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思维能力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07:31: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儿童思维能力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儿童思维能力培训

小学古诗文思维训练路径

摘要:古诗文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大有裨益。然而,在古诗文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只重读背,学生思维的权利被剥夺;依赖课件,学生思维的空间被挤占;碎片学习,学生思维的过程被忽视;策略缺失,学生思维的火花被漠视。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的策略有:具化形象,开启思维;分析推论,抽象思维;提出质疑,审辨思维;归纳梳理,可视思维;比异迁移,创新思维。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思维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训练思想(维)应该是学校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也指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语言。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取得综合效应,思维方面应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如此看来,指向思维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古诗文的教学也应指向学生思维发展。

一、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之问题

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编写古诗文129首(篇),占全部教材的30%以上,因而加强古诗文教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据笔者观察,目前古诗文的教学大多按照程式化展开教学,如读准字音、读出韵律、串说诗意,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所谓读读、讲讲、背背,学生思考甚少,课堂中儿童思维不够:只重读背,学生思维的权利被剥夺;依赖课件,学生思维的空间被挤占;碎片学习,学生思维的过程被忽视;策略缺失,学生思维的火花被漠视。这种或照本宣科,或一讲到底,或一读而过,缺乏思维训练的古诗文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学习被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

二、小学古诗文教学中训练儿童思维之必要

查看全文

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及解决对策

【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阶段融入了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侧重于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造成幼儿学习负担过重,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很不利。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强调知识讲解和知识灌输,强调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性学习,忽视了对幼儿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社交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不符,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对策

幼儿教育是指3~6岁幼儿的早期教育,立足于广义层面而言,与幼儿身体成长、认知成长、性格成长相关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幼儿教育活动。这类活动包括:指导幼儿做家务、带领幼儿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等。立足于狭义层面而言,幼儿教育则指的是幼儿园教育。对于幼儿而言,幼儿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认知世界的一种教育活动。现如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但剥夺了幼儿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而且大量的拼音识字珠心算占据了幼儿玩耍的时间。倘若不改变这种教育现状,任由其发展与蔓延,则势必会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阶段融入了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侧重于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造成幼儿学习负担过重,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很不利。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强调知识讲解和知识灌输,强调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性学习,忽视了对幼儿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社交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不符,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查看全文

儿童智力发育中的音乐教育论文

一、早期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环境,还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研究,婴儿被分成两组,一组生活在一个只有白墙,天花板上没有任何装饰,安静的隔音的房间里,另一组生活在墙壁和天花板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图案的房间里,透过玻璃能看到医生和护士在工作,还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几个月后,对两组婴儿进行智力测试,发现房间里缺乏刺激的孩子,其智力水平与另一组相比是缓慢的。这项研究表明,早期丰富的环境是儿童的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音乐在这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早期音乐教育是开发孩子潜能得最有效的途径。科学证明儿童与生俱来就具有巨大的潜力应该说每个孩子生下来个个都是天才。那是遗传基因决定的,科学发现,人的基因当精子和卵子结合时就决定了孩子大脑的结构,其影响作用占30%~60%,所占比例因人而异,以生理遗传最为明显。它告诉了我们儿童的潜能是客观存在的,开发的空间的巨大的。这不仅为孩子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物质前提和发展的可能性而且还制约着孩子日后发展的方向。武汉市一个5岁的女孩已进入武汉大学超智班,她可以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伊索寓言,并能使用英语进行对话。主要原因是她的医生父亲让她从小听音乐,她父亲还说:“给孩子适当的信息来刺激大脑,是一种重要的早教手段。”不仅如此,生理学家也早已证明:音乐训练可以促进人们大脑左右半球的均衡发展。因此,对儿童进行早期音乐教育是必要的。听音乐,学习唱歌可以开发儿童智力,通过乐器的学习,节奏的训练,你可以锻炼孩子们手部的精细运动,这样孩子的听觉、触觉和视觉相协调,使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培训和发展,促进均衡发展儿童的大脑左右半球。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学龄前儿童学习钢琴或其他乐器可以使他们未来的推理能力在学习数学等学科时发挥极大的作用。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个,一个是数字,一个是文字,一个是音乐!”在孩子们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音乐作为启发儿童智慧的关键,不仅是合适的,而且是非常富有成果的。

二、早期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儿童智力的发育,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孩子自我人格的完善,建立崇高的道德品质。

优美的音乐可以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方式。音乐用美丽的声音,美妙的旋律,生动的节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通过潜移默化的环境接受音乐对其性格的感染和教育。正确的音乐教育,能使孩子体会到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音乐的美,享受美,使孩子的性格更加活泼开朗,并且培养孩子的胆量和才能。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一些刚生过孩子的母亲给婴儿听一些古典音乐。例如,莫扎特的奏鸣曲,循环反复,不断放给婴儿听,不断给他们讲解。直到婴儿5个月的时候,又进一步实验,把一些他们从没听过的曲子夹在已经听熟的曲子中放给他们听,当听到那些从没听过的乐曲时,婴儿脸上带着惊讶和不安的神情,而听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时,他们则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个结果说明5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记住乐曲了,所以音乐,是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最好途径。

三、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接触音乐,让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练习唱歌、表演,大胆的、天真地表达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的评价和欣赏。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审美和道德往往在同一进程中实现。当我们教孩子学会唱或让孩子们享受到丰富的音乐和艺术歌曲,能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学会唱歌的孩子不仅喜欢,而且善于通过行为表达他们对这首歌的内容的感受。在集体歌唱、演奏乐器或小节目时,为了确保演出效果,孩子会控制自己的行动,提高集体的责任感和约束力。所以让孩子们学习音乐、舞蹈、乐器、可以培养孩子团结、诚实、勇敢和优良的品质。美妙动听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符合了人们生理的韵律和节奏,被不同年龄和知识阶段的人们所接受。这里,不需要前期教育积累,不需要循序渐进的铺垫,无论是多大的孩子,都能够一定程度地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根据音乐这样的特点,如果让学龄前儿童经常性接触音乐,或者带他们参与各种适宜的音乐活动,儿童大脑就会时时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像我国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说的那样“: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我们应该通过音乐教育,让孩子们体验到快乐,喜欢音乐,并使自己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记得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六岁开始学习拉小提琴,音乐世界赋予我的直觉,对我的新发现(运动物体的光学)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因为直觉产生了新的科学发明。那种直觉实际上与音乐世界的所谓灵感是相通的。”因此,早期音乐教育,在孩子的智力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查看全文

儿童绘画语言对当代艺术创作风格影响

摘要:绘画是一种被儿童所广泛喜爱的艺术形式,他们通常会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以特殊的形式表现在绘画中,尽管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并不具备高超的绘画技巧,但他们所具备的童真往往能让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发现成人所无法洞察的独特世界。因此,儿童画总会具备一种其他绘画形式所不具备的艺术魅力。随着现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绘画大师开始关注儿童的绘画语言,而通过对现当代众多画家的作品进行分析也不难发现,在他们的绘画中有绝大多数作品的灵感都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儿童画。本文就从儿童绘画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出发,分析儿童绘画语言对现当代艺术创作风格的影响,进而在此基础上指出儿童画对当今绘画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儿童画;儿童绘画语言;现当代艺术;创作风格;影响

我们在欣赏现当代著名绘画大师的艺术作品时不难发现,其中有大量的艺术作品在形式风格上都融入了一些儿童画的影子,究其原因主要是儿童绘画的童真随意、简练稚拙往往能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儿童相比,成年人在思维方面往往更加理性,因而在艺术创作中成年人往往无法充分展现儿童画所具备的独特情趣,而现当代艺术创作中对儿童绘画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所表现的就是艺术家本身对艺术本质及纯真情感的一种追求。现当代艺术创作中儿童绘画语言的融入对丰富艺术的表现形式及情感的传递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儿童绘画语言对现当代艺术创作风格的影响,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启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绘画的概念及特点

1、儿童绘画的概念

什么是儿童绘画?所谓儿童绘画的具体定义在现阶段其实并没有明确的概念。有部分学者认为儿童绘画指的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培训,在思维认识能力上还处于开发阶段的儿童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在《丰子恺论艺术》一书中丰子恺先生说道:“儿童画是思想感情特殊而绘画技术未练的一种人所描的绘画。儿童画是重兴趣而轻理法的,近于漫画的一种绘画”。还有部分学者则认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纯粹自然的儿童绘画。由此可见,针对儿童绘画的概念界定相对较为模糊。在当今,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教育家深入到对儿童绘画的探索中并指出,所谓的儿童绘画是指那些在儿童阶段所绘制的并且未经成年人指导的一种图画形式,这类绘画作品本身有着纯粹性的特征。所以,本文探讨的儿童画从年龄上主要针对12岁以下的儿童所画的作品。他们的绘画语言往往与成年人有着明显的不同,通常由儿童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在风格形式方面更加的纯粹且有着成年人所不具备的主观随意与天趣童真之美。

查看全文

数学教学总结经验改革论文

我州小学九年义务教材施教工作已进行了五年。本文就小学数学义务教材施教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一些成功经验,特别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改进意见,与同行讨论,以期进一步做好义务教材施教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搞好素质教育。

一、抓住关键,把握特点,教出特色

自1992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九年义务教材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使我州的小学数学呈现出一片新的面貌。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可以概括为12个字:抓住关键,把握特点,教出特色。

1、以转变教育思想为根本,把宣传教育和师资培训贯穿在施教工作的全过程。做好师资培训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我们采用请进来培训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他人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等办法,下大力气进行教学大纲教材教法的学习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州和县、市组织的大型培训活动有54次,有的县受培教师已达学科教师的95%。

在培训中,我们把提高思想认识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再对单元教材和例题进行分析辅导,研究教法和学法。

查看全文

高中政治SOLO分类学业评价法涵义分析论文

【摘要】SOLO分类法评价理论介绍,文章尝试着用SOLO分类法对高中政治学业进行评价。以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政治39题为例,对考生作答用SOLO分类法进行评价。并由此引发对SOLO分类法优点和局限的思考。

【关键词】SOLO分类法、评价、高中政治、政治高考题、优点、局限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

S0L0的英文全称为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即可观测的学习结果的分类法。SOLO分类法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是由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先生及其同事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提出的,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

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思想源头——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让(Jean.Piajet1896-1980)的发展阶段学说。(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左右)。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2)前运算阶段(2左右到6、7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3)具体运算阶段(从6、7岁左右到11、12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4)形式运算阶段(11、12左右到14、15岁左右)。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皮亚杰的理论的困境是,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表现;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反复性。

然而,实践证明,皮亚杰的理论仅仅是一个天才的假设,真正的儿童心理要比这一理论复杂得多。比格斯的同事在实践中遇到了两个困惑:第一,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地理学科中,他可能处于具体概括运演阶段,而在数学学科中却仍然停留在中级具体运演阶段。第二,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反复性。例如,一名儿童的数学水平已经到达形式运演阶段,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倒退到中级具体运演阶段。

查看全文

数学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论文

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应以促进小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等。同时也应注意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素质,包括小学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个性特长和个性潜能等。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就已阐明了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就是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大纲》的“前言”部分开宗明义,“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明确提出了以提高公民素质为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在“教学目的和要求”部分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结构。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又对上述目标结构中的各子项分年级、分单元提出了层次分明、具体明确的要求,形成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三级目标体系。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只要认真实施《大纲》,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对学有余力、爱好数学的学生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必将促进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基本素质,以及个性素质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学科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结合形势、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促使小学生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

认知能力是小学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责无旁贷地被公认为“思维的体操”。所以《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十多年来的教改实践证明,组织良好的数学教学能使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认真思考的习惯得到培养。

查看全文

明确素质教育目标发挥数学育人功能

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应以促进小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等。同时也应注意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素质,包括小学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个性特长和个性潜能等。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就已阐明了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就是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大纲》的“前言”部分开宗明义,“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明确提出了以提高公民素质为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在“教学目的和要求”部分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结构。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又对上述目标结构中的各子项分年级、分单元提出了层次分明、具体明确的要求,形成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三级目标体系。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只要认真实施《大纲》,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对学有余力、爱好数学的学生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必将促进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基本素质,以及个性素质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学科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结合形势、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促使小学生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

认知能力是小学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责无旁贷地被公认为“思维的体操”。所以《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十多年来的教改实践证明,组织良好的数学教学能使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认真思考的习惯得到培养。

查看全文

少儿科普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能力

少儿科普期刊是少年儿童较为喜爱并广泛阅读的读物,能够使少年儿童认知科学、懂科学、学科学、爱科学以及运用科学,伴随少年儿童成长。新媒体是在信息科技技术支撑下发展而来的,其一经生成,对各行各业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少儿科普期刊的产业发展模式。新媒体时代下,凸显少儿科普期刊发展不足问题,这对少儿科普期刊编辑能力形成一定的冲击。因此,身为少儿科普期刊编辑,应在少儿科普期刊发展进程中,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少年儿童阅读需要,创新少儿科普期刊编辑模式,进而推进少儿科普期刊时代化、社会化进程。

一、新媒体时期对少儿科普期刊带来的机遇

(一)传播内容创新。新媒体时期对少儿科普期刊的传播内容带来创新机遇。首先,少儿科普期刊在新媒体支撑下,选题内容较为鲜明与活泼,能够根据少年儿童的需要,选取引起少年儿童关注的话题作为内容,使少儿科普期刊在传播过程中,激发少年儿童的阅读意识。例如:少儿科普期刊在新媒体时代下,内容更具时代性、新闻性,将科学信息与生活融合,便于读者理解信息内容。其次,少儿科普期刊在新媒体技术支撑下,能够巧用“明星”代言,增强少儿科普期刊的贴合性,获取少年儿童的青睐。少儿科普期刊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以“明星”作为科学的代言人,传递科学信息,加快少儿科普期刊传播速度。例如:《我们爱科学》期刊中,选取主流的“明星”为代言人,获取少年儿童的一致好评与认可,使该期刊得到良好的销售。最后,少儿科普期刊在技术的支撑下,运用动漫的形式,呈现科学信息,使少儿科普期刊内容丰富多样,吸引少年儿童阅读。(二)传播方式的创新。在新媒体时代下,拓宽了少儿科普期刊内容的传播方式,使传播路径得到拓宽。首先,少儿科普期刊在新媒体技术支撑下,不仅能依托于传统的纸媒形式进行科学信息的传播,也能借助电子期刊形式进行内容的传播,诸如:在网络平台中,借助虚拟技术进行少儿科普期刊内容的传播,使少年儿童能够在指定的网络平台中获取少儿科普期刊内容,满足少年儿童对少儿科普期刊阅读需要。其次,少儿科普期刊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以微视频形式进行传播,使少儿科普期刊内容图文并茂化,更吸引少年儿童的关注与认可。例如:《小哥白尼》其以趣味科学为创作核心,将科学信息以短视频、微视频等形式在多个媒体平台中进行传递,便于少年儿童获取与观看科学信息。最后,少儿科普期刊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在微信平台中进行传播,其传播方式多元化,以微视频传播、音频传播、文字传播的融合性,实现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满足少年儿童多元化获取科学信息需要。

二、新媒体时期少儿科普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能力

(一)用户思维能力。新媒体时期下,拓宽了少儿科普期刊信息传播路径,并丰富少儿科普期刊内容,使少儿科普期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而少儿科普期刊编辑作为少儿科普期刊发展的核心因素,需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转变自身编辑思维,迎合新媒体发展形势,具有用户思维,以少年儿童作为其期刊编辑的主要素,编辑满足少年儿童的少儿科普期刊形式。因此,少儿科普期刊编辑在新媒体时期下应具有用户思维,以先进技术,及时获取少年儿童对科学信息获取的需要,明确主题内容,促进少儿科普期刊内容的创新,从而使少儿科普期刊获取少年儿童的认可。(二)运营能力。新媒体时期下,极大地丰富了少儿科普期刊编辑内容,增强了少儿科普期刊内容传递的时效性,实现少儿科普期刊发展模式的创新。在少儿科普期刊发展进程,内容是重要内容,其能吸引少年儿童的眼球与视线,使少儿科普期刊获得良好的销量。在新媒体时期,少儿科普期刊传播的内容不同于以往,其呈现新颖性、独特性。因此,少儿科普期刊编辑应具有运营能力,能够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发展趋势,调整自身少儿科普期刊编辑方式,推进少儿科普期刊在新媒体平台中良好地运营,获取少年儿童的支持与认可,进而达到少儿科普期刊良好的发展趋势。(三)服务能力。以往的少儿科普期刊模式多为纸质的阅读读物模式,以其巧妙的配图模式,获取少年儿童的关注与阅读,获得良好的少儿科普期刊传播成效。而新媒体时代下,拓宽了少儿科普期刊受众人群,不仅少年儿童喜欢阅读少儿科普期刊,其他群体,诸如青年群体,甚至中老年群体也喜欢阅读少儿科普期刊。他们依托于网络平台,获取自身喜爱的少儿科普期刊进行阅读,满足自身对科学信息的阅读需要。基于此,新媒体时期下,需要少儿科普期刊编辑具有服务能力,以服务多受众群体为导向,加强少儿科普期刊的编辑,使少儿科普期刊编辑符合多元化受众群体需要,进而达到少儿科普期刊良好的传播模式。例如:借助网络技术,加强受众群体的研究,根据受众群体需要,编辑少儿科普期刊,不断提升少儿科普期刊编辑服务能力。

三、新媒体时期少儿科普期刊编辑跨界新路径

查看全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建设现状

摘要: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课程的目标是培养素质高、实践强的应用型幼儿师范人才。在此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现状,针对教学内容局限于以教材为主、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实践机会少、师资力量薄弱四方面问题,提出开发校本课程、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丰富教学资源和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模式的改进实施建议。

关键词: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课程建设;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是否能在学前阶段获得良好的教育,决定了他们能否身心健康发展。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1]。早期数学学习能帮助学前儿童获得概念之间的联系,促进学前儿童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并能很好地预测在其他多个领域的发展[2]。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作为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有义务、更有责任为学前教育行业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社会在不断变化,学前教育行业也在快速发展,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期待和要求也在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而课程建设是改革的重要保证。

一、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实践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其中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是学生理论素养支撑的核心课程,更是进入幼儿园工作的“敲门砖”。因此,五大领域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水平。数学作为五大领域中科学领域的部分内容,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与人的心理发展密不可分。在此背景下,为满足教育体制与教育市场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目的在于为幼儿园提供专业人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学生的教学能力没有达到市场需求,就业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已就业的幼儿教师水平有限,很难实现职业提升。这主要源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课程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幼儿行业的需求。针对此情况,本研究将尝试对高职院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实施建议。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