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钢琴伴奏歌唱性思维研究

时间:2022-10-25 11:13:09

声乐钢琴伴奏歌唱性思维研究

[摘要]本文将主要探讨声乐钢琴伴奏中的歌唱性思维,从歌唱性思维的角度对声乐钢琴伴奏者提出艺术认知以及技术层面的分析探讨,望能通过本文,将笔者对于钢琴艺术指导和声乐结合的经验分享给广大同人,提升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力,让钢琴能够更好地演绎出声乐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声乐钢琴伴奏;歌唱性思维;艺术研究

为了更好地完成声乐伴奏,钢琴演奏者既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也要能够学会体会作品中的内涵,以歌唱性思维作为钢琴伴奏的指导,认识到歌唱和伴奏本身是紧密相连的。歌唱性思维指的是钢琴伴奏中要能够根据歌曲内涵特征,运用技术与之结合,完成艺术作品的演绎。从这个层面上看,钢琴演奏不仅仅是诠释歌曲,也在于通过钢琴表达实现艺术高度的提升[1]。所以,对于声乐钢琴伴奏来说,应当注重培养自身的歌唱性思维能力,提升艺术演奏水平、回归音乐本质,通过良好的音乐思维习惯,让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得以进一步强调。

一、歌唱性思维的内涵

音乐作为一种和人类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艺术行为,在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特定的音乐性思维。音乐性思维表现为音乐化的语言以及情绪等等,在歌唱领域中,歌唱性思维是音乐艺术的特殊属性。总体来看,歌唱性指的是演唱者能够优美自由地表达音乐的一种属性特征,而歌唱性的思维正是建立在歌唱性特征之上而形成的一种艺术表现思维。具体来看,歌唱性思维主要是借助歌唱性这一特征而施展的,演唱者在进行音乐作品演绎时,要站在自己的个人经验以及艺术处理特征上,赋予音乐作品个人的歌唱性。歌唱性的思维也可以通过伴奏去表达,通过演奏乐器让乐曲能够无限度地接近演唱时的情感,将歌曲中的内涵以及如歌如泣的情感特征表达出来[2]。这种对应的解析和表现的过程,统称为歌唱性思维,从心理学角度去理解歌唱性思维,可以发现歌唱性思维本身也是一种持续性的过程,能够通过个体对歌曲的感受以及歌曲本身所承载的信息,两者之间进行复杂的综合运算,信息通过不断的碰撞和积累,从而演绎音乐、传达音乐。歌唱性思维反映的是演奏者和演唱者对于音乐素材的理性认知和艺术表现能力,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音乐的歌唱性思维能够将乐曲的内涵激发出来,让音乐真正灵动、活跃,通过演唱者和伴奏者的演绎,将声乐的内涵以及演唱者的声音、音乐伴奏进行有机融合。

二、声乐钢琴伴奏中歌唱性思维的重要性

在一定程度上,钢琴伴奏和声乐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钢琴伴奏者要能够对声乐有足够的了解,不仅要在技术上过硬,还要能够感受出声乐演唱艺术的内在,而这种内在驱动力的源头就是歌唱性思维。人声在演绎音乐作品时是丰富多元的,通过声乐演唱表达情感也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目的,用钢琴伴奏完成声乐艺术表达能够让乐曲的呈现更加丰满,然而在实际钢琴伴奏的过程中,很多伴奏者仅仅是在打节奏或者敲边鼓,没有融入自己的歌唱性思维[3]。这种音乐思维的缺失,也会导致伴奏和演唱者之间的沟通脱节,对于声乐塑造的音乐形象来说也是不利的,所以对于钢琴伴奏者来说,首先要能够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然后和演唱者的人生进行融合,共同演绎声乐作品。钢琴伴奏至深的歌唱性思维就像是战争中的指挥官一样,能够让伴奏者的伴奏充满灵魂,让一首声乐作品能够打动人心、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三、声乐钢琴伴奏者的歌唱性缺失体现

(一)伴奏者自身缺乏歌唱性思维认识。歌唱性思维是钢琴伴奏者的心理思维过程体现,如果演奏者本身在思维上认知不足,则会导致无法表现出歌唱性思维的指导作用。也由于缺乏对歌唱性思维的认知,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没有对钢琴伴奏者提出与歌唱性思维相对应的演奏技法要求,仅仅将钢琴伴奏当作一种伴奏技能,忽略了与声乐音乐内涵之间的互动。还有一种情况,一些钢琴伴奏演奏者不知道如何在伴奏中应用歌唱性思维,仅仅是附和演唱者完成伴奏,虽然也认识到要和歌曲之间产生深刻的共鸣,但是却无从做起,不知如何与歌曲相结合,也不懂从谱面上去感受伴奏织体。(二)忽视歌唱性思维对声乐作品演绎的指导意义。歌唱性思维实际上能够对艺术作品进行二度的创作,将原本印在纸上的音符重新赋予其艺术生命,这种二度创作也会让声乐作品从本质上升华。很多钢琴伴奏者都认为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和演唱者有直接关系,和钢琴伴奏者关系不大。实际上,钢琴伴奏者同样需要担负起这一重任,用钢琴伴奏和乐曲本身的情感合二为一,共同完成艺术创作,同时也要将自己对于作品的独到理解呈现给听众,单单仅靠演唱者的一己之力完成二度创作是远远不够的,钢琴伴奏者也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艺术职责,配合完成艺术作品的创新。(三)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处境尴尬。虽然我国钢琴伴奏教学已经开展多年,但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钢琴伴奏却常常属于被忽视的地位,教师更注重声乐的指导,对钢琴伴奏艺术价值认识不足,自然也谈不到歌唱性思维的塑造。在声乐课堂上,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纠正学生的基础发声技法,这也会导致钢琴伴奏艺术教学重点的偏移,只将钢琴伴奏作为辅助声乐练习的工具[4]。一些学校对钢琴伴奏也缺乏较高的要求,所以这种忽略钢琴伴奏的教学现状也会限制演奏者创新思维的发展,使钢琴伴奏的发展空间较小,难以配合歌唱者表现出好的声乐作品。

四、声乐钢琴伴奏中歌唱性思维的路径

(一)理清训练步骤,针对演奏实际加强钢琴演奏技能。钢琴伴奏需要面对不同类型的各种声乐作品,所以在进行训练时要能够理清训练的步骤,在具备扎实的钢琴技术和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演奏者也要能够快速适应新作品的特点,扎实的训练实现歌唱性思维塑造的第一步。首先,对于手指的技术以及演奏能力上,声乐伴奏者要能够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将歌曲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即使有再完善的歌唱性思维,也无法胜任声乐钢琴伴奏的工作;其次,要具备较强的视谱能力,视谱能力强可以节约下大量的作品准备时间,而且能够将每一个音符在弹得清楚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整体感受,在这方面声乐钢琴伴奏者需要在平时不断训练自己对新作品的感受能力,无论是钢琴演奏还是声乐演唱,都要做到有谱就能弹和唱。(二)注重音色和音量的控制。声乐钢琴伴奏要根据不同的音色进行音色和音量的控制,让钢琴的表现力更为丰富,控制音量也有利于表现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以上的能力都是歌唱新思维在技术层面的重要基础,需要声乐钢琴伴奏者孜孜不倦地练习,提升自身演奏能力。(三)丰富培养形式,全面提高能力。歌唱性思维中一项重要的能力为注意力,钢琴伴奏者要具有稳定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够全然投入到钢琴伴奏过程中,感受音乐信息的刺激,并根据注意力做出信息的分析以及解读。例如,钢琴伴奏者在进行伴奏时,他既要关注多重的声音,也要频繁地将琴声转移到人声中。这个过程,人声和琴声是相互交织的,演奏者要能够仔细聆听声乐的旋律,从而将钢琴和演唱者的声音做到一致。再如,在演奏的前奏、间奏和尾奏时,演奏者要运用钢琴的声音处理好衔接的部分,一些钢琴伴奏者在独奏时常常会出现弹错音等差错,这也和钢琴伴奏者注意力无法集中有着直接的关系[5]。针对这方面的训练,演奏者本身要具备娴熟的技法,其次要能够整体把握音乐作品的特征,将音乐的整体性融入在钢琴伴奏中,减少对外界信息的干扰而集中注意力进行演奏,并将歌唱性思维融入在弹奏中。钢琴伴奏者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创造力也是发挥歌唱性思维的关键,作为钢琴伴奏,钢琴伴奏演奏者要能够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通过钢琴的演绎,拉近音乐创作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将自己的艺术体验融入其中,将原本抽象的音乐作品转变为有血有肉的真实艺术形象。对于创造性训练,钢琴伴奏者需要注重对乐曲本身背景知识的挖掘,明确歌曲的内涵,并和声乐演唱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共同完成二次创作。

综上所述,声乐钢琴伴奏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的观念,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声乐钢琴伴奏的重要性。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歌唱性思维的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歌唱新思维是能够激发创作主动性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基础的技艺训练,还是情感的引导,都要以歌唱性思维作为基础,充分发挥出钢琴演奏的想象力,让乐曲的情绪、风格以及情感能够和演唱者之间形成交流和融合,用钢琴和人声形成完美的整体,最终实现对作品艺术性的塑造。钢琴演奏者自身也要注重对自己歌唱性思维的训练,无论是日常练习还是分析其他作品、累积演出经验等,通过多方面的刺激训练歌唱性思维,让歌唱性思维能够成为提升演奏技能和个人素养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丽莉 单位:星海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