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十篇

时间:2023-08-02 17:34:11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篇1

一、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内涵及现实意义

(一)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以人为中心,取代以物为中心,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效益观与价值观。简单的说,人本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因为建立图书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方便人去搜集信息,也就是说图书馆主要是以人的集合,而不是物的堆积。在对人的管理基础上去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支配,这种模式已经决定了图书馆管理必然是人本管理。而且它具有两层涵义,具体如下:

(1)把人的因素要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首位。也就是说在管理的过程中,起到主导地位的是人,然后在运用上赋有主动、创造性的调动方式去激发管理员的创新意识,让他们更好的投入到高校图书馆的活动当中。

(2)人本管理思想的哲学涵义就是为了能够通过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以此锻炼馆员的意志力以及智力等等,从而达到让馆员获得全方位自由发展的目的。

(二)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现实意义

(1)人本管理思想是对高校图书馆传统管理思想的一次改革

采用重物、重制度的传统高校图书管管理方法已经根深蒂固,而且目前还是摆脱不掉借借还还这种以工作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在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中,主要权利还是掌握在一些少数管理人员手中,其他的管理员只能是服从命令,并没有实际的发言权和控制权,因此管理员的创造力就很难得到发挥。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图书馆管理思想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已经把人才看成是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资源,这位高校实现图书馆人本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也能够完全取代此前出现的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2)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

人本管理思想随着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而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人本管理就是对图书管工作人员的管理,通过对图书馆组织和图书馆系统工作的研究,以此来满足图书管理员的不同需求。其意义在于能够激发管理员的工作热情,让管理员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目前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还相对落后,这主要体现在管理模式、管理体质以及管理方法和手段方面。但是我国的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推广和运用由于儒家思想的渗透而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体和内容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校图书馆需要运用人本管理思想对图书馆的管理进行创新,以此来满足技术性较强的,例如采编、参考咨询等专业工作的需要。并对图书馆系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及协调和指挥系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更加快捷、准确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只有我们认清形式,勇于面对现实,及时的发现自身管理的不足,才能更好的发现和解决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问题,以此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体

图书管理者对图书馆系统在运用了新的技术和理念后重新进行的设计和评价是高校图书馆的创新过程。同时也阐明了一个道理:高校图书馆管理应该以人为中心。所以,不能只是让最高管理者成为高校图书管管理创新的主体,图书馆内部的一些组织机构,例如广大读者,或者全体馆员都应该成为这个主体的一部分。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内容

管理的对象与手段应该成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具体则分为方法创新、职能创新、文化创新、形象创新等等。

三、如何进行创新管理

(一)运用机理措施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调动馆员积极性的手段来自人本管理思想的激励措施,具体如下:

理想激励:重点在于向馆员灌输社会与个人理想,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作为理想教育的主要手段。

目标激励: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是目标激励主要的两大分类。

榜样目标:顾名思义,就是要树立典型,通过向他们学习,并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来激励管理员的工作热情。

培训激励:为了增强管理员的工作能力,要对他们实施严格的培训,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他们胜任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激励方式值得我们去尝试,例如制度激励、物质激励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二)开展政治思想工作

党对我国事业实行政治领导的手段之一便是做思想政治工作。激发管理者的劳动热情,改善干群关系是我国高校图书管管理的传统特色,同时也是高校图书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注意教育、共产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作用方式。而作为管理者,就是要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并与图书馆的管理现状互相配合,以此来推动管理员思想的进步。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篇2

摘?要:本文主要探索关于Web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以ASP动态网页为开发工具,以Access为数据库平台,按照图书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对提高现有图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系统?Web?Access 研究设计

一、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和趋势

图书馆已成为社会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大型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步骤众多、操作程序繁杂,而且每年需向开发商缴纳数额巨大的售后维护、升级资金,所以综合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开发一个适用于大多数图书馆的实用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使了解馆藏情况、查阅图书资料、查询读者信息更加快捷方便,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二、研究图书管理系统的意义

为了能更高效的满足读者和管理员的需求,这就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基于Web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为了实现图书管理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运用Access及ASP开发的应用软件,将计算机操作及管理融到图书管理系统的实际运用中,开发这样一套管理系统是很有意义且必要的事情。

三、研究图书管理系统的目标

研究关于Web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文献管理智能化、新型服务人性化、系统信息网络化,让系统在运行期间,不受距离和时间的限制,都可轻松地访问。本图书管理系统不但能让图书管理员在任何需要的时间都可管理该系统,还能让读者方便快捷地访问该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查阅,更可针对性地协调内部结构甚至进行资源整合。

四、研究图书管理系统的内容

基于Web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典型的MIS系统,通过研究图书管理系统的工作方式、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基于WEB环境的实现方法、数据库的结构要求、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等实现图书馆系统管理、读者信息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图书借阅管理、图书查询检索等功能模块。

五、关于Web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

1.设计原则

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保证系统的质量必须遵守:实用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用户界面设计原则、数据库设计原则、一致性原则,从而尽可能地提高系统的各项指标。

2.设计工具

本系统开发采用了Active Server Pages、ACCESS2003 数据库服务技术。网页设计使用的是最新的 Dreamweave CS 版本。Web服务器根据Web浏览器请求的是API程序或者CGI程序,Web服务器执行该程序,而后将程序执行结果返回给Web浏览器。

3.设计内容

(1)图书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新书入库:按照每年的采购计划购入图书后,由图书管理人员编目录入数据,进行馆藏供借阅。

②旧书出库:某一部分图书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及知识的更新而变得不再有收藏的价值,或者图书被损坏,这些图书就要从图书库中剔除相关记录。

③图书信息修改:根据实际情况更改图书信息,如调整所在馆室、被外借、被遗失、被操作错误等,只需提供其图书ID就可以修改其信息。

(2)流通管理主要内容。

①读者证件管理:注册、注销、挂失、补证、换证等管理。

②图书借阅管理:主要功能是记录借阅证编号和图书编号,进行借书过程,在数据库中插入一条借书记录,该记录包括读者ID、图书ID、借出日期、借阅编号、操作员。

③业务管理:违章处理、超期罚款、遗失赔偿、预约调整、催还管理等。

④数据维护:读者数据套录、读者数据导出、相片批量导入、借阅历史维护等。

⑤系统设置:借阅规则管理、馆藏地管理、开放时间及闭馆日、流通基本代码等。

(3)统计查询的主要内容。

①读者查询,主要功能是录入读者的姓名或读者ID来精确查询或模糊查询读者的相关信息。

②借阅查询,主要功能是录入读者ID或图书编号对当前已经借阅的图书及读者的信息查询。

③工作查询,主要功能是录入工作人员信息对工作量及工作日志的统计和查询等。

4.设计模块

图书管理系统共分为三个大的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设计、基本资料维护模块设计和用户模块设计。基本资料维护模块设计主要是系统对数据库的内容的维护,对书的借出和归还的操作,对书的落处进行跟踪,保证图书馆内书的完整性。用户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是,系统提供用户查询自己的借阅信息及用户对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查询。

六、小结

Web图书管理系统,既经济又实用,且功能操作方便、界面友好、管理容易、安全性好,还便于日后程序更新。研究此系统更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探索学习、锻炼提高、改进升华的机会。

参考文献: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篇3

关键词:图书馆 档案管理 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a)-0099-02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是图书馆中的一项基础性、服务性工作,在图书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图书馆的管理档案工作也慢慢发展成数字化管理,这就让图书馆在管理上更加方面快捷,但是它的进步也受到一些影响。因此,必须对图书馆资料储存电子化建设有足够的认识,要做好调研与运用,达到使这些问题完美的解决,使图书馆资料储存电子化建设日趋完善。

1 落实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1 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化办公已经成为符合时展的办公方式,“纸上办公”时代已经逐渐被取代,网络办公能够保存大量的电子文档,节约资源。图书馆正在利用很多种网络方法、扫描方法、OCR方法、数据处理方法这些高端方法和装置,利用这些装置和科技缩短了管理员步行传输过程,使管理员的工作量减少并且提高了工作速度和效率。他们可以通过数字化设备进行各类档案的信息,只要输入关键字,就可以很快地找出文档,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很大程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1.2 提高图书馆档案的完整性与永久性

通过数字化的检索,可以用很短时间发现并核对缺失的档案及缺失的内容,利用网上信息查找方式对缺失点进行补充完善,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很多工作需要利用计算机对陈旧的照片、残缺模糊的字迹进行修补,利用的也是数字化的原理;此外,两个相隔很远的人需要进行文件传输,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网上办公,与传统办公相比,网上办公具有随时性、高效性,也保证了传输文档的完整性。

2 当下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2.1 电子档案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有待改进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有许多需要亟待改进的地方,其一,我国缺乏一个完善的图书馆档案工作查询和管理系统,不同的单位之间无法有效的进行信息查询对接;其二,在当前的时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很多图书馆的计算机设备都仍然是“大头电脑”,上网速度很慢,信息储存能力很低,无法有效及时地更新事物信息,很大程度影响档案的完整性;其三,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低,电子档案不需要利用密码查看,所有很多有不良想法的人登录别人的电脑,随意对他人的电子文档进行篡改,导致文档信息的偏差,有很大安全和利益隐患。

2.2 未能正确处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关系

纸质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世界文明沿用几千年的信息交流方式,因此,对图书馆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并不是遗弃传统的纸质档案,而是将档案储存和查阅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赋予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以相互印证和相互备份性。但当前很多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未能正确处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关系,侧重偏向电子档案的建设,忘却了纸质档案存在的珍贵价值和意义。电子档案的储存力要远远高于纸质档案,也能够随时发送和修改,但它具备的文化历史意义却远远不如纸质档案,它的存在只是促使我们的办公、信息收集更加方便,不能完全替代纸质档案,所以我们的侧重点不能有偏差,需要清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印证关系。

3 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工作

3.1 兼顾数字化建设与原文资料的发展

原文资料是对事物信息了解收集的重要资料来源,可以通过查询纸质资料、声音资料、影像资料等原文资料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原文资料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考量性,因此,在进行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时,创造数字化管理环境时还要保证人们的原文资料阅读需求,尽力将两者都融入到建设中,保证阅读的全面性和可考量性,将阅读环境做到最好优化。

3.2 落实图书馆档案资源的共享工作

档案电子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整体设计、设备选型、软件开发、档案整理、扫描输入、系统管理、磁盘备份、查询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等,比如一组硬件和软件系统。由于大型企业机关在日常的工作中几乎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文本文件需要及时输入和存储,因此数字化系统就应使用双服务器双机备份、磁盘阵列存储、集中扫描、高速扫描仪、CD-ROM和磁带等手段加以解决。同时,为了提高利用率,应设置适当的档案查询系统,上传触摸屏查询及文档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3.3 完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及时准确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是开展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因而要着力完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以信息化标准为基础,从图书馆自身情况出发进行信息资源的补充,为跨库检索提供便利。在互联网环境之下,使档案的目录、内容及编码呈现一体化。积极推进档案制度的建设,促使档案管理数字化更加科学规范,投入力度进行数字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并发挥监控的功效,使数字系统的运行更加可靠。为了满足公众对信息质量的高要求,需要改变资源开发的手段,提升知识含量,使档案信息形成一个全面的体系,从而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另外,在主管部门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之下,将档案系统的维护工作进行外包,使其运行更加规范,公众在使用档案信息时也更加便利。

总而言之,图书馆内档案管理数字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优化信息技术和传统办公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当前的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和发展都不太成熟,不断地出现问题,需要我们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探讨,对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的缺陷进行修补和改进,使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能够更加方便地服务于人民。与此同时,努力培养专业人才也是相当关键的,凭借着人员能力的上升进而帮助管理水平的提升,最终帮助国内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不断地进步。

参考文献

[1] 邓文婷.关于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档案管理,2015(2):53-54.

[2] 吴翠彬.关于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4(2):10-12.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篇4

【关键词】网络环境 图书管理系统 应用

图书馆作为学习和汲取知识的场所,为教师教学、科研活动、国内外学术资料查询等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基于当代网络技术,研究开发科学、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并将之应用于当下的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提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系统应用的必要性的基础之上,重点对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阐述。通过实际应用于图书馆图书管理中表明,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管理系统方便操作,具有很齐全的功能而且维护方便,适应了现代图书馆图书管理的现实需要,可有力促进图书馆图书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规范化,更有利于现代图书馆图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以前传统的图书管理系统效率比较低,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图书管理的需要,所以,研发科学的图书管理系统并将之应用于图书管理工作中是一个新的图书馆图书管理新的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为图书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带来了发展机遇。因此,就需要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研发新的图书管理系统,进一步扩大图书资源的共享范围,不断满足需求,使图书管理的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二、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介绍

(一)设置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部门设置,这项功能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将教师借书和学生借书区别开来。二是借书天数,这项功能设置了教师与学生的借书天数。三是借书数量,这项功能设置了教师与学生的借书数量。四是口令设置,这项功能主要是针对图书管理人员,其可以修改登陆口令,以保障系统安全性。

(二)录入功能

顾名思义,录入功能与常说的图书编目管理功能相一致,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录入主要由部门工作人员的录入、期刊的录入、图书的录入和期刊目录的录入等。为了使录入、查询和管理等工作更加方便,要将录入的资料编号,这项准备工作非常必要。例如对部门工作人员的姓名、编号进行统一规定,对期刊和图书的录入格式进行统一,将期刊和图书的顺序进行编号。

(三)图书的借阅和归还功能

图书的流通管理功能就是图书的借阅和归还功能,这项功能可以对图书流通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准确的记录,对图书流通过程中的差错进行记录,对读者借阅的数量和时间进行控制,这项功能可以排列读者借阅书籍目录、数量、借出的时间、归还的时间等一系列信息,使图书管理人员一目了然,为查询和管理提供方便。这项功能的应用不仅加快了图书的借阅与流通速度,还提高了图书的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使图书的管理更加便捷。

(四)查询功能

查询功能充分将图书管理的自动化这一特色体现出来,图书管理自动化是当代图书管理的发展趋势。这项功能主要包括期刊综合查询、图书目录查询、归还日期查询、借书综合查询等内容。期刊综合查询采取的查询方式是模糊查询,读者只要将刊名、刊号、作者或者出版社等任一信息输入,就能很快查到所要查询的期刊;图书目录查询主要是为读者快速查询所要借阅的图书提供方便;归还日期查询主要是提醒读者及时归还借阅的书籍;借书综合查询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图书借阅情况,将书刊借出和馆藏的具体情况作一统计。

(五)备份、接收文件功能

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管理系统难免有时候会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导致数据的丢失,也可能因计算机硬件的损坏导致数据丢失,所以,要对文件备份,备份文件功能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因计算机系统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进而导致损失难以挽回。接收文件功能主要包括接收已经备份的文件、接受新增加的图书、期刊或新增工作人员信息。

(六)数据整理功能

在整个图书管理工作中会有很多的过期数据,所以进行数据整理显得非常必要。数据整理功能就是对过期的数据进行整理,维护现有的数据,进一步提高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系统使用情况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系统通过使用,其效果肯定良好。因为其操作界面清晰简单,使管理工作进一步简化,能够让管理人员及时、方便地将书籍资料和所要管理的内容进行更新;借书与还书的快捷功能有效提高了图书管理的规范化和自动化;查询功能使读者和管理人员可以快速了解图书资料的每一项信息;显著提高了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图书管理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改进,图书管理工作会更加便捷,进而实现图书管理的全程自动化。

四、结束语

图书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必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图书管理系统的服务水平和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是未来的发展目标。所以,当前要在图书管理系统的研发和使用工作中,时刻以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核心,密切关注科技的发展,实现图书管理的自动化和现代化,不断提高图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晓春.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2]张建新.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措施[J].华章,2011(11).

[3]孙晓川.浅谈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创新与应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04).

[4]杨立婷.论网络信息时代图书管理手段的多样化[J].内蒙古图书馆学,2009(03).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篇5

关键词 官府藏书 政治秩序 中国古代 文献政治学

中图分类号:G259.29 文献标识码:A

1中国古代官府藏书的主观意图――为维护统治秩序服务

1.1接收前朝遗书――借鉴经验教训,重建社会秩序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眼中,文献及文献秩序与“治世”的关系十分密切。隋开皇三年秘书监牛弘上书隋文帝言:“天下不可马上治之,故知经邦,立政于典谟矣,为国之本,莫此优先。”几乎每一朝的开国君臣都认同这一道理,在武力摧毁敌对政权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收集典籍。因此才会有,在太康元年晋灭吴时的“搜其图籍,封其府库”。这里的府库就是指贮藏前朝文献的“官府”。这种接收前朝遗书的方式不仅显示了当朝稽古右文的文治之道,还为此后统治行为的合法性提供了文本上的、“合乎传统”的依据。

记录文化的古代典籍是一种意义性和价值性存在。不同的行为主体即统治者总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运用自己的尺度或标准确定文献所具有的意义。因此,为了重建文献所承载的文化含义,为了为自身权力的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各朝统治者在继承了前朝官府藏书的基础上还十分重视对史书的编撰,这种行为旨在记录前朝统治阶级的经验教训,为现世的统治提供借鉴。更重要的是,正如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各朝所编写的前代史书,也是为了适应当朝的需要,即政治、经济、军事统一后,必须有文化和思想上的统一来保证社会秩序的长久稳定。

1.2 广征民间藏书――拉拢知识分子,增强统治力量

官府向民间求书有多种方式,如购书、借书、征书等。购书看似是自由的买卖活动,事实上却是藏书者迫于强权压力的一种妥协做法;借书行为也同样以“不得违抗政令”为基础,这些都是统治者对文人强权的表现。而对于另一种收书方法――征书,则是统治者有意拉拢知识分子的政治行为。

征书是历代统治者求书的主要形式之一。如,为了修纂国史和翻译经典史,自顺治帝开始,仿历代作法,利用帝国的权威下诏求书,多次下令广搜天下明代启、祯二朝史事的档册、典籍。康熙二十五年,复谕礼部翰林院,凡经、史、子、集等善本,宜广为访辑,搜罗罔失。再如,为了行政、军事方面的需要,征收地理图籍和方志,《覆瓿集》载:“洪武九年春,有旨令各府州县纂辑图志。”;洪武二十五年“诏五军都督府谕各都指挥使司以军马粮储之数及关隘要冲、山川险易、道里远近,悉绘图以闻”。

除此之外,作为征书的回报,官府会根据进献书籍的情况给予进献者官职。据《中国藏书楼》载,明代建文即位后,在求书工作中,对撰著进献“有补政治”书籍者,赐金币,晋以官职。这不仅使统治阶级得到了所需的书籍,而且还拉拢大批知识分子为己所用,并对其实施控制以积蓄统治力量。

2 中国古代官府藏书的客观作用――制定图书管理制度,建构文化意义

2.1 古代官府制定一系列图书馆管理制度

藏书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因而常常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综观历代统治者,他们对文献活动的促进或压抑,都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当时藏书业命运的兴衰。如咸宁五年,战国魏襄王墓在汲郡出土,武帝闻讯后即命人将全部葬物运至京师,皆藏于秘阁。再如宋太宗亲自出马,规划筹建了规模较大的国家图书馆。统治者对图书的重视,使得他们推出了很多有利于古代藏书及图书馆发展的政策,并制定了管理图书的制度。

统治者对藏书制定的管理制度,为以后的图书管理提供了范式。中国古代官府图书的管理制度,原则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史官管理制度,秘书省管理制度,馆阁管理制度。从商周到西汉这一时期,没有设立专门的图书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最早的专门图书管理员在东汉时出现,《东观・汉记》载:“桓帝延熹二年,初置秘书监,掌典图书、古代文字、考合异同。”三国时期的魏、蜀、吴按东汉的官职设置了秘书监,唐代设置了更加完善的秘书省,并同馆阁并行共同管理典藏图书并养士育人,宋代、明代和清代沿用并发展了这种图书管理制度。

2.2 古代官府通过整理分类体系来建构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的文献,无论是就其收集、整理还是保存和利用,都适应并支撑传统文化的生成、传播和发展。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能流传与发展都是依靠文献来实现的,而文献的组织又依赖于分类体系。分类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既以一种方式对文献进行解释和组织,又努力将文献和文化重构为一个演绎系统。

古代文献分类主要由分类形式和分类意义组成。文献分类首先要考虑分类意义的表达。从《七略》到《四库全书总目》,几乎每一部封建时期的官方文献分类体系,都是统治阶级组织整理、实施教化的产物。中国古代官府制定官方分类体系或目录时,其主观意向可能更多的是控制、统一思想,为统治提供便利,但事实上却展示了人们创造文化的方式和过程,并通过分类见构建了当时特定的文化形态与意义。

参考文献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意义;应用探讨

随着知识经济、科学技术以及网络通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人类知识经济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文化限制,并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很多社会组织机构利用知识这一生产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知识管理由此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各个高校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地,也逐渐引入了知识管理模式,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传播的基础设施,拥有大量的知识文化信息。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中要加强对知识管理的应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自身教育和科研的优势。文章基于此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知识管理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概述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图书馆领域的发展,主要是以读者的需要和知识要求为中心,以知识信息为对象,利用各种知识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对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优化处理,从而实现合理化、有序化、系统化,并对知识的产生、获得、处理、存储以及应用进行管理,增强图书馆的知识创新和增值管理,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有用的知识信息支持。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种对知识进行软建设的过程,一方面是在管理信息基础上建立的对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的系统;另一方面是一个通过文件管理、搜索引擎、知识库、专家咨询系统等技术工具,实现高校显性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系统。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整体化原则。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一个集合系统,具有系统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要对图书馆各要素进行权衡、调整和分配,从而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整体优势。第二,连锁互动高效原则。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只是对文献信息的管理,随着知识管理的提出,图书馆所要管理的信息增多,因此,需要构件一个高效、方便的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各个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优化对图书馆知识管理,推动图书馆知识的创新化和社会化发展。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以及人力资料的管理。其中,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就是对显性知识进行选择、整理、组织、加工和使用,从而建立一种较为完整的知识库,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显性知识资源主要包含图书馆文献资源以及一切网络资源。隐性知识的管理是指对人脑中的各种经验、技能的管理。目前,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义,被人们概括为对隐性知识的发掘,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方便人们的使用和管理,隐性知识大多体现在人们日常工作的决策和行动,通过对人脑中隐性知识的应用能够促进知识的创新。人力资源知识的管理主要是指加强人力资源的系统管理。通过对人一系列组织行为的管理,不断调动图书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其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又被细分出知识的应用管理、知识的创新管理、知识的传播管理、知识的服务化办理和知识的产权管理。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现状及意义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对信息和知识的收集、整理以及应用。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实现了便利化,高校师生不需要到图书馆就能对信息进行查询、检索,并通过下载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网络信息的普及使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失去了自身发展的优势。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高校图书馆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改变传统、单一的管理方式,并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文献信息进行知识处理,实现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对图书馆知识的获取。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应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管理满足了图书馆应用的需求首先,在知识社会的网络化发展外部环境背景的影响下,图书馆信息用户的服务需求从原有的文献资源需求转变为一种知识单元的服务性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的外部环境需求,需要在其原有的管理基础上引入知识管理。其次,随着知识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应用系统的内部需求发生了变化。图书馆不仅是一种信息产品的加工和中转站,而且也变成了知识流的汇聚、整合基地,它向人们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变得复杂化、多样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不能对新增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进行处理,因此,需要引入知识管理。(二)知识管理在图书馆应用中可行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发展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导致有关人员需要对图书馆的知识组织进行进一步新的研究,图书馆有关人员对其知识结构、知识发展、知识挖掘以及知识管理等方面近几年取得了一些成果。可见,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运用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对知识管理的应用

(一)积极创建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要条件,同时,文化也是知识管理中最基本、最重要、最难培养的因素。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要积极创建一种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管理,比如职业道德管理、组织荣誉感管理、团队精神管理等。比如可以创建一个能够促进学习和交流的应用平台,营造一种知识资源共享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知识工作者对组织的知识积累、创新和服务做出贡献。

(二)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需要一定的人力储备,因此,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首先,图书馆要以人为本,尊重和关怀人才,打破传统的人才管理机制,制定一种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目标,从而提升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其次,图书馆要建立人才竞争机制。通过外出和在职培训的形式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储备大量人才,同时要定期对人才进行考核,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最后,要调动人力资源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增值服务

信息增值服务是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问题,结合图书馆知识管理员自身的能力,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不断提高知识信息的利用价值,这也是图书馆管理的终极目标。首先,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有用的网络资源,积极实现虚拟馆藏的建设,通过开展数字咨询服务、虚拟参考服务和网上咨询服务来提升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技术服务水平。其次,图书馆管理员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对知识的研究、管理和创新能力,将知识管理的理念真正运用到为用户的服务中,充分发挥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增值目的,不断为图书馆用户提供各种高质量的服务。

(四)实现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时代,信息资源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中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提供了快捷的信息处理设备和便利的处理手段,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能够实现对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组合,从而方便用户的应用,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识共享。

四、总结

综上所述,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具有必要的意义和实际功效,逐渐被高校管理者融入到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中,具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但是,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还处于理论和实践的起步阶段,面对知识经济的不断冲击,其发展需要不断摸索和不懈的努力。

作者:崔红花 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分院

【参考文献】

[1]赵丽.物流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04):59-61.

[2]李秀娟,李静.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8):120-121.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篇7

关键词:浅谈 党校 图书馆 自动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251-01

党校图书馆是党校中的一个部门,中共中央党校曾指示:党校图书挂是党校文献的信息中心,作为一个学术性机构,它直属于校委领导,为党校的教学科研和领导决策服务[1]。由此可见,党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改革、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发展是势在必行的,有着较强的需求。

1 党校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工作的概述

1.1 发展历史

我国党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起步于1980年左右,这一时期微缩技术、计算机技术开始在图书馆中应用。在1986―1993年期间,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跨入第二阶段,实现了集成化管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单项单功能分离式系统被多项多功能集成化系统取代。此阶段数据库的建设有了较大发展。第三个阶段是图书馆网络化改造,随着互联网在教育等事业单位的应用而兴起,这一阶段改造现在已经基本完成。第四个阶段是图书馆数字化,目前刚刚兴起[2]。

1.2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应用

1.2.1 提高图书馆业务工作效率

从1994年至今,基本完成了各级党校的计算机配备,并由单机时代进入到多用户、局域网阶段。省级党校大部分都应用了集成化管理系统,对图书采访、采购、编目等各个环节进行计算机控制,全程记录。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在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实现了规范化、自动化、有据可查[3]。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1.2.2 实现了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电子检索

电子信息资源比传统纸质资源更新速度快,可储存性高,更为党校图书馆带来了海量资源。电子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开发,随着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电子阅览室是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大突破,为读者提供了方便的网上信息检索和电子信息,也开启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工作由集成化向网络化的转变。

1.2.3 推动党校图书馆网络化

图书馆内部的自动化管理,能够为各位教员、各部门提供方便,使其可以在各自办公室、课堂上方便的检索信息。馆际网络建设,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扩大资源储备,也能相互借鉴有益的建设经验。联通本地区、世界互联网,最终实现了其作为网络信息库的地位,不仅为教员、学员提供方便,也为所有网民提供资讯。

2 党校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建设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文化、历史、科技水平的影响,在党校图书馆进行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许多问题。其中,两大最主要的因素可归结为物力因素和人力因素。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解决经验,对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 设备配置问题

要进行自动化建设,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进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软件系统也需要花钱购买,投入经费研制,这些都需要繁荣的经济支撑,投入大量金钱。由于观念问题,或经济水平落后,导致部分党校的计算机系统目前仍停留在90年代、00年代水平,采用windows98系统,机器年代久远,处理器运算水平较低,不足以支持图书馆提供网络信息检索等服务。这些问题的解决,一部分要归于人力问题的解决;另一部分,是要通过党员教育,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获得改良党校图书馆软件、硬件配置[4]。

2.2 人力资源问题

2.2.1 党校图书馆馆员与计算机管理人员缺乏沟通

图书馆应用的自动化管理系统需要靠计算机管理人员维护、改进,与软件提供商沟通,达到最好的软件应用效果。馆员则掌握了第一线的图书馆需求,也是亲身应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人,他们的反馈意见对于软件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定期举办座谈会,使馆员与计算机管理人员有专门的沟通地点及时间。

2.2.2 对自动化管理软件不够重视

在图书馆的管理上,缺少长远计划,忽视软件系统对于图书馆服务、文献编排、储存的重要意义。在未充分调研图书馆实际条件的情况下,购入不合适的软件系统及硬件设备。改进措施是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专门人才,并且定期举办或参加图书馆自动化的培训[5]。

3 结语

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接受有计划的培训、教育的地方,从而获得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等能力的提升,是每位党员必须经历的培训场所。在党校接受培训有助于提升学员的科学文化水平、政治思想观念,有助于党性的增强,使党员进一步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党校是党的理论研究中心,承担着调查党员和党组织状况的任务,基层党组织还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党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能够使图书馆中的资料获得更好的保存,能够使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更方便地学到更多先进知识,有助于保持其先进性。随着党校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其收录的文献资料必将成为网络时代的一个重要信息库,为广大用户提供可靠资讯。

参考文献

[1] 沈松英.发展网上资料特色服务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J].求实,2011,22(2):63-65.

[2] 沈映红.论市(区)党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图书情报学,2010,17(2):75-77.

[3] 夏沈陵.总结特点开发收藏实践特色服务―― 谈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图书馆期刊工作数字化自动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1):178-180.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篇8

图书馆哲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必然趋势,又是图书馆实践深入和理论提高的迫切需要,图书馆哲学问题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认识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以问题研究为图书馆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哲学为目标,探讨问题研究的特征、程序、内容和意义。这为开创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的新局面,发挥其指导作用和时代价值,正确引导图书馆事业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理论和应用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正式起步于80年代,逐步形成研究局面。正如北大教授吴慰慈发表的论文《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述评》:“图书馆哲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引起我国图书馆界的关注。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图书馆哲学的内涵进行探讨,关于什么是图书馆哲学。从目前国内发表的有关图书馆哲学的论文来看,其理论体系的框架也不十分清楚。

二、问题研究是图书馆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问题研究是图书馆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图书馆哲学方法论的组成部分。问题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现实与目标之间差距上的障碍和矛盾,在认知主体头脑中的反应而形成的,具有未知性、导向性、系统性和建构性的特征。问题研究属于方法论范畴,是向往目标而进行的认知方式,其程序包括提出问题、假说生成、检验论证和应用发展。建立问题研究的运行机制,发挥其功能作用,达到建构图书馆哲学理论体系的目标。

三、图书馆哲学问题系统的研究

在图书馆哲学问题系统研究过程中,各个问题之间存在着时序性、层次性、从属性、逻辑性和整体性等关系。这要求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提出和解决问题的顺序、途径和方法。我们设定问题研究的目标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哲学理论体系;确定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及其具有哲学意义的问题,主要研究图书馆哲学本体论、图书馆价值论和图书馆发展论等问题,它们相互独立、联系和作用,形成图书馆哲学理论的体系结构,其具体问题是图书馆哲学研究的内容。

从科学发展的观点看,科学分化和综合的发展形成既有层次又有交叉的科学体系。具体学科: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和图书馆学等,是从哲学逐步分化出来的,为了解决本学科实践和理论发展中具有哲学意义的问题,它们上升层次与哲学联系和结合。

我们运用哲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在图书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在“学”和“问”的互动促进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经验知识,提高到哲学层面上进行理论化、抽象化、概括化和系统化,形成一系列图书馆观念,集合为图书馆观,它们有机地结合构成图书馆哲学的学问。我们定义图书馆哲学概念为“关于图书馆观的学问”,它是探索图书馆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图书馆认识论、价值论、发展论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图书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人类知识的宝库,是一种文化组织机构,它符合人类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存在,必须为人类和社会服务而发展。文化是图书馆根本属性,图书馆物质是图书馆文化内涵的物化形态,包括图书馆建筑、文献、设备、环境等要素,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图书馆价值的基础,文献是其价值的核心要素,文献的知识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文化内涵的意识形态,它包括图书馆价值观、知识观、学习观、教育观、管理观、服务观、人文观、科学观和职业道德观等要素,体现图书馆哲学的思想观念,对图书馆物质基础建设和图书馆人的活动具有指导和规范的价值作用,是图书馆价值的上层建筑,知识服务观是图书馆价值的核心观念。图书馆人是图书馆价值中最活跃的要素,在图书馆物质和精神之间发挥着中介的价值作用。

四、图书馆哲学问题研究的意义

针对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问题研究是图书馆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问题研究的特征、设计程序、建立运行机制,发挥其建构图书馆哲学理论体系的功能作用。问题研究方法是图书馆哲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获取科学认识、建构理论体系的功能作用。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篇9

关键词:图书馆,随书光盘,麦达随书光盘管理系统,管理和利用

 

当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普遍使用于各种行业,高校图书馆更是如此,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随书光盘已经成为图书馆一种特殊的、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随书光盘,顾名思义就是图书所附带的光盘,它即非传统意义上的印刷型文献,也非今天所说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而是形式上的数字文献,但其存在和使用大都依赖图书,它具有数字化的特点,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是对图书内容进行补充说明的一种非书资源。

随着出版行业的发展,附有光盘的图书近年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对于图书馆来说,如何科学管理这些随书光盘,使其利用达到最大化,已经成我们今天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结合杭州麦达公司的麦达随书光盘系统浅谈一下随书光盘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1 国内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1光盘与图书分散管理

为了防止光盘丢失、损坏,又不影响读者对光盘使用,对随书光盘单独登录、造册,在光盘外包装上贴上与图书相应的索书号,加工完毕移交电子阅览室,由两个部门分别管理书和光盘。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管理有序,利用方便,减少人为损坏且不易散失;缺点是由于电子阅览室的光盘不能外借,因此造成读者有书无盘,有盘无书,不便于读者随需随用,且这种管理模式直接受电子阅览室空间限制,大大影响了随书光盘的使用效率和利用率。

1.2光盘与图书合并管理

对图书、光盘统一编目,给出相同的索取号、书标、条形码,然后一起送到各书库。各书库将光盘按类单独排架,再根据读者需求情况借阅。这种方式方便工作人员管理,读者同室借阅节约了时间,简化了借阅手续,但随书光盘很容易丢失、损坏或被替换,从而导致图书馆资源的损失。

1.3网络化管理

利用相关的随书光盘软件把随书光盘的内容制成光盘镜像,然后放到图书馆的服务器上并进行,实行随书光盘资源的共享,供在在校师生下载浏览,大大提高了利用率。随书光盘资源也得以保存完整、无丢失、无损伤,有效地解决了随书光盘的易丢失、光盘介质的易磨损性与读者利用率之间的矛盾。但是,这种管理办法需要网络支持,需要投入海量存储及随书光盘管理系统。

2 我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现状及利用

2.1管理

随着我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及随书光盘广泛性、形象性、机读性、时效性、易损坏性等特点,我们的管理也从摒弃了原来的合并管理模式,采用分散管理和网络化管理想结合的管理方式。光盘和图书同时编目,图书入库,光盘则交给技术部门统一管理,不外借,并有专人负责制作并上传到随书光盘系统。。光盘也由技术部门统一存储在特定房间的光盘柜里。光盘柜有很多抽屉,每个抽屉内分为若干个存放光盘的格子,光盘也都按照馆藏条码的顺序进行存放,并注明每个格子、抽屉的馆藏条码范围,十分方便管理员查找。

2.2 利用麦达随书光盘系统的光盘制作

利用ILAS系统与编目生成链接,输出带有随书光盘书目的MARC数据,在麦达随书光盘系统中导入MARC数据并,在麦达随书光盘制作及管理系统的“记录集”中选中与随书光盘相匹配的记录,制作成ISO镜像文件并上传到随书光盘系统服务器,完成资源。

2.3 光盘资源的利用—基于麦达随书光盘系统

2.3.1 方便读者利用光盘资源。光盘资源完成后,同一种光盘可以在同一时间供所有读者使用,同一读者同一时间也可以使用所有的光盘资源,大大提高了光盘资源的利用率。。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馆点击最高的光盘资源已经达千次。

2.3.2 有效地解决了光盘易损坏和丢失、有盘无书或有书无盘、借阅期限和开馆使用时间的限制等光盘收藏和利用的矛盾。

2.3.3 使用简单。在麦随书光盘系统中,所有的光盘资源都是制作成了ISO文件,只需要安装一个虚拟光驱就可以读取信息;也可以在线浏览。

2.3.4 方便工作人员与读者交流。光盘资源完成以后,工作人员不可能每个都下载检查有没有制作错误,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在随书光盘系统留言,方便工作人员及时更正;对于暂时检索不到的光盘资源,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光盘请求。

2.3.5 减轻窗口人员工作。借还书工作人员不再涉及读者是否借阅或者归还随书光盘及光盘上架的问题。

2.3.6 检索多样。读者进入到随书光盘系统,可以根据自己对图书的了解,使用作者、题名、索书号、ISBN等多种方法很多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光盘资源。

2.4 麦达随书光盘系统当前存在的问题

2.4.1 虽然麦达随书光盘系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光盘资源的利用率,但也容易造成服务器死机,工作人员要经常检查服务器工作情况。

2.4.2 在我校麦达随书光盘系统只适用于校园网用户,在校园之外登陆刚不能浏览和下载光盘资源。

2.4.3 存储问题。随书光盘数量,还是光盘本身的容量,现在是越来越大,而我们的存储空间是有限的,这个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

2.4.4 无论光盘内容是视频、文档、图片等类型,在麦达随书光盘系统中都是制作成ISO格式,不便读者区分光盘内容的属性。。

2.4.5 麦达随书光盘系统不支持断点续传。也就是说如果正在上传或下载一张容量很大的光盘资源时,服务器、网络或者客房端其中之一出现了问题,出现了中断,下次再继续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得从头开始。

3 结束语

本文结合麦达随书光盘系统介绍了我校随书光盘的目前的管理和利用情况,也对麦达随书光盘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陈述,以供大家交流、解决。随着图书馆非书资源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会有更完善的光盘管理系统出现,使我们图书馆的这项业务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参考文献

[1]吕天然.论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管理规范化.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9,第5期.

[2]于东琴.麦达光盘系统在我馆随书光盘管理中应用.情报探索,2007,第8期.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篇10

关键词:管理;模式;图书馆;变革

图书馆管理是一门关系到图书馆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学科,由于图书馆是作为知识和文化信息的载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新形势下的数字图书馆则更是集中了文本、语言、图片、影视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体,形成一项较为可控的空间和信息传递的平台,在图书馆学的意义上图书馆管理分为:图书馆开支、书籍工作、书籍使用和狭义上的图书馆管理。狭义的图书馆管理指的是预算、财务计划、费用支配、工作人员管理、统计、计算机和软件应用。

一、目前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分析

1.受众对象单一化,服务模式简单化

目前我国的图书馆管理停留在较为传统的状态,一般是停留在对图书的借阅的服务方面,由于图书馆的管理主要是对记录的书籍和报纸、材料的收集、处理和保存,一般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服务状态,是一类现场服务和提供单一形式的对资料的借阅的阶段,甚至许多图书馆都没有建立相应的系统和图书管理者,只是依附于其他单位或者由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兼职,甚至一些图书馆建立单位的服务模式只是内向型的封闭服务,短期内建立的弊端是对外界暂时不提供开放服务,对图书馆对象的界定受限是当今图书馆建立过程中的一大影响因素,受众对象过于单一导致其活动影响较小并较难在社会各个方面开展起来。

2.图书馆管理思想服务意识不足,水平欠缺

当前图书馆管理的一大主观因素,也是制约当今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关键原因是管理思想和服务意识的建立,依托于原有的自身发展的模式,老旧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无形中建立了较为严格的隔x概念,忽视了图书馆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图书管理员与读者之间交流较少,读者对图书馆的不满无处得到宣泄,使其对图书馆产生疏远感,在当今图书馆的运营方面,要改变当前以我为大的作风,转变思想观念,撸起袖子加油干,放下官本位和事业单位的一贯作风,从自身服务型的工作操守出发,改变目前爱搭不理的态度和对图书馆秩序不遵守的劝导方式,使管理水平有所改观。

二、图书馆管理的改革模式

1.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改革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类型已经由被动服务走上主动服务型,其提供信息的模式也已经走上主动的轨道,当前的图书馆管理信息模式主要依托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录入收集,通过工作方式的调整,实现对文献馆藏的信息化提取,为读者阅读提供更广泛的资源和材料。对信息组织模式的改革主要是通过数据库的建设,解决时间和地点的不对等性,它的主要革新的突破点在于文献的层次性和信息服务的主动把握。

相比于信息获取为媒介的图书馆类型,以知识资源发现为导向的图书馆改革模式可以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甚至借助新媒体等各种传播媒介和渠道,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进行无形的转化,使得社会资源的信息量较大程度上尽快转入到图书馆信息系统中,通过信息化资源的知识开发过程,实现对劳动智能增值服务的体现,此类图书馆主要通过对知识和信息的深加工,通过对特殊价值产品的升级服务解决当今网络搜索不能解决的知识体系更为严谨的问题,通过对新资源的获取体现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价值的认同,它的创建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监理知识资源为主的以发现导向为目的的开发信息模式,通过对文献和信息资源的提升,创造出较为隐蔽的知识架构,通过相关专业人员的知识体系的搜索和架构,图书馆的职能发挥得到进一步体现,创造出对生产传播架构和体系的共享,实现为用户和读者重组和创造知识体系的功能。

2.注重对管理员队伍的建设

在以服务型为产业结构的图书馆管理领域,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职业技能的提升及其产生的对客户体验的反馈尤为重要,并影响着对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技能和业务素质及服务观念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这方面的模式改革和建设,需要加大体系内对人员的培训力度和经费投资,使其在业务方面较为快速地掌握对数字化建设的规范及流程和软件维护方面的能力,保证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能规范化有序地开展。

与此同时,在人员的引进和管理方面,尽可能加强对专业的严格把控,吸取计算机管理和图书馆管理方面的优秀专业人才投入到信息化的建设中,不断引进具有毕业经验对图书管理工作态度积极,有责任心的管理人才,在提高数字化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方面,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职化,并为其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业务交流论坛的开展,实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对数字化创新模式改革方式的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以人为本的人员密集型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当今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出发针对目前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中存在的几点不足展开讨论,总结出几点适合本阶段的图书馆管理的新思路,为后续新时代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建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思路和体系支撑,使得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建设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并积极发挥其深远的意义,为广大读者创造一个较为舒心满意的知识获取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雁,浅议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200-201.

[2]刘晓东,关于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9):201-202.