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启蒙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09:23: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儿童启蒙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儿童启蒙培训

钢琴启蒙阶段音乐教学论文

一、简要描述钢琴启蒙阶段音乐教学中的问题

(一)孩子沦为学习的机器

在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所有家长都有共同的思想,即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家长们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孩子报很多的培训班,一个孩子可能要同时上4到5个培训班,包括:音乐、美术、奥数、国际象棋和语文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彻底沦为学习的机器,对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产生厌倦情绪,即使孩子原来对钢琴感兴趣,也没有精力和心情去学好。

(二)教学模式落后

我国相对于国外,在音乐启蒙发展上比较晚,目前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现阶段钢琴的学习。如今,我国钢琴教学使用模式主要是一对一,即一个老师教导一个学生,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但是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对于这种按部就班、手把手教学的模式不感兴趣。

(三)师资力量薄弱

查看全文

儿童音乐教育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儿童在接受音乐教育时在形式上呈现单一化倾向,学校音乐课程出现“边缘化”危机,单一的教育载体让优秀音乐在儿童间的传播显得举步维艰,不利于儿童健康音乐审美和艺术审美的养成。因此运用调查统计、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等具体手段,通过实地调研、文献资料调查等方法统计项目所需要的相关案例,在新信息时掘更适合儿童音乐传播、发展及创新的途径,是推进中国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教育;调查;分析

一、调查背景

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我国儿童音乐教育主要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形式。隐性教育主要利用家庭环境熏陶等培养儿童音乐欣赏及活动技能;显性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开设音乐艺术类课程进行儿童音乐技能的训练。儿童在接受音乐教育时,最明显最直观的方式是显性形式,但在学校教育中,音乐课程的主要载体还是课堂,在形式上呈单一化倾向。儿童在学校接受音乐教育的形式也主要是歌唱律动、简易器乐演奏,儿童身心的日益成长,简单的课程已经难以吸引儿童兴趣,使学校音乐课程出现“边缘化”危机,单一教育载体让优秀音乐在儿童间的传播显得举步维艰。因此在新信息时掘更适合儿童音乐传播、发展及创新的途径,是推进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二、调查分析

作为音乐的传播媒介,音乐课程资源应该要有开放性。课程教材、师资、家长、社会公益活动等都应当成为充分可挖掘的资源。儿童音乐教育要走进现实生活,因此音乐教育须防止落入功利化的狭隘陷阱,要杜绝出现程式化,积极主动整合多样化资源,创新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有效传播媒介,为学校教育增加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由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家长都对子女进行音乐教育。在中国,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庞大的市场。实地探查后我们发现,大型机构一般由正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的培训部门等组织成立,传统机构院校只占市场的不到3%。剩余97%的机构其实都是零散发展的小机构。这些机构一般发展上有两个极端:1、普通师资、教学环境差:学生少,口碑不好,续费学生很少;2、有名师、场地好,但成本高,有“名牌老师带走”风险。因此绝大多数的机构都是由这种“小作坊”组成,而今遇到教育机构正规化的“严打行动”,难合格就是自然现象了。很多这样的培训机构,为了取悦家长,而放弃真正的音乐启蒙原则,放弃个性化教学,转而进行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一般的枯燥训练。在近350份调查问卷中,有75%的家长意识到音乐启蒙教育并非简单学习器乐演奏,但只有不到30%的音乐教师能够补充教学以外的知识,如基本乐科、音乐文化、音乐史等知识。音乐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硬件是很先进的,然而由于激烈的升学竞争,人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评价以及对音乐教学的盲目、不理解,使得人们对音乐课的探索不及其他科目深入,从而影响音乐教育。如今新课标教育要求已将艺术类学科明确规定为必修甚至升学加分项目,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有84.2%的家长愿意投资孩子的音乐启蒙,64.6%的家庭愿意并已经接受了音乐教育。“少儿艺术教育”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的少儿达到2.56亿,按照城镇家庭每月为孩子艺术教育投资50元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少儿艺术教育消费额可达700亿元。从家庭经济收入来看,调查结果显示,67.4%的家庭月平均收入为8000元以上;在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或者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上,58.95%的家长选择了500-1000元,31.58%选择了1000元以上。由消费能力一项分析也可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文化投入十分重视,对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依旧是伴随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作为一项新的消费热点,音乐教育行业整体是一个火热的市场,因此如何在音乐教育行业里寻求新的产业突破点,如何将传统行业与新元素融合,是音乐教育行业亟待完善的问题。以音乐电台作为主要载体,与知名广播媒体合作,如:“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新兴付费广播形式进行儿童音乐文化的启蒙是“互联网+”音乐教育的探索。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或固定网络端就可享受到优秀的音乐启蒙式教育。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文件,抓住“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契机发展,实现互联网创新与传统音乐行业的相互融合促进,加快行业间技术交流,推动产业链的形成。据调查,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大环境下,线上消费已成为消费主流,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经济发展方向,线上音乐教育具有物美价廉、与时俱进、更新及时等优势,对大多消费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如此优异的发展前景与政策扶持,儿童音乐教育可以牢牢把握这些机遇,以发展儿童音乐文化产业为有效途径,实现了商业运作平台的创新打造。

查看全文

化学小实验融入幼儿科学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教育慢慢融入大多数幼儿园的幼儿启蒙教育中,在幼儿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成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科学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潜能、开发幼儿的心智、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而且还是一种简洁有效的科学启蒙教育方式。化学小实验融入幼儿科学教育中,对幼儿的成长与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化学小实验;幼儿科学教育;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科学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阐述,目标要求,要“保护并发展每个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教育慢慢融入大多数幼儿园的幼儿启蒙教育中。幼儿科学教育在其他国家的发展比我国要早很多,与我国相比,他们把化学小实验融入儿童科学启蒙教育中有着很久的历史。20世纪初期,法国的居里夫人就开始将特有的实验引入儿童教育中,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儿童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在美国,有很多社团和机构以多样的形式开展各类化学小实验活动,以此来让儿童接触化学、初识化学、融入化学、享受化学带来的乐趣。如:“ChemistryAbounds”[1]“Chemistryforkids”和“SuperSaturday”等课外活动[2],他们还针对科学教师进行了“ScienceisFun”等培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美国在化学启蒙教育中所做的努力[3]。1997年,德国也开始将化学实验引入儿童教育中。如巴斯夫(BASF)创建了第一个互动式“小小化学家”儿童化学实验室[4]。国外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并为化学小实验融入幼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开展化学小实验启蒙主题的工作。如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已经联合相应的幼儿机构开始了化学小实验的实践研究[5,6],这些课题组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设计了一些有趣的、益智性较强的化学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深受儿童喜爱,教学效果显著,成效可观。幼儿科学教育与化学小实验间接地促进了幼儿科学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对提升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幼儿的成长与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1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提升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化学小实验具有安全、卫生、环保、贴近生活、易于感知、操作简单等特点,并在其中加入了“魔术”的元素,使得化学这门学科更富有神秘色彩,易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幼儿在直接观察、亲自操作的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化学小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感官性、智慧性,符合儿童生长和思维特征。小实验的“魔术”要素满足了儿童对新事物强烈的认知感,让他们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中获得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与要求,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观看小实验的过程中,幼儿既提高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老师可以在可乐中放入曼妥思薄荷糖,形成“小喷泉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小朋友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等实验结束后,再让小朋友们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说出来。有趣的实验一定会让小朋友们大开眼界,他们也会对实验过程有不同的想法,这时,老师可以鼓励幼儿踊跃发言,这样既可以培养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能提升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既达到了幼儿的培养目标,又为幼儿科学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化学小实验中含有大量的趣味性元素,生动有趣且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幼儿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从而形成化学基本观念,为幼儿将来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亲近化学,认识化学,激发幼儿的学习情趣

查看全文

汉代童蒙书法教育对书法教育的启示

一、汉以前的书法蒙学教育

“蒙学”中的“蒙”有“没有知识,愚昧”之意,喻示人童稚时期的知识储备状态。摆脱蒙昧,称之为启蒙。辞书对“蒙学”的解释是:“中国旧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育内容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启蒙教育的学校”,相当于今天的小学。我国古代的童蒙书法教育可以追溯到殷商。不过,商代的书法教育主要是面向王室成员。西周时,书法教育内容更为充实,有了专门的书法教育时间和场所。幼童通常8岁入学,学习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书”指的便是对汉字的学习以及书写。至秦代统一六国文字,小篆颁行天下,从上至下,各级行政部门皆以李斯的小篆为通用书体,官方培养刀笔吏。汉初,“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体试之……书或不正,辄举劾之”[1]。可见,秦汉时期对识字教育极其重视。有学者认为,“蒙学教育在秦汉之后便进入有教材、有组织、有形式的阶段”[2]。

二、汉代书法蒙学教育

汉代学童书法教育主要是在书馆中进行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识字和习字,识字和习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从事启蒙教育的教师大多是闾里集体出资聘请的,是乡里宿儒。这里的书馆也称作“学馆”“书舍”“蒙学”“小学”等。东汉王充《论衡·自纪篇》中记述了自己童年的学习经历:“六岁教书……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童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王充先是识字和习字;接着学习《论语》《尚书》,每天讽诵千字以上;最后专习经学,“经明德就”。可见这时学习已分阶段。前期属于识字和书写的学习阶段,使用的教材如《仓颉篇》《急就篇》等,这些字书又称为“史篇”和“章篇”。学生学书既成,则离开书馆进入庠序,学习《孝经》《论语》《尚书》等儒家典籍。

(一)识字、习字教材

汉代小学的字书有《仓颉篇》《训纂篇》《滂喜篇》《凡将篇》《急就篇》等,现在保存的只有《急就篇》。字书最早的是四字一句,始于周之《史籀》十五篇,是周宣王的太史籀所作,不过久已失传。为了对汉字进行统一简化,秦朝官方以秦篆为基础,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七章,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七章。汉闾里书师将其合并整理,并统一称作《仓颉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汉代的学书、习字教材数量也逐渐增多。汉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图1);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扬雄作《训纂篇》。之后,又有杜林作《仓颉训纂》。这些直接作为书写教材,供学童使用。图2竹简是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遗址,内容是《仓颉篇》首章部分文句。简长23厘米,宽1.1厘米,厚0.3厘米,正反面书写,简末二字“赏赏”可能是习字者随意所书。《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以后,闾里书师合秦时《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三篇为一篇,习称汉《仓颉篇》。居延甲渠候官遗址出土的《仓颉篇》竹简对于研究汉代《仓颉篇》的版本衍变、文本构成等具有重要价值。图3习字简虽然不能确定为汉代学童所写,但一定程度上是对当时汉人学书、习字状态的反映,通过其可以了解汉代童蒙书法教育状况。

查看全文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方法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美术、舞蹈等是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种艺术教育活动,让学前儿童初步感受美,体会艺术美的情趣,而培养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及爱好应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点。这就需要艺术教育者掌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科学方法,这也是学前儿童艺术启蒙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就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目标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艺术教育的规律来制定艺术教育目标,这是教师在进行艺术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的原则,也是艺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要想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更贴近孩子特点的方法,在观念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应以提高孩子的艺术素质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为目标,培养孩子的艺术审美体验,而不应以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为目的。家长与艺术教师应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针对这一成长阶段儿童的心理及性格特点来进行艺术门类的选择,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挥孩子天性与创造力。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文化艺术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是通过教育方法与手段,根据儿童的自然成长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达到或实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认知能力,意志品质及创造性。其意义具体表现在:

1.顺应儿童,促进发展,注重过程,激发影响,为学前儿童提高自我表达及交流的工具,在学习中让儿童自由流露,充分表达,得到艺术熏陶。

查看全文

幼儿舞蹈教学游戏精神缺失与重建

摘要:游戏不仅仅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然而目前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游戏多以浅显的形式存在。该研究从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自由的剥夺、愉悦氛围的匮乏、情境体验的虚假以及实施中创造的封闭四个方面阐述了游戏精神缺失的现状及表现,并在对其进行成因分析后提出坚持“儿童中心论”的理念,从教学理念、目标、原则、过程和评价机制五个方面提出幼儿舞蹈教学中重建游戏精神的建议,以期为一线幼儿舞蹈启蒙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幼儿;幼儿舞蹈教学;游戏精神

1引言

近年来,大部分的幼儿舞蹈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游戏对幼儿舞蹈教学的作用,并强烈呼吁将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引入幼儿舞蹈教学中。但目前幼儿舞蹈教学依旧存在着教学模式传统化、教学过程枯燥化、教学内容专业化、教学方法单一化等问题。此外,部分教师在游戏与舞蹈的融合实践中呈现出初级水平的教学,难以将二者进行深入融合以展开科学与合理的运用,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些问题无不受教学观念的制约与影响,游戏与幼儿舞蹈教学融合度低、融合效果不佳的深层次原因与幼儿舞蹈教学中游戏精神的缺失息息相关。

2幼儿舞蹈教学游戏精神缺失的表现

2.1教学过程中自由的剥夺。首先,幼儿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失去了自由言论权。其次,幼儿不能自由地进行表现,部分教师只注重舞蹈知识的传授和标准动作的示范与练习,导致幼儿只能“规范”地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无法享受舞蹈活动中自由自在、轻松活泼的氛围。2.2教学氛围上愉悦的匮乏。良好的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成效不仅仅与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息息相关,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氛围。然而,在现实的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中,却很少能感受到这种愉悦的氛围,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知识的理解情况和动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很少关注幼儿是否有愉悦的情感体验。2.3教学情境内体验的虚假。当下舞蹈教学情境中存在着虚假的体验。不少幼儿舞蹈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没有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想让幼儿凭空想象进入教学情境,这是难以实现的。教师在意识到教学情境对幼儿获得经验的重要性的同时,应该多关注幼儿生活,取材于幼儿生活,让幼儿能够在创设的情境中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实施,获得良好的教学结果。2.4教学实施中创造的封闭。在现实的幼儿舞蹈教学中,一些游戏环节预设性强、生成性弱,教师在活动实施中制定了过多的标准和统一的要求,将整齐划一当作是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幼儿创造力逐渐封闭起来,并最终失去创造力。

查看全文

音乐素养对钢琴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一、国内外现状

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物质条件的提高,“钢琴热”兴起,孩子们学习钢琴已经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学习钢琴对于培养左脑思维、提高全面素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今钢琴启蒙教育还存着许多弊端,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家长只知道关注孩子钢琴弹奏是否过级,一味追求考级,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能力、基本功以及学琴心理等,那么音乐素养就被放在了一边,殊不知音乐素养对于钢琴启蒙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如今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许多钢琴培训机构一味追逐利益,根本就没时间去讲授音乐素养知识,也没有单独开设音乐素养课程。对于有些过了钢琴八九级的高级学员来说,就算给他们一个简单的谱面,由于识谱的能力不足、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非常浅显,甚至对于许多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音乐背景缺乏基本的了解和应用,根本就无从下手,这一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二、音乐素养在钢琴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开设音乐素养课可以提高钢琴学习的兴趣和互动。对于钢琴启蒙教育的孩子来说,大部分都是刚刚接触钢琴这门乐器,如果过分强调技能的掌握,缺乏音乐素养的润色,容易造成学生学琴过程中的反抗情绪和疲劳心理。《音乐生活》2010年第10期的《谈音乐素养对钢琴启蒙教育的影响作用》中提到了“缺乏正确的音乐素养教学的支撑,钢琴启蒙学习就成了枯燥的反复的机械的动作练习。”在现代,大部分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学琴跳级,一年下来基本上就只能弹奏几个曲子,手指的基能提高不了。家长一味追求进度,并没有从孩子的实际角度出发,孩子们的忍耐力和耐心都是有限的,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比如说,我们在教节奏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如果直接告诉孩子们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他们不仅不能在短时间内接受这些陌生的词汇,而且会没有成就感。在节奏这方面,我们可以教学生一个小口诀:“圆圆鸡蛋唱四拍、牛奶棒棒糖唱二拍、巧克力棒棒糖唱一拍。”孩子们一听到口诀,就会发挥想象力,师生在互动的时候就会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好。孩子们不仅能够准确地掌握这个知识点,而且学习也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有趣。(二)音乐素养的学习能够提高钢琴启蒙学习的效率。我们在刚开始学一首乐曲的时候。如果不知道拍号、节奏型、音符,等等,然后就直接开始进行视奏,那我们的音乐不仅毫无美感,而且会出现大堆的识谱上、节奏上,以及音响效果上的错误。最可怕的是,孩子们因为没有一定的乐理基础,往往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继续进行错误的练习。教育家应诗真的《钢琴教学法》中提到了“学生对谱的效率很低的原因,是在视奏阶段只是照本宣科,对于乐谱当中的调性、和声以及曲式等一些基本乐理知识模糊不清。”如此照本宣科,其实就是一种纯粹的机械练琴。(三)在钢琴教学中加入音乐素养的学习可以增强音乐表现力。每一首曲子的创作都有作曲家的意图、作曲家的当代背景等。如果我们完全不去考虑这种因素,那我们弹出的每首曲子都是千篇一律的,都是机械的。廖乃雄在《音乐教学法》中提出“音乐应该有起伏,有强弱。”一方面,音乐力度上的变化需要通过手指的控制力来体现;另一方面,就是学生需要了解乐曲的结构,乐谱中出现的强弱记号以及背后所代表的音乐感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弹奏一首乐曲的最终目的是要感受音乐,向观众表达这种音乐中的情感并且能让观众也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但是学生在演奏的时候他看不懂那些音乐记号,他不知道该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怎么去表现,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裸谱”而已。作为钢琴教育者,我们要培养的不是机械练琴的学生,我们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表现力。所以在孩子们启蒙阶段学琴的时候,钢琴教师就应该多跟孩子们灌输乐理知识,让孩子们学会看谱,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演绎作品。

三、结语

在钢琴学习中,音乐素养与钢琴实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钢琴启蒙教育的不可缺少的课程。不断鼓励孩子们学习音乐素养知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我们应该呼吁社会大众重视音乐素养,为下一代的钢琴教育综合素质的提高作出贡献。

查看全文

APP教育理念如何构建家庭社会和谐关系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多方面、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等组合的综合素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现状,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有三个方面的不同:其一,应试教育的目标为提升学生成绩,而素质教育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二,应试教育的重点为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而素质教育则是为全体学生;其三,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多为“灌输式”,而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多为情景式、引导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形成合力,让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育朵APP是由北京出版集团旗下北京承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的线上育儿的平台,它主要是专注场景式育儿的内容。依托《父母必读》杂志、《少年科学画报》杂志40余年丰富的内容资源、专家资源,采用文字+音视频等多形态手段,通过科学、系统的场景知识体系,推出专业、权威的专家专栏,专注于0—12岁儿童成长知识服务,打造场景式育儿教程,最终实现帮助儿童构建自我与他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模式,推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家庭。

育朵APP创设儿童成长体验空间

育朵APP个性化服务特点突出。育朵APP根据儿童不同年龄、场景对应的养育难题,为各个家庭定制系统化课程,让每一个育儿问题随时解决;通过各种原生内容制高点,让每位家长享受大咖的专属指导;并且还有百人专家团专门针对不同的特点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育朵APP充分利用三大资源优势,即:品牌影响力、内容多样性、专家阵容强的全面组合,为各类家庭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育朵APP根据用户的地域分布、性别比例、年龄分布进行分类,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用户画像。通过用户画像,可以清晰识别出0—12岁儿童及父母的特点与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满足儿童成长的全方位需要,因此,育朵APP积累了用户大数据,构建了一个天然的流量池,为自身提供了巨大的流量入口和多元化的盈利方式。一方面,这个流量池能够自主造水、蓄水,实现源源不断的用户增长;另一方面,这个流量池为北京出版集团的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促进传统出版企业走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育朵APP在线上构建云端服务生态圈,线下开展阅读空间、书店等实体活动为一体的体验式环境。育朵APP实现“看、听、问、聊”一体化的模式,通过系列直播、读书会、主题训练营、跟踪式儿童成长咨询等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调动多感官体验和友好互交,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人们通过朋友圈、公众号等获得“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以育朵APP一周年庆为例,41场大咖直播资源是专为成长型妈妈群体打造的线上成长课程。育朵APP一直坚持提供优质的育儿课程,35堂课培养“十字型”儿童是由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现代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张梅玲教授针对儿童教育的身心成长特别制作的,帮助妈妈高效学习快速成长。几年来,育朵APP研究团队邀请了上千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妈妈群体提供了超过3000堂育儿课程,影响了千万家庭。创新就必须要从物化的、外在的东西,重新变回到人的层面进行思维。育朵APP有意识地聚焦到妈妈群体关注的话题与焦虑,推出各类精品课程,包括幼儿疾病的知识,素质教育的理念,亲子关系的构建方法等,以内容吸引精准用户,培养信任感,然后再配合购物的引导。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育朵APP做到了线上线下服务生态圈的统一。

育朵APP打造儿童成长服务生态圈

提供音视频课程+会员福利的立体服务。育朵APP推出了精品课程和大咖专栏,囊括了阅读、亲子沟通、儿童早期教育、情绪管理、新生儿护理等方面精品课程内容,并开设了免费专区,为家长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针对会员家庭,还赠送课程之外的艺术启蒙课程,科学素养课程,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每周会有免费的直播课堂与所有用户分享。会员福利旨在让每一个家庭能充分运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孩子成长,培养孩子兴趣、挖掘个体潜能。使每个会员家庭都能在轻松的氛围里养育全面发展的少年儿童。开展线上互动、线下论坛的活动。正如吉姆·崔利斯著写的《朗读手册》,封面引用了史斯兰克·吉利兰的诗歌,生动揭示了朗读的意义:“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家长经常为孩子朗读,或者亲子共读,不仅仅能使孩子在语言、智力方面得到更好的培育,更重要的是,能使孩子在情感和心理上得到健全发展。因为朗读可以使孩子们增强自信心,促进他们在表达、交际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读书会作为育朵APP线下的一个亲子阅读项目,以创新性的阅读交流模式,颠覆了常规单一的家庭阅读场景模式,旨在让世界因为妈妈爱上阅读。通过打造社区、学校美妙的亲子阅读场景,以阅读为纽带影响身边的家庭,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亲子陪伴时光,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常态。“为爱阅读”的线下读书会活动自从开展以后,共招募100多名讲故事妈妈,同步举办百场读书会。参与人数超过上千人。探索社群模式与研学并重。社群运营的方式对企业方、品牌方都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原来的方式是只要做好商品后端的供货就行了,现在通过社群品牌方打破了与用户的沟通壁垒,可以直接在社群和妈妈用户进行深入互动,为妈妈提供产品解疑答惑等功能,还可通过寻找妈妈品牌代言人,溯源活动直达原产地参观,直播新品发布、试用等线上线下的品牌推广活动,直接有效地将品牌形象触达至用户。育朵APP积极探索构建妈妈社群,就是为了深度挖掘妈妈用户的需求,在满足了妈妈的购物需求之外,如何满足妈妈的自我学习与成长的需求呢?育朵APP探索出全新的督导课模式,在老师讲完以后每个班会有一位督导老师负责为用户提供课后答疑、辅导的服务,帮助妈妈快速掌握知识要点、高效学习。希望通过社群运营,让用户感知到有温度的服务、有效的教学质量。突出系统培训、训练营、工作坊、5+2课后服务。在产品层面,育朵已经形成培训+训练营+工作坊+课后服务的产品矩阵,完成了在社区、工具、电商生态闭环搭建。在商品层面,在育朵APP于2021年推出国学启蒙等课程、医用纯水物理降温贴等定制化产品,并携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徐惟诚等《父母必读》和《少年科学画报》杂志创办人共同推出精品课程。在内容层面,育朵APP精品课程与运营联合模式为资深专家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育朵APP模式也适应新形势下的“双减”政策,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能够让每个家庭真正参与素质教育中来,做到线上与线下全方位立体式场景服务模式,是值得深入推广的应用程序。

作者:邹浩 单位:中国书籍出版社

查看全文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化

[论文摘要]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启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情感性等特点。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存在着价值观狭隘、教育方式偏失、教育内容片面和教育行为背离等现象。应该自觉加强家庭教育社会化、拓宽社会化的内容,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连动的教育网络,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人的社会性发展是贯穿于每个人一生的始终,从婴儿期开始,通过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到老年期。其中,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性初步定型的时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社会教化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外部动因,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内部影响、社会文化传播工具等对儿童实施社会化的过程。个体内化是社会教化得以实现的内在因素,是指儿童接受社会影响并对社会文化环境进行选择,从而将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内化为自身的个性特征的过程。儿童的社会化是在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儿童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有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以致出现家庭教育的失误。因此,充分认识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将家庭生活与教育活动交织在一起,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启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情感性等特点。

查看全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音乐教育的“低龄化”使学前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接下来,本文将以河北省为例,来分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用于学前儿童教育之中,有利于学前儿童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锻炼积极思维能力,得到身心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目前,学前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音乐教育仍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对于目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可从学校、教师、家庭三方面来阐释。首先是学校方面。目前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幼儿园已经开设了音乐课程,但是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音乐教育具有功利性。一些学校办音乐课就是为了赚取额外费用,增加幼儿园的经济效益,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幼儿的音乐素养的培养[1]。二是音乐课程教材不规范。由于学校选取音乐教材比较随意,导致教师达不到原设计的教学效果。三是教学设施配备不足。由于经济问题,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更别说投入多媒体教学设施了。总之,学校在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其次是教师方面。当前,幼儿园教师大都是职业技能学校毕业,掌握了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但是该师资队伍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比较片面,没有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还是偏重于技能方面的训练[2]。第二,教师的音乐素养还有待提高。目前,河北省受过音乐专业训练的幼教并不多,大部分教师在基本的音乐素质方面都不合格。第三,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传统。就现在发展形式来看,常规性音乐课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仍占有广大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还是遵循之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幼儿有视、听等方面的享受,也就不能很好的接受音乐教育的熏陶。最后是家庭方面。我们知道,幼儿最初的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因此,家庭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家长在音乐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其一是对家庭音乐教育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也开始注重对孩子音乐方面的培养,但是仅限于表面层次的弹、唱、跳、演等,而没有从基础的艺术修养来培养。其二是家庭音乐氛围不足。虽然有些家长有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的意愿,但是由于其音乐教育知识的缺乏,致使其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音乐交流,因此没有形成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二、对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