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时间:2022-06-08 08:23:08

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旅游资源大国变成了世界旅游大国。虽然受疫情影响,酒店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民依然能保持一个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并且人民始终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依旧会强盛发展下去,所以未来的5~10年我国旅游业将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市场的酒店管理人才仍会急缺。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将如何培养出适应市场的酒店管理人才视为当前学校重中之重的教学工作。本文从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市场人才岗位空缺的需求为导向,结合酒店行业的培养理念,进一步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极端化人们对于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总存在刻板印象,即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知识层次低,因此有人会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毕业以后就是“端盘子”,甚至都不用学习理论知识。不过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校,采用的是偏重课堂理论教学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其实,酒店人才不是“理论家”,而是“实践家”。酒店行业的特性决定了酒店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知识层次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任何只偏理论教学或者只重视实践教学的极端定位都是不可取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第一,课程设置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中职学生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读完三年就直接就业;另一类是要升学继续深造,升入相关的高职、大专或本科院校继续学习。那么学校在培养这些学生的时候就应该对这两类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对于第一类学生而言,可以偏实践锻炼为主,但是也不能忽视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提升,因为这些学生走上岗位之后,想要获取更高的管理层岗位,基本文化素养是基石。对于第二类学生,我们偏重基本文化素养一些,但是也不是直接全部理论教学敷衍了事,没有实践的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利于学生之后的长远发展。第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由于受到经费、场地、教材和教师等因素的限制,课程的设置开展工作经常捉襟见肘。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都是由单一的教研室来完成,并没有集思广益,而是闭门造车。课程的设置并未从本校的学生特点出发,开发本校的校本课程,都是参考其他学校课程设置来指定自己的课程设置标准。第三,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行业所需的实践需求不一致。社会是发展的,特别是现今社会的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所以说,如果想让学生能够走得出去,就不能把教师约束在学校,但很多学校都不能做到定期派送本校教师外出企业学习,也就不能了解行业的变化走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滞后现如今,很多教师并不是专业的科班出身,有科班出身的也是刚从学校毕业然后直接从事教师工作,并没有太多本岗位的实践经验,因此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兼具的优秀教师严重缺乏。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很多中职学校虽然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不高,参与机会也少,知识的教授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灌输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老一套的照本宣科,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服务意识差,职业道德相对缺失酒店业作为第三产业,服务性比较强,作为从业人员应该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要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调查显示,很多企业对于刚离校的毕业生都反馈了一个问题,很多毕业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大程度上都以自我为中心,更别说服务他人了。有的则是对职业忠诚度不高,职业责任感不强,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学习酒店管理的,而不是来当服务员的。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层干起的。所以,在校期间就应该设置职业思想道德方面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慢慢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健康的心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道德观。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改革的方向

建立以市场、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市场调研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培养人才最终的目的是让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为企业所用。只有通过必要的市场调研深入了解现如今的酒店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根据这些要求及时对相应的课程进行调整,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知识能适应行业的需要。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酒店管理专业不是培养“理论家”,而是培养“实践家”,课程设置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所以对这个“度”的把握尤其重要。因此,酒店管理在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上也必然要围绕“广博”和“适度”这两个原则去设置,如天文、地理、管理学知识以及英语的学习,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加学生的知识构架体系、提高学生的总体知识水平。在教学环节上不仅要处理好校内与校外、教学与工作的关系,更要保证课程设置能符合本校的学生特点,着重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基础课、理论课、专业技能操作课的比例,让学生在校所学,能无缝对接直接上岗。

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性、长期性、互补性

目前很多学校还都是2.5+0.5,试问,短短的半年时间如何达到一定的深度?学生顶岗实习首先需要完成一个从学生到岗位的一个适应,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适应,这2个适应需要1到2个月时间。那么剩下的3个月时间,怎么能让学生去完成对多个岗位角色的一个学习,最终结果只能真的是在酒店端了3个月的盘子,然后回到学校领取毕业证。领完毕业证之后呢,进入企业又从零开始培训。因为顶岗实习的这段时间,能够掌握的东西少之又少。如果能给予学生更宽松的一个时间,那么学生必定能够做得更好。接触到企业更多的岗位自己心中也会有个目标,明白企业各个岗位之间的作用和联系,甚至,在顶岗实习之后,能够做到在企业从实习员工转为正式员工,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一个零过渡。而这种情况不管是对于学校来说或者对于企业来说,难道不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吗?所以,改成2+1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学校实训基地的建立,应该参考酒店的核心成员意见,而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参与。

提高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

很多学校都会喊口号,需要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喊口号容易,但是要出实际效果不是简单喊口号能够解决的。古时候孔子就教育我们:君子要知不足而日参醒乎已。所以,发现不足就要行动起来。首先,本校教师应该“走出去”。本校专业教师应该多去酒店学习实践,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多走出去培训,多去学习,多去见识,多增加实践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次,学校应该“引进来”。学校可以聘请行业的专家,能工巧匠以专职、兼职的形式来校授课,让学校与行业接轨,行业往往是对市场最敏感的。市场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探析缺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该去培养相对应的人才去填补这样一个空缺。简而言之,教师是源头,学生的学习源于教师的模范作用,源于教师的引导作用,只有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非常熟练了,带出来的学生才会优秀,“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端正学生的择业动机和择业心态,坚定学生的从业决心首先要教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端正自身的择业动机和择业心态。现在很多学生就业都非常浮躁,总想着毕业之后“我要干什么”“我想干什么”。对于那些基层的工作,总觉得不体面、很辛苦,所以不愿意做。但是每个行业每个岗位都有辛苦和不体面的地方,带着这样的想法去就业是不够妥当的,最好应从自身的条件出发,思考“我适合干什么?”“企业需要我干什么?”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确我不是冲着基层工作来的,但是我必须从基层干起,只有这样稳扎稳打,最终才能走向酒店的管理层,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结语

总之,关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学校自身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管理水平,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增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整合校内外资源,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学生实践锻炼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不能完全偏理论,也不能完全不要理论,把握好“度”。让学生通过在学校的知识与经验积累,顺利地走向社会,成长成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章乐敏.TAFE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池州师专学报,2007.

[2]黄星.基于TAFE的酒店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酒店商务方向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2(33).

作者:申淼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