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概论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8:03

动画概论课程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篇1

【关键词】动画概论;思政教育;民族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动画的制作方式、内容、风格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二维到三维的表现方式,从小众到大众的传播途径,动画的发展已经与早期动画风格相差甚远。动画概论课程的知识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例如技术上的更替、历史内容的充实等。动画概论教学也应根据时代的变化、学情的改变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特别是思政教育在动画专业教学改革中变得尤为重要。

一、动画概论课程教育现状

(一)动画概论课程现状。动画概论是高校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生进入动画专业的启蒙课程。课程内容以动画的相关概念、本质、历史发展与现状、制作流程、创作思维等为主。授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历史发展的章节大部分偏向于美洲、欧洲、亚洲的授课顺序,导致学生学习的侧重点都放在了欧美日的动画历史上,而对于国产动画发展史相对不重视。(二)学情分析。受到美国和日本动画的影响,近几年动画专业的学生对于动画的认知,较偏向于欧美日韩风格的动画,故事内容也主要偏向于校园、神话、青春偶像等。随着国家政策对动画产业的鼓励,国产动画中也有不少具有中国风的动画出现,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魔道祖师》等。尽管这些动画具有中国风元素,也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但仍然能看出欧美日韩风格的影子。它们具有中国风但不够“中国味儿”,学生很少去深入和全面挖掘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三)“中国味儿”动画的特点。动画中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不单单体现在美术设计上,在内容、表演、声音设计上,都应体现中国文化,这才是具有足够“中国味儿”的国产动画。例如早期“中国动画学派”的动画作品,在主题、造型、情节、风格上都具有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情。

二、融入“民族传统文化”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之所以有很多国产动画作品风格偏向于欧美日韩风格,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不自信。学生喜欢看日本、美国的动画,也是对国产动画的不自信。作为动画专业启蒙课的动画概论课程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不自信的心理。否则,很难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挖掘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主动运用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创作。因此,在《动画概论》课程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政元素是十分有要的。

三、“民族传统文化”思政元素的实施过程

动画概论课程中的动画历史章节中可以将中国动画发展史调整到这一章的第一节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从意识上重视中国动画发展史。《动画概论》课程的思政教育理念应将“民族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般地融入课程中,刻意植入会受到学生的排斥。可以采用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相统一的方式,让学生在专业授课中自发地产生情感。中国动画发展史中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以融于课程的教学中。例如,中国动画的先驱者万氏兄弟,他们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始终秉承了“中国动画要让同胞觉醒起来”的责任感创作动画。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创作,并且创作出许多令世界瞩目的动画,如《铁扇公主》,这部影片是东南亚第一部动画电影。又如,早期动画作品《骄傲的将军》中的京剧元素、《大闹天宫》中的中国神话故事、《一幅壮锦》中的壮族元素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民族味儿”。其中,《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这些优秀的动画作品从内容上也富有鲜明的价值导向。例如,早期动画的先驱者万氏兄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天书奇谭》中提倡的诚信、正义的处事原则,《骄傲的将军》中提倡的“胜不骄败不馁”的人生态度,《一幅壮锦》中提倡的“善良、勤奋、孝道”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这些内容的融入,让同学们在欣赏动画的同时可以感受到做人的道理,思政教育也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学习中去。通过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中国早期动画作品中寻找“中国味儿”,如《天书奇谭》中的腰鼓“陕西味儿”、舞龙舞狮中的“广州味儿”、百鸟朝凤中的“中国神话味儿”等,寻找自己家乡的民族味儿。从而拓展思维,从身边挖掘民族文化,形成文化自信,产生民族自豪感。最终通过讨论国产动画现状与未来趋势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承担民族文化传播的责任。

四、总结

《动画概论》课程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的结合应该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动画专业课程应该寻找合适的内容渗透思政元素,以教育育人为导向,进行思政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侯艳薇.高校动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究[J].艺术科技,2018,31(06):259.

[2]胡浩.新形势下高校动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考[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7):177.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篇2

当前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那就是信息化的变革,信息化的变革依托于数字化的变革,这种变革现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世界正在进入成熟的数字化时代,数字已成为贯通世界所有人群、行业的基本要素。谁领先拥有不断刷新的数字化技术,谁就名列前茅,如不把握数字化技术,必将落后挨打以至于被淘汰。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

在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数字艺术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生产和动漫产品输出国,包括动漫业的文化产业早已名列6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出口额甚至超过了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的出口。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动漫生产国,数字艺术产业的出口额是其钢铁出口额的4倍,包括动漫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韩国政府十分重视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专门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对动漫产业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很大的支持,使韩国在短短的10多年内一跃而成为第三大动漫产业国。英国数字艺术产业所创造的年产值已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

印度近几年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使其的综合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近几年,中国对发展数字艺术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使我国的数字艺术产业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成为信息技术及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的阵地。数字艺术产业正在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如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以及运营、出版、媒体、医疗造像、军事、制造业、娱乐休闲等诸多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同时,政府建立了一批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专门设立了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优秀动漫原创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并为创立我国原创动漫品牌和培养数字艺术创作人才,精心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信息传递方式的多元化,数字艺术领域正日益拓宽,其中动漫技术就包括了二维艺术动画、三维计算机动画、网络动画、四度立体全息影视动画等泛动画现象,手机游戏、网络多媒体、影视广告、电视节目制作、科技成果演示、虚拟漫游、娱乐休闲、模型玩具等领域都被叫作数字艺术,而事实上这些概念反映的是艺术与计算机相结合之后的一个发展历程,并且,作为不同的分支,都在朝着各自的方向深入发展。由于数字艺术领域发展太快太广,似乎很难给数字艺术下一定义,然而,还是可以把数字艺术定义为:“使用以下三种方式的数码技术的艺术,将他们成为作品、将他们成为过程、或者是事物本身”。当然,对数字艺术的定义,并不是希望区分数字艺术与其他艺术的界限,而是为了获得数字技术对于艺术领域的影响,尽可能地使数字艺术完善起来。

二、科技进步,教育先行

艺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千百年来,人类科技的进步时时触发艺术创作的灵感。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曾经讲到:“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意指艺术与科学殊途同归、不可分离。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更加成为了艺术创作的现实工具和传播载体,也因此而诞生了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这些新的领域。同时,艺术又往往先于技术而行,良好的艺术构思往往可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促进技术的发展。有新的领域的诞生,就需要有教育的跟进,所谓“科技进步,教育先行”,教育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同时又对它们给予影响和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在近代历史上也已经发生过多次,每一次都催生了新的艺术门类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新的艺术教育门类和学科。因此,积极探索一条适应产业发展的数字艺术教育之路,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我国数字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数字艺术教育的起步更晚,目前,国内数字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专业教师为本科计算机专业或美术设计院校毕业,教师的年龄结构普遍年轻,真正具有数字艺术制作经验又有教学经验的高学历教师少之又少,高端人才更少。甚至存在“美术加计算机等于数字艺术”、“掌握计算机软件的能力等于掌握数字艺术能力”等错误概念,出现了懂艺术的不了解计算机技术,懂数字技术的却往往缺乏艺术基础的现象,而且工科类院校单纯注重数字技术应用,艺术类院校只注重艺术创作能力培养的弊端已经显现,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差,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而且,大部分院校新办的数字艺术专业的学术基础薄弱,人才技能层次过低,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可避免地导致教与需之间的脱节,使数字艺术教育难以适应产业调整所带来的需求变化,因此,目前产业急需的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缺口非常大,就影视动画方向的调查数据表明,2008年的人才缺口为80万。这已成为制约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也使得数字艺术企业的运行成本居高不下,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这些都是制约技术发展、阻碍产业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及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四、数字艺术教育的构架思考

教育的好坏需要社会的检验。我们不能脱离社会的大环境来讨论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目前,对于数字艺术教育来讲,最为紧迫的是,明确数字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数字艺术教育体系、教育模式,系统规范的数字艺术专业教材,打造课程与实训之间的创新平台。

由于数字艺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加上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这就要求数字艺术行业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因此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融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表现能力、扎实的动手能力、既具备艺术素养和精通专业技能,能将数字艺术语言、运动规律体现在计算机相关的应用中,又能依据相关软件进行数字艺术新作品的创作与研发,更能适应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要培养高素质数字艺术专业人才,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数字艺术教育的要求,更不能适应行业和市场的需要。但通常的大学教育规律,是相对稳定的,几年调整一次,不可能随便更换。而数字艺术行业发展很快,时常会有非常大的飞跃与更新,可能在今天需要几个小时完成的功能,在新的软件里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帮你完成了,如果你还只是维持一、两年前学到的软件,那么效率就要比别人低得很多,加上行业所发展的新的东西很难反映到大学里来,因此如何以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为切入点,和著名企业联合办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并以项目驱动和实训环节为主,坚持把实训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搭建合理的实训平台,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构完全符合企业和就业的要求。从而使课程、实训、就业构成一个系统的、互动的数字艺术教育体系。

要建设一支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邀请企业、机构的业内专家担任教学顾问和客座教授,通过专家将数字领域比较前端的东西,比较高技术的内容带给学生,使学生充分掌握行业经验、技术经验。同时,基于团队的项目学习模式和多层立体教学模式无缝链接学生职场生涯,真正让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企业的核心项目进行教学,贴近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按照行业、企业的需要来确定专业课,再根据确定的专业课来按排专业基础课,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用人标准来制定完整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上,可以采取模块化方式,将人文科学、前沿技术分解到相关模块,加强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由于数字艺术教育的范围很广,本文仅以影视动画方向进行课程体系的研讨。

影视动画方向的课程体系可以分成5大模块:

1.绘画技能

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使之具备绘画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平面手绘动画、二维角色背景设计、二维动画设计、手机像素画设计、视觉广告平面设计、游戏原画设计等能力。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速写。

素描:系统的阐述动画素描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包含动画片中常见的各种人物、动物、场景、表情、动作等创作思想和技法。

色彩:系统地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色彩绘画的基本技法。

速写:全面的概括动画中线描技术的应用、基本方法应用、以及关于线描造型的基本训练方法。

2.专业认知

了解专业发展、行业技术、基本操作,使之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以增加专业认知能力。具有前期策划、基础操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动画概论、影视技术概论、操作系统、电脑动画基础。

动画概论:系统的介绍动画的基础知识,包括创作要素、制作流程和基本制作法。

影视技术概论:全面系统的概括影视技术的发展过程。包含对影视技术的内涵、沿革和发展。

操作系统、电脑动画基础:讲授计算机基础理论、windows操作系统。

3.艺术素养

全面学习动画理论知识,提高动画作品鉴赏、艺术美感、动作理解及运用。具有艺术素养、动画鉴赏、培养造型美感、动画感觉的能力。

主要课程:视听语言、作品赏析、动画造型、动画场景、动画运动规律。

视听语言:视听语言概论、镜头、轴线、场面调度、剪辑技巧、电影声音等影视动画视听语言学的本质和核心内容。

作品赏析:通过精心选择国内外经典影视动画作品,从独特的视角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深入探讨这些作品的成功和缺憾。

动画造型:系统讲解动画造型的创作基础,包括创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动画造型中分类的创作技巧,不同风格动画造型的赏析与应用。

动画场景:系统介绍动画场景制作的各种技巧,包括场景造型的构思方法、场景的空间构成、影片色彩创作、光影造型、陈设道具、场景图等。

动画运动规律:介绍加速度、力学原理、动作基础、夸张、变形等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人物、动物及自然的基本运动规律。

4.专业技能

系统学习影视动画的主体制作工具MAYA软件,全面培养影视动画制作的实战技能。具有动画建模、动画材质、动画动作、动画特效、影视动画短片制作、工业造型设计、多媒体制作的能力。主要课程:平面软件、Maya制作基础、Maya制作基础建模、Maya制作基础渲染材质、Maya制作基础动画、Maya制作基础特效。

平面软件:以Photoshop、Painter、Illustrator等软件为例,全面介绍平面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Maya制作基础:介绍Maya软件的功能、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包括模型、渲染、动画、特效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Maya制作基础建模:MAYA界面介绍和基本操作应用、各种场景和角色制作、各种建模介绍、NURBS生物和人物制作、细分建模介绍和细分角色制作等。

Maya制作基础渲染材质:hypershader界面介绍、基本计算程序节点、各种贴图、贴图的绘制、强烈镜面反射的材质、灯光与阴影、复杂程序节点的综合使用、层材质和笔刷特效等。

Maya制作基础动画:动画基础操作、animatio菜单、路径动画学习、BlendShape学习、晶格、簇、骨骼、IK解算器、蒙皮、各种约束、角色骨骼、角色化设置、动画创作技巧等。

Maya制作基础特效:粒子属性及类型、粒子、流体、软体、刚体碰撞、刚体约束、火焰、烟雾、闪电、弹簧、各种动力场的应用等。

5.就业准备

完整掌握影视动画制作流程,为就业做好准备。具有影视后期合成、影视后期特效、影视后期剪辑、影视动画作品制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非线性特效、电脑动画短片制作。

非线性特效:通过大量的实例练习,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基本编辑技巧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应用级的影视编辑技巧,熟练掌握软件的核心内容和高级使用技巧,以及实际应用的操作。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篇3

通过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认为上课前大家都在进行认真准备,怕完不成组长分配的工作任务,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讲授内容时,学生都在认真听讲,说话、玩手机、思想开小差等现象都消失了。所以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和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2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从最初的68学时逐渐减少为32学时,面临课时少、内容多,知识点分散、难学、难记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较为系统的掌握病理学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尝试,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比如,在上“肿瘤”这一章时,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优化,并在长期的教学中实践发现,将肿瘤概论与各系统的肿瘤的内容整合,让学生建构框架,只有建构了框架,复杂的知识才能条理化。让学生建构学习“肿瘤”的框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先了解肿瘤的概念、特性及异型性等,然后过渡到各系统的肿瘤,重点讲授肿瘤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从前的教学总是先讲授总论中的肿瘤概论的基本病理过程,再按照系统讲授各系统的肿瘤,学生感觉好像前后联系不很紧密,有学后忘前的感觉,而且在讲授的内容上还存在重复的问题。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优化组合,实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打破章节界限,把肿瘤概论的学习作为基础,各系统的肿瘤内容的学习就是肿瘤概论的内容的复习和应用。运用感性和具体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容易建构知识的框架,这种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授课质量。

3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以往应用传统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死板,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如在利用多媒体讲授病理学引入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课件以大量视听信息来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病理学图谱相结合,将静态的、抽象的病理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可以对关键的细节部分做放大、慢动作处理,这样都有利于学生对病理学知识获得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使课堂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把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重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明显地改变了课程教学的状况,从而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在利用多媒体授课时,也会出现弊端,如学生只听不记、缺乏强化记忆,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动画、视频于一体,鲜活、形象、直观,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易激发学生兴趣,但过多、过强的动画和视频刺激,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忽略了动画视频所表达的知识内容[1]。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发展主流,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运用、总结,采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疑难问题,既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4合理设计病理学课程内容,强化病理学与专业课程的对接

病理学属于形态学科,它着重从形态学的角度阐述疾病的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揭示疾病发生的本质和规律,其形象直观性和真实具体性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2]。病理学是主干医学基础课程,它研究疾病的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改变、病理临床联系,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病理学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必要基础。为此,我们对病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淡化了学科意识,增加了病例讨论及实践内容,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紧密联系起来,强化了病理学与专业课程的对接。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篇4

关键词:独立院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设计;技能操作课程;教学反思

一、背景

网络科技的速猛发展、5G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数字媒体产业与科技紧密结合,有着十分巨大的发展潜力。数字媒体艺术是20世纪末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下与艺术设计相结合产生的一门新的交叉创新学科,紧密融合了艺术与科技,包含着时基媒体、交互产品、互动娱乐、传统媒体延伸等领域[1]。学科开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数字应用技术的同时具备艺术设计的创造力,可就业于动画、影视、广告传媒、自媒体应用、游戏、VR、人工智能等行业。独立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是由社会力量或者具备办学资格的公办大学合作举办的院校,其办学形式特殊,办学机制灵活,可以积极利用公办院校的优质资源,也可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独立院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分类包含:动画设计、VR设计、多媒体网页制作、软件程序开发、影视制作、数字图像处理、设计方法论、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设计美学①,等等,范围广、数量多、技术操作难度大。课程要求学生要掌握大量专业软件的操作,以动画设计课程为例,需要学习MAYA、3DSMAX(如图1)、C4D②、Arnold、VRAY等其中一些软件,这些软件属于业内顶尖设计软件,即使只学习其中的一个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只能对于这些软件的学习掌握基础,对行业进行初步了解。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的技能去应对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要求学生在众多课程中发现自己发展的方向。笔者通过在独立院校中任教动画设计课程,发现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很好地达到课程设置的预期目标。因此,本文将从教学中进行反思,探索解决学生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方法。

二、教学反思

(一)学生对专业认知度低,对就业远景认知不充分。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并没有被大部分的艺术类考生了解,在新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独立院校中对此专业招录的成绩会偏低一些,这样一部分因文化成绩限制选择此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并没有很强的认同感,对未来的就业一片茫然。同时,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数量多、内容复杂,很多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程体系也不了解,因此他们在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时候,面对专业难懂的操作会有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不知道这些知识对自己有什么用处。以动画设计课程为例,一个三维建模的软件需要学习一整个学期,达到108课时,这就意味着学生每周至少要去机房学习6课时,看似很长的学时,但对于学生在兼顾其他课程学习的同时想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并最终完成动画的制作还是远远不够的。课程安排了三维动画的建模、渲染、材质、贴图、动力学、骨骼等,涉及到了三维动画制作的整个流程,每一个步骤都会给学生讲解基础的操作,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动画制作同时了解行业细分,发现自己擅长的方向,以便继续深造。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尤其在上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软件难度太大,练习之后发现操作耗时长,容易忘记,认为自己今后不会用到这个软件,就开始放弃。知识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数字媒体艺术的相关学习软件难度都比较大,如果学生不能认识到每一门课程对自身发展带来的影响,那么每放弃一门课程都将会是未来就业方向的一个损失。(二)课程与市场脱节,学生缺少实战机会。学生需要学以致用,发现实际课程的价值。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很多实践课程,在结束一个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需要进入社会和市场打磨自己的技能,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这种转换方式可以是公司实习、学科竞赛、就业创业等,但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有相关意识的并不多。动画类操作软件的学习时间在大学二年级至三年级,独立院校要求学生外出实习的时间在大学四年级的上学期期末,时间约三个月,这个时间段很多学生就已经忘记了在大学二年级学习的软件,去公司实习很难能独立担负起动画制作或影视制作的某一环节。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很高,学生的水平很难能达到职业要求。在学生学习期间,对学科竞赛的参加意识比较薄弱,因为独立院校的学科竞赛奖励力度比较低、学生对相关赛事不够关注、对自身专业水平不够自信、没有教师进行专业指导等,导致学生不能及时锻炼自己的技能,也不知道自己和相同专业的同龄人之间的差距。通过与学生交流调研发现,学生在大学期间有创业意识的人很少,首先,他们对自己未来就业方向不够明晰;其次,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的动力。面对这种情况,独立院校要进一步做好校企合作共享资源、创立校外实习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同时,定期派一些专业能力强的老师到实习基地教学,与实习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师等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制定更加有效的策略。(三)课程无法形成体系,关联性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涉及到了美术基础、数字图形设计、平面动画设计、艺术概论、三维动画设计、视听心理学、传播学概论、文案写作、数字音频技术、后期制作、程序设计基础、网络技术基础、摄像与创作、交互式多媒体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移动媒体研究、移动应用开发等,虽然课程设置非常丰富,但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关联性,学生很难将课程的知识进行组合应用,如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上半学期会开设数字图形设计课程学习Photoshop和Illustrator制图软件,下半学期开设三维动画设计课程学习MAYA、3DSMAX、C4D、VRAY软件,但到了大学三年级上半学期会学习平面动画设计,这三类和动画制作相关联的课程分散在不同的时间段,并且和其他传媒类、编程类课程同时进行。学生在大学四年级准备动画类毕业设计的时候会发现忘记了很多软件操作的知识,知识体系非常混乱,难以独立高质量地完成一个作品。相比较于学校按照教学大纲设置的专业课程,社会上一些动画公司的培训机构课程更加完善和成熟,学生在一个密集的时间段内只学习平面到三维所有动画知识和技能,直接为社会上的动画公司和传媒公司输送了专业性很强的人才。这一点,独立院校有着来自社会的力量和灵活的办学机制,可以与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发掘和尝试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三、探索发现

(一)完善学生就业指导规划,将就业指导融入教育教学中。学了丰富自身的学识,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需求。学生就业指导的任务要落实到辅导员和专任教师的身上。辅导员给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给学生讲解择业、就业的重要性,但真正可以给学生未来选择就业道路的应该是课程的专任教师。学生对课程的了解主要依靠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讲解,如动画课程,在枯燥乏味的软件技能学习之中穿插一些优秀动画作品或特效的模仿和赏析,让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知识与实践的关联性。专任教师还应该发现学生能力的偏重,如同样学习三维动画软件,有的学生对建模掌握很快,有的学生对动作调节很好,这时就应该让学生了解自身能力可以适应的岗位,鼓励学生有偏重地去发展自己的长处。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拆分成不同的职业大类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领域,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领域,以及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专业设计机构、企业、传播机构,院校、研究单位从事数字媒体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等,独立院校有来自社会和企业的教学资源,因此聘请相应大类的校外导师为学生做职业规划的讲座,让学生了解职业动向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可以使许多对自己未来发展迷茫的学生找到方向。(二)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创作动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作品有专业基础手绘、平面创意、DV影像、动画短片、网页设计等,作品需要多媒体设备和场馆进行展示(如图2),但一些院校如独立院校,院系成立时间短,在建设之初没有设置专业的展示场所,使得学生的作品很难进行公开展示。专业作品的展示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更加认真地对待作品;第二,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借鉴认识彼此的差距;第三,不同的专业可以了解相互的知识领域,优势互补,激发合作的潜力;第四,展示优秀专业和个人的魅力,让社会发现校内学生优秀的潜在力量。以动画设计为例,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除了需要像布置毕业设计展一样提供多媒体影像厅以外,还可以有很多展示方式,如以作品展播的形式在艺术楼的大厅布置小型的会场,放置电视或者投影仪循环播放学生的结课作业,激励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在其他专业楼层的公共场所或学生食堂设置屏幕进行播放还可以宣传专业特色;以国内大型赛事为结课作品要求,成立制作小组统一投稿参赛,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同龄人的差距也可以获得比赛奖励;利用独立院校灵活办学的优势,与校外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制作,了解业内规范,增强实践能力。(三)完善课程设置,提高毕业设计考核难度。将课程设置进行完善,制订出适合技能型学生发展的教学大纲,要做到:第一,内容的选取以时代的发展、岗位的需求为主,让学生可以找到直接对口的工作;第二,教的方法要灵活多变,在已有的教学内容要求下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学生的特长进行专业的引导;第三,教学的过程要与工作流程相似,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的环节;第四,力求参与企业项目,让学生了解专业技能规范,进行实战操练。最后,以职业资格为依据,严格制定考核标准。加强学生的毕业设计考核难度。独立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作品不仅反映出了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也是就业时展示自己的一个名片。通过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发现,大四学生因临近毕业,考研、实习、就业压力大,大大压缩了毕业设计的制作时间,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这不仅不能展现出学生的水平,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还会大大影响低年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信心。所以要严格要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毕业设计成品制作,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要及时跟踪学生作品完成的进度,帮助学生规划好毕业设计完成时间;要鼓励学生与校外企业合作,完成以实际项目为主题的毕业设计;学校院系要向社会宣传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展,邀请业内技术专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要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对于不能按照要求完成毕业设计作品的学生要严格控制毕业率,对指导老师和学生同时究责。大学教育要做到严进严出,只有这样,才能给社会、家长和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卷。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数字媒体文化产业正蓬勃兴起,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和培养任务都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数字媒体艺术在学科教育中的重要性,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优秀的技术和人才缺口,作为独立院校更要利用好各项社会资源,与校外实习基地形成合作关系,提高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促进学生的操作和理论知识转变能力,努力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注释:①课程内容参考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传媒与艺术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课程。②C4D:CINEMA4D的简称。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5+24.

[2]洪浩.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4-106.

[3]王嵋.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学习为例[J].艺术教育,2015(8):251.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篇5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动画教学联系与要求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动画教学联系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动画产业技术应用提供新的技术选择,在动画创作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创作技术之外,新媒体技术还能够为动画产业画面处理、连接、表达等提供多样化的技术选择,动画内容借助新媒体技术得到大大丰富,动画作品传播范围也因此变广。因为动画产业和动画教学之间相互影响,所以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必然会对动画教学提出更多要求,动画教学要求被逐一满足后,才能够为动画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助推力。所以,动画产业在借助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动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动画教学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和动画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即考虑新媒体环境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新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动画创作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动画教学和作品创作过程中能够具备创新意识以及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动画作品表达效果,强化高职院校动画教学质量。因此,在这一教学联系影响下,不少高职院在校动画教学过程中开始思考课程教学与新媒体环境的联系,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动画教学要求

新媒体环境下对高职院校动画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主要有三点,即学生必须具备动画创新意识、新媒体技术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以及能够进行多学科交叉式联系动画创作,按照这三点教学要求开展高职院校动画教学活动,基本能够达成动画教学全能人才培育目的。因为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动画教学除了要教导学生进行原有的动画场景和角色设计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动画创作创新意识的培养,丰富动画创作内容,赋予动画作品灵魂。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动画作品分工设计过程中的新媒体技术运用,灵活的进行开放式、多元化的动画作品设计。学生在动画设计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不同学科的内容,只有进行多学科交叉设计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传统动画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媒体环境下的育人要求。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动画教学开展教学活动时,最好是以这三个主教学要求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实施动画教学改革,解决传统动画教学方法和新媒体环境教学要求之间所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动画教学策略

高职院校教师改变动画教学思路

高职院校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动画教学改革,就必须先改变教师的教学思路,联系实际情况和动画产业发展环境进行教学思考。传统动画教学中,高职院校任课教师教学重心点偏向学生课程理论知识讲解,忽略学生动画创作实践能力培养,只学习动画教学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对动画创作技能的把握,学生动画创作思维以及技能运用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容易对高职院校动画教学产生教学约束。在新媒体环境下,动画产业得到蓬勃发展,衍生出了许多相关的产业项目,例如动画电影、游戏、动漫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大了动画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培育出既具备动画教学理论知识,又能够熟练应用动画创作技术的全能型人才,填补当前动画产业的人才空缺。所以,在实际动画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动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动画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布置实践操作作业进行动画技能应用练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题作品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以及动画技能进行动画创作,培养学生动画技能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结合动画产业现状设置教学课程

动画产业以新媒体作为载体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能够为大众提供不一样的动画视听体验。动画教学作为一项技术和艺术学习紧密结合的课程,高职院校在进行动画教学时,为能够顺应新媒体环境,可以从动画产业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进行教学课程设置,采用基础必修+进阶选修的课程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完动画教学基础知识后,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方向进行下一步的动画进阶课程选修,进行不同动画产业方向学习,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具备学习热情,培育出符合新媒体环境的动画人才。借助新媒体重构平面设计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动画教学主要以艺术理论作为基础教育核心内容,在艺术理论基础上进行动画概论和设计技巧教授,学生在掌握艺术理论以及动画概论后进行色彩图画和线条的设计,从而达到动画教学目的。但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只是停留在动画教学平面设计表面,无法深入掌握平面设计理念,容易产生动画设计固定思维,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改善高职院校动画教学还要注意平面教学设计内容的重构。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指导学生进行平面设计核心内容理解,知道色彩图案和线条之间的构成方式以及构成依据,适当找寻相应的平面设计操作视频加强学生对于色彩图案、线条应用组合理解,再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尝试进行动画设计,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发散性思考,通过多媒体技术搜寻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图案供学生参考,促使学生在感悟和实践过程中掌握动画教学内容,形成独到的平面设计思维。

结合新媒体进行动画理论内容教学

动画创作离不开审美,所以在高职院校动画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进行教学改革,就必须利用新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保证学生动画理论教学能够符合新媒体环境下的动画审美,带给大众更好的动画视觉体验。新媒体环境不仅让动画形式变得丰富多样,也为动画教学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参考。在高职院校动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动画基础理论知识为核心,进行相关动画电影、动漫作品的播放,对不同风格类型的动漫作品进行剖析,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与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大众对于动画作品的喜好,并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主进行动画作品设计,培养动手能力。并对学生设计的动画作品进行点评,完善学生动画审美,让学生在学习动画基础的同时,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识,进而创作出符合新媒体审美的动画作品。

推行校内外产学研教学活动的结合

新媒体环境下,动画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在高职院校动画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推行校内外产学研教学活动合一的方式进行动画人才培育,让学生通过教学时间和校内校外教学结合加强对动画理论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的认识和掌握。高职院校可以挑选社会上具有合作价值的优秀动画产业企业,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在学生学习完动画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动画技能后,让学生进入到动画企业中见习,参与企业实际动画项目研发,在项目参与过程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融合校内外动画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动画产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明确自身学习方向。新媒体环境为动画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在高职院校动画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动画教学效果,课程教学必须同新媒体环境进行结合,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进行动画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动画教学教师要改善传统教学思路,结合动画产业现状以及新媒体技术发展现状设置教学课程,借助新媒体技术重构动画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校内外产学研教学结合强化学生对于动画教学新媒体技术应用的认识,从而培育专业的动画人才。

参考文献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篇6

一、我国高校传播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分析

如今,高等院校传播学本科专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开设在最初的综合性院校,一些单科类院校,比如师范类、理工类、财经类、农林类等院校也都陆续开设了传播学专业。各级各类院校的传播学专业,是否能够结合自身地域、文化、经济等方面发展的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是笔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传播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一是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二是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只有实现二者的融合,同时做好两个方面的教学工作,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既“上手快”,又“有后劲”。要完成这一目标,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来支撑。

(一)理论层面课程设置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下设机构中,并没有成立单独的针对传播学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因此,关于传播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笔者对一些有代表性的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收集整理(见表1)。

1.学理性课程。笔者对上述高校中学理性课程名称出现不止一次的课程作了统计。从中不难看出,几所高校不约而同地开设了“传播学概论”这门课程;“新闻学概论”和“传播学研究方法”这两门课程开设的比例也超过了半数;另外还有2门课程,开设比例达到了40%。除此以外,武汉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还开设了“新闻史类”的课程;复旦大学和深圳大学增添了“新媒体类”的课程。

2.术理性课程。笔者对上述高校中术理性课程名称出现不止一次的课程作了统计,80%的高校开设了“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课程(其中包括分开设置“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高校);“传播伦理与法规”和“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设置情况也超过了半数;“广告创意及策划”类的课程有40%。

(二)应用层面课程设置

相对于理论层面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共同性而言,各个高校传播学本科专业的应用层面课程设置则差异较大,这是由不同高校各自传播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侧重的方向不同,所开设的应用层面的课程自然会大不相同。但是,笔者通过统计对比,根据其各自侧重的不同方向,各个高校都尽可能地提供了其专业方向相对完善的课程组合,在这一点上仍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见表2)。从表2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各个高校传播学本科专业的应用层面课程设置中,开设率较高的集中在以下几门课程:网络技术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应用技术、电视摄像、电视节目制作、动画制作等。上述课程都可以归纳到两个方向的范畴中,一个是广播电视方向;另一个是网络方向。其余的课程设置,则重复性不大。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决定的,不同级别的学校其学生未来发展的定位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则是学校类别和教师学缘结构决定的,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教师资源,突出特色办学,也是各校传播学专业追求的目标。

二、吉林农业大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探索

吉林农业大学作为广义上的单科类院校,其传播学专业从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以来,至今已有4届本科毕业生。从这4届毕业生的去向来看,每年都会有3‘~5人考取研究生,其余的则会就业,就业去向又主要集中在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广告公司、企业宣传部门等单位。虽然2006年学校针对课程设置中不尽合理的地方进行了修订,但整个课程体系仍是以广播电视传播为主要培养方向,修订也主要集中在课程开设顺序及个别选修课的调整。因此,目前学生的毕业去向选择面仍过窄,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其与其他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竞争激烈程度,提高了就业难度。针对上述问题以及七年来在实践教学中得到的反馈,我们对2011年新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探索f生的改革。

(一)划分专业方向

吉林农业大学作为省属院校,其传播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在顺应时展的前提下,如何形成自身特色是我们一直关注并思考的问题。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已日益成为公众的资讯工具,未来即将发展成为公众主要的资讯工具。因此传播学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应关注,甚至专注于新媒体,这已赢得了很多同仁的共识。因此,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设定两个专业发展方向:“广播电视方向”和“网络与新媒体方向”。学生在大二下学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发展方向的模块课程。

(二)完善课程体系

现有的课程体系主要是以广播电视的课程为主,并没有涵盖传播学专业应有的知识范畴,也没有整合和利用农业大学特有的资源。按照上述高年级分设两个专业发展方向的构想,我们必须精简广播电视的课程,增加网络与新媒体的课程,加大跨院系的选修课程的数量,并填补一些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开阔学生视野,使其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

1.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基础课中,我们选定了5门学理性课程,其中“传播学概论”和“广播电视概论”为原方案中课程予以保留,新增“新媒体概论”“新闻学史论”和“传播学研究方法”3门课程。其中“新媒体概论”作为与“广播电视概论”相对应的专业方向发展的概论性课程,可为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提供参考;“新闻学史论”有助于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具备长远发展的潜质,同时它也是一些高校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课程;“传播学研究方法”作为研究方法类课程,也是一个专业课程设置中所必需的。另外,传播学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与文字功底,原培养方案中我们在低年级开设了“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两门课程,由于新方案要在低年级增补一些理论课程,考虑到学时的限制,我们决定将上述两门课程整合为“中国文学赏析”这一门课程来开设。同时,为了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突出自身办学特色,我们开设了“农业科技概论”这门课程,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

2.专业主干课。我们对原有方案基础课之外的专业课程作了梳理,把一些术理性课程以及两个专业方向都需要涉及的应用型课程作为主干课开设。其中,“数码摄影”强调数字化的拍摄和后期处理;“电视摄像与照明”是原方案“电视摄像”和“电视照明”两门课程整合后开设的课程;新添加的“文案策划与写作”课程旨在加强学生的文案策划与写作表达能力;“媒介经营与管理”也填补了原课程体系中媒介管理类课程的空白;其余课程,即平面设计、非线性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介经营与管理、广告创意与制作、编辑出版、媒体政策与法规则是两个专业方向都要涉及的原方案课程,予以保留。

3.专业方向选修课。(1)广播电视方向。对于广播电视方向课的设置,相对较为明确。根据原有方案的实施情况,结合学生的反馈,我们决定在广播电视方向设置“广播节目制作”(由原方案的“录音技术”和“播音与主持”整合)、“影视后期包装”(由原方案的“影视合成”和“影视动画”整合)、“农业科教片与专题片创作”(新增),其余课程为原方案课程,包括影视语言、电视节目制作、影视作品解析、栏目与节目策划。(2)网络与新媒体方向。对于网络与新媒体方向,国内成型的课程设置还很难找到,大家还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其实,新媒体只是一个新的平台,其包含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在,主要包括资讯、娱乐、商务和社交。从传播学的专业特点来看,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资讯方面的内容。结合现有的硬件设施和师资状况,并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我们购买了大量的相关教材,反复讨论,并逐一落实开课教师,充分兼顾了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最终决定在网络与新媒体方向开设7门选修课程:网络传播概论、网络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络新闻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农业新媒体运营。整个该方向课程中,除“网页设计与制作”为原方案课程以外,其余课程都是新开设的。

三、关于单科类院校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未来发展的设想

(一)专业联合培养很多媒体行业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更需要传播学之外专业的毕业生,究其原因只有一点,学生的内容制造能力不足。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不妨尝试在本校非传播学专业的大三学生中进行二次招生,由其入学时的专业(比如农学等)负责培养学生的内容制造基础能力,由传播学专业培育学生从事媒体工作所必需的媒体和运营能力。这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突出办学特性、提升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行业辅助培训深入媒体,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循序渐进,开展确保质量的毕业生产实习,是传播学培养合格毕业生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目前,虽然各级院校都注意开展学生的教学实习与毕业生产实习,但具体的实习质量、规模以及整个实习的标准都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科学要求。如果能够通过各地各级政府部门,筛选指定若干媒体部门作为毕业生入行前的培训机构,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不管不问的定点实习单位,按照行业规范对学生实施一年左右的入行培训,那么对于统一行业人才教育标准,增强各级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篇7

【关键词】院校,医学;基础医学概论;非临床专业;青年教师

基础医学概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是一门整合了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的课程。其所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医学院校的非临床专业学生,如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心理学、公共卫生管理学等,学生层次及基础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各门课程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且内容繁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挺大的挑战。作者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及反思,从青年教师角度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及教训。

1简化授课内容,突出重要知识点

本课程涉及学科众多、知识点较多且相对枯燥,对于医学知识比较薄弱的非临床专业学生而言,学习起来确实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对授课方式及授课内容的调整。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了解熟悉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因此,就整本教材而言,上课时需要授课教师挑重点内容去讲,而重点内容也需要针对学生层次、专业的不同进行调整,不仅是对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删减,更重要的是授课方式更加灵活,内容更浅显易懂。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尽量避免过细过深过难的机制和描述内容,让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对简单的医学常识。针对专业特色,调整教学内容[4]。在进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授课时,可以多讲解一些和大脑、心理学紧密相关的知识。例如,古代普遍接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心脏是智慧之源、灵魂的集聚地和记忆的居所。后来经过盖伦、笛卡尔等科学家的不断探索,才形成了现在的理论,认为大脑在这些功能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针对药学专业学生,多讲解药物作用相关的配体、受体、离子通道等知识,可能更有助于其加深对自身学科专业的理解。例如,离子通道有多种门控形式:化学门控、电压门控、机械门控。一些西药或中药可能就是存在和离子通道的结合位点,从而调控离子通道的开闭,影响细胞的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应。

2改变授课方式,因材施教

“夫子教人,各因其才”,这是孔子的教学经验,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所教授的专业及班级特性。针对二本及三本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班级的学生采用更有针对性的幻灯片,简单扼要地归纳授课内容。此外,还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教师可通过临床病例分析的方式,提前把相关病例、学习资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后复习、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病例分析,对上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强化,并在下一次上课前上讲台进行病例分析、讲解、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上课内容再次进行强化记忆,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这些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因材施教强调针对性,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内容;布置不同的病例分析,针对同样的问题,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回答。当然精美生动、逻辑清晰的课件制作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作者通过整合教研室其他教师及自己搜集的资料,努力在授课课件里将图像、动画、视频、文字等结合起来,将原本艰深复杂的机制内容,用浅显易懂的图片或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不但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尽量掌握所学的知识,变被动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动学习。

3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通过课堂观察及课后对学生的询问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有如下原因:教材较厚、学科较多、知识点众多,难以记忆;有些内容比较艰深,难以理解。针对这些原因,作者提出了各种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首先,医学相关教材均较厚,对于非临床专业学生而言,平时接触得比较少,理解记忆确实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大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结合大纲要求,针对性地看书,花费主要的时间精力对重点掌握内容进行学习,同时多看书、多复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非掌握的内容只需浅读达到了解的程度就好。近些年,医学教学强调整合,如基础医学学科之间的整合、临床学科之间的整合或者医学整体上的整合教育。《基础医学概论》就是一本整合的教材,但是实际教学中每个学科只教授本学科的内容,离“整合”二字相去甚远,这就需要各个学科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交流沟通,例如,将各个学科教师集合到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共同讨论每个学科的授课内容,并将本学科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前后上课的学科之间授课内容相互呼应,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同时,各个学科的教师,都是有深厚的医学背景及知识储备的,可以在上课讲解本学科课程的同时,穿插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旁征博引,也许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临床案例方式讲解炎症的红、肿、热、痛症状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引起肿胀?这就和生理学上的组织液的生成联系到一起了。

医学知识内容繁杂,记忆比较困难。每名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联想、掌握重点、逻辑推理、整合贯通、先整体框架后具体细节都是行之有效的学习医学知识的方法。虽然记忆的内容较多,但医学的学习不能只是记忆,要体现学,体现思考。尤其在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多思考,查阅书籍,逻辑推导,当然课后询问教师或者查阅资料、观看相关在线视频,都是较好地征服难点的方法。例如,压力感受性反射是调节机体外周血压的重要方式,但是也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压力信号是如何传递的,神经信息如何进行编码,递质和受体又是怎么回事呢,动作电位怎么产生?这些问题也许很少有人提,但是确确实实是存在于这个案例中的。思考多了,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就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知识在你手中就会越来越融汇贯通,而不是学过这门课程就把这门课程的内容很快就忘记。

4增加教学手段

现在的教学手段很多,有启发式、问题式、微课、慕课等,可以通过配合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配合使用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针对知识点查阅文献,积累素材,并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课程中提出的问题等进行精心设计。例如,讲授尿液的生成排放的影响因素时,询问学生有没有体会,出汗及大量喝水后如厕的次数会怎样?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各部分知识联系紧密,要联系对比,归纳总结才能更好地掌握。例如,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心力衰竭章节时,要先引导学生复习正常的心功能活动规律及心肌细胞收缩的分子机制,进而引出心功能受损后从代偿到失代偿阶段则会发展为心力衰竭,从而引导学生顺利进入病理生理学内容的学习。通过总结,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样会使学生理清知识,分辨易混淆的知识点。

5重视实验教学

基础医学概论所包含的多门课程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步培养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也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再次强化。还可通过积极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研室教师的相关课题研究,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研思维,为以后的工作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作为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还多有欠缺,应多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本校实行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制度,给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高资历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地熟悉教学科研工作。而科室的高资历教师都已从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不仅对本学科知识非常熟悉,还对学生非常了解,懂得如何授课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兴趣,更懂得如何将知识重点难点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讲授出来,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多听高资历教师上课,不仅能帮助自己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还能学习高资历教师的授课技巧,帮助自己更快地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彬彬,孔霞,郭向华,等.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教学模式优化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4):267⁃269.

[2]侯玲,陶虹,聂黎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8):31⁃32.

[3]宋佳玉,刘金宝,孙明振.高职院校药理学简约教学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8):13⁃14.

[4]于丽玲,张斌.从医学生的心理需求现状探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40⁃41.

[5]闫堃,程玮,曹罡,等.教好“一堂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5):35⁃37.

[6]沈湛云,喻晓雁.基于“以生为本”的非中药专业中药鉴定技术分类分层教学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49⁃51.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篇8

合理构建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

1、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遵循市场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情况来安排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还多侧重视觉传达的内容,如Coreldraw、书籍装帧设计等,延续着21世纪初的平面设计课程结构,未形成一个能满足现在新媒体社会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需要,对江浙地区几个典型城市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细致地分析了江浙地区新媒体的业务范围、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与需求情况,并结合我院自身的特色确定了新媒体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以《新媒体概论》课程代替《设计概论》课,更具针对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如平面构成课程中就淡化点、线、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将教学重点放在形态的联想与设计上,QQ表情的设计、插画人物的设计等思维训练,加强学生的图形设计能力,具有灵活性和专业性。另外,我院新媒体作为一门新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中,提出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对专业课程进行突破性改革,其核心在于把工作中的行动过程与课程中的学习过程相统一,形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课程设置互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2、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特色定位当前,我国高校在新媒体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存在着较严重的趋同性。一些院校参考其他院校的课程建设与方案,并没有针对自己学校对专业进行定位。相当多的院校希望培养样样精通的全能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上追求全面。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多是表面和肤浅的。因此,高职院校在新媒体专业的建设中,应倡导在院校自身特色发展的基础上来构建课程体系和设计教学内容,努力将新媒体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新意。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依托国际大都市的环境开设专业方向。目前上海地区已成为全国游戏产业的高地,所以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上构建了一个创意强、技术高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当代产业紧缺的、高素质游戏美术设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应聘于国内各类游戏企业,能够胜任游戏原画、MAYA建模、游戏动画等岗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也较重视苏州的传统特色与专业的结合,将昆曲、园林、绘画等传统元素用在新媒体的教学中,同时,还积极与国内外艺术设计院校交流和合作,引进优秀的教学资源,努力构建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文化和谐共荣的教育新格局。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也应充分利用学院和地方优势,将紫砂元素运用到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共同合作,如陶瓷工艺系,制作一部以品牌推广度为内容的紫砂影片或紫砂动画;也可以开设紫砂艺术课程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地域文化。在实践方面,学院可以与企业、艺术家的个人工作室建立合作关系,建成校内外实践基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利用本地资源服务教学。

加强学院自身的软件和硬件建设

1、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新媒体专业教师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高职院校培养新媒体人才的质量,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应鼓励教师到社会生产一线进行锻炼,通过社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可通过专业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另外,可以聘请社会上具有较高声誉的、实践丰富的新媒体专家担任外聘教师,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2、加大实训室的建设,重视技能的学习新媒体是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并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艺术,所以对教学资源的配置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推进新媒体的教学发展中,要加大实训室的建设,建成新媒体互动实训室、摄影实训室、非线性编辑实训室等。实训室的建立,也方便了综合课程的开展和学科间的交叉,对学生研究性学习、主动学习、跨学科探究都大有裨益。高校作为人才的加工厂,不仅要看市场的需要和办学的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其培养的人才质量。所以,学院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合理构建新媒体艺术的课程体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艺术人才。

本文作者:曹君工作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篇9

要将多媒体教学合理、准确、高效地运用到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全面而准确地了解该门课程的特点。在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旅游学概论》具有以下几个较为显著的特点:

(一)该课程是高职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在高职院校,《旅游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使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帮助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该门课程是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它不仅仅是高职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规定的专业必修课。

(二)该课程在旅游专业的系统学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性

《旅游学概论》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对学习旅游专业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旅游专业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旅游专业的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旅游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包括了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导游实务和旅行社管理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该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应掌握旅游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较为全面而系统地认识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以及由其而引发产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的本质。教师通过对该门课程的讲授,要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树立系统的旅游知识框架,掌握旅游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内容多而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等旅游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包括了旅游学的核心概念、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旅游资源的分类、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需求的成因、旅游的影响等旅游业的核心知识。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

二、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适用性

与传统的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容量性、直观性等多个优势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基础性、重要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多媒体教学可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高职旅游专业的《旅游学概论》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包括了较多旅游学中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如果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声、像、图、文等各项资源,能达到图文声像并茂的效果,大大提升了《旅游学概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例如,针对《旅游学概论》中的概念,如果运用传统的讲授法,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高职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如果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合理地利用声、像、图、文等各项资源对旅游学的核心概念进行诠释,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该门课程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持久、全面、深切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概念。

(二)多媒体教学可提升课堂教学容量性

《旅游学概论》在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涉及的专业知识点和技能较多。网络、书籍、音像制品上,可供教师查阅和使用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大量案例、图片、视屏和音频,并将这些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运用到《旅游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添加各类声、像、图、文等资源,将新知识和新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可拓宽学生知识面,达到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较好结合,这就大大提升课堂教学容量性。

(三)多媒体教学可将教学内容条理化、简单化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前后相连,关系错综复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在讲授课程前后关联交叉的知识时,往往会让学生失去耐心和好奇心,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对声、像、图、文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教师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比较彻底的分解知识技能信息,减少抽象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转换过程,可以全面、准确地表达其教学意图,将教学过程中难点和重点问题简单、准确地呈现,使教学内容调理化和简单化。

(四)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场景直观化

高职《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对具体场景和问题的处理;传统的板书和口头无法表达清楚的这些场景,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且高职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很难让学生自己在脑海中构建和重现这些场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声、像、图等资源,可较生动、准确地再现教学中需要的场景;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突破视觉的限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三、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旅游学概论》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相比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因此,在高职旅游专业《旅游学概论》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

(一)够用原则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信息查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查阅和搜集到与《旅游学概论》相关的教学资源极为丰富。教师将各种教学资源运用到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课件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不根据实际需要,把过量信息和资源带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过度快速地操作多媒体,以求将所有信息展现给学生,很容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高职的学生在课堂中完全没有时间消化和思考,最后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秉承“够用原则”,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课时安排,从海量教学资源中筛选出素材,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实用原则

相比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形式,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教学形式更新颖。但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新颖和丰富,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过多地应用强烈的色彩、大量图片和动画,片面追求采用最先进、最现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置教学内容不顾而一味地追求形式,反而忽视了真正核心教学内容。其实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教师应紧记“实用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和优化课堂,而不是“统治和主导”课堂。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用适当的资源将教学内容呈现即可,不应造成本末倒置,影响教学效果。

(三)合用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明显,导致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只注意到它的优势,忽视了它的局限性;不管课程的什么内容,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其实教师也应进行思考和筛选,针对高职《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合用的前提下,实用多媒体教学。以该门课程的“旅游线路设计”的内容为例,以笔者的授课经验,该部分内容更合适使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将学生讨论结果呈现,并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灵活的修改,这种方式更利于师生互动,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四)会用原则

应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亲自设计、编写课件,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受精力和能力的限制,部分教师将网络上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下载,然后不加修改地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其实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如果教师不做任何的学情分析,直接拿来就用,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教师还应通过学习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到真正“会用”。

四、结语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篇10

【关键词】院校,医学;基础医学概论;非临床专业;青年教师

基础医学概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是一门整合了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的课程。其所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医学院校的非临床专业学生,如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心理学、公共卫生管理学等,学生层次及基础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各门课程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且内容繁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挺大的挑战。作者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及反思,从青年教师角度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及教训。

1简化授课内容,突出重要知识点

本课程涉及学科众多、知识点较多且相对枯燥,对于医学知识比较薄弱的非临床专业学生而言,学习起来确实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对授课方式及授课内容的调整。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了解熟悉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因此,就整本教材而言,上课时需要授课教师挑重点内容去讲,而重点内容也需要针对学生层次、专业的不同进行调整,不仅是对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删减,更重要的是授课方式更加灵活,内容更浅显易懂。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尽量避免过细过深过难的机制和描述内容,让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对简单的医学常识。针对专业特色,调整教学内容。在进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授课时,可以多讲解一些和大脑、心理学紧密相关的知识。例如,古代普遍接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心脏是智慧之源、灵魂的集聚地和记忆的居所。后来经过盖伦、笛卡尔等科学家的不断探索,才形成了现在的理论,认为大脑在这些功能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针对药学专业学生,多讲解药物作用相关的配体、受体、离子通道等知识,可能更有助于其加深对自身学科专业的理解。例如,离子通道有多种门控形式:化学门控、电压门控、机械门控。一些西药或中药可能就是存在和离子通道的结合位点,从而调控离子通道的开闭,影响细胞的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应。

2改变授课方式,因材施教

“夫子教人,各因其才”,这是孔子的教学经验,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所教授的专业及班级特性。针对二本及三本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班级的学生采用更有针对性的幻灯片,简单扼要地归纳授课内容。此外,还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教师可通过临床病例分析的方式,提前把相关病例、学习资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后复习、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病例分析,对上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强化,并在下一次上课前上讲台进行病例分析、讲解、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上课内容再次进行强化记忆,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这些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因材施教强调针对性,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内容;布置不同的病例分析,针对同样的问题,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回答。当然精美生动、逻辑清晰的课件制作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作者通过整合教研室其他教师及自己搜集的资料,努力在授课课件里将图像、动画、视频、文字等结合起来,将原本艰深复杂的机制内容,用浅显易懂的图片或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不但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尽量掌握所学的知识,变被动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动学习。

3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通过课堂观察及课后对学生的询问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有如下原因:教材较厚、学科较多、知识点众多,难以记忆;有些内容比较艰深,难以理解。针对这些原因,作者提出了各种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首先,医学相关教材均较厚,对于非临床专业学生而言,平时接触得比较少,理解记忆确实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大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结合大纲要求,针对性地看书,花费主要的时间精力对重点掌握内容进行学习,同时多看书、多复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非掌握的内容只需浅读达到了解的程度就好。近些年,医学教学强调整合,如基础医学学科之间的整合、临床学科之间的整合或者医学整体上的整合教育。《基础医学概论》就是一本整合的教材,但是实际教学中每个学科只教授本学科的内容,离“整合”二字相去甚远,这就需要各个学科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交流沟通,例如,将各个学科教师集合到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共同讨论每个学科的授课内容,并将本学科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前后上课的学科之间授课内容相互呼应,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同时,各个学科的教师,都是有深厚的医学背景及知识储备的,可以在上课讲解本学科课程的同时,穿插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旁征博引,也许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临床案例方式讲解炎症的红、肿、热、痛症状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引起肿胀?这就和生理学上的组织液的生成联系到一起了。

医学知识内容繁杂,记忆比较困难。每名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联想、掌握重点、逻辑推理、整合贯通、先整体框架后具体细节都是行之有效的学习医学知识的方法。虽然记忆的内容较多,但医学的学习不能只是记忆,要体现学,体现思考。尤其在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多思考,查阅书籍,逻辑推导,当然课后询问教师或者查阅资料、观看相关在线视频,都是较好地征服难点的方法。例如,压力感受性反射是调节机体外周血压的重要方式,但是也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压力信号是如何传递的,神经信息如何进行编码,递质和受体又是怎么回事呢,动作电位怎么产生?这些问题也许很少有人提,但是确确实实是存在于这个案例中的。思考多了,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就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知识在你手中就会越来越融汇贯通,而不是学过这门课程就把这门课程的内容很快就忘记。

4增加教学手段

现在的教学手段很多,有启发式、问题式、微课、慕课等[10],可以通过配合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配合使用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针对知识点查阅文献,积累素材,并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课程中提出的问题等进行精心设计。例如,讲授尿液的生成排放的影响因素时,询问学生有没有体会,出汗及大量喝水后如厕的次数会怎样?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各部分知识联系紧密,要联系对比,归纳总结才能更好地掌握。例如,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心力衰竭章节时,要先引导学生复习正常的心功能活动规律及心肌细胞收缩的分子机制,进而引出心功能受损后从代偿到失代偿阶段则会发展为心力衰竭,从而引导学生顺利进入病理生理学内容的学习。通过总结,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样会使学生理清知识,分辨易混淆的知识点。

5重视实验教学

基础医学概论所包含的多门课程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步培养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也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再次强化。还可通过积极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研室教师的相关课题研究,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研思维,为以后的工作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作为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还多有欠缺,应多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本校实行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制度,给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高资历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地熟悉教学科研工作。而科室的高资历教师都已从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不仅对本学科知识非常熟悉,还对学生非常了解,懂得如何授课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兴趣,更懂得如何将知识重点难点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讲授出来,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多听高资历教师上课,不仅能帮助自己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还能学习高资历教师的授课技巧,帮助自己更快地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彬彬,孔霞,郭向华,等.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教学模式优化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4):267⁃269.

[2]侯玲,陶虹,聂黎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8):31⁃32.

[3]宋佳玉,刘金宝,孙明振.高职院校药理学简约教学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8):13⁃14.

[4]于丽玲,张斌.从医学生的心理需求现状探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40⁃41.

[5]闫堃,程玮,曹罡,等.教好“一堂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5):35⁃37.

[6]沈湛云,喻晓雁.基于“以生为本”的非中药专业中药鉴定技术分类分层教学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49⁃51.

[7]沈超.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心理医生,2015,21(15):220⁃221.

[8]樊代明.HIM,医学发展新时代的必由之路[J].医学争鸣,2017,8(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