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法十篇

时间:2023-06-13 17:15:13

中等职业教育法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1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德育 教学方法 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7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33-01

随着当前社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职学生数量也随之迅速增长。他们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高低直接关系和影响着社会生产的良好有序,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侧重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等各种素质内容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结合社会生产技术综合分析,确保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合理的促进学生素质教学。

1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各种设备应用不断广泛,这就对社会生产中技能型人才增加了需求。在这种趋势之下,中等职业教育也在相应调整其教学制度,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化和较为完善的中等职业教学体系,成为当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各国之间产生了无形的竞争,逐步的形成了以科技和人才为主要竞争力的竞争较量。科技和人才是通过教育为桥梁和中转站进行连接的,因此需要学校教师思考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使教育发挥作用。

2 建设两支骨干队伍:德育师资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担负起德育教学工作,确保在教学中以育人为主、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全员参加的教学体制方式。其中,班主任和辅导员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是开展德育教学的主要实施人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素质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德育教学质量和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转变,规范学生道德行为,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特点综合分析与应用。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采用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深入了解班级形式,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抓好三个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

教育是教导学生成才的基础,教育对象的差异决定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分层次教学在当前中专教学中是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利用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等三个层次合理有效的结合中职院校的特点综合分析,确保教学质量的合理进行。

4 利用科学教育模式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针对在教学中各个学生的相关特点和自身性格形式综合分析,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能够采用吸引力较强的教学实践和道德教育方法和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相关教育,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在教育中让学生了解相应的道德规范行为和利用模范的激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观念教育:通过开展“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教育、法制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模范激励:利用具有典型代表性质的模范和先进个人来向学生宣传,要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激励学生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力。

活动陶冶: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情感凝聚: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凝聚教育,着力培养广大学生尊重人、关心人、宽容人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相应的心理成长特点分析,大力实践学生校园心理的教育工程,把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合二为一,综合合理的分析教育行为和教育方法,确保教育质量的合理有效进行。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提供坚强保证。

5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任务。因此,教师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着德育工作的成败

(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融入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落在实处。

(2)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是学习性社会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新要求,如电子商务,同样是讲求诚信的,同时也有了新要求一一严格守时。自觉学习、掌握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职业道德平台,要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养成的。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 法律教学 改革

目前教育体制的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适的人才,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所以需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以及教学质量,从而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快速发展,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 法律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法律课程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法律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脱节,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家长只想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中职院校学习两年再就业,这给中职学校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课程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所面临的重要的任务。

二 面向社会需求,改革法律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市场的,法律课程的设置要进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符合社会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和社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教师要帮助学生学好法律知识,教育要和生活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适应毕业后对岗位的竞争,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多数都是一线工作,所以说,在对法律课程进行设置时要以实训为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过时的课程内容要及时删除,不断吸纳新的知识,调整课程,让教学适应时展,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要达到各占一半,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认可的法律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 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要求来建立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法律课程的教学的方法,不仅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训练,还要让学生对法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升学机会,对选择就业的学生来说,就要以就业为导向,教师需要重点培养他们对职业的兴趣,主要教授他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根据本人的意愿,如果想升学,就给他们更多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这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现代化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法律教学当中也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因为通过图像以及文字同时表达的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运用模拟仿真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可以把教学内容很直观地展现出来,在法律教学当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庭,让学生能够亲身体会法律的审判过程,给学生配置各种角色,进行实战演练,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法律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把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现代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当中体现人性化,尤其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根据个人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程度等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法律素质。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

首先,要明确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教师要选择好是从理论开始,还是从实践课程开始,要想达到学习目标,需要把理论和实际联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爱好来选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固定的学习年限,对于已经达到了毕业水平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提前毕业;如果没有达到要求,那么也可以延长时间让学生继续学习,让学生多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存在产生兴趣,才能集中精力好好学习,而且,兴趣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开发有助于学生接受法律教育。如果学生对与法律相关的事物没有兴趣,就不可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学习,兴趣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不能被忽视,兴趣可以激励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取得好的成绩,提升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四 “多证式”目标,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特色就在于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多证制”适应了这种需求,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就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至少一种技能。手握一技之长毕业离校,是“多证制”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可见,“多证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拓宽就业范围,这也是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同时,实行“多证制”,还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多证制”促使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职院校法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J〕.消费导刊,2010(08)

〔2〕黄娟娟.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类型及成因的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

〔3〕刘彩红.中职法律基础课中案例教学法初探〔J〕.成才之路,2009(04)

〔4〕吴全会.体验——探究性教学法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09)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中职生创业特点

通常人们把创业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开创新的职业,这是最高层次的创业;二是创建就业岗位;三是创造辉煌的业绩,主要是指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不断拼搏奋斗,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突破,创造了新的业绩,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使自己成才。高等教育衡量创业的标准一般采用的是前两个层次,中等职业教育对创业标准的认定则必须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我们选择第三层次起步,向第一第二层次拓展。

一、中职生创业的特点

1.创业行业

笔者调查过本校近5年的毕业生创业情况,从结果看,如果以第三层次的创业标准统计,大约有10%左右的学生得到企业的提拔或重用,如果以第二层次标准统计,真正创业成功的不到1%。从创业行业来看,和专业密切相关的很少,和专业有关的接近一半。以毕业生创办自己的事业为标准,职业学校学生的创业主要集中在专业性不强或专业技能不高的小成本的第三产业行业。

2.创业规模

调查发现,毕业生毕业后没有家庭或其他帮助直接创业的基本为零,自主创业都是从先就业开始的。毕业生创业的规模一般不大,刚开始基本上都是单干或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或朋友干起的,稳定后员工一般也都在10个以内,短期内,这样的规模也很难突破。

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我国的理想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但对于理想的实现却缺少规划,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容易找工作,缺少对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因此,对于进入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首先可以从如何才能找到好工作,怎样才能保住好工作开始。然后从如何提高就业层次进行教育。最后落实到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一步一步将学生吸引到职业生涯规划上,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专业和职业,同时教育学生创业精神不是只有自己做老板才需要的,无论我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是什么,就业还是创业,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都必不可少。具体可以通过征文、班级分专题讨论、职业生涯设计竞赛等活动开展。

2.平时教育教学渗透创业教育

(1)中等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的重点。由成功创业者的案例分析可知创业成功需要的素质有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也决定了培养他们创业素质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多年的职业教育经验,结合具体学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树立责任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法制意识;培养专业应用能力、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机遇把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2)创业意识培养融入教育教学管理。职业学校学生责任感较差,除了教育之外,还必须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责任的意义。因此,在学生日常管理中采用责任制,将管理要求制成相应的标准,如将班级及宿舍卫生分解到天、到人,定时按标准进行检查,有利于学生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的培养。同时,通过组内合作、组外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一样可以参照进行,特别是实训管理,这些意识的培养完全可以在一个实训项目内完成。实际上,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时机时刻存在,就看我们是否能够把握教育的机会,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其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想法和行为,防微杜渐。

(3)项目课程是培养创业能力的好载体。实践教学现在基本采用项目课程进行,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按照课例开发中“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学习项目展开的六大步骤进行教学设计。以《平面设计》课程中的一个项目制作我校招生宣传平面广告为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实施。学生要完成此工作任务必须课前进行学校信息及专业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提取出所需要的有用资料;然后根据项目要求,以终为始,进行项目研讨,制定并提供项目计划;按照项目计划,讨论资源配置,进行合理任务分配,确定工作进度;组织实施,实施过程,教师全程监控;项目完成后,小组按照项目要求进行自查是否达到项目要求;提交项目成果,并对整个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估。除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笔者建议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用户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仅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

(4)通过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投身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和手段。技能大赛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要想在大赛中获奖,除了稳定的心理素质之外,还需要具备挑战精神,每一次选拔都是对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检验。如果说技能大赛是小众的精英教育,那么面向所有学生的创新大赛则是一次很好的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机会,要将创新活动变为是经常性活动。

(5)加强法制教育,培养法制意识。职业学校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激动,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引起冲突,甚至发生恶性事件。因此在校期间需加强法制教育,通过观看法制宣传片,参观法制展览,违法案例教育,讨论法律事件等多种形式,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因为不论今后学生是否创业,都应该使学生具备依法办事的意识与能力。

3.树立创业典型,建立学生创业信心

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创业自信,在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创业障碍的调查中,6.8%的学生认为职业学校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13.6%的学生认为缺少中专生创业成功实例,这说明我们对职业学校学生创业典型的宣传还不到位。在创业典型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那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创造的新业绩或突破的优秀毕业生,也可以选择那些小成本创业,不仅解决自己生活问题,还可以给别人提供就业机会的小企业主,当然更可以选择那些在社会上产生影响的人物(需是本校毕业生)。通过他们的事迹介绍,或者邀请他们到校介绍创业史,让学生看到创业有不同的层次,创业也不是某些人的专利,只要有梦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就会有奇迹的产生。

4.开设校内创业基地,进行实操演练

由前面的调查可知,学生最希望在校期间就能在学校的创业基地进行创业实操演练。现在,基本上所有的职业学校都有校内创业基地,实训基地如何运作?怎样发挥创业实训基地的作用?学生进驻实训基地需要哪些条件等等问题是提高创业实训基地作为创业孵化器的关键点。学校应提供免费的创业场所和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学生自负盈亏进行经营活动。我校的创业基地操作方法如下:

(1)基地管理人性化。校内创业基地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创业孵化器,学生通过在此进行模拟演练,掌握开办企业基本流程,学会如何进行企业经营,基地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学生进行企业注册、工商管理、会计事务、税务登记等指导与服务,对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的问题进行个别化辅导。基地既相当于一个政府的审批服务中心,又是一个学生创业的指导机构。

(2)进驻流程企业化。完全模拟社会上开办企业的办法,首先由个人提出开办申请,从到模拟的工商局领取一张“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开始,到租房,编写公司章程,一直到最后办理税务登记,领购发票,办理代码证,所有开办企业需要的程序,创业基地内都可以一站式模拟完成。唯一和真实开办企业不同的是对学生的创业项目基地必须进行审核,审核的标准有两条,一是安全性,一是盈利性。基地鼓励学生进行和创业有关的创业活动,学以致用,服务校园生活。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4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政治课;师生关系;创新;激发兴趣

中等职业教育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往往使学生感到抽象沉闷、枯燥乏味,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激情,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体会到: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立足本位,热爱学生,确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表扬激励为主,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

如今的中职生是16至18岁的“大人”,教师要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实际。俗话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要关心、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发扬教育民主,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多与学生接触,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从而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教师才能教得顺心,学生才能学得开心。教师对学生尊重、关心和信任,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相应的积极的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的优点,细心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些微小的闪光点,通过真心实意的表扬和鼓励,让优等生心理获得极大的满足,体验成就感,继续努力;让后进生获得一份意外的惊喜,体验自尊感,以此看到希望,鼓励他们从点滴做起,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转变观念,严格定位,“教”与“学”都要创新

(一)“教”的创新。

1.教师知识的创新。教师的知识要不断创新,不能满足于“一碗水”、“一桶水”的理念而驻足不前,要勤思好学,引“活水”来,补充新鲜血液。政治教师如果知识丰富,语言生动有趣,学生就会被教师的讲课深深吸引,从而产生对教师佩服、“欣赏”的心理,进而喜欢教师,喜欢教师所教的科目。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以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以豪迈的激情感染学生。

2.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内容不能落后,学生的知识、思想应永远都是新的。为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报纸杂志:如《中学生时政报》、《时事》等;二是让学生关注每天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等节目,双休日看看《幸运52》、《开心辞典》等益智类节目,一张一弛,劳逸结合。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这正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

3.教学手段的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习需要入手,改革教学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起来,做学习的主人,让政治课“活”起来。

(二)“学”的创新。

这一点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转变观念,使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要做学习的主人。1.要向教材索取。教材凝聚着人类的、民族的文明成果,代表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甚至体现着民族意志和国家意志。2.要向社会索取。脱离社会的读书,只能是读死书,死读书。3.要就“教”与“学”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对教师的“教”过于依赖,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4.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人是有差异的,学无定法,不能一味地模仿别人,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使自己处于最佳学习状态,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恰当地、巧妙地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激发兴趣,让学生“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搞好政治教学,首先要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爱学”,出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局面,这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一)认真备课,挖掘出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作为政治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做创造性的劳动,要认真备课,深钻细研教材,一定能挖掘出教材的趣味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把政治知识学“活”了。

(二)运用课外资料,讲“活”知识点。政治课文常有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内容,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这时教师若能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密切联系、真实、生动、有趣的材料加以解释,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通过新奇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导入的方法,而应对导入进行大胆的创造,精心的设计。让学生感受政治课的丰富、生动与深邃,使学生感到政治课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掌握语言艺术,增强其趣味性。学生们是最爱听老师们讲故事的,而要把故事讲“活”,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语言要力求简练、生动而风趣。其实,我觉得我们教师就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要懂得如何调动现场的观众来积极配合,当然这里面少不了语言表述的趣味性。因此,我们教师还应该好好地掌握语言的艺术,恰到好处地把它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这样一来既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教师要“授之以渔”,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课堂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但对学生是“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好呢?“授之以渔”,是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授之以鱼”,则是给予学生现成的答案、结论。显然贵在给“渔”,要教给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把“最好的老师”交给学生,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并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进取心,力求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妙趣无穷,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使他们乐意学习政治。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5

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应具备很强的法制观念。而目前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水平和现状实在不尽如人意,医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法制观念淡漠,是一个不容勿视的问题。

医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专业课程之多、学习负担之重导致法制教育不得不让位于专业教育。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法律课所占的比例极少,课时安排不多。现行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显然忽视了法律课的作用和特点。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律意识的形成不是短时间所能达到的,要循序渐进,要多次重复,才能深入人心。

(二)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讲授法律课的教师多为半路出家,未接受过正规的法律专业学习,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偏重于照本宣科,教学效果欠佳。

(三)学生主观上对法律课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兴趣。其根源之一在于教育者仅仅把法制教育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划几个重点,背几个概念,应付考试过关,使法制教育流于形式;根源之二在于医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轻视法制学习的问题,以致于个别学生“课上学法制,课下读黄书”。

医学生的专业课程多,学习压力大,重才轻德既是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主要是由于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医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行为责任意识差,言语不和即挥拳相向,见财起意则以身试法。

二、医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

(一)社会大环境与校园小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医学生的世界观尚处于形成之中,心理状态还不够成熟,可塑性极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负效应,对医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使一些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不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校园小环境中的校风、学风是否端正、严肃,朋友关系是否正常,对医学生违法犯罪都有影响。因此,医学生违法犯罪率的高低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校园小环境的好坏有着非常直接、紧密的关系。

(二)反常规心态的外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整个社会处于深刻的变革和飞速发展之中,勇于突破传统的束缚,求新、求变、求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医学生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着最敏感、最活跃的思想。在新生事物的接受和发现上尤为积极、热心,投入也更为彻底和义无反顾。然而,由于他们中一些人社会阅历、思想状况、个人素质方面的缺陷和道德观念、法制意识的偏差,使其极易步入认识的误区,而导致违法犯罪。

(三)道德水准、法制观念低下

道德是法制的基础和前提,二者互为联系,违法犯罪的医学生中绝大多数之所以走入误区,都与缺乏基础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丝毫不得侵犯,心胸狭隘,感情偏激,以致举止粗野;有的人听不得批评意见,一旦有事就耿耿于怀,总想伺机报复;有的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导致人际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如果受到某种外来因素的激发,就很容易产生违法犯罪的动机和行为。

综上所述,法制教育作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处地位确实令人担忧。加大法制教育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的力度,是每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不应忽视的问题。改变现有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法制教育薄弱的问题,把法制教育真正溶于医学教育体系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加强和改进医学生的法制教育

结合多年从事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体会,笔者认为对医学生法制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法制教育中要注意提高医学生“法的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法的价值观念,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组织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信仰。只掌握法律知识是不够的,要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形成尊重法律的习惯和风气,使每一个人自觉地以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绳,就必须解决深层次的法律意识问题,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抓好校园环境的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体制,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二是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以解除某些医学生在心理上、精神上的困惑和压抑;三是改善人际关系,突出“以人为本”,创造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培养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一部分医学生中由于缺乏起码的道德品质基础,一旦受到某种因素的激发,就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因此,基础道德教育应作为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教育学生分清善与恶、美与丑,教育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反对自私自利。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一是要抓养成教育,可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学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令、校规、校纪等,让学生一入学便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二是抓法制宣传,利用广播、录像、板报、法制图片展览等形式,经常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制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不断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四)法制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6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43-1

一、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方法是通过多媒体手段运用物理演示、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等方法,加强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教学方法对学生只接受知识的被动教育情况。具体而言,情境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要求创建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运用教学互动的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挖掘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

通常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使用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主体性。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法,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教学,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个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学目标综合。传统的教学往往强调知识教育的位置,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成人个性全面和谐,情境教学情境创设充分展示个性,不仅要掌握知识,也培养能力和情感,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三是教学形式互动。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情境教学创造具体情境需要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和参与,然后讨论和交流,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思考问题,也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增加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合作,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现状

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一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提供数学基础保障;二是为学生打下接受终身学习的基础。但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数学基础差。一些职业学校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种恐惧和排斥感,加之数学基础薄弱,数学能力的基本知识缺乏,加剧了这种情况。二是教学方法不适合。一些职业学校的数学老师不能很好地按照学生的具体实际,在数学教学中,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少,缺乏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职业教学数学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没有扮演好课程组织者,没有充分发挥好引导功能。另外,教学方法单一,甚至只是根据教学内容单调的讲解,学生缺乏对数学内容的整体认识。三是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学校数学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成就动机,导致对于数学教学缺乏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方法

1.增强学生数学基础。

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是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首先要帮助学生系统地回顾初中数学基本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也能使他们有效消除心理障碍;其次,深化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加强数学基础和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2.采用教育手段教学。

情境教学法的使用不仅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提供一个接近于真实生活的平台。为了促进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可以推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提高数学教材呈现方式,力求数学课堂生动丰富,同时要注意改善教师的职业倦怠,要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缓解数学教师的工作压力。

3.结合实际创设情景。

创设数学教学中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高效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合理设置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对想到解题思路和方法,

比如以二次函数关系式y=12ax2为例,可以将其创设成生活中常见的物理情景,可将这个式子看成是物体自由下落的数学模型(h=12gt2),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个数学公式,便于开展数学教学,或者通过让学生亲自画出y=sinx、y=2sinx、y=-2sinx等函数的图像,通过实际比较,让学生理解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等。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创设情境,能够提供科学合理的环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为了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和创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进步,我们必须在分析清楚传统职业教育粗放型教学弊端的基础上,切实有效地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现代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现代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教学目的由培养单一专业性人才的“就业教育”向培养复合集成型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学任务由培养“认知能力”为主向“职业综合能力”为主转变,教学内容由“基础学科”为主向专业理论、技能及职业活动课程为主转变,教学体系由“学科知识中心型”向“能力实践本位型”转变,教学过程主要按职业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任职资格的要求组织教学,职业教育的教师教学观由教师的“单一型、绝对权威型”向“一专多能型、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述而不做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班级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课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合作化学习”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加简单电化教学”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转变。

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

进入笔者学校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或高考失利和初三分流的学生,遭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挫折。中考的失败、高考的失利,使他们在人生中蒙受了阴影,自卑感较强,基础差,学习状况普遍不佳,学习不努力,自律性差,在学习上普遍存在消极心态。这种消极心态反映在行动上一般有以下几个个方面。

1.学习焦虑

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不清晰,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成绩麻木。

2.交往障碍

主要表现在不能很好地处理同学间的关系而产生寂寞和孤独感。

3.自我控制力差

主要表现在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时得意忘形,达不到目的时悲观失望。

4.就业焦虑

学生对自身价值认识不足,对社会就业形势认识不够,缺乏自信。

三、对职业教育模式的思考

1.现在的教学模式还在沿袭中学的基础教育模式,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应是以“岗位能力”为导向,按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三个层次,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准,突出技能的学习,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行模块教学,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具备相应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具有明晰的职业目标

学校除了做好新生入学阶段的专业介绍外,应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尽量组织学生参观将来就业的企业,了解企业的文化、职业岗位要求,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职业岗位有明晰的认识,明确在校期间各阶段的专业学习目标,树立职业理想和学习目标,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针对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推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互动式课堂,形成团队协作式的学习氛围。

4.建立多元学习评价机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尝试成功的机会,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赞赏,使学生在成功带来的喜悦中不自觉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评价方面,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灵活运用各种办法,把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1.教学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和技能训练

理论以够用为准,突出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上我们可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仿真软件、参观学习等教学手段来展示抽象性的理论知识,使教学内容实感性增强。例如带学生到院实训中心机器人设备和智能楼宇综合实训室实训,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们操作各种功能,学生们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学生们把在课堂上学的知识运用到实操过程中,整个过程师生互动频繁,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授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要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这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高效率,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终生受益。

3.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项目教学法主要通过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制定并实施项目计划。这种方法对于中职学生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项目实施的管理者(教师)及时“督导”“指点”,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给予学生扮演岗位的角色,逐步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下发现并解决问题,这将有利于学生以后职业角色的定位。

4.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评价,反思教学方法,通过反思再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这有利于提高我们教师的综合素养。

5.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期望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成正比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应尊重学生、热爱关心和信任学生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训导学生,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带来的是学生愉快的学习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6.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殷切的期望与爱,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良好学风这些都会对自控力差的学生起到约束的效果。教师的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要和学校、班主任协调配合,重视班级管理,通过主题班会以及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助友爱、团结和谐的学习环境。

7.开设第二课堂,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来引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总结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要努力探寻适合职教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事职教事业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以饱满的热情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投入到职教事业中。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8

关键词:能力本位 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205

职业能力是一个人从事一项职业应具备的本领,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科学技术的需要。具体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遵循能力本位原则,教学过程要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组织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的能力。

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应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提出了具明确要求,而实现目标,则需要有与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知识目标的实现,适合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如果是形成和完善技能、技巧,比较适合用实验法、角色扮演法等。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起到制约作用。在一些知识性学科教学活动中,选择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比较有效。即便在同一学科里,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特点。因而,针对这些具体的、特定的教学内容时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材施教,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适应性,适合学生个性特质,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选择能促进学生知识、品性和技能发展的教学方法。如低年级的职校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高年级职校生抽象思维发展快,注意力比较稳定,在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教师一般采用直观性教学法,比如演示、视听、参观等;同一年级或同一班级学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适合个别需要的教学方法,如单独辅导、个别谈话等。如对于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或认识不够充分的学生,就必须结合直观演示法以加深理解;如果学生处于对知识的习得阶段,采用情境教学法就比较适宜;如学生处于迁移与运用知识阶段,采用活动教学法比较有效。

(三)师资及教学设施设备

现代教学的发展与教学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熟练应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在教学实践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用与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方法只有能被教师理解和掌握,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一个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能灵活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设备、时间充足与否决定了教师选择和应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可能性。如果教学设备充足,电化教学条件好,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如果实训车间完善,则可以进行实验实习,现场教学,实现技能、能力目标。

二、基于培养职业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应对日趋增大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要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强化实践性和应用性,突出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合作探究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习过程遇到问题个体无法解决时,需要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学会倾听、分享、综合他人的想法,汲取团队中健康积极的正能量,共享学习成果。教师巡回检查,督促所有小组能有效进行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畅所欲言,彼此交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互助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二)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如就业指导课在进行“求职应聘”这个专题教学时,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了相应的人才招聘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扮演应聘者的角色,从专业的角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缩短了理论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活动教学法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采用比较自由、不拘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其重点是让学生自己活动和思索去获得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兴趣浓厚,情绪激昂,思维积极,感知丰富,乐学易懂,是教师帮助学生越过思维障碍,突破知识难点,培养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

(四)任务驱动法

适合于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学科或内容。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任务不宜模糊或过大,要明确,具有操作性,可将教学总目标分成若干个子目标,通过完成子任务来最终完成总体学习目标。 其次,任务要切合学生的特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等。教师要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在完成过程可通过团队协作等方式。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五)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事件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叙述,或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情景中会包含一个活多个疑难问题。案例的内容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不是实践中根本不会发生的案例。案例教学就是将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或职场环境中,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使学生获得分析实际情况的能力,体现职业行为能力。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六)行为导向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即学即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乐于去操作、掌握。如:教师在每一教学内容之前,首先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收集信息资料,预习所学内容。第二节课,让学生自己讲解、演示、纠正,教师再适当做补充。最后,让学生自我检查和评估,按照任务目的进行自我检查,写出书面总结报告,把实际的学结过程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七)角色扮演法

模仿或扮演某事件或情景中的人物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和行为,合理处理所面对的人和事的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为学生提供和积累经验,获得形成价值观、态度、解决问题技能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职业行为的养成。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角色情景,学生通过实际演练进入角色,通过教师适当点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强化了职业素养,提高了从业能力。

三、基于培养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熟悉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了解各种教学法所适应的情境,能熟练应用教学方法,避免在教学资源及教学时间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一)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在教学中,由于专业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等,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应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合理运用、取长补短。教师对教学方法掌握得越多,就越能找到适合特定情景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效果。例如:讲授、讨论、问答等教学方法,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抽象思维的发展非常有利,但不利于技能、技巧的形成;参观、演示等直观教学法形象、生动,但过多使用这类教学方法,又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逻辑判断能力的形成;实验、练习、实习等操作性教学方法,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9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典型教育;方法

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为初中毕业以后没有升入高中而进入中等职业院校去学习,他们当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自我约束能力和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能力较差,所以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典型教育特别重要,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实施典型教育,从重要性、实施方法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对提高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等职业院校实施典型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初中,而这部分学生几乎来自初中生的后进生,在不能进入高中学习的情况下进入中等职业院校进行学习,所以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较差。很多家长的想法是将学生送入中等职业院校学习一技之长,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是觉得学生初中毕业年龄过小,自身不想管理自己的孩子,选择中等职业院校是想要通过学校来进行管理,而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家长不配合学校管理的情况。本人在从事了多年的职业教育过程当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如学生张某,在中午的休息时间在班级里大声喧哗,别的同学只是多看他几眼,他就与同学大打出手,在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学校将此件事情通知了张某的家长,而家长在得知此事来到学校以后,将所有的错误全部推到了与张某打架的同学身上,而张某完全没有错误,这种父母对孩子过分的溺爱,让孩子失去了判断正确是非对错的标准,这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就会更加的困难,这个案例只是一个父母溺爱孩子普遍存在的情况,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生,在父母的溺爱下染上了酗酒、等很多不良的习惯,还有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理,将孩子寄宿在学校后所有的事情不管不问,所以在中等职业院校实施典型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等职业院校典型教育的实施方法

首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要加强文化课方面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毕业后都要成为一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培养他们的听课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讲课能力。在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不愿意在学校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在授课方面不仅教师讲,还要让每一个学生变换自己的角色成为一名老师,锻炼学生的讲课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减弱学生的厌学情绪,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每学期都要安排学生的见习工作,让每一位学生亲自到幼儿园中听课,和幼儿园里的孩子一起生活,并在每次见习结束后都要进行评选,评选的结果也归入每年奖学金评选的范畴,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其次,要与学生交朋友。现在有很多叛逆思想的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不会与家长和老师讲,所以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障碍。老师要学会与他们像朋友一样沟通,放大他们身上的优点,委婉批评学生的缺点,让他们知道老师既是良师也是益友,通过这种沟通方法可以解脱很多矛盾和问题。

最后,学校要搭建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桥梁。通过见习让很多学生懂得,家长赚钱的艰难,让家长改变对学生的过分溺爱、漠不关心和无所适从,同时也要家长来参加学生举办的各项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和转变,达到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

三、中等职业院校典型教育的实施效果

通过典型教育的实施得到一定的收益,如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刚入学时是历届学生中最差的学生,积极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树立优秀典型,经过三年的努力培养出各方面的好学生典型,在与其他院校的交流课中获得了高度的表扬,98%以上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毕业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考核,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总之,中等职业院校要更好地发展就要注重典型教育的实施,还可以借助多种教育方法和多种渠道全方位进行,从而使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达章,金莹.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M].浙江:宁波出版社,2005.

[2]陈凌云.典型教育文献综述[J].教育管理研究,2012.

[3]袁文斌,刘普.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心理机制[J].河北典型学报,2010(1).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10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智能结构 自由度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人们都知道,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归根到底要靠他们自己,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因此,教师要本着启发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自觉学习,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等思维方式,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多思善问、认真钻研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必须实行学导式教学法。

(一)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是在传授知识并发展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法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是我国近年来教学改革中重在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学生以自学为主并得到教师恰当指导的学导式教学法,以形成优化的智能结构为目标,突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的基本教学结构。学导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

1.学在导前,这是对传统注入式教学法的彻底否定。把学习和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学在前面发现疑难,积极思考,养成自学习惯,教师则相机给予必要的点拨;自学为主,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2.教师的教集中在“导”上,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得到发展。教师根据学生遇到的难点有分析地加以引导或辅导,教师的讲解变成针对学生的疑点和难点的精讲。

3.学导结合,教学相长。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独立进行学习的实践活动:预习、解疑、演练、作业,教师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给予精讲或演示,对特殊性问题给予个别辅导。

(二)学导式教学法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改革

学导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明显区别在于:一是把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从教师转移到学生;二是以开发智能为核心,把教学活动的主线从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着重开发学生的智能;三是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增加了学生的“自由度”。无论课内课外都形成学在前、导在后,学导结合,教学相长的局面。

学导式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在于:教学的重心“教”转移到“学”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生中间进行的生动活泼的自学活动。它经过“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这四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要素获得了主动的开发。这是对传统习惯的教学法——“注入式”、“满堂灌”和以教师为中心的“启发与注入并重”的教学方法的重大突破。学导式教学法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改革,是在启发式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是开发学生智能的好方法。学导式教学法的出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适应当前“知识激增”和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时代要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