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9:10:45

中等生范文篇1

关键词:中等生;心理问题;亚健康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贺卡如雪片般飘飞而来。信手打开一张,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老师,或许您已不记得我。我是许婷婷,一直都特别喜欢您的语文课。可是,初中三年来,课余时间您从未找我聊过天。每次考试结束后,看着您和颜悦色地抚摸着优等生的头,语重心长地与后进生交谈,我却只有羡慕的份儿……老师,您为什么不能分一点爱给我们中等生呢?”读完此信,不由得心潮迭起:将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成绩较好或特差的,对大部分中等生却连名字也想不起来了。

静心细想:中等生们智商虽不算太高,但有相当的理解、分析能力;功底虽谈不上扎实,但有一定基础;成绩虽不优秀,但学习态度还算端正。所以老师们大多认为他们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用不着太过费心。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中等生们一直无法进一步突破“围城”、提高自己,改变那种“原地踏步”的局面,说明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许多“亚健康”心理状态,正是这些“拦路虎”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下面我针对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中等生的几个典型的心理“亚健康”状态,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我认为中等生常见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大致有以下几种:

中庸心理――不为最先,不敢最后

中庸心理是中等生最普遍的心理特征,它显示出来的最大的劣根性就在于不思进取,不敢做“出头鸟”。他们性格内向,成绩中等,没有令人羡慕的辉煌的成就,也不会有大起大落的成绩令老师忧心忡忡;没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特长,也没有“冲锋陷阵”或“出风头”的胆识。“默默无闻”是对他们最好的形容。正因为如此,中等生总是成了被人遗忘的对象。他们习惯于埋头读书,习惯于墨守成规,习惯于思维呆滞,给老师的感觉永远似平静的湖面一般。仔细反思,中等生常常跟在优等生的屁股后面转,在许多问题上都只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基本上没有个人的主见。“不为最先,不敢最后”的随波逐流式的人生态度便是他们的处世哲学。

二、矛盾心理――欲进还退,欲说还休

“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波涛汹涌”是中等生心理最真实的写照。在中等生不动声色的背后,往往有一股急流如春笋一样地萌动,有时甚至潜滋暗长了“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花开花落无人怜”的幽怨情绪。如在回答教师提问时,虽然希望自己能口齿清楚地把问题回答好,但又表现得战战兢兢、目光游移不安、说话结结巴巴,盼望老师尽快让其坐下。内心希望自己豁达乐观,却时不时要为一时的小事而生闷气。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也想参与进来,却又担心别人嘲笑。其实,中等生除了“默默无闻”外,骨子里也“蠢蠢欲动”,时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处境。放任自己退一步,也许就会沦为差生,那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事实。前进为优秀生的行列,那是他们所期待的,但由于基础、能力有限,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常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境地。为什么我的努力总不见成效?为什么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某某同学多,而我的成绩总是不如他?诸如此类的问题总是困扰着中等生。

三、自卑心理――低人三分,破罐破摔

在学习中,“我不行”这句话经常挂在中等生嘴边,它体现了中等生强烈的自卑心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偏低,以致产生轻视自己的情感。比如开展一个简单的活动,在小组内选个负责人,如果叫中等生负责,他就会说:“老师,我不行,我们这几个人一直都是某某负责的。”暗地里,他们也会将自己与优等生比较,越比较,越自惭形秽,样样事情变得杯弓蛇影,就算再有尝试的机会也裹足不前,士气、勇气、志气皆化为乌有。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把所有的工作都让他的得力助手――优等生去做,殊不知这种策略是使不少中等生完全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从而加深了他们的自卑感。自卑心理的存在是建立自信的最大屏障,这样一来也会造成这部分中等生在学习生活中持消极态度,遇事瞻前顾后,做事优柔寡断,成少败多。这种心理导致的后果是他们更加没有底气,最终出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现象。

四、烦躁心理――失落怅惘,忧心忡忡

中等生学习比较努力,对自己的要求也还算严格。但他们由于受到长久的漠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只是把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和肯定当成奋斗的目标。由于心情迫切,稍有不顺就自责不已,甚至还有负罪感。中考迫在眉睫,我读到一篇学生的随笔:“老师,我觉得自己很尽力,为啥成绩不见起色?我现在都不敢回家,不敢面对爸爸期望的眼神。我真恨自己,为什么笨鸟先飞这样的好事不能落在我的身上呢?老师,我该怎么办?”虽然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焦虑感对学生的学习是必要的,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比较高的觉醒和紧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但焦虑指数过高则会抑制学习积极性,导致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甚至严重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中等生由于总是处于一种对自己能力怀疑的苦恼状态,整日忧心忡忡,焦虑不安,很容易产生烦躁心理。

五、闭锁心理――紧闭心扉,固步自封

不声不响、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这是中等生很常见的外在表现。中等生很少与父母交流,不敢与老师亲近,也不会到办公室主动找老师谈话,他们只喜欢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深深地埋藏在自己的心里或日记里,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默默地咀嚼生活,品味孤单。比如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想想平时,答题的机会大多数属于差生,上黑板的良机几乎被差生包揽;好不容易有个公开课,差不多又成了尖子生的专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没我的份,进步奖、鼓励奖更是被差生所垄断。反正对我来说怎么也不可能得到老师的爱和关注,倒不如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中等生”。正是由于中等生长期承受着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挫折、烦恼等,因此很容易引起不良的情绪,加上得不到适当地排解,日积月累,他们就干脆修筑起了“心灵城墙”以保护自己。

六、抑郁心理――怨天尤人,自轻自贱

经常听到中等生这样的抱怨――“烦死了,烦死了”,他们这样长期的抱怨易形成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中等生产生抑郁心理的概率,严重程度以及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程度要高于优等生和后进生,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受到的关注少,缺少发泄不良情绪的空间。相对于后进生,他们有较高的自我期望,更多的劳动付出,更大的学业和精神压力;相对于优等生,他们智力平平,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逊色不少。中等生由于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地位,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失败感、无力感,经常陷入自轻自贱的抑郁情绪中。

中等生的这些心理现象很容易被人忽略,因为它们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经常把鲜花样的微笑、阳光般的温暖毫不吝啬地给了尖子生,个别辅导的机会和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又毫无保留地给了差等生,而忽略了这群“不上不下、不饥不饱”的中间阶层。法国作家圣?埃克休帕里说过一句值得我们深思的话:“也许你一生下来就具有成为诗人、音乐家或天文学家的才能,但在时间还不算太晚的时候,没有人拉你一把,时机一过就再也无法唤醒在你身上沉睡着的这些才能了。”这表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定位,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如果得到悉心培育,就能收获丰硕的成果。教师应擦亮自己的双眸,用真诚的心去唤醒曾经被我们冷落在一旁的中间阶层,用无声的爱去抚摸一度被我们忽视的中间阶层。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将爱的阳光和雨露撒遍班级每一个角落,多亲近这批同样有梦有诗的中等生,掀开他们那神秘的“盖头”,了解他们的心理,走进他们的世界,让他们也有“破茧成蝶”的一天。让我们牢记:“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参考文献:

[1]钱兰英《“中等生”的几点表现》[J]《中国教育报》2003年第(6)期.

[2]黄正平《小学养成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等生范文篇2

关键词:中等生语文学习体会

一、发现

送走了旧生,我又迎来了新生,面对50多双好奇的眼睛,我知道又将开始新的启程。这是一个普通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在这之中有一位很普通的孩子,他貌不出众,语不惊人,常常孤单只影,沉默寡言,像是躲在角落里的一只可怜猫,引不起众人的注意。最初我没注意到他,直到第一次语文测验……那次测验前,我就给学生敲警钟,小心第一次语文考试会“考砸”。因为小学和初中语文的要求差别较大——基础知识量大,阅读内容灵活,作文要求较高。果不出所料,测试结果90分以上一个没有(满分100分),十几人不及格。当时我并没有批评他们,我知道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况且我也不想让他们失去信心。于是帮他们“找原因”,其他同学很快就接受了事实,可他还是哭的很伤心。下课后我安慰了他,谈话中我了解到这次测验他没及格,且他小学语文成绩是中等。

二、指点

我又具体了解他的情况,原来小学他主要是靠记忆、练习来学习语文的。于是我指点了他的学习方法。首先,注重积累。从课文中的字、词、句入手。其次,扩大阅读。由课内慢慢迁移到课外。再次,坚持练笔。坚持写周记,从写话开始,只要求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即可。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说过的话,用笔“说”出来。并叮咛他要坚持下去。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语文成绩竟然七十多分,我暗自高兴,我的“有效教育”生效了。这件事对我触动较大。

三、反思

像案例中这样的学生,班上占多数,他们才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宝库,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中等生不是天生就居于这个位置,他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定位。这就有待于我们老师去“开采”“挖掘”。那么我们教师该怎样去做呢?

四、分析

中等生不论思想、学习及其它方面都处于一般水平,他们被称为“灰色”学生。老师几乎忽视和冷落了他们,因为大多数老师主张“先抓两头,后带中间”。事实上常常是“忙两头,丢中间”。老师只想让优生更冒尖,差生不给班级拖后腿,中等生就晾在了一边。中等生要么孤独地等“带”,要么被“丢”在遗忘的角落,不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心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生被遗忘,被抛弃的心理情感。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对成绩失望甚至麻木,失去学习上适当的压力感和进步的动力,成绩停滞,甚至放弃学习。这种情形就要求我们教师倾尽所爱去关注这个弱势群体。

五、对策

第一,情感激发。中等生的特点常常是沉默寡言、胆小冷淡。教师应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让他们不再有被忽视的感觉。古人云:“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班级中的中等生,犹如社会中的普通老百姓,坚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首先打开他们的心门,通过聊天谈话、周记评语回复等形式,与他们沟通,时时关注学生的想法,状态。让他们明白老师很在乎他。这样触及学生心灵,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第二,制定目标。中等生的认知水平偏低。语文成绩的进步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就帮助他们每学期制定每期或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不是遥不可及,而是结合他们实际,制定适宜的目标,稍加努力就能达到。当成绩达到目标,教师就大大的表扬、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三,夯实基础。中等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偏低。进入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多而杂,他们感觉无从下手,把握不到点子。如他们在学习字词句时,无法记忆和掌握那么多,考试时基本上是猜,出错率很高。教师可指导学生不能死记,把字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记忆,并且分期记忆,定时巩固,这样才能掌握。其次,对文学常识、古诗文等必须记忆的基础知识,采用“分散记忆”“定期回忆”的方法,监督他们分量、按时完成。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度。

第四,养成习惯。中等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从“积累、阅读、练笔”三方面入手。积累——从课文中的字、词、句入手,理解、记忆并最终运用。阅读——抓住课内重点文章、精彩段落,运用老师讲的阅读方法去体会、分析、理解,并慢慢迁移到课外阅读。练笔——利用好“作文书”,进行“仿写”。坚持写周记,降低“写作难度”,不规定题目、不限制内容、字数,从写话开始,只要求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即可。这三方面都要求他们坚持,教师定期督处检查帮助他们完成,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讲究策略。很多中等生不具备管理策略。进入初中学习任务较重,作业量较大,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合理分配时间,完成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就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布置适量作业,让他们不被作业所左右,空余点时间自行安排复习。让他们慢慢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其次,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成绩。不是每个学生制定了目标次次都能实现,这就要求学生从知识点、思维角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找出不懂、失误或忽略的地方,以便在下面学习中改进。当然,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必要的时候老师带着他们来寻找,及时地查漏补缺。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等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弥补学习上的不足,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肖琪坤.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

中等生范文篇3

关键词:中等生语文学习体会

一、发现

送走了旧生,我又迎来了新生,面对50多双好奇的眼睛,我知道又将开始新的启程。这是一个普通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在这之中有一位很普通的孩子,他貌不出众,语不惊人,常常孤单只影,沉默寡言,像是躲在角落里的一只可怜猫,引不起众人的注意。最初我没注意到他,直到第一次语文测验……那次测验前,我就给学生敲警钟,小心第一次语文考试会“考砸”。因为小学和初中语文的要求差别较大——基础知识量大,阅读内容灵活,作文要求较高。果不出所料,测试结果90分以上一个没有(满分100分),十几人不及格。当时我并没有批评他们,我知道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况且我也不想让他们失去信心。于是帮他们“找原因”,其他同学很快就接受了事实,可他还是哭的很伤心。下课后我安慰了他,谈话中我了解到这次测验他没及格,且他小学语文成绩是中等。www.gwyOO.

二、指点

我又具体了解他的情况,原来小学他主要是靠记忆、练习来学习语文的。于是我指点了他的学习方法。首先,注重积累。从课文中的字、词、句入手。其次,扩大阅读。由课内慢慢迁移到课外。再次,坚持练笔。坚持写周记,从写话开始,只要求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即可。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说过的话,用笔“说”出来。并叮咛他要坚持下去。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语文成绩竟然七十多分,我暗自高兴,我的“有效教育”生效了。这件事对我触动较大。

三、反思

像案例中这样的学生,班上占多数,他们才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宝库,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中等生不是天生就居于这个位置,他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定位。这就有待于我们老师去“开采”“挖掘”。那么我们教师该怎样去做呢?

四、分析

中等生不论思想、学习及其它方面都处于一般水平,他们被称为“灰色”学生。老师几乎忽视和冷落了他们,因为大多数老师主张“先抓两头,后带中间”。事实上常常是“忙两头,丢中间”。老师只想让优生更冒尖,差生不给班级拖后腿,中等生就晾在了一边。中等生要么孤独地等“带”,要么被“丢”在遗忘的角落,不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心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生被遗忘,被抛弃的心理情感。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对成绩失望甚至麻木,失去学习上适当的压力感和进步的动力,成绩停滞,甚至放弃学习。这种情形就要求我们教师倾尽所爱去关注这个弱势群体。

五、对策

第一,情感激发。中等生的特点常常是沉默寡言、胆小冷淡。教师应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让他们不再有被忽视的感觉。古人云:“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班级中的中等生,犹如社会中的普通老百姓,坚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首先打开他们的心门,通过聊天谈话、周记评语回复等形式,与他们沟通,时时关注学生的想法,状态。让他们明白老师很在乎他。这样触及学生心灵,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第二,制定目标。中等生的认知水平偏低。语文成绩的进步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就帮助他们每学期制定每期或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不是遥不可及,而是结合他们实际,制定适宜的目标,稍加努力就能达到。当成绩达到目标,教师就大大的表扬、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三,夯实基础。中等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偏低。进入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多而杂,他们感觉无从下手,把握不到点子。如他们在学习字词句时,无法记忆和掌握那么多,考试时基本上是猜,出错率很高。教师可指导学生不能死记,把字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记忆,并且分期记忆,定时巩固,这样才能掌握。其次,对文学常识、古诗文等必须记忆的基础知识,采用“分散记忆”“定期回忆”的方法,监督他们分量、按时完成。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度。

第四,养成习惯。中等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从“积累、阅读、练笔”三方面入手。积累——从课文中的字、词、句入手,理解、记忆并最终运用。阅读——抓住课内重点文章、精彩段落,运用老师讲的阅读方法去体会、分析、理解,并慢慢迁移到课外阅读。练笔——利用好“作文书”,进行“仿写”。坚持写周记,降低“写作难度”,不规定题目、不限制内容、字数,从写话开始,只要求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即可。这三方面都要求他们坚持,教师定期督处检查帮助他们完成,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讲究策略。很多中等生不具备管理策略。进入初中学习任务较重,作业量较大,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合理分配时间,完成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就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布置适量作业,让他们不被作业所左右,空余点时间自行安排复习。让他们慢慢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其次,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成绩。不是每个学生制定了目标次次都能实现,这就要求学生从知识点、思维角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找出不懂、失误或忽略的地方,以便在下面学习中改进。当然,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必要的时候老师带着他们来寻找,及时地查漏补缺。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等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弥补学习上的不足,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肖琪坤.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

中等生范文篇4

关键词:中等生语文学习体会

一、发现

送走了旧生,我又迎来了新生,面对50多双好奇的眼睛,我知道又将开始新的启程。这是一个普通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在这之中有一位很普通的孩子,他貌不出众,语不惊人,常常孤单只影,沉默寡言,像是躲在角落里的一只可怜猫,引不起众人的注意。最初我没注意到他,直到第一次语文测验……那次测验前,我就给学生敲警钟,小心第一次语文考试会“考砸”。因为小学和初中语文的要求差别较大——基础知识量大,阅读内容灵活,作文要求较高。果不出所料,测试结果90分以上一个没有(满分100分),十几人不及格。当时我并没有批评他们,我知道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况且我也不想让他们失去信心。于是帮他们“找原因”,其他同学很快就接受了事实,可他还是哭的很伤心。下课后我安慰了他,谈话中我了解到这次测验他没及格,且他小学语文成绩是中等。

二、指点

我又具体了解他的情况,原来小学他主要是靠记忆、练习来学习语文的。于是我指点了他的学习方法。首先,注重积累。从课文中的字、词、句入手。其次,扩大阅读。由课内慢慢迁移到课外。再次,坚持练笔。坚持写周记,从写话开始,只要求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即可。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说过的话,用笔“说”出来。并叮咛他要坚持下去。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语文成绩竟然七十多分,我暗自高兴,我的“有效教育”生效了。这件事对我触动较大。

三、反思

像案例中这样的学生,班上占多数,他们才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宝库,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中等生不是天生就居于这个位置,他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定位。这就有待于我们老师去“开采”“挖掘”。那么我们教师该怎样去做呢?

四、分析

中等生不论思想、学习及其它方面都处于一般水平,他们被称为“灰色”学生。老师几乎忽视和冷落了他们,因为大多数老师主张“先抓两头,后带中间”。事实上常常是“忙两头,丢中间”。老师只想让优生更冒尖,差生不给班级拖后腿,中等生就晾在了一边。中等生要么孤独地等“带”,要么被“丢”在遗忘的角落,不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心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生被遗忘,被抛弃的心理情感。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对成绩失望甚至麻木,失去学习上适当的压力感和进步的动力,成绩停滞,甚至放弃学习。这种情形就要求我们教师倾尽所爱去关注这个弱势群体。

五、对策

第一,情感激发。中等生的特点常常是沉默寡言、胆小冷淡。教师应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让他们不再有被忽视的感觉。古人云:“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班级中的中等生,犹如社会中的普通老百姓,坚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首先打开他们的心门,通过聊天谈话、周记评语回复等形式,与他们沟通,时时关注学生的想法,状态。让他们明白老师很在乎他。这样触及学生心灵,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第二,制定目标。中等生的认知水平偏低。语文成绩的进步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就帮助他们每学期制定每期或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不是遥不可及,而是结合他们实际,制定适宜的目标,稍加努力就能达到。当成绩达到目标,教师就大大的表扬、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三,夯实基础。中等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偏低。进入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多而杂,他们感觉无从下手,把握不到点子。如他们在学习字词句时,无法记忆和掌握那么多,考试时基本上是猜,出错率很高。教师可指导学生不能死记,把字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记忆,并且分期记忆,定时巩固,这样才能掌握。其次,对文学常识、古诗文等必须记忆的基础知识,采用“分散记忆”“定期回忆”的方法,监督他们分量、按时完成。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度。

第四,养成习惯。中等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从“积累、阅读、练笔”三方面入手。积累——从课文中的字、词、句入手,理解、记忆并最终运用。阅读——抓住课内重点文章、精彩段落,运用老师讲的阅读方法去体会、分析、理解,并慢慢迁移到课外阅读。练笔——利用好“作文书”,进行“仿写”。坚持写周记,降低“写作难度”,不规定题目、不限制内容、字数,从写话开始,只要求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即可。这三方面都要求他们坚持,教师定期督处检查帮助他们完成,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讲究策略。很多中等生不具备管理策略。进入初中学习任务较重,作业量较大,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合理分配时间,完成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就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布置适量作业,让他们不被作业所左右,空余点时间自行安排复习。让他们慢慢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其次,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成绩。不是每个学生制定了目标次次都能实现,这就要求学生从知识点、思维角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找出不懂、失误或忽略的地方,以便在下面学习中改进。当然,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必要的时候老师带着他们来寻找,及时地查漏补缺。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等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弥补学习上的不足,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肖琪坤.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

中等生范文篇5

心理学告诉我们:良好的心境能使人的认识活动和意识活动容易被调动起来.在学习中,努力将自己“平等、宽容”的爱心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深入到班集体中,用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真诚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班上的一员。创造机会让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学习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与学习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就说我们班的方明、刘成两位同学个子小,不很懂事,课堂上有时得意忘形,不时讲点小话,但又不敢回答问题,作业常常出错,针对这些,我没有对他们进行严厉批评,而是找他们谈心,进行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他们的一丝自卑心理,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训练当中,记住提纲的要领,概念要清楚、有目的控制自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等。在上课的过程中,课堂练习,适当降低高度、放慢速度要求,使学生练有所获。

二、“严爱+尊重”优等生

人人都爱优等生,也一直是老师的宠儿。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他们的爱,就更要理性。在学习中,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甚至被原谅、袒护,但是小的缺点或原谅也会造成大的隐患,特别是有些优等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为人处世不太好,轻视,自私,无情,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引导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学好,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秀,心胸要宽广,更不要自高自大,轻视生活实践,心理要保持乐观健康。常被人赞誉的学生,必须在理智深沉的爱之中,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警醒自己,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在社会的竞争中自立,这是我们作为老师对优等生最大的教育。严格管理优等生是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只有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才会让他们养成好的学风,但需注意严而不见其凶,爱而不示其溺,严爱相济,在爱中突出求严,在严中窥见其爱。尤其是批评的语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注意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教师应放下身份,以平等的心态,关心的语气去帮助严爱学生。叶圣陶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常言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人们常说:什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学生,这话都不无道理。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面对性格差异、个性鲜明、可塑性强、一群有朝气的中学生,老师在工作中切记:用负责的态度去爱他们,用厚重的要求去尊重他们。“在严爱中把握好批评的方法与艺术”这是每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值得探究的问题。

三、“博爱+鼓励”中等生

中等生范文篇6

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占全班人数的20%、50%、30%左右。笔者所执教的班级是中职文秘专业,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各层次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了深入的学情调查,并制定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兴趣,使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都能学有所获。分层备课并非要求教师为同一堂课设计三种不同的方案,而是教师在备课时要有分层目标设计、各层次问题预设、目标达成度的估计、分层作业设计等内容。我将教学目标分为识记、理解、掌握、运用四个层次,其中识记和理解层次是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组学生都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掌握是学优生、中等生要求达到的中级目标;而运用则是学优生所达到的高级目标。这样,可以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过程,都能学有所得,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向更高层次挑战。除了教学目标的分层,还在项目设计上进行分层,对同一历史课题设计多种难度递进的项目,以满足课堂上三个层次学生的需要。

二、课堂教学

在中职历史课的教学中,大胆尝试运用分层教学方法,是走出现在中职历史课教学困境的一次有益探索。那么,在中职历史课的教学中,如何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呢?实施分层教学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有兼顾其他层次学生。保证学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教师要精心设问,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各层次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思考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注重巡视辅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对学困生多采用表扬评价,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及肯定,慢慢减少对学习的排斥感,从畏惧、厌烦学习变为愿意学习。学生一起将战国七雄的内容改编为顺口溜“东南西北到中央,齐楚秦燕赵魏韩”,这样一来,很快就把这七个国家的名称及地理位置给记住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学优生,启发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得出相应的历史规律。

三、课后作业

为了在教学里做到“学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学生作业要运用阶梯原理分层布置。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和降低作业的难度。对于学优生,教师要增加他们的作业量并提高难度。分层训练,达到了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如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一节,布置作业时,我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了设置。对于学困生,要求其从书本上归纳出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具体措施;对于中等生,要求其归纳出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具体措施和特点;对于优等生,要求其归纳出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具体措施和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课后辅导

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差、依赖性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降低问题的难度、梯度和速度。当学生正确回答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建立学习的信心。成绩好的学生自主性比较强,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督促检查,订正最近的练习卷、作业以及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惑,作业可采取免批、抽查批或者集体批的方式处理。而对于中等生的作业,可以采取互批、面批的方式。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他们,使他们不断得到进步。

中等生范文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隐性分层教学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使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就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别在小组讨论、授课过程、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隐性分层教学谈点体会.

一、在备课时分层

备课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工作.在备课时,教师要将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分为三个层次,使每个学生学习内容符合自身的实际水平.这样,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优等生、中等生和后等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导优等生学习,激发中等生和后进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对“指数函数”备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后等生,然后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备课,中等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象,能够证明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后进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函数的基础知识;优等生的学习目标是对指数函数的变式内容进行了解.

二、在教学过程中分层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隐性分层式教学是每个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对中等生的教学主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对后进生要适当降低难度,而对于优等生就需要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在课堂提问环节中,让优等生回答思维难度较高的问题,中等生回答难度适中的问题,后进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导数知识,并利用导数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教师可以给出如下题目:制作一个圆锥型漏斗,其中母线长为30cm,要使其体积最大,则其高应为多少厘米?在学生解这道题时,教师先让学生掌握函数导数,然后进行提问,主要让学生描述函数求导的过程.比如,求导y=2x2+4ex.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函数求导的过程.对中等生提问:在这道题中怎么引入函数,设置哪个未知数比较有利于函数的建立;对于优等生,就需要让学生详细描述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讲解,使教学效果从整体上得到提高.

三、在小组讨论中分层

小组讨论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由于学生的各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要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提高.在小组讨论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讨论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身的优势.教师要设置平等、民主的教学方案.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互帮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在学生完成小组任务后,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四、在布置作业时分层

布置作业也能体现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学习能力进行作业的布置,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要注意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对后进生布置较为简单的题目,中等生以完成基础知识为主,优等生以培养思维为主.例如,在讲“圆锥曲线”后,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对于后进生,主要对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基本公式进行练习,能够识别这三种圆锥曲线的各种变形;对于中等生,主要要对圆锥曲线的基础知识进行训练,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解答圆锥曲线和直线的结合题型;对于优等生,主要练习关于圆锥曲线的综合题型.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分层,使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在小组讨论中分层,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水平;在布置作业时分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作者:张福明 单位:四川资阳市雁江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中等生范文篇8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数学;优化策略;应用

数学是高中生必学的科目,也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同时也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很多学生的软肋,对于数学比较抵触和害怕,这是因为在他们刚刚接触到数学这个学科的时候,没有培养对该学科的兴趣,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高中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较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的制订出一套比较科学的教育方式,这样对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1].

一、采用分层教学法的原则

分层教学是现如今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其应用的过程中,也要掌握一定的原则.首先,教师需要把学生分为三个部分,有成绩优异、成绩中等、成绩较差.成绩优异无疑就是学习成绩好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而且学习方法也是比较科学的,思维也比较开阔.成绩中等就是学习能力属于中等的水平,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推一把的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比较其他同学而言比较弱的群体,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这类学生重点进行帮助.在分层教学模式中,根据学习能力将学生分组进行教学,避免其他学生会有压力,或者出现自卑的心理,教师在进行指导的时候,也比较有针对性,可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升.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对课前预习进行分层.教师在分层教学方法中制订的教学方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课前预习布置.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概念的基本理解,还要熟悉其在习题中的具体应用,并能独立解答习题.针对中等生,要求不能太高,只要能完全理解数学公式的概念,能看懂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了.对于那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能就要花比较多的耐心去讲解公式的概念以及在题目中的应用.以高中数学微积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课前预习布置.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熟记公式如何在题目当中运用的,并能独立完成教师留的课堂作业,还要有一定的公式推导能力.而中等生在课堂预习前,熟记公式的变形,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首先,要了解公式的结构,知道公式的推导,巩固以前学习的知识,从而掌握新学习的公式.(二)课堂提问进行分层.每名学生的数学基础都不同,学习能力和自主能力也大相径庭,因此,在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问题的难易程度要不一样.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进行分层,可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也要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那么吃力,让学生不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还可以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提一些比较简单基础性的问题,让学生对自己建立起自信心,增加其对此学科的积极性[2].针对那些处于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要结合他们实际的能力提出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使其解题能力向着更好的水平发展.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多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或者难度比较高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拓展其数学思维的能力.(三)课堂评价进行分层.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课堂吸收知识程度,还应该做好课堂评价工作,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纳他们的课堂建议.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不能采用统一标准来评价,因为有的学生就是对数学不感兴趣,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又比较感兴趣,其数学的学习能力也较强,如果只针对他们的标准来评价,这样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不太合理,反而会给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课堂评价在分层教学的方式中,主要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本来的基础上都可以得到一定有效的提升,采纳不同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每名学生都比较公平,这样的评价结果也比较具有科学性.对于学优生教师应该侧重于学习数学能力的创造进行提升,并指出其在学习中某些不好的地方;对于中等生采取适中性原则,使其能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巩固基础的学习知识;对于学困生,应该进行适当的表扬,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水平得到提高.(四)课堂作业进行分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的教育方法,在对学生的课堂作业布置上面也需要用到分层教学策略.教师主要就是应该培养学优生的学习创新能力,中等生及学困生应当本着巩固课堂上的知识点来布置课堂作业.在布置作业的内容上,教师可以设定两种情况,一个必须完成的习题和选做习题两种来让学生自行选择[3].在布置作业的难易程度上,教师给学优生布置的习题可以稍微偏难度大点,然而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布置的习题则应该简单一些;教师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分层布置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不同难度的习题,提高其作业完成的质量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总之,分层教学应用在普通高中数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应军.浅析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76.

[2]杨仲银.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11(26):122.

中等生范文篇9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特别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95%以上的小学生进入了初中,而初中毕业生大约只有1/3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2/3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即使升入高中的比例增大到1/2或4/5,仍然需要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上全面考虑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便更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不应仅仅局限于适应升学的需要,为此我于1989年春,在教育科研部门的配合下,根据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教学”的理论,由点到面进行了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题的实验。

二、实验的做法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物理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实验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物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物理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好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学生的座位按优差搭配的原则编排。把学生分成甲(优生)、乙、丙、丁(差生)四个程度级,再接甲盯丙乙、乙丙、丁甲的搭配方法编座。这种编座法有两大优点:1.乙类集中在中间两纵排,两旁是丙类,丙类两旁是丁类,丁类左右是甲类,这种安排给教师按层次教学带来了便利;2.每一桌都有一个甲类(或乙类)学生和一个丙类(或丁类)学生,这样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奋发进龋

(二)针对实际,分类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漫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1.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

2.上课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按:分(分类自学)一合(集体讲授)一分(分层质疑)一分(分类指导)一分(分类练习)一合(集体归纳)。

这“四分二合”的课堂结构,“分”而不散,“合”而不死,不但自然地融进了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此外,我从各类学生听课神情、解题准确率中搜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公布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查是否达标。另一方面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差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3.作业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

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物理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4.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物理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物理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不受大纲约束。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中、差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操作物理实验,培养其观察、理解、表达、实验的能力;而优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5.考查即抓关键重补缺的过关考查。过关考查是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物理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差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的;深化题是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的。三类题的比例是基本题占85%,提高题占10%,深化题占5%。分类考查后,根据物理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

6.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

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三、实验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实验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二)主导性原则

由于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他们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也不尽一致。因此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

(三)保底性原则

这是保证实验能获得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的根本。R·M·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尽管每位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学会。所谓保底,即最终必须保证学习后进的学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促使中等生向优等生靠近,允许成绩好的学生超大纲学习。

四、实验的效果

中等生范文篇10

论文摘要:中专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后,由于种种原因,需要进入就业前的中专学校学习,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基础教育的弱势群体,心理问题突显,有着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容易产生困惑,发生心理冲突。学校需要特别呵护,正确引导,并进行行之有效的学生心理建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中专学生的主要矛盾心理

随着学生生活由普通教育向中专教育的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转向以就业为主,以及直接就业的选择,中专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同层次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矛盾心理。

1.1优等生的矛盾心理

所谓优等生,是指各方面综合能力表现良好,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现实生活中,老师对中等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心理状况较为关注或者有所研究,优等生问题的研究很少涉及。进入中专的这部分优等生大多数来源于农村贫困家庭,初中成绩较好,渴望通过读重点高中,圆大学梦。但家庭经济的拮据,使他们不得不放弃理想而就读于中专学校,并希望学校来解决家庭经济的燃眉之急,他们万般的无奈,十分的不情愿,心理不平衡,产生极度的失落感,同时易于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因此容易产生抑郁、悲观、消极等心理情绪一。

1.2中等生的矛盾心理

所谓中等生,是指除优等生和后进生以外的学生,这类学生是学习上处于中等水平,在品行等方面中等的学生。中等生易分化,与优等生、后进生的边界比较模糊,其人数在教学中是个变量,在一定的阶段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1.3后进生的矛盾心理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和综合能力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形成后进生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本身,而是包括家庭环境、学习环境、欲望、毅力、自信心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引起的。

中专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在基础教育中学习不太理想,基础较差,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及同学的白眼。到了新的校园后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对学习文化基础知识没有兴趣,学不进去、学不明白,存在着恐惧心理,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了的心理压力。一方面要面对家长的唠叨说教,另一方面,又坐不住板凳,学不进知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但为了今后的就业,不得不去学习,而强迫自己读书,最终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

2解决在专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上述的矛盾心理构成了中专学校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主要矛盾,老师要和家长配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做好各自的职业生涯规划。

2.1优等生的心理教育

初中的优等生进入中专学校后,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少之又少,学校须要重视这部分人材的培养和教育,以博大的爱心消除学生的失落感。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鼓励其积极向上,在心理上引导他们走出困惑,使他们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专学校同样可以实现梦想,同样具有给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

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套读大专政策,学校既是中专学校,又是大连海事大学的函授站,学生毕业后一样可取得大专学历,同时又可考取船员适任证书,接受这些专业培训并取得证书和文凭,可以给将来的择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2中等生的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有的老师重视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学生,也很注意对差生的辅导,却往往忽视了中等生,如果我们给中等生以正确的引导,假以时日,他们也会成为可塑之才。

坦然面对挫折成败。人人都渴望做一位成功者,正处在多梦季节的中专生更是如此。老师要正确引导他们走出内疚等心理阴影。如开设德育课、船员心理学课程以及开展心理教育讲座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的坎坷,要让中专生明白挫折会伴随人生命的整个过程和始终。中专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要相信事物的双重性,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却得到了先就业,先改善家庭经济条件的机会。明白成功背后的艰辛,不是人人都看得到的。

适应环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中专生面临生活环境的改变,过早体验从家庭到学校,再由学校到社会的转化,独立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各类挑战,对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必须引导他们客观地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尽快从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成长点、自己的友谊群体。在此指出,人对环境的适应,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处理最重要的是待人真诚,学会主动关心别人,主动打开自己的心扉,从同学之间的交流中走出孤独,得到乐趣,得到动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同时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用积极的行动来摆脱由于环境不适带来的孤独、苦闷、烦燥、恐惧和空虚等情绪。完美自我,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包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并能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及各种矛盾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克服信赖思想和惰性,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要学会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和朋友间发生的矛盾,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如感到束手无策,可向家长或老师请教,但不能一味地信赖他们,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另外,应让中专学生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地在现实生活中锻炼和提高自理能力。

打开心灵之门走出自闭。正确对待中专生的闭锁心理,是对中专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认真的调查,弄清产生这一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就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引导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保证教育的正确方向。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基础。老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动态,要让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挫折、迷惘主动告诉老师,同老师交流,这就要求老师由单纯的老师角色转变为亦师亦友的双重身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做到尊重他人的人格。

积极向上变被动为主动。中专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岗位适应性为目标的中职教育。就是来接受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的,学校要抓住入学教育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多一些了解和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引导他们树立奋斗目标,在学习上克服松懈和惰性心理,主动接受中职教育模式,努力学习。

2.3后进生的心理教育

这类学生难教、难管、自尊心特别强,如能对他们采取正确的教育引导方法,就能挖掘和利用其特点,有力地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提高转化率,把后进生转化为中等生或是优等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赏识教育激发后进生积极表现。后进生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老师若能充分利用他们自我表现欲较强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采取优点激励法,使他们感到“我能行”、“我会进步”。赏识只是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对人格尊严的一种维护。适时地表扬,在育人工作中是有益处的,尤其对后进生而言,更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

用尊重启发自我认识。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冷漠和岐视的态度,更不能蛮横训斥、惩罚、动辄训人。惩罚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一方面尊重后进生给他们留面子;另一方面宽容后进生的缺点,给他们留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