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策略

时间:2022-12-05 11:40:27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策略

摘要: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本文在家园合作背景下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养成策略展开研究,在明确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幼儿培养中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存在的行为习惯脱节、家长对启蒙教育认知不足、幼儿园教育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即消除脱节现象、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创新幼儿园的启蒙教育方式等,以期为营造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和氛围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园;良好品德;启蒙教育

高尚的品德、良好的生活行为,不仅是保证幼儿身心茁壮成长的关键,也是支撑其个体未来走向成功的核心。笔者对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在幼儿阶段,大部分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加之当前家长对幼儿较为溺爱,使得其行为品德受到影响。虽然幼儿的自我控制与自主约束能力较弱,但在此生命阶段中,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会在生活中模仿家长、幼师的言行,所以父母与其教师的社会行为与言语表达方式,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幼儿的认知造成干预。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当不断强化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始终遵循“一以贯之”的原则,无论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时,或其在家庭中,都应当以相同的标准要求幼儿。同时,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家庭和幼儿园通常是以合作教育的关系存在的,因此家园合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地位。当前,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使得家庭与幼儿园之间无法完全融合,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为了能够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幼儿时期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养,本文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策略进行分析。

一、培养幼儿养成良好品德行为的重要意义

良好品德的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品德的养成是早期教育的核心任务。曾有一位记者采访过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记者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回答说:“在幼儿园。”记者又问:“那您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要诚实,不撒谎;打扰了别人要道歉,做错了事情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一直按幼儿园老师教的去做。”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出来一个真理:分享、诚实、责任、尊重、爱心等良好品德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忽视了对这些好习惯的培养,认为这些都是小事情,幼儿长大了再要求也不迟。可是,良好品德的养成需要从小养成。一旦错过了黄金养成时期,而让幼儿有了错误的认识和不好的行为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过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当中,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能够让人们更好地适应所处的环境,并更快地融入到集体当中。此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品德高尚或懂得约束自我的社会群体,更加懂得珍惜与他人的交往机会,并清楚地知道出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因此,幼儿阶段是对群体进行专项教育的最好阶段,而幼儿主要的活动场所便是家庭和幼儿园。但目前仍然有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幼儿是教师的责任,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每个社会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其社会行为、心理认知,均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其中包括教育环境的干扰、先天遗传、后天教育指导等),而父母要想树立幼儿对人生正确的认知,不能将教育幼儿的责任完全交由幼儿园的教师。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当共同关注幼儿的方方面面,例如,培养幼儿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他人分享的习惯等。只有在双方明白在教育幼儿过程中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后,才能够建立教师与家长的有效联系,以便更容易地实现对幼儿的教育目的。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只有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通力合作,才能够促进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

二、目前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存在行为习惯脱节

当前,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过程中,存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脱节的问题。以幼儿进餐为例,幼儿在幼儿园进餐时,会表现出较强的自立性,会自主进餐。而在家庭中,幼儿却对父母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不愿意自主进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幼儿在幼儿园中做任何事情都有规范的制度约束,幼儿园中幼儿的各项活动都有更加科学的流程安排作为依托。而在家庭当中,家长对幼儿的言行要求更加宽松,没有相应的流程制度作为支撑,因此导致幼儿在幼儿园中刚刚养成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在家庭中被逐渐淡化,进而出现上述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仅仅在幼儿园保持良好品德行为是无法实现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应当要求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始终坚持相同的行为习惯,并以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协作、共同促进和共同监督的方式实现对幼儿教育的不断创新。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行为的过程中,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第一,部分教师自认为自己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而大部分家长不懂教育,二者地位不平等。第二,部分家长不重视,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去。第三,部分家长认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各司其职,幼儿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教师管。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脱节的问题。

(二)家长对幼儿启蒙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老旧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幼儿养成良好品德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样的教育思想下,幼儿家长通常会忽视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启蒙教育,存在对启蒙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部分家长将幼儿教育的时间更多地分配到对各类兴趣班的学习上,部分幼儿的周末比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安排还要紧凑,但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不理想的,不仅没有达到家长预期要求,同时耽误了幼儿启蒙教育的时间,使其无法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此外,除了“望子成龙”类型的家长,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幼儿溺爱,这不仅会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灵造成隐患和伤害,同时更会带来各种负面因素对幼儿的品德和行为造成影响,使其养成陋习,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发展。“5+2=0”这种现象意味着家园合作中,家长没有做到自己应尽的职责。例如在幼儿园,教师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好看的书,分享美食;幼儿回到家,分享被独享代替;在幼儿园,幼儿不小心碰了别人,会说对不起,回到家,不小心摔倒了,部分家长会用脚跺踩地面,责怪地面跌倒了幼儿。

(三)幼儿园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除了上述两个问题之外,幼儿园的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幼儿养成良好品德行为的关键因素。目前部分幼师没有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没有及时与家长进行信息对接。同时,部分幼师还存在不擅交际的问题,不愿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导致家长无法实时获知子女在幼儿园的表现,因此无法及时、有效地帮助幼儿解决其在幼儿园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当前幼儿园组织的活动较少,缺少丰富的家园互动活动也使得家长对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各项情况无法及时掌握。家园合作还不够深入,较多停留在表面,家长虽然进入了幼儿园,但是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的多,直接参与的少,家园合作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三、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策略

(一)消除脱节现象

针对上述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存在行为习惯脱节问题,首先,应当从消除这一脱节现象的角度出发,构建家庭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使教师能够与家长勤沟通,双方都能及时发现幼儿在其养成良好品德行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双方应将幼儿在幼儿园以及在家庭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向对方通报,共同商议并提出解决方案,在解决方案实施后,应当将教育结果进行及时向对方反馈。现在教师和家长之间通过微信相互联系,教师把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及时通过微信告诉家长,家长第一时间可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其次,幼儿园应当多举办开展各类亲子活动,通过活动让家长更加清晰地掌握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表现情况,并在对其他幼儿观察的过程中,明确幼儿与其他孩子的差距。让家长由参观转为参与。同时,通过亲子活动的开展,拉近幼儿与其父母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针对家长会的形式也应当进行合理的创新,针对不同家长的需求,为其针对性提出解决意见和建议。还有最主要的一点是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沟通能力,教师要坦然面对自身的不足、及时反思、审视自己,尽快和家长建立一种良性互动关系,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还可将科学育儿知识教授给家长,并根据家长提出的各类问题提供咨询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实现家庭与幼儿园的密切联系。家园合作有利于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父母是幼儿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刻的。在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过程中,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了解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幼教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有责任与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家园合作还有助于家园两方面在认知上得到互补,在教育上达成相互的合作支持。幼师有处理幼儿各种问题的经验,有专业的见解,能为家长提供一些关于培养幼儿良好习品德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家庭成员的素质修养、教育观念、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家庭环境的质量将直接对幼儿身心造成影响。父母有义务为幼儿创建更加和谐、相互尊重、平等与愉快的良好家庭环境,以此让幼儿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并使其具备自信心和上进心。同时,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幼师也应当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形成家庭与幼儿园相互协商、互补的教育模式,让家长从原本的被动教育逐渐转变为主动教育,提高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父母应当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不能将一切教育责任推卸给幼儿园教师,要时时刻刻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三)创新幼儿园的启蒙教育方式

幼儿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应当在幼儿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更加健康和丰富的环境,并使其能够在这一环境当中获得有益于其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经验。同时,良好的启蒙教育环境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在幼儿生活中实现对知识的不断探索。同时,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教师应当克服自身胆怯的心理,重视起自身在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中的桥梁作用。通过教师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能够让家长更加充分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实际情况,从而能够进一步影响到家长自身教育方式的转变,更有利于家园合作教育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本文从多个方面明确了幼儿品德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时,教师不仅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策略进行工作,同时还应当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其具体存在的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为幼儿制订出更具针对性的培养模式,使幼儿能够在更融洽、和谐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日后发展提供更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苏艳红.建构乐融融,合作美与共——浅谈建构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J].才智,2019(16):50.

[2]陈亚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及改进策略[J].华夏教师,2020(6):4—5.

[3]叶雅静.幼儿品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究[J].才智,2020(16):82—83.

[4]胡仙娥.铁杵成针之功,滴水穿石之效——谈幼儿阶段毅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26.

[5]欧阳叶.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进程与理性规划——基于生命自觉的视角[J].教育科学论坛,2021(19):57—62.

作者:张春莲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