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音乐教育变革前景

时间:2022-08-14 09:36:56

我国音乐教育变革前景

摘要:随着20世纪初第一次启蒙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的不断暴露,呼唤第二次启蒙的浪潮越来越高。在阅读王治河博士与樊美筠博士的《第二次启蒙》一书时,无疑对我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让我思考诸多。在未读此书前,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本书中所提及问题的相关思考,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因此,我想将本书中的一些观点与我的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相联系,写一些关于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其变革前景,对此做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第二次启蒙;多元文化

毋庸置疑,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成功的将人们从封建专制、闭关锁国的思潮中解放出来,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和对科学技术的向往。第一次启蒙给我们长期的落后局面带来了一丝曙光、一剂良方。西方社会的巨大的成功,引诱着我国当时的有识之士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改革我们国家的相关体制,甚至各方面均向西方看齐,认为学习西方就是走向先进、走向现代化,而传统的东西被认为是落后的、被批判的。在这一过程中,对“德先生”、“赛先生”的疯狂追捧、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对传统文化的不屑一顾导致了诸多问题的产生。对于各种问题的现状,此处不做赘述,《第二次启蒙》中已分门别类的详细说明。下面我将根据书中作者的观点,对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其前景做一点自己的分析。

音乐教育属于教育的一个分支,教育这一重要领域在第一次启蒙后也深受西方影响。一直以来,由于对西方的一味学习模仿,使得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并未得到保护和传承,虽保护传统文化的口号一直在大力呼吁,但事实却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很难去将其用于养家糊口的现实中。这一现象在音乐上的反应就是,钢琴专业的学生在琴行兼职能获得自己的生活费,西洋乐器从不缺学生。但是作为一个学唢呐或者民歌的同学来说,却很难做到,因为民乐很少人去学,大家的思维都觉得西乐洋气、高大上,民乐俗气。这导致了一种循环,西乐学生越来越多,民乐学生越来越少,最后自己的传统文化严重流失。近年来,虽然各方均强调传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习传统文化但仅限于呼声,在实际行动上大家还是选择西乐。所以并不是大声呼吁大家就能去有这样的行动,就像并不是写了警告标语大家一定会去做一样,这样的思维观念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不能仅依靠呼声,更应该提出在音乐教育等各科的具体可行方案。正如医生诊断,仅说有病,然后开出病历单是不够的,得依病开方,才能药到病除。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音乐教育的变革前景:第一,无根转向有根的音乐教育。在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传统的根被抛弃,音乐教育学科就像是一个没有地基的大楼,只向高盖,越来越追求富丽堂皇,并未建立稳固的自身文化根基。导致其没有发展方向,无论如何,西方的东西毕竟是舶来品,是外在的东西。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如若自身都不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那对于整个民族将是很危险的。正如如今我们国家高校中的音乐类大学生,熟知和声曲式,却不懂古代律制;人们仅知贝多芬莫扎特却不知师旷、嵇康;非专业人士只知dolremifasollasi却不知宫、商、角、徴、羽。由此可见,我们自身的音乐文化已大大被遮盖,而这些仅是音乐这学科的凤毛麟角。无论任何科目,我们都应立足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去吸取营养才能更好的向西方学习,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放弃对自己文化的学习,否则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无根民族。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口号大力弘扬的同时也应努力挖掘我们的传统文化,找寻古人智慧,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现状,弥补我们当下的不足。第二,单一转向对话的音乐教育。从音乐课程开始设置时,不管在教学课程设置还是学校管理机制亦或专业学科内容的学习上,均有很深的西方烙印。在音乐教育学科中,自学堂乐歌起,萧友梅、沈心工、李叔同等大量音乐家均开始向西方学习音乐理论,在学校开设的唱歌课中,采用西方的五线谱、合唱等形式进行教学,在师范院校等学校中有西方和声曲式课程的设置并沿用至今。现在大学使用的教材,如:《基础和声》、《基本乐理》等这些科目是世界上唯一的乐理知识吗?这种现象就无形表明了我们对于西方文化这一普世性的认同,这也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抹杀。为什么不广泛设置我们的民歌如何写,古诗词如何押韵的课程呢?学校确实应多加设置传统文化的科目,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和学习,更加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样才能使其继承发扬。在后现代主义大力推崇的今天,我国古代的哲学已被认为对解决当今社会问题有效,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更应去挖掘其中的智慧,使之造福于人类。但只低头研究自己的文化势必会导致僵化,我们应广泛学习各民族文化,但在这一过程中应是以我们自身的文化为基础的,这一点不能颠倒。

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坚决反对西化,抵制西方来物。固步自封已让我们尝尽苦头。我们自己应学会去借鉴而不是照搬,毕竟外来物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而非主体。我们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向世界展现我们民族的无尽魅力,建立自己有根的民族文化。任何文化都有其自身价值,都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无形发挥自己的作用。世界上有多种民族、多种文化,地域环境的不同导致产生的文化也不尽相同,并不仅是西方这一种文化,建构一种多元文化对话的体制机制,破除西方中心主义,学习了解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如若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多一些传统文化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相关内容,在对学生的培养上重视塑造传统文化这一主体,学会感受不同类型的美的音乐。那我们下一代就能更好的去尊重差异,理解不同,成为一个胸怀宽广,有包容心的人。而这正是我们教育者所追求的。

作者:张雯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