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9:17:27

行政事业

行政事业范文篇1

一、转变审计观念,拓宽审计思路

预算执行审计,过去仅仅停留在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上,只要出去的资金符合开支渠道,手续齐全,至于资金是否用于原定的目标、其效用如何,则往往不太深究。随着人们对公共财政的认识,公众对政府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他们更关心的是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主要是审查资金的来龙去脉、违规违纪金额,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其审计评价往往可以用数字来量化,或者用逻辑关系来判断,并没有从效益的层面上,来衡量资金是否应该投入,投入的效果如何,是否以最小投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等。而绩效审计除了运用传统的审计方法以外,主要是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政府预算管理和公共财政体系的绩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审计的手段和方式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要审查原始的财务数据,还要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推理,分析影响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因素。因此,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转变审计观念,拓宽审计思路,把行政事业审计工作从任务型、程序型向目标型、效率型转变。在审计的手段和方法上要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摆脱传统审计的束缚,跨出财政财务收支的框架,从完善机制、体制入手,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为宏观经济和政府预算管理服务的功能,满足成果使用者对审计的要求;在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上,要把重点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倾斜,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根本目的,既要审查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同时也要审查预算安排的经济性、财政投入的效益性,确保资源配置趋于合理。既要审查一级预算单位,也要审查以政府财政支出为纽带的政府部门整体经济活动的情况,使审计目标由过去的“鉴证”形式向事前确定目标,事中和事后评价的方式转变。既要审查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投入、投量,也要审查管理活动中的绩效,使审计评价能够从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二、选好审计项目,明确审计重点

当前,绩效审计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如何选好审计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评价,是审计立项的首要问题。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有的财政投入并不一定产生经济效益,有的则通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选择绩效审计项目时,必须要有所侧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绩效审计不能涵盖行政事业审计的全部内容,也无法对每个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做出全面的绩效评价,只能是对某一环节或某一项目、某一事项进行绩效审计。近两年来,笔者所在审计局在行政事业绩效审计方面已作了尝试,如: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农村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审计调查等。从绩效审计探索的实践来看,在审计项目的选择上,笔者认为,要选择那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和公众有切身利益的项目,如:政府投资的大型项目、公共事业服务项目、高科技项目以及政府、机关行政性消耗所引发的老百姓普遍关注的财政资金。既可以使社会公众能及时了解资金的去向和使用效益,同时也可以监督政府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树立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绩效审计项目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关注性,审计评价和分析能引起社会的共鸣和反响,审计成果能得到被审单位的认可或运用,能够被政府部门接受或推广。从当前我国行政事业绩效审计的特点来看,政府财政资金使用中的损失浪费问题必将成为审计的重点,对政府投入的财政资金,不但要对当期业务活动的绩效进行审查,还要对业务活动的滞后性效益进行审查,使审计贯穿于全过程。对被审单位的管理业绩做出评价也是绩效审计的重要内容,从机制上、体制上、管理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审计成效。

行政事业范文篇2

(一)中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缺乏独立性

因为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哪一个部门,最终都是从属行政部门的领导者的监督和管理。因此,即使是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有效的会计监督部门,由于该监督部门缺乏独立性,受到了领导者的意志的干预,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缺乏应有的客观性。加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还受到上级部门以及国家财政部门的影响,这样直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科学、准确。

(二)中国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

由于中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在近些年才有了部分的改变,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是采用传统的简单的会计记账然后会计审核的制度,仅仅用一个简单的单据审核就作为单位的会计监督,这样的会计监督制度给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带来了各种的隐患。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科学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会计监督相关人员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人员都是直接用会计部门的会计主管来担任,这样导致会计监督从属于会计部门的工作,严重违背了会计监督的内涵。另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重视性一直都不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够扎实,在简单的会计工作之余无法剩余更多的精力来进行会计监督工作,因此,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会计监督的相关人员,导致了会计工作的合理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对中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建议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监督的重视

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的一个验证和保障,因此,严格有效的会计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应该引起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财务人员乃至于全体员工的重视。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会计监督的作用和重要性,要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在思想上提高对会计监督的重视,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提到单位的工作议程上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能够得到基础保障,确保会计工作的科学性。

(二)提高中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必须要高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工作才能够确保会计监督发挥其本职的功效。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中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首先,必须要做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相对独立,保证中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上级单位以及相关的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只有监督、审核的权利,而没有干预影响的权利。其次,必须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相关部门独立于会计部门而存在,不受到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的干扰。只有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独立性,才能保障其会计工作能够真实、有效。

(三)建立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监督的认识时间比较短,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一直缺乏必要的会计监督制度。没有一定的制度和标准来指导的会计监督工作无法发挥会计监督的基本职能。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制度。首先应该建立会计账簿管理制度,会计原始凭证的审核制度以及会计记账监督制度等;其次,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也应该有所加强;最后,对会计信息的管理披露制度也应该相应的建立。只有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制度,才能确保会计工作的真实性。

(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人员的水平

行政事业范文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强化策略

目前,我国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体系并不完善,会计信息不够完整、会计信息真实性有效、会计监督措施的执行力度较差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是我国现代化行政事业单位建设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之一。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找到问题根源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进行创新式发展,从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体系的完善。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基本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执法监督和社会建设管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加强现代化社会服务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资源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不仅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现实需求,也是确保国家财产安全的客观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收支情况、预算、资产现管理状和负债管理情况都属于会计监督的范畴。其一,应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和各项行政支出进行全面监督,衡量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行政收支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管理准则和法定标准是会计监督的重要工作内容。其中,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支出项目的审查是会计监督的重点,在促进廉政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二,应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体系进行全方位监督,确保财务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利用率的首要环节,在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财务预算是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其三,应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进行定期审查,确保资产的利用率最大化;其四,应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最新的预算法中严格限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举债条件和举债额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可以有效降低其举债风险。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主要采用日常监督为主、专项监督为辅的监督形式,但由于一些传统的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监督体系并不完善,一方面体现在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的日常监督意识较弱,另一方面体现在日常监督漏洞很多。另外,专项监督是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专项监督,才能深入、彻底地对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因此,只有创新会计监督形式,使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辅相成,才能真正达到会计监督的目的,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建设。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的重要意义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设的现实需求,也是确保国家财产安全的客观需要。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内部控制体系在提升组织体系运行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立在制约性基础上的财务管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优势,会计监督体系是制约性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设的重要环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建设,有利于确保各项经济收支活动顺利进行。另外,会计监督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合理性的必要途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有利于各项预算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在我国全面促进廉政建设的社会大背景下,通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建设来促进廉政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完整性、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是行政事业单位廉政建设的重要信息依据,建立系统化、制约性的会计监督体系,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行政事业单位乱收费现象的发生,还能有效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公款支出随意性较大的问题。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是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确保国家资产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内在动力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单位领导为了达成某种利益管理,主观控制会计监督体系,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体系形同虚设,目前,在我国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信息真实性较差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内在动力严重缺乏,也这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质量较差、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时期的发展需求背景下,不断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内在动力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现代化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等途径宣传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意义,让全体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意识到会计监督体系对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廉政建设的内在动力。会计监督意识的培养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重要途径,如果国家公职人员的会计监督意识都得到了显著提升,那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会计监督质量也会随之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内在实力。组建高素质的财会管理团队是必要的,由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财会人才构成的团队才能满足会计监督工作的需求。另外,要注重财会工作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结合时展趋势不断创新会计监督体制,才能使会计监督制度保持先进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其实用价值。

(二)创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只有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特点,制定出系统化、全面化、细节性的会计监督体系,才能确保会计监督工作的相对有效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传统的会计监督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完善财务预算监督制度、创新会计监督形式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体制革新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重要策略。一方面,近些年来,我国财务管理体制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财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在财务信息公开化的发展背景下,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行政预算受到全体公民的监督,不仅可以促进各项行政建设任务顺利完成,还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价值,确保各项行政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监督工作过程中,建立一体化的会计监督平台是创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形式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会计监督平台的各项功能,制度完善的日常会计信息登记制度,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完整。另外,利用会计监督平台的分析和整合功能,可以发现财务信息的相关价值,找出各项不合理现象的内在根源,使专项会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是促进我国社会可持续性快速发展的必要工作。结合新时期的发展特点,强化制约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体系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组织运行效率和质量,还能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谷莉 单位:湖南省公安消防总队

参考文献:

行政事业范文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对策

1引言

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转和发展上都会受到较多的外部审计与监督,在反腐败工作呈现高压态势开展下,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将内部审计与监督工作开展积极同外部审计与监督联系起来。虽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或多或少都进行着会计监督相关工作的尝试,但其对如何高效开展会计监督工作较为茫然,很多会计监督相关工作开展的资源更是处于显著和浪费状态下。正因如此,探寻出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的一般性策略也尤为重要。

2行政事业会计监督概述

2.1会计监督的含义与特征。会计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根据既定法律法规或相应会计监督要求,对经济活动和会计工作开展状况进行监督的系列活动总称。行政事业单位内开展的会计监督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领导层是直接责任方,具体的会计监督工作开展人员则需要开展相应的会计监督工作。一般来说,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需要具有合法性与合规性的基本特征,会计监督相关工作的开展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具体的会计监督工作在开展上更加要合乎流程规范与要求。2.2行政事业加强会计监督的意义。国内行政事业单位数量众多,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民经济发展,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压力逐渐提升,随着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也要依托会计监督相关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在行政事业单位持续运转和发展中,其内部必然会呈现出较多问题与不足,会计监督工作较好开展下,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对很多运转及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这对不断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运转与和发展活力,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达成深化改革目标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3.1会计监督工作开展受重视程度较低。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监督工作开展具有偶发性的特点,即会计监督相关工作开展上缺乏常态性,由于会计监督工作无法连续开展,会计监督工作开展的影响与意义也无法充分显现出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相关工作开展的实际受重视程度较低,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自上而下无法给予会计监督工作开展予以较多关注与支持,会计监督工作在实际开展上便很难得到保障。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内会计监督工作开展制度缺失现象十分普遍,这一状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会计监督工作开展便无法得到较好指导与规范,会计监督工作在开展上也极容易流于形式。3.2会计监督专业化人才短缺。会计监督工作与一般性财会工作或监督工作在开展形式和内容上均有很大不同,会计监督工作在开展上更加需要由专人负责。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中,会计监督属于内部控制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监督工作通常有传统的财会人员予以具体负责,这便会导致会计监督工作开展主体与监督客体间的身份会出现一定程度重合,这也势必会导致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无法对很多具体问题予以较好反应。专业化人才短缺这一因素影响下,很多会计监督工作更加无法得到及时而顺利地开展。3.3会计监督方法较为单一和陈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开展状况与会计监督方式方法选择状况有直接关联,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开展方法较为单一和陈旧,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例如在对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的监督上,行政事业单位通常会依托人力资源对各种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目进行审计,清查式监督。这一做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会计监督的基本目标,但会计监督相关工作开展效率相对低下,长此以往发展下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效率会不断降低,会计监督实际有效性也无法彰显出来。3.4会计监督反馈机制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所开展的会计监督工作大多缺乏规范性,会计监督工作在开展上更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应付”性质。例如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监督反馈机制并不健全,传统理念下,会计监督工作在开展上需要对系列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并根据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与解决。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少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将会计监督工作同很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联系起来,并能够将会计监督工作开展的成效与成果及时向领导层或相应部门进行反馈。正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会计监督反馈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督相关工作在开展上便会处于被割裂的状态,会计监督工作开展的优势与价值更是无法较好彰显。

4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的具体策略

4.1依托制度建设常态化开展会计监督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首先要给予会计监督工作开展以更多关注和支持,并通过会计监督工作开展制度确立与推行的方式,不断提升会计监督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体系中的地位。建议行政事业单位结合内部会计监督工作开展状况与需求,进行会计监督制度的确立,并将会计监督工作进行有效划分。除进行会计监督制度确立外,行政事业单位也要注重会计监督监督工作开展上具有的连续性,确保会计监督工作可以常态化开展下去并对行政事业单位运转与发展产生持续性影响,进而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开展能力。4.2注重会计监督专业化人才培养与引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相关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化人才支持,由于会计监督同一般性内部监督工作在开展上存在差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注重会计监督相关工作开展的专业化程度提升事宜。建议行政事业单位从财务部门抽调一定人员组建会计监督队伍,并对此类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会计监督工作开展意愿与能力。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人才招聘的办法对会计监督人才队伍进行扩充,进而使得会计监督工作在开展上能够得到更多的人才支持,为会计监督的高效和顺利开题提供对应保障,避免由人才支持力度不足而产生的各种会计监督问题产生。4.3提升会计监督方法多元性与信息化程度。会计监督方式方法会对会计监督工作开展状况产生明显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也需要在会计监督工作开展方式方法端进行调整。在会计电算化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可以对信息化技术及软件进行运用,并依托会计监督方法的不断调整与多元,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工作开展上的灵活性和现实选择。例如,大数据理念下,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会计信息数据库,并依托对会计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与审计达成一般性会计监督的目标,从而在较好提升会计监督效率的基础上更好开展会计监督相关工作。4.4构建并完善会计监督反馈及评价机制。会计监督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完善的反馈与评价机制予以支撑,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构建并完善会计监督反馈及评价机制。建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负责人员及时对会计监督工作开展状况向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或相应部门进行反馈,并将反馈结果进行记录与后续会计监督工作开展进行横向对比与分析性评价。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定期对会计监督工作开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发现自身在会计监督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与缺点,进行查缺补漏式的会计监督工作开展调整,并通过强化内部会计监督与外部会计监督间联系等方式,逐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开展有效性。

5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会计监督工作开展的模式与需求等与其他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开展情况不尽相同,这也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监督工作如何开展进行更多地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行政事业单位自身也要常态化开展会计监督相关工作,并注重会计监督工作在开展成效上的不断取得。值得注意的是,具体会计监督工作在开展中会面临很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也要结合自身运转及发展状况不断进行会计监督工作开展方式和策略的调整。

参考文献

[1]魏冬梅.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

[2]吴景月.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财会学习,2016(7).

行政事业范文篇5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用

行政事业单位具有执行国家政策和公共管理的职能,在财务制度变革背景下,收付实现制无法完全满足现实要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用以会计监督,定期编制会计报表,配合办理决算,协助编制部门预算等内容。通过运用权责发生制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资源配置,节约资金,为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打下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概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属于会计管理的方式,其在单位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主要核算、监督中央及地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并提供合理准确的会计信息,便于单位作出正确判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不以营利为目的,进而与企业会计存在本质区别。(二)权责发生制概念。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收应付制,其将已经发生的交易本身作为确认标准,当业务收支不在本期发生时,业务收支款项即使在本期,其也不属于本期业务;当业务收支在本期发生,不管是否收付款项,其均属于本期业务,在当期确认。

二、收付实现制的弊端

收付实现制不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应用收付实现制无法如实反映单位的负债情况,进而降低预算的准确性和成本费用的预估水平,当成本与支出差距较大时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产生消极影响。收付实现制的弊端还表现为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最终财务核算,会计信息无法与实际信息达到匹配,进而影响下一年的成本计划,恶性循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下降。收付实现制拉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决策时数据的可用性,资产负债表与会计资产负债表直接的差距导致其内容不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现金流量表不规范,管理者在使用会计信息做出决策时无法达到最大的科学性。

三、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运用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使用的收付实现制已经无法满足现实要求,近年来,我国渐渐将权责发生制运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进行成本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旨在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需要通过降低国有资产流失。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运用提高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促使财政资金的正常运转。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运用权责发生制能够准确地反映成本信息,进行成本核算,并做好绩效管理工作,满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管理要求。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日常税收管理工作中,应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及时且详细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税收情况,避免税务风险等行为发生,便于国家税务部门的稽查。权责发生制还能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做出财政决策提供数据参考,提升政府财政管理效率。

四、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运用分析

(一)会计要素处理中的运用。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应用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收入、支出、负债等会计要素的处理都实现了权责发生制的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的全面运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设立应收账款等账户,针对收入及支出等会计处理需要突出权责发生制的实践效果。对于借入款的利息支出需要根据约定的期限和利率确保利息的摊销;对于应到而未到的拨入预算资金要求主管部门的认同,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计入当期收入。(二)采购业务方面的运用。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采购业务需要进行层层审批来确保资金花费的正确,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有采购任务时需要提前做出申请报告和计划,耗费一年时间申请或者跨年支付的现象屡见不鲜,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工作效率,也不利于有效进行财务管理。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采购业务中贯彻落实后,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无需提前计划,根据当月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会计管理。全面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会计核算质量,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分类处理会计信息的原始数据,并做好统计和调整工作,采购业务中涉及的会计信息真实性有所提升。(三)会计报告中的运用。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中的运用需要确保披露的充分性。会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三部分内容。资产负债表,基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需要在固定资产披露中加入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两个科目,权责发生制主要在累计折旧中发挥出会计处理作用;收入支出表,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表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具体要求填写,以真实有效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现金流量表,其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后的新增内容,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运用,现金流量主要用于编制企业会计报表,并且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改制,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四)收入会计核算中的运用。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中对收入做出了明确规定,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部的预算审批,通过审批后,行政事业单位才能获得资金支持,并可以使用资金开展项目。因此,在权责发生制收入会计核算过程中除要求可不上缴的款项外,其他的款项皆在当月上缴,并且以事先制定的数据为基础展开会计核算工作。(五)支出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在行政事业单位支出会计核算工作中,多数人更乐于使用收付实现制,主要因为收付实现制便于会计核算和监督。权责发生制近年来的运用面有所拓宽,基于行政事业单位支出业务情况合理的使用权责发生制。例如:行政事业单位贷款,根据约定的时间也就是责任发生的时间来计算行政事业单位贷款的利率,并且根据规定进行利息的支付,以此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支出会计核算的科学合理性,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促进资金的有效运转。(六)财务预算中的运用。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财务预算主要包括项目获得预算和支出预算两方面内容,财务管理过程中只从这两个角度进行预算管理难以有效体现收益性,会计信息不够全面。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运用权责发生制后,合理地细化了财务预算内容,将其分为权益性支出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从中体现出预算的收益性,提升了管理的应用价值。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财务预算在权责发生制运用后还可以划分为项目预算和基本预算两部分内容,体现了财务预算管理的预见性,也提升了财务预算管理的明确性。

五、结语

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在我国现实经济制度中难以发挥出效用价值,存在一定弊端。权责发生制在国际市场中运用情况良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能够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本文基于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运用必要性,阐述了权责发生制的具体运用,以期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不断推广权责发生制,促使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发挥出最佳的管理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及其意义[J].财经界(学术),2014(30).

[2]陈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中浅谈权责发生制的应用[J].消费导刊,2014(11).

行政事业范文篇6

本部分将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分析。具体说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为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低,另一方面为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还有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一)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低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是其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整个单位上下的运作是否正常和顺利。尽管财务管理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现阶段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还是没有给与充分的重视,整个公司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财务运营的方式和手段不合理。这就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混乱、资金收入与去向不明、日常账目记载不明确等状况的出现。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低还导致单位内的领导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不加以充分重视,从而使得公司出现财务方面的问题后无法问责,难以追究相关的责任所在,另外也会导致公司中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公司财务没有忧患意识。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规章制度的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部分,在一个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只有将规章制度制定的合理又规范,才能够保证整个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运行。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的不完善,是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重要问题,制度方面的不完善不但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即便是在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的情况下,整个财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的财务问题可想而知。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为管理模式的单一和管理手段的僵化,另外还表现在现行管理制度的不合理、可行性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整个单位的财务管理组织混乱随意,单位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低,这两者问题的共同存在极大的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行政事业单位整体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工作在风险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求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事业单位都要加以注意,行政事业单位也不例外,然而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防范财务风险上的意识是比较缺乏的,这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淡薄注意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控制和管理财务内部的重视程度低,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取法约束机制和合理的资金预算计划,还有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不清晰,监督工作不合理,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信息化进程慢,惩罚制度不实施等风险方面的管理措施。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会导致整个行政事业管理单位的财务运行出现入不敷出或者财务工作运行不在计划之内使管理者措手不及的现象,因此行政事业管理单位现阶段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方面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低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最根本问题,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最核心问题,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最亟待解决问题。

二、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概述

上文中笔者已经论述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本部分笔者将针对具体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总的说来,为了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单位应该积极转变思想意识,加大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要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对单位内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外提升准入条件,对内进行优胜略汰。

(一)行政事业单位要转变思想意识,加大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财务管理方面的优化不但是使行政事业管理单位工作正常运行的关键,还是提好政府部门形象的重要的手段,因此解决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刻不容缓。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中对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低的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求领导要充分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并且要求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也要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要求其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另一方面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提升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从自身出发,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手段,明确单位内的运转资金的来源去去向,科学决策,合理之初,使财务管理工作的进程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二)行政事业管理单位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监督体制

制度方面的问题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从现财的角度出发,出台新政策,完善财务相关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从内部人员和人民群众两个方面加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举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方面具体要从三个方面做起:首先对政府财政进行科学的观察、合理的预算、进行风险预测并且提供解决方案、对财务管理有全面的分析并且由领导进行审核这几个方面做起,使财务管理形成一个固定模式的管理程序。另外还要实行财务管理的问责制度,在遇见问题后能够将问题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者是个人。还有就是要建立合理的财务风险预测体制,规避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理财。另外还要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要求行政是单位的内部工作人员民主的监督财务操作,并且充分的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使财务管理工作更透明更高效,并且将二者有机结合,最终达到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更民主、更透明、更科学、更高效的目的。

(三)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大财务管理上的风险意识

行政事业范文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审计工作;审计效果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的基础服务部门,其本身的工作是开展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服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出现了全新的服务方式,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服务,包括缴费、提交申请等等。也代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越来越简单,但工作简单的情况下,我国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工作放松了警惕,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严重的工作失误现象,因此需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人员实现有效的监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际工作符合工作规范,能很好地完成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也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更加完善,出现了全新的工作机构,能对领导层的权力有效约束。

二、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体制问题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中,领导具有绝对的权威,所以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中,领导会用权力介入其中,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发挥效果。而且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对领导权力的约束,从而保证各部门的人员都能很好的工作,但是在领导权力的介入之前,各个部门的工作只要得到了领导的批准,审查出现的问题就会被直接抹除,而且也无法对领导实行审计,因此,领导的权利仍旧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审计工作基本上等于没有任何的效果。所以,想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解决体制问题。2.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过于老化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工作比较老化,主要是采用了传统的工作方法。如果没有出现问题,审计工作不会介入,只有出现了具体问题以后,审计工作才会介入其中,从而实现对问题的审查与追责。从效果上来看,过于被动,一些隐藏的问题,或者是没有被举报揭发的问题,都得到有效的管理,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基本上没有效果,因此,需要尽可能地进行工作流程的强化,采用全新的工作流程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效果。3.行政事业单位中缺乏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相关法律不够完善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迟迟难以建设,领导层不关注,导致实际的工作中始终难以落实。此外,相关的法律也不够完善,都是以基础信息为主,没有具体的条款内容,所以难以有效的实施。4.现有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自身能力不足,无法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中领导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也都是冗余人员为主,自身的审计工作经验不足。而且现行的公务员制度主要以政治考核为核心,导致人员实际工作能力不足的情况经常发生。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1.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单独存在不能依附于任何的部门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效果,需要尽可能地消除体制的影响,因此需要单独建设审计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只有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存在,才能够确保其工作有序开展。保证对领导层的约束,和自身工作的开展。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必须要充分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高层领导和部门需要分离,从而实现部门与领导之间的有效融合,总体来说,是为了更好的让审计部门完全独立出来,从而有效执行单独的工作,而不会受到任何其他因素的影响,无论是经费还是其他类型的任务,都是单独的,不受到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节制,从而保证了自身的清正廉洁。主要是保证审计人员不会包庇行政事业单位中任何人,才能开展工作,否则仍旧无法提升效果。此外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属于专职人员,其工作内容局限计中国乡镇企业于内部审计范围之内,不得同时担任其他职责工作,避免其他因素对于内部审计结果的影响。尤其是不能从其他的部门中选拔内部审计人员,只能是专门的审计人员来完成审计工作,任何部门也不得插手和干预审计工作,否则将被视为重大违规。2.内部审计工作流程需要进行科学化建设想要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发挥效果,必须要实现工作流程的科学化建设。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合理采取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内部审计工作来提升其工作质量,促进审计关口的前移。在没有发生问题的时候就找到风险,或者是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就能解决,而不能被动等待有人反映问题。主要是利用此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找到问题的所在,并且按照问题的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也能提升对风险的预防效果,整体来说,是目前最好的办法。让所有的问题都在早期被发现,而不至于一直被隐藏。正常来说,此工作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问题,从而让实际工作效果更好的提升,同时,也规范了每一个人的工作行为。也让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都在被监督中,而且也实际上提升了其他工作的质量。3.科学的建设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果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内部审计工作的强化,还是要从制度入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来确保其工作有序开展。具体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和细化单位内部的审计制度,以确保相关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依托相关规定开展。国家的法律法规应该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力,从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被实际展现出来。在审计工作管理方面,应当积极确定分级复核制度,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当前的规章制度,顺利开展审计计划,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序规范。总体来说,制度是审计工作开展的保障。4.做好人员的培养工作,积极组建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工作团队综上所述,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始终实行公务员制度,公务员考试中主要以政治考核为核心,考察人员的政治倾向,个人政治能力突出,往往能被录取,而对于实际的工作能力考核并不到位,主要是基础能力的考核。所以,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较差,加上领导层没有关注,所以实际工作经验非常少,很难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在目前来看,需要采用的办法有两个:第一个是培训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能获得公务员职位的人员,一般都不会出现智力较低的情况,因为大部分的公务员都是大学中直接参加公务员考试,而且公务员考试比较严格,对于人员的能力测试也比较严格。并且审计部门招聘人员,必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审计基础知识,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当前的公务员本身还是能承担审计工作的,只是缺乏了工作经验和最新的知识。因此,在培训工作中,只要能补充其实际工作能力即可。目前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聘请更高级的审计工作人员,最好是国家审计部门的经营人才。其本身的能力非常出色,有充足的工作经验。加上审计局的工作比较诱人,所以很多的审计工作顶尖人员都是大学审计科学的教师转型而来,自身的知识水平也非常的强大。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提升培训的效果。在完成了培训工作以后,还需要展开对应的考试,考核通过的人员,可以直接上岗。而考核不通过的,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并且需要对其进行严肃批评或者是停薪留职的处罚。第二个是借调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公务员制度的存在,自然不可能采用招聘的办法获取人才,因此,借调制度成为一个比较不错的办法。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属于国家机构,因此可以寻求国家的帮助,国家会按照一定的需求,来分配人才,让大学教师或者是一些其他单位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行政事业单位中工作,在短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的建设,然后回归到自己的岗位中。虽然只是暂时的行为,但是从效果上来说,已经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建设的需求。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之一。当然,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特招制度的使用。主要是从企业中或者是大学中来获取一些顶尖的人才,通过政令的方式,或者是特招的方式来获取,往往此类人才都是顶尖人才,而且招聘不受到公务员制度的限制,享受行政事业单位给予的最优质的待遇,并且会附带解决其一些生活中的困难,例如解决孩子上学问题等,所以,一旦进行特招,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人才能够拒绝,会快速的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效果。当然,其付出的代价非常巨大,一般情况下,都不会采用此类方法进行特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一直以来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都不佳,主要是内部审计工作依附于领导层的管理之下,自身的审计权限不够,而且制度也不规范,导致审计过程中,各个部门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态度都不够友好。而且,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对领导层的有效约束,但是在领导层的管理下,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发挥效果。所以,如何调整审计工作的具体效果,成为核心问题。目前来看,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其选择的方法是建设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且组建高素质的人才团队,从人员能力上,提升工作的效果。这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走向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路径。

参考文献:

[1]赵梦颖.探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创新策略[J].财会学习,2020(35):154-155.

行政事业范文篇8

关键词:会计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现状;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目的在于确保其资产行为以及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其资金财产运用以及各种合法社会活动开展的合理性,最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会计管理监督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提升会计监督工作,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1.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情况

1.1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监督的认知失衡。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具体监督范围比较局限,通常都是按照领导或主管部门指定的监督内容为主,而对于其他的监督部门指出的意见并不给予监督,这就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会计监督不平衡的现象。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最原始的职能就是为国家管理财务,长久以来会计部门的监督职能一直未受到广泛的重视,财务部门的会计监督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并不顺利。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对于会计监督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会计监督意识和遵守问题的出现,在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普及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是存在很大难度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其他部门缺乏会计监督的意识,在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过程中,部门之间会出现许多的矛盾,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更加困难。1.2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过程中独立性不够。不管是什么单位,如果其内部的会计部门缺乏独立性的话,那么必将影响其长远的发展。会计部门不能独立的话,那就意味着其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听从上级领导的指示,按照领导的要求及安排来开展具体的工作,其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财务的收支和平衡来进行的。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也同样是要按照领导的指示来进行,在监督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权威性及说话权可言,会计监督的意义无法得到实现,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是不利的。1.3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制度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制度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现有制度的内容较为简单,并没有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创建兼具合理性与实质性的会计监督体系。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创建会计监督制度时,通常是在借鉴其他单位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来创建自身会计监督制度的,并没有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紧密结合,甚至有些会计监督制度已经过时,与时代及单位的发展要求严重不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以及其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都带来了不利影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已经成为应付上级单位检查的摆设。与时代及单位要求不符的会计监督制度不仅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限制事业单位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1.4会计监督人员素质水平不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及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者在面对会计监督的改革的全新模式时缺乏应有的思维意识,没有深刻认识到会计监督意识的重要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意识严重缺乏。

2.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的有效措施

2.1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意识要不断提升。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上至领导层,下至普通工作人员,对于会计监督的认知都非常缺乏,会计部门应针对全体员工开展有效的培训活动,促使单位员工树立会计监督意识,确保单位领导层及各个部门都能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我国有些地区已经开展了针对会计监督工作的检查,其中行政事业单位是重点检查对象,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的情况、财政收支情况、资金运转情况,并对检查过程及检查结果进行记录。会计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时要行使好其权威职能,单位内部各个部门要积极开展自查工作,同时主动配合监督部门的检查,作为领导层更要全力配合会计监督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大力培养会计监督意识,强烈的会计监督意识可有效减少会计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会计监督工作的工作效率将大大提升。2.2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独立性。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会计监督缺乏独立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应该由行政事业单位自己来认定,而要由上级财务部门来进行委派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部门具有独立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分离,加强了财务部门会计监督的独立性。管理权和财政权的分离从根本上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确保了国家资金的安全性。作为财务部门的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在精神上保持相对独立性,确保会计监督工作具有合理的地位。2.3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开展好会计监督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工作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财务部门可申请上级部门或业内专家为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以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定期的培训指导工作,促使单位员工不断提升会计监督意识。同时专家在结合自身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创建并完善单位的会计监督制度,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实施与执行。

参考文献:

[1]谷莉.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财会学习,2016(01)

行政事业范文篇9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构建一个产权明晰、配置合理、处理规范、管理有序,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充分发挥效能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才能更好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认真履行职能,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文章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配置不合理,人均资产相差悬殊,苦乐不均现象严重。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国有资产的不同地区、不同级次、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配置水平差距较大;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脱节,缺乏约束,一些单位不顾实际需要,互相攀比,重复购置或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性能,超编、超标配置使用资产。

2.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重配置、轻管理”的问题突出,资产闲置、低价出租、无偿出借等现象较为普遍,资源整合、共享共用水平较低,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损失浪费情况较为严重;资产有偿使用过程中,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管理水平低,效益不高。

3.管理状况不容乐观。“重分配、轻监督”,一些单位的资产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没有纳入财政管理体系;一些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资产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运行规则紊乱,收益不断转化到部门甚至个人手里,运行费用和资产损失却统统由政府买单,国有权益被不断侵蚀;一些单位资产管理账目不清,产权和实物管理混乱,土地等国有资产的价值没有按市场规则的要求进行计量,普遍存在“失真”和“失实”现象,对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占有的国有资产规模缺乏准确统计,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资产使用和处置的审批权限和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导致资产流失。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措施

1.切实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能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涉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三个主体。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具体来说,财政部门,一是要管好政策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要关注关键环节。从源头上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三是要管出整体效应。要积极探索和建立一个侧重资产全面管理及整体运行质量监管的平台,把每一项工作都纳入到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综合管理的职能作用,提高资产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主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外,各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汇总并向财政部门提出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意见,编制资产配置项目预算,完成本部门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承办职责范围内或财政部门授权的资产管理工作。对内,各主管部门需要结合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需要,在统一的管理制度框架下,制定和完善本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在规定权限内审核审批资产管理事项,组织实施对本部门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督促本部门所属单位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益,协调和组织部门内部资产调剂工作,推动资产共享、共用,盘活资产存量。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其承担着国有资产管理基础环节的工作,它管理使用国有资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资产产权、实物资产和资产账目的管理,建立资产使用管理内部责任制,避免盲目配置、闲置和浪费资产,严格按规定程序报批本单位资产配置、处置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事项,确保本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

2.创新管理机制,推动资产管理科学发展

(1)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机制。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和基础,预算管理是加强和规范资产管理,合理配置资产的有效手段,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财政部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预算约束机制,结合部门预算编制,对部门和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实行项目预算审核制度,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合理配置和充分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要把资产管理作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降低资产维护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减轻财政支出压力的重要抓手,增强资产管理的服务功能,逐步形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强化资产管理,实行预算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2)完善资产运行管理机制。在资产配置环节,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资产清查结果,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国有资产的均等化水平进行调查研究,分类制定统一和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和相关实物费用定额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存量,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调整存量,合理配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资产使用环节,财政部门要充分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产存量及使用状况,盘活存量,促进资产的有效利用。同时,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有偿使用国有资产的监管,实行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审批制度和等级备案制度,对单位的对外有偿使用资产实行跟踪管理。在资产处置环节,财政部门要以规范资产处置程序和加强收益监管为重点,细化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调剂、申报程序、审批权限以及收益收缴等,把资产处置管理与资产配置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序的资产管理良性循环机制,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资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涉及到的中介专业评价鉴定机制,建立评估档案管理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实行评估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在资产管理基础环节,各部门要制定规范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实物管理、价值管理和财务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3)逐步建立资产使用绩效考核机制。财政部门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省级财力供给状况等,分类测算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有均等化水平,及时为资产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要在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理念,认真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按照职能需要、功能属性、公共服务标准、公共服务质量等,建立资产投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推行资产占有使用目标考核管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管理的长远目标模式和长效机制。

(4)建立资产整合和调剂机制。财政部门要尽快研究建立资产的调剂使用制度,构建一个统一的调剂资产管理平台,逐步改善资产分配不公平的现象。财政部门在审核部门和单位的资产配置申请时,能够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通过存量管理,推动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益,减少资产闲置和浪费现象,节约政府公共资源。同时,按照高效节约的原则,积极探索对行政事业单位大宗资产以及部分价值昂贵、使用率不高的专用设备试行专业化集中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单位需要的该类资产,由主管部门统一申报配置和管理。

(5)建立资产分类管理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公益性资产要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要求实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三级管理模式。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安排,把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剥离出来,盘活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

3.夯实管理基础,不断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尽快研究制定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范文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内部控制作为现阶段最有效的管理方式,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时,通过采取内部控制方式,可以给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保证资产使用及管理安全。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规模的扩大,工作效率提升,但是部分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不管是在管理体系还是在管理意识上都存在一定弊端,严重影响资产管理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加强单位资产控制与管理。只有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才能给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开展提供支持,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经营。

一、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时,采取内部控制方法,通过强化内部控制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其内部资产主要以国有资产为主,因此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可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首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可以提高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中,通过内部控制,优化单位组织结构,并在内部控制体系作用下,让单位对现有管理机制改革创新,提高单位资产管理水平,让单位现有资源得到高效应用,给单位经营发展提供物质支持,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发展。其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可以提高单位资产使用效率。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基于内部控制的资产管理,便于促进单位资产使用效率的提升,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上出现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部分单位资产长期闲置,造成资产严重浪费。而通过加强资产内部控制管理,能够让单位各项资源科学分配,实现高效应用,给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开展提供服务。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风险管理意识是重要内容。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日常业务处理时,通常会面临和业务相关的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一般会根据以往工作经验进行,对于业务自身细微变化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导致资产管理缺少针对性,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容易造成单位资产流失,损坏单位整体效益。并且,部分单位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资产管理价值,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安排财务人员负责,导致单位资产管理价值无法充分发挥。例如,部分单位管理人员认为,单位资金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无须对其管理,只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使用,就不会出现问题,在这种错误思想理念下,给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造成直接影响。2.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因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用时间比较短,并且大多数是在企业内部控制经验积累上发展形成,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一般企业比较,在经营风险、经营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形成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经营发展要求,造成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上缺少完善性。即便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内部控制管理要求构建了相关的工作体系,但是在实际执行上效果并不理想。并且,部分单位内部控制比较强调内部会计控制,忽略资产内部控制,导致资产管理比较随意,只是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造成资产大量流失。3.资产内控监管不严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因为单位缺编限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在内部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所以在落实资产管理过程中,专业性不强,资产管理不规范,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且在部分单位中,因为资产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管氛围,部分员工没有形成专业的资产内控监管意识,再加上缺少专业的资产内控监管机制支持,使得管理人员只能按照内部控制体系要求工作,无法全面提升资产管理效率,阻碍资产内控监管工作有序进行。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1.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容易产生各种漏洞问题,再加上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给后续资产管理及风险防范工作开展带来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管理方式是收入和支出两条线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要求,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严肃处罚,从行为上让单位各级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发生资产不合理分配的状况。在资产管理上,应该强化意识作用,从内心思想转变传统管理理念,防止各种不规范行为的出现,消除不合理资产使用状况,转变理念,加强资产风险防范建设,以获取理想的管理效果。通过强化风险管理理念,识别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损失,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2.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应该做到高效、科学,保证内部控制活动顺利进行,加强相关内控管理,落实管理策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强内部控制执行监管,强化风险管理职责,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严把质量关、规范行为,营造相对比较宽松的管理环境,增强员工控制意识,挖掘员工潜能,保证各项制定顺利实施。其次,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意义,而建立以内部控制为重点的资产管理模式,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需要对内部控制体系中各项要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单位经营发展要求,加强财务监管,形成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规范财务管理流程,明确财务管理职责,财务管理和绩效考核相互结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到资产管理活动中,提高单位资产管理水平。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财务风险管理需要渗透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各个环节中,促进单位资产管理与风险管理的高效融合。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从单位实际角度出发,建立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效率和质量。例如,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可以对单位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状况进行整合,并将其传递到各个职能部门,加强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做好收入账户和发票管理工作,盘活资产,检查预付款与其他业务,帮助相关部门顺利落实资产管理工作,规范资产管理程序,让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问题得到有效处理,防范资产风险,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3.加强资产内控监管首先,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整合单位资源。基于内部控制下的资产管理工作,在落实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时,需要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保证资产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而内控监管则是让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在加强内控监管上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成立一支高水平的监督管理团队,采取招聘或者人才培养方式,特别是引进高能力的人才,让其给行政事业单位提供专业服务。在人才培养上,需要从人员思想理念入手,让其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提高监督管理团队专业素养。二是制定详细的监督管理计划,监督管理计划的编制需要对单位资产管理需求进行思考,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如果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时,只是一味地监督而没有带动单位资产管理效率提升,只有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才能调动各级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单位资产管理状况。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从管理人员思想角度出发,把激励体系和单位实际情况相互融合,在该体系作用下,资产管理人员需要对资产调配和管理享有一定主导权,并应其他部门相互合作,对资产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相互制约,形成良好的管理格局。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应秉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做好资产分类工作,根据单位经营特点进行资产管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资产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内部控制正确引导下,可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能力,提高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在落实资产管理工作时,应结合单位资产管理现状,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做好内控监管工作,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给单位经营发展提供资产支持,给社会经济长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敏.内控视角下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优化.财会学习,2021(01).

2.路婷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难点和解决对策.商业文化,2020(34).

3.杨仁亭.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2).

4.刘中阳,陆泽安.科研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分析.农业科技管理,2020,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