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优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时间:2022-03-26 08:41:15

微课优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作业管理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1)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甚至部分学生不交作业的现象.(2)部分教师为完成学校任务,应付式地布置作业,有时候会在部分教师的办公桌上发现堆放着积压了一个星期甚至是更长时间尚未批改的作业.(3)有时候部分教师批改作业后直接发放,不讲评作业,或者不及时反馈给学生,忽视了作业帮助学生查缺补漏的作用.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对临高中学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1.概况.本次调研的对象均为临高中学高中的学生.笔者主要通过发放网上问卷和纸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其中,网上问卷回收到310份,纸质问卷共发出720份,回收650份,所以一共发出1030份问卷,回收到960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3%,满足回收效率大于70%的统计要求,统计结果可靠性较高.现笔者整理了对笔者的调查有价值的信息,得出以下调研成果:(1)大部分学生正确认识数学作业的作用.约80%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的作用是知识点的查缺补漏,约5%的学生认为作业的作用是督促学生完成、与老师交流沟通、取长补短.约3%的学生说不清楚.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认识数学作业的重要性.(2)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积极性不高.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作业的作用,完成作业的效率和积极性却不高.约50%的学生是课后当天完成作业,约33.7%的学生有空再完成,还有10%的学生要收作业时匆忙完成.从完成作业的时间上看,不利于约一半的学生巩固旧知.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约25%的学生对待数学作业是烦躁、生厌、害怕的.对待作业中的数学难题,约60%的学生能先复习所学知识认真思考,约20%的学生期待同学的帮助,还有20%的学生被动式地等待老师的讲解或者直接放弃难题.2.成因分析.虽然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数学作业的重要性,那么为什么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积极性不高呢?笔者思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后进生基础薄弱且羞于向他人求助.约13的学生面对数学作业的心情是不愉快和不平静的,从侧面反映出这类学生大多对数学已经产生负面情绪.约30%的学生期待得到他人的帮助.这类学生大多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对新学的知识消化能力弱,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但是有时候难以获得帮助或者面对问题羞于主动向老师同学求助,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造成出现抄袭和不交作业的现象.(2)教师批改作业时间不固定,反馈不及时.从问卷调查中,“数学老师批改课后作业的时间多数在().”选项中,约38%的学生认为老师批改作业时间不固定,约34%的学生认为老师在每课时结束后批改,约17%的学生认为老师在每章节结束后批改.因此超过13的学生认为老师批改作业无固定时间,这就意味着作业反馈不及时.而我们知道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有时效性,批改讲评越及时,作业的实效性就越高.(3)学生渴望老师的鼓励和关注.从调查问卷中,在“你希望老师对作业的批改方式是什么?”选项中,约42%的学生选择评语,约28%的学生选择分数,只有约14%的学生选择等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希望老师在批改过程中多关注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希望得到个性化的评语,每次的学习成果得到老师正面的评价,从而获得继续向前的动力.

二、微课在作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上述的调查研究,我们知道,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结构比较单一,当学困生碰到作业中不懂的题时,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向老师同学求助.但是一般来说学困生对数学已经产生畏难和自卑的心理,羞于向他人求助,长此以往,问题积累久而不决,基础越来越差.基于以上思考,首先笔者思考将作业布置的结构优化为:典例+习题+小结+反馈.提供典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典例后,应用典例的方法去解决习题,在布置习题的下方,同时要提供习题知识方法的小结.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同时习题要达成的目标也比较明确,利于学生对技能的归纳.除去优化结构外,基于微课短小精悍的优点.笔者进行了微课应用于数学作业设计的尝试.1.微课应用于作业布置———精巧点拨、启发思维.典例有时候教师讲解过后,学生不一定都消化的了,对于学困生,就算给典例完整的解答也不一定看的明白,那么典例的作用就大打折扣.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认为在给典例详细解答的基础上,附上微课视频的二维码,不懂的同学可以扫码进行再次学习.通过扫二维码自主学习,从而解决面对数学难题不敢向他人求助的囧境,增强学困生的自信.笔者以“求含参数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的作业设计为例:典例:求函数y=x2-2x+3在[0,a]上的值域.扫码微课解惑:2.微课应用于作业反馈阶段———方便学生对作业进行自我纠错.根据调查问卷可知,大部分老师因为各种教学任务,批改作业的时间不固定,那就意味着作业的反馈不及时.又或者老师讲评过后学生还是不理解,或者对布置过的作业学生想重复利用进行复习.我们可以将微课应用于作业的反馈阶段.作业反馈:已知函数f(x)=x2-2x+3在区间[0,m]上有最大值3,最小值2,则m的取值范围是.扫码反馈:3.在微课中穿插激励性标语.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上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博士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随机挑选出十几个学生,对他们说:“你们是挑选出来智商较高的孩子,未来一定有大成就.”果然这十几个孩子长大后都在各个领域中有所建树.真相其实就是这十几个孩子只是普通学生.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当你不断给一个人正面回应时,这个人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走.因此,笔者在每个微课的开头或者结尾都穿插一些鼓励性的标语,目的是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心.例如,在微课典例讲解中插入标语“点开我,今天你很棒!”;在作业反馈的微课结尾中插入标语“你今天又进步了一点,加油!”.4.实践研究.集体实践研究:笔者以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同的上课内容,相同的作业设计内容,其中一个班级应用微课插入作业设计中,另一个班级没有应用微课插入作业设计中.以一个学期的月考成绩为定量指标.个案跟踪研究:笔者选定三四名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为跟踪研究对象.根据本学期几个月的时间每次的作业布置,按时填写作业跟踪信息表,以周测成绩为定量指标.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应用微课于作业设计的班级,班级的平均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对后进生进行一段时间跟踪后,发现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这种跟踪一定程度上对后进生起到督促的作用,加之微课的应用,学生的成绩也有所提高.

三、研究反思

1.促进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我们2019届高一学生已经进入“四新”时代,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教书育人?我们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阐述中,第三点: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往的教学当中缺少作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笔者通过将微课融入作业设计中,提高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提高作业的有效性.2.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新课标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改进教学方式.提倡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微课的应用,不仅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还打破了学生依赖他人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而将多媒体应用于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有效辅助后进生的学习.培优辅差同样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培优辅差才能提高整个班级的成绩.但是辅助后进生的学习一直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难题.原因之一是我们教师的时间有限,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后进生,而微课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情况.录制我们教师讲解例题或者是作业反馈题目的视频作为微课,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教师的多次教授和辅导.对班级的后进生的学习有较好的作用.4.不足之处.在研究过程中,因为笔者缺少评价方面的理论指导,效果衡量指标比较单一.同时每次作业设计都应用微课的话,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笔者只能在作业设计中适当使用微课.在使用微课的过程中,有时候无法观察到每个学生对微课的使用情况和频率,并且与学校的制度相冲突,比如学校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进校,但是教室内每个学生又没有平板电脑自主使用,而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利用微课对作业的辅助学习.

作者:刘春换 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