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不断创新继续教育探讨

时间:2022-06-12 03:58:31

人才培养不断创新继续教育探讨

摘要: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建设联系紧密,“互联网+”时代下,为吉林省继续教育带来新的机遇,本文加大了对“互联网+”背景下适应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创新吉林省继续教育的研究,分析互联网+对继续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探索继续教育机制完善构建路径,在提高继续教育改革力度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在社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人才培养;继续教育

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加速了教育改革步伐。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加大对继续教育的重视,围绕“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模式的改变,提出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措施。通过提高继续教育水平,为当地行业发展输出高质量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1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1)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在实现教育普及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为国家、社会人才持续发展提供平台。终身教育目的在于构建学习型社会,以提高个人素养、塑造健全人格、完善人性为核心,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旨在实现全民的持续发展。继续教育对象主要是结束学校教育后的群体,针对这类群体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并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技能素养,扩展个人的专业优势。(2)继续教育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注重物质文明发展,还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教育为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提供重要支撑,同时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通过继续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各个行业发展输送综合型人才。要想发挥继续教育价值,应将继续教育和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联系在一起,形成同步发展的局面,进一步实现人和社会的协同发展,突出继续教育事业在社会进步上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继续教育内容和开展模式的设计,要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和科技开发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将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打造一个广阔的教育平台,加快创新理念和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1](3)继续教育是人才培养重要途径。近年来,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培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国际人才的主要场所,可通过继续教育途径,宣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在多种形式的教育培养下,实现学习成果的有效转换,提高社会效益,构建一个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具有面向对象起点高、学习内容层次性、目标群体定位高、社会服务功能强的特点,在继续教育发展中要紧抓上述特点,挖掘继续教育开展优势,发挥继续教育相关功能。

2“互联网+”对吉林省继续教育产生的影响

2.1发展机遇。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各类移动软件出现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网络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互联网技术在促进各个行业发展的同时,对教育事业改革提供了条件。继续教育展现出的灵活性、多样化特点,使得互联网技术在继续教育中有着较好运用,可通过研发多种教科教热点育软件,拓展继续教育开展途径。例如,较为常见的“网易公开课”“得到”等软件,为人们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创造条件,整合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能在一定时间内提升职场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确保教育针对性,并能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另外,互联网时代下,继续教育重要性越来越突显,人们受教育机会的丰富,更加贯彻了“学到老,活到老”这一观念,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扩大了教育范围,并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这种背景下,职场人们认识到提升自己的必要性,从事各行业的人员为了顺应社会发展要求,自觉接受继续教育,为继续教育发展奠定基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还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建设和课程改革,逐渐形成一些新型教学模式,例如,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在教育领域取得广泛运用,极大程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并提供多种教育途径。“互联网+教育”形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教学活动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在网络平台上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需求。具体到吉林省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中,我们发现吉林省各类教育机构加大了对新型教育模式的开发,提高了对现代化教学的重视,利用网络平台扩大教育普及范围,同时满足个性化发展要求。2.2面临的挑战。从互联网对吉林省继续教育产生的影响来看,尽管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促进了继续教育发展,但是相较于其他地区来说,还存在对继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2]调查显示,吉林省有65%的职工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而相对于挪威、芬兰等国家来说,还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另外,目前继续教育平台还没有发展完全,一些教育软件没有普及,导致继续教育和互联网结合程度不够。还有许多平台和教育软件没有实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融合,同样限制了互联网背景下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

3“互联网+”背景下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有效路径

为了实现“互联网+”背景下吉林省继续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还应从搭建资源管理系统、优化教学服务系统等角度出发,探索促进继续教育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发挥继续教育在社会人才培养上的功能和作用。3.1构建学习资源管理平台。一方面,通过构建资源管理系统,能为用户随时查找学习资源提供条件,并能不断丰富和整合多样化学习资源,通过进行资源普查,收集和整理现有教学资源,为继续教育高效开展提供基础。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要去除系统中的无效资源,对高教育价值的资源进行分类处理,按照课程类型进行建档,便于资源利用和统一管理,围绕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特点完善现有的学习资源。在开发学习资源前,系统管理者要了解是否已经开发类似的资源,以免重复开发导致资源浪费。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更新继续教育资源,建立数据库运行机制,使其为受教者提供学习发展中需要的资源,由此扩展继续教育规模。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吉林省继续教育水平,要求教育者掌握新时代下继续教育新模式和教学理念,结合教学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继续教育,逐步提升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突出继续教育优势。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培养受教者的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意识,使其主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发展,通过资源全面共享,达到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目标。3.2建立教学网络平台监管机制。建立网络平台监管机制,在提高受教者自主发展意识的同时,还能提高教育效率,在互动交流中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并解决,提高学习资源系统利用率。在这一机制约束作用下,规范了用户资源获取和使用行为,要求受教者重视教学过程,积极投入到作业布置、实践操作等教学环节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3]第一,利用网络系统中的视频会议功能,教师能对受教者上课状态和知识掌握程度有一个全面掌握,对受教者进行客观评价,并为之后教学方案的针对性设计提供依据;第二,通过交流学习功能模块,利用QQ、微信等软件建立学习群,不定期向学习群中上传教学资源、实习流程视频和日常作业等,用来进行教学的延伸,对受教者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反馈,为其提供科学指导;第三,通过制作学习报告,可对受教者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加强学习效果。3.3优化教学服务系统配置。教学服务系统的科学配置,实质是保证教学服务系统和学习资源系统在技术路线上实现有效对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继续教育主体应明确教育服务系统的功能特点,并主动利用这一系统平台进行深入学习,提高自身发展水平。“互联网+”时代下,继续教育改革过程中,要建立起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服务模型,为教师赋予更多管理责任,使教师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专业技能等补充到教学系统中,不断完善系统中的教育资源,突出这一系统在继续教育有序开展中的支撑作用。另外,还要建立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学服务系统的操作规范、检查程序、更新和维护标准等,严格控制各个模块的操作规则,为“互联网+教育”模式有效实施创造环境条件。

4结论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下,为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并对继续教育模式提出新要求,进行继续教育改革是满足社会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然选择,需要各个地区紧跟时展步伐,探索“互联网+继续教育”协同发展有效途径,为继续教育更好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文胜,蔡嘉敏.“互联网+”背景下继续教育协同发展的因素研究[J].智库时代,2019(43):1,5.

[2]阎冰,李吟龙.“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模式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10):68-70,89.

[3]肖景明.探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9.6(76):36-37.

作者:李天瑜 单位:吉林省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