诉我们,桂林除了山水的闻名外,在水利工程和教育方面都是名噪一时的。灵渠贯穿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进入岭南提供了水路交通,极大地促进了岭南文化同中原文化的交流,使岭南文化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一支;桂林还作为人才基地为中国输送了大批栋梁之材,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人才大省,在抗战期间,桂林成了中国抗战的大后方,众多知名学者、仁人志士纷纷聚集在这里,为桂林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抗日战争的文化宣传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这些眩目耀眼的篇章,似乎正在远离我们,究竟有多少人懂得历史上桂林的辉煌,又有多少人正在为桂林的复兴而努力呢冯艺发出了这样的忧患与焦虑:“踏着文化桂林的足音,便会感到自己表达的窘迫,我以不敢奢望的念想接近着它,无限羡慕那些文化名人的背影。但是我敢说今天到过桂林旅游的人,又有多少人有文化情怀去追寻过去的桂林。人们都说看桂林的山水,却又鲜于涉及桂林的文化,我多么想从人文的角度对桂林做一次饱蘸情感的全景扫描,撩拨我们埋藏心底的那份集体记忆,挽留住对抗战文化的一份怀恋。”

在冯艺眼中,文化不是坐着游船从桂林到阳朔,也不是在景点前合个照,叫声“茄子”,更不是英语辅导班能够起到作用的。文化是一种血脉相传的人文资源,是一种深藏在这座城市最深处,但又无处不在的精神力量。在这个到处充斥着急功近利思想和暴富心理的社会,文化往往处于弱势,这并不是文化本身使然,而是人们的选择导致。所以说如何去追溯桂林枝繁叶茂的深根,是我们当下最为迫切的任务。“今日的桂林,何时再次创造‘文化堡垒’的辉煌,真正成为永远的‘文化城’。”

贺州作为一个有着浓厚文化的城市,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其文化因子的声音却在日益削弱以至于很少被人提及。古代的潇贺古道曾经是南岭南北通向中原的重要古道之一;黄姚古镇,一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古镇,曾家家书声,户户开铺,辉煌一时;抗战时期的商埠八步曾是一个文人蜂拥,拥有极高人口密度的重镇……可是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消逝,冯艺在《潇贺古道,捡拾桂东文明的碎片》中为传统文化的流失而惋惜:“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古镇在消逝,为什么没有想到过早点到正在消逝的古镇去看看,为什么没有意识到古镇的消逝正在使我们丧失关于先人的记忆。”【6j(’面对这一切,冯艺甚至是在扪心自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却没有及早关注这个问题。情况不仅仅如此,传统文化不会自己无缘无故的衰落,必定是为现代文明所排挤:“我担心古镇真的会成为旅游胜地。在古代,没有才气和诗情,是不配去旅游的。那个时候,旅游几乎就是一种文化行为和精神现象。而且,那时的旅游也不像现在这样,一则成群结队,二则高喉咙大嗓子,三则整个行程由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人牢牢控制着。”[62(P41)《水意苍梧,百年码头大江东去》一文中讲到,梧州在历史上是重要的码头,商贾云集,通衢四达,可是如今文化已经式微了,梧州的文化已无人谈起,被人遗忘,连冯艺的文友都早已从商下海,只有冯艺独自享受着惆怅的美丽。虽然这种现象很普遍,可是冯艺仍然执著地呼吁:“如果有了全体人的关注,历史文化一定要在城市消亡的话,那么,通过大规模的保护计划,保护着我们祖先在这里留下的文化,我们就有可能延缓消亡的时间表。”

冯艺为广西区域文化的灿烂辉煌而深深折服,同时,也看到了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传统文化虽经历千年,却在碰撞中显得苍白无力。我们看得出来,文化伦理与历史进化的冲突是其忧患意识的主要根源。但是仅仅有忧患意识是不够的,冯艺通过自己的艰难跋涉而形成的理性思考,它的终极目标是给予中华民族关于传统文化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寄托,从而使传统文化在新的环境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冯艺肩负起这个艰难而伟大的使命,同时也给予广大知识分子以深刻的启迪。

冯艺是关注人文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有思想、善思考的作家。在他笔下,一些看似平实常见的事物,经他的点拨往往又有新的闪光点。在他的散文当中,人文景观、历史典故等材料信手拈来。可是他又不拘泥于死寂沉沉的历史,而对历史的深层进行挖掘,从而抹去尘封在历史事件上的尘埃,还原出一个原生态的相对完整的历史。作为一个人文工作者,拥有这种精神是可贵的。在《远逝的威严,走进打开的衙门》当中,作者面对的是曾经掌管一方黎民的土司衙门,他用客观的眼光对莫氏土司作了评价:“莫氏土司世袭了二十三代,其中有庸官,有贪官,也有一些好官,决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他们。”L9J(即历史是活生生的,而不是靠着流传下来的纸质文本或老百姓传诵的传说而构成,历史自发生的那一刻起,就淹没在浩浩渺渺的时间和空间当中,我们所听到的不过是整个历史的冰山一角,更为可怕的是我们有可能从传说中得到了相反的结论,从而抹煞了真实。冯艺用精美的语言描述了这一感觉:“布满尘埃的书房,断碑上隐隐约约的文字都是一些被读者遗弃的章节。我想一定是有些什么东西残留在雕花木窗上,闲雅的文人居室里,或明镜高悬下昧心的吼声里,一定是有些什么东西迷醉在深深的衙署中。”L9J(胛当我们面对一段历史的见证物,它未必以一种交流的心态来对着我们,它有可能是静默的,不作声的,所谓的历史不过是后人为自己的需要而写的。这样看来,这种发现传统文化存在着误区的忧患意识既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庸人自扰:“今天当我们到达忻城的时候,历史老人第一次把背朝向了我。而在过去,我总是认为,对于一个写作者,历史总有某种方式, 向我转过脸来,让我看见,让我触摸,让我对过去的时代,过去的生活建立一种真实的感觉。”[]’’

在《天国故园,挥不去的历史背影》中,洪秀全和曾国藩,两个已经在教科书中定了性的历史人物,一个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一个是大清帝国的忠实奴仆,关于他们的褒贬善恶,一目了然。在这篇文章中,冯艺在天国故园,对两个历史人物做了具体的分析,使我们对这两个人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洪秀全,一个农民,由于屡试不中,便与儒家正统教义决裂,于是便有了金田起义。冯艺把他放在了那个时代中进行假设,假若他考中举人,是否还对清廷咬牙切齿呢?天国军队虽有破竹之势,可所到之处仍然是一片乌烟瘴气:贪污腐化、封建等级、甚至比历朝历代更残酷的“焚书坑儒”行为。而曾文正虽然代表了没落的封建王室的利益,可是他自身的能力与魅力更高过洪秀全一筹,在关键时刻所表现的沉着冷静、睿智自信帮助他战胜了对手。

桂林山水教案篇9

桂柳会战的文学表现问题

与重庆抗战文化运动

杜运燮:“飞虎”翻译与“机场诗歌”

抗战时期旅桂作家创作综论

简论有关滇缅抗战的纪实文学

抗战时期的壁画宣传活动

从广义文化角度解读的抗战思想

抗战时期音乐家刘式昕在桂林

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中央研究院

延安文艺中的农民形象

三十年代《日本》杂志研究

徐特立与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陈寅恪抗战期间与云南的缘分

武汉抗战文化人物二题

路翎小说的抗战叙事

抗战文学与1936年绥远抗战

方龄贵的旅行散文和抗战小说

简论滇缅抗战背景下的西南旅行记

桂林抗战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传承

抗战时期音乐家满谦子在桂林活动概述

向培良在桂林从事抗战宣传史实钩辑

从现当代文学看抗战时期中原灾荒的赈济

抗战时期《文艺月刊》对游击战的反映

西南联合大学为何能够联合到底

抗战时期理论儒学化之个案考察

论抗战时期“三民主义文艺政策”的提出

抗战时期广西女学生军抗日救亡活动概述

论野草社场域力量彰显的三个维度

弦鸣山水间——抗战时期音乐家马思聪在桂林

试析抗战前期国民政府的侨务宣传活动及策略

史迪威公路抗战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分析

1937-1945:日本对华文化侵略与上海抗战文学

桂林抗战文化城文艺翻译活动的成就及贡献

苏北抗战文化社团“文化村”和“湖海艺文社”述评

台湾作家许地山抗日爱国思想与活动述论

诗人吴奔星抗战期间广西文教活动综述

战时桂林的崛起及其抗战文化繁盛景观

抗战时期桂林戏剧运动的条件、过程与影响

台湾作家许地山抗日爱国思想与活动述论

关于西南联大传统与精神的文化解读

范长江:国统区开创红色新闻宣传第一人

艾青抗战初期在武汉的诗歌创作与文化活动

论蔡楚生与抗战电影纪念抗日战争之当代责任

能文善武一代宗师——赖少其抗战光彩生涯述评

试论梅娘家族与日本的渊源及对其文学活动的影响

抗战时期跨文化知识分子的文化抗敌活动及其文化思想

抗战时期“第三厅”和广西建设研究会文化战略的比较研究

桂林山水教案篇10

若问广西最古老的城市是哪一个?大概十之八九的人都会回答:桂林。这样回答不能说错,但也不能说对。

为什么?说对,因为它基于这样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史实: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开发岭南,派了大将屠睢率兵50万分五路南下远征岭南。屠睢被西瓯部落袭杀后,秦始皇又派大将史禄开凿灵渠沟通湘漓二水,以解决军饷的运输问题,继而又派出大将任嚣、赵佗,率领浩浩荡荡的船队,沿湘江穿过新开凿的灵渠,再沿漓江南下进入西江水系,讨伐南方边鄙小国……这场征战进行了好些年,岭南人顽强地抵抗了秦军,连秦军的最高统帅屠睢也被他们杀掉了,只是由于秦王朝的不断增兵,这场抵抗才逐渐平息下来。征战的结果,却也为中华民族版图的拓展和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距今2220多年前的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帝国的疆域在36郡的基础上,增设了岭南的桂林、南海、象郡3个郡。

桂林郡就包括了现在广西的大部。

这是中原王朝对岭南行使行政权力的开始,也是岭南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始。几乎岭南每一部地方志,都会引用这段历史作为自己的开篇,基于此,说桂林是广西最古老的城市是没错的。

但如果接着要问:那时候的桂林,是在今天的桂林吗?我想大多数人仍会不假思索地说:是。因为桂林是世人皆知的历史文化名城。但能够给出正确答案的人,肯定是极少数。

广西最古老的城市,其实在贵港。秦始皇当时设置的桂林郡,就在现在的贵港市,当然当时还不叫贵港,而是叫布山,是当时桂林郡的郡治。

有钟文典教授主编的《广西通史》为证:“桂林郡包括今广西北起兴安、南抵扶绥和右江一线,东起郁林、西抵河池一线,郡治设于布山。”“据目前发现的考古材料看,贵港市郊附近已发现几百座西汉时期的墓葬,说明这里至少从汉初起就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另外,在贵港城郊的罗泊湾发现的一个汉初南越国时期的大型木椁墓中,出土若干件上面带有‘布山’字样的器物,更直接说明布山县即在今贵港;又结合历史文献考察,布山之名首见于《汉书·地理志》,它是汉武帝平南越时所置,而据前述罗泊湾木椁墓年代,可知布山县并非汉武帝时所置,而是沿袭南越国时期的旧县而来;又据《史记·南越列传》和《汉书·两粤传》载,南越国时有桂林郡监,可知其时沿袭秦桂林郡不改,故南越国时的布山县应是沿袭秦时的旧县而来。”

由此可知,布山县实在是广西的第一古城,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从公元前214年开始设立,至公元606年并入郁林县,存在时间共820年。期间,从公元前214年至公元前111年,一直作为桂林郡的郡治;从公元前111年至公元502年,一直作为郁林郡的郡治;从公元502年至公元606年,仅仅作为郁林郡的一个普通县存在。

由于布山存在时间之长、影响之大,以至于直到唐代被改称“贵州”之后,人们还是习惯以秦汉时的名字“布山”来称呼它。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就曾有一首《送王山人归布山》诗:“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从地理位置来看,贵港大致处于广西的几何中心,且正处于西江水路的中段,东可通现在的广东,北可经现在的梧州溯漓江经灵渠而入湖南,南可经合浦而连海南和东南亚,西可溯郁江而经龙州、百色往云贵高原,其战略位置的重要不难想见。

因而历史选择了它,始皇帝选择了它,成就了它作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一段辉煌的历史。而当时秦始皇为什么要将它定名为桂林的原因,已无确凿证据可考,流行的说法,说是因为南下征边的将士看到当地桂树成林,因而以物定名。

这种说法确实大有道理。贵港全境地处北回归线上,十分适宜桂树的生长。而桂树是一种十分古老而又十分重要的香料和中药材,无论是《神农本草经》、《伤寒论》还是《本草纲目》,对它神奇的药用价值都有高度评价。

《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药中上品:“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利关节,补中益气。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通神,轻身不老。面生光华,眉好常如童子。”而《本草纲目》则称它“坚筋骨,通血脉,宜导百药,久服神仙不老”。何况,它还是一种可食用、可外用的香料,它的温补习性,对于苦寒之地的北方人,对于身体虚弱的老病者,有着神奇的功效。有卧病几近垂危的耄耋老人,服用了数滴桂油后,奇迹般康复起来;而年轻力壮者将一小滴桂油放进嘴里,舌头上就会长出小泡来,因为它实在是太过燥补了,以致健康的人根本无法承受它。

2000多年前始皇帝的将士们从寒冷的北方来到温暖的南方,看到他们在北方视为奇药却又无缘一见的玉桂树在这里竟然长得漫山遍野、香风袭人,他们的兴奋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一道奏折随着驰骋的快马北上而去,那被飞扬起的尘土裹起的马背上,或许还有将士们精选出来进贡给皇帝的玉桂。

桂林桂林,桂树成林。这个名字之所以产生,就不难想象了。

到了后来,桂林成了现在那个山水甲天下的城市的名字。再后来,“桂”便成了广西的代称。真正是古代“桂林”的贵港,两千年来像一个为她人做嫁衣的姑娘,把新人推到台前之后,她便更名换姓,渐渐地退隐到幕后。连同她后来使用的“郁(玉)林”、“贵州”这些曾经响震天下的大名,都相继大方地送给了别的地方,她自己的本名反而渐渐地被世人所淡忘了……

罗泊湾:一波三折的考古发现

岭南诸郡尽管从秦王朝开始就纳入了中央版图,尽管到了汉代这里又设置了郁林郡,但由于山高水远,交通不便,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中国历史对这里的描述一直都是粗线条的,一种扑朔迷离的氛围一直笼罩在它们的周围,以致它们就像浓雾中的远山、面纱后的少女,让人无法看清它们的真实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