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作品情感的把握

时间:2022-05-19 11:05:34

声乐教学中作品情感的把握

摘要:声乐是一门声乐与音乐相统一的艺术,情感表达在声乐作品表演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情感即声乐作品的核心,在歌唱表演中,只有把握作品情感,才能够将作品的核心内容表现出来。演唱者对作品情感的把握,需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及对原作的认识,通过自己的表演对作品情感进行完美表现,从而感染听众,才能够为听众提供具有艺术价值的演唱。歌曲演唱情感把握可以从作曲者的时代背景以及歌曲内容、旋律等方面出发。文章主要针对声乐教学中作品情感的把握展开讨论。

关键词:声乐教学;音乐作品;情感把握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感受,是人在客观世界活动中产生的一种自我体验,是基于某种活动的动态反应。情感是表演艺术的精髓。声乐作品不仅仅是乐符随意拼凑的,其包含了作曲者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蕴藏了深层次内涵,要想表现出歌曲的灵魂,需要透过乐谱表面的内容,挖掘作品中更深层次的情感内容。

一、情感对声乐表演的重要性

声乐作品是通过演唱者的歌唱完成的,在通常情况下,声乐艺术主要通过歌唱时的肢体工作以及形体造型来塑造作品中的音乐形象,从而更好的表达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在声乐作品表演中,要想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表演效果,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技巧以及再创作外,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情感表达方面的技巧培训。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对于一场成功的音乐演唱使用“声情并茂”这个词进行形容,“声”是指表演者的声音和歌唱技巧;而“情”是指演唱者对作品的情感把握与表达,“情”的表达重要性不比“声”弱,只有将两者统一,才能够将声乐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表现出来,从而展现作品的核心价值。仅有音乐技巧而缺乏情感的演唱只能称之为技巧表现,不能被称之为艺术。只有将声乐作品中的真实内容合理的表现出来才是一位优秀音乐表演艺术家需要具备的特质。高尔基对此有相同看法,其认为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握作品情感,而不是光靠表现自身技巧。而声乐表演正是如此,重点不在于演唱什么样的歌曲,而在于如何将歌曲中的内涵表现出来,这主要取决于演唱者能否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完美的表达出来。仅仅是照着乐谱演唱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现代声乐教学需要摒弃的一种做法。同一首歌曲,由不同的人演绎可能产生不同的感受,这主要是由于演唱者对歌曲的把握、生活经历、表演经验、艺术实践、性格爱好、演唱技巧以及文化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不同的艺术家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这也就赋予了声乐艺术丰富的活力。

二、声乐教学中对作品的情感把握

(一)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熟记歌曲旋律与歌词

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是为了掌握歌曲的情感基调;熟记歌曲旋律与歌词,是为了深入探究歌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推进,最终会使学生对自身在歌曲情感表达形成一个基础的表现方法。学生在构建了这样一个框架后,对歌曲情感的表达就能够很好把握了。举个例子,《铁蹄下的歌女》诞生于1935年,全曲旋律哀伤而又富含深情,充满强烈的情感,催人泪下。当时正处于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一些革命音乐家通过开展左翼音乐运动,创作许多具有群众性、战斗性的歌曲,“谁不知道国家将亡,为什么被人当做商女?为了饥寒交迫,我们到处哀歌,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表达了民族危机下老百姓的困难生活及思想感情,而“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乡土沦丧?”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以及抗日救亡的心声,作者希望通过创作这样的歌曲来唤醒国人的反抗精神,因此,在演唱这首歌曲就需要表达人们群众的爱国情怀以及反抗斗争的思想基调。

(二)分析作品的内容以及音乐风格

分析作品的内容以及音乐风格是全面把握声乐作品音乐情感的重要方法,例如选择一部影视插曲时,首先需要了解该影视作品所叙述的故事,由于每一个影视作品往往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或悲或喜,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各有特色,在剧中的表现各有不同,在故事情节的推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演唱者需要了解歌曲中所产生的人物形象以及情节发展,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定位。例如在演唱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经典插曲《枉凝眉》时,要了解歌曲所叙述的角色,通过分析角色的人物性格以及其性格形成的前因后果。《枉凝眉》所写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士族阶层和权贵纠纷所破灭,林黛玉泪尽而逝,歌词中“枉自嗟呀”写的是林黛玉凝眉、皱眉、哀愁的样子,因此,在歌曲演唱时,需要将自身带入角色中,才能够准确把握角色的特征,从而掌握作品的情感基调。

(三)处理好歌曲的细节

1.处理好歌曲的咬字、吐字。歌词是作词者对于情感的文字表达,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从情感表达分析,歌词是歌曲灵魂的载体。因此,要想把握好一首歌曲的灵魂,首先需要了解、记忆歌词。运用歌唱的咬字吐字规律对自身的读音进行修正。由于歌曲蕴含的情感各有其他特征,在演唱时,不同歌曲的咬字、吐字都各有其特征。在表演一些欢快动人的歌曲时,咬字吐字需要灵活,节奏感强烈;在演唱一些旋律激昂的歌曲时,咬字、吐字需要强劲有力,演唱节奏有韵律;演唱一些深情动人的歌曲时,咬字、吐字需要缠绵、柔和;在演绎一些地方民歌时,可以适当加入地方方言,从而使表演更加生动,增加演唱的灵活性。2.前奏、间奏、尾声的处理。A.前奏的处理:古诗有云“未成曲调先有情”,是指声乐作品中前奏处理的情感表达,这就要求在演唱前反复琢磨、仔细推敲作词者、作曲者所蕴含的情感,在平常演唱训练时进行训练,把握歌曲类型以及前奏时的角色进入。许多歌曲作品的前奏将气氛渲染的很好,演唱者需要利用这一气氛将听众带入歌曲中,充分发挥前奏的情绪渲染作用,从而让听众更好的进入歌曲中。B.间奏的处理:间奏具有承上启下以及休止歌唱的作用,但情感表达不能中断,要将上一段歌词表达的情绪传递到下一段歌词中。部分歌曲通过间奏的转调变化,将情绪也随之转变了,因此,要求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能够进行相应的情感变化,并处理好这种变化,不至于让观众感受到变奏的突兀。若是在一些娱乐性演唱中,可以根据现场的氛围适当调整歌曲情绪,在间奏处理中下好功夫,才能够带领听众进入下一环节。C.尾声的处理:部分歌曲的尾音拖得比较长,歌词唱完后还有一段尾声,演唱者要将歌曲演唱状态以及造型保持到尾声结束,让观众在尾声中回味歌曲,从而得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

(四)处理好歌曲中的关系

1.“声”与“情”的关系:如果发声技巧、基本功底较弱,演唱自然而然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状态,但是需要正确认识声音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发音技巧只是一种方式,情感表达才是歌唱的核心,在歌曲演唱时,只有满足了以情带声、声为情设、声情并重的要求,才能为听众呈现一场“声情并茂”的演出,教师要正确认识好“情”与“声”之间的关系。2.“技”与“情”的关系:在传统声乐教学中,歌曲作品的练习是区分于音乐技巧的,在上课前几分钟需要进行一些开嗓训练,从而调整嗓音状态,再进行音域练声是有必要的,但是在这些训练之后,将声乐作品中的重点与难点提炼出来,将其转变为合适的练声曲或半音模式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练习的效率。

三、结语

歌曲的情感表达除了作词者的词、作曲者的谱外,还需要演唱者充分挖掘歌词中蕴藏的情感、旋律中的微妙韵律,只有通过歌唱者的情感表达,才能够让作词者与作曲者隐藏在作品中的情感被表现出来。因此,只有把握了作品的情感,才能够真正的表现出作品的深层次内涵。文章主要针对声乐教学中作品的情感把握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我国声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曹慧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冯华.关于声乐教学中作品情感把握的几个问题[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1).

[2]康国军.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把握与表达[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08).

[3]王耀.浅谈声乐教学中作品情感的把握[J].科学咨询,2015,(06).

[4]黄文杰.声乐教学中演唱的情感表达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2).

[5]杨尚京.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几个问题[J].青海教育,2010,(06).

[6]刘卫防.学生综合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途径探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06).

[7]李睿.浅谈声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歌唱的情感表现力[J].萍乡学院学报,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