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十篇

时间:2023-04-04 12:08:53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篇1

 

洋浦实验小学   符学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四、学习准备

预习、方格练习本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了解汉字文化。

1.板题:桂林山水(甲骨文板书),讲汉字文化。

2.课件:桂林山水图片

(1)看了桂林山水的图片有什么感受?

(2)课件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理解意思)

(3)有时候,文章比图片更美。因为图片中的美,是你发现的,文章的美是作家发现;而图片中的美是眼睛发现的,文章中的美心灵发现的。比如说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比图片还美,不信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从生命成长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感受汉字悠久历史及其魅力,此外,还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感受才能发现更多的美好,让生命在增长知识和提升感悟中得到成长,让课堂充满着生命的味道。)

二、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1.课件出示词语

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屏障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2.指名带读(带读、齐读)

3.范写生字,学生练习(澜、瑕、攀、峦、泰)

4.课件出示:成语解释连线

(这个环节重点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教学思路清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安排合理,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得以保障,让学生真正“动嘴、动手、动脑”,课堂真正体现了“三角形课堂”理念中的“真学”特点。)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全班通读全文

1.小老师听队员读书,纠正读音。

2.哪段写桂林的山,哪段写桂林的水?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小老师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队员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指导学生了解桂林山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思考、发现的自主学习方式,并采用“抢答”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习得以真正发生;此外,本环节还安排了小老师“一对一”检查队员通读课文、全班齐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全员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体现了课堂的全员性特点。)

四、学习“漓江的水”

1.指导读“漓江的水”段落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分析“漓江的水”写法

通过格式调整,清晰地明白采用了“排比式”的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填空背诵朗读

指导导学生抓住“漓江的水”特点进行背诵练习。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

4.导游词转化(全段背诵)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如何对游客介绍“漓江的水”?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点学习“漓江的水”,在这个环节学习中,指导学生通过调整段落格式发现“漓江的水”特点,并引导学生采用抓住特点背诵的方法和填空的方法进行课文背诵,从而积累了优美的语言,再采用导游介绍的方式让学生将记忆的段落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个环节也更能体现了“三角形”理念的“真学”特点,课堂中摒弃了形式主义。)

五、仿写练笔

1.将“漓江的水”的段落调整成诗歌的形式。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课件出示老师儿童诗下水文,指导学生仿写。

《公园的花》

符学中

公园的花真多啊

多得像是走进花的海洋

公园的花真香啊

香得像妈妈的头发

公园的花真艳啊

艳得像我们绽开的笑脸

3.学生仿写。

4.交流仿写作品。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目的为了让学生明白在语文课堂里,不仅仅只有语言文字学习、课文朗读等,课堂里还有儿童诗,儿童诗是充满童趣和诗意的文学作品,这样的学习安排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的生命里多一些诗意与美好,让课堂多一些生命成长的气息。)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仿照第二段的写法,写一首关于“花”或“云”的儿童诗。

七、板书设计

桂林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情境创设;新课导入;挖掘资源;教学转化

一、创设有效情境进行新课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效果如何,往往要看教师备课时的准备程度和课前的导入。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并据此在课前创设有效的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教《桂林山水》之前,我先给学生观看了几段我搜集整理的旅游视频。这几段视频都比较全面、完整地还原了人们在桂林山水中看到的景色,当地人们生活的情景以及人们穿梭在桂林山水中的喜悦心情。接着我给学生播放了几张桂林有名的景点,让学生在烟雨、光影、植物、动物、田园、村舍、名园、古迹等景色中陶醉,遐想。最后,我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问桂林的风景美在哪里,你该如何介绍?下面跟我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已经完完全全沉浸在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中了,再让他们学习课文就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创设有效情境挖掘相关资源

小学生对抽象的事物和相关概念、知识都比较模糊,可是他们对自己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都会乐此不疲。针对这种情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应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生活,减少学生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使其乐于参与,提高学习质量。还以《桂林山水》为例,教师不能开门见山就给学生讲桂林的人文、地理环境,要融入一些游客游玩的照片,如戏水、观赏的图片,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融入其中。然后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不但能够自然地接受,而且学习效率高。所以,只要教师有心、用心,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情境,肯定能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的改革、深化,对国民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合作、如何生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就必须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信息化教学必定要广泛深入课堂,计算机教学自然成为其改革的重中之重。计算机教学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隐含的知识清晰化,枯燥的教学生动化,可以说,计算机教学的引入,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对教育教学效果是一次巨大的提高。

计算机辅助教学集声、形、色于一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时穿插运用,就可以激情激趣,化难为易,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动静和谐,劳逸结合的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优化新课导入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在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明显提高,思维也更加敏捷。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生动、活泼、直观的特点,能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从而有效的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提出将要学习的新课题和学习目标,能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

如教《桂林山水》时,老师一走上讲台就问学生:“你们去过风景如画的桂林吗?游览过景色秀丽的漓江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没有!”老师便一本正经的说:“现在老师就同大家一起去桂林游览一番。”正当学生似信非信的时候,老师下指令了:“现在,我们的班车就要出发,请大家闭上眼睛,前往桂林……”话音刚落,悠扬的乐曲声伴着隆隆的汽车声由远而近,学生真像坐在汽车上一样,悠然自得。一会儿,“桂林到了,请同学们跟随导游一起去畅游桂林的山水……”同学们刚一睁眼,屏幕上桂林的山水风光立即映入眼帘。学生边欣赏桂林山水美景,边聆听《桂林山水》的课文朗读录音,顿时心旷神怡,别有情趣。用这种手段导入课文,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经其事,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不知不觉中进入佳境。再如教《动物过冬》一课,逐次出现教材里春、夏两个季节的情景,每一画面中都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再配以声音,设置一定的动话效果,展现春夏两季树林里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出现一幅深秋树林里满地落叶的寂静画面,再配以问题录音: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小动物都上哪儿去了呢?就这样将小卡通片似的情景呈现于学生面前,深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问题情景,为导入新课作好了充分准备。

二、突出重点,化难为易

初中生长于形象思维,课文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就成了教学的难点,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难为易。例如教学《回声》一课,学生对“声波”以及“回声的形成”这些抽象的知识在理解上存在困难。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水波的扩散来演示声波的传播。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又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缺乏,对于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理解很模糊。这时不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生动的画面,再加上轻快的音乐,学生边会一下子被吸引。教师无须多讲,学生就可以通过形象的画面看到:风如何把蒲公英的种子吹到田野、山川和洼地;小豌豆是怎样蹦出来的;苍耳的种子是如何把小白兔等动物的皮毛到处去生根发芽的。不用老师枯燥的讲解,学生便能心领神会了。

三、丰富情感,形成志向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篇4

一、运用信息技术,欣赏中参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心情时,我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展示课文的图片,引导学生神游桂林山水,饱览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然后启发学生由此所见产生联想——仿佛我们也来到桂林山水旁,目睹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最后让学生欣赏课文,看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和形象描写的,让学生边自主学习,边品味课文,从而真正潜心感受桂林的山——“奇、秀、险”;水——“静、清、绿”的无穷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把学生带进文本,使学生情感上初步与文本产生共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思维,自然而然地激起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达到情境教学的最佳境界。

二、运用信息技术,观察中参与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无疑是对学生感知刺激的强化。例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我先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一只恶狼在咬一只小山羊的情景,让学生观察狼的凶狠,使学生有一个初步感知。然后教师利用色彩鲜艳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图像,与文本认真对话,理解具体的语言文字。

当让学生看“狼半闭眼睛”时,教师要诱导学生思考、探究,最后自己弄懂“狼半闭着眼睛是为了讨好老山羊”。这时,我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狼没有闭眼睛时的神态,并引导学生思考:狼的眼神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学生就会从观察到的神态懂得:“很凶。”这时,教师边演示边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狼半闭着眼睛?不全闭上呢?学生很快就会领悟出:狼不但善于伪装自己,还很有心计,不露声色地观察老山羊的神态,判断自己的诡计是否得逞,从而说明狼的狡猾。

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映出的直观、生动的图像,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一课的重点、难点就这样利用多媒体手段解决了,学生通过感知、观察得到了解决。同时,观察、感知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有目的、有重点、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想象中参与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见,想象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利用思维空间,创设良好情境,诱导和激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点燃他们参与想象的兴趣之火,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加深他们对文本的感悟,直至超越文本。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现代化;国际名城;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凌世君,桂林市档案局编研征集科科长,助理研究员,广西桂林541002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1―0164一04

建设现代化国际名城是桂林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这项伟大工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对此战略目标的方方面面进行广泛深入的理论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就现代化国际名城的文化建设,谈些粗浅看法。

一、现代化国际名城及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现代化国际名城是个综合目标,可以分解为三层意思:一是现代化城市,二是国际化城市,三是国际著名城市(国际名城)。关于国际名城,虽然理论界尚无完整定义,但比较容易理解,简单地说,国际名城就是以一方面和多方面因素而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城市,如北京、巴黎、罗马、麦加,甚至拉斯维加斯;国际化城市,是指那些以一方面或多方面功能突出地服务于国际社会的城市,如国际会议中心日内瓦、多种国际机构驻地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等;而要解释何为现代化城市,则必须先弄清什么是现代化。所谓现代化,是指不发达社会成为发达社会的过程和目标。作为过程,其首要标志,是用先进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结构及政治意识形态随之出现变化(其标志为政治民主、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社会流动和现代化人格)。作为目标,一般指以当达社会为参照系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先进生产力水平及消费水平。现代化城市即城市的现代化,其内涵包括城市的经济系统,政治、行政系统,文化系统,物质承载系统(即基础设施),生态系统的现代化。从世界城市发展史来看,现代化城市,是指区别于古代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和将来的超现代化城市的一种城市形态,是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如纽约、东京、悉尼等。

现代化城市不一定是国际名城,反之亦然。桂林所要建设的,既不是单一的国际名城,也不是单一的现代化城市或国际化城市,而是三种城市范型的迭加,必须顾及三方面要求,兼有三方面功能,形成独树一帜的范例。这里所说的现代化国际名城桂林,是在原有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基础上,调动内部能使桂林成为现代化国际名城的一切积极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自然的、历史的等等,面向21世纪,吸收并融合人类一切先进的、对城市现代化建设有益的文明成果和经验,以国际公认的现代化尺度为标准,进行优化建设,塑造全新的现代化国际名城形象。

现代化国际名城,不只是经济的、技术的概念,更应该是文化的概念,它往往以硬件形象与软件形象综合而成的文化形象影响于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征程中,不但不能忽视而且还应该刻意加强自身富有地域本质特征的文化建设。这是因为: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与文化的界限日益淡化,而其双向互动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而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将更多地依赖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其次,经济建设固然是一个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基本推动力,但是,带有终极意义的却是文化的汇聚,一个城市有着怎样的文化生态状况,是衡量这个城市现代文明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这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化国际名城共有的先进物质基础条件下,只有高水平和独具特色的文化特质(含内在与外部形象)表现的个性品位,才能形成与众不同的城市风格和魅力。只有经济躯壳,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不会成为现代化城市,更不用说成为国际名城。最后,经济与文化没有自然而然同步发展的必然性,经济要现代化,必须通过“抓”,文化要现代化,也必须通过“抓”,不去有计划有组织地“抓”,经济上不去,文化也上不去。那种认为“经济上去了,文化自然会上去”的想法,是不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

二、桂林现代化国际名城的文化类型选择

现代化、国际化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其发展态势日趋同一。换言之,现代化的尺度,国际化的标准,对任何国家都是一致的,而真正使一个城市成为现代化国际名城并赋予其鲜明特色的,是体现在这个城市中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来自于政治、历史、现实社会,以及地缘、地域、自然和民族等等,来自于所在国家担负的职能。因而,建设现代化国际名城,选择适合自身的文化发展类型,对城市文化与时代共性一致以外的个性特征和风格进行较为准确的整体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

综观全球称得上现代化国际名城的城市,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发达国家(或地区)中与整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建设同步,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国际名城;另一大类是发展中国家一些重要城市。虽然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但由于集中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单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很高。第一大类城市中大约有如下三种类型:一是国际大都会,如巴黎、伦敦、纽约、维也纳、柏林、东京。这些城市大都是一国首都,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于一身,各方面综合发展,城市规模很大(纽约虽不是首都,但由于所在国的首都只行使政治职能,它们的作用非同一般)。二是因政治、历史、自然、地缘等优势发展起来而闻名世界的城市,如港口城市马赛、鹿特丹、利物浦、横滨;国际商贸金融中心新加坡城、香港、东京;国际机构驻地及会议中心布鲁塞尔、日内瓦。这类城市规模有大有小,各具优势和特色。三是文化名城,如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京都、奈良等。这些城市早就以其文化特色闻名于世,而随着整个国家现代化水平提高得以跨入现代化城市之列。第二大类现代化国际名城也有两种类型:一是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前社会主义国家)大都会:如北京、莫斯科、布达佩斯、华沙。二是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城市,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

将桂林市置于现代化国际名城之林考察,我们发现,桂林这座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具备十分独特的品质:

1.桂林市是当代中国的一个非省会中等城市,城市性质是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2.在地域上桂林属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自治区。虽以汉民族文化为其主调,但城内和周边郊县

有数十个少数民族聚居,各类文化富有民族色彩。 3.在地缘上,桂林属亚欧大陆东亚部分,虽不沿边沿江沿海,但距海距边距江很近。鉴于世界文化东移等因素,桂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称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4.桂林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长期以来是中国南方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内部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形成了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城景交融的城市建设格局和独特风貌。

5.桂林得天独厚,拥有中国第一流的自然风光,是部级风景区,以风景游览城市闻名天下。同时,又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每年接待50多万人境旅游者,近千万国内游客。

上述分析可知,桂林市既不同于莫斯科、华沙,不同于日内瓦、布鲁塞尔,也不同于米兰、佛罗伦萨,更不同于巴黎、纽约。桂林所要选择的文化类型,应从自身特性出发,超越现有现代化国际名城模式,建立独一无二、具有桂林个性特色的山水风光型社会主义文化。

桂林的山水文化,是桂林文化中最有特色、极其活跃、极富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一种独特神奇的文化,不仅在中国首屈一指,即便在全世界,桂林山水文化亦可称为人类山水文化的精粹。桂林把建设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现代化文化定位于山水风光型,不但符合桂林市的实际,也符合国人世人愿望。这种文化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山水自然美、艺术美为主要表现形式,融合古今中外人类先进文明,拥有当今世界先进文化设施,聚集大批优秀文化人才,形成充满活力,鼓励竞争,高度民主、高度科学,多元多维、多种类、多层次的文化格局;以山水文化为主体,环境教育文化、科学文化、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企业文化、群众文化、市场文化、本土文学、地方艺术、民族民俗文化、环境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构成桂林国际名城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化文化。

三、桂林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现代化文化建设内涵

这个内涵的确立,以文化类型定位为前提,以面向21世纪、面向世界文化,适应时代与国际社会发展要求,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导向,以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必然性和现有基础承受的可能性为条件,不仅三者缺一不可,而且要紧密结合才能准确、可信、可靠、可行。“内涵”一经确定,也就成为历史性的现代化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现代化文化建设的内涵,有长期、中期、近期之分,且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以相对稳定的动态形式存在和发展。无论属哪个时期的文化建设内涵,都应是桂林自身形成的文化的延续,都不能离开现有的基础。因此在提出现代化文化建设内涵之前,正确认识桂林文化建设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

(1)以奇山、秀水、幽洞、美石、摩崖石刻山水诗文、田园风光、园林景观、城市建筑融为一体的山水文化;以宝积山、甑皮岩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灵渠、相思埭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靖江王陵、王府为代表的明藩王文化,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傩面、傩戏、傩舞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赵观文、陈宏谋、况周颐、康有为、李宗仁、欧阳予倩、田汉、夏衍、艾青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等等,使桂林形成了丰腴的文化土壤、悠久的文化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2)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科学技术体系,拥有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第一个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唯一的国家文科基地。(3)经过近50年建设,拥有规模初具的文化基础设施,包括各类新闻媒体、出版社、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文物、美术馆、艺术馆以及各级文化馆等。(4)有健全的文联、科协、社科联等文化协会、学会,数以万计的会员队伍,可谓专家云集、学者荟萃。(5)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普、文艺创作、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涌现出大批先进科技成果,获国家大奖的文艺精品和拿金牌的体育项目,拓展了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6)市民受教育程度较高,文化水平、文化素养、文化心理基础好,可塑性大。(7)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积极实践,取得了丰富的领导经验。(8)改革开放空前深入,经济建设高速稳定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环境。然而,桂林文化现状与现代化国际名城现代化文化的差距显而易见。我们的经济建设速度比国内许多同类城市缓慢,经济实力薄弱,全市还未曾进人小康,文化建设仍处于步履维艰阶段。文化建设超前迈进并非没有可能,近年文艺作品屡获国家大奖即是明证,但是整体建设仍然必须与经济建设相适应。 桂林现代化国际名城现代化文化建设总的内涵,以树立国际名城文化形象为总目标,涵盖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里所提到的并非全部。只是它的主要方面,这些方面,也是质和量的要求,并不是实指近期必须完成的具体计划。具体而言,应包括如下内容:

1.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名人及各类专门人才。拥有世界级的文化名人,是一个城市之所以成为名城的重要因素和标志,佛罗伦萨因为产生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卜迦丘而成为一座不朽的文化名城,维也纳因为产生了施特劳斯家族、莫扎特而成为音乐之都,曲阜因为产生了孔子和孔子文化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享有国际声望的文化名人,足以使一座城市名扬四海。桂林应该创造条件,造就一批文化名人。在拥有文化精英群体的同时,拥有各类的专业拔尖人才、一般性人才,建设一支庞大的文化队伍,并形成梯级结构,以保证文化建设长盛不衰,后继有人。人才的获得,有两个途径,一是培养,二是引进。其关键,在于形成、提高汇聚知识分子的机制和能力,形成“宜人独桂林”的文化环境。建议建立桂林名人博物馆,宣传介绍在桂林工作、生活过,为桂林建设作出贡献的古今中外名人事迹,扩大名人效应。

2.有一个达到当代水平的文化积累、发展和传播系统。它又包含着四个子系统:学校、图书馆、研究机构、大众传媒。拥有大批现代文化项目,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园林、旅游等方面产生与现代化国际名城相匹配的成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已经并正在改变着文化的面貌、增添文化的手段、丰富文化的内容。科技本身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奔向国际学术的前沿,掌握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出现更多优秀科研成果,使桂林的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在教育方面,国际上许多城市以大学城闻名,如英国的牛津,中国尚无一座大学城。桂林拥有7所大专院校,在校生占城市人口比例之高,在全国名列前茅,桂林有能力,也要有信心,建成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学城。其关键在于构筑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应以旅游、电子、地质及综合人才培养为核心。

文学艺术的繁荣是桂林的优势,本土文学、地方艺术创作、演出,山水风光摄影、山水绘画、书法

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要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大力抓精品创作,目标不能只放在“五个一”工程获奖上,还应放在产生国际影响、震动世界文坛上。要逐步形成桂林画派、桂林诗派、桂林小说派、桂林书派,要建立世界水平的城市雕塑,培育产生代表桂林的各类作品。

在体育方面,以时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为契机,培养更多的明星,特别是世界级体育明星。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举办国际大型体育竞赛活动,一方面扩大影响,另一方面增加国际先进水平的体育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

在园林建设方面,以山水为依托的桂林园林已独具特色,应在此基础上拓展创意,加大科技含量,在保持城景交融的特色的同时,凭借山水优势,推出一批独具魅力的园林建筑。整个桂林应建成园林式城市,体现自身建筑风格,所有建筑的层高、体量、色彩、形式、相互距离都要作出统一的、明确的规定,不论新城区老城区,绝对不能机械模仿大都市兴建超高的摩天大楼。

3.广泛开展反映历史源流和当代生活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城市文化中的动态文化,是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国内外不少城市因其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而闻名。如潍坊的风筝节、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桂林的文化活动,应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挖掘引导、改进已有的节庆、民俗文化活动,如龙舟竞渡、舞龙、舞狮、傩戏、三月三民歌会等,既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又成为一种文化景观、旅游观赏项目。重点要放在特色显著的傩舞、傩戏,以及用傩表现的其他活动,如祭祀、军事演练等。二是根据桂林城市特点、性质和需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一种是大规模的综合性的活动,如山水旅游节、文化艺术节等,重点办好山水旅游节,充实内容、形成特色、扩大规模、增强影响。要争取每年都能举办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笔会、诗会,国际学术交流会、国际音乐演唱会、国际时装展示会,国际性文化竞赛活动等。定期举办(两年一次)国际山水文化研讨会、国际山水美学研讨会、国际山水诗歌研讨、朗诵会,国际山水画研讨、展览会,国际山水摄影研讨、展览会,国际喀斯持岩溶地质研究学术交流会。长期坚持下去,势必从诸多方面在国际上产生影响。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篇6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所以,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课堂提问,应基于整体思路进行语文问题的设计,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能够轻便有力地牵动对全篇文章的整体的感知、理解和赏析。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努力研读文本,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简化头绪,紧扣重点,设计出少而精的、能“一问抵多问”的整体研读问题。然后激发学生主动研读文本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摆脱烦琐的提问应答与课文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怎样“牵一发”提高基于整体思路的语文问题设计的质量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做些努力。

1 捕题眼,把握内蕴

捕题眼,顾名思义是根据课文题目进行问题设计。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个“眼睛”,可以窥探文章的主要内容,描写的主要对象,表达的思想情感,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题目对于课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根据题目设计整体问题,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妙趣横生。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根据题目设计的整体问题是:

“将和相各指谁?他们之间是怎样产生矛盾的,又是怎样和好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就解决了;后两个问题只有经过认真读书,学生们才能解决,于是我就引导他们带着后两个问题自由读书,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再如教学《飞夺泸定桥》时,根据题目我设计的问题为:“谁飞夺泸定桥?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结果怎样?”

这些问题一解决,就可以从中把握文章内蕴,获得文章意趣,使学生对全文的整体感悟变得简明而明朗,达到教学的目的。

2 抓中心词句,感悟课文

中心词句是文章内容的概括,或是文章中心的揭示,它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中心词句,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整体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

如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这篇课文,如何让学生感悟文章中作者的内心情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教学时,主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别了,我爱的中国”设计整体问题:“‘别了,我爱的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每次表达作者什么情感?”接着让学生整体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在品读、讨论中理解“别了,我爱的中国”这句话不但表达作者对祖国的依恋之情和对亲友的惜别之情,还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关心祖国命运、热爱祖国山河的深情,同时又反映了作者要驱逐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从而使学生在整体问题的解决中体会作者的意图,理解这句话深刻的内涵。

3 扣结论,激趣探究

文本一般都有起因、经过、结果,根据文本的结果,针对文本的起因、经过进行逆向寻究整体提问。虽然这对学生在思维上的要求很高,但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印象,把握文本的本质内涵。

如《养花》一文最后有这样一段总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抓住此总结,阅读感悟时可提出如下整体问题:“为什么说‘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是养花的乐趣?分别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学生通过深读课文,逆向探究,分别找到了这段话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从而懂得了这里面的前因后果,也明白了“‘忧’‘泪’‘劳动’也是养花的乐趣”这么一个生活的启迪。

4 抓主次关系,逐层推进

抓住主次就是在围绕全篇整体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对二级分问题的设计讨论,进而加强对全篇整体问题理解和深刻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这种问题的设计,可以理清文章主次关系,把复杂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论述清楚,阐发透彻,从而增强对文章的理解。不过,进行递进整体问题设计时,要注意文本各层次之间的内在逻辑,文本各层次之间要层层衔接,环环相扣。

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抓住“甲天下、画卷”等重点词句,设计了这样一个全篇整体问题来攻破重难点:“课文首尾两段极力赞美桂林山水为‘甲天下’‘画卷’,你们知道桂林山水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赞誉呢?”然后使学生通过整体朗读课文来理解桂林山水获得如此高赞誉的两大原因:(1)漓江水美;(2)桂林山奇。

在学生初步理解这两大原因后,教师又逐层推进,设计出这样两个二级分问题:“(1)漓江水美可以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2)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你对哪一方面的特点印象最深?先画一画,再谈一谈。”

第1个分问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后,很快就从静、清、绿三方面体会到漓江水的美。第2个分问题,学生通过读课文,很快就归纳出课文分别描写了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之后,学生还谈了自己对桂林山某一特点的阅读感受。教师还通过出示桂林山的幻灯片及感情朗读的形式,使学生由衷赞叹桂林山水的确“甲天下”。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紧扣教材的主要内容和主次关系,分别抓住课文两级整体问题逐层推进展开板块教学,引导学生全面深入阅读课文,把握学习重点。这样既加强了思维训练,又使学生体会到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深刻领会了桂林山水获得“甲天下”“画卷”高度赞美的原因。

5 找文本异同,区别感悟

有时,不同文本之间或同一文本前后内容之间,有的描写对象、修辞方法等相互联系比较紧密,有的虽然存在着一些共同点,但文本内容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此,如果能设计对比式整体提问,可以使学生认识不同文本之间或同一文本前后内容之间的异同点,从而深刻把握所学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时,我将黄河原来的“温顺”和现在的“凶暴”对比进行重点教学,设计的整体问题是:“黄河原来和现在分别是什么样子?人们对黄河有什么不同的评价?黄河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对此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用心读过课文后,很快就找到了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原来黄河自然条件是很好的。人们对它的评价是“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现在黄河变得凶猛暴烈,决口、发大水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人们说它是“中华民族的忧患”。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我也相应出示黄河前后不同的图片,图文结合,让学生对比感悟。再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不仅掌握了黄河前后不同的状况及发生变化的原因,还从对比中明白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从内心深处产生了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使黄河的悲剧不再重演的共鸣。

6 寻认知冲突,评价升华

由于学生认知上的不足,一些文本中蕴含的现象、观点、结论往往会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对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冲突设计评论性整体问题,引导学生在激烈的争论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根据。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力地推动着评论的不断深入。采用这种评论性的整体问题设计,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万福旅游休闲区;开发建设;建议

在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高标准建设的要求下,旅游区已经迈开发展的步伐。如何将旅游区做大做强,促进桂林旅游的发展,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添砖加瓦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 旅游区的建设背景

(一)产生背景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作出了“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战略决策。桂林市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地级城市,为积极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指出,建立“一点、三星、三区”的桂林旅游空间结构,作为“三星”之一,以休闲、度假、康体和养老为主题的万福休闲旅游区开始建设。

(二)旅游区概况

旅游区位于桂林市象山区西南部,处于雁山科教园区、临桂新区、七星区和桂林市区的纽带地段。总体规划约20平方公里。辖区内拥有历史遗址、原山温泉、森林公园、喀斯特地貌等生态资源。根据桂林市建设万福旅游休闲区总体规划,旅游区的建设规划为旅游休闲区、户外旅游区、田园观光区、历史文化旅游区和旅游商贸服务区5个功能区。

二. 旅游区开发现状

(一)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1.甑皮岩公园的开发现状

甑皮岩是人类洞穴遗址,是桂林历史文化的发祥地,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定位开发为甑皮岩考古遗址公园。甑皮岩集中反映了新石器时代的早起文化,出土了大量反映当时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陶器、石器、石矛等物品。

旅游区规划以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旅游文化产业。遗址公园主要规划建设“一洞、两馆、三中心、四景观、五大旅游项目”,开发集学术交流、文化教育和旅游发展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区,遗址公园处于规划建设阶段。

2.华夏艺术大观园的建设

大观园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紧靠甑皮岩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成产权式收藏馆区、旅游宾馆展示中心、旅游商业区、交易中心、水上乐园等部分。竣工后将是具备收藏、展示、交流、旅游等多功能的大型艺术品收藏文化产业园。与甑皮岩遗址公园相呼应,形成特色旅游文化产业。

(二)观光型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达500多公顷,森林植被近300多种,是桂林市近郊最大的林场。公园内冬暖夏凉,气候清爽宜人,融合水体、石山、草坪、林貌等景观。公园的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停留在最初的观光旅游期,景区知名度较低,游客以桂林本地人为主,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招商引资没有落实,不能满足公园的开发建设。

2.喀斯特地貌景观

旅游区所处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桂林市区分布最广的喀斯特地貌,旅游区内群峰矗立,喀斯特地貌还没有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保健休疗型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疗养院

旅游区内有疗养院、广西总工会桂林工人疗养院、桂林电力疗养院等7家疗养单位。总占地面积1000多亩,固定床位1000多个。目前疗养院的建设仅限于为对应系统人员提供休疗服务。由于周边基础设施落后,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到位,在桂林旅游旺季也只有少量的旅游团安排在疗养院住宿,无法形成健康养生的旅游产业格局。

2.原山温泉

旅游区内探明的唯一温泉地带,位于旅游区东南部的黄村坳段,周围群峰环抱、山势蜿蜒、森林茂盛,温泉水质极佳,是桂林市区内少有的温泉资源,属于未开发的旅游资源。

三. 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周边环境与旅游区的建设不匹配

1.旅游区位于桂林市老城象山区边缘,属于城乡结合部,周围村庄较多,受多方面影响,道路长期尘土飞扬、乱石成堆,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与市区内其他景区相比总体环境很差,达不到旅游区的建设要求。

2.万福路是旅游区内唯一的交通路线,是连接桂林市和临桂新区的主要交通路段,随着临桂新区的扩展建设,万福路交通压力逐步增大。与旅游区平行的凯风路是连接桂林和阳朔的一条国道,交通流量特别大。高密度的机动车通行,带来尘土飞扬和汽车尾气严重超标的问题,对旅游区空气造成较大影响,不但污染了原生态的旅游资源,还对甑皮岩文物的保护带来不利影响。

3.旅游区内工业较多。旅游区存在洗涤用品生产企业2家,桂林市储备油库1个,钢铁、油品加工等高污染产业多家,采石场更是随处可见。高污染的工业在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弃、废渣对旅游区的破坏严重。采石场对喀斯特地貌产生破坏,造成山体景观的不协调。

4.旅游区两旁的村庄和工厂较多,两侧村民的住宅建设没有统一,乱搭乱建现象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工业厂棚、工业烟囱、居民生活垃圾、动物粪便严重影响旅游区的环境。

(二)旅游区特色发展不明显

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象山区作为老城区在桂林的历史文化发展中文化的沉淀更加丰厚。然而,桂林在发展旅游中往往只是宣传拥有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游客在桂林旅游时只是肤浅的了解桂林山水美景,对桂林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受大环境的影响,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中对甑皮岩遗址公园的投入不够、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发展不明显。

(三)旅游区总体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落后,优势不明显,吸引力不够

1.旅游区内的各类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在桂林旅游产业链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在桂林众多旅游线路中几乎没有涉及到旅游区内的旅游景点。甑皮岩遗址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还停留初期建设;原山温泉、喀斯特地貌处于待开发阶段;旅游区的建设没有合理的利用丰富的资源。

2.旅游区内基础设施薄弱,路、水、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万福路两侧绝大部分路段没有人行道,行人只能在绿化带和非机动车道上行走。旅游区内只有两条公交线路,而且线路设计不够合理,间隔时间长;出租车几乎不经过此路段,导致游客出行十分不便。旅游区内商店、餐饮、购物等旅游配套服务极为缺乏。

(四)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内居住较多的村民,受环境和教育程度的影响,村民对旅游区建设的概念模糊不清,旅游区的发展得不到景区原住居民的支持。景区和疗养院从业人员没有接受正规旅游服务的培训,服务意识不强,无法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四. 旅游区开发的建议

(一)健全旅游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旅游区的发展要有开放的政策和多样化的经营方式,也必须有健全的旅游区发展领导机构。旅游区的建设要在现已成立的“万福休闲旅游区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下,加强领导力量和机构建设,完善体制机构,进一步明确旅游区的发展定位。为旅游区的建设提供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规划、规章制度建设、旅游宣传、招商引资、监督旅游区建设和资源保护等服务,统筹协调解决旅游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和落实旅游区建设的扶持措施,切实把旅游区的建设摆在支柱产业的发展地位,强力推进旅游区的发展。

(二)继续提升和优化旅游区的规划

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围绕旅游区建设步伐,不断优化、调整和完善旅游区建设规划,提升规划规划建设理念,完善区域功能。要严格遵循“保护第一. 开放第二. 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确保旅游区各项建设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序的推进。

(三)加快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增加旅游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尽快修建万福路人行道,加快万福东路和龙门大桥的建设,启动桂雁公路项目,缓解旅游区的交通压力。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合理设计公交车运行线路和班次,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便利。建设购物商店、餐馆等旅游配套设施;启动桂林万福广场的建设,打造国际都市休闲娱乐餐饮旅游目的地,提高旅游区的综合服务能力,满足游客的需求。

(四)加快旅游区项目建设,加快景区的开发

认真组织甑皮岩遗址公园的工程建设,抓好华夏艺术大观园的在建项目。加快国家森林公园、原山温泉等项目的招商引资步伐,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积极整合旅游区的疗养院,推动建设休闲旅游项目。

(五)完成万福路两侧景观风貌改造工程,建设桂林最美旅游生态景观大道

拆除万福路两侧违法违章建筑,对沿线学校、疗养院、景区的大门及围墙进行景观改造,对沿线实施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结合历史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对旅游区内的喀斯特地貌、山体进行美化。通过对旅游区景观风貌的改造,提升旅游区整体形象,充分体现旅游区的特色和品位。

(六)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升旅游区魅力

围绕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以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华夏艺术大观园的建设为契机,挖掘、保护开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合旅游区的山水文化,大力发展旅游区的特色文化产业旅游。通过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宣传桂林历史文化,使游客在旅游区内最大程度的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为旅游区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七)注重旅游区的环境改造,做到开发与环境保护并行,确保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旅游区内的高污染企业要采取关闭整改等措施,确保旅游区生态环境不受影响。旅游区在建设中要突出“休闲”的品牌,注重保护环境,强调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倡和发展生态旅游,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为指导,确保自然、经济、旅游的协调发展,确保旅游区开发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甘枝茂.马耀峰[M] .旅游资源与开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贵港市;旅游目的地城市

贵港市2013年的旅游大会确立了“打造全国一定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战略。关心贵港市旅游业发展的人们及部门单位,需要在总结和反思近年来贵港市旅游产业实践工作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贵港市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一、贵港市发展旅游产业的实践和反思

一段时期以来,贵港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成效可圈可点,但是,也要勇于反思包括贵港市发展旅游产业在软件上的完善等问题。

(一)实践概况:荷花才露小尖角

贵港古称贵县,因城内的东湖广种荷花而将贵县称荷城,如今荷花已经尊为贵港市花。地级贵港市成立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贵港丰富的旅游资源,一直在为建设成旅游城市的努力之中,其成效显露了强劲苗头。

1、打造了以“金田风云之旅”为龙头的贵港旅游精品

1996 年6 月地级贵港市正式挂牌成立。从此贵港市:于1999年被列入自治区重点培育的25个重点旅游市县;2000年以“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建设精品、形成网络”的整体要求开始打造贵港市旅游精品; 2003年投资1100万元完成了桂金二级路接金田营盘三级旅游公路等建设;2004年又投入2000万元的资金对桂平西山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结束了贵港市没有A级景区的历史;2005年对国营平天山林场累计投入1000万元创建国家森林公园;2006年投资2.75亿元治理和开发东湖,再现东湖“东方明珠”风采、投资8000万元改造南山公园;2009年对平南县鹏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9526万美元; 2010年起更重视实施政府主导发展环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 2013年全市旅游精品已经形成了强劲的效应,接待游客总人数7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9.5亿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5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40%和47%。

2、指导旅游景区开展创A创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贵港市在打造旅游精品的同时,市旅游部门积极指导该市辖区内景区开展创A工作:一是组织该市辖区内景区借鉴桂平西山(4A)、龙潭国家森林公园(3A)等景区、玉林市大容山森林公园、都峤山景区等兄弟地市景区建设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二是重视包括完善作业场所安全生产条件的指导,印发《2014年贵港市“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用以配合抓旅游景区创A、创星工作,不断提升景区和旅游服务的档次。目前,全市创A创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例如:全市已有15家旅行社、20家星级旅游饭店、床位达4000多张、旅游从业人员达8000多人。又例如:老鸭山庄获得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平南县新桂园景区获评2A级旅游景区、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国家4A景区、桂平饭店被评为三星级旅游饭店、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山庄酒店被评为二星级旅游饭店。再如:贵港市老鸭山庄、平南县奇湖山庄、平南县大新镇桂圆大排档被评为四星级农家乐;桂平市大水车水上乐园被评为三星级农家乐;桂平市自然山庄、桂平市新银兔大排档、平南县强发美食园被评为二星级农家乐。以上的创A、创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更为贵港市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反思:大醇小疵有短板

贵港市发展旅游产业需要作这样的反思:当在贵港城区再现东湖“东方明珠”的风采时、又当在桂平在完成了桂金二级公路接金田营盘三级旅游公路时、以及当桂平西山景区完善设施、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区等旅游产业上的硬件建设成效卓著的时候,贵港市旅游产业上的软件建设是否也迈出了同样坚实的步伐呢?

1、旅游发展政策和管理体制上的问题

贵港市的旅游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下形成的,与目前的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甚至造成了一些管理上的混乱。以桂平为例,不同的旅游资源由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桂平西山属建设部门,龙潭公园属林业部门,大藤峡景区由市政府委托市旅游公司代管等。又例如,桂平西山的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以上,但真正属西山风景管理处管辖的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其他还有近10 平方公里的山地为当地村民占有。村民们长年在山上生活,并随意摆滩设点,乱搭滥建,甚至还修坟筑墓,严重破坏了西山的生态景观。再例如,有些旅游活动领域还存在无政策可循的现象,桂平西山风等景区的“黑导”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可见,贵港的旅游业发展需要提质转型,不仅要在硬件上,更在于软件的完善和提升上。

2、旅游发展思路和经营理念上的问题

在发展思路上,偏重传统观光旅游,表现在缺乏对休闲、度假、商贸、会展等多样化产品的开发和多样性市场要素的整合。使得在贵港辖区内的旅游或中转留宿的游客,基本上处于“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初级阶段”,没有“白天看景点,晚上看戏”等红火的夜生活,直接影响了游客在贵港的停留时间和旅游消费水平。在经营理念上,资源开发与产品开发未能有机结合,对旅游资源的独特性重视不够,旅游资源优势始终不能迅速转变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特别是很多红色旧址、遗址没有开发成景点。例如,新建于桂平白兰村的一座三位烈士(曾良聊、李梓珍、施耀庭)墓,虽然选址在较宽阔的河边,但是,目前人们要到此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还处于无路可行,只能从农作物地穿过进入;甚至,对这座属于反映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新墓中,烈士的生率年也有疏误;总之,没有把它作为红色旅游景点。一些现有景区(点)缺乏为游客编排出让游客津津乐道的历史和文化故事,更缺乏互动参与的主题活动。这对于誓要把贵港建设成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而言,暴露出了不少在硬件和软件上值得反思的“短板”。

二、打造贵港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建议

贵港市在对事关誓将贵港建成知名旅游地城市的战略目标确立之后,要咬住这个“青山目标”不放松,把握新出现的机遇、打造好自己的“旅游精品”,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贵港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一)建议之一:用好政策点金石

2013年7月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其中:获5A级景区奖1200万元、4A级景区补100万元;对新评为五星级的酒店补100万元;对新评为五星级休闲度假型酒店补300万元;对新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奖100万元、四星级奖50万元;对新建的五星级农家乐奖20万元、四星级奖10万元。对重点旅游项目用地要优先列入年度用地计划。在植物观赏园、农业观光园、森林公园、绿地水体等项目用地,经批准可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在投资和绿化工作到位的条件下,对以出让方式取得旅游景区及附近荒山荒地,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或旅游资源开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期限为40年,期满后可以申请续期。对乡村旅游项目,经认定后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有关证照费用从优。金融部门为乡村旅游经营户给予利率优惠。对乡村旅游发展单位用电、用水按优惠价格执行。上述《政策》的出台是广西旅游业发展的良机,特别是有些政策有明确期限,例如:在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享受西部鼓励类优惠的旅游企业,免征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2013年至2017年,每年安排资金支持发展乡村旅游;2013年至2017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发展红色旅游。所以,贵港的旅游业应该抓住时机,用好《政策》这块点金石,将上级和本市的各项旅游新政策转为项目和资金。

(二)建议之二:打造精品带其余

《旅游学概论》中指出:“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好旅游景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或者叫前提条件”。贵港应利用好包括独一无二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的红色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好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红色经典景区,让其引来大批外地游客到这个红色经典景区来游览和住宿的同时,去游览当地的乡村旅游点及其它景点,并带动其他旅游业态发展。

1、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贵港桂平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广西六大红色旅游景区之一。贵港市应以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营盘遗址为核心,可规划辐射到以傅家寨、三界庙、古林社、风门坳、韦昌辉故居为支点的区域。项目可在核心景点的3平方公里左右范围,尽快建好遗址博物馆等硬件设施,将其打造成国家5A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此外,还应该在进一步完善该市内的博物馆、纪念馆布展工作的同时,加强对贵港市辖区内的包括广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贵港圩心街)、广西省第三次党代会旧址(贵港三里镇罗村)、桂平西山革命英雄烈士纪念碑、广西特委旧址、遗址(桂平白兰村)、平南县黄花岗起义平南五烈士纪念塔的其他重要革命文物、遗址遗迹、纪念地、故居的维修和景点创建。

2、打造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在不断完善桂平市西山佛教文化旅游区的基础上,打造以展示“世界宗教文化”为主题的、以展示“道教养生文化”为主题的多处景区。近期首先投资对桂平西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项目,进一步完善好新山门区游客服务中心、莲花广场、上山道路、停车场、接待中心、李公祠修复改造等工程项目。进而投资白石山道教文化景区建设项目,还应该。再投资对罗丛岩道教文化景区项目进行古雅道观主体建设。

3、打造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在贵港市城区及附近要不断完善贵港南山风景区和展示“水上高尔夫球场”为主题的九凌湖旅游度假区。至于距桂平市区只有18公里的龙潭国家森林公园,是个面积7000多公顷、蕴藏着众多珍稀的动植物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期可投资对龙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设施项目、旅游景观道路及游览步道、龙潭大峡谷漂流以及游览景点、游客休息亭廊建设。进而投资对北回归线标志公园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进行开发扩建。此外,位于桂平市西山部级风景名胜区附近的西山泉国际养生旅游文化综合区项目,可以分期投资投入建设。

4、打造乡村民俗旅游产品。2013年7月在桂林市召开的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桂平市被列为20个首批创建的“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之一。 随着2014年5月全区又召开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推进现场会,各地将立足资源特色,创建特色旅游名县。作为创建“特色旅游名县”的桂平也应该扎实推进,应加快推进金田镇、西山镇前进村、紫荆镇等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建设,大力发展类似紫荆天王谷漂流、紫荆十八河休闲度假村、西山前进村大水车度假中心、龙凤山庄和自然山庄等乡村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更应在贵港辖区内开发和打造贵港、桂平、平南红色之旅、西江黄金水道和郁江平源田园风光的依山傍水生态之旅;并设计出与这些旅游项目密切结合、交通连接顺畅、适应性强,受广大旅游者普遍欢迎的热点旅游线路。

参考文献:

[1]网文《打造贵港市旅游名城》(苏少珍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漓江价值;遗产保护

历史沉淀给桂林留下更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对漓江流域遗产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与遗产保护这一矛盾中,要做到统一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只有坚持这样的自然人文资源的管理运用原则,才能在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证城市在规划建设之后更加和谐美好。

1、漓江的价值论述

桂林山水名胜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线性融合,串联于漓江双岸,成为桂林区域范围内最核心的风景线。它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1.1科学价值

桂林岩溶峰林地貌景观是全世界发育最完美的典型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峰林地貌,其面积大、分布广,包括千姿万态的石峰和洞穴,是富有世界意义的自然遗产。其峰林地貌景观较为集中分布在桂林市城区和阳朔县的漓江沿岸。值得一提的是峰林地貌内包含着各种岩溶文化遗产,例如洞穴壁书、摩崖石刻造像、古人类化石及古运河等。因此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除此之外这里保存了较完整的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是天然常绿阔叶及落叶阔叶混交林等特有植物基因库,这在我国自然生态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1.2历史文化价值

丰富奇特的原始文化:在漓江风景区的岩洞里都留下许多古人类生活居住的痕迹。远古先民于数万年前选择地势不高冬暖夏凉宜居的生存洞穴过着简单原始的群居生活。考古调查显示洞穴遗址约有60处,比较有代表性洞穴遗址有庙岩、甑皮岩、轿子岩等等。

悠久精绝的渠斗文化:漓江是历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构思精巧的灵渠工程及桂柳运河不仅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更是沟通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摩崖石刻文化:桂林的摩崖石刻上不仅记录着历史上著名的题名、诗歌、铭文、曲赋等,也是宗教文化的一个汇集点,主要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

靖江藩王文化:靖江王府包括靖江王陵作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藩王府城,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府与王陵的相辅相存形成桂林历史文化中独特的遗产。

浓郁的民族风情:漓江地区居住着壮、侗、苗、回等少数民族,保留着各个民族独有的富有特色的风俗习惯。服装上各绽风采,建筑上各具特色,节庆日上妙趣横生,信仰上丰富而坚定等等。

1.3美学价值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对桂林漓江风景最高的美学评价,突出表现在:形象上千奇百态,万峰独立,千洞隐幽;意境上诗文并行,境由心生;色彩上四季秀美,景观丰富。

2、城市规划目标

2.1桂林漓江风景区简介

桂林漓江风景区目前是世界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漓江发源于桂林市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市区、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沿江风景正如唐代大诗人韩愈描述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一般美丽。

该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风景名胜和历史文物由漓江一水相连。从区域范围来看,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五级标准,漓江风景区内:一级风景单元29处,二级风景单元52处,三级风景单元66处,四级风景单元50处,统计显示漓江风景名胜区内的占到整个桂林市的78%,其中二级以上级别的风景单元占到90%以上。

2.2桂林市城市规划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城市整体的规划目标是将桂林市建设成为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部级历史文化名城。也就是说桂林市不仅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盛名,还要将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并发扬,使其成为一个自然与人文遗产并举的文化城市。

3、城市规划建设中漓江遗产保护探析

3.1相关行政法规完善与规制

首先,我国与198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将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及历史文化名城纳入法律保护内容当中,形成了以文物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其次,针对桂林遗产文化的保护已经形成了一些规定,例如经国务院批准的桂林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桂林市政府制定地对历史文化文物保护的若干规定等等。虽然有一定的法律支撑,但遗产文化保护的执行效果并不如人意,另外配套相关的其他法规尚未健全,因此,加强遗产文化的法制建设仍然是实现遗产文化保护的硬件措施。最为关键的是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强行政监督的同时,各个单位、部门对于漓江遗产的保护需加强并协同。

3.2国外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借鉴应用

3.2.1美国遗产廊道理念机制简析

在完善的法律基础上,国外更加注重开发与保护、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理念,做到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相结合、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遗产廊道是发端于美国的一种对线形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战略方法,其概念为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它是为线性文化景观提供发展模式的新理念。

3.2.2遗产廊道理念在漓江遗产保护规划中的应用

漓江遗产廊道建设正是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对该地区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方法方案,这一方法经过科学论证在桂林漓江遗产保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其核心概念是将具有文化意义的运河、道路、峡谷等线性区域内的风景名胜、文化景观形成独特的绿色通道。漓江沿岸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与风景名胜同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及旅游价值,因此漓江遗产廊道的构建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漓江遗产廊道范围的划分,在漓江风景名胜区基础上规定南北源头界限,形成一个连续性的线性区域。将漓江沿岸的各个风景名胜节点依次贯穿,形成遗产文化一体化的整体。其次,漓江沿岸丰富的名胜古迹元素是整个漓江遗产廊道的血肉,因此要为廊道上的这些微观元素提供一个完善的保护设计原则。包括对不同级别文物进行统一保护及开发,并继承发扬和深化其历史文化。同时要积极保护好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对于破坏性开发建设要严格禁止,尽力维持该地风景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再次,合理发展旅游产业。对于漓江沿岸的产业进行合理规划,严禁开发对环境有污染性的工业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深入旅游业的二次发展,创建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加工基地,逐步实现旅游经济由粗放向集约型转变及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繁荣。

3.3.3城乡一体规划发展,实行遗产同步保护

保护桂林的自然文化,是保护漓江遗产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桂林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认识并掌握该地区自然资源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城市规划建设之框架,促进城乡合理布局的同时注重新老城区的协调发展,从而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山水互融,并且有效保护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桂林的城市规划才有可能独具特色和兼备魅力。同时要让桂林人民有自我欣赏意识,珍惜漓江遗产文化并引以为荣,并积极引导游客在山清水秀的桂林中领略沉淀下的历史文化。要向全体人民普及遗产文化保护知识,增强遗产文化保护意识,并通过人民运用多种渠道方式向国内外游人宣传桂林独特的历史文化。在历史文化基础上,挖掘并建设现代文化。围绕漓江遗产文化内容,将地域特色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知识产品,目标是把漓江的历史文化艺术推向市场,实现漓江遗产文化的品牌力量。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篇10

一、注重课堂语言艺术

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言,我每一节课都要对不同的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使导语、结语、讲述、点拨能力达到明晰,富于启发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设计导语:今天我要带大家出去旅游,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学生顿时精神大悦,接着,我在黑板上写下桂林,学生恍然大悟,议论纷纷,我顺势引导:桂林是著名是旅游景点,有哪些同学去过,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经历。有去过的学生就开始情不自禁的描述着桂林的一山一水,没去过的学生也开始想象桂林美丽的风景,顿时课堂非常活跃,学生争相恐后的发言。顺势我开始文问题:桂林是闻名世界、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使读者顿生悬念:桂林山水独特在哪里?人们为什么冠以“天下第一”的美名呢?同学纷纷回答,仿佛这幅美丽的景色就在眼前。然后我又让大家想象,如果你在桂林,你该如何描述这幅风景画呢?对桂林山水进行正面描绘。瞧,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的“奇”──“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等等。作者巧用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桂林山的千姿百态和色彩明丽,展现了山的静态美,给人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

二、调节课堂气氛艺术

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调动课堂气氛;以表演渲染课堂气氛;赞许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把微笑带进课堂情绪;师生互动缓和课堂气氛。只有调动好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避免因个别学生违纪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在上课前应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尽快进入讲课的角色,才能形成轻松活跃的气氛。学生应该认真地配合老师的教学,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中去,跟着教师一起体会与文章相关的各种情感,并在适当的时候举手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考,这样,同学与同学之间,以及老师与同学之间,不管是情感、还是思想能够实现一个很好的互相的感染与冲击。老师的教学将会是充满了激情,而学生就是一场视听盛宴了!总之,语文不是背出来的,是感和悟出来的,所以,先跟着书中人物和老师,或喜或悲,然后慢慢就知道悟了,课堂也会因为你对语文课的挚爱而生动无比。

三、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语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中,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出自“语文”这门功课,没有“语文”,你根本不能与别人交流,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笑柄。生活处处皆语文,你会发现,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当你和父母在一同散步时,当你和同学在一起谈笑时,当你和朋友在一起玩耍时,你可曾留意过身边的语文?大街上,五花八门的商店以自己各具特色的招牌吸引着行人的目光。那些朴素特别的牌匾也是很有风格的,虽然词藻不是富丽堂皇,但却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轻松感。“一加一”、“Q一代”一个个鲜活中透着生机的招牌比比皆是。乍一看,似乎异常平凡,其实呀,这里短短的几个字却让不少人绞尽脑汁,既诙谐又形象地展现了店里的特色。这里面不就蕴含着无尽的语言文化吗?网络上,网虫们都特别爱用简洁明了的短语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那一个个“94”(就是)、“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喽)简短的语句中无形中便表明了人们的意思。

形形的语句多用拟声词,象形词和数字等等,表达起来轻松随便,却又不失风趣幽默,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如果没点语文功底,理解它们还真是件难事儿呢!电视上,短小精悍的广告词也往往具有深刻含义。一句“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便写出“美的”空调对人们的重要;时髦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也体现了巧克力的特性;这个“成功之路,从头开始”也形象表达了洗发水的功劳。家喻户晓的“生活不能没有联想”也一语双关,生动地写出了“联想”电脑的地位。如果不能掌握这些语文技巧,这形形和广告词何处而来?没错,是语文。语文紧紧地连接着生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之一,也便是语文了。语文是人们沟通的桥梁,而语言的基准,就是语文,没有语文哪儿来的语言呀!你说是不?语文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一门妙不可言的课程,这课程不仅要“学”,而且也要想和它玩捉迷藏一样地去寻找,这样一来,语文这个不可缺少的朋友将和你越“混”越熟啊!在人生求学的这个知识海洋里,语文,就是一个静谧的港湾,它会让你感到无尽的韵味与遐想。所以,学生必须走进生活去感悟语文,去了解语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