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9:37:05

中等职业

中等职业范文篇1

(一)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福州船政局1866年附设的船政学堂,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形成我国职业教育雏形。1917年5月,由黄炎培先生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人,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纪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在相应调整其教学制度,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体制。进入21世纪,各国之间形成了无形的竞争,渐渐演变成为科技与教育的较量。作为社会与学校的“中间站”,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与意义。

2.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

(1)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这类学校以招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三年或四年。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培养目标已扩大到各类技能型人才。

(2)技工学校。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是中、初级技术工人。

(3)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这类学校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二年和四年的。培养目标与中专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4)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这类学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最早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在职人员为主)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由于形势的变化,其招生对象已经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二年或三年。

21世纪后,传统的这四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步趋同,办学形式也日益接近,国家已决定通过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等方式,逐步打破部门界限,推动它们走向融合。

(二)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和教学现状的分析

(1)学生现实状况

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其原因,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

1)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生源锐减,生源素质差。

199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滑坡。据统计,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比例由1996年64.7%下降到1999年的33.4%,尤其是1999年比1998年下降了5.8个百分点。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更为严峻,很多职业学校报名人数不及计划招生的一半。劳动力市场形势的严峻,中专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观念保守,毕业生就业困难,到今年为止,此种状况仍未有一个明显的改进。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方面:

首先: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并带有一种“补偿心态”,希望子女读大学,读好书。

其次:由于“普高热”的日益升温,使中等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

(2)部分学校教学状况

职业学校,特别是职业入学校中相当一部分中专学校,教学方法、内容上,由于中专的“专”字等历史原因的影响,比较偏重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倚重书本教学,联系实际不够。理论教学内容多,强化职业技能教学不足,实用性的实训教学少。在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忽视了职校学生的德育。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办学指导思想还不够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是否端正,这是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道德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有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还不是十分明确和端正,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在过去、现在特别是将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以及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一种“副业”。

其次,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权宜之计,把主要精力放在普通教育上,认为只要把普通教育的教学质量搞上去就行,而把职业道德教育看作是“次等教育”

同时,忽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模式、特点以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的深入研究,对教学的基本条件也不注重改善和提高。

2)师资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教育观念上存有错位和偏差。其主要表现是:只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的共同之处,而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够,因而习惯于过去的普通教育的思维定式,而不能适应职校教学;并且错误地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不正规”、“低层次”的教育,因而从自身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

“双师型”教师亟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现任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职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二: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职业教育是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科学的完成这项任务,是保证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上述种种情况都说明,如今的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德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下面,笔者从学生和师资两方面,谈谈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一)德育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应该包括以下部分: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2.党的基本路线和形势政策教育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

4.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

5.纪律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6.国情、厂(场、店)情教育

7.专业思想教育

8.劳动生产教育

9.职业道德教育

10.身心健康教育

(二)德育工作思路

1.围绕一个工作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

学校各部门要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的工作目标,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宽基础,高技能,复合型,高素质”的新型技能人才。要认真总结本校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打造属于本校德育工作品牌。

2.建设两支骨干队伍:德育师资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学生干部”两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

(1)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德育师资队伍。

班主任是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具体实施者。学生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职工担任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积极帮助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采取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深入学生,深入班级,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班主任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德育课教师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工作务实求新。其他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3.抓好三个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德育工作要分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等三个层次很好地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

4.利用四种教育方式: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针对每个学校学生的特点,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等方式方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灌输教育:通过开展“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教育、法制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模范激励:要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激励学生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力。

活动陶冶: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活动(技能大赛、田径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以及通过各社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增长才艺,陶冶情操。

情感凝聚: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凝聚教育,着力培养广大学生尊重人、关心人、宽容人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针对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大力实施“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提供坚强保证。

3.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任务,因此,他们的职业德育的养成直接关系着职业德育工作的成败。

(1)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要求融入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落在实处。

(2)教师需终身学习,是学习性社会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新要求,如电子商务,同样是讲求诚信的,同时也有了新要求—严格守时。自觉学习、掌握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职业道德平台,要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养成的。

职校教师要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下,要把师德和相关职业的道德规范融合在一起,构建起教师的道德平台,以次作为起点,在教育学生中教育自己,自觉成为职校德育的对象。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德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教师与学生都是职校教育的对象,是德育新理念的新认识。教师既教学生,也教自己;学生既接受教育,也要影响教师;在教学相长和自己教育自己的德育氛围中,师生共同完善着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促使自己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人。必须明确职业德育的特点,使职业德育的预期结果,成为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以争取最优的教育效果。作为职业教育者,应摆正自己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达到人教合一,为国家培养更多素质全面的全方位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合群主编

2.《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马学平耿学超刘志

中等职业范文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状况;创新能力

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相关工作人员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新观念的吸收和学习,努力营造出一个较之前来说更加符合中等职业院校发展的新模式。要想获得更加有效的中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就一定要实现对这些相关内容的研究与分析,不断地实现相关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一、中等职业教育创新的含义

中等职业教育创新主要指的是,要加强其自身与实际情况发展的结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与中等职业教育理论等内容相关的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近些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已经不断向前发展,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主题内容,政府和企业也进一步的实现了联系与发展。然而,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上新兴产业的发展与进步,都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此同时,纵观传统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不难发现的是其教学方式比较陈旧,缺少一定的创新性,这些发展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进步产生消极影响。

二、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创新的策略

(一)优化教育观念

要想实现对中等职业教育内容的深入认识,就要实现对其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断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观念和意识。在当前现实中来说,中等职业教育在观念上实现了创新和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就不会产生责任感,更不会将相关创新的内容投入到日常教学中来。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科学思维,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多种行为规范,其自身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科学文化素养,要掌握一定的文化能力与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1]另外,学生们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审美能力。中等职业教育要想获得较之前来说更多的创新,就需要有效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这些内容变成常态化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二)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其关键就在于对相关教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中等职业教育中教师们的教学素质与创新意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会影响着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等状况。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想有效的实现对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就要先从拓展教师知识结构这一方面着手。在这一方面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方面的领导要加强自身对教师的培训与组织,要将这一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去完成,要让教师们具备符合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现状。另外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们还要自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以简单的纸上谈兵,还要切实的深入到实践过程中,要为了获取更加有效的资料来加强自身的调研与学习能力。其次,要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创新性人才。要想培养出创新能力较强的学习,一定需要创新能力很强的老师。[2]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创新学习能力,要将自己所学习到的内容切实应用到教学方式和内容上,这样才能使得教学自身的学术性得到发展和进步,才能更加有效的实现对学生们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

(三)创新教育模式

要想取得良好的创新模式,还要实现对中等职业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之所以要这样,主要原因就在于教育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更是其模式和方法实践的重要部分。综合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学习模式,主要实现“2+1”这种教学模式。针对这种教学模式来说,最主要的优势就是在实现理论教学完成的内容下,要增加对实习时间的延长,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学生从业竞争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安排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要有效实现采取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方法,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学生们在仿真的环境中得到能力上的历练与成长,在毕业之前就能感受到社会方面的实际情况。因此,学生们在实习单位进行接纳的过程中便可以实现对实习单位的考察,还能有效实现相关的学写人物和内容。

(四)实现教育开放

中等职业教育的内容在本质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开放性。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加与发展,当前社会上有很多新的职业也在不断的产生和发展。[3]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对中等职业教育机制的更新,务必要加强对相关内容上的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构建一个专业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要教学学生如何解答,而是要教会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是实现中等职业教学优化的最佳方式与内容。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要想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就要实现多方面的努力,无论是学生或是老师,学校,都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与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实现中等职业教学内容与理念上的创新,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作者:张怀峰 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李锋,李强.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J].改革与开放,2009(10).

中等职业范文篇3

关键词:国际化;中等职业教育;国际人才;教育创新

一、国际化概述

国际化不仅要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出发点,而且要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其中,前者主要体现在:中等职业院校领导者要明确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国际化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保障制度;教师要以国际化人才标准要求学生,以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以国际交流学习活动为手段,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意识与能力等。后者主要体现在:学校要以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强的国际化人才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要将国际化作为学校的一项发展战略,在客观分析自身软硬件条件与总体教育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科学地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共同参与及努力。

二、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若想取得显著的成效,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多项工作,如积极学习贯彻政府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政策方针;引入国际优质教学资源,搭建国际化的中等职业教育平台;制订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教育规划;加强中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境外学习、实习、交流和就业机会;创设良好的国际化文化氛围等。(一)积极学习贯彻政府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政策方针。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自中等职业学校在我国诞生之日起,我国政府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政策引导。正是有了政府的政策引导,中等职业学校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对我国职业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优势,政府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政策,指导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应当积极学习贯彻政府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政策方针,并以这些政策方针为指导,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如组织教师与学生出境培训、学习,邀请或聘请国外知名院校教师到校交流或任教,与国外院校开展国际合作,建设境外学生实习基地等。中等职业学校领导层应及时将自身在国际化发展规划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上报给政府,以便政府对学校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二)积极引入国际优质教学资源,搭建国际化的中等职业教育平台。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高水平职业化人才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职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一个突出的要求就是职业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国际化意识与能力。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国际化意识单薄,能力较弱,这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化教育教学资源匮乏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所应用的教材都由国内出版社出版,虽然在知识体系方面已经比较健全,但在知识深度与广度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职业化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积极引入国际优质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国际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积极引入西方发达国家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信息(先进的教材、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资源(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设备)、专家(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专家、学者)与服务(保障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配套服务)。(三)制订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教育规划。基于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中等职业学校在组织、实施具体的国际化教育教学活动之前,应首先制订一个明确的国际化教育规划。制订规划时,需要注意六个问题:一是要以学校当前的经济基础、软硬件条件以及学生主体需求为重要依据,尤其是学生的主体需求,学校绝不能忽视;二是明确规划的发展目标,目标应有短期、中期与长期之分,且切实可行,制定目标时既不能畏首畏尾,也不能好高骛远;三是设计出实施规划的具体路径,如“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出国学习”“引进某国先进的教学设备”“与国外某企业联合建设学生实习基地”等;四是科学配置、规划实施所需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五是制定规章制度,为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六是注重实施过程中的评价,评价方式以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为主。另外,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评价与社会评价。(四)加强中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其个人素质的高低,教学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教育教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化发展需要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里的“高水平”表现在:不仅素质高、教学能力强,而且具有较强的国际化意识,能够熟练掌握国外先进的教学技术,并能够灵活运用,另外,还能积极参加关于国际化教育教学的学术研究,并能发表优秀论文等。中等职业学校领导层要十分重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在具体工作中,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到国外知名院校学习与培训,条件不足的学科可以邀请国外知名院校教师到校,以公开课、讲座、辩论会、研讨会等形式,与校内教师共同探讨中等职业国际化教育问题。(五)积极为学生提供境外学习、实习、交流的机会。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开展与校外中等职业学校的合作,为本校学生提供境外学习、实习、交流的机会。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评价制度,对成绩优异、素质良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要多给他们提供境外学习的机会。就全球而言,德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处于领先地位,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相比,德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与生产的结合更加紧密,且与其他教育的融合度非常高,这样的教育模式每年都会为德国培养一大批优秀的职业人才,从而极大地促进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有必要多给学生提供到德国学习、实习、交流的机会。此外,可以和德国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建立职业教育合作中心与实训基地,并以此为平台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六)创设良好的国际化文化氛围。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校园内的公告栏、宣传画、大屏幕以及校园网等,向全校学生大力宣传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相关内容,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重点工作、具体实施途径等。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职业技能比赛等,增强学生的国际化意识与国际化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教师与学生,学校要及时表彰、奖励他们,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贾剑方.职业教育国际化概念的重新审视[J].职教论坛,2017(7):54-57.

[2]许文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形势及推进策略[J].才智,2016(16):14.

中等职业范文篇4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绩效改革

国家一直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学校1.09万所,在校生1599.0万人,占据整个职业教育规模的一半以上,对于推进中国制造业升级、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到了极大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绩效工作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亟待改革。

一、中等职业教育绩效体系面临的问题

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绩效工资体系不能真正激励教师安心执教,根本原因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绩效工资体系完全参照国家义务教育的绩效体系执行。义务教育是国家一类公益事业,是必须由国家财政全额保证的对学龄人口实行强制性教育的类型。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二类公益事业,是国家财政给予基本性保证的面向市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类型。将中等职业教育绩效体系简单套用义务教育绩效体系,造成了如下系列问题:1.企业专家、能工巧匠进入职业学校兼职的通道不够通畅。虽然国家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201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鼓励企业专家、社会能工巧匠进入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实行的是义务教育绩效工资体系,即按实际在职在编人数拨付绩效工资,因此无法自主解决编制外的企业专家、社会能工巧匠的薪酬待遇问题,极大地打击了企业专家进学校的积极性。2.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被弱化。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开展全日制职业教育,更要对社会、企业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但根据国家规定,对社会、企业服务所得必须全部纳入绩效工资,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不能从服务社会、企业中获取合理的劳动报酬,教师、学校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因此受到极大打击,从而导致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企业的功能被弱化。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义务教育执行的是就近免试入学,要求学校及教师不得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这就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作量体现在工作日的8小时内。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虽然和义务教育执行同样的工资标准,但教师的工作量却远远大于义务教育教师的工作量:24小时护导住宿学生、下企业实践及管理实习生、参加并指导各类技能大赛等大量工作不可能在正常的法定工作时间完成,必须通过周末、节假日加班才能完成。这样对于执行义务教育工资标准的职业学校教师显失公平,由此导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绩效改革的建议

中等职业范文篇5

一、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长期坚持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方针

(一)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和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把它作为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中等职业学校(包括各类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要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面向企业,面向经济,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努力培养与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二、加强宏观调控,大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

(三)各地在加快发展高中段教育的进程中,必须加张对初中后分流的宏观调控,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数占高中段招生总数的50%以上,促进普教职教协调发展。省级教育强县应率先垂范。凡当年中职招生比例低于50%的,不得申报教育强县;评上教育强县(市)后连续两年达不到要求的,取消“教育强县”称号。

(四)各地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当地实际,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十五”规划和学校布局调整规划。通过增加投入、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促使中等职业学校上规模、上水平。到**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均规模耍达到1200人以上,每个县(市)要

集中力量办好1-2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省建成省一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00所。对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要予以调整,或取消独立颁发中职毕业文凭资格。

(五)市、县政府要统筹本地各类公办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打破条块分割,通过合并、联合、迁建等多种形式,盘活并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土地、房产等教育资源置换的收入,必须全额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未经市、县政府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移作他用。

三、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六)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各地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若干规定》,通过“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公民合办”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对于办学质量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当地政府应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等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有条件的要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各地可选择部分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资和管理。在改制过程中,政府要在投入上继续支持试点学校的发展,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妥善处理好教师的待遇问题,防止国有校产流失,确保学校稳定。

(七)鼓励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与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鼓励企业资助学校优化实验实习设施,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要围绕企业需求设置专业、组织教学,培养适用人才,同时积极参与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鼓励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组建以省级重点职校为龙头、有关学校和企业参与的职教集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八)中等职业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由学校根据办学条件和社会需求自主确定,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并统一公布。允许学校在招生过程中根据生源情况及时调整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允许学校免试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允许省一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示范专业面向全省招生。

(九)中等职业学校可按生均培养成本收费,自主确定校内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按学校隶属关系报市、县(市)物价、财政、教育、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并在招生前向社会公布。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规范收费行为。

四、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十)各地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性专项经费应逐年增加,并确保其占同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城市教育附加费应安排不低于20%的比例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由当地财政统一发放。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应高于同级普通高中。

(十一)各地应接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其中的50%由市、县两级政府统筹,主要用于中等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实训设备的添置。具体统筹办法由市、县政府负责制定。

(十二)各地要努力盘活现有教育存量资源,通过异地迁建、土地开发等多种途径筹措建设经费。有条件的地方可组建教育发展公司,以现有校产作为资本金,利用银行贷款,加快学校建设。各类银行要积极发放信用贷款支持学校建设。财政安排的学校基本建设部分拨款可改为贷款贴息。

(十三)境内外个人、企业、社会团体捐资或投资兴办中等职业学校的,享受国家和省政府浙政发[1998]272号文件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十四)各级政府要重视、鼓励和支持涉农职校和涉农专业的建设。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通过助学金、奖学金、减免学费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报考涉农专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合作培养涉农人才。各地可从当地农发基金中提取一定数额资金,支持涉农专业毕业生从事农业科技创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举办涉农专业成效显著的职业学校,在确定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示范专业、推荐保送生直升高职等方面予以优先考

虑。

五、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营造中职毕业生良好的就业环境

(十五)各地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依法加强劳动监察,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对从事一般职业(工种)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或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对从事有特殊要求职业(工种)的,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取得相应证书的,企业不得录用,不得进入人才、劳动力市场。

(十六)中等职业学校要把中级技能证书获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切实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劳动保障部门要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提供便利条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初级或中级起考等级,在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十七)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要转变用人观念,克服人才“高消费”倾向,营造中职毕业生良好的就业环境。积极鼓励中职毕业生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和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工作,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利用人才、劳动力市场,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的推荐和服务工作。中职毕业生在城镇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的,允许随迁户籍关系。

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多样化,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十八)坚持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同时,要努力拓宽中职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途径。“十五”期间,全省面向中职毕业生的高职对口招生数占高职招生总数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在进一步完善“3+2”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试点的同时,允许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进行“五年一贯制”教育试点,面向全省招收初中毕业生。充分发挥自学考试开放、灵活的教育功能,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有开考模式的基础上,开考与中职相衔接的高职类专业,为学有余力的中职在校生和毕业生提供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

(十九)鼓励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举办综合改革实验班。支持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与当地的重点高中发挥各自的优势,联合创办综合高中,探索新型的普职沟通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升学和就业的多种选择。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试点。

(二十)中等职业学校应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积极举办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班,为城乡新增劳动力和在职、转岗、下岗人员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

(二十一)各地要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广大教师要热爱中等职业教育,自觉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苹,不断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等职业范文篇6

关键词:凉山地区;中等职业教育;问题

2020年3月17日,《人民日报》以“就业一人,脱贫一家”为主题对凉山地区职业教育受益状况进行了报道。目前,凉山地区职业教育体系由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部分构成,其中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在凉山地区脱贫攻坚战中,中等职业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

1凉山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量不多,区域分布不均衡。目前,凉山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一共有16所,其中14所由教育部门直接管理,2所由其他部门管理。从办学性质来看,14所由教育部门管理的中等职业学校中有民办学校3所,公办学校11所。从学校类型来看,中专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只有5所。从地理分布来看,共分布在凉山州9个县市,以西昌市6所数量为最多。从整体上看,凉山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数量不多。凉山地区包含17个县市,在东部区域的美姑、昭觉、布拖、雷波等众多县份中没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2招生效果不理想,在校生流失普遍。近年来,凉山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政府推出“9+3”免费职业教育政策的基础上,生源与过去相比较,在数量上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整体上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招生效果仍不理想。从2019年的招生人数来看,凉山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招生人数较上一年下降了3.5%。从招生质量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均是从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完成后剩下的生源中进行招生。调研发现,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中大量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百分制成绩中20~40分是普遍现象。随着凉山地区精准扶贫的深入,地方控辍保学政策落实精准。但由于中等职业教育不属于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所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出现辍学的情况仍旧普遍存在。2019年,凉山地区归属教育部门主管的14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中流失805名在校生,较上一年度增加了2.7%。1.3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流动性强。截至2019年,凉山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共有1451名专任教师,教师数量较上一年减少了5.3%,生师比从2018年的20.5∶1增长到了现在的21∶1,教师流失情况比较普遍,教师队伍整体稳定性不强。从职称上来看,2019年未评级教师和初级教师的占比较2018年有明显下降,说明新晋年轻教师在工作初期不久就转变工作的情况普遍存在。1.4校企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有待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参与度不高,大量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仍以原有的专业为中心来进行人才培养,未能较好体现出以服务地方发展为主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在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由于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分别由学校和企业独立负责,导致在具体教学运行中出现了教管分离的现象,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如何教,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2存在问题的成因

2.1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几经搬迁、撤销。凉山地区现有的1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有一部分是由过去的普通中学演变而来,有一部分是由过去的中师等学校发展而来,还有少量是近年来新建的。凉山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分布不均。美姑、雷波等县份经济条件落后,地理环境艰苦,师资条件不成熟,无法满足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要求。2.2学生及家长普遍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学生初中毕业后的第一选择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为了无法上普高后的候补选择。大多数家长都认为成绩无法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才会选择职业教育。2.3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办学质量不高,社会认可度低。过去20年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是以普通高中招剩下的学生为主,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整体不高,社会认识普遍集中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就只能就业,未来缺少发展空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收入待遇与普通高中、初中教师的收入存在一定差异,而且凉山地区的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不稳定,大量新入职的年轻教师一时间接受不了差异,会选择离职。2.4校企分工协作不明确,产生了内部矛盾。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存在差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要以地方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需求、岗位需求为参考,进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某一技术领域的可用人才,让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该领域的相关工作。企业所期望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该企业的技术型人才,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工作。二者的目标有一致性,都是培养可用的职业技术人才,但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学校是培养能够从事行业领域的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多个企业就业,而企业所希望的是学生毕业后只能到该企业就业,在这一点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校企融合难以深入,出现了教管分离等问题。

3发展建议

目前,凉山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已经为地方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为了进一步巩固凉山地区脱贫攻坚的成果,还需对上述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第一,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基础建设,扩大招生范围,不能仅限于县内,应覆盖到全州范围,州属学校应把招生重点放在没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县份。第二,积极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工作。在每年四月份左右,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需派人进入各地初中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帮助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第三,挖掘学校培养特色,形成以一技之长为代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建设,稳定教师队伍。第四,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明确双方职责,正确分工协作,不相互干扰,形成以培养学生技能为核心,保障企业放心用人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明峰.四川凉山,八万余个民族地区家庭受益免费职业教育:就业一人,脱贫一家.人民日报[N].2020-03-17(12).

[2]凉山州教育体育局等.凉山州中等职业教育2019年度质量报告[R].北京:北京中思远信息科学研究院,2020.

[3]余滢.凉山彝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现状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2):173.

中等职业范文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制约因素;发展建议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含义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包括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它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性人才的教育领域,其特点是在完成初高中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培养出各行业所需的技术能手,同时进一步为各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打下基础。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是既承担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职责,又肩负着培养各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重任。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呈现出活力。1980年,国家开始对全国中等教育的结构进行改革,重点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96年,我国第一部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和实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经过几十年发展,2011年,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超过82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大体相当。《2014-2018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1.9%,较前几年有所下降。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历史最多的727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高校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三、目前制约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因素

1.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有一技或数技之长的技术型劳动者,无法满足读书出人头地的心理需求,这就是很多学生即使上不了高中也不愿上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要原因。就当前社会用工情况而言,部分企业用工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得大学本专科生干一些中专生也能干的工作。这种“高才低就”现象不仅给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对整个劳动力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2.目前“高才低就”现象就是教育资源无效配置的一种表现。一方面我国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中经过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工人的比例很低,另一方面出现中职生就业普通困难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等职业教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很多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所具备的技能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

3.教育质量下滑,招生困难与就业困难互为因果、相互推进,使得中等职业教育雪上加霜。就业困难本身是社会对目前教育质量的一个总体评价。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一是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制约学生发展,加上对教学缺乏强有力的约束相激励机制,造成毕业生质量滑坡;其二是大多数学校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技能放在首位,没有突破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其三是管理体制上各自为政,使得教育质量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其四是社会力量办学缺乏必要的办学条件和质量约束。

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议

1.强化政府的统筹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协调机构。第一,要统筹政策。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政策要先行,要以促进性的政策为指导。第二,要统筹资源。以省市地域范围作为统筹范围,促进一定区域范围内中等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避免有限的资源浪费,同时整合资源以形成效益最大化。第三,要统筹招生管理。前几年在放开招生的后果很明显,在无序的状况中只能导致整个中职学校的恶性竞争和双输的局面,同时造成家长学生对中职学校教育的不信任。

2.政府还需要做到加强正面宣传,改变国人的教育观念。要改变职业技术教育的被歧视地位,转变国人的教育价值观念,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宣传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的作用,正确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转变“读大学才有出息”、“进机关才有前途”的传统读书观和就业观,鼓励更多的适龄学生和青年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大力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3.逐步建立健全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利用收学费来维持运作的办学涉及农民家庭支付能力的问题。严格说来,他们只是暂时的支付能力不足,因为学生一旦毕业后找到工作后就有支付能力。国家建立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更多想学习技能而没有经济条件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帮助。综上所述,我相信,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有本领、终身发展有基础、继续深造有机会的局面一定会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会更美好。

作者:刘秀苓 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间工作站

参考文献:

[1]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7.

中等职业范文篇8

1.教育经费投入较低,与学生规模不适应

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仅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发展水平。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其投入力度与学生规模日益扩大的速度是不相适应的。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在逐渐扩大,然而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比重却在逐年下降,这不仅满足不了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给学校增加了负担,也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

2.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直接导致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如今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技能型人才却严重紧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然而,虽然中央政府以及各个省级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中职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3.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综合素质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教学质量水平。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在办学条件、教学环境、自身管理,还是师资力量和学生素质培养方面都存在欠缺,整体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环境和教育管理体制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其办学体制改革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有效改变现状,提高职业教育综合素质水平。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转型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必须从观念入手,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念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转换办学格局,改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散乱的现状;其次,要将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进行有机地结合,并加强教育各部门的组织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途径;再次,是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行校企合作,走产教结合之路;最后,是加大专业设置的调整力度并培养特色专业,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终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2.提高认识,加大重视程度

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创新办学思路,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我们要明确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自身认识;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其发展。

3.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环境

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因此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努力改善其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如果仅仅依赖于国家的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进行多方投资,拓宽教育投资渠道。为此,可以建立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以加大投资力度,使学校有能力配备与学生规模相适应的教学设施,改善教学环境,有力地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可以建立一些满足学生实习需要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进而提高其对社会的贡献率。

4.提高学校师资力量整体水平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一个优秀的师资团队能够带动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良将手下无弱兵,描述的正是这种情况。因此必须重视师资力量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人才扩大师资队伍,根据专业特点为学生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逐渐优化师资队伍,从而确保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则不能疏忽对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多安排一些学习交流活动,加强教师教学技能与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提高整体师资力量的教学水平。

5.强化舆论宣传力度

中等职业教育的成功转型离不开强有力的舆论宣传。舆论宣传对社会大众的行为有着导向作用,可以通过转变人们的观念进而使人们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以及教育事业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大力营造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并对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社会对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以及创业人才的典型事迹等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

6.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有效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促进职业教育的成功转型有着重要影响。当前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结构课程体系为主,教学内容则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与实际的结合。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抓住关键,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应用与实际角度出发,由课程专家根据专业工作描述编制具体教学设计方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此外,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的步伐,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中等职业范文篇9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一、中等职业学校现状

1.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市场现状

受高校扩招的影响,留给职业学校的招生空间越来越小。各职业学校间不良招生大战愈演愈烈,买卖生源现象非常严重。尤其一些根本不具备教学条件的民办学校,他们靠高额的招生回扣拉拢一些中学校长、教师和班主任为他们输送学生,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就被送到企业,结果是家长、企业都不满意,造成有些人对职业教育的态度是一概否定,社会负面影响极坏。

2.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技术含量不高,且劳动强度大,有的一天要干9小时工作。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工作不稳定,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职毕业生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不精湛,在求职过程中不被用人单位重视,缺乏就业竞争力;二是中职毕业生是所谓的包分配,不少学校还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就业网络,很多学校不开放的就业渠道,没有形成中职人才交流平台;三是许多学生不能吃苦,不努力工作,很快被企业炒鱿鱼,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3.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发展定位不明确,缺乏规划专业设置的远见,不管有没有最基础的专业教师与配套设施,经常看到其他学校开了什么好的专业就跟风去做,正所谓“人云亦云”,跟风现象十分严重。所以有的学校出现了在黑板上学习开机器,在教室里种田,这种办学的结果是脱离了中职办学初衷,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也突出不了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达不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给国家在中职教育决策上造成误判。

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及发展

1.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优化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建设

中职学校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加快推进课程改革,建立一套真正能够适合当地经济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专业实训课的改革是中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要推进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融合,进一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专业素养。在开设文化课的问题上,重点应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要适度增加有关文学、法律、就业指导等课程。在专业课设置方面,必须要剔除那些过难、过深、不适用的教学内容。目前中职学校教师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统编教材,有时一些专业因为没有适用的教材而选用高层次的教材,从而导致老师教的累,学生却听不懂。教师要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基础性和专业的实用性出发来编写真正实用的校本教材,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本专业独特的课程特色。

2.中等职业学校要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是加强职业教育的关键。中职学校的学生特点要求中职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强的事业心及责任感,所以要强化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教师的行为习惯,以此提高教师的修养和素质。衡量中职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拥有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关键。双师型专业教师只有具备本专业中所要求岗位的技术、技能,才能完全熟悉生产实践中的每一个工种、每一套工序,才能真正做到可以为学生手把手的示范、才能具有亲自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现场指导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中职学校必须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文化、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我们要做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中职学校要确立有效的师资培训机制,有效地利用好国家和地区对中职教师的培养政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去相关企业或院校进行顶岗训练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二是中职学校要改革师资选用的传统观念,聘请企业生产一线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来学校作为实训指导教师,以提高职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中等职业学校要强化职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稳定率

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政策凸显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到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必须走出校门,积极与企业广泛联系,建立畅通就业渠道。与此同时,利用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成果及毕业生信息,邀请企业上门“签约”毕业生,吸引用人单位上门,形成自身的学生就业网络。还要进行深度校企业合作,稳固自身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增强学校在社会上的信誉度,以此消除毕业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学校还要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就业愿望,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择业和就业,提高他们就业后的稳定性。

4.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改善办学环境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改善办学条件,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需要中职学校以自身优势,看准市场,和优秀的企业联合办学,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使之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作者:骆蕾 单位: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海红.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打造中等职业教育品牌[J].内江科技,2011

中等职业范文篇10

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例如专业设置与职位不衔接、课程设置陈旧、教学设备落后等,这些原因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找工作时,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不能胜任工作任务。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在专业和课程上下功夫。一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国家、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变化,掌握人才市场用人需求,使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般来讲用人单位招聘比较青睐有实践经验的求职者,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作为优先考虑招聘的因素。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渠道,使社会实践日常化。比如,学校可以建立“模拟生产现场”基地,也可以建立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中等职业教育偏重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能忽略一些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等学。通过这些学科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为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奠定基础。

三、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要求教师是“双师型”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精通特定专业工艺原理,并具备专业实践能力,胜任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学习者任务的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者。①当前,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质量已经不能满足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需要。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首先,可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来加入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其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院校或企业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促进其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聘请相关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另外,相关部门要把好双师型教师质量关,只有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上去了,才能给学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四、鼓励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特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