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系统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5 00:10:58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篇1

[论文摘要]通过对常用藏书剔除的方法的分析,阐明依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藏书剔除的组织、计划、实施,及其方法和步骤,提出进行以3~5年为周期的藏书剔除,有利于馆藏结构的持续改善。

藏书剔除即“将某些图书从基本藏书区中撤出,转人某种辅助藏书区、储存中心,或加以注销”的一个过程,将一部分失去使用价值或利用率很低的书刊撤离一线书库[1],可使留下来的藏书更加符合图书馆的任务和读者需要。

一、常用方法的藏书剔除

常用的藏书剔除办法主要有主观判断法、书龄判断法、使用年限法等,其中主观判断法是藏书剔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馆员按照事先拟订的一系列相关的剔除标准(或准则),凭借自己的经验,直接在书架上剔除文献资料。面对的是知识内容千差万别、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藏书,运用主观判断法进行藏书剔除的尺度很难把握。

书龄判断法是根据图书年代进行藏书剔除的一种方法。可是相同书龄图书的利用率会相差甚远,单纯以年代决定藏书的去留,就有可能把一些有价值的、使用率高的旧书剔除出去,或者留下许多书龄较短、不符合读者需求的图书。

文献寿命“半衰期”体现的是知识情报的老化与更新的基本规律,可以作为一线书库藏书剔除的一个参考依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量化某一馆藏是否超出其有效使用年限,或着超出了多少,都是很困难的。

调查研究法是开展特定范围(读者、专家)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藏书剔除的一种方法。它过分注重代表范围内的即时需求,忽视馆藏体系整体的、长远的建设和发展。

滞架时间是反映图书使用情况的一个客观标准,如果大量利用率很低的馆藏文献继续留在一线书库,会增加馆藏的承载负担和经济支出,增加读者查找和获取的时间。但如果图书没有放到规定位置,或者读者没有发现它,那么它自然没有被利用的记录,很可能就被选为剔除对象。

目标比对法是根据资源建设目标进行藏书剔除的一种方法。然而,藏书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这种方法有时会加大滞后的周期。

上述方法从不同角度为藏书剔除提供依据,总体上说是各有千秋。有些时候,单独使用上述方法在时间、人力、质量等方面难以满足藏书剔除的需要,需要结合目标、摸索更先进、更科学、更合适的藏书剔除方法。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概况

图书馆管理系统,又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自国内图书馆开始运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到目前已经将传统的图书馆业务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管理,从简单的单个模块管理提升到功能齐全和强大的集成系统,使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包括采访、编目、流通、连续出版物管理、公共检索等,在一个书目数据库中得以实现。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管理系统全面普及,传统的人工工作逐项逐项地被计算机代替。图书馆管理系统本身从图书馆内部提供信息资源朝着馆际之间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的多媒体化[2-3]方向发展。图书馆管理系统实时显示图书的库存数量、种类,以及图书的借阅情况,有助于动态的分析和决策,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基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藏书剔除

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当前,依托各集成管理系统的功能,跟踪特定读者群,核实电子文献、各种数据库、虚拟馆藏的覆盖面、特色和利用情况。与对口院系、各专业尤其重点学科、基地建立长期的联系,掌握对口院系学科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学生和教师用书需求。根据入藏、流通、阅览统计,确定反映本馆利用状况的藏书周转基点,研究剔除一部分非本馆特色学科的文献、剔除一部分少人问津的文献,对藏书结构、满足率、利用率造成的影响。传统的藏书剔除工作也可以根据计划进度、一个库一个库、一类一类、持续不断地开展,形成一个经常性、制度化、规范化、以3~5年为周期的、按主题(或按类别)的藏书剔除制度。

利用计算机很容易列出长期滞架文献的清单,但是要从这几十万条数据中判断出哪些图书应该在这一批剔除的确有困难。况且,判断馆藏图书是否有使用价值,使用频率的高低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使用频率的高低并不一定与使用价值的大小同步,滞架书刊中不乏一些内容质量、及其时效性都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书刊,不应属于剔除之列。因此必须启用专用的系统,把具体的量化指标限定条件输入计算机,如历年利用率要求、出版时间要求、复本数量要求、外观状态要求、修补次数要求等,其中连续利用率、出版时间、复本数量可以从数据库获得,外观状态和修补次数如果有记录以记录为准,没有记录则认定外观状态正常、修补次数为零。在计算机分类分类平成检索之后,记录符合条件的分类结果,生成一个符合量化指标的表单。面对学科知识千差万别、书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具体藏书,不是用几条原则标准就能决定取舍的,随时都可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须对藏书进行逐类审查、逐种鉴别的,任何僵化的、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需要对拟剔除文献进行必要的复审。

对于通过复核的拟剔文献,才可以分门别类交付工作人员把对应的文献逐一从架位上按顺序抽取出来,按顺序集中存放。下架后应设一道复核工序,即由复核人员对下架的剔除文献进行认真核对,以防止误剔、漏剔。同时,对获批下架文献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把剔除文献的去向反映到相应的数据库,调整库位,生成新的排架号。

藏书剔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藏书质量,让使用率高的藏书留在一线书库的开架书位上,方便读者取用,提高流通书位的利用率,控制开馆成本。斯坦利J斯洛特的相关研究表明:“当一个图书馆的核心藏书占该馆现有图书的72~84%时,可以保证满足99%的读者使用需求”,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图书馆将其现有藏书的16~28%图书予以剔除,会对1%的读者需求产生影响。所以储藏剔除不能将剔除文献轻率地抛弃,对尚有一定参考、利用价值的书刊,优先移至贮藏书库,密集排架,以为读者可能产生的特殊文献需求提供保障。通过对藏书剔除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和解决,可从藏书是否符合读者群的需求、藏书分类是否恰当、藏书著录是否准确、藏书排架是否符合读者习惯等一个个侧面为馆员改进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反馈信息,进而有利于修正和调整资源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藏书剔除是藏书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前提下,依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功能,可为藏书剔除工作提供更客观、更准确的依据,并有效地保障藏书剔除的进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娟,现代图书馆的藏书剔除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6.(26)3:255-256.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篇2

论文摘要:本系统以文档管理为核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有效地控制各种文档的产生,管理文档的存取访问,对文档进行有效管理。

1开发背景

办公管理系统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推出的新概念,而在图书馆历经了传统图书馆和自动化图书馆开始进入数字化图书馆阶段的今天,办公管理系统的引入更使图书馆界如虎添翼。在办公信息化的大潮下,文件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尤为重要。笔者近年经历了本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升格师范大学水平评估以及业内的图书馆评估,对文件管理的重要性体会颇深,大量的历年的文件、业务档案及不断修订的规章制度等,如果有一种有别于图书分类法的一个档案管理系统,那么我们的工作效率会事半功倍。由此笔者针对图书馆的特点申请了一项课题,组织人员研制出一套文件管理系统: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文件管理系统。

2平台简介

本系统是采用当前运用最广泛的B/S结构模型,后台采用Microsoft Access作为数据库。Access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的桌面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是Office系列应用软件之一。它提供了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7种用于建立数据库系统的对象,提供了多种向导、生成器、模板,把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界面设计、报表生成等操作规范化,为建立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方便,也使得普通用户不必编写代码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数据管理的任务。

前台所用的ASP语言(Active Server Pages)是微软公司为了克服CGI严重的扩展性问题而开发的。解决了多用户访问进程,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资源。ASP技术简化了Web程序开发,支持动态Web设计。ASP只用于服务器端,执行动态的、交互式的、高效率的站点服务器应用系统。ASP以标记语言的形式嵌入到HTML中并发送到客户端,但是,显示在客户端浏览器的只是ASP执行结果所生成的页面,而其本身根本看不到,所以安全性很好。同时,ASP也支持脚本语言,只要服务器端装了脚本引擎就可以方便地架构网站。

系统运行环境是微软的l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它把World WideWebserver,Gopher server和FtPsevrer全部包容在里面。IIs能网页,并且由ASP,Java,VBscript产生页面,有着一些扩展功能。IIs支持有编辑环境的界面(FRONTPAGE)、有全文检索功能的界面(INDEX SERVER)、有多媒体功能的界面(NET SHOW),IIS6.0包括许多新功能,它们旨在帮助企业、lT专业人士和Web管理员实现其网站(他们可能拥有位于单个Ils服务器或多个服务器上的数千个网站)在性能、可靠性、可伸缩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目标。

ASP+Access+IIs开发中小型网络系统一直被视为黄金组合,这样的结合对系统的资源占用适宜,每个部分都能很好地发挥其功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安全性上也有很好的选择。

3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3.1普通用户

3.1.1登录验证

为了确保本系统特殊用户的单一性和系统的安全性,系统不设置注册功能,所有账号和初始密码均由普通用户向管理员申请。

3.1.2用户信息查看及修改

用户可以对自己的基本资料(如姓名、所在部门、E—mail、联系电话等)以及密码进行浏览和修改。

3.1.3查看文件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文件、档案资料(如相关文件、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月报、年报等日常工作文档)共享,由管理员负责上传,普通用户可以浏览和下载。

3.1.4用户上传待审核文档

该模块针对由下级部门拟订的文档提供一个审核功能,如月报、年报、读者意见反馈、馆际交流、各部门统计报告等,待审定后再上传到数据库。

3.1.5文件检索

为了加快用户对文件档案的查找速度进而提高办公效率,系统设计了一个专门的文件检索功能,包括普通检索和高级检索。

普通检索:可提供文件名、主题、分类号、文件号、发文单位及发文时间等检索途径(见图1)。

高级检索:提供了普通检索所具有的检索途径,并进行组配检索(见图2)。

3.2管理员

3.2.1登录验证

管理员的后台管理登录可以通过在首页右下角处点击“管理员入口”,进入管理员操作界面,进行身份验证并登录系统。

3.2.2管理员信息查看及修改

管理员可以对自己的基本资料(姓名、所在部门、E—mail、联系电话等)以及密码进行浏览和修改。

3.2.3用户管理

管理员可对系统的普通用户进行分配,同时还可以对用户的基本资料进行查看、修改和删除用户,以确保数据库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3.2.4文件管理

对文件进行管理是本系统的主要目的,在文件管理模块巾,管理员可以上传文件、修改文件和删除文件,同时也可以对文件进行浏览和下载。

3.2.5审核文件

本系统提供了文件审核功能.普通用户上传的文件只有经过管理员审核才能,确保了文件著录的规范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3.2.6文件检索

管理员用户是通过管理员进行区分的,对管理员来说,在日常工作中对文件的检索也是必不可少的,检索结果出来后可进行浏览和下载。

3.2.7服务器信息

为了方便管理员能实时了解服务器的信息以及对服务器的运作情况进行监控,系统设计了一个服务器实时信息反馈模块。可查看服务器的有关参数、组件支持情况巾的IIS自带的ASP组件、常见的文件上传和管理组件。

4系统功能特色

4.1系统低成本性

由于系统本身的开发工具语言和运行平台的简单性,决定了系统在架构和运行维护上的成本都是比较低的;不仅如此,在需求分析阶段,对各种需求结合开发工具设计,使得系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了系统数据库以及脚本语言的特色,使得系统在运行时对资源的占用相对较少,大大地提高了运行速度,为快速办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稳定的安全性

首先,本系统考虑到用户是有针对性的特殊群体,每个人都能进人但又必须通过身份验证;其二。本系统不提供注册功能,要想得到账号和密码必须向管理员提出申请,由管理员统一分配账号,预防不法者对内部资料档案的窃取;其三,本系统在开发过程中通过对“session”变量的合理运用,防止不法者通过直接对URL的访问来跳过身份验证页面进而访问系统的其他资源页面,一旦用户没有通过登录页面的身份验证,系统将其他页面进行隐藏,非法用户将浏览不到任何资源。另外,系统通过对“session”变量的时间设置,一旦用户停止操作时间过长,系统会要求用户进行重新登录进行身份验证,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系统内部资料的安全性。

4.3良好的交互性

系统通过在各个页面中对各个操作步骤的人性化提示,使得一些电脑操作技能较弱的用户也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操作,从而对提高办公效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4文件管理的科学性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笔者考虑到文件及档案资料可由不同层次部门产生的特点(如由上级分发的文件,同级之间的函件,下级的申请,各种业务统计等),特别设计了文件审核这一流程,各种文件在前都必须经过管理员的审核,为文件著录的规范性和文件管理的科学性提供了前提保证。

4.5组配检索功能

随着数据库规模的扩大,档案数据量增多,就必然需要一种可实现多途径检索的功能,为此系统专门设计了高级检索功能,检索途径针对办公文件及日常档案的特点而设定。对字段内容比较特殊的文档可通过普通检索查询,而对字段内容很普通的文档则可通过高级检索来进行查找,即通过对多字段的逻辑组配,并选择相应的匹配模式,实现高级检索。组配检索使检索命中率大大提高,解决了档案管理巾存在的弊端,大大地节约了查找文件、档案资料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信息化办公的效率。

4.6数据信息类型多元化

本系统的数据信息包含文本、图像、视频、音频或任何其他类型的信息数据。

5结语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篇3

1.1概念厘定

信息资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起源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及发展的一门学科,它是在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下诞生的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理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进行管理,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及与信息相关的资源和信息系统进行管理。高校开设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通过信息分析、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信息描述、信息构建、信息安全等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等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并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把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并能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起源、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开设的图书馆学专业通过文献学概论、电子文献检索、现代图书馆学、数字图书馆、JAVA 程序设计、新型程序设计方法、图书馆业务实践、信息系统技术与管理、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库与知识库、高级软件工程、高级数据库理论、高级计算机网络、图形学与可视化、现代信息检索等课程的设置,旨在有针对性的培养图书馆方面的专业人才,挖掘图书馆作为文献储存库的价值,进行更有深度的情报交流与知识交流。

档案学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它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和档案事业管理的科学水平,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最终达到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的目的。高校开设的档案学专业通过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中国档案史、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网站建设、科技档案管理、档案法规学、档案文献检索、专门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计算机管理、外国档案管理等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档案专业人才,希望学生借鉴国外档案管理优势与经验,结合国内档案发展现状,运用专业技能管理档案文献,加强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建设档案室、档案馆等文化事业机构做出贡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于一体、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其研究重点是计算机软件的维护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但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也开始逐渐强调面向信息分析与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同时也注重与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研究相结合。高校开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通过管理类专业课程,诸如西方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概论、财务管理、基础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以及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诸如数据库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信息系统分析设计、JSP基础教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硬件技术概论、计算机网络、管理应用软件开发等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解决计算机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有着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重点,四大专业在高校中的开设也各具特色,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与素质,突出人才发展的专业性。

1.2概念辨析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者紧密又有区别。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是从传统的图书馆学发展而来的,它偏重于对文献信息的研究,还涉及信息资源的相关法规政策等问题。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伴随信息化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偏重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从高校课程设置来看,两大专业有很多重合或者相似的科目。但不能因此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子学科,更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2.国内部分高校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对比

2.1北京大学

图书馆学硕士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专业基础、能够掌握现代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以及熟悉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与方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培养拥有系统的档案学文化知识与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或资料信息中心、办公厅(室),各级各类档案馆(局)、图书馆、情报机构、史志部门等从事档案管理与档案信息服务、行政管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文秘、编史修志等工作及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是要培养具有比较宽厚的专业背景,掌握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实际操作与应用技能,掌握信息资源管理及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能够适应当代信息社会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现实需求,从事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及计算机系统管理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2.2中国人民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硕士意在培养信息技术基础扎实并具有良好管理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对象应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者能够独立承担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掌握信息资源管理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知识、技能与方法,可以胜任国家机构、党政团体和各种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图书馆学硕士旨在培养能够在图书馆以及其他信息管理机构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及利用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档案学本科重在培养从事档案管理及档案行政管理、档案资源开发及档案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能够胜任办公室科学管理及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维护和技术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是要培养可在国家机关、工商企业部门、金融机构及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与维护等方面的管理人才。

2.3武汉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本科旨在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多元化需要、掌握信息基础技能,具有较好信息素养、可胜任各类政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公共信息工作部门的信息咨询、信息处理、信息服务尤其是电子信息服务等部门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图书馆学本科重在培养具有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具备灵活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检索、组织、描述、分析、评价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在各类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与管理工作的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培养具有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政务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掌握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种信息机构从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是要培养具有信息管理学基础、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系统思想以及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4南京大学

图书馆学本科重在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宽泛知识面、深厚文献功底、能够从事知识资源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宽泛知识面、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从事档案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旨在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宽泛知识面、较强的技术能力、能够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5苏州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本科旨在重点培养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机构从事信息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与咨询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学本科是要培养具备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组织、检索、分析、评价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能从事图书馆学研究,并能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主要培养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需要,能在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种信息机构从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专业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胜任信息化社会中各类社会组织的文秘、档案管理、行政事务管理、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与管理、电子政务网站建设与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重在培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软硬件开发、设计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综合上述介绍不难发现,几所高校的这几个专业都强调信息资源管理的能力培养,反映出四大专业在学科范畴上的交叉性。目前,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在国内是新兴专业,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置此本科专业。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活动进行组织、规划、协调与控制的一门学科,它要求专业人才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但更多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加强对信息的敏感度,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取信息。档案学专业和图书馆专业在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中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有些高校甚至将二者合并设为一个专业。档案学专业人才主要从事档案资源的管理,是一种“社会记忆”工作,而图书馆学专业人才主要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构成要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相对而言对计算机科学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重在培养技术型人才。

3.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相互渗透与交融

3.1创意档案

2001年,一个叫做“创意档案(Creative Archive)”的BBC姊妹创新开放了部分BBC大容量的档案文件――这个档案囊括了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图书馆。公众可以按照他们的喜好免费享用这项内容,当然是非商业用途。

从此案例中可看出,档案文件包含了图书馆的内容,而这种对数字图书馆的内容进行整合必须依赖信息技术。同时,“创意档案”内容的处理与开放则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公众对此种信息资源的享用是以用户的角色参与信息服务过程的体现。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四大专业的紧密联系。

3.2图书的数字化整合

像Google这样的公司,以及哈佛、牛津、斯坦福这样有影响力的机构的图书馆馆员,他们几千本几千本地迅速扫描这些书并将其数字化。与各种各样的传媒一起,这些电子书会被整合在一起进入知识与文明的图书馆。当这个全新而真实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成熟了,它将为合作、学习、创新提供一个共享平台,将使现在的因特网看起来像个二手书店。

从此案例可总结出,这样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其实就是一个数字图书馆,将图书数字化然后提供共享平台的过程实则体现了对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的改变,具体而言就是图书馆馆员对馆藏纸质信息资源的管理的创新。而这样一个过程无疑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而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很容易想象档案纸质资料也可以相类似地被进行数字化整合。

3.3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的渊源联系与区别

无论是从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的交叉重复性来看,还是从历史渊源、现实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共性来看,图书馆学与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都有着同族的关系。

图书馆学、档案学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都是信息资源,档案文献和图书文献都是知识载体。我国早期的图书馆工作与档案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理论研究都是围绕文献如图书和档案的生产、采集、评价、组织、存储、传输、检索和传播等过程,技术方法上都是围绕索引技术、集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文献缩微技术等核心技术开展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与图书馆学、档案学有着密切关系。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很多必要条件,诸如大量的实践经验、理论原则与工作方法,它们在信息资源管理的很多领域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和总结,从而对信息资源管理形成学科体系架构产生了有利影响。图书馆学研究中广泛运用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图书馆更有成效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与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用户研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随着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实现了以信息系统为中心到以信息用户为中心的转变,用户的角色力量在增强,信息管理越来越重视用户的指向性。

图书馆学、档案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由于各自研究对象具有其特殊性,因而在管理制度、原则和技术方法上各具特色、彼此独立,学科性质和学科研究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图书馆学一直以来都注重知识的传播、共享和利用,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图书馆学工作者都将研究的视角集中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和高效信息检索、信息共享等领域。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其开放程度高,几乎所有的公民都可获得图书馆的资源。档案学最广泛的应用即是在档案室和档案馆内管理档案文献的实践。档案在一定时间内有着较强的机密性,因此,建立保密制度和开放制度是必要的。档案多数为原稿,档案室和档案馆都建立特殊的利用制度,规定档案文献一般不能外借出馆。档案的存毁也有相应的鉴定制度,不同的档案文献归属永久保存、定期保存和销毁三种形式。近年来,信息管理学派与信息系统学派互相融合,两个领域的研究内容交叉性越来越显著,文献互引现象也愈加明显,这种变化一方面说明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信息管理都是密切相关的概念体系,都可以集中在信息资源管理这个母学科下,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这些基础学科的发展与完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和研究架构也正趋于成熟。

4.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趋势

4.1信息资源管理重要性将会越来越突出

信息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作为政府行政内容的重要部分,因此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成为企业和政府管理工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改善企业管理和政府职能的核心。随着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开展,信息服务以及对信息活动要素的管理被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对于企业而言,信息资源在企业发展中有着战略意义,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发挥信息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增值功能,为实现企业信息化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作用。

信息资源管理实践起源于美国政府的文书管理领域,随后又扩展到企业管理和图书情报领域,并形成记录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三大学派。在理论发展过程中,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增强,三大学派逐渐走向融合。近年来,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方向开始向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方向演进。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完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知识管理主要包括知识运营即利用知识资产创造价值、知识资源管理以及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在针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过程中,IT部门和IT员工的激励和学习问题受到了研究者的特别关注,同时随着企业联盟合作的加强和跨地区项目的增加,供应链管理和虚拟团队管理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国内学者借鉴国外信息资源管理协会会议提出的相关研讨课题,开始加强对电子商务、电子学习、虚拟组织、语义网以及Web服务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无一不体现了信息资源管理内部多学科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是组织开展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如何选择、实施、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哪些因素会影响最终的成功,如何将“人机”和谐化带来最大效益,这些都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的依赖。

4.2有效快捷地检索、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将成为重点

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和信息,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当今社会中,图书馆分为纸质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而随着网络的普及,数字图书馆将成为图书馆的主角。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将更充分深入地揭示有关收集、组织、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和知识的规律,尤其是对数字化资源的处理与利用。

国内对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所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功能、作用等;二是相关技术研究,包括XML语言、元数据、数据挖掘、数据仓储、知识信息导航、数据异构封装等;三是建设研究,包括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联合与衔接、对馆员素质的要求、数字图书馆新型服务以及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等。在纯技术和纯理论方面,国内都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如何将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继而运用到资源建设和用户服务中,是国内学者面临的难题。

数字图书馆最富有创造性和里程碑式意义的趋势即是创客空间将与数字图书馆相辅相成。创客空间是具有相同兴趣或爱好的人们将各种想法或创意转变为现实的场所,它是创新2.0模式的典型范例。创客空间顺应了时展要求,可以更好地促进数字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它将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甚至影响数字图书馆发生深刻变革。

4.3将更多的“社会记忆”数字化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规模覆盖,档案学研究将更加侧重于如何将文献数字化,即将文献集成、整合到网络上并供人们查阅。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在档案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分量,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档案文件管理已然成为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企业档案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如何划定企业档案的范畴,如何使企业档案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并得到企业内部员工与社会的认可,成为研究中的主流问题。而企业档案又与知识管理密不可分,两者有着共同的动机和目标,即是实现企业的知识传播、共享与创新。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平衡档案资源的共享机制与其自身特殊的保密性之间的矛盾是档案学今后的研究重点。此外,档案研究必定会借鉴相关学科的高端先进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3G网格等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4.4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主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的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将不再是纯粹的技术型人才,更需要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开发和管理人才,以便进行企业事业和部门的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换言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更多的致力于培养新型高端的管理人才、IT人才及其综合型的复合人才。

从国内外研究方法来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尤其重视技术手段和系统规范的数学模型。但西方研究者注重实证方法,而国内研究者主要依赖于理论研究方法。信息技术的管理会对信息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而信息系统的功能发挥又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双重的。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和安全管理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而其依赖的信息技术也势必会产生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开发方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软系统开发方法之外的新的技术方法。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篇4

・《数字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危机与危机管理研究》一文认为,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这种危机事件不仅来源于环境的各种变化引发的图书馆与环境间的不适应性,也包含图书馆自身矛盾运动所引发的各类问题。文章对图书馆危机与危机管理、数字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危机、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危机管理等方面,从研究现状、产生根源、基本类型分别进行了论述。

・图书馆管理危机具有隐蔽性,常潜藏于日常工作中,一旦爆发或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数字时代图书馆管理危机》文章从图书馆领导者、组织结构、战略规划、制度建设等方面展开讨论,对数字时代图书馆领导者的能力要求与危机、现代图书馆组织结构危机、数字时代图书馆发展战略规划危机、数字时代图书馆管理制度建设危机进行了较充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图书馆管理危机应对策略思路,强调全方位经营图书馆。

・图书馆服务危机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某些因素给图书馆服务造成不利影响,扭曲图书馆服务理念,阻碍图书馆实现自身功能的非正常状态。《数字时代图书馆服务危机管理――基于swOT分析及实现》一文认为,图书馆服务危机的特殊性表现为公共性、激烈性、直接性。通过SWTO分析,得出应对图书馆服务危机的4种策略不是相互孤立的结论,因此,图书馆决策者应制定更为完善的计划,以应对数字环境带给图书馆服务的各种危机。

・《馆藏发展危机及其应对策略》文章认为,馆藏发展危机指的是图书馆在馆藏采集、组织、保存与评价过程中,由于信息市场、用户需求、资源类型等外部因素和图书馆经费、管理、策略等内部因素而引起的一系列可能对馆藏存在负面作用,及又不甚确定的问题。文章针对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馆藏的内涵与外延发生重大变化的趋势,从馆藏采集危机、馆藏组织危机、馆藏保存危机、馆藏评价危机等研究角度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课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成果形成了从分析危机管理的概念――图书馆危机成因分析――建立图书馆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的研究链条。作者在《数字时代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分析与结构设计》一文中指出,现有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研究存在实证不足的缺点,认为该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充分考虑数字环境下系统需求因素,应从组织设计、系统结构、辅助方案三方面实现图书馆危机预警和防控。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主要模块包括:危机预警管理、危机预控管理、危机处理管理、危机恢复和评估管理。

・中小型图书馆是一种按规模定义的图书馆类型。《我国中小型图书馆危机分析》一文所讨论的图书馆是指藏书量在100万册以下的图书馆。特点是:数量大,分布面广、服务基础化、附属性强、文献专业性强、管理多元化、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等,其后滞性、隐蔽性、长期性、同行冲击大的危机特征在数字时代已凸显。文章重点分析了中小型图书馆面临的意识危机、管理危机、人才危机、资源危机、经费危机、服务危机、安全与突发事件危机、空间危机和地位危机。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危机管理》作者认为,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大多依赖于网络信息系统,一旦失去网络系统的支持,图书馆几乎无法为读者提供任何服务。因此,文章从危机管理流程的角度出发,对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分析了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危机管理在预防和检测、应对和控制、评价和学习三个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篇5

关键词:图书馆,随书光盘,麦达随书光盘管理系统,管理和利用

 

当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普遍使用于各种行业,高校图书馆更是如此,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随书光盘已经成为图书馆一种特殊的、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随书光盘,顾名思义就是图书所附带的光盘,它即非传统意义上的印刷型文献,也非今天所说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而是形式上的数字文献,但其存在和使用大都依赖图书,它具有数字化的特点,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是对图书内容进行补充说明的一种非书资源。

随着出版行业的发展,附有光盘的图书近年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对于图书馆来说,如何科学管理这些随书光盘,使其利用达到最大化,已经成我们今天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结合杭州麦达公司的麦达随书光盘系统浅谈一下随书光盘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1 国内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1光盘与图书分散管理

为了防止光盘丢失、损坏,又不影响读者对光盘使用,对随书光盘单独登录、造册,在光盘外包装上贴上与图书相应的索书号,加工完毕移交电子阅览室,由两个部门分别管理书和光盘。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管理有序,利用方便,减少人为损坏且不易散失;缺点是由于电子阅览室的光盘不能外借,因此造成读者有书无盘,有盘无书,不便于读者随需随用,且这种管理模式直接受电子阅览室空间限制,大大影响了随书光盘的使用效率和利用率。

1.2光盘与图书合并管理

对图书、光盘统一编目,给出相同的索取号、书标、条形码,然后一起送到各书库。各书库将光盘按类单独排架,再根据读者需求情况借阅。这种方式方便工作人员管理,读者同室借阅节约了时间,简化了借阅手续,但随书光盘很容易丢失、损坏或被替换,从而导致图书馆资源的损失。

1.3网络化管理

利用相关的随书光盘软件把随书光盘的内容制成光盘镜像,然后放到图书馆的服务器上并进行,实行随书光盘资源的共享,供在在校师生下载浏览,大大提高了利用率。随书光盘资源也得以保存完整、无丢失、无损伤,有效地解决了随书光盘的易丢失、光盘介质的易磨损性与读者利用率之间的矛盾。但是,这种管理办法需要网络支持,需要投入海量存储及随书光盘管理系统。

2 我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现状及利用

2.1管理

随着我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及随书光盘广泛性、形象性、机读性、时效性、易损坏性等特点,我们的管理也从摒弃了原来的合并管理模式,采用分散管理和网络化管理想结合的管理方式。光盘和图书同时编目,图书入库,光盘则交给技术部门统一管理,不外借,并有专人负责制作并上传到随书光盘系统。。光盘也由技术部门统一存储在特定房间的光盘柜里。光盘柜有很多抽屉,每个抽屉内分为若干个存放光盘的格子,光盘也都按照馆藏条码的顺序进行存放,并注明每个格子、抽屉的馆藏条码范围,十分方便管理员查找。

2.2 利用麦达随书光盘系统的光盘制作

利用ILAS系统与编目生成链接,输出带有随书光盘书目的MARC数据,在麦达随书光盘系统中导入MARC数据并,在麦达随书光盘制作及管理系统的“记录集”中选中与随书光盘相匹配的记录,制作成ISO镜像文件并上传到随书光盘系统服务器,完成资源。

2.3 光盘资源的利用—基于麦达随书光盘系统

2.3.1 方便读者利用光盘资源。光盘资源完成后,同一种光盘可以在同一时间供所有读者使用,同一读者同一时间也可以使用所有的光盘资源,大大提高了光盘资源的利用率。。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馆点击最高的光盘资源已经达千次。

2.3.2 有效地解决了光盘易损坏和丢失、有盘无书或有书无盘、借阅期限和开馆使用时间的限制等光盘收藏和利用的矛盾。

2.3.3 使用简单。在麦随书光盘系统中,所有的光盘资源都是制作成了ISO文件,只需要安装一个虚拟光驱就可以读取信息;也可以在线浏览。

2.3.4 方便工作人员与读者交流。光盘资源完成以后,工作人员不可能每个都下载检查有没有制作错误,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在随书光盘系统留言,方便工作人员及时更正;对于暂时检索不到的光盘资源,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光盘请求。

2.3.5 减轻窗口人员工作。借还书工作人员不再涉及读者是否借阅或者归还随书光盘及光盘上架的问题。

2.3.6 检索多样。读者进入到随书光盘系统,可以根据自己对图书的了解,使用作者、题名、索书号、ISBN等多种方法很多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光盘资源。

2.4 麦达随书光盘系统当前存在的问题

2.4.1 虽然麦达随书光盘系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光盘资源的利用率,但也容易造成服务器死机,工作人员要经常检查服务器工作情况。

2.4.2 在我校麦达随书光盘系统只适用于校园网用户,在校园之外登陆刚不能浏览和下载光盘资源。

2.4.3 存储问题。随书光盘数量,还是光盘本身的容量,现在是越来越大,而我们的存储空间是有限的,这个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

2.4.4 无论光盘内容是视频、文档、图片等类型,在麦达随书光盘系统中都是制作成ISO格式,不便读者区分光盘内容的属性。。

2.4.5 麦达随书光盘系统不支持断点续传。也就是说如果正在上传或下载一张容量很大的光盘资源时,服务器、网络或者客房端其中之一出现了问题,出现了中断,下次再继续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得从头开始。

3 结束语

本文结合麦达随书光盘系统介绍了我校随书光盘的目前的管理和利用情况,也对麦达随书光盘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陈述,以供大家交流、解决。随着图书馆非书资源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会有更完善的光盘管理系统出现,使我们图书馆的这项业务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参考文献

[1]吕天然.论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管理规范化.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9,第5期.

[2]于东琴.麦达光盘系统在我馆随书光盘管理中应用.情报探索,2007,第8期.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篇6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253-02

美国著名学者Peter提到:“在新的经济体系内,知识并不是和人才、资本、土地相并列的社会生产资源之一,而是唯一有意义的资源”。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被看作是最重要的资源,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渐凸显,知识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人们对图书馆本质的深入认识,特别是知识管理理论方法的引入,“知识管理”逐渐成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概念。本文以知识管理为视角,针对高校图书馆目前在知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1 知识管理概述

知识管理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知识管理活动不仅涉及对知识本身的管理,且还包含越来越广的外延。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组织可以给知识管理一个统一的定义,因此,在学术界很多人给知识管理提出了大量的解释,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立场、理解和需要出发对知识管理给了不同的定义,其中比较有见解的观点主要包括:Davenport和Prusak指出知识管理包括知识捕获、分发和有效利用等讨程。Rugglles认为知识管理是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实际知识、技巧和经验等方面获取价值的一种有效杠杆方法。Teece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从其知识资产中获得最大收益的一整套过程与技术,尤其是其动态能力以及有效察觉并快速捕获机遇的能力。Beijerse认为知识管理通过驾驭组织战略、结构、文化和成员对待知识态度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管理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不同的学者和组织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现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组织的知识能力。包含三方面内容:知识应用管理。知识共享的管理包含知识转移和知识差距。知识创新管理主要指知识显、隐性的转换的管理。(2)实现知识管理的一些支撑的制度工具和方法手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从制度角度考虑,怎么构建知识管理的激励系统。知识管理不但涉及技术问题,还涉及制度问题。②智力资本管理,即怎么管理智力资本,或知识资产。③组织文化的问题,学习型组织现在比较普遍,现在国外已经提出新的观念,就是创新型组织,即学习不是目的创新才是目的。(3)知识管理的技术和支持工具。包括各种知识管理软件工具(如Lotus Notes就是非常好的工具)和知识管理系统(如主题项目分享系统等)。(4)员工管理。因为组织的知识管理最终要落实到个人身上,组织知识管理是基于个人的管理,因此知识员工的管理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5)创新思维的训练。此方面和个人有关,主要是学习创新的训练,其中思维方法的训练很重要。因为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因素之一,人的思维方法与创新密切相关。

2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应用于高校中,应当根据高校的性质与环境特点及服务对象进行实施。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应用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合理配置与使用人才资源、文献信息资源等各类资源,强调图书馆员在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师生不断变化的知识与信息需求,提高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知识组织管理、知识传播与创新管理、知识应用管理、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的管理。知识组织是对知识客体进行的诸如加工、引导、整体、提示、控制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其方法。在21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知识组织的管理内容、管理观念、管理形式与之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人要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网络的优势在图书馆中进行有效地检索与管理。所谓知识传播,就是图书馆员有效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将各种知识、信息传递给师生,使师生各取所需。知识传播的方式决定了人们发现、获取、认知、利用、创造知识的方式与能力。图书馆的知识创新管理就是对于相关知识的生产、扩散、转移及其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体系的管理。它包括知识的技术创新管理、理论创新管理和组织创新管理三方面。知识应用的重点在于使组织能够真正的利用知识。它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和实现形式。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开发,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知识的利用与传播,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图书馆知识信息功能与效益的最大化。知识管理系统是对组织内部的各类知识和部分与内部知识有关的外部知识有效集成的知识集成管理体系,它集知识挖掘与知识组织等功能于一体,与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有很大的差别,它更注重信息的交互性、时代性、及时性,为读者传递更加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知识,满足读者需求。它不仅可以把知识、它不仅是提供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因此,对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3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没有真正实现知识管理的系统化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在建设与实施方面仍不乐观,还处于理论探讨的起步阶段,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建设与实施,只是一些服务方式方法的改进、增加一些数据库建设等,虽然在知识管理的一些方面有所涉及猎,但依然只是体现在点的构建方面,没有形成大范围的推广,更没有系统化的理论用于实践的指导,有关具体实施的高校图书馆屈指可数。在我国现有的数字文献资源中,开展具体实践的为数也不多。在知识管理建设方面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并没有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系统化,在这方面高校图书馆目前仍然处于努力的探索之中。

3.2 知识管理规范化的基础性建设不完善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没有做到系统的规范化,例如书籍的丢失,数据的更新不及时等现象。在读者检索的过程中,只能检索到书名、索书号、出版年份、作者、馆藏状况等书目的少量一般性的信息,如果具有与众不同的书名的一本图书,读者想知道它的具体内容能否适合于自己需要时,则无法知晓,这种情况在选择书目时给读者带来了困难,目前还没有达到知识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知识整合的目的。

3.3 缺乏知识管理方面的实践基础

首先,知识管理应用于图书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人们还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没有统一的定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本体环境尚未确定。其次,图书馆目前仍属于转型时期,很多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和依然存在,致使高校图书馆的领导没有能够对知识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忽略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再次,由于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实践方面缺乏基础,人们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仅是参照其它行业知识管理方面的应用经验,图书馆内部并无太多可实际操作基础性的经验。第四,由于高校图书馆本身基础条件的限制,又不是盈利机构,经费不足,不能满足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的条件。第五,知识管理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尚无成熟的技术支持,虽然信息技术发展的比较迅速,但仍没有研制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软件,供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做为参考系统,在技术方面还不成熟。

4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采取的策略

4.1 完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已经在国内外大多数组织或机构中卓有成效的实施,但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尚处在起步阶段。如何利用已获得的知识和实现知识增值等有关知识管理的问题是高校图书馆管理者需要重视的问题,由此,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并逐步构建和完善知识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只有逐步构建和完善知识管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知识服务、知识组织、知识开发、知识应用及知识创新中的作用。面对当今知识信息的激增和读者信息需求的复杂多样性,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实行知识管理时必须走网络化、系统化的发展路径。在建设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以及网络图书馆的建设,高校图书馆知识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及产业化等问题。一是要强化图书馆联盟的作用,明确各馆的合理分工,增强主体功能,二是要促进联盟各馆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以实现馆际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4.2 强化以人为本的策略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充分利用本馆的人力资源,人本管理强调人是图书馆富有创造力的资源,图书馆的组织活动都离不开人,人是图书馆最具活力的因素,馆员所拥有的知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图书馆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必须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利用,知识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方能体现它的价值。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要想实施有效的知识组织、知识传播和知识转化,就要以人本管理为中心。首先,建立组织内部的共同愿景,使馆员能够接受组织文化中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创新组织文化,使图书馆员能够更快、更好、更优质的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从而使高校图书馆成为一个更具活力的组织。其次,要从外界因素上加以引导,组织的外部环境影响着组织成员的能力发挥,图书馆不仅要重视馆员培养机制的建设,使图书馆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还要形成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努力提高馆员的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再次,重视人才的利用,加强馆员的参与感。高校图书馆是属于知识高度密集的组织,馆员是知识型人才,往往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要建立完整的机制,让每个馆员都有机会参与图书馆的项目建设,增强馆员自身被重视的程度,从而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挖掘馆员潜能,改变工作方式以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4.3 强化资源优势策略

图书馆主要是贮藏文献信息的场所,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首要对象,它处于图书馆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主要是针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馆藏资源的内容除了纸质文献之外,还有大量电子文献。现代图书馆的作用就是要把这些有效的文献信息转移出去,这就需要对文献实行进一步的优化,形成容易被读者所接受信息资源,因此对文献的加工应从传统的纸质文献整序扩展至数字化资源的整序,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文献资源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使传统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处理,对数据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不同主题的数据库,通过多种传播渠道满足广大供师生的知识需求。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文献资源是其直接管理的对象,是已经被编码的物化的显性知识内容,是读者可以直接利用的知识资源。以知识管理的本体论为视角,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主要是针对知识本身实行的管理。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对各类文献都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对于新知识、新文献资源能够做到及时更新与推介,为文献信息建立数据库,使读者可以及时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提高用户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使读者不仅能够查到书名、作者、索书号等信息,还能对书的主要内容做简单的了解。加强图书馆信息文献建设,支持学校学科建设,及时补充与丰富馆藏文献资源,并能够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加工,不仅能提供原文文献,还可以加工二、三次文献,有针对性的为各学科、各专业的读者使用。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资源整合的优势,拓展自己的服务领域使信息服务不断的增值。

4.4 加强与完善技术支持策略

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信息技术领域的每一次观念和技术的革命都会引起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不仅需要制度与理论的支撑,还需要技术的支持与保障。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的手工服务产生了大的变化,为满足读者迅速变化的需求,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已经应用于信息服务之中,如E-mail、BBS、维基等综合等网络手段的介入,为信息服务在日益数字化的环境中满足读者的需求开辟了一个重要渠道。服务技术的进步代表着服务水平的提高,加强与完善高校图书馆技术的支持,有利于读者知识服务工作范围拓宽,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可以更好地整合各种馆内资源与网络的海量信息,还可以将高校的服务与远程服务加以集成。加强与完善高校图书馆的技术支持,可以方便各项业务的开展。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支持下能够提供系统化与更多的知识化信息文献,可以建立馆员与读者的交流平台,使图书馆的服务方法方式更加多样,从而满足高校读者的深层次知识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春艳.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探析[J].现代情报,2005(7):110-112.

[2] 周向荣,尹银怀.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中图书馆员角色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5):219-222.

[3] 郭佳.公共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措施[J].图书馆学研究,2009(3):24-26.

[4] 穆颖丽.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及其实施策略[J].图书情报知识,2003(6):22-24.

[5] 崔铁军.图书馆知识管理热点问题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12):55.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篇7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图书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2-024-1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拥有大量的图书和文献资料,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成熟,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从原来的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逐渐转变为网络化的信息和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管理方式。所以高校图书馆更应该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方便用户通过网络获得需要的信息,图书管理系统也就应运而生。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电子图书及多媒体资源的阅读与管理,协助学校搭建数字化学习和教育的资源中心,提高高校师生的学习效率。

图书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及先进的.NET技术研发,技术平台领先,本质上就是一个电子图书馆平台,管理员可通过浏览器浏览、阅读和管理电子图书,通过计算机对服务器上的电子图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1 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图书管理系统具备强大的管理功能,从管理员的角度来看,管理员能通过系统管理服务器上的电子图书,包括添加图书、删除图书、改变图书分类和修改图书信息等操作;管理针对图书的讨论等;管理用户账号和密码;管理员可以浏览和修改当前系统中所有的用户账号和密码,设置是否对用户账号进行锁定和解锁;以指定用户的身份登录;设置用户权限;管理员可以设置用户访问系统的权限,权限的设置包括多种功能的组合。从用户角度看,用户可以在管理员的帮助下创建账号,以浏览阅读大部分图书;同时可以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对图书进行多种条件的查询;用户在阅读图书时,可以书写书评或讨论内容或针对前人的书评或讨论内容进行回复;用户在阅读图书时可以添加书签和收藏夹,以方便将来继续阅读。图1为图书管理系统的电子图书馆内外网应用模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用户可以通过管理系统的界面使用外部信息源和本地资源。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根据上一部分对图书馆管理系统功能的描述,系统总体设计分为如下几个子系统:系统功能设置、图书信息管理、图书查询系统、读者信息管理、图书借阅系统。

系统功能设置方面包括了管理员设置、图书分类设置和图书馆信息设置。在此子系统中,可以编辑、修改和更新图书馆信息,对图书馆的书架进行管理和查看管理员列表、添加管理员、管理员权限设置和删除管理员等一些功能。

在图书信息管理中,可以对不同的图书进行分类的管理,同时还能查看、添加、修改、删除书籍的基本信息,并打印这些书籍信息。

图书查询系统中,管理员可以使用图书条形码、图书名称或者读者条形码来对图书进行档案查询。同样管理业也能根据借阅图书条形码、图书名或者读者条形码对图书进行借阅查询。

读者信息管理中,可以对不同读者进行分类,对读者进行类型管理;也能根据借阅图书的信息对读者进行档案管理。

图书借阅系统中,实现读者对图书的借阅、续借和归还功能。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篇8

论文摘要:近年来知识管理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不仅创新了图书馆的管理内容、管理模式,而且对于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完善现代化图书馆的各种职具有积极的作用。图书馆知识管理能够促进图书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使图书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服务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作为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知识管理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对现代管理的重要作用。图书馆知识管理运用了知识管理理论,以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依据,通过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系统整合和有序处理,建立合理有效的知识库体系,促进知识的不断更新,充分满足读者对于知识与信息需求,不断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能够有效地发挥图书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服务作用的。下文详细论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创新表现。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传统的图书管理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即将知识管理理念与图书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图书馆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满足各层次读者不断变化的知识与信息需求,不断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使各项职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相比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在管理理念上有以下发展和创新。 

(一)理论基础的发展。传统图书馆管理是以管理学的理论为基础,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则以知识管理理论作为基础,同时综合了管理学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多项社会科学知识,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现代社会对图书馆管理的要求。(二)管理对象的创新。传统的管理对象是图书馆系统,由建筑、人员、文献信息、经费、设备等要素构成。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管理系统则以信息和知识资源为基础,并且综合了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图书馆文化等多种要素。(三)员工服务理念的创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虽然也是将“以人为本,读者至上”作为服务理念,但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忙于一些琐碎的事务性管理,很难贯彻服务理念。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将人力资本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将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作为图书馆管理的直接目标,能够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贯彻于具体工作中。 

二、图书馆组织模式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管理组织结构,建立起灵活、高效、凝聚力强的知识型结构组织。知识型组织群体由众多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并以知识的积累、传播及应用为出发点,新型的知识团队组织主要有四部分组成。(一)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负责规划、组织图书馆的宏观发展与建设以及微观的日常工作事宜处理,具体包括创建图书馆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平台,加强馆员间的交流、学习,积极组织本行业的学术交流,协调馆际间以及馆内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做好人事和财务管理。(二)信息建设团队。信息建设团队主要负责馆内信息资源的整理、加工以及数字化转换,并对各种服务工作的设计与维护进行指导。(三)服务团队。服务团队即直接面对读者的图书馆员,主要为读者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包括图书借阅、读者咨询、读者培训等信息服务,并且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能不断的发现工作的不足,积极进行总结和创新。(四)技术研发团队。技术支持与研发团队主要负责图书馆新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的研发与应用,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与更新,图书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维护与升级等。 

三、服务工作的创新 

(一)坚持“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取向。传统图书馆管理更多地是关注馆藏和日常事务管理,导致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弊端,如馆藏结构单一、服务范围小、利用率低,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经济效益和继续建设,不利于图书管的长远发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全面落实“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建立明确的读者信息反馈渠道,将读者需求与信息资源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据读者的知识结构、阅读倾向进行信息的收集,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从而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面,提升了图书馆信息与知识的服务质量。(二)强化知识服务。当代社会对图书馆提出了很高的知识性要求,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方式不再是简单的文献收集、贮存、推广和应用,而是对于现代知识的开发、创新与应用。在日常图书管理中需要不断扩充服务的知识内涵,不断进行新知识的挖掘与发现,使原有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更加综合化、系统化、深入化,产生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强的再生知识,实现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和增值。同时,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宽图书馆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宽度和广度。 

结语: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于当代图书馆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创新作用。当代图书管理工作应当及时更新传统管理观念,积极吸收现代知识管理理念,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增值的知识信息,以实现知识的价值和创新知识为目标,以知识增值和读者需要为中心,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盛小平.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图书馆杂志.2003(06). 

[2]郑彦芬.基于知识管理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9).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篇9

【关键词】知识管理 图书馆管理 创新

前言

图书馆管理作为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在不断的变化,为了满足当前人们的需要,图书馆管理工作不断的更新和变换。图书馆知识管理运用了知识管理理论,以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依据,通过结合当前社会发展中相应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措施。采用计算机智能化管理手段对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控制,建立合理有效的知识库体系,促进知识的不断更新,充分地满足当前读者和社会的需要。

1 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

计算机管理模式说白了就是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提高和开发计算机数据库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对开发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应当了解,对数据库的结构和各种方式的不断认识来提高其发展的手段和应用的过程,是采用相关的控制技术进行分析和了解的模式。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满足用户长期需求的产品。其在开发的过程中是以图书馆管理为主要的任务和目标进行开发和设计,为提高图书馆管理中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模式进行改善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为了对比结构差的关系和结构好的关系之间的差别,以本文所设计的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图书和图书借阅者关系为例来说明,假若设计关系 R1(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编号、身份证、联系电话、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这个关系的问题出在它有关于两个不同主题的数据,就是图书借阅者和图书。用这种方式构成的关系在进行修改时,会出现问题。因为一个图书借阅者可能借阅多本书,如果某个图书借阅者的某个字段(如联系电话)出现变更,它所借阅的图书记录(可能多个)也就必须变化,这是不好的。结果表明,将关系分别存储,在生成报表的时候将它们结合起来,比把它们存储在一个合成的表中更好。

2 信息管理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传统的图书管理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即将知识管理理念与图书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图书馆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满足各层次读者不断变化的知识与信息需求,不断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使各项职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相比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在管理理念上有以下发展和创新:

2.1 理论基础的发展。传统图书馆管理是以管理学的理论为基础,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则以知识管理理论作为基础,同时综合了管理学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多项社会科学知识,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现代社会对图书馆管理的要求。

2.2 管理对象的创新。传统的管理对象是图书馆系统,由建筑、人员、文献信息、经费、设备等要素构成。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管理系统则以信息和知识资源为基础,并且综合了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图书馆文化等多种要素。

2.3 员工服务理念的创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虽然也是将“以人为本,读者至上”作为服务理念,但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忙于一些琐碎的事务性管理,很难贯彻服务理念。

3 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

图书馆知识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管理组织结构,建立起灵活、高效、凝聚力强的知识型结构组织。知识型组织群体由众多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并以知识的积累、传播及应用为出发点,新型的知识团队组织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3.1 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负责规划、组织图书馆的宏观发展与建设以及微观的日常工作事宜处理,具体包括创建图书馆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平台,加强馆员间的交流、学习,积极组织本行业的学术交流,协调馆际间以及馆内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做好人事和财务管理。

3.2 信息建设团队。信息建设团队主要负责馆内信息资源的整理、加工以及数字化转换,并对各种服务工作的设计与维护进行指导。

4 信息管理的创新

4.1 坚持“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取向。传统图书馆管理更多的是关注馆藏和日常事务管理,导致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弊端,如馆藏结构单一、服务范围小、利用率低,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经济效益和继续建设,不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全面落实“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建立明确的读者信息反馈渠道,将读者需求与信息资源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据读者的知识结构、阅读倾向进行信息的收集,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从而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面,提升了图书馆信息与知识的服务质量。

4.2 强化知识服务。当代社会对图书馆提出了很高的知识性要求,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方式不再是简单的文献收集、贮存、推广和应用,而是对于现代知识的开发、创新与应用。在日常图书管理中需要不断扩充服务的知识内涵,不断进行新知识的挖掘与发现,使原有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更加综合化、系统化、深入化,产生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强的再生知识,实现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和增值。同时,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宽图书馆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宽度和广度。

5 结论

图书馆管理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要点,是提高图书馆中各种书籍和知识概念分层管理的关键。结合当前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是提高图书馆管理中的主要手段,是实现其现代化管理的前提关键。计算机技术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主要措施,其在管理的过程中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增值的知识信息,以实现知识的价值和创新知识为目标,增强管理手段中各种便捷和提高其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扩大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相关作用,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篇10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系统(LMS) 云计算 Web2.0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当前图书馆管理系统中,主流的国内产品主要有汇文、ADLIB2.0、金盘等,主流的国外产品主要以Ex Libris的Aleph 500为代表。近年来,随着Web2.0的发展和Liarbry2.0研究的深入,给图书馆管理系统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思路,图书馆管理系统很好地融合了Liarbry2.0的理念和Web2.0的技术。汇文的产品系统以图书期刊为管理对象,产品包括文献信息服务系统、手机图书馆系统、图书外采系统、区域通借通还服务系统、区域联合馆藏书目检索系统等。汇文的OPAC检索系统融合了Tag、评论等技术和应用,汇文目前在国内拥有400余家用户单位。重庆大学图书馆自主研发的ADLIB2.0系统被称为图书馆2.0的整体解决方案,首次全部采用B/S模式,全面引入图书馆2.0的理念,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全面信息化,将“资源、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理念引进到AD-LIB2.0系统,将图书馆关注和管理的重点从单一的图书转移到资源、服务、管理三大要素。ADLIB2.0系统包括基于读者的服务系统―――我的书斋、图书馆知识搜索(LKS)、基于馆员的图书馆管理系统,AD-LIB2.0系统的用户单位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重庆市大学城高校图书馆统一部署了ADLIB2.0系统。金盘的产品系统同样以图书期刊为管理对象,产品覆自动化流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PAD外采、笔记本外采、短信平台等,引入了SNS、Blog等Web2.0理念和技术构建了个人图书馆的SNS系统。Ex Libris(艾利贝斯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大中型图书馆和信息中心提供完整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的国际软件供应商,其产品Aleph 500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在国内大型图书馆中拥有35家图书馆用户。Aleph 500以图书期刊为主线,主要功能模块有WebOPAC、编目、采访、连续出版物、流通、馆际互借等。为了满足用户对数字资源管理、资源整合方面的需求,Ex Libris相继开发了链接服务器SFX、学术资源门户系统Metalib、数字资源管理产品DigiTool、电子资源管理系统Verde和一站式知识发现与服务系统Primo。

随着Web2.0的发展和Liarbry2.0研究的深入,Liarbry2.0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思路,将Liarbry2.0理念融入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来,真正推进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工作,成为当前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的新方向。南京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已经开始采用Liarbry2.0理念和Web2.0技术(如RSS、Blog、Tag等)对OPAC、个人图书馆等系统进行改进,建设了学科博客、学科服务平台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Web2.0理念,开发了“思源探索”OPAC检索平台,实现了图书馆馆藏资源和电子资源的一站式发现和获取,读者还可以添加标签、发表评论,融合了读者参与的Liarbry2.0理念。很多高校图书馆都相继推出了个人图书馆系统,例如重庆大学图书馆的个人书斋系统,融合了个人借阅查询、个人文档管理、RSS管理、博客、群组、相册等功能,凸显了个性化、SNS等2.0理念,提升了个人图书馆的使用效果。清华大学图书馆利用Ajax、RSS等Web2.0技术建设了清华大学图书馆个性化门户网站,设计并且实现了栏目可拖拽、内容可定制并且可自动更新的个性化主页,读者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行为习惯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图书馆主页。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融合图书馆的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应该是管理系统的灵魂,缺乏管理理念的管理系统只能实现业务系统流程的自动化,难以凸显管理思路。当前大部分图书馆管理系统难以体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仍然以图书期刊管理为中心而构建。应该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系统功能设计都应该围绕用户而进行。将图书馆关注和管理的重点从单一的图书转到资源、服务、管理三大要素。三者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资源是服务开展的基础,服务是管理的目的,管理是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数据驱动管理

如何提升图书馆资源建设水平、如何提升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读者对图书馆的哪些服务不满意,这是每位图书馆管理者都会思考的问题。大部分图书馆都会通过举办读者交流会、开展问卷调查等获取读者对图书馆的意见、了解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这些方式诚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存在事后意见收集、后管理等问题,由于参与读者的广泛性有限,难以客观反映图书馆管理问题。其实,获取以上问题的答案有更好的方法。“数据驱动管理”将是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的下一动力,利用数据发现问题,促进管理工作。图书馆运行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日志、历史数据等,对这些数据和日志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图书馆可以获得大量有价值的规律和数据,从而为图书馆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支持,真正促进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通过分析读者借阅历史数据,可以深入了解读者的借阅习惯、发现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指导图书采访从而提升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水平,并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行有效的、个性化的图书推荐。通过分析数字资源的点击、下载情况,配合IP分布分析,可以了解各个学院的数据库使用偏好和习惯,了解读者的资源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读者培训。通过读者使用图书馆主页的日志,可以发现图书馆最常用的信息服务,哪些服务读者从来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