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采编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时间:2022-04-26 04:30:07

新媒体采编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摘要: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但在地市新媒体新闻工作中还普遍存在道德失范的问题,加强地市新媒体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任务十分紧迫。要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完善相关制度、引导个人自律、加强文化建设、接受社会监督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地市新媒体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关键词:地市新媒体;采编人员;职业道德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新媒体的重要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传播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群众意见呼声,履行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职责使命。但在当前地市新媒体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道德失范问题,导致地市新媒体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不高,新闻传播的影响不强,加强地市新媒体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任务十分紧迫。

一、地市新媒体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

(一)“三俗”新闻。新媒体新闻传播的效果最终体现在稿件的点击量和关注率上,为了提高稿件的点击率和传播范围,部分地市新媒体严重违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用低俗、媚俗、庸俗的新闻吸引受众眼球,传播暴力、色情、拜金等腐朽价值观,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人们正确的价值判断,诱导产生一些不稳定的社会因素,特别是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二)虚假新闻。新媒体的即时传播是其“看家本领”之一。为了与其他媒体抢发稿速度,地市新媒体新闻采编中一方面容易忽视对新闻基本事实的核实,造成新闻失实。另外一方面为了炒作,人为地夸大事实,甚至捏造事实,以偏概全,制造假新闻。这种行为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有时甚至会引发社会恐慌,严重损害了新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很多受众在浏览新媒体新闻时,除了一些中央权威新媒体外,对很多地市新媒体刊发的新闻,持一种真假难辨、将信将疑的矛盾心态。(三)有偿新闻。在地市新媒体中,经常把广告与新闻混淆在一起,把新闻报道产品化,用新闻的形式刊发广告,与营销公司、广告公司合作进行营销炒作,打媒体监管的擦边球,有的直接按稿件字数和刊发位置收费,有的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经济利益,有的利用负面报道进行敲诈勒索,有的收受好处搞有偿不闻、网络删帖,新媒体的社会形象普遍不高。(四)新闻侵权。一些地市新媒体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没有经过授权就直接转载、摘录其他网站或者传统媒体的稿件,或者对他人的新闻稿件内容进行剽窃,署上自己名字进行刊发,没有丝毫的职业道德精神。还有的是在稿件采编中,没有人文关怀意识,不注意保护隐私权,把未成年人、妇女、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隐私作为报道甚至炒作的题材,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地市新媒体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媒体竞争压力。地市新媒体,内忧外患重重,夹缝中生存,一方面面临地市各级新媒体、各类自媒体的竞争,另一方面,省级新闻媒体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触角不断向下延伸,无论是在县级融媒体的建设上,还是在地市本土新闻的传播上,凭借省级新媒体强大的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发稿速度更快,传播影响更强,受欢迎程度更高,越来越展现出一种咄咄逼人的态势。地市新媒体,在这种巨大的竞争压力下,片面强调发稿速度、强调稿件的点击量,很容易产生道德失范现象。(二)经济利益驱使。地市新媒体,大多是由地市报社或者地市电视台为主投资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很少,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前报业、电视台发展面临的困境,普遍投入并不多。地市新媒体从成立之初,就自负盈亏,面临着生存下去的巨大压力,面临着发展壮大的巨大挑战,必须与各类机关单位、企业公司进行商业合作,经营创收很多时候摆在了地市新媒体各项工作的首位。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趋向,不可避免地会在地市新媒体新闻传播中产生各类道德失范问题。(三)个体素质不高。地市新媒体从成立之初,就面临着人才极其匮乏的窘境,由于地市新媒体大多没有正式编制、工资待遇不高,很难招聘到急需的高素质人才,而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采编人员是为了照顾就业的单位子弟。他们对新闻宣传的法律法规、各项纪律要求、新闻宣传规律缺乏系统学习,个人的政治理论素养、法律素养、新闻素养不高,个人的自律意识不强,对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认识不足,对新闻价值大小的判断、对新闻稿件导向的判断容易出现失误。(四)相关制度缺失。地市新媒体各项管理制度,既要符合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也要适应新媒体的特点,由于地市新媒体建立时间不长,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其员工管理制度、采编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还处于一个建立完善的过程中。即使有相关制度,也相当程度上还存在流于形式,执行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等问题,没有做到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激励人、用制度促进事业发展。

三、加强地市新媒体采编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新闻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地市各级各类新媒体,作为舆论阵地,同样要始终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上合不合格,是检验一名新闻工作者是否合格的基础,地市新媒体的采编人员,要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提高能力素质的首位,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提高政治敏感性。要牢记初心使命,把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新闻工作的生命线。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善于应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思考问题,不以正面形式制造负面议题,避免出现高级黑、低级红的报道,把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二)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在地市新媒体采编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要把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内容,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地市新媒体采编人员的日常行为准则,自觉在新闻采编工作中,自觉传播社会主流价值,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闻报道中弘扬社会正气,报道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充满人文关怀。要爱岗敬业,不计得失,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发挥好地市新媒体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牢固树立法律法规意识,始终遵纪守法。在法制社会中,所有工作必须始终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新闻宣传不是法外之地,记者也不是不受约束的“无冕之王”。地市新媒体的采编人员要自觉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绝对不能触碰法律底线。在新闻报道上,要注重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权,要严守新闻宣传纪律,保守国家秘密。在司法案件报道中,要防止出现新闻审判,防止渲染犯罪分子作案细节。转发稿件应当获得原刊发媒体的授权或者征得作者的同意,不能侵犯知识产权。(四)遵循新闻基本规律,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地市新媒体采编人员,也要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新闻稿件既充分展现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更要具有新闻价值,确保新闻事实准确。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发现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实,掌握第一手的真实资料,采写生动鲜活的新闻稿件。在转载其他媒体的稿件必须严格根据相关规定,不能转发除主流权威媒体之外的稿件。新闻报道语言要客观,立场要公正。

四、加强地市新媒体采编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一) 开展教育培训。建立符合地市新媒体特点的采编人员培训机制。开展好新进采编人员培训,开展好地市报纸电视台老中青优秀记者传帮带培训,用身边人的优秀事迹教育人,促进新媒体采编人员快速成长。建立到报社电视台夜班跟班学习制度,夜班工作是新闻生产的“总装车间”,能够帮助新媒体采编人员快速提高综合能力。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经常性开展理论政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精神学习,积极组织采编人员到党校、新闻培训基地等进行充电,帮助他们提高理论素养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二) 完善相关制度。要根据《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相关新闻宣传纪律,建立完善地市新媒体新闻稿件采、编、发全流程管理制度和作风纪律制度,让新闻传播始终严格遵守“三审制”要求,根据新闻价值的大小刊发新闻稿件,消除虚假新闻、低俗新闻、有偿新闻滋生的土壤。建立完善地市新媒体经营、广告等管理制度,把新闻采编与经营创收相分离,不给新闻采编人员经营的任务,让他们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新闻宣传工作中。(三) 引导个人自律。要引导地市新媒体采编人员积极主动地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把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和职业道德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写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要深刻认识到职业道德缺失对新闻事业发展的巨大危害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保持清正廉洁,自觉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把职业道德精神体现在每一篇稿件中,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四) 加强文化建设。新闻单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单位,地市新媒体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引导采编人员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优秀的道德传统。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坚定文化自信。要提升采编人员的文学素养,拒绝肤浅和空虚,才有写出有深度的作品。要努力在地市新媒体采编人员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担当创新精神,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浓厚氛围。(五) 接受社会监督。地市新媒体要自觉接受新闻业务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监督管理,切实抓好采编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对各项指令性的工作必须高质量的完成。要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对群众反映的道德失范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查证属实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无中生有的要及时进行说明澄清,及时回复处理意见,树立新媒体的良好社会形象。

五、结束语

总之,事在人为,业在人兴。地市新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只有抓好了采编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建设出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采编队伍,事业发展才会有根本保障,才不会偏离党对新闻事业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事业发展和队伍成长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才能在新形势下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彰显出新媒体的重要价值,开辟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杜微.新时代背景下对新闻编辑的素质要求[J].科技传播,2013(23):55-56.

[2]石强.浅议新时期新闻职业道德建设[J].社科纵横,2014(09):92-93.

[3]舒虹雁.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对新闻编辑记者素质的要求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09):127.

[4]陆高峰.新媒体编辑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防范[J].中国出版,2011(1月下):28-31.

[5]贤娟.新媒体环境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4(08):28-29.

[6]张天笑.新闻采编人员素养和能力的探究[J].速读(上旬),2015(12).

[7]叶发平.新形势下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素养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4(19).

[8]董劲然.浅析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与能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6(13).

[9]范畅.县级电视台新闻采编人员素养提升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8(07).

[10]赵丽霞.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与能力探究[J].新闻传播,2017(01).

[11]刘晓蕾.媒体融合背景下采编人员综合素养的提高策略[J].科技传播,2014(23).

[12]王晓晶.提升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创造能力的有效策略探微[J].科技传播,2018(15).

作者:彭静 单位:湖南省湘西州团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