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7:48:45

图书馆教育

图书馆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并且学校图书馆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还是学生除了上课以外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也给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平台。针对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如何引导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是适应大学自主学习及创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环节,使其高效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发挥馆藏资源的更大作用,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职责所在。

1当前高职院校新生入馆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高职院校图书馆基本上都在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开展入馆教育后,还是存在有部分新生不知道图书馆的馆藏分布、开放时间、规章制度、借还流程等。这样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馆藏资源的利用。入馆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1思想上不够重视。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不管是学校方面,还是学生方面,都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才导致的馆藏资源利用低的情况。从学校层面来说,有一些高职院校对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工作不重视。在新生入校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新生军训、思想教育、安全教育、专业教育等工作上,并没有将图书馆的入馆教育纳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从而导致各院(系)教学单位不会重视图书馆的入馆教育,也就不会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其培训内容和时间。从学生层面来说,对于刚入校的新生而言,图书馆给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就是借还图书的地方,无需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自己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所需的相关信息资源。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会把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安排在课余时间和军训期间结束后的闲余时间,而且入馆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又不计学分,也没安排考试内容,所以就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也影响了新生入馆教育的成绩。1.2教育上流于形式。新生入馆教育时间短、课程内容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和了解图书馆的各项学科技术和馆藏资源,学习任务应该是很重要的工作。然而馆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新生入馆教育和参观接待等相关工作。这就加大了图书馆员的工作压力。又因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加之馆员的精力有限,在教育形式上不好,完全在走过场,所以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图书馆都普遍采用的是单向灌输式的集中讲解方式进行。新生入馆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一是教师在教室里使用PPT以讲座的形式集中讲解,然后学生再自行参观图书馆。二是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到图书馆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进行边看边讲。除此以外,学校还会发放《读者使用手册》供新生了解。但由于在讲解的过程中时间有限,教师与学生之间基本上是没有互动,学生也没有上机操作。这就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没有理解和掌握讲解的内容,造成新生在上完入馆教育后,还是不会使用图书资料系统检索和电子图书的阅读,新生入馆教育的效果也就不好。新生入馆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年年开展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并不是开学一两周内简单完成的简介式教育。其实,新生入馆教育只是一个开始,还需要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化的教育过程。

2新生入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是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生了解和熟悉图书馆的各项资源与服务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是适应大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环节。各学校都必须重视新生入馆教育的这项工作。2.1新生入馆教育有利于图书馆的规范管理。如今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实行的是全开放式管理模式,实行总借总还和全天候开放。这样既满足了广大读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也拉近了读者与文献的之间的距离,使图书馆的各项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也提高了的图书馆的利用率。然而这种全开放式管理模式也带来一些问题,如学生不了解馆藏布局、图书的分类,入馆后就很茫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书库里就会乱拿乱放图书,会造成图书的乱架、错架的现象。而真正需要此书的学生又找不到该书。这就影响了图书的流通。又如学生不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包括借书流程和借阅证使用、借阅规则、书籍逾期、丢失、污损规则等,都会影响图书的流通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但是通过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可以有效避免以上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和高效地利用图书馆,更有利于图书馆的规范管理。2.2新生入馆教育有利于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由于新生对图书馆没有全方位的了解,对图书馆的各项资源和服务都不清楚,误认为图书馆只是一个借还图书的地方,科技含量不高。实际上,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科学借阅手段都是远远超出学生的认知。所以,通过新生入馆教育的开展,不光是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规章制度,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如何去使用这些馆藏资源和电子资源,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来获取行业内最新的科研动态。这样也有利于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2.3新生入馆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信息素养也是一种综合能力体现,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它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在信息化的时代里,信息素养是每个人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如何利用好信息资源,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图书馆,然后在认识图书馆的基础上,才能从图书馆的资源里掌握获取知识能力及信息分辨能力。而只有通过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才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2.4新生入馆教育有益于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大学和高中的变化就在于学习方式上发生了变化。新生需要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及时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在新生刚刚进入新学校的这个时间段,对新生开展入馆教育可以调动新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了新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3新生入馆教育的改进措施

图书馆教育范文篇2

一、新生入馆教育的意义

(一)新生入馆教育是维持图书馆良好秩序需要我国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使得绝大多数刚入校的大学新生对图书馆知之甚少。他们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运行机制、藏书布局、规章制度、开放时间等一无所知。经常会给图书馆的流通和阅览秩序带来混乱。因此,教会新生如何使用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维持图书馆正常的流通和阅览秩序,是新生入馆教育最直接目的。

(二)新生入馆教育是培养新生信息素质的第一课众所周知,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推进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是当前高校教育和改革的热点。高校图书馆通过新生入馆教育这个覆盖面广、功能性强、影响深远的基础教育平台,及时引导新生了解图书馆,了解文献检索的知识,是培养新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良好开端。因此说,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入门课,可以使同学们对利用图书馆的重要性有更深刻认识,对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有了初步了解,为他们向自觉、自主学习型大学生转变作好了基础准备。

(三)新生入馆教育有助于图书馆树立形象、提升自身在高校的地位入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新读者”的正面接触,听取读者的意见,促进图书馆与读者的相互沟通和接纳,树立现代图书馆的良好形象。读者只有在了解和理解图书馆的基础上才能尊重图书馆,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才会主动配合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工作一方面可以展示图书馆形象,展示图书馆深厚的文化内涵,树立现代图书馆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功能利用,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二、当前入馆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对新生入馆教育还重视不够,尽管大部分高校都专门安排新生入馆教育,但除了图书馆外,其他相关部门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对这项工作都不够重视。学校领导层往往认为新生入馆教育可有可无,因而在组织安排上都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院系教学和学生工作负责人认为这是图书馆的工作,因此也缺少组织配合的积极性,通常都是推给图书馆自行处理,缺少必要的督促和检查。

(二)没有时间保证每年的新生入馆教育,通常安排在每年的9月份或10月份,与新生军训及其他的入学教育掺杂在一起,加之各有关方的配合程度不够,图书馆往往见缝插针的抢时间进行。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很多教学内容则不得不被压缩,个别高校采取“流水作业”的教学方式,内容枯燥,缺乏生动性,授课过程中缺乏互动,缺少必要的实际操作环节,因此而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三)教育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目前各高校新生入馆主要讲授内容就是图书馆的规模、机构设置、馆藏布局。注重的是同学们应如何借书,如何阅览,强调的是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及图书馆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没有把现代图书馆的全部资源和风采展示出来,这使得学生仍然认为图书馆的服务仅限于借还和阅览,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大学四年中没有利用过图书馆目录,只会在开架库中借阅书刊,以致多数馆藏资源利用率极底。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使得图书馆的形象大打折扣,降低了学生对图书馆的认同感和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

(四)讲授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入馆教育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由馆员借助幻灯片进行讲解,学生只是听众,俨然一场报告会。这样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没有参与其中的感觉,实际上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那么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科背景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入校前对图书馆的认识是不同的,在学习中的信息需求也是不同的。而学校对所有的新生都开展同样的入馆教育,显然不能很好地照顾到个体的需求。

三、新生入馆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认识入馆教育既不是简单的图书馆介绍,又不同于纯粹的信息检索课,它是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启蒙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环节。因此是图书馆自身要给予充分重视。要精心组织,充分备课,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授课教师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上不断创新,找出适合现代大学生信息需求特点的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重点、有组织、有目的地引导读者从积极利用图书馆到自觉利用和热爱图书馆,大力宣传图书馆的现代化网络服务,在读者面前展示一个服务主导型的、数字资源和印刷型资源结合的复合型现代化图书馆。

(二)加强宣传,争取各方支持入馆教育虽说是由图书馆主要负责,但也需要学校领导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学校要将入馆教育列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公共必修课,统一观念,真正认识到入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措施上达成共识,要就此制定出教育目标和目的,明确规定出为达成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三)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随着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图书馆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借还书和规章制度的培训,而更多的要把现代图书馆的亮点展示给读者,应更多的向新生介绍图书馆丰富的电子资源、网络服务、参考资询、文献传递等具有当代图书馆特征的部分,我们不要把教会读者借还图书作为主要目的,而是要让读者更多的了解现代图书馆,让他们对图书馆产生兴趣,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如果他们对图书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程序和制度就不再成为问题了。

(四)建立用户教育的专门网站有的用户没有时间到图书馆进行专业培训,有的用户不满足于图书馆的一两堂课的培训,想丰富信息知识;还有的用户想实际操作检索系统,提高检索能力,那么我们校园网上建立用户教育的专门网站,配以用户教育的内容,就可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要。用户教育的内容要结合本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层次编制。这样,学生、教师、科研人员或其他用户都可以实时利用校园网进行在线培训,补充丰富文献信息检索知识,提高文献息检索技能。

图书馆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

1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问题的提出

在图书馆信息网络化、数字化、移动化及高校通识培养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正逐步从以物理性质存在的图书馆为中心转变到以服务用户实际需求为中心。而同时高校图书馆用户受众的资源和信息行为也从单一获取固定载体的资源方式转变为利用多种方式获取各种载体上的各种类型的信息与知识的方式。如此,教育方式的转变,根本就是思维和需求的转变,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压力方式的转变。从“以书为本”的咨询馆员管理到“以人为本”学科馆员服务,再到图书馆员的学科系统的嵌入式服务,这种变化是图书馆员从专业技术型素质向学术研究型素质的转变和体现,也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在面对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中的必经阶段。1.1通识教育环境在我国古代儒家倡导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可以说,古代士大夫们和读书人都是通识人才。但是古代没有像现代教育一样,有教育的目标和计划,而是宏观上笼统的进行学习,没有固定的学制年限,是一种终身学习。直到有了科举制度以后,也才有了官方钦定的规范教科书而已。现代大学是个复杂的教育系统。现代通识教育是现代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而教育要通过课程的修习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通识教育也必须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来实现。1.2嵌入式服务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针对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要以合适恰当的方式将图书馆各项服务内容融入用户的学习、科研、交互、网络、移动等信息环境当中。”比以往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用户的学习和科研之中,使图书馆服务围绕在用户搜集情报的链条中去。因此,可以说嵌入式图书馆员是继学科馆员之后,图书馆馆员一个更高层次的服务形式,是某一学科专业信息的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读者和服务都体现出需求的表现。它的发展历程可以细化为学科联络员—学科馆员—嵌入式学科馆员等等。另一方面,如果说学科馆员是从学科开始划分的,那么嵌入式馆员就是以主动服务的角度来看待图书馆馆员的。

2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问题的表现

2.1目前图书馆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目的。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要全方位的开发和教育学生的知识潜能。“博而不专”不是目的,培养出具有通识才干的毕业生既是美好的愿望,也是可以实现的结果。让学生在学习和娱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现阶段就是一个激发兴趣,引领方向,完成学分,促进学业,建立个人素质和完善个人修养的一个锻炼的过程。更多的深入研究和学习是有待于毕业之后自己动手动脑,进一步充实的。二是,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课程之间的关系。通识课程的设置以具有任职资格的教师自己申报,系部认可,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审查备案,学生被动选择课程为架构。而每门课的设置完全是教师个人方向与学生兴趣的结合。学生是会“用脚投票”的。因此,教师在开设通识课程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受让程度和接纳程度。通识教育课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表现出来,与各位学生的专业课设置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是按照学生的喜恶程度以及选课程序限定而定的。而图书馆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就目前而言,仅仅是起到一个辅助提供信息和以备查询的功用。还没有真正的体现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核心内容。

2.2旧有图书管理观念陈旧,形势紧跟不足

首先,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决策者和从业者应当率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图书馆的角色转化功能。高校领导者和决策者必须改变以往对于图书馆建设和配置的陈旧观念。图书馆本身就是情报资源汇总的集散地,其中理解数字化进程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当图书馆都不能积极的搜集情报,完成知识的传播,那么图书馆的职能就不会很好的完成,更奢谈数字图书馆和所谓的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了。第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然取决于用户群体对其的依赖程度有多高。嵌入式服务模式同样也是图书馆职能在新形势下的扩张过程。嵌入式服务应当使得高校各种需求群体在各种空间、各种时间上在学习和科研上对各种信息的索取、搜集得到最大幅度的满足,在为用户群体带来及时、客观和便利的同时,必将拉近图书馆与用户群体之间的距离。而今后高校的嵌入式服务模式的推动必须依赖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进程。第三,不重视宣传,活动形式内容单一。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力度,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高校教育的每个环节与各种活动中,增强其在高校师生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除了每年常规举办“新生入馆培训”,制作咨询引导手册,积极配合高校信息教育课程和阅读书目的推荐外,图书馆也应该多与系部联系,针对图书馆的物流仓储与相关专业教师学生沟通,既增加了社会实践内容,又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图书馆的内涵建设。针对各院系对图书馆的建议和批评,有组织的进行调研和回访,为今后的图书馆活动积累经验。

3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问题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汲取知识的“第二课堂”。合适的图书,在合适的时间段找到合适阅读它的人,就是完美的结合,就能比灌输知识,诱导阅读更加有效,更加有目的性,嵌入式馆员的服务涵盖了咨询馆员、学科馆员的行政职能和业务技能。将馆员的技能与通识教育环境下的阅读者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本身就是对学科建设和馆员服务的一个延伸。在笔者工作的环境中,是将服务嵌入到通识教育的自主学习过程当中。是将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期刊阅览室、书库和自习室三者相结合,将设备、人员、空间,图书仓储、图书借阅、自主学习功能集合为一体的学习空间。这样的环境下,基本满足学习环境的光线、温度、通风、布局、装饰、植被等要求。图书馆服务要嵌入通识教育环境下高校师生的科研过程中。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对于推动高校学术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将情报搜集嵌入到阅读用户的科研中。图书馆馆员作为科研课题组的成员之一,要以主动参与的姿态,为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并将这种服务贯穿于课题的开题结项的全过程。而这种服务,是建立在搜索资源的广博能力上,是配合通识教育的大环境下的。这样,不仅分担了读者繁重的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复杂的科研任务,又锻炼了图书馆员在通识环境下的的科研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将图书馆馆员服务嵌入到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作为教师教学的助手或者教学的合作者,嵌入到课堂或者网络教学平台中。使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教师的教学任务中去。其实在国外,图书馆馆员是以助教的形式出现的,只不过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图书馆馆员不能和专业技术教师相提并论而已。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称之为“馆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模式。“馆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在于一边关注读者用户,因材施教,从感情上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一边又使得学生学习知识从图书馆到课堂的对接上在空间上产生了路径的跳跃。抛开狭隘的专业技术系列身份论,“馆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模实现了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学习的实时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质量,更有利于扩大高校图书馆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和影响。

4结语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是在馆员服务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服务方式。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密切高校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联系,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深入的信息服务。在高校通识教育的环境下,信息网络化、图书馆数字化会显得更加普及和深入。因此,将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一切读者用户存在的思维和需求上,才能真正的建立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

作者:莘岩 马骥华 单位:张家口学院

参考文献:

图书馆教育范文篇4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在满足读者传统的借阅需求外,还能满足读者对摘要、目录、索引、数据库以及电子期刊等广泛的需求,而且还定期举行各种讲座、宣传推广等活动,为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1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与学校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就实施教育的免费性、公众性和义务性等角度来讲,公共图书馆与学校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图书馆是终身学习的最好场所,而学校教育在学制系统下往往受时间限制。公共图书馆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不分年龄、性别、种族等,而学校教育通常仅以在校学生为教育对象。图书馆的灵活性非常高,它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非常的丰富,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所要学习的知识,而学校教育则没有这么大的灵活度。所以,公共图书馆在满足学校外教育方面作用突出,地位举足轻重。2提升公共图书馆社会地位我国封建社会藏书楼教育职能的发挥只是针对皇室成员和贵族子弟,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比较突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与生活相脱离。清末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图书馆,教育职能成为其重要的职能,承担起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质这一历史重任,其社会教育作用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公共图书馆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3提升青少年修养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青年期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时期,或向上,或堕落,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其他教育机构相比较,图书馆给予青少年更大的开放性,他们在这里所受的限制比较少,有自由的阅读空间,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浏览视听资料等,可以扩展青少年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素养。4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公共图书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有助于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公民可以使用公共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享受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这有助于丰富他们的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有助于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其次,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决定了它必须关注弱势群体,让弱势群体也能够很好地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给他们提供平等的信息获取机会和学习知识机会,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一定贡献。第三,公共图书馆同时也是一个休闲娱乐中心。公共图书馆是人们在闲暇之余的一个好去处,它可以提供幽雅的阅读环境,可以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向人民群众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由此,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提升对策

1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图书馆要想吸引读者,除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及相关的电子设备外,还必须不断提升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服务水平。首先,图书馆员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要能够对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料进行高效的整理,为读者提供高效服务。其次,图书馆员要对现代信息技术有所了解,能够熟练地利用互联网加工整合图书馆种类繁多的文献信息资源,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第三,图书馆员要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行为更加规范,语言更加文明,服务更加热情,使读者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服务。2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非常丰富,图书馆的环境也非常安静和舒适,这使得它成为人民群众读书的最好去处。公共图书馆要想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倡导全民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首先,公共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为读者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其次,在文献检索、服务模式等方面,努力为读者创造最大的便利条件;第三,要推广网络阅读,加强相关导读工作,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意识。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了适应时代趋势,公共图书馆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利用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联合参考咨询等平台,为读者提供远程服务,包括网上续借图书、办理借阅证等,努力实现网络化的服务方式、数字化的信息传递,努力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3结语

图书馆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图书馆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教育; 图书馆功能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泛在信息社会的发展,转型趋势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特征,如城市模式已经朝着知识型、生态型、智慧型等趋势发展,教育朝着内涵式、创新型、职业型等趋势发展。在转型趋势中,各类教育机构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明晰,职业素养教育受到广泛关注。当前,职业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但引起教育界、企业、政府机关的重视,甚至一些社会团体组织也非常关注。例如,国际图联于2013年宣言中指出,获取信息是一项基本人权,可以改变贫穷及恶性循环,支持可持续发展。国际图联敦促决策者和战略规划者利用好现有有力资源,认清信息访问的作用是支持发展的基本要素,承认图书馆和图书馆员作为发展人的作用。职业素养教育成为热点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全球化趋势发展的结果,反映了职业发展对文化的多元融合要求;其二,是泛在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了职业发展对信息的系统整合要求;其三,是教育模式变革的征兆,反映了职业发展必须依赖教育对职业的引领和支持。职业素养教育不单是学校或单位的职责,个人、社会甚或图书馆都有责任,这就需要合力和良性互动。职业素养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概念阐释

1.职业

职业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某行业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辞源》(1995修订本)对“职业”的解释是:职,指官事;业,指士、农、工、商所从事的工作。职业,谓官职及四人(民)之业也,也泛指所从事主要的工作。我国三国时代就有职业的分类,“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辨,有雄才”。可见,职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信息化冲击了人类社会及产业的原有结构,打破了人类社会自工业化社会以来的相对平静,使人们的学习模式、工作模式、生活模式、思维模式等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信息产业日益发达,并深刻影响到教育、科研及各行各业。不同的行业门类形成了各自的知识、能力、文化等职业体系,对从业者有着不同的要求,亦即有着各具特色的职业素养。

2.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泛指社会某行业对所在岗位上的从业者(个人或群体)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文化等的素质和修养,是从业者综合品质的一般描述,包含从业知识、从业技能、从业文化等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也必然发展,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也必然提出新的要求。职业素养必然和所属的行业特别是职业的岗位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另外,各行业以及行业门类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积累和沉淀了系统而丰富的文化知识。作为人类社会装置的图书馆,通过对这些文化知识的搜集获取、分类组织、译释服务,实现在“机械领域、最大内容领域和最大关系领域”的任何社会和文化的借鉴和交流。谢拉对图书馆哲学的概括无疑让图书馆成为推进职业素养教育的最佳装置。这不仅符合省力法则,即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性或易获得性;而且符合时代对图书馆功能的期盼,当然也是图书馆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三、数据统计及研究综述

1.职业素养研究发文统计和关键词遴选

以中知网文献资源库为信息源,国内职业素养研究始见于1982年,以“题名=职业素养”实施精确检索,共计3049篇文献正式发表,其中期刊论文2283篇(统计日期:2015年7月11日)。为突出重点和便于统计,笔者以CSSCI来源期刊为统计对象,共计有72篇论文,通过对其关键词进行统计,并按照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排序,结合全文进行比照分析,各遴选了十个关键词,作为职业素养关键词(见表1:职业素养关键词统计)和职业素养教育关键词(见表2:职业素养教育关键词统计)。这些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其等级序号之积符合齐夫定律,即基本接近其平均数值10.6和11.3。

2.研究趋势和要素筛选

国内职业素养研究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以2008年为基数,当年发表以职业素养为标题的论文86篇,2009年达122篇,增幅42%;2010年至2014年分别为195、244、345、397和492篇。2014年的发文增幅是2008年的4.72倍。通过对职业素养相关研究的关键词进行归纳,并结合论文全文解读分析,笔者筛选出职业素养的十个关键词作为职业素养要素,分别:专业知识、职业思想、职业规范、敬业精神、职业发展、专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专业文化。

3.图书馆与职业素养的关系研究综述

统计分析得出,职业素养研究的选题以高职为重点,仅篇名比例就超过25%;在行业或职业选题方面,教师、新闻出版、医学、旅游、高校辅导员等占有较高比例。直接以“图书馆”和“职业素养”为题的研究还鲜见发表,但值得关注的是,已经有不少研究者注意到并开始探索图书馆在职业素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学者董成国认为,图书馆是担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特别是信息素质培养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者梁旭指出,语言文字能力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图书馆需承担起该职责,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利用新书推介、书评活动、书目导读等形式引领学生从文学经典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扩大汉语的词汇量,循序渐进地掌握语言规律和运用技巧”。学者高明勇回忆他的大学时代,每周三晚上,都会跑到图书馆,将浏览近一周的报纸杂志作为必修课,然后“摊开一张A4纸,启动一次奇幻旅行。旅行的内容,就是猜测周四见报的《南方周末》的内容”。这些观点和认识,论及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阅读辅导职能和学习空间职能对职业素养教育发挥的作用。

四、图书馆对职业素养教育的作用

图书馆对职业素养教育的作用源自图书馆功能。图书馆的设施、设备和信息资源为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提供了硬件条件和信息资源基础;图书馆的人员配置、服务项目和软件技术为职业素养教育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图书馆功能可以概括为存贮信息资源、提供知识服务、平等获取信息、保障知识自由、信息素养教育、阅读学习平台、尊重读者权益、传播人类文明、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娱乐活动等十个方面。通过分析比照,笔者将图书馆功能的十个方面分别对应职业素养的十个要素,它们之间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正面的、积极的支持作用和促进作用。鉴于图书馆功能和职业素养的多方面联系,为便于阐述,我们将之归纳为知识、能力和文化三个作用(见表3:图书馆对职业素养教育的作用)。这同职业素养包含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文化素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1.建构职业所备的知识体系,积累职业所需的知识素养

知识素养是职业素养的第一要素,它构成了职业的前提和条件。知识素养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素养,还应包括职业规范和职业纪律等内容。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仅凭专业学习和课堂教学,很难满足这些系统、全面和动态的知识,图书馆在这方面提供了支持和可能。另外,平等获取信息和尊重读者权益,不仅是对馆员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纪律的约束,同时对读者也具有正面的引领和启发作用。

2.拓展职业所备的能力技艺,发展职业所需的能力素养

能力素养是职业素养的核心,涵盖了将来应对职业的技艺、方法以及学习能力,应变、拓展、专注、娴熟等是能力素养的基本表征。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历程证明,“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成为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标志”。课堂教学、实验和业务实习偏重知识的再现和演示,对能力的拓展和发展存在不足。图书馆拥有信息素养教育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摇篮,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等从业者适应泛在信息社会的必备素质和生存之道。阅读学习平台和传播人类文明的功能对专业技能和职业理想也发挥着积极的拓展作用。

3.感悟职业所备的文化意蕴,培育职业所需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职业素养的升华,凝结为职业思想和专业文化,表现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文化不仅在于积累,更需要感悟。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装置,在文化教育方面具备的作用是得天独厚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入提出,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图书馆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基础保障作用,是面向所有公民提供学习和自我修炼的开放型学习基地,是职业素养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最佳选择。这将为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和业务拓展提供新的机遇。

五、图书馆推进职业素养教育的对策

1.优化图书馆功能

优化功能是为了强化服务。图书馆应从知识服务、信息素养教育和文化熏陶三个方面着力,从信息资源建设、人才资源培育、文化空间打造三个方面投入,优化图书馆功能,在知识、能力、文化三个层面上积极提升读者的职业素养。优化图书馆功能需要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理念主导的智慧馆员队伍。当前,智慧图书馆就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形态和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将会以最少的花费为最大多数人提供职业素养教育的支持和协助,是图书馆适应泛在信息社会需要,积极转型发展的智慧选择。

2.开展智慧化服务

智慧化服务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其根本特征是知识服务模式的主动交互。对读者而言,环境以及图书馆本身是外在的,外在条件必须通过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产生实效。在未来,“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就是让创新者能够获得信息,使图书馆在创新的成长中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作为对这种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图书馆有责任走出舒适的地域,使自己成为创新型社会的一分子”。读者在这样的氛围中与智慧图书馆互动,与智慧馆员互动,逐步成为智慧读者,积极协同创新,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就会不断得到彰显,从而促进读者职业素养的自我修炼,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悟和教诲。

3.建构知识型空间

建构是诗意的创设和审美的营造。智慧图书馆和智慧化服务既要依赖智慧城市的大环境,又要融入智慧图书馆本身并出类拔萃。环境既包括图书馆依存社会大环境,又包括图书馆内部的小环境。大环境要积极适应,适应带来机遇;小环境可以改变,又可灵动创设。从图书馆源于需求的发展脉络看,图书馆已经成为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服务的社会信任机构,还有图书馆自身继承和积累人类文化遗产所形成的知识基因和文化基因,让图书馆承载的社会公益性职责不断加强,包括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促进全社会终身学习,提供优质的文化信息资源,开展阅读指导与网络信息导航,提供普遍均等的文献借阅服务和信息素养教育等。因此,智慧图书馆不仅是图书馆人的一种理念,也是泛在信息社会全体公民、每位读者所期盼的新型知识空间。在这种空间里,智慧图书馆逐步实现,馆员智慧化,读者智慧化,设施智能化、服务智慧化、环境生态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在这种空间里,读者个人信息世界的“内容、动力、边界”才能更好地实现良性的互动和发展,读者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文化素养才能得到最自在的提升,职业素养的境界才能不断超越。

参考文献:

[2]李子焘.中国识人学——《人物志》全译[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

[3]秦殿启.信息素养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J•H•谢拉.卿家康,詹新文译.图书馆哲学[J].大学图书馆通讯,1987(4).

[5]唐光钟.加强科技情报工作势在必行——兼及有关职业素养问题[J].图书与情报,1982(3).

[6]董成国.发挥图书馆服务功能,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J].技术与教育,2013(1).

[7]梁旭.基于职业素养的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对策[J].语文建设,2013(3).

[8]高明勇.自我训练:职业素养的成长路径[J].青年记者,2013(25).

[9]秦殿启.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J].现代情报,2010(08).

[10]张社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障碍因素分析[J].职教论坛,2014(1).

[11]艾伦•泰塞.图书馆必须“带回家”[N].人民日报,2010-09-06.

图书馆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通识教育;图书馆;创新服务

1通识教育

1.1通识教育概念源起。通识教育在英语中的原词是“generaleducation”或“liberaleducation”,有教育者把它翻译成“普通教育”或“通才教育”,也有教育者翻译成“博雅教育”,很多学校还为此成立了博雅学院。这些翻译和含义和我国近些年来倡导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我国通识教育思想自古以来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代大教育家孔子开始,就让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科目,目的在于培养通才,即能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晓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情达理、通权达变,兼备多种才能的人。而西方的通识教育思想则是由大学士亚里士多德提出,他主张“自由人教育”,通过相互对话、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古希腊教育家们则用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这一概念,其含义是能够培养出知识渊博和各方面表现优雅的人。1.2通识教育的含义。通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眼界开阔、富有创造力,并且能够展现优雅的一面。我国通识教育的概念是在清朝末年开始产生的,目前随着社会进步、经济腾飞、科技发达,单位对人才的期望值不断提高。高等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紧扣这个主题,以培养高素质全能型人才为目标,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一个教育概念,通识教育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通识教育是指大学的整个办学思想和理念,即指大学教育应给予大学生全面的教育与训练,教育的内容即包括专业教育,也包括非专业教育。狭义的通识教育是指不直接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活动做准备的那部分教育,旨在通过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培养具有宽广视野、人文与科学精神以及个性健全的公民[1]。

2高职院校的特殊性

2.1教育对象学习年限短。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三年制的大专学历教育,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实际上只有两年,而其中第一年主要是基础课和公共课的教学,第三年实际上则要着手联系实习单位和找工作,或者进行学习深造,所以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非常短。2.2培养目标偏实践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更加强调校企合作,以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这种教育有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2.3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正是基于以上两点高职院校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应该将通识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通识教育,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只重视考试科目知识的学习,而对提升自身素养的通识课程教育缺失,通过通识教育,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个性更加鲜明,提高创造创新能力。应试教育把很多学生都打磨得没有棱角,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通识教育多样化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个性凸显,自我选择,能够更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3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性

根据教高〔2002)3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讨)》中第二条“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所以通识教育职能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2]。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图书馆在高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图书、报刊的存放空间,更是现代化技术、数字资源的传播和利用空间。新闻中报道的读者在图书馆门口排长队进馆的事情屡见不鲜,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里,图书馆是基本的教育设施,它被誉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大学的心脏”,“学校的第二课堂”,直接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图书馆更是如此。通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的知识,丰富的知识也是实现素质全方位提升的基础,而这些知识的获取仅仅靠课堂教育是没有办法实现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拥有大量专业以外的文献信息资源,如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将会为学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3]。因此,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职能定位,不是被动的等待服务对象需要,单纯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辅助部门而存在,而是转变观念,在通识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4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中创新服务的途径

图书馆在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么具体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进行创新服务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创客空间、阅读推广、讲座服务、慕课课程收集开发、通识教育馆员培养等多种途径展现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中的创新服务。4.1加大经费投入,购置通识教育资源4.1.1通识教育主题纸质资源购置通识教育的知识结构包罗万象,从人文素养、历史地理到哲学美术、自然科学,跨领域跨学科。图书馆在购置纸质资源时,应该紧紧围绕这些主题,而不能把目标固定在各个专业学科。本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经费就非常有限,因此更应该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把有限的资金用在通识教育最需要的地方,真正成为通识教育教学的第二课堂,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4.1.2通识教育电子资源购置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手机、电脑已经成为大学生们的入学套装,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读者不愿意走进图书馆,而倾向于阅读电子资源。图书馆在为通识教育提供服务时也要重视电子资源的购置,将采购经费合理分配,购买相应的数据库、电子书、电子阅读机等,从而全方位满足读者需求。4.2建立图书馆通识教育创客空间创客空间具有共享性、开源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这和通识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的目标是一致的,目前图书馆界对创客空间开展的如火如荼,因此图书馆为通识教育服务过程中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创客空间势在必行,必不可少。4.2.1图书馆布局改造,设立通识教育创客空间目前电子资源对图书馆纸质资源的利用率冲击越来越大,进馆人数和纸质资源的利用逐年递减。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必须转变观念,调整原有纸质资源几乎占据全部馆藏资源的现状,进行布局调整和改造,为开展通识教育提供空间,打造可以让读者开展头脑风暴、进行实践操作和新技术体验等等为一体的创客空间。4.2.2实现通识教育创客空间共享目前各地的大学城建设已初具规模,比较成熟,这些大学城中各院校图书馆也相应地组建了各种形式的联合体,因为毕竟对一个学校图书馆而言,其经费、场地、资源、服务能力是有限的。在为通识教育服务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尽可能利用图书馆联盟的便利条件,发挥大学城的地域优势,提供馆际空间和资源共享,从而也实现通识教育创客空间共享。4.3响应政策号召,开展阅读推广,做好通识教育服务全民阅读工程被列为我国“十三五”时期文化重大工程之一,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开展2017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更明确了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4月在全国范围开展“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月”活动。在这个国家大环境下,在通识教育的促动下,图书馆要作为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做好这项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中的作用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使其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基本的道德规范,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目的所在[3]。4.3.1设立各类通识教育阅读区域针对通识教育的图书购置完成后,不应该和其他馆藏资源混编排放在一起,以免变成石沉书海的“死书”。可以和创客空间结合起来,按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提升素养、陶冶情操等类别设立专门的阅读区域,通过通知宣传,制作海报,吸引读者的注意,达到推广通识教育,推广阅读的效果。4.3.2设立通识教育视听服务区域和平面的纸质阅读相比,立体和动感的视听体验更能激发读者的热情,如优秀的影片、感人的音乐,亦能够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就像今年引起全国观影热潮的电影《战狼2》,总票房收入达到了近57亿元人民币,看完这部电影的每一位中国人都深感自豪,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这就是通识教育想要取得的最好效果,而通过普通的阅读无法达到的效果。4.3.3设立艺术作品展览区域图书馆可利用空间相对较多,能够用来陈列展示艺术作品。每年学校艺术系毕业生都有很多毕业作品展示,图书馆可以和他们联系沟通,进行合作,从中选取质量较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定期放在图书馆进行专题展览。通过艺术作品展览,学生能够不断受到艺术熏陶,使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得到提升。4.4发挥图书馆职能,举办讲座为通识教育服务讲座是传播知识信息、深化服务、引导读者的一种高层次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讲座的受众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因此其讲座服务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特点。高校图书馆讲座服务要敢于开拓创新,拓展讲座内容,创新讲座形式,让讲座服务成为发挥图书馆通识教育职能的重要平台[4]。4.4.1高职院校图书馆是举办讲座的发起点高校中我们随处可见关于各种类型讲座的宣传海报,都是学校邀请的专家学者来为学生做讲座。讲座在本科类学校中举办的频率远远高于高职院校,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我们在此不去讨论。那么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全校信息资源的集中地,学术氛围较强的机构,应该勇于承担这个责任,为学生举办讲座。4.4.2讲座形式灵活多样化通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决定了讲座的形式不能拘泥于学术,首先图书馆应该时常邀请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座,满足不同系部、专业的学生需求,起到拓宽学生思想和视野的作用;其次是专家学者的讲座不仅是讲,还应该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让专家言传身教,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触动他们的神经,陶冶他们的情操,最终达到素质提升的目的。4.5开设慕课课程MOOC也被称为“慕课”(MassiveOpenOnLine),可以理解成一种大型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不受时空限制,但与传统的信息教育(远程教育、网络课堂等)模式又有所不同,它具有很强的互动性[5]。这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机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通识教育上师资和教学力量的不足,图书馆一方面应该承担起慕课课程开发的辅助职能,另一方面注重收集网络上其他高校免费的通识教育课程资源。4.5.1发挥着本校慕课课程开发中的辅助职能慕课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学习形式,目前各大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等都在开发慕课课程,而高职院校由于底子薄弱,虽然也在开发,但是数量不多。图书馆作为学校资源核心,能够为其他院系开发慕课提供帮助,这也是图书馆本身服务教学科研的职能。一是图书馆要和院系保持联系,在课程内容确定之后,围绕课程搜索相关的书籍、报刊和电子资源,为他们提供素材;二是图书馆自身利用资源优势,开发信息检索、信息素养提升方面的课程,也算是通识教育内容的一部分。4.5.2其他高校慕课课程的收集利用国内外知名高校慕课开发已经非常成熟,也开设了通识教育相关的慕课,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做的就是将这些通识教育课程提供给本校学生利用。通过搜集、筛选、测试、整理、提供利用等一整套过程,能够为本校通识教育提供服务,提升通识教育水平。4.6通识教育馆员的培养开展通识教育是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为学校通识教育提供服务则是图书馆的任务,这些服务的提供需要通过馆员才能够实现。4.6.1培训通识教育馆员专业技能图书馆员作为专业的图书馆学人才,首先必须具备基础的图书馆学理论知识,通过科学的理论指导具体的实际工作,并且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其次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图书馆各种工具书,在读者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最后是对新技术,包括网络技术、检索技术,还有微信、QQ等实时通讯工具的利用,满足读者各种需求。4.6.2提高通识教育馆员综合素养馆员的综合素养一方面是能够热爱图书馆事业,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文明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践行“读者第一”的服务观念,以良好的职业形象甘为人梯、无私奉献、言传身教、服务育人[6]。二是馆员自身信息素养和综合知识水平的提高,图书馆员要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积极探索和学习专业知识外的通识教育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做一名通识教育的引导员。4.6.3激励通识教育馆员图书馆各项工作都比较平淡,重复性居多,日积月累难免产生职业倦怠,所以要通过相应政策给予图书馆员适当的激励。一方面从精神层面,对为学校通识教育做出贡献的馆员予以表彰,通过校内表扬更加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就是物质层面,对于有特殊贡献的图书馆员可以给一些适当的物质奖励,也会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创客空间、阅读推广、讲座服务、慕课课程收集开发、通识教育馆员培养多方面的努力,一定能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为学校通识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建丽.论高校图书馆与通识教育实践[J].菏泽学院学报,2015(4):130-133.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2017-12-8].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3/200202/221.html.

[3]周慧.创客空间: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共享新途径[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2):149-150.

[4]刘丽萍.从讲座服务谈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职能[J].新西部:理论版,2015(9):118-119.

[5]彭姣娟.基于MOOC的商科院校通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1):119-121.

图书馆教育范文篇7

首先,专科类医学院校本身在办学层次、师资、教科研水平等方面,与本科类医学院校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图书馆的有效利用是完善和提高专科类医学院校师资、教科研水平、办学层次等各种差距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服务理念及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进行继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迈入了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过程中,逐步要实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计算机化,以及资源的网络服务。如果图书馆馆员不能够接受继续教育,就无从实现对广大师生进行良好的服务。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的发展,客观上也要求图书馆馆员要接受继续教育。再次,就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自身的环境来说,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并不是很合理,存在着职业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欠缺,团队整体专业知识能力及服务意识不足的现象。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也应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尽量实现“人职匹配”,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图书馆馆员的才能,加强图书馆馆员队伍的整体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在高校教科研工作中的价值。加快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方法可以是通过“请进来”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图书馆方面的专业人才,让他们来带动学校整个图书馆馆员的发展。也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法,分阶段、分层次的派出本校图书馆馆员出外学习考察,进而能够将学习到的经验结合自己学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学活用,提高本校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这些方法,都是图书馆馆员进行继续教育的手段。最后,就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相信只有终身化的学习,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也应该拥有这种接受继续教育的意识,才能够适应环境的发展需要。

2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2.1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自身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首先,专科类医学院校的图书馆馆员由于长时间地从事图书管理工作,工作本身的重复和单调给图书馆馆员增加了职业倦怠感。加上这种工作本身不像其他工作那样比较快地给人们带来成就感,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馆员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其次,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很多是非专业出身的,他们选择这份工作很多情况下是出于被动性的。这样,他们对这份工作就缺少那种源于学科的热爱。而且,很多人觉得由于客观性的因素,放弃了原本自己的专业,来从事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觉得自身的价值没有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职业的效能感、成就感、幸福感降低。对这个职业缺少奉献精神,也很难将这个职业和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所以,在这个领域发展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再次,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的馆员自身的发展途径模糊,没有一个比较具体、清晰的规划。凡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自身进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2.2专科类医学院校的管理层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重视的程度不够

专科类医学院校的管理层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虽然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从整体上来看,重视的程度还是不够的。专科类医学院校的管理层本着提高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理念,对于图书馆的硬件建设方面,是比较重视的,在资金投入方面,也会给予一定的倾向,比如图书馆的扩建、藏书量的增大以及网络资源的购买等等。但是,在软件建设方面,比如,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这一块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专科类医学院校的图书馆要想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要重视图书馆的发展。这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双层建设。如果缺少了软件建设方面的发展,那么硬件方面的资源优势也是无从利用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专科类医学院校的管理层应当重视图书馆的再建设,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充分调动图书馆馆员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服务理念和服务技能,同时,要增加图书馆馆员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

2.3对于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方法过于单一

有的专科类医学院校虽然意识到图书馆馆员素质的重要性,对他们也开展了继续教育。但是继续教育的方法过于单一,大多局限于学校内部自我培训。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走出去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主要是限于学校经费的限制,以及学校管理层管理观念的限制,使得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很难有机会像一线教师那样走出去学习一些先进的知识。再有,现在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量一般比较固定,如果出去学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也需要有机地调和。

3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3.1专业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的学习

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很多是非专业出身的,他们学科背景比较复杂。而能否胜任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图书馆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对图书馆馆员进行文献学、图书馆学、信息检索以及图书馆网络服务等理论知识方面的继续教育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图书馆馆员这个职位的具体职责,有助于他们了解文献收集、分类的具体标准,掌握书刊借阅的基本方法,更好地提高服务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再有,图书馆馆员在业务技能方面也要接受继续教育。这包括图书馆进行网络化管理的各种软件运用的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信息的处理、文献具体的检索等具体的关于图书馆管理的操作技术。

3.2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各类学科知识的补充和学习

由于图书馆是馆藏各种文献知识的场所,所以就决定了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性质是为各种各样需求的人员进行服务的。良好的图书馆馆员应该根据阅读对象的要求,尽可能准确而迅速地向其提供有效的阅读资源。要做到这一点,图书馆馆员必须要对馆藏资源了如指掌,并且熟悉各类学科的知识。从这一点上,图书馆馆员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各类学科知识,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而不要觉得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内容很简单,就是简单的借借还还。其实任何工作都是一样的,我们在看到工作的表象的同时,应该看到工作中深层次部分的内容。具体表面性的工作也许每个人都会做,但表象下面深层次性的工作内容只有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琢磨和研究才会有质的提高。图书馆馆员在为阅读者提供具体性服务的同时,应该想到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服务,更有效地把图书馆馆藏资源介绍给需要者,使图书馆的效用最大化。

3.3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强化

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的学科背景比较复杂,很多馆员并非专业出身,而且,他们从事的这份工作很多情况下也并非他们真正喜欢和热爱这个职业,而是客观环境使然。这种情况下,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强化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图书馆馆员真正喜欢这个职业,才能对这个职业产生兴趣,进而热爱它,并且在实际行动中积极地遵守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并努力在工作中找到这份职业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和效能感。

4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图书馆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创新;《2019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

早在2009年初,国际图联便在“信息素养资源目录”数据库设计说明中明确指出:开放数字环境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不仅要夯实用户识别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基础,还应增强用户对信息的交互、分享、整合、应用与再造技能[1]。2015年12月,国际图联学校图书馆组织《国际图联学校图书馆指南(第2版)》,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方法与内容做了进一步明确规范。近年来,我国图情学界高度重视国际图联所提出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新理念、新要求、新战略。文章从两个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即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核心内容和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方式方法。

一、《2019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要点解析

自2017年起,国际图联与华盛顿大学技术与社会变化小组合作年度发展和信息获取报告,主要基于连接性、社会和文化规范、技能三个维度,全面评估世界各地公共信息组织在信息传递、信息获取与信息增值等方面取得的进展。2019年5月23日的《2019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研究团队在探究“未来五年信息素养教育的合作伙伴”“哪些趋势和技术会驱动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如何制定兼具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等问题的基础上所得出的最新的学术成果[2]。《报告》特别提到影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五大关键趋势:建立健全信息与通讯基础设施、营造积极的信息使用环境、提升用户全链条信息处理能力、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促进信息素养教育与高校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此外,《报告》围绕“数字素养与元素养教育”“促进真实的学习”“跟踪和评估证据”“拓展信息获取渠道”等十个专题进行案例研究,为读者全面地介绍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先进做法。通过对五大关键趋势和十个专题的分析,可以提炼出《报告》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论述要点。第一,《报告》建议高校图书馆应与校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的利益相关者达成战略联合作,有效聚合优势信息素养教育资源,释放多主体协作服务红利。在第五章中,《报告》列举了三类可增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供给能力的实践策略:一是设置信息素养馆员岗位,专职负责,为用户的信息获取与信息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持,并辅助校内师生获取学术情报、学习数据分析工具,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用户科研成果;二是发挥校内学科专家的智囊优势,鼓励通过结构化研讨、经验分享、专题讲座等手段,补齐用户在教学科研中的信息素养短板;三是与学术数据服务商合作,提供兼具增值性与时效性的资源推荐服务,让用户既可多渠道便捷获取目标信息,又可在数据检索、科技查新的过程中进一步锤炼信息能力。第二,《报告》主张高校图书馆创建贯穿用户教学科研全流程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不仅与用户关切相适配,而且无缝对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在第三章中,《报告》深入论证了创新与用户科研进度、专业方向、学科类别相契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方面,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只有高度聚焦用户当前所面临的信息技术瓶颈,并覆盖用户教学科研的全周期,方能实现协同推进信息素922020年第17期总第371期学研VIEWONPUBLISHING养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由于用户在使用情景与知识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应基于差异化的用户画像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内容。第三,《报告》多次强调,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数据、平台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构建具有标准化类目、层次化分级与可视化推送等功能的信息素养教学辅助系统,并将其与翻转课堂、网络社群化教学、行动学习等互动式教学法相融合,确保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供需的平衡。如《报告》以格拉斯哥大学图书馆的“RemoteandBendedTeaching”翻转课堂项目为例,提出了信息素养教育手段改造方案:借助LibGuides系统、元数据仓储、Tax-folk混合导航等新媒体技术,打造信息素养教学平台,并在自媒体公众号、移动图书馆等平台开辟信息素养教育专区,教学人员不仅可定制化、个性化地为用户讲授信息素养知识,还可在融合社交、媒体与移动等细分场景中与用户展开实时互动。

二、基于《报告》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可行架构

本研究以《报告》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论述要点为依据,构建由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三类模块组成的可行性框架。其中,教育主体模块的功能内涵是与校内二级学院、校内顶尖学者、校外机构进行常态化信息素养教育合作;教育内容模块的功能内涵是构建基于用户画像的层次化结构化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体系;教育手段模块的功能内涵是依托以LibGuides为代表的新媒体学科服务平台,对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进行嵌入式、交互性升级。在这三类模块的协同作用下,将大大增强用户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关注度、参与度与忠诚度。1.教育主体模块:多主体协同联动的跨域合作。该模块是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边际产出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与校内外多主体构建协同共生式的合作机制,可有效降低信息素养教育的投入成本。该模块的关键构成单元为:与校内二级学院联合开发教育项目、聘请校内顶尖学者作为兼职馆员、与校外机构合力筑造实践平台。其中,与校内二级学院联合开发教育项目的功能在于与校内具有学科优势的院系、文献资源中心、信息技术部门形成信息素养教育分布式协作联盟,在充分发挥多主体信息素养教育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促进联盟成员全流程参与信息素养的教育工作;聘请校内顶尖学者作为兼职馆员,面向全校遴选具有较强信息素养、数据素养、科研素养、版权素养与媒介素养的顶尖学者,使其配合馆员开展融入用户科研学习生活的信息素养教育。与校外机构合力筑造实践平台是推动用户信息素养能力实践性转化的有效方式,即基于学思结合、学做结合、学以致用原则联合校外数据商、创客机构,打造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基地,为用户创造沙盘模拟、校外实训等信息素养实践机会。2.教育内容模块:基于用户需求画像的阶梯式教育体系。高校图书馆通过创建基于用户需求画像的阶梯式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素养的学习需求,并为增强信息素养教育的定制化、分众化奠定基础。该模块包括两类构成单元:优化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设计逻辑和重塑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结构。其中,优化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设计逻辑旨在遵循“宏观—中观—微观”的结构化内容设计原则。如从培养用户批判性思维、协作性意识与元认知能力的宏观角度出发,设计以批判性阅读训练、反思性写作训练、信息分析与解读能力训练为主题的信息技能专题讨论会;基于提升用户研究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与独立分析能力的中观视域,创建与行业标准相对接且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信息素养在线教程;面向新生等微观对象开设引导其正确地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整理与利用的信息素养学位课程。重塑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结构是满足用户差异化、多样性信息素养需求的重要保障。结合我国高校师生信息素养能力现状,应从信息检索教育和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着手,开发既可解决用户数据挖掘、数据清洗、数据聚类等数据检索利用的技术瓶颈,又囊括从科研定题到成果全流程细分内容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3.教育手段模块:利用新媒体技术营造沉浸式交互体验。教育手段模块的实践目标是应用学科资源导航门户、慕课平台、智能学习系统等新媒体教学媒介,持续探索新媒体和智能社交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升级。《报告》认为,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社区化、智能化信息素养教育手段,可为用户带来极具沉浸与交互性的学习体验。为此,高校图书馆要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信息素养教育的人性化程度,切实增强用户的感知价值。该模块由两类单元构成,一是创建智能化、项目化、游戏化的信息素养培养方式,以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基于“问答式社交”理念的朋辈社群为代表。其中,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课后即时评价”全链条信息素养学习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模式下协作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基于“问答式社交”理念的朋辈社群旨在联合问答社交服务平台打造具有自我学习、自我进化功能的信息素养教育系统,让用户在专题化信息收集、整理、利用、交流过程中学习和实践信息素养,助力其内化技能、创生知识。二是基于LibGuides平台的嵌入式教学,即利用LibGuides软件创建一个集信息素养知识、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资源库、馆员培训、学习评估、学术交流指导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并实时对接用户专业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流程节点,开展全周期嵌入式的信息素养教育。

三、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实践策略

1.深化教育主体的协同度,集聚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第一,实现与校内院系部门间的耦合联动,借助校内教学科研资源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供给能力。高校图书馆可与校内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发信息素养在线教程、资源指南、线下课程与视频课件,并提供联盟式的信息素养教学服务,拓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价值边界。第二,广泛吸纳校内杰出科研工作者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新生力量。《报告》建议,让具有优秀科研业绩与社会影响力的校内专家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主体。我国高校图书馆可邀请校内入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的科研工作者兼任咨询馆员和学术导师,通过结构化研讨、行动学习工作坊、案例教学等手段高效解答用户信息素养疑问;依托网络直播间、短视频平台将校内专家打造为自带流量的主播,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宣传推介学生研究指南、信息技术趋势、信息全流程处理等信息素养的学习资料与学习方法。第三,促进馆方与校外机构常态化,共建共享信息素养教育资源。一方面,与国际权威的学术数据服务商签订引文索引协议,依托CALIS、MetaLib、SFX等数字资源检索平台提供学科前沿文献、专业数据资源、参考文献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等开放式信息素养知识推荐服务。另一方面,鉴于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工作周期长、专业复杂性高且学科涉猎广泛的系统工程,高校图书馆还应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价值共创的原则达成馆际间信息素养教育的战略合作,并积极争取图书馆行业组织与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与资源支持。2.提高教育内容的层次感,靶向对接用户需求与教学科研进度。第一,基于差异化需求画像规划逐级递进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信息素养教育内容须符合用户从低阶认知(信息检索)到高阶认知(信息分析、评价、创造)螺旋式上升的客观规律,形成涵盖信息需求识别、信息源审视、信息组织管理到知识创新、成果的全链条学习内容。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以《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为依据,将信息素养教育对象划分为学术型(教师、研究生)、应用型(本科生)两类人群。学术型用户信息素养课程偏重于提升与用户研究方向、科研领域高度相关的信息批判、反思、合作和创造能力;应用型用户信息素养课程内容侧重培养文献管理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作业分解能力与时间规划能力。第二,深度嵌入教学科研全过程,使信息素养教育成为用户学习生涯的有机组成部分。参考《报告》研究成果,高校图书馆应组建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教学团队,将信息素养教育无缝、渐进地整合到院系专业课程与用户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如高校图书馆可通过PDCA循环工作法增强信息素养教育对教学科研的支撑度。考虑到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证性与探索性特点,高校图书馆还可依托数字学术空间为科研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数据的创建、分析、管理和交互培训服务,鼓励以同伴协作的方式,让处于不同科研节点的用户能够自主进行科研素养专业训练。3.增强教育手段的亲和力,利用新媒体促进信息素养知识内化。一方面,设计具有“助学+自学+导学”多重功能的翻转课堂。我国高校图书馆可采用如下两类翻转课堂教学法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知识内化效率。一类是基于“问题导向”的信息素养翻转课堂,即通过自媒体公众号广泛征集用户在信息素养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困惑,由教学人员扮演“建导师”与“催化师”角色,这主要基于“5W1H”理论,引导用户在有学习共享设备、数据可视化服务设施与研讨交流室的数字学术空间内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此举有助于培养师生的信息资源挖掘与思辨能力[3]。另一类是面向“超前化教育”的信息素养翻转课堂,教学对象主要为有意进行专业性信息素养学习的人员,利用移动图书馆智能识别用户当前的学习与科研重难点,并对其进行语义化、学科化关联整合,以便描述与其远期信息素养需求相契合的用户画像,通过“限时作业”“萝卜分享会”等情景教学法,引导用户主动学习前沿信息技术、学科理论与数据策管手段。另一方面,借助LibGuides平台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高校图书馆可尝试利用LibGuides平台中的“Guides”模块、“Page”单元与“Box”插件打造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系统。其中,“Guides”模块对应所在学校的强势学科;“Page”单元内含信息意识调查、信息素养基础教育、信息素养测试以及相关网站链接;“Box”插件则主要提供信息素养学科资源导引、培训讲座、课件下载、论文写作、文献管理等多样化内容支持。学科馆员可利用其动态匹配用户的学科专业与信息需求,嵌入全校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学习过程中,进而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公众号中的“频道页”“猜你喜欢页”“发现页”中创建机构知识库、查询窗口、信息素养资源搜索引擎等,向用户推送与其教学科研进程相吻合的个性化资源,以增强信息素养教育的可达性与协调性。

参考文献:

[1]庄晓娟.图书馆数字素养服务研究与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9(4):6-9.

[2]魏彩霞.《国际图联趋势报告2018》解析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9(1):141-146.

图书馆教育范文篇9

作为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信息素质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为目标,以期协助完成对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关于其内涵,学术界主要从3种角度对其展开研讨。第一种观点是站在人的角度,借由论述具备信息素质人才的特质或能力来描述信息素质教育;第二种观点则是利用概念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与信息素质相关的概念来描述信息素质;第三种观点则是从现象学的观念来剖析信息素质的内涵。以上3种观点分别从人和概念之间相关性以及现象学的角度对信息素质教育展开研究,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目前学术界未对信息素质教育内涵进行精准、统一的定义[1]。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本文认为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适应信息时代要求,以培养在信息道德、信息观念和信息主体方面有较强意识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在实际教育实践中激发学生的信息主动精神,增强其信息心理素质,以最大限度开发其信息潜能。

二、国内高校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有700多所高校开设了与信息素质教育相关的课程。但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确立,信息素质教育面临空前的压力。由新型计算机技术、数字化信息技术和新型网络技术构成的新信息环境,强烈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通过定量分析研究文献后可以看出,目前对信息素质教育进行研究的人员大多以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和信息管理专业的师生们为主[2]。高校图书馆被称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可大部分学生只满足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课余时间对自身的知识面扩展没有足够重视,对信息环境的认识不足,更谈不上有检索效率了。所以由高校图书馆或者信息中心独立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模式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无法实现,信息素质教育也不能更具针对性和深层次地开展下去。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的必备条件是有专业学术队伍的建设,我国目前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知名专家、学术带头人不足;没有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充分优化整合的学术队伍。此外,我国目前高校大部分图书馆的图书馆员只能称作是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而不是图书馆专业技术工作的专家,人员素质相对较低,远不能满足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需要。这也是制约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开展高水准的信息素质教育,还需要有相关的评价标准体系。之所以我国的高等学校没有形成一套能够得到公认并推广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体系,是因为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还不够发达,没有相关的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来对此进行全面的研究以制定相应的标准。所以信息素质评价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完善也在制约着信息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三、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面授教育

我国传统教育主要就是以面授为主。也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比较直观的方式,具体包括:新生入馆教育、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培训与讲座。1.新生入馆教育新生入馆教育是学生进入高校后最先接触到的信息素质教育形式。各高校图书馆一般是从9月份开展“新生入馆教育”,通过简单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图书馆的机构设置、资源布局、服务项目、规章制度等,这样学生们在入学之初就能很快地意识到高校图书馆对他们的真正意义所在。2.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信息素质教育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检索基础知识、信息综合分析、信息评价、数据库的检索技术与方法、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等5个方面[3]。开展文献信息检索课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和对科技情报的敏锐感,而且是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各高校所开设的文检课主要涉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笔者所在的图书馆结合本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及馆藏特色资源已经面向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开设了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图书馆老师担任全部教学任务。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特点,文检课的教学重点也有所不同,对本科生主要是要求了解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性知识以及掌握一般的检索技能,而对研究生则要求对其专业学术领域的信息资源深入挖掘并加以利用,加强其信息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文检课教学在内容和方法等许多方面已经跟不上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适当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文检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能力以及使用好各种数据库,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加大关于网络检索的基本知识,搜索引擎检索技巧,逻辑组配检索词,数据库专题检索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实现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更新,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生动直观的教学和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并根据各个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调整课件,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开展各种培训与讲座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有利的条件,根据本学校的各个专业、学科设置情况以及针对一些重点优势学科开展面向师生的培训与讲座。比如我校图书馆不定期地对广大师生进行数据库使用方法及技巧的培训,长期开展“培训进院系”活动:先与各学院充分沟通,然后由图书馆老师或者数据库培训师进入院系,对其学院师生做极具针对性的培训,这样充分实现了图书馆馆员与专业教师相结合,共同参与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通过近几年培训活动的开展,很多师生已经认识到现在的图书馆正在由传统型逐步转化为现代化、数字化的图书馆。

(二)远程教育

面授教育能比较直观地传达给对方想要的信息,但是要受到时间、地点、人为因素的约束,而且受益人数不多,影响力有限。而远程在线教育则可以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可使更多的人同时获取资源信息,且实践操作非常便捷。目前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的Blackboard教学系统平台、清华大学的网络课堂,这些都是基于互联网为介质的课程管理系统。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已经真正纳入了学校的网络教学系统平台[4]。我校新图书馆集成网络中心和电教中心的优势,已经建设有一间标清全自动录播室,可供教师和专家们进行精品课程、讲座和专题的自动实时录播,并可以远程网络同步教学。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正在筹建一座高清全自动录播室。足不出户犹如亲临课堂的目标已经基本可以实现了。远程在线教育更加注重培养用户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不仅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也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三)互动式教育

互动式教育指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互动探讨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其主要形式有:BBS、手机图书馆、微博等。大部分高校的BBS都会对图书馆开辟出一块专版,由图书馆的老师来负责管理并实现与全校师生的交流互动。例如我校图书馆在校园网的BBS上就有“读者荐书”这一专版,可供用户进行交流心得、沟通思想、学习探讨和反馈意见。手机图书馆也是目前各图书馆推出的一个新的交流互动平台。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迅猛发展,移动图书馆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如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的图书馆已经建成移动图书馆平台,只要用户通过手机的无线网络接入,就可以访问图书馆资源,进行数据库资源的检索以及接收图书馆提供的各种定制服务,即可实现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来对图书进行检索、预约、续借、挂失等操作。图书馆移动终端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利用,是图书馆进行信息服务延伸的又一新途径。微博作为一个新型的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可以使读者更好地收集、交流信息,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图书馆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成为一个新的读者信息收集渠道。借助该平台,读者可以及时有效获取图书馆的最新信息,并轻松实现互动交流;图书馆也可以借由微博迅速获悉读者反馈意见、建议及深层次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群众奠定了夯实的基础。鉴于此,很多图书馆皆已开通专门的学科微博,通过新书推荐、活动预告等内容,与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这种方式逐步为大家所接受,吸引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于此同时,微博自身所具有的交互性、及时性等特征,在图书馆形象宣传方面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微博有一定的字数限制,这对图书馆开设微博服务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分栏组织信息以提高资源整合率、用词言简意赅,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一般而言,栏目可分为:信息公告、资源宣传、读者互动和数据库培训等四个基本模块。日前,高校图书馆还未具备成熟的微博意识,大部分仍处于宣传报道、收集读者信息等浅层次。而且,在图书馆内部微博意识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很少有人对微博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更谈不上灵活使用微博,驾驭整合资源;另一方面,遣词造句是一门学问,同样一份活动预告,不同的人写就会彰显出不同的文字效果,也就相应地产生不同的读者效应。因此建议图书馆开展微博工作时,走群众路线,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把图书馆微博服务做好、做强。深层次地挖掘微博的作用,将其应用于图书馆的各项业务也是信息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一条捷径。

四、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化途径

现代信息环境瞬息万变,为了使信息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更为广泛、深入和系统地开展,势必要对传统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进行优化。

(一)建立完善的信息素质教育机制,加强与其他教育管理部门的协作

信息素质教育跨学科和跨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要使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课程建设相结合,就要先理顺高校图书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各个专业院系、信息网络技术部门的关系,建立信息素质教育教师与院系专业教师的协作关系。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是以图书馆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主要形式还是以文献检索课为主要形式,所以要逐步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高校就要推行学科馆员制度,形成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专业教师合作的教学模式。图书馆员要成为课程与教学团队的一员,把信息素质教育当作学校的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任务,和其他专业教师共同合作,以信息技术知识为基础,把信息素质教育应用到各个专业学科中去,构建以信息为核心,围绕确认所需信息、寻获信息、评估信息、应用信息这4个方式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二)多元化信息素质教育体系

信息素质教育以信息学、图书馆学等方面知识为主,此外还涵括社会、经济、伦理、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其教学任务无法单一地依靠图书馆自身的资源来完成[5]。同时其学习的终身性也决定了不能简单地通过开设课程或培训讲座来完成,更不可能通过集中化开设课程的途径解决。因此,搭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多元化平台,必须根据其内涵和目标,以网络为基石,激励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在线互动教学。图书馆把握机遇,利用现有资源,增强专业指导能力,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支持下,提高师生间沟通频率。借助这种途径,就可以以螺旋形的方式有的放矢地安排好学生各个阶段的教学,借力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最佳的学习环境[6]。

(三)提高评价标准体系的制定速度

图书馆教育范文篇10

1.1树立大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图书馆是美育的课堂,也是培养人们审美意识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是社会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强调要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中美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更是必不可少。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加强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观,简而言之就是个体对外在世界的美好事物所持的基本观点。我们说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了正确的审美观,才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敏感度。一个人也只有在对事物审美形成一种兴趣时,他的意识才能够影响到他的行为,影响到他的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谈到审美修养。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创造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形成的外在条件。

1.2培养大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能够创造美才是审美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体现。审美都是在审美理想的指引下进行的:一方面,美的创造力离不开感受、感知,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创造美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需要大学生具备驾驭美的形式的能力。不同的美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懂得创造美的人一定是一个美的欣赏者。最后,大学生在美的创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个性的表现力。为此,高校图书馆要随时掌握时代信息脉搏,及时采购最新的文献资料,以丰富的藏书满足大学生创造美的需要。

1.3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应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标为宗旨开展服务。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美育教育必不可少。如何使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理想和正确的人生信念,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既是德育的教育范畴,同时也是美育的教育范畴,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均衡的人才。大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追求和向往真善美的事物、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这些无不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的含义。通过美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获得对外在世界的积极的认识,在审美实践活动与人生实践活动中锻造自我、完善自我。因此,美育在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图书馆实现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图书馆主要的三大组成要素是馆员、馆藏和读者服务。所以,要想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美育教育职能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并将三者联系起来,同时结合外部自然因素,使图书馆达到美育教育功能最大化。

2.1美化室内环境,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美的存在

图书馆是学校文化积淀的一个缩影,是学校实现育人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在环境美是图书馆美育的第一体现。首先,在采光照明和色彩方面,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光源。舒适的自然光线会令读者身心愉悦、心态平和,让读者充分感受阳光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在色彩选择方面,阅览室是读者比较集中的场所,其色彩搭配必须充分考虑到色彩对读者生理和心理环境的影响。例如:墙面宜采用浅色,使读者感到安静;阅览桌椅采用木色最为适宜,整个空间应以暖色系为主。最后,图书馆应适当放一些绿色植物作为点缀,增加图书馆的生机和活力。这样,读者处在优美的环境当中,心情舒畅,在享受美的同时,可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2.2丰富馆藏文献资源,让读者体味知识美的意境

丰富的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实施美育教育的物质基础。所以,图书馆要严格把好文献采购关,做到认真做调研、细心选购。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广大师生教学、科研和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出本校专业特色。比如:军事飞行院校就要注重收藏军事类、航空航天类的文献。其次,根据读者对美学艺术类信息的需求,专门采购一些知识与趣味并重、美感与情趣相长的图书,以及一些能提高大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的美育类书籍。通过多样的馆藏资源,特别是美学、艺术类文献来感染人、激励人,使读者从精美的文字中感受到文学之美、艺术之美,从严谨的推理演绎中感受到逻辑之美,通过阅读激发读者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以及热爱祖国的爱国之情。

2.3提高馆员服务质量,让读者实现精神美的升华

图书馆美育教育的实现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馆员高质量的服务来实现的。首先,所有馆员要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要仪表庄重、服饰整洁、态度热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善于主动去了解读者的需求,根据不同读者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总之,要时时体现出一种闪光的人格魅力,用行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读者。其次,馆员的言谈举止对读者的语言和行为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要使用规范的礼貌用语,要以文明、谦和为基调来引导读者行为,多用“请、你好、谢谢”等词语,而尽量避免一些口气生硬的词语。图书馆服务应处处体现以人为本,设置一些温馨提示牌,如:“请保管好您的物品、请进门刷卡”等等。最后,随着现代化、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员已不再是简单的文献搜集者和保管者,而要求馆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过硬的业务素质,为读者进行阅读指导、解答读者信息咨询,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把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美。

2.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读者激发创造美的潜能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能够激发读者创造美的潜能,提高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如举办读书征文活动、主题演讲、阅读经验交流座谈会以及外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等。同时,图书馆应多开展精品图书荐读、举办各种类型的书展等活动,来引导读者追求新知,感受知识中蕴含的美。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