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思维能力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11-19 15:43:11

儿童思维能力培训

儿童思维能力培训范文篇1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思维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训练思想(维)应该是学校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也指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语言。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取得综合效应,思维方面应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如此看来,指向思维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古诗文的教学也应指向学生思维发展。

一、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之问题

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编写古诗文129首(篇),占全部教材的30%以上,因而加强古诗文教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据笔者观察,目前古诗文的教学大多按照程式化展开教学,如读准字音、读出韵律、串说诗意,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所谓读读、讲讲、背背,学生思考甚少,课堂中儿童思维不够:只重读背,学生思维的权利被剥夺;依赖课件,学生思维的空间被挤占;碎片学习,学生思维的过程被忽视;策略缺失,学生思维的火花被漠视。这种或照本宣科,或一讲到底,或一读而过,缺乏思维训练的古诗文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学习被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

二、小学古诗文教学中训练儿童思维之必要

(一)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国古代诗文经典作品,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学习中国古代诗文,就是要从中学习和感受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民族自信与自豪。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两者互为依存,密不可分。离开思维的融入,离开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的运用,我们就不能透过语言文字去想象和推理,就不能进入到古诗文的意象和意境之中去体会和感受古诗文的言、象、意以及背后的这些“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能入心、入脑,就不能熔铸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就会流于形式。

(二)它是儿童思维阶段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儿童形象思维发展,并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关键阶段。“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文在激发儿童想象、激活儿童形象思维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好的古诗文教学,善于激发儿童想象,激活儿童形象思维,正如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所说的“形象思维使儿童的脑细胞能较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加上教师有意识地描述,形象思维积极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当然,在培养形象思维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另外,小学阶段也是儿童元思维从完全不自觉到开始自觉发展的重要阶段。元思维是思维的高级状态,是对自己思维的思维,是能让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儿童的元思维有其发展性,“(这种)从不能意识到自己思维过程发展到能自觉意识的过程,即为小学儿童元思维产生和发展的特点”。古诗文因其短小凝练、朗朗上口、便记易诵,因而利于反思,在培养儿童元思维能力上,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初入学儿童遇到古诗文时,由老师引导其体会诗意;随着年段增长,古诗文学习的深入积累,学生能够记背的古诗文增多,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渐浓;到中高年级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该如何理解古诗,会逐步建构出自我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并说出自己的学法以及检查对错,这就是元思维逐渐形成的表现。

三、小学古诗文教学中训练儿童思维之策略

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结合不同年段尤其中高年段古诗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指向促进学生思维的小学古诗文教学策略包括:

(一)具化形象,开启思维

我们认为,教师可通过具化形象,开启学生的思维认知,设计“读图”或“涂鸦”等活动,激活学生大脑图示,引导学生学会仔细地看图,根据图片感受诗文内容,了解诗文大意,激发儿童大脑潜能,开启思维的大门。工作室成员执教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时,采用“诗画讲读”展开教学:(1)学生圈画出诗中描绘景物的词语,教师画出相应的景物简笔画。(2)学生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画出相应的画面。(3)学生根据画面进行讲解,潜移默化中理解诗句表现的意境。(4)学生根据画面配乐朗读,在对比朗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心绪。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输入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在画面讲解时,学生从画切入,对诗中凝练的语言进行分析、创造,眼见白居易的创作之景,感受白居易的创作之情。进而,学生在诵读中将白居易所见之暮江图与自己心中的暮江图进行联结、互补、融合,将古诗的语言意境具象化。学生小组讨论,互相比较,不断补充,陈述自己的发现,呈现了完整的思考过程和思维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古诗也会由教材上普通的教学内容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从形象建构达成形象思维的培养,通过具化形象的建构,实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形象还原,以“读懂作者”;进而促进形象思维,打开想象,融入读者的个性化体验,进行情境化的合理加工,逐步“读出自我”,实现意义生成,开启思维之旅。

(二)分析推论,抽象思维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推测解决方案,进而解决问题。有些古诗文在字面的精妙处可停下来,发现“柳暗花明”;而有些诗文是不能仅仅从字面表层推测,需要学生透过表面的文字信息分析作者意之所向,从上下文出发推断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联结文章所述的事实、人物的对话动作、学生大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来番“山重水复”,通过辨识提取、抽象分析、聚合联结,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为例。学生可以按照“具象体验—情境关联—推断意图”的策略来学习。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先欣赏秋雨江南的视频,再围绕“送别”这一话题想象王昌龄与友人分别时所谈所做,最后自主探究出送别诗“先写景然后抒情”的表达范式,拓展相关送别诗。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古诗课文都是三首诗(词)为一课。对于儿童来说,发现事物的差异要比发现事物的共性容易。三首古诗(词)因为哪些相同之处,被放在同一篇课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其中规律,联结内隐共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辐合思维。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为例,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是七言绝句,都是写传统节日。随着联结学习,学生发现三个传统节日都“历史悠久”“习俗多样”,从而形成关于“传统节日”古诗文学习的辐合思维。五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三首诗都是在写诗人的爱国情怀,在联结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们初步建构了爱国诗的特点。

(三)提问质疑,审辨思维

应用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KennethS.Goodman)认为,阅读的过程是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读者不是从阅读材料中被动获取信息,而是联结已有背景知识,根据阅读材料线索去预测和创造意义。我们常对要读的内容进行预测提问,并在阅读过程中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进而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例如学习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文《司马光》,我们就可以边读边预测会发生什么事情,司马光可能会怎么做。阅读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提问质疑,如:“课文题目《司马光》和《砸缸》,哪一个好?”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会迫切想找到所预测问题的答案,并且为能正确地预测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通过自我提问和验证的思考过程,提升审辨思维能力。同时,我国古代教育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熟读而精思”,也主张慎重和深入地思考。在小学古诗文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也支持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学生审辨思考。例如学习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文《书戴嵩画牛》,在初读课文环节,教师可以提问:题目“书戴嵩画牛”,应该在何处停顿?“所宝以百数”中“数”应该读何音?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探究,发现其中缘由,不仅解决了断句和读音,还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审辨思考。在拓展提升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戴嵩画牛”可是一桩历史公案,不同人对这幅画各执一词,有评论家认为戴嵩画错,但也有评论家认为戴嵩并未画错,相机指导学生阅读拓展的古文评论,并补充“(牛斗)尾搐入两股间”“掉尾而斗”两种牛斗图的真实情况的照片,启发学生思辨畅言:看了这些资料,你又有什么看法?这种以启发学生多角度思维的以疑促思法,让提问和质疑贯穿其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

(四)归纳梳理,可视思维

古语有言“文以载道”,小古文凝练了重要的意义,是思想的触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难度。教师执教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等,将抽象的形式可视化地呈现,具象化表达,有助于学生梳理小古文语言背后的思想。工作室成员在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时,关注故事情节,借“辩”聚焦学生思维的培养,同时,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见图1),展示思维过程: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工作室成员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1)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2)结合原文和鱼骨图(见图2),对课文进行梳理。重点关注“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等句子。(3)师相机总结(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等)。(五)比异迁移,创新思维学习古诗文,可以通过“温故”而“知新”,可以通过“群诗”而“会意”。诗人才子都有一定的创作风格,经典诗篇都有哲理性,天长日久,人们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的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种定势看法。其实,我们可以比异迁移,多角度考虑。工作室成员执教六年级“铁汉柔情辛弃疾”群词阅读,在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先引导学生回顾四年级下学期学习的《清平乐·村居》,运用元思维策略让学生回顾其学法并迁移,再探索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青玉案·元夕》,铁汉柔情辛弃疾的形象得以浮现和丰满;再引导学生发现婉约和豪放词作中的意象与情感,在比对读议中对辛弃疾进行多元化解读。统编教材中,小学中高段的古诗文常设置在一课,这也提醒了老师们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古诗文的群文阅读,既培养学生元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求同比异的创新思维能力。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虽说都是写传统节日,但在纵向比较中,学生发现异趣之处:三首诗所写的习俗不同、诗人的处境不同,当然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是爱国诗,不过所经之事、所见之景、所感之情、所处之位不同,让同主题的意境完全不同。教学中,需要进行比同求异,尤其要在比异板块中“谈发现,品不同”,教师需要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去鼓励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迁移,正如有人提出(因此)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灵活的迁移运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古诗《墨梅》,课中比异迁移:(出示一组写梅花香气的诗句和一组王冕写梅的诗句)大多数诗人写梅花,通常会写它的香气。王冕诗中描写的是“清气”。二者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合作完成学习单(见图3)。学生通过对比,了解了诗人不求权贵的高尚情操,也通过语言支架的强化迁移,感受了托物言志这一类诗的内蕴,助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古诗文教学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思维,关注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有思维深度的学习,让语文核心素养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陈玉秋.思维学与语文教育[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刘媛.小学儿童思维特征与英语阅读教学探讨[J].卷宗,2019,9(1)

4.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5.吴善虎.指向思维培养:古诗教学的时代呼唤[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1)

6.彭宏清.古诗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品悟王崧舟《墨梅》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20(10)

儿童思维能力培训范文篇2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对策

幼儿教育是指3~6岁幼儿的早期教育,立足于广义层面而言,与幼儿身体成长、认知成长、性格成长相关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幼儿教育活动。这类活动包括:指导幼儿做家务、带领幼儿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等。立足于狭义层面而言,幼儿教育则指的是幼儿园教育。对于幼儿而言,幼儿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认知世界的一种教育活动。现如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但剥夺了幼儿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而且大量的拼音识字珠心算占据了幼儿玩耍的时间。倘若不改变这种教育现状,任由其发展与蔓延,则势必会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阶段融入了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侧重于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造成幼儿学习负担过重,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很不利。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强调知识讲解和知识灌输,强调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性学习,忽视了对幼儿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社交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不符,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首先,幼儿教育小学化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不相符。幼儿的神经系统功能、认知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等,尚未发育完善,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势必会造成幼儿对教育活动不感兴趣,使得他们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丧失了自主思维能力。其次,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很不利。《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该强调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入手,重点引导幼儿锻炼身体,培养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简而言之,幼儿教育需要关注幼儿各方面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而不能过于强调知识点的灌输。幼儿教育小学化则直接忽视了对幼儿创新思维能力、探索兴趣、社会交往能力、自主思维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再次,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幼儿过早接触了小学阶段的内容,使得他们在日后进入小学校园时,会接受到重复性的内容。虽然这能够让他们轻松地拿到高分,但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思维,会让他们在进入中学校园之后,一下子不能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得以发生。

三、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因素

(一)学校。1.幼儿园(1)提高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修养。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幼儿行为和思维习惯的直接影响者。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成果。组织幼儿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幼儿教师的思想得到转变,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让广大幼儿教育掌握科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2)重视对幼儿园日常工作的指导。有些幼儿对于玩具或者游戏活动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则需要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引导。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阅读一些感兴趣的内容,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逐步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能盲目地追求办学质量,而需要坚定最初的办学理念。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严格按照山东省省编教材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每一个教育主题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各学科内容相互渗透,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过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3)探索游戏化学习。所谓游戏化学习指的是,为幼儿创设一种游戏环境,使得幼儿能够“在玩中学”。当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将知识融入到游戏情境中,既杜绝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又让幼儿实现了知识视野的拓展。例如,在班级内部,教师可以设置图书角,供幼儿随时翻阅;益智区内拼图等开发智力的材料;生活操作区内投放串珠、插花等材料,引导幼儿在材料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散思维,强化想象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2.小学据了解,现在小学一年级的上课进度很快,如果完全没有接触一年级知识的幼儿学习起来是非常吃力的,所以,严格实行“零起点”教学,教学进度不得提前,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二)家庭。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在教育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家长与教师应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教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力度,争取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对《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有所了解,引导家长充分把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让家长了解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向家长讲解一些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共同引导幼儿实现健康成长。为幼儿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充分尊重幼儿的现实需求,尊重他们的感受,引导幼儿实现个性化发展和健康成长。家长应该摒弃传统“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注重对幼儿行为和思维习惯的培养,而不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幼儿一些比较奇怪的想法,家长可以采取引导的方式,鼓励他们朝着合理的方向大胆探索,让幼儿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在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加入到幼儿的探索活动中,与幼儿共同成长,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三)社会。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社会中一些辅导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壮大,而他们也似乎明白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如此,就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日益明显。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清楚地意识到,幼儿教育不应该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应该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得幼儿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鉴于此,我们应该抱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突破幼儿教学障碍,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让我们共同携手,还给孩子一片自由、快乐成长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安丹妮.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J].明日风尚,2019,(01).

[2]魏洁芳.幼儿教育中安全环境创设的措施[J].小学科学,2019,(03).

儿童思维能力培训范文篇3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研究,婴儿被分成两组,一组生活在一个只有白墙,天花板上没有任何装饰,安静的隔音的房间里,另一组生活在墙壁和天花板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图案的房间里,透过玻璃能看到医生和护士在工作,还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几个月后,对两组婴儿进行智力测试,发现房间里缺乏刺激的孩子,其智力水平与另一组相比是缓慢的。这项研究表明,早期丰富的环境是儿童的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音乐在这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早期音乐教育是开发孩子潜能得最有效的途径。科学证明儿童与生俱来就具有巨大的潜力应该说每个孩子生下来个个都是天才。那是遗传基因决定的,科学发现,人的基因当精子和卵子结合时就决定了孩子大脑的结构,其影响作用占30%~60%,所占比例因人而异,以生理遗传最为明显。它告诉了我们儿童的潜能是客观存在的,开发的空间的巨大的。这不仅为孩子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物质前提和发展的可能性而且还制约着孩子日后发展的方向。武汉市一个5岁的女孩已进入武汉大学超智班,她可以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伊索寓言,并能使用英语进行对话。主要原因是她的医生父亲让她从小听音乐,她父亲还说:“给孩子适当的信息来刺激大脑,是一种重要的早教手段。”不仅如此,生理学家也早已证明:音乐训练可以促进人们大脑左右半球的均衡发展。因此,对儿童进行早期音乐教育是必要的。听音乐,学习唱歌可以开发儿童智力,通过乐器的学习,节奏的训练,你可以锻炼孩子们手部的精细运动,这样孩子的听觉、触觉和视觉相协调,使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培训和发展,促进均衡发展儿童的大脑左右半球。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学龄前儿童学习钢琴或其他乐器可以使他们未来的推理能力在学习数学等学科时发挥极大的作用。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个,一个是数字,一个是文字,一个是音乐!”在孩子们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音乐作为启发儿童智慧的关键,不仅是合适的,而且是非常富有成果的。

二、早期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儿童智力的发育,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孩子自我人格的完善,建立崇高的道德品质。

优美的音乐可以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方式。音乐用美丽的声音,美妙的旋律,生动的节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通过潜移默化的环境接受音乐对其性格的感染和教育。正确的音乐教育,能使孩子体会到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音乐的美,享受美,使孩子的性格更加活泼开朗,并且培养孩子的胆量和才能。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一些刚生过孩子的母亲给婴儿听一些古典音乐。例如,莫扎特的奏鸣曲,循环反复,不断放给婴儿听,不断给他们讲解。直到婴儿5个月的时候,又进一步实验,把一些他们从没听过的曲子夹在已经听熟的曲子中放给他们听,当听到那些从没听过的乐曲时,婴儿脸上带着惊讶和不安的神情,而听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时,他们则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个结果说明5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记住乐曲了,所以音乐,是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最好途径。

三、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接触音乐,让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练习唱歌、表演,大胆的、天真地表达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的评价和欣赏。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审美和道德往往在同一进程中实现。当我们教孩子学会唱或让孩子们享受到丰富的音乐和艺术歌曲,能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学会唱歌的孩子不仅喜欢,而且善于通过行为表达他们对这首歌的内容的感受。在集体歌唱、演奏乐器或小节目时,为了确保演出效果,孩子会控制自己的行动,提高集体的责任感和约束力。所以让孩子们学习音乐、舞蹈、乐器、可以培养孩子团结、诚实、勇敢和优良的品质。美妙动听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符合了人们生理的韵律和节奏,被不同年龄和知识阶段的人们所接受。这里,不需要前期教育积累,不需要循序渐进的铺垫,无论是多大的孩子,都能够一定程度地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根据音乐这样的特点,如果让学龄前儿童经常性接触音乐,或者带他们参与各种适宜的音乐活动,儿童大脑就会时时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像我国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说的那样“: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我们应该通过音乐教育,让孩子们体验到快乐,喜欢音乐,并使自己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记得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六岁开始学习拉小提琴,音乐世界赋予我的直觉,对我的新发现(运动物体的光学)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因为直觉产生了新的科学发明。那种直觉实际上与音乐世界的所谓灵感是相通的。”因此,早期音乐教育,在孩子的智力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四、结语

儿童思维能力培训范文篇4

关键词:儿童画;儿童绘画语言;现当代艺术;创作风格;影响

我们在欣赏现当代著名绘画大师的艺术作品时不难发现,其中有大量的艺术作品在形式风格上都融入了一些儿童画的影子,究其原因主要是儿童绘画的童真随意、简练稚拙往往能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儿童相比,成年人在思维方面往往更加理性,因而在艺术创作中成年人往往无法充分展现儿童画所具备的独特情趣,而现当代艺术创作中对儿童绘画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所表现的就是艺术家本身对艺术本质及纯真情感的一种追求。现当代艺术创作中儿童绘画语言的融入对丰富艺术的表现形式及情感的传递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儿童绘画语言对现当代艺术创作风格的影响,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启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绘画的概念及特点

1、儿童绘画的概念

什么是儿童绘画?所谓儿童绘画的具体定义在现阶段其实并没有明确的概念。有部分学者认为儿童绘画指的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培训,在思维认识能力上还处于开发阶段的儿童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在《丰子恺论艺术》一书中丰子恺先生说道:“儿童画是思想感情特殊而绘画技术未练的一种人所描的绘画。儿童画是重兴趣而轻理法的,近于漫画的一种绘画”。还有部分学者则认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纯粹自然的儿童绘画。由此可见,针对儿童绘画的概念界定相对较为模糊。在当今,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教育家深入到对儿童绘画的探索中并指出,所谓的儿童绘画是指那些在儿童阶段所绘制的并且未经成年人指导的一种图画形式,这类绘画作品本身有着纯粹性的特征。所以,本文探讨的儿童画从年龄上主要针对12岁以下的儿童所画的作品。他们的绘画语言往往与成年人有着明显的不同,通常由儿童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在风格形式方面更加的纯粹且有着成年人所不具备的主观随意与天趣童真之美。

2、儿童绘画的特点

儿童不论是思维能力还是情感认知能力都处于人生成长的开发启蒙阶段,因此在艺术创作中儿童并未受到成年人社会中的思维影响,这就使得儿童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在语言形式方面有着很强的纯粹童真性。也正因如此,儿童绘画往往表现有如下的特点:

1)儿童绘画的纯粹性特点

从十九世纪开始,便有大多数的艺术家充分认识到了儿童绘画在语言形式方面的纯粹性特点,且认为儿童绘画是各种艺术创作形式的根本,因而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大师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会充分借鉴儿童绘画的语言形式。与成年人相比而言,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因此在事物的认知方面儿童与成年人之间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体到绘画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儿童的绘画更加倾向与对事物的情感表现,而成年人的绘画则更加倾向于基于事物的表面真实来进行描绘,由此不难发现,成年人的绘画艺术往往因其自身的思维而在一定程度上被事物的表象限制了自由的想象。就绘画艺术的本质来看,其最终的目标就是利用绘画的形式将对事物的感受及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传达,而这正是儿童绘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尽管绘画的技巧相对较为简单,但却用强烈纯粹的形式进行了情感的传达。

2)儿童绘画的随意性特点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对不同的绘画元素进行反常理的运用,绘画的内容与成年人的客观常识背道而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儿童的思维认知能力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儿童往往在客观理论的认识方面存在空缺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会充分融入自身主观意识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儿童而言,在他们的绘画过程中并没有所谓构图以及画面协调性的概念,因此儿童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往往非常的简单直接。而就绘画的造型来看,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也往往没有比例、造型、透视等概念,相反他们在绘画中很多形象并不符合逻辑思维关系,但这恰恰表现了儿童绘画的本源性特征。就儿童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自身往往具备较高的观察能力,且善于用简单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概括,具体到绘画中即用简单的形状来进行复杂事物的描绘,赋予了绘画作品童趣稚朴的特征。此外,儿童画在线条色彩的运用中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特征。比如,儿童不会纠结于线条的形态,也不在意错误线条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固有造型对绘画的束缚;就儿童绘画中对色彩的运用来看,他们也不会纠结于色调的协调统一,绝大多数时候对色彩的运用都更倾向使用原色,这也是为什么儿童绘画非常明快的原因之一。

二、儿童画艺术语言对现当代绘画的影响

儿童绘画所独具的艺术性特征以及其风格特殊的表现形式给现当代的绘画艺术创作风格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1、符号语言在现当代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在现当代的绘画艺术创作中有部分作品对符号的运用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儿童绘画的影响,这种绘画艺术创作是一种通过最为简单的形式来进行情感表达,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往往不受理性思维的限制。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我在十四岁时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却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就儿童绘画来看,其并未受到传统客观的理性成人化思维影响,因此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儿童往往会表现出一种相对自由无意识的状态。而就一些现当代绘画作品来看,在创作过程中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儿童绘画这一形式特征的影响而将一些简单的符号语言运用到了复杂事物的表现中。比如毕加索在其代表作《格尔尼卡》中充分借鉴了儿童化的符号语言表现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胡安・米罗常常用米字形、点状、波浪线、黑色团块等符号化语言表现作品,在《天空中的黄金》和《加泰罗风景》中都能明显看到这种符号化的运用。

2、想象语言在现当代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想象力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只不过这一能力往往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逐渐弱化。究其原因,人在年龄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会学量的知识及客观的规律,这些知识的不断深入往往会造成人思维的定势进而造成人想象能力的弱化。而就儿童来看,由于其仍未被客观思维知识所影响,因此具备良好的想象力,其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也是造成其绘画作品独特艺术魅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正因如此,儿童对待同一事物往往有着形式不一的观察与表现方法。在现当代绘画艺术创作中,也有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受到了儿童绘画想象语言的影响,例如俄裔法国画家马克・夏加尔在其许多作品中描绘了天空中奔跑的马、翱翔的情侣、拟人化的动物,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思维对事物形象的限制,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作品内在浪漫趣味的艺术表现力。

3、几何语言在现当代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儿童在其绘画过程中通常会采用简单的图形来进行复杂事物的表现。这主要的是因为受儿童自身纯真思维的影响,他们在对周边事物的观察中往往会采用简单的思维方式来对原本复杂的事物进行简化,这实际上也是打破了固定思维对人意识的限制。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仍处于开发的重要阶段,因此在事物的认知方面还在很大程度上受自我意识的影响,也正因为他们自身思维和认知能力有限,使得他们在事物的认知中往往会采用简化的方式,他们往往习惯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进行复杂事物的表现,而这通常会赋予绘画作品一种质朴的艺术气息。在现当代的绘画艺术创作中,诸如康定斯基、保罗・克利等都较大的受到儿童绘画的几何性语言影响。

4、色彩语言及童真的稚拙美在现当代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儿童绘画中对色彩的运用往往并不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事物的表现,通常更多的是用来进行情感的表达。在现当代部分绘画艺术创作中,不仅对儿童绘画的符号语言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儿童绘画所独具的色彩语言以突显艺术家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情感特征。而就儿童绘画色彩语言在现当代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来看,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色彩对比的运用,大多数的艺术家利用儿童绘画中常见的色彩对比来进行自由纯真情感的表达。但与儿童绘画的色彩语言之间所不同的是,艺术家在其绘画创作中对色彩的运用除了受儿童绘画色彩语言的影响之外,往往还在一定程度上受事物所处环境及时代背景的影响,因此现当代绘画艺术创作的色彩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儿童绘画色彩语言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形式。从近现代艺术史发展角度看,对儿童纯真稚拙美的追求,不仅是美术创作的一个方向也是影响审美观念发展的因素。在儿童的世界里现实生活是可被探索的新鲜事物,他们绘画是对自己的生活最为稚拙的直觉感受,于是成人会感受到孩子画中表现出的童真而又生涩的特质。这种童真的稚拙美在艺术表现中极富趣味也最能打动人心,诸如日本的奈良美智、中国的关良、刘野、沈敬东等现当代画家在其作品中都对这种童真的稚拙美趣味加以借鉴和运用,发展出了各自的绘画语言风貌[8]。

三、儿童画对当代绘画创作的启示

基于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儿童绘画语言形式对现当代绘画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绘画艺术的发展开始面临众多的挑战,对儿童绘画的语言特点进行学习借鉴就显得至关重要。就儿童绘画对现当代绘画创作的启示来看主要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第一,在情感表达方面。对情感进行表达是现当代艺术创作中的一种至关重要的内容,在绘画过程中其所要表现的并非是客观现实而更多的是表现创作者本身对客观现实所产生的感受。而儿童绘画所具备的对事物真实情感表现的艺术魅力显然与这一情感表达的需求之间相适应。对此,给予情感表达方面的现当代绘画艺术创作,就要求创作能进行深入感受来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第二,在创作心态方面。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革发展,我国的现阶段对绘画艺术创作价值的认识出现了明显的转变,而受这一转变的影响,大多数的艺术家在作品创作中也逐渐呈现出一种市场化的现象。基于儿童绘画的启示在现代绘画艺术创作中应当保持平和的心态摆脱功利心的影响就显得至关重要;第三,在创作风格方面。绘画作品的创作风格是绘画艺术家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所形成的标志,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离不开对优秀绘画艺术创作的借鉴。基于此,在不断的学习借鉴中通过自我的实践积累来形成自我的绘画艺术创作风格对现当代的艺术创作而言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儿童绘画语言对现当代绘画创作最为明显的启示就是要求艺术家在绘画艺术创作中能够充分的向儿童以及儿童绘画进行学习,要求在对儿童绘画的思维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儿童绘画语言充分的运用到自己的绘画艺术创作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绘画的形式及语言对现当代艺术创作的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且在丰富现当代艺术创作的表现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现当代绝大多数的绘画大师在作品创作中对儿童绘画语言的借鉴运用来看,作品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儿童绘画的艺术元素,更多的传达艺术家本身对淳朴本质的一种追求。因此,现当代艺术家在其作品创作中对儿童绘画语言的运用显然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儿童绘画的艺术风格进行模仿,而更多的是将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维特征以及儿童本身所具备的纯真特质融入到艺术创作过程中以赋予现代艺术创作独特的童趣魅力。可见,儿童绘画语言对现代艺术创作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且对丰富现当代艺术创作的形式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英)罗兰特.潘罗斯著,毕加索的生平与创作[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美钦著,克利论艺[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3](英)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王悦娟,回归童心的美术教育[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5]陈小于.西方现代绘画艺术[M],科学出版社,2012年.

[6]杨琼.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儿童绘画语言形式[J].大众文艺.2014(01).

[7]朱红霞,刘哲军.西方现代绘画语言平面化对色彩表现力的拓展[J].韶关学院学报.2016(05).

[8]刘连.探究西方现代绘画语言的表现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儿童思维能力培训范文篇5

一、抓住关键,把握特点,教出特色

自1992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九年义务教材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使我州的小学数学呈现出一片新的面貌。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可以概括为12个字:抓住关键,把握特点,教出特色。

1、以转变教育思想为根本,把宣传教育和师资培训贯穿在施教工作的全过程。做好师资培训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我们采用请进来培训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他人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等办法,下大力气进行教学大纲教材教法的学习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州和县、市组织的大型培训活动有54次,有的县受培教师已达学科教师的95%。

在培训中,我们把提高思想认识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再对单元教材和例题进行分析辅导,研究教法和学法。

由于这项工作作得扎实深入,既为认真贯彻义务教育大纲精神,正确使用教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培养了一批教研和教学骨干。

我们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听课、评课、召开交流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转变教育思想的宣传工作,并采取讨论“热点”问题,限订资料,控制作业量,改革考试方法等措施,促进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

2、学好新大纲,用好新教材,切实把握其特点。

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在总结现行统编大纲和经验及以往的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编写的。我们认为,学好新大纲,使用好新教材,关键是切实把握其特点,而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实现了“三个转变”,强调“两个突出”和“四个结合”。

所谓三个转变是(1)把单纯打好数学基础为主要教育目标转变为提高未来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教育目标。(2)把掌握数学的最基本概念、规律和运算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转变为以数学最基本概念和运算为知识核心,以培训学生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突出“教”和“学”的顺序性和知识的应用。(3)把对不同知识的统一要求转变为对不同知识提出“弹性”的要求和分层次的要求,即把教学内容分为三类,把知识要求分为四个层次,把技能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所谓两个突出是:(1)大纲和教材编排结构突出基本规律、基本概念,着眼于知识规律的揭示,注重各部分知识的纵、横两方面的联系,注意发挥“整体效应”。(2)突出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发展规律。

所谓四个结合是:(1)强调降低教学要求和扩大应用范围相结合。(2)强调“导”与“学”相结合。新教材把学生作为主动学习者,改变了叙述式的方式,而要求教师认真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等)、动脑、动口,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3)强调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新教材编排每一部分知识都有明确的能力培训目标,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协调发展。(4)强调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新教材既考虑到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智力的发展,又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兴趣、意志、性格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使小学数学教学逐步形成与新教材特点相适应的教学特色。

为了使新大纲精神和教学要求得以落实,防止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我们在认真研究新大纲新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把新教材的特点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1)教学目标定向,有效控制“教”与“学”

新大纲和新教材对各个知识点提出“弹性”和分层次要求,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我们把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列为第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对定标的要求是确切、具体。“确切”是指具有可行性,既不能拨高也不能降低要求,符合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实际。“具体”是指具有可测性,也就是可以在课堂上测查出是否完成。强调要依据目标选择教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活动要紧扣目标展开,立足于导,着眼于学,重视学力的形成。

(2)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教材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我们组织教学内容时,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明确发展能力的基本内容;②不论教学哪一部分教学内容,都要考虑如何结合所学的内容来发展学生的思维;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④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

(3)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新教材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增大了动手操作的比重,在对知识的讲述上强调贯穿启发式思想,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我们认真研究了三个问题:①新教材是怎样引进概念的,怎样扩展内容的;②怎样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③怎样有效组织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

(4)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考虑学生认识水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在实际教学中体现这一特点,我们在考虑课堂教学结构时,重点研究了四个方面:①科学安排一节课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②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③精心设计安排练习;④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识活动,如操作、观察、测量、画图、解题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5)及时反馈矫正,突出形成性评价

大纲中强调要“通过改进成绩考查和评定的办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义务教材单元测试卷和期末考试卷,由州教研室组织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和教研员命题,向县、市和学校提供试卷,严格把好试题难易度,既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又考查数学能力;并提出笔试、口试、成绩评定、评议试卷程序的要求。二是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反馈矫正的及时性和实效性。强调反馈矫正要多途径、多渠道;要及时、准确、有效;反馈矫正要尽可能在课堂40分钟内完成,不搞课内损失课外补。

二、优化学科课教学,开设活动课程,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和教学要求

五年来,广大教师和教研工作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州小学数学义务教材施教工作和教学改革发展还不平衡,对全面落实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计划和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还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由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陈旧而直接导致的一些学校和班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和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对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还没有做到自觉地进行;重视教法研究,忽视学法指导,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对学科课投入较大的力量,而对学科课的研究指导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1)切实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和文化素质。

(2)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2、继续深入学科课优化问题的研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要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深入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问题。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其次要确定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例如,教学目标的优化问题,我们过多研究的是“显性”目标,即在大纲和教材中作了明确规定的(实际是知识、技能的要求),这些目标容易为教师所掌握。但我们对那些相对于“显性”目标来讲是“隐性”的目标,则研究得很不够。如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等,这在大纲的总纲中有明确的要求,而在分年级的教学要求里没有见到规定,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因而对教学目标的优化研究,我们可以将隐性目标的研究作为重点。这不仅是因为我们过去研究得不够,更重要的是这些隐性的要求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标志。

优化教学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认真研究影响教学优化的因素。切实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学中要增强情感意识,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正确处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正确把握教学要求,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3、开设数学活动课,全面落实课程计划。

活动课和学科课程都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活动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途径。

基于上述认识,我州教研室已把开设小学数学活动课作为一个重要教研课题列入教研计划,下发了《开设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意见》。目前,已在州直属学校和部分县、市城镇学校及部分乡村小学开设了数学活动课。笔者认为,开设活动课势在必行,且存在可能性和可行性:

1)使用义务教材以来,我们对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教法进行了有效的研究。目前,义务教材施教工作已基本理顺了思路,把握了重点,能够依规律、按顺序地开展教学活动。因而,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在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即研究学科课的同时,进行活动课程的研究。

2)开设活动课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各层次的活动课程标准、活动课程教材、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但在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资料未正式颁布之前,我们持坐等观望的态度是有悖于课程计划和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全部要求的。事实上,过去许多学校和教师都有组织“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或上“兴趣课”、“思维训练课”等课的经验。这些都是开设活动课的基础。在目前情况下,活动课的开设可分步、分层次、分学科进行,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扩大。

3)我们有一支较强的教研队伍和一批年轻的教学骨干,关键是如何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儿童思维能力培训范文篇6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就已阐明了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就是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大纲》的“前言”部分开宗明义,“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明确提出了以提高公民素质为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在“教学目的和要求”部分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结构。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又对上述目标结构中的各子项分年级、分单元提出了层次分明、具体明确的要求,形成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三级目标体系。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只要认真实施《大纲》,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对学有余力、爱好数学的学生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必将促进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基本素质,以及个性素质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学科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结合形势、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促使小学生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

认知能力是小学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责无旁贷地被公认为“思维的体操”。所以《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十多年来的教改实践证明,组织良好的数学教学能使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认真思考的习惯得到培养。

所谓“组织良好”的教学,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是把概念教学置于传授数学知识的中心地位,遵循儿童认识概念的规律进行教学。因为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概括的反映。掌握了概念,就能引起广泛的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然而正因为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认识水平较低,概念教学成为公认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是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儿童获得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小学生已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正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感性材料获取典型表象。如借助学生外出旅游所看到的里程碑之间的距离,建立“千米”的概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分、拼、摆、观察、体验操作过程,形成表象。再通过对表象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到概念。学生在形成数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运算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经过训练形成整、孝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形体概念的积累建立空间观念;综合种种能力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显然,建立概念、运用和积累概念的过程就是发展儿童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人教版义务教材小学《数学》课本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过程。然而“应试教育”只看试卷反映的结果,忽视上述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过程,使一个时期来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误入歧途。

小学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联系九宫填数、古算术题、圆周率等材料教育学生,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领略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并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如两个量相比较的关系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转化,当两量一一对应时,它们相等,当不能一一对应时,它们不等;两个不等量相比较,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多几”,以较大量作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少几”;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倍数”,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分数(率)”。此外,将“点”延伸就成为“线”,将“线”延展就成为“面”,将“面”平移、旋转就成为“体”,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同时也就具有应用的广泛性。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统计数据、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数据,都是自编应用题的好材料;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进行“多位数读、写”练习,进行绘制简单统计图表的练习;通过对数据的感知更加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正确的学习目的的先导。因为兴趣是儿童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趣味数学知识,常常能有效地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练习课和活动课组织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在活动课上讲数学家的故事,能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和成功欲,进而鼓励他们从小立志,逐步培养正确的学习目的。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感受、欣赏和评价。数学知识所蕴涵的和谐、统一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也能给人以美感。数学课上教师端庄亲切的仪态,简练明快的语言,规范工整的板书,匀称精确的范图,鲜明雅致的教具,师生间和谐默契的交流,都使学生感到愉悦;几何图形的对称,运算定律、方程等号两边的巧妙平衡,数学概念的概括和简约,数学推理的严谨和简洁,数学解题方法的巧妙,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简明、和谐、整齐、统一的美,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美感,激发创造美的热情,陶冶高尚情操。

习惯是一种稳定的、由多次重复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好的习惯一经养成,终身受益,反之,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却难以纠正。要学好数学,必须要有“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先晓之以理,提出每阶段的明确要求,然后反复训练,强化印象。这样持之以恒,坚持数年,必有成效。可是“应试教育”视思想品德教育为额外负担,以“应试”作为学生学习的目的,逼迫学生承担超负荷的“大运动量”训练。师生间哪有情感交流?更无美感可言了。

综上所述,组织良好的数学教学,能使小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具有整体育人功能。

然而小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定型,往往因为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因素影响学习成绩。也许有的“大器晚成”者尚未显示出来,也许有的智商较高者因求知欲得不到满足而兴趣别移。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阵地,发现和培养数学特长生,适当地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做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题目,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数学潜能。至于大面积参加数学竞赛培训,以竞赛为升重点中学的“敲门砖”,加重学生负担,干扰正常教学,显然是“揠苗助长”,违背规律,同样是不可取的。

儿童思维能力培训范文篇7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就已阐明了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就是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大纲》的“前言”部分开宗明义,“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明确提出了以提高公民素质为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在“教学目的和要求”部分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结构。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又对上述目标结构中的各子项分年级、分单元提出了层次分明、具体明确的要求,形成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三级目标体系。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只要认真实施《大纲》,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对学有余力、爱好数学的学生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必将促进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基本素质,以及个性素质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学科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结合形势、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促使小学生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

认知能力是小学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责无旁贷地被公认为“思维的体操”。所以《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十多年来的教改实践证明,组织良好的数学教学能使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认真思考的习惯得到培养。

所谓“组织良好”的教学,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是把概念教学置于传授数学知识的中心地位,遵循儿童认识概念的规律进行教学。因为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概括的反映。掌握了概念,就能引起广泛的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然而正因为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认识水平较低,概念教学成为公认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是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儿童获得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小学生已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正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感性材料获取典型表象。如借助学生外出旅游所看到的里程碑之间的距离,建立“千米”的概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分、拼、摆、观察、体验操作过程,形成表象。再通过对表象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到概念。学生在形成数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运算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经过训练形成整、孝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形体概念的积累建立空间观念;综合种种能力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显然,建立概念、运用和积累概念的过程就是发展儿童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人教版义务教材小学《数学》课本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过程。然而“应试教育”只看试卷反映的结果,忽视上述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过程,使一个时期来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误入歧途。

小学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联系九宫填数、古算术题、圆周率等材料教育学生,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领略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并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如两个量相比较的关系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转化,当两量一一对应时,它们相等,当不能一一对应时,它们不等;两个不等量相比较,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多几”,以较大量作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少几”;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倍数”,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分数(率)”。此外,将“点”延伸就成为“线”,将“线”延展就成为“面”,将“面”平移、旋转就成为“体”,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同时也就具有应用的广泛性。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统计数据、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数据,都是自编应用题的好材料;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进行“多位数读、写”练习,进行绘制简单统计图表的练习;通过对数据的感知更加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正确的学习目的的先导。因为兴趣是儿童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趣味数学知识,常常能有效地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练习课和活动课组织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在活动课上讲数学家的故事,能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和成功欲,进而鼓励他们从小立志,逐步培养正确的学习目的。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感受、欣赏和评价。数学知识所蕴涵的和谐、统一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也能给人以美感。数学课上教师端庄亲切的仪态,简练明快的语言,规范工整的板书,匀称精确的范图,鲜明雅致的教具,师生间和谐默契的交流,都使学生感到愉悦;几何图形的对称,运算定律、方程等号两边的巧妙平衡,数学概念的概括和简约,数学推理的严谨和简洁,数学解题方法的巧妙,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简明、和谐、整齐、统一的美,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美感,激发创造美的热情,陶冶高尚情操。

习惯是一种稳定的、由多次重复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好的习惯一经养成,终身受益,反之,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却难以纠正。要学好数学,必须要有“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先晓之以理,提出每阶段的明确要求,然后反复训练,强化印象。这样持之以恒,坚持数年,必有成效。可是“应试教育”视思想品德教育为额外负担,以“应试”作为学生学习的目的,逼迫学生承担超负荷的“大运动量”训练。师生间哪有情感交流?更无美感可言了。

综上所述,组织良好的数学教学,能使小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具有整体育人功能。

然而小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定型,往往因为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因素影响学习成绩。也许有的“大器晚成”者尚未显示出来,也许有的智商较高者因求知欲得不到满足而兴趣别移。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阵地,发现和培养数学特长生,适当地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做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题目,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数学潜能。至于大面积参加数学竞赛培训,以竞赛为升重点中学的“敲门砖”,加重学生负担,干扰正常教学,显然是“揠苗助长”,违背规律,同样是不可取的。

儿童思维能力培训范文篇8

【关键词】SOLO分类法、评价、高中政治、政治高考题、优点、局限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

S0L0的英文全称为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即可观测的学习结果的分类法。SOLO分类法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是由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先生及其同事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提出的,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

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思想源头——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让(Jean.Piajet1896-1980)的发展阶段学说。(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左右)。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2)前运算阶段(2左右到6、7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3)具体运算阶段(从6、7岁左右到11、12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4)形式运算阶段(11、12左右到14、15岁左右)。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皮亚杰的理论的困境是,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表现;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反复性。

然而,实践证明,皮亚杰的理论仅仅是一个天才的假设,真正的儿童心理要比这一理论复杂得多。比格斯的同事在实践中遇到了两个困惑:第一,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地理学科中,他可能处于具体概括运演阶段,而在数学学科中却仍然停留在中级具体运演阶段。第二,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反复性。例如,一名儿童的数学水平已经到达形式运演阶段,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倒退到中级具体运演阶段。

比格斯对皮亚杰理论困境的回应,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与这个人总体的认知结构是没有直接关联的。比格斯先生及其同事把一个人在回答某个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从这个人的总体认知结构中区分开来。他们认为人的总体认知结构是无法直接去测量的,称其为“设定的认知结构(HCS)”,而把一个人在回答某个具体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称为“可观测学习成果的结构(SOLO)”。HCS是相对稳定,而且是不依赖于教学的,可用来作为学生的标记,并非学生在某个特定的测试中的表现。而我们关心的并不是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而是关心通过教学学生发生的变化,即寻找学生学习质量出现差异的原因。通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SOLO分类评价理论被付诸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格斯先生及其同事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做过大量的实验,使SOLO分类法理论与历史、地理、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评价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SOLO分类法在学校教学的两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对学习目标的界定阶段;二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阶段。

“SOLO”是英文“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的首字母缩写,意即:观察到的学习成果的结构。SOLO分类法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学说,它将学习成果划分为五个层次或称五种结构,五种结构及其含义如下:

(1)前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基本上没有所面对问题的简单知识,或为以前所学的无关知识所困扰,没有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的思路,解答都很混乱,答案可能并不为大众所接受,所做出的回答是对于问题的重复,或者根本就没有弄清楚题目。

(2)单一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理清问题的线索,明白问题的指向,关注题干中的相关内容并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回答只能联系到一个事件,没有一致性。从这一点很快地就得到结论,因此有可能对于问题的回答本身就存在着矛盾。

(3)多元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找到更多的点,但是不能把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虽然找到越来越多的正确的相关特征,能够把握问题的线索和多个相关的素材,但是仅能联系有限的孤立的事件,很快做出结论,还没有能将它们有机整合的能力,不能深入地对各个问题之间做出联系。

(4)关联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整合各个部分的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具体问题;能够把握问题线索和相关素材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或是在已有的经验范围内进行概括和归纳。而且在给定的系统内没有不一致的问题,表现为能回答或解决较为复杂的具体问题。但是只能在一个路径上做出结论,在系统之外可能会出现不一致。

(5)拓展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归纳问题以学习更多的抽象知识,能够把握问题线索和相关素材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以此做出推论。能在新的情境中进行归纳和演绎,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允许开放式的结论以及符合逻辑的对于统一问题的不同的解答。这代表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表现出更强的钻研和创新意识。

从上述分类法中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比格斯提出的思维分类结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类型,具体说来就是从点、线、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也就越高。其次,SOLO分类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而不是回答问题的“量”。虽然没有量的支撑,质是无从体现的,但针对“质”的评价与针对“量”的评价的确大有区别。例如,传统高考政治题目中的主观题评卷,我们就习惯于把答案细分为若干个采分点来打分,这基本上就是一种针对“量”的评价方法。SOLO评价不在乎学生答对了多少个与标准答案相近的字眼,更不在乎学生写出了多少字,只是力求从学生的回答中分析出他能够达到哪一思维层次。

其次,人的认识不仅在总体上有阶段性的特点,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仅从总体上看是这样,从某个具体的知识点的学习上看也是这样。从SOLO五个层次分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前三个层次是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后两个层次是理论思维的飞跃。而要实现思维能力的突破,又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这一思想对我们政治教学的启发是相当大的。近些年来我们对政治思维能力的研究似乎演变成为一种口号式的文字游戏,大家都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却很少有人能够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来进行扎扎实实的研究。比格斯给我们的启示是,政治思维能力的研究不可能离开具体的问题情境。

二、如何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分析政治问题

过去十多年,我们对政治思维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力的分类上,影响最大的就是考试中心颁布的十项政治学科能力要求,如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比较能力、表达能力等,这不失为研究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只有利于确立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却无法确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层次,因此在评价上就难以拉开学生的差距。从历年的高考试题评价报告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一点——报告只点明了本套试题涉及到了哪些能力项目,却无法指明这些能力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SOLO分类评价力求解决的就是能力的层次问题,其能力层次的划分基本上适用于所有的能力类型,也适用于所有的主观题题型。下面就分别以材料题和问答题为例,说明SOLO分类法是如何划分政治题目的能力层次的。下面尝试用SOLO的评价标准对今年的高考政治主观题进行分析。

(2009年高考福建卷文综政治39题前半部分)某校高二(1)班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汉初社会凋敝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2)请从我国政府的基本只能和作用的角度,对“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加以评析。

前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我们不知道学生是根据什么得出这种判断的。如:答:(1)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答(2)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是正确的。或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是错误的。

单一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看到问题的其中一个方面,学生只根据片面的材料就得出绝对的结论。(1)如:答:(1)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因为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答(2)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政府必须履行其承担的重要职能。

多元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但是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如:答:(1)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答(2)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政府必须履行其承担的重要职能。必须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对人民的社会生活进行管理。

关联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不但能够联系起多个事件,而且能够在多个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如:答:(1)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和“守旧主义”。答(2)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政府必须履行其承担的重要职能。必须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对人民的社会生活进行管理。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必须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

抽象拓展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把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层次,能够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如:答:(1)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B.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反对“”和“守旧主义”。答(2)A.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履行其承担的重要职能;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必须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对人民的社会生活进行管理,因此,政府应有所作为。B.我国政府不能包办一切,因为政府应该有所不为。

(2009年高考福建卷文综政治39题后半部分)乙同学:今非昔比,我们不能一味地“萧规曹随”,应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作出反应。当前我国已拥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体制和稳健的市场潜力,具备了应对各种变化的实力。就应对金融危机而言,目前我国采取了有别于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措施,请看我搜集整理的措施对照表(见下表)。

我国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措施对照表

(3)比较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我国当前采取的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一项财政措施,说明其经济意义。

(4)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当前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措施的理由。

前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我们不知道学生是根据什么得出这种判断的。如:答:(3)简单地把表格中的内容抄下来,不能说明其意义。答(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就是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批判。观点的表述简单而且错误。

单一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看到问题的其中一个方面,学生只根据片面的材料就得出绝对的结论。如:答:(3)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答(4)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就是破除为主。

多元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但是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如:答:(3)A.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B.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C.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答(4)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我国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是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的正确判断。

关联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不但能够联系起多个事件,而且能够在多个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如:答:(3)A.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B.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C.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有利于促进公平,保障人民生活;E.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F.有利于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答(A.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我国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

抽象拓展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把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层次,能够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如:答:(3)意义:A.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B.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C.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有利于促进公平,保障人民生活;E.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F.有利于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DEF也可以为:D.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水平和效益E.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F.有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答(4)A.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我国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是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的正确判断。B.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当前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是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的新举措。

高考政治科主观题评分标准——强调“结构”:第一层次:没有运用材料,直接作出判断;第二层次:能利用单一材料,得出简单的结论;第三层次:能利用多个材料,归纳得出结论;第四层次:能发现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并进行解释;第五层次:超越材料本身而进入抽象、提升、创新的层次。从评分标准这一要求上来看,和SOLO评价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但(1)SOLO评价法是“采点”和“采意”相结合,以采点为基础,以采意为归宿。(2)SOLO评价法的核心精神是追求历史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符合新课改的理念。(3)SOLO评价法的操作核心是按思维层次来打分,阅卷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准确把握考生的思维层次。(4)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拥有5个层次,有些问题低于5个层次,有些问题则高于5个层次。(5)SOLO评价法不但能转变我们的考试观念,更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教师的教学观念。

从上可以看出:SOLO分类评价法的五个层次分别代表了学生对于某项具体知识的掌握水平,从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回答中,教师可以参照上述标准就学生对该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做出判断。因此,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诊断,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所以SOLO分类评价法可以用于形成性的学生学业评价。另一方面,如果将上述五个层次赋予不同的等级分数,那么学生对问题回答的质量就可以被量化,量化的分数又可以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从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反映出的情况看,我们的学生多数在第三、四个层次,只有极少数可以达到第五个层次。这使我认识到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训练学生的抽象结构思维以达到理论的高度去分析问题。

三、由SOLO分类法引发的思考

(一)利用SOLO分类法对于试题答案组织进行评价的优点:

第一,SOLO分类法作为一种质性的评价手段,对于指导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功效。从传统的高中政治评价角度来看,我们通常是从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语言表达和书写等几个方面来对于学生的高中政治进行分项打分,然后把各项分数相加得出总分。教师并不知道自己的试题答案组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学生也并不知道自己试题答案组织能力处在哪一个水平层级上,应该如何去提高以达到更高的层次。而SOLO分类法这一评价体系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起到诊断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的作用。简单而准确地呈现出教师和学生的欠缺之处,促进教与学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以SOLO为代表的等级描述型量表对于等级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所以用它来评定那些有着较为明显的步骤特征或等级层次分明的开放性强的高中政治试题,其效果会比其他方法更好。SOLO分类法的应用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比格斯的SOLO分类法与皮亚杰的阶段学说有很大的差异,SOLO分类法依据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皮亚杰的阶段学说依据的是学生的年龄段。而SOLO评价法与传统的评价法的区别也是巨大的,它力求能够准确评价学生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SOLO分类法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无论是文科的问题还是理科的问题,实践证明都基本上可以根据该方法进行思维层次划分。其次,它有利于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预先确定学生学习某一问题要达到哪一思维层次,并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第三,它有利于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它可以较清楚地显示学生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认识水平。第四,它为检测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

(二)利用SOLO分类法对于试题答案组织进行评价也存在一些局限:

SOLO分类法使教育评价深入到质的层面,这是该理论无可替代的优点,它可以为师生提供有关教学质量的有用信息。由于评价方式影响决定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所以SOLO分类评价法具有帮助教师诊断改进教学和激励学生采用深层探究式学习策略的双重功能,这一点已为比格斯先生及其同仁在香港中小学所推行的大面积实验所证实。为使SOLO分类评价法更易于操作,目前他们正在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师编制可供各科使用的SOLO题库。不久的将来,随着SOLO题库的问世,该评价理论将在教育评价领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然而应当指出,如同其它评价理论一样,SOLO分类法也有其不足:依据该理论编制的SOLO试题其区分度就比百分制试题低,因而不宜运用于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

第一,SOLO分类法认为学生的试题答案组织可以呈现他们的发展,认为试题答案组织成果是能够被观察、分类和分析的,但南于有的评价者对于SOLO分类法层级划分在认识的一致性方面存在问题,以此为依据的分类在测量学习结果时,存在概念上的模糊性,因此对评价者的培训就变得至关重要。而对于评价人员进行培训又存在着很多现实的困难,利用SOLO进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在可操作性方面将面临挑战。

第二,用SOLO分类法来评价学生的试题答案组织,区分度比百分制要低,不适合大规模地选拔性考试。

第三,学习风格、焦虑及其个性特征、能力等等都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还有待于研究。

另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高中政治也并非会完全归于这五个层次水平中,在两个相邻的层级也可能会出现过渡阶段的水平。这些行为表现从最优秀到勉强符合,呈现出层次性。我们可以对等级的标定做出这样的规定,用不同的字母来代表不同的等级:E代表前结构,D代表单一结构,C代表多元结构,B代表关联结构,A代表拓展结构。我们又可以把每个层级分出三个水平,水平1(一)为勉强符合某一等级,水平2为比较符合,水平3(+)为非常符合。例如,学生的高中政治若非常符合拓展结构,则评定为A+,若比较符合即为为A,勉强符合即为A一。在具体的评价中,每一个结构水平特点的界定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学习母语的规律出发来确定每个结构水平的特点。例如,学生的组织答案被认定达到关联结构水平的高中政治假定为出自于一个高中生之手,那么按照SOLO分类法来进行评价可能只能被划分到单一结构这一水平层级之上。在对于试题答案组织进行评价的时候,在大规模评卷之前应该有一个试评的工作,确定在SOL0各个层级上学生在试题答案组织时所呈现出的思维结构水平,以此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使评价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公务员之家

虽然把SOLO分类法应用于学业评价仍然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但作为一种质性的评价手段,在指导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方面确有独到的重要功效。我们尝试着用SOLO分类法对高中政治学业进行评价,希望广大教育同行对于这一理论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应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从而为我们的中学学业水平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开拓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度百科首页:词条搜索《SOLO分类理论》

2.JohnB,Biggs,&KevinF,Collis(1982),EvaluatingtheQualityofLearning:TheSOLOTaxonomy(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AcademicPress.

儿童思维能力培训范文篇9

一、新媒体时期对少儿科普期刊带来的机遇

(一)传播内容创新。新媒体时期对少儿科普期刊的传播内容带来创新机遇。首先,少儿科普期刊在新媒体支撑下,选题内容较为鲜明与活泼,能够根据少年儿童的需要,选取引起少年儿童关注的话题作为内容,使少儿科普期刊在传播过程中,激发少年儿童的阅读意识。例如:少儿科普期刊在新媒体时代下,内容更具时代性、新闻性,将科学信息与生活融合,便于读者理解信息内容。其次,少儿科普期刊在新媒体技术支撑下,能够巧用“明星”代言,增强少儿科普期刊的贴合性,获取少年儿童的青睐。少儿科普期刊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以“明星”作为科学的代言人,传递科学信息,加快少儿科普期刊传播速度。例如:《我们爱科学》期刊中,选取主流的“明星”为代言人,获取少年儿童的一致好评与认可,使该期刊得到良好的销售。最后,少儿科普期刊在技术的支撑下,运用动漫的形式,呈现科学信息,使少儿科普期刊内容丰富多样,吸引少年儿童阅读。(二)传播方式的创新。在新媒体时代下,拓宽了少儿科普期刊内容的传播方式,使传播路径得到拓宽。首先,少儿科普期刊在新媒体技术支撑下,不仅能依托于传统的纸媒形式进行科学信息的传播,也能借助电子期刊形式进行内容的传播,诸如:在网络平台中,借助虚拟技术进行少儿科普期刊内容的传播,使少年儿童能够在指定的网络平台中获取少儿科普期刊内容,满足少年儿童对少儿科普期刊阅读需要。其次,少儿科普期刊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以微视频形式进行传播,使少儿科普期刊内容图文并茂化,更吸引少年儿童的关注与认可。例如:《小哥白尼》其以趣味科学为创作核心,将科学信息以短视频、微视频等形式在多个媒体平台中进行传递,便于少年儿童获取与观看科学信息。最后,少儿科普期刊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在微信平台中进行传播,其传播方式多元化,以微视频传播、音频传播、文字传播的融合性,实现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满足少年儿童多元化获取科学信息需要。

二、新媒体时期少儿科普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能力

(一)用户思维能力。新媒体时期下,拓宽了少儿科普期刊信息传播路径,并丰富少儿科普期刊内容,使少儿科普期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而少儿科普期刊编辑作为少儿科普期刊发展的核心因素,需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转变自身编辑思维,迎合新媒体发展形势,具有用户思维,以少年儿童作为其期刊编辑的主要素,编辑满足少年儿童的少儿科普期刊形式。因此,少儿科普期刊编辑在新媒体时期下应具有用户思维,以先进技术,及时获取少年儿童对科学信息获取的需要,明确主题内容,促进少儿科普期刊内容的创新,从而使少儿科普期刊获取少年儿童的认可。(二)运营能力。新媒体时期下,极大地丰富了少儿科普期刊编辑内容,增强了少儿科普期刊内容传递的时效性,实现少儿科普期刊发展模式的创新。在少儿科普期刊发展进程,内容是重要内容,其能吸引少年儿童的眼球与视线,使少儿科普期刊获得良好的销量。在新媒体时期,少儿科普期刊传播的内容不同于以往,其呈现新颖性、独特性。因此,少儿科普期刊编辑应具有运营能力,能够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发展趋势,调整自身少儿科普期刊编辑方式,推进少儿科普期刊在新媒体平台中良好地运营,获取少年儿童的支持与认可,进而达到少儿科普期刊良好的发展趋势。(三)服务能力。以往的少儿科普期刊模式多为纸质的阅读读物模式,以其巧妙的配图模式,获取少年儿童的关注与阅读,获得良好的少儿科普期刊传播成效。而新媒体时代下,拓宽了少儿科普期刊受众人群,不仅少年儿童喜欢阅读少儿科普期刊,其他群体,诸如青年群体,甚至中老年群体也喜欢阅读少儿科普期刊。他们依托于网络平台,获取自身喜爱的少儿科普期刊进行阅读,满足自身对科学信息的阅读需要。基于此,新媒体时期下,需要少儿科普期刊编辑具有服务能力,以服务多受众群体为导向,加强少儿科普期刊的编辑,使少儿科普期刊编辑符合多元化受众群体需要,进而达到少儿科普期刊良好的传播模式。例如:借助网络技术,加强受众群体的研究,根据受众群体需要,编辑少儿科普期刊,不断提升少儿科普期刊编辑服务能力。

儿童思维能力培训范文篇10

[关键词]病史记录;书写;医院,儿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

2010年3月1日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明确规定,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1]。

1儿科病历书写的重要性

病历作为医疗活动信息的主要载体,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16条规定,患者有权查阅、复制全部病历资料[2],包括主观病历和客观病历,新条例的实施凸显了病历作为法律文件的重要性。病历是解决医疗纠纷重要的法律依据,病历作为证据的原始资料,是医疗纠纷处理的争议焦点,儿科相关疾病变化快,病死率高,医疗风险高且纠纷多,更需加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3-4]。病历书写是儿科实习医师必备的基本功,通过病历书写,将所学医学理论知识用于对疾病的分析和判断,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病历书写质量反映了实习医师的综合素质水平[5];同时,也是考核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6]。

2住院病历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病历书写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地记录,但是,目前病历书写存在很多问题。根据对儿科住院病历的统计,病历缺陷前3位包括现病史记录缺陷、体格检查记录缺陷、个人史或过去史或家庭史缺陷,其他缺陷如主诉、诊断、诊疗计划等[7-8]。分析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主要包括:(1)实习医师对病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实习医师存在“重医疗、轻病历”的心理,法律意识淡薄。儿科专业知识掌握不足,且复杂的个体化的具体疾病与教科书上的典型病例有差异,儿科实习医师临床经验不足,难以准确分析记录。部分实习医师就业、考研压力大,对临床工作的责任心不够。(2)儿科的特殊性。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婴儿期至青春期,各年龄段心理、生理和病理特点均不同,导致儿科病历书写要求高、难度大。儿科相关疾病变化快,儿童多数不能自己提供病史,需家属描述,部分家属对年轻医师不信任及不配合,导致不能准确获得信息。儿童查体往往不合作,准确的体格检查具有一定难度。(3)在教学管理方面,实习医师在学校未能充分理解临床病历的重要性,未接受规范的法律教育。病历书写课时少,临床实践机会少[9]。临床科室工作繁忙,对实习医师病历书写重视不足,带教教师责任心不强或能力不足,同时,也暴露出科室质控体系及临床教学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3提高儿科实习医师住院病历书写质量的对策

结合上述情况,在临床教学中可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儿科实习医师住院病历书写质量,现总结如下。

3.1加强入科培训及科内定期培训

儿科实习医师进入科室第1天就由专门人员(通常是总住院医师)进行入科培训。入科培训常规内容包括基本医疗规范、病历书写、科室环境及规章制度等。在病历培训环节,首先强调病历书写的重要性,提高其法律意识及加强法制教育。其次,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1]及病历书写常见问题,提出具体书写要求,包括书写原则、格式及内容、归纳总结的方法等。然后,强调儿科病历的特点及各年龄段病历书写的注意事项,如2岁以内需常规测头围、胸围、身长,3岁以上常规叩心界,5岁以上常规测血压等,以及婴儿期注意详细描述生长史、喂养史及生长发育史,学龄期注意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青春期注意心理因素等。最后,要求实习医师加强儿科专业知识的复习及最新临床指南的学习。入科培训后总住院医师负责追踪实习医师入科后的病历书写情况,记录常见的病历问题,在入科2周内对实习医师进行二次专项强化培训。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培训,对个别人员反复存在的问题行一对一培训。在每个月1次的科务会上,总住院医师汇集上个月病历存在的问题,科室分析原因及制定相应整改措施。

3.2三级医师带教

3.2.1住院医师带教,进行直接指导每名实习医师至少安排1名住院医师带教,实习医师与住院医师一起参与医疗活动,如收新患者、写入院记录,以及日常管理患者、写病程记录、出院记录、会诊记录等。实习医师每人每周手写2份纸质版入院记录,由带教医师用红笔修改,每份病历不少于6处修改,签署医师姓名及日期后交至总住院医师处,总住院医师收集病历,统计问题并记录分析,进行反馈,如有重要的缺陷则在科室晨交接班上通报整改。此外,其他的病历记录,如日常病程、出院记录等,由实习医师电脑书写后由带教住院医师进行核对并修改,每天打印病历手写签字。通过住院医师手把手带教,完成病历书写的初级培训,掌握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了解儿科病历的特殊性,同时,培养医患沟通能力。在该过程中住院医师的带教意识非常重要,因临床工作繁忙,部分住院医师为尽快完成工作,不给实习医师书写的机会,而是自己迅速写完病历或仅让实习医师书写,不进行修改以节约时间,这对儿科实习医师的培养是不利的。住院医师的带教质量需由总住院医师监督并听取实习医师的反馈意见,及时纠正带教中的不良习惯。儿科医师的培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临床实习是规范医疗行为的关键阶段,因此,要提高实习医师的病历书写质量,对带教住院医师的培养也尤为重要。

3.2.2主治医师查房,核对和修改病历每天1次的主治医师查房除进行常规的医疗指示外,还需检查病历的书写及签字,病历完成的时限性,核对病历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及规范性等。如发现病历存在的问题,当面提出并要求当天修改,每天病历打印后主治医师再次检查并在病历上手写签字。通过主治医师的督导,检查病历质量,了解实习医师病历书写能力,对疾病的掌握水平及临床思维能力,督查带教住院医师的带教情况。通过对病历的修改,加强实习医师对疾病的分析记录能力,掌握重要的知识点,正确的病情分析,以完成有针对性的、有质量的病历。

3.2.3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对病历进行总体点评及提出进一步要求每周1次的主任医师查房全面系统地梳理所查患者的病历,检查是否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地记录病历,实习医师对疾病过程的记录、归纳总结、表达能力,对病情的认识、临床思维分析及基于个体化患者的学习能力。查房时先让实习医师自查病历存在的问题,自行讨论,然后再提出相关问题让实习医师独立思考,如现病史是否完整、还需记录哪些阴性症状、院外诊疗情况如何描述更有条理、病史特点是否重点突出、辅助检查如何归纳分析等。实习医师思考、讨论后再进行点评,进一步对儿科实习医师书写高质量病历提出要求,同时,检查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带教情况。

3.3科室病历检查及专项整治

主治医师抽查科室病历,每人每个月上、中、下旬各抽查2份,如4名主治医师每个月共重点检查24份病历,包括运行病历及终末病历,根据督查表格(项目包括入院记录、首次病程、抢救记录、三级医师查房记录、出院记录、医嘱等)统计缺陷项目及比例。在每个月1次的科务会上由主任通报并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作为下个月重点督查目标进行专项整治,同时,对上个月制定的目标完成度进行考评,形成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循环,会议内容由总住院医师记录后存入科室档案。通过该过程,让科室人人知晓病历书写相关情况,制定明确的病历书写督查项目,短期内能很大程度地改善该项目的书写情况。同时,加深实习医师对常见病历缺陷的体会和认识,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以提高病历质量。

3.4出科考核

将病历书写成绩作为实习医师出科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病历书写成绩包括日常病历的书写成绩及出科病历的考试成绩。日常病历书写成现代医药卫生2019年5月第35卷第10期JModMedHealth,May2019,Vol.35,No.10·9851·绩由总住院医师根据平时病历检查情况考评,出科病历考试成绩由主治医师考评。出科病历考试主要考核入院记录的书写,实习医师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1份入院记录后由主治医师按“主观-客观-评估-计划”(SOAP)病历评价标准评分。此外,实习医师每周交2份手写版入院记录至总住院医师处,待出科时统一交到学生处归档。学生处定期举行实习医师病历书写比赛,评选病历书写优秀奖。通过病历考核和奖励,增加实习医师认真书写病历的责任感,鼓励其规范书写病历,提高病历质量。

3.5对实习医师的人文关怀

实习医师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常有一定的焦虑感,科室需关注其感受和需求,关心、爱护及尊重实习医师,让其在科室有归属感,更好地融入临床环境。发现问题及时交流,注重心理疏导以排解其负面情绪,加强其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程度,积极有效地完成医疗工作及实现自我的发展。此外,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还需着重培养儿科实习医师的细心、耐心、责任心,加强自身修养,成为具有高尚人文素质的儿科医师[10]。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