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中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3 08:14:54

民办高中教育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新时代;民办高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

党的精神最鲜明的特征便是时代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民办高中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民办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现就改进和加强民办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提出了如下意见。

一、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中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管理队伍素质不一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民办学校办学的特色,还是提高民办学校教学水平,以及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必然条件。换言之,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多样的,这也为民办高中德育教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但是由于社会地位不高,民办高中在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存有一定的缺失,以至于德育管理岗位缺乏一定的吸引力[1]。

(二)德育管理方式形式化

民办高中学校德育管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德育管理评价上。简而言之,民办高中学校举办的德育管理活动,不仅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而且吸引了很多家长的关注,然而部分民办学校常会忽略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效果。以至于民办高中学校虽然时常组织这些活动,却很少会对这些活动的成效进行反思,尤其是在德育管理评价方面。民办学校在管理评价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2.对学生得分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说,这种积分方式德育管理评价,大都表现在学生品行上,看似公平,其实并不全面[2]。

(三)重智育轻德育思想较重

德育和智育两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支柱,学校应该将两者的关系重视起来。然而,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智育却成了学校和家长主要关注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民办高中的校领导,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提升办学的宗旨,确认学生能力最直接的表现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利于民办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德育管理未与时俱进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各式各样的知识。因此,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自媒体可以向他们传递各式各样,丰富多彩,涉及面更宽、更广的知识。这些知识,已经超出了教师所能掌握专业知识的范畴,以至于学生比教师接触的价值观更加的新兴,从而产生矛盾。

二、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中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

(一)创新民办高中德育体系

1.创新德育管理理念民办学校德育教师,应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原则,在此基础上约束学生的行为,这是德育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德育管理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德育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期思想的一个工作。教师只有从根源上改变学生的不良观念,引导他们正视自身的缺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3]。2.创新德育管理方法当然,民办学校也应积极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管理方法,创造出新的德育管理模式,以满足当前高中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民办学校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应该重视对学生个体差异性,懂得怎样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其着想,将每一名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不断激发他们自身的潜力,培养属于他们自己的特长。这就要求学校首先要明确开展德育管理教学的主体,即学生。其次要清晰地掌握当今学生对外的交往方式,困扰,喜好等行为习惯。因此,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匿名式的调查问卷,让学生无压力、无顾忌地反馈对学校的意见和看法,只有学校切实掌握了学生的内心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全新有效的德育管理方法。

(二)创新民办高中德育管理队伍

1.德育管理队伍需持续稳定建立一支稳定的德育管理队伍,是完善高中德育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民办学校要想创办德育管理队伍,需要从能力、待遇、效率三方面着手。详细地说,民办学校可以选取一支德育管理能力强,在学生中有较强号召力的教师团队,让其专门负责学生的德育管理,使学生在与教师无压力且充满兴趣的基础上,改正自己的道德行为上存在的缺陷。另外,民办学校还应该注重教师的利益,在此基础上为他们制定相对应的工资制度,教师取得的德育教育越好,相应的奖金越高,借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快速稳步地提升德育管理队伍的工作效率。2.提高德育管理综合素质民办高中学校,应该重视对德育教师综合素质发展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注重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经验,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聘请专业的教师作为学校的咨询服务人员。另外,学校还应该定期对学校的德育管理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弥补民办院校的德育管理队伍专业知识上的不足,从而提升德育管理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4]。

(三)创新民办高中办学模式

1.创新办学模式目前,对民办高中学校来说,多数办学者都认为学校的社会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升学率。因此,只有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上去,才可以使其思想得到全面地发展。然而思想才是学生行动的基础,德育教育可以说是民办高中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换言之,民办高中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办学的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使学校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鉴于此,民办高中根据当下的时局,更新办学理念,注重从学生的品德教育出发,切实提高德育管理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办学的综合实力。2.强化民办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庭,高中学生除了每天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其余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学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以及师生无时无刻的教导,都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更是在无形中给学生带去美好的精神需求[5]。对此,民办高中学校要想创新德育教育,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1)校园精神。校园主要由精神和文化两部分组成,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一种认同。这种精神主要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是否融洽。因此,学校应积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这种氛围下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校园精神。(2)校园物质环境。校园中的物质环境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除了有校园的校容,还有校园的校貌。民办学校应该保持自己校园的物质文化优势,努力将校园物质环境打造得更好。可以在学校绿色植物上下手,例如可以尝试将篱笆栏安置在校园的小路旁,或者在每个班级中设置“绿化角”。这种花园式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缓解学生学习时的严肃教学环境,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爱心,情趣,还会对学校德育管理产生积极性的影响。(3)校园活动。高中阶段的学生,总会因为繁重的学业,使精神长期处于高度集中的一个状态,无法得到有效的放松。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的精神状态之中,那么就会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民办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举办校园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身心得到放松。例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志愿者活动。使学生在参加活动时,可以真正地理解德育对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让其有效地缓解因长期处于封闭的学习环境产生的压抑情感。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除了可以优化校园整体环境氛围,还可以丰富校园活动,力图使校园文化对德育管理产生的积极影响。

(四)创新服务核心

1.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民办学校德育教师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如果只是将维持课堂纪律看作是一种方式,不在意学生的实际情绪变化,无疑会导致出现学生敢怒不敢言的局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此外,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高中阶段的问题学生在逐步增加,青少年犯罪的数量也越来越多[6]。加之,民办高中学生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复杂多样,问题学生数量相比公办学校而言更多。对此,做好高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尤为重要。鉴于此,民办高中学校在德育管理中,应该注重多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切勿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况,而是应该加强对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同时,学校也可以专门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室,学生通过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纠正和修缮,既可以帮助学生将无法消化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又在学生思想心态向恶劣的方向发展时,被心理教师及时矫正回来,进而促使其心理健康得以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2.加强学风建设德育管理的最终目的便是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风,但是如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风,则是民办学校完善德育管理的重要内容。(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俗话说,一个人成功与否,需要看这个人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对此,民办学校要想创新德育管理,就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了解自身的价值,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加以为之奋斗。(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入民办学校上学的学生,很多都是学习成绩不出色、偏科的学生。这类学生通常不受教师的重视,久而久之,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就感就会丧失。因此,民办学校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播放一些励志的影片和纪录片,在日常交往中也要积极地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借此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3)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叶圣陶曾说:教育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民办高中学校的学生因为家庭环境特殊,使得他们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学习精力不集中,不专注等问题。因此,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详细地说,民办高中学校可以从纠正学生学习习惯着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为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他们从实践活动中发现自身和他人的优缺点,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总之,就高中民办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来说,学校只有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做到思想追求更高,将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带给学生,充分发挥德育管理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程鸿宇.民办高中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2]胡红绒.民办高中加强德育教育的对策研究[J].教育艺术,2012(3):73.

[3]张成友.当前我国民办高中德育实效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5.

[4]万天亮.关于高中德育进课堂的实践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2018:6.

[5]孙健.推进民办高中德育教育体系建设的新举措[J].东方企业文化,2011(8):209-210.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篇2

教育机构: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50所,其中普通高校4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校60所,普通高中53所,普通初中266所,普通小学1407所,特殊学校3所,幼儿园256所。全市有民办学校317所,占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15.5%,其中普通高校1所,中等职校36所,普通高中7所,普通初中8所,普通小学26所,幼儿园239所。

教师队伍:全市共有教职工73820人,其中离退休教职工13658人。专任教师49248人,其中普通高校教师1284人,中等职校教师2844人,高中教师5797人,初中教师16096人,小学教师20934人。

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小学99%,初中94.7%,高中80.4%,中等职校58.6%。全市小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23.1%,其中40岁以下占15.6%;初中、高中、中等职校40岁以下的教师,分别占66.4%、75.1%、70.2%。

在校学生:全市共有在校学生860462人,其中,普通高校20237人,成人高校762人,中等职校67406人,高中1723个班111197人,初中4332个班262200人,小学9743个班349170人,特教学校24个班312人,在园幼儿49178人。全市民办学校在校学生84614人,其中普通高校585人,中等职校26803人,高中学生11016人,初中学生13793人,小学学生10588人,在园幼儿21829人。

全市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有学生47686人、50754人、56818人、62079人、62978人、68855人;全市初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75031人、87331人、99838人;全市普通高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42902人、36788人、31507人。

教育质量:2004年,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6%,巩固率99.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3%,巩固率96.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7.2%,其中升普高比例44.4%、升中职比例32.8%。全市高考录取率78.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

教育建设:2001年至今,结合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全市改造新建学校房屋面积69.4万平方米。到2004年底,全市共有校园面积2526.5万平方米,校舍面积710.4万平方米(都不包括普通高校、特教学校和幼儿园)。各级各类学校现有图书1498.9万册,仪器设备价值4.1亿元。目前,全市中小学已初步完成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基本具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

教育投入:2004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收入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9.41亿元、城市教育费附加1.02亿元、事业收入5.09亿元(含学杂费3.7亿元)、捐款等收入674万元。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为1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个人部分10.26亿元,占总支出的61.2%;公用部分5.51亿元(含修缮费1.68亿元),占总支出的32.8%;基建支出1.01亿元,占总支出的6%。

2002—2004年,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额9.05亿元、9.61亿元、10.96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33.7%、6.2%、14%。2004年,全市征收城市教育附加费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3.3%,有98.5%用于教育。2004年全市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经费为1.44亿元,占到了转移支付总额的69.8%,其中有9.4%用于危改。

教育负债:到2004年底,全市中小学累计负债10.13亿元,其中银行贷款4.28亿元、拖欠工程款3.32亿元、其他欠款2.53亿元。石门、临澧、桃源中小学负债分别达到2.23亿元、1.58亿元、1.47亿元。

总体来看,近些年来,特别是“教育20条”和“民办教育10条”实施以来,全市上下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和提高,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明显扩张,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全市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在省内是有位置的。

二、问题分析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教育发展的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1、教育投入的体制不适应

一方面,教育投入以政府为主、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体制,运行起来越来越难。国家要求县级政府对地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做到“四保”(保安全、保入学、保运转、保工资),但目前县级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保也不容易保住。2004年,全市县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为8.31亿元,占到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1.5%,但是教育系统人头经费的支出就需要8.92亿元,如果不将其它收入捆绑起来,仅保工资就有6000万元的缺口。在调查中,学校和教育部门对经费不足反映比较突出,特别是教师口子经费没有很好的解决。从各区县(市)来看,武陵区全部解决,石门县解决小学教师210元、中学教师150元,鼎城区解决离退休教师210元、在职教师60元,澧县解决中小学教师75元,桃源解决农村小学教师60元,其它县(市)都没有纳入财政安排,有些是要求学校自筹。学校运转经费比较短缺。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校公用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向学生收取的杂费,按现行标准,农村初中生均每期90元,小学生均每期70元,除去县教育部门和乡中心学校统筹的专项经费外,留给学校自己支配的已经不多,初中每生为40元左右,小学为20元左右,一些农村学校,规模比较小,几千上万元钱,用于一个学校的运转确实捉襟见肘,十分困难。按规定财政应安排的学校公用经费补助,县里也拿不出钱来。教育建设债务也很沉重。全市教育负债总额达10.13亿元,主要是“两基”达标、高中建设、危房改造和远程教育等项目的建设形成的。其中“两基”达标负债全市还有2.6亿元,近两年高中学校建设又负债7亿多元,象几所新建和扩建的县一中债务都比较大,如桃源一中负债1.4亿元,石门一中负债1.35亿元,临澧一中负债1.2亿元。解决“两基”达标形成的负债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债务剥离还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2002年市里就明确要求将“两基”达标债务剥离给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至今也只剥离2300多万元,不到10%,即使剥离了,也没有还款来源,债主还是要找学校。现在高中建设的债务很大,一些地方和学校都是作的10年以上的还款计划,一旦国家教育收费政策调整,这笔债务还是要落到政府的头上。另一方面,照现有模式,发展民办教育,拓宽教育投入渠道的空间显得越来越窄。虽然这两年各级抓民办教育的工作力度比较大,但民办教育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全市现有民办教育机构317所,只占学校总数的15.5%;在校学生84614人,只占学生总数的9.8%。并且民办教育发展的水平也比较低,缺乏战略投资者,很大一部分是办幼儿园,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缺乏竞争力。现在,各个区县(市)争先恐后新建扩建公办高中,照这样的模式,在生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今后民办教育要在普高阶段发展基本上没有什么空间。民办职业教育总体水平也不高,很多都是举办一些低成本、一般化的专业。去年全市职业学校开设的38个专业,面向一产业的专业只有3个、二产业的只有12个、三产业的有22个,由于一些专业和市场需求脱节,缺乏自己的特色,吸引力不强,发展难以为继。

2、教育发展的布局不适应

由于生源的下降和流向的变化,现有的学校布局显得不太适应。从生源变化来看,人口出生率降低,生源总体上呈较大幅度下降趋势。目前,全市中小学的生源状况是:小学呈略有下降、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初中学生总数在今后5年内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下降,5年后,初中学生总人数为15.5万人,与现在的26.2万人相比减少约9万人;普通高中学生人数近两年内呈上升趋势,然后开始下降。目前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为11.1万人,2006、2007年小幅上升,从2008年起开始下降为11.8万人,略高于现在的规模;2009年下降到10.4万人,2010年下降到9.3万人。从流向变化来看,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加上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生源流向城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武陵区统计,自2001年下学期到2004年上学期,各年度分别转入外县(市)学生891人、986人、1083人。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取消了户口等方面的限制,取消了借读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大量涌入,2004年秋季开学以来,市江北城区小学共转入外区县(市)学生1600多人。各个县城也都有这样的情况。与此相对照,学校布局不适应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多,学校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我市农村中心小学以下学校共有1344所,校均规模只有130人,规模最少的教学点仅有6人,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二是城镇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少,平均班额普遍较大。市江北城区29所公办普通中小学,主要分布在老城区人民路、建设路沿线。以洞庭大道为界,大道以南有小学13所,初中6所;大道以北只有小学3所,初中2所。由于学校布点少,以及校园拓展空间有限,导致学校班额普遍过大,相当一部分学校班额均在60人以上,最大的达到83人。布点少,还造成城市新区的学生就学距离过远。各个县城的情况也是一样,汉寿县城小学平均班额达到80.3人,其中三完小平均班额达到91.7人。城镇教育资源供应比较紧张,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

3、师资力量的配置不适应

全市通过教师的核编定岗和精简分流,总量多的问题有所缓解,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学段结构不合理。教师分布不平衡,小学教师相对饱和,高中教师严重缺乏。目前全市小学教师过剩5000人,而高中随着入学高峰的到来,教师缺口将达到2000人。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这是我市当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形象写照。教师学段结构的不合理也加剧了年龄结构的不合理,由于高中教师缺乏,部分初中教师被充实到高中学校任教,而初中学校又从小学挖走教师,挖走的基本上都是前几年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这样层层“掐青苗”,最后留守小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的教师,主要是民办教师转正的那批人。由于小学教师人数总体过剩,近5年各区县(市)基本上没有新进小学教师,整个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已出现青黄不接的年龄断层。目前,全市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达47岁,农村小学已很少有40岁以下的教师。三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全市中小学长线学科教师相对较多,而小学计算机、英语教师和音、体、美教师紧缺。当前,国家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小学三年级和小学五年级起,英语、计算机课程已分别作为学生必修课,而相应的专任教师却相当匮乏。由于师资紧缺,目前一部分农村学校还没有开设小学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即使开设了的,教师素质也跟不上,搞的是拉郎配、拼凑式,有的地方是通过每个乡镇安排一两名英语和计算机教师逐校“跑教”。四是农村小学教师补充比较困难。国家把“三级师范”改为“二级师范”,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成了“一级师范”,主要是本科一个层次,小学教师培养基地出现缺失。农村小学教师岗位对本科毕业生缺乏吸引力,很多地方反映,即使拿出编制招小学教师,也招不到人。

4、教育管理的机制不适应

一是用人机制不够灵活。教师队伍总体上还是终身制、铁饭碗,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绩酬挂钩制没有真正推行,公办民办教师的双向流动难以实现。二是评价机制不够合理。评价基础教育质量以升学率论成败愈演愈烈,高考龙虎榜大行其道,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既深感其害,又深陷其中。三是办学行为不够规范。虽然实行了一费制,但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存在搭车收费,包括党报党刊征订费、电影费、防疫费、资料费、试卷费、水费等;还存在变相收费,如通过“封闭式管理”,要求学生在校内购物、搭餐等;还存在课余时间办班、补课收费的行为。一些学校还希望提高一费制的收费标准,要求增加部分未纳入项目,像单车寄存费、饮水费等。另外在招生环节,也存在抢生源,甚至买卖生源的情况。

5、教育环境的治理不适应

一是针对学校的检查、收费、罚款仍然比较多。原来有规定,“未经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对学校进行检查、收费和罚款”,“有关职能部门对教育机构的罚没收入上缴财政后,由财政拨入助学基金”。所调查的学校均反映,这些规定没有很好的落实。每年到学校进行各类检查的部门有20多个,收费和罚款也不少。某县检察院从2002年开始,连续三年对所有高中阶段学校全部进行了检查;某县一中学买一杆台秤花费200元,县质监局检查时以秤不准为由一次便罚款400元。市直某单位以执法为由,对市直一学校没有及时报送有关报表处以高额罚款,并上诉法院执行。还有的学校反映,学校的帐本一年被有关职能部门查了5遍,有个学校食堂的砧板一年被检查了4次,每次收费200元。一些校长说,现在当校长,跑部门、找关系是“主业”,管学校、抓教学成了“副业”。二是一些学校周边环境仍然比较差。“三室两厅一吧”特别是网吧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突出。现在,网吧已由城镇向农村蔓延,没有网吧的乡镇为数很少。一些网吧业主无视政府关于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武陵区南坪中学周边100米内有网吧电游室11个,200米范围之内有20多个。此外,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到学校捣乱、一些小商小贩到学校门前摆摊设点、一些“黑摩”及报废车辆对学生的非法营运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秩序。三是发展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好。去年市政府第14次市长办公会曾经议定,对民办学校的兴建、改建、扩建工程,减免报建规费,劳保基金按1%征收,其余部分缓交,其它各项规费全免。据一些民办学校举办者反映,这些政策在区县(市)落实得不到位,有的兑现了一部分,有的没有兑现。石门某民办学校反映,一栋造价100万元的教学楼,部门收费占到了30%以上。

三、政策建议

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教育发展要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突破,打造新品牌,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三条原则:第一,坚持以优先发展的要求办教育,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办教育;第二,坚持义务教育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民办为主的发展取向;第三,各级各部门在教育发展上,要坚持做到该保的要保住,该管的要管好,该改的要改活,该放的要放开。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保,就是进一步保障好义务教育

1、保障好必要的经费投入。在继续执行教师基本工资打卡发放的基础上,教师60元误餐补助和150元适当生活补贴未纳入财政预算的区县(市),应在年内纳入预算。各中小学校收取的杂费,全部留给学校,作为公用经费,相关单位不得进行统筹,同时,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部分,各级财政按照小学生每年人平10元、中学生每年人平15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此项补贴各区县(市)财政应从今年开始在两年内安排到位。对教育“两基”达标形成的负债,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按要求彻底从学校剥离,县以下各级承债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分年偿还计划。

2、保障好必要的师资力量。各区县(市)及时补充一批农村小学急缺的英语、计算机,以及音、体、美等短线教师。从今年起,分三年按需要补充到位,目前超编的,从以后自然减员中顶抵。市里加强小学师资培养和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把**师范学校建设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小学师资培养基地。各级政府出台择优录用、学杂费和生活费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一批优秀的农村初中毕业生接受五年制大专学历小学师资培养。

(二)管,就是管好教育的布局规划和发展环境

1、科学编制学校布局规划。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学生生源及流向的变化情况,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制定今后5年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布局规划。临澧县近年来按照“小学联村、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办学格局,调整中小学布局,全县学校总数从原来的360所缩减为133所,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这样的作法,值得推介和借鉴。市县两级要把学校布局规划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用规划来指导学校的兴建、改造和发展。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必须按照总体规划来进行。切实减少教育发展中的随意性和资源浪费。

2、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在近几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比较快的基础上,把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到质量提升上来。适度控制省示范高中的异地搬迁改造和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加强其它普通高中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高中扩建中已经形成的债务,加快清偿进度,对公办学校收取的择校费和国有民办学校收取的建校费,实行专户管理,主要用于偿债。加快职业高中发展,引导职业高中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增强职业高中的吸引力。

3、适时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市城区和县城都应根据需要,加强初中和小学的新建、扩建。要把城镇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市江北城区中小学校建设。2005年—2007年间,逐步扩建北正街、育英、东升、七里桥小学,新建白马湖中学、荷花塘中学;2008年—2010年间,逐步扩建沙港小学、戴家岗小学,新建柳叶湖中学,改建南坪九年制实验学校。建设经费通过教育打捆贷款、民资投入等渠道筹措。

4、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落实三项制度,遏制针对学校的检查、收费和罚款。即封闭管理制度。对所有学校实封闭式管理,各职能部门对学校进行检查,事前必须报同级优化办备案,否则学校有权拒绝。首查免罚制度。部门执法中首次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情节轻微,危害后果不大的,责令其限期纠正,不得处以罚款。罚没收入集中制度。所有针对学校的罚没收入,全额上缴财政,由财政全额拨入助学基金。同时,建立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授权教育部门牵头,公安、工商、文化、卫生、交通等执法部门参与,依法取缔校园周边违规经营的网吧和电游室,整顿和规范学校周边的餐饮、营运和治安秩序。对行政不作为的部门和相关人员,追究责任,形成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新闻媒体加强对教育发展的舆论宣传,营造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改,就是要改革教育管理上一些不适应的机制

1、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校长负责制、学校中层骨干和教师聘任制、绩酬挂钩制的推进力度,激发教育内部活力。

2、推进教育评价机制改革。逐步转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倾向,明确制止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新闻媒体、户外广告张贴等形式宣传升学考试成绩和高考“龙虎榜”。改革初中二年级生物、地理会考办法,建议从2006年开始,会考成绩不计入学生升学总成绩。

3、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透明度。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市直普通中小学校推行电子信息化收费,明年春季武陵区在市城区范围内的各小学推开。规范招生行为,由教育部门加强招生秩序管理,统一招生信息,禁止各类学校买卖生源。开通对学校办班、补课以及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的举报电话,加大对违规行为和违规人员的处理力度。

(四)放,就是要放开放手发展民办教育

1、拓展发展空间。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民间对教育的投入,存在着此消彼涨的关系。面对教育需求比较旺盛、政府财力存在局限的情况,各级政府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政策,主动拿出一部分资源,让民办教育来发展,对集中力量保好义务教育这个重点,对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对激活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都是有利的。鼎城区桥南一块的教育发展格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桥南区域内,共有各类在校学生2.5万人,其中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占到了一半。全市第一所民办高校同德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5771人;全市最大的民办中学淮阳中学,在校学生近4000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小学的泽云实验学校,在校学生1120人。整个桥南区域,在民办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达到3489名,占到该区域内初中学生总数的65%。桥南市场的外来人口很多,如果这些学校都由地方政府来举办,是难以承担的,政府通过创造环境,让民办学校发展起来了,实现了“双赢”的结果。有鉴于此,我们应该按照义务教育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民办为主的取向,有效拓展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要主动拿出一部分普高资源,特别是优质的资源,吸引民资办学。市本级和各区县(市),两年内至少拿出1所普通高中进行民办改制。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全面放开,政府及其部门要从目前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有序退出,让民办充分发展。今后,各级新建学校基本上实行民办,招商引资。民办教育的发展,可以有独资、股份制、国有民办等多种实现形式。

2、给予平等待遇。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教育实行“三统一补”:“三统”,即对民办教育在师资、招生和教学管理上,和公办教育统筹起来。对公办学校教师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拆除公办学校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双向流动的制度障碍。对民办学校的招生和公办学校统一安排。对民办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公办学校统一管理。“一补”,就是对承担义务教育任务并按义务教育标准收费的民办学校,给予办学经费补助。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篇3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年度地区发展规划工作布置会,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布置、落实今年有关工作任务。因为相关工作既带有全局性,又带有具体操作性,所以,也请我们各位分管局长参会,以便引起高度重视,更有力地支持、领导相关方面的工作。厅发展规划处相关同志分别就有关工作,向大家通报工作方案和具体意见。总的考虑我都赞成,这也都是厅里正式研究的意见。请大家高度重视起来,回去之后,结合你们的实际抓紧抓好。发展规划方面的工作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控、引导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重要。下面,我就今年的几项主要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抓住契机,促进我省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对民办教育一直是"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党和国家领导多次强调民办教育工作。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既是对民办教育发展探讨阶段,也是我国民办教育大发展的阶段。

我省的民办教育发展,也是改革开放的结果。目前看,已有较好基础,且具有*省的特点和比较优势,已成为我省各级各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标志:民办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协调;涌现了一批致力于从事民办教育的创业者,形成一批办学方向较明确、办学条件较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加强管理,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尤其是《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后,办学规模有所扩大,发展速度有所提升,教育质量逐年提高。总的看,全省民办教育正在稳步、健康、有序地发展,已彰显出特别活力,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同时,要看到,我省民办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我认为其中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不平衡,一个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个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较有优势,基础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比较落后;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促进"不够。这些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省里的一个重大举措是上半年出台《*省人民政府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若干规定》,还要在适当时候召开民办教育工作会议和省民办教育协会换届年会。各地区都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一是按照《*省民办教育调研方案》要求搞好调研;二是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落实好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做好"促进"这篇大文章;三是进一步贯彻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实现民办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统筹规划,提高高中阶段招生计划管理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连年提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分省下达。为解决高中阶段招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早在20*年,教育部就已经提出高中段计划统筹管理的意见。近年来在教育事业统计数据中表面上反映出的盲目性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实际上也说明存在着高中段发展缺乏统筹管理问题。因此,无论是从计划管理着手,还是从统计工作着手,还是事业发展的要求考虑,都需要考虑完善高中阶段教育计划统筹管理的问题。这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厅有关处室针对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次认真研究,目前提出一个讨论稿。这个办法力求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总体水平问题;一个是优化高中阶段结构问题。考虑到各地区目前高中阶段发展水平,依据上年的统计数据,提出各地区不同的指标,分出等次标准,以体现分类指导、公开透明、具有操作性的原则。这次会议提交大家讨论,会后修改后,纳入2009年度目标责任制评估体系中。建立一套新的高中阶段招生计划管理办法,就要是通过运行机制调整,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中职计划指标要求,同时,探索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分类指导高中段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统筹管理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是今年计划管理工作中一项新的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水平,优化教育结构,统筹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请各地从落实教育部对中职招生计划要求,实现国家"十一五"教育规划目标的要求,提高年度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工作质量的需要,提高招生计划管理水平的需要的全局出发,从本地实际出发,落实措施,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三、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舍数据库建设工作

省教育厅对此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中小学校舍数据库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认真试点的基础上,在敦化市召开了全省中小学校舍建设与管理数据库平台建设工作现场会,卢连大厅长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结束时我代表厅里又强调提出了几点要求;举办了培训班,我代表厅里讲了话。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省中小学校舍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卢连大厅长对前一段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从刚才做的演示看,仅从初步分析,我们就可以多个视角思考很多问题。然而,这项工作还仅仅是刚刚起步,从数据采集信息反映的情况看,做好中小学校舍数据库的难点是"投资项目"问题。在今年的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中,省里把"投资项目"作为做好中小学校舍数据库的评估指标。

促进这项工作,其目的是适应全省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实现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益,加强学校基础工作建设与管理,加快全省中小学校信息化管理步伐,全面提升校园、校舍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各项要求已经很明确,请各地继续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领导,按照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此外,中等职业学校校舍数据库将正式建立,主要填报项目为中等职业百强校。这个数据库的质量要与新一轮中职项目挂钩。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2009学年度教育事业统计年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标志。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依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发展规划处所覆盖的工作对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的期望更加迫切。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管理基本实现全程网上运行;20*年教育厅从基建管理着手,下大力气抓了中小学数据库工作,已见成效。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是最早进入信息管理的领域,但是,至今仍保留纸介基层报表,2009年将改为全部通过网上传输或光盘报送。这项改革是一项较大改革,技术支撑能力已具备,下一步重点解决的问题,一是重点培训好中心校统计人员;二是尽快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模拟填报;三是组织有统计经验和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的专家研讨工作程序。实践证明,任何一项改革取得成效都需要事前认真研究,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这项工作时间性很强,教育部有时间要求,务必抓紧做好。真正实现统计信息化,还要抓好建立数据库、基层学校电子台帐,这两项工作也是本次会议讨论的问题。

五、加强管理,抓好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与管理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今年基础教育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任务很重。一是农村初中改造工程要完成20*、2009两个年度共85个项目;二是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共10个项目;三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共14个项目。请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积极稳妥工作,确保工期质量。

要切实做好第二期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需求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有计划、分步骤地加强农村初中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设施建设,逐步消除"大通铺"和校外租房等现象,特别是为有效满足路途较远学生和农村留守学生寄宿需求,推动农村学校科学合理布局和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国家决定从现在起,着手编制第二期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需求规划。省教育厅将专门开会作出安排。各地要严格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布局、促进均衡,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卫生清洁、节能环保的原则,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保证规划编制的质量。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衡中模式;超级中学;依法治教;基础教育治理

2017年4月,依托于衡水中学创办的民办学校衡水第一中学在浙江嘉兴平湖市开办分校。据新闻报道,这是全国范围内的第18家“衡中系”分校。“衡中模式”再一次进入舆论漩涡。5月5日,教育公益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向教育部“举报”衡水中学等超级中学违规办学,教育部要求河北省教育厅进行专项检查。6月1日,河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对河北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办学行为进行整改的通知》(冀教基〔2017〕17号),指出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简称“衡水一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规范甚至违规办学招生的情况,并提出了若干项整改要求。随后,石家庄、承德、廊坊等多地教育部门发文,限制衡水一中在当地招生。长期以来,“衡中模式”备受争议,支持与反对的声音都很强烈。本文拟对“衡中模式”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办学的核心问题症结和折射出的基础教育治理困境,并探讨破解对策。

一、“衡中模式”办学的核心问题

多年来,“衡中系”学校以出产高考状元以及众多学生考上北大清华而名声在外,形成了擅于打造高考神话的“衡中模式”,成为一些媒体和学生家长追捧的对象。但从教育规律来看,“衡中模式”的出现与扩张,存在着不合理、不正当之处,其办学的核心问题涉及两个方面。1.公办与民办不分,以民办学校名义实现教育资源集中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教育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实施,国家鼓励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名校办民校”成为普遍的浪潮。尤其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法律与政策环境。衡水中学成立于1951年,是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但成绩并未特别突出,仅仅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所普通高中。衡水中学成为中学“名校”的过程,与其开办民办学校是密不可分的。1999年,依托于衡水中学的公办民助高中滏阳中学成立,学校的教学进度、管理考核等均与衡水中学一致。2013年2月,河北泰华锦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出资,与衡水中学共同成立了民办性质的衡水一中,其官网介绍,“管理、师资、招生、教育、教学均以衡水中学为依托”。“名校办民校”并未超出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的相关规定,但从20世纪90年代末伊始,“名校办民校”就存在着公办与民办不分、“一校两制”的问题,实质上是公办学校以民办的名义办“校中校”,是一种打着法律与政策幌子而成立的“假民办”。法律法规与政策对这种办学行为是坚决禁止的。根据2004年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六条,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应具独立法人、独立办学、独立财务、独立招生、独立发证“五独立”。2016年5月12日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2016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要求:“逐步规范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行为。坚决纠正公办学校变相以民办学校名义收费、‘校中校’等违规行为,防止公办学校优质办学资源异化和流失。”[1]多年来,衡水中学与其相关的民办学校在公办与民办的关系分界上“暧昧不清”。衡水中学与衡水一中的高考喜报共同在衡水中学官网上公布,衡水一中被当地人很自然地称作是“衡水中学南校区”,而成立更早的滏阳中学被称作“衡水中学东校区”。今年6月1日河北省教育厅印发的整改通知,对衡水中学提出3项整改要求:衡水中学法人代表不得代行衡水第一中学法人代表权力;衡水中学在编教师派往民办学校任教应由衡水市教育局批准,并不得影响河北衡水中学教学活动;去除河北衡水中学官网中涉及衡水第一中学相关信息,在涉及对外宣传内容上不得发生河北衡水中学与衡水第一中学同时出现的情形[2]。这揭示了“衡中模式”违规办学的事实真相,包括衡水中学法人代表把持衡水一中权力、公办教师派往衡水一中任教、两校“捆绑宣传”等问题。6月16日,河北泰华锦业房地产公司了“衡水第一中学董事会声明”,宣称2014年9月19日,民办衡水第一中学公章被衡水中学某校长取走;从那时至今,衡水第一中学董事会从未授权个人和团体合作成立分校等事宜;衡水第一中学财务账户和投资方也未收到任何一家学校的赞助金和加盟费[3]。这更佐证了衡水中学与衡水一中的“暧昧关系”:二者一校两名,内部互通。尤其近3年来全国开办了18家“衡水系”中学,有不少是以衡水一中的名义开办的,其投资方却声称未收到任何加盟费,那么这些费用去了哪里?令人浮想。既占用公办教育资源,又享受民办教育便利,以民办学校的名义实现教育资源集中,这是“衡中模式”壮大扩张的重要诀窍。2.打造“超级中学”,对正常的区域教育生态造成不利影响所谓“超级中学”,是指学生规模巨大、学校设立在地级市或省会城市、垄断了当地的优秀生源和师源、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占据省内较大比例的学校[4]。超级中学是教育资源高度集中的产物,往往规模庞大,是重点学校的升级版。目前,衡水中学(含衡水一中)的在校生12000多名,河北省内优秀的生源和师资不断被聚集而来,近年来河北高考状元、北大清华录取的学生也大多出自该校,是一所很典型的超级中学。学校严格管控学生的作息、吃饭、跑操和学习时间,实行精细化甚至是半军事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但“衡中模式”更值得被非议之处在于,通过表面合法正当的手段,将全省各个地区的优质生源集中起来,凭借高强度、激烈的应试教育训练,屡屡在高考竞争中拔得头筹,这是它作为超级中学崛起的重要路径。“衡中模式”的支持者往往号称,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所高中,衡水中学取得了耀眼的高考成绩,这为农村学生、寒门子弟升学和改变命运提供了通道。但真相并非如此。有研究者对国内顶尖学府K大学2005年至2009年连续5年的学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超级中学平均占有本省K大录取计划的14.4%(有的占比更高),但来自超级中学的学生中,农村户籍比例远低于一般中学,只有一般中学的八分之一[5]。另有研究显示,“超级中学”凭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催生了择校现象和多种隐性的入学方式,如凭借关系入学、交纳高额择校费等,这放大了学生的先天背景差异,更容易把农村学生挡在门外[6]。这表明,垄断一流大学入学机会的超级中学,并没有扩大寒门子弟的入学机会,而是让农村学生升学流动的通道变得更窄,加剧了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作为超级中学,“衡中模式”的一家独大对衡水市乃至河北省的区域教育生态造成了不利影响,阻碍了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原因在于,超级中学这种“巨无霸”利用教育垄断地位,对基层的优秀教师、高分学生层层掐尖,使区域教育“水土流失”、根基动摇,让许多曾经很有竞争力的县级高中难以为继[7]。衡水中学通过与衡水一中的混同办学与招生,吸纳了河北各个地市的优质生源,致使邢台、保定等地市的生源流失严重,优秀教师也纷纷被“重金买走”,大大影响了当地高中的教育质量和办学积极性。这种吸纳优质生源的“掐尖”行为,主要是通过衡水一中违规招生、提前招生的方式来实现,成功规避了政策法规对公办学校招生的时间、区域与名额限制。2017年7月份以来,承德、廊坊等多地发文限制衡水一中招生。2017年7月5日承德市教育局的《关于衡水第一中学等民办学校在我市违规招生从“衡中模式”看基础教育治理的困境与出路的处理公告》显示,衡水一中假借公办学校名誉进行招生宣传,擅自提前违规招生。廊坊市的相关公告也指出,衡水一中在廊坊招生计划“极不严肃、随意更改”;衡水一些民办高中存在中考之前违规提前招生、公立私立学校混合招生,以及采取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等问题[8]。可见,“衡中模式”通过违规、提前招生实现跨地区的大规模招生,不断集中和垄断优质教育资源。其持续打造高考神话的秘诀,也在于从河北各地聚拢最优质的生源。正是大量的优秀生源成就了“衡中模式”,而非相反。此外,“衡中模式”打造的超级中学,目前已不满足于对高中教育的垄断,它要建立一个体量更为庞大的超级中学航母。2017年6月,“衡水中学实验学校”成立,这是一所由衡水中学托管的民办寄宿制初中,由衡水成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据其2017年招生简章宣传:“学校将全面享受衡水中学各种办学资源。学校优秀毕业生,可进入衡水中学或衡水一中,精准对接衡水中学或衡水一中奥赛等特色培养项目继续学习,实现初高中一体化培养。”[9]可以看到,该校招生宣传中特别突出了与衡水中学、衡水一中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明显违背了民办学校独立办学与招生的政策法律规定。该校初次招生计划为7年级600人,8年级、9年级各360人。将三个年级的学生一次性招齐,势必要从其他初中学校挖走大量生源,这是对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滥用。另外,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初高中相分离曾一度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明确要求,但一些初高中分而再合或名分实合,致使初高中分离的政策大打折扣。其背后原因在于高中学校保障自身优秀生源供给的考量。保留初中部是为了保证自己在小升初和中考中优先录取优秀学生的地位与特权[10]。同样,衡水中学实验学校成立的重要用意恐怕在于借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便利,从初中阶段就招揽河北的优质生源,巩固“衡中模式”屹立不倒。这是“衡中模式”超级中学版图扩张的又一行动,“衡中系”学校更为直接地延伸到了义务教育阶段,对区域教育生态可能造成更为复杂的不利影响。

二、“衡中模式”折射出的基础教育治理困境

“衡中模式”的扩张过程,存在着对教育规律的违背,以及对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规范的规避,不是一种正常的、合理的教育生长模式,也绝非是一些人所认为的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升学渠道、扩大了教育公平。可以说,“衡中模式”的形成与扩张,折射出了基础教育治理的突出困境,概言之,涉及两个方面。1.不合理的教育政绩观,驱使地方政府以产业化方式办学教育产业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度兴盛的一股浪潮,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引下,经济话语和经济规则统领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证自明地成为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各个领域的通行准则[11]。这引起了教育市场化的泛滥,并走向了教育产业化的误区。教育产业化的问题在于,“教育与其他产业和部门间的经济联系,在市场经济下是否应通过市场交换方式实现。或者说,教育的投入是否应通过市场销售它的产出而获得”[12]。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教育事业发展引入市场机制,弥补公办教育资源不足,激发公办教育活力,是正当合理的发展方向。但在我国实践中,教育市场化是在垄断教育资源的情况下,限制民办教育,通过公立学校的商业化,用“假民办”来发展教育产业,把政府举办教育的责任推向市场[13]。乃至于,教育被一些地方政府当作了赚钱的生意。通过收取高额学费、择校费和借读费等实现经营创收,获取巨额的经济利益和打造教育政绩,而教育本身的性质与功能被异化。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和教育管理法治化的增强,教育产业化导向被国家政策法规和官方口径所明令禁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然而,在经济主义、功利主义发展观之下,教育产业化的导向并未被完全禁绝,而且随着近年来资本对教育的侵蚀加剧,教育产业化的势头复又增强。纵观“衡中模式”壮大的整个历程,从1999年滏阳中学的成立到2014年衡水一中成立,教育产业化的路线一直若隐若现。衡水一中在河北省内多地提前招生、违规招生,聚拢了优质生源的同时,还以民办学校的身份合法地收取高昂学费。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公办民办不分”,实际上“一校两名”,这在衡水当地及河北省内基本是公开的秘密,但河北省和衡水市教育部门却一直未坚决查处。正是由于地方政府、地方教育部门对违规办学的纵容,才让“衡中模式”不但在河北根深叶茂,还走出河北向全国其他省市扩张。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政策,教育政策是教育权利分配和教育利益关系调整的具体体现,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的价值观念贯穿其中。地方政府、地方教育部门对“衡中模式”的默许,体现了其教育产业化思维与功利主义发展观。事实上,衡水的民办教育相当活跃,发展规模也较庞大。目前民办高中有22所,占全市35所普通高中的63%。然而,衡水市内民办与公办高中“一对一”的现象较为突出,不少民办高中都是依托公办高中而成立的。这些学校尽管在形式上实现了公办与民办分开,但民办学校往往与作为“母体”的公办学校有着密切的瓜葛。这些并非完全独立的民办高中,成为公办高中“母体”到其他地市吸纳优质生源和收取高昂学费的合法“触角”。衡水全部的民办高中在河北全省招生计划为3万余人,除了一般对尖子生减免学费并给以奖励外,对其他学生则要收取几千至数万元的费用,这是一笔数额巨大的收入。集中全省各地优秀生源而创造的状元传奇与高考神话,则成为当地政府的重大教育政绩和闪亮耀眼的城市名片。衡水市委、市政府曾多次发公函表彰衡水中学所取得的高考成就。此外,外地学生家长来衡水购房就学和租房陪读,提升了衡水房地产市场的活跃程度,有利于带动GDP的增长。衡水一中、衡中实验学校的投资方均为房地产公司,衡水一中等学校附近的“学区房”被热炒。衡水滨湖新区年鉴中直言不讳地描述了衡水一中落成后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称为“衡中南校区”。“总投资10亿元的衡中南校区项目投入使用,入驻师生近万人,聚集了人气,拉动了新区经济。”[14]足见,在教育产业化思维与不合理的教育政绩观下,某些地方政府呈现出了一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公司化”特征,把教育当作打造政绩、带动经济发展的直接手段,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属性被弱化,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育人使命也被淡忘。2.教育管理体制局限与公众监督缺失,导致教育治理机制不健全多年来,针对“衡中模式”扩张过程中较明显的违规办学问题,衡水市、河北省教育部门,都未对其进行严厉的责罚与纠正。在种种原因之外,教育管理体制局限、公众监督缺失所导致的教育治理机制欠完善,也是助推“衡中模式”壮大的重要因素。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局限,首先体现在地方教育部门的教育决策与治理权限被同一级地方政府所掌控。自1985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是权责下放。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到2001年以来的“以县为主”,逐步把基础教育管理与发展的权责交给地方。这与我国各级政府分级而治的行政体系相一致,基础教育相应实行了一种“属地管理”的模式。一般而言,中小学校归县(区)级教育部门管理,少数位于地级市市区的示范性高中,归地级市教育部门管理。在此管理模式下,除了中央、省级财政对贫困县教育的转移支付之外,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校主要由县级、地市级政府支出建设经费,发放教师工资,由县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管理。但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地方教育部门官员的任命权力归属于同一级的地方政府和人大,这致使基础教育决策与治理的权力实际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而并非由教育部门自主行使。一方面,由同级的地方政府统辖行政区划内包括教育事业在内的各项事业发展,符合我国行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规定,也符合地方政府事权范围的应有设定。但同时,这种局面也导致地方政府基本把持了地方教育决策,教育规律是否被尊重、基础教育发展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地方政府负责人的教育情怀与热情,取决于是否将教育事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城镇化等目标捆绑在一起。这就给国家教育决策落地、依法办学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风险。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局限,还体现在长期以来并未将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状况,真正纳入到地方官员的考核、奖惩依据之中,致使国务院、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大打折扣,尤其教育部难以对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策执行形成有效的评判与约束。事实上,由于教育投资回报的长期性,教育部门在国家体系结构中往往被视为消耗性而非产出性部门,因而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在GDP政绩观导向下,地方政府容易产生一种经济理性,对国家教育政策选择性执行,放纵那些违反政策法律规定却能创造教育政绩、拉动经济增长的办学行为。打造超级中学的“衡中模式”即有此问题。然而,教育部门对于地方政府纵容违规办学的行为却应对乏力。面对“衡中模式”违规办学,教育部对河北省政府、衡水市政府的教育治理缺乏有力度的评判与约束,河北省教育厅对衡水市政府的教育治理同样缺乏有力的约束。同时,自上而下的各级教育部门之间并不是一种垂直管理的关系。某一级教育部门主要对同级的政府、人大负责,而基本不对上一级教育部门负责,使得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缺乏有效的压力约束。这种约束与问责机制的疏漏,是导致地方政府、地方教育部门未严格依法治教的重要原因。此外,则是教育治理过程中公众监督的缺失。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是教育现代化的突出特征之一,体现了政府执政理念、教育履责方式的转向。教育管理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权力的行使,是一种单一主体的行为;教育治理则强调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利益群体等对教育公共事务的共同参与,具有主体的多元性。其中,合理的公众监督是教育治理必不可少的一环。为确保公众监督的有效性,及时和足够的教育信息公开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当前的基础教育治理中,教育文件、统计数据等基本教育信息的公布公开做得远远不够。例如,衡水中学、衡水一中公开得最多的是每年考上北大和清华的学生喜报,但我们对衡水一中的收费标准、招生来源等却一无所知,尤其是衡水当地流传着对民办高中多从外地招生致使本地学生难上高中的不满怨言。因此,公布其招生的本地与外地生构成比例颇为必要,而且在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公开应当毫无疑问通过网络渠道最大范围地,而不能只在教育局、学校门口张贴通告,就宣称已经公开了。正是由于信息公开的严重不足,使得公众难以对基础教育治理过程进行深入的监督与参与,以至于“衡中模式”扩张至今,普通公众一直被盲目裹挟其中,却无法对其施加主动的影响。

三、“衡中模式”的破解与基础教育治理困境的出路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篇5

一、充分认识中招工作的重要性

中招工作下联九年义务教育,上接高中阶段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实施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计划,提出到2011年中心城区重点通过“五增”渠道实现总人口再增加20万以上,这其中教育战线的任务艰巨,到2011年中心城区学校需要增加在校生7万人左右,占20万目标的三分之一强。具体目标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增加2.3万人左右,普通高中在校生增加0.6万人左右,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增加2.5万人左右,高等院校全日制在校生增加1.5万人左右,力争引进国内1所名校来中心城区举办分校、增加在校生0.3万人左右。以中招工作直接相连的普通高中、中职学校需要承担近一半(3.1万)的任务。可以说,中招工作直接影响教育方面五年人口倍增目标任务的完成。我们一定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中招工作对于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对于顺利完成教育方面五年人口倍增计划的重要性,认真研究省里有关中招规定,紧紧抓住“扩容”和“提质”两大重点,在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招生总量,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作出教育事业应有的贡献。

二、扎实做好2011年全市中招工作

中招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组织,周密部署,确保2011年中招工作圆满完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要精心组织。会议已经讨论通过了《2011年中招工作规定》,会后请市中招办按照会上所提意见修改完善后下发各地执行,并结合规定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强化指导,扎实推进,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中招工作任务。市招委会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中招工作规定,切实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齐心协力,推进今年中招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要确保公平公正。各新闻单位要配合市中招办,大力宣传今年的中招政策,努力提高招生考试的透明度。市中招办作为市招委会的办事机构,要严格执行中招工作的有关规定,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各级教育部门要严格执行均衡招生和五年师范招生的有关政策,严格在籍直升应届初中毕业生的认定,切实抓好学籍管理,严禁考前突击转学籍,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要为广大考生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使中招工作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满意的“阳光工程”。

三是要切实加强考务管理。要牢固树立“考试无小事”的思想。高度重视试卷安全保密工作,严格落实各项保密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加强监考人员队伍建设,严格实行回避制度,抓好考务人员培训,切实提高考试管理水平。加强巡视检查,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坚决防止和查处集体舞弊、串通作弊事件,切实维护中招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市中招办要公布举报电话,专人值班,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切实维护好考试秩序。

三、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快速发展

中招工作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关口,制约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计划有关教育方面任务的完成,必须充分发挥中招工作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导向性,不断做大做强中心城区高中阶段教育。

1、全力打造教育品牌。近年来,中心城区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计划的实施,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更加需要我们在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品牌学校上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办成2-3所规模大、效益好、在周边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学校,为集聚就学人气、顺利完成人口五年倍增计划奠定扎实的基础。

2、努力完成2011年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工作任务。今年考生数为6.4万人,比上年少1000人,结合上年实际招生数和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计划,会上已确定今年全市招生计划为5.4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招生计划3.45万人(其中中学统招2000人、三中统招1000人),职业高中招生2万人,加上省里招收的8000名“小中专”,今年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合计为6.25万人。圆满完成这一招生计划,是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顺利完成中心城区人口倍增目标的重要基础。市教育局要充分发挥行政主管部门作用,统筹协调,落实到位;市招委会其他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力争完成这一招生计划。

3、推进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协调发展。要坚持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普通高中与中招学校招生的关系,在继续做好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的力度,努力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大体相当、协调发展,形成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今年有关扩大中职招生工作,请市教育局进行具体研究,提出专门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

4、正确处理好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招生的关系。民办学校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扩大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大力拓展民办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可以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方式。”,协调好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在招生问题的关系,适当加大对民办学校招生的支持力度,促进公办、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四、努力营造中招工作良好社会环境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篇6

但是,全市高中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薄弱学校亟待改造和加强;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校舍、师资、设施设备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全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为了促进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全市基础教育水平,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高中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积极发展高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普通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后的高层次基础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联系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办好普通高中,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普通高校的生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形成雄厚人才资源的重要标志。职业教育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教育板块,办好职业教育,能有效地加强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实现“三市目标”,建设小康*做贡献。

加快高中教育发展,不仅是基本“普九”后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普九”后为受教育者提供接受更多层次、更高质量的高中阶段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强烈的愿望。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到2010年“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为发展高中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高中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的紧迫性,将发展高中教育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

二、明确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努力将*建成盆周山区教育强市

(一)教育规模:到“十五”末,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高中阶段学校在校学生数达到8.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数达到5万人,公办职业高中学生数达到2万人,民办职业学校学生数达到1.5万人。“十五”期间,要按照普及高中的要求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规划。

(二)优质学校建设:五年时间内,在原有基础上再争创1所部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部级重点职中,1所省级重点职中,所有公办普职高学校均应建成合格学校。

(三)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规范的高中教师招聘管用制度,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在职培训和业务进修,高中专任教师合格学历比例达到95%以上

(四)教育教学质量:普通高中毕业生重本上线率达到全省前十位,本科上线率有较大提高,继续搞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报考高等职业学校以及普通教育渗透职业教育工作,职业学校毕业生安置率达到100%,组织短期职业技术培训每年5万人次。

三、落实加强高中教育工作措施,为高中教育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一)调整布局,制订规划,扩大高中教育规模。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区、县要制定发展高中教育的总体规划,千方百计利用现有闲置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合理设置高中校点,积极支持,正确引导,规范管理民办高中,致力扩大高中教育规模。

(二)花大力气办好农村高中。农村高中在担负本地义务教育的同时,要切实担负高中教育发展的任务。高中在校生规模在2000人以上的农村高中,80万人以下县规划办好5所,80万至100万人口的县规划办好6所,100万以上的县规划办好8所。要加大对农村高中建设的投入,在招生方面给予农村高中一定的自主权,要保持农村高中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三)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为高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要有高质量的高中教育,必须奠定高质量初中教育基础。在校点设置、学校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统筹管理,努力管理初中的办学水平。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篇7

(20*年*月)

20*年是我国全面实施“*”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各级教育规模持续增长,入学机会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有所提高,非义务民办教育发展尤为迅速。

义务教育

到20*年年底,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2973个(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05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6%,“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

小学招生数略有增加,校数和在校生数继续减少。20*年全国共有小学34.16万所,比上年减少2.46万所;招生1729.36万人,比上年增加57.61万人,增量主要在农村;在校生1*11.53万人,比上年减少152.5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27%,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25%和99.29%,女童高于男童0.04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数1928.48万人,比上年减少90.99万人。

小学教职工和专任教师略有减少,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继续提高。全国小学教职工612万人,比上年减少1.2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58.76万人,比上年减少0.49万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87%,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小学生师比19.17∶1,比上年的19.43∶1有所降低。

初中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略有减少。全国共有初中学校60885所(其中职业初中335所),比上年减少1601所。招生1929.56万人,比上年减少58.02万人;在校生5957.95万人,比上年减少257万人;毕业生2*1.58万人,比上年减少51.8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5.7%,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全国初中专任教师347.5万人,比上年减少1.71万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6.34%,比上年增长1.12个百分点。生师比17.15∶1,比上年的17.80∶1有所降低。

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国普通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13310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620.6万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3.49%、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47.44%,音乐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42.43%、美术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40.74%、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2.75%。普通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67.76%、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64.74%,音乐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6.99%、美术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5.59%、理科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2.23%。各项指标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及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数均有增加。20*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3.05万所,比上年增加6093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263.85万人,比上年增加84.82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89.82万人,比上年增加6.21万人。

20*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605所,比上年增加12所;招收残疾儿童4.98万人,比上年增加0.*万人;在校残疾儿童36.29万人,比上年减少0.15万人。其中在盲人学校就读的学生4.15万人,在聋人学校就读的学生11.58万人,在弱智学校及辅读班就读的学生20.56万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9.38%和61.12%。残疾儿童毕业人数4.52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

高中阶段教育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较快。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31685所,比上年增加153所;招生1619.03万人,比上年增加85.64万人;在校学生4341.86万人,比上年增加310.9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9.8%,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其中:

全国普通高中16153所,比上年增加61所;招生871.21万人,比上年减少6.52万人,下降0.74%;在校生2514.50万人,比上年增加105.41万人,增长4.38%;毕业生727.*万人,比上年增加65.50万人,增长9.9%。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38.72万人,比上年增加8.77万人,生师比18.13∶1,比上年的18.54∶1有所降低,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6.4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7.43%;体育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7.64%;音乐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1.39%;美术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1.83%;理科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81.96%;建立校园网的学校占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比例为63.86%。各项办学条件均比上年有所改善。

全国成人高中839所,比上年减少135所;在校生17.47万人,比上年减少4.34万人;毕业生12.41万人,比上年略有增加。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14693所,比上年增加227所。招生747.82万人,比上年增加92.16万人;在校生1809.89万人,比上年增加209.85万人。其中:

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698所,比上年增加491所;招生278.89万人,比上年增加37.75万人;在校生725.84万人,比上年增加96.08万人;毕业生182.37万人,比上年增加25.66万人。教职工36.68万人,比上年增加3.20万人。专任教师22.92万人,比上年增加2.62万人。

全国职业高中5765所,比上年减少57所;招生288.02万人,比上年增加39.81万人;在校生655.64万人,比上年增加73.21万人;毕业生170.31万人,比上年增加17.22万人。职业高中教职工40.37万人,比上年增加1.45万人;专任教师29.59万人,比上年增加1.34万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71.89%,比上年提高4.15个百分点。

全国技工学校2880所,比上年增加25所;招生数134.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39万人;在校生320.82万人,比上年增加45.52万人;毕业生86.43万人,比上年增加17.43万人。技工学校教职工21.5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7.72万人。

全国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350所,比上年减少232所;招生46.16万人,比上年减少1.79万人;在校生1*.59万人,比上年减少4.96万人;毕业生39.94万人,比上年增加0.55万人。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1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867所,比上年增加75所,成人高等学校444所,比上年减少37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20所,高职(专科)院校1147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67个,其中高等学校450个,科研机构317个。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

全国招收研究生39.79万人,比上年增加3.31万人,增长9.*%;其士生5.6万人,硕士生34.2万人。在学研究生110.47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增长12.88%;其士生20.8万人,硕士生89.66万人。毕业研究生25.59万人,比上年增加6.62万人,增长25.87%;其士生3.62万人,硕士生21.97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546.05万人,比上年增加41.59万人;在校生1738.84万人,比上年增加177.*万人,增长11.34%;毕业生3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70.68万人,增长23.04%。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184.44万人,在校生524.88万人,毕业生81.52万人。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和分校点)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由上年的7666人提高到8148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187.26万人,比上年增加13.05万人;专任教师1*.6万人,比上年增加11.02万人。生师比为17.93∶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14万人,比上年减少0.89万人;专任教师8.14万人,比上年减少0.29万人。

成人培训与扫盲教育

20*年,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249.56万人次,当年已结业365.99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5567.25万人次,当年已结业6508.43万人次。

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7.77万所,教职工50.70万人,专任教师25.85万人。

成人初等学校1.45万所,比上年减少0.34万所;毕业生110.93万人,比上年减少17.66万人;在校生97.71万人,比上年减少17.61万人。教职工2.52万人,比上年减少0.1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24万人,比上年减少0.*万人。

20*年全国共扫除文盲164.61万人,比上年减少4.44万人,减少2.63%;仍有167.46万人正在参加扫盲学习,比上年减少24.98万人,减少12.98%。扫盲教育教职工8.24万人,比上年减少0.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89万人,比上年减少0.28万人。

民办教育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篇8

一、充分认识发展民办教育的重要意义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客观要求,是加快富民强县步伐的现实需要,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增加新的教育资源、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民办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二、加大力度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根据全县教育发展现状,综合考虑生源、学校数量及办学效益等实际情况,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将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完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把民办教育发展的重心转到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上来,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加大力度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打造一批规模适度、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优质民办学校。

(一)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奖励资金。切实加大对民办教育的公共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县政府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奖励资金,引导民办学校健康发展。从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奖励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对管理好、质量高、有特色的民办学校以及为民办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的奖励。凡被教育行政部门授予部级、省级和市级优秀民办学校称号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部级奖励50万元,省级奖励30万元,市级奖励10万元。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奖励资金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奖励资金由财政部门负责管理,教育部门报财政部门批准后使用。鼓励社会通过向民办学校融资、捐资、设立专项奖励、设置发展资金等形式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二)切实保障民办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县机构编制部门和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实施基础教育的民办学校办学规模和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办学层次合理确定专项教师编制,实行总量控制。民办学校教师应根据教师招聘条件,实行公开招聘,并按有关规定办理人事。公开招聘的教师其工资档案由县教育行政部门代为管理,工资标准可参照公办教师工资制度执行。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在职期间工资福利由所聘学校发给。民办学校应当按国家和省、市、县有关政策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参照公办教师同等享受社会保险政策,按照公办教师相同程序办理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由民办学校和教师个人参照公办学校缴纳的比例及标准分别承担。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对各项社会保险学校缴纳部分,县财政按民办学校实际缴纳数给予补助,其中高中段学校补助30%,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和符合省定标准的幼儿园补助50%。民办学校教师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人事的有关规定程序办理退休审批手续并核定退休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发养老金,未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的地方性津贴,由民办学校保障。

(三)建立健全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合理流动的保障机制。根据民办学校要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选派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公办学校在职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身份不变,工龄连续计算,人事关系保留在原所在学校;在民办学校服务期间,其各项社会保险学校缴纳部分由民办学校承担,县财政按民办学校以奖代补政策予以补助;工资待遇由民办学校按照不低于公办教师标准发放,其中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的支教教师,其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基础部分由县财政投入并统一发放。民办学校公开招聘的教师符合我县招录公务员或事业人员条件的可以报考,民办学校不得人为设置障碍,不得收取各种不合理的费用,一经录用,工龄(教龄)可连续计算。

(四)大力支持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把民办学校教师的进修统一纳入全县师资培训计划,在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业务进修、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教师同等对待、统一管理。对高中段和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专项编制内骨干教师,可定向择优招聘为公办教师。录用后继续在原民办学校任教的按公办学校支教教师同等对待。

(五)严格落实民办学校优惠政策。民办学校用地和建设等方面享受公办学校同等优惠政策。新建、扩建民办学校应按照公益事业用地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教育用地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以民办学校名义取得的教育用地改作其他用地的或者不再举办民办学校,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有权按原价收回。民办学校的校舍建设享受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基本建设优惠政策。民办学校依法享受各种税收减免政策。民办学校在水、电、气等供给方面享受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政策待遇。对向民办学校进行捐赠的法人或自然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六)实施“以奖代补”投入制度。为激励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从年起,对民办学校实施“以奖代补”投入制度。普通高中继续实行招收公费生补助政策,职业高中继续实行国家助学金补助政策,义务教育学校根据督导评估结果实行公用经费分等奖励投入,督导评估分等奖励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除免学杂费外标准,评为优秀的奖励80%,良好的奖励60%,合格的奖励40%,不合格不奖励。依法举办的幼儿园根据督导评估结果实行公用经费分等奖励,督导评估分等奖励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评为优秀的奖励40%,良好的奖励30%,合格的奖励20%,不合格不奖励。依法举办的托儿所继续实行奖励基金政策。“以奖代补”投入的奖励经费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要专款专用独立核算,督导评估实行学校财务管理一票否决制。

(七)统筹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招生管理。高中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招生纳入全县统一招生计划,并与同类型、同层次公办学校安排在同一批次招生。承担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的招生纳入当地划片招生范围,由教育部门统一下达招生计划。民办学校要严格按教育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招生,严禁超计划抢揽生源。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在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允许范围内自主招生。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支持民办学校的招生工作,对高中段学校给予一定的公费生指标。

(八)切实保障民办学校学生合法利益。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依法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学生在学籍管理、表彰奖励、升学、毕业生就业与户口办理等方面享有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学生的同等权利。民办学校的学生资助纳入同级同类公办普通学校学生资助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同类公办学校学生同等享受有关减免和补助政策,所需经费由县人民政府按规定纳入预算。县人民政府安排资助学生的项目,民办学校不得再向学生收取费用。

三、加强对民办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一)落实民办教育“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民办高中阶段学校、义务阶段学校由县管理,民办托幼园所按属地原则由相关乡镇(街道)管理。县、乡镇(街道)应当成立民办教育管理领导小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对民办学校的管理职责,加强对民办学校依法规范管理,重点落实有关民办学校核定教师编制、实行人事、落实工资福利、管理工资档案、参加社会保险、审批办理退休手续等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政策和规范办学、规范招生、教育收费、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等依法办学的规定。教育、民政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重点修订民办托儿所设置标准,严格把好审批、登记关,鼓励社会力量采取独资、股份、合作等形式,举办以学前教育、非学历培训为重点的民办教育机构,原则上不再审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严格控制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设立。严格实行民办学校年度检查制度,在民办学校年检中,审批机关要将财务检查作为年检的重要内容,委托有资质的会计事务所对民办学校的财务和资产进行全面审计,及时向社会公布年检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对年检不合格的民办学校,要限期改正,并限制招生或停止招生,对情节严重的,由审批和登记机关收回办学许可证,销毁印章,注销登记。

(二)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民办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各级各类民办学校都必须依法落实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法落实董事会(理事会)和校长的职权。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民办学校应当按办学许可证核定的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办学类型、办学层次组织招生工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审批部门批准不得变更。民办学校不得在办学许可证核定的办学地点之外办学,不得擅自设立分支机构。民办学校招生简章或招生信息必须载明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学校性质、招生类型、学历层次、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必须到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各类媒体不得刊发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的民办学校招生简单和招生信息。

(三)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民办学校应当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举办者投入学校的资产应当与举办者其他资产相分离,并依法办理验资过户手续。对举办者投入的办学资产、国有资产、受赠财产、收取的费用以及办学积累分别登记建帐,并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接受审批机关和其他部门的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资产、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相关规定制定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登记制度,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预警和社会监督机制,实行民办教育机构风险保证金管理制度,加强对民办学校财务和资产的监管,督促民办学校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合理支配收益,保证办学资金安全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物价部门要依法对民办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审批、备案、公示,并加强检查和管理。审计部门要建立民办学校财务专项审计制度,依法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篇9

免试入学本应风平浪静,电脑派位也不该再有考场。但近日来,广州却频频上演数千小学生赶考百来个学位的“盛况”,越来越多的家长不甘心将孩子的“命运”交由电脑决定,宁愿“一掷千金”让孩子报考名校办的民校。

记者从广雅中学、育才实验学校等学校了解到,近年来报考这些民办优质初中的学生越来越多,已从前两年的1000多人、2000多人上升到今年的3000多人,教育部门为公平起见推出的“推荐生”政策似乎也难降学生赶考之“火”。

对此,有教育界人士坦承,市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求日甚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但公立优质学位本身的缩水也是客观现实,在目前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转移、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名校办民校收费过万

名校办的民校,性质多样,“公办民助”的有南海执信中学,属“民办公助”的有华南师大附中番禺学校,属“国有民办”的有南武实验中学、珠江中学(市六中校内),属“国有民营”的有育才实验学校,属“公有民办”的有中山大学附中,属“国有民办公助”的有荔湾实验学校,等等。

学生的费用每年每生1.3万元到3万元之间,有的学校一次性收取每人2.3万到4万元的捐资助学费,每个学期再按公办学校的收费标准收取费用。

【世相】

小学生四处赶考忙花大钱也要读名校

4月17日,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初中升学考试拉开了今年小学生赶考民办名校的帷幕。

当天上午,仅招收270名学生的育才实验学校迎来了3200多名应试学生。密密麻麻的学生、家长队伍在二沙岛排起了百米长龙,大塞车不仅使交通堵塞还使考试两度延时,最后借用附近中学的教室、饭堂才得以使考试顺利进行。

5天之后,广雅实验学校招生综合水平测试开考,3000多名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赶到广雅中学角逐270个学位。据广雅中学教导处副主任何伟钊介绍,去年学校原本计划招收6个班、270名学生,但最后考生太多,最终扩到了8个班。“今年看起来6个班还是不够,可能也要扩到8个班”。

前期开考的育才、广雅、四中等校目前均已公布了学生录取名单。记者采访发现,最近两日,学生、家长走马灯似地来学校查看孩子的考试情况,顺利收到录取书的家长欢欣鼓舞,丝毫不在乎每年1万多元的建校费,而一些“落榜”考生及家长则叹息不已。

记者在广雅中学遇到了一名邓姓家长,他告诉记者,孩子成绩很好,很有可能被选为推荐生,但为了保证入读名校,还是参加了这些名校办的民校考试,“先是广雅,然后是四中,5月还有二中的考试”。

尽管笑称270:3000的录取率比高考还难,当记者问到如此赶考会不会让孩子有压力太大时,邓先生却表示“还好”。据了解,现在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在不辞辛劳地为带孩子考试四处奔波,为了保证孩子入读名校,几乎是逢考必上,所谓“普遍撤网、重点捞鱼”。

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倒苦水,“每天晚上做习题要做到11时,为了四五月份的考试,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

【探因】

民校争生源招生提前推荐未公布考了再说

今年1月,广州市教育局就小学升初中推出“推荐生”政策,即品学兼优的小学毕业生可参加区内优质学校招生数30%学位的电脑派位。

市教育局副局长陈茂林曾表示,这一举措考虑到教育的公平性问题,若按照以往单一实行电脑派位的做法,只是表面上的公平,导致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有可能被派到不太理想的学校,各校发展不均衡,对于这部分学生不公平。

然而,推荐生制度的出台似乎难打消学生读不到名校的顾虑,报考民办名校的火热不降反升。

对此,有老师分析认为,由于目前推荐生名单尚未公布,一些学生心里没底,只能先考了再说,因此未能减缓赶考名校的热潮。此外,另有一些家长认为,今年推出30%的推荐生名额,对于没有被推荐的学生而言,电脑派到好学校的几率其实是降低了,这也刺激了今年学生报考民办名校的热情。

另一方面,民办名校之间竞争的升级也推动了今年考试的火爆升级。

以往民办名校每年初中升学考试的时间大多定在5月黄金周期间,但随着各校对于优秀生源争夺的升级,考试时间也在提前。育才实验学校每年4月下旬开考,尽管开考已经较早,但今年还是略有提前;广雅中学则改变了去年五一黄金周开考的做法,提前两周,紧随育才之后开考。

此外,一些学校为了吸引生源,纷纷提前在报纸、电视上打出招生广告,为如今的火爆场面运足了火候。

有教育人士预测认为,随着民办名校竞争的加剧,教育部门的规范管理将不可或缺。

公立名校高初中分离初中优质学位少六千

对于普通民办学校而言,这些名校办的民校招生频现的火爆场面是难以企及的。

据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介绍,该集团一共有12个初中班,每班招50名初一新生,报考人数大约也就660人,尽管每学期收费1800元,但却少有问津。

育才实验学校校长李统耀认为,广州人已越来越看重优质教育资源,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已日趋强烈。省民盟在对孩子被电脑派位派到不理想学校的有关调查中发现,只有23.4%的家长表示听天由命,而63%的家长力图通过其他渠道进入优质学校。

然而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在优质学位需求日甚的情况下,公立优质学位的缩水无疑也加剧了民办名校报考的激烈程度。据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一位教研员介绍,上世纪90年代广东中学学位吃紧,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只有五成多能升读普通高中,其中能入读市级以上优质学校的只有45%,上高中比上大学难。为此,市政府提出,3年内建设24所示范性高中,并实行初高中分离。名校高、初中分离后,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联姻,大办民校。

目前,在广雅、华附、省实、二中、执信、六中这些名校中,仍招收公办初中学生的仅剩下省实和二中,有些学校虽然保留了公立学位,但招生人数却减少了。该研究员表示,“如果按建设24所示范高中来算,一所学校原先的初中部算8个班,每班50个学位,三个年级加起来就有1000多学位,四个学校取消初中部,其他学校缩减公立学位,总数估算起来缩水的优质公立学位就有五六千个。”

在采访中,广雅、二中、育才等一些名校的老师也坦承,公有学位总量上没有变化,但优质学位却减少了。

【反思】

为何花钱买义务教育?小学生赶考有违初衷

近期出现的小学生赶考热潮也引起了不少教育专家的关注。

对于初中优质公立学位减少的状况,一些老师也颇显无奈,“高考扩招,高中不扩不行,但在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初中必会受到一些影响。”

广州市政协委员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指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了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外,义务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方针未按国家实施的义务教育精神来做也是一个原因。“根据民办教育四独立的原则,民校在人员、校舍、财政、法人四方面应当是独立的,但现在名校办民校却把这些混在了一起,占用了国家的教育资源,混淆了‘公\''''、‘民\''''”。

在小学生赶考热潮中,记者常听到一些家长、学生的抱怨。有家长指出,初中本该是人人享受的义务教育,但如今却要花钱来“买”学上,学生竞争的背后成了家庭经济水平的较量,是一种新的不公平。

对此,一些民办名校纷纷表示,每年上万元的建校费并非“一刀切”,招收的学生中保留了一定比例的“名费名额”,“一些突出的好学生可以得到优惠”。育才实验学校李统耀则指出,大家竞争抢着报考民办名校,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公立优质学位竞争的人少了,未尝不是件好事。

广雅中学一位老师则表示,国家和广东省都强调义务教育不能搞选拔,因此推出了电脑派位制,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它的公平性,今年新增了推荐生政策。但现在,小学生们却陷入了赶考的尴尬境地,显然违背了教育政策的初衷。

红顶民校大招尖子引发新一轮不平衡

名校所办的民校被教育界一些专家称为“红顶民校”,可见其性质、地位的特殊性。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某教研员则指出,有些名校建设示范性高中,初中分离开来后经过各种形式的联姻生出了各式民办名校。该研究员认为,“民办名校用名校的招牌去吸引生源会引发教育发展新一轮的不平衡。”

他指出,首先,民办名校与公办学校之间的竞争是不公平的,“公办学校实施电脑派位,但民办名校却通过考试选拔尖子学生,两者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记者了解到,通过将校本部实行电脑派位所招收的学生与民办学位考试招收的学生进行对比发现,考试进来的学生成绩要比电脑派位的好得多。

同时,该研究员认为,“红顶名校”实则是一种“假民校”,它的存在对真正意义上的“民校”也是一种打击,两者根本不是同一条起跑线。

对于优质教育资源如何转移的问题,该研究员认为,不能让初中成基础教育的瓶颈,因此要大力发展公办优质初中,“可建设一些示范性的初中,把整个初中教育带动起来。”

市政协委员来信,对民办名校报考热表示担忧

“拷问公办名校的责任感”

针对广州日前上演的数千小学生赶考民办名校百来个学位的“盛况”,一名市政协委员(笔名为孺子)来信表示担忧,他认为民办名校打破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局面:

上个周末,广州市成千上万小学生争相报考挂着名校金字招牌的民办初中,23日上午,广雅实验学校2005年招生综合水平测试开考,3000多名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赶到广雅中学参加考试,汹涌的人流和车流两度导致东风西路东往西方向堵塞多达50分钟。

广州市每年有11万多本地户籍的学生升入初中,初中学位本来就捉襟见肘,公办名校初中学位与社会的巨大需求相比更是显得杯水车薪。但是,近年来公办名校似乎硬要跟社会的热望过不去,争相停办或减办公办初中,但它们并非要退出历史舞台,而是摇身一变又重新粉墨登场。广州市绝大部分一流名校和不少二流、三流名校纷纷打着“民办”的旗号,办起了各种名目的高收费民办初中。那块用金塑的招牌,燃起了无数望子成龙的家长的欲望。迷信名校,此乃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只是现在偌大一个广州城,公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严重萎缩,要想入读一向被大家认可的优质初中,家长别无选择只好出大钱。许多怀有名校情结的家长节衣缩食,不辞劳苦,在休息日带着孩子奔跑于各名校经营的民办初中之间,实是出于无奈。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篇10

一、促进我县民办教育发展目标

1.发展目标。通过对民办教育的全力扶持,努力打造一批与公办学校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规模适度、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优质民办学校。到2015年,基本形成“学前教育以公办为示范,促进民办幼儿园上等级,提高保教质量;义务教育以公办为主体,民办上水平,不断满足社会选择教育的需求;高中(或中职)教育以公办为龙头,民办成特色,扩大全县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办学格局。

二、加大力度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2.鼓励发展学前教育。在发挥公办幼儿园示范、引领、指导作用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一批规模较大办园规范的幼儿园成为全市一流品牌民办幼儿园;努力建设一批市级和省级示范幼儿园;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学前教育领域,促进全县学前教育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每个乡镇至少建好一所符合省定标准的中心幼儿园,幼儿园(班)覆盖全部行政村,保证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80%以上,彻底改变学前教育落后现状。

3.支持民办义务教育。理顺民办学校办学机制,大力支持民办学校办优办大办强,以便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民办学校,依法保障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权益。

4.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积极鼓励行业、企业根据生产实际和发展需要举办职业教育,通过“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形式参与职业教育,引入竞争机制;引进民间资金和市场化运作方式,融进县职业学校管理,盘活我县职业教育资源,做强做大县职业学校。

5.发展民办普通高中。大力扶持民办学校办出规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积极鼓励民间资金以独立举办、合作举办、股份制办学等多种形式举办优质、特色高中,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

6.加大对民办教育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奖励和补助机制。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的民办学校集体和个人;免除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结合教育用地总体规划,最大限度解决民办教育用地问题。

7.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合理设置各类规费,支持民办学校快速发展。各级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对民办学校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现行政策规定范围内给予税收优惠。对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按规定收取的学历教育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民办学校用于教学及科研业务的自用房产和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民办学校教育、教学涉及的建设配套费等行政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建立并实施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的政策,合理减免相关规费。

8.建立健全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对新办和达到规范标准的民办学校给予教师总量20%的公办教师5年时间支教,支教期间的基本工资由财政拨付,绩效工资由被支教学校拨付;经批准的公办学校在编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支教期间身份不变,工龄连续计算,人事关系保留在原所在学校。

9.切实保障民办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按国家和省里的有关规定,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民办学校教师在教师资格认定、业务进修、职称评定、科研立项、表彰奖励、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均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统一管理。

10.统筹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招生管理。高中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招生纳入全县统一招生计划,并与同类型、同层次公办学校安排在同一批次招生。承担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的招生纳入当地划片招生范围,由教育部门统一下达的招生计划招生,严禁超计划抢揽生源。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在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允许范围内自主招生。

11.切实保障民办学校学生合法利益。民办学校学生在学籍管理、表彰奖励、升学、毕业生就业与户口办理等方面享有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学生的权利;民办学校的学生资助纳入同级同类公办普通学校学生资助体系。

三、加强对民办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12.落实民办教育“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要认真履行对民办学校的管理职责,加强对民办学校依法规范管理,重点落实有关民办学校规范招生、教育收费、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等依法办学的规定。教育、民政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严格实行民办学校年度检查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年检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13.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和财务管理。民办学校应当按办学许可证核定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办学类型、办学层次组织招生工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审批部门批准不得变更。民办学校招生简章或招生信息必须载明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学校性质、招生类型、学历层次、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必须到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备案。民办学校应当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举办者投入学校的资产应当与举办者其他资产相分离,并依法办理验资过户手续。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资产、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预警和社会监督机制,实行民办教育机构风险保证金管理制度,加强对民办学校财务和资产的监管,督促民办学校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合理支配收益,保证办学资金安全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物价部门要依法对民办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审批、备案、公示,并加强检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