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监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22:52:34

行政监察

行政监察范文篇1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⑴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行政监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进廉政勤政建设,打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行政监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和法治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行政监察工作中还确实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思路不宽、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行政监察职能的发挥。因此,全市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要从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解决行政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好行政监察的职能作用。

二、准确把握行政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⑵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行政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围绕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发挥行政监察职能,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制约,深入推进廉政勤政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率先崛起”,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纪律和作风保证。

⑶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必须坚持和把握以下要求:一是坚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履行行政监察职能;二是坚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三是坚持以监督促管理,努力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四是坚持依法履行监察职能,严格规范行政行为;五是坚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发挥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综合效能;六是坚持把行政监察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增强党政监督和部门协作的整体合力,全面落实勤政廉政建设的各项任务。

三、全面履行行政监察各项职能

⑷强化执法监察,确保政令畅通。加强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监察,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严肃执行纪律,确保政令畅通。要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贯彻情况,以及优化发展环境、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行政许可法、土地管理法、招标投标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坚决查处违法违规乱上项目、滥铺摊子和破坏环境等行为。切实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改革、投资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政府实事工程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认真做好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强化责任追究。

⑸推进效能监察,提高行政绩效。巩固和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成果,努力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合法合理行政、公平高效执法,积极维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加强对行政决策、行政执行等施政过程和行政行为的监督。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与评估制度、决策听证与公示制度以及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反决策权限和程序,造成重大损失的决策行为。加强对行政执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深化部门工作考评和机关干部绩效考核,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发挥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作用,严肃查处不认真、不及时和拒不履行职责等行为,切实解决推诿扯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态度生硬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加强对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促进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勤政高效。

⑹加强廉政监察,规范从政行为。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权力观教育为重点,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加强从政道德和纪律教育,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要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廉政监察,促进廉洁从政。要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查办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利用行政权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要加强基层干部廉政建设,及时查处基层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⑺深化纠风治乱,促进政风转变。要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坚决纠正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违法排污、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以及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继续加强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减轻农民和企业负担,预防和治理公路和水路“三乱”等工作。认真治理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等问题。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切实转变部门和行业的工作作风。

⑻规范和制约行政权力,推进依法行政。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和行政执法机关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执法程序的监督检查,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依据公开制度、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和执法行为评议制度。加强对《行政许可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⑼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按照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要求,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在预防腐败工作中的作用。特别要针对政府机关和行政权力的特点,加强对各职能部门抓源头工作的督促检查,会同有关部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政府投资监管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改革。严格规范和管理土地市场,认真执行并完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强化对国有资产和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规范并加强对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深化政府招投标统一平台建设,将建设工程项目交易、经营性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及其他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纳入其中,规范运作,加强监管。积极推进招投标统一平台向乡镇延伸。结合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及时研究和提出防范与治理腐败的对策。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科技在惩防体系中的重要功能。

四、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工作制度建设

⑽坚持和完善监察机关向本级政府报告工作的制度。监察机关要自觉接受本级政府的领导,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凡属重大监察事项,都要及时向本级政府报告;凡涉及全局性的行政监察工作部署,要报请本级政府批准;建立并落实监察局长参加或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促进监察机关更好地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

⑾进一步健全监察机关接受监督的制度。监察机关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挥特邀监察员作用的机制和具体途径,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的参谋咨询、桥梁纽带和双重监督的作用。

⑿加强监察机关内部制度建设。坚持并完善监察局长办公会议制度,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合署办公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监察局长办公会议的组成范围、职责权限,完善议事规则,及时研究重大行政监察事项,解决行政监察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建立健全监察机关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和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监察机关履行职责的权限、措施和程序,完善工作规程,强化内部管理;坚持和完善上下级监察机关的领导和管理体制,落实并完善下级监察机关向上一级监察机关报告工作制度,健全和落实“下级监察机关正、副职领导人员的任免必须在决定前取得上一级监察机关同意”的制度;加强对派出(驻)监察机构的管理和业务指导。

五、切实加强对行政监察工作的领导

行政监察范文篇2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以下简称行政监察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及其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适用行政监察法和本条例。

行政监察法第二条所称“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以委任、派遣等形式任命的人员。

第三条监察机关建立举报保密制度,对举报人的有关情况予以保密,严禁泄露举报人身份或者将举报材料、举报人情况透露给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

监察机关对控告、检举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功人员可以给予奖励。奖励的条件、标准,由监察机关会同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制定。

第四条监察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国家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聘请特邀监察员。聘请特邀监察员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监察机关规定。

第五条监察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派出的监察机构和监察人员

第六条监察机关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对派出它的监察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由派出它的监察机关实行统一管理。

在实行垂直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中,监察机关派出的监察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派出它的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向驻在部门的下属行政机构再派出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

第七条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检查被监察的部门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

(二)受理对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

(三)调查处理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

(四)受理被监察人员不服行政处分决定或者行政处分复核决定的申诉;

(五)受理被监察人员不服监察决定的申诉;

(六)督促被监察的部门建立廉政、勤政方面的规章制度;

(七)办理派出它的监察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行使与派出它的监察机关相同的权限。但是,地方各级监察机关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以及在实行垂直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中派出的监察机构向驻在部门的下属行政机构再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行使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权限,需经派出它的监察机关或者派出它的监察机构批准。

第九条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履行职责,适用与监察机关履行职责相同的程序。

第三章监察机关的权限

第十条监察机关为履行职责,有权要求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全面、如实地提供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以及其他有关的材料。

第十一条监察机关在调查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时,可以暂予扣留、封存能够证明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以及其他有关的材料。暂予扣留、封存时应当向文件、资料、财务账目等材料的持有人出具监察通知书,对暂予扣留、封存的材料开列清单,并由各方当事人当场核对、签字。

对暂予扣留、封存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以及其他有关的材料,监察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毁损或者用于其他目的。

第十二条对下列与案件有关的财物,监察机关有权责令案件涉嫌单位和涉嫌人员在调查期间妥善保管,不得毁损、变卖、转移:

(一)可以证明案件情况的财物;

(二)涉嫌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

(三)变卖、转移给他人有可能影响案件调查处理的财物。

监察机关在调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可以暂予扣留与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有关的财物。

监察机关采取前两款规定的措施,应当出具监察通知书,对有关财物开列清单,并由各方当事人当场核对、签字。

第十三条监察机关采取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措施,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

经调查证明违反行政纪律的被监察人员涉嫌犯罪的,监察机关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四)项所称“暂停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执行职务”,是指有关机关根据监察机关的建议,暂时停止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被监察人员的职务活动。

监察机关建议暂停执行职务的情形包括:

(一)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被监察人员继续执行职务将造成不良影响,或者给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被监察人员利用职权阻挠、干扰、破坏案件调查,或者威胁、利诱、打击报复控告人、检举人、证人、办案人员的。

监察机关建议暂停执行职务,应当制作监察通知书,并送达有关机关。有关机关应当在3日内作出是否暂停执行职务的决定。

对经调查核实不存在违反行政纪律事实或者不需要给予撤职以上行政处分的人员,监察机关应当在撤销案件或者作出行政处分决定后3日内书面通知有关机关解除暂停执行职务的措施,并在有关范围内宣布。

第十五条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四)项所称“有关机关”,是指依法有权决定暂停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被监察人员执行职务的机关。其中,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人员暂停执行职务,由国务院决定;对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人员暂停执行职务,由上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人员,除对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暂停执行职务由上级人民政府决定外,对其他人员暂停执行职务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对上述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暂停执行职务,由其任免机关决定。

第十六条监察机关采取行政监察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所规定的措施,采取措施的条件消失后,监察机关应当及时解除措施。

第十七条监察机关办理违法违纪案件,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予以协助:

(一)需要向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执行刑罚的罪犯调查取证的;

(二)需要阻止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出境的;

(三)需要协助收集、审查、判断或者认定证据的。

第十八条监察机关办理违法违纪案件,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请审计机关予以协助:

(一)需要对有关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查证的;

(二)需要协助调查取证的。

第十九条监察机关办理违法违纪案件,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请税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机关予以协助:

(一)需要协助调查取证的;

(二)需要协助收集、审查、判断或者认定证据的。

第二十条监察机关提请公安、司法行政、审计、税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机关予以协助,应当出具提请协助书,写明需要协助办理的事项和要求。

被提请协助的机关应当根据监察机关提请协助办理的事项和要求,在职权范围内予以协助。

第二十一条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三条第(二)项所称“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决定、命令、指示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政策,应当予以纠正或者撤销的”情形,是指:

(一)决定、命令、指示的内容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

(二)决定、命令、指示的,超越法定职权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的。

第二十二条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三条第(三)项所称“补救措施”,是指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给予赔偿等补救措施。

第二十三条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三条第(四)项所称“录用、任免、奖惩决定明显不适当,应当予以纠正的”情形,是指:

(一)被录用、任命人员明显不符合所任职务的条件,或者不符合任职回避规定的;

(二)超越权限或者违反程序作出录用、任免、奖惩决定的;

(三)奖励明显不适当,或者处分畸轻畸重的。

第二十四条监察机关对被监察人员作出给予行政处分的监察决定,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一)对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领导人员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拟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的,监察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处分意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监察机关下达监察决定;拟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先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下一级人民政府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罢免职务,或者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免去职务或者撤销职务后,由监察机关下达监察决定;

(二)对本级人民政府任命的人员,拟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的,由监察机关直接作出监察决定,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拟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监察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处分意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监察机关下达监察决定;

(三)对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任命的人员,拟给予行政处分的,由监察机关直接作出监察决定。其中,县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给予被监察人员开除处分的,应当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条监察机关对违反行政纪律的人员作出给予行政处分的监察决定后,由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权限执行,并办理有关行政处分手续。

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将监察机关作出的监察决定及其执行、办理的有关材料归入受处分人员的档案,并在适当范围内宣布。

第二十六条监察机关根据检查、调查结果,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可以作出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监察决定,但依法应当由其他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有关单位和人员对监察机关依法提出的监察建议应当采纳,但认为监察建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异议:

(一)依据的事实不存在,或者证据不足的;

(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

(三)提出的程序不合法的;

(四)涉及事项超出被建议单位或者人员法定职责范围的。

对有关单位或者人员提出的异议,监察机关应当予以审查。认为异议成立的,监察机关应当收回监察建议;认为异议不成立的,书面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人员执行原监察建议。

第四章监察程序

第二十八条行政监察的检查事项,由监察机关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以及工作需要确定。

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所称“重要检查事项”,是指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确定的检查事项,或者监察机关认为在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而需要检查的事项。

第二十九条对违反行政纪律行为进行初步审查,应当经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初步审查后,应当向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提出报告,对存在违反行政纪律事实并且需要追究行政纪律责任的,经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予以立案。

第三十条行政监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三十一条第二款所称“重要、复杂案件”,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

(一)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或者下一级人民政府违法违纪的;

(二)需要给予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领导人员或者下一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撤职以上处分的;

(三)社会影响较大的;

(四)涉及境外的。

第三十一条监察机关决定立案调查的,应当通知被调查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或者被调查人员所在单位,但通知后可能影响调查的,可以暂不通知。

监察机关已通知立案的,未经监察机关同意,被调查人员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所在单位不得批准被调查人员出境、辞职、办理退休手续或者对其调动、提拔、奖励、处分。

第三十二条监察机关调查取证应当由两名以上办案人员进行,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单位和被调查人员出示证件。

第三十三条办理监察事项的监察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监察人员以及与监察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是被监察人员的近亲属的;

(二)办理的监察事项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办理的监察事项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监察事项公正处理的。

监察机关领导人员的回避由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或者上一级监察机关领导人员决定,其他监察人员的回避由本级监察机关领导人员决定。

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监察机关发现监察人员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

第三十四条因主要涉案人员出境、失踪,或者遇到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致使调查工作无法进行的,监察机关的调查可以中止。

中止调查应当经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经本级人民政府备案的立案案件中止调查的,应当再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中止调查的情形消失后,监察机关应当恢复调查。自恢复调查之日起,办案期限连续计算。

第三十五条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案件,办案期限自立案之日起算,至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之日终止。

在调查处理过程中发现被调查人员有新的违反行政纪律事实的,办案期限应当自发现新的违反行政纪律事实之日起重新计算。

第三十六条行政监察法第三十二条所称“特殊原因”,是指下列情形:

(一)案件发生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

(二)案件涉案人员多、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

(三)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需要报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第三十七条行政监察法第三十四条所称“重要监察决定”和“重要监察建议”,是指监察机关办理重要检查事项和重要、复杂案件所作出的监察决定和提出的监察建议。

重要监察决定和重要监察建议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同意。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意见不一致的,由上一级监察机关报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三十八条监察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需批准的,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监察决定书和监察建议书可以由监察机关直接送达有关单位和人员,也可以委托其他监察机关送达。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受送达人拒绝接收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送达人应当邀请受送达人所在单位人员到场,见证现场情况,由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监察决定书和监察建议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或者所在单位,即视为送达。

第三十九条对主管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或者行政处分的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向该主管行政机关同级的监察机关提出申诉。

第四十条监察机关复查申诉案件,认为原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程序合法的,予以维持。

第四十一条监察机关复查申诉案件,认为原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直接变更或者建议原决定机关变更;上一级监察机关认为下一级监察机关作出的监察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直接变更或者责令下一级监察机关变更:

(一)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

(二)违法违纪行为的情节认定有误的;

(三)处理不适当的。

第四十二条监察机关复查申诉案件,认为原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直接撤销或者建议原决定机关撤销,决定撤销后,发回原决定机关重新作出决定;上一级监察机关认为下一级监察机关作出的监察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直接撤销或者责令下一级监察机关撤销,决定撤销后,责令下一级监察机关重新作出决定:

(一)违法违纪事实不存在,或者证据不足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三)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的。

第四十三条监察机关移送案件,应当制作移送案件通知书。

接受移送的单位应当将处理结果按照监察机关移送案件通知书的要求,告知移送案件的监察机关。

行政监察范文篇3

监察机关如何促进《行政许可法》的实施

根据《许可法》和《行政监察法》的规定,监察机关是没有权力设定或者实施行政许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监察机关和行政许可没有任何关系,相反,监察机关在保障《许可法》的贯彻实施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一,从《许可法》的内容上看,监察机关主要应从以下三点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能:一是对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如不能设定许可的单位随意设定许可。二是对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如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许可。三是实施许可后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了严重后果。在促进《许可法》实施的过程中,监察机关通过对以上三方面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其中的问题,受理违反这几方面的检举、控告,调查处理这几方面的违纪案件,以及受理相关的申诉,从而“促进”、“保护”或者“保证”《许可法》的正确实施。

第二,从监察的方式、方法或手段上看,根据《行政监察法》,监察机关主要通过提出监察建议或者作出监察决定的方式,来促进《许可法》的实施。具体来说:(一)对违法设定许可的或者违法实施许可的,提出予以纠正或撤销的监察建议,或者作出予以纠正或撤销的监察决定;(二)对违法设定许可的或者违法实施许可的,以及在实施许可中的其他违纪违法行为的,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监察建议,或者作出给予行政处分的监察决定。

第三,《行政监察法》赋予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是,检查国家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促进《许可法》的实施?(一)从检查的对象看,主要是针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这是由于他们代表国家享有设定或者实施行政许可的权力。(二)从检查的内容看,主要是针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遵守”或者“执行”《许可法》有关规定中的问题,对“遵守”或“执行”得不好的,监察机关要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或处理。(三)从检查的方式看,可以就行政机关贯彻实施《许可法》进行综合性的执法检查;也可以就实施《许可法》时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专项执法检查;还可以就实施《许可法》的效率效能问题,组织效能监察等。

从上面几个问题可以看出,监察机关通过对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执行《许可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他们在遵守和执行这部法律时存在的漏洞、薄弱环节和不当行为,进行纠举,提出改正的意见和建议,并督促执行。同时,对他们在实施《许可法》时的违法违纪行为予以惩戒,以维护和严肃政纪,促进《许可法》正确实施。履行好这些职责,正是监察机关在促进《许可法》实施工作中最基本的“分内”之事。

《行政许可法》对监察工作的影响

第一,行政监察工作面临的环境更好了。《许可法》的正确实施,有助于建立一个服务、责任、诚信、透明、有限的政府;《许可法》将促进政府和社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厘清,政府部门之间的权限更加明晰。这种形势使得行政监察工作将面对一个更加法治、更加廉洁和更加高效的行政环境,这有利于促进行政监察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第二,行政监察工作的范围更宽了。行政监察工作的范围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行政监察工作主要围绕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开展,如围绕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查处“官倒”腐败案件等开展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以来,行政监察的工作面进一步拓展,主要是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开展工作;《许可法》实施以后,我们的经济、社会、政治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变化,这将进一步扩大行政监察工作的范围。

行政监察范文篇4

(一)监察任务

按照分级监察的原则,对市、县(市)区两级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年以来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综合监察,促进以上两个部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有效发挥行政监管和服务职能,防止权力滥用。

(二)监察内容

检查各级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年以来在实施行政管理中,是否依法履行行政许可、规划、处罚、强制、确认、裁决、征收、给付、复议和监督检查等职责。具体包括:是否合法行政,有否存在越权、失职渎职的问题;是否合理行政,有否存在不公平、不适当和滥用自由裁量权的问题;是否程序正当,有否存在应公开不公开、应告知不告知、应回避不回避等违反法定程序的问题;是否高效便民,有否存在超时限、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及违反便民规定的问题;是否廉洁自律,有否存在乱收费、以权谋私的问题。在综合监察中,既要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检查,也要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检查,全面掌握被监察部门依法行政的情况。

根据检查结果,对依法行政的好经验、好做法予以总结和推广;对违法违规和违反政策规定的问题,督促纠正和整改;对违纪违法问题,依纪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三)监察重点

对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重点监察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立项、可研审批、工程建设质量监管、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管,公路、水路、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运输市场监管,以及公路、水路专项投资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监督管理等。

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重点围绕社保、医保、工伤、养老、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支付、管理、运营,以及社保、医保、工伤、养老、失业保险政策的贯彻实施和监督检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劳动合同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监督检查,促进就业相关政策制度的落实以及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职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等。

二、时间安排

月下旬,市监察局将组织一次以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业务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月,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派驻监察室,组织受检单位开展自查自纠。5至9月,各级监察机关及其派驻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监察机构,对本级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综合监察,实施集中检查并督促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各县(市)区监察局于10月15日前,向市监察局报送本辖区开展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综合监察工作的情况报告。市监察局于10月30日前,向市政府、省监察厅报送本辖区开展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综合监察工作的情况报告。

三、综合监察工作的主要依据

(一)交通运输。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路政管理规定》、《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等。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

(三)综合。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

四、有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级监察机关要把开展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依法行政综合监察作为今年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要任务,可以从政府法制、财政、审计等部门抽调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组成综合监察组。要充分发挥派驻机构的作用,确保依法行政综合监察工作深入开展。各级监察机关要向本级政府报告依法行政综合监察方案及其结果,实施中遇到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要及时向政府请示,取得政府的指导;要向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宣讲综合监察的目的、意义,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行政监察范文篇5

行政监察是国家行政系统内部由专门监察机关实施的,对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以及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廉政、勤政和执法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职能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以下简称《行政监察法》)第2条规定:“监察机关是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依照本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行监督。”

行政监察有如下特征:

(1)行政监察是一种行政机关的自身监督职能,其监察行为是一种内部行政行为。

(2)行政监察是由属于行政系统的专门监察机关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是隶属于国务院的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监察厅(局);市、市辖区、县设有监察局。

(3)行政监察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监察的内容包括:①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中的廉政状况;②上述人员的勤政状况;③上述人员依法行政的状况。

156.行政监察的对象是什么?

行政监察的对象为:

(1)行政系统中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公务的行政机关。

(2)行政机关中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在行政机关工作,但非执行公务的人员不是行政监察的对象。

(3)国家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如一些由行政机关直接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人是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他们实际上是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从事一定的行政事务,或者对一部分国家资产进行经营管理,他们既要对所在的单位负责,也要对国家、对任命他的行政机关负责,所以他们也属于行政监察的对象。

157.行政监察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监察权相对独立原则。《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首先,独立意味着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监察机关是在法定职权范围内独立监察,监察的依据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监察机关可以拒绝没有法律根据的任何干涉。其次,监察机关是行政系统中的专门执行监察职能的机关,专门性决定了它的独立性,其他行政机关是其监视、督察、纠举、诫勉活动的对象,无权对其活动加以干涉。各种社会团体和个人虽然对监察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监督的目的在于使监察工作更好地独立行使监察权,这与干涉监察机关的工作是两回事。再次,监察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一部分,它当然要接受同级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领导。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说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权具有相对的性质,但领导也不至于可以干涉监察机关的具体工作。这种领导主要表现为:①方针、政策的领导;②通过法定程序和方式对监察业务进行指导。但不能对监察工作包办代替、不能搞非法干扰。

(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行政监察法》第4条规定:“监察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这是保证行政监察办案质量所必须贯彻的原则,也是对监察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思想品质和业务水平提出的要求。办案要正确,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证据的取得靠的是办案人员深入细微的调查、研究,这就要求办案人员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主观臆断、不贪赃枉法的品德修养和高度的业务能力。

(3)在适用法律和政纪上人人平等的原则。这也是《行政监察法》第4条明确规定的监察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的实质是反对特权,在法律和政纪面前,不管是行政机关首长也好,还是一般公务员也好,都有平等遵纪守法的义务,不允许有任何特权,只有要违法违纪监察机关必须平等地加以追究。

(4)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行政监察法》第5条规定:“监察工作应当实行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这就是说监督检查也好、惩处违法违纪人员也好都不是行政监察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检查、监督、惩处的目的是教育、挽救违纪违法者,教育大家。以减少行政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纪现象,从而改进工作。

(5)专门工作和依靠群众相结合的原则。行政监察是由专门机关进行的专门工作,但是要做好这项工作也必须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所以《行政监察法》第6条规定:“监察工作应当依靠群众。”这是因为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有权对国家管理工作提出批评建议,有权对公务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检举、控告和申诉,也有权对行政监察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而政府的管理工作是在群众中进行的,专门的监察人员只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依靠群众的帮助,才能搞清事实真像,才能正确地做好监察工作。

158.什么是行政监察的管辖?

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在行政监察系统内部划分监察对象和决定监察案件受理上的分工和权限的制度。

《行政监察法》第15条、第16条对各级行政监察机关的管辖范围和管辖对象作了规定。第17条又对管辖中的一些办事原则作了规定,即①规定了上级监察机关可以办理下一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的监察事项;必要时也可以办理管辖各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②监察机关之间对管辖范围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监察机关确定。

159.我国行政监察机关是如何设置和如何分工的?

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设置及其分工情况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监察部代表最高国家行政机关部即国务院行使监察职能,是主管全国监察工作的职能部门。其监察对象为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

(2)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监察厅(局)。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监察厅(局)作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职能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对本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监察部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察业务以监察部领导为主。其监察对象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其公务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自治州、设区的市、直辖市辖区(县)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行政公署作为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适用监察机关分级管理规定,行政公署及其领导人员也应是省、自治区监察厅的监察对象。

(3)自治州、设区的市的监察局。自治州、设区的市的监察局作为自治州和设区市的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职能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察业务以上一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其监察对象为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的各部门及其公务员,自治区、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行政公署的监察部门相当于自治州和设区市的监察局,其管辖范围的监察对象也和自治州、设区的市的监察局相类似。

(4)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监察局,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监察局,作为本级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察业务以上一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其监察对象为: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其公务员,以及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以及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及其公务员,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员。

160.监察机关实施监督有哪些权限?

监察机关的监督权限指监察机关行使监察职能,履行监察权力的限度和范围。

《行政监察法》第19条至第20条对行政监察机关的权限作了详尽规定:

(1)为履行职责,有权查阅监察对象的相关资料,向有关人员询问情况,要求其作出解释,对违法违纪者责令其停止违法违纪行为。

(2)在调查违纪行为时有权对可作证据的材料账册等采取扣留、封存等促全措施,责令案件涉嫌单位和人员不得在检查期间变卖、转移和案件有关的财物;责令涉嫌违纪人员在指定地点和时间就调查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说明,但不得对其拘禁;有权建议对有严重违纪行为者停职。

(3)在调查违法、腐败等案件时,有权查询涉嫌人员在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存款状况,并可请求法院采取保全措施。

(4)有在办案时请求公安、审计、税务、海关、工商管理机关协助的权利。

(5)有根据检查调查结果提出监察建议的权力。如建议纠正违法违纪行为,建议撤销或纠正违法的决定、命令,建议对遭损害的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作出补求措施。建议纠正录用、任免、奖惩中的明显不当,建议给予行政处罚等。

(6)有根据检查、调查结果作出行政监察决定或监察建议,如作出行政处分决定或建议,作出退赔、追缴、没收违纪所得的建议或决定等权限。

(7)有要求有关部门执行监察决定和建议的权限。

(8)有对监察事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询的权限。

(9)有列席相关会议的权限。

(10)有对监察工作有功人员奖励的权限。

161.《行政监察法》规定了几种行政处分形式?

《行政监察法》第42条第1款第1项规定:“违反行政纪律,依法应当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分。”

(1)警告。这是一种最轻的行政处分,适用于违反纪律经教育后不改正的公务员,或者国家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警告处分是一种应记入本人档案的批评。

(2)记过。这是一种将监察对象(公务员及国家机关任命的人员)的过错记入其本人档案的行政处分形式。

(3)记大过。是一种将监察对象的严重过错在其档案材料中加以登记的行政处分。

(4)降级。指对违反纪委的公务员及国家机关任命的人员,给予降低行政及工资级别的处分。

(5)撤职。这是对犯有严重错误或者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的公务员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解除其现任职务的处分形式。

(6)开除。这是一种最重的行政处分形式。指对犯有严重错误,违法失职,而又屡教不改的人员的一种解除其在国家行政机关任职资格的处分决定。

《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有权直接作出处分决定,也可建议某些机关作出处分决定。

162.监察检查应当按什么样的程序进行?

《行政监察法》第29条规定:“监察机关按照下列程序进行检查:(一)对需要检查的事项予以立项;(二)制定检查方案并组织实施;(三)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提出检查情况报告;(四)根据检查结果,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

立项就是确定检查的项目,这是进行监察的必经程序,应书面作出。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是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能性工作。通过检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确定检查项目时,应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有典型意义的事项。重要的检查事项的立项,还应按《行政监察法》的规定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备案。

制定方案和实施。这是执行检查职能的核心环节。为了使检查达到预期的效果,检查方案必须切实可行、全面细致。要组织好调查班子,必要时可针对检查对象的不同,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并可根据《行政监察法》第19条的规定,采取相关措施。如要求被监察对象提供有关文件、账册、资料,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说明,责令违法者停止违法行为等。

报告检查情况。即将检查结果制作成文字材料,上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报监察机关。接受上级机关的指导和监督。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检查的对象、事项,检查过程、检查结果,以及依据对检查结果的分析准备作出的监察决定或监察建议。

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这是根据对监察检查结果作出的相应的最终处置。

163.行政监察机关对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应按什么程序进行?

监察机关的调查不同于检查,检查的对象带有随机性,目的在于通过检查,了解监察对象遵纪守法、依法行政的情况,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而调查的对象则具有确定性,即是具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或者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行政监察法》第30条规定,监察机关按下列程序对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1)初步审查和立案。即对需要调查处理的事项进行初步审查,认为有违反行政纪律的事实,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予以立案。对重要复杂案件的立案,应当依法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备案。(2)立案后要组织实施调查取证工作。首先要组织好调查班子,制定调查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调查应全面收集证据,即对能证明监察对象有违法违纪行为的证据或者没有违法、违纪行为的证据都应收集。调查需要有关方面协助的,可按《行政监察法》第22条的规定,提请有关机关予以协助,调查的事项如涉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监察机关有权根据《行政监察法》第26条的规定进行查询,所涉及的机关和个人有义务予以协助。调查中监察机关应当按《行政监察法》第33条的规定,充分听取被监察部门和人员的陈述和早辩。(3)审理。对调查有证据证明被调查对象有违反行政纪律的事实,需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其他处理的,应由专门的审理人员进行审理,审理中如发现证据不充分或手续不完备的,应请示监察机关负责人,经同意后可以补充调查或补办手续。对重要、复杂的案件或者调查人员和审理人员有不同看法,或者审理人员觉得对如何处理有困难的,应提交审理委员会审议。(4)作出决定或提出建议。根据审理的结果,如遇有《行政监察法》第24条规定的两种情形的:违反行政纪律,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依法应当没收、追缴或者退赔的,监察机关既可以直接作出监察决定,也可提出监察建议。但关于行政处分的决定或建议,应当按国家有关人事管理权限和处理程序的规定办理。如遇有《行政监察法》第23条规定的情形,应提出监察建议。

164.《行政监察法》对行政监察机关办案期限有哪些规定?

《行政监察法》第32条规定:“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结案;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办案期限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并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这里所说的特殊原因是指案情复杂、重大,收集证据难度大,或者办案人员对如何定性、处理有重大分歧,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统一认识。对于一般的调查案件,决不能以“特殊原因”为借口,拖延办案时限、不讲效率。正因为需要防止这种以“特殊原因”为借口而拖延办案时限的现象,《行政监察法》规定了延长办案时限的备案制度。

165.什么是申诉?监察法对申诉程序是怎样规定的?

申诉是指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因对主管行政机关所给予的处分不服,而要求监察机关复查,作出复查决定的一种制度,《行政监察法》第37条规定:“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对主管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监察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查决定;对复查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查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监察机关申请复核,上一级监察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复查复核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166.申诉应具备哪些条件?

申诉的条件是:(1)申诉必须由受行政处分的国家公务员或者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工作人员自己提出,如受处分人已死亡,其近亲属也可以为提出。(2)必须有明确的申诉请求和理由。(3)必须向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提出申诉。(4)必须在法定的申诉期限内提出,即自接到行政处分决定书之日起的30日之内提出。(5)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

167.监察机关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

《行政监察法》第23条规定“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监察建议:(一)拒不执行法律、法规或者违反法律、法规及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应当予以纠正的;(二)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决定、命令、指示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政策,应当予以纠正或者撤销的;(三)给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需要采取补救措施的;(四)录用、任免、奖惩决定明显不适当应当予以纠正的;(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六)其他需要提出监察建议的。”

第24条规定:“监察机关根据检查、调查结果,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一)违反行政纪律,依法应当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分的;(二)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依法应当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

监察机关依法作出监察决定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当执行。监察机关依法提出的监察建议,有关部门无正当理由不能拒不采纳。

168.什么是行政处分权?

行政处分权是行政监察机关的职权之一,指监察机关根据案件调查和监察检查的结果,对监察对象违法违纪应给予行政处分的,直接作出行政处分决定的权力。《行政监察法》第24条规定,违反行政纪律依法应当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分的可以向主管机关提出建议,也可以直接给予行政处分。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人事管理权限和处理程序的规定办理。

169.什么是廉政监察?

廉政监察是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的各种腐败行为进行监督、纠举和惩戒的一种职能活动。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肩负着管理各种国家事务的重任,掌握着为做好管理工作由国家授予的各种管理权力,只有正确使用这些权力,国家的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正常运行。如果以权谋私、贪污、行贿受贿,行政权力成了非法攫取各种私利的手段,这就不仅会直接损害被管理者的权益,而且会给国家利益、国家行政管理秩序、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带来巨大损害。廉政监察正是针对各种行政管理中的腐败现象的职能活动。其主要任务是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执行廉政制度的情况、查处各种贪污、贿赂、以权谋私等腐败问题的违法违纪案件,促进廉政建设进行廉政教育,以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公务员的为政清廉。廉政监察是当前及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监察机关的主要监察职能之一。

170.什么是效能监察?

效能监察又称勤政监察,是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的各种失职,渎职行为和事件进行监督、纠举和惩戒的一种职能活动。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注重效率和效力,特别是在当今,为适应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形势,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更是尤为重要。而各种失职、渎职、违反行政法规、规章、制度,有令不行、有禁一止的现象,必然会造成行政工作秩序的紊乱,给国家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效能监察正是针对行政管理中的失职、渎职现象的监察活动。其主要任务和监督、检查政府和国家公务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力,查处各种失职、渎职案件,从而保证政府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一致,保障正常工作秩序,促进公务员的尽职、尽责和工作的高效率。

行政监察范文篇6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以下简称行政监察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及其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适用行政监察法和本条例。

行政监察法第二条所称“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以委任、派遣等形式任命的人员。

第三条监察机关建立举报保密制度,对举报人的有关情况予以保密,严禁泄露举报人身份或者将举报材料、举报人情况透露给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

监察机关对控告、检举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功人员可以给予奖励。奖励的条件、标准,由监察机关会同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制定。

第四条监察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国家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聘请特邀监察员。聘请特邀监察员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监察机关规定。

第五条监察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派出的监察机构和监察人员

第六条监察机关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对派出它的监察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由派出它的监察机关实行统一管理。

在实行垂直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中,监察机关派出的监察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派出它的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向驻在部门的下属行政机构再派出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

第七条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检查被监察的部门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

(二)受理对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

(三)调查处理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

(四)受理被监察人员不服行政处分决定或者行政处分复核决定的申诉;

(五)受理被监察人员不服监察决定的申诉;

(六)督促被监察的部门建立廉政、勤政方面的规章制度;

(七)办理派出它的监察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行使与派出它的监察机关相同的权限。但是,地方各级监察机关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以及在实行垂直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中派出的监察机构向驻在部门的下属行政机构再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行使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权限,需经派出它的监察机关或者派出它的监察机构批准。

第九条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履行职责,适用与监察机关履行职责相同的程序。

第三章监察机关的权限

第十条监察机关为履行职责,有权要求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全面、如实地提供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以及其他有关的材料。

第十一条监察机关在调查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时,可以暂予扣留、封存能够证明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以及其他有关的材料。暂予扣留、封存时应当向文件、资料、财务账目等材料的持有人出具监察通知书,对暂予扣留、封存的材料开列清单,并由各方当事人当场核对、签字。

对暂予扣留、封存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以及其他有关的材料,监察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毁损或者用于其他目的。

第十二条对下列与案件有关的财物,监察机关有权责令案件涉嫌单位和涉嫌人员在调查期间妥善保管,不得毁损、变卖、转移:

(一)可以证明案件情况的财物;

(二)涉嫌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

(三)变卖、转移给他人有可能影响案件调查处理的财物。

监察机关在调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可以暂予扣留与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有关的财物。

监察机关采取前两款规定的措施,应当出具监察通知书,对有关财物开列清单,并由各方当事人当场核对、签字。

第十三条监察机关采取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措施,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

经调查证明违反行政纪律的被监察人员涉嫌犯罪的,监察机关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四)项所称“暂停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执行职务”,是指有关机关根据监察机关的建议,暂时停止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被监察人员的职务活动。

监察机关建议暂停执行职务的情形包括:

(一)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被监察人员继续执行职务将造成不良影响,或者给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被监察人员利用职权阻挠、干扰、破坏案件调查,或者威胁、利诱、打击报复控告人、检举人、证人、办案人员的。

监察机关建议暂停执行职务,应当制作监察通知书,并送达有关机关。有关机关应当在3日内作出是否暂停执行职务的决定。

对经调查核实不存在违反行政纪律事实或者不需要给予撤职以上行政处分的人员,监察机关应当在撤销案件或者作出行政处分决定后3日内书面通知有关机关解除暂停执行职务的措施,并在有关范围内宣布。

第十五条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四)项所称“有关机关”,是指依法有权决定暂停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被监察人员执行职务的机关。其中,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人员暂停执行职务,由国务院决定;对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人员暂停执行职务,由上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人员,除对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暂停执行职务由上级人民政府决定外,对其他人员暂停执行职务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对上述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暂停执行职务,由其任免机关决定。

第十六条监察机关采取行政监察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所规定的措施,采取措施的条件消失后,监察机关应当及时解除措施。

第十七条监察机关办理违法违纪案件,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予以协助:

(一)需要向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执行刑罚的罪犯调查取证的;

(二)需要阻止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出境的;

(三)需要协助收集、审查、判断或者认定证据的。

第十八条监察机关办理违法违纪案件,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请审计机关予以协助:

(一)需要对有关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查证的;

(二)需要协助调查取证的。

第十九条监察机关办理违法违纪案件,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请税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机关予以协助:

(一)需要协助调查取证的;

(二)需要协助收集、审查、判断或者认定证据的。

第二十条监察机关提请公安、司法行政、审计、税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机关予以协助,应当出具提请协助书,写明需要协助办理的事项和要求。

被提请协助的机关应当根据监察机关提请协助办理的事项和要求,在职权范围内予以协助。

第二十一条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三条第(二)项所称“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决定、命令、指示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政策,应当予以纠正或者撤销的”情形,是指:

(一)决定、命令、指示的内容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

(二)决定、命令、指示的,超越法定职权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的。

第二十二条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三条第(三)项所称“补救措施”,是指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给予赔偿等补救措施。

第二十三条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三条第(四)项所称“录用、任免、奖惩决定明显不适当,应当予以纠正的”情形,是指:

(一)被录用、任命人员明显不符合所任职务的条件,或者不符合任职回避规定的;

(二)超越权限或者违反程序作出录用、任免、奖惩决定的;(三)奖励明显不适当,或者处分畸轻畸重的。

第二十四条监察机关对被监察人员作出给予行政处分的监察决定,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一)对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领导人员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拟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的,监察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处分意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监察机关下达监察决定;拟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先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下一级人民政府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罢免职务,或者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免去职务或者撤销职务后,由监察机关下达监察决定;

(二)对本级人民政府任命的人员,拟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的,由监察机关直接作出监察决定,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拟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监察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处分意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监察机关下达监察决定;

(三)对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任命的人员,拟给予行政处分的,由监察机关直接作出监察决定。其中,县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给予被监察人员开除处分的,应当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条监察机关对违反行政纪律的人员作出给予行政处分的监察决定后,由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权限执行,并办理有关行政处分手续。

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将监察机关作出的监察决定及其执行、办理的有关材料归入受处分人员的档案,并在适当范围内宣布。

第二十六条监察机关根据检查、调查结果,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可以作出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监察决定,但依法应当由其他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有关单位和人员对监察机关依法提出的监察建议应当采纳,但认为监察建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异议:

(一)依据的事实不存在,或者证据不足的;

(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

(三)提出的程序不合法的;

(四)涉及事项超出被建议单位或者人员法定职责范围的。

对有关单位或者人员提出的异议,监察机关应当予以审查。认为异议成立的,监察机关应当收回监察建议;认为异议不成立的,书面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人员执行原监察建议。

第四章监察程序

第二十八条行政监察的检查事项,由监察机关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以及工作需要确定。

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所称“重要检查事项”,是指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确定的检查事项,或者监察机关认为在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而需要检查的事项。

第二十九条对违反行政纪律行为进行初步审查,应当经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初步审查后,应当向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提出报告,对存在违反行政纪律事实并且需要追究行政纪律责任的,经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予以立案。

第三十条行政监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三十一条第二款所称“重要、复杂案件”,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

(一)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或者下一级人民政府违法违纪的;

(二)需要给予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领导人员或者下一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撤职以上处分的;

(三)社会影响较大的;

(四)涉及境外的。

第三十一条监察机关决定立案调查的,应当通知被调查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或者被调查人员所在单位,但通知后可能影响调查的,可以暂不通知。

监察机关已通知立案的,未经监察机关同意,被调查人员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所在单位不得批准被调查人员出境、辞职、办理退休手续或者对其调动、提拔、奖励、处分。

第三十二条监察机关调查取证应当由两名以上办案人员进行,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单位和被调查人员出示证件。

第三十三条办理监察事项的监察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监察人员以及与监察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是被监察人员的近亲属的;

(二)办理的监察事项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办理的监察事项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监察事项公正处理的。

监察机关领导人员的回避由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或者上一级监察机关领导人员决定,其他监察人员的回避由本级监察机关领导人员决定。

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监察机关发现监察人员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

第三十四条因主要涉案人员出境、失踪,或者遇到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致使调查工作无法进行的,监察机关的调查可以中止。

中止调查应当经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经本级人民政府备案的立案案件中止调查的,应当再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中止调查的情形消失后,监察机关应当恢复调查。自恢复调查之日起,办案期限连续计算。

第三十五条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案件,办案期限自立案之日起算,至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之日终止。

在调查处理过程中发现被调查人员有新的违反行政纪律事实的,办案期限应当自发现新的违反行政纪律事实之日起重新计算。

第三十六条行政监察法第三十二条所称“特殊原因”,是指下列情形:

(一)案件发生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

(二)案件涉案人员多、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

(三)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需要报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第三十七条行政监察法第三十四条所称“重要监察决定”和“重要监察建议”,是指监察机关办理重要检查事项和重要、复杂案件所作出的监察决定和提出的监察建议。

重要监察决定和重要监察建议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同意。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意见不一致的,由上一级监察机关报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三十八条监察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需批准的,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监察决定书和监察建议书可以由监察机关直接送达有关单位和人员,也可以委托其他监察机关送达。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受送达人拒绝接收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送达人应当邀请受送达人所在单位人员到场,见证现场情况,由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监察决定书和监察建议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或者所在单位,即视为送达。

第三十九条对主管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或者行政处分的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向该主管行政机关同级的监察机关提出申诉。

第四十条监察机关复查申诉案件,认为原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程序合法的,予以维持。

第四十一条监察机关复查申诉案件,认为原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直接变更或者建议原决定机关变更;上一级监察机关认为下一级监察机关作出的监察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直接变更或者责令下一级监察机关变更:

(一)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

(二)违法违纪行为的情节认定有误的;

(三)处理不适当的。

第四十二条监察机关复查申诉案件,认为原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直接撤销或者建议原决定机关撤销,决定撤销后,发回原决定机关重新作出决定;上一级监察机关认为下一级监察机关作出的监察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直接撤销或者责令下一级监察机关撤销,决定撤销后,责令下一级监察机关重新作出决定:

(一)违法违纪事实不存在,或者证据不足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三)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的。

第四十三条监察机关移送案件,应当制作移送案件通知书。

接受移送的单位应当将处理结果按照监察机关移送案件通知书的要求,告知移送案件的监察机关。

行政监察范文篇7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以下简称行政监察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及其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适用行政监察法和本条例。

行政监察法第二条所称“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以委任、派遣等形式任命的人员。

第三条监察机关建立举报保密制度,对举报人的有关情况予以保密,严禁泄露举报人身份或者将举报材料、举报人情况透露给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

监察机关对控告、检举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功人员可以给予奖励。奖励的条件、标准,由监察机关会同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制定。

第四条监察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国家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聘请特邀监察员。聘请特邀监察员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监察机关规定。

第五条监察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派出的监察机构和监察人员

第六条监察机关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对派出它的监察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由派出它的监察机关实行统一管理。

在实行垂直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中,监察机关派出的监察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派出它的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向驻在部门的下属行政机构再派出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

第七条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检查被监察的部门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

(二)受理对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

(三)调查处理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

(四)受理被监察人员不服行政处分决定或者行政处分复核决定的申诉;

(五)受理被监察人员不服监察决定的申诉;

(六)督促被监察的部门建立廉政、勤政方面的规章制度;

(七)办理派出它的监察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行使与派出它的监察机关相同的权限。但是,地方各级监察机关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以及在实行垂直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中派出的监察机构向驻在部门的下属行政机构再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行使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权限,需经派出它的监察机关或者派出它的监察机构批准。

第九条派出的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履行职责,适用与监察机关履行职责相同的程序。

第三章监察机关的权限

第十条监察机关为履行职责,有权要求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全面、如实地提供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以及其他有关的材料。

第十一条监察机关在调查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时,可以暂予扣留、封存能够证明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以及其他有关的材料。暂予扣留、封存时应当向文件、资料、财务账目等材料的持有人出具监察通知书,对暂予扣留、封存的材料开列清单,并由各方当事人当场核对、签字。

对暂予扣留、封存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以及其他有关的材料,监察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毁损或者用于其他目的。

第十二条对下列与案件有关的财物,监察机关有权责令案件涉嫌单位和涉嫌人员在调查期间妥善保管,不得毁损、变卖、转移:

(一)可以证明案件情况的财物;

(二)涉嫌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

(三)变卖、转移给他人有可能影响案件调查处理的财物。

监察机关在调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可以暂予扣留与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有关的财物。

监察机关采取前两款规定的措施,应当出具监察通知书,对有关财物开列清单,并由各方当事人当场核对、签字。

第十三条监察机关采取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措施,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

经调查证明违反行政纪律的被监察人员涉嫌犯罪的,监察机关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四)项所称“暂停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执行职务”,是指有关机关根据监察机关的建议,暂时停止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被监察人员的职务活动。

监察机关建议暂停执行职务的情形包括:

(一)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被监察人员继续执行职务将造成不良影响,或者给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被监察人员利用职权阻挠、干扰、破坏案件调查,或者威胁、利诱、打击报复控告人、检举人、证人、办案人员的。

监察机关建议暂停执行职务,应当制作监察通知书,并送达有关机关。有关机关应当在3日内作出是否暂停执行职务的决定。

对经调查核实不存在违反行政纪律事实或者不需要给予撤职以上行政处分的人员,监察机关应当在撤销案件或者作出行政处分决定后3日内书面通知有关机关解除暂停执行职务的措施,并在有关范围内宣布。

第十五条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四)项所称“有关机关”,是指依法有权决定暂停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被监察人员执行职务的机关。其中,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人员暂停执行职务,由国务院决定;对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人员暂停执行职务,由上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人员,除对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暂停执行职务由上级人民政府决定外,对其他人员暂停执行职务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对上述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暂停执行职务,由其任免机关决定。

第十六条监察机关采取行政监察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所规定的措施,采取措施的条件消失后,监察机关应当及时解除措施。

第十七条监察机关办理违法违纪案件,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予以协助:

(一)需要向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执行刑罚的罪犯调查取证的;

(二)需要阻止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出境的;

(三)需要协助收集、审查、判断或者认定证据的。

第十八条监察机关办理违法违纪案件,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请审计机关予以协助:

(一)需要对有关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查证的;

(二)需要协助调查取证的。

第十九条监察机关办理违法违纪案件,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请税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机关予以协助:

(一)需要协助调查取证的;

(二)需要协助收集、审查、判断或者认定证据的。

第二十条监察机关提请公安、司法行政、审计、税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机关予以协助,应当出具提请协助书,写明需要协助办理的事项和要求。

被提请协助的机关应当根据监察机关提请协助办理的事项和要求,在职权范围内予以协助。

第二十一条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三条第(二)项所称“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决定、命令、指示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政策,应当予以纠正或者撤销的”情形,是指:

(一)决定、命令、指示的内容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

(二)决定、命令、指示的,超越法定职权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的。

第二十二条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三条第(三)项所称“补救措施”,是指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给予赔偿等补救措施。

第二十三条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三条第(四)项所称“录用、任免、奖惩决定明显不适当,应当予以纠正的”情形,是指:

(一)被录用、任命人员明显不符合所任职务的条件,或者不符合任职回避规定的;

(二)超越权限或者违反程序作出录用、任免、奖惩决定的;

(三)奖励明显不适当,或者处分畸轻畸重的。

第二十四条监察机关对被监察人员作出给予行政处分的监察决定,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一)对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领导人员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拟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的,监察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处分意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监察机关下达监察决定;拟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先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下一级人民政府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罢免职务,或者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免去职务或者撤销职务后,由监察机关下达监察决定;

(二)对本级人民政府任命的人员,拟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的,由监察机关直接作出监察决定,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拟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监察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处分意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监察机关下达监察决定;

(三)对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任命的人员,拟给予行政处分的,由监察机关直接作出监察决定。其中,县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给予被监察人员开除处分的,应当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条监察机关对违反行政纪律的人员作出给予行政处分的监察决定后,由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权限执行,并办理有关行政处分手续。

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将监察机关作出的监察决定及其执行、办理的有关材料归入受处分人员的档案,并在适当范围内宣布。

第二十六条监察机关根据检查、调查结果,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可以作出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监察决定,但依法应当由其他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有关单位和人员对监察机关依法提出的监察建议应当采纳,但认为监察建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异议:

(一)依据的事实不存在,或者证据不足的;

(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

(三)提出的程序不合法的;

(四)涉及事项超出被建议单位或者人员法定职责范围的。

对有关单位或者人员提出的异议,监察机关应当予以审查。认为异议成立的,监察机关应当收回监察建议;认为异议不成立的,书面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人员执行原监察建议。

第四章监察程序

第二十八条行政监察的检查事项,由监察机关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以及工作需要确定。

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所称“重要检查事项”,是指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确定的检查事项,或者监察机关认为在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而需要检查的事项。

第二十九条对违反行政纪律行为进行初步审查,应当经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初步审查后,应当向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提出报告,对存在违反行政纪律事实并且需要追究行政纪律责任的,经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予以立案。

第三十条行政监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三十一条第二款所称“重要、复杂案件”,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

(一)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或者下一级人民政府违法违纪的;

(二)需要给予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领导人员或者下一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撤职以上处分的;

(三)社会影响较大的;

(四)涉及境外的。

第三十一条监察机关决定立案调查的,应当通知被调查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或者被调查人员所在单位,但通知后可能影响调查的,可以暂不通知。

监察机关已通知立案的,未经监察机关同意,被调查人员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所在单位不得批准被调查人员出境、辞职、办理退休手续或者对其调动、提拔、奖励、处分。

第三十二条监察机关调查取证应当由两名以上办案人员进行,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单位和被调查人员出示证件。

第三十三条办理监察事项的监察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监察人员以及与监察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是被监察人员的近亲属的;

(二)办理的监察事项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办理的监察事项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监察事项公正处理的。

监察机关领导人员的回避由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或者上一级监察机关领导人员决定,其他监察人员的回避由本级监察机关领导人员决定。

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监察机关发现监察人员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

第三十四条因主要涉案人员出境、失踪,或者遇到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致使调查工作无法进行的,监察机关的调查可以中止。

中止调查应当经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经本级人民政府备案的立案案件中止调查的,应当再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中止调查的情形消失后,监察机关应当恢复调查。自恢复调查之日起,办案期限连续计算。

第三十五条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案件,办案期限自立案之日起算,至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之日终止。

在调查处理过程中发现被调查人员有新的违反行政纪律事实的,办案期限应当自发现新的违反行政纪律事实之日起重新计算。

第三十六条行政监察法第三十二条所称“特殊原因”,是指下列情形:

(一)案件发生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

(二)案件涉案人员多、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

(三)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需要报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第三十七条行政监察法第三十四条所称“重要监察决定”和“重要监察建议”,是指监察机关办理重要检查事项和重要、复杂案件所作出的监察决定和提出的监察建议。

重要监察决定和重要监察建议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同意。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意见不一致的,由上一级监察机关报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三十八条监察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需批准的,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监察决定书和监察建议书可以由监察机关直接送达有关单位和人员,也可以委托其他监察机关送达。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受送达人拒绝接收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送达人应当邀请受送达人所在单位人员到场,见证现场情况,由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监察决定书和监察建议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或者所在单位,即视为送达。

第三十九条对主管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或者行政处分的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向该主管行政机关同级的监察机关提出申诉。

第四十条监察机关复查申诉案件,认为原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程序合法的,予以维持。

第四十一条监察机关复查申诉案件,认为原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直接变更或者建议原决定机关变更;上一级监察机关认为下一级监察机关作出的监察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直接变更或者责令下一级监察机关变更:

(一)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

(二)违法违纪行为的情节认定有误的;

(三)处理不适当的。

第四十二条监察机关复查申诉案件,认为原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直接撤销或者建议原决定机关撤销,决定撤销后,发回原决定机关重新作出决定;上一级监察机关认为下一级监察机关作出的监察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直接撤销或者责令下一级监察机关撤销,决定撤销后,责令下一级监察机关重新作出决定:

(一)违法违纪事实不存在,或者证据不足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三)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的。

第四十三条监察机关移送案件,应当制作移送案件通知书。

接受移送的单位应当将处理结果按照监察机关移送案件通知书的要求,告知移送案件的监察机关。

行政监察范文篇8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增强行政监察的主动性。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保证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廉洁高效地履行职责,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在。如何提高行政监察效能?我们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通过行政监察,能规范经济工作的一些程序和秩序,提高经济工作质量,减少经济损失;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为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提供重要线索;能够提高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的能力。这是我们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得出的共识。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认真学习《行政监察法》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针对行政执法部门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每年选择1-2家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执法监察。其次要主动工作。一是要主动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顺利开展行政监察工作的保证。每年初,我们制定执法监察工作计划,都主动向区委、区政府汇报,经同意后以区政府名义形成工作意见,下达至全区各行政部门和单位。这样做,既增强了行政监察的权威性,又扩大了行政监察的宣传面,也易被监察单位接受,进而更好地配合工作,反映和举报有关情况。二是要主动协调,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由于工作的局限性,纪检监察部门的业务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此,我们注意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建立了由纪委监察局、审计、财政、物价、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组成的执法联动机制,根据监察内容和对象,与有关业务部门加强配合,同步计划,同时进点,各自履行职能,形成行政监察的合力。三是要主动介入,开展监督检查。行政监察本身是一种监督行为,可以主动出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如今年,我们对区教委近两年来执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规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教委直属单位进行了延伸检查,比较详细地了解了区教委近两年来的执法工作、内部管理、干部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发现教委内部存在着班子成员交流沟通不够、管理监督不到位、财务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及时提出了6条监察建议,促进了教委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抓好制度的落实。

(二)严格程序,增强行政监察的规范性。执法监察是纪检监察机关对行政执法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地开展的监督检查活动,其本身也是执法行为。因此也要规范行使权力,从执法程序到手段,从分析评估、监察建议到问题处理的全过程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执法监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注重了选题、立项、审批、实施、总结、反馈、归档等7个步骤(程序附后)。几年来,我们遵循“前期准备周密,实施阶段严谨,执法报告求是,责任落实到位,整改意见明确”的原则,不断规范执法监察的操作程序,突出抓好选题立项、组织实施、总结反馈三个环节。

1、选题立项。这是执法监察工作的首要环节。项目选得准,就使执法监察取得成效有了较好的保证;相反,项目选不准,不仅影响执法监察的效果,也难以得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及群众的支持。我们在选题立项中,立足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维护集体和群众利益,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选题。为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是执法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我们在安排执法监察项目时,都要了解区委、区政府年度工作部署和工作重点,然后再进行深入研究当年的执法监察项目。二是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选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社会稳定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使执法监察工作更好地为社会稳定服务,我们注意选择那些热点和突出问题作为执法监察的重要内容。对这样的单位进行执法监察,有领导重视,有群众基础,易于掌握情况,能够取得实效。三是在题目选定后,拟定立项报告,包括立项的依据、目的、任务、方法、步骤、执法监察的性质、组成人员、工作时间、有关要求等,呈送区政府及有关领导审批,经同意后进行组织实施。

2、组织实施。这是执法监察工作的重点环节。

首先,精心准备。一是全面收集资料,主要包括:被监察单位正在运用的法律、法规,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条规、收费标准批文等;收集有关纪监信访举报材料、案件查处材料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调阅该单位工作总结、台帐、人员编制情况等资料;听取该单位上级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及管辖范围单位和个人的反映。二是研究制定方案,包括执法监察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内容和目的,主要法律、政策依据,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组织领导、注意事项等。三是协调分工,与有关部门协调组成检查组,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被监察单位的业务知识,做到三个基本熟悉:熟悉业务、熟悉法规、熟悉政策。在人员安排上,实行“三分四定”,即分专题、分专业、分任务;定项目、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

其次,周密组织。这是执法监察的核心阶段,时间最长,任务最重。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在程序上分四步进行。第一步,监察通知。方案制定后,提前7-15天向被查单位发出行政执法监察通知书,要求做好书面总结,进行对照自查。第二步,掌握情况。全面调查了解被检查单位及公务人员依法行政的情况,结合社会反映、群众举报等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我们每到一个单位,首先召开全体人员参加的动员会,宣讲执法监察的目的、要求和意义,再由该单位领导进行自查情况汇报;之后,对该单位的工作人员逐一进行个别交谈,同时,财务组人员对该单位的财务帐目进行查阅,以便全面了解掌握情况。第三步,查清问题。对在检查工作中发现的疑点和问题,进一步深入排查,做到问题清楚,事实准确,证据充分,对查实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立案处理。如在对区卫生防疫站的检查中,经过同职工谈话和向其业务管辖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发现了有私设小金库行为,掌握了其超标准收费的证据,经过进一步的深入调查,突破了该站私设百万元小金库案,在全区造成较大反响。第四步,分析原因。执法监察的目的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我们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基础上,注重解决问题,积极帮助被检查单位从主观、客观上剖析查找原因,协助党政领导研究制定整改措施。

在方法上,我们将听、看、访、谈、查灵活运用于执法监察过程之中。听,即听取被监察单位的综合情况介绍;看,即看材料、看台帐、看管理;访,即走访被监察单位相关工作对象,了解情况;谈,即与被监察单位的工作人员深入谈心了解情况,即查群众举报的有关问题、查财务管理、查内部管理、查执法情况。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年,我们在对区环保局执法监察中,发现该单位内部矛盾较大,通过逐一谈话了解、检查行政执法情况、审核财务等,发现了该单位存在着行政执法不规范、管理制度不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没收其小金库9.48万元,并对主要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3、总结反馈。这是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要环节。搞好总结反馈,有助于帮助被检查单位认识问题,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有助于针对存在问题健全完善有关制度;也有助于体现和提高执法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们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正确评估,写好执法监察报告。我们在每一项执法监察项目实施完毕后,总要对被检查单位作出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估,肯定成绩、点明问题、剖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包括建章立制)。在此基础上撰写出执法监察报告,呈送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向被查单位反馈。二是下达监察建议书,帮助整改。监察建议或决定是纪检监察机关根据执法监察结果依法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我们一方面要求被监察单位按程序执行和采纳,同时也主动同他们一起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措施。97年对区工商分局执法监察,我们通过汇总筛选分析,针对该局存在的少数干部以权谋私及少数科室经费管理漏洞等问题,形成了三条监察建议及时反馈给该局。为使这些建议得到落实,我们又和该局党政领导一起完善了“关于严禁工商干部帮助亲友向个体户摊派、协买产品的规定”、“关于加强工商财务管理的规定”等制度,共同制定了实施整改方案。三是整理归档,主要包括立项报告、实施方案、调查资料、总结报告及监察建议等,这些材料都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和上级有关规定要求归档,并备查。四是跟踪督查,这是执法监察的最后环节,也是解决问题、体现监察效果的重要一环。在反馈情况、下达监察建议后过一段时间,我们对被监察单位进行“回头看”,就监察建议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以确保执法监察的效果。

(三)查办案件,增强行政监察的权威性。行政执法监察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为发现违法违纪线索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执法监察所涉及的问题一般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从执法监察入手可以扩大案源,发现案件线索,查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使执法监察工作进一步深化,促进办案工作。同时,通过开展执法监察可以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减少案件的发生,起到提高和巩固执法监察效果的作用。因此,我们注重把执法监察与查办案件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手硬”,既开展执法监察,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查监并举,力求“查处一案,治理一块,教育一片,纠正一线”。一是执法监察中注意查清信访举报的有关问题。*年,有群众举报反映区人防办经营亏损和财务管理存在问题,我们组成工作组对人防办近两年来的执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经过数月努力,终于查出该单位平调、占用专项资金弥补经营亏损和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有关责任人被立案处理。二是通过执法监察挖掘案源,提供办案线索。收费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从本区实际情况出发,报请区委、区政府同意,先后对区防疫站、区教委进行了执法监察,查出这两个单位违规收费、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为查办案件提供了线索,有关责任人分别受到党、政纪处理,既纠正了违规行为,又有效遏制了乱收费现象。三是严格查办案件。几年来,我们非常重视查处在执法监察中发现的案件,从初核、取证、立案、处理到移送审理都由执法室主办。在办案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好初查、联动协作、办案质量这三个环节。围绕重点问题,按立案要件进行核实取证,使立案依据充分;对一些案情复杂、涉及面广的大要案,主动与案件检查室协调,联合攻关;注重讲求办案程序合法化、规范化,追求人证、物证、书证上的完善。四是严肃执纪,以查处案件来增强执法监察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巩固执法监察成果。比如今年,我们发现了区教委一下属单位私设小金库滥发奖金,不仅对主要责任人进行立案查处,给予了党纪处分,还责令所有人员补交了个人所得税计2.9万余元。

(四)督促整改,增强行政监察的实效性。行政执法监察是一种监督、管理、教育的行为,通过执法监察可以推动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廉洁行政,在源头上遏制腐败,保证政令畅通,确保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因此,行政执法监察不仅要查问题,查出问题还要整改。查是手段,改是目的,督促被监察对象实施整改是行政执法监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在行政监察工作中注意切实做到:根据被监察单位实际情况及其在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和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地提出监察建议,及时反馈,并和被监察单位的领导一起研究完善有关制度,制定具体整改措施,边查、边整、边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政纪观念。执法监察不单纯是对执行某项法规,开展某项工作的一般检查,而是把监督检查、查处违纪案件、加强政纪教育、建立健全制度等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检查和查办案件的同时,坚持以教育为主,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廉政勤政、依法行政的意识。*年,我们在对工商局的执法监察过程中,在认真查处会计公款私借的违法违纪行为的同时,把这一案例作为反面材料,对全体工商管理干部进行了法纪、政纪教育,并对37名科级以上的领导进行了有关法规的书面测试,既教育了执法人员,又提高了执法监察效果。通过开展执法监察工作,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策纪律观念明显提高,不仅认真学习,还注意在工作中进一步落实。

2、促进了依法行政。督促执法单位依法行政是执法监察的目的之一,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通过检查,促进了被检查单位的依法行政,维护了政府权威。区卫生防疫站原本收费随意性大,票据管理比较混乱,经督查整改后,统一使用了正规票据,收费标准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在以后的跟踪检查中,该单位依法行政情况有所好转,群众基本满意。

3、保证了政令畅通。保证政令畅通,是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我们在对区教委执法监察中发现该单位借用挂靠单位帐号(非财政核定帐号)进行款项列支,违反了收支两条线的规定,还发现其下属单位违反通讯工具管理使用规定,在查清问题纠正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就加强财务管理提出了五点建议。同时,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好的典型,我们还注意做好总结推广。如在对区工商局的执法监察中,经走访调查,发现该局石鼓路工商所的勤政为民,融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文明执法的做法很好,遂将其做法加以总结,发出通报,供全区各行政执法部门学习借鉴。这些为保证政令畅通起到了推动作用。

4、改善了行政管理。加强行政管理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帮助被监察单位改善行政管理是我们执法监察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人防办财务管理混乱问题被查清后,我们协助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查,帮助他们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并对不称职的财会人员进行调整,使人防办的财务管理得到了较好的规范。又如教委对下属单位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存在着私设小金库、违规收费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和教委领导共同研究制定了教委内部四项审计制度,加强了对直属单位的行政管理。

二、几点体会。

(一)增强一个意识。行政监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和重要手段,是服务经济工作、服务中心工作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其积极作用在于行政执法监察能够充分体现和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优势,能够更紧密地贴近监察对象,对其行为的内容、程序、结果等各种活动实行有效的监督,它不单纯是一般性的工作检查,而是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法纪教育、建章立制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检查一处、治理一线的效果。它有利于维护政治纪律,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违纪违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保证政令畅通。因此,必须增强依法监察意识。对领导者而言,要充分认识执法监察在规范经济运行秩序、促进依法行政、推动经济建设方面中的作用,大力支持执法监察工作,维护执法监察的权威性;对监察部门而言,要充分履行职能,发挥工作主动性,增强服务经济、服务中心的意识,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强化行政执法监察的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广泛宣传执法监察工作,通过实际工作成效提高广大群众对执法监察工作的认识,使执法监察工作做到领导满意、群众满意、自己满意;对被监察部门而言,要认识到行政执法与执法监察的关系,执法监察工作是政府为强化依法行政而委托监察部门行使的职责,因此要把执法监察作为促进自身依法行政、廉洁行政的动力,主动接受和配合执法监察工作。

(二)把握两个条件。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搞好执法监察工作必须具备内外两个条件。一是从外部看,要努力争取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开展执法监察工作难度还是很大的,需要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能够使执法监察更具权威性。几年来,区委和区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行政监察工作,每当我们遇到困难和阻力时,总能够及时帮助解决。我们在行政监察过程中,也时常碰到说情甚至告状的事情,对此,区委、区政府领导和纪委领导态度鲜明,坚决支持办案人员彻底查清违纪事实,对有关违纪人员给予了应有的处分。二是从内部看,执法监察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行政执法监察工作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政策性强,对监察干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经济领域,犯罪形式呈多元化特征,作案手段更加隐蔽,要求监察人员必须具备精湛的业务技能。为此,我们一方面注重从思想教育入手培养执法人员为经济建设的服务意识、监督意识和反腐败意识,增强反腐倡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每年组织专业知识培训,提出目标、学习内容,要求纪检干部加强自学,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几年的努力,基本上人人做到了“两熟、两会”,即熟悉执法监察开展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会查帐,会写执法报告,为行政监察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行政监察范文篇9

第一条为加强监察工作,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充分发挥企业中监察职能作用,促进公司员工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根据监察部的有关精神和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监察室是公司行使监察职能的部门,负责对公司各单位及其员工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决定、命令的情况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察。

第三条监察室对公司和上级监察部门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察业务受公司主管领导和上级监察部门领导。

第四条行政监察工作必须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

第五条监察工作中实行行政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行政监察工作建立举报制度和申诉制度。

第七条监察室在公司总经理领导下,主管公司的行政监察工作,履行监察职责。

第八条监察室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监察业务,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保守秘密。

第九条监察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监察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监察人员。

第二章监察工作主要职责

第十条监督检查公司各单位及其员工遵守和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决定、命令及公司规章制度中的问题。

第十一条受理对公司各单位及其员工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检举、控告。

第十二条调查处理公司各单位及其员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

第十三条协助司法部门调查处理公司各单位及其员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

第十四条受理公司员工不服行政处分的申诉,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室受理的申诉,保护监察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对公司员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严重损害企业利益,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对违反行政纪律的,根据检查、调查结果,作出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处分的监察决定。

第三章监察室的权限

第十七条监察室履行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提供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及其他有关的材料,进行查阅或者予以复制;

(二)要求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三)责令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停止违反法律、法规和行政纪律的行为。

第十八条监察室在调查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下列措施:

(一)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及其他有关的材料;

(二)责令案件涉嫌单位和涉嫌人员在调查期间不得变卖、转移与案件有关的财物;

(三)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但是不得对其实行拘禁或者变相拘禁;

(四)建议公司或有关单位暂停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执行职务。

第十九条监察室根据检查、调查结果,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监察建议:

(一)拒不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或者违反法律、法规以及违反行政纪律,应当予以纠正的;

(二)公司各单位作出的决定、命令、指示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以及违反行政纪律,应当予以纠正或者撤销的;

(三)给国家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合法权益造成损害,需要采取补救措施的;

(四)录用、任免、奖惩决定明显不适当,应当予以纠正的;

(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

(六)其他需要提出监察建议的。

第二十条监察室根据检查、调查结果,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

(一)违反行政纪律,依法应当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分的;

(二)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依法应当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

对第(一)项所列情形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的,应当按照公司有关人事管理权限和处理程序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监察室依据有关规定作出的监察决定,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当执行。

监察室依据有关规定提出的监察建议,有关部门无正当理由的,应当采纳。

第二十二条监察室对监察事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进行查询。

第二十三条监察室对控告、检举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功人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四章监察工作程序

第二十四条监察室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公司和上级监察部门的要求,制定年度监察计划及实施方案。

第二十五条对于需要查处的事项,要进行初步审查,认为有违法违纪行为,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要立案。对重要复杂的案件移交司法部门立案。重要复杂案件的立案报上一级监察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监察室工作人员在调查工作中全面收集证据,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辩解。

第二十七条监察室工作人员办理的监察事项与本人及其亲属有利害关系或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监察事项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八条监察室对于立案调查的案件,经调查认定违法、违纪事实不存在,或者不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应予撤销,并告之被调查部门和被调查人员所在单位。

第二十九条监察室作出的重要监察决定和提出的重要监察建议,要报公司主要领导批准。

第三十条监察决定、监察建议应当以书面形式送达有关单位或者有关人员。

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自收到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之日起三十日内将执行监察决定或者采纳监察建议的情况通报监察机关。

第三十一条对监察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监察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公司监察室申请复审,监察室自收到复审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对复审决定仍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审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上一级监察部门申请复核并作出复核决定。

复审、复核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第五章处罚

第三十二条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违反本制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对直接责任人和其部门负责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一)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转移、篡改、毁灭证据的;

(二)利用职权包庇违法、违纪行为的;

(三)故意拖延或者拒绝提供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帐目及其他有关材料和其他必要情况的;

(四)拒绝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就监察部门所提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的;

(五)拒不执行监察决定,或者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监察建议的;

(六)阻挠、抗拒监察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

(七)对申诉人、控告人、检举人和监察人员进行报复陷害的。

前款所列行为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章附则

行政监察范文篇10

年以来,县纪委、监察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抓重点、求突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特别是将案件查办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几年来,直查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件。通过案件查处,达到了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作用,推动了党风、政风的进一步好转,树立了政府机关“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下面,针对当前违纪违法行为的现状、特点及原因做一下重点剖析,并结合今年中、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就下一步行政监察工作提出建议。

一、当前违法违纪行为的现状和特点

在近几年查处的件违法违纪案件中,涉及贪污类件次、非法占有类件次、受贿类件次、挪用公款类件次,重大安全事故类、挥霍公款类等其它类别分别为件次至件次不等。经综合分析,上述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以下显著特点:

1、主体身份集中。突出表现在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利用职务违法违纪。从县纪委、监察局几年来直查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看,多数集中在单位一把手、企业经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身上。

2、侵害客体明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侵害了国家集体利益。违法违纪案件绝大多数表现为贪污、非法占有、受贿、挪用公款等,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受利益驱动而不择手段地侵害国家集体利益。这些人不是正确履行职责,而是假公济私,到处越权伸手,见钱就捞,见利就钻,把权利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致使国家集体利益失控。另一类是侵害了社会管理秩序和社会风尚。其中主要是行为,不仅影响正常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秩序,而且直接诱发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3、违法违纪手段多样。①职权性。一是以单位经费紧张为由,直接截留、挪用、坐支罚没收入。二是少报、瞒报应上缴的罚没收入,有的甚至将罚款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设立“小金库”。如某单位一把手,将罚没收入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私设“小金库”,挪用、贪污公款多万元,后被开除党籍并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三是不按国家规定使用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票据,而用单位自行购买的三联单收据,有的甚至打“白条”收款。如某公司产品出入库无专人管理,财务混乱,用“白条”下帐,外欠销售款达万元。后经深入调查,查清了公司领导班子集体私分公款万元的违纪事实。四是未严格实行执罚与收款分离制度,甚至在执罚过程中私分赃款、赃物。②隐蔽性。有的单位为了应付财经检查,搞账外账,对内一套是真账,对外应付检查做假账。有的单位的违纪开支拿到下属单位做账,逃避检查;有的基层单位一个账户分别在几家银行设有账号,这样一来不仅造成会计数字失真,而且给贪污贿赂提供了方便。有的业务人员在往来账户上做文章,转来转去,最后将款项转入个人账户,造成公款私存和贪污挪用。③共同性。通过案例剖析发现,违法乱纪事项大多数都有单位领导的指使、同意或默许,由财务人员或其他人员具体办理。如某企业党组书记、总经理伙同企业副职及财务人员共同行贿、受贿串案,就是一起典型违纪案例。还有的单位在领导的授意下,随意挪用各种专项资金用于单位建房或为职工发放福利等等。④顽固性。从查处的大多数违纪案件中不难发现,不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更不是不懂财经法规,而是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明知故犯。每年开展的财经检查和一些专项检查,大多数违纪单位都未进行严格的自查,有的单位是屡查屡犯,对查出的问题不屑一顾,有的单位甚至采取种种手段拒绝监督、拒不执行处理决定。⑤群体性。这里指的群体不是指所有的群众参与违纪,而是违纪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大多数违纪行为是几个人共同研究决定的,为了单位和小团体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如某公司原任及在任经理及一般职工收受回扣,巧立名目私分公款,集体违纪。还有的一项违纪问题由数个单位共同参与,也是“群体性”的表现之一。

4、违法违纪赃款去向较为一致。从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看,违法违纪所得赃款赃物一般用于个人高档消费或存入银行,以此来满足个人奢华、虚荣心理。

5、违法违纪的社会危害性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把党员干部看作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表,因而对发生在身边的贪污、挪用、受贿、等现象深恶痛疾,往往会导致上访、上告,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削弱了党和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二是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三是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由于存在上访人数次数越多越能引起领导重视以及官官相护等错误观念,群众往往会群体上访或越级上访,造成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

二、违法违纪问题产生的原因

部分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既有浅表性的,又有深层次的,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主观因素。这是部分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内在原因。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忽视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素质低下。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勤政廉政的重要保证。有些党员干部不重视学习,政治素质不高,党性观念不强,信奉“给人办事,受人钱财”的观念,不择手段,见钱就捞,见利就钻,走上了违法违纪道路。如某局长刚任职时,对工作任劳任怨,但后来渐渐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忽视政治学习,居功自傲,产生了不捞白不捞的念头,利用职权先后11次非法收受他人贿赂,数额巨大,被开除党籍并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二是法律法纪观念淡薄。一些党员干部自以为是,办事全凭主观意愿,置法律、法纪于不顾,以至走上违法违纪道路尚不自知。三是缺乏党性原则,严重脱离群众。有些党员干部党性原则不强,群众观念淡化,自身不清正,做事不公正,工作作风粗暴,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置若罔闻,走上了违法违纪道路。四是掌权动机不纯,缺乏宗旨意识。利用党和人民给的权力,一门心思为己谋私。如某地一公司经理任职后,不是造福职工,而是为自己谋私利,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搞权钱交易,多次收受贿赂,违法违纪金额高达万余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年。

2、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一是公开透明度低。各类公开只是为了应付上级要求而采取的被动行为,因而流于形式,公开透明程度不高,客观上为干部违法违纪提供了条件。二是财务管理混乱。有的单位领导长期对财务不管不问,只关心向政府要钱而不关心如何严格开支,造成管理失控,为个别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被查处单位的领导这样说,反正我没有把钞票装进自己的腰包,监察部门如何处理处罚,那是单位对单位、“公对公”的事。同时,财务凭证不规范,重报、冒领、隐匿应收款,将白条作为报销凭证。三是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目前,各监督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对效益好的、“有利可图”的单位或项目,存在重复监督、交叉监督的现象;而对有些单位和部门却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督,违纪违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四是调查处理解决不力。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执法机关对发现的问题定性不准确,处理不到位,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发现问题只建议纠正而不处理,或只处理而不处罚,使违纪者的违纪成本偏低,不但起不到教育警示作用,相反会对其他单位产生负面的示范效应。五是个别党员干部拉帮结派、同流合污,不是相互提醒、相互警示,而是在违法违纪上共同策划,互起作用。

3、其他诱发因素。从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多数是属于经济方面,因受利益驱动及多种诱发因素的刺激,很快会使个别党员干部产生意识与行为的突变。一是负面信息的涌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使个别干部受到负面信息的诱发产生违法违纪。不是见贤思齐,而是见腐思齐,五十步学百步。二是喜欢直接过手财物。个别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是用前瞻的眼光考虑全局的事情,而是经常去经手财物,久而久之,难敌财物的诱惑,从而产生违法违纪行为。三是彼予我取,各得所需。一些当事人为达到个人目的,主动向党员干部“进香拜佛”,个别干部在诱惑面前往往不能把握自己而失足落水,走上违法违纪道路。

三、杜绝违法违纪现象的几点建议

省纪委六次全会和市纪委五次全会提出把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专项资金综合治理、机关效能建设和“小金库”清理作为今年行政监察工作的四项重点任务。针对这四项工作任务,我们对各单位提出以下四点要求:

1、规范行使权力。各单位要紧紧围绕行政权力决策、执行、结果等主要环节,从人、财、物、事管理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权力部位入手,采取清理备案、预先审核、编制职权目录和流程图、公开权力运行过程、规范公开的范围、形式和时间等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行政权力的行使逐步做到行为规范、程序严密、运行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有效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

2、严格使用专项资金。各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上都要严格按照资金的规定用途使用,作出科学安排,对各个行为主体形成一个严格的、既有约束又有奖惩措施的制约机制。今年省市将重点对扶贫、救济救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建设、计划生育药具专项经费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命安全的专项资金进行治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不违规干预资金使用,并将专项资金的范围、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项目合同方法、支出范围标准等有关专项资金管理措施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建立从政策控制、过程控制到效率控制的高效支出控制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于特定项目资金的管理再制定相应的具体办法,以构建一个较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框架,保证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中的有制可依,从而实现专项资金的优化和高效益。

3、提高行政效能。市政府把年确定为政府系统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之年。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实现政府提速。各项工作都要严格限时办结制度,明示收发日期,规定报结时限,做到随办随结。未能及时办结的事项,要查明原因,明确再报日期,并记录在案,以便查询。对跨县跨部门的问题,在强调牵头部门主动、相关部门配合的同时,要及时通过专题会议、会办、联办等形式,使一些重大的、急迫的问题得到尽快解决。

4、严格遵守各项财经纪律。各单位要认真遵守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坚决杜绝私设“小金库”和坐收坐支问题。县直部门要全部实行“零基预算”、集中支付等制度;乡镇财政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零户统管”;对农村财务实行乡镇集中结算,要求对预算外资金收入一律通过收费局及时上缴财政,正常开支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各单位近期要开展一次“小金库”自查自纠,如实查摆,及时纠正。

四、防治违法违纪行为的监察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行政监察工作将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大力推进政府机关的勤政廉政建设。工作中重点把握六条原则。一是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履行行政监察职能。二是把解决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放在重要位置,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依法履行监察职能,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四是以监察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促进政府行政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五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发挥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综合效能。六是把行政监察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形成党政监督的整体合力。在此基础上,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措施。

1、加强监督监察,确保政令畅通。监察机关将全面履行监察职责,切实加强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监察,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严肃执行纪律,确保政令畅通,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

2、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在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在城镇房屋拆迁安置中侵害居民利益、在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以及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继续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力度,切实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切实转变部门和行业工作作风。

3、进一步加强效能监察,促进政府机关勤政高效。我们将组织全县各乡镇及县直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开展以“提速、提质,为人民、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机关行为,提速工作过程,提升服务质量,提高队伍素质,并强化监督机制,严格绩效考评,切实解决机关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关工作运行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铲除滋生蔓延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铲除滋生蔓延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当前,重点是继续推进并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四项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减少行政干预,善于用法律和经济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并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通过改革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