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农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6:17:49

我国低碳农业

我国低碳农业范文篇1

关键词:低碳农业;节能减排。

1低碳农业的含义与特点。

“低碳”是近期最热的词之一。但现在人们一谈到低碳经济,讲工业的多,讲城市的多,讲农业的少,讲乡村的少。事实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近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无需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不再把这些化肥用在土地上还能降低30%的农业排放。所以,低碳经济在农业上大有可为。

低碳农业就是生物多样性农业。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刀耕火种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和工业化农业阶段。工业化农业过程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农田开垦和连片种植引起自然植被减少,以及自然物种和天敌的减少;农药的使用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化肥造成了环境污染,进而也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品种选育过程的遗传背景单一化及其大面积推广,造成了对其他品种的排斥??如果用碳经济的概念衡量,这种农业可以说是一种“高碳农业”。改变高碳农业的方法就是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由于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某种意义上正属于低碳农业。

低碳农业是指以减少大气温室气体含量为目标,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适应变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壤有机质、做好病虫害防治、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农业。低碳农业首先是一种理念,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不仅要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且在农业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还要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低碳农业只是一个离我们比较遥远空洞的概念呢?绝对不是。最简易、最有效的例子就是植树造林。据科学测定,1hm2茂密的森林,一般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005kg,放出氧气735kg,可供975人1天的需要。1hm2玉米地产出的秸秆就可以压制出7.5t秸秆炭,1.3t秸秆即可满足1户农民全年的取暖做饭。

低碳农业具备五大特点。一是低耗性。低碳农业体系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二是持续性。低碳农业的转型,不仅意味着农业经济形态的转变,更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农业革命,它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技术转型、食品安全、国民健康、城乡关系,以及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多方面的问题。低碳农业并不意味着产出剧烈下降,生产停滞不前,而是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天下论文]。三是高优性。低碳农业是生产绿色产品的过程,既要收获优质产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生态双安全。四是协调性。低碳农业运作与发展涉及多领域,尤其是生产与生态的协调。资源与环境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资源贫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现实困惑都要求人们必须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农业的本质是生态农业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资源贫乏的压力;而通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强化生态建设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更是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五是系统性。发展低碳农业,要有统筹的思维,即要考虑如何从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避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们健康,这无疑是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发展低碳农业的意义。

2.1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践行科学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农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发展。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关于发展的科学思想和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方法,又为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拓宽了低碳农业发展的思路,提高了低碳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2.2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解决面源污染的一场革命,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进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农产品的安全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化生产、从大量使用农药到生产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从农业有机废弃物乱堆乱放到无废物、从难以为继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低碳农业。通过发展低碳农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3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就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2.4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经营和滥用,对农业的可更新资源注意增殖,对不更新资源注意保护和利用,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持续的利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5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又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它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低碳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3推动低碳农业发展的思路。

发展低碳农业,最终实现低碳生活,任重道远。因此,要大力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制定相关政策。

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形成低碳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制定法律法规。十多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订了《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有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为此,可以借鉴美国做法,结合中国实际,有针对性地出台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并完善农业投入品对生态环境影响等相关标准,加强农产品标准的制定,控制过量的化学品的投入引起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问题,规范低碳农业发展。二是建立财政支持政策。对农村购买太阳能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同时,大力扶持乡镇低碳生产企业,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帮助企业提高产量、质量和科技含量。三是完善投融资体系。推进农村集约化经营,全力打造低碳、可持续的现代化大农业。

3.2依靠科技支撑。

加快农村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一是要提升粮食核心产区的低碳农业基础建设。加大整合力度,重点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生态畜牧业、粮食(叶菜)功能区等项目,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打好基础。

二是要加强培育适应低碳环境的优良品种。要大力推动农作制度创新,推广一批稳粮高效、农牧循环、水旱轮作等发展模式。三是要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发展中的碳含量。如用粪肥、堆肥或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等。四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借科技之力,将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如将原本是负担的废菌包,一经科技“魔术之手”,转身变为吃香的有机肥,进而又延伸出一条新的产业链。如此,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既节约了能源资源,又解决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了优质高效低耗低碳的农业经济。

3.3注重资源节约。

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一是发展节水农业。目前,我国农业年用水量约为4000亿吨,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8%,是最大的用水户。其中灌溉用水量为3600亿~3800亿吨,占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据水利部农水司测算,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6,即从水源到田间,约有一半以上的灌溉水因渗漏、蒸发和管理不善等原因没有被作物直接利用。灌溉后农田水的利用效率也很低,每吨水生产的粮食约1kg,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因此,要以实用技术与先进设施的集成推广,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灌溉制度,调整种植结构,推行抗旱耕作。农作物布局要以水资源的分配为依据,提高用水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积极发展砼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可以减少和避免水的渗漏与蒸发;改造落后的机电排灌设施,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作物喷灌、微喷灌、滴灌等技术,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发展节投农业。其实质是有害投入品减量。

实施有效替代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使用。这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农业上的应用,对农业的增产作用显著,但其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既有可能带来农产品的残毒,又有可能带来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在以往成功研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减量与替代的配套技术,如用农家肥替代化肥,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替代化学农药,用可降解农膜替代不可降解农膜。要集成推广测土配方与精准施肥技术,集成推广生物农药与综合防治技术,使之用得少、用得好,少残留、少污染,真正实现肥药的合理利用,以求达到丰产治污双赢的目的。三是发展节地农业。其核心是实施优化与合理的立体种养,构建循环利用体系。立体种植、养殖旨在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可以拓展生物生长空间,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产出效益。在南方的江海冲积平原,常见的有农作物合理间种、套种的立体种植模式,如:桑田秋冬套种蔬菜、桑田夹种玉米的农桑结合;苗木合理夹种的花卉林木结合;稻鱼共生、菱蟹共生、藕鳖共生、藕鳝共生的农渔结合;以及水网地区的林草渔牧结合等。

这些地区已经积累了一田多用与一地共用的丰富经验。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多因素共生的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合理途径与能量转变效率,并据此建立标准化生产规程,配套相应的设施,实现传统农业向标准农业的产业化转变与跨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4实施清洁工程。

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一是实施清洁能源。要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发展清洁能源,推进集约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推进人畜分离养殖小区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目前农村主要有:风力发电、秸秆发电、秸秆气化、沼气、太阳能利用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各地积极实施“一池(沼气池)三改(改厕、改厨、改圈)”生态富民工程,既净化了环境又获取了能源,还增加了收益,深受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二是实施清洁生产。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要推广节肥节药技术,进一步调整优化用肥结构,提倡增施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淘汰“跑、冒、滴、漏”的生产器械,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减少农药用量。要在现代农业的大框架之中,依照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高优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规划与建设“三品”基地。“三品”即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这三种农产品因其品质好、无农药残留或微农药残留,深受消费者欢迎。为此,各地要在过去成功与探索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三品”基地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使农产品的安全性能大幅度提高,以求实现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三是实施清洁家园。要科学规划,建设乡村,配套基础设施,优化景观布局;实现统一处置生活垃圾,有效转化废弃资源,使之成为宜居胜地,绿色家园,靓丽景观。

3.5建设乡村新镇。

一是推行以低碳农业发展为理念的乡村新集镇规划。以低碳农业的理念进行乡村新集镇的规划、改造和建筑设计,搞好乡村新集镇居住、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的合理配置。完成低碳农业理念指导下的现有乡村新集镇公交系统,建成融入城市交通主干线的快捷公共交通网络。

二是大力推进生态乡村新集镇建设。大力植树造林,重视培育林地,特别是营造生物质能源林,在吸碳排污、改善生态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以最大限度保护蓝天碧水为目标,加快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新集镇污水达标排放,加快绿化步伐。

三是积极推行建筑节能。加强节能管理,把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纳入工程基本建设管理程序。鼓励新建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扩大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节能改造,研究政策措施,打秆焚烧或丢在公路边、河流中,造成二次污染。二是养殖废弃物排放污染。部分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没有经过处理就进入耕地、河流,网箱养殖、河蚌投饲等引起河道淤积、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随处可见。三是农村生活污染相当突出。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影响已越来越严重。全市农村中约有20%的人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约有80%的生活垃圾随意倒在山地、路边、江河,而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物分解、耗能产品大量投入和秸秆资源的不合理处理都会导致碳排量增加。

3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

3.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发展低碳农业的良好氛围。

把低碳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广泛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业生产主体——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努力使发展低碳农业成为自发行为。要把低碳农业基本知识,纳入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促进低碳农业知识的普及和应用。

3.2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制定低碳农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坚持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建立健全低碳农业投入保障机制。政府尽早对农业低碳经济发展做出专门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补贴、税收等优惠政策,比如对秸秆还田、养殖废物处理、设施防控病虫和新肥料使用等技术推广的补助和扶持,充分调动各级抓好低碳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加速提高农民素质,增强低碳农业发展原动力。

科技是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原动力。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要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实践和农民的切实需要,以服务农业和农民为宗旨,办好各类培训班,扩大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积极组织科技服务下乡活动,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二是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传授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有关知识。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增强低碳农业发展的原动力。

3.4加快实施清洁工程,促进低碳农业全面发展。

首先是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综合组装配套推广农业清洁技术;其次是以控制农村生活污染为重点,建立废弃物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净化设施与物业管理制度;最后是以优化农民居住条件为重点,实施生态庭院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文晋,李都峰,王宪恩。低碳农业的发展思路[J].环境保护,2010,(12):38-39.

我国低碳农业范文篇2

“低碳”是近期最热的词之一。但现在人们一谈到低碳经济,讲工业的多,讲城市的多,讲农业的少,讲乡村的少。事实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近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无需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不再把这些化肥用在土地上还能降低30%的农业排放。所以,低碳经济在农业上大有可为。

低碳农业就是生物多样性农业。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刀耕火种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和工业化农业阶段。工业化农业过程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农田开垦和连片种植引起自然植被减少,以及自然物种和天敌的减少;农药的使用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化肥造成了环境污染,进而也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品种选育过程的遗传背景单一化及其大面积推广,造成了对其他品种的排斥??如果用碳经济的概念衡量,这种农业可以说是一种“高碳农业”。改变高碳农业的方法就是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由于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某种意义上正属于低碳农业。

低碳农业是指以减少大气温室气体含量为目标,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适应变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壤有机质、做好病虫害防治、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农业。低碳农业首先是一种理念,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不仅要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且在农业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还要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低碳农业只是一个离我们比较遥远空洞的概念呢?绝对不是。最简易、最有效的例子就是植树造林。据科学测定,1hm2茂密的森林,一般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005kg,放出氧气735kg,可供975人1天的需要。1hm2玉米地产出的秸秆就可以压制出7.5t秸秆炭,1.3t秸秆即可满足1户农民全年的取暖做饭。

低碳农业具备五大特点。一是低耗性。低碳农业体系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二是持续性。低碳农业的转型,不仅意味着农业经济形态的转变,更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农业革命,它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技术转型、食品安全、国民健康、城乡关系,以及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多方面的问题。低碳农业并不意味着产出剧烈下降,生产停滞不前,而是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高优性。低碳农业是生产绿色产品的过程,既要收获优质产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生态双安全。四是协调性。低碳农业运作与发展涉及多领域,尤其是生产与生态的协调。资源与环境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资源贫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现实困惑都要求人们必须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农业的本质是生态农业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资源贫乏的压力;而通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强化生态建设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更是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五是系统性。发展低碳农业,要有统筹的思维,即要考虑如何从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避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们健康,这无疑是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发展低碳农业的意义。

2.1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践行科学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农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发展。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关于发展的科学思想和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方法,又为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拓宽了低碳农业发展的思路,提高了低碳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2.2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解决面源污染的一场革命,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进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农产品的安全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化生产、从大量使用农药到生产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从农业有机废弃物乱堆乱放到无废物、从难以为继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低碳农业。通过发展低碳农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3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就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2.4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经营和滥用,对农业的可更新资源注意增殖,对不更新资源注意保护和利用,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持续的利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5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又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它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低碳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3、推动低碳农业发展的思路。

发展低碳农业,最终实现低碳生活,任重道远。因此,要大力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制定相关政策。

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形成低碳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制定法律法规。十多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订了《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有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为此,可以借鉴美国做法,结合中国实际,有针对性地出台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并完善农业投入品对生态环境影响等相关标准,加强农产品标准的制定,控制过量的化学品的投入引起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问题,规范低碳农业发展。二是建立财政支持政策。对农村购买太阳能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同时,大力扶持乡镇低碳生产企业,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帮助企业提高产量、质量和科技含量。三是完善投融资体系。推进农村集约化经营,全力打造低碳、可持续的现代化大农业。

3.2依靠科技支撑。

加快农村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一是要提升粮食核心产区的低碳农业基础建设。加大整合力度,重点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生态畜牧业、粮食(叶菜)功能区等项目,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打好基础。

二是要加强培育适应低碳环境的优良品种。要大力推动农作制度创新,推广一批稳粮高效、农牧循环、水旱轮作等发展模式。三是要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发展中的碳含量。如用粪肥、堆肥或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等。四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借科技之力,将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如将原本是负担的废菌包,一经科技“魔术之手”,转身变为吃香的有机肥,进而又延伸出一条新的产业链。如此,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既节约了能源资源,又解决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了优质高效低耗低碳的农业经济。

3.3注重资源节约。

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一是发展节水农业。目前,我国农业年用水量约为4000亿吨,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8%,是最大的用水户。其中灌溉用水量为3600亿~3800亿吨,占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据水利部农水司测算,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6,即从水源到田间,约有一半以上的灌溉水因渗漏、蒸发和管理不善等原因没有被作物直接利用。灌溉后农田水的利用效率也很低,每吨水生产的粮食约1kg,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因此,要以实用技术与先进设施的集成推广,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灌溉制度,调整种植结构,推行抗旱耕作。农作物布局要以水资源的分配为依据,提高用水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积极发展砼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可以减少和避免水的渗漏与蒸发;改造落后的机电排灌设施,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作物喷灌、微喷灌、滴灌等技术,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发展节投农业。其实质是有害投入品减量。

实施有效替代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使用。这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农业上的应用,对农业的增产作用显著,但其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既有可能带来农产品的残毒,又有可能带来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在以往成功研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减量与替代的配套技术,如用农家肥替代化肥,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替代化学农药,用可降解农膜替代不可降解农膜。要集成推广测土配方与精准施肥技术,集成推广生物农药与综合防治技术,使之用得少、用得好,少残留、少污染,真正实现肥药的合理利用,以求达到丰产治污双赢的目的。三是发展节地农业。其核心是实施优化与合理的立体种养,构建循环利用体系。立体种植、养殖旨在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可以拓展生物生长空间,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产出效益。在南方的江海冲积平原,常见的有农作物合理间种、套种的立体种植模式,如:桑田秋冬套种蔬菜、桑田夹种玉米的农桑结合;苗木合理夹种的花卉林木结合;稻鱼共生、菱蟹共生、藕鳖共生、藕鳝共生的农渔结合;以及水网地区的林草渔牧结合等。

这些地区已经积累了一田多用与一地共用的丰富经验。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多因素共生的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合理途径与能量转变效率,并据此建立标准化生产规程,配套相应的设施,实现传统农业向标准农业的产业化转变与跨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4实施清洁工程。

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一是实施清洁能源。要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发展清洁能源,推进集约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推进人畜分离养殖小区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目前农村主要有:风力发电、秸秆发电、秸秆气化、沼气、太阳能利用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各地积极实施“一池(沼气池)三改(改厕、改厨、改圈)”生态富民工程,既净化了环境又获取了能源,还增加了收益,深受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二是实施清洁生产。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要推广节肥节药技术,进一步调整优化用肥结构,提倡增施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淘汰“跑、冒、滴、漏”的生产器械,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减少农药用量。要在现代农业的大框架之中,依照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高优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规划与建设“三品”基地。“三品”即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这三种农产品因其品质好、无农药残留或微农药残留,深受消费者欢迎。为此,各地要在过去成功与探索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三品”基地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使农产品的安全性能大幅度提高,以求实现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三是实施清洁家园。要科学规划,建设乡村,配套基础设施,优化景观布局;实现统一处置生活垃圾,有效转化废弃资源,使之成为宜居胜地,绿色家园,靓丽景观。

3.5建设乡村新镇。

一是推行以低碳农业发展为理念的乡村新集镇规划。以低碳农业的理念进行乡村新集镇的规划、改造和建筑设计,搞好乡村新集镇居住、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的合理配置。完成低碳农业理念指导下的现有乡村新集镇公交系统,建成融入城市交通主干线的快捷公共交通网络。

二是大力推进生态乡村新集镇建设。大力植树造林,重视培育林地,特别是营造生物质能源林,在吸碳排污、改善生态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以最大限度保护蓝天碧水为目标,加快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新集镇污水达标排放,加快绿化步伐。

三是积极推行建筑节能。加强节能管理,把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纳入工程基本建设管理程序。鼓励新建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扩大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节能改造,研究政策措施,打秆焚烧或丢在公路边、河流中,造成二次污染。二是养殖废弃物排放污染。部分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没有经过处理就进入耕地、河流,网箱养殖、河蚌投饲等引起河道淤积、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随处可见。三是农村生活污染相当突出。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影响已越来越严重。全市农村中约有20%的人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约有80%的生活垃圾随意倒在山地、路边、江河,而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物分解、耗能产品大量投入和秸秆资源的不合理处理都会导致碳排量增加。

3、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

3.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发展低碳农业的良好氛围。

把低碳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广泛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业生产主体——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努力使发展低碳农业成为自发行为。要把低碳农业基本知识,纳入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促进低碳农业知识的普及和应用。

3.2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制定低碳农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坚持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建立健全低碳农业投入保障机制。政府尽早对农业低碳经济发展做出专门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补贴、税收等优惠政策,比如对秸秆还田、养殖废物处理、设施防控病虫和新肥料使用等技术推广的补助和扶持,充分调动各级抓好低碳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加速提高农民素质,增强低碳农业发展原动力。

科技是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原动力。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要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实践和农民的切实需要,以服务农业和农民为宗旨,办好各类培训班,扩大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积极组织科技服务下乡活动,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二是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传授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有关知识。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增强低碳农业发展的原动力。

我国低碳农业范文篇3

关键词:低碳农业;节能减排。

1、低碳农业的含义与特点。

“低碳”是近期最热的词之一。但现在人们一谈到低碳经济,讲工业的多,讲城市的多,讲农业的少,讲乡村的少。事实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近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无需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不再把这些化肥用在土地上还能降低30%的农业排放。所以,低碳经济在农业上大有可为。

低碳农业就是生物多样性农业。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刀耕火种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和工业化农业阶段。工业化农业过程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农田开垦和连片种植引起自然植被减少,以及自然物种和天敌的减少;农药的使用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化肥造成了环境污染,进而也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品种选育过程的遗传背景单一化及其大面积推广,造成了对其他品种的排斥??如果用碳经济的概念衡量,这种农业可以说是一种“高碳农业”。改变高碳农业的方法就是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由于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某种意义上正属于低碳农业。

低碳农业是指以减少大气温室气体含量为目标,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适应变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壤有机质、做好病虫害防治、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农业。低碳农业首先是一种理念,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不仅要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且在农业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还要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低碳农业只是一个离我们比较遥远空洞的概念呢?绝对不是。最简易、最有效的例子就是植树造林。据科学测定,1hm2茂密的森林,一般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005kg,放出氧气735kg,可供975人1天的需要。1hm2玉米地产出的秸秆就可以压制出7.5t秸秆炭,1.3t秸秆即可满足1户农民全年的取暖做饭。

低碳农业具备五大特点。一是低耗性。低碳农业体系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二是持续性。低碳农业的转型,不仅意味着农业经济形态的转变,更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农业革命,它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技术转型、食品安全、国民健康、城乡关系,以及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多方面的问题。低碳农业并不意味着产出剧烈下降,生产停滞不前,而是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高优性。低碳农业是生产绿色产品的过程,既要收获优质产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生态双安全。四是协调性。低碳农业运作与发展涉及多领域,尤其是生产与生态的协调。资源与环境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资源贫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现实困惑都要求人们必须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农业的本质是生态农业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资源贫乏的压力;而通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强化生态建设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更是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五是系统性。发展低碳农业,要有统筹的思维,即要考虑如何从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避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们健康,这无疑是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发展低碳农业的意义。

2.1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践行科学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农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发展。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关于发展的科学思想和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方法,又为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拓宽了低碳农业发展的思路,提高了低碳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2.2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解决面源污染的一场革命,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进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农产品的安全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化生产、从大量使用农药到生产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从农业有机废弃物乱堆乱放到无废物、从难以为继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低碳农业。通过发展低碳农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3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就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2.4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经营和滥用,对农业的可更新资源注意增殖,对不更新资源注意保护和利用,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持续的利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5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又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它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低碳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3、推动低碳农业发展的思路。

发展低碳农业,最终实现低碳生活,任重道远。因此,要大力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制定相关政策。

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形成低碳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制定法律法规。十多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订了《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有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为此,可以借鉴美国做法,结合中国实际,有针对性地出台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并完善农业投入品对生态环境影响等相关标准,加强农产品标准的制定,控制过量的化学品的投入引起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问题,规范低碳农业发展。二是建立财政支持政策。对农村购买太阳能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同时,大力扶持乡镇低碳生产企业,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帮助企业提高产量、质量和科技含量。三是完善投融资体系。推进农村集约化经营,全力打造低碳、可持续的现代化大农业。

3.2依靠科技支撑。

加快农村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一是要提升粮食核心产区的低碳农业基础建设。加大整合力度,重点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生态畜牧业、粮食(叶菜)功能区等项目,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打好基础。

二是要加强培育适应低碳环境的优良品种。要大力推动农作制度创新,推广一批稳粮高效、农牧循环、水旱轮作等发展模式。三是要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发展中的碳含量。如用粪肥、堆肥或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等。四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借科技之力,将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如将原本是负担的废菌包,一经科技“魔术之手”,转身变为吃香的有机肥,进而又延伸出一条新的产业链。如此,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既节约了能源资源,又解决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了优质高效低耗低碳的农业经济。

3.3注重资源节约。

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一是发展节水农业。目前,我国农业年用水量约为4000亿吨,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8%,是最大的用水户。其中灌溉用水量为3600亿~3800亿吨,占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据水利部农水司测算,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6,即从水源到田间,约有一半以上的灌溉水因渗漏、蒸发和管理不善等原因没有被作物直接利用。灌溉后农田水的利用效率也很低,每吨水生产的粮食约1kg,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因此,要以实用技术与先进设施的集成推广,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灌溉制度,调整种植结构,推行抗旱耕作。农作物布局要以水资源的分配为依据,提高用水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积极发展砼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可以减少和避免水的渗漏与蒸发;改造落后的机电排灌设施,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作物喷灌、微喷灌、滴灌等技术,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发展节投农业。其实质是有害投入品减量。

实施有效替代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使用。这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农业上的应用,对农业的增产作用显著,但其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既有可能带来农产品的残毒,又有可能带来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在以往成功研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减量与替代的配套技术,如用农家肥替代化肥,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替代化学农药,用可降解农膜替代不可降解农膜。要集成推广测土配方与精准施肥技术,集成推广生物农药与综合防治技术,使之用得少、用得好,少残留、少污染,真正实现肥药的合理利用,以求达到丰产治污双赢的目的。三是发展节地农业。其核心是实施优化与合理的立体种养,构建循环利用体系。立体种植、养殖旨在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可以拓展生物生长空间,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产出效益。在南方的江海冲积平原,常见的有农作物合理间种、套种的立体种植模式,如:桑田秋冬套种蔬菜、桑田夹种玉米的农桑结合;苗木合理夹种的花卉林木结合;稻鱼共生、菱蟹共生、藕鳖共生、藕鳝共生的农渔结合;以及水网地区的林草渔牧结合等。

这些地区已经积累了一田多用与一地共用的丰富经验。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多因素共生的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合理途径与能量转变效率,并据此建立标准化生产规程,配套相应的设施,实现传统农业向标准农业的产业化转变与跨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4实施清洁工程。

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一是实施清洁能源。要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发展清洁能源,推进集约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推进人畜分离养殖小区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目前农村主要有:风力发电、秸秆发电、秸秆气化、沼气、太阳能利用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各地积极实施“一池(沼气池)三改(改厕、改厨、改圈)”生态富民工程,既净化了环境又获取了能源,还增加了收益,深受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二是实施清洁生产。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要推广节肥节药技术,进一步调整优化用肥结构,提倡增施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淘汰“跑、冒、滴、漏”的生产器械,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减少农药用量。要在现代农业的大框架之中,依照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高优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规划与建设“三品”基地。“三品”即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这三种农产品因其品质好、无农药残留或微农药残留,深受消费者欢迎。为此,各地要在过去成功与探索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三品”基地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使农产品的安全性能大幅度提高,以求实现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三是实施清洁家园。要科学规划,建设乡村,配套基础设施,优化景观布局;实现统一处置生活垃圾,有效转化废弃资源,使之成为宜居胜地,绿色家园,靓丽景观。

3.5建设乡村新镇。

一是推行以低碳农业发展为理念的乡村新集镇规划。以低碳农业的理念进行乡村新集镇的规划、改造和建筑设计,搞好乡村新集镇居住、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的合理配置。完成低碳农业理念指导下的现有乡村新集镇公交系统,建成融入城市交通主干线的快捷公共交通网络。

二是大力推进生态乡村新集镇建设。大力植树造林,重视培育林地,特别是营造生物质能源林,在吸碳排污、改善生态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以最大限度保护蓝天碧水为目标,加快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新集镇污水达标排放,加快绿化步伐。

三是积极推行建筑节能。加强节能管理,把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纳入工程基本建设管理程序。鼓励新建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扩大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节能改造,研究政策措施,打秆焚烧或丢在公路边、河流中,造成二次污染。二是养殖废弃物排放污染。部分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没有经过处理就进入耕地、河流,网箱养殖、河蚌投饲等引起河道淤积、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随处可见。三是农村生活污染相当突出。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影响已越来越严重。全市农村中约有20%的人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约有80%的生活垃圾随意倒在山地、路边、江河,而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物分解、耗能产品大量投入和秸秆资源的不合理处理都会导致碳排量增加。

3、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

3.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发展低碳农业的良好氛围。

把低碳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广泛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业生产主体——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努力使发展低碳农业成为自发行为。要把低碳农业基本知识,纳入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促进低碳农业知识的普及和应用。

3.2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制定低碳农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坚持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建立健全低碳农业投入保障机制。政府尽早对农业低碳经济发展做出专门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补贴、税收等优惠政策,比如对秸秆还田、养殖废物处理、设施防控病虫和新肥料使用等技术推广的补助和扶持,充分调动各级抓好低碳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加速提高农民素质,增强低碳农业发展原动力。

科技是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原动力。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要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实践和农民的切实需要,以服务农业和农民为宗旨,办好各类培训班,扩大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积极组织科技服务下乡活动,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二是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传授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有关知识。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增强低碳农业发展的原动力。

3.4加快实施清洁工程,促进低碳农业全面发展。

首先是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综合组装配套推广农业清洁技术;其次是以控制农村生活污染为重点,建立废弃物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净化设施与物业管理制度;最后是以优化农民居住条件为重点,实施生态庭院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文晋,李都峰,王宪恩。低碳农业的发展思路[J].环境保护,2010,(12):38-39.

我国低碳农业范文篇4

(一)模型构建考虑影响安徽省低碳农业的主要因素,从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绩效、农业能耗状况等三个方面来选取指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综合评价。1.首先对原数据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差标准化),计算相关系数矩阵。2.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3.依据特征值方差大于1或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确定主成分个数。4.计算各主成分的得分。5.以主成分数值为基础,通过加权计算,得出各县低碳农业发展的排名总分。

(二)指标说明本文选取11个指标。1.农业生产总值(X1),2.农民人均纯收入(X2),3.森林覆盖率(X3),4.单位农业产值化肥施用量(X4),5.单位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X5),6.单位农业产值农药施用量(X6),7.单位粮食产量农药施用量(X7),8.单位农业产值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X8),9.农业能耗指数(X9),10.单位农29业产值农业机械动力使用量(X10),11.单位粮食产量农业机械动力使用量(X11)。本文所用数据是根据2012年《安徽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和计算得出的数据,及从相关部门获取的有关资料。数据选取62个县级数据,含5个县级市,不含市辖区。本文利用SPSS16.0完成以上转换过程

二、结果分析

将数据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前6个主成分,进行加权计算,得出安徽省各县低碳农业发展综合得分根据安徽省区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和低碳农业计算结果,全省大致分为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江淮地区、淮北平原地区三大块区域进行分析评价。总体来看,安徽全省低碳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和“山区高、平原低”的态势。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农业产出不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加上对我国发展生态农业较为重视,较高的森林覆盖率优势,总体来讲低碳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较高。淮北平原地区则由于森林覆盖率较低,加上多是粮棉生产大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用电用能也较高,从而总体来看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较低。江淮地区处于淮河、长江之间,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具有安徽省“鱼米之乡”之称,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森林覆盖率、农业用能、化肥农药施用强度等方面均处于中游水平,综合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处于全省中间位置。

三、政策建议

(一)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实际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生产方式及传统生产习惯不同,决定了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根据所分析的结果,针对不同区域,从实际出发,制定不同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一是对于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建立低碳长期发展制度,充分利用其植被绿化率较高的优势,保障低碳农业持续发展。二是低碳农业水平处于中间的江淮地区,建立鼓励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减少农业用能和化肥农药的使用强度,提高农业低碳水平。三是低碳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沿淮淮北地区,一方面要增加植被绿化,另一方面减少农药、农用塑料膜、化肥的使用,推广农业立体种养,增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促进农业低碳发展。

(二)加强技术进步,推广低碳农业科技低碳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是发展低碳农业的基础条件,也是低碳理念转变为低碳农业现实的推动力和支撑力,正是农业技术不断创新才使低碳农业发展持续成为可能。一是大力推广和普及已有成熟的低碳农业技术,包括对沼气生产、配方施肥、秸秆还田、节水农业等的应用和推广。二是建立与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部门相对接的低碳农业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加大对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三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低碳农业技术的示范、培训和推广。四是建设农业技术人才队伍,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集中培训和定向培养生态农业技术大学生,打造一支高素质、有能力、有责任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

我国低碳农业范文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经济

我国经济发展日益加快,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凸显。我国整体经济结构持续维持末端层次,跻身高端产业的难度较大。发达国家的产业体系逐渐由生产制造业转变为服务业。高能耗、高消耗,是我国产业体系的主要特点。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增速持续维持正增长。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影响我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逐渐凸显的环境保护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也进行了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实现各资源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精细度不足,环境保护措施不够完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为了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推行低碳环保政策,我国可以以低碳经济为基础,探寻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

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恶劣的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长年维持高增速水平。农村地区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目标。我国建立农业经济结构的时间长,很多结构设定已经难以满足发展环境的需求。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经营模式单一,经营种类不足,农业资源利用率低。我国农村地区出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资源减少等不良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粗放的农村经营模式。农村地区相比城市地区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无节制地使用化肥、农药、营养素等强行加快植物的生长速度。现代化学肥料逐渐取代了传统农家肥。农业化肥可以降低农产品的质量,污染农产品生长的土壤,污染当地水资源。木材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主要燃料,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生活中。木材是农民取暖、做饭、避寒、作业的重要资源。直接燃烧木材,资源使用效率极低,严重浪费了农村的木材资源,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活垃圾堆砌如山,无人清理,极易滋生传染疾病,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完全不符,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推行低碳经济,维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低碳经济时代工农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迫切要求和必然经历。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滞后。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科技水平较低,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补贴家用,维持正常生活,很多农村的年轻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放弃农业生产。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落后,和城市教育水平的差距大。大部分农民都没有接受过高水平文化教育,文化素质欠缺,学习农业知识的积极性不足,拒绝改变农业耕作方式,拒绝接触新的农业科技。国家推广农业科技的难度大,推广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农民拒绝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低文化素质、低科技水平,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农产品科技价值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生产活动效率低,农产品质量低的主要原因。(二)农业产能偏低。近几年,我国持续加大农业发展投入力度,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策略。我国农村地区面积远大于城市。短时间内,城市改善农村整体状况的难度极高。我国已经完善了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村的生活条件。西部农村地区是我国发展水平落后,发展问题突出的农村地区。生产力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能力不足,农业发展速度难以加快,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困难重重。水利设施是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工具。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没有配备先进的水利设施,20世纪中期修建的水利设施沿用至今。传统的水利设施使用时间长,损坏严重,无法胜任灌溉任务,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三)农业经营模式不合理。21世纪以后,全球农业逐渐向低碳农业发展。我国农业经济模式和低碳农业的融合度不足,农村经济发展流畅度不足,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难度大。目前,小规模生产经营模式,是我国农村经营活动的主要模式。生产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破坏大,能耗高,是小规模生产经营模式的主要缺点。这种经营模式难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是我国推行农业低碳生产,转变农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三、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一)建立低碳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环境保护措施完善度不足,是我国自然资源严重浪费的主要原因。很多不法分子肆意破坏森林、草场、水源,林木资源消耗过大,草地沙化现象严重。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国可以建立低碳经济环境保护措施,加大力度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是我国各个地区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方向。保护环境资源是我国发展经济的最优先原则。有节制的开发农业经济,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环境保护,是我国发展农业经济的主要方式。(二)确立低碳概念,发展可持续农业经济。低碳理念认知不足,是我国公民不注重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因。加强社会公众对低碳理念的认知,有利于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速度。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普及低碳环保知识,建立低碳环保意识,推行低碳环保发展模式,是我国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维持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粮食需求总量多。农业生产力决定了我国满足粮食需求的能力。为了实现富国富民的发展目标,保证农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可以同时发展科技经济和农业经济,维持科技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使用现代化机械服务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推广全新的农业耕作方法。(三)加强低碳经济宣传,提高低碳生产管理力度。低碳环保理念已经广泛应用工业产业领域。农业领域的低碳经济宣传严重不足。农民对低碳经济的认知程度低,对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国家开展宣传工作的难度较大。永不放弃是我国宣传部门的工作精神。宣扬低碳环保理念,推广低碳环保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民对低碳生产的认知程度,是我国宣传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四)提高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低碳环保成本内在化。促进低碳环保成本的内在化,是我国推动农业低碳化生产的重要举措。国家政府负责管理社会,调控市场,宏观调控产业发展。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实现低碳环保目标,是国家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推行低碳环保税,可以有效提高环境污染的成本,融合环境污染成本和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生产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遏制资源浪费行为,控制环境破坏,为低碳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五)强化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农民是农业经济的主要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实现我国农业生产低碳化目标,我国可以加强农民的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全国各个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地区基本状况的低碳农业发展方式,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村,实地考察农业发展状况,现场指导农民的生产作业,面对面宣传低碳环保发展理念,提高农民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快农业低碳生产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张瑞琴.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考[J].中国市场,2018(29):72+83.

[2]刘华.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究[J].经贸实践,2018,(16):79.

[3]霍清军.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研究[J].乡村科技,2018,(22):22-23.

[4]梁晓武.低碳经济背景下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途径[J].中国林业经济,2018,(03):89-90.

[5]赵朝.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8,(13):66-67.

我国低碳农业范文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革新,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低碳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原则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体系调整的主要依据,维护我国农业发展健康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1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层级较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科学技术较为落后,务农的普遍效率和收入处于较低的水平,大部分农民想要拥有较为舒适的生活而选择外出打工等方式,放弃了农耕产业。但相比于其他地区,农业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相比于城市教育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一直以农业作为生存依据的人们更愿意被动的学习全新的农业技术。农业发展地区的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为片面,高科技、全新的农耕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技术也让农耕人民望而却步。使得许多农业发展地区中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和范围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农耕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二者相结合,导致农业地区发展中,科学技术和效率质量都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机械化水平较低,科学技术较为落后,从根本上影响了农业发展中农耕产品的产能问题。虽然我国近年来对农业的扶持、改善的力度逐渐加大,以城市带动农村协同发展。但我国属于农业国家,农业地区所占面积较大,并且地域辽阔。国家的扶持政策难以一时之间解决全国各个农业发展地区的问题。目前,在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的扶持下,多数农业地区完成了基础设施的规划乃至建设。在生活、作业等方面有着较大改变,并且各方面环境、条件都在近几年来有着较大改观。但农业经济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改善。我国西部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环境和条件也存在着较大问题,生产能力不足,因此导致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低下。

2低碳经济向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模式

2.1低碳结构的建立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近年来我国一改曾经农业发展中对于环境生态保护的不重视性,避免大批森林等资源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并且保护并降低了我国草地沙漠化严重发展。随着保护措施的建立,我国第一时间建立了低碳结构,并且在维护生态文明不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在资源平等的条件下,我国农业地区都参与到资源利用提升的工作中。将地区资源最大化利用,降低资源的浪费,以此改善环境的污染。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发展向低碳经济时代和农业发展经济转型。

2.2确立低碳理念,加强低碳宣传

提升人们对于低碳环保的理念和思想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加强人们对于低碳理念的重视程度,对于农业地区生产环境内的一线农民来说认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是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任务,从而保证我国农业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循环状态。与此同时,我国属于世界人口大国,并且我国对于粮食的需求巨大。仅仅依靠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力,满足我国对于粮食的需求略显微薄。因此需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协同农业经济的发展,以此达到富国富民的最强目标。农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应从现代化机械方面的发展脱离出来,将面向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民进行农业科学技术思想的灌输与普及,与此同时,加大低碳环保针对农业领域的宣传力度。农民普遍真理对于低碳经济的认知存在着阻碍。相关部门应将低碳环保的理念和宣传力度加大,确保广大农民可以认识到低碳生产对于农业环境的重要性,有助于农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实施。

2.3建设低碳经济,农业发展制度

国家制定并加强有关农业、低碳化的相关法律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向有规划性、低碳性方面发展的重要决策。国家对于农业低碳发展中的相关制度是促进农业向全面低碳化快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若要制定贴切农业发展的有关制度需要对不同的农业发展领域进行不同的调查和分析。根据农业发展地区不同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农民文化水平和对新型产业科学技术的接受程度、各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状态乃至农民对低碳经济农业发展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进行不同的分析。并且综合以上这些问题的调查结果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状态起到了稳定的推动作用。根据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制度,并依托于若制定的相关政策对不同的地区进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宣传工作。深入实地地开展有关的调研工作,进而使我国农业发展的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面向农业低碳发展的问题,我国目前没有与之相关的法律,为了将低碳农业发展进行规范,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加强对农业低碳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只有以制度和法律作为重要发展的依据和参考,农业经济发展和生产才会真正地进行低碳发展的道路。在建立农业经济发展相关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摸清农业经济发展的发展规律并加强农业实际的调研结果。保证制度和法律的制定和完善,以此使得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切实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以此从根本上实现低碳经济时代农业发展的转变,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走上健康积极之路。

2.4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技术指导

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和生产动力的重要因素。想要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生产和农业发展经济得以实现,需要重视相关地区的农民文化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派遣专业的人员对农民的耕耘形式进行一对一的调研和改进,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进行指导,可以让农民亲身体会到科学化现代化的耕耘形式,并且还可以使农民更加快速地接受低碳发展理念,从而推动农业低碳生产的实施。农业生产低碳化的目的在于促进农业生产和有关部门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协调与统一是践行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加强的新技术和培养机制,在提升农民技术素质的基础上,保证各类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分配,有利地实现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的扩大。并且向农业发展地区引入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生产方式,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满足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究。

3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话题之一,同时也成为了时展的必然要求,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不被污染,维护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可以得到有效的实现和满足,我们国家和政府需要将低碳环保提到议题中来,重视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尤其是需要加大农业地区的人民对于低碳环保理念和相关政策的普及,并且保证农业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处于上升趋势是我国作为低碳经济发展向农业经济发展转变的重要转变因素。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民科学的思想维护了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协调发展,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我国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石志,覃瑞德.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究[J].南方农业,2018(03).

[2]王阳,刘宇新.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19).

[3]杨佐珍.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

[4]傅巍.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现代交际,2013(10).

我国低碳农业范文篇7

关键词: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

CO2,CH4等温室气体排放的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正在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农业生产既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又具有汇集和转化温室气体的功能,同时其过程还要受到温室效应的严重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农业已成为人们探索追求的目标。如何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实现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等石化农资产品使用减量化,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循环,进行保护性耕作,充分发挥农作物、林木和草地植物的碳汇潜力和价值,减排增汇,既能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气候和改善环境,又能提高农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进行了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对我国的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索探讨。

1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1构建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英国2003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其引伸概念低碳农业(lowcarbonagriculture)是指农业生产与经营中排放最少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最大收益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是低碳经济的基础。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概念最先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提出,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两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是目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因果链,只有构建低碳农业,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纵观人类农业发展进程,可将农业发展历史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工业化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三个阶段。相应地按照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以CO2为主)排放多少,即碳经济概念,则可将农业发展历史划分为低碳低效农业发展阶段、高碳高效农业阶段和低碳高效农业等三个阶段。低碳低效农业发展阶段即原始农业阶段,以刀耕火种为主要特征,维持原始生态环境,没有工业化农业造成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农业生产低碳(排放)和低效率。高碳高效农业阶段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传统工业化农业阶段,以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高碳排放工业产品为主要特征,农产品单产获大幅提高,正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我国农业体现高碳高效率。低碳高效农业发展阶段即我国今后构建的现代农业阶段,要求保持传统农业的高效率,从而满足人口不断增长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需求,同时,还要进一步减排温室气体,构建低碳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几代领导人和人民大众60年努力奋斗的目标。2007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还系统提出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我们现在及未来需要探索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要从高碳高效农业转向低碳高效农业。并且,过去的原始农业也是低碳农业,这不是我们所需求的农业,因此,准确地说,我们追求的现代农业就是要发展低碳高效农业。

1.2构建低碳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

低碳高效农业的特点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节约型、效益型、安全型、友好型农业。简言之,它是高综合效益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经济模式。它是人类继传统工业化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满足人类需求后,进一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针对传统工业化农业发展中出现的资源消耗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农业发展战略,这种发展能够有效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水资源、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而不会造成生态环境退化。

2007年12月,中国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

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国家综合战略举措。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引入国际视野和现念,注重借鉴汲取国内外现代农业建设的经验教训,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低碳农业技术,先试赶闯,创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途径。

1.3构建低碳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维护国家声誉和体现国际责任的要求。

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构建低碳农业是一场涉及农业生产模式、农村和农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发展低碳农业并不是未来的事业,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关乎每个人的事情。防范全球变暖,需要国际合作,关乎全球每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构建低碳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中国农业发展本身的需要,更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体现对全球农业发展作贡献和尽责任及义务的要求。

2007年5月,中国政府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大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12月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维护第三世界发展权和承担自己的国际义务方面走在世界的前沿。从1995年开始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署,再到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通过了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围绕包括低碳农业在内的低碳经济世界博弈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并将对今后世界多极化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不言而喻,我国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工作,工业系统固然要勇挑重担,但是,“三农”工作系统同样责无旁贷。这是因为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同时又受到温室效应的严重影响。

2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发展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但也还存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2.1农业生产方式不尽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严重不足,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如土地总量较大,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耕地面积仅0.085hm2,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为了应付日益膨胀的人口增长需求,我国过去采取了一系列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我国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是土地利用改变,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破坏和降低了森林、草地植物的碳汇功能。土地利用变化是目前大气中碳含量增加的第二大来源,其作用仅次于石化燃料的燃烧。2006年中国共减少耕地67.4万公顷,2006年底全国耕地面积只有1.218亿公顷,已逼近1.2亿公顷的“红线”;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38万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为45.2亿吨,且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全国沙化面积达173.97km2。致使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地日益缩小,加上人为乱捕滥猎,导致物种数量减少和濒临灭绝。据有关资料,我国有15%~20%的物种处于濒危和受威胁状态,包括4600多种高等植物和400多种野生动物。近几十年已绝迹的高等植物就有200多种,野生动物有10余种,还有20多种濒临灭绝。

二是土地利用与施肥方式不合理。天下论文网为了追求农产品单产,提高农地复种指数,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农田土壤退化,土壤中有机碳大量丢失排放,引起农业生产报酬递减,进而造成整个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病虫害频繁发生,进一步加大化肥和农药使用的恶性循环。同时,施肥方式不当加剧了温室效应。如大量施用石灰和尿素已成为CO2的排放源。向土壤中施用石灰能够降低土壤的酸性,促进作物生长;但是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的溶解和释放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CO2。尿素施用过程中碳素的易挥发性也导致大量CO2的损失。

三是草地过度放牧。我国草地总面积的大约90%存在着不同程度退化,全国沙漠化、盐碱化的草原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总面积的1/3,且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迅速增加。严重降低了我国现有的4亿平方公里草原的碳汇功能。

四是农业灌溉方法不当。占我国有效水资源利用量77%的农业用水未采用节水灌溉,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加上大量施用化肥、牲畜粪便有害排放等导致水资源污染严重;过度开采地下水以保障生活和农业用水,这又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土壤退化和沙漠化,降低了农业碳汇功能。

2.2农业生产废气大量排放科学研究表明,农业生产与经营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其中农业生产的废气又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

一是畜禽集约化养殖、水稻种植、肥料施用以及农业秸秆燃烧等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据估算,2000年农业源排放甲烷占我国甲烷排放总量的80%,排放氧化亚氮占我国氧化亚氮排放总量的90%以上。

二是农村乡镇企业工业和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2001~2006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从5.50亿千瓦增长至7.26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由1405.5万台增长到1728.3万台。2006年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7.6万台,水稻插秧机保有量11.2万台。2006年的机械化耕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达到1.56亿公顷,作业水平分别为52.1%,32.4%和25.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均超过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10%和4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8%和5%。由于农用动力机械排放标准低于城市用车,且油品质量也低,所以农用动力的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农村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2.3过量使用农用化学物质。

农用化学物质包括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学除草剂、作物生长剂等。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虽然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对保障农业增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合理使用或过量使用也会造成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我国是化学品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其中氮肥生产占化肥总产量的80%。1997年,中国的氮肥达到自给自足,2007年氮肥过剩近1000万吨。我国氮肥使用量从1960年代的50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3000多万吨。我国化肥用量赶上和超过世界施肥水平最高的比利时等国,但其利用率平均仅27%~30%,其余部分都流失到环境中,常常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农药和除草剂对防治作物病虫草害具有重要作用,但往往含有各种毒素,农药残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并对多种生物造成危害。我国农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总用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至2000年每公顷使用农药已达24.2kg。其用途已不局限于农业,还涵盖畜牧业、林业、园林、工业、宠物、家庭户内和庭院花园等,日常生活,无处不用。由于农药施用有效利用率很低,一般仅20%~30%,因此农药和除草剂大部分漂浮在空气中或降落在地面,一小部分则进入土壤、水体、生物体内。此外,据有关资料,我国农用薄膜残留量每年每公顷45kg,废弃地膜每年约有40万吨在农田里。我国农用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不仅其生产过程的典型高能耗和高污染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而且造成土壤和水环境严重污染,造成土壤等碳素贮存库和转化器功能的减弱或丧失。

2.4农业废弃物处理方式不合理,低碳价值观念有待提高。

我国低碳农业范文篇8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一致性,本文研究样本选取了中国30个省(区、市),研究对象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基础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区、市)统计年鉴。根据MaxDEA软件测度中国30个省(区、市)2008耀2018年的低碳农业效率,MaxDEA通过全部样本确定最优效率前沿面,从而测算出30个省(区、市)相对于效率前沿面的效率值,效率区间分为超高效率区间(>1)、高效率区间(0.7耀1)、中效率区间(0.4耀0.7)、无效率区间(0.1耀0.4)。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低碳农业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历年的低碳农业效率均低于0.6,在2006耀2015年间低碳农业效率变化趋势呈现上升、下降波动的M型。从省域层面来看,我国30个省(区、市)中,低碳农业效率最大值为1.142(上海),最小值为0.185(宁夏)。低碳农业效率呈现超高效率的省份均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分别为上海(1.142)、北京(1.062)、江苏(1.055)、浙江(1.005),这部分省(区、市)能够较好地运用低碳农业生产技术,将有限的投入资源最大限度转换为“期望产出”,投入要素的冗余度较低。我国主要粮食主产省份的效率水平排序如下:江苏(1.055)、湖南(0.854)、山东(0.709)、湖北(0.629)、河南(0.581)、河北(0.578)、辽宁(0.540)、吉林(0.537)、安徽(0.442)、黑龙江(0.425)、江西(0.411),除江苏、湖南、山东、湖北外的其他省份效率值均低于全国均值水平,反映出粮食大省在农业生产中投入要素存在较大的冗余以及过量的“非期望产出”现象,因此效率水平偏离于最优效率水平。江苏省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其低碳农业效率水平表现为超高效率,原因与江苏省积极推广采用低碳节能生产技术有关。

二、空间视角下科研投资对低碳农业影响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政府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农民受教育水平作为影响我国低碳农业效率的主要解释变量,将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开放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变量说明如下:政府农业科研投资强度(R&D):农业科研机构经常费用支出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单位为%;农民受教育水平(edu):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农民人数与农业就业人数比单位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edl):以可比价的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就业人数之比,单位为万元/人;农业开放水平(open):农业进口值与农业生产总值之比,其中农业进口值依据当年对美元汇率进行折算,单位为%。为保证模型的稳健性,本文分别构建空间面板固定效应杜宾模型(1)、空间面板时间固定效应杜宾模型(2)和空间面板空间时间固定效应杜宾模型(3)的,构建好模型之后借助于Stata12.0估计变量的参数值,结果如表1所示。(表1)从表1各影响因子的参数估计结果发现,三种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估计结果较为一致,从模型的整体估算来看,模型(1)R2达到0.65,模型(1)和模型(3)的拟合程度达到0.8以上,模型的稳定性较高,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农业发展水平与低碳农业效率是负相关的,农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农业碳排放的增长,不利于低碳农业效率的改善,但影响效果并不显著,结论与庞丽研究一致。政府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农业开放水平、农民受教育水平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系数值均通过T检验。可见,低碳农业效率水平受到政府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农业开放水平、农民受教育水平正向推进作用。空间杜宾模型中的直接效应指的是研究对象的自变量变动会影响其本身的平均程度;溢出效应指的是研究对象的自变量变动对其他对象的平均影响。政府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对低碳农业效率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别为1.481和0.066,经济含义为当提升政府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一个百分点,对本省和毗邻省份的低碳农业效率的贡献度分别是1.481和0.066个百分点。政府农业科研投资强度能够体现各省(区、市)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能够为农业技术提供保障,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财力支撑,从而在生产源头控制碳排放。农业开放水平对低碳农业效率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别为0.405和0.018,经济含义为当提升政府农业开放水平一个百分点,对本省和毗邻省份的低碳农业效率的贡献度分别是0.405和0.018个百分点。农民受教育水平对低碳农业效率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为0.752和0.033,经济含义为当提升农业教育水平一个百分点时,对本省和毗邻省份的低碳农业效率的贡献度分别是0.752和0.033个百分点。

三、结论

本文考察了2008耀2018年中国30个省(区、市)低碳农业效率的特征,并以空间溢出效应为切入点,从空间维度出发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展开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开放度、科研投资、农民受教育程度因素对我国低碳农业效率的影响研究,主要结论有:(一)2008耀2018年我国低碳农业效率整体水平偏低,省域低碳农业效率水平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东部省份的低碳农业效率较高,中西部省份低碳农业效率虽然处于低水平,但是却具有改进空间和碳减排潜力,有能力承接东部省份的辐射作用。(二)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农民受教育水平是促进我国省域低碳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农业开放度在一定程度能够带动农业低碳转型,但是作用效果较微弱。(三)对毗邻省份低碳农业效率的作用效果而言,农业科研投资强度的拉动作用最强,农民受教育水平也发挥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开放度对毗邻省份低碳农业发展的拉动效果较小。总体而言,我国省域间低碳农业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性和溢出效应,省域间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相互辐射带动效果。

四、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农业范文篇9

关键词:低碳农业;农业经济;认识研究

低碳环保为现阶段社会及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心思想,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为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实现低碳农业经济能够为人类的工作与生活提供保障。在中国社会经济体系中,农业经济占有特殊位置,我国正处在社会形式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要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将低碳环保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战略目标,最大程度提升我国整体经济水平。

一、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作用

(一)低碳农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转变。现阶段,农业出现产品供给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下降、环境资源破环等问题,国家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受资源匮乏、肥料资源利用率下降、环境保护力度不高等因素的限制,影响农业生产与发展进程。低碳农业的实现,需要将利用化学肥料及生产农药等帮助动植物生长的理念转为利用有机化肥及生物农药获得农业产品的最大经济效益,增加资源利用价值,建立农耕操作、耕作技术与现代先进农业技术融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经济体系,降低农产品投入成本,排除化学物品对农业产品的干扰作用,维持生物多样性发展,进而实现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变。(二)低碳农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当前,中国的许多地区种植农产品仍采用化肥与农药价格增长的方法,但是这样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影响生态环境。所以,需要将投资高、产量低的农业发展趋势转为投资低、产量高的农业经营模式,尽量降低有害农业物品的投放数量,防止环境受到污染,并且依据最少的物品投资实现农业经济的最大效益,例如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等,以此提升产品使用效率,增加劳动产量,降低成本,促进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三)低碳农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经过调查,农业为温室中污染气体产生的源头之一,在农业集中化发展与大规模使用肥料及农药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威胁,一方面增加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甚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样会提高气候大幅度变化的几率,影响农业产品的不稳定生长。农作物生产结构与空间发生变化,极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与传递。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进程加快,致使土壤质量不佳、生态环境被破坏。当农业经济生产模式转为低消耗、低污染的管理理念时,不但能够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能够适应全球气候的各种变化方式,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进程。基于此,重点发展低碳环保的农业经济,创新资源充分利用理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二、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制定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机制。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机制,结合目前我国各种可利用资源的情况与农业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具有统筹性与科学性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机制,设计一套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执行方案,明确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优化现有低碳农业经济建设内容,制定一些农业经济考核制度与统计方式。(二)加强财政部门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工作。低碳农业要快速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果,就要加强财政部门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工作,通过采取优惠政策方法和奖励措施,构建政府大力支持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平台,以农业生产基本设施与农业产品生长区域、农业开发与科技利用为主要途径,对低碳农业经济进行改善。同时,注重农村经济教育、卫生设备的资金投入与网络构建的资金,不断整合农村生产环境,进而促进农业产品生产效率。此外,支持科研机构研发农业品种与技术工作,对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并认真分析的行为给予鼓励与奖励,促进专业人员全身心投入到低碳农村经济建设工作中,凸显现代农业科技的价值。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通过植树造林、环境建设、绿化园林等活动的组织与实践,对这些活动进行适当补贴可以为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三)规范农村生产的农民行为。对于低碳农业经济的建设,离不开农村生产的农民的规范行为,相关政府的工作人员应深入低碳农业的财政经济、税务水平,制定资金补贴、税务降低或减免方式大力支持农村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企业,落实鼓励政策带领农村企业实现低碳农业产品投资的经济化,提倡低碳技术的引用,用先进技术取替滞后技术,促进低碳技术的升级与推广。同时,将农村产品质量与诚信和安全保障纳入低碳经济责任制度中,鼓励产品制造人员遵从低碳经营理念。对于农户,整顿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农业专业技术研讨会或农民集体合作会议,树立农民低碳环保意识,通过无公害或绿色农药,体现农村生产行为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四)开发并推广低碳先进技术。开发并推广低碳先进技术为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既是低消耗、低污染的基础,又是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保障。首先,扩展低碳农业经济生产设备,尤其是创建农业示范园林、畜牧业合理养殖区域。其次,提高太阳能与绿色能源的使用率,应用测图技术定期对土壤含量与质量加以检查,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整合农村环境。最后,强化农作物生产制度,缩小农药与农业化肥的使用范围,可以利用粪肥或是有机肥料更换化肥,通过对低碳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五)增强农民对低碳农业经济的认知。发展农业经济最主要的执行者是农民,农民的监督与执行职能对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政府应使用有效方法,增强农民对低碳农业经济的认知,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是农民认识到低碳农业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强化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第一,制定全方位农业生产科技方案,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带领农民学习先进技术、新型品种、创新工艺等文化知识,使农民的科技知识技能得到补充,为农民参与低碳农业经济建设活动提供条件。第二,政府相关负责人可以对低碳农业经济知识加以宣传,借助电视、报刊、广播等传播媒介向农民介绍低碳知识,同时发放经济发展小书或举行低碳研讨会议宣传低碳经济的意义,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化。基于此,增强农民对低碳农业经济的认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实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关于低碳农业经济的认识与研究活动为农村实现低碳农业经济指明方向,低碳农业的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而且能够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为农民的生活提供保障。基于此,国家各个政府机构应深入认识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作用,采用科学有效措施,制定切合实际的低碳农业经济建设方案,通过制定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机制、加强财政部门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工作、规范农村生产的农民行为、开发并推广低碳先进技术、增强农民对低碳农业经济的认知等方法促进低碳农业的生产与发展,为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帆.关于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思考[J].美与时代:城市,2013(07).

[2]周勇.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17).

[3]文再坤.发展湖南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C].低碳农业与湖南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2013.

[4]张莉侠,曹黎明.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

我国低碳农业范文篇10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21世纪,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了能够在全球的生态安全上做出贡献,使我国的建设更加的美丽,让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格局,就要按照党在会议中所提出的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在保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打开农业发展的格局、保证生态安全的格局。因此,我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就成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选择和路径。

一、在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下的综合论述

现如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离不开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成了促进农业经济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方面全球的气候都在逐年变暖,要想农业经济的发展得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得到实施,对现有的资源提高循环使用率,我们应在农业经济的发展当中实现技术、制度等的创新,促进产业转型,通过这些方式尽可能的做到减少一些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像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是济绿色农业经的发展,它是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连同生态的共同发展,对农业经济的生态系统进行良性的循环,从而达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过程。它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我国土地的人均占有量明显比联合国的世界土地人均占有量要低很多,传统的农业经济还存在着耗材高、污染高、农业的资源又在过度的消耗问题。要想改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只有采取低碳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才能使我国粮食产量得到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才能进一步推动;另一方面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业乱推乱放造成的水土污染、我国可用的耕地面积又因为解决温饱问题对土地进行的大量严重的破坏而变小,这些都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随着新世纪的发展,粮食供应问题在不断的升华,使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问题上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对于此,要保护好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更好的对我国粮食的安全进行维护,必须加快实施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粮食的安全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三、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建设我国农业基础的设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对农业产业也出台了很多辅农、惠农及助农的工业化的优惠政策,但是仍旧出现了可用耕地流失越来越严重、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农业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些问题,这都是由于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所造成的,再加上有些农业经济基础的设施使用年头过长,出现老化现象,这更促使农业资源被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业基础相当薄弱,总结出以下三点:第一,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青壮年集体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造成了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出现明显的缺口,造成我国农村的劳动力严重的短缺;第二,虽然我国的国土面积相当大,但是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又很明显,我国人均的可耕种的耕地面积比世界人均可耕种的耕地面积低的太多了;第三,我国虽然全方面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对职业技术教育也在不断加强,但是我国从事农业的文化水平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提高,最明显的就是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上普遍不高;最后一方面是没有及时完善我国农业经济的服务系统。本来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的方向上起步就比较晚,农业经济的服务系统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建立和完善,这也使在进行农业经济的服务工作的开展上得不到顺利的进行,其服务水平也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中的应对措施

一方面对我国农村基础的设施进行建设完善。在对我国农村的基础的设施建设中,在更换和检修上,实行大力开展对农业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向大规模的普及,同时向农村进行多方位的引流,利用好资源开发新技术,使农民的视野更加开阔,让我国的农业实现经济的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对我国农业的产业经济结构上。为了使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及出现联动的效应,对基层的农业人员进行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灌输、普及,对相应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多多进行技术培训和远程继续教育的学习,争取能够培养出一批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方面的人才专家,从中对于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种植小能手进行发掘。最后一方面则是我国对农业技术的专业服务系统的建立。不管是工业技术化的发展还是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我国农业的经济在其技术水平、物质基础、信息、物流服务等对专业服务系统的建立都已经相当的成熟了。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在基层更深入的推广,农业技术的专业服务系统就该包含一系列专门的服务,例如,农产品和其衍生品在销售模式上进行拓宽、对于病虫害虫技术性防治的推广、对于现代化农业的耕种方式实现技术化的普及等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粮食食品相对安全上,对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推进,打破原有的农业发展的模式,对新型化农业的经济发展路子进行大量的宣传普及工作,才能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再上一个台阶。

作者:徐代均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龙桥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10(5).

[2]周丽.加快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探析[J].新经济,2014(7).

[3]严立冬,刘新勇,孟慧君,罗昆.绿色农业生态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