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课件十篇

时间:2023-04-08 04:58:30

桂林山水课件

桂林山水课件篇1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通过品词析句,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电脑 大屏幕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欣赏过奇丽的洞庭,今天老 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桂林山水。(大屏幕出示课件: 桂林山水全景图、并出示“桂林之旅”字样的导游旗)大家想去吗?

生:想!

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提问: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问? 生:我想知道怎么去桂林?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在哪里?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美不美?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是什么样?桂林的山,能否与我们调兵山的砬子山媲美?

二、整体感知 提出问题

师:那么,桂林山水到底什么样?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 读、轻声读、大声读……再说说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样。 师: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边读一边想: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作者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

边读边画。

生:汇报

师:读了课文谁想告诉大家桂林山水是什么样?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桂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

这些内容,哪些是写山的,哪些内容又是写水的?

(小组互说 交流汇报)

三、品析文本 落实目标 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就随导游一起走进这美丽、迷人的桂林山水,去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 美吧!

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学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内容。 (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自学)

师:老师巡视同学们自学的情况。这部分描写了漓江的哪些特点? 生:静、清、秀。

师: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生:比喻、拟人、排比。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漓江图)看,这就是美丽的漓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分 钟,感受一下漓江水的美。

感情朗读,看谁能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秀。

同桌互读、小组读、配乐读……

师:接着往下看,看导游又带我们进入了哪里?

生:走进了桂林的山中。

师:桂林的山又什么特点呢?

生:奇、秀、险。

师:你说的真棒,简洁全面。

师:那么写桂林的山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生:比喻、拟人、排比。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桂林山图)看,这就是桂林的山。

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来体会体会桂林山的美。 师:这么美丽的漓江的水、迷人的桂林山是那么令人神往。如果你就生活在这里,你怎样向大家介绍它的景致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给我们当一回小导游吧!同桌互相练习说一说,看看谁能当小导游。

(学生互相当导游练说)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桂林山水美景图)(师挥动着“桂林之旅”导游旗)问: 谁愿意给我们当导游?(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师:好,你来。(生解说略)

生:一学生刚说完。

师:他导游的不错,但是谁能比他说的更好,你的秘诀是什么?

生:抓住景物的特点用自己的话导游。

师:很好!那请你给我们导游。(生解说略)

师:你说的很棒,真像一位专业导游员。你去旅游见过导游解说吧? 生:是的,我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就见过“金牌导游员”。

师:你真棒!这面导游旗就送给你了,希望你以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小姐。(生笑, 鼓掌)

师:美丽的桂林山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使 我们难忘呢?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大屏幕出示:

1.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2.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3.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互相评议。

桂林山水课件篇2

 

洋浦实验小学   符学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四、学习准备

预习、方格练习本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了解汉字文化。

1.板题:桂林山水(甲骨文板书),讲汉字文化。

2.课件:桂林山水图片

(1)看了桂林山水的图片有什么感受?

(2)课件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理解意思)

(3)有时候,文章比图片更美。因为图片中的美,是你发现的,文章的美是作家发现;而图片中的美是眼睛发现的,文章中的美心灵发现的。比如说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比图片还美,不信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从生命成长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感受汉字悠久历史及其魅力,此外,还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感受才能发现更多的美好,让生命在增长知识和提升感悟中得到成长,让课堂充满着生命的味道。)

二、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1.课件出示词语

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屏障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2.指名带读(带读、齐读)

3.范写生字,学生练习(澜、瑕、攀、峦、泰)

4.课件出示:成语解释连线

(这个环节重点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教学思路清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安排合理,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得以保障,让学生真正“动嘴、动手、动脑”,课堂真正体现了“三角形课堂”理念中的“真学”特点。)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全班通读全文

1.小老师听队员读书,纠正读音。

2.哪段写桂林的山,哪段写桂林的水?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小老师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队员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指导学生了解桂林山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思考、发现的自主学习方式,并采用“抢答”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习得以真正发生;此外,本环节还安排了小老师“一对一”检查队员通读课文、全班齐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全员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体现了课堂的全员性特点。)

四、学习“漓江的水”

1.指导读“漓江的水”段落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分析“漓江的水”写法

通过格式调整,清晰地明白采用了“排比式”的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填空背诵朗读

指导导学生抓住“漓江的水”特点进行背诵练习。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

4.导游词转化(全段背诵)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如何对游客介绍“漓江的水”?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点学习“漓江的水”,在这个环节学习中,指导学生通过调整段落格式发现“漓江的水”特点,并引导学生采用抓住特点背诵的方法和填空的方法进行课文背诵,从而积累了优美的语言,再采用导游介绍的方式让学生将记忆的段落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个环节也更能体现了“三角形”理念的“真学”特点,课堂中摒弃了形式主义。)

五、仿写练笔

1.将“漓江的水”的段落调整成诗歌的形式。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课件出示老师儿童诗下水文,指导学生仿写。

《公园的花》

符学中

公园的花真多啊

多得像是走进花的海洋

公园的花真香啊

香得像妈妈的头发

公园的花真艳啊

艳得像我们绽开的笑脸

3.学生仿写。

4.交流仿写作品。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目的为了让学生明白在语文课堂里,不仅仅只有语言文字学习、课文朗读等,课堂里还有儿童诗,儿童诗是充满童趣和诗意的文学作品,这样的学习安排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的生命里多一些诗意与美好,让课堂多一些生命成长的气息。)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仿照第二段的写法,写一首关于“花”或“云”的儿童诗。

七、板书设计

桂林

桂林山水课件篇3

关键词:城市公关;桂林;旅游;新形象

城市公关是一个城市运用信息交流的手段与其相关公众(包括该城市市民、其他城市的市民、旅游者、投资者、媒介、国家政府等)之间取得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的一种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创造有效的城市舆论环境,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城市形象。桂林在旅游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必然要开展城市公关,塑造桂林旅游形象,提高竞争力。

一、桂林城市形象定位——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白日化的今天,中国许多城市纷纷打出自己的“个性名片”:南京推出国际性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名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无锡——太湖明珠;苏州——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上海——国际性大都市。桂林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名城,面临如此激烈的城市竞争,桂林非常有必要进行城市形象的准确定位。

在2006年区域旅游开发国际高峰论坛上,莫永清用“建设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来表述对桂林旅游的定位。桂林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努力把桂林建设成为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休闲度假上选之市、居住创业向往之城”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多年来,“山水甲天下”这张名片为桂林旅游赚足了人气,但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化,目的地城市竞争的加剧,桂林旅游能否根据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凸显更为丰富的旅游内涵,使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进一步提高?就此问题,近年来,桂林各界围绕旅游定位进行了多次探讨。在听取各界意见并经认真总结后,桂林目前已形成了“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这一新旅游定位。

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囊括“山水”、“文化”、“体验”、“世界”等多重元素,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其深刻含义,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实现这一目标?这是桂林新旅游定位形成后面临的现实问题。要塑造桂林这一新形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公关策略。

二、塑造桂林旅游新形象公关策略

(一)做好桂林旅游资源的管理。既然我们已经将桂林定位为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那么我们就要在旅游资源上下功夫,把旅游资源管理好、保护好。

首先,要将桂林的旅游资源保护好。就是要保护好桂林传统文化精髓,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自然生态环境。要做好保护规划,摸清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家底”,明确保护的对象范围和种类。对桂林民居、民俗、民风、古建筑等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对森林、山水、矿产等资源和稀有动物,进行建档保护,并提出更为完整的保护规划。要强化保护意识,把文物和生态的保护理念纳入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着力把桂林打造成山水文化、生态文化保护基地和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有利于文化和生态保护的产业发展,控制和遏制有害于文化、生态资源保护的经营活动。

其次,要将桂林的旅游资源挖掘好。加强对本土文化、生态文化和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并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提升特色文化品位,展示特色文化魅力,丰富桂林城市形象的文化内涵。加强文学艺术的创作,创作更多、更好反映桂林精神风貌、自然风光、城乡发展和体现桂林厚实的文化底蕴的精品力作。要深挖掘、细加工、精雕琢,使“桂林山水甲天下”城市形象更具魅力。

再次,要将桂林的旅游资源利用好。把桂林的形象资源转化为形象资本,成为城市的竞争优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是利用城市形象打造旅游品牌。民族文化、青山绿水是桂林旅游的主题,今后要把人文和生态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生态游的内涵,以秀美纯净的青山绿水增添文化游的魅力,使之水融、相得益彰,增强桂林旅游的生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使桂林旅游形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二是利用城市形象推动招商选资,把城市形象作为招商选资的一大品牌和竞争优势,引进兴办“用地省、污染低、效益好”的项目,提高桂林的产业化水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利用城市形象促进文明创建工作,把城市形象的宣传、开发和利用融入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四是利用城市形象激活文化产业。桂林民族文化既保留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主流特征,又融入了地方文化精华,在民俗风情、文化语言等方面有显著的特征,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可以成为发展文化产业新的切入点和源头。要注重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资源,使少数民族文化走上产业化道路,形成规模效应。

(二)加强文化建设,锻造桂林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塑造工程是其软件建设,是城市的灵魂和血液。城市精神是城市形象的内在体现,城市形象是城市精神的外在展示。桂林的城市精神应以“以人文本”的精神为基础,融合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和时代特色的人文精神,集中表现为一种寻求人生价值的执著精神,包含创新的精神、爱国爱乡的情怀、耿直尚义的个性、大气宽容的气度等方面的特质。

加强桂林文化建设,振奋市民精神,可以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可以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可以提升桂林的城市形象,锻造桂林的城市精神,可以提升桂林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强文化建设,既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意义。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空间结构中的一种基本形式,可以看成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平台,还可以看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窗口。重视桂林的城市文化特色建设,提升桂林的城市文化品位,以文化品位塑造桂林的城市形象,以文化氛围凝聚桂林的人心,推动桂林的可持续发展。

(三)狠抓旅游精品工程,突出桂林的旅游品牌特色。首先,重点突出项目带动,打造桂林旅游精品,着力打造桂林山水观光旅游精品、古城特色旅游精品、桂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精品。其次,需要整合旅游资源,壮大旅游产业,完善古城特色旅游,提升山水观光旅游,开发佛儒朝觐旅游,推出自然生态旅游,整合单体旅游资源,逐步形成五大特色旅游产品格局。第三,强化旅游促销,打响旅游品牌。突出桂林旅游的品牌特色,不断创新促销方式和手段,灵活多样地推销桂林的旅游产品。

(四)搞好城市管理工程,提升城市洁美形象。重点抓桂林市容整治工程、交通通畅工程和“数字城管”工程。第一,按照“标本兼治、疏堵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规范管理、奖惩并举”的思路,继续开展桂林城市容貌整治,规范城市秩序。第二,加大桂林城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全面取缔各种非法营运车辆,严肃查处交通违章行为。第三,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运用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平台,推进城市网络化管理,加快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机制、快速的问题处置机制。

(五)举办城市形象大使大赛,塑造更完美的形象。电视上各种形形的选秀活动以及模特电视大赛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也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而又良好的公众形象。2002年广州举办的形象大使大赛,极大提升了广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广州市塑造了良好的新形象。桂林的城市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造,需要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的例子去经营城市。在桂林举办形象大使大赛,以形象大使的完美形象向全国各地人民展示桂林的形象。通过这样的大赛形式,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的选手来参加,吸引媒体和更多公众的关注,扩大桂林的影响,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桂林旅游,提升桂林完美形象。

三、结束语

城市公关对于一个城市的形象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还能促进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相信桂林通过城市形象的重新定位和一系列公关策略的运用,能够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给世人,也能吸引更多的世界各地的人们到桂林来旅游,来体验和享受桂林的山水文化。

参考文献:

[1]阿杜.城市公关正当时[J].公关世界,2007.7.

桂林山水课件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云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风起“云”涌的时代,“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形式成了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在我国基础教育部门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个区域的教育系统开启了“云教学、人人通”个性指导规划和建设,也就是依据云计算平台,将云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获取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一、“人人通、云教学”的引用,促使教师进入信息化进程

云教学系统为教师展现出六大板块,最重要的就是云盘。其空间大,应用文件非常方便。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自主编辑、搜索相应的教学知识,还可以整合其他共享的免费资源和教学知识。教学知识变得非常多,如文档、图片、视频和课件等内容多样化,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工作提供了优质的信息资源,解决了以往教学和备课过程中繁琐的下载问题和寻找,拥有了云盘,对于教师而言备课工作变得非常简单,消耗的时间也非常少。

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划分层次分明的内容,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为了满足实际教学目标,设计优质的教学系统化程序。电子教案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清晰,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应用,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云平台上电子教案资源实现共享化,在这一平台中,教师可以彼此借鉴依据,学生也可以结合网络平台获取有效的资源,促使学生与教师在互动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设计预习板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云盘中的资源划分让学生进行课前知识的预习。课前预习主要是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分析,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课前预习是新课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深入掌控和理解新学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设计授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在云盘中获取的声音、动画以及图片、课件等内容进行整改,也可以直接进行知识教学,以此达到教学资源共享化的教学目标。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设计新的题目,还可以结合云盘中具备的资源为学生设定课下作业。在设计板块云教学的过程中,这一界面可以有效展现出教师教学工作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材,如设计教案、预习作业、增加课件、设定作业、课后复习等,以此达到“无纸化”办公,同时不但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约资源。

二、“人人通、云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常态化的在线教学服务

云教学依据其独有的优势逐渐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从一点一滴中改变着以往的语文教学形式,促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吸引教师和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兴趣教学的背景下,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达到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桂林山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A习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现桂林相应风景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一下桂林所在的区域和实际景象,并且提出相应的问题: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文章中哪里应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的语言展现形式有什么特点;文章整体都在歌颂什么;从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等问题。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沟通,对话如下:

教师:课前欣赏了桂林山、漓江水的景色,并且阅读了文章《桂林山水》,现在你们结合文章和自己对图片的理解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一下你对桂林山、漓江水的印象吗?

学生一:桂林的山真是千奇百态,有的像馒头、有的像树叶、有的像鸡蛋。我非常喜欢那里。

学生二:漓江的水太美了,绿绿的,微风吹过,水面上泛起了鱼鳞似的波纹,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美极了。

学生三:漓江的水真诱人,远远望去,一片碧绿,仿佛那是一幅风景画,不忍去破坏它的宁静;又如一位休憩的少女,那样的安逸。

学生四:桂林的山太可爱了,这是山的世界,山的海洋,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各不相让。

……

教师:是呀,神姿仙态桂林的山,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秀水奇峰相互映衬,美景尽收眼底。下面让我们再次感受这天下第一美景。

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被教师集中到一起,此时进行教学工作可以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三、人人通、云教学应用分析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云教学满足了各个学科、各个年级段的信息化教学需求,操作简单、备课时间减少了一半,具有强大的交互特点,有助于课前工作的准备,课后工作的拓展,增加了学生的知识,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其中包含了以下几点应用:第一,电子课本。将电子形式的课本资源,结合教学小工具应用,促使授课更为优质;第二,云盘。随时都可以上传自己优质的教学资源,在进行备课和上课工作的过程中都可以引用云盘中的资源。第三,作业。随时进行作业的探讨和分析,依据学生准备的资源进行展示,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第四,随课反馈。在课堂中深入分析学生掌控的知识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第五,设定优质的课件下载到U盘中,不再依据网络平台进行,同时还可以发送给家长,促使学生二次应用。

因此,“云教学”应用于教学工作中,不但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理念,也为我国的基础教学工作奠定了有效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应用,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构建现实意义的课堂教学内容,就需要构建优质的“云海资源”,以此为实际教学和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桂林山水课件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课程 融入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的优越性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信息技术能够带给全新的教学体验,通过声、光、色、形等方式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用更加贴切,更加真实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设置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小学生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当然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的融入目前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师们要寻找到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2 “教”和“学”并重

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上,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没有充分的利用好课件来帮助小朋友们更好的去“学”。还有的老师为了使学生一直紧跟自己的思路,担心过于生动的画面使小学生们不能够聚精会神,不注意课件教学的交互性,禁锢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思维,这是不符合新时期教学理念。实际上小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所以语文的教学也不能死板,不能生搬硬套,语文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老师们不能完全再根据以往的经验去授课,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导向的思路,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来调动小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将老师的导向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联系在一起。

例如,有一次在讲《桂林山水》的时候,其中有一段关于桂林的水和山的描写:“教师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光潋滟的西湖,却从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只有船桨激起一道道水纹,扩散出一圈圈涟漪的时候,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跋涉过连绵起伏的燕山,却从没有看见过桂林这样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呀,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哇,像翠屏,像芙蓉,像玉笋,重峦叠彩,绮丽清秀;桂林的山真险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它就会栽倒下来似的”这几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很是成功,聊聊几笔就将桂林的秀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可是在教学中教师发现,有的孩子并不能够真正的感受到这幅“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有的是因为对于海的波涛汹涌没有概念,有的也没有见过绿色的翡翠,有的是没有真正的观察过船行进的状态,所以教师通过课件的视频,让教师的学生们体会了海洋的巨浪滔天,感受了翡翠的深邃晶莹,观察了船在水上行进的景象。最后教师自己剪辑了一部关于桂林山水的视频,配上课件的原声朗读,看着孩子们认认真真的听讲,教师知道这片美丽的土地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一天教师给孩子们布置作业回家用一个词来表现桂林的水在自己心中的感觉,其中的一个孩子写的是:上善若水,令教师大吃一惊。

3 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入一起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小孩子从内而外的理解文章的精髓。网络上有很多的资源可以供老师和孩子们学习,有时通过简单的复制和粘贴就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这样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将来的进步和发展。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整理信息技术资源,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体验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独有的视觉、听觉、感官和内心的强烈冲击,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有一次给孩子们讲《小兴安岭》: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这里对于小兴安岭夏天的一处细节描写把握的很好:高高的树,繁茂的枝叶,阳光洒下,斑斑驳驳。早晨起来,浓雾缭绕,景物在浓雾里影影绰绰。动静结合,美不胜收。可是孩子无法在脑海里形成立体的感受,教师就从一些视频上剪辑了一些片段,从而将那些美丽的语言文字化成了可视的影像,通过这些画面,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那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受到了那种浓雾缭绕的情景,雾的弥漫的动态的美和那些景物若隐若现的静态美竞相辉映。在之后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在自己的作文写作中应用这种描法了。

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生动形象,能够运用声音和图像来表达内容,从而超越苍白的语言和叙述。这对于抽象思维较弱的低年级同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 小结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的革新已是必然,通过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能够不断地提升教学效果,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瓶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只能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个人的发展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国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73-99.

桂林山水课件篇6

关键词:桂林;旅游;竞争力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拥有被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两顶桂冠,被誉为国际旅游明珠。桂林风景秀丽,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桂林旅游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接待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克林顿。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等130多位外国国家元首、政要和1000多万外国游客。每年有近100万的海外游客、超过1000多万国内游客到桂林旅游观光。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桂林旅游已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广西旅游的客源集散、教育培训、信息服务、文化艺术中心以及广西旅游形象宣传的窗口。

然而,虽然桂林旅游在全国发展较早,发展势头较好。但与其他一些旅游业发展较好的旅游城市如杭州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同时又面临着不少新兴旅游城市的强力追赶。桂林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其在同类城市旅游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及所在课题组从游客的角度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了解游客对桂林旅游业的认知情况,找出桂林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提升桂林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此次调查以随机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61份,其中有效问卷450份,有效率97.6%。问卷主要涉及游客基本情况和旅游行为特征、游客对桂林旅游资源的认知、游客对旅游商品的认知、游客对桂林旅游接待设施满意度的评价、对桂林旅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的评价、对桂林旅游格满意度的评价等7个方面的内容。

一、被调查游客基本情况

游客的基本情况主要涉及性别、年龄、收入、学历等几个方面。在被调查的游客中,47%为女性,53%为男性,其中以25―44岁中青年为主体:收入方面,家庭月收入在3000―5000元之间的游客是客源市场的主体,约占25%;月收入2000-30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为次要客源市场,约占22%,而高端收入(5000元以上)旅游者也占据了较大比例,为21%。学历方面,大学学历的游客占64%。其次是中学学历,占19%。而职业构成上,由于调查时间为暑假,因此学生群体占据较大比例,占26%,其次是普通职员和企事业管理人员,分别占16%。

二、游客行为特征

游客行为特征着重从游客出游方式、出游目的、了解桂林的渠道等3个方面进行调查。到桂林旅游的游客中,主要选择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出游:其比例为49%,而单位组织旅游和背包自助游则分别占19%和16%。自驾车旅游市场也是桂林近几年较为火热的一个市场。出游目的方面,目前的客源市场中传统的观光游客仍是主流,比例为48%,休闲度假游客的比例为31%,商务和会议游客仍然较低,仅占4%。而游客对桂林的印象,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中小学课本的介绍,占17%,其次是同事、亲人、朋友的介绍和旅行社介绍,各占16%。网络、电视、旅行手册及报纸杂志的宣传报道虽然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但还未发挥其最大效用,而这些大众传播手段是最快最广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桂林旅游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意充分借助媒体的宣传报道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扩大其形象宣传。

三、对桂林旅游资源认知度

问卷列举了桂林市具代表性的26处景区景点,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对这些景区景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其中以漓江景区、象鼻山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和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旅游艺术资源最负盛名。七星岩景区、叠彩山、伏波山、芦笛岩、龙脊梯田、阳朔大榕树、兴安乐满地、银子岩、兴安灵渠、靖江王陵等景区也为游客所熟知。

在这些景区景点中,多数游客必游的是象鼻山、漓江景区,观看印象刘三姐,其次是叠彩山、伏波山、芦笛岩、大榕树、银子岩、月亮山及古东瀑布。

大多数游客认为最具吸引力的资源是山水景观,占40%,其次是溶洞景观,占26%,再次是民族风情,占24%,而桂林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力相对较弱。

在众多景区景点中,游客认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是漓江景区、象鼻山及印象刘三姐,其次是银子岩、叠彩山及兴安乐满地等。

四、对旅游商品的认知度

对于桂林旅游市场上目前所出售的旅游商品(包括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以桂林三宝的知名度最高。其次还有如绣球、桂花酒、西瓜霜、阳朔画扇等产品也为多数游客所知。对这些纪念品的总体评价,64%的游客认为桂林市场上的旅游纪念品具有桂林特色。但也有一部分游客认为这些纪念品缺乏特色,不能代表桂林。

五、对桂林旅游接待设施满意度评价

对桂林旅游接待设施的评价主要包括餐饮、住宿、交通、娱乐4个方面。如图1所示,游客对各旅游接待设施的满意度偏低。

六、对旅游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

对于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主要从交通、住宿、餐饮、娱乐及导游服务5个方面进行。如图2所示,游客对桂林的交通、住宿、餐饮、娱乐及导游服务的服务质量都比较满意。同时,也有部分游客提出意见,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导游在行程安排上不合理、导游服务质量需改善、商场服务员态度不好以及出租车司机强行带游客到定点景区等。

七、对旅游价格满意度评价

对旅游价格的评价,55%的游客认为桂林的旅游价格适中,较为理想。但同时有33%的游客认为价格偏高。对各旅游项目的价格的评价包括对交通、住宿、餐饮、娱乐、导游服务及景区门票6项内容。如图3所示,绝大多数游客对桂林各旅游项目的价格表示满意。但也有少部分游客认为价格偏贵,许多景点价格标示不明,票价水分大,并提出有出租车司机宰游客,导游和饭馆串通黑游客,要求给自助游提供更多优惠等意见。

另外,对游客重游桂林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70%的游客都表示有重游桂林的愿望,主要原因是还有一些特色景点没有游到,也有游客认为桂林风景太美值得重游,特别是桂林的山水景观、溶洞景观及民族特色都是很不错的风景。30%的游客不愿重游桂林,这其中原因包括游客认为景色一般、服务不好、价格太贵、交通不方便、导

游市场太差等。

八、桂林旅游业现状总结

桂林旅游发展较成熟,具有稳定的市场客源,而中青年和老年人是桂林主要的旅游人群;桂林的游客受教育水平较高,所从事职业和所获得收入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购买能力;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是多数游客出游的目的:游客主要通过中小学课本、旅行社、同事和亲朋好友的口碑宣传等渠道获得相关旅游信息。

总体看来,桂林市区及阳朔的景区景点是游客的主要旅游目的地,而游客对桂林的认知也局限于桂林市区景点及阳朔、兴安、临桂、荔浦等近市区县域景点。桂林主打旅游产品“三山两洞一条江”得到了游客的青睐。

桂林各类旅游资源中,最受欢迎的是自然山水景观,其次是溶洞景观和民族风情。而桂林的历史文化吸引力相对较弱。但事实上,桂林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靖江王陵、李宗仁故居、桂海碑林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类资源。历史文化类资源吸引力不够。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声在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桂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背景:另一方面,旅游开发为顺应市场需求以山水景观为主,因此在历史文化方面开发力度上相对不够。这也从反面说明历史文化类资源还具有开发潜力。

桂林旅游商品种类繁多,基本能够满足外地游客购物的需要。但是,部分持否定意见的游客也提出商品品种较少,雷同较多,随处可见同样的产品,体现不出个性化,缺乏特色,而且在价格上偏贵,外观和造型上也过于陈旧,缺乏现代感。

游客对桂林旅游接待设施的评价较差,反映的问题主要有餐饮质量差、可选择的余地小、车多路窄、交通混乱等。

桂林的旅游服务质量获得一定好评。但同时需注意部分游客反映出来的问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操作。

桂林旅游市场价格基本能被市场接受。同时所反映出的景点门票价格不明朗或者偏贵,和景区质量不成正比等问题也说明桂林旅游市场还需进一步规范。

九、对桂林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通过上述从游客角度对桂林旅游业的分析和评价,可以发现,桂林旅游业目前虽然处于稳定发展的态势。但多方面的弊病也不断显现。桂林旅游业要想进一步发展,提高其在同类城市中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完善桂林旅游业的方方面面。

(一)继续强化“大桂林旅游圈”的概念,提高传统产品质量,加强对桂林辖区县域旅游资源的宣传

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提出“大桂林旅游圈”的概念,桂林旅游资源和旅游布局也进行了整合,但是从桂林旅游现状看来,传统的“三山两洞一条江”仍然占据桂林旅游的主导地位,“游桂林”依然是“游漓江”,旅游淡旺季仍然随着漓江水位变化而变化。桂林旅游已形成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辅的格局。特别是以“一日游漓江”为代表的观光旅游产品,市场需求依然很大口、但桂林旅游资源不仅只有秀丽的漓江,还有与漓江形成反差的峻险雄奇的资江,壮观的八角寨丹霞景观,猫儿山的花岗雄峰,丰富多样的壮、瑶、苗、侗民族风情,龙脊梯田的山顶田野与恭城的现代生态农田,天然自成的青潭、飞瀑、温泉、溶洞,古朴清纯的古镇、名刹、渔村、山寨等等。如此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是桂林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因此,针对现有的资源布局。应本着“大桂林旅游圈”的概念,不断提高传统核心旅游产品的质量,而把主要的宣传力度放在漓江以外的旅游产品上。

(二)深入挖掘桂林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除了享誉世界的山水景观,桂林也拥有大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如以靖江王陵、桂海碑林、恭城文武庙、甑皮岩古人类遗址、秦代灵渠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以“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愚自乐园等为代表的旅游文化项目。这些历史文化产品都为桂林的旅游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但这类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并没有成为桂林旅游的主要吸引物,仅仅作为自然旅游资源的附带产品。其实桂林早在1982年就被国务院列入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但是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并没有在桂林的旅游发展中得到体现和强化。因此,游客来桂林旅游还是局限于观光、拍照,缺乏文化内涵。这也导致游客在桂林的停留时间短,回头率不高。而单纯的自然景观也难免让人审美疲劳,只有赋予其更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才能使其禁得起游客的仔细推敲和体味。从而停住游客匆忙的脚步。因此,打造桂林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桂林历史文化内涵,才能使桂林旅游业具备更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内涵,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变化,使得传统的“走马观花”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要,人们渴望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参与性是如今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桂林旅游业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强竞争力,增长经济效益,就必须在参与和体验上做文章。依托桂林民族和历史文化,设计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丰富各旅游项目的内容和内涵,大力开展节庆旅游、会展旅游等。必然能够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强桂林的旅游吸引力。

(四)改善旅游接待设施,强化旅游服务意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目的地的硬软件质量是保障游客获得良好旅游体验的重要条件之一。桂林作为国际旅游明珠,具备较强的旅游接待能力。各类旅游星级饭店、档次不一的旅游餐饮企业、以及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都为桂林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然而游客对桂林旅游接待设施的评价暴露出了桂林旅游接待设施上的不足。因此,改善桂林旅游接待设施条件,特别是改善交通拥堵现象,是桂林亟需解决的问题。

旅游业本身是服务性行业,旅游产品主要以服务产品为主。游客购买的主要产品就是服务。因此,强化旅游服务意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培养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可树立良好的桂林旅游形象,为桂林旅游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宣传窗口。

(五)提升旅游商品特色。创特色品牌

优质的旅游商品也是一个地区旅游满意度的衡量指标之一,游客不仅要游得尽兴,还要买得开心,同时,旅游商品还能起到宣传旅游地的作用。北京烤鸭、金华火腿,不仅展示了地方特色。也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桂林的旅游发展同样需要这样的特色品牌。带有浓厚“桂林味”,打上桂林印记的特色旅游商品不仅能满足游客购买欲望,增加旅游收入。也能成为桂林旅游的吸引力,成为桂林旅游的识别符号。因此。桂林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在旅游商品上做文章,提高商品质量,打造特色品牌。

桂林山水课件篇7

一、注重课堂语言艺术

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言,我每一节课都要对不同的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使导语、结语、讲述、点拨能力达到明晰,富于启发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设计导语:今天我要带大家出去旅游,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学生顿时精神大悦,接着,我在黑板上写下桂林,学生恍然大悟,议论纷纷,我顺势引导:桂林是著名是旅游景点,有哪些同学去过,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经历。有去过的学生就开始情不自禁的描述着桂林的一山一水,没去过的学生也开始想象桂林美丽的风景,顿时课堂非常活跃,学生争相恐后的发言。顺势我开始文问题:桂林是闻名世界、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使读者顿生悬念:桂林山水独特在哪里?人们为什么冠以“天下第一”的美名呢?同学纷纷回答,仿佛这幅美丽的景色就在眼前。然后我又让大家想象,如果你在桂林,你该如何描述这幅风景画呢?对桂林山水进行正面描绘。瞧,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的“奇”──“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等等。作者巧用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桂林山的千姿百态和色彩明丽,展现了山的静态美,给人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

二、调节课堂气氛艺术

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调动课堂气氛;以表演渲染课堂气氛;赞许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把微笑带进课堂情绪;师生互动缓和课堂气氛。只有调动好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避免因个别学生违纪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在上课前应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尽快进入讲课的角色,才能形成轻松活跃的气氛。学生应该认真地配合老师的教学,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中去,跟着教师一起体会与文章相关的各种情感,并在适当的时候举手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考,这样,同学与同学之间,以及老师与同学之间,不管是情感、还是思想能够实现一个很好的互相的感染与冲击。老师的教学将会是充满了激情,而学生就是一场视听盛宴了!总之,语文不是背出来的,是感和悟出来的,所以,先跟着书中人物和老师,或喜或悲,然后慢慢就知道悟了,课堂也会因为你对语文课的挚爱而生动无比。

三、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语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中,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出自“语文”这门功课,没有“语文”,你根本不能与别人交流,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笑柄。生活处处皆语文,你会发现,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当你和父母在一同散步时,当你和同学在一起谈笑时,当你和朋友在一起玩耍时,你可曾留意过身边的语文?大街上,五花八门的商店以自己各具特色的招牌吸引着行人的目光。那些朴素特别的牌匾也是很有风格的,虽然词藻不是富丽堂皇,但却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轻松感。“一加一”、“Q一代”一个个鲜活中透着生机的招牌比比皆是。乍一看,似乎异常平凡,其实呀,这里短短的几个字却让不少人绞尽脑汁,既诙谐又形象地展现了店里的特色。这里面不就蕴含着无尽的语言文化吗?网络上,网虫们都特别爱用简洁明了的短语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那一个个“94”(就是)、“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喽)简短的语句中无形中便表明了人们的意思。形形的语句多用拟声词,象形词和数字等等,表达起来轻松随便,却又不失风趣幽默,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如果没点语文功底,理解它们还真是件难事儿呢!电视上,短小精悍的广告词也往往具有深刻含义。一句“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便写出“美的”空调对人们的重要;时髦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也体现了巧克力的特性;这个“成功之路,从头开始”也形象表达了洗发水的功劳。家喻户晓的“生活不能没有联想”也一语双关,生动地写出了“联想”电脑的地位。如果不能掌握这些语文技巧,这形形和广告词何处而来?没错,是语文。语文紧紧地连接着生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之一,也便是语文了。语文是人们沟通的桥梁,而语言的基准,就是语文,没有语文哪儿来的语言呀!你说是不?语文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一门妙不可言的课程,这课程不仅要“学”,而且也要想和它玩捉迷藏一样地去寻找,这样一来,语文这个不可缺少的朋友将和你越“混”越熟啊!在人生求学的这个知识海洋里,语文,就是一个静谧的港湾,它会让你感到无尽的韵味与遐想。所以,学生必须走进生活去感悟语文,去了解语文的魅力。

桂林山水课件篇8

一、结合教学,以“读说”为主线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融口语交际训练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读说”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以“朗读”和“口头表达”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串起“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重点思考:“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词句,然后问学生:“你喜欢桂林的山水吗?为什么?”结合看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桂林的水静、清、绿,所以我喜欢它。”有的说:“因为桂林的山形态各异,有的像大象,有的像骆驼,有的像老人,所以我喜欢它。”还有的说:“我真想到桂林去亲眼看看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学生的心灵完全沉浸在祖国壮丽河山的诗情画意之中。此前进行的说话讨论训练,既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又增强了口语训练的密度,学生的口语能力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锻炼提高。

二、模拟情境,以“真实”为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和伙伴、父母、教师在进行交流时,一般都是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注意为口语交际营造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巧妙地运用课件演示、语言描述、师生示范等方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我在讲“找秋天”一课的口语交际时,先出示课件:“秋天的情景,火红的枫林,金黄的田野,碧蓝的天空,雁群南飞……”精彩的动态画面、鲜艳的颜色、动听的声音,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认真地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需求,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围绕学生熟悉的话题进行交际。

三、评议指导,以“规范”为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拘泥于任何形式,鼓励学生有勇气和信心进行口语交际。无论是在读还是在说的训练中,教师都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评议,哪怕是让学生评一评有没有读错字也可。

桂林山水课件篇9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字”教学的有效整合

1. 运用课件让生字的偏旁变色、闪耀,让学生认清字的结构组合;运用课件特写,让学生认清生字的笔划、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

2. 运用课件进行字体演变,设计生字的情境图(动画),帮助学生建立起生字的音、形、义联系,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

3. 运用课件揭示生字的音、形、义关系。

4. 运用课件传授写字技巧、注意写字的细节。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词”教学的有效整合

1. 运用课件学习词义。例如,在教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时,我利用直观形象的动画课件――小猴子下山,在玉米地里掰了一个又大又多的玉米,扛着往前走;而后又扔了玉米,摘了几个又大又红的桃子;接着又扔了桃子,在西瓜地里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抱着往前走;最后,扔了西瓜,去追蹦蹦跳跳的小兔,结果小兔不见了,小猴只好空手回家。这一动画效果有声有形,生动清晰。文中“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几个形容词,“掰”“扛”“扔”“摘”“捧”“抱”“追”“蹦蹦跳跳”几个动词的意思就被生动地表现出来。不须作过多的解释,学生一目了然,轻松地掌握了它们的意思,为突破课文难点部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运用课件理解词义。例如,在教第十册《丰碑》一课时,学生对课文中的“丰碑”难以理解。我用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雪越下越大,覆盖住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讲述了军需处长这个管理棉衣的人没有棉衣被冻死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表达了对这位红军战士深深的崇敬之情。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3. 运用课件揭示词意。例如,在教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要求学生理解、区别“摇、甩、摆”这三个动词的意思。我就反复播放教学软件中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小鱼是怎样在河里游的,老黄牛怎样赶蝇子的和燕子在空中飞行时尾部的动作,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它们尾巴是怎么动的。通过“看、说、做”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三个动词,同时还进一步掌握了小鱼、老黄牛和燕子的尾巴的特点和用途。

4. 运用课件感悟重点词语。例如,在教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为什么是“千万缕”而不是“一片”?阳光为什么会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学生难以理解。我运用CAI作情境展示:繁茂枝叶一层压着一层,密不透风,周围浓雾茫茫,金色的太阳光透过浓雾,从针尖般的树叶缝隙中穿过……同时,伴随CAI舒缓的乐曲和课文录音。这种声像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清晰的表象,再加上反复在读中体会,学生对“千万缕”“利剑”及“穿”字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从中感悟了语言的美与精炼。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句”教学的有效整合

1. 运用课件理解句子。例如,我在教五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对“设计人字形铁路”极其陌生,对“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这一难点百思不得其解。教学中,我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火车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真正理解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山的。让学生亲眼看到北上的列车到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学生随着演示过程经历了直观形象性思维,形成了鲜明的表象,难点不攻而破。这时再来朗读,学生就会豁然领悟,从读中感悟到人字形铁路的巧妙之处。

2. 运用课件突破难点。例如,我在教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为引导学生理解“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这一难点,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接着,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突破了难点。

3. 运用课件学习造句。学习造句,是“句”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造出优美的句子?例如,在教二年级上册《山行》一诗时,我作了如下尝试:播放“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自然景观的幻灯片,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投影上的画面融为一体,进而领悟其意境。以这一幅幅画面来调动学生学习造句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边赏边读,进入意境,模仿造句。学生们以本地山河景观为内容,造出了“登上塔山石径斜”“松林深处有人家”“枫叶红似二月花”等优美词句。

四、现代信息技术与“段”教学的有效整合

1. 运用课件理解内容。例如,在教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时,要重点通过动画再现亚里士多德所讲的内容和伽利略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话得出的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以及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公开试验的情景。使学生深刻理解伽利略的结论:铁球下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没有关系。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桂林山水课件篇10

我们的火车凌晨4点多抵达了美丽的桂林。我每次去旅行前,都会非常兴奋。昨晚,我们6点上的火车,我兴奋到12点还没睡着。今天终于到了桂林。一位导游来接我们,早饭后,我们前往参观今天的第一个景点——芦笛岩。

在车上,导游向我们介绍了芦笛岩是喀斯特地貌,里面有许多的石钟乳,讲着讲着,我们就来到了芦笛岩门口。进入芦笛岩,一阵凉风扑面而来,我顿时凉爽了许多,洞中和外面相比,简直一个火炉,一个北极!芦笛岩是个国宾洞,有130位外国总统参观过呢。洞中有千奇百怪的石钟乳,有的像凶猛的狮子,有的像顽皮的猴子,有的像耸立的擎天柱,有的像得意洋洋的孙悟空,有的像东海龙王的水晶宫,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雄伟壮观。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瓜果丰收”,有梨子,白菜,花生,莲藕……,就像是一个天才的画家精心画上去的一样。真叫人拍手叫绝啊!我们快走出洞口时,看见洞口站着一位“雄狮”,头对着出口,微微张着嘴巴,轻轻地挥动着前腿,好像在对我们说“亲爱的狗肉们,欢迎下次光临!”“狗肉”是桂林方言中的朋友。

回到旅游车上我们前往第二个景点——叠彩山。走进叠彩山,我们沿着崎岖陡峭的石阶往上爬山。叠彩山上有个风洞,风洞正上方的石壁上刻着“叠彩山”三个大字,右边的石壁上刻着元帅的“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据说“穿过风洞口,活到九十九,爬上叠彩山,活到一百三。”我一个箭步冲到风洞口,阵阵凉风拂面,舒服极了,穿过风洞口,看见石壁上刻着个大大的寿字,听导游说,这个字里藏着“壹百寿”三个字,摸一摸,可以带来好运,我一连摸了好几下呢。我们继续沿着山路往上爬,不一会儿,就登上了山顶——明月峰,站在拿云亭的“江山会景处”往下眺望,碧绿的山连绵起伏环抱着整个桂林城,城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清清的漓江像一条碧绿的丝带漂在城中,一座座秀丽的山峰拔地而起,如同一块块碧绿的翡翠,点缀着美丽的桂林城。瞧,那里有一只正在休息的“骆驼”!瞧,那里有一只正在饮水的“大象”!嘿!谁的“大拇指”,在夸奖谁呢?一个个有趣的风景,让人感叹不已!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啊!

我们接着去了第三个景点——伏波山。一进伏波山公园,我便看见一棵大大的榕树,树枝上长出很多的根,垂直地伸进泥土里,很奇怪!我来到伏波山的还珠洞。还珠洞通往山的另一边,一出还珠洞就看见了漓江。还珠洞里有块奇怪的石头——试剑石,它倒挂在洞中,和地面只有4、5厘米的间隙,间隙非常整齐,就像被剑砍去了一样,真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吃过午饭,稍稍休息了一下,我们去游览桂林的城徽——象鼻山,一进公园,我们就一眼看见一只“巨象”在漓江边饮水呢!象腿和象鼻之间有一个大圆洞,叫做“水月洞”,清清的江水从洞流过,形成了倒影,好像两个圆月。这个象鼻山还有个传说呢。很久,很久以前,一只给天帝运货的大象,在运货经过桂林时生病了,天帝便把它丢弃在桂林。桂林的两位农民治好了它的病。大象为了报答两位农民,就留下来为他们耕种,天帝知道了这件事,十分生气,派天兵天将来捉拿大象。可是天兵天将和大象大战一个多月也不分胜负,天帝便使了个花招,他对大象说:“你不想回去,就留下来吧。”天帝佯装收兵,大象信以为真。它口渴极了,跑到漓江去喝水。天帝趁大象不注意,抽出宝剑,向大象刺去。大象死了,化做了一座山,永远地立在江边,背上还插着那把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