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7-17 17:19:15

民办高校管理

民办高校管理范文篇1

一、民办高校人事薪酬福利管理要求

(一)“以人为本”原则。在先进理论当中,民办高校人事薪酬福利管理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来设立,其中“人”是指教师等除管理层以外的所有员工,在管理制度当中应当先遵循教师的个人意愿,即制度的设立要具备尽可能满足个人意愿的条件,再将管理制度与教师个人意愿相互对应。这一条件下,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高自己工作表现来实现个人意愿,相应地在工作中自觉性更强,可降低管理工作难度、提升教学工作质量[1]。(二)强有力的激励制度。民办高校人事薪酬福利管理的本职功能就是为了对教师进行激励,这一点从以上(“以人为本”原则)分析中就可以看出,但先进理论当中,将这一管理制度的激励分为了两类,分别为弱激励、强激励,其中前者虽然具有激励作用,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后者的激励力度较强,实际效果理想。由此可知,现代民办高校人事薪酬福利管理应当具备强激励表现,否则激励对于教师而言就“如同废纸”。(三)灵活性。人事薪酬福利管理制度是否具备良好灵活性,将决定制度的长效性,即在理论中提到,任何具有激励作用的管理制度,在灵活性不佳的条件下,会随着员工个人意愿变化而失效,但如果灵活性良好,则可以跟随意愿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自身能效。就这一点可知,民办高校人事薪酬福利管理应当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否则不利于长期管理。(四)和谐性。在人事薪酬福利管理工作当中,管理者存在职能需求,被管理者存在个人需求,这一条件下前者为了达成某个目的,难以避免的需要设定一些管理规章,而后者的个人意愿可能会导致管理规章无法实行,因此产生冲突(介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因为管理规章导致个人需求无法实现,所以出现冲突)。就这一点,在先进理论中提到,民办高校人事薪酬福利管理要具备和谐性,避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冲突,两者需求都不能过度,这一点优先于以上“以人为本”原则。

二、民办高校人事薪酬福利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根据普遍案例可知,现代民办高校人事薪酬福利管理具有传统化表现,其中主要特征有四点,分别为管理难度大、激励主观化设定、制度固化、强调管理要求。下文将对四种特征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1.管理难度大。现代很多民办高校在人事薪酬福利管理工作当中发现,教师作为被管理者会依照管理指令来进行工作,但实际起到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且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难以彻底改变这一现象,说明其管理难度较大。例如某民办高校在管理当中,薪酬没有与岗位责任的大小、任务的多少挂钩,工作业绩的考核也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形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人浮于事的局面。2.激励主观化设定。现代民办高校人事薪酬福利管理大多具备激励功能,但激励条件的设立,均来源于管理者的主观化认知,即激励实现条件、激励具体内容都由管理者来决定。例如某民办高校在设立激励条件当中,院校高层认为激励无非就是薪资上的奖励,因此所有激励条件均为薪资奖励,没有考虑到对教师的尊重激励及荣誉激励方面。3.制度固化。制度固化特征在现代民办高校人事薪酬福利管理中十分常见,即很多民办高校的管理制度都是在成立初期设立的,直至今日也未曾改变。例如某民办高校成立已有10余年,其人事薪酬福利管理制度设立于建校初期,至今依旧保持原样。4.强调管理要求。很多民办高校在人事薪酬福利管理上,都存在强调管理要求的特征,即在管理工作当中,任何不满足管理要求的行为均视为违规行为,不但不能实现激励,还可能需要进行处罚。例如某民办高校在向教师提出了管理要求,随后教师因生活琐事导致工作质量发生了浮动,所以最终成果略微不满足管理要求,这一条件下民办高校高层没有发放该名教师的奖金,且对其进行了内部批评。(二)问题在四种特征基础上,结合之前提出的民办高校人事薪酬福利管理要求可知,其主要存在四大问题,分别为忽视被管理者需求、激励力度不足、制度灵活性不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存在冲突。下文将对各项问题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1.忽视被管理者需求。在“管理难度大”的现状特征下可见,民办高校很难通过管理制度来保障教师工作质量达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高校忽视了教师(被管理者)的需求。现代民办高校普遍认为,教师工作质量满足管理要求是理所当然的,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不同教师本身工作能力上存在差异,依照统一标准来进行管理,就很容易出现以上问题,同时在需求被忽视的条件下,教师的工作压力会变的更大,容易滋生抵触心理,这一点对高校教学质量有负面影响。2.激励力度不足。在“激励主观化设定”的现状特征下可见,民办高校人事薪酬福利管理的激励条件并不是教师的个人意愿,因此即使教师达成了激励条件,其获得的奖励也无法满足个人需求,说明激励力度不足,也正是主观设定激励是错误的行为。此外,当教师发现自己努力工作后得到的奖励并不能满足个人需求时,其工作积极性将被一点点消磨,最终形成机械化的工作习惯,这一点同样不利于教学质量。3.制度灵活性不足。在“制度固化”的现状特征下可见,现代民办高校人事薪酬福利管理制度的灵活性不足,即民办高校很少会主动对管理制度进行更新,导致制度固化。就这一点,结合先进理论中民办高校人事薪酬福利管理制度灵活性要求可知,固化制度将导致管理能效难以长期维系,因此当前制度存在问题,需要得到改善。4.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存在冲突。在“强调管理要求”的现状特征下,管理者及其提出的要求成为了管理工作中的主导,相应教师作为被管理者的个人需求将会被压制,说明管理要求侵犯到了教师个人需求,与上述和谐性原则相悖。当人受到侵犯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反抗意识与情绪,但介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教师不能去反抗管理者,因此只能忍受管理要求,但这种表现不能长久,当教师达到忍受极限,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举动,导致教学质量受损[2]。

三、民办高校人事管理中薪酬福利管理改善策略

结合先进理论要求与现状问题可知,现代民办高校人事管理中薪酬福利管理需要得到改善,就这一点下文将提出改善策略,旨在改变当前管理制度格局,使其向先进理论要求靠拢。策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事中、事后。(一)事前阶段。针对现状中的问题,要对民办高校人事管理中薪酬福利管理进行改善,应当先做到两点,即观念转变、教师个人需求搜集。①观念转变:针对现代民办高校忽视教师个人需求的表现,高校管理者应当意识到这一表现的影响,使自身观念发生转变。另外,政府教育部门出于教学质量改革目的,同样应当重视这一点,相应开展民办高校管理者培训工作,主要传输先进理论要求及现代薪酬福利管理要点;②教师个人需求搜集:在观念得到转变的基础上,即可进行改善策略的准备工作,即搜集教师个人需求。在“以人为本”原则上,民办高校要对薪酬福利管理制度进行改善,就必须以教师个人需求作为基础导向,不能再忽视这一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个人需求搜集完毕之后,有必要对此展开分析,以便于落实。具体内容在事中阶段进行分析。(二)事中阶段。在事前阶段工作完成之后,即可进入事中阶段,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教师个人需求分析、激励条件优化、激励达成条件设立。①教师个人需求分析:综上,对教师个人需求搜集结果进行分析,旨在筛选出可以满足的合理需求,即在民办高校可承受范围内的需求将视为合理需求,其他需求应当被驳回,这样就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了和谐关系;②激励条件优化:主要目的是为了区分不同合理需求的难易度,即不同教师的个人需求存在实现难度上的差异,难度越大的需求在达成条件下上就应当更高,就这一点为了给予第三步骤支撑,需要进行相应优化工作;③激励达成条件设立:根据激励条件优化结果,设立不同难度的激励达成条件,当教师工作表现满足条件时,就给予相应奖励。但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不同需求性质上的差异,激励达成条件也要分为多个体系来进行设立,例如某些教师希望得到薪资上的奖励,相应可以将其教学质量作为激励达成条件,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则给予薪资奖励,但也有教师希望得到职位上的晋升,针对此类需求不单要考验其教学质量,还要考察其管理能力、专业水平等,如果这两项不达标,则代表教师无法胜任晋升岗位,因此不能满足此类需求。(三)事后阶段。在事中阶段,民办高校人事管理中薪酬福利管理制度已经基本完善,但考虑到制度灵活性,在事后阶段还需要开展两项工作,分别为定期需求搜集、激励条件更新。①定期需求搜集:因为教师的个人需求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民办高校应当定期对需求进行搜集,由此可知教师需求上的实时变化,为后续激励条件更新提供支撑;②激励条件更新:结合上一步骤结果,在灵活性要求下民办高校应当实时对激励条件下进行更新,保持激励条件与教师个人需求相吻合,这样才能保障人事管理中薪酬福利管理制度激励力度增强,且具有长效性表现。此外,关于以上教师需求的搜集方法,建议民办高校采用问卷调查法来实现,即首先在问卷当中设立调查问题,例如“你希望通过工作实现什么目的”“你是否对当前人事管理中薪酬福利管理制度满意,满意度如何(差、一般、良好、优秀)”等,其次根据这些问题可以了解到教师的个人需求及当前制度是否对教师造成了不适感,最后依照结果通过以上其他步骤来进行改善即可。

四、结语

综上,根据先进理论下的民办高校人事管理中薪酬福利管理要求可知,当前民办高校制度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满足教师个人需求,导致激励力度较弱,同时教师容易出现负面心理。就这一点,说明需要对制度进行改善,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策略,分阶段阐述了策略具体内容、实现方法及作用,可解决现状问题,使制度更加完善、有效。

【参考文献】

[1]汪艺明.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福利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175-177.

民办高校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作用;问题;对策

一、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及作用

预算管理是指各经济组织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对未来的收支给予充分的评估、预测、筹划,同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的监督管理,将实际收支与预算对比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帮助管理者改善和调整经营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单位的发展战略目标。预算管理是当前国内外各经济组织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手段。民办高校也一样,预算管理对其发挥着更为重要的积极作用。(一)预算管理有利于民办高校规避风险。预算编制是一个规划分析的过程,它要分析过去一年高校的收支、运行情况,并结合下一年的发展规划来进行。在编制过程中,高校决策层会考虑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可以在未产生影响前采取必要的措施给予规避;同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对高校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的客观分析判断,面对不利因素及时作出反应,迅速调整及完善,确保预算得到有效执行,从而使预算决策更具科学性。(二)预算管理有助于民办高校开源。节流,实现股东投资回报的利益最大化民办高校由于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对财务资源的安排上往往相对被动,这要求学校必须有着合理安排资源、确认投资回报的清醒头脑。由此说来,民办高校就不容忽视预算管理在当中所起到的作用。预算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模型,管理人员会根据高校的发展规划并结合内外部环境编制预算,确定投资规模,把有限的经费用到最为需要的地方,从而高效地使用财务资源,并对其进行最佳的安排和使用,避免资金浪费和低效使用。

二、民办高校目前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法相对简单。由于高校的运行业务范围相对狭窄,并且这些业务年复一年,反复运作,因此增量预算法成为一种被民办高校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而其他方法很少被采纳。顾名思义,增量预算就是在前一年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增减调整。这样简单编制的预算,容易造成高校预算的冗余与浪费。(二)缺少长期预算编制计划。投资要有投资计划,这个计划包括评估、分析、规划、立项、执行等多个程序。作为教育投资的民办高校也一样,需要有一个长期投资计划,这里面就包括预算按排,预算编制等。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第一要务,它要体现民办高校的投资规模,与民办高校的战略目标息息相关,因此预算编制对民办高校来讲十分重要。可是当前,很多民办高校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并没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在预算编制上存在目标短视问题,即重视目前(一年内)预算目标,而忽视了远期的发展,或者短期目标没有配合长期目标进行,从而造成高校的发展方向不清,误导高校管理层的决策行为,最终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三)预算不够严肃,预算目标、责任没有落实。预算管理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它一经学校最高决策管理层审核同意就必须严格执行。可在实际工作中,预算被随意调整的情况颇为普遍,同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极少对它进行跟踪监督。在资金使用上,有些部门领导不按预算规划使用资金,列项的没支出,没列项的反而支出了,另外超支预支现象也时有发生,总的说来预算执行不严肃,预算作用不明显,责任不到位。

三、完善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灵活预算编制方法。各种预算编制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对民办高校来说各种方法可灵活应用,从而使编制的预算更适合于自己。例如:对于学校历年产生的底蕴性业务,可使用增量预算编制法,在上期决算基础上结合当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调整;对于以前年度未有的新增业务,可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二)结合自身战略发展目标合理编制预算计划。民办高校的预算目标的制定应站在学校战略发展的高度,将学校自身的发展与预算紧密结合起来,使学校的资金有一个的合理规划。民办高校的预算目标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目标来确定,根据保障各项目标顺利完成的预算标准合理来确定资金投入,从而做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民办高校的预算编制要领导重视、上下配合、全员参与。1先由各院系、行政科室等预算中心根据业务发展规划提出自己的预算目标。2财务部门汇总整理后报高校决策管理层,供其决策参考。3高校决策管理层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整体形势,决定学校预算目标规模。4财务部门根据学校预算目标规模,以及工作的轻重缓急,把预算指标分解到各院系、行政科室等预算中心。5各院系、行政科室根据财务部门给的预算指标,根据本单位的情况,重新修正本部门的预算,并再上报财务部门。6财务部门重新汇总并生成学校的总体预算后报高校决策管理层予以批准执行。(三)建立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监督机制,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制执行预算要责任落实,执行过程要加以监督,执行结果要给予分析评估考核。这道理很简单,如没有则难以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也难以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1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制。预算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预算一经高校决策管理层同意通过,就要不折不扣的执行。高校要将预算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各院系、行政科室以及相关负责人身上。让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预算工作正常开展。2建立预算执行考核监督机制。首先高校内审部门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监督审计,要着重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过程给予监督,特别是预算的追加调整程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财务部门甚至高校领导给予严肃处理。其次高校要建立一套切合实际可行的预算考核制度,将预算执行结果与各院系、行政科室的年度考核挂钩,与各院系、行政科室的领导政绩考核、升迁挂钩,奖优罚劣,促使预算执行到位。3配套预算执行分析制度(事中、事后)。预算执行过程中,每月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分析热点,反馈给各预算中心,引起必要的重视,以便在余后执行中更为准确。在预算年度末,高校财务部门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整体考核分析,结合往年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本年度预算执行总体环境,进行认真分析,查漏补缺。如发现问题要查明详细原因,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挖掘预算管理的潜力,从而更好的开展以后年度的预算管理工作。

四、结论

总之,民办高校想要在当前复杂的高等教育竞争的环境中得到生存并健康发展,就必须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同时加以实行以教学为主导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通过严谨的预算管理,促进民办高校内树立预算要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的观念,从而在学校运行管理中提高预算执行力,确保民办高校的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除此之外民办高校管理层应清楚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各预算中心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为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精神动力,从而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根基。

作者:叶喜 单位: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1]罗小兰.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

民办高校管理范文篇3

绩效管理脱胎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传统意义上是企业用于分配利益的依据。随着经济发展,人类社会从劳动经济时代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绩效管理的内涵大大拓宽。单从绩效来讲并不仅仅只注重结果,也将行为过程囊括其中,而且在实现当前目标的情况下持续关注未来可能产生的结果。绩效管理是针对绩效计划制定、评定、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是民办高校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稳定的重要工具。很多民办高校在职人员没有编制,师资流动性较大。如何分配现有薪资,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若绩效管理手段不合理,将会导致民办高校的优秀人才大量流失;只有通过合理的绩效管理对教职员工进行激励,通过绩效综合评定适时调整教职员工薪资、发放绩效奖金和评优评先等手段,才能激发教职员工潜能,增加其对学校的认同感,为学校创造价值,稳定师资队伍。

二、民办高校绩效管理现状

近年来民办高校发展迅速,绩效管理在民办高校中被重视的程度良莠不齐,暴露出很多问题。分析现存的问题和其产生的原因,能够为绩效管理策略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一)民办高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缺少沟通民办高校绩效管理过程中,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管理层对绩效管理的认识都存在误区,认为绩效管理只是人事部门在考核教职工工作量。在进行绩效考核与管理时缺乏与其他部门沟通,使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与各部门实际情况不相匹配。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各部门之间不但没有改善协作沟通,反而像是学校硬把绩效管理灌给教职工。此外很多民办高校的绩效考核制度都是由中层领导干部以上制定,普通教师没有发言权,且考核对象只针对底层教职工,忽略了学校长远发展。2.绩效考核结果单一,反馈机制闭塞民办高校的绩效考核结果评价比较单一,绩效比重小,绩效考核结果等级划分少,绩效考核结果差距难以区分,且大多数民办高校考核结果唯一作用就是作为年终考核依据,没有和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发展规划相结合,没有充分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也没有发挥其对教职工的激励作用。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绩效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很多民办高校虽然有绩效考核方面的工作,但却没有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反馈,扭曲了绩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的初衷;有些民办高校作出反馈,却没有指出考核过程中员工成绩和存在不足,也未给出相应建议,使绩效管理水准和技能停滞不前,绩效管理的目标无法实现。3.绩效考核程序不健全很多民办高校绩效考核指标制定缺乏科学缜密的依据,指标概念模糊不清。且绩效考核只从个人自评和学生评价两方面入手,个人自评没有实事求是,而学生评价往往被作为学生选课的先决条件,学生缺乏热情应付了事。导致绩效考核结果有失偏颇,不能反映教职员工的真实情况。

(二)绩效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只注重当前效益,忽视长远发展民办高校是以市场作为主导的社会组织形式,不少民办高校领导干部和管理者缺乏长远的眼光,一味注重招生规模寻求短期的利益。对教学管理和教学任务的重视程度偏低,严重违反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甚至很多民办高校为了节约成本采取一人多用方式,致使教职工工作任务繁多,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2.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少,培养模式存在不足民办高校强调效益为第一位,教学、科研等经费投入不足,致使一些积极上进的教职工有心无力,久而久之后被削减了热情,安于现状。其次学校管理者只注重招生规模,对招生环节投入了大量精力,在学校人才培养方面投入精力却明显不足。由于人才培养经费缺乏,上层干部注重程度低,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人员岗位职责要求、任务目标混乱不清。

三、民办高校绩效管理改进策略

从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现状中,可以看出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使民办高校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保持自身生命力。因此针对民办高校当前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可从意识、实践以及结果三层面进行改进。在意识上要注重绩效管理;在实践中要选择合理的绩效管理方式;最后要善于利用绩效管理的成果。

(一)加强绩效管理意识,推行绩效管理观念

民办高校管理层普遍缺乏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大多注重眼前效益,缺乏长效发展机制。因此管理层应重新定位学校的发展战略,加强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和学习。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学校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推行绩效管理观念,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竞争优势。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绩效管理者应与各部门进行及时沟通,联系各部门实际制定绩效管理指标。管理层要确保绩效管理以自上而下传播的形式顺利进行,取得高校内部各部门的配合和各方面资源的支持。

(二)激励先行,绩效考核和评价结合

民办高校中的教职工大多是一岗多责,在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民办高校应当实施激励制度,让高校员工从绩效管理中获益,加强教职工对工作专注力。同时也应避免因激励制度,使教职工产生对于绩效管理的排斥心理。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与考核评价相结合,绩效考核极容易让不了解的教职工产生曲解心理,排斥绩效评价,认为这是新的薪酬标准,是由部门领导大权在握的薪酬决策机制,所以在实施之初,应当公开进行绩效评价宣传,让教职工认识到绩效评价对高校的意义和对自身的好处,获得教职工支持和理解。在推行的过程中由点到面、从上到下的进行,并公开绩效评价结果,加深教职工对绩效评价的认识。

(三)有效利用绩效管理结果,提高办学质量

绩效管理目的在于提高民办高校的工作效率和办学质量,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是为了使教师与教师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能更紧密的协调合作,依据绩效考核结果为教职工的薪酬进行调整。因此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教师本身都应客观地看待绩效考核结果。绩效管理者应当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当受考核者对考核结果存在疑问时,管理者应及时进行详细解答。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使被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行为校正提高个人能力。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其办学质量对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就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来看,绩效管理是民办高校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深入研究绩效管理内涵和其在民办高校中的作用,能为有效的绩效管理提出提供借鉴。当前绩效管理除了要具备发展的眼光、政策的支持、科学的指标、有效的沟通和长效反馈外,还要与时俱进顺应市场要求。不断修正和调整指标,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开发,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

作者:汪艺明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许宝,倪良辉,杨凤,郁顺莉.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全国商情,2011(7):16.

[2]赵敏.绩效管理制度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J].理论探索,2012(1):48.

民办高校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我国民办学校应时展需求,数量也越来越多。民办学校在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学校规模也逐渐扩大,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民办学校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性人才,民办高校既解决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专业技术人才缺失的现象,同时对于提高我国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

1.缺乏整体的财务分析,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民办高校由于其自身发展时间较短的原因,对于财务管理方面往往缺乏系统管理经验。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财务指标不明确、账目管理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民办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大多数学校缺乏对财务系统整体的分析与总结,不能及时了解到学校在整体运营过程中的支出明细,对支出较多的事项并没有具体的计量,也就没有办法进行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工作。2.资金运作风险较大。民办高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其资金来源并不能依靠国家进行财务拨款。民办高校的日常经营活动,一般都是自负盈亏,其自身的经营费用,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自身的经营所得。而民办高校的运营过程中,其资金收入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但是这一部分资金通常情况下并不能满足学校的运营需求。民办高校在运营过程中,不仅仅要支付职工教师费用,其各方面的运营支出也是一笔较大的支出,学校的学费收入并不能满足学校的正常运营所需。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往往会选择向银行进行借贷,而民办高校在借贷成功之后,往往会将资金用于高校的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民办高校运营过程中的固定成本,反而加大了民办高校的运营风险。3.缺乏资金并且筹资渠道狭窄。民办高校在运营过程中,除了向学生进行学费的征收以及向银行进行借贷之外,基本上没有其它方面的财政收入。而民办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知名度等原因,在进行学生招收工作时,相对于公办高校,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而学生数量减少,也导致了民办高校自身收入减少。另外在银行借贷方面,由于民办高校在国家法律中属于教育机构,在向银行进行借贷的过程中,不可以将自身资产用作抵押,这也导致了民办高校在进行银行借款时,其借款难度相对困难于公办高校。4.投资收益稳定性较低。民办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其资金运营收益很难进行一个准确的衡量,很多适用于一般企业的指标,如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并不适用于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的资金运营过程中,其自身的资金收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办高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学术水平等,但是这些方面很难通过具体的方法来进行量化处理,这就导致的民办高校的资金收益等情况难以进行具体衡量。

二、改善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1.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民办高校自身的资金有限,而各方面的开销却并不比公立高校少,因此民办高校更加需要对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能够更好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另外,民办高校还可以优化贷款结构,从多方面寻求贷款,落实还款资金的来源,而这需要建立在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之上。因此在优化贷款组合的过程中,民办高校还需要通过财务管理系统,对于财务风险要进行及时建立预警机制,同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问题,建立完善的财务指标,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考核培训,以保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胜任财务管理工作,更好进行财务规划。2.完善民办学校贷款风险制度。由于民办高校资金缺乏,需要长期的贷款,但是贷款的过程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因此,学校需要综合运用各类科学指标来严格控制贷款风险。民办学校要做到定期偿还贷款,不能失信于银行,同时学校还要采用科学的策略来减少财务风险。在向银行进行借贷的过程中,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风险的存在,在明确未来资金偿还渠道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借贷。因为借贷过程偿还借款的过程涉及到民办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因此民办高校各个层级都要落实相应措施,不断完善风险防范的方法。此外,民办高校还应当提升自身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完善财务部门的控制措施,以此来控制贷款的风险,把风险降到最小化。学校财务管理部门要定期衡量计算民办高校各方面的花费情况,更好的规划剩余的资金。并且财务部门要根据已有的经验,尽量减少贷款带来的风险问题。3.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民办高校往往会出现资金缺乏的现象,但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学校的发展,以及保证教职工的工资问题,并且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民办高校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来源,这就要求民办高校除了保证学费征收数额的基础上,还要具有其它方面的收入。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其它办法来拓宽资金渠道,而不能只是仅仅依靠银行贷款来满足学校的费用问题。政府要在学校筹集资金方面制定出成熟的计划,以此增加自身的收入。此外,政府对于民办高校的贷款工作要加强重视,提高民办高校自身的贷款率,帮助民办高校解决自身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问题,以帮助民办高校更好进行发展。而且政府还可以通过不定期地对运营良好的民办高校进行补贴等方式,帮助民办高校解决资金难题。另外,社会方面也可以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助力民办高校的办学过程。4.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改善学校收益。虽然民办高校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但在生活中,人们还是更倾向于公立学校,认为公立学校有保障。与此同时,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经营支出等方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依赖学费的征收数额,这也导致民办高校难以降低自身的学费,进一步导致了招生困难。因此,民办高校要想增加招生人数,可以从教学质量方面进行着手,让家长以及孩子信任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以此增加学校的招生人数。学校可以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群体的素质教育等方法,提高师资力量,并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力提升。通过全面优化学校自身的办学能力,以此来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招生人数的增长,从而保证民办高校自身的收益情况。

三、结语

目前民办高校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方面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民办高校财务方面问题对学校发展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民办高校在进行办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惠惠.高校财务管理存在不足点及解决策略[J].知识经济,2016(17):138-139.

民办高校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预算管理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进入高校扩张的新时期。各民办高校抓住发展机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为社会培养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加大,民办高校通过多渠道融资途径筹集资金建设校园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由于筹资途径的多元化等给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大挑战。但是,现阶段部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还遵循公立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会计核算方法按照公立高校财务制度,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财务管理工作也无法发挥其实际效用,限制了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一、当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权责不明

首先从民办高校领导的角度分析。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的领导是从公立院校聘请的离退休人员,他们对公立院校的财务管理相对了解,但如果将公立院校的财务管理照搬到民办高校是不合适的,因为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较多,经济业务活动复杂。另外还有一些领导只重视教学,并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甚至会片面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人员的事情、是投资人的事情,而与其无关,因此对财务不管不问;当然,还有部分领导工作武断,对财务工作全盘否定,制定的财务管理体制与实际工作脱节等。其次,从民办高校自身发展分析。民办高校的发展时间不长,财务管理经验匮乏,而且由于民办高校的财务大多涉及到本单位的机密,所以民办高校的财务都比较保守,各高校财务之间也很少分享其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由于其没有好的财务管理经验借鉴,又缺乏管理意识,多数民办高校不能依照自身学校特色和财务管理需求建立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大多数财务人员对于自身工作也没有一个完整、正确的认识,工作积极性弱,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缺失等问题,导致不同部门间权责界限模糊等问题,工作中习惯性相互推诿,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差、效率低,严重阻碍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良性发展。

(二)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民办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经验尚浅,存在很多不太科学的做法,这个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部分民办高校在预算管理中还没有形成决策、执行、监督、评价为一体的预算管理制度,其预算管理程序不够严谨,机构不完整,使得预算程序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与制衡难以实现,因此预算管理难以有效实施。实际上,更多的民办高校目前实行的是“部分预算管理”模式,二级预算单位都没有参与预算管理,预算的编制大多由财务部门包揽,由财务人员根据往年预算执行情况编制出来,正是这种预算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民办高校全面预算管理较难推广。

(三)风险意识不强,财务风险加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发生变革,民办高校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越来越明显,民办高校的财务和经营自主权越来越大。当前许多民办高校扩建校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许多建设项目在没有进行充分论证就匆匆上马,建设中工程项目不断增加,不得不追加和变更预算,实际支出超出预算的现象越来越多,而财务人员也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导致贷款规模不断扩大,现金流出现短缺,出现严峻的财务风险。

(四)投资决策不合理,影响民办高校正常运转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民办高校的产业化发展,如民办高校从事校、产、研合作项目或民办高校建立校办工厂等,民办高校不再只是纯粹的教学机构,民办高校正在逐渐融入到市场经济体制中。民办高校进行各项投资是希望是通过资源和智力的有效利用,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更多的资源。但是,在实际中由于部分民办高校的改革步伐过快,加之在经济决策的程序、信息方面还不十分科学,财务管理建设不能与时俱进,因而在部分民办高校中出现了投资决策失误,投入款项无法按期收回,严重的甚至影响到民办高校的正常运转。

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其问题的分析,归纳总结了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财务管理的观念淡薄

一方面,部分民办高校领导财务管理观念淡薄,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扩建,导致资金短缺;还有的民办高校对内部资源没有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合理,没有抓住开发高校智力以及科研方面优势,丢掉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去搞其他产业,由于缺乏经验和科学的论证,使得投资的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现如今民办高校的财务人员也缺乏财务管理的理念,按照公立院校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核算,缺乏成本和资产管理意识,平时只是进行简单的财务处理工作,对学校的其他事务漠不关心,由于参与度和主动性不够,对投资项目论证不够严谨、不科学,导致资产管理不善、丢失、成本加大、费用铺张浪费等。

(二)财务管理制度滞后

虽然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变革越来越快,其取得的成就也非常显著,但这并不代表其财务管理是完美无缺的,目前,民办高校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财务管理水平太过落后。首先表现在财务管理制度的滞后,民办高校发展20余年,但是其财务会计制度没有很好、很快的跟进,很多民办高校一直沿用《高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公立学校采用一样的会计制度,显然不符合民办高校的特点,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和公立高校是不同的,公立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财政拨付多少就支出多少,达到基本的收支平衡即可,按照原来的《高校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而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于学生的学费收入,而且民办高校缺乏政府的补助,只有靠自身的发展来积蓄资金,扩大招生规模,要想在竞争中生存,民办高校必须要控制经费开支,尽可能以最小的支出换取最大的效益,所以其必须注重对资产的管理和对成本、费用的核算,而民办高校发展2018年第08期下旬刊(总第706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8,2018(CumulativetyNO.706)这么多年,国家一直没有出台相应的制度,造成民办高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无法有序进行,由于制度不完善造成民办高校在资产管理上有很多的漏洞,导致资产闲置、浪费、丢失。

(三)财务队伍素质较低

目前民办高校财务队伍素质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财务人员政治觉悟低、职业道德缺乏。部分财务人员缺乏价值观和人生观,总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忽视集体利益,存在支出把关不严格、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回扣等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损坏单位利益。二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些财务人员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做不到与时俱进。部分财会人员难以很快接受信息技术的挑战,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来处理日常实务,造成工作效率低。三是财务人员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精神,造成财务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和滞后状态。

三、创新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新路径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由于受传统发展理念影响,原来的高校做什么事情都单纯依靠财政拨款,习惯了“靠、等、要”,财政拨付多少资金,干多少事。从而形成了高校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是首要任务,高校领导层应当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和市场要求制定学校的战略目标,财务部门根据学校的战略目标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目标和学校的战略目标要一致,为学校战略目标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发展重点,为高校财务管理创新奠定扎实的基础。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高校领导应当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首先,作为民办高校领导应当以实现高校战略为目标,塑造正确的价值管理观念,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现有资源,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制定科学的资源配置方案、对上马的基建项目以及投资项目要充分进行论证和评估,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发挥最大。其次,作为民办高校财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积极参与高校财务决策,对投资项目进行及时、科学、有理有据的调研和多方论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为领导合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方面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应结合本身实际财务管理需求入手,结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经验,依据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和单位实际状况,废除或修改过时的旧制度,制定具有一定实质性内容及操作性强的财务制度。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贯彻高校财务管理目标要求,在企业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需求进行创新,以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每一项财务管理工作均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不断规范财务管理人员操作行为,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是监督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民办高校应注意结合制度实施遇到的问题,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不断调整制度部分内容,以打造符合民办高校需求且具有符合民办高校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不断提升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三)理顺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确保资产的安全

一个好的业务流程不但能够起到及时、有效的控制高校经济活动而且能够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效率。当前,民办高校的业务活动较多,而每个业务活动都拥有它们自己的特点,根据其业务特点,其管理业务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分别是账务处理业务流程、预算管理的业务流程、资金管理的业务流程、成本费用业务流程、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基本建设业务流程等。这些业务流程联系非常密切,共同组成了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在理顺业务流程上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加强资金管理的业务流程。资金高校发展的基础,和企业一样是高校维持生存的“血液”,在资金收入、支出和保管业务方面,高校财务管理应当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对于不相容的岗位进行分离,由不同的工作人员分担,在流程设置上要做到环环相扣,相互监督,以确保资金的安全;第二,在资产管理中,要严格把关各个环节,做到相互监督,如材料和资产的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建立严格的申请、审批、采购、验收、付款、领用、保管手续;对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预决算及付款环节,特别在工程的招贴标环节,要建立严格的招投标实施办法,防止出现“暗箱操作”,以不正当手段取得投标权;资产的日常管理,如资产的验收、使用、变动、保管等,要建立严格领用手续,做到资产领用手续完备,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资产的安全。

(四)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要体现“三个全面”,一是预算管理机构的设置要全面,各个机构要充分体现各自的功能,而且各个机构之间相互的监督、通力合作;二是预算的编制内容要全面,各项指标的设置、预算内容的分类及细化、预算科目的制定,预算编制的各项内容做到有理有据。三是预算编制的主体参与人员要全面,预算不是哪个领导的事情,也不单纯是财务部门的事情,预算涉及到高校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预算的编制需要动员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共同编制。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预算管理机构,提倡全员参与预算。为保证高校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确保全校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预算管理必须取得校长的支持,预算管理委员主任应当由校长担任,否则预算工作的进行将举步维艰。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校长之外,各职能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工作中来。各个部门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以及自身的工作任务,反复沟通讨论分析,最后形成预算草案,由财务部门统一汇总、试算和平衡,基本达到收支平衡后,经过校领导审核通过,形成正式预算,切忌由财务部门一手包办。各部门统一协作,不仅使预算编制更加细致,更促进了部门间的沟通,也让各部门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理解,增强员工责任感和主人公意识,保证了高校的凝聚力和健康稳定发展。

其次,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编制预算。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民办高校的业务活动内容与日俱增。这就需要民办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不同预算项目,选择恰当的预算编制方法。综合运用零基预算法、增量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预算方法。针对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方法,切忌“一刀切”,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总体上加以协调和平衡。再次,完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民办高校应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在执行中将部门经费与工作目标相结合,与工作绩效相挂钩。对在预算执行中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并履行节约的同时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应当给予奖励,对与不按照预算办事且铺张浪费的应当及时的纠正、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到奖罚分明。

(五)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民办高校的财务人员需要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认真学习会计法、高校会计制度、高校预算管理制度等。作为高校需要为财务人员创造学习的机会,如给他们提供机会到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或者每年定期参加高校财务管理方面的会议,或者邀请相关专家到高校开展讲座等,让财务人员及时了解财务制度及财经法规等的变化。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民办高校应当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当中,以此来提供更加及时和详细的财务数据,民办高校应当加强财务人员对互联网以及财务管理软件应用的学习,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从而来提高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申小梅.从预算执行视角谈高校财务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8,(7).

[2]穆晓丹.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8,(5).

[3]刘莉.企业财务管理视角下的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上.

民办高校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一、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特点

民办高校资产性质不同于公办高校资产,在资产管理中呈现出一些特殊性,只有准确把握民办高校资产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构建资产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民办高校资产管理水平。其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来源渠道单一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缺乏政府财政支持,所以大部分民办高校资产仅来源于学校举办者的投入,同时学校收取的学费、住宿费等也是购置资产所需资金的来源渠道之一。

(二)资产管理权利集中

民办高校资产购置决策往往由举办者独断,并委派自己的亲信负责资产采购工作。在决策过程中,缺乏对大型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建设等重大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存在较强的主观臆断,忽视了民主决策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资产购置决策不科学,易造成资金浪费。

(三)资产性质多样

民办高校资产兼具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高校负责人有权决定资产的性质。在民办高校资产闲置的情况下,可将一部分资产以出租的方式租赁给其他单位机构,如教学仪器、教师、宿舍等,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所以说,民办高校资产管理更加复杂,需要考虑资产增值问题。

(四)资产产权不清

民办高校的房屋产权、办学土地尚未全部归属于学校所有,而是挂在投资者名下,使得民办高校无法落实法人财产权。在资产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资产实际上归投资者所有,所以会对校方管理资产带来了诸多限制。

二、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民办高校资产管理中,受民办高校办学体制、资产特点、校外竞争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民办高校资产管理质量和效率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管理机构不完善

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组织机构,造成资产管理缺乏统一领导,一直处于松懈、无序、粗放的管理状态。具体表现为:部分民办高校未能全面认识到资产管理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没有设置负责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也未配置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管理人员,从而影响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的学校将资产管理的职能分解到了各个部门,如财务部门、后勤部门等等,但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统一管理和协调,致使各部门在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上只走过场,实效性不强。有的学校在资产管理上习惯采用多头管理模式,如设备部分负责校内所有设备的管理、财务部门则负责对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虽然各部门也都做好了本职工作,但由于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对资产的核对工作开展不到位,严重制约了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是民办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这部分资产是高校的基础,所以对它的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但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还要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同时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由此能够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从目前国内民办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情况上看,普遍存在管理制度缺失、无章可循、无制度可依的现象,甚至有的民办高校连最为基本的管理办法都未制定。有些民办高校虽然制定了一些与固定资产管理有关的规章和制度,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规章制度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执行力度严重不足,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更是无从谈起。除此之外,有的民办高校所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间过久,其中部分规定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这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三)资产投资随意性大

由于民办高校的大部分机制都相对比较灵活,从而使其在各类资产的购置上存在较大的自主性,但当自主性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便可能导致资产随意购置的情况发生,换言之,过度的自主性容易造成资产投资的随意性增大。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了民办高校的发展,为了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的各级院系纷纷开始购置资产,虽然多元化的资产购置使学校的整体教科研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资产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等问题也随之产生,致使学校的资金严重浪费。一部分资产在购置后,由于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使用计划,使得资产处于闲置状态,降低了资产利用率。如,一些教学科研设备在专业调整或科研项目完成后,就会面临着闲置问题,造成了学校资源浪费。

三、加强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资产管理组织机构

民办高校要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认清资产管理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加强资产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实现对资产的全方位监管。在机构设置中,高校要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设立资产管理部门,由学校负责人统一领导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负责制定有关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对学校资产的统一协调领导;负责监督管理资产采购、验收、安装、使用、报废等环节的工作,并对资产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制定资产保值增值计划;负责大宗物资、教学仪器设备、基建工程的组织管理工作,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负责资产日常登记、统计、清查、变更审批工作,保证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为了实现对资产的精细化管理,还应在资产管理部门内部设置管理科室。具体如下:

1.设备管理科。该科室负责管理校内所有的仪器设备,其职责包括:建立账卡记录,收集整理设备报损、报废、报失的相关资料,做好资产的残值回收工作;定期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制定规范的仪器设备维修养护计划,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建立起仪器设备技术档案,为仪器设备维修提供必备资料;对学校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验收。

2.房产管理科。该科室负责制定民办高校房屋资源的合理分配方案,确保分配方案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编制房屋修缮计划,参与修缮招标工作;及时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将挂名在投资者名下的房产过户到民办高校名下。

3.图书管理科。该科室负责图书馆内的资产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掌握馆内图书资料的基本信息;根据学校师生的具体需求,制定图书购买计划,丰富馆藏资源;做好防火、防盗、防潮工作,避免因图书资料损坏而给学校带来经济损失。

4.无形资产管理科。该科室要明确无形资产范围,制定无形资产计价、处置、使用的规章制度,负责管理民办高校在办学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如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维护民办高校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健全资产管理规章制度

民办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有效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权限,实现责任与权利相统一。具体制度包括:

1.建立资产购置验收制度。该项制度应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资产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与审核、资产的具体购置方式及相关的采购流程、资产验收入库等等。学校应当对各级院系提出的资产购置计划从技术性、经济性、适用性、需求性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借此来确认计划中的各类仪器设备是否需要购置,从而加强对购置环节的管理。同时,还要对资产购置计划进行审核,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购置的情况发生,有助于杜绝浪费。针对学校自行采购的资产,可设立招标采购小组,并由学校的采购部门组织其他相关部门和专家小组进行评标,并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及签字确认。

2.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资产的利用效率,并使校内所有的资产都能够以良好的状态运转,学校应当制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同时为确保该制度的有效落实,还应建立与之相关的奖惩制度。对于资产管理不善及使用不当造成资产损坏或是盲目购置引起浪费的责任人,应依据奖惩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罚;对于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学校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借此来调动相关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责任制度的建立,可以使学校的资产与使用者的切身利益相挂钩,有助于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

3.执行资产清查制度。由于校内的资产数量较多,种类繁杂,为防止资产流失,必须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因此,学校应当建立健全资产清查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对校内资产的清查,可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资产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财务制度的规定要求,每年对校内所有的资产进行盘点,并与财务部门进行对账,资产清查时,应当将盘盈和账外资产全部估价入账,对于盘亏和报废的资产,则应当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理,并作出相应的财务调整,从而确保账实相符。

4.健全资产处置制度。对于资产管理而言,资产处置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具体包括资产转让、出租出借、抵押、报损报废等内容,为防止各级院系和相关人员对学校资产进行随意处置的情况发生,学校应当健全资产处置制度,并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资产处置程序与方法,严格规定各类资产的转让、变卖、出租出借等报批程序,减少并杜绝资产流失问题的发生。

(三)加强资产投资管理

当前,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着资产利用率偏低的现状,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必须加强资产投资管理,杜绝盲目、重复购置固定资产,强化对资产投资的管控。具体措施如下:

1.健全资产投资决策程序。资产管理部门要对资产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尤其对于贵重仪器设备的购置方案,要进行充分调研,收集相关资料,从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角度出发,合理预测资产投资的效益,综合各种因素作出投资决策。民办高校要健全资产投资决策程序,程序如下: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各种备选方案、收集决策有关资料、优化最佳方案、监督方案实施。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决策的作用,避免个人主观臆断。

2.建立资产投资审计机制。在民办高校审计工作中,要加大资产投资的审计力度,进一步规范资产投资管理,实现资产投资效益目标。资产投资审计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开展资产投资绩效审计,对资产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计评价,使学校管理者了解资产投资情况;另一方面,对资产投资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保证资金使用效益。

3.合理规划闲置资产。通过对资产结构的优化调整,能够减少校内的闲置资产,并且可以使资产的利用效率有所提升,其自身的效益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可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学校可依据发展需要对闲置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可将长期闲置的资产以出售、转让等方式变现,而对于常用的固定资产,如电脑、空调、办公设备等等则要做到合理配置,以免频繁挪动造成资产损坏。

四、结论

总而言之,民办高校要重视资产管理,将其作为教育教学事业有序开展的基础性管理工作。民办高校应结合自身资产的性质特点,建立资产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资产管理规章,保障资产管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民办高校要重点加强资产投资管理,避免因盲目投资给学校造成经济负担,从而推动民办高校资产管理步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

作者:黎会友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秀明.创新战略下的高校资产管理体系研究[J].湖北经济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66-68.

[2]田惠霞,杨凯茹,王建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现代商业,2014(6):77-69.

[3]郭孟杰.高校资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99-101.

[4]倪建发.新时期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动因分析及策略思考[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15(4):44-46.

[5]江波.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48-51.

[6]关会林,车忠强,刘兰涛.新时期优化高校资产管理的若干建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2):179-180.

民办高校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实践研究

在当前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一直在推动国家发展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已经正广泛应用于民办高校中去,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有很多,而相关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也越来越得到各高校教学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高校教育的稳定发展。在这种发展情况下,假设高校教学管理无法迎合发展潮流,采用信息模式进行教学管理,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性,从而影响到整个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落实信息化模式是属于一项漫长而又复杂的工作。本文主要围绕就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与实践研究作简要分析。

一、民办高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发展的现状

(一)应用范围有限。目前来说,已经有不少民办高校实行信息化管理,然而在实际的情况下,发展水平不高,大多是处于发展管理初期。例如当前信息化管理仅仅应用于教学计划、考试安排、档案管理、教学任务安排等方面。基于此,信息化管理模式还有待加强[1]。(二)缺乏个性化特性。一般来说,民办高校都会有其自身的管理特点,而在院校环境、教学条件、师资情况等方面都会有一些不同之处。例如就以一门相同的专业课程,不同的民办院校在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具体的方式方法上都存在着明星差异,尤其是管理模式和相应的考试要求上。(三)缺乏决策信息数据。一般的教学信息管理只是处理一些简单的信息搜集、查询、维护等内容,却根本无法体现出多元化的管理,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行政管理人员的决策和管理。例如人事处要想了解教师的一些兼职课程情况,必须要通过教务管理后台统计查询了解,而不能通过智能化统计。(四)缺乏规范而又准确的数据。1.信息管理模式是相对复杂的,一个数据的改变都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相关数据。2.一些数据都会要求相应的格式和编码,而很多数据根本无法达标。一些民办高校的教学与实践内容不多,且内容极容易存在冲突。3.由于民办高校的教师人员流动性强,会导致教学内容要进行相应的更改,这就很大程度上给信息管理带来很大的阻力,要是相关管理人员不重视信息更新,会导致很多数据的准确性。

二、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规划要合理可行。1.要保证教学信息与实际教学相吻合,保证资源配置的优化性,依据民办高校实际的教学状态,落实分层规划管理模式,以确保教学的管理系统与系统数据的及时更新,从而可以更好地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2.设计的管理信息内容要依据教学发展的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管理,例如就以省内某民办院校来说,一般都会在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学安排、选择专业课程等方面实现试运行,还会进行针对性的信息化设备与实际教学内容的总结与研究。其次,一般都会要求相应的行政管理人员与相应的软件公司或公司技术人员跟进,以保证信息化设备的正常运行[2]。(二)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民办高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和教师都需要清醒地意识到,教学管理信息不仅仅指的是简单的编入计算机程序,而是要求更专业的教学管理员与师生之间的有效配合,尤其是教师要意识到教学管理信息的必要性,而相关的管理人员更是需要有着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相关问题。(三)优化高校内的人员配置。一般来说,信息化管理要求的管理人员是不仅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更需要的还是要有很强的信息化技术背景,可以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操作。基于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民办高校不仅仅要保证相关管理人员有着很强的管理经营和专业素养,还需要学校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优化专业人员配置,从而实现高校管理的信息化。(四)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目前而言,教学信息化管理与教学内容相吻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模式,一般而言,有些信息管理人员和公司技术人员只给直接解决一些管理的问题,而涉及到的工作任务就要求要在一定时间之后才能得到解决,而假设应用好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解决的效率会快很多,能够最大限度地给这些学校提供一些有利的发展条件。然而有的管理有可能会有不规范的操作,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落实和完善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必要的,不管是针对管理人员还是其他学校相关人员,都能够做到赏罚分明,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学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当时教育行业的必然趋势。民办高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和专业进行针对性办学,要把信息化内容作为教学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从而真正意义上提升整体高校的教育水平,以进一步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保证民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天慧.刍议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J].才智,2019(01):62.

民办高校管理范文篇8

(一)总体薪酬水平较低,与公办学校还有很大差距

虽然我国民办高校的基本薪酬与公办高校没有明显的差距,但是从整体薪酬来看,却明显落后于公办高校。例如公办学校教师的五险一金发放水平明显较高,一些民办高校甚至没有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等费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民办高校经费有限,获得的财政扶持较少,也缺少其他筹资渠道来发展自己,以至很多民办高校只能走“以学养学”的模式。其次是因为民办高校对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民办高校在发展初期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招生中,忽视了教师的相关问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基础作用,因而也并未在薪酬上向教师倾斜。

(二)民办高校薪酬结构不够合理,缺乏激励性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薪酬大致包括基本薪酬、课时费以及少量的其他补助。这种薪酬模式有着明显的缺陷。基本薪酬由学历和职称决定,课时费则由上课数量决定。在这种薪酬模式下,往往会导致教师重学历而轻能力,重上课而轻科研,长期如此,对高校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除此之外,很多数民办高校在薪酬结构的设计上同样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固定发放的薪酬所占比例太大,激发教师积极性的薪酬部分过少,未能充分发挥出薪酬的激励作用。因此,在教师薪酬的分配结构上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三)薪酬支付的手段和方法单一

薪酬在支付方式上主要分为即期支付和延期支付,即期支付指的是年内支付的薪酬部分。延期支付目前则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险计划、员工福利计划及股权期权计划三种形式。延期支付的引进丰富了薪酬支付的类型,也充分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延期支付的主要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长期激励机制,二是建立社会风险分担机制。我国民办高校的薪酬支付形式基本都属于当期支付,延期支付的方式却极少运用,甚至全部都是当期一次性支付。薪酬支付方式的单一化不利于高校留住优秀教师,对于高校和教师的相互间的共同发展和互利互存有着明显的消极作用。

二、完善民办高校薪酬管理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民办高校准入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民办高校在新世纪初期急剧扩张,形形色色的民办高校使得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对于各类高校的准入审批制度却没有得到完善,甚至没有一部完整的涉及民办高校准入制度的法律法规,已严重落后于现实发展的需要。因此各地政府应当对民办高校设置更加严厉的准入制度,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从源头上控制民办高校的数量,严把质量关。民办高校的大量兴起虽然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整体趋势,但其中民办高校的质量却参差不齐,民办高校发展时间短、基础差,各方面均难以与历史悠久的公办高校相比,其教育质量往往也很难得到保证。这就使得很多民办高校在建立不久就面对着无法继续维持的局面,既损害了民办高校的名誉,又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政府应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高校准入机制,使得各类高校能够良性有序的发展。

(二)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

在完善民办高校准入机制的同时,政府也应当加大对民办高校的财政扶持及政策上的支持力度。民办高校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它极大满足了广大学生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不仅培养了方方面面的人才,极大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也加剧了高校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等教育的质量。由于民办高校经费的主要筹集渠道来自于学费,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学费已不可能有较大的上涨空间,这就会造成民办高校在资金上的巨大压力。此时的政府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尽可能的帮助民办高校尽快摆脱“以学养学”的办学模式。在我国民办高校所享受的政策优惠要远远少于公立学校。综观国际教育发达国家,可以发现政府对民办高校进行教育经费支助是一种经常性的现象,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以美国为例,其私立高校经费中学费所占比例要远远低于我国,很多私立大学的财政拨款甚至要高于高丽大学,筹资渠道的多样化使得其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4。因此,从国际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政府通常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扶持民办高校,或直接投资,或给予一定的财政政策优惠,综合而言,这也是促进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提高教师整体薪酬水平

关于民办高校薪酬结构设计不合理的状况,各高校可事先做一个关于薪酬水平的调查,了解当前经济形势下同类高校的总体薪酬水平,同时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潜力和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薪酬水平。在自身财力所支持的范围内,设计一个全面、系统的薪酬体系,在确保其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整体薪酬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民办高校才可能在没有事业编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留住有实力的教师,进而不断提高高校的整体师资力量。为了提高教师的忠诚度,民办高校可以采取更加灵活且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方式,比如通过建立社会风险分担机制,延期支付机制等,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在潜力。具体上讲,延期分配的方式又可通过社会保险计划、员工福利计划等进行支付,以达到全面补偿潜在风险的损失。这样可以尽可能的保留住高校的核心教师,减少因其流动而带来的损失,使之能够长期安心工作。

三、结束语

民办高校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方法

民办高校在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到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需要结合具体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各种问题解决策略,以便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员需要认真研究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之中的细节问题,以及各式各样的资金审核问题、资金管理问题,并且立足于体制机制这一角度,深层次调整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需要细化具体的工作规范以及工作制度,在逐渐调整主要工作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的前提之下,应用现代化的数据处理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因此,文章将在以下内容中,结合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合理研究与探讨。

一、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具体问题分析

(一)财务人员内控工作意识以及管理意识不强

一部分民办高校在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之前,并没有面向全体工作人员开展相应的职业技术培训活动以及主题教育活动,从而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并不了解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工作问题,进而导致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无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工作意识以及管理意识,无法正确对待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之中的细节问题。

(二)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体系、制度存在漏洞

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体系以及工作制度方面,依然存在许多细节漏洞。相关工作人员在调整工作体系以及工作制度之时,无法结合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从而导致相关工作制度与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三)财务人员工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在选拔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过程中,没有严格考察工作人员的从业资质以及技能资格证书,导致一部分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较弱。此外,一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合理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导致工作人员在处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数据之时,频繁出现数据错误问题。

二、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具体方法与策略分析

(一)逐步提升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在民办高校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之前,民办高校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需要面向全体工作人员,开展知识宣讲活动以及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此种形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管理意识、责任意识、问题意识。首先,民办高校内部高层管理部门可以定期开展主题教育工作,将全体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员集中起来,细致讲述各式各样的工作条例以及工作制度,避免工作人员出现原则性的管理问题及工作问题。在开展知识宣讲活动或者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专业工作人员详细记录相关活动的具体举办流程以及举办情况,统一记录在案,或者直接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之中,以便为后续的管理工作以及监察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与保障。民办高校需要通过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进一步稳定自身的运营与发展,也需要通过开展相应财务管理工作以及财务审计工作,进一步增强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水平。在此期间,民办高校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以及管理体系,并且结合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制度进行合理研究与探讨,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之中的各种细节性的工作条例,以便为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员的日常工作提供制度支撑与保障。其次,从另一角度分析,为了进一步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以及工作意识,需要由民办高校内部高层管理部门作为主导,为工作人员提供较为全面的决策信息以及指导信息,在确保信息准确性的前提之下,引导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工作意识,有效化解财务资金管理风险。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也需要结合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出台的各种指令性文件进行细节分析。指令性文件之中的相关内容,有利于指导工作人员进一步调整自身的工作思维以及工作状态,也有利于帮助管理人员进一步细化具体的工作形式,优化主要工作模式。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处理政府工作信息以及指令性文件的细节内容,及时开展研讨工作,将全体工作人员集中起来,认真分析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未来方向。最后,民办高校内部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开展培训工作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更是为了帮助相关工作的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明确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当前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并且积极鼓励工作人员结合主要工作问题以及细节漏洞进行合理研究与思考,并在此期间,进一步提升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以及管理能力。由于民办高校与普通公办高校相比,在办学形式以及管理形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细节差异。这也就要求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到民办高校自身的特殊之处,并且结合主要的工作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策略以及工作方法,在逐步增强自身工作意识以及管理意识的基础之上,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团队的整体工作水平。例如,在2020年,我国广东省民办高校综合评比工作之中,由广东省教育局收录的各种数据显示,广东省内全部民办高校综合评比好评率普遍较高,好评率高达91.18%。在广东省内大部分民办高校向学生本人以及学生家长所发放的调查问卷之中,涉及了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团队工作水平的调查问题,大部分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广东省内部分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团队的日常工作持乐观态度,极个别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团队的好评率已经超过90%。

(二)建立健全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体系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建立相应的工作体系以及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体系的重中之重在于调整相应工作制度。首先,民办高校内部的高层管理部门必须要在日常的工作流程之中,认真查找工作体系及工作制度方面的具体问题,并且结合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主要原则以及工作要求进行充分研究。由于不同民办高校所面临的财务管理工作问题以及内控管理问题有所不同,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秉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立足于当前的具体工作问题,从细节处着手,认真研究工作制度以及工作规范之中的主要问题。其次,相关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建立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配套制度,并且在日常工作以及监督管理等诸多方面最好协调与配合。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系,逐步强化审计监督以及会计监督,合理运用不同的工作手段以及工作策略,在工作监督以及工作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层次调整与改进,不断创新主要的工作原则以及工作制度。除此之外,在相关工作人员完善具体工作至多细化主要工作条例之后,也需要将主要的工作规范以及体制机制引入到具体工作环节之中,通过工作实践、日常操作等形式,一步一步检验相关理论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逐渐完善具体工作体系以及工作制度,不仅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质效益,也可以创新具体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方式,从而引导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逐步改进原有的工作问题。民办高校需要通过强化会计监督功能以及财务审计功能等形式,逐步探寻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着力点,随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工作问题,由民办高校内部管理部门以及高层管理人员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协同相应的管理人员以及监督人员共同研究主要的问题解决策略,探索全新的工作方案以及工作形式。在强化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监督职能以及管理职能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也必须要正确看待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且积极调整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方向以及主要的工作形式,明确民办高等院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且积极优化主要的工作体系,在工作制度以及工作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节性调整,深层次地转变工作模式、管理模式。除此之外,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开展动态监督工作,针对随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工作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制订应急事故处理预案,并且针对民办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以及资金审核工作的具体流程进行层次化分析研究,预测各式各样的工作风险以及管理风险,及时发现管理体系之中的具体问题。通过细节优化的方式,充分发挥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体系的实际作用,逐步凸显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体系的重要价值以及实际意义。

(三)高效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全新的管理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

现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全新的数据分析技术不断涌现,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可以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全新的管理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处理财务管理信息以及工作数据。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在正式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之前,需要进一步明确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主要的工作原则,直接提取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各种工作数据以及工作信息,随后整合成相关的工作档案或者电子信息档案,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数据处理技术的实际价值。这样不仅仅可以逐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以及工作负担,并且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工作的实际效率,避免出现各式各样的数值运算问题以及数值收录问题。逐步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尤为重要,这也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将全新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技术直接引入到具体工作流程之中,以便引导相关工作人员逐步使用各式各样的工作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在确保数值运算准确性与科学性的前提之下,逐步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以及智能化水平。其次,从另一角度分析,在民办高校正式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由相关管理人员将各式各样的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引入其中,将多样化的工作数据以及财务管理信息直接提取至计算机系统内部,随后建立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或者是数字化电子信息系统。在相关工作人员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相关智能化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局限性,并非所有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均可以直接应用于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之中,也并非所有的数据处理技术均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就意味着,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正式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之前,必须要考虑到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随后结合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以及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研究与分析,通过集中性研讨等形式,合理处理各式各样的资金审核问题以及数值运算问题。最后,民办高校也需要为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提供资金支撑与技术保障,将更加现代化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融入其中,并且逐步提升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例如,在2020年,我国广东省教育局曾经做过一次数据统计,搜集了广东省全部民办高校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或者是财务信息管理工作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2020年1月~6月),广东省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信息化覆盖率高达86.11%,极少数广东省民办高校正在逐渐探索全新的信息化工作模式与管理形态;2020年下半年(2020年7月~12月),广东省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信息化覆盖率高达91.64%,相较于2020年上半年而言,同比增长5.53%,增长幅度较为明显。在《广东民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核心制度》之中,也涉及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准则与管理规范。

(四)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团队的整体工作能力

在正式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之前,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认真检查每位工作人员的从业资质以及各类技能资格证书,必须要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均可以持证上岗,必须保证相应工作人员具备基础性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素养。随后管理部门需要将全体工作人员集中起来,开展专业的职业技术培训活动或者是职业教育活动,面向全体工作人员细致讲述主要的工作条例以及工作制度并且积极鼓励工作人员逐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前提之下,民办高校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也需要工作人员合理掌握全新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并且要求相应的管理人员正确使用各式各样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数据处理技术。在民办高校内部,管理部门统一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适当穿插一部分特殊性的培训与教育活动。面向全体工作人员所开展的职业技术培训活动,需要满足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也需要符合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要求。在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活动之后,也需要由民办高校内部的相关管理部门协同相关工作人员及时统计相应的工作信息以及人员管理信息,随后整合成电子信息模块,或者是相应的电子信息档案,统一录入至计算机系统内部。为了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团队的整体工作能力及工作水平,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职能以及协调职能。

三、结语

为了从根本上调整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具体流程,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则需要认真对待日常的工作问题,结合相应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对策工作方式,进一步创新主要的工作形式以及工作模式。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以及资金审计工作更加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多样化的工作制度以及工作体系,并且将现代化工作制度以及工作原则引入其中,合理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各式各样的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逐步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逐步凸显智能化管理技术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广凯.民办高校财务治理机制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2021(23):119-125.

[2]邹晓霞.民办高校财务内控制度优化对策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1(21):94-95.

[3]卢欢.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防控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21(10):86-87.

民办高校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方法

民办高校在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到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需要结合具体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各种问题解决策略,以便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员需要认真研究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之中的细节问题,以及各式各样的资金审核问题、资金管理问题,并且立足于体制机制这一角度,深层次调整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需要细化具体的工作规范以及工作制度,在逐渐调整主要工作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的前提之下,应用现代化的数据处理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因此,文章将在以下内容中,结合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合理研究与探讨。

一、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具体问题分析

(一)财务人员内控工作意识以及管理意识不强

一部分民办高校在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之前,并没有面向全体工作人员开展相应的职业技术培训活动以及主题教育活动,从而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并不了解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工作问题,进而导致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无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工作意识以及管理意识,无法正确对待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之中的细节问题。

(二)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体系、制度存在漏洞

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体系以及工作制度方面,依然存在许多细节漏洞。相关工作人员在调整工作体系以及工作制度之时,无法结合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从而导致相关工作制度与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三)财务人员工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在选拔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过程中,没有严格考察工作人员的从业资质以及技能资格证书,导致一部分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较弱。此外,一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合理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导致工作人员在处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数据之时,频繁出现数据错误问题。

二、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具体方法与策略分析

(一)逐步提升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在民办高校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之前,民办高校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需要面向全体工作人员,开展知识宣讲活动以及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此种形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管理意识、责任意识、问题意识。首先,民办高校内部高层管理部门可以定期开展主题教育工作,将全体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员集中起来,细致讲述各式各样的工作条例以及工作制度,避免工作人员出现原则性的管理问题及工作问题。在开展知识宣讲活动或者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专业工作人员详细记录相关活动的具体举办流程以及举办情况,统一记录在案,或者直接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之中,以便为后续的管理工作以及监察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与保障。民办高校需要通过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进一步稳定自身的运营与发展,也需要通过开展相应财务管理工作以及财务审计工作,进一步增强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水平。在此期间,民办高校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以及管理体系,并且结合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制度进行合理研究与探讨,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之中的各种细节性的工作条例,以便为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员的日常工作提供制度支撑与保障。其次,从另一角度分析,为了进一步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以及工作意识,需要由民办高校内部高层管理部门作为主导,为工作人员提供较为全面的决策信息以及指导信息,在确保信息准确性的前提之下,引导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工作意识,有效化解财务资金管理风险。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也需要结合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出台的各种指令性文件进行细节分析。指令性文件之中的相关内容,有利于指导工作人员进一步调整自身的工作思维以及工作状态,也有利于帮助管理人员进一步细化具体的工作形式,优化主要工作模式。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处理政府工作信息以及指令性文件的细节内容,及时开展研讨工作,将全体工作人员集中起来,认真分析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未来方向。最后,民办高校内部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开展培训工作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更是为了帮助相关工作的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明确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当前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并且积极鼓励工作人员结合主要工作问题以及细节漏洞进行合理研究与思考,并在此期间,进一步提升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以及管理能力。由于民办高校与普通公办高校相比,在办学形式以及管理形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细节差异。这也就要求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到民办高校自身的特殊之处,并且结合主要的工作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策略以及工作方法,在逐步增强自身工作意识以及管理意识的基础之上,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团队的整体工作水平。例如,在2020年,我国广东省民办高校综合评比工作之中,由广东省教育局收录的各种数据显示,广东省内全部民办高校综合评比好评率普遍较高,好评率高达91.18%。在广东省内大部分民办高校向学生本人以及学生家长所发放的调查问卷之中,涉及了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团队工作水平的调查问题,大部分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广东省内部分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团队的日常工作持乐观态度,极个别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团队的好评率已经超过90%。

(二)建立健全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体系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建立相应的工作体系以及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体系的重中之重在于调整相应工作制度。首先,民办高校内部的高层管理部门必须要在日常的工作流程之中,认真查找工作体系及工作制度方面的具体问题,并且结合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主要原则以及工作要求进行充分研究。由于不同民办高校所面临的财务管理工作问题以及内控管理问题有所不同,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秉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立足于当前的具体工作问题,从细节处着手,认真研究工作制度以及工作规范之中的主要问题。其次,相关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建立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配套制度,并且在日常工作以及监督管理等诸多方面最好协调与配合。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系,逐步强化审计监督以及会计监督,合理运用不同的工作手段以及工作策略,在工作监督以及工作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层次调整与改进,不断创新主要的工作原则以及工作制度。除此之外,在相关工作人员完善具体工作至多细化主要工作条例之后,也需要将主要的工作规范以及体制机制引入到具体工作环节之中,通过工作实践、日常操作等形式,一步一步检验相关理论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逐渐完善具体工作体系以及工作制度,不仅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质效益,也可以创新具体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方式,从而引导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逐步改进原有的工作问题。民办高校需要通过强化会计监督功能以及财务审计功能等形式,逐步探寻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着力点,随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工作问题,由民办高校内部管理部门以及高层管理人员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协同相应的管理人员以及监督人员共同研究主要的问题解决策略,探索全新的工作方案以及工作形式。在强化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监督职能以及管理职能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也必须要正确看待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且积极调整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方向以及主要的工作形式,明确民办高等院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且积极优化主要的工作体系,在工作制度以及工作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节性调整,深层次地转变工作模式、管理模式。除此之外,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开展动态监督工作,针对随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工作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制订应急事故处理预案,并且针对民办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以及资金审核工作的具体流程进行层次化分析研究,预测各式各样的工作风险以及管理风险,及时发现管理体系之中的具体问题。通过细节优化的方式,充分发挥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体系的实际作用,逐步凸显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体系的重要价值以及实际意义。

(三)高效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全新的管理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

现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全新的数据分析技术不断涌现,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可以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全新的管理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处理财务管理信息以及工作数据。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在正式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之前,需要进一步明确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主要的工作原则,直接提取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各种工作数据以及工作信息,随后整合成相关的工作档案或者电子信息档案,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数据处理技术的实际价值。这样不仅仅可以逐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以及工作负担,并且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工作的实际效率,避免出现各式各样的数值运算问题以及数值收录问题。逐步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尤为重要,这也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将全新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技术直接引入到具体工作流程之中,以便引导相关工作人员逐步使用各式各样的工作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在确保数值运算准确性与科学性的前提之下,逐步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以及智能化水平。其次,从另一角度分析,在民办高校正式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由相关管理人员将各式各样的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引入其中,将多样化的工作数据以及财务管理信息直接提取至计算机系统内部,随后建立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或者是数字化电子信息系统。在相关工作人员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相关智能化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局限性,并非所有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均可以直接应用于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之中,也并非所有的数据处理技术均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就意味着,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正式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之前,必须要考虑到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随后结合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以及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研究与分析,通过集中性研讨等形式,合理处理各式各样的资金审核问题以及数值运算问题。最后,民办高校也需要为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提供资金支撑与技术保障,将更加现代化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融入其中,并且逐步提升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例如,在2020年,我国广东省教育局曾经做过一次数据统计,搜集了广东省全部民办高校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或者是财务信息管理工作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2020年1月~6月),广东省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信息化覆盖率高达86.11%,极少数广东省民办高校正在逐渐探索全新的信息化工作模式与管理形态;2020年下半年(2020年7月~12月),广东省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信息化覆盖率高达91.64%,相较于2020年上半年而言,同比增长5.53%,增长幅度较为明显。在《广东民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核心制度》之中,也涉及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准则与管理规范。

(四)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团队的整体工作能力

在正式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之前,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认真检查每位工作人员的从业资质以及各类技能资格证书,必须要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均可以持证上岗,必须保证相应工作人员具备基础性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素养。随后管理部门需要将全体工作人员集中起来,开展专业的职业技术培训活动或者是职业教育活动,面向全体工作人员细致讲述主要的工作条例以及工作制度并且积极鼓励工作人员逐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前提之下,民办高校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也需要工作人员合理掌握全新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并且要求相应的管理人员正确使用各式各样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数据处理技术。在民办高校内部,管理部门统一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适当穿插一部分特殊性的培训与教育活动。面向全体工作人员所开展的职业技术培训活动,需要满足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也需要符合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要求。在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活动之后,也需要由民办高校内部的相关管理部门协同相关工作人员及时统计相应的工作信息以及人员管理信息,随后整合成电子信息模块,或者是相应的电子信息档案,统一录入至计算机系统内部。为了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团队的整体工作能力及工作水平,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职能以及协调职能。

三、结语

为了从根本上调整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具体流程,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则需要认真对待日常的工作问题,结合相应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对策工作方式,进一步创新主要的工作形式以及工作模式。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以及资金审计工作更加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多样化的工作制度以及工作体系,并且将现代化工作制度以及工作原则引入其中,合理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各式各样的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逐步提升民办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逐步凸显智能化管理技术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广凯.民办高校财务治理机制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2021(23):119-125.

[2]邹晓霞.民办高校财务内控制度优化对策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1(21):94-95.

[3]卢欢.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防控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21(1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