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17:32

归类

归类范文篇1

在有限的时间里何以将理论复习进行得有声有色,学生兴趣盎然,收获甚丰?我以为运用归类比较法复习理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就此略谈几点想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互逆型”的归类比较

初中数学里,互逆型的理论占有相当的比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理论成双成对,两两题设结论互换,稍难分辨。平日不少同学对这一类型理论的掌握缺乏真钓,稀里糊涂,模棱两可,往往一考试一做题原则性错误屡屡出现,失了分数,心中不服尤怨。在这复习的最后时刻,将互逆型理论归类一起,两相比较,彻底弄清它们条件结论的不同,使用场合的炯乎差异,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

例一A、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B、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a,b,c之间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策略:

(一)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比较A、B的条件、结论分别是什么?

(二)比较A、B的使用场合:A、B分别在何种前提下使用?

(三)帮助学生小结:A是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的前提下才可使用,从而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B是在已知三边之间有的前提下才可使用,从而判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四)结合学生常犯错误,举例应用一二。

例二A、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归类范文篇2

在有限的时间里何以将理论复习进行得有声有色,学生兴趣盎然,收获甚丰?我以为运用归类比较法复习理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就此略谈几点想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互逆型”的归类比较

初中数学里,互逆型的理论占有相当的比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理论成双成对,两两题设结论互换,稍难分辨。平日不少同学对这一类型理论的掌握缺乏真钓,稀里糊涂,模棱两可,往往一考试一做题原则性错误屡屡出现,失了分数,心中不服尤怨。在这复习的最后时刻,将互逆型理论归类一起,两相比较,彻底弄清它们条件结论的不同,使用场合的炯乎差异,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

例一A、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B、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a,b,c之间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策略:

(一)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比较A、B的条件、结论分别是什么?

(二)比较A、B的使用场合:A、B分别在何种前提下使用?

(三)帮助学生小结:A是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的前提下才可使用,从而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B是在已知三边之间有的前提下才可使用,从而判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四)结合学生常犯错误,举例应用一二。

归类范文篇3

内容提要:有一类权利客体,如荣誉、作为著作身份权客体之作品、人身遗存、人体可逆性分离部分、效果意思等,既非财产,也非人身,而是主体专属之“身外之物”,应专门归类。对具体主体而言,专属“身外之物”具有固有性、专属性,准用对人身的规定,似可称“准人身”。

关键词:客体/身份/人身/准人身

一、绝对性身份根据概念

社会表现为人的集合,本质上是意志的集合。意志是希望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状态。

意志的实现依赖于利用可支配的稀缺资源。在社会产生剩余劳动以前,各意志的实现资格是平等的,社会无须规定可支配稀缺资源的归属。社会产生剩余劳动后,占有他人的劳动成为可能,社会通过法律,规定了可支配稀缺资源的归属,以定分止争。对稀缺资源享有支配资格者即法律上的主体。被支配之稀缺资源即法律上的客体。未规定归属之可支配稀缺资源,即民法中的无主财产,除法律专门规定外,适用民法先占原则。

法律上的支配,指自主作用,即主体可在客体上实现自己的意志,或者说,主体的意志可在客体上实现自己。所谓主体支配客体,其实是主体的意志支配客体。在法理上,欠缺行为能力人以监护人的意志为其意志。主体的意志是通过行为支配客体的。行为是意志的表现,是主观见诸客观的过程,需要特定的承担物。行为的承担物存在于意志之外,是意志的“表现介质”,必须受主体意志的支配,不能受其他主体的支配,否则主体的意志无法表现为行为,也就无法支配自己的客体,不成为主体的意志。主体即由意志及其“表现介质”构成。

这是主体的结构。民法中的“人身”范畴,其实就是指主体的“表现介质”。意志是主体的核心和灵魂。人身是主体意志的载体,主体的存在形式。对主体而言,人身具有固有性和专属性。所谓固有性,即与特定主体同始终。所谓专属性,即只能由该主体支配。民法中所谓的人身属性,就是相对于特定主体的固有性和专属性。

人身由要素组成,分一般要素和特殊要素。一般要素分有形部分和无形部分。有形部分包括生命、健康、身体、行动等,无形部分包括姓名(拟制主体为名称,网络世界中为域名)、肖像、名誉、隐私等。主体欠缺一般人身要素,将部分或完全丧失主体资格。特殊要素指主体的身份。主体欠缺特殊人身要素,将不成为该特定主体。

法律上的归属,指可在对对象的全部支配方式中,任意选择支配方式。在现象上,归属关系反映的是主体与归属对象的关系。在实质上,归属关系反映的是意志和归属对象的关系。归属关系可分为专属性归属关系和非专属性归属关系。归属对象也可分为专属性归属对象和非专属性归属对象。(1)非专属性归属对象,可由其他主体支配,有交换价值。此类归属关系发生财产权。所谓财产权,即非固有权利,非专属权利,本质上是具体主体因自己的行为而享有的权利。法律上之财产,即有交换价值之可支配稀缺资源。其中,可占有者为法律上之物;不可占有者包括智力成果和所有权以外之财产权。(2)专属性归属对象,只能由归属者支配,无交换价值。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归属者之主体资格根据,属主体之一般人身要素。此类归属关系发生人格权。所谓人格权,即具体主体作为一般主体而享有的权利;二是归属者特定化之根据,即主体之身份根据。此类归属关系发生身份权。所谓身份权,即具体主体作为具体主体而专享的权利。人格权和身份权同属人身权。人身权是具体主体之固有权利,专属权利,是具体主体因自身的存在而享有的权利。

主体的身份指主体的某种地位,其实是具体主体因身份根据的专属性归属而与其他主体发生的关系。这一地位属主体意志的“表现介质”,是主体的特殊人身要素,是主体人身的组成部分。主体的身份根据是主体发生身份关系的根据,即主体特定化的根据,可分为相对性身份根据和绝对性身份根据。前者发生相对身份权,如配偶权、亲权、亲属权,身份根据是专属性的特定行为,属人身范畴;后者发生绝对身份权,如荣誉权,其身份根据为荣誉。

荣誉是权威机关对特定主体的正式的、肯定的评价,是一种可支配的稀缺资源。荣誉权是荣誉权人作为特定主体而固有的、专享的权利。荣誉具有固有性、专属性,并非财产。荣誉不是荣誉权人主体资格的根据,不是一般人身要素。荣誉权人和荣誉之间的专属关系,是荣誉权人的特殊人身要素。但荣誉本身不是一种社会地位,不是荣誉权人的特殊人身要素,属“身外之物”。总之,荣誉既非财产,又非人身。

相对身份权和绝对身份权都是因特定身份而专享的权利,都通过利用即支配身份而行使权利。因此,两者的直接客体都是权利人的身份。但相对身份权人支配身份,其实是支配自己的行动;而绝对身份权人支配身份是通过自己的行动支配某一专属的“身外之物”。

不难发现,绝对身份根据就是具体主体专属的“身外之物”,其特征为:(1)属可支配之稀缺资源,否则法律无须规定其归属;(2)属权利客体,因已是归属对象;(3)专属于归属者,因此不是财产;(4)属“身外之物”,因此非人身组成部分。

二、绝对性身份根据种类

需要指出,具备以上四项条件者不止是荣誉。

如,作为著作身份权客体之作品。作品是一种智力成果。通说认为,智力成果是一种无形财产。作品作为使用对象时,无专属性,是财产;但作为发表、署名、修改对象时,有专属性,不是财产。著作权不是同一项包括人身权能和财产权能的权利,而是一项人身权(著作身份权)和一项财产权(著作财产权)的权利组合。著作身份权和著作财产权的宗旨不同:

前者是公示作品和作者,后者是使用作品(含许可他人使用)。因此,著作财产权的客体仅仅是作品,而著作身份权的客体除作品外,还包括作者的姓名。著作身份权有专属性,著作财产权无专属性。作者转让著作财产权后,仍享有一项完整的权利——著作身份权,而不是仅享有著作权的若干权能。同样,受让人也享有一项完整的权利——著作财产权,而不是仅享有著作权的若干权能。著作身份权人和作品的专属关系,是著作身份权人的特殊人身要素,但作品本身不是作者的特殊人身要素,而是作者的身份根据——专属的“身外之物”。

又如,人身遗存。自然人去世以后,其人身并不随即消灭,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将遗存于社会。死者的人身遗存包括两部分:(1)有形人身遗存,即死者的尸体,遗骸和骨灰;(2)无形人身遗存,即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死者的人身遗存已不归属于死者。

如何对待死者的人身遗存,必然对生者产生影响,尤其对死者生前的亲朋好友产生影响。法律有必要像规定遗产的继承一样,规定对死者的人身遗存的保护方式。

如果死者生前没有相反遗嘱,可推定死者生前已决定,死后人身遗存归属于近亲属,即由近亲属支配。据此,死者的尸体、遗骸和骨灰,在尊重死者生前意志的前提下,其近亲属享有处置权,当然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死者的无形人身遗存,其近亲属享有保护权。如果死者没有近亲属,可推定死者生前已决定,死后人身遗存归属于国家,即由国家处置自己的有形人身遗存和保护自己的无形人身遗存。因此,应有专人享有对死者人身遗存的权利。

死者的人身遗存不是死者的人身,也不是人身遗存权人的人身;出于伦理的原因,不能交换,即有专属性,因此不是财产。人身遗存权人和人身遗存之间的专属关系,是人身遗存权人的特殊人身要素,但人身遗存本身不是人身遗存权人的特殊人身要素,而是人身遗存权人的身份根据——专属的“身外之物”。

有一种观点,主张死者的有形人身遗存属于禁止流通物;据此,民法中的物可以是非财产。其实,民法需要物的概念,是为了表示可占有的财产,以区别不可占有的财产。前者存在移转占有问题,后者不存在移转占有问题,法律必须作不同的规定。民法中的禁止流通物属于财产,对物的权利属于财产权。主体的人身、主体的身份根据、禁止流通物,均禁止流通,但原因不同:人身中的一般要素是主体资格之根据,特殊要素是主体特殊性之标志;身份根据是主体特定化之根据;故禁止流通。禁止流通物则因具体国家的政策而禁止流通。

又如,人体可逆性分离部分。此处之“可逆性”包括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人体可逆性分离部分具有以下性质:在自体移植前,不是原人体的组成部分,因此不属于原主体的人身;在异体移植前,不是受赠人人体的组成部分,因此不属于受赠主体的人身;出于伦理的原因,不能交换,即有专属性,因此不是财产。法律应规定人体可逆性分离部分之专属权人,权利人可在公序良俗的限度内决定其命运;不特定人承担不作为义务。人体可逆性分离部分与其权利人之间的专属关系,是权利人的特殊人身要素,但人体可逆性分离部分本身不是其权利人的特殊人身要素,而是他的身份根据——专属的“身外之物”。

归类范文篇4

1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性及其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禽流感病毒带有囊膜,在4℃时传染性最强,20℃以下可持续7d的活性。其病毒毒株在低温干燥和甘油中可以存活数日或1年,在干燥的尘土中能存活14d,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尤其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下,能存活很长时间。禽流感病毒对去污剂较为敏感,尤其对醛类、氧化剂和高温、紫外线均敏感,56℃时加热30min、60℃加热10min、65~70℃时加热数分钟即可使禽流感病毒丧失活性。阳光直射40~48h即可将其灭活,紫外线照射可以破坏其感染力、血凝素的活性和神经氨酸酶的活性。

2禽流感的分类及毒力

归类范文篇5

【关键词】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影响;监管

一、研究背景及其研究目的

财政部于2006年2月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在这一变革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成为最大的亮点。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的代表性领域,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体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理念的核心变化,并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增减和股票市价的涨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不同的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新准则没有明确界定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某项金融资产的具体分类,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投资目的等因素,这为企业管理层对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留下了选择空间。

二、权益性金融资产的范畴

(一)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内涵

金融资产是金融工具的资产化形式,是对负债性金融工具或权益性金融工具投资的结果。本文所称的权益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对股票及其他权益性金融工具投资而形成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归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个项下。其中,归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项下的权益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准备在近期内出售以赚取差价而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基金等;归属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下的权益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二)权益性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联系与区别

权益性金融资产的“镜像”是股票及其他权益性工具,与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同属于股权投资,且上市公司的部分权益性金融资产就源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取得流通权的原非流通股。两者的会计核算方法有本质上的区别,最显著的区别是:不管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期末的账面价值都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报告,确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表决权比例、对被投资单位的实质性影响等标准进行划分,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

三、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影响分析

对某项资产的归类偏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项资产的归类对公司本身的影响。下面笔者通过比较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以及会计处理差异对公司会计指标、全面收益、所得税、股票价格等方面的影响,以对管理层的归类偏好做出判断。

(一)会计处理比较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属于金融资产,都在活跃的市场上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它们的会计核算方法适用于独立的具体准则——《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两者的会计核算有以下异同:

一是初始计量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将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交易费用作为初始成本入账。二是期末,两者都按期末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但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的正常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跌重大或属非暂时性时,需计提减值损失,减少账面价值;在计提减值后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又上升时,如果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对负债性金融工具投资,则冲减原计提的减值损失(不在分析范围),如果属于对权益性金融工具投资,增加资本公积。三是处置时,两者都须将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出,但交易性金融资产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转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出。

(二)会计处理差异的影响分析

1.对会计指标的影响

如果不考虑取得时所发生的交易费用,一项权益性金融资产被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被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不发生减值的持有期间的利润有差异,对减值期间及处置时的利润没有影响。当所持有的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时,金融资产不存在减值,如果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导致当期利润、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上升;如果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会导致投资企业的净资产、每股净资产的增加,不影响利润指标。处置时,两种归类方法确认的投资收益总额都等于出售价格与初始投资成本的差额,且投资收益的大小都受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影响。在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会使出售当期的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每股收益大幅上涨;反之,在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会使出售当期的投资收益大幅减少,每股收益大幅下跌。处置时两种归类方法所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唯一差异来源于取得金融资产时对交易费用的处理差异。由于取得投资时的交易费用是一次性的支出,且金额一般不大,在本文的分析中忽略不计。

2.对全面收益的影响

(1)全面收益的含义:企业的全面收益是指“在报告期内,除与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以外,由于其他一切原因所导致的净资产的变动”,包括公司的经营损益、持有资产的未实现和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其中,公司的经营损益是指传统的会计利润;持有金融资产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是指在持有期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上升和下降,也包括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的减值损失;持有金融资产的已实现利得和损失是指从取得至出售金融资产所确认的投资收益,包括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持有金融资产取得的应收股利、出售金融资产时收入超过账面价值的差额及转出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2)全面收益的计算

全面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的分配=(期末的资产-期末的负债)-(期初的资产

-期初的负债)-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的分配

全面收益的计算基于企业的资产、负债的变动,体现了新准则的资产负债表观,有别于传统的收入、费用观的会计理念。交易性金融资产对取得投资时的交易费用作费用化的处理方法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交易费用作资本化的处理方法,只影响取得金融资产当期的全面收益,不影响以后各期的全面收益的大小。另外,利润表的损益最终会结转到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下,如果不计所得税,则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处理方法也不影响全面收益。因此,采用全面收益评价公司的绩效,可减少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应以全面收益作为会计监管和市场监管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3.对所得税的影响

(1)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和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影响分析。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因此,某项金融资产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不仅不影响当期应交所得税的大小,也不影响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因为不管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时确认的损益都等于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后的差额加上原计入损益或资本公积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实际上等于处置收入扣除初始入账成本的差额,因此,不管归类为何种权益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对未来期间的所得税没有影响,即两种处理方法的递延所得税相同。2)资产减值对当期和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影响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不需计提减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跌严重或属非暂时性时,需将公允价值的下跌作为减值损失,计入损益表。税法规定:除应收账款按期末余额5%。计提的坏账准备允许税前扣除外,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税法对资产减值的处理与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相一致。因此,虽然新准则对这两种权益性金融资产是否计提减值的规定不同,但不同的归类不会带来所得税的差异。

(3)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分析。新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根据会计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计算“暂时性差异”,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含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由于不同归类不影响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因而也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可见,虽然人为因素可以操纵计入损益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资产减值损失”的大小,但不能因此调节所得税。所得税是公司的一项重要费用支出,由于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不影响公司所得税,由此可排除公司借助改变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进行税收筹划的动机。

4.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新准则下,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不同归类对公司会计指标的影响有差异,但这种会计信息的差异只是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并未实质上改变公司的内在价值。如果资本市场是强有效的,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不同归类不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但在资本市场有效性不强,人们识别、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不高,只能简单使用少数几个财务指标进行决策的情况下,这种由会计政策选择引起的会计指标的差异传导到资本市场,对公司的股票价格、关联公司的股票价格乃至整个股票市场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

有众多中外学者关于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研究表明:会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预测公司收益、评估股票价值并做出买卖决策。有不少学者通过数据检验证明:每股净资产或每股收益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影响。还有价值相关性的实证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每股收益对公司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大于每股净资产及其它财务指标的解释能力。如曹国华、赖苹2006年的研究《净资产、剩余收益与股票定价: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当期的每股净资产对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较弱,当期的每股收益对股票价格很有解释能力,未来的每股收益对预测股票价格没有太多帮助。

据此推测,在一定条件下,当股票的二级市场价格上升时,为了提高公司的营业利润、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以至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持股公司更倾向于将长期股权投资归类为权益性金融资产,或将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而当股票的二级市场价格下降时,持股公司更倾向于将权益性投资归类为长期股权投资,或将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但前提条件一是持股公司认同有关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有用性、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结论;二是会计利润指标、市场价值指标在评价经营者业绩时权重适当;三是持股公司对股票市场有合理的预期。显然,股票市场价格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受宏观政策、资金的充裕程度、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持股公司难以预测所持有的股票的价格走势,而其他的两个前提条件是否能满足还有待验证。由此推断,管理层不存在明显的借助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不同归类影响公司股票价格的动机。

归类范文篇6

1编校过程中逻辑校对的必要性

期刊稿件编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包括形式、内容、排版等都可能会出现编校问题。将这些问题归类有多种方式,比如格式存在错误、文字存在错误、标点符号存在错误等,这种归类的方式就是最基础的编校问题的归类方式。虽然能够快速地解决编校过程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但是也只能解决形式上的问题,仅仅只是对文章的格式进行了修改,并且这种方式基本上是人工编校的,程序化的校对并没有普及。如此一来,编辑大多数是处在一种重复同一工作的模式,很容易忽略一些逻辑性方面比较明显的问题。科技期刊对于逻辑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出现了逻辑性问题,会直接影响出版文章的质量,读者的阅读体验下降,甚至还会对读者造成一些误导,从而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如果长期出现这种逻辑性的问题,科技期刊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现在处于一个科技急速发展的时代,形式上的编校工作正在一步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由于逻辑性问题有着程序无法替代修改的性质,因此人工的编校工作重心也是需要向着逻辑性进行偏移。对科技期刊出版的文章进行逻辑上的编校是保证与提升文章内容质量的重点,并且还有助于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编校过程中对逻辑进行校对是非常有必要的。

2逻辑问题的归类与分析

2.1文字表述存在的逻辑问题

文章中经常会出现文字表述上的逻辑问题,比如说在文章的开头,将一个内容分成了三大类,但是在详细描述时却不止这三大类,这个问题就是在文章开头提到这个内容时,并没有使用“等”“一些”表示多种的文字,详细叙述时超过了这三类,这是非常典型的逻辑上出现的矛盾。还有一种比较典型的逻辑性问题,比如在介绍某种物体的结构或者制作流程时,中间部分突然少了一个结构或者制作流程,但是可以确定文章中提到过这个部分,这种问题会导致文章的内容结构不够完整,读者阅读时会有一种疑惑感。还有一种不是很容易被发现的文字表述上的逻辑性问题,比如文章中的两句话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性,但是有一句却出现了“所以”“却”等这类字眼,即本身没有关联性的两句话,突然产生了因果或者转折的关系,这是一种很明显的逻辑错误,文章内容上产生了明显的跳跃[1],这种逻辑性的问题使读者阅读时感觉作者的思维比较混乱,文章结构也不够严谨,进而对文章的内容持怀疑态度。

2.2数学表述存在的逻辑问题

2.2.1中间结果与最终结果不一致一般文章中需要数字计算时,大多数都会在计算过程中得出大量的中间结果,并且将这些中间结果在文章中呈现出来,或者制作成表格,得出最终结论,这个过程本身并不存在逻辑性的问题,但是有的时候会出现中间结果与最终结果不一样的情况。比如中间结果得出了7个x的具体数值,但是最终结果少了一个数值,或者其中一个或多个数值发生了改变,最终出现的数字与中间结果x的数值不同,之后没有再次进行任何计算的情况下,并且没有考虑其他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数值就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中间结果与最终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发生。那么这种问题就是一种数字表述上出现的逻辑性问题。2.2.2公式推导存在逻辑性问题作者在撰写科技类文章时,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在他人得出科技结论的基础上发散自己的思路,对其结论进行二次扩充或者加以改进,需要将所借鉴科技文章中的公式再一次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这时文章会出现很多传统的计算公式与计算方法,很容易出现下述3种逻辑性的问题。1)引用公式照搬原公式。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在对原公式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发生,公式中出现的很多参数都没有进行有规律的命名,也就是缺乏命名的统一性。由于公式的载体发生了变化,在文章中充当的意义也不同,因此照搬过来的公式没有根据文章进行改变和调整。比如在文章中引用了4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存在大量字母,这些字母又都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参数。一个变量可能在不同的公式中代表的字母不一样,这样就会导致在后续的文章中出现对这一个变量的叙述表达不清楚、内容混乱的问题。无法正确地对公式进行说明,导致逻辑上出现了混乱。2)公式在推导或者改进过程中出现一些逻辑性问题。因为是在原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推导或者改进,大多数情况下,公式中出现的变量可能只会改变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只改变一个,这时其余的数值是没有变化的,很容易在输入公式时出现错误。比如原公式中的x变成y,之后再进行计算,但是在输入公式时输入了z,就会导致计算的结论出现偏差[2];还有就是变量输入成功了,但是不变量输入错误,也会导致计算的结果产生偏差,前后文中对于变量与不变量的描述就会出现错误,从而导致数字表述上出现逻辑性问题。3)分段函数本身存在着多个取值范围,其中一个取值范围出现错误,就会导致整个结果产生偏差。一般情况下,分段函数的几个取值范围应该都是不同且连续的。如果出现了几个取值范围是重复的或者是不连续的,就很有可能出现逻辑性的问题。如果取值范围本身就不是连续的,需要在文章中进行说明,如果没有进行说明,就是出现了表述上的逻辑性错误。

2.3图表中存在的逻辑问题

科技类文章中出现的图片大多数是坐标图、矢量图或者是软件抓取图等。这些图表能够更加方便快捷且直观地将信息表达出来,也可为作者在创作文章时提供服务。1)坐标图主要显示的就是某种数据的趋势,或者是将多种数据进行对比。如果需要进行对比的数据变多,坐标图的线条也会跟着增多,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找到需要的数据,就需要在每个线条上标明所对应的数据。在给线条标明对应的数据时很容易出现逻辑性的错误[3]。随着线条的增加很容易出现错误。有时因为存在多种同颜色线条的情况,比如图中有着多种颜色深浅不一样的同色系线条,像是深绿、浅绿、墨绿,很容易将对应的数据标记出错,从而导致逻辑性的错误。同时也会导致坐标图的说明意义降低,也会直接影响读者在阅读时对坐标图的理解与分析,进而影响到阅读体验。2)矢量图出现问题的地方与坐标图不同,因为矢量图不同的边就对应了不同的数值,所以矢量出现错误的地方也就是出现了一条边对应了多个数值或者一条边没有对应任何一个数值的情况,这种问题的发生会让矢量图想要表达的信息出现错误,导致逻辑性问题产生。3)软件抓取图,即直接从各种软件中生成或者抓取的图表,这类图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问题,但是个别情况下也有由于排版的原因导致数值对应错误的情况发生。

2.4综合性问题综合性问题

基本上出现在书写方面,比如名称与单位出现错误、图片与文字对应出现错误、表格与文字对应出现错误、表格与公式中的参数对应出现错误。这些问题看起来无关大雅,实际上经常会发生,需要多加注意。

3处理逻辑问题的方法

3.1简单逻辑问题

上文中提到过的文字表述中出现的逻辑问题基本都属于简单的逻辑问题,是非常容易发现的逻辑错误。只需要与文章的作者进行核实与沟通后就可以解决。简单逻辑问题的特点是:错误明显、修改简单、修改效率高。基本不涉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也不存在与作者沟通上的困难。大多数情况是编辑发现这类问题后就可以进行合理的修改[4]。

3.2隐藏较深的逻辑问题

上文提到的中间结果与最终结果不一致问题、图表自身的逻辑问题和图表与文字对应出现错误问题等都属于隐藏较深的逻辑问题。这类问题不容易被发现,并且也不一定都是错误的,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必须要格外的注意。在进行编校前需要与作者确认哪一部分出现了错误,需要在作者核实回复后再对文章进行修改。由于问题涉及到了专业科技知识,一定要积极地与作者进行沟通,需要与作者进行多次确认后才能进行编校。为了保证能及时修改这类问题,可以采用高效的沟通方式,比如电话沟通或者当面沟通,一定不可以擅自对文章进行修改。

3.3公式参数的逻辑问题

一是公式在推导或者改进中出现错误或者遗漏、参数书写出现错误、分段函数范围出现错误等问题,归类为查错型问题。修改时可以直接标注出来,询问作者进行核对。由于这种问题涉及到大量数学运算,在进行标注时尽量明确需要表达的东西,让作者更容易理解编辑的想法。二是公式参数表述规范方面的逻辑问题。上文中提到过的参数字母重复的问题,由于涉及到的地方特别多,比如一个参数字母出现了重复问题,所有涉及到这个参数字母的公式都需要进行修改,进而对结果产生影响,导致整篇文章推翻重来。因此,出现这种问题时,作者是最不愿意去修改的,编辑一定要为作者作好心理建设,及时沟通,给作者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明确指出公式参数出现错误的地方并强调规范的细致要求。

3.4重大逻辑问题

在进行编校时发现文章出现重大逻辑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重新审稿或者退稿,并且还要调查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归类范文篇7

关键词: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影响;监管

一、研究背景及其研究目的

财政部于2006年2月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在这一变革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成为最大的亮点。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的代表性领域,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体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理念的核心变化,并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增减和股票市价的涨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不同的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新准则没有明确界定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某项金融资产的具体分类,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投资目的等因素,这为企业管理层对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留下了选择空间。

二、权益性金融资产的范畴

(一)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内涵

金融资产是金融工具的资产化形式,是对负债性金融工具或权益性金融工具投资的结果。本文所称的权益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对股票及其他权益性金融工具投资而形成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归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个项下。其中,归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项下的权益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准备在近期内出售以赚取差价而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基金等;归属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下的权益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二)权益性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联系与区别

权益性金融资产的“镜像”是股票及其他权益性工具,与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同属于股权投资,且上市公司的部分权益性金融资产就源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取得流通权的原非流通股。两者的会计核算方法有本质上的区别,最显著的区别是:不管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期末的账面价值都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报告,确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表决权比例、对被投资单位的实质性影响等标准进行划分,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

三、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影响分析

对某项资产的归类偏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项资产的归类对公司本身的影响。下面笔者通过比较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以及会计处理差异对公司会计指标、全面收益、所得税、股票价格等方面的影响,以对管理层的归类偏好做出判断。

(一)会计处理比较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属于金融资产,都在活跃的市场上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它们的会计核算方法适用于独立的具体准则——《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两者的会计核算有以下异同:

一是初始计量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将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交易费用作为初始成本入账。二是期末,两者都按期末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但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的正常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跌重大或属非暂时性时,需计提减值损失,减少账面价值;在计提减值后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又上升时,如果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对负债性金融工具投资,则冲减原计提的减值损失(不在分析范围),如果属于对权益性金融工具投资,增加资本公积。三是处置时,两者都须将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出,但交易性金融资产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转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出。

(二)会计处理差异的影响分析

1.对会计指标的影响

如果不考虑取得时所发生的交易费用,一项权益性金融资产被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被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不发生减值的持有期间的利润有差异,对减值期间及处置时的利润没有影响。当所持有的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时,金融资产不存在减值,如果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导致当期利润、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上升;如果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会导致投资企业的净资产、每股净资产的增加,不影响利润指标。处置时,两种归类方法确认的投资收益总额都等于出售价格与初始投资成本的差额,且投资收益的大小都受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影响。在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会使出售当期的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每股收益大幅上涨;反之,在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会使出售当期的投资收益大幅减少,每股收益大幅下跌。处置时两种归类方法所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唯一差异来源于取得金融资产时对交易费用的处理差异。由于取得投资时的交易费用是一次性的支出,且金额一般不大,在本文的分析中忽略不计。

2.对全面收益的影响

(1)全面收益的含义:企业的全面收益是指“在报告期内,除与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以外,由于其他一切原因所导致的净资产的变动”,包括公司的经营损益、持有资产的未实现和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其中,公司的经营损益是指传统的会计利润;持有金融资产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是指在持有期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上升和下降,也包括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的减值损失;持有金融资产的已实现利得和损失是指从取得至出售金融资产所确认的投资收益,包括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持有金融资产取得的应收股利、出售金融资产时收入超过账面价值的差额及转出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2)全面收益的计算

全面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的分配=(期末的资产-期末的负债)-(期初的资产

-期初的负债)-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的分配

全面收益的计算基于企业的资产、负债的变动,体现了新准则的资产负债表观,有别于传统的收入、费用观的会计理念。交易性金融资产对取得投资时的交易费用作费用化的处理方法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交易费用作资本化的处理方法,只影响取得金融资产当期的全面收益,不影响以后各期的全面收益的大小。另外,利润表的损益最终会结转到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下,如果不计所得税,则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处理方法也不影响全面收益。因此,采用全面收益评价公司的绩效,可减少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应以全面收益作为会计监管和市场监管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3.对所得税的影响

(1)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和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影响分析。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因此,某项金融资产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不仅不影响当期应交所得税的大小,也不影响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因为不管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时确认的损益都等于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后的差额加上原计入损益或资本公积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实际上等于处置收入扣除初始入账成本的差额,因此,不管归类为何种权益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对未来期间的所得税没有影响,即两种处理方法的递延所得税相同。(2)资产减值对当期和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影响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不需计提减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跌严重或属非暂时性时,需将公允价值的下跌作为减值损失,计入损益表。税法规定:除应收账款按期末余额5%。计提的坏账准备允许税前扣除外,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税法对资产减值的处理与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相一致。因此,虽然新准则对这两种权益性金融资产是否计提减值的规定不同,但不同的归类不会带来所得税的差异。

(3)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分析。新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根据会计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计算“暂时性差异”,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含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由于不同归类不影响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因而也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可见,虽然人为因素可以操纵计入损益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资产减值损失”的大小,但不能因此调节所得税。所得税是公司的一项重要费用支出,由于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不影响公司所得税,由此可排除公司借助改变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进行税收筹划的动机。

4.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新准则下,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不同归类对公司会计指标的影响有差异,但这种会计信息的差异只是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并未实质上改变公司的内在价值。如果资本市场是强有效的,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不同归类不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但在资本市场有效性不强,人们识别、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不高,只能简单使用少数几个财务指标进行决策的情况下,这种由会计政策选择引起的会计指标的差异传导到资本市场,对公司的股票价格、关联公司的股票价格乃至整个股票市场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

有众多中外学者关于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研究表明:会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预测公司收益、评估股票价值并做出买卖决策。有不少学者通过数据检验证明:每股净资产或每股收益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影响。还有价值相关性的实证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每股收益对公司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大于每股净资产及其它财务指标的解释能力。如曹国华、赖苹2006年的研究《净资产、剩余收益与股票定价: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当期的每股净资产对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较弱,当期的每股收益对股票价格很有解释能力,未来的每股收益对预测股票价格没有太多帮助。

据此推测,在一定条件下,当股票的二级市场价格上升时,为了提高公司的营业利润、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以至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持股公司更倾向于将长期股权投资归类为权益性金融资产,或将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而当股票的二级市场价格下降时,持股公司更倾向于将权益性投资归类为长期股权投资,或将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但前提条件一是持股公司认同有关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有用性、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结论;二是会计利润指标、市场价值指标在评价经营者业绩时权重适当;三是持股公司对股票市场有合理的预期。显然,股票市场价格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受宏观政策、资金的充裕程度、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持股公司难以预测所持有的股票的价格走势,而其他的两个前提条件是否能满足还有待验证。由此推断,管理层不存在明显的借助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不同归类影响公司股票价格的动机。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一项权益性金融资产被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被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影响公司的会计指标,进而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但不影响公司的全面收益、所得税。由于股市的不确定性,企业管理层在投资权益性金融资产时,不应存在明显的通过改变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具体归类影响股票价格的倾向。如果在监管中更强调全面收益指标的作用,可消除企业管理层通过改变对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而影响会计指标的动机。但权益性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相比,两者的会计核算方法有本质上的不同。一项股权投资被归类为金融资产与被归类为长期股权投资,对公司的业绩及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差异悬殊。因此,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应对企业的股权投资归类的正确性进行监管。在监管时,应重点关注权益性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划分的正确性、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汝莹,符蓉.经济收益、会计收益与全面收益的比较分析.四川会计,2003年第5期.

归类范文篇8

【关键词】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影响;监管

一、研究背景及其研究目的

财政部于2006年2月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在这一变革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成为最大的亮点。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的代表性领域,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体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理念的核心变化,并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增减和股票市价的涨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不同的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新准则没有明确界定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某项金融资产的具体分类,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投资目的等因素,这为企业管理层对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留下了选择空间。

二、权益性金融资产的范畴

(一)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内涵

金融资产是金融工具的资产化形式,是对负债性金融工具或权益性金融工具投资的结果。本文所称的权益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对股票及其他权益性金融工具投资而形成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归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个项下。其中,归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项下的权益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准备在近期内出售以赚取差价而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基金等;归属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下的权益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二)权益性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联系与区别

权益性金融资产的“镜像”是股票及其他权益性工具,与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同属于股权投资,且上市公司的部分权益性金融资产就源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取得流通权的原非流通股。两者的会计核算方法有本质上的区别,最显著的区别是:不管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期末的账面价值都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报告,确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表决权比例、对被投资单位的实质性影响等标准进行划分,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

三、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影响分析

对某项资产的归类偏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项资产的归类对公司本身的影响。下面笔者通过比较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以及会计处理差异对公司会计指标、全面收益、所得税、股票价格等方面的影响,以对管理层的归类偏好做出判断。

(一)会计处理比较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属于金融资产,都在活跃的市场上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它们的会计核算方法适用于独立的具体准则——《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两者的会计核算有以下异同:

一是初始计量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将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交易费用作为初始成本入账。二是期末,两者都按期末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但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的正常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跌重大或属非暂时性时,需计提减值损失,减少账面价值;在计提减值后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又上升时,如果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对负债性金融工具投资,则冲减原计提的减值损失(不在分析范围),如果属于对权益性金融工具投资,增加资本公积。三是处置时,两者都须将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出,但交易性金融资产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转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出。

(二)会计处理差异的影响分析

1.对会计指标的影响

如果不考虑取得时所发生的交易费用,一项权益性金融资产被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被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不发生减值的持有期间的利润有差异,对减值期间及处置时的利润没有影响。当所持有的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时,金融资产不存在减值,如果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导致当期利润、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上升;如果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会导致投资企业的净资产、每股净资产的增加,不影响利润指标。处置时,两种归类方法确认的投资收益总额都等于出售价格与初始投资成本的差额,且投资收益的大小都受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影响。在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会使出售当期的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每股收益大幅上涨;反之,在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会使出售当期的投资收益大幅减少,每股收益大幅下跌。处置时两种归类方法所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唯一差异来源于取得金融资产时对交易费用的处理差异。由于取得投资时的交易费用是一次性的支出,且金额一般不大,在本文的分析中忽略不计。

2.对全面收益的影响

(1)全面收益的含义:企业的全面收益是指“在报告期内,除与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以外,由于其他一切原因所导致的净资产的变动”,包括公司的经营损益、持有资产的未实现和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其中,公司的经营损益是指传统的会计利润;持有金融资产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是指在持有期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上升和下降,也包括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的减值损失;持有金融资产的已实现利得和损失是指从取得至出售金融资产所确认的投资收益,包括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持有金融资产取得的应收股利、出售金融资产时收入超过账面价值的差额及转出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2)全面收益的计算

全面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的分配=(期末的资产-期末的负债)-(期初的资产

-期初的负债)-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的分配

全面收益的计算基于企业的资产、负债的变动,体现了新准则的资产负债表观,有别于传统的收入、费用观的会计理念。交易性金融资产对取得投资时的交易费用作费用化的处理方法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交易费用作资本化的处理方法,只影响取得金融资产当期的全面收益,不影响以后各期的全面收益的大小。另外,利润表的损益最终会结转到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下,如果不计所得税,则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处理方法也不影响全面收益。因此,采用全面收益评价公司的绩效,可减少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应以全面收益作为会计监管和市场监管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3.对所得税的影响

(1)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和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影响分析。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因此,某项金融资产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不仅不影响当期应交所得税的大小,也不影响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因为不管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时确认的损益都等于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后的差额加上原计入损益或资本公积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实际上等于处置收入扣除初始入账成本的差额,因此,不管归类为何种权益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对未来期间的所得税没有影响,即两种处理方法的递延所得税相同。

转贴于中国论(2)资产减值对当期和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影响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不需计提减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跌严重或属非暂时性时,需将公允价值的下跌作为减值损失,计入损益表。税法规定:除应收账款按期末余额5%。计提的坏账准备允许税前扣除外,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税法对资产减值的处理与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相一致。因此,虽然新准则对这两种权益性金融资产是否计提减值的规定不同,但不同的归类不会带来所得税的差异。

(3)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分析。新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根据会计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计算“暂时性差异”,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含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由于不同归类不影响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因而也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可见,虽然人为因素可以操纵计入损益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资产减值损失”的大小,但不能因此调节所得税。所得税是公司的一项重要费用支出,由于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不影响公司所得税,由此可排除公司借助改变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进行税收筹划的动机。

4.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新准则下,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不同归类对公司会计指标的影响有差异,但这种会计信息的差异只是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并未实质上改变公司的内在价值。如果资本市场是强有效的,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不同归类不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但在资本市场有效性不强,人们识别、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不高,只能简单使用少数几个财务指标进行决策的情况下,这种由会计政策选择引起的会计指标的差异传导到资本市场,对公司的股票价格、关联公司的股票价格乃至整个股票市场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

有众多中外学者关于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研究表明:会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预测公司收益、评估股票价值并做出买卖决策。有不少学者通过数据检验证明:每股净资产或每股收益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影响。还有价值相关性的实证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每股收益对公司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大于每股净资产及其它财务指标的解释能力。如曹国华、赖苹2006年的研究《净资产、剩余收益与股票定价: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当期的每股净资产对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较弱,当期的每股收益对股票价格很有解释能力,未来的每股收益对预测股票价格没有太多帮助。

据此推测,在一定条件下,当股票的二级市场价格上升时,为了提高公司的营业利润、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以至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持股公司更倾向于将长期股权投资归类为权益性金融资产,或将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而当股票的二级市场价格下降时,持股公司更倾向于将权益性投资归类为长期股权投资,或将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但前提条件一是持股公司认同有关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有用性、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结论;二是会计利润指标、市场价值指标在评价经营者业绩时权重适当;三是持股公司对股票市场有合理的预期。显然,股票市场价格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受宏观政策、资金的充裕程度、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持股公司难以预测所持有的股票的价格走势,而其他的两个前提条件是否能满足还有待验证。由此推断,管理层不存在明显的借助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不同归类影响公司股票价格的动机。

归类范文篇9

搜索引擎的分类浏览模式由此应运而生论文。它的目录分类的质量较高,检索效果好;但是需要人工维护,因此存在成本高、信息更新慢、维护的工作量大的缺点。而基于模糊技术的网页自动归类能依据网页中所包含的文本的语义将大量的网页自动分门别类,从而更好地帮助人们把握信息。

网页模糊归类步骤与算法

简单地说,网页自动归类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在给定的分类体系下,根据网页的内容自动地确定网页关联的类别。如果从纯数学角度来看,网页分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多对多的映射过程。依据“贝叶斯假设”的内容,可以假定组成网页的元素在确定网页类别的作用上相互独立。这样,可以使用网页中出现的字或词的集合来代替网页,即用一个向量来表示文本:D(W1,W2,W3……Wn),其中Wi为第i个元素(以下均称为“特征项”)的数值。当然,这将丢失大量关于网页内容的信息,但是这种假设可以使网页的表示和处理形式化,从而让计算机可以处理网页。

构成网页中的文本的词汇,数量是相当大的,因此,表示网页的向量空间的维数也相当大,可以达到几万维,所有几万个词汇对网页分类的意义是不同的。首先,需要考虑词语的性质。一些通用的、各个类别都普遍存在的词汇对分类的贡献是很小的,因此特征提取过程需要去掉对表达网页类别不太重要的词汇。例如“的”、“地”、“得”、“着”、“了”等等。其次,在某特定类中出现比重大而在其他类中出现比重小的词汇对文本分类的贡献大,为了提高分类精度,可以利用词语的互信息量筛选出针对该类的特征项集合。具体操作是算出每个词语的互信息量并排序,然后抽取前n个词语作为该类别的特征项,抽取的原则是反复试验使得网页归类效果最优。互信息量(I)计算公式由下式给出:

为了让计算机为我们进行网页的自动归类,必须先对计算机进行训练。只要训练网页足够多,那么由计算机进行的归类活动也将是准确的。所有的训练样本都需表示为向量。并使用每个词的相对词频(TF-IDF公式)对网页样本的特征项进行量化。然后,将每个类别中的所有训练样本数据合成为一个平均参照样本,计算方法就是将每个特征项的值求算术平均。相对词频计算公式由下式给出:

在归类过程中,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一级指标因素集(网页中出现位置)包括:网页题名、文章标题、第一段首句、第一段尾句、第二段首句、第二段尾句、第三段首句、第三段尾句、首段、尾段、HTML标记。二级指标因素集(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数字,符号。三级指标因素集:待分类网页中所包含的全部词语的频数。评价集确定为V={V1(不属于0),V2(不太可能属于0.25),V3(可能属于0.5),V4(很可能属于0.75),V5(属于1)}。

专家随机抽取了300篇网页,对这些网页进行人工自由标引、人工打分、词频统计,并进行统计数据的分析、,将一级指标因素权重集确定为A={0.128,0.128,0.128,0.104,0.104,0.104,0.06,0.06,0.06,0.06,0.05,0.05};根据语言学专家对各类别中不同词性的词语对标志一个类别(以中图分类法为标准)重要性程度统计和评分,将二级指标因素权重集确定为An={0.28,0.18,0.24,0.06,0.05,0.04,0.04,0.06,0.05};根据词语的互信息量确定出三级指标因素权重为Anm={Anm1,Anm2…Anmx}其中,Anmx即为对应词语的互信息量

隶属函数采用卡夫曼教授提出的隶属函数确定方法(正态分布模型)确定如下:

①词频针对“不属于”的隶属函数

②词频针对“不太可能属于”的隶属函数

③词频针对“不可能属于”的隶属函数

④词频针对“很可能属于”的隶属函数

⑤频针对“属于”的隶属函数

其中,axyz是训练样本中词语的相对词频;x为样本网页中对应词的统计词频;系数是通过人工评判得到一些特殊点,由待定系数法求出的。

下面就要根据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将待归类网页与所有类别的平均参照样本进行一遍计算,得出一组表示该网页与各个类别贴近度的数值。然后按照“最大隶属原则”,将网页划到Vn值最大的对应的类别中;或者用“域值法”,事先确定一个不大于1的域值λ,若Vn>λ则认为网页属于此类别,因此,一个网页可能同时属于多个类别。

网页模糊归类实例

(1).前期工作

•简化的分类的标准:类,类,科教类

•训练样本数目:48篇(三类各16篇)

•待归类网页:

•一级指标因素及权重:U={U1=0.5,U2=0.5}

•二级指标因素及权重:U1={U11=1.0}

U2={U21=0.4},U22=0.26),U23=0.34}

•三级指标因素及权重:

U11={U111=0.86},U112=0.14)}

U21={U211=0.11,U212=0.35,U213=0.21,U214=0.06,U215=0.10,U216=0.17}

U22={U221=0.26,U222=0.38,U223=0.36}

U23={U231=0.46,U232=0.54}

•经济类训练网页样本相对词频:

a11={a111(经济1.2),a112(快讯1.2)}

a21={a211(我国1.1),a212(经济2.2),a213(水平1.8),a214(三年0.5),a215(人民0.9),a216(生活1.3)}

a22={a221(实现1.3),a222(翻番1.8),a223(提高1.7)}

a23={a231(连续1.6),a232(日益1.7)}

(2).模糊综合评判

首先统计待分类网页的各个词语的绝对词频如下:

U11={U111(经济1),U112(快讯1)}

U21={U211(我国1),U212(经济2),U213(水平1),U214(三年1),U215(人民1),U216(生活1)}

U22={U221(实现1),U222(翻番1),U223(提高1)}

U23={U231(连续1),U232(日益1)}

总共可以得到4个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矩阵如下:

构造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矩阵

①采用M(∧,∨)算子的运算结果

②采用M(•,)算子的运算结果

构造三级模糊综合评判矩阵

①采用M(∧,∨)算子的运算结果

②采用M(•,)算子的运算结果

多因素综合评判

①采用M(∧,∨)算子的运算结果

②采用M(•,)算子的运算结果

网页归类决策

通过三轮计算得出下表:

样本与类别贴近度经济类体育类科教类

采用M(∧,∨)算子0.680.310.42

采用M(•,)算子

0.800.160.27

不管采用哪一种算子,如果用“最大隶属原则”判断,显然都应该属于“经济类”;如果用“域值法”(λ=0.6)判断,也应该都属于“经济类”。

结果分析

由上述算例可以看出,若用“最大隶属原则”判断,取λ=0.68,采用M(∧,∨)算子的算法就无法对此网页归类了,而采用M(•,)算子却可以对网页正确归类。另外,采用M(•,)算子的结果区分效果比较明显,与人工归类的结果比较接近。由此可见,采用M(•,)算子的算法明显优于采用M(∧,∨)算子的算法。

本文的实例网页最后得出的与“经济类”网页的贴近值仅0.8,比理想值(人工估计为0.9)偏低了了一些,与其他类别的贴近值也存在一些偏差。这是因为本文中举的例子为了简单起见,训练文本才48篇,导致计算机训练不足;另外,待归类网页过于简单。这些都导致了归类结果与理想值的偏差,在实际情况下,这些都可以避免。

作者在自行开发的“网页模糊归类测试系统”平台上作了大量对于网页的归类测试工作(详见附录),测试文档与训练网页都是取自“新闻网”新闻网页。在训练网页达到1200篇的时候,归类准确率封闭测试为85.73%,开放测试为78.82%。虽然这种以模糊综合评判为核心的算法实现的系统初始化工作比较繁重,但是归类的结果准确率很高,因此还是非常具有实际价值的。

[1]卜东波.聚类/分类及其在大规模文本挖掘中的,北京:院技术研究所,2000.

[2]边肇祺,张学工.模式识别(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83-159,284-300.

[3]韩正忠,方宁生.模糊数学应用,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2

[4]刘智颖.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7

[5]刘祖根.基于WordNet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和实现,长江大学2002

[6]庞剑锋,卜东波,白硕.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文本自动分类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9(9):23-26.

[7]刘增良.模糊技术与应用选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7.2(1)ISBN7-81012-691-1

归类范文篇10

一、图像法解题思路

图像法解题思路有以下几点:①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出与之对应的图像并描绘出来;②通过对已知图像的分析,挖掘“截距、起点、终点、拐点”等隐含条件;③图像的转换;④综合应用物理图像分析解决问题。

二、图像法考点归类与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