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育在通识教育的功效

时间:2022-00-00 12:00:00

声乐教育在通识教育的功效

[摘要]通识教育的宗旨在于引导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秉承“育”大于“教”的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灵活应用各科知识。声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声乐教育作为通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很好地贯彻了党和国家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声乐教育在通识教育中能产生很大的功效。所以这需要声乐教师转变观念,全面了解声乐教育,将声乐教育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声乐教育;通识教育;功效

近年来,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并纷纷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在此过程中,通识教育理念逐渐得到关注和认可,并被不少教育工作者付诸实践。作为通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声乐教育以其能良好培养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优势,也逐渐为人们熟知。但是声乐教育在不少高校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高校的声乐课都是以选修课为主,并且课程内容不够丰富多样,不少声乐老师对声乐教育也没有充分的理解。只有充分认识声乐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功效,才能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声乐教育工作,从而发挥声乐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巨大功效。

一、通识教育与声乐教育的发展史

(一)发展中的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这一概念在19世纪被提出以后,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人们对通识教育期望不一,造成其概念多元化,有些研究者言称:“没有一个概念像通识教育那样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也没有一个概念像通识教育那样引起那么多的歧义。”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通“”识”的解释,又被称为“普通教育”“通才教育”。而我国香港地区称其为“博雅教育”或“自由教育”,主要注重对人们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培养,主张摆脱愚昧,获得有思想、有品位的生活状态。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大分工也进行了调整,在工业生产进程中,个人成为一个生产环节和程序。在当时,专业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生产力发展的进程,所以人们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人们也开始适应明确的社会分工,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科学的探索和发展。19世纪西方国家的现代大学,学术分科已相对明确,但是一些学者对知识的相溶性提出了分科过于细化会割裂知识组合的言论,并因此创造了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在20世纪成为欧美国家的必修科目。清末,我国也提出了通识教育,改革开放后,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进步,我国教育界也开始关注分科过于细化的问题,通识教育因此被列入高等教学的重要日程。近年来,通识教育引起了高度关注。

(二)发展中的声乐教育

19世纪,男声技巧在意大利和法国的歌剧中得以发展,开启了“美声歌唱的新时代”,也因此被誉为“美声歌唱的新时代”,自此拉开了声乐教育的帷幕。19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辉煌唱法”的形成,不同歌唱方式和演唱技巧争相推出,从而推动了声乐表演的发展。因而,专业声乐教育形式在当时得到极大推崇。然而在市场经济的驱使下,声乐教育越来越倾向于技术化,简单把人当工具进行教育,从而演变为功利性教育。在我国,声乐教育的发展比较滞后,发展过程比较艰难,并且技术化倾向等问题严重。教师们往往更注重音乐表演技能的传授,而对声乐所传达的艺术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声乐教育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一直到通识教育在各大高校盛行,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育工作者才重新意识到声乐教育的重要性。

(三)通识教育与声乐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也得到快速发展,人们更加重视个人能力的作用。伴随着这一趋势,通识教育与声乐教育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通识教育与声乐教育概念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作为一种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出完全、完整的全能人才,涉及到各种学科。声乐教育则为达到这一目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声乐教育越来越重视技巧,越来越功利化,而被忽视了应有的教养性和艺术性。在这时,通识教育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专业声乐教育过于格式化的缺点。将通识教育与声乐教育完美结合,可以很好地促使声乐教育达到音乐艺术性和声乐技巧性的平衡。

二、声乐教育在实现通识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声乐教育的主要传授方式仍然是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又有专业声乐教育和普通声乐教育两种模式。专业声乐教育以专业性为主,旨在培养专门音乐人才;而普通声乐教育更注重艺术素养和艺术情操的培养,这正好实现了通识教育中的教化功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独立精神和快速适应社会、融入当前环境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

(一)声乐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也能感悟到古代先贤的崇高人生理念和价值追求。在对音乐之美的感悟中,学生能锻炼对美的鉴赏能力,也能产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学生在学习声乐时,体能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声乐教育对学生的全身协调性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能通过正确地控制身体各个器官,掌握声乐技巧,从而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学习声乐的过程,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耐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戒骄戒躁,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学生还能借助声乐,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树立起一个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同时,演绎声乐的过程需要学生调动各种复杂情绪,与声乐融为一体,在健康积极的声乐作品熏陶下塑造健全人格。

(二)声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声乐教育能在精神层面上对学生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声乐教育是非功利、非物质的,其核心在于人与声乐很好地交流、融合,它需要表演者之间高度团结、协作来表达独特的艺术情感。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重唱、合唱、齐唱等都需要表演者有极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极高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们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营造出和谐的团队氛围,体会合作的乐趣,还能加深感情,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

(三)通识教育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并追求崇高精神境界

声乐艺术历史悠久,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高雅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声乐作品,这些都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声乐财富,不仅见证了古代文明,也很好地传承了古代文化,体现了古代先贤的崇高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和激荡,这些不朽的声乐作品也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往往能带领当今浮躁功利的人们,摆脱现实的桎梏,回归本真,找寻自我,追求更高尚的心灵境界。

(四)声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歌曲可以表达各种复杂的情绪,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听众。声乐的非功利性和渗透性的特点,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自愿地接受熏陶,进而有助于培养美的品德、美的情操。声乐歌曲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让学生多听多唱各类爱国主义歌曲,能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生活中简单的快乐,理解别人的伤痛,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知道奉献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的人。

三、声乐教育的未来

(一)教师观念转变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步伐,介于声乐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我国声乐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步伐也明显加快。1913年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规程》中明确规定,“乐歌”课为预科的必修课、本科的选修课。1949年,“美育”教学方针被制订,声乐教育也因此达到鼎盛时期。之后,随着音乐课的开设,声乐教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声乐教育现状已经有了较大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声乐教育在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而部分声乐鉴赏课也只注重创作背景的介绍。大多数没有声乐基础的学生本来就很难理解声乐知识,声乐课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而形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高校对声乐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流于形式导致了学生声乐学习基础薄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经费投入不足、学生个人特性、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方式老套、没有具体的评估标准等。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声乐教育的重视不足,对声乐教育概念及目的模糊。多数教育工作者往往不重视声乐的独立价值,而侧重于表演技能的传授,导致声乐教育价值严重流失,因此学生无法体会到声乐独有的魅力与价值,也无法发自真心地热爱声乐、体会声乐之美。所以,声乐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教好声乐,首先需要教师树立积极、乐观、端正的教学心态,充分认识到声乐教育的重大意义及其在通识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能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践行,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声乐学习兴趣作为教学重点。

(二)声乐教育逐渐向音乐文化靠拢

声乐教育作为一种技术,要求学生各个方面和层次都能达到一定标准,但声乐教育更是一种文化。声乐教育只有向音乐文化不断靠拢,才能实现声乐教育基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声乐教育一直和音乐文化密切关联,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直接影响声乐的学习。声乐教育和音乐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为声乐文化向音乐文化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声乐教育只有努力向音乐文化靠拢,并在实践中发挥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在通识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介于声乐教育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追求崇高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出声乐教育很好地贯彻了通识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理念,达到了以人为本、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有助于培养完全、完整的人。因此,高等院校要明确声乐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教学目的,认清声乐教育在通识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更好地发挥声乐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功效,以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作者:张小浩 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邱丰.声乐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功效研究[J].音乐时空,2013(14):193-194.

[2]张浩.声乐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功效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3):251.

[3]沈思宇.声乐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功效研究[J].神州,2014(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