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启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7:43:29

我国启示

我国启示范文篇1

关键词:发达国家;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启示

1发达国家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应用于我国的意义

1.1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实践方法。发达国家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中通常有着与其他产业关联性巨大的特点,例如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农业设备研究方面,就需要工业作为依托,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相关科学技术的研究。跟随这样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的农业模式已经完成由传统农业向创意农业的过渡,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数量得到保证。为此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使我国完成同样的转型,而在此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正是相关实践方法,这也正是为何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方面要对发达国家进行借鉴[1]。1.2应用发达国家经验实现脱贫。上文内容概括了我国对发达国家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借鉴的内容,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应用经验的方式来帮助我国摆脱贫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呈现极度不平衡趋势,很多区域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至今无法达到平均水平,这样的情况在发达国家同样存在,甚至一些情况相较于我国更为严重,但是发达国家在相关问题的解决方面已经基本完成困难地区农业生产者最低生活水平的保证,这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改进的起步阶段具有着十分有益的参考价值,至少能为我国提供一些思路[2]。

2发达国家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概述

2.1农业经营组织模式。完全纵向一体化是当前发达国家最为常见的一种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其多见于美国。完全纵向一体化可以理解为公司制一体化,即由以农业经营为核心经营方向的大型公司对农产品的加工进行统一的负责。在采取纵向一体化管理的公司内部,通常采取横向一体化进行管理,即有公司的各个部门与农业种植、养殖环节当中的各项步骤意义对应,同过这样的手段既保证实时对市场动态的了解,又可以将其换位统一的整体,此种模式创始于法国,其具体形式为法国农业合作社联盟。2.2农业经营现代化模式。在农业经营现代化模式中,值得我国借鉴的分别可以归纳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化模式及以欧洲各国为代表的机械复合化生产模式。美国规模化经济模式当中,充分发挥了其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模式进行转换,在经历了机械化时期、化学化时期及良种化时期后实现了规模化农业的建成。欧洲在吸取美国经验的同时将经济模式转化为小农场模式,通过机械复合化生产同样将农业生产经营做到了专业化精细化[3]。2.3农业经营与市场对接模式。最后对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借鉴当中同样离不开市场对接模式方面,在此方面最为值得我国借鉴的是日本,日本与上文提到的美国不同,其地势狭窄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因此为了使本国农业得到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在市场对接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主要可以由生产、销售两个方面看出,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会由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固定的指导,在销售的过程中也会为农户提供固定的集贸场所甚至为其提供跟随的农产品保存服务,这些都帮助农业经营与市场的对接更加紧密,加快农业发展的速度。

3我国从中收获的启示

3.1结合自身特点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上文提到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虽然在发达国家的实际应用起到的良好的成效,但是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并没有固定的套路,其实际效果及实施步骤都需要根据不同国家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在我国也不例外。在对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学习相关技术的同时还要吸取国外的错误教训,不再出现其他国家曾经出现的错误[4]。3.2完善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的建设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完善,我国地理范围辽阔,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也要使用不同的对策,从不同的发达国家吸取相关的经验。土地资源充足的地区要将有限的劳动力得到最大化的应用,效仿美国采取规模化农业生产的方式,在地理、气候环境较为复杂,土壤资源较为匮乏的自然环境中,可以采取节水型科技的方式完善农业现代化,使有限的资源在最大程度上的得到应用。3.3加大投入成本。农民作为农业的主体,自然与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关系。所以在投入资本对农业生产者进行素质教育及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时,一定要尽最大可能加大投入。发达国家在相关方面也为我国提供了很多的启示,例如日本投入大量的资金为农业经营者开办农校同时投入资金建设专供买卖农产品的贸易所,就是为了通过资金投入的增加帮助农业经济的发展。3.4制定对应政策。最后,有了相关模式及投入成本作为基础,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还需要对应政策作为保障。其对应政策不仅仅包涵对农业经营者经济上的帮扶,同时还需要附以其事业上的帮助,根据国外相关政策的启示,我国可以将其政策聚焦于鼓励农产品对外出口、限制农产品进口等方面,更可以推出相应的农业保险,保证农业经营者在经营时效益有着一定的保障。完成上述内容需要一定条件,当前最为平均的标准为平均人收入在1000美元以上,我国已经达成此条件,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

通过本文的论述,对发达国家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对我国的意义及其内容进行概述,以此找出从中收获的启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未来我国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发展做出贡献,达成提高我国农业经济水平,提升农业生产者生活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晖.信息化促进中国城乡一体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2]雷程伟.农业现代化过程的农业信息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赵慧清,杨新成,孙全敏.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我国农业信息化体系[J].陕西农业科学,2006(05):125-127.

我国启示范文篇2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典型地区;医院医保管理

我国在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之时要求建立专门的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医院医保管理部门的设立是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要求之一,也就是说,医院医保管理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应运而生。据社会保障公报显示,2005—2015年间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所覆盖的人群由1.38亿增长到2.89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所覆盖的人群由0增长到3.77亿,新农合所覆盖人群由1.79亿增长到6.7亿人口。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医保基金日渐扩大,医保已成为医疗机构业务收入的重要部分。医疗服务提供者与购买者之间必然需要润滑剂,医保管理部门就需要发挥衔接、桥梁的作用。但目前医院医保管理上仍存在许多特殊问题,如管理工作不规范、工作内容冗杂、工作人员升迁机会较少、工作积极性低[1]。目前,医院医保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现有研究多从医院内部管理出发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很少从医疗服务体制的角度来分析。本研究以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典型地区德国、法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为例,比较不同体制下的医院医保管理制度,对我国大陆地区医院医保管理制度的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1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的典型地区经验

1.1德国。德国推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一方面国家通过政策、法律进行总体的宏观调控使医疗资源能够公平、合理地进行配置,让居民享有更好的卫生服务;另一方面,市场有法定保险机构和私人保险机构,国家以强制性的方式要求职工购买法定医疗保险,这部分人通过合同方式与法定保险机构签订合同,而私人保险机构则根据自身意愿来进行选择[2],这种强制性的保险制度模式使得其覆盖了99.8%的德国人口。经过历史的演变,德国目前有7类法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无统一的医保经办机构,无论是法定保险机构还是私人保险机构,患者都可自由选择投保基金。德国的医保经办机构是非营利性的,其运作模式是垂直管理,自我筹集并管理基金,设有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有独立的财权和人事权利,与政府其他开支项区分开,管理委员会由投保人和企业雇主代表组成,可投票协商任免董事会成员,董事会则负责组织日常事务。其还加入了医疗保险公司协会进行行业自律,受到联邦医保局、医师协会等监管。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生、医院以及被保险人都各自签订了合同[3],以保证医生服务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以及投保人能享有公平、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1.2法国。法国推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由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补充医疗保险及私人保险制度三部分组成,覆盖了法国绝大多数人口[4]。投保者持有社会保险卡到事先签约的主治医生处看病,如有需要再转诊到国家公共医疗系统里的医疗服务提供机构进行治疗。大部分的公立、私立医院都是协议医疗机构,其区别主要在于患者就诊时疾病报销的比例。法国医保主管机构是法国社会医疗保险局,主要负责统一协定医疗服务的报销标准。医保基金的管理是由非营利性的基金会进行统一管理,采取理事会的管理模式,理事会包括投保人、委员会代表,基金会的管理费是从保险基金中按一定比例进行拨付。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主要包括单位、雇员以及国家税收,其通过社会保险和家庭补助征收联合会下地方的征收联盟进行统一征收,各基层基金委员会再根据上报申请将保费汇入投保人的账户中。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互相制约,受到立法机关、社会医疗保险局的监管。1.3日本。日本实行全民保险制度,具有强制性,其主要分为三类:健康保险、国民健康保险以及老人保健。健康保险的投保对象为企业雇员,其又分为政府主管和工会主管,政府主管的投保人多数为中小企业的雇员,工会主管的则是大企业或同行业多数企业组成的工会组织进行管理。国民健康保险面向的投保对象是农民和自营个体户。参与全民保险制度的投保人只需支付20%~30%的医疗费用[5]。老人保健则是针对国家日益老龄化的趋势所设立,由个人、国家及保险机构共同负担,个人所负担的费用不超过10%。日本的全民保险福利性高,除了日常的医疗费用外,其产生的额外费用如伙食费、探视的慰问费也一并支付。医保基金中由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和税收组成。日本的医疗保险主管机构是劳动厚生省,其负责政策的制定、监督及管理,医疗保险管理实行行会管理,由投保人、企业单位代表组成,具有独立性,负责日常的保险业务,其按照劳动厚生省制定的费用标准向医疗服务提供者支付费用,受到基金会和团体联合会的监管。1.4中国台湾地区。我国台湾实行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属于强制性社会保险,以政府主导、运行,覆盖率达99%的台湾人口,投保人均享有公平的基本卫生服务,可使用健康保险IC卡到任意1家特约医疗院享受医疗服务[6],在就诊时根据投保人职业身份缴纳挂号费及部分需负担的费用,而不以所患疾病区别缴纳费用,持有“新希望卡”的弱势群体则只需缴纳挂号费,部分负担费用可全免或减低[7]。台湾医保的主管机构是卫生署,下设4个平行组织,下属的中央健康保险局负责日常的医保基金的运作以及其他日常业务,它受监理委员会的监管。投保人统一将保费交至中央健康保险局,费用协定委员会与医疗服务提供者根据其费用申报情况与其协商并支付、分配医保基金,医疗服务提供一方根据患者就诊记录向健保局申请给付费用,健保局则根据服务方申请费用与事先划定的费用总额进行对比,如果申请费用低于给定的费用则全额支付,否则按比例给付,争议审议委员会负责解决中央健康保险局与投保人、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出现的争议。

2对完善我国大陆地区医院医保的启示

我国医院医保管理部门的目前功能定位主要有贯彻医保政策[8]、与医保经办机构的合作和沟通[9]、收费信息系统维护、有关医保事务的联络[10]、医保业务的核查和考核以及协助医院领导决策。现存问题包括:①医保管理工作仍不规范,无统一的政策制度,导致医保经办机构对政策解读有不同规定,医保工作较为混乱[11];②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工作内容冗杂且工作量大,不仅需要向参保人员、医务人员解释医保报销费用、政策等问题,还要解决其存在的矛盾与分歧;③由于在传统的医院管理中,临床医学仍是核心,所以对医院医保重视不够,常由医学专业人员担任医保办主任,以解决高年资医生的职务问题,有着管理、财务、信息等学科背景的非医学专业人员往往充当着辅助人员的角色,升迁机会较少,导致工作积极性低[1]。根据上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院医保管理模式比较,对完善我国目前医院医保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见表1。2.1统一政策制度,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法国医院医保管理分为三级管理,分别是全国、大区及省级机构,全国负责医疗保险的立法管理,而大区一级则负责与医疗服务提供机构签署相关报销费用的协定,省一级则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如报销费用、发放补助金等。我国台湾地区则是根据医保的具体内容由4个不同的平行组织进行管理,医保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0年10月第37卷第5期ChineseJournalofSocialMedicine,October2020,Vol.37,No.5964管理工作内容分工明确,权责划分清晰,能更好地规范管理内容和管理机构,各个机构也能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目前,虽然我国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已实现地市级统筹,但仍需实现统一政策制度,以避免多个医保经办机构有多个制度规定,造成医保工作的混乱。加之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工作事务繁多、冗杂,对此,建议医保经办机构的管理可实行分级管理,由国家统一调控。在医保局最新的《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中已明确提出,鼓励按照分级管理思路探索省级统筹模式。根据工作内容划分部门并逐步扩大统筹范围,统一政策制度,出台统一的医保政策解读,规范医保管理工作,减轻医院医保的负担以及化解政策多样化所带来的矛盾。2.2落实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提高医院医保管理地位。在德国、法国、日本,医疗服务提供一方与政府都是可以进行协商的不同主体,契约关系使得两者可通过平等协商确定医保的支付标准、医疗服务质量等事项。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的《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虽已提出要建立健全医院治理体系,明确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举办及监管功能,但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管办不分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公立医院作为卫生部门的附属机构,缺乏独立决策权和法人的自主权,忽视了市场的作用,不重视医保所能发挥的经济杠杆作用,导致医院医保管理地位较低。医院医保经办机构作为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部分医院却仅在医务科、财务和物价科或医院管理科等下挂“医保办”[1],较少参与医院管理的决策。因此,建议从医院管理体制下手,真正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激发医院管理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公立医院重视市场以及医保所能发挥的作用,从而提高医院医保的管理地位。2.3提供专业化培训,提高医保人才专业化素养。法国设有专门学校、机构,根据专业划分为医保人才提供初级、高级的强制性培训,培训对象有医疗专家、行政骨干以及医保机构的领导等。我国台湾地区则积极引进专家学者使管理机构充满活力,保持科学性。而我国大陆地区由于临床医学仍是核心,许多管理层的职务都是由医学专业人员转岗担任,但医院医保管理作为一项专业化的工作,需要有管理、财务、信息等多重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完成[12]。提高医保人才专业化素养,可以使其更好地承担医保管理的职责。因此,建议完善大专院校医保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度,一方面将基金运营管理、公共管理学、数据管理等课程设为必修课,另一方面对现有医保管理部门的人员要提供完整的专业化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以更好地承担医保管理工作。2.4加强医保信息化服务建设,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在法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医疗保险服务体系中,投保人凭着社会保险卡、IC卡便可以完成结算支付业务,投保人可以在规定的所有医院享受医保待遇,这一完善的信息化服务除了可以改善就医体验外,还加强了对医疗费用支出的监管力度。鉴于我国目前仍未建立完善的异地服务和结算体系,使得医院医保部门需要应付不同地区的医保经办机构,工作内容繁琐,容易造成矛盾。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全国医保信息化服务系统尤为重要,将医保申请、费用结算、支付保费的流程信息化,使参保者在异地就医中能得到完善的医保保障以及更好的就医体验[13]。2.5探索第三方医保外包服务模式,提高医保管理工作效率。在德国、法国、日本,医院经办机构更多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的机构或组织,其自身就有着人事权和财务权,一般由投保者、雇主等代表组成的董事会统一负责管理,一方面有独立的开支管理,可以降低政府的事务支出[3];另一方面与医疗服务机构、政府是3个不同的主体,可以提高机构运行效率。目前,我国医保经办机构仍主要以行政管理模式运行,不重视实际工作效率而拘于形式化,医院医保部门僵硬的设置方式使得政府支出增加,服务精神缺失。现已有医疗机构探索类似上述地区的第三方外包服务,第三方主要由专业卫生信息人才进行运作和管理,作为辅助一方帮助医疗机构完善医院内部评价系统,从而更好地提供医疗服务。我国不同规模的医疗服务提供一方对于医保管理服务的外包有着不同需求,大医院可能会需要专业的信息审核机制,规模较小的医院将相关医保管理服务外包出去可减少医院自身的事务性支出。但第三方的医保服务模式仍在发展初期,其良好发展还需要配套的法律及相关监管措施,除了要受到政府部门的法律监管,还可加入雇主、投保者、医疗服务提供者所选代表或诸如联合会的团体监管,以保证医保基金的良好运作。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典型地区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运行模式,针对目前我国医院医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医保管理不规范、工作内容繁多、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地位低、管理人员专业不匹配等问题,对完善医院医保管理制度提出以下启示及建议:统一政策制度、提高医院医保管理地位、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医保信息化的建设以及探索第三方医保外包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方立忆,靳启国,柳伟华,等.山东省综合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人员配置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5):398-400.

[2]轲瑶.吉林省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的组织机构改革探析[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5.

[3]隋学礼.德国医保的特色———国家调控与市场化运行[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3):6-12.

[4]李久辉,樊民胜.法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对我们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8(31),46-48.

[5]崔万有.日本社会保障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8-20.

[6]蒲皆秀.台湾地区医疗卫生管理考察体会[J].海南医学,2013,24(5):755-757

[7]朱婷.中国大陆全民医保与台湾地区全民健保福利性之比较[J].西北人口,2012,33(4):47-51.

[8]周明开,何蓓.构建医疗保险平稳运行的“坚强桥梁”———苏州市区定点医院医保办机构职能情况调查[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5):73-78.

[9]李品.浅析新医改背景下医保办的职能与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0,6(2):198.

[10]刘俊美,张彩林.浅析医院医保办在医保管理方面的作用[J].雪莲,2015(27):120.

[11]佟峰,孟繁会.医院医保办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116-117.

[12]刘聪,袁涛.医院医保从业人员能力建设刍议[J].中国医疗保险,2017(9):47-50.

我国启示范文篇3

关键词:医学教育标准;人文教育;对比;启示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医学事业实现国际化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学教育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新形势下,为提高高校医学教育水平、医学国际竞争力和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开展中外医学教育标准对比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外医学教育标准以及比较

1.中外主要医学教育标准

目前,在世界上比较重要的医学教育标准有《IIME标准》《WHO西太区标准》《WFME标准》《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1)《IIME标准》。《IIME标准》的全称是《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制定于2001年,内容涉及总结性个人评估并以保证医学毕业生的质量为目的。(2)《WHO西太区标准》。其于2001年制定,包括促使医学院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内容。(3)《WFME标准》。其于1999年制定,其内容涉及培养高素质毕业生、提升教育质量和完善教育改革等。(4)《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我国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内容主要涉及对医学毕业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等方面。

2.中外医学教育标准在人文教育方面的比较

基于不同的国情和思想意识形态,中外医学标准在人文教育方面有着较大差异。(1)知识目标上的差异。国外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均强调了建立社会医疗体系的重要性和医疗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照顾。在其标准中,毕业生必须掌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特点,并学习如何公平有效利用社会公共卫生资源以及掌握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方法与态度。而在国内,我们对这些尚无关注。实践证明,现在的医疗已经不仅仅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身体上的病痛,更涉及对社会和心理等诸多问题的重视。在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之时,应更注重其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益性。(2)技能目标上的差异。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在医学上的理念就开始发生变化,他们认为在医疗体系之内的人应作为消费者而不应是患者,医生是为其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之人,双方在关系上是平等的,双方在相互探讨中商讨医疗方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沟通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就变成了医学技能培养中的重要内容。沟通包含着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两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正确获得当前情况并为之做好准备;第二层次是医生与社会媒体之间的沟通,两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医疗方的情况快速被社会所知并能获得社会上各方面的支持;第三层次是医生之间的沟通,两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并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也有着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疾病的研究复杂多变,在治疗时应考虑各种情况而不盲从权威;另一方面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医生必须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并能够终身学习。(3)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在国际标准中,个人情感、人文思想和文化背景都是被尊重的,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应有着负责、正直、严谨的科学探索精神。虽然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疑难杂症也逐渐被攻破,但技术的进步与人们对健康的永恒追求比起来,其中的差距还是较为明显。在医学教育中必须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作用,明确医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体验与关切。然而此种内容却未能在我国得到具体体现。

二、标准比较对我国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启示

我国在医学院校人文领域的建设中,应结合国外的先进文化与先进理念,以人为本,注重对“人”的关怀。

1.加强对医学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医生是一门崇高的职业,在从业过程中,应充分尊重个人文化和背景的差异,以自己的专业能力最大限度地为患者减轻伤痛,在治疗中保持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在国外的医学院校当中,人文教育是独立学科,人文教育的意义是使得医生从人而非简单从病出发看待病患,注重身心协调,在从业时能够有效与患者沟通,其临床的行为能够符合伦理道德标准。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应该与医学的发展、文化背景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卫生需求相适应。

2.加强对沟通能力的培养

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语言排在第一位,彰显了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得到治疗与照顾,更需要被尊重,而能够与患者沟通并理解其在病痛中的感受也是医生的职责之一。此外,在医学教育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与同行之间的沟通能力,从而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应培养学生与卫生管理机构之间的沟通能力,以了解政策法规的最新动向并能提升自己相应的职业技能。

3.丰富医学人文教育和社会体验、志愿服务类课程

医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是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医学生的课程设置可以根据国情,考虑以传统文化、生死教育等课程丰富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内涵,以医院志愿者服务和各类社会实践和活动带动学生参与到临终关怀、敬老孝老等社会体验中,以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的情怀。当前我国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医学人文教育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突破,以带动未来医生群体人文素养的提升,这改善对于医患关系,创设一个公平、有序、有责任感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晓阳 严光菊 单位:四川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威,谢长勇,潘晨,等.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与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

[2]彭丽,冉素娟.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5).

[3]黄丹华,纪泽泉,吴少巧,等.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J].西北医学教育,2009,(2).

我国启示范文篇4

【关键词】倾销反倾销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一、美国实施反倾销政策的原因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制定反倾销法并使用反倾销政策的国家,美国实施反倾销政策的主要原因有:

(1)竞争优势相对下降是美国产业需求反倾销的根本原因。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动摇,欧共体和日本的经济实力逐渐上升,开始威胁到美国产业的竞争地位和利益。到了70-8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逐渐扩大,导致两国贸易摩擦越来越严重,同时,美国与欧共体的贸易争端也日益激烈。进入9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加大,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又开始升级。同时美国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贸易摩擦。这些贸易摩擦反映在微观层次上,就是美国一些产业因为竞争优势而要求政府给予保护,在关税水平不断下降情况下,对反倾销和其他一些贸易保护工具需求上升。

(2)保护本国的企业利益。美国的行业组织对政府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力,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不能不考虑行业组织的意见。

(3)为了减少贸易逆差。美国的贸易逆差很大,国民对这一方面颇有微词.为了政府的顺利执政,政府要对外国实行反倾销。

(4)反倾销政策具有强烈的政治背景。从直觉上看,反倾销政策确实是一种保护机制,它可以保护国内生产、抵制外来竞争者。但是,除了掠夺性倾销以外,反倾销法并没有其他合理依据,唯一的支持条件就是公平性。反倾销政策之所以一直很有生命力,是因为它不仅对所保护的产业及其利益代表者,而且对于那些直接相关的政府和法律界人士都会带来很多既得利益。

(5)某些行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企业觉得有利可图,便一窝蜂地盲目上马,不正当价格竞争的风潮走向国际,导致反倾销指控。

(6)宏观经济“失衡”是美国政府实施反倾销政策的内在动因。

(7)“政治成本”最小化是美国政府偏好反倾销政策的体制原因。

(8)行政管理部门和官员的利益最大化是反倾销实施的催化剂。

二、美国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政策的原因分析

我国作为美国最主要的反倾销对象,分析研究其原因对于预防和应对来自美国的反倾销诉讼具有重大意义。(1)我国产品具有劳动力和原料的双重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有利位置。(2)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一系列国家认为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的,在计算“正常价格”时通常采用“替代法”,具有明显的不公平性。(3)近20年来,中国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年均递增超过10%,高于全球贸易同期增幅近一倍,部分商品的出口数量、增长态势引起了进口国部分生产商的关注和不满。(4)一直以来的中美贸易逆差是美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贸易政策的主要原因。(5)我国出口的商品总体附加值比较低,多“以量取胜”,甚至存在个别企业低价竞销,授人以柄。(6)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反倾销的相关知识,对反倾销对策不够了解,往往“任人宰割”。美国在不断取得反倾销成功之后,越发随意而大胆地滥用反倾销手段。

三、美国反倾销政策给我们的启示

(1)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待遇,创造有利于我国的贸易环境。在美国确认是否存在倾销行为和核算倾销额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国家”与“非市场经济国家”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在相同的反倾销诉讼案件中只是因为国家“性质”的不同,就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美国政策规定:如果“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被调查商品的产业是其市场导向产业,那么计算该产品正常价值时就可以采用市场经济国家待遇。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中没有一家成功申请为美国市场导向产业,但是中国的市场经济程度已达很高水平,已经得到欧美国家的普遍认可,而且几乎所有工业产品的价格都是通过市场来定。我国企业申请市场经济待遇的成功率之所以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企业对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了解、理解的不透彻,举证不充分,从而致使申请失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在应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中,只要企业能较为深刻地研究国际贸易惯例和运用有关规则,充分举证,申请市场经济待遇成功是完全可能的。

(2)寻找并挑选有利的替代国及类似商品。一旦申请市场经济待遇失败,美国就会以替代国相同或相似商品的价格标准来计算被调查商品的正常价值。不同的替代国,同类产品的劳动力价格、原材料成本、销售与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利润率等要素均不相同,故计算出的产品正常价值自然差别很大,从而造成反倾销调查的不同裁决。因此,替代国的挑选也就成了确定倾销是否存在的关键因素。如欧盟对我国彩电的反倾销案中,选择新加坡作为替代国,由于新加坡的劳动力资本水平远远高于我国,是我国的20倍,因而自然而然就得出了我国彩电倾销的结论。因此,我国企业要想打赢反倾销官司,就必须灵活运用一些国家的反倾销政策,寻找、选择有利的替代国及类似商品。

(3)充分提供有力证据证明未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破坏。美国启用反倾销措施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确定存在倾销行为;二、倾销行为对本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据此,即便我国某一产品被裁定为“倾销”,但只要我们能证明这一产品并没有给对方国家的同类产品生产商带来“实质性的损害”,就能免于被征收倾销税,进而停止反倾销诉讼。

(4)建立重点产品预警机制预防贸易摩擦。据有关部门统计,美国反倾销应用较多的产品分主要集中于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工及相关产品、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和矿产品等等。所以,针对这些产品,我国可以建立相关的预警机制防止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例如,可以通过海关监测统计这些产品的进出口数量。如果出现某种产品数量的激增和价格的下降,应对该产品进行密切关注。

(5)适当增强利用反倾销保护本国产业的力度。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实施反倾销的数量过少。今后我国要加强利用反倾销手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积极合理地利用世贸组织规则这一合法有效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免遭外来损害或损害威胁。但是,对反倾销的使用要遵循适度原则,过犹不及,以邻为壑可能会导致别国的报复和对下游产业的严重损害。

(6)制定完善涉外经济法律,并适时修改以保护本国产业。美国之所以能大量运用反倾销措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拥有完备的反倾销法律体系,并根据自身需要对其不断完善修改。因此,面对目前严峻的国际反倾销形势,我国要想更好地应用反倾销保护本国产业就必须建立完备的反倾销法律体系,帮助企业积极应诉。要做到这些,首先我们应当熟悉WTO的游戏规则,并学会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保护自己。其次,我们要借鉴美国涉外经济法律的经验,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建立完善反倾销法律法规。

(7)扶持重点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美国实施反倾销的产品分布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而我国出口的产品中占有较高比重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另外,我国产品遭受反倾销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的产品很多是“三高一低”的产品。关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商品的出口比重,我国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要想改变我国的出口结构,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

(8)扩大出口市场。作为美国主要进口国,我国必然成为美国贸易保护的头号牺牲品。近年来,我国产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致使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迅速增长。据美国商务部统计,中国已跃升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对于这种情况,除了美国企业严重不满外,美国政府也认为,逆差对美国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这样美国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必然会对来自我国的商品实施反倾销,以尽量阻碍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所以,为了使我国遭受的反倾销数量减少,我国必须分散出口市场。

参考文献:

[1]任民,倾销与反倾销.化工文摘,2003.

[2]杨宏,许宗毅,叶雅丽等.欧美反倾销政策及我国企业的应对措施.冶金经济与管理

[3]余盛兴.美国修改对华反倾销政策.WTO经济导刊,2005,5.

我国启示范文篇5

关键词:美国;农村合作社;经验借鉴

自1844年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合作社——英国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成立以来,合作经济在国外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发达国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已经十分发达,具有庞大的规模与组织体系和十分健全的功能,它们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各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拟对美国的农村合作社成长模式进行分析介绍,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启示与借鉴。

一、美国农村合作社概况

美国农村合作经济迄今已经有18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由于美国是以家庭农场作为基本的农业生产单位,所以农业合作社也称为农场主合作社。美国的农业部曾经给农场主合作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农场主合作社是由拥有共同所有权的人们在非盈利的基础上为提供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而自愿联合起来的组织。根据该定义,合作社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合作社由它的全体社员所拥有,其目的是为社员谋取共同的经济利益;合作社由社员民主管理,实行一人一票制;合作社是一种非盈利性组织,年终的盈余在扣除必要的公共提留后,按社员同合作社的业务交往量的比例返还给社员;社员要交纳或认购一定金额的合作社股金,但合作社对股金分红的比例进行限制,红利的年率不得超过8%;合作社主要为社员服务,对非社员的服务不得超过服务总量的50%。这些条件基本上体现了国际上通行的合作社原则。美国目前有农业合作社3800多个,其中包括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和其他类型的合作社,入社会员为400万人,每6个农场主就有5个参加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年营业额2500万美元。

美国的农场主合作社按合作内容,可分为销售合作社、供给合作社、其他服务合作社及信贷合作社等。实际上大多数合作社兼营供、销和提供有关服务业务,因此前三类合作社无法严格分开。现有的近4000个合作社中,如果按供应、销售和有关服务的营业额占本社营业总额50%以上划分标准,其中52%是销售合作社,36%是供给合作社,其他服务合作社占12%。

二、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特征

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还出现了一种被称作“新一代合作社”的模式。这种合作社最早出现在美国北达科他州,后来迅速发展到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加利福尼亚、南达科他等州。所谓的“新一代合作社”具有以下一些制度特征:

传统合作社往往是以销售初级农产品为主,而新一代合作社是以创造农产品附加值为主要战略。

由于实行附加值战略需要对生产和销售进行大量投资,因此农民必须承购大额股金,通常每个社员承购股金在5000-15000美元。这些钱必须事先支付,以便束缚社员和确保股金基数。

股金额度和交售农产品数量相联系,一个社员必须承购与其交货量相应的股金。每一股的金额,根据原材料加工数量与总投资之间的定额来计算。

如果社员不能够提供合同规定数量和质量标准的产品,合作社将从市场上购买这些产品,并按市场价格计入社员账户。

社员资格不开放。在传统合作社原则下,社员资格开放意味着任何一个生产者都可以通过交纳少量股金加入合作社,而且他们向合作社出售农产品的数量不受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社需要拥有足够的设施余地,以便接受额外的成员和产品,但却导致了加工能力和产品供给过剩,经营效益下降。新一代合作社根据合理的经营规模确定资产总股本和接受社员的数量,并按社员持股数量确定其产品限额,因而能够保证合作社在高效益的情况下运行。同时,社员股份在得到班子会批准后,可以交易。因此存在一个股份市场,它们的价值依据人们对合作社绩效的预期而变动。

由于股份是可以交易的,因此整个股本具有永久性(在传统合作社中,由于社员退社自由,因此股本不稳定),这样银行就能提供条件优惠的贷款。公务员之家

社员资格不开放和股份可以交易,意味着净资产值在已分配和未分配资本中的组成比例并不重要,未分配基金在交易市场上被股份价格资本化。在现实中,大部分新一代合作社并没有多少未分配的净资产值。

如果经营规模要扩大,就出售更多的股份(集资),首先是卖给已有的社员,然后再卖给其他农民。

如果在经营规模不扩大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资本(如技术更新等),则社员被要求按其交货量比例增加股金。对农民来说这样的额外投资是合理的——如果他们反对,那么他们的股份就会下降。

为了避免合作社被一个社员独占,有些新一代合作社对每一个社员可以拥有的股金数量进行限制。

利润作为惠顾者退款分配给社员。由于社员投资和交易数量成一定比例,因此红利也与社员持股成比例。几乎所有的退款都是现金支付,只留很小的数量作为储备。

有时候合作社也向社区出售优先股,但对优先股有8%的利率进行限制而没有投票权。

理事会由社员在其中间选举产生,合作社实行专家管理,一切重大事项都要经过可行性研究。由于新一代合作社以创造农产品附加值为主要目标,因此农民的销售收入在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支付账单中的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了61%,从而也大大提高了合作社对农民的吸引力。

三、美国农村合作社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总结和借鉴美国农业合作的经验,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道路,有助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建立健全合作经济法律体系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由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的社员组成的,本身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尤其与大型股份公司相比,往往处于弱者的地位。因此,必须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国家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鼓励和支持,以有利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所的特定行业或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合作社的立法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如果我国不能从立法上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做出明确的界定,那么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就无法确认,国家对合作社的各种政策就不能得到真正落实,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不可能健康的发展。美国在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无不率先制定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农村合作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虽然没有完整的合作社法,但它的很多法律都涉及到了农场主合作社。我国应借鉴美国农村合作社的立法经验,及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历史传统,适应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合作经济法律体系。

(二)建立健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

美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方法为手段,基本上都沿用了股份公司的管理方法,实行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分权制。而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存在组织化程度不高、管理运作不规范的现象。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该借鉴美国农村合作社的组织管理经验,逐步完善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在坚持为社员服务的宗旨下,完善民主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完美结合。美国在坚持传统的合作经济原则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对传统原则有所创新。美国在遵循按交易额分配的同时,适当增加了按股分配的比例,并严格限制红利的年率不得超过8%。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模式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再造很有借鉴意义。

(三)建立完善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系统决定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结构功能统一律”,即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稳定、完善的结构决定了功能的全面性。有效的组织体系能产生1+1>2的系统效应。组织结构是衡量一切组织机体运行效率的主要标志。美国的合作运动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合理的组织结构。这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宏观排列的有序性、微观运行的效率性和总体行为的公正性特点。

1、宏观排列的有序性。美国的合作运动已经在现实经济中形成合作社三级组织结构模式。即基层合作社、地区联合社及全国总联盟。在合作组织由小到大的形成过程中,权力与控制力也逐渐上移,离开基层社和社员。

2、微观运行效率性。合作社的各层次和各层次内部的具体经济组织运行是高效率的;合作社组织中的三个层次具有不同的职能,分工明确;合作社各层次内部的具体运营组织和企业专业化。

3、总体行为公正性。美国的合作社的组织结构透明度高,从而形成社员资格管理制度与利益分配上的公正性,即自由进入、民主管理、利益分配(按来源即交易额、股金与劳动量分配)(王济光,1989)。但是,目前我国仍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四)政府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有效的政府支持则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美国的实践表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顺利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鼓励和支持。美国政府积极协助组建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制定法律保护合作社的发展,还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各种优惠,如税收优惠、信贷优惠等。由“民办官助型”转化为“政府主导型”的过程,是我国国家和合作社关系的演变历程。我国政府应及早实现角色的转换,从原来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事无巨细的管理转换为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我国可采取适当的产业倾斜政策,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局等方面体现出对农村合作经济的支持。与此同时,我国也可以效仿美国政府的做法尽早出台相应的合作社法,并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财税和信贷政策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何慧丽.美国合作社印象[J].中国合作经济,2007(3).

2、贾英杰.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

3、张胜文.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

4、R.科斯,A.阿尔钦,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我国启示范文篇6

关键词:管制金融金融自由化金融监管

韩国的金融制度是较为实用性的金融制度,自建国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其金融制度的沿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虽然在每个阶段,韩国的金融制度在理论上都存在着诸多缺陷,但其操作性一直不错,为韩国经济的起飞提供了保障。其发展历程可表示为“自主中立金融——管制金融——自由金融”三个阶段。

一、历史沿革

1自主中立金融阶段。建国初期为了治理混乱的经济金融秩序,消除严重的通货膨胀,消除殖民地金融制度的影响。1950年5月颁布的《韩国银行法》确立了韩国金融业的民主性、自由性与独立性,紧接着其中央银行韩国银行的成立标志了韩国自由中立的金融体制开始运作。在整个50年代,韩国政府都在为巩固其新建立的自由中立的金融制度而努力,颁布了多部关于银行的法律,例如《韩国产业银行法》、《农业银行法》等。到50年代末,韩国自主中立的金融制度已基本成型。

2管制金融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金融业进入管制阶段,也是政府主导型产业金融体制时期,金融体制独立性逐渐丧失,转而成为政府推行其产业政策的工具。1962年韩国修改了《韩国银行法》,政府接管了中央银行的大部分权利,使政府直接干预和控制金融具有了合法的依据。在这一阶段银行业在金融业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很不发达,甚至可以说是无足轻重。进入70年代,政府逐渐意识到金融多样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972年,韩国政府采取措施,整顿民间金融市场,调整和转换银行债务,降低利率等,其目的是改善金融机构状况,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3自由金融阶段。1980年韩国颁布了《一般银行经营的自律化方案》,1982年修正了《普通银行法》,开始了韩国金融业向自由化国际化发展的变革,并通过出售银行股份等方法完成了部分银行的私营化,以此来刺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但一直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金融自由化改革仍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阶段的改革是完成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私有化,而没有完成预期的自由化。

二、亚洲金融危机前后的韩国金融制度改革

20世纪90年代起韩国政府开始加大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步伐,但至爆发危机时仍有部分步骤尚未实施,例如原定于1996年实行的取消活期存款外的所有对贷款和存款利率的管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管制金融的惯性,以及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改革在有的地方还不够完善,甚至出现了漏洞和负面的影响,这也是其后的金融危机能在韩国造成激烈动荡的原因之一。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是政府的定位不当,在自由化改革中政府提倡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这类机构背后大都有工业集团或财阀的支持,它们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干预能力较强。第二,自金融自由化改革以来,利率管制放松过急,使韩国国内利率上升,刺激了国外游资的大量注入,并刺激了国内企业举借外债的程度,至危机爆发时,韩国企业举借的大量外债加剧了韩国金融状况的恶化。第三,金融监管不够明细化,过于追求理想目标而忽略了可能遇到的风险,同时政府对于金融企业的保护性太强,纵容其盲目扩张而不允许其破产,这些措施加剧了韩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三、韩国金融制度变迁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有助于恢复韩国金融的稳定,同时给其他国家提供了一定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1金融自由化是大的趋势所在。但是金融管制或者说是由政府控制金融也并不是没有好处,好处之一就是金融业可以明确而直接的为政府的战略目标服务,可以集中金融业的力量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服务。韩国的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正是在管制金融时期韩国的经济得到了腾飞和发展。

2政府在本国金融业发展中的定位要正确。政府干预虽然有些时候会阻碍金融业的发展,但这却是防止金融动荡最有效的手段,但同时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干预过多就会扭曲金融业,在我国目前可表现为政府对银行的不当干预要减少,但对资本市场的控制要有力。

3加快商业银行的改革。严格控制不良资产率和保证资本充足率,完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加大商业银行经营的透明度,加强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

4协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金融倾斜的程度不能太大,强化直接资本市场在国内资本运作中的作用,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要降低,同时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降低准入门槛。

我国启示范文篇7

从20世纪中期的“向苏联学习”到现在的“全民英语学习热”,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英语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至今,英语教育已全面深入中国的中小学,在一些发达的城市和开放地区已经普及到小学甚至幼儿英语启蒙学校。不过,虽然我国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英语教育和不断改革,但真正能够灵活运用英语的人才非常稀缺。“浪费资源”、“广种薄收”是社会对我国英语教育的普遍评价。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攀升,对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大大增加,因此我国大力开展英语教育已是大势所趋。不过我们必须看清,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学习英语的中小学生只能学到最基础的语法知识和寒暄用语,实际操作性非常小且没有适合英语训练的文化环境。就算是相对高中以后甚至进入大专院校继续学习英语的学生,他们在英语学习上也是局限于功利地为了顺利升学,获得证书或成功结业。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时间一久,他们便几乎不再接触英语,更别说运用于日常交际和工作中,数年后便逐渐丧失英语以前积累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语言环境的缺失很大程度上阻滞了中国英语教育的进程。

2西方国家外语教育经验

2.1英国外语教育经验

英语的外语教育启蒙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几百年以前,如今英语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外语教育体系。在教学上,英语教育机构致力于确立长期的语言发展规划,他们非常重视儿童早期的外语启蒙,把改进中高级学校的外语教学水平和提高国民外语意识,发掘成人外语潜力作为其外语教育发展目标。就教学模式而言,英国外语教育力求“理论联系实践”,以直观的教学手段,强调听说读写技能全面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班教学,注重学生直接参与,以语料输入开始,让学生反复模仿操练,达到熟能生巧。

2.2美国外语教育经验

美国外语教育标准可归纳为5个以C开头的单词: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联系),Com-parison(s比较),andCommunitie(s社团),“5C”也被称作《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以下是这五个标准的具体内容及其所需要达到的教育指标。(1)交际:不用英语而是用别国语言交流;(2)文化:了解多元文化,获取跨文化知识;(3)联系:联系各种学科并习得多元信息;(4)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语言文化本质的理解;(5)社区:参加各种国内外多元社区活动。“5C”标准相互补充和支持,合力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外语教育体系。作为美国当代最新的外语教育理论,不容置喙为其他国家外语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3西方外语教育对中国英语教育的启示

我国启示范文篇8

一、目前国际上的医疗保险制度及付费方式

(一)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指当人们患病或受到伤害以后,由国家或社会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世界各国因为其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医疗卫生状况的不同,其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区别,这与我们查阅文献的结果相一致,我们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国家其医疗保险制度相差较大,覆盖范围也存在差异。在国际上,暂时还没有一套通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分类方法。因此,我们在这里只介绍国际上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

(二)医疗保险付费方式

医疗保险费用偿付方式种类繁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

1.按偿付时间分类

(1)后付制(postpayment)是指在医疗服务发生之后,根据服务的数量和偿付标准进行偿付的方法。后付制目前使用最广泛,其典型的代表就是按服务项目收费。(2)预付制(prospectivepayment)是指医疗服务发生之前,保险机构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向医疗服务提供者偿付医疗费用。总额预付制、按服务单元付费、按人头付费以及国际比较先进的按疾病诊断组付费(DRGs)均属于预付制。

2.按偿付内容分类

付费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对医生进行偿付,如按人头付费制、工资制等;二是对医疗服务进行偿付,这里医疗服务包括对门诊医疗服务、住院医疗服务及药品和护理服务等。

3.按偿付对象分类

可把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分为直接偿付和间接偿付两类。被保险人在产生医疗费用后,直接偿付是指由保险机构直接向医疗服务提供方进行偿付;而间接偿付是指被保险人先向医疗服务供方支付费用,然后按相关规定向保险机构报销。

4.按偿付水平分类

将付费方式分为全额偿付和部分偿付。前者是指被保险人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全部由保险机构偿付。后者则指被保险人按规定自付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剩余的部分由保险机构进行偿付,包括起付线、按比例自付、封顶线等方式。5.按偿付主体分类付费方式分为分离式和一体化方式。分离式是指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方相互独立,保险机构负责医疗保险费用的筹集与偿付,医疗服务提供方则负责向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一体化方式是指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职责进行合并,如美国的健康维护组织(HMO)。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付费方式主要有按服务项目付费、总额预付制、按服务单元付费、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五种方式。

二、泰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及付费方式概述

泰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公务员医疗福利计划、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30铢医疗保险计划。目前,30铢医疗保险计划覆盖面最广,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从2001年4月到2005年9月,30铢医疗保险计划覆盖的人数由1390万增至4730万,占到全国人口的75%。

(一)泰国的医疗保险制度1.30铢医疗保险计划内容和发展

2001年泰国由他信.席尔瓦领导的泰爱泰党开始执政,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其中便包括30铢医疗保险计划。该计划覆盖泰国除公务员和企业职工之外的其他所有人员;参保人在自己所在辖区的医院、诊所及卫生中心看病时,每次只需一次性缴纳30泰铢(约6元人民币),即可享受门急诊或住院医疗卫生服务,无需再支付除此之外的任何费用。2.30铢医疗保险计划的参保登记需要事先注册登记才能享受该计划,本着公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此医疗保险计划的登记资格为拥有13位身份证号码且没有享受到公务员医疗福利计划及社会医疗保险的泰国公民。

(二)泰国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

如病人去定点医疗机构就诊,除去其自费的30铢外,其余的医药费用由中央政府直接向医疗机构支付。政府资金主要来自于税收,国家将用于卫生的财政拨款,扣除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医疗设备购置、教学科研以及艾滋等疾病防治的专项经费后,全部用于此计划。另外,近10%的新增卫生经费也投入到该计划。政府在向医疗机构付费时,一般采用混合支付方式,主要是按人头付费和按病种付费方式。门诊和预防由国家财政按人头付费的方式支付给医院,住院则实行总额预算下的按疾病诊断组(DRGs)付费制度。

三、马来西亚的医疗保险制度及付费方式概述

(一)马来西亚的医疗保险制度马来西亚的医疗保险制度分为公立医疗保险和私立医疗保险,其筹资有以下三种途径:

1.卫生部直接编制预算

按照预算一次性支付公共医疗体系的开支,其中运营预算主要支付管理、公共卫生、医疗照护、支持服务等各项支出;发展预算主要用于培训、设备采购及医院的设立和扩展方面。

2.社会安全基金

月薪1000马币(随国民平均收入水平调整)以下的雇员必须强制投保,保费则由雇主全额负担。

3.私人保险公司

政府大力推动国民健康保险,被保险人可以在特约的医院接受医疗服务,并直接由保险公司支付医疗费用。马来西亚实施居民基本免费的医疗服务,但是近20余年来,随着经济领域私有化程度的加速和政府卫生预算的闲置,政府正推动私人医疗机构和私人保险公司发展。国家规定购买私立医疗保险的公民可以部分减免个人所得税。马来西亚的私立医疗保险主要有3家保险公司提供,截至2005年,其市场份额超过60%并持续逐年递增,保险覆盖范围主要是住院、手术以及部分重大疾病等。

(二)马来西亚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

马来西亚的公立医疗保险对卫生事业的财务实行政府统一管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费用根据国家预算安排支付。卫生部门的卫生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均属国家公务员,国家对公务员及其家属实行公费医疗;卫生防疫、妇幼事业的支出均由国家负担。私立医疗保险由保险公司支付被保险人的费用。2005年开始,马来西亚在几家公立医院试点一项“病人完全付费计划”(FPP计划),在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但只适用于特定的疾病。FPP计划是指病人在医院内所有的费用都需自费支付,但可以自主选择专家,不需排队或缩短排队时间,也可享受一些特需服务如头等病房等。目前,马来西亚在几家公立医院试点按疾病诊断组(DRGs)付费制度,但是仍在试用过程中,目前没有试点的结果,我们期待其试点效果早日出炉,以便我国进行参考。

四、启示

中国最初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上世纪80年代对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1998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此项举措标志着新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并在全国58个城市首先进行。随后,又先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改革。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属于混合式,既存在按项目付费等后付制,也存在按人头付费等预付制,大部分地区采用后付制的支付方式。总体而言,我国的付费方式所呈现的趋势是由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化,并逐渐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轨。通过分析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医疗保险制度,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逐步增加财政投入

相对于泰国的“30铢医疗保险计划”及马来西亚的免费医疗,我国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提高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率

随着2001年医保全覆盖计划的实施,泰国成为中低收入国家中第一批实现全民医保的国家,目前泰国的医疗保险覆盖了全国96%以上的人口;马来西亚继承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制度,也致力于打造全民医保。对于我国的三种医保制度,结合近年来的农村改革,应该重点解决失地农民以及无业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问题,因为这类人群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需要政府的支持帮助。

3.继续对付费方式进行改革

我国启示范文篇9

在经历了从1991年到2000年长达10余年的经济较高增长后,美国经济步入衰退,联邦基金利率由2001年1月的6%锐减到2003年6月的1%,信贷成本的急剧降低使美国经济步入攀升轨道,与此同时在居者有其屋的政治理念下,美国成立了房利美、房迪美、吉利美三大政府支持抵押贷款机构,向投行出售MBS融资,帮助私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购置住房,并为私人购买住房提供大量财政补贴。

2007年美国为私人购买住房提供的财政补贴预算额度

为了分散大量次级贷款可能引发的风险,美林、高盛等投行推出一种金融衍生品CDO,通过打包向对冲基金融资,转嫁风险。投行为了盈利又推出另一种产品CDS,每年从CDO发行所得中抽出一部分资金向保险公司投保。同时普尔,穆迪等评级机构均又给予这些派生产品以3A评级,诱导人们及一些金融机构疯狂购买,使得原产品与其派生产品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的债务链。

两年的超低利环境虽然保住了经济增长,但也造成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放缓、美元持续走弱、能源和原材料价格趋升、通胀压力增大的资产泡沫。于是美联储从2004年起不断加息,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房地产价格在2006年上半年达到近年来高位后逐步下滑,数据来源:bloomberg.

由于次级房贷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次贷违约率上升,次级房贷大比例地转化为坏帐。对冲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对冲基金的各大投行也纷纷亏损,随后股市大跌,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数据来源:bloomberg.

2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次级抵押贷款及由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而来的债务抵押债券(CDO)基本上分散在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5类金融机构中。数据来源:IMF。

依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截止2006年6月,包括外汇管理局、商业银行等在内的中资金融机构持有1075亿美元美国按揭债券MBS,585亿美元美国公司债券。按照美国次按债券占住房按揭债券20%的平均比例,美联储估测因次贷危机造成次按债券的损失约10%,则仅次按MBS这一品种,中资金融机构就大约遭受了21.5亿美元的损失。另外,如果考虑中资金融机构购买、持有风险远甚于AgencyDebt的公司债券中的ABS及CDO,则中资金融机构因次贷危机造成的损失更大。数据来源:美国财政部。

事实上,中国投资于美国次级贷款的主要是工行、中行等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中中国银行持有800亿左右美元的资产,较一般商业银行为多,然而该行已经处理了所有的次贷债务抵押证券,并为次贷投资计提了足够的准备金。再如工行,其在年报中披露07年末累计计提减值准备4亿美元,累计拨备金额超过07年末的浮亏金额3.57亿元,拨备覆盖率达到112%,推算看,4亿美元的减值准备约为该行07年净利812.56亿元的3.5%左右,并且并未持有与美国次级房贷相关的债务抵押债券。其他几大国有商业银行也是类似,再加上资本项目并未完全开放,游资的流入流出受到严格限制,国内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封闭,内地主要股市、债市与汇市并未与国际同步,国内衍生品市场也未建立,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不会构成直接威胁。数据来源:各银行官方信息。3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目前国内的住房抵押贷款主要还是优质贷款,没有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更没有“零首付”的现象(相反,我国目前的首付比例已提高至30%,而且有进一步上调的可能),违约风险比较小,发生次贷危机的可能性同样较小。

但是根据国外的研究报告,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率的上升要在贷款发放后的3~5年才会释放。而我国目前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中的绝大部分是近两年新增的贷款,其违约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仍有上升的可能。同样,我国央行自04年起的数次加息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加大了违约风险发生的几率。而且我国抵押贷款证券化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流通性低,风险又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一旦违约率上升,银行体系所受到的冲击是不容小觑的。这就需要我国银行体系借鉴美国次债危机在贷款抵押、信用评级、监管体系、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经验教训,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金融衍生机制,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3.1加强金融机构审慎经营与风险监管一些不考虑风险管理和不遵守审慎原则的银行业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贷标准,由于房价的不断上涨而忽视了住房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也就是贷款人自身的偿付能力,通过利用表外工具避开监管者,结果对风险的低估和无视风险以及杠杆的大量使用造成资产急剧膨胀,发展到最后难以控制,遇到爆破点引发连锁反应,由次贷危机发展成次债危机,使大批投资者蒙受损失。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贷款公司和银行推出的一系列新产品,包括所谓的“零首付”“零文件”贷款等的确都是不审慎的。银行将这些贷款证券化,把风险从银行账本上转移到资本市场,风险本身并没有消失,而是为后来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因此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我国更应当重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强化内控建设,提高贷款门槛,加大对住房贷款的审查力度,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改变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提高对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等,不断完善风险管理。

另外为了适应混业经营发展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应当实行金融监管的专业化和功能化,完善、拓宽联网核查渠道,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防止出现监管重叠、监管遗漏空缺或不作为的现象发生,从分业监管逐步转向统一监管。可以考虑设立一个机构,不仅机构内人员可以监管银行从业人员及其业务流程,本机构人员之间也存在相互制约机制,每个人都可以检举他人的监管不作为,进而加强金融协调监管,解决目前金融领域存在的监管冲突、监管空白等问题。逐步建立起统一、高效、全方位的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措施和手段,更好地体现金融监管的动态效率和灵活性,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3.2健全银行体系资产证券化与风险转移机制美国的银行由于自己不持有风险资产,而是将贷款转手赚取手续费,规模经营成为主要模式。为了提高手续费收入,不惜降低信贷标准,而次贷借款人由于自身条件不具备拥有房屋的能力,所依赖的外部条件是房价的不断上涨以及低利率环境,但这两个外部因素又是最不确定的,而且可能同时走向反向。这显然不符合资产证券化将风险转移给愿意并有能力承担的投资者的初衷。因此证券化本身并非美国次贷市场危机的“罪魁祸首”,祸根在于在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的背景下,放贷机构为了追求高收益,向那些风险很高、还款能力比较差的借款人发放了高利率的次级抵押贷款。于是风险转移并未使风险降低,相反,由金融创新诱发的金融风险有时可能还更大,带来更严重的冲击。尽管如此,我们并不能就此否认或抑制金融创新。近年来我国银行体系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不相匹配的问题不断显露,贷款长期化与存款短期化、贷款流动性降低与存款流动性增强两对矛盾并存,银行“短借长用”矛盾日益突出。不仅如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投向长期以来一直较为集中,由于创新工具的缺乏,商业银行只能被动持有信贷资产,信贷资产集中使银行体系信贷风险也难以有效分散。面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融资“脱媒”的加剧和信贷风险的集中难释,国内银行要着眼长远,不能因目前的流动性还很充足而滞缓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相反,要审慎的加速资产证券化进程,发行抵押贷款债券,引进抵押贷款投资者,以分散银行风险,改善银行流动性,优化银行资产负债匹置结构。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3.3加强信息透明度美国次贷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对市场来说是好消息,但有关次级房贷的大量真实信息存在于贷款公司和经纪公司,资产证券化以后,风险转移给了市场,信息并没有很好地传递给投资者,投资者本身的无知和设计与推销新产品的机构未能充分披露潜在风险,都在破坏着正在形成的市场。比如评级机构,95%的CDO评级未对包内资产做任何提示,表面看来都是3A级的债券,而包内主要是由垃圾债到次级抵押贷款组成的高风险资产。一旦次级贷款的借款人出现违约,资产池出现损失,次级债市场立即出现冷却。

同时,评级机构收取的费用主要来自资产抵押债券和CDO的卖家,而不是市场真正的投资人,因此存在内生性的、无法避免的利益冲突问题,导致评级机构对部分次级债的质量评估过于乐观。近年来,银监会一直提倡,资产证券化必须基于银行的优质资产,这无疑能够约束投资者的盲目投资,然而在某种层面上限制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为了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使得市场无法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定价,我国应当加强行政审批和信息披露制度,还原市场的定价机制与投资者的合理认知,进而规范资本市场。

3.4加强房地产贷款管理鉴于在分业经营体制下,房地产信贷仍然是商业银行主要盈利业务之一,因此,在房地产信贷风险不断加大状况下,商业银行要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不同类型贷款的审批标准、操作程序、风险控制、贷后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完善各类房地产贷款风险分类制度,建立动态的风险拨备机制,严密关注房地产业发展周期及房地产市场、客户出现的新变化,及时对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整及市场变化作出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个人住房不良贷款数额已呈攀升之势。国际经验表明,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暴露期通常为3-8年,在央行近年来连续多次加息,个人房贷款支付不断增加情景下,这就意味着国内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在近一个时期内已逐渐步入违约高风险期。对此,商业银行应及早做好应对措施,将可能扩大的违约风险渐次化解。

我国启示范文篇10

关键词:古典园林铺装;现代园林铺装;继承;发展

一、古代园林铺地材质及类型

《园冶》铺地篇中所提及的地面铺装材料有乱石、鹅子石(鹅卵石)、瓦片、石板、青版石、诸砖等。常用的铺地类型有花街铺地、雕砖卵石铺地、卵石铺地、方砖或条石铺地、嵌草铺地等。我国古典园林铺地,浸润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其设计理念与实践给当下方兴未艾的现代园林铺地提供了兼顾古今的健全意义,悉心研究、融汇运用,对于现阶段风景园林铺装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中国古典园林铺地纹样的分析

铺地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景要素,体现了一种精神需求,即“视觉审美”和“完善人格”两大功能。因此,在古典园林中见到的复杂的装饰铺地纹路,不外乎是审美的需要或者借景抒情的手段。纹样是附加的思想符号,它不仅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传递思想情感的重要渠道。中国古典园林的铺地纹样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对宗教或礼仪、仪式的需要和观念的表达、对吉祥的象征和市井文化的体现等。

现今园林铺装材料形式多样,不断涌现,如马赛克、人造文化石、压印混凝土、水刷石、机剥板、金属、玻璃等,铺地纹样也随之丰富多样,整体构图不断创新。但是,在现阶段,铺装大多设计得比较粗糙,缺少了古典园林铺装中的“精美图案”、“精雕细刻”的那份巧夺匠心和意蕴,大多只可远观,禁不起细琢。整体看起来多了份时尚感,却缺失了中国特有的内涵。由此可见,古典园林铺装纹样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很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中国古代园林铺地材质选择的特点及对现代铺装的启示

3.1效法自然

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成为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构建的理论基石。地面铺装材料不论是乱石、鹅卵石、石板、青版石等所固有的自然纹理、粗糙的表面、不规则的形状均能反映出自然素材的天然美。保留材质原有的形状、纹理等自然朴实的风格和特色就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所追求的,体现出古典园林景观空间的自然协调及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涌入的今天,人们仍有很浓的自然情节,铺装作为景观小品之一成为效仿自然着手点之一,除了利用人工或高科技铺装材料模仿自然,铺砌出朴实无华、充满变化的纹理外,在表现古典和自然方面仍是很好的选择。

3.2得体合宜

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倡“因地制宜”,铺装设计中应做到“因地施材”。利用不同材质铺砌会产生不同的纹理效果,或朴素、粗犷,或自然、幽静,或威严、端庄,或活泼、生动。一般在厅堂中会选择采用方砖平铺、油灰嵌缝、补洞磨面而成,能烘托殿堂壮观、高雅的气氛。而在路径上会选择乱石,营造出天然野趣。在庭院深巷之中,则使用青砖甬道,使园路显得庄重沉稳。正是由于合理选用材质使得园林铺地与建筑、环境在材质、色调上有了呼应,生动的融合建筑和自然景观,体现园林意境。

现今的铺装材料丰富多样,但是每种材料的外观、质地、强度、使用条件等均有其一定的特点,因此在选用材料的时候必须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使用功能等选取最合适的材料。这要求设计者在设计开始之前就应该深入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与使用情况,以有的放矢,避免不合理滥用的情况发生。

四、中国古典园林铺装的特色分析及发展

4.1重视意境的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寓情于景”,意境的营造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是中国园林最本质的一个特征。我国古典园林善于利用铺地来渲染环境气氛,使游览者在审美的过程中激发联想,从而达到一种美的境界,获得一种美的愉悦。如个园入口“春景”,铺地采用了“冰裂式纹样”,营造出春笋发、冰雪融化的景象,把春天的意境加以很好地烘托。

部分优秀的现代园林场景铺装往往根据周围环境、建筑的不同,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大面积地面铺装,采用图案铺砌的方法来表达不同的意境,整体表现园林景观。例如南京中山门附近一处广场的铺装是城墙砖铺设的,与城墙呼应,营造古色古香的意境。不过意境营造的失败案例也不在少数,因此在这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4.2装饰性强

中国古典园林的铺装善于根据园景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纹样、质感、尺度、色彩来铺装。路面或自然、或古朴、或活泼、或粗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例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一段路面,以棕色卵石为底色,以橘黄、黑2色卵石镶边,中间用彩色卵石组成花纹,显得色调古朴,光线柔和。

经过精心设计的现代园林铺装,尤其是广场铺装,都有一定的装饰性,这也是现代铺装的发展趋势。不过过度的装饰,有时会喧宾夺主,甚至给人视觉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在继承装饰性这一特点时,要有一定的控制度。

4.3注重生态性

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注重生态性,首先体现在“因地施材”。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倡“因地制宜”,在铺装设计中则体现在“因地施材”。铺装的材料丰富多样,但是每一种材料的外观、质地、强度、使用条件等都有一定的特点。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则常常会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使用功能等选取最合适的材料。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注重生态性其次体现在美观与功能并重。《园冶》中就有“鹅子石,宜铺于不常走处”的论述。而在南方园林中普遍使用的花街铺地与卵石铺地,不仅美观富有情趣,而且透水性好,非常适合南方多雨的气候条件。中国古典园林铺装的生态性还体现在材料本身的天然性和废物利用方面。

现代园林也开始逐渐重视生态这一理念,生态铺装也成为构建生态城市的基础。嵌草铺装、碎石和卵石等古典材料是透水铺装的首选,但是却不适合大面积广泛的应用。环保型透水砖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较新的材料,这样使得城市在保证大面积硬质铺装的同时提高了其生态效应。

4.4地域特征较强

中国古典园林按地域可分为北方园林、南方园林与岭南园林。南北地域风格不同,使得园林铺地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北方园林建筑富丽堂皇,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风格粗犷,所以北方园林铺地多呈现大气、粗犷的风格,如大面积方石、方砖的运用,材料上也多豪华壮观,如汉白玉、青石和北太湖石等。江南园林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地域范围小,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所以江南园林的铺地往往非常精致典雅,饶有趣味,材料也不追求豪华,破砖烂瓦都能运用得恰如其分。岭南园林由于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特点。

现代园林分区,已经不仅仅是南北之分,可以说每个地方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结合建筑、景观以及历史人文的地方特点,设计搭配各样风格的铺装,这样能更好地展现区域特色,增强区域标示性。

五、古典园林铺装色彩的分析和继承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园林中色彩的追求不只停留在好看的基础上,同时对其功能和搭配也提出种种新的要求。冷色调的园林材料给人感觉或清爽明朗,或庄严肃穆,或恬静舒适。在不同的园林背景中,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意境。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冷色系的园林材料在我国沿用已久,影响深重,很多冷色调材料的应用能在现代园林中很好的继承下来并开创更多的表达形式。正因为冷色系色彩所具有的独特性深受现代人喜欢,并能很好地表达现代人的意念和精神追求,冷色调园林材料的研究应用必然会在园林造景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衍生出越来越多的表达形式,为园林景观造景手法的更新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公务员之家

六、结语

日本景观设计师都田彻曾指出“地面在一个城市中可以成为国家文化特殊象征符号”。我国古典园林铺地以其独特的艺术观和表现手法,呈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完全可以成为我国文化特殊象征符号之一。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园林中所选用材料种类的变化和发展也是一种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广大的园林建设者在对古典园林铺装材料选择和应用上进行继承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更好地从地理、人文、行为心理、生态科学等层面挖掘铺装景观设计的内涵,创造出结合国际潮流与地域文化特色的铺装景观。

参考文献:

[1]廖振军,张海平.浅谈园林铺装的艺术表现[J].山西建筑,2004,30(23):234-235.

[2]李广文.园林铺装的视觉探索[J].山西建筑,2009,35(19):349-350.

[3]高林.园林铺装及其应用[J].安徽林业,199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