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启蒙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07:28: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早期启蒙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早期启蒙教育

小议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1]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2]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婴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婴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3]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查看全文

小学生道德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对小学德育现状进行简要阐述,说明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并对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总结国学启蒙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小学德育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国学启蒙教育;小学教育;道德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道德教育与知识文化教育同样重要。小学生处于性格和人格的养成期,此期间的个人品行状况以及道德发展状况,对学生青春期乃至成年早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现在小学生群体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叛逆、自私、集体意识弱等不良倾向,实际上意味着小学生道德教育需要加强。

一、国学启蒙教育对小学生德育的积极作用

“国学”的概念十分宽泛,从广义来看,国学是能够代表中国主流文化的学术、理论以及文化表现形式的总和;从狭义来看,国学是可用于个人发展以及学校教育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学校教育中提到的“国学”,多是指狭义上的国学。国学启蒙教育即使用国学经典中适用于小学阶段以及国学初学者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教育形式,《弟子规》《三字经》《诗经》《论语》等皆可选用。国学启蒙篇章多是对个人品行发展、个人行为准则以及处世方法和态度的阐述,具有明确的教导意义,能够给小学德育提供良好的范本。小学生通过诵读和学习经典,能对传统道德有初步的认知,辅以教师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德育水平。

二、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查看全文

幼儿园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幼儿活力充沛,且思维积极、思想开放,因而具有非常高的可塑性和发展性。因此,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过程中要积极为幼儿探寻集趣味化、知识化、人文化和教育化于一身的教育资源,以此助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而传统文化恰好能够满足幼儿快乐成长的发展需求和情感体验,因此逐渐成为幼儿启蒙教育活动体系中最受欢迎的教育资源。

开展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更好的历史名人故事,能够为幼儿输送高质量的人文营养和思想精华,加之历史名人故事具有较高的趣味性、适宜性和思想性,非常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其次,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能够为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清晰地指明发展方向,提醒教师将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作为自己的教科研任务,专心致志地探究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与幼儿教育的科学结合策略,以此优化幼儿教学环境。最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可以成为教师践行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可行性途径,为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教育走向多元化、趣味化、主体化和实效化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现状虽然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但是现阶段幼儿园内开展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却难以令人满意,其还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过程简单,缺乏师生互动

在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中,教师仅注重为幼儿提供具有一定趣味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绘本素材、挂图材料、趣味故事和视频信息等,而忽视了过程指导和启迪教育。虽然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在开端表现得形式多样、质量较高,但过程简单浪费了这个良好的开端。

(二)目的缺失,忽略主体需求

查看全文

小学音乐启蒙教育论文

[摘要]当今社会,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发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感知力和审美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研究,将奥尔夫秉承“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对于小学音乐启蒙教育重要的借鉴意义进行融合渗透,通过探讨其对音乐元素的重视,以及建立在“新”模式上的科学化、多样化发展对小学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音乐

启蒙教育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世界音乐教学范围内受到广泛推崇,对于各国的音乐教育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由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先生所创建,是一个独创的音乐体系。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秉承“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从学生本身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更注重课本知识,与传统观念中以教授唱歌、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与目的截然不同。

一、小学音乐启蒙教育的新解说

奥尔夫先生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与不好则不是最终追求的目标。1.强调音乐基本元素的演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教学中倡导对节奏、旋律的练习,不同于传统课堂中孤立的节奏教学,反之从朗诵入手,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节奏感。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通常情况下,我们所学习理解的音乐主要是通过听觉感官来感受的,即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进行一些听力练习、发音练习,对于音乐基本元素的演绎呈现一种程式化的状态,对于一些音乐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音色等的学习和理解并不深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从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出发,让孩子在学习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世界当中去,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自由地演绎。例如,奥尔夫音乐体态律动教学,就是以音乐伴奏,肢体演绎,从而训练孩子的音乐节奏感,通过拍手、捻指、拍腿、跺脚等形式进行声势教学,促进孩子身心的平衡发展,培养他们敏锐的听力、反应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会使孩子在学习中产生厌倦,久而久之,音乐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样他们对于乐理、节奏、表演等的掌握就轻松自然,而且根深蒂固。这其实也是奥尔夫所倡导的元素性教育的体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音乐基本元素成为小学音乐启蒙教育的中心,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打好音乐基础。2.强调音乐即兴性的演绎。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强调即兴演绎,这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都是放在熟练掌握音乐技能技巧之后才敢尝试的活动。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自然、最直接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在音乐启蒙教育阶段引导情感表露最直接的形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音乐与舞蹈、器乐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实践,促进学生即兴发挥,自然流露自己的情感。在这方面,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引入游戏教学,将音乐融入游戏。在玩乐中,让学生体会不同音高、节奏、律动的感觉。例如,在《玩具兵进行曲》的音乐游戏中,教师给学生分配角色,有扮演小士兵的,有扮演观众的,还有扮演路边的大树的,之后给学生分配道具,音乐响起,游戏开始了。各种角色根据音乐的节奏出场、表演,在多次的聆听之后,学生自然而然能够表现出小士兵神采奕奕的自豪样子,而且能够随着音乐节奏踏步、排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音乐启蒙阶段就能够参与即兴表演,自觉融入音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音乐感知力,进而培养自己的即兴创造力。3.强调音乐教育本土化的演绎。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人类在慢慢步入全球化时代,随着各国交流和依存程度的加深,文化间的碰撞、影响、冲突与融合也越来越频繁与激烈,不同文化之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频率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创新,走出一条拥有自己特色的“新”音乐教育之路,尤其是在最为重要的音乐启蒙教育时期,成为当下音乐教育者要深思的问题。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音乐本土化的教育和原则,它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应用和推崇,是因为它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包容性,可以和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音乐教育相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仅适用于德国的本土音乐教育,在其他国家传播与应用时,同样可以结合本国的实际特点,实现“本土化”。随着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在国内的逐渐传播,我国的音乐教育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从小学启蒙教育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塑造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新”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的艺术体验,这样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二、小学音乐启蒙教育的新价值

查看全文

幼儿教育与智能学伴关系的确立

2—8岁是孩子学习语言、认知世界的黄金时期,人工智能则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因此我们有信心做出这样的结论: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学伴关系必将发生革命性飞跃。

一、对幼儿教育现状的思考

1.幼儿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理念。虽然几十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提升幼儿教育的诸多政策,但幼儿教育环境实质上的改变甚微。一是如今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幼儿的健康水平提升到了新高度,但所处人际环境过度中心化。从“四老”到新生代的父母,幼儿总是处于“中心”地带,他(她)的一举一动受到了过度关注,最重要的是安全关注。在启蒙教育方面,年轻父母缺少专业的幼儿启蒙教育培训,愿意给孩子“最好”(注意:并不是最优)的启蒙教育。我们暂且不论幼儿教育机构是否具备相当资质,但这些启蒙如同“蜻蜓点水”,孩子每周只训练一节课,每节课时间2个小时,上课时不允许家长陪在身边(大多数是这种情况)。这种环境是否能够达到启蒙教育的要求,缺少专业机构的评价。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容易受到意外吸引,专注力与集中力不高,孩子对于教师印象不深刻,容易忘记,学伴关系很难建立起来。二是如今的年轻父母从未接受过专业辅导幼儿教育训练(发达国家在孕期就要接受达标课节数的专业培训),对于传统的启蒙教育抱有排斥心理,受新生事物影响大,在孩子的教育中也爱“赶时髦”。意大利“蒙氏教育”、英国“游戏”启蒙、美国“儿童多元智能教育”……各种机构打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旗号,让没有育儿经验的家长盲目跟随“潮流”,收效甚微。当明白自身才是幼儿最好的学伴,再想建立和谐独特的关系时已不可能。2.幼儿园教育存在发展不均的问题。幼儿园是为了更好地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但这不是全部原因。我国的幼儿教育一直采用的都是小班制或大班制教学,虽然这给幼儿提供了更多集体生活机会,但公立幼儿园(普惠性)与民办园存在着发展不均等的情况。无论是园区的硬件环境建设,还是师资的软件层次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一是普惠性幼儿园更多是为了解放父母,家长减少后顾之忧,对于幼儿教育就退而次之。经调查发现,大多数普惠性幼儿园没能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甚至有的园根本就没有风格,对幼儿的教育纯粹按照国家的幼儿教育大纲要求,采取的是与学校风格类似的方式。与其说孩子来到幼儿园,不如说年纪更小的学生来到了规模更小的学校。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幼儿,往往过早地建立了学伴关系,或者是与教师形成了“尊师重道”的早期师生关系,或者是与小伙伴形成了幼稚的同学关系,而这两种学伴关系都不符合幼儿教育的发展环境。二是一些规模较大的私立园有比较不错的硬件环境,但师资并不能与之形成等同配套。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虽有资质(学前专业),但往往刚走出大学校门便走进幼儿园大门,不仅缺少育儿经验,更缺少将理论化为实践的能力。他们在幼儿园的工作方向是受幼儿园的办学观念影响的,幼儿园的办学方向又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可惜的是我国除了部分一二线城市有一定的幼儿教育指导作用外,绝大多数城市的幼儿教育都是盲从状态,农村的幼儿教育更不用说。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很难说幼儿是否建立了良好的、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伴关系。

二、人工智能带来建立学伴关系的优势

1.最长时间的陪伴,是学伴也是良伴。人工智能早已经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内容,它正在以越来越精细化、具体化的实物体现出来。这些实物(不是一般性质的玩具)容易唤醒,而简单的操作也利于幼儿使用和训练。这其中体现出来的反复问答、随机形变以及具有指向性训练,都对幼儿启蒙教育有促进作用。幼儿教育偏重于记忆训练、锻炼思维力和想象力,这些要么需要有相当专业的知识储备,要么需要长时间的陪伴,要么需要系统反复操作。人工智能学伴的出现不仅解决了时间上的尴尬,同时提升了孩子的关注力和想象力,对于习惯养成也有极大的助力。据初步调查,许多幼儿园正在努力设置人工智能作为幼儿的学伴,人工智能中所包含的引导点、知识层面都可以自主结合幼儿当下的需求给予恰当指引,甚至能够引导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和表达,提高幼儿的集体意识。这种学伴关系的建立,将提升启蒙教育效率,科学化精准化地进行分层次帮扶。2.激励幼儿的探索欲,更早建立自信心。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最高权威,是崇拜的对象。教师的行为(尤其是教学行为)影响他们从事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参与寻找、钻研将会唤醒孩子的探索欲望。在这方面人工智能更好的表达认同和赞赏,从而补偿孩子因为受到了忽视,冷落,嘲笑和贬低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人工智能还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丰富的信息,升级教学手段,不断主动适应孩子的行为习惯,促进沟通和表达,帮助其找回自信,适应群体生活。更高层次的人工智能还可以“观察”“倾听”,根据幼儿的喜好来“发展”自身的形象,满足幼儿不断衍生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有意愿、有目的探求,有利于良好性格的养成。这样的学伴关系才是良好的、健康的。

作者:李宸歌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教师幼儿园

查看全文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策略

摘要: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本文在家园合作背景下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养成策略展开研究,在明确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幼儿培养中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存在的行为习惯脱节、家长对启蒙教育认知不足、幼儿园教育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即消除脱节现象、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创新幼儿园的启蒙教育方式等,以期为营造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和氛围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园;良好品德;启蒙教育

高尚的品德、良好的生活行为,不仅是保证幼儿身心茁壮成长的关键,也是支撑其个体未来走向成功的核心。笔者对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在幼儿阶段,大部分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加之当前家长对幼儿较为溺爱,使得其行为品德受到影响。虽然幼儿的自我控制与自主约束能力较弱,但在此生命阶段中,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会在生活中模仿家长、幼师的言行,所以父母与其教师的社会行为与言语表达方式,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幼儿的认知造成干预。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当不断强化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始终遵循“一以贯之”的原则,无论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时,或其在家庭中,都应当以相同的标准要求幼儿。同时,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家庭和幼儿园通常是以合作教育的关系存在的,因此家园合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地位。当前,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使得家庭与幼儿园之间无法完全融合,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为了能够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幼儿时期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养,本文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策略进行分析。

一、培养幼儿养成良好品德行为的重要意义

良好品德的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品德的养成是早期教育的核心任务。曾有一位记者采访过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记者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回答说:“在幼儿园。”记者又问:“那您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要诚实,不撒谎;打扰了别人要道歉,做错了事情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一直按幼儿园老师教的去做。”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出来一个真理:分享、诚实、责任、尊重、爱心等良好品德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忽视了对这些好习惯的培养,认为这些都是小事情,幼儿长大了再要求也不迟。可是,良好品德的养成需要从小养成。一旦错过了黄金养成时期,而让幼儿有了错误的认识和不好的行为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过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当中,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能够让人们更好地适应所处的环境,并更快地融入到集体当中。此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品德高尚或懂得约束自我的社会群体,更加懂得珍惜与他人的交往机会,并清楚地知道出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因此,幼儿阶段是对群体进行专项教育的最好阶段,而幼儿主要的活动场所便是家庭和幼儿园。但目前仍然有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幼儿是教师的责任,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每个社会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其社会行为、心理认知,均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其中包括教育环境的干扰、先天遗传、后天教育指导等),而父母要想树立幼儿对人生正确的认知,不能将教育幼儿的责任完全交由幼儿园的教师。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当共同关注幼儿的方方面面,例如,培养幼儿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他人分享的习惯等。只有在双方明白在教育幼儿过程中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后,才能够建立教师与家长的有效联系,以便更容易地实现对幼儿的教育目的。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只有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通力合作,才能够促进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

二、目前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少儿科技活动思考

当今世界,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因为一切高、精、尖的科学技术、设备、仪器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要想中国不落后、不挨打、并能赶上世界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关键在于能不能培养一大批可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科技人才,而科技人才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一大批科技人才,就迫切需要从小、从早抓起,而少儿科技活动就是普及科学知识,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科学兴趣、爱好、观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等科学素质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实践证明,它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少儿科技活动能向少年儿童进行科普知识教育,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起到科技启蒙教育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少年儿童早期进行科技启蒙教育,对于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幼苗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要从小培养科技人才幼苗,首先就要从小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爱好,而少儿科技活动就是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兴趣、爱好、普及科学知识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科技活动中,可以针对少年儿童的年龄、智力等特点,选择有关内容,对少年儿童有系统、有计划地进科普知识教育。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科学常识,各种自然现象及天文、地理、生物、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讲身边处处有科学的道理;从现代化战争、未来科学的应用,讲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讲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科学家、发明家的成长过程,讲从小学科学、用科学、参加科技活动,注意观察、勇于探索、大胆进行科学小实验的重要意义。在活动中,还可以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能力等特点,进行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小制作。如:“风向标”、“潜望镜”、“太阳钟”、“明暗灯”、“小喷泉”、“电磁铁”、“空瓶吸水”、“隔瓶吹火”、“秘密文件”、“奇妙的纸圈”、“烧不着的手帕”、“吹不翻的纸桥”、“会飞的螺旋桨”、“小收发报机”、“中国飞板”“海、陆、空模型”等等。通过讲解科学知识和进行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小制作,引起儿童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他们探索知识的动力,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中,逐步认识事物、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揭示他们探索奥秘的心扉,起到科技启蒙教育的作用。

二、少儿科技活动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扩大知识领域,促进各科教学

兴趣是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它能使学生智力开足马力,推动儿童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查看全文

陶行知诗歌教育内涵分析

摘要:陶行知既是著名教育家,也是高产的大众诗人,其诗歌创作与其教育改革实践紧密结合,文学成就与教育成就相辅相成,注重诗歌教育性是陶行知诗歌创作的突出特点。陶行知诗歌创作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教育思想,他试图通过文学样式,采用诗歌这种短小精悍的文体,用最通俗易懂的形式,来宣传他的教育理念,以达到对民众进行教育的最大化效果。陶行知诗歌蕴含了爱国爱民教育、生活理念教育、现代启蒙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彰显出他爱国爱民的博大情怀和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陶行知诗歌;平民意识;教育性;爱国爱民;生活理念;现代启蒙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大众诗人。陶行知先生一生为教育事业创造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教育理论,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教育实践成果,可以说,陶行知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作为一位教育家,他心系祖国和平民大众,深知国家落后的原因,志在通过教育来唤醒愚昧落后的人们。因此,不少研究者对陶行知的定位也多是其“教育家”这一身份。事实上,陶行知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著述了几百万字的教育理论;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900余首诗歌,是个高产的大众诗人。值得关注的是,他创作了近千首诗歌,在文学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其诗歌创作是与他推行教育改革实践离不开的,甚至可以说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与其教育学上的成就是相辅相成的。他创作的大部分诗歌是为了更好地宣传他的教育思想,他通过“文学”样式,采用诗歌这种短小精悍的文体,用最通俗易懂的形式,来宣传他的教育理念,以达到对民众进行教育的最大化效果。细品陶诗,几乎每首诗歌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性,简单的诗歌形式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其教育内涵——陶诗所体现出的爱国爱民教育、生活理念教育、现代启蒙教育等,彰显了陶行知的爱国爱民情怀和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

一陶行知的平民意识

陶行知作为一位心系祖国和人民的教育家,在他身上有一股强烈的平民意识,这种平民意识是体现其诗歌教育内涵的思想根基。因此,要了解陶诗中的教育内涵,首先有必要对陶行知身上的平民意识做一番详细阐述。陶行知出生于安徽歙县一个清贫的家庭,自幼便感受到了世事沧桑,深知农民生活的疾苦。他在平日的生活里,接触得最多的也是贫民,12岁时,他就成为了家中的半个劳动力,经常与贫民们一起劳作。由于一直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陶行知对广大贫苦大众表现出无比尊敬与挚爱的态度,对那些有钱有势者是极为鄙视和憎恨的。陶行知的生长环境使他自幼便形成了亲民、爱民、为民、教民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后来发展成为陶行知思想性格的主干,贯穿在他一生的事业和人生道路中,推动着他开拓以人民为本位的文化思想路线,致力于建设中国性、平民性的民主社会。其次,陶行知是一位爱国人士,但他的爱国思想有别于古代的忠孝观念和家国思想。中国古代没有“社会”观念,“社会”一词是在近代中国才出现。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认为忠孝于家或者家族,便是对国家的忠;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成为历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中国古人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家族的利益而缺乏整体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陶行知接受了新的知识和文化,受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不仅爱国,而且爱民。他认为一个国家,只有这个国家的公民融于一个大集体,具有一种“社会”意识,共同提高,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他深刻地认识到旧中国的封建和落后,尤其是旧中国教育的落后。他认识到“老八股”的传统教育和“洋八股”的奴化教育的弊端,认为这正是中国教育落后的真正原因。旧中国广大平民百姓无法接受教育、愚昧无知,民众的落后是国家落后的根源。他同情那些在这个等级社会中无法接受正当教育的穷苦百姓。陶行知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怀着一颗爱国爱民的心,在社会生活中凭着自己的躬耕精神,通过积极的社会实践对社会进行改造。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平民教育事业,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平民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他一生的愿望,他想以此来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创造新生活、创造新社会。再次,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青年陶行知置身于新的社会环境下,深受新的思想与理论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渐传入中国,使处于深重灾难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作为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的马克思主义很快就吸引了陶行知的注意力,他也逐渐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自觉地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化,最终他转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位亲密战友。与此同时,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群众思想和群众路线、关心贫苦劳动人民生活的思想也更加坚定了陶行知的平民思想意识。陶行知一生为了人民,他是那个时代人民性觉悟较高的人。他在教育学和文学上的努力都是为了人民,是为了教化平民百姓,他所指示的道路是人民的道路、民主的道路。郭沫若评价他的诗歌是一部“人民经”;余之介评价他在教育上创造了新的民本主义的教育思想;茅盾也评价说“他的教育理论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场,可以说是人民本位的教育”,“适应人民的要求而又提高人们的要求”[1]。陶行知先生一门心思为了人民,他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他骨子里的平民意识贯穿了他一生,他是人民的诗人,是人民的教育家。在其诗歌创作中,他的平民意识是彰显其诗歌教育内涵的根基,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最终目的。

二爱国爱民教育

查看全文

听障儿童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摘要:特殊音乐教育是音乐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听障儿童的学前音乐教育又是特殊音乐教育的一个主要分支,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但由于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很多音乐教育者都对特殊音乐教育避而远之,导致特殊音乐教育教师匮乏。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特殊音乐教育中的听障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更多的音乐教育从业者关注特殊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从而普及我国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关键词:听障儿童;学前;音乐教育

一、学前特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的特殊教育学者柯克(Kirk,1983)对特殊儿童的定义是:在心智特质、感觉能力、神经动作或生理特质、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方面,偏离一般或常态儿童,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儿童,而这样偏离的情形,得靠学校教育设施的调整,或特殊教育服务的提供,才可发展其最大潜能程度。学前教育指的是0—6、7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这个时期的音乐教育尤为重要,其重要性表现为:1.有利于尽早填补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2.有利于改变和优化特殊儿童的大脑结构;3.有利于正确引导和提高特殊儿童的形象思维;4.有利于保护和促进特殊儿童心理活动的正常发展。

二、听障儿童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听觉是人类感知世界、学习语言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听觉障碍也称为听力残疾,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听觉困难,听不到或是听不清环境及言语声音。儿童正处于听觉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听力障碍严重的损害了儿童的语言功能,影响了儿童的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发展,导致许多听障儿童的心理发育不完善,常出现自闭、内向等性格缺陷。需要注意的是,听障不完全等于聋哑,听障儿童是可以通过助听器去感知和认识这个世界的,也是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去练习发声和正常交流的,这些儿童更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和关爱。不少听障儿童在学龄阶段虽然进入正常小学,但在二、三年级以后成绩不断下滑,不能达到学校的教学要求,最后父母还是选择了聋哑学校,造成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听障儿童在学前阶段,其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等抽象的思维能力方面没有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发展,因此,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升高,知识层面的学习越来越抽象,他们无法理解,加上个人身体和心理的缺陷,导致成绩直线下滑。因此,听障儿童的教育应该比一般正常儿童的教育更早,而音乐教育可以更好地开发儿童的大脑发育,刺激和训练其听觉、语言表达和认知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如果错过了某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会对儿童的康复造成很大的困难。

查看全文

深究幼儿教育对幼儿今后学习的重要性

摘要:幼儿教育是什么,幼儿应如何正确接受教育?幼儿接受与不接受教育区别又如何?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然。在当今科技发达的今天,幼儿的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不仅是家长,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们更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幼儿教育的重视与否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习方面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习重要性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和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彰显出我们知识的坚固,但社会形势不容乐观。所以,作为一名即将从事幼教的学生,我有以下体会: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二、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及任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