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品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5:53:58

媒体品牌

媒体品牌范文篇1

关键词:新媒体;品牌广告;推广

与传统在纸质媒体或者电视广播相比较,新媒体是以新技术作为支撑的新型媒体形式,例如数字广播、数字杂志、移动电视等都是属于新媒体范畴。随着科学技术及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新媒体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并且与人们的生活完全融合,也成为当前时代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通过相关机构进行调查发现,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的传统广告投放量严重下降,与此同时数字广告等多媒体形式的新型广告投入逐渐提升,以此可以说明品牌广告通过多媒体技术加以传播与推广的重要性。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企业及品牌的广告宣传重心也逐渐从传统媒体转移到新媒体上,为此对新媒体如何更高的应用于企业品牌广告宣传的研究必不可少。

1新媒体技术在品牌广告推广中的应用

1.1帮助品牌塑造自身个性。品牌及产品的推广当前已无法脱离网络媒体技术,研究人员的调查发现,品牌进行市场推广及广告营销的主要方式就在于通过鲜明的信息及吸引力来提升品牌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之后通过消费者分享自身的消费体验过程实现品牌的进一步推广,为此只有不断提升广告信息的新鲜度及吸引力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品牌的广告营销与推广。而新媒体技术在品牌广告营销过程中的主要应用优势就在于提升了消费者的主体地位,而在此基础上,品牌企业若是更加积极的宣传新媒体技术,推动新媒体技术在广告中的应用效果,例如谷歌眼镜、360°摄影等新媒体科学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受,放大产品的特点及优势,有助于产品建立个性化的品牌。1.2利用垂直型App进行品牌延伸。将新媒体应用于品牌广告推广中的方式之一就是创设品牌App,而这种垂直型的App建立与持续发展的基础就在于消费者的忠诚度与信任度,这也成为品牌不断保持优势的关键,想要实现垂直App的建立就需要对品牌加以延申,使用最少的成本与时间帮助品牌推广,也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接受,降低品牌推广的风险,迅速占领市场。例如耐克运用公司所推出的“NIKE+”App,就基于广大的消费群体而逐渐渗透进更多消费者的生活中,通过数据更好的实现产品推广。1.3构建媒体社交平台吸引消费者。对于品牌而言,发展的瓶颈就在于无法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尤其对于已经在市场中发展时间较长的品牌,经过初期消费者迅猛增长的阶段,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以及知名度,但是能否实现稳定持续发展更为关键。通过新媒体技术建立社交平台用于锁定消费者是行之有效的。以杜蕾斯为例,作为知名避孕套品牌,其在进入到中国市场之后仍然保持着较高影响力,得到用户高度认可,而得到该效果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微博等大众社交平台加以营销,保持产品的吸引力。

2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品牌广告推广中的不足

新媒体技术在品牌广告推广中的应用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第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求品牌具有较高的社会敏感度,也就是说品牌方要随时观察市场及新媒体的发展方向,以此为基础选择最佳的新媒体推广方法;第二,对于很多品牌而言,其主要消费人群是中老年,而该消费群体接触新媒体的几率非常少,导致新媒体推广效果不足;第三,过度依赖新媒体技术,导致营销过度,频繁的为消费者推送广告就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反感,甚至是厌恶,效果反而降低;最后,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由于经验不足,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若是品牌过度依赖新媒体技术,当该技术出现故障时就会造成严重影响,包括消费者信息的泄露等,不仅威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品牌能否顺利推广。为此可以认为,新媒体广告推广方式是市场推广宣传的方式之一,产品质量仍然是影响品牌的决定性因素。

3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品牌广告推广的对策

3.1结合品牌媒体定位,精准进行广告投放。当前新媒体充分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例如微信、QQ、微博、短视频等,可以说人们的生活已经无法脱离新媒体技术,而这一点也必将成为品牌与商家的推广方式。例如微博,实际上每一位微博用户都是一个自媒体,也有拥有评价品牌的权利,对品牌的批评可以成为该品牌的灭顶之灾,而同时用户通过微博平台上的操作实际上也是一种产品的无形推广,这使得企业要充分利用微博平台等多媒体的积极作用,借助消费者的力量实现产品的推广。又比如微信,品牌可以借助微信平台与消费者建立一对一的沟通关系,从而针对消费者个体的实际需求进行精准的划分,以此为基础精准的投放广告。另外,品牌还可以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定向投放广告,例如在地铁或者公交车上推广食品广告,为经常奔波在路上的人提供更多的食品选择,品牌利用移动电视等设备进行广告宣传,应用针对性宣传对策,从而适应多变的市场,吸引消费者注意。3.2加强艺术及创意在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用户能够直接接受海量信息,而众多信息中很可能就会忽略广告信息,为此如何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为消费者留下良好印象成为品牌广告推广中的关键。品牌传播广告要想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就必须在多媒体技术中应用更多创意或者艺术因素,创新广告形式。将广告悄无声息的应用于多媒体中,使广告看起来像是娱乐内容或者媒体咨询,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想要实现却困难重重。在新媒体时代下,植入广告成为一种新型广告形式,但是消费者对于植入广告的接受度非常低,甚至非常反感。通过调查发现,消费者并不是无法接受广告植入,而是对广告植入手段有所厌恶,为此新媒体广告必须要加强创意性,抓住消费者眼球。例如在网剧《万万没想到》中就创意性的植入了品牌广告,该网剧创造了7亿的播放量,在该剧中与过去掩耳盗铃式的广告植入方式不同,作为戏剧类型的网剧,将广告与无厘头完美融合,使得消费者在欢声笑语中了解了品牌产品,从而获得了品牌广告植入的成功。品牌产品使用多媒体技术加以推广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卖出更多产品,获得更多经济效益,但是品牌推广又不单单是卖出产品的那么简单,品牌推广的主要目的是挖掘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并将其转换为实际消费者。为此多媒体技术在品牌广告的应用不能仅局限于对产品的推广,同时还要加强企业文化及发展历史的宣传,为此品牌在品牌推广中与艺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创意性,以此凸显品牌特点。例如借助微电影《桔子水晶酒店十二星座系列》对不同星座消费者在桔子水晶酒店中的差异性表现凸显酒店的特点,实现酒店品牌的推广。影片凸显了桔子水晶酒店的时尚与叛逆,宣传了自己的品牌特点。尤其可见,在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品牌推广中,创意的重要性,不仅更好的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同时将关注转换为购买,提升品牌效益。3.3深度挖掘消费者需求,实现精细化广告推广。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为多个内容,传统生活中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或者共看一份报纸的时代已经逐渐流逝,甚至最早应用的多媒体平台中的用户也在不断减少,例如拥有5亿以上用户的微信也不得不与多个订阅号相互分摊受众。受众不在处于被动地位,而是更加主动的选择信息类型,为此品牌广告推广中想要实现良好效果,就必须要对受众进行精细化分,深度挖掘受众对新媒体的接触与需求。其中数据库营销就是对消费者需求加以调查与划分之后投放广告的推广模式,企业可以将数据库营销作为新媒体广告营销中的重要内容。以使用数据库营销成功的天猫平台而言,根据消费者的搜索与浏览记录,将相同类型的产品及品牌推送给不同消费者,另外包括百度、谷歌等搜索平台同样也是使用搜索记录投放不同广告。为此企业可以与搜索引擎公司想合作,制定相应品牌的广告推广策略,从而更容易吸引兴趣相投的消费者。微信公众号也是品牌推广的重要途径,但是该推广方式不能仅局限于品牌传播本身,而更应该为消费者提供生活资讯、趣味新闻等,这种广告推广策略是当前应用最广的多媒体技术,虽然单个公众号的关注者较小,但是同质化及精准化程度却非常高,选择类型相似的订阅号推广广告更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黎雨田.品牌市场推广与广告营销中的新媒体技术运用探索[J].科技传播,2016,8(15):132-134.

[2]赵霞.广告营销在市场推广中的应用[J].市场研究,2015(3):34-35.

媒体品牌范文篇2

【关键词】媒体;公信力;品牌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加盟新闻传播后,全球范围的信息共享借助高科技,特别是通信、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新闻传播格局和媒体运作方式的变化,加速了新闻事业与信息产业联姻,推动着媒体朝着产业化方向前进。媒体经营意识大大增强,新闻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并且愈演愈烈。由此,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成为当前我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新课题。

一、媒体公信力与媒体品牌建设的内涵

(一)媒体公信力:所谓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真实、客观、及时、准确,能否得到受众的普遍认可和信赖,是否在受众中享有较高的信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能力。

目前,我国新闻媒介既具有服从党和政府领导的事业单位性质,实行的又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企业化管理。具体来说,媒体公信力的内涵包括两方面:第一,所谓“公”,指的是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惟一宗旨,通过追求社会正义、彰显社会公平、弘扬人文法治观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来取得公众认可和市场接纳。第二,所谓“信”,就是恪守新闻道德,尊重新闻规律,追求新闻价值,理性、客观地判断和报道新闻事件,坚持政治家办报,有信誉、讲信用,让受众信任、信服,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有“公”有“信”,媒体才能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进而整合社会、影响社会。

(二)媒体品牌建设:品牌是市场营销学中的概念,是商品社会的一种生产者诚信的标志物,是形象的象征,也是承诺、保证和契约。鉴于新闻事业的上层建筑属性和信息产业属性,媒体品牌是将营销学中的“品牌”概念加以延伸而提出的新理念。

《洛杉矶时报》发行人马克·韦尔斯曾提出:“要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报纸,要建立品牌,要像推销消费品那样的效率和冲劲来推销报纸,增强与读者接触的频率。”从凤凰卫视借助媒体公关、主打媒体形象品牌而一跃成为海峡两岸知名媒体后,我国新闻媒体的品牌意识得到加强。为了应对巨大的竞争压力,赢得更多的注意力,一些媒体开始积极打造契合自身形象的品牌。

二、媒体公信力与媒体品牌建设的关系

(一)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品牌的价值核心之一

媒介作为公共信息平台,其产品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商品。新闻作品的导向是否正确,信息是否客观,格调是否高雅,报道是否迅速,记者是否诚信等问题日积月累,就会逐步形成社会公众对某一媒体的总体印象和公信力的程度。如果新闻媒介常常失信于民,导致公信力受损,那么结果是媒体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二)媒体品牌建设是提升媒体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附加价值,既可代表性别符号、社会地位、国籍、文化等多重意义,也可以代表真实、纯洁、自然、忠诚、信任等多种概念。消费者一旦对品牌萌生认同和信任,而且这种认同和信任得以维系,那么品牌将长久地存在于消费者心中。

(三)媒体品牌建设和媒体公信力相辅相成,互为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传媒产业正处于“朝阳产业”的发展阶段。行业整体繁荣的背后,每个传媒集团乃至每家媒体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都在更为艰难地进行着各自的维生之旅。

然而,媒体信息量由供给不足向相对过剩转移,媒体产品的同质化日益严重的现象,致使以报刊内容和广播电视节目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已不能完全胜任。于是,部分媒体为了尽快在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忽视了长远的媒介品牌建设,一味追求轰动的短期效应,经常登载那些揭露隐私的、甚至是虚假的、庸俗的、低级的内容。还有一些失去正义的“集体失语”,失去了真实和道德的原则,严重腐蚀了媒体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大打折扣。而这种公信力的逐渐丧失,严重伤害了受众的接受心理。即使新闻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受众也会人为地觉得是不可信的,甚至朝着新闻报道所引导的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行动。由此可见,媒体品牌建设和媒体公信力相辅相成,互为影响。没有品牌,媒体就等于失去了受众;没有公信力,媒体就等于是失去了价值,结果都是浪费资源。

三、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汉斯预言:“15年前,各公司在价格上竞争,今天在质量上竞争,明天将在品牌上竞争。”现在,汉斯的预言正变成现实,市场经济历经以产品为中心的产品导向时代,以销售为中心的销售导向时代,已进入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消费者导向时代。

当前,打造公信媒体品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不但有利于推动新闻媒体的产业化进程,使其在激烈的新闻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且可以帮助新闻媒体发挥舆论

导向作用,使其成为真正的一支强大的精神力量。笔者认为,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无法一蹴而就,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观念,树立公信媒体品牌意识

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下转第8页)(上接第6页)“新闻单位要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要求”。同年12月5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再次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

构建公信媒体品牌,新闻媒体必须转变重经济效应,轻社会效应;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的思想观念,在新闻实践中自觉践行“三贴近”方针,真正成为社会环境的守望者、社会舆论的代言者、社会公德的监督者和社会正义的维护者。

(二)以人为本,打造公信媒体品牌形象

公信媒体品牌形象,以媒体公信力为价值核心,以人为本,为核心读者量身定做,讲求信息的使用价值,注重突破注意力经济,形成影响力经济,做“时代的领跑者”。这一品牌形象的打造,需要根据所处地域特点和媒介情况,寻找媒体在市场中、受众心目中的最佳位置,发挥自身优势,走差异化道路,最大限度地争取市场份额。运用多种手段,如品牌logo的设计,形象宣传片的制作,频道风格的整体性和节目命名统一性等等,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受众心中建立完善的品牌识别系统和牢固的品牌意义,为以后的品牌形象推广铺平道路。勇于创新,勇于突破,不断赋予品牌形象新的内容,强化受众对媒体品牌和品牌意义的反应,并最终把这种反应转换成受众与媒体之间强烈的、活跃的忠诚关系。

(三)深化内涵,提升公信媒体品牌影响

品牌形象是一种长期的战略。要维护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必须不断地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深化品牌的内涵,推动品牌形象的成长与丰满。

公信媒体品牌不是一种单纯的商业包装,它融入了特殊的文化品味和人文追求。所以公信媒体品牌的推广不是一种纯粹的商业活动,只有建立在和公众良好公共关系的基础上,注重媒介与文化的交融,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公信媒体品牌的内涵才会不断深化,更加立体,而不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概念,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总之,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和内涵的深化必须依靠系统、科学的长远规划,否则只会偏离初衷。

【参考文献】

[1]连少英,张澜.问题性报道,构建媒体公信力的“利器”[OL].中国新闻学评论,2005.

[2]李佳.在新的定位中崛起——东方卫视的定位及发展[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

媒体品牌范文篇3

近年来,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部分媒体开始仿效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的尝试,自此媒体品牌的塑造与经营才逐渐被学界及业界关注。目前,栏目的同质化是所有媒体都存在的问题。如,我们打开电视就会发现,一个频道上演什么电视剧,其他频道也会跟着上演;一个电视台有“选秀”节目,各个电视台都争相力挺“选秀”;种种访谈、对话、婚恋、纪实电视节目都已经暴露出同质化倾向。电视和报纸、杂志同属传统媒体,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电视除了在新闻和直播节目方面的时效性较强之外,在新闻敏感性方面,电视、报纸、杂志往往落后于网络。在电视技术手段落后的时代如此,在电视传播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观。在一些非时效性栏目中,电视的节目来源包括观点,很多都是来自网络,在网络乃至于网络电视出现后,传统媒体愈加显出其追随者的姿态。

二、媒体品牌发展对策

1.合理的品牌定位

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里斯、杰克•特劳特对“定位”的定义是:“定位是你对未来的潜在顾客心智所下的工夫”,“说得确切些,公司必须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建立一个‘地位’,它不仅反映出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也反映出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①媒体想要脱离同质化,首先要确立栏目的品牌定位,不能一味地跟风,什么节目流行就播什么节目。品牌定位,主要是在同类媒体中选择一个有助于发展、具有优势的空间。换言之,就是品牌要带给观众利益点。观众会借由这个利益点对品牌进行定位,所以在对品牌进行定位时,利益点的选取要和观众的需求、生活经历合拍,才能被观众接纳。如,《参考消息》是现在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世界排名第五。其主要选载世界各地通讯社、报刊及因特网等媒体上的最新信息和评论精华,全面报道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体育、文化等方面的最新消息,融参考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是广大读者认识外部世界的窗口。其政治性较强,读者定位为男性。事实证明,其读者也多以男性为主,占71.3%,可见其定位是成功的。媒体在品牌定位时要遵从市场竞争的原则,选定一部分消费群体,并满足他们的偏好。首先,在严格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细分媒体市场,然后根据优势资源选择服务对象,依据所选择的对象进行定位、宣传。如,河北卫视以前缺乏系统定位,主要以综合类节目为主,收视率差强人意。后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区域化的论证,把自身定位于华北区域强台,在大华北地区,做深、做透、做实,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出的口号是“快乐的家庭频道”。河北卫视品牌定位说明了该卫视对品牌定位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快乐的家庭频道”以百姓日常生活为切入点,自节目改版以来,各个栏目都突出了家的温馨。如,“家政女皇”主要教授生活小窍门;“合家欢剧场”以播放家庭剧为主。此外,“家庭故事会”“温馨剧场”都围绕“家”展开,也赢得了较好的收视率。

媒体品牌范文篇4

体验传播,是指消费者通过直接观看、品尝、使用等现场体验,增进对牌的了解和认知,达到良好的品牌传播效果。农业产品体验传播包括卖场传播和生活场传播。

1卖场传播

卖场是产品从生产企业到购买者手中的最后环节,是购买者实现购买的场所,也称为销售终端。卖场是是品牌体验的重要通道,是农业产品品牌传播的关键点。卖场传播包括产品、知识、广告、促销等传播方式。通过卖场传播企业能够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加深对品牌的印象,刺激品牌的需求。

对于农业产品品牌而言,产品是最好的传播载体和“传播者”。因此。各种各样的农业产品陈列和展示是卖场传播的第一步,成功的陈列和展示会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品牌印象,另外消费者通过现场的观看和品尝,会对农业产品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知。

广告传播是卖场传播的主要形式。其具体形式有卖场液晶电视、卖场海报、卖场传单、货架上广告、包柱广告、墙贴广告、地贴广告、易拉宝、挂旗横幅、灯箱等。促销和知识传播是终端传播的“催化剂”。促销包括赠送礼品、赠送样品、免费品尝、打折、抽奖等,通过这些方式使目标消费者能更快、更好的了解和体验农业产品。起到良好的品牌传播和沟通作用。知识传播是指销售人员在卖场进行相应的农业产品相关知识的演示和讲解。

2生活场传播

生活场传播即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进行的传播。这种传播的特点是贴近生活,排斥感弱,接受效果好。

旅游风景区及农业观光区的传播是农业产品在生活场中最重要的传播场所。一些原生态农业产品产区,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优质的品质感和品牌形象,着力开发了农业休闲旅游观光项目。目的是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原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产品。

医院和药店也是农业产品品牌传播的有效场所。出人医院和药店这类场所的人群都是关注健康或者体验到健康重要性的人群,非常符合农业产品目标人群的需求,因此可以通过炎黄健康传媒和互力健康传媒为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炎黄健康传媒覆盖全国36个经济发达城市,3300家医院32800块液晶屏,在医院液晶屏市场覆盖率达79.3%,牢牢占据垄断地位。互力健康传媒通过在医院和药店及其他健康生活相关的场所里铺设液晶电视网络,播放健康生活资讯,广泛联合健康产业各阶层资源,拥有全国最大的健康产业液晶电视联播网。

二、精准传播

精准传播指传播的精准性。是使传播信息有效到达目标消费者。农业产品人人衙要,但品牌农业产品却有特定的消费人群。因此农业产品的品牌传播更应具有精准性。精准传播分为点状传播、事件传播和分众传播。

1点状传播

点状传播是相对以往电视广告线状投放方式而言的,点状传播,它不是看重时间段,而是看重传播点,看这个传播点是否有吸引力和价值。我们要寻找目标人群关注的“点”,并进行相应的点状投放传播。所以根据品牌农业产品目标消费者主要为城市白领和商务人士的特点,我们就应该选择这类人群喜欢和关注的节目进行传播。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中央电视台的《天天饮食》、《健康之路》、《对话》、《中国财经报道》,凤凰卫视的《财经正前方》、《健康新概念》、《美食冠军》、《人气美食》、《新食尚》等目标消费者关注度高的节目进行品牌农业产品的传播。这种精准聚焦目标人群的点状传播在能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的同时,也能大大节省农业产品企业的传播费用。

2事件传播

事件传播是指对社会事件、新闻事件的利用与传播,通过制造有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吸引目标消费者关注,提升品牌形象,使传播更加精准有效。事件传播,必须把品牌的诉求点、事件的关键点、消费者的关注点完美结合起来,通过事件来体现和传播品牌盼核心价值。

事件既可以是影响整个社会的大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被关注的日常活动。但是农业产品利用事件进行传播时必须满足:事件与农业产品品牌内容具有相关性,事件关注人群是其品牌的主要目标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事件有利于充分展示品牌的形象和自身优势。

3分众传播

分众传播是根据产品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传播的具体要求对目标受众进行细分,针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有区别地传播不同信息。合理有效的分众型新媒介,能达到受众信息接触度的最大化,产生更加精确的传播效果。

例如:分众传媒以商务楼宇为传播渠道,航美传媒以候机厅、航班上为传播平台,兆讯传媒以火车候车厅为传播渠道,华铁传媒在车厢内进行传播等,这些媒介虽然传播地点不同,但却很好地锁定商务人士、白领、新富阶层这类目标人群,传播的资讯更有针对性,广告投放效果也更好,我们如能将这些分众传播渠道应用到农业产品传播领域,无疑,也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三、互动传播

互动传播是指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活动,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可以互换。此种传播方式依托于网络新媒体而实现,具体采用SNS传播和博客传播方式。

1、SNS传播

SNS是指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或社交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SNS传播平台本质上是大众传播在互联网络中的真实再现,更是有效的互动传播。SNS传播就是利用SNS(社会性网络)进行的互动传播。

SNS通过把相同爱好、相同行业的用户群体聚合起来。形成信息共享机制,能有效激发用户的活跃性和黏着度。在SNS关系网络当中,任何一个朋友的一举一动都会迅速扩散到网络的每个节点,而每个节点受到感应后都会再进行相互影响,最终达到滚雪球的传播效应。利用SNS平台进行相关活动的推广,结合新颖有趣的互动创意点,能有效激发用户间的主动性扩散传播和广泛参与度,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活动信息的传递最大化,将活动推向高潮。

如当开心网成为自领和新富阶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每个人的快乐将变成巨大的生产力,更使得互动传播产生了巨大生产力。开心网迅速蹿红,得益于两点,一是专门针对白领人群,一是集中做“开心的”互动游戏——争车位、开心农产、买卖好友等。因此,针对农业产品结合SNS游戏进行互动传播能有效深入目标人群内心世界,碰触目标人群的感知神经,是行之有效的品牌传播方式。

2博客传播

博客传播是指企业利用博客的互动性、娱乐性、知识性、自主性、亲和性、民众性、共享性和聚合性等特点,针对消费者进行企业信息、品牌理念、产品(服务)信息的互动传播。

近年来。很多企业及企业主创建博客,重视博客传播,使企业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同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互动。农业产品企业通过创建博客,传播绿色农业产品理念,宣传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养生之道,能使目标消费者对农业产品品牌全面认识和了解。促进品牌消费。

四、植入传播

植入传播,是指企业通过付费的形式。将品牌信息和品牌理念策略性地融人到其它内容之中,成为媒介内容的一部分,以隐形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品牌信息,从而达到一定传播效果的传播方式。植入式传播具有隐蔽性好、融合度高、持续时间长、反感性弱、接受信息主动等优势。农业产品品牌传播可采用影视植入和活动植入的传播方式。

1影视植人

影视植入传播是指将产品(品牌)信息植入到影视作品中的潜移默化的传播方式。

产品在场景(道具)、台词(对白)和情节中的巧妙植入传播,使产品向消费者的渗透更加自然亲切,避免了硬性传播可能导致的消费者排斥现象。有效的影视植入。可以营造使用品牌时的特殊氛围,使品牌与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受众卷入度高,产生积极的品牌联想,加深品牌信息的记忆,使传播更加自然与深入。

2活动植入

活动植入是指产品(品牌)信息植入到某个活动当中,针对目标消费者或潜在目标消费者进行的隐形的渗透传播。这样不仅呵以节省大量的传播费用,同时能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活动植人主要包括:体育赛事植入和文化活动植入。

体育赛事植入是指将产品植入到体育赛事中,使体育精神与品牌理念相结合,通过移情提高产品卷入度和品牌好感度。体育赛事植人企业可以制作相关的喷绘和条幅。也可以为观众提供大量免费印有企业品牌的小礼品、加油棒、扇子、帽子等物品,更可以提供具体的农业产品。如水果和蔬菜,形式多种多样,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媒体品牌范文篇5

【关键词】媒体;公信力;品牌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加盟新闻传播后,全球范围的信息共享借助高科技,特别是通信、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新闻传播格局和媒体运作方式的变化,加速了新闻事业与信息产业联姻,推动着媒体朝着产业化方向前进。媒体经营意识大大增强,新闻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并且愈演愈烈。由此,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成为当前我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新课题。

一、媒体公信力与媒体品牌建设的内涵

(一)媒体公信力:所谓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真实、客观、及时、准确,能否得到受众的普遍认可和信赖,是否在受众中享有较高的信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能力。

目前,我国新闻媒介既具有服从党和政府领导的事业单位性质,实行的又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企业化管理。具体来说,媒体公信力的内涵包括两方面:第一,所谓“公”,指的是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惟一宗旨,通过追求社会正义、彰显社会公平、弘扬人文法治观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来取得公众认可和市场接纳。第二,所谓“信”,就是恪守新闻道德,尊重新闻规律,追求新闻价值,理性、客观地判断和报道新闻事件,坚持政治家办报,有信誉、讲信用,让受众信任、信服,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有“公”有“信”,媒体才能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进而整合社会、影响社会。

(二)媒体品牌建设:品牌是市场营销学中的概念,是商品社会的一种生产者诚信的标志物,是形象的象征,也是承诺、保证和契约。鉴于新闻事业的上层建筑属性和信息产业属性,媒体品牌是将营销学中的“品牌”概念加以延伸而提出的新理念。

《洛杉矶时报》发行人马克·韦尔斯曾提出:“要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报纸,要建立品牌,要像推销消费品那样的效率和冲劲来推销报纸,增强与读者接触的频率。”从凤凰卫视借助媒体公关、主打媒体形象品牌而一跃成为海峡两岸知名媒体后,我国新闻媒体的品牌意识得到加强。为了应对巨大的竞争压力,赢得更多的注意力,一些媒体开始积极打造契合自身形象的品牌。

二、媒体公信力与媒体品牌建设的关系

(一)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品牌的价值核心之一

媒介作为公共信息平台,其产品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商品。新闻作品的导向是否正确,信息是否客观,格调是否高雅,报道是否迅速,记者是否诚信等问题日积月累,就会逐步形成社会公众对某一媒体的总体印象和公信力的程度。如果新闻媒介常常失信于民,导致公信力受损,那么结果是媒体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二)媒体品牌建设是提升媒体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附加价值,既可代表性别符号、社会地位、国籍、文化等多重意义,也可以代表真实、纯洁、自然、忠诚、信任等多种概念。消费者一旦对品牌萌生认同和信任,而且这种认同和信任得以维系,那么品牌将长久地存在于消费者心中。

(三)媒体品牌建设和媒体公信力相辅相成,互为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传媒产业正处于“朝阳产业”的发展阶段。行业整体繁荣的背后,每个传媒集团乃至每家媒体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都在更为艰难地进行着各自的维生之旅。

然而,媒体信息量由供给不足向相对过剩转移,媒体产品的同质化日益严重的现象,致使以报刊内容和广播电视节目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已不能完全胜任。于是,部分媒体为了尽快在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忽视了长远的媒介品牌建设,一味追求轰动的短期效应,经常登载那些揭露隐私的、甚至是虚假的、庸俗的、低级的内容。还有一些失去正义的“集体失语”,失去了真实和道德的原则,严重腐蚀了媒体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大打折扣。而这种公信力的逐渐丧失,严重伤害了受众的接受心理。即使新闻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受众也会人为地觉得是不可信的,甚至朝着新闻报道所引导的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行动。

由此可见,媒体品牌建设和媒体公信力相辅相成,互为影响。没有品牌,媒体就等于失去了受众;没有公信力,媒体就等于是失去了价值,结果都是浪费资源。

三、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汉斯预言:“15年前,各公司在价格上竞争,今天在质量上竞争,明天将在品牌上竞争。”现在,汉斯的预言正变成现实,市场经济历经以产品为中心的产品导向时代,以销售为中心的销售导向时代,已进入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消费者导向时代。

当前,打造公信媒体品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不但有利于推动新闻媒体的产业化进程,使其在激烈的新闻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且可以帮助新闻媒体发挥舆论

导向作用,使其成为真正的一支强大的精神力量。笔者认为,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无法一蹴而就,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观念,树立公信媒体品牌意识

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下转第8页)(上接第6页)“新闻单位要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要求”。同年12月5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再次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

构建公信媒体品牌,新闻媒体必须转变重经济效应,轻社会效应;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的思想观念,在新闻实践中自觉践行“三贴近”方针,真正成为社会环境的守望者、社会舆论的代言者、社会公德的监督者和社会正义的维护者。

(二)以人为本,打造公信媒体品牌形象

公信媒体品牌形象,以媒体公信力为价值核心,以人为本,为核心读者量身定做,讲求信息的使用价值,注重突破注意力经济,形成影响力经济,做“时代的领跑者”。这一品牌形象的打造,需要根据所处地域特点和媒介情况,寻找媒体在市场中、受众心目中的最佳位置,发挥自身优势,走差异化道路,最大限度地争取市场份额。运用多种手段,如品牌logo的设计,形象宣传片的制作,频道风格的整体性和节目命名统一性等等,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受众心中建立完善的品牌识别系统和牢固的品牌意义,为以后的品牌形象推广铺平道路。勇于创新,勇于突破,不断赋予品牌形象新的内容,强化受众对媒体品牌和品牌意义的反应,并最终把这种反应转换成受众与媒体之间强烈的、活跃的忠诚关系。

(三)深化内涵,提升公信媒体品牌影响

品牌形象是一种长期的战略。要维护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必须不断地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深化品牌的内涵,推动品牌形象的成长与丰满。

公信媒体品牌不是一种单纯的商业包装,它融入了特殊的文化品味和人文追求。所以公信媒体品牌的推广不是一种纯粹的商业活动,只有建立在和公众良好公共关系的基础上,注重媒介与文化的交融,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公信媒体品牌的内涵才会不断深化,更加立体,而不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概念,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总之,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和内涵的深化必须依靠系统、科学的长远规划,否则只会偏离初衷。

【参考文献】

[1]连少英,张澜.问题性报道,构建媒体公信力的“利器”[OL].中国新闻学评论,2005.

[2]李佳.在新的定位中崛起——东方卫视的定位及发展[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

媒体品牌范文篇6

【关键词】媒体;公信力;品牌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加盟新闻传播后,全球范围的信息共享借助高科技,特别是通信、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新闻传播格局和媒体运作方式的变化,加速了新闻事业与信息产业联姻,推动着媒体朝着产业化方向前进。媒体经营意识大大增强,新闻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并且愈演愈烈。由此,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成为当前我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新课题。

一、媒体公信力与媒体品牌建设的内涵

(一)媒体公信力:所谓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真实、客观、及时、准确,能否得到受众的普遍认可和信赖,是否在受众中享有较高的信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能力。

目前,我国新闻媒介既具有服从党和政府领导的事业单位性质,实行的又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企业化管理。具体来说,媒体公信力的内涵包括两方面:第一,所谓“公”,指的是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惟一宗旨,通过追求社会正义、彰显社会公平、弘扬人文法治观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来取得公众认可和市场接纳。第二,所谓“信”,就是恪守新闻道德,尊重新闻规律,追求新闻价值,理性、客观地判断和报道新闻事件,坚持政治家办报,有信誉、讲信用,让受众信任、信服,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有“公”有“信”,媒体才能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进而整合社会、影响社会。

(二)媒体品牌建设:品牌是市场营销学中的概念,是商品社会的一种生产者诚信的标志物,是形象的象征,也是承诺、保证和契约。鉴于新闻事业的上层建筑属性和信息产业属性,媒体品牌是将营销学中的“品牌”概念加以延伸而提出的新理念。

《洛杉矶时报》发行人马克·韦尔斯曾提出:“要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报纸,要建立品牌,要像推销消费品那样的效率和冲劲来推销报纸,增强与读者接触的频率。”从凤凰卫视借助媒体公关、主打媒体形象品牌而一跃成为海峡两岸知名媒体后,我国新闻媒体的品牌意识得到加强。为了应对巨大的竞争压力,赢得更多的注意力,一些媒体开始积极打造契合自身形象的品牌。

二、媒体公信力与媒体品牌建设的关系

(一)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品牌的价值核心之一

媒介作为公共信息平台,其产品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商品。新闻作品的导向是否正确,信息是否客观,格调是否高雅,报道是否迅速,记者是否诚信等问题日积月累,就会逐步形成社会公众对某一媒体的总体印象和公信力的程度。如果新闻媒介常常失信于民,导致公信力受损,那么结果是媒体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二)媒体品牌建设是提升媒体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附加价值,既可代表性别符号、社会地位、国籍、文化等多重意义,也可以代表真实、纯洁、自然、忠诚、信任等多种概念。消费者一旦对品牌萌生认同和信任,而且这种认同和信任得以维系,那么品牌将长久地存在于消费者心中。

(三)媒体品牌建设和媒体公信力相辅相成,互为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传媒产业正处于“朝阳产业”的发展阶段。行业整体繁荣的背后,每个传媒集团乃至每家媒体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都在更为艰难地进行着各自的维生之旅。

然而,媒体信息量由供给不足向相对过剩转移,媒体产品的同质化日益严重的现象,致使以报刊内容和广播电视节目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已不能完全胜任。于是,部分媒体为了尽快在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忽视了长远的媒介品牌建设,一味追求轰动的短期效应,经常登载那些揭露隐私的、甚至是虚假的、庸俗的、低级的内容。还有一些失去正义的“集体失语”,失去了真实和道德的原则,严重腐蚀了媒体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大打折扣。而这种公信力的逐渐丧失,严重伤害了受众的接受心理。即使新闻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受众也会人为地觉得是不可信的,甚至朝着新闻报道所引导的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行动。

由此可见,媒体品牌建设和媒体公信力相辅相成,互为影响。没有品牌,媒体就等于失去了受众;没有公信力,媒体就等于是失去了价值,结果都是浪费资源。

三、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汉斯预言:“15年前,各公司在价格上竞争,今天在质量上竞争,明天将在品牌上竞争。”现在,汉斯的预言正变成现实,市场经济历经以产品为中心的产品导向时代,以销售为中心的销售导向时代,已进入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消费者导向时代。

当前,打造公信媒体品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不但有利于推动新闻媒体的产业化进程,使其在激烈的新闻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且可以帮助新闻媒体发挥舆论

导向作用,使其成为真正的一支强大的精神力量。笔者认为,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无法一蹴而就,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观念,树立公信媒体品牌意识

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下转第8页)(上接第6页)“新闻单位要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要求”。同年12月5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再次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

构建公信媒体品牌,新闻媒体必须转变重经济效应,轻社会效应;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的思想观念,在新闻实践中自觉践行“三贴近”方针,真正成为社会环境的守望者、社会舆论的代言者、社会公德的监督者和社会正义的维护者。

(二)以人为本,打造公信媒体品牌形象

公信媒体品牌形象,以媒体公信力为价值核心,以人为本,为核心读者量身定做,讲求信息的使用价值,注重突破注意力经济,形成影响力经济,做“时代的领跑者”。这一品牌形象的打造,需要根据所处地域特点和媒介情况,寻找媒体在市场中、受众心目中的最佳位置,发挥自身优势,走差异化道路,最大限度地争取市场份额。运用多种手段,如品牌logo的设计,形象宣传片的制作,频道风格的整体性和节目命名统一性等等,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受众心中建立完善的品牌识别系统和牢固的品牌意义,为以后的品牌形象推广铺平道路。勇于创新,勇于突破,不断赋予品牌形象新的内容,强化受众对媒体品牌和品牌意义的反应,并最终把这种反应转换成受众与媒体之间强烈的、活跃的忠诚关系。

(三)深化内涵,提升公信媒体品牌影响

品牌形象是一种长期的战略。要维护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必须不断地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深化品牌的内涵,推动品牌形象的成长与丰满。

公信媒体品牌不是一种单纯的商业包装,它融入了特殊的文化品味和人文追求。所以公信媒体品牌的推广不是一种纯粹的商业活动,只有建立在和公众良好公共关系的基础上,注重媒介与文化的交融,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公信媒体品牌的内涵才会不断深化,更加立体,而不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概念,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总之,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和内涵的深化必须依靠系统、科学的长远规划,否则只会偏离初衷。

【参考文献】

[1]连少英,张澜.问题性报道,构建媒体公信力的“利器”[OL].中国新闻学评论,2005.

[2]李佳.在新的定位中崛起——东方卫视的定位及发展[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

媒体品牌范文篇7

(一)媒体公信力:所谓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真实、客观、及时、准确,能否得到受众的普遍认可和信赖,是否在受众中享有较高的信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能力。

目前,我国新闻媒介既具有服从党和政府领导的事业单位性质,实行的又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企业化管理。具体来说,媒体公信力的内涵包括两方面:第一,所谓“公”,指的是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惟一宗旨,通过追求社会正义、彰显社会公平、弘扬人文法治观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来取得公众认可和市场接纳。第二,所谓“信”,就是恪守新闻道德,尊重新闻规律,追求新闻价值,理性、客观地判断和报道新闻事件,坚持政治家办报,有信誉、讲信用,让受众信任、信服,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有“公”有“信”,媒体才能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进而整合社会、影响社会。

(二)媒体品牌建设:品牌是市场营销学中的概念,是商品社会的一种生产者诚信的标志物,是形象的象征,也是承诺、保证和契约。鉴于新闻事业的上层建筑属性和信息产业属性,媒体品牌是将营销学中的“品牌”概念加以延伸而提出的新理念。

《洛杉矶时报》发行人马克·韦尔斯曾提出:“要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报纸,要建立品牌,要像推销消费品那样的效率和冲劲来推销报纸,增强与读者接触的频率。”从凤凰卫视借助媒体公关、主打媒体形象品牌而一跃成为海峡两岸知名媒体后,我国新闻媒体的品牌意识得到加强。为了应对巨大的竞争压力,赢得更多的注意力,一些媒体开始积极打造契合自身形象的品牌。

二、媒体公信力与媒体品牌建设的关系

(一)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品牌的价值核心之一

媒介作为公共信息平台,其产品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商品。新闻作品的导向是否正确,信息是否客观,格调是否高雅,报道是否迅速,记者是否诚信等问题日积月累,就会逐步形成社会公众对某一媒体的总体印象和公信力的程度。如果新闻媒介常常失信于民,导致公信力受损,那么结果是媒体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二)媒体品牌建设是提升媒体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附加价值,既可代表性别符号、社会地位、国籍、文化等多重意义,也可以代表真实、纯洁、自然、忠诚、信任等多种概念。消费者一旦对品牌萌生认同和信任,而且这种认同和信任得以维系,那么品牌将长久地存在于消费者心中。

(三)媒体品牌建设和媒体公信力相辅相成,互为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传媒产业正处于“朝阳产业”的发展阶段。行业整体繁荣的背后,每个传媒集团乃至每家媒体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都在更为艰难地进行着各自的维生之旅。

然而,媒体信息量由供给不足向相对过剩转移,媒体产品的同质化日益严重的现象,致使以报刊内容和广播电视节目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已不能完全胜任。于是,部分媒体为了尽快在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忽视了长远的媒介品牌建设,一味追求轰动的短期效应,经常登载那些揭露隐私的、甚至是虚假的、庸俗的、低级的内容。还有一些失去正义的“集体失语”,失去了真实和道德的原则,严重腐蚀了媒体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大打折扣。而这种公信力的逐渐丧失,严重伤害了受众的接受心理。即使新闻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受众也会人为地觉得是不可信的,甚至朝着新闻报道所引导的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行动。

由此可见,媒体品牌建设和媒体公信力相辅相成,互为影响。没有品牌,媒体就等于失去了受众;没有公信力,媒体就等于是失去了价值,结果都是浪费资源。

三、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汉斯预言:“15年前,各公司在价格上竞争,今天在质量上竞争,明天将在品牌上竞争。”现在,汉斯的预言正变成现实,市场经济历经以产品为中心的产品导向时代,以销售为中心的销售导向时代,已进入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消费者导向时代。

当前,打造公信媒体品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不但有利于推动新闻媒体的产业化进程,使其在激烈的新闻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且可以帮助新闻媒体发挥舆论

导向作用,使其成为真正的一支强大的精神力量。笔者认为,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无法一蹴而就,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观念,树立公信媒体品牌意识

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下转第8页)(上接第6页)“新闻单位要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要求”。同年12月5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再次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

构建公信媒体品牌,新闻媒体必须转变重经济效应,轻社会效应;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的思想观念,在新闻实践中自觉践行“三贴近”方针,真正成为社会环境的守望者、社会舆论的代言者、社会公德的监督者和社会正义的维护者。

(二)以人为本,打造公信媒体品牌形象

公信媒体品牌形象,以媒体公信力为价值核心,以人为本,为核心读者量身定做,讲求信息的使用价值,注重突破注意力经济,形成影响力经济,做“时代的领跑者”。这一品牌形象的打造,需要根据所处地域特点和媒介情况,寻找媒体在市场中、受众心目中的最佳位置,发挥自身优势,走差异化道路,最大限度地争取市场份额。运用多种手段,如品牌logo的设计,形象宣传片的制作,频道风格的整体性和节目命名统一性等等,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受众心中建立完善的品牌识别系统和牢固的品牌意义,为以后的品牌形象推广铺平道路。勇于创新,勇于突破,不断赋予品牌形象新的内容,强化受众对媒体品牌和品牌意义的反应,并最终把这种反应转换成受众与媒体之间强烈的、活跃的忠诚关系。

(三)深化内涵,提升公信媒体品牌影响

品牌形象是一种长期的战略。要维护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必须不断地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深化品牌的内涵,推动品牌形象的成长与丰满。

公信媒体品牌不是一种单纯的商业包装,它融入了特殊的文化品味和人文追求。所以公信媒体品牌的推广不是一种纯粹的商业活动,只有建立在和公众良好公共关系的基础上,注重媒介与文化的交融,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公信媒体品牌的内涵才会不断深化,更加立体,而不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概念,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总之,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和内涵的深化必须依靠系统、科学的长远规划,否则只会偏离初衷。

【参考文献】

[1]连少英,张澜.问题性报道,构建媒体公信力的“利器”[OL].中国新闻学评论,2005.

[2]李佳.在新的定位中崛起——东方卫视的定位及发展[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

[3]段京肃.浅析中国传媒品牌运营方略[OL].中华传媒网,2006.

[4]李玮.东方卫视的品牌革命[OL].,2006.

媒体品牌范文篇8

【关键词】媒体;公信力;品牌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加盟新闻传播后,全球范围的信息共享借助高科技,特别是通信、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新闻传播格局和媒体运作方式的变化,加速了新闻事业与信息产业联姻,推动着媒体朝着产业化方向前进。媒体经营意识大大增强,新闻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并且愈演愈烈。由此,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成为当前我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新课题。

一、媒体公信力与媒体品牌建设的内涵

(一)媒体公信力:所谓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真实、客观、及时、准确,能否得到受众的普遍认可和信赖,是否在受众中享有较高的信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能力。

目前,我国新闻媒介既具有服从党和政府领导的事业单位性质,实行的又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企业化管理。具体来说,媒体公信力的内涵包括两方面:第一,所谓“公”,指的是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惟一宗旨,通过追求社会正义、彰显社会公平、弘扬人文法治观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来取得公众认可和市场接纳。第二,所谓“信”,就是恪守新闻道德,尊重新闻规律,追求新闻价值,理性、客观地判断和报道新闻事件,坚持政治家办报,有信誉、讲信用,让受众信任、信服,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有“公”有“信”,媒体才能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进而整合社会、影响社会。

(二)媒体品牌建设:品牌是市场营销学中的概念,是商品社会的一种生产者诚信的标志物,是形象的象征,也是承诺、保证和契约。鉴于新闻事业的上层建筑属性和信息产业属性,媒体品牌是将营销学中的“品牌”概念加以延伸而提出的新理念。

《洛杉矶时报》发行人马克·韦尔斯曾提出:“要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报纸,要建立品牌,要像推销消费品那样的效率和冲劲来推销报纸,增强与读者接触的频率。”从凤凰卫视借助媒体公关、主打媒体形象品牌而一跃成为海峡两岸知名媒体后,我国新闻媒体的品牌意识得到加强。为了应对巨大的竞争压力,赢得更多的注意力,一些媒体开始积极打造契合自身形象的品牌。

二、媒体公信力与媒体品牌建设的关系

(一)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品牌的价值核心之一

媒介作为公共信息平台,其产品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商品。新闻作品的导向是否正确,信息是否客观,格调是否高雅,报道是否迅速,记者是否诚信等问题日积月累,就会逐步形成社会公众对某一媒体的总体印象和公信力的程度。如果新闻媒介常常失信于民,导致公信力受损,那么结果是媒体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二)媒体品牌建设是提升媒体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附加价值,既可代表性别符号、社会地位、国籍、文化等多重意义,也可以代表真实、纯洁、自然、忠诚、信任等多种概念。消费者一旦对品牌萌生认同和信任,而且这种认同和信任得以维系,那么品牌将长久地存在于消费者心中。

(三)媒体品牌建设和媒体公信力相辅相成,互为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传媒产业正处于“朝阳产业”的发展阶段。行业整体繁荣的背后,每个传媒集团乃至每家媒体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都在更为艰难地进行着各自的维生之旅。

然而,媒体信息量由供给不足向相对过剩转移,媒体产品的同质化日益严重的现象,致使以报刊内容和广播电视节目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已不能完全胜任。于是,部分媒体为了尽快在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忽视了长远的媒介品牌建设,一味追求轰动的短期效应,经常登载那些揭露隐私的、甚至是虚假的、庸俗的、低级的内容。还有一些失去正义的“集体失语”,失去了真实和道德的原则,严重腐蚀了媒体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大打折扣。而这种公信力的逐渐丧失,严重伤害了受众的接受心理。即使新闻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受众也会人为地觉得是不可信的,甚至朝着新闻报道所引导的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行动。

由此可见,媒体品牌建设和媒体公信力相辅相成,互为影响。没有品牌,媒体就等于失去了受众;没有公信力,媒体就等于是失去了价值,结果都是浪费资源。

三、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汉斯预言:“15年前,各公司在价格上竞争,今天在质量上竞争,明天将在品牌上竞争。”现在,汉斯的预言正变成现实,市场经济历经以产品为中心的产品导向时代,以销售为中心的销售导向时代,已进入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消费者导向时代。

当前,打造公信媒体品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不但有利于推动新闻媒体的产业化进程,使其在激烈的新闻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且可以帮助新闻媒体发挥舆论

导向作用,使其成为真正的一支强大的精神力量。笔者认为,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无法一蹴而就,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观念,树立公信媒体品牌意识

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下转第8页)(上接第6页)“新闻单位要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要求”。同年12月5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再次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

构建公信媒体品牌,新闻媒体必须转变重经济效应,轻社会效应;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的思想观念,在新闻实践中自觉践行“三贴近”方针,真正成为社会环境的守望者、社会舆论的代言者、社会公德的监督者和社会正义的维护者。

(二)以人为本,打造公信媒体品牌形象

公信媒体品牌形象,以媒体公信力为价值核心,以人为本,为核心读者量身定做,讲求信息的使用价值,注重突破注意力经济,形成影响力经济,做“时代的领跑者”。这一品牌形象的打造,需要根据所处地域特点和媒介情况,寻找媒体在市场中、受众心目中的最佳位置,发挥自身优势,走差异化道路,最大限度地争取市场份额。运用多种手段,如品牌logo的设计,形象宣传片的制作,频道风格的整体性和节目命名统一性等等,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受众心中建立完善的品牌识别系统和牢固的品牌意义,为以后的品牌形象推广铺平道路。勇于创新,勇于突破,不断赋予品牌形象新的内容,强化受众对媒体品牌和品牌意义的反应,并最终把这种反应转换成受众与媒体之间强烈的、活跃的忠诚关系。

(三)深化内涵,提升公信媒体品牌影响

品牌形象是一种长期的战略。要维护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必须不断地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深化品牌的内涵,推动品牌形象的成长与丰满。

公信媒体品牌不是一种单纯的商业包装,它融入了特殊的文化品味和人文追求。所以公信媒体品牌的推广不是一种纯粹的商业活动,只有建立在和公众良好公共关系的基础上,注重媒介与文化的交融,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公信媒体品牌的内涵才会不断深化,更加立体,而不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概念,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总之,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和内涵的深化必须依靠系统、科学的长远规划,否则只会偏离初衷。

【参考文献】

[1]连少英,张澜.问题性报道,构建媒体公信力的“利器”[OL].中国新闻学评论,2005.

[2]李佳.在新的定位中崛起——东方卫视的定位及发展[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

媒体品牌范文篇9

关键词:品牌广播媒体市场区隔点

Abstract:Broadcastingmediaisalwaysconsideredtobeaninferiormedia.However,itsinferiorityliesinitslackoffulcrum.Forbroadcastingmanagement,abrandisjustsuchafulcrum.Theprincipleofforgingthebrandofbroadcastingmediaarebelow:fixingthebrandofbroadcastingmediastationandreorganizeallthedisseminatingactivitiesaroundtheposition,andpreservethefundamentalpositionofthebroadcasting.Andalso,whataretheessentialmethodsofforgingthebrandofabroadcastingmedia?Firstly,keepthebrandsupreme,inordertoforgethebrandoftheprogram;secondly,fixthepositionaccuratelytoestablishspecializedbrandofthefrequencymodulation;andthirdly,takeanchorsasthefoundation,andestablishabrandoftheanchors.

Keywords:brandbroadcastingmediathedistinctionpointofthemarket

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多年来,广播媒体被社会认为,甚至自认为是“弱势媒体”,然而,“弱势”就弱在缺少一个“支点”。笔者经多年探讨认为,对于广播经营来说,品牌就是它的一个支点。这正如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艾丰所说:“在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生活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甚至起到长远作用的动向,就是我们的企业界、政界、社会各界都更加重视品牌问题。”《北京晚报》广告部总经理倪宝忠先生也说,现在是“媒介的品牌运作时代”。就广播传媒来说,要摘掉“弱势媒体”的帽子,首要的是打造自己的品牌。

一、打造广播媒体品牌的原则

广播节目首先是一个产品,它被一系列工作人员生产出来,通过某种渠道出售给消费者。因此,广播品牌推广的出发点应该首先将它当作一个普通的产品,从竞争者、消费者认知、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来进行思考,甚至可以借鉴任何其它产品品牌运作、推广、管理的思路,而用于广播品牌的推广。因而,广播品牌的运作应遵循如下原则:

1.确定电台定位

“定位”作为一个运用广泛的营销术语,本身被赋予了诸多的含义,相信任何一档广播栏目,像产品一样,在上市之前都已经具有了一般意义上的“定位”,即目标市场的确立、目标人群的锁定、基本价格的定位等等。在这里,我们从定位的核心目的出发,将电台定位的概念更清晰定义为:确定与竞争对手的“市场区隔点”,亦即差异点。根据这一点,我们仿照产品定位的“它是什么?”“是卖给谁的?”这一基点,来确定自己的定位,“我们的广播是什么?”“我们是把信息传播给谁的?”;再者,根据确定与竞争对手的“市场区隔点”,明确在同一地域和同类媒体及其他相关媒体的“差异点”是什么。亦即首先充分研究你的竞争对手,研究听众如何看待自己,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各是什么?还存在什么样的空隙和机会。

2.围绕定位来进行整合所有的传播活动

一旦确定了广播节目具有差异和区隔的定位,推广的难题已经解决了大半,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在每个环节都紧密围绕你的定位,进行传播和推广。需要强调的是广播媒体与普通产品的推广传播不同之处在于,作为传媒,它需要保持自己的活跃形象以及影响力,因此除了常规的硬性广告、公关活动的策划以外,与内容密切结合的专题策划是尤为重要的。此外,不仅要善于抓热点,还应该善于“制造”热点。

3.维持广播的基本定位

很多电台和企业主一样,担心自己缩小了市场范围、或者把目标对象定位得过分清晰,会失掉广泛的消费者,实际上,这种担心,往往是多余的。无论对于普通产品还是广播节目,定位不仅仅是建立市场区隔的有力手段,而且是使品牌保持独特性的有效方法。定位一旦确定,除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外,不要轻易去改变,而是要用一切方法不断的强化它,让它深入人心。否则你不仅会失掉现有的听众,还会给更多听众留下“善变”、“不确定”等不良的印象。品牌是媒体的代言人,其直接作用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除了引起听众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建立听众的忠诚度。对于电台而言,建设品牌的努力是为了让听众对电台建立很高的忠诚度,这个忠诚度应该是与感情划等号的。

二、打造广播媒体品牌

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国内广播也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广播媒体如何适应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的大潮,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日益激烈的媒体大战呢?有人说,广播是弱势媒体,永远不会有大发展的机会;也有人说,广播已经走到死胡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将难以为继。其实,我国的广播频率一直是一种国家控制下的垄断资源,拥有一个频率就等于拥有了一座金矿。拥有一个频率每年可创造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效益,这在当今国内广播媒介发展实践中已是不争的事实。按照世界广播广告占有量的平均水平来估算,我国广播的广告创收至少还有60%左右的增长空间。对于广播媒体而言,其品牌应该包括三个要素:频率、栏目和节目、主持人。关于三者的关系,栏目、节目和主持人是为频率服务的。目前,比较有经济价值的是频率品牌。对于频率而言,如果失去了节目和主持人,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品牌也无法树立。所以,在树立整体品牌的时候,应该三者兼顾。

1.内容为上——打造品牌节目

全球著名的传媒集团之一的维亚康姆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萨默.雷石东认为媒体传播的“内容就是国王”。他说:“我们一直在坚持这么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就是我们为听众提供非常忠诚的内容,内容就是国王,任何媒体的基础,应该是内容。好的内容,好的节目,好的材料可以带来充满价值的业务”。最终决定一个媒介在市场位置的,还是他的产品:媒体传播的内容。随着受众需求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北京电台不断根据手中需求更新内容,以频率专业化和内容多样化适应市场的发展。受众市场的变化是永恒的,要树立“受众本位”的市场意识,根据受众的市场变化调整经营策略。怎样在有限的频率资源里,提高节目有效播出质量,是发展广播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要精办栏目,办品牌栏目,提高节目质量。充分利用频道资源,提高播出效率。在实行“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深化频道定位,划归节目性质,加强一个机构内频道之间的协调,统筹安排各类节目播出时段,努力体现节目整体实力和播出效应,提供收听率,从而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

节目是北京电台发展的最根本的资源。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以及广播电台之间的竞争中,打造品牌的意识逐渐浮出水面。衡量广播的竞争力强不强,就是看它是否拥有名牌节目、名牌主持人以及名牌频率。经过多年的努力,北京电台各个专业频道都打造出了自己的王牌节目,有些节目甚至成了频道的招牌节目,赢得了听众们的好评,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栏目品牌化、名牌化,必然将品牌经营引入频道经营。北京电台确定了要通过节目满足社会需求的目标,通过品牌使听众对广播产生情感依赖。从树立品牌节目做起,使20%的王牌节目支持80%的收听市场。目前,北京电台结合收听调查和专家评议,每年都要评出该台的十大名牌栏目。品牌栏目就是电台频道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志了。所以,品牌栏目既是频道经营的核心,又是广播媒体力克众多竞争对手,赢取源源不断的广告客户的“杀手锏”。在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的年代,唯有品牌栏目方能鹤立鸡群,傲视群雄。

当今世界的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欣赏需求也在快节奏地变化,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必须十分在意听众的需求,节目资源的优化配置尤为重要。对重要节目资源和信息资源,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使其资源共同享用、共同开发。广播电台的各类节目,应在不同媒体间实行资源流通,真正达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2.精确定位——树立专业化频率品牌

.频率资源是广播传媒的特有的基本优势,任何一家电台应充分利用频率资源,提高播出效率。在实行“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建设过程中,深化频道定位,划归节目性质,加强一个机构内频道之间的协调,统筹安排各类节目播出时段,努力体现节目整体实力和播出效应,提高收听率,从而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北京电台认为,其品牌核心是“七个专业广播。在所有的品牌树立过程中,都是以推介七个专业广播为主,而不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什么?广告商投放广告,不是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而是下面具体的专业广播,哪个专业广播知名度高、品牌响,他们就会去找哪个专业广播投放广告。”频道的定位也就是频道的形象、频道的专业化问题。对于听众来说,媒介的形象原自于它的公信度及社会影响力,她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做出她对该媒介形象的判断;对于广告主来说,他会基于媒介的自身专业性描述结合社会及听众的真实反映,从中找出切合点,产生所谓的对媒体形象的中性看法。广告主很现实,非常注重结果,总希望产品的销售群体能与媒体的听众群完全吻合。倘若媒体形象定位与产品消费群不太吻合,企业也会因为听众的消费层次、身份与媒体定位吻合而投放纯粹的潜在公关性的宣传推广广告,或促销与销售挂钩的广告。这样,一个媒体形象定位精良的媒体,对广告主投放有很大的说服力。栏目可以由盛而衰,节目总会由新而旧,但只要频道形象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喜爱,就会对该调频的节目保持长期的关注,就会对受众形成持续的吸引力,也会如磁石般把广告商牢牢吸引。那么,随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所以,广播的形象建设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那些被“坐台节目”浸染严重的电台,更应下大力气打造自己的形象。要像塑造产品一样塑造电台的形象,像营销产品一样营销广播品牌。北京电台推出品牌频率,塑造整体形象,牢牢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为广播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例如北京电台创办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首都的标志性活动。

——新闻台不仅拥有众多深受百姓欢迎的新闻节目,其公益环保活动——多伦治沙也得到京城百姓的积极响应,这个活动收到捐款2002万元;

——交通台以“路况信息”为出行提供准确信息,提议并筹办了“的士爱心基金”,并倡导捐建了河北省平昆“北京的士希望小学”,在北京司机中树立了良好形象。2002年12月,联合北京交通局及百姓杂志联合推出的《百姓TAXI》杂志,免费发放至每辆出租车上。特别是在去年的抗非典斗争中,交通台为协助政府及时寻找非典患者乘坐过的出租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至于被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责令北京市所有出租车在运营时间内必须收听交通台节目;

——由经济台发起的北京经济论坛等也在社会业界内取得了较好的口碑;这些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使得专业台在获得良好专业形象的同时,也提升了北京电台整体频率形象和媒体品牌价值。

3.以“人”为本——树主持人品牌形象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打造品牌节目、品牌频率还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还要打造明星主持人,打破“人怕出名”的传统观念,建立打造明星主持人的机制,使之因从事广播而流光溢彩,功成名就,充分发挥主持人的品牌效应和号召力。从而使广播因为他们而名声卓著,使广播事业如火如荼。如北京交通台的《可乐加冰》,大连台的《欢乐正前方》,沈阳台的《娱乐双响炮》,济南经济台的《大嘴巴和顺风耳》等都是典范案例。但根据济南地区的收听率调查,人气最高的还是北京台的《可乐加冰》。这当节目,和其他台的节目形式大同小异,其成功的关键是得益于主持人陆凌涛、陆波、王维的主持风格,亦即名主持人的号召力。正如我们穿服装有自己特定的品牌一样,听广播也会选择收听自己喜欢的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在济南,谈心类节目,我们听山东新闻台的《田园晚风》;访谈类,我们听山东经济台的《小凤直播室》;娱乐类,我们听山东文艺台的《杨越——我有我空间》;报告文学,类我们听山东经济台的《林雨一刻钟》;服务类,我们听山东交通台的《肖大姐服务热线》等等,这些名主持人的栏目都在黄金段位播出,既赢得了听众忠诚度,又赢得了广告主的青睐。随着受众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传播市场的细分化,为能凸显出频率的特性,专业频率越来越需的专家型主持人。比如精通专业知识,熟悉交通管理和法规,了解汽车市场及维修常识等的主持人。全能型、专家型主持人将成为专业台的支柱。如山东广播交通音乐台的《汽车门诊》栏目,邀请一位工程师来主持,专门解答各位车主提出的有关汽车维修保养的专业问题,便非常受广大司机朋友的欢迎。这样很多移动用户就会锁定101.1频率——“LOVEFM”,收听参与谢工的热线节目,有的听众还打进热线请谢工到家里帮其维修。该段位也就是山东交通台的黄金A段位。媒介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媒体产业是一种知识型产业。因此,人气与人才也同样影响与决定一个媒体的命运。人气意味着媒体的受众影响力,也就意味着广告规模与业务规模;而人才将决定一个媒体的节目内容水平与经营管理水平,也就决定了一个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邵培仁:《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新闻界》2001年第5期。

2.李世丁:《整合制胜:打造强势品牌的锐利武器》,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版。

3.《广播广告:乘风破浪会有时》,《广告大观》2003年第4期。

4.钟炳祥:《媒介营销的三级跳》,《现代广告》2003年第3期。

5.远传国际广告公司:《正在启动的中国广播广告市场》,《中国广告》2003年第1期。

6.张鑫:《整合营销传播的基础与内容》,《中国广告》2003年第3期。

7.《中国的传媒品牌运作》,《中国广告》2003年第6期。

8.《重新认识广播媒体》,《现代广告》2003年第6期。

媒体品牌范文篇10

关键词:品牌设计;改变;革新;新媒体

伴随着当今科技的创新发展和信息技的提升术,新媒体现已经成为企业为其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和创造此品牌的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和媒介。新媒体对品牌设计提出要求时,同时也给品牌设计带来了机遇。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当下环境所需要的设计呢?是设计师们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

1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它所指的是一种环境,一种当下一切皆为媒体的环境。粗略地来说:这是一种环境。它同样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目前的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局域网、无线网络通信等途径,以及用户的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等。同样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已经其他媒介平台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2品牌形象设计概述

所谓的品牌形象,他是指现代企业在经营中全方位发展的一种全新概念,是利用改变其企业的形象,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能够使企业引起外界的注意度进而来提升经营业绩的技巧。是一种现代设计观念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全新运作,是一个通过刻画企业个性,突出企业精神,并且使消费者有深刻的认同感,从而达到其促销目的一种设计行为。把企业当作设计的对象来进行整体系列的设计,这样可以使社会大众更容易识别企业的性质,这种设计并不是零碎的、单一的一种形象显示,它强调规范化、整体化、标准化,其目的是为了强化企业形象,引起外界的注意,让人产生一种新鲜感和亲近感,进而来提高知名度,并且更好的经济效益[1]。

3当前品牌设计的现状及应具备的要素

在如今设计的主流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品牌它不仅仅是某个商品的名称或用来区分商品的牌子,而它是消费者用来选择商品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与企业相互之间竞争的重要焦点。所以,除了商品的款式、质量、和技术的内在因素外,大多数企业现在都非常重视对品牌的设计,从市面上来看,很多品类繁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但同时,也有一些品牌陷入了设计的误区,好的品牌设计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3.1整体性。一个成功的品牌设计是将企业的精神、管理、经营、服务和文化相结合,是企业视觉化的沟通交流和识别的体系。在设计的时候,如果能用统一的方法、要求并整体地传达他信息,就能使大众形成一种统一的印象,即可强有力地增强信息的可信度,从而扩大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品牌设计的导入,是为了建立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以此来代替或者变更企业信息传递的不规范、相异的现象,从而达到认识、行为和视觉上的高度一致。因此,在品牌设计中各个项目必须主题鲜明、基调一致。一个没有统一、明确主题和基调的品牌设计,是不可能深入到企业内部员工和社会公众之中的[2]。设计师必须从企业与环境关系的整体出发,把握品牌设计的宗旨,并将其扩散到所有环节。3.2意图性。品牌设计的目的性非常强,它并不是一种盲目的、无目标的行为,而是为了塑造企业的新形象。企业形象是其通过自身的各种宣传及活动,同时借助各种各样的媒介传递给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从而建立他们心目中对企业的整体认识与想法。为企业新形象塑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其知名度与声誉,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使社会大众比较容易感受到企业的个性的震撼力,从而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品牌设计是企业对内、对外塑造形象的工具[3]。因此,到了现今,企业想要正确地树立形象,就必须采取意图明确的策划,从而来塑造其形象。3.3持续性。一个完整的品牌设计,必然是时代精神和文化的反映。在一定的时代,品牌设计具有其特殊的本质和风格,他不是短期的作品,而是长远的规划。一个企业的品牌设计是其经营管理中为之重要的一个环节,所有的品牌设计都面临一个问题,其如何在新的环境背景下调整自己,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持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的,它要求的只是相对稳定,随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以适应形势的要求[4]。

4新媒体下品牌设计的发展前景

从新媒体的想法角度出发,大众总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追寻。一方面,新媒体的信息传达更好娱乐化,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信息传递更加碎片化,它是便利的移动终端和网络媒体的结合。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直接和快速的优势,企业一旦的信息便能在第一时间内传递给用户,而不像传统的推广,是需要通过多个中间环节,这不仅仅能够节省成本,很大程度上还增强了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形象的认识和亲切感。企业是需要不断更新发展的,因此对设计也常常提出新的要求。新媒体下的品牌设计发展前景一片繁华,设计师们要抓住市场机遇,随之改变,设计出与市场相适应的产品。

作者:彭英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周旭著.CI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2]北斗星群.现代企业形象设计指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